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航海名词解释问答

航海名词解释问答

1.海洋文明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文明,按前面《辞海》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的相对”。而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包括器物、制度和精神文化。具体的讲,海船、航海、有关海洋的神话、风俗和海洋科学等都是海洋文化。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所以,一种海洋文明之所以能称为海洋文明,一是它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两者缺一不可。

2.中国航海日

中国航海日是由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全国性的法定活动日,既是所有涉及航海、海洋、渔业、船舶工业、航海科学教育等有关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和海军官兵的共同节日,也是宣传和普及航海及海洋知识、增强海防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团结的全民族文化活动。

3.国家海洋权益

国家海洋权益,主要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国家参加缔结的国际条约、协定或者其他国际法,而由国家享有的、不容侵犯的控制、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家管辖范围内海域的权利和利益,以及根据国际法和国家参加缔结的国际条约、协定,而由国家享有的、不容侵犯的控制、管理、开发利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域与海底的权益。

4.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海洋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而进行的各种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洋环境保护基本任务是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防止污染损害,保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5.上海城市精神

上海城市精神最早是上海市2003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全市性大讨论的基础上正式确定的,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八个字。2007年5月召开的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在代表中共第八届上海市委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与时俱进地培育城市精神”,新增了“开明睿智”和“大气谦和”的表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形象,必然根植于城市内在的灵魂。

6.大西洋三角贸易

大西洋三角贸易又称大西洋奴隶贸易,或称为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是指16世纪至19世纪时期(也有人认为早至15世纪,并持续至20世纪),在环大西洋地区将非洲大陆人民作为廉价劳动力提供给美洲大陆殖民地地区的一种贸易。奴隶的来源主要是非洲西部和中部,黑人被欧洲人通过贸易或袭击、绑架等手段抓获贩往美洲大陆。这是一种带有强烈殖民主义色彩的血腥黑暗的贸易,在长达约400年的黑奴贸易中,估计从非洲运到美洲的奴隶大约为1200万-3000万。大西洋三角贸易的主要影响:给欧洲以巨额利润和丰富商品,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给美洲以繁荣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给非洲的贸易则是双重的:积极作用是奴隶换取的生产、生活原料改善了非洲人的生产、生活条件,消极作用是奴隶贸易使非洲损失近4000万人口,奴隶贩子的侵袭使王国日渐衰落。

7.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郑和奉明廷之命率领船队七次出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航海史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28年中,郑和(1371~1433)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访问了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德八年,他在归途中客死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之科泽科德)。

8.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又名探索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伦布、达伽马、卡布拉尔、迪亚士、德莱昂、麦哲伦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地理大发现指西方史学对15~17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另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探察当时欧洲人不曾到过的海域和陆地的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从时间划分,15世纪中后叶-16世纪初中叶;16世纪中叶-17世纪末叶。从参加国家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俄国、英国、法国等。

9.《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之鼻祖”。有许多有关海洋的神话传说,其中最多的是一些“海上奇闻录”或“海外奇闻录”的记载。一是四海海神的传说,二是海的神话及海中奇异之事的传说,三是海外远国异民的传说,四是一些有关人类与海洋相合作用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精卫填海” 的故事。

10.“民生公司精神”

卢作孚于1925年创办民生轮船公司。他倡导的民生精神是中国第一家企业精神。民生精神对外: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对内: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民生轮船公司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典范。

11.国际航海活动的文化结构

国际航海活动以世界文化为背景。航运从业人员在国际航海运活动中形成包括行为特质、条件、原则和意义的一整套交往规则和行为方式。从文化产生、累积和发展规律看:航运活动主体、客体在世界范围内互相影响、交流、衍播。从航运行为条件、要求和结构、特点看:国际航运活动涉及伦理、风俗、习惯,规则、制度、约定,船舶、机器、仪器,操作规程、工艺要求、检测标准等;还受到海洋、天气,政治、战争等影响。国际航运交际文化涉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语言文化,也称有形文化、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和符号文化。

物质(有形)文化是国际航运活动中的物质文化创造,包括影响国际航运能量的各种设施、技术手段和其它人工性物质条件。精神(观念)文化是国际航运主体的航运信仰、思想观念、价值观等组成的复合体,还包括心理意识、情感方式、思维方式等。制度(行为)文化是指航运企业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包括管理制度、航运规范、运行规则以及经营、管理、人际交往中产生文化现象。语言(符号)文化是指国际航运活动中表达、交流、传递信息和情感,并以语言(符号)为主要方式和手段的文化现象。

物质(有形)文化、精神(观念)文化、制度(行为)文化、语言(符号)文化互为补充、互相影响,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系统;精神(观念)文化是灵魂、核心;制度(行为)文化是中介;物质(有形)文化是基础;语言(符号)文化是手段(精神文化的体现,制度文化的产物,物质文化的拓展)。

12.海上丝绸之路及其启示

海上丝绸之路原指中国丝绸经由海上传播到世界各地的道路,以此为纽带,中华民族同海外各国民族进行互利的友好往来和政治、经济、文化、技术交流。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国家多,自由通航,贸易量大增,运费低廉,安全可靠。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三个阶段):形成时期从周秦到唐代以前,包括秦始皇与徐福东渡(东丝绸之路即已存在),汉武帝时开启东南亚、南亚海上航路(中国丝绸与当地特产互换),大秦(罗马)帝国国王遣使与中国通好(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第一次通过海上航路握手)等;东吴朱应、康泰浮海出使扶南(经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东晋法显去印度求取佛教经典,十年后到斯里兰卡,于411年8月乘船回国,著《佛国记》。发展阶段为唐、宋两代,包括

中日航线有鉴真东渡;中朝航线有登州(今蓬莱)、密州板桥镇(今属青岛胶州)、明州(今宁波)、永州为黄海、东海航运重要海港;南海航路从广州——南海——印度洋——波斯湾——阿拉伯半岛——东非沿岸。极盛阶段为元明两代,海上航路和海上贸易发展到历史最高峰。元代汪大渊南海远航12年,著《岛夷志略》;明代郑和下西洋。

海上丝绸之路改善、丰富、美化了当地人民生活,加强了中外生产技术文化的交流,促进海上移民(海外华侨),形成海上大动脉(把世界文明古国希腊、罗马、埃及、波斯、印度、中国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连接亚、非、欧、美各洲的海上大动脉)。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警示人们: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越多,国家就越能繁荣富强;闭关自守、锁国禁海,自立于世界之外,国家只会日益衰弱。

13.郑和下西洋“以和为贵”的跨文化交流理念

第一,和衷共济的远洋航行。郑和航海在28年里,遭逢千难万险,能同心协力、劈波斩浪、化险为夷,所向无敌。

第二,和平共处的亲睦外交。郑和船队足迹遍及海外诸国,推行亲善敦睦外交,调解国际纠纷,使明朝“与远迩相安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的愿望成为现实。

第三,谋和劝善的军事举措。郑和船队以自卫而被迫采用武力消除敌对势力,“化干戈为玉帛”,平息事端,寻求和平。

第四,平等互惠的贸易活动。郑和航海进行频繁贸易往来。国际通商和民间互市,官方组织的最高成效平等互惠贸易,不但给各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而且带动明政府克服种种经济困难,促成双赢。

第五,和而不同的文化交流。郑和航海以中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影响海外诸国,使中外双方在文化交往中和谐相处,又不盲目趋同,因而大受裨益。

第六,调和适中的宗教策略。郑和航海以“海纳百川”的襟怀,对海外诸国古朴醇厚的民风礼俗屡加旌表,对他们虔诚纯一的宗教信仰更是给予充分等重,以示敬重其固有的民族传统。

4.妈祖文化及其国际传播

妈祖—中国古代神话中惟一的救苦救难的女海神,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亲昵称呼。据宋代的文献史料记载,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960~1279)福建莆田沿海地区,妈祖原名林默,是当地一个为救助海难而献身的未婚女子,生前好行善济世,常在湄洲海面,凭着她一身绝好的水性和一副菩萨心肠,多次救护遇难渔民和商人。她的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高尚情操

和英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她死后人们对她感戴而怀念,继而立祠祭祀,从此开始了对妈祖的崇拜信仰。

海神妈祖为众人所信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航海事业在宋代以后的各个王朝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中国历代册封使的神话传说中关于妈祖显灵的描绘,实则与航海天象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海神妈祖又是航海者的精神支柱。妈祖文化的核心思想:第一,弘扬爱国思想,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第二,传播博爱精神,教化众生向善。第三,启迪良知,树立珍惜自然、回归自然。妈祖文化的产生标示着,早在一千年前中国的航海技术已经为世界之先,历代政权注重土地的争夺和统治,忽视对海洋的开发,正是由于民间航海业的发展,妈祖文化才会传播到中国沿海之外的东南亚直至大洋彼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