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工伤事故瞒报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日本工伤事故瞒报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日本工伤事故瞒报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日本工伤事故瞒报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第18卷第11期2008年11月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h i na Sa fety Sc i ence Journa l

V o l.18N o.11

N ov.2008

日本工伤事故瞒报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郭晓宏 副教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26)

学科分类与代码:620.2060 中图分类号:X923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从经济全球化引发的雇用形态的变化入手,分析日本工伤事故瞒报问题的原因;针对已有的事故瞒报手法及危害,介绍对其防范、发现和处治的主要措施;通过对比分析中日两国事故瞒报防范工作的特点,提出更有利于事故控制预防、更有效地解决我国工伤事故瞒报问题的重要思路,即:在加大对事故瞒报单位的惩治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的同时,还应建立针对依法报告事故单位的不惩罚机制或制定降低依法报告事故后的被处罚成本方面的规定;在行政责任追究和领导绩效考核时,不仅仅以事故后果或事故多少而是以其在强化安全管理方面!作为?与否为更重要的根据来进行。

关键词 日本; 事故瞒报; 防范; 处理; 不惩罚机制; 瞒报成本; 被处罚成本Causes for the Cover up of O ccupati onal A cc i dents i n Japan and

Its Counterm easures

GUO X iao hong,A ssoc.Prof.

(Schoo l of Safe ty&Environ m enta lEng ineeri n g,C apitalUn iversity of

Econo m ics&Busi n ess,Be iji n g100026,China)

Abstract: Starti n g fro m the change of e m p l o y i n g pa tter ns caused by econo m ic g lobalization,the causes for the cover up o f occupational acc i d ents i n Japan are analyzed.M a i n m easures to preven,t d iscover and pun ish the cover up of acc i d ents are introduced.A ccordi n g to the contrast ana lysis of prevention aga i n st cover up bet w een China and Japan,i m po rtant i d ea,w hich is m ore he l p fu l to prevent and so l v e the cover up i n Ch i n a,is put for w ard,such as establish i n g the m echan is m and regu lati o ns o f not punish i n g or reduc ing pun ish i n g t h e organ izati o ns w ho have legally reported the ir acciden ts wh ile i n tensify i n g the pun ishm ent o f the or ganizationsw ho have m ade the cover up of acciden ts;and look i n g into t h e adm i n istrative responsi biliti e s and checking the leaders'perfor m ance on the basis o f the consequence and num ber of acci d ents as w ell as the perfor m ance of leaders on safety m anage m en.t

K ey words: Japan; cover up of occupati o na l acci d ents; preventi o n; settle m en;t

non punishing m echan is m; cost for cover up; cost for punish m ent

0 引 言

近年来我国#刑法?中的瞒报事故罪条律增设、#关于严肃查处瞒报事故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通报?的发布以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实施,都表明了政府严厉打击瞒报谎报事故违法犯罪行为的决心和力度,但在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过程中,瞒报事故的违法行为不仅难以禁绝,反而手段越来越隐蔽,性质越来越卑劣,涉及行业领域越来越多,参与瞒报行为的主体越来越多样化甚至组织化,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上半

*文章编号:1003-3033(2008)11-0072-06; 收稿日期:2008-09-23; 修稿日期:2008-10-31

年,全国经查实的瞒报事故有46起,这些事故共造成205人遇难[1]。而2008年下半年以来,河北张家口市蔚县李家洼煤矿!7%14?炸药燃烧事故、山西太原钢铁公司尖山铁矿!8%1?排土场垮塌事故、山西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公司!9%8?尾矿库垮坝事故等等,被查实曝光的瞒报事件接连不断,引起社会各界更广泛的关注。因而,国家安监总局近期在公布一些事故瞒报企业名单的同时再次强调要加大从严执法、强化监督的力度,杜绝瞒报发生。

无独有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工伤事故瞒报问题也日渐突出,被检察院书面送检的瞒报责任人逐年增加。因而,采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发现瞒报现象的存在并依法进行处理以及制定更可行的防范措施,这也是日本劳动行政部门重点整治的内容之一。

从2007年度开始,其整治措施又被注入了新的内容。关注和研究日本有关工伤事故瞒报防范方面的动向及做法,对探讨我国更为有效的瞒报控制及防范对策是有一定意义的。1 日益严重的事故瞒报问题

1.1 日本有关工伤事故报告的规定及罚则

根据日本#劳动安全卫生法?[2]第100条和#劳动安全卫生规则?[3]第97条的规定,当企业发生工伤事故后,无论最终是否涉及工伤保险理赔(因为是否申请工伤保险赔付由受害者本人或其遗属决定),雇主都必须向当地劳动基准监督署上报事故的发生情况,并提交!劳动者死伤病报告书?,只不过视事故的严重程度不同在上报时间上作出了不同规定而已。所指的事故严重程度是按工伤事故导致的歇工天数进行划分的,具体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当发生导致死亡或歇工4天(含)以上的工伤事故时,雇主必须立即上报事故发生情况;

?对发生导致歇工不足4天的工伤事故,雇主必须在规定的日期前按季度对事故进行累计上报,如表1所示。

表1 事故报告时间的规定

情况事故严重程度事故上报时间1死亡或歇工4天以上的工伤事故立即上报

2歇工不足4天的工伤事故

1(3月份内发生的4月30日以前上报

4(6月份内发生的7月31日以前上报

7(9月份内发生的10月31日以前上报10(12月份内发生的次年1月31日以前上报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如果雇主不依法向劳动基准监督署报告事故或进行与事故事实不符的虚假报告的,便构成了!隐瞒事故?。厚生劳动大臣、地方劳动局长或劳动基准监督署长将命令相关单位或人员如实报告情况或出面接受调查。

瞒报问题一经查实,就会因干扰正常的工伤保险制度秩序、牺牲工伤职工合法权益触犯劳动安全卫生法而受到处理,即被处以5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要被检察院书面送检。

如果是工伤职工本人故意隐瞒事故不报的,一经查出后也要追究其雇主的责任并对该雇主实施处罚。有过不良记录的单位不仅会因被媒体曝光使信誉受损,而且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1.2 日趋严重的事故瞒报现象

尽管有上述事故报告的法律规定及罚则,但日本的事故瞒报现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却表现得越发严重(见表2)。仅风险较大、重大灾害事故多发的建设行业,在2001(2003年3年间的工伤隐瞒率就从60%上升到80%,在2007年被送检的140例瞒报中该行业占据了60%[4]。

表2 因瞒报事故被检察院书面送检的件数推移[5]

时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件数79749112697132132115138140

1.3 事故瞒报的恶果

瞒报工伤事故的最直接影响是严重地侵犯了工伤职工或其亲属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合法权利,破坏了社会保险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的严肃性,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在1990(2000年的10年间,共发生了约58万起将工伤职工处理成医疗保险制度的受益者的案例,不仅造成了近40亿日元的额外

%

73

%

第11期 郭晓宏:日本工伤事故瞒报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个人负担,而且还导致了207亿日元医疗保险金的非正常支出[6]。而那些受雇于中小企业且未加入医疗保险的工伤职工则很难有获得医疗救治或赔偿的保证;由于有的不顾企业授意而申请工伤保险待遇的工伤职工遭到解雇,因而更多的弱势职工为了保住饭碗不得不忍受身心受到的伤害。显然,事故瞒报的另一个恶果是劳资关系的不断恶化。

2 常见的瞒报手段及主要瞒报原因

2.1 常见的瞒报手段

在日本,企业主一般会通过以下几种手段达到瞒报工伤事故的目的:

第一,用医疗保险待遇代替工伤保险待遇

对于那些不会留下后遗症、可能不需很长治疗期的受伤害者,企业与医生或医疗机构结成攻守同盟,不按工伤救治而按一般医疗救治处理。至于医疗保险制度中个人负担30%的部分,有的企业宁愿将其作为封口费,替工伤员工支付;有的企业为了不留下工伤事故痕迹不惜每日派专车专人负责接送工伤职工!照常上班?,安排其临时从事接听电话之类的轻便工作;对那些不同意享受医疗保险待遇、执意申请工伤保险待遇的工伤职工则以解雇要挟。以2005年度为例,经日本厚生劳动省确认的此类违法操作达5万多件[6]。

第二,伪造承包、转移事故

在以总发包方为投保人、以每个工程项目为单位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的建筑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为了不给总承包方惹上!麻烦?,一些分包或再分包企业伪造其他的承接项目将此处的事故!安排?在彼处发生。

第三,私了事故

为了逃避来自劳动基准署的事故调查、处罚乃至停产整顿命令,或为了不因发生事故而失去在市场竞争中的投标资格,或为了掩盖自己非法用工的事实,一些企业与工伤职工或其亲属达成私了协议。

2.2 事故瞒报多发的主要原因

分析在经济发达的日本和以循规蹈矩著称的日本人中为何也存在事故瞒报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强势资本或经营方规避惩罚追逐利润的需要

资本能够带来利润,而利润具备一种刺激人类行为的天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经济人?假设,经营者生产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收益保持不变时降低成本或在成本保持不变时增加收益都会增加其利润,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利润达到最大化[7]。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导致利润追求更加迫切和公开。因此,当企业发生工伤事故后面临被调查处罚甚至被停产整顿的关头,一些资方或经营者不会将工伤职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要想方设法不使获取利润的进程因发生工伤事故而中断,于是,瞒报事故便成了他们的首选。

以普遍实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的建设业为例,工伤保险制度的加入模式是以整个工程项目为单位由总承包商作为投保人办理加入手续,分包商及再分包商都无需再缴纳工伤保险费。这就意味着即使是层层分包后的最下层承包企业发生事故的话,也会启动总承包商为投保方的工伤保险的理赔程序,也会使总承包商或面临劳动基准署的严格调查问讯或被指名接受专门指导或被命令整改甚至停产整顿或被上调工伤保险费的缴费比率等处理,上下层承包方之间的关系还会因此恶化。于是,为了不得罪总承包方、不给总承包方(特别是那些知名大企业为总承包方时)找!麻烦?,为了不影响今后继续获得项目分包或再分包机会,很多中小企业便成为积极的事故瞒报者。而且越是那些知名大企业为总承包商的场合就越容易发生分包商或再分包商的事故瞒报问题。所以,建设业工伤保险制度的加入模式滋生了工伤事故瞒报,这一见解在日本是颇有代表性的。

2.2.2 弱势劳动者妥协的存在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更易朝向低成本、高利润回报可能的区域流动之现实。对日本的明显影响就是其终身雇用制及年功序列制的崩溃、派遣劳务成为主流雇佣形态和劳资关系的日渐失衡(弱劳工、强资本的趋势愈加明显)。也就是说,在生活成本和子女教育成本等都很高的日本,随着经济发展导致的就业形势的严峻化,越来越多的人早已与终身雇用无缘,与派遣公司签定合同、作为被派遣的合同工或临时工从事一份极不稳定的工作,已成为他们现实的就业状态。

一些违法企业主利用这些员工惧怕失去工作机会的心理,以解雇相要挟与工伤职工达成私了协议。也确有一些职工由于对企业做法不满或接受医生的劝告主动提出工伤认定要求和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后被企业解雇的。这在一些缺乏就业安定感的职工中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了保住饭碗而不得不忍受着企业对自己的非工伤处理。

% 74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hi na Safety Sc ience Journal

第18卷

2008年

与我国相类似,有从业危机感的工伤职工或其亲属的妥协,使发挥其抵制及举报的作用达到杜绝事故瞒报之目的的努力效果甚微。可见,提高劳动者的经济地位是防范瞒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2.2.3 制度宣传普及上的盲点

由于对工伤保险制度的待遇规定,特别是其相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优遇性规定宣传普及不到位,使得一些工伤职工或其亲属盲目妥协,也使得一些小企业的瞒报盲目、毫无!意义?。

1)工伤职工缺乏对工伤保险制度优遇性的了解

事故瞒报问题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便宜用工导致的职工队伍素质低下倾向直接相关的。成本相对较低的派遣劳动者被大量雇用,他们缺少专业培训背景,没有条件接受真正到位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培训,在处理事故隐患或突发事件方面缺少经验,因而是事故的多发人群。

此外,他们的工伤保险知识极为欠缺,诸如来自工伤保险制度的医疗赔付标准高于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应补偿标准、法律规定企业在工伤事故发生后的一定时期内不得解雇工伤职工、工伤保险给付无需纳税、工伤职工可被免除居民税等等这些待遇规定,很多同意工伤私了的工伤职工竟全然不知。

2)企业缺乏对工伤保险费率浮动办法的准确理解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恶意的事故瞒报现象不断被揭露的同时,也发现有些小企业由于缺少对工伤保险制度特别是费率浮动机制的准确理解而采取了盲目的毫无!意义?的瞒报行为。例如:他们把工伤保险的费率浮动理解为与机动车保险费率的浮动一样,认为只要是启用工伤保险赔付就一定会带来今后的费率上涨。而日本政府在工伤保险制度上同样制定有针对小规模企业的某些优惠政策即20人以下的小企业、针对一次性工程项目缴纳的工伤保险费不足100万日元的建筑企业,即使有工伤保险待遇给付发生,也不会被调高工伤保险费率标准;此外,无论企业规模如何,上下班交通事故的发生都不会带来企业工伤保险费率的变动。

总之,围绕工伤保险法和劳动安全卫生法中有关职工权利与义务的宣传普及很不到位,成为日本事故瞒报现象多发的原因之一已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并提出了依靠制度的宣传普及减少或根绝瞒报问题的重要对策。当然,也不能否认制度的便利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瞒报现象之间的一定联系。因为有一些工伤职工是因为不愿意经历工伤认定及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后的繁杂手续和长时间等待而同意办理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对于日本人来说,医疗保险制度远比工伤保险制度更容易理解和便利地采用。

2.2.4 典型企业的示范作用需要

有些作为!无事故企业?的典型被政府或行业部门大力宣传的企业,一旦近期内发生了工伤事故,或是担心自身形象受损或是被上级授意而选择!不报告?。也有一些企业安全生产主管人员或主管部门之所以成为非法瞒报者,是因为非常担心要承受来自企业投资者、经营者或其他职能管理部门对其的失职指责和这种指责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因为有的安全责任人不得不在企业各部门间巡回道歉。可见,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氛围的影响与事故瞒报发生之间的关系分析也不容忽视。

3 事故瞒报的防范及处治措施

近年来,日本已将严防和严惩事故瞒报作为劳动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机构的一项重点工作。特别是2008年3月以来,以厚生劳动省向各地劳动局长下发的专项通知为标志,强化了整治措施:

3.1 防范/发现事故瞒报的措施

1)建立劳动行政部门与社会保险机构的协作机制

以往,社会保险机构发现用医疗保险代替工伤保险进行事故瞒报的现象之后,都是直接通知工伤职工所在企业督促其按工伤保险处理而已,虽是厚生劳动省,但归属厚生分支的社会保险机构与归属劳动基准局分支的劳动行政部门是各司其职,很少就关联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解决,所以大部分的瞒报问题既没有被报告到劳动行政部门也没有转为按工伤保险处理而不了了之。为了纠正该现象,从2007年6月起,日本政府决定建立起劳动行政管理机构与社会保险机构之间的协作联动机制。

一方面是社会保险机构加大了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金支付请求资料的严格核查力度,从以前的申请单据抽查改为单单必查,以排查那些企图滥用医疗保险制度瞒报工伤事故的事件,对一些医疗机构和企业产生了威慑作用;

另一方面对在核查中发现有隐瞒工伤事故嫌疑的医疗费资料都要报给劳动基准局进行具体核查确认,之后由劳动基准局向各地的劳动基准署发布通报,在得到工伤职工本人的配合下对那些涉嫌瞒报事故的企业主进行教导和处理。

2)继续强调发挥企业职工、工伤职工及其家

%

75

%

第11期 郭晓宏:日本工伤事故瞒报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属、工会的监督作用,对举报事故瞒报的行为进行鼓励

除加大政府社会保险机构与劳动行政部门的查处力度外,还注意最大限度地依靠企业职工、工伤职工本人及其亲属、工会组织等在生产一线发挥的监督和举报作用。据来自一些律师事务所的统计,被揭露的事故瞒报事实有80%左右是工伤职工或其家属举报的结果。

3)充分利用告知、宣传的作用

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和扩大宣传教育范围,提高劳动者队伍的整体素质,普及工伤保险法和劳动安全卫生法,设法动员最广大的职工群众抵制和揭露事故瞒报现象,并通过社会媒体的作用扩大宣传范围和力度,使!瞒报事故就是犯罪?人人皆知。例如:日本国家电视台NHK曾就工伤事故瞒报的各种手法、发生事故瞒报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等内容制作过专题节目在晚间新闻后的黄金时间段播出,号召全社会关注和抵制事故瞒报,这在日本是极为罕见的。

4)拉大依法报告事故与非法隐瞒事故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成本差距

在建筑行业就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使依法报告事故的企业与隐瞒事故不报后被查处的企业在承包工程项目的成本上形成了一定的差距。

3.2 对事故瞒报者的处理措施

1)严格依法制裁。瞒报事实一经核实确认,就会依据#劳动安全卫生法?及#劳动安全卫生规则?的相关规定,对违法不报告事故或对事故作虚假报告的企业主实行50万日元以下罚款或向检察院的书面送检。

2)实施指名教导或令其整改甚至停产整顿。依据相关法律及厚生劳动省的部门规章,对大多数瞒报者通常采取指名教导的措施,对情节较为严重的命令其进行整改甚至停产整顿。

3)对其利益相关方同样进行处罚。如:与伪造承包项目、转移事故的分包商签有承包合同的该工程项目的总承包商,也要对各层分包商的事故瞒报承担相应的责任。

4)劳动行政部门与司法机关形成协调机制。对那些非法用工特别是雇用外国非法滞留者,且对发生的事故隐瞒不报的企业或职工个人,经劳动行政部门核查确认后,报司法关依照刑法加以处置。意在形成更有威慑力的、更有利于根绝事故瞒报现象的法制环境。

除上述方面对策措施以外,还有一些正在讨论中的内容也有必要引起关注,因为它们也是国内有关部门及人员所探讨的问题。如针对瞒报行为的最佳惩罚力度问题、对事故单位的处理及其如何确定合理的处罚成本问题、对工伤保险费率浮动机制的作用评价问题等等。可见,在事故瞒报的防范和治理这个专题上,中日两国同样存在着可以开展共同研究与相互借鉴的可能。

4 中日两国的事故瞒报问题的对比与

分析

对比中日两国的事故瞒报问题现状及对策可以看出,在劳动用工的自由化及市场化,在劳动力的低廉化、劳动者素质的低下倾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共性的。但与地方政府官员和企业主间存在的一损俱损的利益链条促成瞒报原始动机的我国的事故瞒报问题相比,日本的事故瞒报问题的根源似乎要单纯一些(参见文中瞒报原因的分析部分),基于笔者调查的范围而言鲜有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地方政府与企业共同知法违法的案例,且对瞒报事故责任者依法实施的制裁可以无人为障碍地顺利执行。因此带给笔者的思考是能否从改革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上、从改革现行的领导干部政绩评价办法上斩断来自!官?在某些时候对事故瞒报的需求,而它也正是解决我国事故瞒报难题的特殊障碍所在。

从对瞒报事故责任者的惩处来看,我国各种形式的惩处力度都要大于日本。后者比较重视利用劳动基准署监察指导的权威性对责任者进行正面教导。当然,对当前的惩处力度问题在日本国内也有两种鲜明的意见。一是认为由于违法成本过低、处罚不重,才使一些人凭侥幸心理瞒报事故。因为对一些劣质企业来讲,即使被发现及被曝光也没什么了不起,区区50万日元以下罚款的瞒报成本对他们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而一旦瞒报成功则!受益?多多。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恰恰是罚款、曝光、调高其工伤保险费率标准、减少其工程建设投标机会等等惩罚性手段才是滋生事故瞒报的温床,是企业瞒报事故的催化剂。所以建议取消工伤保险费率浮动制和取消限制事故单位市场准入的规定等等。日本国会甚至专门就工伤保险费率浮动制度与事故瞒报间的关系举行过听证会。可见,在如何加强事故报告及事故统计管理、把握严惩手段或惩治力度与营造有助于主动依法报告事故的人文环境相结合方面,中日两国的需求是一致的。

鉴于目前我国事故瞒报的现状及主要成因,笔

% 76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hi na Safety Sc ience Journal

第18卷

2008年

者认为:应当继续加大瞒报事故单位的违法成本、降低依法主动报告事故单位的被调查处理成本,并逐渐形成对依法报告事故者的不惩罚机制;应从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上、从地方政府和企业领导的绩效考评及职务升迁制度对事故统计报告的真实性影响上,探讨和制定更有利于杜绝瞒报问题发生的可行措施。因为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统计工作所依托的行政手段还不能完全适应变化中的市场经济环境,政府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监管不严,各类事故的少报、瞒报、不报现象相当普遍,极大地影响了

伤亡事故统计的准确性?[7]

。与此同时应改变主要依据后果严重程度查处领导责任的做法,而是考虑事故的某些特性,关注责任者的行为过程,即查实其在强化日常安全管理方面是否!作为?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评判与处理;对按法律规定如实报告事故者实施用正面教育代替经济制裁或行政处理的做法,使其确信正像欧美等国的做法那样,要求如实报告事故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研究和防范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消灭或减少事故对企业及个人的不利影响,而对于那些恶意瞒报事故的企业,则应坚决运用法律手段严加制裁、继续加大其瞒报成本甚至致其倒闭关张。

在加强事故瞒报的防范管理上,我国不太强调发挥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生的重要作用,而他们却可以通过实施救治活动发现和举报有工伤事故受害嫌疑的案例。应当说,日本在建立劳动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与社会保险机构、医疗服务机构间的协调机制上的做法是有明显启示作用的。

5 结 论

1)工伤事故瞒报问题涉及行为学、经济学、社

会学、法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内容的交叉,特别是与经济发展、地域管理的大背景密切相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成为我国、也成为日本近年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2)通过发展经济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建立平等合理的劳资关系和实现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化,才是解决事故瞒报问题的最根本性的途径之一。显然这是一个长期性工程。应当在今后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修订中补充与事故瞒报防范及其罚则相关的内容。

3)就目前我国事故瞒报的特点而言,当务之急是应建立一个更容易被各方面所接受的、以事故再发的防范(而不是责任追究)为主要特征的事故报告机制,形成令恶意瞒报事故者无后台和无生存之地的客观环境。具体讲,就是在加大对事故瞒报单位的惩治力度、提高其瞒报成本的同时,还应制定降低依法报告事故后的被处罚成本方面的规定并逐渐建立针对依法报告事故单位的不惩罚机制;在行政责任追究和领导绩效考核时不仅仅以事故后果或事故多少而是以其在强化安全管理方面!作为?与否、!作为?多少为更重要的根据来进行。

4)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进一步加强监督指导和实实在在的帮助以激发其安全管理的内在驱动力,即!获取经济利益动力、追求自我实现动力、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动力和企业社会责任动

力?[8]

,使其明了我国事故报告管理制度的严肃性,体会瞒报的得不偿失性。鼓励企业通过不断健全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机制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增强抗外界干扰或阻力的能力,做自觉知法、守法的好企业。即通过积极的指导帮助措施达到减少企业事故瞒报现象之目的。

参考文献

[1] 国家安监总局:上半年全国查实瞒报事故46起造成205人遇难.[EB /OL ].http ://www .cqv ip .co m /qk /98441X /200705/25860934.ht m ,l 2008-07-13

[2] 日本劳动安全卫生法[Z ].法律第50号.1972年6月8日制定,2006年6月2日最终修订

[3] 日本劳动安全卫生规则[Z ].厚生劳动省令第146号.1972年9月30日制定,2008年9月29日最终修订[4] )元請 迷惑? 隠!?.[EB /OL ].htt p ://kenplatz .n i kke i bp .co .j p /a rtic l e /const/ne w s /20080910/526128/,2008-09-11

[5] 厚生劳动省.隐瞒事故的送检事例.[EB /OL ].http ://www .mh l w .go .j p /general/se i do /roudou /rousa i/4.ht m ,l 2008-09-30

[6] 毎日新聞大阪本社労災隠#取材班.?%&!労災隠#[M ].大阪:?()?ー+,有限公司,2004.11:59[7] 刘辉推广工伤保险对我国生产事故统计的影响.[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7):61~66[8]

李振明.中小民营企业安全管理内在动力激发的策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2):60~66

%

77%第11期 郭晓宏:日本工伤事故瞒报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工伤事故调查报告2篇

工伤事故调查报告2篇 导读:本文是关于工伤事故调查报告2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1、工伤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班组、项目部或公司有关负责人及安监科。 2、项目部或公司负责人在接到重伤、死亡以上事故时,应立即报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 3、应尽可能保护现场,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的扩大。 4、如特殊情况需要对现场进行损坏时,应将现场作标记或记录。 二、工伤事故调查和分析 1、轻伤和重伤事故,由公司经理或主管安全的副经理组织安全、技术、生产等部门及工会成员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2、凡由上级机关插手的事故,公司按要求尽最大努力积极协助调查。 3、凡调查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向有关人员回答有关的提问,提供有关的证据和证词。不准弄虚作假,隐瞒事故真相。 4、由本公司处理的工伤事故的调查必须查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 5、召开事故分析会,确定事故处理的意见防范措施的建议。 6、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三、工伤事故处理和结案归档 1、由本公司处理的工伤事故,必须在事故调查组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后由公司召集专门会议研究处理。

2、事故处理结果应向全公司干部职工公开宣布。并将整个事故处理情况写出书面材料,向有关部门报告。 3、事故处理必须公正合理、不迁就、不避让、做到事故“三不放过”。 4、对本公司处理不服的,可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异议和起诉。 5、事故处理结案后,由公司安全科负责将各有关材料收集整理,存档建卡。 6、必须要办理工伤审批手续的,由公司负责办理。 1.目的 为做好各类工伤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积极采取各项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或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文件,特制订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大众汽车(含沪外工厂、上海上汽大众销售有限公司)工伤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管理。 3.定义 3.1 工伤事故:本规定所称工伤事故是指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 3.1.1 未遂事件:是指发生事故的条件已经具备,或虽然发生了,但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 3.1.2 包扎/急救事故:经过医药箱药物或在医务室简单处理,不需要进一步去医院处理即可继续工作的伤害事故。 3.1.3 可记录事故:指所发生的伤害经医院处理后暂时难以继续原工作内容,但不损失第二个工作日的伤害事故。 3.1.4 轻伤事故:指根据《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15499-1995)》计算,损失工作日大于1 日,低于105日的失能工伤事故

工伤事故报告书范文

工伤事故报告书范文 工伤事故报告是为了总结事故原因,督促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那么单位工伤事故报告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工伤事故报告书范文,欢迎大家参阅。 第1篇:工伤事故报告书范文 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籍贯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文化程度有有小学201x 年7 月27 日上午10 点10 分左右,伤者***在一号公寓楼下完大梁准备下二排钢筋时,从K/⑧轴处翻越过去,人体翻过大梁脚踩到地面,支梁的钢管架扣件断裂,导致二排钢筋下滑,二排的钢筋上的钢管压住***左手大拇指,杨鹏飞的工友将钢管松开拉出左手,事故发生后项目立即组织人员送往医院治疗。 经过长达1个月的治疗,病情恢复良好;201x 年9 月9 日,***发现自己的手指有异常现象发生,项目部管理人员带***到医院检查,检查发现伤口里面由于医生在第一次治疗时对伤口没有清洗干净,导致伤口内部发炎,经过医生第二次处理,病情好转。目前伤情恢复良好并已医疗终结出院,伤者提出要求协商解决。 1、从事故现场发现,支设大梁的钢管加固扣件断裂下滑,造成钢管下滑是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班组在架设大梁的支架时,大梁与大梁的交叉处应用双扣件加固而班组用单扣件加固,是此事故的原因之一。

3、从事故发生经过来看,项目部的相关管理人员没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是此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事故发生后公司组织项目部召开了安全预防措施交底会,再次重申了管理人员及班组遵守和实施公司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严肃性;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查出的安全隐患按“三定一落实”原则进行整改,对相关的管理人员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项目部通过认真的总结和学习,以确保类似事故的发生。 1、项目施工员在交底时并没有对该部分说明详细的安全措施,对此事故负直接责任。 2、施工班组在操作时未按照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对此事故负主要直接责任。 3、项目部安全员在对支撑的钢管架的安全性,没有监督到位负监督不力的责任。 4、项目经理对此事故负领导责任。 1、***同志的医疗费按保险条款处理,从保险公司理赔回来的费用用于支付其个人的伤残补助金(公司部分) 2、一次性赔***同志工伤补助费18000 元(壹万捌仟元整)(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偿金、医疗期间的工资、住院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贴费、营养费、易地安置费等)。 3、一次性支付***同志的工伤补助费的一半及全部医药费由钢筋班班组长刘河明承担,共计14057.45 元(壹万肆仟零伍拾柒元肆角伍

工伤事故登记表

工伤事故登记表

————————————————————————————————作者:————————————————————————————————日期:

伤害人姓名 伤亡情况 (死、重伤、轻伤) 工种及 级 别 性别 年龄 本工种 工龄(年) 受过何种 安全教育 歇工总 日 数 经济损失(万元) 附注 直接 间接 ———— ————— ———— 事故经过和原因: 2008年1月份无工伤事故发生。 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落实 措施 负责人 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事故发生 项目经理 安全员 建设(监理) 日期 2008年 1 月 31 日 注:事故经过和原因、措施栏,如填写不下可另附。 单位工程名称: 石竹山水园—椰林飘香 施工单位:(章) 吴川市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监理单位: 广东南方建设监理有限公 司 发生事故日期: 年 月 日 分 气象情况: 事故类别: ————— 主要原因分析 ——————————

伤害人姓名 伤亡情况 (死、重伤、轻伤) 工种及 级 别 性别 年龄 本工种 工龄(年) 受过何种 安全教育 歇工总 日 数 经济损失(万元) 附注 直接 间接 ———— ————— ———— 事故经过和原因: 2008年2月份无工伤事故发生。 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落实 措施 负责人 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事故发生 项目经理 安全员 建设(监理) 日期 2008年 2 月 29 日 注:事故经过和原因、措施栏,如填写不下可另附。 单位工程名称: 石竹山水园—椰林飘香 施工单位:(章) 吴川市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监理单位: 广东南方建设监理有限公 司 发生事故日期: 年 月 日 分 气象情况: 事故类别: ————— 主要原因分析 ——————————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题(1)

案例分析题 1、小李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在冷冻库当工人,工作很积极,经常长时间坚持在冷冻库内工作,但几个月后经常出现肌痛和腰痛等病症。请你分析引起小李这些病症的原因。 答题思路:温度低于人体舒适温度的环境称为低温环境。18℃以下的温度即可视为低温,但对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响的低温,通常是在10℃以下。在低温环境下人体中心体温低于35℃时,即处于过冷状态。低温对人体的影响表现为:一是引起局部冻伤,与人在低温环境中暴露时间长短有关;二是产生全身性影响。人体在低温环境暴露时间不长时,能依靠温度调节系统,使人体深部温度保持稳定。但暴露时间较长时,中心体温逐渐降低,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低温症状:出现呼吸和心率加快,颤抖等,接着出现头痛等不适反应。当中心体温降到30~33℃时,肌肉由颤抖变为僵直,失去产热的作用,将会发生死亡。长期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劳动(如冷冻库工人)易引起肌痛、肌炎、神经痛、神经炎、腰痛和风湿性疾患等。 2、一天小周随检查团进行露天安全检查,当天太阳很大,小刘由于走得急,忘了带遮阳用具,刚开始小刘还感觉良好,但过一段时间后就感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最后竟晕倒在地。请你分析原因。 答题思路:作业环境气温较高时,人员就感到烦闷,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正常作业。温度超过舒适温度的环境称为高温环境。29℃以上对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响,可认为是高温。人的中心体温在37℃以上就感到热。高温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高温烫伤、烧伤,人体皮肤温度达41~44℃时即感到痛,超过45℃即可迅速引起皮肤组织损伤;二是全身性高温反应,当局部体温达38℃时,便产生不舒适反应。全身性高温的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呕吐、视觉障碍(眼花)、癫病样抽搐等。温度过高还会引起虚脱、肢体僵直、大小便失禁、晕厥、烧伤、昏迷、直至死亡。人体耐高温能力比耐低温能力差,当人体深部体温降至27℃时,还可抢救存活,而当深部体温达42℃时,则往往引起死亡。 高温作业中所引起的急性病(中暑)通常分为三种类型:热射病、日射病和热痉挛。 日射病是由于头部受强烈的太阳辐射线(主要是红外线)的直接作用,大量热辐射被头部皮肤及头颅骨吸收,从而使颅内温度升高所致,多发生于夏季露天作业人员。主要症伏为急剧发生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烦燥不安,重者可能有惊厥、昏迷。 3、1999年1月26日,金乐电表配件有限责任公司因生产需要招收工人,刘丽应聘到该公司工作。金乐公司在没有对其进行岗前职业培训和安全教育的情况下,即让刘丽及8名新聘工人上岗,并为他们颁布发了上岗证,约定试用期3个月,但未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当年2月3日下午,因与刘丽同车间的机床操作工张某不在岗,其机床无操作,刘丽想多学些技术,在未经任何人允许和指派的情况下,擅自操作张某的机床。操作时,因电表盒歪了,刘丽用左手去扶,机床将其左手轧成粉碎性骨折,致左手第1、2、3和4指缺损。经鉴定,刘丽左手损伤构成6级伤残,劳动能力部分丧失。金乐公司是否应对这起伤害事故承担赔偿责任呢?请分析。 答题思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场所的安全,我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有关法规都规定了企业必须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向工人介绍国家劳动安全卫生的有关政策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而且要根据企业生产特点,介绍企业安全技术知识,如企业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过程、作业方法、危险设备、危险因素及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等,同时还可结合典型经验和事故案例对工人进行生动形象的安全教育。 本案例中,刘丽应聘到金乐电表配件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双方虽未签订劳动合同,但该公司为其办理了上岗证,且刘丽已上岗工作,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由于该公司违反《劳动法》及有关法规,没有对刘丽进行必要的岗前职业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在实际生产中管理不严,监督不力,致使刘丽串岗操作而发生事故,造成伤残,应承担刘丽的工伤赔偿责任,并接受有关行政部门的处罚。 4、深圳市宝安区胜立圣诞饰品有限公司是生产沙滩椅的台商独资企业。该厂将简易仓库改成材料库、成品库和宿舍三位一体,彼此相连。1000米3的宿舍里要住500人,上下铺拥挤不堪,过道需要侧身才能勉强通过。1996年1月1日0时多,到同乡那里过除夕回到宿舍的打工仔刘永明点燃床头的蜡烛

[实用参考]工伤事故分析报告

工伤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1.工伤事故总体情况 近两年公司各类工伤事故与20RR年之前无明显下降,安全生产形势不是很乐观。公司小伤比较频繁发生,无法预测、实施防范,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公司共发生工伤事故34起,已发生治疗医药费75868.5元。 2.工伤事故统计,主要通过以下数据表分析: 2.1 工伤程度分析:轻伤占的比例大,小工伤不断,应该加强员工的操作技能的训练,开展定期性安全教育,除安全意识麻痹思想。有相当数量的工伤事故都是员工安全意识疏忽而导致的,是可以避免的。 2.2工伤事故部门分布: 工伤部门分析:大多数工伤发生在装配部生产线,因装配部人员和生产设备等都较为多,故存在的危险会较大。对容易产生工伤伤害的人员及岗位,应该对其采取重点监督管理及安全防范教育。 2.3事故类型统计:

事故类型分析:在工伤类型事故中,机械伤害事故最多,主要是操作过程中方法不当给意外割伤、压伤。因此控制机械事故是安全管理的重点,或在机器的安全技术上及操作工序中改良或更改操作方法来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 2.4按受害部位统计: 受害部位分析:就工伤事故损伤部位来看,工伤累及全身各部位,但以手指损伤为多发。其主要多为装配部操作机器受害最多,部门在管理操作方式和方法上应多一些监督和指导。 2.5按事故原因统计: 工伤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事故原因的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工伤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占事故比例的达70.8%。其主要表现为:工作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经验不足、

安全知识欠缺、违反操作规程、忽视安全、蛮干等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环境因素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具体工伤原因体现如下: 3.1人的因素: 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违章违规作业时有发生。不少员工在工作中重生产、轻安全,存有侥幸心理,贪图一时便利,违章操作、盲目蛮干,结果就酿成了事故。很多的员工思想认为自己的操作已经很熟练了;不存在什么安全问题。员工对机械性能、防护措施、防护用品等认识不够,岗位所配备的防护用品,在操作时为图省事,直接不用,加上技术不够娴熟,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重视力度不足。往往将重心放在了产品生产上,安全生产未能纳入日常工作中去。就容易发生事故。 3.2物的因素: 设备设施、工具材料不完好,设备设施结构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工具材料有毛刺、毛边。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缺少或有缺陷等物的不安全因素,也是造成工伤事故的一方面。 3.3管理因素: 新员工上岗前缺少一个时间段的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加上员工流动性很大,车间招到的员工,有时没有培训熟练就上岗操作。再者是日常管理执行不到位。车间对员工及岗位管理不规范,班组缺少进行日常管理巡查,员工违反劳动纪律不同程度存在,这些往往都是引发事故因素。 3.4环境因素 部门车间内在忙于生产时,工作环境往往被忽视了。对材料和工具等物品堆放无序;卡板、货物随意摆放在人行通道的情况时有发生,无疑便产生了不可预料的危险隐患存在。 4.对策及措施:

工伤事故分析报告

工伤事故分析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工伤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1.工伤事故总体情况 近两年公司各类工伤事故与2013年之前无明显下降,安全生产形势不是很乐观。公司小伤比较频繁发生,无法预测、实施防范,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公司共发生工伤事故34起,已发生治疗医药费元。 2.工伤事故统计,主要通过以下数据表分析: 工伤程度统计: 工伤程度分析:轻伤占的比例大,小工伤不断,应该加强员工的操作技能的训练,开展定期性安全教育,除安全意识麻痹思想。有相当数量的工伤事故都是员工安全意识疏忽而导致的,是可以避免的。 工伤部门分析:大多数工伤发生在装配部生产线,因装配部人员和生产设备等都较为多,故存在的危险会较大。对容易产生工伤伤害的人员及岗位,应该对其采取重点监督管理及安全防范教育。

事故类型分析:在工伤类型事故中,机械伤害事故最多,主要是操作过程中方法不当给意外割伤、压伤。因此控制机械事故是安全管理的重点,或在机器的安全技术上及操作工序中改良或更改操作方法来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 受害部位分析:就工伤事故损伤部位来看,工伤累及全身各部位,但以手指损伤为多发。其主要多为装配部操作机器受害最多,部门在管理操作方式和方法上应多一些监督和指导。 按事故原因统计: 工伤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事故原因的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工伤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占事故比例的达%。其主要表现为:工作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经验不足、安全知识欠缺、违反操作规程、忽视安全、蛮干等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环境因素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具体工伤原因体现如下: 人的因素: 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违章违规作业时有发生。不少员工在工作中重生产、轻安全,存有侥幸心理,贪图一时便利,违章操作、盲目蛮干,结果就酿成了事故。很多的员工思想认为自己的操作已经很熟练了;不存在什么安全问题。员工对机械性能、防护措施、防护用品等认识不够,岗位所配备的防护用品,在操作时为图省事,直接不用,加上技术不够娴熟,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重视力度不足。往往将重心放在了产品生产上,安全生产未能纳入日常工作中去。就容易发生事故。 物的因素: 设备设施、工具材料不完好,设备设施结构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工具材料有毛刺、毛边。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缺少或有缺陷等物的不安全因素,也是造成工伤事故的一方面。 管理因素: 新员工上岗前缺少一个时间段的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加上员工流动性很大,车间招到的员工,有时没有培训熟练就上岗操作。再者是日常管理执行不到位。车间对员工及岗位管理不规范,班组缺少进行日常管理巡查,员工违反劳动纪律不同程度存在,这些往往都是引发事故因素。 环境因素

工伤事故报告书范本

关于梅长苏左大腿受伤事故调查报告 一、事故发生部门:工程部 二、事故发生时间:2012年4月20日 三、事故发生地点:彩镀车间 四、事故类别:机械伤害 五、伤害程度:轻伤 六、受伤部位:左大腿 七、伤者基本情况:有安全教育,设备安全操作经验。 八、事故经过 2012年4月20日下午3点20分左右,镀膜操作员梅长苏和蔺晨,两人合力推拉彩镀机转架车,进行换转架作业,在中途拐弯处,转架滑出转架车轨道,二人马上合力顶住转架,但没来得及,转架向前倾倒,在前面的梅长苏躲闪不及,被转架打到左大腿。事故发生后部门立即把伤者送至公明医院治疗。 经过急诊医生X光拍片分析,为大腿软组织挫伤,开了些消炎消肿药。但次日,梅长苏白己发觉膝关节不能活动且疼痛,再就医转入骨科,并做CT 分析,为膝关节轻挫伤,用石膏包扎,现病情好转。需休养1周。 九、事故原因分析: 1、从事故现场发现,限位片掉落,是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 2、在推转架前没确认限位片是否放到位,推拉时没注意转架,推拉

速度过快是此事故的原因之一。 3、从事故发生经过来看,镀膜操作员对安全防护意识不够,管理人员 对安全操作宣导不够是此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十、预防措施: 事故发生后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当事人做检讨,吸取此次教训,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H^一、事故责任分析 1、镀膜操作员没有做好作业安全措施,对此事故负直接责任。 2、镀膜操作员操作时安全意识淡薄,疏忽大意对此事故负主要直接责任。 3、设备安全人员对安全操作宣导监督不到位,负监督不力责任。 4、彩镀车间负责人对此事故负领导责任。 十二、事故处理意见 1、公司负责伤者全部医疗费用,部分可用工伤保险填补。 2、伤者因伤缺勤,工资按相关条例发100曜本工资。 工程部 2012-4-23

工伤事故报告范文.doc

篇一:最新工伤事故报告书 ××××××有限公司 工伤事故报告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我公司于×年×月×日早晨6:00左右发生一起工伤事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职工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岁;身份证号码:××××××××;籍贯及现住址:××××××××××××,岗位:×××× 二、受伤过程 ×年×月×日早晨6:00左右,我公司职工×××在青岛市开发区给客户安装机器时,被掉下的物件砸伤右脚,随即被送往青岛骨科医院治疗,14日下午被转至×××人民医院继续住院治疗。经初步诊断,×××右脚多根趾骨骨折,具体病情详见住院病历、诊断证明单等。三、原因分析 在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原因体现出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安全教育不足,加之其本人安全意识较低,对生产、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在思想上麻痹大意,所以造成了这次事故。 四、纠正预防 公司管理层在召开事故原因调查分析会后,又立即组织召开了安装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会,教育外出安装人员要提高安全意识,遵守安装要求,杜绝三违现象,必须认真吸取事故教训,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加强了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 ×××××× 2011年10月16日 1篇二:工伤事故报告书范文 工伤事故报告书范文 xx 事故发生部门 xx 项目部 事故发生时间 2002 年7 月27 日 事故发生地点 xx1 号公寓 事故类别机械伤害 伤害程度轻伤 受伤部位左手大拇指 编制人 编制时间 2003 2 18 审批意见 审批人签字 审批时间 2003 2 第2 页 一、事故发生部门 二、事故发生时间 三、事故发生地点 四、事故类别 五、伤害程度 六、受伤部位 七、伤者基本情况

员工工伤案例分析

员工工伤的界定 案例分析 崔某是某公司员工,实行的是综合工时制。某公司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员工在上班期间外出离开必须得到当班主管签名批准。公司的排班表显示,2013年4月19日,崔某的上班时间为当日20时至20日早上8时。2013年4月20日凌晨4时许,崔某在未向公司主管请假及未取得主管领导批示放行条的情况下离开公司。当日凌晨4时2分左右,崔某驾驶无号牌自行车,途经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机械城路口通过人行横道时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受伤。后崔某被送到广东同江医院医治,诊断结果为:“重度颅脑损伤,闭合性胸部损伤”。经交警部门认定,崔某承担此事故的次要责任。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六项的规定,员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故,要达到本条规定的工伤认定标准,需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一、交通事故发生在职工“上下班途中” “上下班途中”包括两个方面:合理的上下班时间和合理的上下班路线。 1、合理的上下班时间 上下班时间的合理性指职工往返于休息场所和单位的时间符合用人单位的上下班规定且在合理范围内。 2、合理的上下班路线 合理的上下班路线则指员工往返于休息场所和单位之间的必经路线。 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下列路线上发生的交通事故都属于合理的上下班途中: 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4)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二、职工在交通事故中属于“非本人主要责任” 职工在交通事故中属于“非本人主要责任”,包括职工在交通事故中负有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或不负责任(即对方全责)三种情况。该责任认定主要依据交管部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或者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予以确定。 本案中,崔某对此次交通事故负次要责任,事故发生的地点也是在回家的必经之路上。因此,本案的关键点在于崔某发生交通事故是否在合理的上下班时间范围内。根据法院查明的事实可知,崔某实行的是综合工时制,事发当日的上下班时间为19日晚8点到20日早8点,20日早4点,崔某在距离公司规定的下班时间还有4小时的情况下离开公司,并且未向主管请假,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擅自早退,由此可见,崔某离开公司的时间显然不属于合理的下班时间。因此,崔某在本次交通事故中所受伤害不宜认定为工伤。 在此还需要提醒HR注意的是,公司只有完善管理制度,才能防范不必要的风险。

工伤事故分析报告

工伤事故分析报告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工伤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1.工伤事故总体情况 近两年公司各类工伤事故与2013年之前无明显下降,安全生产形势不是很乐观。公司小伤比较频繁发生,无法预测、实施防范,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公司共发生工伤事故34起,已发生治疗医药费元。 2.工伤事故统计,主要通过以下数据表分析: 工伤程度统计: 工伤程度分析:轻伤占的比例大,小工伤不断,应该加强员工的操作技能的训练,开展定期性安全教育,除安全意识麻痹思想。有相当数量的工伤事故都是员工安全意识疏忽而导致的,是可以避免的。 工伤事故部门分布: 工伤部门分析:大多数工伤发生在装配部生产线,因装配部人员和生产设备等都较为多,故存在的危险会较大。对容易产生工伤伤害的人员及岗位,应该对其采取重点监督管理及安全防范教育。 事故类型统计:

事故类型分析:在工伤类型事故中,机械伤害事故最多,主要是操作过程中方法不当给意外割伤、压伤。因此控制机械事故是安全管理的重点,或在机器的安全技术上及操作工序中改良或更改操作方法来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 按受害部位统计: 受害部位分析:就工伤事故损伤部位来看,工伤累及全身各部位,但以手指损伤为多发。其主要多为装配部操作机器受害最多,部门在管理操作方式和方法上应多一些监督和指导。 按事故原因统计: 工伤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事故原因的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工伤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占事故比例的达%。其主要表现为:工作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经验不足、安全知识欠缺、违反操作规程、忽视安全、蛮干等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环境因素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具体工伤原因体现如下: 人的因素: 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违章违规作业时有发生。不少员工在工作中重生产、轻安全,存有侥幸心理,贪图一时便利,违章操作、盲目蛮干,结果就酿成了事故。很多的员工思想认为自己的操作已经很熟练了;不存在什么安全问题。员工对机械性能、防护措施、防护用品等认识不够,岗位所配备的防护用品,在操作时为图省事,直接不用,加上技术不够娴熟,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重视力度不足。往往将重心放在了产品生产上,安全生产未能纳入日常工作中去。就容易发生事故。 物的因素: 设备设施、工具材料不完好,设备设施结构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工具材料有毛刺、毛边。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缺少或有缺陷等物的不安全因素,也是造成工伤事故的一方面。 管理因素: 新员工上岗前缺少一个时间段的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加上员工流动性很大,车间招到的员工,有时没有培训熟练就上岗操作。再者是日常管理执行不到位。车间对员工及岗位管理不规范,班组缺少进行日常管理巡查,员工违反劳动纪律不同程度存在,这些往往都是引发事故因素。 环境因素

工伤事故调查报告模板(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2836-50 工伤事故调查报告模板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工伤事故调查报告模板(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1.目的 为做好各类工伤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积极采取 各项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或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文件,特制订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大众汽车(含沪外工厂、上海上 汽大众销售有限公司)工伤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管理。 3.定义 3.1 工伤事故:本规定所称工伤事故是指职工在 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 3.1.1 未遂事件:是指发生事故的条件已经具备, 或虽然发生了,但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 3.1.2 包扎/急救事故:经过医药箱药物或在医务

室简单处理,不需要进一步去医院处理即可继续工作的伤害事故。 3.1.3 可记录事故:指所发生的伤害经医院处理后暂时难以继续原工作内容,但不损失第二个工作日的伤害事故。 3.1.4 轻伤事故:指根据《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15499-1995)》计算,损失工作日大于1 日,低于105日的失能工伤事故 3.1.5 重伤事故:指根据《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15499-1995)》计算,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工伤事故。 3.2 职业病: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在国家政府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法定职业病范畴内,并经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诊断机构诊断为职业病的疾病。 3.3 事故处理“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

工伤事故分析报告

工伤事故分析报告 工伤事故分析报告工伤事故调查报告 关于煤机公司申XX 意外事故的调查 调查时间:XXX年X月X日星期X 18:10 调查人员:XXX发展中心:王XX、郑XX、刘XX XXX公司安全部:刘X 调查内容:XX车间XXX工伤事故 事故发生时间: 事故发生地点: 当事人:郭X、申X、牛X 负责人:车间主任-------申X 安全部负责人------刘X 事故处理:事故发生当天早上5:30左右,事故发生后相关负责人等第一时间将伤者送往东胜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经医院检查和包扎后因院方无再植技术而将伤者于早上九点多送往包头接受再植技术。目前伤者手部已经接受了肉体再植技术和植皮,医院表示经过15天的住院治疗拆线后可出院。出院休养半月左右再进行二次手术。目前伤者治疗情况良好、情况稳定。 当事人对事故的描述: 郭X-----与伤者搭档工作,并负责指挥天车 牛X------天车工 郭X的说法:

事故发生当时,郭正与申合作,准备将工件进炉。郭在工件旁边指挥天车吊起工件。申在工件的另一头操作,给工件的顶部上一个零件。天车先起吊位于摆放底部的工件,磁铁没 有吸好,在起吊过程中工件滑开,并碰到了位于上部的另一个工件,致使上部的这个工件滑落。而申当时正在给上部的这个工件拧零部件,滑落的工件向半米外的冷却池的水泥墙撞去,致使位于墙和工件之间的申手部被砸伤。 牛X的说法: 郭X平时干活比较老实,来的早干的多。申在当天凌晨一点多才到(本来交接班时间应在午夜12时),此时郭已经将活干的差不多了。因此,郭心里不舒服,和申在干活时可能带有情绪。而申也很犟,你让我干这个我偏不干这个,二人干活时气氛很僵。当时申在给工件上零件,先把位于底部的零件上好后又接着给上部的工件拧零件。郭指挥天车起吊下部工件,申也认为下部的已经上好让先起吊下部的工件。天车工心里觉得下部的工件压着,起不起来,且申还在工件周围作业。但是指挥让起吊下部的,申也同意,她认为申有防范意识,于是先将工件起了一下,意在提醒申躲让。申也躲了一下,身体向后撤开,于是天车工起吊。但申当时手部仍然在作业,并没有完全撤离,致使在天车起吊下部工件时,上部工件因无受力支撑滑落砸伤申无名指指端部分。 对事故的反思: 1、事故发生后,安全部第一时间启用紧急备用金,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及时有效地保住了伤者的手指。为伤者和单位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应急措施很重要,关乎单位和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 2、事故发生后,安全部前去事故发生场地拍照取证,但第一现场已经被破坏,

七级工伤赔偿案例分析

七级工伤赔偿案例分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七级工伤赔偿案例分析》的内容,具体内容:工伤赔偿标准,又称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是指工伤职工、工亡职工亲属依法应当享受的赔偿项目和标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欢迎参考!篇一张某某是苏州吴中区某电子公司员工,在20... 工伤赔偿标准,又称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是指工伤职工、工亡职工亲属依法应当享受的赔偿项目和标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欢迎参考! 篇一 张某某是苏州吴中区某电子公司员工,在2011年8月18日上午9时45分左右在车间内架模具时发生意外,导致左手食指、中环指严重压伤,后送往医院治疗,鉴定为七级工伤。 张某某受伤以后,所在公司拒绝为其申报工伤,自己去办理工伤认定,无奈程序复杂繁琐,于是找到了周仲生律师为其处理。周仲生律师分析认为: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因为工作原因受伤是典型的工伤,根据伤残情况判定应为七级。但是程序复杂,没有劳动合同,先要确定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出来后在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出来后再做工伤鉴定,因此耗费时间会比较长。但是案件一旦委托我周仲生律师了,所有法律程序上的事情都由我们律师处理,你们自己必要时协助就可以了,你们也可以回老家,如果顺利有可能很快会拿到赔偿金,但是这种可能性会比较小。 周仲生律师在接受委托以后,迅速与劳动部门联系,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在周仲生律师申请劳动仲裁后公司也立即和我方协商,开始公

司给的钱并不多,经过不断协商,公司同意给付275000元,周仲生律师要求张某某立即同意。随即周仲生律师与对方签署了赔偿协议,张某某于昨天拿到了275000元赔偿金。周仲生律师内心很高兴,没想到案件会进展的这么快。 篇二 张某是咸阳市北部山区的一个农民,家中人多地少,主要靠在陕北打工养活妻儿老小。2012年11月,张某进入陕西某建筑公司位于神木县一工地干活,11月某日晚8点左右,其在工作过程中摔伤。第二日下午1时,张某被送入神木县某医院,入院诊断为:1、脾破裂;2、失血性休克;3、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后进行脾脏切除术。2012年12月初,张某被转入西安市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15天后,陕西某建筑公司就拒绝支付医疗费用,张某无奈办理出院。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事发时张某休克,工地地项目部一方谎报陈某姓名为韩某,企图伪造病历骗取保险。所以,张某出院时拿到的住院病历患者姓名并非是陈某自己,而是另有其人。 出院后,张某及家属多次找到陕西某建筑公司索要赔偿被拒绝,陕西某建筑公司表示其旗下子公司及项目部众多,在具体施工中都会采取将工程发包给劳务公司的形式,建筑公司不会直接和农民工发生关系,该工程已经发包给西安某建筑劳务公司,所以应该由劳务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与建筑公司无关。无奈之下,张某及家属近日找到陕西仁和万国律师事务所余伟安律师请求法律帮助。余律师了解情况后,认为张某受伤属于工伤事故,脾脏切除已经构成七级伤残,应该按照七级工伤赔偿。但目前张某的用人

工伤事故调查报告(多篇范文)

工伤事故调查报告 xxxxxxxxxxx公司 工伤事故调查报告 受伤员工所在部门:姓名:性别:年龄: 事故日期:事故时间:事故地点:员工的正常工作:事故时所从事的工作:入厂时间:年月工龄:事故现场目击人:伤情:受伤部位:提供的治疗: (缝合,吃药或其它)事故发生时的工作任务:请说明直接导致员工受伤的设备或物体: 事故调查结果: 员工正在做什么:列出使用的工具:列出使用的个人防护设施:员工从事这种活动的频率如何? □ 每天□ 每周□ 每月□ 每月不到一次□ 以前□ 从来没有这种活动是正常工作的一部分吗?□是□不是 员工正在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否有标准的操作程序?□有□没有 工人是否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是□否如果没有,请描述如何违 反标准程序进行:事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和方案:报告填写者:职位:主管领导:日期:总经理批示意见: 第二篇:工伤事故调查报告 一、工伤事故调查报告 1、工伤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班组、项目部或公司有关负责人及安监科。 2、项目部或公司负责人在接到重伤、死亡以上事故时,应立即 第1 页共22 页

报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 3、应尽可能保护现场,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的扩大。 4、如特殊情况需要对现场进行损坏时,应将现场作标记或记录。 二、工伤事故调查和分析 1、轻伤和重伤事故,由公司经理或主管安全的副经理组织安全、技术、生产等部门及工会成员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2、凡由上级机关插手的事故,公司按要求尽最大努力积极协助调查。 3、凡调查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向有关人员回答有关的提问,提供有关的证据和证词。不准弄虚作假,隐瞒事故真相。 4、由本公司处理的工伤事故的调查必须查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 5、召开事故分析会,确定事故处理的意见防范措施的建议。 6、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三、工伤事故处理和结案归档 1、由本公司处理的工伤事故,必须在事故调查组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后由公司召集专门会议研究处理。 2、事故处理结果应向全公司干部职工公开宣布。并将整个事故处理情况写出书面材料,向有关部门报告。 3、事故处理必须公正合理、不迁就、不避让、做到事故“三不放过”。 4、对本公司处理不服的,可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异议和起诉。

工伤事故报告怎么写

工伤事故报告怎么写 XX 事故发生部门XX 项目部 事故发生时间00年月2日 事故发生地点XX1 号公寓 事故类别机械伤害 伤害程度轻伤 受伤部位左手大拇指 编制人 编制时间0018 审批意见 审批人签字 审批时间002 第页 一、事故发生部门 二、事故发生时间 三、事故发生地点 四、事故类别 五、伤害程度 六、受伤部位 七、伤者基本情况

八、事故经过 九、事故原因分析: 十、预防措施 十一、事故责任分析 十二、事故处理意见 第页 *** XX 项目部00年月2日XX1 号公寓机械伤害轻伤左手大拇指: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籍贯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文化程度有有小学00年月2日上午10 点10 分左右,伤者***在一号公寓楼下完大梁准备下二排钢筋时,从K/⑧轴处翻越过去,人体翻过大梁脚踩到地面,支梁的钢管架扣件断裂,导致二排钢筋下滑,二排的钢筋上的钢管压住***左手大拇指,杨鹏飞的工友将钢管松开拉出左手,事故发生后项目立即组织人员送往医院治疗。 经过长达1 个月的治疗,病情恢复良好;200年月日,***发现自己的手指有异常现象发生,项目部管理人员带***到医院检查,检查发现伤口里面由于医生在第一次治疗时对伤口没有清洗干净,导致伤口内部发炎,经过医生第二次处理,病情好转。目前伤情恢复良好并已医疗终结出院,伤者提出要求协商解决。 1、从事故现场发现,支设大梁的钢管加固扣件断裂下滑,造成钢管下滑是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班组在架设大梁的支架时,大梁与大梁的交叉处应用双扣件加固而班组用单扣件加固,是此事故的原因之一。

3、从事故发生经过来看,项目部的相关管理人员没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是此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事故发生后公司组织项目部召开了安全预防措施交底会,再次重申了管理人员及班组遵守和实施公司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严肃性;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查出的安全隐患按“三定一落实”原则进行整改,对相关的管理人员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项目部通过认真的总结和学习,以确保类似事故的发生。 1、项目施工员在交底时并没有对该部分说明详细的安全措施,对此事故负直接责任。 2、施工班组在操作时未按照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对此事故负主要直接责任。 3、项目部安全员在对支撑的钢管架的安全性,没有监督到位负监督不力的责任。 4、项目经理对此事故负领导责任。 第页 1、***同志的医疗费按保险条款处理,从保险公司理赔回来的费用用于支付其个人的伤残补助金 2、一次性赔***同志工伤补助费18000 元。 3、一次性支付***同志的工伤补助费的一半及全部医药费由钢筋班班组长刘河明承担,共计14057.4元,公司承担一次性支付杨鹏飞同志的工伤补助费的一半,即9000 元,扣去保险公司理赔回来的

典型工伤案例分析

典型工伤案例分析 当前,工伤案件直线攀升,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工伤保险条例》虽然颁布时间不长,但依然有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地方。由于工伤内涵的界定不清、工伤保险待遇的性质不明、民事侵权赔偿与工伤待遇之间的关系存在较大分歧,“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机动车”等概念的内涵也不十分清晰。这决定了工伤行政案件法律适用问题必然成为行政审判所面临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1、超龄农民工受伤能否算工伤? 【提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农民应聘于用人单位,由于其不具备主体资格,与用人单位不能构成《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工作中受伤亦不能适用《工伤保险条例》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只能按照雇佣关系直接向用人单位主张赔偿责任。 【案情】原告季明花生于1957年2月21日。2007年4月9日,原告在第三人涟水某棉纺织厂工作时受伤,原告右手截肢。2007年5月下旬,原告向涟水县劳保局申请工伤认定。劳保局以原告的工伤认定申请不符合受理条件为由,决定不予受理。原告申请复议。涟水县人民政府作出维持被告涟水劳保局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原告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审判】涟水法院审理认为:原告在发生事故受伤时,已超过50周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原告已不符合劳动者就业的法定年龄,其受伤不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等劳动法律规范来调整。 一审宣判后,季明花不服,向淮安中院提起上诉。淮安中院经审理认为:劳动关系基于劳动合同所产生,在双方未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其主要实体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关系即可确认为事实劳动关系。《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女工人的退休年龄为50周岁。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苏劳社医[2005]6号)第七条规定:离、退休仍在工作的人员,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范围。案中,上诉人季明花已超过50周岁,属于应退休人员,不符合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其受伤不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调整,其在务工中遭受的伤害,可依照其他法律规定予以处理。 2、挂靠货车司机受伤找谁赔? 【提示】挂靠车辆受聘驾驶员运输货物至目的地后,辅助收货方完成卸货过程中,受到伤害。在雇主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情况下,应认定受聘驾驶员与挂靠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案情】自2003年11月1日起,任光将其资产苏BE-2833的货车挂靠金山公司经营。同时聘用李世富为该车驾驶员,并由其向李世富支付工资。李世富于2006年8月2日驾驶苏BE-2833货车,前往无锡送货。到达目的地后,李世富帮助客户卸货时砸伤左小腿。李世富就该事故向江阴市劳保局要求工伤认定。劳保局受理后,依照工伤认定程序向金山公司发出了《工伤认定举证责任通知书》,但金山公司未在规定的15日举证期限内提出异议,亦未提供任何证据材料。被告于2006年9月28日作出了工伤认定决定,于10月19日将该决定书分别邮寄送达李世富及金山公司。金山公司不服,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复议机关作出了维持劳动社保局的工伤认定决定。金山公司不服,向江阴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审判】江阴法院经审理认为,行政法规及规章中均明确规定了职工与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的主张不一致时,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的原则。原告接到被告的《工伤认定举证通知书》,按法定的期限和要求提供其认为不构成工伤的证据和观点,但原告始终未能提出任何异议和证据材料,因此,原告应对自己未能举证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典型工伤案例分析

典型工伤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

典型工伤案例分析 当前,工伤案件直线攀升,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工伤保险条例》虽然颁布时间不长,但依然有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地方。由于工伤内涵的界定不清、工伤保险待遇的性质不明、民事侵权赔偿与工伤待遇之间的关系存在较大分歧,“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机动车”等概念的内涵也不十分清晰。这决定了工伤行政案件法律适用问题必然成为行政审判所面临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1、超龄农民工受伤能否算工伤? 【提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农民应聘于用人单位,由于其不具备主体资格,与用人单位不能构成《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工作中受伤亦不能适用《工伤保险条例》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只能按照雇佣关系直接向用人单位主张赔偿责任。 【案情】原告季明花生于1957年2月21日。2007年4月9日,原告在第三人涟水某棉纺织厂工作时受伤,原告右手截肢。2007年5月下旬,原告向涟水县劳保局申请工伤认定。劳保局以原告的工伤认定申请不符合受理条件为由,决定不予受理。原告申请复议。涟水县人民政府作出维持被告涟水劳保局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原告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审判】涟水法院审理认为:原告在发生事故受伤时,已超过50周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原告已不符合劳动者就业的法定年龄,其受伤不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等劳动法律规范来调整。 一审宣判后,季明花不服,向淮安中院提起上诉。淮安中院经审理认为:劳动关系基于劳动合同所产生,在双方未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其主要实体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关系即可确认为事实劳动关系。《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女工人的退休年龄为50周岁。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苏劳社医[2005]6号)第七条规定:离、退休仍在工作的人员,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范围。案中,上诉人季明花已超过50周岁,属于应退休人员,不符合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其受伤不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调整,其在务工中遭受的伤害,可依照其他法律规定予以处理。 2、挂靠货车司机受伤找谁赔? 【提示】挂靠车辆受聘驾驶员运输货物至目的地后,辅助收货方完成卸货过程中,受到伤害。在雇主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情况下,应认定受聘驾驶员与挂靠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案情】自2003年11月1日起,任光将其资产苏BE-2833的货车挂靠金山公司经营。同时聘用李世富为该车驾驶员,并由其向李世富支付工资。李世富于2006年8月2日驾驶苏BE-2833货车,前往无锡送货。到达目的地后,李世富帮助客户卸货时砸伤左小腿。李世富就该事故向江阴市劳保局要求工伤认定。劳保局受理后,依照工伤认定程序向金山公司发出了《工伤认定举证责任通知书》,但金山公司未在规定的15日举证期限内提出异议,亦未提供任何证据材料。被告于2006年9月28日作出了工伤认定决定,于10月19日将该决定书分别邮寄送达李世富及金山公司。金山公司不服,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复议机关作出了维持劳动社保局的工伤认定决定。金山公司不服,向江阴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审判】江阴法院经审理认为,行政法规及规章中均明确规定了职工与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的主张不一致时,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的原则。原告接到被告的《工伤认定举证通知书》,按法定的期限和要求提供其认为不构成工伤的证据和观点,但原告始终未能提出任何异议和证据材料,因此,原告应对自己未能举证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法院又认为:李世富与金山公司虽未签订劳动合同,但从任光与金山公司签订的车辆挂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