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练习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练习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练习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练习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练习题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泉和动力

知识点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我们可以从这首小诗中领悟到的哲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其中蕴含的哲学观点是

A.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对立

B.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的倾向

.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和转化

D.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

3.“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互相吸引、相互联结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4.“真理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句话表明

A.真理和谬误是不可分割的

B.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真理和谬误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D.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知识点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5.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有些还会进一步加重,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有些还难以预料,2010年将是更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一年。对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的认识符合的辩证法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B.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实践决定认识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6.人的尊严,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不同的侧重。今天,我们所向往的人的尊严,是更好地“以人为本”,更加关注

公民的各种权益,更加关心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

A.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7.(2010江苏徐州调研)根据2010年4月15日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将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其哲学依据在于矛盾具有

A.普遍性 B.特殊性.同一性 D.斗争性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本不易表现的愁思,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却被描写得形态万千、生动感人,让人浮想联翩。这说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事物的性质

B.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其表现出

.人的主观世界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改造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9.在一次水稻新品种考评会上,专家对袁隆平主持培育的“两优培特”杂交稻纷纷表示赞扬。而袁隆平除了介绍新品种的优点外,还指出其缺点是“抗稻瘟病不太强”,建

议有稻瘟病的地方栽种时要慎重,并在各方面进行防治。

袁隆平的思想方法有什么特点?

能力点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0.“不抛弃,不放弃”是一种责任。正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才使西南地区人民的“渴”望成为希望;正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才使矿井下生命存活的渺茫变成生还的奇迹。这表明

①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②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是巨大的③矛盾双方的相互吸引、相互联结④矛盾就是对立

A.①② B.③④.①④ D.②③

11.(2010安徽安庆一中模拟)下图漫画《领导还是被领导,有时候确实要看实力》画了一个本应该牵着狗走的小朋友却被狗牵着走。其寓意主要启示我们

A.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客观事物本身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认识事物必须把握其发展的趋势

12.(2010湖北常德检测)2009年7月2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引用中国先哲孟子的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这一观点体现的哲学意义是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矛盾双方有相互贯通的属性和趋势

13.(2010江苏南通通州区联考)猫和老鼠有着必然的关系:老鼠会“装死”,猫则会“假眠”。由此可见,矛盾双方A.对立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B.统一是相对的、不变的

.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D.相统一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能力点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4.山寨产品一方面以其低廉的价位、完备的功能、新颖的外观,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仿冒、造假、侵权等问题而引起种种非议。这表明

①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A.①② B.②③.①④ D.③④

15.观察漫画《如此领导》,我们得到的哲学启示是

A.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真解决矛盾

.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原理,重视事物的质变

D.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正确对待发展中的曲折

16.(2010河南实验中学期中)2010年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总理与网民面对面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他既是大国总理,也是普通网民。作为大国总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作为普通网民,他“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网络把“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把“君”与“民”,拉得很近,联得很紧。这表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②网络成为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新形式和重要媒介③联系是客观的,基于主观目的的联系可以代替事物固有的联系④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和某一特定事件相联系

A.①② B.②③.①④ D.①③

17.(2010江苏高考单科)每一座火山都有自己的个性,对冰岛火山喷发,没有人知道它喷出多少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将达到大气中的何种高度。这强调了

A.火山活动无法预测

B.火山活动没有规律性

.火山活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D.每一座火山活动的规律都有特殊性

18.2009年11月6日,“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在临时租住房内去世,年仅46岁。作为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沈浩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在小岗村工作的6年,小岗村引进项目13个,到位资金2.3亿元,是小岗村发展最快的6年,是小岗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6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知识,说明弘扬沈浩精神有何意义?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个世界上,就连最为人迹罕至的地方,也都“烙刻”上了人类的痕迹。在太平洋最人迹罕至的地方,位于北纬35°到42°之间,夏威夷群岛的东北方向,距离加利福尼亚沿海1 000英里的位置,又有一个“新大陆”正在生成——“第八大陆”,应该叫做“太平洋垃圾涡旋”,这个“新大陆”完全是由垃圾堆起的,已蔓延到14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聚集了超过700万吨的垃圾。在这个垃圾“联合国”里,有自美国的球鞋、中国的塑料袋、日本的渔网碎片、加拿大的集装箱外壳……

材料二:2009年12月7~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召开,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就未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

签署新的全球减排协议。中国积极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

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一、二中的人类活动。

?答案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泉和动力基础巩固

1. 2. 3.B 4.B 5.D 6.D

7.B 8.B

9.答案:世界上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袁隆平勇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坚持矛盾分析法,既介绍新品种的优点,又指出其“抗稻瘟病不太强”的缺点。这种矛盾分析的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能力提升

10.D 题意主旨在于说明在“不抛弃,不放弃”的条件下,实现了从“渴”到“不渴”及从“死”到“生”的转化,②③的说法正确体现了题意,选D项;①的说法与题意无关;④的说法错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1.B 结合漫画中的图信息可知,是否居于领导地位取决于自身的实力,即有实力则是领导,否则就会转化为被领导,B项应选;A项说法错误,实现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取决于一系列的主客观条件;、D两项不符合题意。

12.D 孟子的话的意思是指山坡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这体现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选D项;A、B、三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13.D 猫和老鼠是一对生死冤家,双方在斗争中为战胜对手,各自进化出了应付对手的“绝招”——老鼠“装死”与猫“假眠”,从哲学的角度,这体现了D项;对立和统一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A、B两项的说法错误;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14.对山寨产品的认识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并存的观点,这说明在山寨产品身上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②③说法与题意无关,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项。

15.A 漫画中的领导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回避矛盾的表现。从哲学上看,这是否定了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不能正确对待矛盾的体现,故A项符合题意。

16.A ③的说法错误,基于主观目的的联系是唯心主义;④的说法错误,“任何事物都可以和某一特定事件相联系”的说法是对联系的条件性的否定;在“民”与“网民”

的关系中,网民是特殊性,但在“网民”与“总理网民”的关系中,“网民”则是普遍性,①应选;“网络把‘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把‘君’与‘民’,拉得很近,联得很紧”体现了②。故本题选A项。

17.D 抓住题目主旨,材料强调了冰岛火山活动的个性,体现了规律的特殊性,D项正确;火山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A、B两项排除;火山活动有规律可循,但每个火山活动又有自己的特点,项不符合题意。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规律的特殊性。

18.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榜样属于矛盾的特殊性,但却包含着同类事物的普遍性、共性。抓好先进典型,可以从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发挥巨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2)先进典型体现的是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能够对人们起鼓舞和激励作用,注重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解析:根据材料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的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并作简要陈述,然后分别从共性指导个性及正确意识的积极作用方面说明意义。

拓展探究

19.答案:(1)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类活动。人类活动能认识和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但如果无视规律也可能带挑战和威胁,垃圾“新大陆”就是对无视规律的惩罚。

(2)矛盾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人类能够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为全球应对环境、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

(3)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应对气候变化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各国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和演绎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准确掌握矛盾的观点及其内容,进而结合材料,获取其中蕴涵的相关信息;其次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实现理论观点和对材料具体分析的有机结合,分层次回答。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四: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练习及答案

【成才之路】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9课第1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强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4 一、选择题 1.“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 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 “阴阳鱼”(见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 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②绝对同一的观点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 B [解析] “太极图”非常明显地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关系。②割裂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排除含②的选项。故选B。 2.南北朝时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而宋代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答案] A [解析] 王安石看到鸟鸣与山幽的对立,没有看到鸟鸣与山幽的统一,故应选A项。B、C、D三项均不合题意。 3.漫画《画靶》意在讽刺主人公 ( ) A.违背真理的相对性 B.忽视联系的条件性 C.否认矛盾的客观性 D.无视规律的普遍性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漫画的内涵,漫画中的人物以射入点为圆心“画靶”,以显示其高超技艺,这是回避矛盾的典型表现,所以选C。 4.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 )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试题命制

1.古人云: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意思是说,过于坚硬刚强,则容易折断;过于干净洁白则容易受到污染,变得肮脏。以下观点与题目哲学寓意相同或相近的是() 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②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④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2.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 C.主、次矛盾的统一 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在享受现代都市生活的同时,更留恋于与乡村游、古镇游。重庆各地古镇众多,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重庆各地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做好旅游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地方在开发文化古镇促进旅游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历史文化遗产却逐渐被林立的高楼大厦和千篇一律的大广场、大花坛、大草坪所取代,文化遗产失去了它们独特的“个性”。 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在开发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如何避免“个性”的消失。

参考答案 1、B 2、B 3、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要充分开发文化遗产的经济、社会价值,又要保护好文化遗产,不能因为开发而破坏文化遗产。②尊重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个性”是这些遗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保持文化遗产的“个性”,就是保存这些遗迹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也是保护这些遗迹的经济开发价值。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本框为第四课的第一框,承担着与第二、第三课衔接的任务,而且本框更直接、更明确地体现了本节内容与第三课的关系,突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的思想,具体讲述了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本框内容的难度和容量并不大,因而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教堂上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境、实验情境等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识记内外因的含义; ⑵理解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⑶运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个人成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有关现实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通过运用事例说明原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本框的主要任务是为下一框的方法论、人生观教育奠定基础,因而没有单独设计和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问题。但是,在原理论述和事例分析当中,蕴含着思想教育的内容,属于“潜移默化式”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不同,即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问题。 依据:从基本观点教育的要求来看,这一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之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机结合来看,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为下一框,更重要的是为下册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以致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来看,这一原理是对学生影响极大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难点: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依据:学生在理解这一问题时可能会存在许许多多的疑点,特别是人生前途命运的具体问题,疑点就更多。如果不突破这一难点,下一框关于正确对待主观努力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正确对待机遇等问题的教学,就比较难取得实际教育效果。 五、教学方法: 从具体的现象入手,通过层层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和归纳,运用各种具体形象的材料将抽象的哲学原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依据:新课标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的建设,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各种具体形象的现象入手,更容易调动学生生活化课堂的建构,同时,运用归纳法也更符合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 六、教学工具: 多媒体、气球、皮球、铅球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出示实物:气球、皮球、铅球,放置到平滑的桌面上。(让学生推荐一位力气大的同学吹这三个球,其余同学注意观察三个球的变化,全班同学兴趣大增) (演示开始)气球以较快的速度向前运动,皮球略有滚动,而铅球纹丝不动,虽然全班同学为这位大力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解:(1)设速率方程为 代入数据后得: 2.8×10-5=k ×(0.002)a (0.001)b ① 1.1×10-4=k ×(0.004)a (0.001)b ② 5.6×10-5=k ×(0.002)a (0.002)b ③ 由②÷①得: 2a =4 a=2 由③÷①得: 2b =2 b=1 (2)k=7.0×103(mol/L)-2·s -1 速率方程为 (3)r=7×103×(0.0030)2×0.0015=9.45×10-5(mol ·L -1·s -1) 3解:设速率方程为 代入数据后得: 7.5×10-7=k ×(1.00×10-4)a (1.00×10-4)b ① 3.0×10-6=k ×(2.00×10-4)a (2.00×10-4)b ② 6.0×10-6=k ×(2.00×10-4)a (4.00×10-4)b ③ 由③÷②得 2=2b b=1 ②÷①得 22=2a ×21 a=1 k=75(mol -1·L ·s -1) r=75×5.00×10-5×2.00×10-5=7.5×10-8(mol ·L -1·s -1) 5解:由 得 ∴△Ea=113.78(kJ/mol ) 由RT E a e k k -=0得:9592314.81078.11301046.5498.03?=?==??e ke k RT E a 9解:由阿累尼乌斯公式:RT E k k a 101ln ln -=和RT E k k a 202ln ln -=相比得: ∴ 即加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提高了3.4×1017倍 因△r H θm =Ea(正) -Ea(逆) Ea(逆)=Ea(正)-△r H θm =140+164.1=304.1(kJ/mol) 10解:由)11(ln 2 112T T R Ea k k -=得: )16001(314.8102621010.61000.1ln 2 384T -?=??-- T 2=698(K ) 由反应速率系数k 的单位s-1可推出,反应的总级数为1,则其速率方程为 r=kc(C 4H 8) 对于一级反应,在600K 下的)(1014.110 10.6693.0693.0781s k t ?=?== - ) ()(2O c NO kc r b a =)()(107223O c NO c r ?=) ()(355I CH c N H C kc r b a =)11(ln 2112T T R E k k a -=)627 15921(314.8498.081.1ln -=a E ) /(75.41046.5656314.81078.113903s mol L e e k k RT E a ?=??==??--36.40298314.810)140240(ln 32112=??-=-=RT E E k k a a 1712104.3ln ?=k k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它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转化。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性质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所以它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因为矛盾是来自两个方面的,两方面做了比较后才出现矛盾,所以要比另一方强,比另一方更有说服力才能用自己的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双方的对立使得双方在力量上的对比在发生变化。一方的力量超过一方这样使得事物得以发展。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事物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 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

性。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着差别和对立的具体的同一,因而同一性必然为斗争性所制约。有差别、有对立才有同一,无差别、无对立的纯粹单一的东西,就谈不到谁和谁同一的问题。 换言之,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就谈不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斗争性意味着矛盾的相互排斥,甲方对乙方的排斥,必然引起乙方对甲方的排斥。正是对立面的相互排斥使它们处于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相互排斥一旦停止,它们相互依存的同一性也就不复存在了。 另一方面,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也总是和同一性相联结,为同一性所制约的。我们所说的差别和对立是事物内在的差别和对立,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因而差别、对立和斗争必然和同一性相联系,为同一性所制约。 假若对立面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不为某种联系所规定,它们彼此间也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因而矛盾斗争也就无从谈起。 总之,矛盾双方的关系,都是“对立的统一,对立的斗争”;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这种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它们的同一,在它们的同一中把握对立,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和驾驭事物的矛盾运动。 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为事物的发展提供前提;其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包含,使双

结构动力学习题解答一二章

第一章 单自由度系统 1、1 总结求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的方法与步骤。 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求法有:牛顿第二定律法、动量距定理法、拉格朗日方程法与能量守恒定理法。 1、 牛顿第二定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系统所受的合力; (2)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x m &&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2、 动量距定理法 适用范围:绕定轴转动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与动量距分析; (2) 利用动量距定理J ∑=M θ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3、 拉格朗日方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设系统的广义坐标为θ,写出系统对于坐标θ的动能T 与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求出拉格朗日函数的表达式:L=T-U ; (2)由格朗日方程 θθ ??- ???L L dt )(&=0,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4、 能量守恒定理法 适用范围:所有无阻尼的单自由度保守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对系统进行运动分析、选广义坐标、写出在该坐标下系统的动能T 与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出机械能守恒定理的表达式 T+U=Const (2)将能量守恒定理T+U=Const 对时间求导得零,即 0) (=+dt U T d ,进一步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1、2 叙述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与步骤。 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有两个:衰减曲线法与共振法。 方法一:衰减曲线法。 求解步骤:(1)利用试验测得单自由度系统的衰减振动曲线,并测得周期与相邻波峰与波谷的幅值i A 、1+i A 。 (2)由对数衰减率定义 )ln( 1 +=i i A A δ, 进一步推导有 2 12ζ πζδ-=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同步练习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步练习 1.“饥饿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动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矛盾着的事物各有其特殊性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2.下边漫画《跷板游戏》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3.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给读者以美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下列诗歌寓意与其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谁挥鞭策运四季,万物兴衰皆自然——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矛盾具有特殊性 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长篇小说是包罗万象的庞大文体,里面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你不能因为狮子吃了羊羔或鳄鱼吞了小鸟就说他们不悲悯。只有羊羔或小鸟的世界不成世界,只有好人的小说不是小说。莫言对世界的描述说明()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②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饥饿营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某企业过度制造市场“饥饿”,进而提高产品售价,当产品的价格提高到消费者接受不了或不愿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自己被该企业愚弄,严重时消费者还会“憎恨”该企业。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②质变与量变相互联结 ③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④斗争性与统一性相互联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纳米技术给医学、环保、国防等领域带来突破的同时,科学家们也对纳米技术可能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风险抱有严重担忧。这说明() A.任何事物都具有优点和缺点 B.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D.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7.历史学家维特克说,人生中有些挫折是促使自己进步的必要条件,是自己进步的第一步。这是因为挫折与进步的关系是() A.相互依存 B.相互贯通 C.相互吸引 D.相互分离 8.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幅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内涵,因为他懂得() ①差别和对立以同一为前提②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第八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课前准备: [学生分析] 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接触这一概念的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容易将生活中某些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相混淆,因此,教学中应从具体事例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 [学生任务] 布置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几个包含矛盾的事例,如名言、成语、寓言或某一事件等。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2.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这一框共有两目。 第一目,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矛盾的定义——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前途——矛盾的特殊性及其三层涵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最后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设计: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创设情境 1、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的事例,学生所讲内容对错与否,教师暂不评价,针对出现的问题,在随后的教学中点评纠正。 学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教与学、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自由与纪律…… 2、教师播放一段世界杯小组赛的比赛录像,激发学生兴趣,并启发设疑:“谁来帮我分析一下,足球赛中包含哪些矛盾现象?”

化学动力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习题答案 1. 某放射性元素经14天后,活性降低了%。试求:(1)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2)若要分解掉90%,需经多长时间 解: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符合一级反应规律。 设反应开始时,其活性组分为100%,14天后,剩余的活性组分为100%%,则: A,031A,011100 ln ln 5.0710d 14100 6.85 c k t c x --===?-- 312 ln 2/ln 2/(5.0710)136.7d t k -==?= A,03A,0A,0111ln ln 454.2d 0.9 5.071010.9 c t k c c -===-?- 2.已知某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为某简单级数反应,给某病人在上午8时注射该药物,然后分别经过不同时刻t 测定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c (以mmol?L -1表示),得到如下数据: t / h 4 8 12 16 c/(mmol?L -1) 如何确定该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的反应级数该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分别是多少 解:此题可用尝试法求解反应级数。先求出不同时刻的ln c : t / h 4 8 12 16 ln c ? ? ? ? 以ln c 对t 作图,得一直线,相关系数为,所以此为一级反应,即n=1。 直线的斜率为?,则有此反应的速率常数为;半衰期1/2ln 2 7.24h t k ==。 3.蔗糖在酸催化的条件下,水解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经实验测定对蔗糖呈一 级反应的特征: 122211261266126H C H O H O C H O C H O + +??→+ 蔗糖(右旋) 果糖(右旋) 葡萄糖(左旋)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无为职中政史地组“四个一”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 课题: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时间:2005年12月7日星期三第三节 教学班级:04综合(1)班 执教教师:侯家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两个基本概念:内因、外因。理解一条基本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掌握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基本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即“懂”和“信”;通过方法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会”和“用”。 (3)、觉悟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多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身实际,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素质。比如,学生成长中的内外因问题,主观努力与外部环境问题,顺境与逆境问题,等等。 教学重点: 内因、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教材处理: 就本节课而言,要做到: 分析教材提供的经典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精读教材中的黑体字,培养学生缜密思维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处理教材中的“想一想”、“议一议”等小栏目,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知识向能力延伸。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方法组织教学,学用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提问:什么是矛盾?如何理解矛盾的含义? 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的作用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导入新课)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展示图片:鸡蛋与雏鸡)提问:鸡蛋是怎样变成雏鸡的? [ 探究(一)] 设疑:事物的发展需要哪些原因?它们在事物发展温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同的吗? 雏鸡结合 解疑: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种蛋两者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1、内因和外因的含义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指一事物与它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2、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 探究(二)] 设疑:不同的内因,在相同的外因作用下,鸡蛋温度小鸡为什么出现不同性质的结果?这说明内因 在事物变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 鸭蛋温度小鸭解疑: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根本 原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内因决定着事石头温度石头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提问:内因在事物发展中是怎样起作用的? 学生看书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概述: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双方既互相依赖又互相斗争,斗争的结果使矛盾双方的地位、力量发生变化,改变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从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即根本原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例如:在种蛋中存在促进胚胎发育与抑制胚胎发育的两个方面,在外部适宜温度的作用下,促进胚胎发育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于是种蛋变成了小鸡。 [学用结合] 讨论:张某和汪某都是2004年进入无为职中的,入学成绩相同,且被分在同一班级,可是当学期结束时,张某成绩名列班级第一名,而李某则是班级倒数第四名,由于经常上网、抽烟和打架,被学校给予“留校察看”处分。同样的开始,不同的结局。问题主要出在哪呢?对此,你有何评价? 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点拨:关键在内因,即主观努力。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 (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中的条件

地下水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地下水动力学》 习 题 集 第一章 渗流理论基础 二、填空题 1.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岩溶岩石中运动规律的科学。通常把具有连通性的孔隙岩石称为多孔介质,而其中的岩石颗粒称为骨架。多孔介质的特点是多相性、孔隙性、连通性和压缩性。 2.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有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和重力水,而地下水动力学主要研究 重力水的运动规律。 3.在多孔介质中,不连通的或一端封闭的孔隙对地下水运动来说是无效的,但对贮水来说却是 有效的。 4. 地下水过水断面包括_空隙_和_固体颗粒_所占据的面积.渗透流速是_过水断面_上的平均速度,而实际速度是_空隙面积上__的平均速度。 在渗流中,水头一般是指 测压管水头 ,不同数值的等水头面(线)永远 不会相交。 5. 在渗流场中,把大小等于_水头梯度值_,方向沿着_等水头面_的法线,并指向水头_降低_方向的矢量,称为水力坡度。水力坡度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三个分量分别为_H x ?-?_、H y ?-?_和_H z ?-?_。

6. 渗流运动要素包括_流量Q_、_渗流速度v_、_压强p_和_水头H_等等。 7. 根据地下水渗透速度_矢量方向_与_空间坐标轴__的关系,将地下水运动分为一维、二维和三维运动。 8. 达西定律反映了渗流场中的_能量守恒与转换_定律。 9. 渗透率只取决于多孔介质的性质,而与液体的性质无关,渗透率的单位为 cm2或da。 10. 渗透率是表征岩石渗透性能的参数,而渗透系数是表征岩层透水能力的参数,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主要是岩层颗粒大小以及水的物理性质,随着地下水温度的升高,渗透系数增大。 11. 导水系数是描述含水层出水能力的参数,它是定义在平面一、二维流中的水文地质参数。 12. 均质与非均质岩层是根据_岩石透水性与空间坐标_的关系划分的,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岩层是根据__岩石透水性与水流方向__关系划分的。 13. 渗透系数在各向同性岩层中是_标量_,在各向异性岩层是__量_。在三维空间中它由_9个分量_组成,在二维流中则由_4个分量_组成。 14. 在各向异性岩层中,水力坡度与渗透速度的方向是_不一致_。 15. 当地下水流斜向通过透水性突变界面时,介质的渗透系数越大,则折射角就越_大_。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习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习题1.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我们可以从这首小诗中领悟到的哲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其中蕴含的哲学观点是 A.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对立 B.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的倾向 C.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和转化 D.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 3.“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互相吸引、相互联结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4.“真理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句话表明 A.真理和谬误是不可分割的 B.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C.真理和谬误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D.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5.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有些还会进一步加重,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有些还难以预料,2010年将是更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一年。对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的认识符合的辩证法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B.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C.实践决定认识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6.人的尊严,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不同的侧重。今天,我们所向往的人的尊严,是更好地“以人为本”,更加关注公民的各种权益,更加关心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A.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7.(2010江苏徐州调研)根据2010年4月15日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将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其哲学依据在于矛盾具有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同一性 D.斗争性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本来不易表现的愁思,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却被描写得形态万千、生动感人,让人浮想联翩。这说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事物的性质 B.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其表现出来 C.人的主观世界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改造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9.在一次水稻新品种考评会上,专家对袁隆平主持培育的“两优培特”杂交稻纷纷表示赞扬。而袁隆平除了介绍新品种的优点外,还指出其缺点是“抗稻瘟病不太强”,建议有稻瘟病的地方栽种时要慎重,并在各方面进行防治。 袁隆平的思想方法有什么特点? 10.“不抛弃,不放弃”是一种责任。正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才使西南地区人民的“渴”望成为希望;正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才使矿井下生命存活的渺茫变成生还的奇迹。这表明 ①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②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是巨大的③矛盾双方的相互吸引、相互联结④矛盾就是对立

电动力学习题解答2

第二章 静电场 1. 一个半径为R 的电介质球,极化强度为2 /r K r P =,电容率为ε。 (1)计算束缚电荷的体密度和面密度: (2)计算自由电荷体密度; (3)计算球外和球内的电势; (4)求该带电介质球产生的静电场总能量。 解:(1)P ?-?=p ρ2 222/)]/1()/1[()/(r K r r K r K -=??+??-=??-=r r r )(12P P n -?-=p σR K R r r /=?==P e (2))/(00εεεε-=+=P P E D 内 200)/()/(r K f εεεεεερ-=-??=??=P D 内 (3))/(/0εεε-==P D E 内内 r r f r KR r V e e D E 2002 00 )(4d εεεεπερε-= = = ?外 外 r KR r )(d 00εεεε?-= ?=?∞r E 外外 )(ln d d 0 0εε εε?+-= ?+?=??∞r R K R R r r E r E 外内内 (4)???∞-+-=?=R R r r r R K r r r K V W 42200222022202d 4)(21d 4)(21d 21πεεεεπεεεE D 2 0))(1(2εεεεπε-+=K R 2. 在均匀外电场中置入半径为0R 的导体球,试用分离变量法求下列两种情况的电势: (1)导体球上接有电池,使球与地保持电势差0Φ; (2)导体球上带总电荷Q 解:(1)该问题具有轴对称性,对称轴为通过球心沿外电场0E 方向的轴线,取该轴线为 极轴,球心为原点建立球坐标系。 当0R R >时,电势?满足拉普拉斯方程,通解为 ∑++ =n n n n n n P R b R a )(cos )(1 θ? 因为无穷远处 0E E →,)(cos cos 10000θ?θ??RP E R E -=-→ 所以 00?=a ,01E a -=,)2(,0≥=n a n 当 0R R →时,0Φ→? 所以 010 1000)(cos )(cos Φ=+-∑+n n n n P R b P R E θθ? 即: 002010000/, /R E R b R b =Φ=+?

地下水动力学习题及答案(1)

《地下水动力学》 习题集 第一章渗流理论基础 二、填空题 1.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岩溶岩石中运动规律的科学。通常把具有连通性的孔隙岩石称为多孔介质,而其中的岩石颗粒称为骨架。多孔介质的特点是多相性、孔隙性、连通性和压缩性。 2.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有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和重力水,而地下水动力学主要研究重力水的运动规律。 3.在多孔介质中,不连通的或一端封闭的孔隙对地下水运动来说是无效的,但对贮水来说却是有效的。 4. 地下水过水断面包括_空隙_和_固体颗粒_所占据的面积.渗透流速是_过水断面_上的平均速度,而实际速度是_空隙面积上__的平均速度。 在渗流中,水头一般是指测压管水头,不同数值的等水头面(线)永远不会相交。 5. 在渗流场中,把大小等于_水头梯度值_,方向沿着_等水头面_的法线,并指向水头_降低_方向的矢量,称为水力坡度。水力坡度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 三个分量分别为_ H x ? - ? _、 H y ? - ? _和_ H z ? - ? _。 6. 渗流运动要素包括_流量Q_、_渗流速度v_、_压强p_和_水头H_等等。 7. 根据地下水渗透速度_矢量方向_与_空间坐标轴__的关系,将地下水运动分为一维、二维和三维运动。

8. 达西定律反映了渗流场中的_能量守恒与转换_定律。 9. 渗透率只取决于多孔介质的性质,而与液体的性质无关,渗透率的单位为cm 2或da 。 10. 渗透率是表征岩石渗透性能的参数,而渗透系数是表征岩层 透水能力 的参数,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主要是岩层颗粒大小以及 水的物理性质 ,随着地下水温度的升高,渗透系数增大 。 11. 导水系数是描述含水层 出水能力 的参数,它是定义在 平面一、二 维流中的水文地质参数。 12. 均质与非均质岩层是根据_岩石透水性与空间坐标_的关系划分的,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岩层是根据__岩石透水性与水流方向__关系划分的。 13. 渗透系数在各向同性岩层中是_标量_,在各向异性岩层是__张量_。在三维空间中它由_9个分量_组成,在二维流中则由_4个分量_组成。 14. 在各向异性岩层中,水力坡度与渗透速度的方向是_不一致_。 15. 当地下水流斜向通过透水性突变界面时,介质的渗透系数越大,则折射角就越_大_。 16. 地下水流发生折射时必须满足方程_11 22 tan tan K K θθ=_,而水流平行和垂直于突变界面时则_均不发生折射_。 17. 等效含水层的单宽流量q 与各分层单宽流量q i 的关系:当水流平行界面时_1n i i q q ==∑_,当水流垂直于界面时_12n q q q q === =_。 18. 在同一条流线上其流函数等于_常数_,单宽流量等于_零_,流函数的量纲为__2/L T __。

(完整word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依据 (一)学情分析 “矛盾”一词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矛盾”,并且时常要解决一些“矛盾”。但是,对于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的哲学上的矛盾概念却难以理解,很容易将二者混淆。鉴于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力求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贴近当前的形势,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理解并认同。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 系及其重要意义。 运用: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分析矛盾特殊 性含义;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能力目标 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学习,提高比较分 析能力;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 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正确看待人生中的成功与失 败、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矛盾 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 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三)教学重点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难点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五)教学设计理念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

强调学习的非结构性、具体情境的丰富性和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分析、归纳与总结等信息加工和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哲学素养的目标。 (七)教学设计原则 (1)坚持在生活的逻辑中建构知识的原则; (2)坚持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实践性、获得性与教学内容相统一的原则 (八)教学方法与思路 采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其基本思路是:贯彻主体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整合问题——知识建构——课后思考”为线索,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使学生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在探索解决认识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将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从而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研究、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在这种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为学生设计探索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有目的的思维和探究活动。 (九)教学媒体运用 本次课堂教学以问题探究为学习和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恰当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不仅能极大调动学生兴趣,还能为探究活动的充分进行从时间上提供可能性。本课教学媒体选择遵循科学、辅助、互动、有效的原则,既有传统的大屏幕实物投影仪,也有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CAI)课件。 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作为认知工具来创设情景,从设问唤醒原有认知结构的知识来同化当前新知识到提出新的问题和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媒体给学生提供一种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设计方案 案例导入(3分钟) 教师活动:(PPT课件展示)郑西高铁和武广高铁开通的场景;2010年五月份我国比较严重的几起道路交通事故,并请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来思考:“车”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学生活动:跟着老师的思路对“车”在现代社会所体现的对立统一关系

电动力学习题解答

第五章 电磁波的辐射 1. 若把麦克斯韦方程租的所有矢量都分解为无旋的(纵场)和无散的(横场)两部分,写出E 和B 的这两部分在真空中所满足的方程式,并证明电场的无旋部分对应于库仑场。 解:真空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为 t ?-?=??/B E , (1) 0/ερ=??E , (2) t ??+=??/000E J B εμμ, (3) 0=??B (4) 如果把方程组中所有矢量都分解为无旋的纵场和无散的横场,并分别用角标L 和T 表示,则:由于0=??B ,所以B 本身就是无散场,没有纵场分量,即 0=L B ,T B B =; T L E E E +=,0=??L E ,0=??T E ; T L J J J +=,0=??L J ,0=??T J ; 由(1)得:t T T T L ?-?=??=+??/)(B E E E (5) 由(2)得:0/)(ερ=??=+??L T L E E E (6) 由(3)得:t L L T L T ?+?++=??/)()(000E E J J B εμμ )/()/(000000t t T T L L ??++??+=E J E J εμμεμμ (7) 由电荷守恒定律t ?-?=??/ρJ 得:)/(/0t t L L ???-?=?-?=??E J ερ 又因为 )/(00t L L ???-?==??E J ε,所以 t L L ??-=/0E J ε,即 0/0=??+t L L E J ε (8) (7)式简化为t T T T ??+=??/000E J B εμμ (9) 所以麦克斯韦方程租的新表示方法为: ????? ????=??+==????+=???-?=??0 /0///00 000t t t L L L L T T T T T E J B E E J B B E εερεμμ (10) 由0=??L E 引入标势?,?-?=L E ,代入0/ερ=??L E 得, 02/ερ?-=? 上式的解就是静止电荷在真空中产生的电势分布,所以L E 对应静止电荷产生的库仑场。 2. 证明在线性各向同性均匀非导电介质中,若0=ρ,0=J ,则E 和B 可完全由矢势A 决定。若取0=?,这时A 满足哪两个方程 解:在线性各向同性均匀非导电介质中,若0=ρ,0=J ,则麦氏方程表示为: t ?-?=??/B E (1) t ??=??/D H (2) 0=??D (3) 0=??B (4)

高中政治必修教学设计17: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框题的学习,让学生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应用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让学生自觉运用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升自己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水平与能力,真正学会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方法: 读、讲、议、练相结合;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法。 四、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五、课的类型: 新授课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 是解决事物的矛盾。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堂探究:

现在给大家欣赏一首艾青的诗——光的赞歌,大家可以出声朗读,感悟这首诗的同时找出诗的当中矛盾的词语。 (PPT)光的赞歌(节选)﹨原著:艾青﹨每个人的一生﹨不论聪明还是愚蠢﹨ 不论幸福还是不幸﹨只要他一离开母体﹨就睁着眼睛追求光明﹨我们从千万次 的蒙蔽中觉醒我们从千万种的愚弄中学得了聪明﹨统一中有矛盾、前进中有逆 转﹨运动中有阻力、革命中有背叛﹨甚至光中也有暗﹨甚至暗中也有光﹨不少丑 恶与自私﹨隐藏在光的下面﹨ 探究提示: 学生讨论,老师引导总结如“聪明与愚蠢”“光与暗”等等,引出课题,导入新课。(老师:这些词语都是一一对应的,相互对立,如果少了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 在了) (二)讲授新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教师:请大家根据刚才我们的举例,试着概括出矛盾的含义。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注意:这里所说的“对立”与“统一”是指矛盾内部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不能把 它具体化成就是“对立”和“统一”两个词,大家一定要明了这一点。就像是“物质”这个哲学范畴,不能把它具体成每个事物一样。 (教师扣住“对立”、“统一”进行概念分析,并结合前面学生的举例及诗句中的词 加以点评。) 教师:为了更好地掌握矛盾这个概念,请大家把书翻开到课本67页,阅读课堂探究,并讨论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 课堂探究:(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探究提示:(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哲学上的“矛盾”的观点; (2)“自然界喜欢矛盾”里的“矛盾”就是哲学上讲的矛盾的含义,不是逻辑矛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