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实践练习题

小学语文实践练习题

小学语文

一、学科基础知识(60分)

题型:基础知识与积累20分;阅读20分;写作20分(按成人或学生角度写作均可)。

二、教材研究与实践(40分)

(一)、考试内容:

1、有关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新课程标准理念及教学建议;

2、有关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3、有关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材分析与处理能力;

4、有关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设计与评价能力。

(二)、考试题型:

选择题10分,简答题、案例分析题30分。

阶段目标

1、写作(写话、习作)

在情感态度方面,先重在培养兴趣和自信(“对写话有兴趣”,“有表达的自信心”),注重写作中的合作与交流(3—4年级“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在高年级则过渡到有较为自觉的写作目的(“懂得为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而写”)。这一点比大纲有所强化。

注重在写作方面培养创新精神,放开种种束缚,鼓励自由表达。(1—2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3—4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强调写作的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如3—4年级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5—6年级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大纲仅提“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在过程方法方面,一是重视修改,二是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把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1—2年级“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4年级“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在知识能力方面,没有写作知识的要求,淡化文体要求,以纪实性作文为主,也可写想象作文。在条理性方面适当降低要求,只提“能根据表达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不再提“不写错别字”的要求。

2、口语交际

重在交际,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所以情感态度十分重要(“有表达的自信心”,“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重在实践,在交际中学会交际,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组织教学,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重在参与,要求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建议

写作

● 低中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

● 降低起始阶段难度重在兴趣和自信心

● 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 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 鼓励想象激发想象和幻想

1

● 为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 减少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 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

● 写作知识教学务必精要有用

■ 无须追求系统化

● 应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 重视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

口语交际

● 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基础

●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 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耐心、有主见、大方、谈吐文雅、清楚、明白、生动等等

● 贴近生活的话题灵活的形式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灵活的形式——话题与活动设计举例

● 小学低年段:礼貌用语、日常用语(打电话、问路、购物等)、复述、讲故事、扮演角色

● 小学中高年段:讲故事、编故事、讲述见闻、访问、自由交谈、介绍、解说、演讲、谈体会、讨论、演课本剧

● 在各科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评价建议

写作

1.写作评价,应着重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具体考察

● 综合考察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和书写等方面的表现,其中语言表达水平是重点。

● 书面口头分数等级评语多种形式综合评价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 不仅要具体考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占有材料的方法。

● 引导、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 注意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

4.提倡档案评价方式

●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

● 实行档案式评价

口语交际

● 重视考察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 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目标、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新课程的一个全新领域,其重要性已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在第一、第二学段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进入第三学段,又当如何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本文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和人教版第三学段教材,从教学目标、教材编排、教学建议三个方面提供一些实施设想。

一、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各学段口语交际目标。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目标是“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较之一、二学段,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目标出现了以下变化:

1.从倾听的角度看目标变化

关于倾听,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第二学段是“把握主要内容”,到了第三学段则提出“抓住要点”。从“了解”到“把握”再到“抓住”,这不仅仅是用词的变化,更说明了课标对倾听方式的要求逐步提高;而倾听的内容从“主要内容”到“要点”,也体现了课标对倾听内容的要求从粗放、泛化向精炼、概括转化的特点。

2.从表达和应对的角度看目标变化

第一学段口语交际主要通过“讲述”、“复述”、“讨论”等方式来进行表达和应对,第二学段增加了“转述”,到第三学段又增加了“发言”。显然,较之前两个学段,第三学段的内容更为丰富,方式更为多样。不仅如此,第三学段在表达、应对的要求上也有所提高。如“表达”,在第一学段的要求是“简要讲述”,第二学段是“清楚明白”地讲述,到了第三学段则要求讲述时“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不难发现,第三学段目标中不仅提出了表达逻辑要求,还提出了表达技巧要求;再如,“应对”,在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向对方请教”“与人商讨”,到了第三学段则提出“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的要求。“稍作准备”,充分体现了口语交际“口脑一致性”特点,既要求学生全面思考表达的内容和策略,还要组织语言并加以提炼和概括,这不仅是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也是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和质量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3.从情感态度的角度看目标变化

情感态度目标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口语交际的态度上。第一学段提出“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到了第三学段提出“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尊重”既表现在“倾听”时“认真耐心”,尊重对方的表达习惯,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对别人的讲话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也表现在自己说话时注意交际环境和对方身份,尊重对方的人格。“理解”既表现在对表达内容的理解,也表现在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去听去想,去体谅对方的心情,这不仅是尊重,更是一种宽容。第三学段口语交际情感态度要求显然要远远高于前两个学段。

情感态度目标的变化还表现在口语交际的习惯上。前两个学段都强调讲普通话的习惯,第三学段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这不仅是习惯要求,也是道德修养的要求,旨在使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

从口语交际目标的上述变化不难发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各学段口语交际目标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掌握了口语交际目标变化特点,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更具有针对性。

二、教材编排

(一)教材编排延续前两个学段特点

人教版第三学段教材延续了一、二学段教材的基本特点,口语交际的内容与单元主题相关,与本组习作联系密切,每组教材中口语交际的提示语都比较好地发挥了指导方法,拓宽思路的作用。

1.口语交际与单元主题相关

每一组教材从导语到课文,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单元学习重点,使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如,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单元重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