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设计思路

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设计思路

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设计思路

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一:底物:淀粉溶液实验组:淀粉酶对照组:蔗糖酶

实验结果检测试剂:用斐林试剂检测反应产物

实验二:酶:淀粉酶实验组底物:淀粉对照组底物:蔗糖

实验结果检测试剂:斐林试剂检测反应产物

1.下图甲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 mmol/L)。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甲乙

A.物质a可能是麦芽糖但不可能是蔗糖

B.在该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 min内可被完全分解

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大于曲线②和③

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低于曲线②和③

2.下列与酶相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变量不止一种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不止一种

D.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

3.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C.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D.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4.(双选)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原理、操作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和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

C.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NaOH在体积较小的琼脂块内扩散较快

D、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因变量

5.(双选)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B.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D.在PCR中,加入DNA连接酶可连接两条DNA单链中的氢键,使双链延伸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三_设计酶的相关实验_含答案

培优点三设计酶的相关实验 一、“对照实验法”设计酶的相关实验 应用1:“对比实验法”探究酶的催化作用 典例1.食虫植物是一种会捕获并消化动物的植物,为了验证其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在适宜温度的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试管1、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试管3、4不加任何试剂,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试管1中出现紫色反应,即能证明分泌液中有蛋白酶 B.实验②的观测指标能证明分泌液中有蛋白酶 C.由试管2、3构成的对照实验,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D.实验①是对照组、实验②为实验组,两组一起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解析】试管1中蛋白液没有分解的话也会出现紫色反应,A错误;实验②中如果蛋白块变小的话,说明分泌物中含有蛋白酶,B正确;试管1和2形成对照,试管3和4形成对照,由四支试管构成的实验得出实验结论,C错误;试管1和2形成对照,试管3和4形成对照,实验①和实验②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不能形成对照,D错误。 【答案】B 应用2:“对比实验法”探究酶的高效性 典例2. 对该实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上表的实验处理中,研究了温度和催化剂两个自变量 B.试管2中因为没有加入任何试剂,所以应为空白对照组 C.若试管4和试管1组成对照实验,可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D.若要研究酶的高效性,可选用的实验组合是试管4和试管3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试管1和试管2的变量为温度,试管3和试管4的变量为催化剂种类,二者均是自变量,其他因素如反应物浓度、pH等为无关变量;试管2虽没有添加任何试剂,但是温度与试管1不同,因此也是实验组;试管1和试管4的不同点为是否添加了酶,由此可以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试管3和试管4的不同点是催化剂的种类、酶或无机催化剂,因此可以证明酶的高效性,综上所述,B正确。 【答案】B 应用3:“对比实验法”探究酶的专一性 典例3.某同学进行了下列有关酶的实验: 甲组:淀粉溶液+新鲜唾液→加入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 乙组:蔗糖溶液+新鲜唾液→加入斐林试剂→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丙组:蔗糖溶液+蔗糖酶溶液→加入斐林试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组的实验结果是“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B.三组实验都应该在37℃条件下进行 C.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 D.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解析】因为蔗糖被蔗糖酶催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有还原性,加入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加入斐林试剂必须水浴加热至50~65℃,B错误;唾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不能水解蔗糖,蔗糖酶才能水解蔗糖,故该实验能验证酶的专一性,C正确;如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则三个组都不会出现蓝色,无法检测,D错误。 【答案】C 应用4:“梯度法”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或pH) 典例4. 小张查阅资料得知,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55 ℃。下表是他为此进行的验证实验,但因各组结果相同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以下改进措施中可行的是( )

实验一 酶的底物专一性

实验一酶的底物专一性 一、实验目的 了解酶的专一性,掌握检查酶的专一性的原理和方法,学会排除干扰因素,设计酶学实验 二、实验原理 (1)酶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对一种底物或一类底物起催化作用,对其他底物无催化作用。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对蔗糖的水解无催化作用。按照酶的专一性程度分为: 键专一性(只要求作用于一定类型的键,对键两端的基团无严格的要求,如脂酶,核酶)。 基团专一性(又叫族专一性,只对键两端的其中一个基团要求严格,如α-、β-葡萄糖苷酶,转移酶)。 绝对专一性(只作用于一种底物,如某些核酸工具酶)。 立体异构专一性(旋光异构专一性和几何异构专一性)。 (2)淀粉和蔗糖的结构 淀粉有2种: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是由200~300个α-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相连成一直链,支链淀粉不仅有α-1,4糖苷键,还有α-1,6糖苷键,从而在直链淀粉的基础上形成分支。 蔗糖是双糖,由α-葡萄糖和β-果糖以α-1,2糖苷键相连而成。 (3)Benedict反应 Benedict试剂是碱性硫酸铜溶液,具有一定的氧化能力,能与还原性糖的半缩醛羟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化亚铜(Cu2O)砖红色沉淀。淀粉和蔗糖都不能反应,而它们的水解产物葡萄糖能够发生Benedict反应,所以,以颜色反应来观察淀粉酶、蔗糖酶对淀粉及蔗糖的水解作用。本实验分别以唾液淀粉酶(内含淀粉酶及少量麦芽糖酶)、蔗糖酶对淀粉及蔗糖的催化作用,观察淀粉酶、蔗糖酶的底物专一性 三、试剂 (1)干酵母、可溶性淀粉或食用淀粉、蔗糖、NaCL、柠檬酸钠、无水碳酸钠、硫酸铜。 (2)新鲜淀粉酶溶液:唾液1ml 倒入10ml量筒中(不包括泡沫),用蒸馏水稀释到70ml,静置10分钟后,去掉上层泡沫和下层的沉淀。 (3)蔗糖酶溶液:干酵母2.5g置研钵中,加半勺石英沙及蒸馏水少许(约4ml),用力研磨10分钟,转移到50ml离心管中,另用25ml蒸馏水洗涤研钵,并将洗涤液一起转移到离心管中,摇匀,静置5分钟,4000r/min离心5分钟,小心取出上清液(含

19-20 第4章 素能提升课 酶的相关实验设计

[核心精要] 1.试剂检测法——鉴定酶的本质 (1)设计思路:从酶的化学本质上来讲,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在高中教材中常见的一些酶,如淀粉酶、蛋白酶等,其本质都是蛋白质,所以,对酶本质的鉴定常常是变相地考查蛋白质的鉴定方法。因此,利用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的原理制订实验方案即可。 (2)设计方案 ①探究酶的本质是否为蛋白质 2.对比法——探究或验证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验证酶的高效性 ①设计思路:验证酶高效性的方法是对比法,即通过对不同类型催化剂(主要是与无机催化剂进行比较)催化反应物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②设计方案

说明:实验中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酶与无机催化剂),因变量是反应物的反应速度。 (2)验证酶的专一性 ①设计思路:验证酶的专一性的方法也是对比法,常见的方案:反应物不同但酶相同,最后通过观察酶促反应能否进行而得出结论。 ②设计方案 ①设计思路:采取对比的手段,将待探究的环境因素施加到实验组上,将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就可确定该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②设计方案 (1)设计思路:常用“梯度法”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pH),设计实验时需

设置一系列不同温度(或pH)的实验组进行相互对照,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一般步骤 说明:探究酶最适温度(或pH)的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在反应物和酶混合之前,应让反应物和酶首先达到实验温度(或pH),如果先混合再调整温度(或pH),则在达到实验温度(或pH)之前,反应已经进行,实验结果不准确。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pH)实验中,选择反应物和对应的酶时应注意温度(pH)本身是否会影响反应物的反应速率。如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时,不能选用H2O2作反应物,因为温度会影响H2O2的分解速率。 [对点练习] 1.瑞典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促进脂肪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这一发现有望为治疗肥胖症开辟新途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与脂肪的共有元素有C、H、O B.在适宜条件下,蛋白酶可以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水解 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 D.理论上可以通过促进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功能来治疗肥胖症 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和脂肪共有的元素有C、H、O,A正确;在适宜条件下,该酶可被蛋白酶分解,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C正确;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能促进脂肪细胞生成,若促进其功能,则会使脂肪细胞增多,不能用来治疗肥胖症,D错误。]

探究酶的专一性

《探究酶的专一性》的说课稿 江西省玉山县樟村中学童长春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实验题目是《探究酶的专一性》,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反思及自我评价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酶的专一性”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理解实验探究方案设计原则及变量的控制,。同时参阅江西省生物教学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设定本课的重点是建构酶的特性知识体系,进一步探究酶的专一性;难点是如何进行酶的专一性的实验创新设计与实施。 (二)、实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本着体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合作探究的理念,培养学生实验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述酶的特性的知识体系。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实验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理解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设计的基本模式就是:教师引导——合作交流——创新方案——实验探究——精讲点拨——拓展延伸。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酶的专一性的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科学严谨的意志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了以下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①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多种消化酶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并且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实验。②通过上节课对“酶的高效性”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对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然而,学生对于课本实验进行进一步改进的实验方案设计以及具体实验操作细节上,还有较大的不足。

实验六淀粉酶的专一性和温度pH激动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六淀粉酶的专一性和温度、pH、激活剂 及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类型:验证型 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实验观察、验证酶的专一性和温度、pH、激动剂及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2.熟悉淀粉及其酶解产物的特殊显色方法;电热恒温水浴的使用。 3.了解唾液淀粉酶的收集与预处理。 原理 酶具有高度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发生反应,如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不能水解蔗糖。当淀粉被淀粉酶彻底水解为还原性麦芽糖和葡萄糖时,能使班氏试剂的Cu2+还原成Cu1+,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pH、激动剂及抑制剂、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因而水解淀粉生成一系列分子大小不同的糊精。不同程度的水解糊精可与碘反应生成紫色、棕色或红色络合物。通过上述特征性反应,并以蔗糖等作对照,便可观察、验证淀粉酶是否具有专一性以及它的催化活性是否受到影响。 操作方法 一、唾液淀粉酶的收集与处理 1.制备唾液 实验者先将痰咳尽,用自来水漱口,以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再在口腔内含蒸馏水约15ml,并作咀嚼咕漱运动,3分钟后吐入垫有两层经润湿处理的脱脂纱布的漏斗内,过滤于小烧杯中备用,为与下面稀释唾液相区别,此称制备唾液。 2.煮沸唾液 取上述唾液约2ml,盛入1中号试管中,置沸水浴煮沸5分钟备用。 3.稀释唾液 调整唾液淀粉酶活性,使之在、37℃和既无激动剂又无抑制剂条件下,作用5min,水解淀粉至红色糊精为宜。具体做法是取12凹白瓷反应板一块,按下列步骤操作: ①第1排每凹各加1滴制备唾液,12、13、14凹分别加生理盐水1、2、3滴,用滴管采用抽吸法,由稀到浓(14→12)小心混匀各凹,勿使溅入相邻凹中。每混匀一凹便取其1滴放入同列的2排凹中,剩余稀释唾液应全部放回原凹中。

与酶相关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与酶相关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真题回放 (2016·全国卷Ⅰ)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C)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pH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pH的干扰,应在酶和底物混合之前加入缓冲液,为酶促反应提供稳定的pH环境,A、B、D项都错误,C项正确。 核心拓展 1.辨清与酶相关实验设计的五个易错点(填空) (1)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酶溶液为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而不能选用碘液,是因为_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__。 (2)探究酶的适宜温度时: ①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因为_H2O2受热易分解__。 ②若选淀粉和淀粉酶,检测试剂不应选用斐林试剂,因为_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__,而本实验需严格控制温度。 (3)在酶的最适pH探究实验中,操作时必须先将酶和底物分别置于不同pH条件下,然后再将同一pH条件下处理的底物和酶混合,而不能把酶加入反应物中后,再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 (4)探究酶的高效性时,对照组应_加入无机催化剂__;探究酶的催化作用时,对照组应_不加催化剂__。 2.掌握两类实验设计 (1)验证酶的本质、作用特性的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衡量标准 验证某种酶是蛋白质待测酶液+双缩 脲试剂 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_紫色__ 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底物+相应酶液底物+_等量蒸馏水__ 底物是否被分解 验证酶的专一性底物+相应酶液另一底物+_相同酶液__或 同一底物+另一酶液 底物是否被分解 验证酶具有高效性底物+相应酶液底物+_等量无机催化剂__ 底物分解速率或

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证明酶对底物催化的专一性,以及PH、温度、激活剂、抵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唾液淀粉酶能专一的催化淀粉水解,生成一系列水解产物,即糊精、麦芽糖、葡萄糖等。麦芽糖或葡萄糖都属于还原糖,能使班氏试剂中的二价铜离子还原成亚铜,并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且蔗糖本身不是还原糖,所以不能与班氏试剂作用呈色。以此证明酶催化底物的专一性。 淀粉或淀粉的水解产物遇碘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淀粉遇碘变蓝色;糊精遇碘则根据其分子量的大小依次呈现紫色、褐色、红色;而麦芽糖、葡萄糖遇碘不呈色。通过颜色变化可以了解淀粉的程度,以观察PH、温度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三药品器材 试管、试管夹、样品杯、滴瓶、温度计、恒温水浴箱,冰箱等。 1.1%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1g,加5ml蒸馏水调成糊状,徐徐倒入80ml煮沸的蒸馏水中,不断搅拌,待其溶解后,加蒸馏水至100ml。此液应新鲜配制,防止细菌污染。 2.1%蔗糖溶液称1g蔗糖,加蒸馏水至100ml溶解。 3.PH6.8缓冲液取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154.5ml,0.1mol/L柠檬酸溶液45.5ml混合即可。 4.PH4.8缓冲液取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98.6ml,0.1mol/L柠檬酸溶液101.4ml混合即可。 5.PH8.0缓冲液取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194.5ml,0.1mol/L柠檬酸溶液5.5ml混合即可。 6.班氏试剂溶解结晶硫酸铜17.3g于100ml热的蒸馏水中,冷却后加水至150ml 为A液。取柠檬酸钠173g和无水碳酸钠100g,加蒸馏水600ml ,加热溶解,冷却后加水至850ml为B液。将A液缓慢倒入B液中,混合即可。

高三生物—— 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

高三生物—— 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 实验解读 1.实验原理 淀粉(非还原糖)――→水解 麦芽糖(还原糖); 蔗糖(非还原糖)――→水解葡萄糖(还原糖)+果糖(还原糖); 还原糖+本尼迪特试剂―――→沸水浴 加热红黄色沉淀。 2.实验步骤 试管 1 2 3 4 5 6 1%淀粉溶液 3 mL - 3 mL - 3 mL - 2%蔗糖溶液 - 3 mL - 3 mL - 3 mL 新鲜唾液 - - 1 mL 1 mL - - 蔗糖酶溶液 - - - - 1 mL 1 mL 温度处理 37 ℃恒温水浴保温15 min 本尼迪特试剂 2 mL 2 mL 2 mL 2 mL 2 mL 2 mL 水浴加热 沸水浴2~3 min 实验结果 不出现 红黄色沉淀 不出现红黄色沉淀 出现红黄色沉淀 不出现红黄色沉淀 不出现红黄色沉淀 出现红黄色沉淀 3.结论:酶具有专一性。 1.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探究方法——对比法 (1)设计思路:常见的方案有两种,即底物相同但酶不同或底物不同但酶相同,最后通过观察酶促反应能否进行得出结论。 (2)设计方案 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材料 同一种底物(等量) 与酶相对应的底物 另外一种底物 试剂 与底物相对应的酶 另外一种酶 同一种酶(等量)

现象发生反应不发生反应发生反应不发生反应 结论酶具有专一性酶具有专一性 2.变量分析 (1)自变量:不同底物或不同酶液。 (2)因变量:底物是否被分解或有无产物生成。 (3)无关变量:试剂量、反应温度、pH等。 命题点一实验原理、步骤和现象 1.(2019·浙江稽阳联考)下表为“探究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数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试管123456 本尼迪特试剂/mL222222 1%淀粉溶液/mL3\3\3\ 2%蔗糖溶液/mL\3\3\3 新鲜唾液/mL\\11\\ 蔗糖酶溶液/mL\\\\11 实验结果 A.1%淀粉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 B.按表格将各种溶液分别加入6只试管后,再共同保温一段时间 C.试管3有红黄色沉淀产生,说明有葡萄糖生成 D.若5号试管出现轻度阳性反应,不可能是淀粉溶液中有杂质 答案A 解析氯离子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所以1%淀粉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A正确;本尼迪特试剂需要在酶促反应完成后加入,过早加入可能会对酶活性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利用本尼迪特试剂能检测出试管3有还原糖生成,但不能确定就是葡萄糖,C错误;5号试管出现红黄色沉淀的原因,可能是淀粉溶液中有还原糖类杂质,D错误。2.现有3支试管甲、乙、丙,先向各试管内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 遵义县团溪中学黄定梅 “新陈代谢与酶”是高中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必须通过实验探究酶的活性及 其特征,为此,我先后尝试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过氧化氢酶催化H 2O 2 分解来研究 温度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但实验效果不佳,于是我对此实验作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其具体实验方案如下: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探索影响酶活性因素的方法。 2、探索a—淀粉酶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 二、实验原理 淀粉遇碘后,形成蓝紫色复合物,a—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试管12支,试管刷1把,试管架1个,刻度吸管2支,恒温水浴箱2台(水温分别保持在60℃、100℃)、塑料烧杯1个(冻冰),铅笔1支,1%淀粉溶液,%a—淀粉酶溶液,卢戈氏碘液,蒸馏水。 四、实验准备 1、实验前教师应配制好1%淀粉溶液和%的a—淀粉酶溶液,卢戈氏碘液。 2、课前90min,打开2个温水浴箱,并调好温度。 五、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 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六、实验结论: 在不同温度下,a-淀粉酶的活性不同,低于最适温度,a-淀粉酶的活性没有全部释放,高于最适温度a-淀粉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消失。从以上实验表格可知,在2℃时,a-淀粉酶的活性最低,几乎没有活性,在60℃时,a-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即60℃为最适温度,在96℃时,a-淀粉酶活性完全丧失。 七、说明: 1)对照组均为深蓝色,实验组中冰水组颜色为深棕色,60℃时为黄色,100℃时为深蓝色。 2)水浴箱水温100℃时,敞开盖后只能维持96℃。所以测定的是96℃下酶的活性,但也可以观察到明显现象。 3)水浴锅要保持水温60℃时,应设定在61℃,敞开盖时的实际温度为60.1℃左右。

10探究酶的专一性

探究酶的专一性 一、教学目标 比较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双糖叫还原性糖。在碱性溶液中,还原糖能将金属离子(铜、铋、汞、银等)还原,糖本身被氧化成酸性化合物。此性质常用于检验糖的还原性,并且常称为测定还原糖含量的各种方法的依据。还原糖与碱性硫酸铜可生成砖红色沉淀物。 本尼迪特试剂内含有硫酸铜,因此淀粉水解生成的麦芽糖和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果糖等还原糖在煮沸的条件下,与本尼迪特试剂会有砖红色沉淀物产生,淀粉和蔗糖(非还原糖)无此反应。本尼迪特试剂可以用来鉴定淀粉和蔗糖溶液中是否有麦芽糖、葡萄糖及果糖,进而推测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建构酶的特性知识体系,探究酶的专一性。 2、教学难点:实验设计与实施。 四、实验材料与用具 (一)实验材料 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溶于质量分数为0.3%氯化钠溶液中的淀粉溶液(其中淀粉含量为1%),蔗糖酶溶液,本尼迪特试剂 (二)实验用具 试管,试管架 五、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过酶的相关知识,那么它具有哪些特性呢? 【学生活动】……… 【讲述】酶具有专一性,但是我们还需要实验来验证它。今天的实验就是探究酶的专一性。下面我们来看具体操作步骤。 【PPT展示】 1.取2个试管,分别编为1号、2号。 2.向1号试管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2mL,再加入1%的淀粉溶液3mL;2号试管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2mL,再加入2%蔗糖溶液3mL。 3.将两个试管内的溶液充分混匀后,放在沸水浴中煮2~3min。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淀粉、蔗糖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4.再取4支试管,分别编为3号、4号、5号、6号。 5.3号、4号试管中各加入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1mL;然后在3号试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3mL,在4号试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3mL。充分混匀后,放在37℃恒温水浴中保温,15min后取出。两管各加本尼迪特试剂2mL,摇匀,放在沸水浴中煮2~3min。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6.5号、6号试管各加入蔗糖酶溶液1mL,然后在5号试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3mL,在6号试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3mL。充分混匀后,放在37℃

2020年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02 与酶相关的实验分析与设计(含答案解析).doc

题型02 与酶相关的实验分析与设计 1.探究酶的化学本质 2.验证酶的专一性 (1)设计思路:酶相同,底物不同(或底物相同,酶不同)。 (2)设计方案示例 (3)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具有专一性。 3.验证酶的高效性 (1)设计思路:将用酶催化的反应与用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反应进行对照,即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 (2)设计方案示例 4.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最适pH (1)实验设计思路 ?????底物+T 1pH 1+酶液 底物+T 2pH 2+酶液底物+T 3pH 3+酶液 ? ? ?底物+T n pH n +酶液底物的分解速率或存在量 (2)操作步骤

易错警示 (1)不能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为加热本身也能使过氧化氢分解加快。 (2)必须在达到预设的温度条件后,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避免在未达到预设的温度时反应物与酶接触发生反应,影响实验结果。 (3)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最好不用斐林试剂来检测淀粉是否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麦芽糖等还原糖,因为加入斐林试剂后需要水浴加热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这样原处于低温条件下的淀粉酶的活性会慢慢恢复,催化淀粉水解产生还原糖,导致形成错觉,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4)用不同底物、同种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若是用淀粉酶作用于淀粉、蔗糖两种底物,则应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不能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发生了水解。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C 【解析】因为过氧化氢不稳定,在高温下会自行分解成水和氧气,从而不能正确表现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只能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来判断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究酶的专一性,不能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 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设置在最适pH左右。 2.如图所示,某一化学反应进行到t1时,加入一定量的酶,该反应在最适条件下进行直到终止。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体现酶的高效性

实验四 酶的特性实验

说明:本实验由四个小实验组成,其中第一个实验(酶的专一性)必做,其他三个小实验选做(至少做一个) 写实验报告时,可以只写需要做的实验内容! 实验四酶的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酶是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基本上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酶催化的特异性、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PH对酶活力的影响、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掌握代谢反应及其调控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由酶的专一性实验、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PH对酶活力的影响、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4个小实验组成。 (一)酶的专一性 1、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为例,来说明酶的专一性。淀粉和蔗糖无还原性,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有还原性二糖的麦芽糖,但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用班氏试剂检查糖的还原性。班氏试剂为碱性硫酸铜,能氧化具还原性的糖,生成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 2、材料、仪器与试剂 (1)材料:新鲜配制的唾液及其稀释液 (2)仪器:恒温水浴;沸水浴;试管及试管架; (3)试剂:2%蔗糖溶液;溶于0.3% NaCl的0.5%淀粉溶液;班氏试剂。 3、实验操作 (1)稀释唾液的制备 ①唾液的获取 用一次性杯取一定量的饮用水,漱口以清洁口腔,然后在嘴中含10-20ml饮用水,轻漱2min左右时间,即可获得唾液的原液,内含唾液淀粉酶。 ②不同稀释度唾液的制备(用大试管) 本实验需制备1:1、1:5、1:20、1:50、1:200等五个不同浓度的稀释唾液。

举例说明:1:5指的是稀释了5倍的唾液,制备方法为1份原液+4份蒸馏水。 1:20指的是稀释了20倍的唾液,制备方法为1份1:5的稀释液+3分蒸馏水。(2)唾液淀粉酶最佳稀释度的确定(严格按表1添加顺序做实验,用小试管做实验) 表1 唾液淀粉酶稀释度的确定 (2)淀粉酶的专一性 表2 淀粉酶专一性实验 (二)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1、实验原理 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反应速度最高。淀粉和可溶性淀粉遇碘呈蓝色,糊精按其分子的大小,遇碘可呈蓝色、紫色、暗褐色或红色。最简单的糊精遇碘不呈颜色,麦芽糖遇碘也不呈色,在不同温度下,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的程度可由水解混合

(整理)《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教学设计1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教学设计 覃流静200811000075 林冰洁200811000072 卢珊珊200811000073 祝进贵200811000074 一、教材、学情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的一个必修实验内容。通过此实验使学生能够加深对酶的特性的理解,而酶的特性是“新陈代谢与酶”一节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要求的层次比较高,属“应用”层次,但酶的特性这个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而且在生产实践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 教学需1课时,由于在理论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酶的发现和概念以及酶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提出预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思考,进行讨论,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学情分析:在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酶特性的知识,知道酶特性包括专一性和高效性,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且学生已做过了《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学会了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但由于本次实验,包含了两个小实验,所用原料和试剂都要按量按时间精确进行,所以指导好思维活跃的高二学生群体,保证其能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是关键。通过本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协同交流的意识。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酶是否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 (3)通过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表达等活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实验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独立完成探究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培养协调合理分工的能力;

专题训练1:与酶特性相关的实验设计

专题训练1与酶特性相关的实验设计 1.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A.试管是否干净 B.肝脏是否新鲜 C.卫生香(或火柴梗)是否点燃 D.是否有对比实验 2.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 4.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d代表试管,①~⑦代表实验步骤。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 A.淀粉酶的用量属于自变量 B.②和④会影响酶的活性 C.②④和⑥的温度设置错误 D.④和⑤的顺序有误 5.下列最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实验是() A.将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分别加入盛有等量的H2O2的甲、乙两支试管中,乙试管中释放氧气的速率远远大于甲试管 B.将10%的淀粉酶和稀释10倍的淀粉酶分别加入盛有等量的1%淀粉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淀粉分解的速率基本相等 C.将等量的人的唾液淀粉酶和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的淀粉酶加入盛有等量的1%的淀粉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中,发现甲试管中分解淀粉的速度比乙试管中的快 D.将等量的淀粉酶液加入盛有等量1%淀粉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中,甲、乙分别保温在10 ℃和30 ℃条件下,结果乙试管中淀粉分解的速度快于甲 6.回答下列问题。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

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设计思路

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一:底物:淀粉溶液实验组:淀粉酶对照组:蔗糖酶 实验结果检测试剂:用斐林试剂检测反应产物 实验二:酶:淀粉酶实验组底物:淀粉对照组底物:蔗糖 实验结果检测试剂:斐林试剂检测反应产物 1.下图甲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 mmol/L)。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甲乙 A.物质a可能是麦芽糖但不可能是蔗糖 B.在该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 min内可被完全分解 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大于曲线②和③ 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低于曲线②和③ 2.下列与酶相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变量不止一种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不止一种 D.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 3.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C.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D.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4.(双选)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原理、操作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和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 C.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NaOH在体积较小的琼脂块内扩散较快 D、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因变量 5.(双选)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B.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D.在PCR中,加入DNA连接酶可连接两条DNA单链中的氢键,使双链延伸

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报告

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一酶的专一性实验 实验一酶的专一性实验 实验原理 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够水解成麦芽糖。在煮沸的条件下,斐林试剂能使麦芽糖氧化,自身还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因此,斐林试剂可以用来鉴定溶液中是否有麦芽糖,进而可以看出唾液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其他糖类(如蔗糖)水解。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做酶的专一性实验的方法。 2(理解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材料用具 新鲜的唾液。 消过毒的脱脂棉,镊子,试管,小烧杯,量简,玻璃棒,酒精灯,火柴。可溶性淀粉的质量分数为州的溶液?,蔗糖的质量浓度为3g,InL(克每毫升的溶液,斐林试剂,清水。 方法步骤 1(用清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过毒的脱脂棉。用镊子取出 脱脂棉,使其中的唾液收集到小烧杯中。 2(取3mL唾液,注入另一个小烧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用 玻璃棒搅匀,制成稀释的唾液备用。 1( 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按下表加入试剂: 1 2

3%淀粉溶液 2mL — 3%蔗糖溶液— 2mL 2%淀粉酶溶液 2mL 2mL 摇匀,37?保温5 min 斐林试剂 2mL 2mL 摇匀,100?保温3 min 现象砖红蓝色 现象分析 结论 讨论: l、两次保温的目的各是什么, 2、你认为这样设计检测酶专一性的实验完善了吗,还应有哪些 改进才能使之更完善, 3、设计一个鉴定蔗糖酶专一性的实验。 结论 篇二:10探究酶的专一性 探究酶的专一性 一、教学目标 比较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双糖叫还原性糖。在碱性溶液中,还原糖能将金属离子(铜、铋、汞、银等)还原,糖本身被氧化成酸性化合物。此性质常用于检验糖的还原性,并且常称为测定还原糖含量的各种方法的依据。还原糖与碱性硫酸铜可生成砖红色沉淀物。

2020年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02 与酶相关的实验分析与设计(带答案解析)

题型 02 与酶相关的实验分析与设计 1.探究酶的化学本质2.验证酶的专一性 (1)设计思路:酶相同,底物不同 (或底物相同,酶不同)。 (2)设计方案示例 (3)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具有专一性。3.验证酶的高效性 (1)设计思路:将用酶催化的反应与用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反应进行对照,即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 (2)设计方案示例 4.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最适pH (1)实验设计思路 ?? ? ?? 底物+T 1pH 1+酶液 底物+T 2pH 2+酶液 底物+T3pH3+酶液 ??? 底物+T n pH n +酶液 底物的分解速率或存在量 (2)操作步骤 易错警示

(1)不能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为加热本身也能使过氧化氢分解加快。 (2)必须在达到预设的温度条件后,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避免在未达到预设的温度时反应物与酶接触发生反应,影响实验结果。 (3)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最好不用斐林试剂来检测淀粉是否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麦芽糖等还原糖,因为加入斐林试剂后需要水浴加热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这样原处于低温条件下的淀粉酶的活性会慢慢恢复,催化淀粉水解产生还原糖,导致形成错觉,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4)用不同底物、同种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若是用淀粉酶作用于淀粉、蔗糖两种底物,则应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不能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发生了水解。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C 【解析】因为过氧化氢不稳定,在高温下会自行分解成水和氧气,从而不能正确表现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只能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来判断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究酶的专一性,不能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设置在最适pH左右。 2.如图所示,某一化学反应进行到t1时,加入一定量的酶,该反应在最适条件下进行直到终止。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体现酶的高效性 B.t1~t2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C.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右移 D.反应过程中酶和底物的结构均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A. 没有跟无机催化剂比较,该实验只能说明酶有催化作用,A错误;B. t1~t2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B正确;C.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酶的活性降低,反应所需的时间延长,故t2右移,C正确;D. 反

酶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 酶的底物专一性即特异性(substrate specificity)是指酶对它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类,甚至只与某一种物质起化学变化。例如酯酶只能水解脂类,肽酶只能水解肽类,糖苷酶只能水解糖苷等。 (一)酶的专一性分为两种类型: 1.结构专一性有些酶对底物的要求非常严格。只作用于一个底物,而不作用于任何其他物质,这种专一性称为“绝对专一性”(absolute specificity)。例如脲酶只能催化尿素水解,而对尿素的各种衍生物(如尿素的甲基取代物或氯取代物)不起作用。又如延胡索酸水化酶只作用于延胡索酸(反丁烯二酸)或苹果酸(逆反应的底物),而不作用于结构类似的其他化合物。有些类似的化合物只能成为这个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或对酶全无影响。此外,如麦芽糖酶只作用于麦芽糖,而不作用于其他双糖。淀粉酶只作用于淀粉,而不作用于纤维素。碳酸酐酶只作用于碳酸。 有些酶对底物的要求比上述绝对专一性略低一些,它的作用对象不只是一种底物,这种专一性称为“相对专一性”。具有相对专一性的酶作用于底物时,对键两端的基团要求的程度不同,对其中一个基团要求严格,对另一个则要求不严格,这种专一性又称为“族专一性”或“基团专一性”。例如α-D-葡萄糖苷酶不但要求α-糖苷键,并且要求α-糖苷键的一端必须有葡萄糖残基,即α-葡萄糖苷,而对键的另一端R基团则要求不严,因此它可催化含有α-葡萄糖苷的蔗糖或麦芽糖水解,但不能使含有β-葡萄糖苷的纤维二糖(葡萄糖-β-1,4-葡萄糖苷)水解。β-D-葡萄糖苷酶则可以水解纤维二糖和其他许多含有β-D-葡萄糖苷的糖,而对这个糖苷则要求不严,可以是直链,也可以是枝链,甚至还可以含有芳香族基团,只是水解速度有些不同。 有一些酶,只要求作用于一定的键,而对键两端的基团并无严格的要求,这种专一性是另一种相对专一性,又称为“键专一性”。这类酶对底物结构的要求最低。例如酯酶催化酯键的水解,而对底物,中的R及R′基团都没有严格的要求,既能催化水解甘油脂类、简单脂类,也能催化丙酰、丁酰胆碱或乙酰胆碱等,只是对于不同的脂类,水解速度有所不同。又如磷酸酯酶可以水解许多不同的磷酸酯。其他还有水解糖苷键的糖苷酶,水解肽键的某些蛋白水解酶等。 各种蛋白水解酶都水解肽键,但它们的专一性程度各不相同。细菌中的蛋白水解酶,如枯草杆菌蛋白酶,对于被作用肽键的两端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求组成肽键的氨基端有一个疏水基团;而血液凝固酶系统中的凝血酶,它的专一性程度则相当高,对被水解的肽键的羧基一端要求L-精氨酸残基,氨基一端要求甘氨酸残基。 胰蛋白酶只专一地水解赖氨酸、精氨酸羧基形成的肽键,胰凝乳蛋白酶专一地水解由芳香族氨基酸或带有较大非极性侧链的氨基酸羧基形成的肽键,弹性蛋白酶专一地水解丙氨酸、甘氨酸及短脂肪链氨基酸的羧基形成的肽键,胃蛋白酶水解芳香族或其他疏水氨基酸的羧基或氨基形成的肽键。蛋白质进入动物消化道后,先受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弹性蛋白酶的作用,再受羧基肽酶、氨基肽酶和二肽酶的协同作用,最终水解为氨基酸。 2.立体异构专一性(stereospecificity) (1)旋光异构专一性 当底物具有旋光异构体时,酶只能作用于其中的一种。这种对于旋光异构体底物的高度专一性是立体异构专一性中的一种,称为“旋光异构专一性”,它是酶反应中相当普遍的现象。例如L-氨基酸氧化酶只能催化L-氨基酸氧化,而对D-氨基酸无作用。

酶的特异性(专一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酶的特异性(专一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目的 1.掌握检查酶特异性的方法和原理。 2.了解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了解激活剂、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实验原理 1. 酶的专一性 酶是生物体中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特殊蛋白质(传统酶的概念),也常称为生物催化剂。它与一般催化剂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即专一性。根据各种酶对底物的选择程度不同,可分为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例如唾液淀粉酶属于相对专一性酶,它只能随机作用于淀粉链内部的a——1,4糖苷键,使其分子迅速断裂成较短的链,称为糊精,糊精分子量递减,淀粉——大分子糊精——中分子糊精——小分子糊精——简单分子糊精——麦芽糖和a——糊精(含a——1,6糖苷键的短链聚糖,平均分子量为8个残基)。 由于淀粉酶催化所形成的产物都是还原糖,故可用灵敏度较高的Benedict试剂检测和观察。 2.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很大,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提高温度可以增加酶促反应的速度,通常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加快一倍左右。另一方面酶是一种蛋白质,温度过高可引起蛋白质变性,导致酶的失活。因此,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反而逐渐下降,以至完全停止反应。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称为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大多数动物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植物酶的最适温度为50—60℃。但一种酶的最适温度不是完全固定的,它与作用的时间称短有关,反应时间增长时,最适温度向数值较低的方向移动。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性物理常数。酶对温度的稳定性与其存在形式有关。大多数酶在干燥的固体状态与比较稳定,能在室温下保存数月至一年,溶液中的酶,易被微生物污染,常难长期保存,在高温的情况与,如100℃即可失活。低温降低或抑制酶的活性,但不能使酶失活。 3.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酶的活性常受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增加酶的活性,称为酶的激活剂;另一些物质则会降低酶的活性,称为酶的抑制剂。例如氯离子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铜离子则为该酶的抑制剂。通常情况下,很少量的激活剂或抑制剂就会影响酶的活性,而且常具有特异性,但是激活剂和抑制剂不是绝对的,有些物质对不同的酶所起的作用不同,如镁是脱羧酶烯醇化酶的激活剂,但是肌球蛋白ATP 酶的抑制剂,同一种酶也可因激活剂的浓度不同而作用不同,如CL-在低浓度时是激活剂,达三分之一饱和度时则变为抑制剂。 器材和试剂 1.配制的溶于0.3%氯化钠的0.5%淀粉溶液: 2.新配制的溶于0.3%氯化钠的0.1%淀粉溶液: 3.新配制的溶于0.3%氯化钠的0.2%淀粉溶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