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探究》专题试卷

《科学探究》专题试卷

《科学探究》专题试卷
《科学探究》专题试卷

经典专题卷一科学探究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4常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闻气体气味C.移开蒸发皿D.加热液体2.(2016扬州)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称取7.5g氯化钠

B.乙图表示量取42.5mL水

C.丙图表示溶解氯化钠

D.丁图表示向试剂瓶中转移溶液

3.(2015宿迁)某气体常温下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以下收集该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

4.(2014无锡)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适合制作泡菜的食盐水浓度是4%。在配制4%的食盐水时,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

①称量好的食盐倒人烧杯时,有少许撒出

②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

③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

④用4g食盐和100g水配制溶液

A.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2016南通)用KMnO4制取O2并回收MnO2,下列操作或装置不正确的是( )

6.(2014苏州)下列有关固体反应所用的主要实验仪器合理的是( )

7.(2014徐州)课本上有8个“基础实验”,以提升同学们的实验能力。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持续加热食盐溶液直至水分蒸干

B.“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中,做铁丝燃烧实验的集气瓶内要预留少量的水C.“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中,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测定酸碱度

D.“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将实验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8.(2015扬州)下列实验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向铜绿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红棕色气体

B.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产生蓝色沉淀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氨气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

9.(2015无锡)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磷矿粉和硝酸钾

B.用植物的花瓣制作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用水鉴别NH4NO3、NaOH、NaCl三种固体

D.用FeSO4溶液、Cu和Ag比较Fe、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

10.(2016盐城)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O2、CO2、N2三种气体

B.用水鉴别CuSO4、NaOH、NH4NO3三种固体

C.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木炭粉、CuO、Fe3O4三种黑色粉末

D.用酚酞溶液一次性鉴别H2SO4、KOH、NaCl三种溶液

11.(2015南京)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B.KCl溶液(CaCl2)——通人过量的CO2气体,过滤

C.NaCl溶液(Na2 CO3)——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

D.H2气体(HC1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12.(2016泰州)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设计,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13.(2014苏州)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溶解前用玻璃棒研磨大颗粒粗盐

B.过滤时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C.加热蒸发时要不断搅拌直至水分全部蒸干

D.实验结束随即用手将蒸发皿从三脚架上取下

14.(2016苏州)控制变量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用两个相同型号的塑料瓶各收集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再分别注入等量的水,旋紧瓶盖,振荡,通过观察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性的强弱

B.用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和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测定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探究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取等体积、不同地区的两种天然水,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同种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比较两种天然水中Ca2+、Mg+含量的高低

D.在相同规格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分别往其中加一滴红墨水,比较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率,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15.(2014宿迁)下列化学实验中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的是( )

A.借助托盘天平和其他手段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6. 25%

B.用pH试纸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为5.5

C.20℃时,配制2%的氢氧化钙溶液

D.将100g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50g水,使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成20% 16.(2014连云港)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17.(2016南通)通过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1:验证HC1分子发生了运动

B.图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图3:验证浓硫酸遇水放热

D.图4:验证氧气支持燃烧

18.(2015常州)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下,它们具有如图所示关系。“—”表示连接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物质转化的方向,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若甲是HCl,则丁可能是CaCl2

B.若甲是HCl,则乙和丙中可能有一个为碱

C.若甲是Ca(OH)2,则丁可能是NaOH

D.若甲是Ca(OH)2,则乙和丙中至少有一个为酸

19.(2014无锡)现有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无色溶液B的溶质是硝酸钙

B.原溶液中的杂质一定是氯化钙

C.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由三种物质组成

D.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止一种

20.(2015无锡)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氢铵、氯化钠、无水硫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未嗅到任何气味;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溶液呈无色,烧杯底部有蓝白色固体;过滤。②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③将上述滤渣投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色粉末中可能有氯化钠和碳酸钙

B.白色粉末中肯定没有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铵,可能有氯化钠

C.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氯化钡、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铜和碳酸钙

D.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氢氧化钠和无水硫酸铜,且二者的质量比一定为1: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本题包括8小题,共60分)

21.(2014淮安)(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除去固体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可溶性氯化镁和难溶性泥沙,设计下图所示实验方案,请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

(1)步骤①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2)步骤②③中,操作X的名称是。

(3)步骤③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沉淀B的化学式是。

(4)步骤④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时,停止加热。

(5)有同学认为原实验方案不完善,做出这种评价的依据是。

22.(2016苏州)(4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氯化钠固体g。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填字母)。

(2)实验室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用到的

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

(3)实验室若用恒温蒸发的方法将15%的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与丙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填序号)烧杯中的溶液。

23.(2016南京)(4分)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在通常情况下,D 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其中G为紫红色固体,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G 。

(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4.(2014无锡)(9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若要获得较纯净的氢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3)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B装置作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应进行的改进是。

(4)过氧化钠(Na2O)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小翔同学和小何同学分别设计了图甲和图乙的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良好后进行实验验证。预热后对试管进行加热

(2NaHCO3Na2CO3+CO2↑+H2O)。观察到图甲浓硫酸中有气泡产生,蚊香熄灭。浓硫酸的作用是。观察图乙中的现象是,说明有氧气产生。由资料和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25.(2016无锡)(11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证明集气瓶已充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二氧化锰起作用,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若用盛满水的E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填“a”或“b”)处通入。

(4)小可同学为探究乙烯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①乙烯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可燃性;②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③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他的操作过程如下:关闭止水夹1,打开止水夹2,打开活塞,观察到A、B中溶液均逐渐褪至无色。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在尖嘴导管处点燃乙烯,发现火焰较微弱,说明尖嘴导管处乙烯量较少。待A、B中溶液均褪至无色后直接点燃乙烯的原因是。于是,他关闭止水夹1一段时间后,向贮气瓶中加水,说明乙烯(填“难”或“易”)溶于水。打开止水夹1,重新点燃乙烯,观察到火焰明亮且有浓烟。他关闭止水夹1一段时间后才向贮气瓶中加水的原因是。

26.(2015南通)(10分)为了探究某脱氧剂的成分(由两种单质组成)及利用该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探究脱氧剂成分

【实验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若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有红棕色固体生

成。

【实验猜想】根据颜色变化,猜想该脱氧剂中含有(填化学式)。【验证猜想】方法为。【实验探究】新取一定量的脱氧剂,将已验证的成分分离。取剩余固体与少量CuO混合,置于如下图所示装置中加热。一会儿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色,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该脱氧剂中还含有(填化学式)。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Ⅱ.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使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实验过程】

步骤1:在注射器中放人足量脱氧剂粉末(体积为2mL),封闭。

步骤2:打开弹簧夹,将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离,关闭弹簧夹。

步骤3:不断轻轻晃动注射器,至活塞位置不再发生变化。

【数据处理】

(1)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是。

(2)上述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两次,其目的是。计算得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实验对比】实验室常通过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下图)。步骤如下:

(1)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2)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3) 。

(4)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上升的水面始终小于瓶内原有空气体积的。

【拓展研究】查阅资料得知,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约为7%以下时,红磷不再燃烧。由此可知,燃烧红磷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的原因是。【实验评价】与燃烧红磷法相比,脱氧剂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

27.(2014徐州)(9分)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木炭与CuO的反应是C+2CuO高温2Cu+CO2↑;若该反应进行得不彻底,产物中还有氧化亚铜(Cu2O)。

(2)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①全部是Cu;②全部是Cu2O;③。

【实验探究】

(1)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再与少许CaCl2(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

(2)按图乙连接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分钟后,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石灰水,此时停止加热。

(3)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的验证:

【评价反思】

(1)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写出1条即可)。

(2)若要证明CaCl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

(3)在铜的冶炼史中,我国劳动人民还有一项重大发明就是“湿法炼铜”。该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8.(2016常州)(7分)莫凡同学完成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观察到有灰白色沉淀生成的“异常”现象,引起了他的兴趣,并进行了以下探究。

【初步探究】出现灰白色沉淀是否为偶然现象。

【实验Ⅰ】向4份相同体积与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一定长度的某种镁带,现象如下:

【实验结论】并非偶然。据表分析,__是实验出现“异常”的主要因素。

【再次探究】该沉淀的成分。

【猜想假设】猜想1:Mg;猜想2:MgCl2。

【实验Ⅱ】

【交流讨论】

(1)莫凡同学作出猜想1的依据是他认为反应物Mg过量,作出猜想2的依据是他认为生成物MgCl2。

(2)从实验设计的角度讲,实验③的作用是。【深入探究】该沉淀的物质组成。

【查阅资料】灰白色沉淀的成分为碱式氯化镁。它存在多种组成,化学式可表示为Mg r(OH)y Cl z? nH2O[即每份Mg r(OH)y Cl z结合了n份H2O];它受热分解可产生氧化镁、氯化氢和水。

【实验Ⅲ】洗去沉淀表面杂质并室温晾干。取7. 07 g,用下图装置(夹持仪器未画出)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待反应停止后,测得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4.00g,装置B的质量增加了2.34g。

【问题讨论】

(1)反应停止后,应继续通人N2一段时间,目的是。

(2)该沉淀中,镁、氯的离子个数比n(Mg2+):n(Cl-)= 。

(3)若该沉淀Mg x(OH)y Cl z?nH2O中,n=5,则x、y、z、的数值依次为。

经典专题卷一科学探究参考答案

1.B解析: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A错误;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轻扇气体,让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B正确;移开蒸发皿应用坩埚钳,不能用手直接拿蒸发皿,易烫伤,C错误;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太多,容易冲出试管而造成事故,D错误。故选B。

2.C解析:称量药品质量应遵循“左物右码”的规则,A错误;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应用量筒,需使用胶头滴管,B错误;向试剂瓶中转移溶液时,试剂瓶口应紧靠烧杯口,试剂瓶上的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D错误。故选C。

3.B解析:该气体常温下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所以可用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极易溶于水,所以不可用排水法收集。故选B。

4.B解析:①会导致溶质减少,浓度偏小;②会导致溶剂减少,浓度偏大;③④会导致溶剂增多,浓度偏小。故选B。

5.D解析:回收MnO2的基本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为其中的过滤操作,没有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下端没有紧贴烧杯内壁,D错误。故选D,6.D解析:石灰石和生石灰都是白色固体,所以不能用灼烧石灰石的方法检验生石灰的生成,A错误;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以制取氧气,但不是在烧杯中反应,而应在试管中,B错误;分别灼烧葡萄糖、砂糖、面粉检验其含有碳元素是检验有无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所以应该是在试管中进行,C错误;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放出氨气,所以可在研钵中用研杵研磨的方法检验铵盐,D 正确。故选D。

7.B解析: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不能持续加热至食盐溶液里的水分蒸干,而应在出现较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水分蒸干,否则固体易溅出,A 错误;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在瓶内留有少量的水,防止燃烧产生的固体熔化溅落将瓶底炸裂,B正确;pH试纸放人溶液中会将试剂污染,C错误;实验废液要倒入指定的容器内,不能随意倒入下水道中,会腐蚀下水管道,D错误。故选B。

8.D解析:铜绿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是无色气体,A错误;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混合会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B错误;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剧烈,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物质,C错误;氨气易溶于水,溶于水中显碱性,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正确。故选D。

9.D解析:磷矿粉是灰色固体,硝酸钾是白色固体,故可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A正确;某些植物的花瓣遇酸、碱能呈现不同的颜色,故可以用植物的花瓣制作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B正确;NH4NO3溶于水时吸热,NaOH溶于水时放热,NaCl溶于水时没有明显的热效应,C正确;因FeSO4溶液和Cu、Ag 均不反应,据此能确定Fe最活泼,但无法比较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D 错误。故选D。

10.B解析:燃着的木条在CO2、N2中均会熄灭,不能鉴别,A错误;CuSO4、NaOH、NH4NO3三种固体放入水中,得到蓝色溶液的是CuSO4,放热的是NaOH,吸热的是NH4NO3,B正确;灼烧只能鉴别出木炭粉,不能区分CuO、Fe3O4,C 错误;酚酞只能鉴别出NaOH,但是不能区分H2SO4、NaCl溶液,D错误。故选B。

11.D解析: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转化为二氧化碳,不但没有除去杂质,反而除去了原物质,A错误;CO2和KCI、CaCl2均不反应,向混有CaCl2的KCl溶液中通人过量的CO2气体,无明显现象,B错误;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OH,除去杂质的同时,引入了新的杂质NaOH,C错误;NaOH溶液与H2不反应,能吸收HCl,浓硫酸可用作H2的干燥剂,D正确。故选D。12.B解析:固体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但也能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A错误;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B 正确;CuSO4能与过量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钡(过量的),C错误;CaCl2易溶于水,CaCO3固体难溶于水,应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D错误。故选B。

13.B解析:玻璃棒不能研磨大颗粒粗盐,容易使玻璃棒折断,A错误;过滤时,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B正确;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晶体,C错误;实验结束时,蒸发皿的温度较高,用手取会将手烫伤,D错误。故选B。

14.C解析:向盛有等量氧气、二氧化碳的相同型号的塑料瓶中注入等量的水,旋紧瓶盖,振荡,气体溶解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子变瘪,根据瓶子变瘪程度,可比较氧气、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性的强弱,A合理;向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根据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确定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合理;取不同地区水样、加入不同体积肥皂水,出现了两个变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C不合理;取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分别加入一滴红墨水,根据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率,可比较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D合理。故选C。

15.A解析:先称取合金的总质量,将合金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洗涤、干燥,再称取反应后剩下铜的质量,经过计算,即可得到锌的质量分数,A正确;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只可读出整数,不能读出小数,B错误;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5g,故不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溶液,C错误;将稀盐酸蒸发时,氯化氢气体具有挥发性,溶质也会减少,D错误。故选A。16.A解析: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银粉时加入稀盐酸不是除去银粉而是除去铁粉,A不能达到目的;灼烧纯羊毛的织品有烧焦羽毛的气味,B能达到目的;红墨水滴入水中能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能达到目的;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D能达到目的。故选A。

17.A解析:图1中可看到蘸有石蕊试液的棉花变红,说明HCl分子发生了运动,A正确;图2中稀盐酸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的CO2会散逸到空气中,导致天平失衡,B错误;图3中不能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否则易发生暴沸,使浓硫酸溅出而引发意外事故,C错误;图4中由于温度未达到红磷着火点,红磷不能燃烧,故不能验证氧气支持燃烧,D错误。故选A。

18.D解析:若甲是HCl,丁是CaCl2,乙、丙可分别为Na2CO3、AgNO3,A正确;若甲是HCl,乙为NaOH,丙为Fe,丁为CuCl2,B正确;若甲是Ca(OH)2,丁是NaOH,乙、丙可分别为HCl和CO2或CuSO4和CO2等,C正确,D错误。故选D。

19.C解析:由题给实验结果可知,该硝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杂质离子有Cl-和Ca2+,无色溶液B是硝酸钠和硝酸钙的混合溶液,A错误;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是CaCl2,也可能是Ca(NO3)2和NaCl,还可能是CaCl2、Ca(NO3)2。和NaCl,B错

误,C正确;该实验中只涉及复分解反应,D错误。故选C。

20.C解析:由实验①未嗅到任何气味可知,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碳酸氢铵;由观察到上层溶液呈无色,烧杯底部有蓝白色固体,可确定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无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且至少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钙中的一种;由实验③将滤渣投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剩余,可确定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和氯化钡;由实验②向滤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可确定滤液中含有Cl-,之前推断一定含有氯化钡,则可能含有氯化钠;综合上述实验可知,该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氯化钡、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铜和碳酸钙,可能有氯化钠,一定没有碳酸氢铵,且由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可知,氢氧化钠和无水硫酸铜的质量比应大于或等于1:2,即氢氧化钠可以与无水硫酸铜正好完全反应或剩余,而无水硫酸铜必须完全反应,因为上层溶液呈无色。故选C。

21.(1)加快溶解(2)过滤(3)除去氯化镁中的镁离子Mg(OH)2

(4)大量固体(5)得到的氯化钠固体中会混有氢氧化钠固体

解析:(1)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2)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是过滤。

(3)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可以和氯化镁中的镁离子形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从而除去镁离子;B的化学式为Mg(OH)2。

(4)蒸发时,出现大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防止造成固体飞溅。

(5)过量的氢氧化钠没有处理,会混入氯化钠晶体中。

22.(1)4.5 D (2)胶头滴管(3)丁

解析:(1)需要氯化钠固体质量为500g×0.9%=4.5g。取出的过量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免造成污染,A错误;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可加速溶解,不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B错误;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是防止药品腐蚀托盘,C错误。

(2)将1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一定量的水,取用水时需要使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3)丙、丁中烧杯都有固体存在,说明烧杯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23.(1)Cu (2)Na2CO3+H2SO4=Na2SO4+H2O+CO2↑CuO+H2Cu+H2O

Al+3AgNO3=Al(NO3)3+3Ag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在题干中说明G为紫红色固体,则G为铜;H在空气中生成致密的氧化膜,H为铝;B能改良酸性土壤,B为氢氧化钙;B和A、F都能反应,且A、F均为三种元素组成的盐,结合题干中给的元素组成,A为碳酸钠,F为硫酸铜;G为铜,H为铝,只能置换出单质Ag,则I为Ag;同时H还能反应得到另一种单质D,且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容易想到D为铝和酸反应得到的氢气,C为酸,结合元素组成,C为硫酸;E能够和氢气反应,还能转化为硫酸铜,则E为氧化铜。

24.(1)集气瓶(2)A C 检验氢气的纯度

(3)2H2O22H2O+O2↑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

(4)除去CO2中的H2O 燃着的蚊香燃烧更旺干燥的CO2与过氧化钠反应较慢,混有水蒸气的CO2较易与过氧化钠反应(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由题给实验装置可知,仪器①为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是Zn+H2SO4=ZnSO4+H2↑,发生装置选用A;若要获得较纯净的氢气,应选用排水法的收集装置C;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3)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若用B装置作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为防止KMnO4进入导管,应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

(4)甲图与乙图相比,多了一个浓硫酸除水装置,由观察到图甲浓硫酸中有气泡产生,蚊香熄灭,说明没有氧气产生或产生的氧气较少,导致蚊香因缺氧气而熄灭;由图乙现象可以说明有氧气产生,其对应的现象是蚊香燃烧更旺,通过图甲、图乙的现象差异和题给资料可得出的结论是潮湿的二氧化碳更易与Na2O2反应产生氧气。

25.(1)长颈漏斗

(2)CaCO3+2HCl=CaCl2+H2O+CO2↑在集气瓶口放一根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正

(3)2KClO32KCl+3O2↑催化 B b

(4)此时装置内的空气已经被排净,是纯净的乙烯难熄灭尖嘴导管内的火焰,防止爆炸

解析:(3)氧气不易溶于水,用盛满水的E装置收集氧气时,应“短进长出”,从导管b处进入。(4)由于实验开始时,装置导管中的气体及A、B中的气体为空气,点燃乙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可能引起爆炸,当A、B中的溶液均已褪色,说明贮气瓶至B间的导管内及A中的空气全部排出,导管内及A中的气体是乙烯,所以打开止水夹1时出来的气体是乙烯,点燃不会引起爆炸;往贮气瓶中加水,可将瓶中乙烯排出,说明乙烯难溶于水;由于乙烯含量少时,乙烯燃烧产生的火焰较弱,不易观察,所以一关闭止水夹1时可能导管内的乙烯还在燃烧,此时注水使乙烯进入导管,可能会引起爆炸,所以关闭止水夹1后需等一段时间后,使可能存在的火焰完全熄灭,再注水排出乙烯,再重新点燃。

26.Ⅰ.【实验猜想】Fe

【验证猜想】取一定量的脱氧剂,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

【实验结论】C Ca(OH)2+CO2=CaCO3↓+H2O Ⅱ.检查装置气密性

【数据处理】(1)反应前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2)减小实验误差

【实验对比】(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拓展研究】集气瓶内氧气未完全反应

【实验评价】测定结果相对准确,实验操作简便等

解析:Ⅰ.【实验猜想】根据放置在空气中有红棕色固体Fe2O3生成可推知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Fe)。

【验证猜想】取一定量的脱氧剂,加入盐酸,可与脱氧剂中的铁粉反应生成气体。【实验结论】由CuO变红,可知生成了Cu,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生成了CO2,故该脱氧剂中还含有碳。Ⅱ,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数据处理】(1)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是反应前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2)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重复两次,目的是确保注射器内的氧气已被完全反应,减小实验误差。

【实验对比】(3)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第(3)步为待红磷熄灭,冷却至常温,

2020-2021化学物质的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2020-2021化学物质的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及详 细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在等体积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AgNO3溶液,恰好都完全反应,则以上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 (2)将3.22g芒硝(Na2SO4·10H2O)溶于水中,要使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则需水的质量为__g。 (3)在干燥烧瓶中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由于空气不可能排净,所以瓶内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9.5,将此瓶气体倒置于水槽中,烧瓶内液面上升的体积占烧瓶总体积的 _______。 (4)100mL 0.3mol/L Na2SO4(密度为d1 g/cm3)和50mL 0.2mol/L Al2(SO4)3(密度为d2 g/cm3)混合,所得密度为d3 g/cm3的混合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___________。(用含d1,d2, d3的式子表示) (5)已知两种碱AOH和BOH的摩尔质量之比为5:7,现将7mol AOH与5mol BOH混合后,从中取出5.6g,恰好可以中和100ml浓度为1.2mol/L的盐酸,则AOH的摩尔质量为_____。 (6)标准状况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HCl气体后制得浓度为1.0mol/L,密度为 1.0365g/cm-3的盐酸。请计算1体积水吸收_______体积的HCl可制得上述氨水。 【答案】6:3:2 34.2 5 6 (或83.3%) 6d3/(10 d1+5 d2)mol/L 40g/mol 22.4 【解析】 【详解】 (1)设NaC1、MgCl2、A1Cl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由分别加入等量的AgNO3溶液,恰好都完全反应,则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相等,x=y×2=z×3,解得x:y:z=6:3:2,因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浓度之比,所以浓度之比为6:3:2; 故答案是:6:3:2; (2)3.22g芒硝的物质的量为3.22/322=0.01mol,所以溶液中 n(Na+)=2n(Na2SO4·10H2O)=0.01×2=0.02mol,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钠离子,所以 n(H2O)=100n(Na+)=2mol,0.01mol Na2SO4·10H2O 中含有水的物质的量为0.01×10=0.1mol,所以需要的水的物质的量为2-0.1=1.9mol,所以需要水的质量为1.9mol×18g/mol=34.2g;故答案是:34.2; (3)用排气法收集氨气后,收集到的氨气气体不纯,含有空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9.5×2=19;设烧瓶的容积为V L,氨气的体积为x L,空气的体积为(V-x)L,则有:[17x/V m+(29×(V-x)/V m)]÷(V/V m)=19,解之得:x=5 6 V;将此瓶 气体倒置于水槽中,进入烧瓶的液体体积为氨气体积,即5 6 V,烧瓶内液面上升的体积占

离子反应专题训练

离子反应专题训练 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AgNO3溶液中滴入少量的Na2S溶液2Ag++S2-→Ag2S↓ B.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ClO-+CO2+H2O→HCO3-+HClO C.向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CH3COOH溶液CO32-+2H+→CO2↑+H2O D.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NaHSO3溶液2HSO3-+Ba2++2OH-→BaSO3↓+SO32-+2H2O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Ca2++CO32-== CaCO3↓ B. NH4HS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NH+4+ HSO3-+2OH NH3↑+SO32-+2H2O C. 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粗溶液反应生成I2:IO3-+5I-+3H226OH- D. 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g++NH3·H2O=AgOH↓+NH4+ 3.下列各组离子在给琮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pH=1的溶液中:NH4+、K+、ClO-、Cl- B.有SO2-4存在的溶液中:Na+、Mg2+、Ca2+、l- C.有NO-3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NH+4、Ba2+、Fe2+Br- D.在c(H+)=1.0×10-13mol·L-1的溶液中:Na+、S2+、AlO-2、SO2+3 4.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在稀氨水中通入过量CO2: NH3·H2O+CO2=NH+4+HCO-3 B.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H2O+Ca2++2ClO-=CaSO3↓+2HClO C.用稀HNO3溶液FeS固体:FeS+2H+=Fe2++H2S↑ D.氢氧化钙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硫酸混合:Ca2++OH-+H++SO2-4=CaSO4↓+H2O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2OH-+2HCO3-=CaCO3↓+2H2 O+CO32-C.碳酸钙溶与醋酸CaCO3 +2H+ =Ca2+ +CO2↑+H2 O D.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Fe2++Cl2 =2Fe3+ +2Cl-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所以硝酸钾溶液是电解质 B.固态氯化钾不导电,所以氯化钾不是电解质 C.氯化氢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SO2 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 是电解质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气与水反应Cl2 +2OH-=Cl- +ClO- +H2O B.F2 与NaOH溶液反应F2 +4OH- =2F-+O2 +2 H2O C.AgNO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g++2 NH3·H2O=Ag(NH3)2++2 H2O D.Fe3 O4 溶于稀硝酸Fe3 O4 +8H+=Fe2+ +2Fe3+ +4H2 O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B.碳酸氢钙溶液与少量烧碱溶液混合Ca2++HCO3-+OH-=CaCO3↓+H2O C.FeS固体溶于稀硝酸溶液FeS+2H+=Fe2+ +H2 S↑

科学探究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科学探究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是《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一条核心理念。探究教学也就自然成为科学教学的关键,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认可。从新课程实施一年多的实践来看,有关科学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不少。这虽然并不奇怪,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会影响科学探究性学习价值的实现。我联系本人在实施科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做法,谈一谈,科学探究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引起科学教师的注意,对实践起到一些实质性的作用。 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始最短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育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这句话指明的不仅是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了《科学》研究的宗旨:以问题为纽带进行科学教育,从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始,到产生新的问题终。因此在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时,“观察发现、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教学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学生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大大的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如我在教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时,我出示了多种岩石的投影片,学生多数对蘑菇岩感兴趣,提出了不少关于蘑菇岩的问题,而对其它的几种岩石没有提出问题。我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它几种岩石,并问:“面对这些岩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一石激起千重浪”,接下来又是学生一连串的发问:“在这几种岩石中,我国哪种岩石最多?主要产于我国的什么地方?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用途?……” 2、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我们还要及时整理问题,帮助学生选择问题,将课堂上能研究的、要研究的问题突出出来。如我在教学《奇妙的指纹》一课时,如引导学生对“我的指纹与同桌一样吗?”作出猜想,并引导学生制定如何验证的方案。对如“为什么有指纹”等学生无法研究的问题可删选,对如“我的指纹和爸爸(妈妈)一样吗?”课堂上无法研究的问题可让学生带回家课后研究。如中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学生探究热情高的问题,就明确提出当堂研究。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自然有较强的探究欲望,问题明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才会收到更好效果。 3、“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问题,学生才会有强烈的探究问题的欲望。”这是一堂成功的科学课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根据观察现象本身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观察、发现、提出问题,教师切忌为了完成探究的所有环节,而及早地进入所谓的正题。在实施“科学探究型”教学时,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如某些课侧重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的训练,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必须是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险究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提出尽可能多的假设和猜测,开阔学生思路。 问题明确后,对探究结果的假设和预测是一重要环节。我们应透视学生的理解,洞察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经验背景,做出相应的教学引导,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同时,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展开充分地对话和沟通,让学生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互相接纳、赞赏、分享和互相帮助。如我在教学《雷电》这课时,起电机的两个金属球上,分别用细金属丝挂两个泡沫塑料小球,然后摇动起电机,会出现什么现象,我先让学生猜想,探究一下,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让他们大胆猜想,有的同学说,会相互吸引,有的同学说,会相互排斥,有的同学说会发生爆炸,有的认为会发出火花,有的说会有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2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 一、选择题 1.(2016·浙江余杭区高二上期末)1 mol·L-1硫酸溶液的含义是( ) A.1 L水中含有1 mol硫酸 B.1 L溶液中含1 mol H+ C.将98 g硫酸溶于1 L水所配成的溶液 D.指1 L硫酸溶液中含有98 g H2SO4 解析A.1 mol/L硫酸溶液表示1 L溶液中含有1 mol H2SO4,不是指溶剂的体积,故A错误;B.1 mol/L硫酸液溶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则溶液中含有H+的物质的量为=2 mol/L×1 L=2 mol,故B错误;C.将98 g硫酸溶于1 L水中,溶液的体积不等于1 L,无法计算出物质的量浓度,故C错误;D.1 L 1 mol/L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硫酸质量为1 L×1 mol/L×98 g/mol=98 g,故D正确。 答案 D 2.(2016·浙江乐成寄宿学校高一下3月月考)224 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0.32 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 ) A.32 g·mol-1B.32 C.64 g·mol-1D.64 解析根据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公式m=nM=V V m ×M可得出,M= mV m V = 0.32 g×22.4 L/mol 0.224 L =32 g/mol。 答案 A 3.(2016·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二下期末)某Al2(SO4)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已知c(Al3 +)∶c(Na+)=1∶2,若c(SO2- 4)=2.5 mol·L -1,则c(Al3+)为( ) A.0.5 mol·L-1B.1 mol·L-1 C.2 mol·L-1D.3 mol·L-1 解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则c(Na+)+3c(Al3+)=2c(SO2-4),设c(Al3+)=x mol/L,则c(Na +)=2x mol/L,故2x mol/L+x mol/L×3=2c(SO2- 4)=2.5 mol·L -1×2,解得x=1 mol/L,故c(Al3+)=1 mol/L。 答案 B 4.(2016·第一学期浙江名校协作体试题,22)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

高考化学离子反应专题训练答案(1)

高考化学离子反应专题训练答案(1) 一、高中化学离子反应 1.X 溶液中含有下表所示离子中的某5种,且其离子浓度均为10.1mol L -?(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水解)。向X 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反应前后阴离子种类不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2Mg + B .X 溶液中不可能含有3HCO -和23CO - C .X 溶液中含有3种阳离子、2种阴离子 D .生成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3323Fe NO 4H 3Fe NO 2H O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 ,向溶液X 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生成,且反应溶液中阴离子的种类没有变化,产生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碳,则不含OH -、HCO 3-和CO 32-;根据表中的离子,可推知是Fe 2+、NO 3-在酸性环境下生成的一氧化氮,加入盐酸,生成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3323Fe NO 4H 3Fe NO 2H O +-++++=+↑+,NO 3-反应后有剩余,故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所以原来溶液中含有Cl ﹣。由于总共含有5种离子,根据电荷守恒及离子共存的条件可以判断还含有SO 42﹣和Mg 2+,所以原溶液中含有的五种离子为:Cl ﹣、NO 3-、SO 42﹣、Fe 2+、Mg 2+。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Mg 2+,A 正确; B.加入足量盐酸后阴离子种类不变, HCO 3-和CO 32与-H +反应后就不h 存在b 了 ,B 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原溶液中含有的五种离子为Cl ﹣、NO 3﹣、SO 42﹣、Fe 2+、Mg 2+,共有2种阳离子、3种阴离子,C 错误; D. Fe 2+ 与NO 3﹣、H +反应时Fe 2+被氧化为三价铁,硝酸根被还原为NO ,生成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3323Fe NO 4H 3Fe NO 2H O +-++++=+↑+,D 正确。 答案选C 。 【点睛】 在离子类推断中,要注意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的原则,0.1mol/L Cl ﹣、NO 3-和0.1mol/L Fe 2+已经电荷守恒了,而题目中五种离子,必然还有阴、阳离子,而阴离子只剩下SO 42﹣了,所以有SO 42﹣,那么,阳离子也只能是二价的,Ba 2+与SO 42﹣不能共存,只能是Mg 2+。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探究为基础,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的核心是探究,科学探究不仅是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其实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的认识和重视,科学地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知识的增长。但是如果探究教学策略不恰当,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会浪费时间。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有效,坚决不实施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那么,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我认为,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简单地说:让学生有所得的教学就是有效的。因此,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技能的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一点体会。 —、趣味创设,自主提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趣味化的导入和学生自主提岀合理、科学的探究内容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条件。我在讲《点亮小灯泡》时,课堂上要做的第一个实验,用导线连接电路,叫小灯泡亮起来,为了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我就给学生岀一个谜语世上千万家,都有这种瓜,两 根藤儿牵,夜夜开新花”给同学们猜,话音刚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电灯”这个谜语既唤起了学生对 黑夜中明灯的回忆,又点岀灯的特点是两根藤儿牵”为下面做实验起着提示作用。两根藤儿向何处牵,灯 才亮呢?引发学生思考,提岀问题。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加了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我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思维的碰撞处入手,创设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的情境,使探究内容更富吸引力;学生连接电路时,自主发现问题,提岀探究性学习课题,课题源于学生,源于课本,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而不是指使者,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除了要创设有趣味的情境,还要设计岀充满智慧挑战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让他们积极地进行探究与发现,这样才能使探究教学更有效。 教师做好指导学生探究的计划,学生制定好探究的方案,这是使探究教学成功的决定因素。在今天这节课中,我组织好了探究活动的研究计划,制定了研究方法、形式,提供了交流及评价方法;学生预设好了方案,明确了探究的目标、探究的活动程序,这样的探究教学才能走向成功。探究不是信马由缰,更不是盲人摸象,需要探究的是内容,形式是可以预设的,否则,教学的效率反而会下降。 学生根据探究方案由浅入深,最终解决问题,得岀结论。在今天这节课中,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猜想等形式,手、口、脑并用,最终得岀结论。这样的答案和结论是深刻的,教学效率也随之是高效的。值 得注意的是,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使用跳板”的技巧。这种技巧其实也就是为了便于讨论、

物质的量专项练习及答案

物质的量 1.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 -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 A .M g B .M 1g C .g D . g 2.若50滴水正好是m mL ,则1滴水所含的分子数是( ) A .m ×50×18××1023 B . ××1023 C .××1023 D . 3.在标准状况下,若V L 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为n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A .4.22Vn B .V n 4.22 C .6.5Vn D .V n 6.5 4.有一真空瓶质量为1m ,该瓶充入空气后质量为2m 。在相同状况下,若改为充入某气体A 时,总质量为3m 。则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12m m ×29 B .1 3m m ×29 C .1213 m m m m --×29 D .1 312m m m m --×29 5.同温同压下,气体A 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体积比为1∶4,气体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16 B .17 C .44 D .64 6.下列数量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 A .氧气 B .标准状况下5.6L 二氧化碳 C .4℃时水 D .10g 氖 7.300mL 某浓度的NaOH 溶液中含有60g 溶质。现欲配制1mol·L -1NaOH 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

A .1∶4 B .1∶5 C .2∶1 D .2∶3 8.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 2和CO 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密度比为16∶11 B .密度比为11∶16 C .体积比为16∶11 D .体积比为11∶16 9.n molN 2和n mol 14CO 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 B .在同温同压下密度相等 C .在标准状况下质量相等 D .分子数相等 10.将标准状况下的a LHCl (g )溶于1000g 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cm -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 4.22a mo1·L -1 B .22400 ab mol·L -1 C .a ab 5.3622400+mol·L -1 D .a ab 5.36224001000+mol·L -1 11.如果a g 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 ,则c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应表示为(式中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 .L 4.22A N a bc ? B .L 4.22A N c ab ? C . L 4.22A N b bc ? D .L 4.22A N ac b ? 12.某位同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 ) A .所用NaOH 已经潮解 B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 .有少量NaOH 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 .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 13.在4℃时向100mL 水中溶解了气体(标准状况下测得)后形成的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 -1 B .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 C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

最新高考化学离子反应专题训练答案.docx

最新高考化学离子反应专题训练答案 一、高中化学离子反应 1. 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 . NaHCO 3、 Al ( OH ) 3 B .AgCl 、 NaHCO 3 C . Na 2SO 3、 BaCO 3 D . Na 2CO 3、 CuSO 4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 NaHCO 3、Al ( OH ) 3 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硫酸钠、硫酸铝、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无固体存在, A 项错误; B . AgCl 不溶于酸,固体不能全部溶解, B 项错误; C .亚硫酸钠和碳酸钡溶于水,碳酸钡不溶于水使部分固体不溶解,加入稀盐酸,碳酸钡与盐 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 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 C 项正确; D . Na 2CO 3 、 CuSO 4 中加热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 D 项错误; 答案选 C 。 2. 下列各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2 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3 2+- 3- 3 32- 2 O A .向 Ca(OH) NaHCO 溶液: Ca +2OH +2HCO =CaCO ↓ +CO +2H -1 的 Ba(OH)2 溶液中通入 2 2+ - 2 3- B .向 100mL0.12mol L · 0.02molCO : Ba +3OH +2CO =HCO 3 2 +BaCO ↓ +H O C .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后 pH 恰好为 7:H ++SO 42-+Ba 2++OH -=BaSO 4↓ +H 2O 23 的溶液中加入 -1 稀盐酸: OH - 32- D .向含 0.1molNaOH 和 0.1molNa CO 1L0.4mol L · +CO + 2 2 +3H =CO ↑ +2H O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定少为一的原则,将 NaHCO 3 的系数定为 1,则向 Ca(OH)2 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aHCO 3 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应为: Ca 2++OH -+HCO 3-=CaCO 3↓ +H 2 O , A 选项错误; B .先算出 Ba(OH) 的物质的量为 0.012mol ,而 CO 的物质的量为 0.02mol ,二者的物质的 2 2 量为 3:5,按照 3:5 的化学计量比来写方程式: 3Ba 2+- 2 3- 3 2 +6OH +5CO =4HCO +BaCO ↓ +H O , B 选项错误; C .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后 pH 恰好为 7,因此二者按 2:1 的系数来反应: + 42- 2+- 4 2 2H +SO +Ba +OH =BaSO ↓ +2H O ,C 选项错误;

初中英语语法专题精讲及答案

育才助教中心内部资料 初中英语专题训练题 专题一:词汇部分(名词、数词、冠词) A:名词专项 可修饰名词的常用词: 1)修饰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some, any, a lot of, lots of, pie nty of 2)饰可数名词的有:many, (a)few, a large (great) number of 3)只修饰不可数名词的有:much, (a)little, a great deal of 2、难点 1)名词所有格的归纳 1、a student's room, students' rooms, father's shoe& 2、C hildren's Day 3、a friend of my father's 4、a twenty minutes' walk,ten miles'journey,a boat's length,two pounds' weight, ten dollars' worth。 (说明:表示时间、距离、长度、重量、价格、世界、国家等名词的所有格要用's)5、a map of China,the end of this term,the capital of our country, the color of the flowers 。 (说明:无生命名词的所有格则必须用of结构) 6、L i Lei and Wang Fei's bedroom, an hour and a half's talk (说明:表示两个名词共有一样东西时,在第二个名词后面加’S) 7、J im's and Peter's desks; Joe's and David's books (说明:表示两个名词各有的东西时,在各个名词后都加’s。) 2)名词词语辨析 区别部分名词词语辨析: I. voice, no ise, sound, music II. home, house, family, country III. place , floor, room , ground IV. work, job A. What fine weather B. What a fine weather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按要求填空,已知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1)标准状况下,2.24L Cl2的质量为____;有__个氯原子。 (2)含0.4mol 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42-的物质的量是____。 (3)阻燃剂碱式碳酸铝镁中OH-与CO32﹣质量之比为51:300,则这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4)质量相同的H2、NH3、SO2、O3四种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最少的是____。 (5)标准状况下,3.4g NH3的体积为___;它与标准状况下____L H2S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 (6)10.8g R2O5中氧原子的数目为3.01×1023,则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R元素名称是___。 (7)将10mL 1.00mol/L Na2CO3溶液与10mL 1.00mol/L CaCl2溶液相混和,则混和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混和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___(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8)a个X原子的总质量为b g,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____ (9)已知CO、CO2混合气体的质量共11.6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则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___;CO2在相同状况下的体积为___。 (10)由CH4和O2的组成的混和气体,在标况下的密度是H2的14.5倍。则该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为___。 【答案】7.1g 0.2N A或1.204×1023 0.6mol 3:5 SO2 4.48L 6.72 14 氮 1mol/L 0.02mol b a N A或6.02×1023 b a 2.8g 4.48L 3:13 【解析】 【分析】 (1)先计算标准状况下,2.24L Cl2的物质的量,再计算氯气的质量和氯原子个数; (2)由化学式计算硫酸根的物质的量; (3)由两种离子的质量比结合摩尔质量计算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4)由n=m M 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气体,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分子数越小; (5)先计算标准状况下,3.4g NH3的物质的量,再计算气体体积和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最后依据氢原子的物质的量计算硫化氢的体积; (6)由R2O5的质量和所含氧原子个数建立关系式计算R的相对原子质量; (7)将10mL 1.00 mol/L Na2CO3溶液与10mL 1.00mol/L CaCl2溶液相混和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Na+和Cl-的物质的量不变; (8)先计算a个X原子的物质的量,再依据质量计算X的摩尔质量; (9)依据混合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建立求解关系式求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在分别计算一氧化碳质量和二氧化碳体积;

离子反应图像题专题训练

离子反应图像题专题训练 一、金属及其化合物反应图像 【例1】把一块镁铝合金投入到1mol?L-1盐酸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再往溶液里加入1mol?L-1NaOH溶液, 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盐酸的体积为80mL B.a的取值范围为0≤a<50 C.n(Mg2+)<0.025mol D.当a值为30时,b值为0.01 【例2】某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测得溶液中的CO32-、HCO3-、AlO2—、Al3+离子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溶液中的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V1:V2=l:5 C.M点时生成的CO2为0、05mol D.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H++H2O=Al(OH)3↓ 1.下列实验过程中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试剂的量X关系正确的是 A.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且边滴边振荡 B.向NaAlO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且边滴边振荡 C.向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D.向NaOH、Ba(OH)2、NaA1O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 2.向含Al2(SO4)3和 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 Ba(OH)2溶液至过量,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和 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C点铝元素存在形式是AlO2- B.向D点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C.原混合液中c[Al2(SO4)3]:c(AlCl3)=1:2 D.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Al3++8OH-+3SO43-=BaSO4↓+2AlO2-+4H2O 3.有一未知的无色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忽略由水电离产 生的H+、OH-):H+、NH4+、K+、Mg2+、Cu2+、Al3+、NO3-、CO32-、SO42-,现取三 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足量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 生。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经洗涤、干燥后,沉 淀质量为6.99g。③第三份逐滴滴加NaOH溶液,测得沉淀与NaOH溶液的体 积关系如图。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一定不存在H+、Cu2+、CO32- B.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含有K+、NO3- C.实验所加的NaOH的浓度为2mol·L-1

初中英语语法专题讲解

初中英语语法分类讲解--- 名词 专有:(指人名、地名、江河湖海名称、书名等...)book/Beijing/CCTV... 名词的分类: 普通:(指一类人、事物、物质、或抽象名词等...)host/book/kid... 复合: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构成的相对稳定的词。outcome/rainfall... 名词功能:作主语、表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名词的数:可数和不可数名词变复数(详见语法书) 名词的格:(详见语法书) 名词化:形容词、基数词、序数词等...(详见语法书) 注:名词练习题见附件 一、冠词冠词分:不定冠词(a/an)和定冠词(the) 不定:表泛指某人或某事、表类别、表同类中的某一个、每一等... 定:表特指人或物、上文提到过的人或事物、某类的全体等... 零冠词:物质抽象专有名词前、月份星期季节名词前、学科语言名词前、泛指人类等... 冠词的位置:名词或名词短语前、so...that/ too...to等... 以上内容详见语法书 注:冠词练习题见附件 三:数词基数:构成123456789等... 写法和读法语法用法等... 序数词:构成first second third等... 写法和读法语法用法等数词的应用:年月日、时间编号、加减乘除的读法、分数表达法、百分数等...

以上内容详见语法书注:数词练习题见附件 四:代词 人称:表我、我们、你、你们、他、她等的词。(人称、有数和格变化)作主语、宾语、表语。 物主:表所有关系的代词。(形容词性和名词性) 反身:表我自己、你自己、他她自己等的词。(宾语、表语、同位语不能做主语) 指示:指代或标记人或事物的代词。(主语、定语、表语、宾语)不定:指代某个人或事物的代词。(主语、宾语、表语) 相互:主要有each other/one another等 疑问:用来进行提问的代词。有who/whom/whose/which/what等it的用法:作代词、作形式主语、形式宾语、强调句等 以上内容详见语法书 注:数词练习题见附件 五:形容词 分类:简单(kind/green/)和合成(a five year old boy等) 功能:作定语、表语、补足语和状语等 位置:置于名词前、多个形容词修饰同一个名词时的排列顺序。 比较级:原级、比较级、最高级 与介词搭配:(about/at/for/from/in/0f/to/with)等 常用句型:It is +adj+of+不定式表某人做某事怎么样 形容词+ing和ed等

科学探究式教学与科学过程技能八个环节

科学探究式教学与科学过程技能 第一讲科学探究式教学 在我国目前的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倡运用探究式科学教学方法学习科 学,为了有效地贯彻和落实探究式科学教学的理念,本讲从三个角度谈了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什么是探究、探究的核心要素有哪些、怎样进行探究。期望能够 对有效实施新课程所提倡的探究式科学教学有更深入的思考,并提高我们的科学教学质量。 一、什么是探究 探究不仅指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 释的多种不同途径。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教育中,关于“探究”争论问题: 探究是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还是科学课程的目标? 教育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 方式。给我们的启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既要学习探究过程,又要学习科学知识和概念。科学探究的基石是活动的设计: 误区:只会动手做、不会动脑想。课堂热热闹闹,却陷入了教学的浅薄与 贫乏。 二、探究的核心要素 在我国目前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科学(3~6年级)(以下称为小学科学)、科学(7~9年级)(以下称为中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的五个课程标准中 都提到了科学探究,并对科学探究的过程规定了如下的环节,详细参考表1。表1 我国义务教育的科学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环节的界定 环节小学科学中学科学物 理化学生物 1 提出问题提出科学问题提出问 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2 猜想与假设进行猜想和假设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作出假设

3 制定计划制定计划, 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制定计划制定计划 4 观察、实验、 制作观察与实验, 获取事实与证据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进行实验实施计划 5 搜集整理信息检验与评价分析与论 证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6 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评估解释与结论表达、交流 7 表达与交流交流与合作反思与评价 8 表达与交流 从表1可以看出,在以上五个课程标准中对于科学探究的环节虽然不是完 全相同,但都在6-8个环节之内,对其中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与交流”这五个环节是这五个课程标准中共 同提到的。其中多数也提到“得出结论”这个环节。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基础上,我们把科学探究的过程梳理为以下8个环节,界定为本文的探究式科学教学的环节。即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记录结果;6、得出结论;7、表达与交流;8、完善结论。 对于上述探究式科学教学过程的8个环节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的6个环节在我国的有关科学课程标准中都是提到过的,所以,应该是没有异议的。至于为什么要增设“记录结果”和“完善结论”这两个环节?其理由为: 对于“记录结果”环节,可以说是等同于上述提到的“收集资料或证据、整理信息、分析数据”的环节,但是,又略有不同。增设“记录结果”环节,目的 是强调结果与结论的不同,不要混淆二者。 在探究式科学教学活动(观察、实验或收集信息)中,在结果和结论的环节上,首先,一定要事实求实地记录观察或搜集到的信息、证据或实验数据,避免 只是片面地收集支持假设方面的信息或证据。其次,在“记录结果”基础之上, 通过“整理信息、分析数据”,再根据个人的经验、经历及认知结构等,得出符 合个人所能理解的结论。结果应该是真实的、客观的、可以再现的。结果可能是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 物质的量浓度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物质的量浓度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知某饱和溶液的①体积、②密度、③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④溶质的摩尔质量,要根据溶质的溶解度计算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上述条件中必不可少的是( ) A.②④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xx·广州模拟)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的KOH溶液,蒸发溶剂,恢复到原来温度,若质量分数变为2a%,则物质的量浓度变为( ) A.等于2cmol·L-1 B.大于2cmol·L-1 C.小于2cmol·L-1 D.在c2cmol·L-1之间 3.配制100mL0.1mol·L-1Na 2CO 3 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 B.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C.转移Na2CO3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 4.(xx·广州模拟)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的pH=1,其中 c(Al3+)=0.4mol·L-1,c(S)=0.8mol·L-1,则c(K+)为( ) A.0.15mol·L-1 B.0.2mol·L-1 C.0.3mol·L-1 D.0.4mol·L-1 5.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1,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ρ= B.ω= C.ω=

D.c= 6.配制250mL0.10mol·L-1NaOH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所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 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 B.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水至刻度 7.(xx·无锡宜兴一中改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5.85gNaCl晶体溶入100mL水中,制得0.1mol·L-1NaCl溶液 B.将1体积cmol·L-1硫酸溶液用水稀释为5体积,得到0.2cmol·L-1硫酸溶液 C.将25g无水CuSO4溶于水制成100mL溶液,其浓度为1mol·L-1 D.将wga%的NaCl溶液蒸发掉g水,得到4a%的NaCl溶液 8.(xx·合肥一中)现有VL浓度是0.5mol·L-1的盐酸,欲使其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一倍,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 ) A.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11.2L B.加入10mol·L-1盐酸0.1VL,再稀释至1.5VL C.将溶液加热浓缩至0.5VL D.加入VL1.5mol·L-1盐酸混合均匀 9.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Cl溶液时,下列错误操作可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读数 B.稀释搅拌时有液体飞溅 C.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瓶颈刻度线 D.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10.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下列操作对所配得的溶液的浓度无影响的是( ) A.使用蒸馏水洗涤容量瓶后未进行干燥 B.固体样品溶解于水后立即转移到容量瓶 C.转移溶液时,少量溶液溅出容量瓶 D.移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二、非选择题 11.(1)下图是某医院病人输液使用的一瓶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标签,请认真观察标

高考化学热点专题训练-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五年高考真题精练)

高考热点专题训练--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五年高考真题精练) 考点1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解此类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则:即“分离原则”确定准哪些写成离子式,哪些写成 化学式。 1、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易挥 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写化学式。 例1.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OH-+H+=H 2 O (错) 应为: 例2.石灰石与盐酸反应CO 32-+2H+=CO 2 ↑+H 2 O 错) 应为: 例3.纯碱与醋酸反应CO 32-+2H+=CO 2 ↑+H 2 O (错) 应为: 2、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化学式(标↓号),如石灰水和石灰乳石灰水写成离子式而石灰乳则写化学式。 3、氨水作反应物写NH 3·H 2 O;作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可写NH 3 (标↑号)。 4、固体之间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浓H 2SO 4 与 固体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例: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加强热制氯化氨 H++Cl-强热 HCl↑(错)应为: 5、可溶性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酸式根一律保留酸式根的形式,如NaHCO 3 溶液中 应拆成Na+和HCO 3- (NaHSO 4 溶液中应拆成Na+ 和H+ 和SO 4 - ) 6、正确把握与“量”有关的反应原则 ①CO 2和Ca(OH) 2 按不同比例的反应(酸性氧化物与碱): ②FeBr 2+Cl 2 按不同比例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离子被一种物质氧化或还原): ③NaHCO 3+ Ca(OH) 2 按不同比例的反应(酸式盐与碱): ④Ba(OH) 2与KAl(SO 4 ) 2 按不同比例的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⑴、反应要符合事实。 例1.铁和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 2 ↑ (错) 应为:⑵、要做到质量和电荷守恒。 例1.金属钠和水反应Na+2H 2O=Na 2 OH+H 2 ↑(错) 应为: 例2.铁粉放入硫酸铁溶液中 Fe+Fe3+=2Fe2+ (错) 应为: ⑶、看化学式拆分是否正确。 ⑷、看是否系数化简时错误 例: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H++SO 42-+OH-+Ba2+=BaSO 4 ↓+H 2 O (错)应为: ⑸、看是否漏写离子 将上一题写成Ba2++SO 42-=BaSO 4 ↓ (错) ⑹、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没有删除 例氯化钠和硝酸银溶液反应Na++Cl-+Ag++NO 3-=AgCl↓+Na++NO 3 -(错)应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