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英手势语在非言语交际中的对比

中英手势语在非言语交际中的对比

中英手势语在非言语交际中的对比
中英手势语在非言语交际中的对比

中英手势语在非言语交际中的对比

摘要:身势语是指语言或非语言交际中具有交际意义的身势动作。在不同的文化中,身势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例如: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谈话时双方身体接触的次数多少因文化不同而各异;在目光接触这方面也有许多规定:看不看对方,什么时候看,看多久,什么人可以看。而手势语作为身势语的核心,是最重要的语言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无声语言,它的交际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应当了解和探索关于身势语的一些由来和发展。通过分析学习手势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求它更能突出交际中的地位。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手势语所代表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下,就会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从跨文化交际目的出发,为了避免这些不必要麻烦的产生,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手势语的异同,论述了手势语在非言语交际中的重要性, 其实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得理解和运用它,以求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身势语手势语中国与英语国家对比非言语交际

1. 引言

同中国人异性的加拿大或美国人谈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不礼貌的举动吗?在某些场合下,在中国和讲英语的国家无论是微笑还是大笑,通常是表示友好、赞同、满意、高兴、愉快,但是在某些场合下,中国人的笑会引起西方人的反感。对于讲英语国家的人来说,如果两位同性的朋友手挽手,肩并肩地走在大街上可否合适?在所有的文化中,点头一定就是“是”,摇头一定为“不”吗?所有这些不是关于语言的问题,也不是关于身势语的,而是关于非语言交际的问题。

非语言交际同语言交际同等重要,非语言交际包括图像性符号,服装,眼神,空间符号,手势等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时甚至比语言更具说服力,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手势也会不同,同一种手势所表达的意思可能就有很大差异。因此,掌握人类基本的非语言交际的技巧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交流。

2. 身势语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将来

2.1身势语的定义

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

肢体动作和身体位置的变化,是人类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基本上伴随着有声语用于交际中,是辅助性的交通工具,它以表达感情信息为主,也表达一定的理性信息。它可以加强、补充有声语言表达,并使语言信息具体化。

2.2身势语的产生与发展

身势语又称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或表情交际。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文明发展的一种象征。它作为社会交际的手段,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比有声语言的历史还要古远。尽管人类最初的语言到底是什么已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人类的外部体态和内部有声语言早已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人类已进化了100多万年,对语言(口语)和文字的研究至少也有几千年的历史,可是对于比语言和文字产生更早的身势语研究仅从20世纪60年代才刚刚开始。对人类体态语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正式研究是从达尔文开始的,他在1872年出版的《人类和动物感情的表现》一书中提出人类和动物的表情有许多相似之处,对体态语进行系统研究当然要首推伯德斯特尔(Ray Birdwhistell)。他在1952年出版的《体态学导论》中提出身势学的理论。法斯特的《体态语》是反映体态语研究成果的另一代表之作,被人们称为非语言交际领域科学家所作研究的总结。自此以后,体态语成为一门新的边缘科学,不

断有新的研究成果。近年来,这门学科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以交际工具—语言研究为己任的语言学家也开始向这一分支进军。

2.3身势语研究的将来趋势

从人类学家雷勒伯德惠斯特尔(Ray Birdwhistell)博士创立身势学开始,到目前为止已有五、六十年的历史。尽管人们已对身势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身势语毕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更多研究。我想到目前为止,对于有人把手放在我们肩上的真正感受,知道的还比较少。人们在运用身势语时,自觉与不自觉的界限还是很难划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身势语的表的意思还存在差别,甚至不同的人,用身势语所表达意思的也不一样,如此等等。我想这些都有赖于人们对身势语这门年轻学科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尽快揭开里面的奥秘。

如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愈来愈频繁,为了改善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们不但要控制自己的行为,还得了解他人的行为,若能做到恰到好处,社会交际就会成功,否则,将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因此我们应该对身势语进行系统的观察,探索和研究,尽快建立起“体态语学”的科学体系,使它在社会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我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体态语这门科学的发展将是不可限量的。

3.学习手势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学习手势语的重要性

通过Birdwhistell的实验结果表明,交际中非语言信息占65%。心理学研究的结果也发现,从人们获取的信息渠道来看,只有11%的信息是通过听觉获得,83%通过视觉获得。布罗斯纳安说:“手部动作实际上是身势语的核心。”(毕继万译)手是人身体上活动幅度最大,运用操作最自如的部分。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忘不了它,时时处处离不开它。即使在社交场合也要尽情的发挥它的功能。手势语是人体语最重要的无声语言。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人们交往的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能表达人们思想感情,有时甚至比词汇更有力。但是在不同民族之间或同一民族的不同群体之间,形体语言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讲话和交际时,如果随便使用自己文化圈中的形体语言,往往会产生始料不及的不良后果。由此可见,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只能预先了解某些手势语在别国文化背景下的特定含义,才能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沟通,使交际更加简洁、成功,不至于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3.2学习手势语的必要性

手势语是通过手和手指的动作和形态来代替语言交流和表达思想,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早使用的交通工具,在现代社会中,它在人际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对其充分运用。聋哑人以手代口,这是人所共知的。有时在交际中,手势语可以起着语言工具所达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第十届足球世界杯赛时,德国著名球星曾对不满意他表现的观众做出极不礼貌的污秽性手势而激起观众的极大愤怒,因此被德国教练撵出国家队,致使德国队惨败。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手势语进行学习。

4.中英手势语在非语言交际中的对比

4.1表示1—10的手势

所示数目字中国(手心向内)英语国家(手心向外)

1 伸食指,屈其余四指举食指,屈中指、无名指和食指

2 伸食指和中指,屈三指举食指和中指,屈其余三指

3 伸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或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举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将拇指按住小指

4 屈拇指,伸其余四指屈拇指,举其余四指

5 五指伸开五指伸开

6 伸拇指和小指一手拇指伸开,加另一手食指

7 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在一起一手五指伸开,加另一手食指和中指

8 伸拇指和食指、构成“八”字一手五指伸开,加另一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

9 勾起食指。屈其余四指,成“9”形一手五指伸开,加另一手四指(拇指除外)

10 中指扣在食指上,别在一起,屈其余三指;两手食指交叉成“十”字;一手握拳十指

伸开

4.2数数的手

英语国家的人数数的方法与中国人不同:数1时,伸出右手食指,数2时再伸中指,再伸无名指表示3,加上小指表示4,最后伸开拇指表示5。在数6至10时,用左手再按右手数数方法一个个数字加上去,即首先从食指开始,最后伸开拇指。这样用两手数出6至10。如果只用一只手,则用同一只手的拇指碰碰小指第一关节表示6,以后从无名指到中指、食指、按顺序碰碰每个手指第一关节,数出7至9各数,最后伸开拇指表示10。

英语国家也有用一手食指掰动另一手指数数的方法,不过是先一手握拳,然后用另一手将一个个手指掰开。英语国家还有一种数数的方法:先把左掌伸开,用右手食指从左手拇指点到小指,从1数到5,然后再反过来,用左手食指从右手拇指点到小指,数出6至10。

4.3常用手势语

(1)向上伸大拇指:这是中国人最常用的手势,表示夸奖和赞许,意味着“好”、“妙”、“了不起”、“高明”、“绝了”、“最佳”、“顶呱呱”、“盖了帽子”、“登峰造极”;在英语国家这一手势表示祈祷幸运,而在澳大利亚,竖大拇指则是一个粗野的动作。

(2)向下伸大拇指:世界上有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是用这一手势,但含义不尽相同。在中国,把大拇指向下,意味着“向下”、“下面”。在英语国家,这一手势表示“不能接受”、“不同意”、“结束”、“对方输了”,在澳大利亚,则表示讥笑和嘲讽。

(3)向上伸食指:中国人向上伸食指,表示数目,可以指“一”,“一百”,“一千”……等这样的整数。在英语国家有让对方稍等的意思。

(4)向上伸中指:在中国,表示对方“胡扯”或对对方的侮辱。在美国等一些英语国家,这种手势意味着:搞那种关系,表示侮辱。

(5)向上伸小指:在中国,这一手势表示“小”,“微不足道”,“最差”,“最末名”,“倒数第一”,并且引申来表示“轻蔑”。在美国,表示“懦弱的男人”或“打赌”。

(6)伸出弯曲的食指:这一手势是英美人惯用的手势,表示招呼某人过来,这个手势在中国表示“9”。

(7)大拇指和食指搭成圆圈:将大拇指和食指搭成一个圆圈,再伸直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这一手势在美国和中国相当于英语中的“OK”,一般用来征求对方意见或回答对方所征求的话,表示“同意”,“赞扬”,“允诺”,“顺利”和“了不起”。在中国,这个手势表示数目“0”或“3”。

(8)伸出食指和中指:中指与食指叉开,拇指与无名指和小指对接的手势即“V”形手势。在中国,这一手势表示数目“2”“第二”或“剪刀”。在美国一般表示“胜利”或“和平”。在英国,如果掌心向内作这种手势就是一种奚落或者说是在嘲笑对方。特别是带有上下快速移动手指的动作时就更是如此。

(9)中指和食指交叉相叠:在中国,中指和食指交叉相叠表示数目“10”和“加号”;在英语国家,这一手势表示“祝愿”、“祈祷幸运”、“期待”、“期盼”。

(10)两臂交叉的动作:这在两种文化中都有,但其含义多种多样。两臂水平交叉都表示拒绝,反抗和轻蔑,与此同时,通常将脸扭向一侧,如果再双目直视,面带微笑,挺起胸脯,就是显示自己的力量;双臂下垂交叉,在英语国家中就是一种精神放松,态度随便,悠闲自在的身势,中国人却视其为拒绝交往或居高临下的一种派头。手臂交叉也是两种文化中共有的情绪紧张时作为心理保护的一种姿势,其中最常见的动作是在体前双手交叉和其他掩饰交叉动作。例如,焦急等待时摩拳擦掌,理理袖口或手提包,紧紧上衣或一侧前襟,摸摸

面颊或耳朵等。

(11)双臂平伸,上下拍打:是用来表示“飞”的意思,但在英语国家它还比喻指“标致女郎”或“男子同性恋者”。

(12)拦车的动作:面向车辆,一只胳膊向一侧平伸,手心向前,做出“停”的手势。这种动作在中国常见,但在英语国家就有不同的动作来拦车:面向开过来的车辆右手握拳,拇指翘起向右肩方向晃动。但这一动作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不能使用的,在那里它被看成是淫荡的。

(13)袖手:中国人常常在身前或身后袖着手休息,这被看成是中国特有的模式化的姿势,因为英语国家的人是无法将手臂拢在袖子里的。英语国家有一种为中国人所没有的手势动作:掌心向外,两只小臂在胸前交叉,然后再张开至相距一米左右,表示“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或“绝对不行”。

(14)表示欢迎的动作:都是张开双臂,但是拥抱的动作则大小相同,英语国家的拥抱的动作多种多样,而中国人一般是相互抓住对方的小臂,也许还将头靠在对方的肩上。

(15)生气或失望:英语国家的人手掌或拳头叉腰,或者手臂背到背后,一手紧紧抓住另一只手腕表示压住“火气”,这两种动作在中国人当中也可以见到,尤其是男性或撒泼的妇女更喜欢使用这种手势。

(16)表示害羞的姿势:在英语国家,双臂伸直,向下交叉。两掌反握,同时脸转向一侧,就表示害羞。中国人表示害羞时,喜欢用手臂捂住脸,头向一侧低垂。

(17)以手掠发:中英一个共同的修饰打扮动作是拂拂头顶或一侧的头发,或掠一下前额或耳后的头发,流露出一种满足感,同时要面带微笑,尽力使自己比较符合俊男靓妹的外表要求。如果不是面带微笑,而是双目紧锁,所表示的意思就是着急或为难了。

(18)以手敲击头部:中英另一相同的动作是以食指或食指和中指敲击前额或太阳穴。如果面带微笑,表示“聪慧”;但如果眉头紧皱,则表示“愚蠢”或“疯狂”。中英还有一种共同的手势动作使用手指指向太阳穴,做出射击的姿势,意思是“我真该死”,但也可表示“我恨不得宰了你”或“你真该死”。

(19)表示自己:中国人用食指指着自己的鼻子,英语国家的人却是用食指或拇指指着自己的胸部。中国人以食指指着自己的太阳穴是,表示“动动脑子”或“机灵一点儿”,英语国家的人表达这一意思是用手指点点自己的太阳穴。

(20)禁止出声: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形都是高声大喊的动作,表示“别做声”的动作都是嘴唇合拢将食指举到嘴前。不过,英语国家的人是食指贴着嘴唇,中国人却将食指放在唇前约一英寸处。英语国家的人还有一种叫人安静的方法是不出声,只是闭住嘴,将拇指横掠双唇之间。

(21)表示“吸烟”或“香烟”:食指与中指微微分开放在嘴前,中英都是表示“香烟”和“吸烟”的动作,它既表示向人要烟,或要给别人一支烟,还可表示询问是否可以抽烟。

(22)掩口:用于捂着嘴打呵欠或张嘴用手拍拍嘴唇,中英都表示“枯燥无味”、“发困”或“该走了”。这个动作也正是英语国家在咳嗽、打呵欠、打喷嚏、打嗝和咀嚼时掩饰的规矩,其根本的目的是不要让别人知道。中国人在这方面没有那么严格,他们在与人交谈时,有时为了礼貌也常捂住嘴,以免唾沫喷到或气呼到别人脸上。在这种情况下,英语国家的习惯是与别人距离拉大一些,或者将头掉过去。

(23)擦掌动作:这一动作在中英双方都有,面带微笑,两手手掌相擦,表示“愉快地期待”;面部聚精会神,表示“在思考”;双肘紧夹,一会儿擦擦手掌,一会儿摩摩手背,表示“冷”;双掌上下搓擦,意思是“完了”,在英语国家中也表示“我再也不管这事了”。在餐桌上中国人使用这一动作表示“我再要一点儿”。

(24)胸前划“十”字:天主教徒使用这一手势来为自己祝福,祈求上帝保佑或免除厄运。

方法是将右手五指捏拢,先后在前额、腹部、左肩、右肩点一点。有时英语国家的人使用双手拇指与食指交叉的手势,这是一种划“十”字手势的变形。

(25)招呼手势:招呼人过来的手势,英语国家的人是食指朝上向里勾动。中国人却是手掌向下朝自己方向招动。英语国家的人使用这一手势,是让人“慢一点”,如果手掌向外举起向下招动,则表示“你好”或“再见”。

一些手部禁忌动作:中英双方都禁忌在大庭广众面前用手指在自己或别人身上乱捅乱摸。所以,当众抠抠眼睛、掏掏耳朵、挖挖鼻孔或掏掏嘴等动作都是忌讳的。另外,像梳头,除头垢、头皮,清除牙垢,冲洗假牙,挤压粉刺,清洗指甲心儿,修剪指甲,装取隐形镜片,擦脂抹粉,整理服饰等等动作,也都禁忌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优雅的举止还要求避免身体抽搐,手指捻动,乱抓乱动,不再别人身上弹灰拣毛,不用手指戳别人胸脯。这些动作也都是中英双方禁忌的。

5.非语言交际的作用及其与交际语言交际的关系

非语言交际在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但是实际上,社会交际常常混合了语言与非语言这两种工具。当然,对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交际中的作用及其与语言交际的关系应该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看到,在交际中,脱离非语言的配合的孤立的语言行为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非语言行为只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表达明确的含义,而且一种非语言行为只有与语言行为或其他非语言行为配合,才能提供明确的信息。伯德惠斯特尔说:“通过我自己的研究,我再也不愿意把语言体系或非语言体系视为孤立的交际体系了。越来越多的资料都证明了这一点的正确性:语言体系和体语体系都不能单独构成交际体系,只有二者相结合与其它感官渠道的相应系统相配合,才能形成完整的交际体系。”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对语言交际行为起到的是强调和补充的作用。具体地说,非语言交际行为可以从六个方面发挥其辅助作用:

(1)重复(Repeating)。例如,你告诉某人,办公楼在教学楼的西面,同时手指向西方给以重复。

(2)否定(Contradicting)。非语言行为所表达的意思可以完全与语言行为相反。例如,甲对乙说:“你干的真不错。”同时却向丙使眼色表示不满。

(3)代替(Substituting)。有时不用讲话,只用非语言行为就可以传递信息。例如:父亲批评儿子,儿子一句话也不说,却满脸不服气,还用眼不时斜瞟父亲,父亲也就知道儿子的态度了。

(4)补充(Complementing)。非语言行为可以对语言行为起到修饰和描述的作用。例如:一个人犯了错误以后,一面检讨,一面以沉痛或后悔的表情表明自己的心情和态度。

(5)强调(Accenting)。头和手的动作常常可以对所讲的话起强调的作用。例如,讲话人说:“我们一定要清除不正之风!”同时,他头向前倾,伸出手掌或拳头用力向下压去,以表示态度坚决。

(6)调节(Regulating)。交谈时,人们常常以手势、眼神、头部动作或停顿暗示自己要讲话、以讲完、或不让人打断。

6.结语

“手势语”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身势语因人、国家、地区、文化等而异,而手势语作为其核心和人类最早的语言交际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某些时候它比语言交际更具说服力。这篇论文探讨了手势语在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异同,如果使用的好,可以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反之可能会使对方感到不愉快或处于尴尬的地位。因此,了解手势语在中英中的异同是非常必要的。其实,研究手势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它,以求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数字手势表示

中英1-10的手势对比 当人们记数时,在中国一般采用手心向内的姿势;而英语国家通常采用的是手心向外的姿势。 1- 在中国手心向内,伸食指,屈其余四指;在英语国家手心向外,举食指,屈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2- 在中国是伸食指和中指,屈三指;在英语国家是举食指和中指,屈其余三指。 3 - 在中国伸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英语国家举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将拇指按住小指。 4 - 在中国屈拇指、伸其余四指;在英语国家屈拇指,举其余四指。 5- 在中国五指伸开;在英语国家五指伸开。 6 - 在中国伸拇指和小指;在英语国家一手五指伸开,加另一手食指。 7 - 在中国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在一起;在英语国家一手五指伸开加另一手食指和中指。 8- 在中国伸拇指和食指,构成“八”字;在英语国家一手五指伸开,加另一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 9 - 在中国勾起食指,屈其余四指,成“9”形;一手五指伸开,加另一手四指(拇指除外)。 10- 在中国中指扣在食指上,别在一起,屈其余三指或者两手食指交叉成“十”字或者一手握拳;在英语国家十指伸开。

英语国家的人数数的方法也与中国人不尽相同:数1时,,伸出右手食指,数2时,再伸中指,再伸无名指表示3,再加上小指表示4,最后伸开拇指表示5,在数6-10时,用左手按照右手的数数方法一个一个数字地加上去,即首先从食指开始,依次伸开中指、无名指、小指,最后才是拇指。有时,也可以用同一个手来继续数6-10,方法如下:用同一只手的拇指碰碰小指的第一关节表示6,然后依次碰碰无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关节,分别表示7,8,9;最后伸开拇指表示10。 英语国家还有一种用一手食指掰动另一个握拳手的一个个手指数数的方法,数完一只手之后,再把另一只手握拳,然后再采取同样方法去数。 还有一种最为简便的方法是:先左掌伸开,用右手食指从左手拇指点至小指,从1数到5 ;然后在反过来用左手食指从右手拇指点至小指,从6数到10。

手语构成的三种方法

手语构成的三种方法: 一、表意法 摩状:摩状是用手语直接模仿事物所具有的明显的外观形状,例如“床、桌子、椅子”等; 会意:会意是将一些不宜于直接模仿的或比较抽象的事物,采用与这类相关联的事物来间接的表达该词的意义。 例如“牛奶、表扬、自来水”等;

指示:指示就是用手指直接指点(指向)所表达的事物, 例如人体器官、方位、人称等。 借代:借代就是直接借用有声语言的语音或字形,用拼打指语或模仿

字形、书空字形等的 方法来表达词的意义。 例如“之、山、细”等。 二、构词法:词根、词缀 手语的词根和词缀是不同于汉语的,手语的词根和词缀是根据手的形状来产生的。“必须具有相同的特征,或是相关的事物,才能使用前缀和词根”如“好”这个词根,就可以派生出“首长”、“领导”、“教师”等词汇。用“房屋”作词根,可以派生出如“礼堂”、“教室”、“少年宫”等。

一、手势语的构词特点 (一)简缩现象 对一个由多个字组成的汉语词汇设计手势语时,采取将其缩简成一个简单的手势动作来表示。例如“不知道”,这个词在《中国手语》中是这样设计的:“一手掌置于额前,然后从一侧向另一侧划过,同时脸露疑惑状。”就用这一个手势作为“不知道”的手势语词。 (二)兼代

有些同义词、近义词,常常是用一个手势动作表示,这就是手势语构词中的兼代现象。例如高兴:双手掌心向上,在胸前交替上下交替动几下,脸露笑容。而“快乐”、“愉快”也是这样的打法。 (三)手势的位置与构词的关系 手势语中,有些手势动作需要放在与表达词义的相关位置上。手的移动移动方式有:来回摆动,上下移动,不规则抖动、擦、抹、切、削、旋转、绕、敲,拍)、手的位置(手与身体的位置关系:在头上、脑门、太阳穴、脸、脖子、胸部,胸前,腹部、手、胳膊、肩膀、腿)、手掌心的朝向(朝外,朝向自己身体,双手掌心相对或并列)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有下面几种情况: 1.手势的位置与表达的关系 (1)凡是属于思想活动的词类,手势位置都在太阳穴周围:如,意识、思维、认识、概念、想念、思想等。 (2)凡与观察和视觉有关的词,手势位置在眼前:如,看、参观、寻找 (3)凡表达与语言有关的词,手势位置在嘴边:说、讲、问、答、交涉、讨论、会谈、声明、谈话、吵架等。 (4)凡表达与声音有关的词,手势位置在耳边:如,听、声音、嗓音、响等。 (5)凡表达与心理有关的词,手势位置在胸前,心的位置:如,心理、兴奋、难过、生气、担心、犹豫等。 2.同一手势动作与表达的关系,如幸福与希望 幸福:一手打手指字母“x”的指式,并在胸前绕一圈。 希望:一手打手指字母“x”的指式,先置于太阳穴,然后向外挥动。 3.同一手势动作幅度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如,纪念、记忆。 纪念:一手打手指字母“J”的指式,贴于前额。 记忆:一手打手指字母“J”的指式,碰两下前额。 4.手掌心朝向与表达的关系,如帮助,手掌心朝向自己表示请求别人帮助,手掌心朝向别人表示要帮助别人的意思。 (四)省略量词 在手势语词汇中,量词数量很少,在听觉障碍者交往中往往省略量词,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交流。例如:“一匹马”可以打成“一马”,省略了量词“匹”。又如,“我买了一衣服”,其中省略量词“件”。 为了提高听觉障碍者的书面语言能力,规范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在聋校教学中,一般使用手指语替代部分量词。 (五)名词与由该名词和动词构成的动宾短语的手势动作不分 在手势语词汇中,名词与由该名词和动词构成的动宾短语,用一个手势动作表示。如,足球与踢足球的手势都是:左手母、食指搭成圆圈;右手伸食、中指叉开,交替踢向左手圆圈,如踢足球状。钢琴与弹钢琴的手势都是:双手五指边交替灵活按动,边左右移动,如弹钢琴状。手势语与其他语言形式一样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的,有上下文的联系,在具体的语境中,无需解释,人们便会自然理解所拼打的手势动作是什么。 (六)手势语词表示的意义与面部表情有关 面部表情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是手势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哭与盲。哭:一

关于手势语表达的文化差异

关于手势语表达的文化差异 由人的各种姿势特别是手势构成的形体语言是人类语言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有时甚至比词汇语言更有力。但是,在不同民族之间或同一民族的不同群体之间,形体语言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在讲话和交际时,如果随便使用自己文化圈中的形体语言,往往会产生始料不及的不良后果。 1990年7月,在孟加拉国的新一届议会召开期间,立法者狂暴地谴责航运部长阿布杜·罗布作出的一个手势,“这不仅是对议会的侮辱,更是对整个国家的侮辱。”孟加拉民族主义政党的议员领袖巴德鲁多扎·乔德呼利愤慨地说。 究竟罗布做了什么动作而引起如此强烈的愤怒呢?据说他涉嫌做出“竖起大拇指”的手势。 在美国,这个手势意味着“进展顺利”;在中国,很多人用这一姿势表示“真棒”;但是,在孟加拉国,它对人是一种侮辱。 这仅仅是超越文化界限的一系列不慎行为中的一个案例,在对外开放的时代,我们要想在人际交往中潇洒自如,就必须了解一些形体语言的文化差异。 拇指与食指构圆。拇指尖和食指尖对接构成圆形、其余三指自然伸出的手势在美国一般表示“A-OKey”即“完全可以,好极了”。但在很多拉丁美洲国家它是一种不敬的行为。据新闻界报导,理查德·尼克松担任美国副总统期间,曾经用双手同时作出这种姿势向邻近的拉美国家的人们致意,其后果可想而知! 有一次,美国作家、《手势》一书的作者罗杰·阿克斯特尔出访法国,旅馆的接待员问他:“你对房间满意吗?”他对接待员做了一个“A-OKey”手势。这个接待员带着愤怒的表情耸了耸肩:“如果

你不喜欢它,我们就给你另换一个房间。”很多法国人把这个手势 理解为“零”或“无价值的”。 中指与食指构杈。中指与食指叉开、拇指与无名指和小指对接的手势在美国一般表示“胜利”或“和平”。但在英国,如果掌心向 内作这种手势就是一种奚落或者说是在嘲笑对方。特别是带有上下 快速移动手指的动作时就更是如此。 故事发生在650多年以前,在英法交战中,法国人砍掉俘获的英国弓箭手们的中指和食指,使他们变成残废。后来英国人打败了法 国人,胜利的英国人举起手,伸直中指和食指,掌心向内,得意地 向法国俘虏示威:我们的手指头是完整的。 拇指与小指竖起。拇指和小指竖起,其余手指卷起来的手势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些大学被影迷或球迷用来欢迎他们崇拜的明星。 但在非洲的一些地区这种手势却表示诅咒;而对几百万意大利人来说,它表示“王八”,它向对方暗示:“你的老婆不贞。” 竖食指与伸拇指。食指略微竖起、拇指自然伸直的手势在美国有时用来招呼一个侍者。在日本如果你用这种手势招呼侍者,会被视 为一种很粗鲁的行为;而在德国,这种手势将引起侍者的积极反应, 说不定他会多给你两杯饮料。 在马来西亚,弯曲食指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用手抓空气的动作来招呼侍者略微好一点。 用食指轻拍额头。在美国,它意味着“妙不可言”;而在荷兰用 手轻拍前额中部意味着针对第三者:“他是疯子。”美国人表示 “他是疯子”的手势(把弯曲的食指靠近耳朵),在阿根廷则被看作 是“有人找你接电话”。 举手时掌心朝前。掌心向前伸直一只手,在美国意味着“停下”。在希腊这个动作叫“冒扎”,意思是“推手”,它是一公认的表示 对抗的手势。在西非它甚至比竖起中指更带有侮辱性。

各国家肢体语言的意思

点头和摇头 阿拉伯地区、印度、阿尔巴尼亚等地方就是点头为NO,摇头为YES 而在中国点头为YES,摇头NO。在很多国家,点头是肯定,摇头是否定,但是在保加利亚,希腊的一些地方,和伊朗,却是点头否定,摇头肯定 在用手势表示数字时,中国伸出食指表示“1”,欧美人则伸出大拇指表示“1”;中国人伸出食指和中指表示“2”,欧美人伸出大拇指和食指表示“2”,并依次伸出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表示“3”、“4”、“5”。在中国伸出食指指节前屈表示“9”,日本人却用这个手势表示“偷窃”。中国人表示“10”的手势是将右手握成拳头,在英美等国则表示“祝好运”。 手势“OK”在印度,表示“正确”;在泰国,表示“没问题”;在日本、缅甸、韩国,表示“金钱”;在法国,表示“微不足道”或“一钱不值”;在巴西、希腊和意大利的撒丁岛,表示这是一种令人厌恶的污秽手势;在马耳他,则是一句无声而恶毒的骂人语。OK手势。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OK手势源于美国,在美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而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泰国它表示“没问题”,在巴西是表示粗俗下流。 中国人表示赞赏之意,常常翘直大拇指,其余四指蜷曲;跷起小拇指则表示蔑视。日本人则用大拇指表示“老爷子”,用小拇指表示“情人”。在英国,翘起大拇指是拦路要求搭车的意思。在英美等国,以“V”字形手势表示“胜利”、“成功”;在亚非国家,“V”字形手势一般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东西。V形手势。这种手势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现在已传遍世界,是表示“胜利”。如果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手势了。 1.盯着别人的眼睛看,在一些国家是表示对对方感兴趣,但在另一些国家,是被认为无理的,对别人不尊重. 3.美国的手势__竖起大拇指,在美国表示"很好""干得不错",但是在尼日利亚,这个手势很粗鲁但是在日本和德国,它意味着"第一". 翘起大拇指,一般都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但也有很多例外,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表示要搭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就表示骂人“他妈的”。与别人谈话时将拇指翘起来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面指向除交谈对象外的另一人,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掌心向下的招手动作,在中国主要是招呼别人过来,在美国是叫狗过来。 举手致意。它也叫挥手致意。用来向他人表示问候、致敬、感谢。当你看见熟悉的人,又无暇分身的时候,就举手致意,可以立即消除对方的被冷落感。要掌心向外,面对对方,指尖朝向上方。千万不要忘记伸开手掌。 与人握手。在见面之初、告别之际、慰问他人、表示感激、略表歉意等时候,往往会以手和他人相握。一是要注意先后顺序。握手时,双方伸出手来的标准的先后顺序应为“尊者在先”。即地位高者先伸手,地位低者后伸手。如果是服务人员通常不要主动伸手和服务对象相握。和人握手时,一般握上3到5秒钟就行了。通常,应该用右手和人相握。左手不宜使用,双手相握也不必常用。

跨文化交际中手势语的差异

题目:跨文化交际中手势语的差异 ——以“翘拇指”“竖中指”“V”手势“OK”为例 摘要 非言语行为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不同国家、民族对非言语行为的社会规范区别很大,甚至所表示的意义恰好相反。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交谈、沟通时,除了语言这个交际工具还有手势。手势语几乎随时随地伴着语言进行交往,起着关键的作用,有时也会代替语言甚至超越语言。人类的有些手势语具有相同性,但更多的手势语被赋予了文化的内涵,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不同的交际意义,以、翘大拇指、竖中指、“V”字形“OK”等手势为例解释说明。 Abstract Nonverbal behavior has distinc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Different countries, ethnic group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social norms of nonverbal behavior,even the express meaning is On the contrary. When People to talk and communicate in daily life,in addition to the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 tools there have gestures。Gesture language almost anywhere with the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plays a key

role.Sometimes it can transcend the language and even take the place of the language. human gestures have the same nature,but more signs are given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e.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give different communicative meanings,wave、vertical thumb、“V”Shape as example to explain.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言语行为手势语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nonverbal behavior gesture 手势语(gesture?language)是体态语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 法国心理学家休乐热强调手势语的重要作用:“人们交谈时说话本身的份 量只占7%,语调占38%,面部表情和手势占55%,有时候说千万句好听的 作为铺垫引出一个重点,但是一个不经意的手势就可以推翻之前所说的一切。”但是,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的手势语既有其同一性,更有其特 殊性。手势语的使用有习俗的差异,所以在交际中必须要小心使用,不然 就会引起冲突。下面举出一些常见的手势语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 1.翘大拇指(?thumb up?) 翘大拇指的意思几乎在世界公认表示好、干的不错,一切顺利、非常 出色等类似的信息。家长对孩子、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常常会做出这 个手势表示认同鼓励。但竖大拇指的这个手势也有许多例外:在美国和欧 洲部分地区,如果你看到有人在公路上对开过来的车竖大拇指他的意思并 不是夸赞司机车技好,而是竖大拇指用来表示请求搭车;篮球比赛中,裁

英语毕业论文 文化差异在中英肢体语言交际中的影响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Written by: Supervised by: English Department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October 2015

Abstract Body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culture. In order to make successful exchang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 should know body languag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B ody languag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has many differences because of different regions, races and cultural customs. And it is restricted by its culture and has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at is to say, the same body language has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has different social functions. Take nodding the head as an example, we know it means “yes” among Chinese and many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But to some Indians, it means “no”. This article devotes to a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f body language in different cultures in terms of eye language, gestures, postures, facial expressions, touch, and distance. It aims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and to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s of reducing barriers in communication so as to achieve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and 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ody language, cultural differences, principles I

精读教会我写作(TED中英文对照)

What reading slowly taught me about writing 精读教会我写作 00:04 A long time ago, there lived a Giant, a Selfish Giant, whose stunning garden was the most beautiful in all the land. One evening, this Giant came home and found all these children playing in his garden, and he became enraged. "My own garden is my own garden!" the Giant said. And he built this high wall around it. 00:04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巨人,一个拥有世界上最美花园的自私巨人。一天晚上,巨人回到家里发现孩子们在他花园里嬉闹玩耍,他很生气。“我的花园只属于我!”巨人说道。于是他在花园周围立起了高墙。 00:29 The author Oscar Wilde wrote the story of "The Selfish Giant" in 1888. Almost a hundred years later, that Giant moved into my Brooklyn childhood and never left. I was raised in a religious family, and I grew up reading both the Bible and the Quran. The hours of reading, both religious and recreational, far outnumbered the hours of television-watching. Now, on any given day, you could find my siblings and I curled up in some part of our apartment reading, sometimes unhappily, because on summer days in New York City, the fire hydrant

手势语表达的文化差异

手势语表达的文化差异由人的各种姿势特别是手势构成的形体语言是人类语言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有时甚至比词汇语言更有力。但是,在不同民族之间或同一民族的不同群体之间,形体语言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在讲话和交际时,如果随便使用自己文化圈中的形体语言,往往会产生始料不及的不良后果。1990年7月,在孟加拉国的新一届议会召开期间,立法者狂暴地谴责航运部长阿布杜·罗布作出的一个手势,“这不仅是对议会的侮辱,更是对整个国家的侮辱。”孟加拉民族主义政党的议员领袖巴德鲁多扎·乔德呼利愤慨地说。究竟罗布做了什么动作而引起如此强烈的愤怒呢?据说他涉嫌做出“竖起大拇指”的手势。在美国,这个手势意味着“进展顺利”;在中国,很多人用这一姿势表示“真棒”;但是,在孟加拉国,它对人是一种侮辱。这仅仅是超越文化界限的一系列不慎行为中的一个案例,在对外开放的时代,我们要想在人际交往中潇洒自如,就必须了解一些形体语言的文化差异。拇指与食指构圆。拇指尖和食指尖对接构成圆形、其余三指自然伸出的手势在美国一般表示“a-okey”即“完全可以,好极了”。但在很多拉丁美洲国家它是一种不敬的行为。据新闻界报导,理查德·尼克松担任美国副总统期间,曾经用双手同时作出这种姿势向邻近的拉美国家的人们致意,其后果可想而知!有一次,美国作家、《手势》一书的作者罗杰·阿克斯特尔出访法国,旅馆的接待员问他:“你对房间满意吗?”他对接待员做了一个“a-okey”手势。这个接待员带着愤怒的表情耸了耸肩:“如果你不喜欢它,我们就给你另换一个房间。”很多法国人把这个手势理解为“零”或“无价值的”。中指与食指构杈。中指与食指叉开、拇指与无名指和小指对接的手势在美国一般表示“胜利”或“和平”。但在英国,如果掌心向内作这种手势就是一种奚落或者说是在嘲笑对方。特别是带有上下快速移动手指的动作时就更是如此。故事发生在650多年以前,在英法交战中,法国人砍掉俘获的英国弓箭手们的中指和食指,使他们变成残废。后来英国人打败了法国人,胜利的英国人举起手,伸直中指和食指,掌心向内,得意地向法国俘虏示威:我们的手指头是完整的。拇指与小指竖起。拇指和小指竖起,其余手指卷起来的手势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些大学被影迷或球迷用来欢迎他们崇拜的明星。但在非洲的一些地区这种手势却表示诅咒;而对几百万意大利人来说,它表示“王八”,它向对方暗示:“你的老婆不贞。”竖食指与伸拇指。食指略微竖起、拇指自然伸直的手势在美国有时用来招呼一个侍者。在日本如果你用这种手势招呼侍者,会被视为一种很粗鲁的行为;而在德国,这种手势将引起侍者的积极反应,说不定他会多给你两杯饮料。在马来西亚,弯曲食指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用手抓空气的动作来招呼侍者略微好一点。用食指轻拍额头。在美国,它意味着“妙不可言”;而在荷兰用手轻拍前额中部意味着针对第三者:“他是疯子。”美国人表示“他是疯子”的手势(把弯曲的食指靠近耳朵),在阿根廷则被看作是“有人找你接电话”。举手时掌心朝前。掌心向前伸直一只手,在美国意味着“停下”。在希腊这个动作叫“冒扎”,意思是“推手”,它是一公认的表示对抗的手势。在西非它甚至比竖起中指更带有侮辱性。双手插进口袋里。既然手势的禁忌五花八门,有人以为把两只手都插进衣袋里岂不可以少惹麻烦,结果又发现在印度尼西亚、法国和日本,与人谈话时把手放在口袋里是不礼貌的。

中英手势语在非言语交际中的比较英语专业 大学毕业设计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Body Languages in th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中英手势语在非言语交际 中的比较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BODY LANGUAGES IN TH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 In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摘要 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同等重要,非语言交际包括图像性符号,眼神,服装,手势等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时候比语言更有说服力,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手势也会不同,同一种手势所表达的意思可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下,就会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从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出发,为了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麻烦的产生,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手势语的异同,论述手势语在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研究的目的其实是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因此,掌握人类基本的非语言交际的技巧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交流。 关键词:手势语;非言语;差异;重要性

Abstract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re equally important,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sex symbol image, eyes, clothing, gestures, and so on. Plays in our daily lives an important role, and sometime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but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due to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customs, the gesture will be different, with a gesture to express the meaning may have big difference. Therefor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if the parties can not enter the same cultural background, will have puzzled or misunderstanding, so that the communication failure. The purpos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from starting, in order to avoid unnecessary trouble generation, compari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ign language unde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sign language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fact and use it, therefore, to grasp basic huma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kills will help us communicate better. Key words: body language; non-verbal; difference; importance

常见手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含义

常见手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含义 1.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头伸直或者略屈(OK手势): xx和世界很多地方: 零或三xx.xx: OK.即赞同.了不起的意思xx: 零或没有xx: 没问题.请便xx.xx.xx: 金钱xx: 正确.不错xx: 傻瓜 2.食指和中指上伸成V形.拇指弯曲压于无名指和小指上: 世界大多数地区: 伸手示数时表示二.用它表示胜利据说是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发明的.不过在表示胜利的时候.手掌一定要向外.如果手掌内向.就是贬低人.侮辱人的意思了.在希腊.做这一手势的时候.即使手心向外.如手臂伸直.也有对人不恭之嫌. 3.左手或者右手握拳.伸直食指: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数字一xx: 请求提问xx: 最重要xx: 请再来一杯啤酒

4.举大拇指: xx: 好.了不起.有赞赏.夸奖之意xx: 数字一xx: 拇指向上表示[够了".向下表示[厌恶".[坏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 好.行.不错. 1.握手 xx: 北美人在见面时握手相互致意.他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学会握手时要紧紧地有力握一下. 其他地区: 虽然几乎全球都以握手为欢迎对方的方式.但日本人仍然喜欢向对方鞠躬致意(但不久将迎合西方人的习俗.也用握手致意).东南亚人是两掌在胸前对合作祈祷状.中东人和许多东方人在握手时.往往轻轻握一下.那是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紧紧握手意味着挑衅. 2.目光接触 xx: 当向人致意或和人交谈时.北美的小孩就已知道要正视对方.如果不看着对方.这通常被认为是羞怯或者是缺乏热情.或者――甚至更糟――是懦弱. 其他地区: 恰恰相反.日本和韩国的父母亲教导他们的子女不要正视对方而要转移目光.避免目光接触.他们认为.目光直接接触是威胁对方.或者可能会有暗示性欲的. 3.挥手

(完整版)用户界面交互设计中英术语

交互设计常用中英文专业术语(完整版) 时间:2017-05-31 出处:Designer_Oliver 阅读量:1381 最近开始整理交互设计师在工作和职场交流中常用的英语词汇,包括了设计方向、设计领域、职业、专业学科、交互设计专用术语、设计方法、界面、ui、布局、控件、手势、产品、商业、技术、用研、数据分析、计费模式、信息可视化、成果、其他20个方面,陆续通过4-5篇文章的形式分享给大家。 设计方向 conversation design 对话式设计 experience design 经历设计 graphic design 平面设计 industry design 工业设计 information design 信息设计 interaction design 交互设计 product design 产品设计 service design 服务设计 ui design 界面设计 user experience design 用户体验设计 user centered design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visual design 视觉设计 设计领域 ai_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 ar_augmented reality 增强现实 diet 饮食 education 教育 finance 金融 mobile internet 移动互联网 internet 互联网 iot_internet of thing 物联网 smart home 智能家居 shopping 购物 traditional industry 传统行业 ugv_unmanned ground vehicle 无人驾驶地面车辆 vr_virtual reality 虚拟现实 wearable device 穿戴式设备 职业 bd_business development 业务拓展 front end 前端,前端工程师 interaction designer 交互设计师 operation 运维工程师 product designer 产品设计师

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

目录 一、体态语地概述 (2) 二、中西体态语地文化差异及交流障碍 (2) (一>体态语文化差异地根源 (3) (二>体势语地文化差异 (3) (1>面部表情 (3) <2)手势 (4) <3)身体其他部位 (6)

(三>体距地文化差 异 (6) (四>体触地文化差异 (7) 三、总结···············································8b5E2R G b C A P 四、参考文献············································8p1E a n q F D P w 中西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 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 专业名称:初等教育英语方向作者:郑婷摘要:体态语是人类多种交际方式中至关重要地一种.成功地人际交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无声表达自己以及准确理解别人地体态语地能力.只有体态语和有声语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够达到交际地最佳效果.而中西体态语文化因历史、政治、民族等条件地不同,具有一定地差异性.为了克服交流障碍,可以从体势、体距、体触三方面来了解体态语地文化差异.DXDiTa9E3d 关键词:体态语;体势;体距;体触

一、体态语地概述 提到交流,我们自然会想到语言,即我们每天说地不计其数地话.但是,除了有声语言,还有一种对我们日常地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地身体语言──体态语.RTCrpUDGiT 体态语是一种表达和交换信息地可视化<有地伴声)符号系统,它由人地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等构成.或者通俗地讲,当人体动作能够传递相关信息时,这些动作有了语言地功能,就成为体态语了.在现实生活中,体态语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同时留给对方更大地想象空间.心理学家得出一个有趣地公式:一条信息地表达=7%地语言+38%地声音+55%地人体动作.这表明,人们获得地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因而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十分肯定地说:“无声语言所显示地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5PCzVD7HxA 人类地体态语具有一定地共性,语言不通、地域不同、文化相异地人们可以通过体态语进行一定程度上地有效交流.然而,共性地体态语主要是指一些先天性动作<如欢乐之笑,痛苦之哭)和自发动作<如双臂抱胸,双腿交叉等),而更多地体态语却是后天习得地,根植于本民族地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宗教环境中,从而具有了各自地民族特性,自然而然体态语地文化差异就产生了.随之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因为体态语地差异而产生误解.jLBHrnAILg 二、中西体态语地文化差异及交流障碍

老外常用的18种手势

老外常用的18种手势 我们中国人常用“绘声绘色”、“指手画脚”、“眉飞色舞”等来形容一个人说话生动的情景,有时也会用“使眼色”、“摆手”等一些肢体语言。英美人使用的肢体语言也很丰富。因为肢体语言的使用,使语言不仅生动有趣,还有了直观的视觉感受。下面我就来谈谈英语中的肢体语言。 to thumb a lift to thumb a lift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有时会看到有人站在马路边,朝驶过来的车辆伸出一只翘起大拇指的拳头。这是请求搭便车的表示。所以搭车也可以说"to thumb a lift"。但是在希腊,这却是一种侮辱人的手势。 to crook a finger to crook a finger 朝某人弯曲食指。在美国,这是招人过来的意思;在南斯拉夫和马来群岛,这就是个招呼动物过来的手势;而在印尼和澳大利亚,这则是招呼妓女的手势。 更有趣的是英美人还用大拇指(thumb)做出许多其他不同的表示。 to thumb one's nose to thumb one's nose 以大拇指按鼻,其余四指张开,表示轻视。在英美等国家,你会看到这种手势经常用在调皮的孩子们中间。他们用大拇指点着自己的鼻子,而其他四指张开不停地摇动,表示轻蔑或嘲弄。也可以说"to cock a snook at somebody"。 to twiddle one's thumbs 无聊地交互绕动着两个大拇指。表示无所事事,懒散。 Example: They kept the manager busy and left me twiddling my thumbs。 他们让经理忙得不可开交,而置我于无所事事之中。 thumbs down 大拇指朝下。表示反对或拒绝的手势。 thumbs up 翘起大拇指。表示赞成或夸奖。 the ring gesture the ring gesture 在美国这就是OK,great的意思;在日本这个手势代表money;在法国代表zero 或是worthless;在突尼斯这个手势的手语就是:I'll kill you! 我们再来说说与nod(点头)相关的肢体语言: 英美人的点头,可以表示多种意思。 to nod consent 点头表示同意。 to nod one's farewell 点头表示告别 to nod as a sign of agreement or as a familiar greeting 点头表示赞同或打招呼 Examples: He gave me a nod as he passed。 他走过时向我点头。 He nodded me into the room。 他点头示意要我进房间。 to hold one's head high 昂首挺胸(表示趾高气扬) to shake one's fist 挥动拳头(表示威胁) to shake one's head 摇头(表示不知道) Example: He shook his head in answer to my question。 他以摇头来回答我的问题。 to show a V sign 由食指和中指构成字母"V",而"V"是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因此,这一手势是祝愿胜利或庆祝胜利之意。 to wink at a person 向某人眨眼睛 Example: Father winked at Dick as a sign for him to keep still。 父亲向狄克眨眼睛,叫他不要动。 to shrug one's shoulders 耸耸肩膀(表示冷淡或怀疑) to make a face 面部露出厌恶的表情 Example: Every time I mentioned taking a swim in the lake he made a face。 我每次提出到湖里游泳,他就做出厌恶的表情。 to keep (or have) one's fingers crossed 把中指叠在食指上交叉着,作十字状。这是暗中希望上帝保佑自己正在做的事成功。 手势语言 现在世界上通用的特种部队手语为世界著名反恐部队德国GSG_9边境警察部队的战斗手

18种手势的含义中英互译

18 种手势的含义中英互译 [ 08-11-25 13:35:00 ] 编辑:cw2112549 1、付帐(cash) :右手拇指、的食指和中指在空中捏在一起或在另一只手上作出写字的样子,这是表示在饭馆要付帐的手势。 2、“动脑筋” (use your brain) “机敏一点” (being clever) :用手指点点自己的太阳穴。 3、“傻瓜” (fool) :用拇指按住鼻尖摇动其四指,或十指分开。也常常食指对着太阳穴转动,同时吐出舌头,则表示所谈到的人是个“痴呆”“傻瓜”。 4、“讲的不是真话” (lying) :讲话时,无意识地将一食指放在鼻子下面或鼻子边时,表示另人一定会理解为讲话人“讲的不是真话”难以置信。 5、自以为是(complacent assertion) ;用食指往上鼻子,还可表示“不可一世” (overbearing) 。 6、“别作声” (stopping -talking) :嘴唇合扰,将食指贴着嘴唇,同时发出“ hush ”嘘嘘声。 7、侮辱和蔑视(insulting and scorning) ;用拇指顶住鼻尖儿,冲着被侮辱者摇动其它四指的鸡冠或手势。 8、赞同(agreement) :向上翘起拇指。 9、祝贺(congratulation) :双手在身前嘴部高度相搓的动作。 10、威胁(me nace):由于生气,挥动一只拳头的动作似乎无处不有。因受挫折而双手握着拳使劲摇动的动作。 11、“绝对不行” (absolutely not) :掌心向外,两只手臂在胸前交叉,然后再张开至相距一米左右。 12、“完了” (that 's all) :两臂在腰部交叉,然后再向下,向身体两侧伸出。 13、“害羞”(shame):双臂伸直,向下交叉,两掌反握,同时脸转向一侧。 14、打招呼(greeting) :英语国家人在路上打招呼,常常要拿帽子表示致意。现一般已化为抬一下帽子,甚至只是摸一下帽沿。 15、高兴激动(happiness and excitement) :双手握拳向上举起,前后频频用力摇动。 16、愤怒、急燥(anger and anxiousness) :两手臂在身体两侧张开,双手握拳,怒目而视。也常常头一扬,嘴里咂咂有声,同时还可能眨眨眼睛或者眼珠向上和向一侧转动,也表示愤怒、厌烦、急燥。 17、怜悯、同情(pity) :头摇来摇去,同里嘴里发出咂咂之声,嘴里还说“that 's too bad. ”或“ sorry to hear it. ” 18、“太古怪了” (too queer) :在太阳穴处用食指划一圆圈。

各国运用手势的不同礼仪_礼仪

各国运用手势的不同礼仪 各国运用手势的不同礼仪不同手势,表达不同的含意。在运用手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一是注意区域性差异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手势的含意也有很多差别,甚至同一手势表达的涵义也不相同。所以,只有了解手势表达的含义,才不至于无事生非。 掌心向下的招手动作,中国表示招呼别人过来,美国是叫狗过来。内容来自翘起大拇指,一般都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但也有很多例外,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表示要搭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就表示骂人“他妈的”。与别人谈话时将拇指翘起来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面指向除交谈对象外的另一人,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OK手势。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OK手势源于美国,在美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而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是表示“钱”;在泰国它表示“没问题”,在巴西是表示粗俗下流。 V形手势。这种手势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是表示“胜利”。如果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手势了。 举手致意。它也叫挥手致意。用来向他人表示问候、致敬、感谢。当你看见熟悉的人,又无暇分身的时候,就举手致意,可以立即消除1 / 2

对方的被冷落感。要掌心向外,面对对方,指尖朝向上方。千万不要忘记伸开手掌。内容来自 与人握手。在见面之初、告别之际、慰问他人、表示感激、略表歉意等时候,往往要握手。一是要注意先后顺序。握手时,双方伸出手来的标准的先后顺序应为“尊者在先”。即地位高者先伸手,地位低者后伸手。如果是服务人员通常不要主动伸手和服务对象相握。握手时,一般握上3到5秒钟就行了。应该用右手和人相握。 双手抱头。很多人喜欢用单手或双手抱在脑后,这一体态的本意,也是放松。在别人面前特别是给人服务的时候这么做的话,就给人一种目中无人的感觉。 摆弄手指。反复摆弄自己的手指,要么活动关节,要么捻响,要么攥着拳头,往往会给人一种无聊的感觉。 手插口袋。在工作中,通常不允许把一只手或双手插在口袋里的。这种表现,会让人觉得你在工作上不尽力,忙里偷闲。 2 /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