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和平时在幼儿园对孩子的观察,我们发现: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很差,大部分孩子不会独立吃饭、小便后不会拉裤子、大便后不会擦屁股、玩具玩了不会整理、入园和离园都要大人抱……特别是吃饭时,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好象没有吃饭这个意识,餐餐坐在那儿发呆,要么用手抓菜玩,要么玩调羹,仿佛不知道吃饭是他自己的事,都是等着老师、阿姨来喂,在家也是餐餐由大人来喂,仿佛大人们喂他们吃饭是天经地义的事。还有一部分孩子在园事事能干,不挑食,但在家吃饭却挑三拣四,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肯起床,上下楼要大人抱等等,在家在园是完全不同的表现。

我们也对家长们作了调查记录,据统计,在认识上,所有的家长都认为让孩子早日独立,早日具有自我服务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家长就自己为何有时不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的原因也阐述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主要集中为:

(1)认为现在孩子还太小,培养自理能力的时候还未到。

(2)孩子体质差,经常生病,家长舍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往往不能坚持。

(3)让孩子自己做动作太慢,而且又会弄得太脏,特别是早上快上班时,孩子还是这样磨磨蹭蹭的影响家长上班的时间,只好包办。

(4)有时候让孩子自己吃饭、洗手等,孩子做不好,还可能因将饭菜弄凉、衣服弄湿而受凉生病。

(5)家长习惯了为孩子做事,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的宠爱,孩子也习惯了接受大人的帮助,遇到一点难的事就不愿意做。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觉得孩子自理能力弱的根源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对孩子有很多的不舍,认为事事都替孩子做好、照顾周到,就是对孩子的关爱,致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很好把握,往往使得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与幼儿园背道而驰。而在幼儿园中也存在着老师和阿姨包办、一些要求提出来而无法长期坚持落实下去的现象,比如往往由于有些孩子因吃饭慢而影响下面的活动时,我们就会赶快将孩子的饭喂掉;又比如看到孩子们小便后因衣服穿得过多而艰难地拉裤子时,我们心里往往有很多的不忍而去帮孩子将裤子穿好,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就依赖老师、阿姨的帮忙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父母,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作为老师,我们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要与家庭密切合作,达到教育的一致,共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二、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一)利用集体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1.教育内容的选择。运用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故事、诗歌、歌曲等,采用集体教育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方面意识的熏陶,使孩子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思想:“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由于一些内容的不足,于是我们查找了许多相关的资料,收集了许多相关的内容,还向家长征集了一些这方面的内容。

开始阶段所进行的一些相关内容:认识手、歌曲《小小手》、情景表演《手会喂饭》、故事《吃得真干净》、《宝宝洗手》、《干净的天使》、儿歌《两只手》、《小瓷碗》、《吃饭了》、绘画、手工、泥工、玩色等等,让幼儿知道手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好多的事情。

到后来我们逐渐的选用一些更具生活化的内容,如儿歌《扣纽扣》、《学穿衣》、《学穿裤》、《吃饭》、《洗澡》、《妈妈,你快放手》、《宝宝自己来》等,通过学习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激发幼儿操作的乐趣。我们看到,在练习过程中,许多孩子一边操作,还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学得非常认真、专注。

2.故事续讲法的运用。通过故事续讲法来激发小班幼儿积极参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的欲

望。孩子们对故事有很大的兴趣,但对故事中的内容缺乏理解。我们根据这一情况,把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分成若干个方面,选择和自编了若干个不同内容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然后向他们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他们(故事中的角色),你会怎么样?”让幼儿结合自己的进餐、洗手、整理玩具时的感受、想法,并延续到故事的情节中去,然后讲给大家听,这样不但让孩子理解了故事内涵,同时也帮助幼儿树立起“我也和故事中的小朋友、小动物做得一样好”的信心。如“培养幼儿自己走的习惯”时,我们自编了故事“走不动了”、“自己走”,让幼儿参与讲述、表演和仿编,同时请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将故事续讲法延伸到了家庭中,让家长也尝试运用故事续讲法来增强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并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如以前每次上幼儿园都是抱着进来的孩子现在都在门口与爸爸妈妈再见,自己高高兴兴地进来,并很自豪地告诉老师、阿姨:“我是自己进来的,没有要爸爸妈妈抱。”在家要爸爸妈妈抱着上楼的孩子也能自己上下楼梯,有时还帮家长提东西呢。

(二)运用各种游戏活动和成人的正确示范,训练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

1.游戏中的练习。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经常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运用“我是姐姐来喂饭”、“我帮娃娃穿新衣”、“送玩具回家”、手工“撕面条”、泥工“搓汤团、做大饼”等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会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的自理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既受孩子们的喜欢,又可以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能力。

2.操作上的示范。因为孩子模仿能力强,可塑性也强,此时给他们正确的示范和引导,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要使孩子掌握一些技能,必须要先使孩子学会正确地操作(如如何吃饭:“要一只手拿调羹,另一只手扶碗”等)。我们将操作的要求和操作顺序出在家教列车的“请您配合”一栏中,小虎的妈妈还将穿脱衣、裤,折叠衣裤、小被的操作顺序用图示表现出来,带到幼儿园贴在午睡室,让小朋友在练习过程中一目了然。经过家园共同配合,帮助孩子长期的练习和有意识的培养训练,孩子们逐步地掌握一些操作的要领,操作技能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三)利用环境进行濡染,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主题墙的创设。

在开学时,我们就对活动室的环境进行了有意识的布置,如在活动室的四周,我们精心地布置了此相关主题的墙饰“我会……”进行濡染,贴着“自己吃饭、喝水、穿衣、穿裤、穿鞋、洗手、叠被、剥橘子、扫地、整理玩具……”等图卡,使幼儿在无意间潜移默化地得到了熏陶。

我们还在墙壁的一方,特地开辟了一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鼓励栏,对能自己动手做事的孩子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小礼物(如小红点、小星星、小红花、小苹果等)来鼓励,每当他们得到了这些小礼物,个个都兴高采烈,而那些没有得到的孩子个个都非常想得到,于是他们会尝试着去学、去做,使自己也能早日得到这些可爱的小礼物。

我们还和家长一起用照相机将孩子在园在家参加自我服务和劳动时的情境拍下来(如:孩子和家长比赛叠被、吃饭、穿衣,同龄班幼儿的穿鞋、整理玩具、折叠外套比赛,孩子平时自己穿脱衣裤、独立吃饭、帮助集体分发牛奶、收发学习用品等),在班级里布置成主题鲜明的“小小手,真能干”、“我会做……”的照片展,使孩子在内心深处为自己能做这些事而自豪。

2.活动区的创设。在活动区提供多种类、可操作的材料,如收集孩子家里的小衣服、小袜子、小鞋子放在生活区让孩子练习给娃娃穿脱衣裤、鞋袜;娃娃家提供多个娃娃、餐具、小奶瓶、小被子等供孩子抱娃娃、给娃娃喂奶、烧饭、叠被子等;在操作区提供孩子练习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