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棉花干物质生产与积累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棉花干物质生产与积累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棉花干物质生产与积累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棉花干物质生产与积累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棉花干物质生产与积累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摘要:以4个棉花品种EK288F1?鄂杂棉10号F1?C111F1?鄂棉2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质育苗模式下棉花干物质生产?积累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育苗模式下3个杂交棉品种的F1单株营养器官干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明显,尤其是进入开花期后明显快于对照品种鄂棉23,在盛铃期达到高峰;杂交棉品种F1的株高?果枝数?幼铃数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但成铃数和总果节数明显高于对照,显示杂交棉果节分化速度快于对照;3个杂交棉品种F1伏前桃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但伏桃和秋桃比对照多,说明杂交棉中后期生长比对照具有明显优势;对照品种鄂棉23的脱落率高于3个杂交棉品种F1?

关键词:棉花;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生长发育;影响

Effects of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on Cotton Growth

Abstract: Cotton of EK288 F1, E-zamian No.10 F1, C111 F1 and E-mian 23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e effects of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otton in substrate-nursery pattern were studied in this tr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the three F1 of hybrid cottons EK288, E-zamian No.10 and C111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common varieties E-mian 23) especially in the blooming stage and got the highest amount in the blooming stage when planted in nursery substrates patter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lant height, number of fruit branches and young bolls,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boll number and total fruit-node numbers between the three hybrid cultivars and the common cotton,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fruit branch of hybrid cotton was much faster than the control.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pre-hot summer boll between hybrid cotton and common cotton, however, the numbers of hot summer boll and autumn boll of the three hybrid cotton cultivars were more than that of the common cotton, which indicated that hybrid cotton had some growth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common cotton in the latter period. Besides, the shedding rate of the common cott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hree hybrid cottons.

Key words: cotton;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effects

棉花干物重是棉花经济产量形成的基础,棉花各个生育阶段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的数量都直接影响到棉花的生长发育?干物质生产与积累对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器官影响的规律不同?研究以4个棉花品种EK288F1?鄂杂棉10号F1?C111F1?鄂棉23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基质育苗模式下棉花干物质生产?积累对其生长发育

对转基因棉花的浅析

对转基因棉花的浅析 摘要:1990年,美国利用生物技术,合成B.t杀虫基因,导入棉花获得抗虫转基因棉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我国“抗虫棉研究”在“七五”期间开始进行。“八五”期间,在“863”计划资助下,也人工合成了CryIA(b)和CryIA(c)杀虫基因导入我国棉花主栽品种获得成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自主研制抗虫棉的国家。 关键词:转基因;棉花;抗虫;种植 正文: 转基因棉花是指把其他物种中的有用基因导入棉花的基因组后,获得了该基因功能的棉花。1990年,美国利用生物技术,合成B.t杀虫基因,导入棉花获得抗虫转基因棉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我国“抗虫棉研究”在“七五”期间开始进行。“八五”期间,在“863”计划资助下,也人工合成了CryIA(b)和CryIA(c)杀虫基因导入我国棉花主栽品种获得成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自主研制抗虫棉的国家。“九五”开始,“抗虫棉”的研究又被国家“863”计划立为重大项目,进一步开展单价基因、双价基因及多价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分离新的抗虫基因及抗刺吸式口器害虫(蚜虫)新基因的分离,改造及合成融合蛋白基因,对获得的新基因进行重组,构建高效植物表达载体。同时“九五”期间,“863”计划还将根据目前单价抗虫棉可能存在的棉铃虫产生抗性的问题,在生产中使用的持久性问题,环境释放安全性问题,遗传分离及稳定性问题,以及田间加代选择农艺性状以及蚜虫危害等问题作深入的研究。(中国转基因棉花产业化背景) 1、转基因棉花的现状 1.1我国的转基因棉花情况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全国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达4000多万亩,占棉花总面积一半以上。今年全国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达4656万亩,而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达到70%左右。目前全国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省份有11个。其中河北、山东、河南、安徽4省实现了100%的种植,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目前已经建成高效、工厂化的棉花转基因技术体系,培育成功的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已达8个,年产转

冬小麦干物质增长分配规律分析

冬小麦干物质增长分配规律分析 马青荣,崔智慧,黄跃青 (郑州市气象局,河南 郑州 450005) 摘 要:分析了1995~2005年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冬小麦叶、鞘、茎、穗不同生育期的干物质比率和增长分配规律:冬前干物质增长分配率,叶、鞘增长分配率呈波浪状变化;茎呈弧线状变化;穗呈线性增长。 关键词:冬小麦;干物质;增长分配率 中图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72(2006)04-0050-02 研究干物质的积累、输送与转移,是冬小麦产量动态生长 模拟的一个重要环节[1,2] 。冬小麦各器官的增长并不是同时、等量的,而是按照一定次序,在不同发育期有不同的增长分配中心,即不同时期各个器官的增长速率不同,各器官占全株(茎)总干重的比例也不同[3, 4] 。 1 资料来源及处理 1.1 资料来源 采用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1995~2005年冬小麦生长量(叶面积、干物质)观测资料。所观测小麦为冬性或半冬性。栽培方法为条播、平作。干物质测定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和有关技术规定进行。1.2 资料处理 利用10年来冬小麦生长量的观测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EXCEL 等数据处理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利用10年资料平均值进行冬小麦增长分配规律分析。 2 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2.1 干物质变化 冬小麦各器官的变化过程(见图1)中,叶片比率(比率是 指各器官干物质重占全株干物质重的比值)从三叶到越冬开始呈平稳趋势,比率较大,返青后占全茎比例呈下降趋势。叶鞘在小麦全生育期内所占比例一直不大,且比较平稳。拔节后生长中心转移到茎秆和幼穗,茎秆从拔节至抽穗呈直线性上升,至抽穗期达峰值,然后缓慢下降。抽穗后,麦穗直线上升, 直至成熟。 图1 各器官干物质变化过程 收稿日期:2006-05-18 2.2 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与变化 小麦各个生育时期积累的净光合产物,其分配输送结果可用各器官干物质重占全株(茎)重的比率( i j )来表示: i j =w i j w j (1) 式中,w j 为全株(茎)某观测时期的总干物重(地上部分),j 为发育日期;w i j 表示某器官某时期的干物重,i 表示叶、鞘、茎、穗,i =1,2,3,4。显然(1)式满足 0 i j 1 i i j =1 (2) i j 反映了小麦各器官重量在全株(茎)总重量中的比例,即干物质积累的动态。 图2 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变化过程 由图2可以看出,叶片干重占全株(茎)干重的比率从三叶到越冬开始呈平稳趋势,占89%左右;返青后叶片干物质占全茎比例呈下降趋势,从78%比率一直下滑到成熟的8%。叶鞘在小麦全生育期内所占比例一直不大,且比较平稳,占全株(茎)比重的9%~29%,最高出现在拔节期(占29%),拔节前呈上升态势,拔节后叶与鞘比例开始同步下降,直至全生育期结束。拔节后的生长中心转移到茎秆和幼穗,茎从拔节至抽穗呈直线性上升,至抽穗期达峰值(占31%),然后开始下降,但速度平缓。抽穗后,茎、叶、鞘所贮藏的有机物质开始向穗部输送、运转,使麦穗直线上升,直至成熟。成熟后,穗干重占全茎干重的63%,茎占20%,叶占8%,鞘占9%。2.3 干物质的增长分配率 在小麦生育过程中,各器官的增重(两次观测的重量差)与全株(茎)增重之比,可认为是一定时间内净同化物对各器官分配的比例,反映了不同时期各器官的生长、累积、分配动 态,称这一比率为增长分配率(f i j ),则 50 河南气象 2006年第4期

转基因棉花的应用研究

转基因棉花的应用研究 1.引言 自1990年美国合成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BT基因)并导入棉花获得世界上第一株抗虫转基因棉花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展开对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发达国家把发展转基因技术作为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跟进。研究的主要方向分别是抗虫、耐除草剂、抗病、纤维改良、抗旱和耐盐碱[1]。 上个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部分种植棉花的地区持续性发生棉铃虫害,给棉花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大大增加了棉花种植成本,给种植棉花的农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八五”期间,中国人工合成的Cry1Ab和Cry1Ac杀虫基因导入棉花中获得成功,成为了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自主研制抗虫棉的国家[2]。培育更加具备优良性状的转基因棉花品种,应用于棉花生产,解决棉花 病虫害给棉花生产带来的巨大损失,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成为了当代转基因技术研究工作者的目标。 2.转基因棉花的技术来源与应用实践 2.1 转基因技术介绍 随着生物基因技术的出现,在技术工具理性的驱动下,人类获得了打破物种间固有边界并根据人类自身的意愿重新改造生物的能力。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将人工分离或修饰过的优质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其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3]。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 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 片段。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商业化种植始于1996年,主要的转基因作物有棉花、大豆、玉米和油菜[4]。转基因技术的遗传转化方法按是否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分成两大类,一类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常用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另一类方法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比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5]。 2.2转基因棉花介绍 棉花,属于锦葵科棉属,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全世界植棉国家和地区有96个,其中产量较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等[6]。中国是世界产棉大国,年植棉面积470万公顷,棉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7]。病虫害对棉花的种植有很大的影响,制约了棉花的发展。与此同时,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了一些棉花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严重威胁了棉花的生产,并且使环境污染日益恶化。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利用植物基因工程和遗传育种技术手段培育的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棉花,为棉花害虫和草害的控制提供了新的手段。转基因棉花受到了棉农的喜爱,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转基因棉花,就是将人们预想的可以得到表达的基因(比如抗病虫害的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通过遗传转化方法进行

作物栽培学

第一章绪论 1)广义: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并为人类所栽培的植物都是作物。 2)狭义:在大田里栽培的面积较大的栽培植物。

2、常见作物的学名: 玉米的学名:Zea mays L. 水稻的学名:Oryza sativa L. 小麦的学名:Triticumaestivum L. 3、作物栽培学的特点:复杂性;季节性;地区性;变动性;弱质性。 4、食物安全:是指能够有效的提供全体居民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达标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食物 5、可持续农业:一是发展生产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二是发展生产不以损坏环境为代价,使各种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第二章作物的生长发育 1.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2.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有时这种 过程是可逆的。 3.作物生长的3个阶段:营养生长阶段、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营养生长阶段。 4.作物的生育期:作物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 5.根据作物的生育期的长短可将作物划分为:早熟品种、晚熟品种、中熟品种。 6.作物的生育时期:指某一形态特征出现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并以该时期始期至下一时期始期的天数计。 7.各类作物通用的生育时期划分: 稻、麦类: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 玉米:出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吐丝期、成熟期 豆类:出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 棉花:出苗期、现蕾期、花铃期、吐絮期 油菜:出苗期、现蕾抽薹期、开花期、成熟期 8.物候期是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一个具体标准,以便科学的把 握作物的生育进程。 9.种子:作物生产上所说的种子则是泛指用于播种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 它包括植物学上的3类器官: a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种子; b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 c为进行无性繁殖用的根或茎; d由组织培养得到的种子。 10.种子萌发:是指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并长成营自养生活的幼苗的过程,分为吸胀、萌 动和发芽等3个阶段。 11.发芽的标准:胚芽长=1/2种子长;胚根长=种子长 12.种子发芽的条件:水分、温度、氧气。 13.种子的休眠:是指种子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却不能萌发的现象。 14.种子的休眠主要原因有: 胚的后熟:种子已经脱落,胚还没有成熟,后熟之后才萌发。 硬实种皮(种子透性不良):种皮不透水、气 发芽的抑制物质:果实或种子中含有某种抑制发芽的物质。如脱落酸、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等。 15.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 1、生理后熟的种子——通过低温层积处理和水分处理,促进后熟。(人参、五味子) 2、硬实种子——采用机械磨伤种皮或酒精、浓硫酸、碳酸钠、盐酸处理。(甜菜、香菜) 3、消除发芽抑制物质——层积埋藏法、种子高温处理(水稻40-45°C)、浸水清洗、赤霉素等处理 16.根的特性:向水性:旱地作物入土深;趋肥性:氮肥利于茎叶生长,磷肥利于根系生长;向氧性 17.叶面积指数(LAI):是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18.净同化率(NAR):是在群体条件下测定作物叶片生产效率的指标,是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积累的干物质 的数量

棉花生长过程

棉花生长过程 苗期----蕾期---花期---铃期----收获期通常把棉花出苗(播种)到拔柴的整个过程叫棉花的一生,也叫大田生长期,需200天左右。从出苗到第一个棉铃成熟吐絮叫棉花的生育期,约120天。 棉花的生育期划分为5个时期,即播种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 (1)播种出苗期 从棉子播种到有50%的子叶出土并展开,称为播种出苗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经7-15天出苗。是决定一播全苗的关键时期。(2)苗期 从出苗到棉田有50%棉株出现第一个幼蕾称为苗期,早熟品种25-30天,中熟品种40-50天。 (3)蕾期 从现蕾到50%棉株开第一朵花叫蕾期,25-30天,蕾期一般处于当地的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 (4)花铃期 从开花到有50%棉株第一个棉铃吐絮叫花铃期,需50-60天。花铃期多处于7月上旬到8月中旬的气候环境中,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两旺时期,有70%以上的干物质在花铃期形成。是决定棉花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也是棉田管理的重点时期。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棉株对水反应敏感,如水分失调,代谢过程受阻,大量蕾铃脱落,并引起早衰,严重影响棉花生育进程。

(5)吐絮期 从开始吐絮到收花结束为吐絮期。约70天,一般在8月中、下旬开始吐絮,9月为吐絮盛期,10月中、下旬到11月初基本收花完毕。棉铃积累的干物质约占此期积累量的90%以上,此期所需肥水显著减少。 棉花从现蕾开始进入生殖生长,从现蕾到吐絮期间,棉花既长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又有现蕾、开花、结铃等生殖器官的发育,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重叠时间达70-80天。此期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阴雨连绵加重棉花烂铃、冷秋年份使棉花贪青迟熟,纤维发育不良等。 棉纤维的马克隆值是纤维细度和成熟度的综合反映,成熟度不同,不仅会引起纤维性能的变化,而且对成纱工艺、质量及织物质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棉纤维的马克隆值可作为评价棉纤维内在品质的一个综合指标,直接影响纤维的色泽、强力、细度、天然性、弹性、吸湿、染色等;生长期过长、过成熟的皮棉纤维较粗,不适合于纺制中高档棉纱,马克隆值在4.1~4.3范围的皮棉,生长期较短,欠成熟,相对衣分率较低,但纤维细度细,纤维单较高,成纱截面纤维根数多,强力高,可以纺制中高档棉纱。

棉花种植相关知识

关于棉花种植 一、棉花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棉花原产于热带,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它是沿淮淮北要紧经济作物之一,由于春秋两季干旱,冬季温度低,夏季雨水集中,地下水位高,易受渍涝,同时土壤肥力偏低,差不多上是一年一熟,冬季休闲耕作制,但近年来由于各级党政和农民重视,植棉技术水平提高,棉花产量由过去单产几十斤,逐渐提高到一百多斤,但潜力仍然专门大。同时向麦(油)棉一年两熟制进展。 棉花是喜温喜光的短日照作物,怕低温霜冻,怕阴雨渍涝,怕干旱高,怕病虫危害,有"棉花从小是个病汉子、长大是个药罐子、到老变成钞票串子"之讲。 棉花全生育期早熟品种170-180天,中熟品种需180-200天,晚熟品种大于200天;一生需要≥10℃的活动积温,早熟品种需3300-3500℃,中熟品种需3500--3900℃,晚熟品种需3900℃以上;一生需降水量450-650公厘。而沿淮淮北从4月11日播种到10月31日停止生长,共205天,≥10℃的活动积温3450℃,降水量668公厘。由此看来,降水量是足足有余,但各月分配不均,有干旱渍涝危害。春季种早、中熟品种和麦茬棉种早熟品种,生长期天数和≥10℃的活动积温都够用,但晚熟品种生长期天数和≥10℃的活动积温就略感不足,若遇春秋温偏低或播种稍迟就明显不足

①温度: 棉花在整个生育期中,要求较多的热量,在土壤水分适宜时(土壤湿度18-22%),棉花在日平均气温10-12℃即可开始发芽出苗,最适宜温度在25-30℃,超过40℃不利,以土壤温度15℃,有5-7个晴天播种为宜。若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上,土壤水分适宜条件下,出苗只需4-7天。若温度低出苗缓慢,易染病害,甚至引起烂种现象。假如气温低于15℃,又多连阴雨,对幼苗生长不利。当地面温度降到3-6℃时部分叶子受冻害;降到 1-2℃,植株部分或全部冻死。沿淮淮北地区4月上中旬常有低温或霜冻危害,晚霜最迟在4月16日结束,历年4月中旬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3.8℃,地面极端最低达零下4.1℃,因此,棉花在幼苗生长期间,必须紧密注意低温霜冻的危害。 棉花出土生长速度与温度有关,在幼苗16-18℃时10-15天开始长出第一片真叶,25℃时只需7-10天,14℃时需20多天。棉花进入现蕾期以后,温度高,现蕾又快又多,最低温度不低19℃,现蕾初花期气温以25-30℃最为适宜,在25℃以上有利于生长发育。开花至吐絮生物学最低温度是15-18℃,吐絮期温度以20-30℃较合适,低于20℃成熟期后推,低于15℃光合作用和有机物质转运受阻,并阻碍棉花纤维质量。那个时期温度日较差大对促进早熟有利。沿淮淮北5月上旬后期及以后日平均气温都高于18℃,最低气温都在0℃以上,6月份均在24-27℃,因此,5-6月份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在吐絮期要求天暖,昼夜温

高寒阴湿区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马铃薯是甘肃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1],引进、培育新的优良品种,加强栽培技术研究,对提高产量、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铃薯块茎产量的90%以上来自于光合产物[2],作物前期干物质的积累是作物高产的前提,也是马铃薯块茎产量形成的必不可少条件,决定块茎产量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是马铃薯干物质的分配方向[3]。因此,研究高寒阴湿旱作雨养区不同品种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可有目的地调控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满足栽培需求,为实现马铃薯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设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所试验基地,位于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该区位于N35°06.480′、 E103°58.840′,海拔2265m ,为平坦台地,旱作雨养,年降雨量在500mm 左右,土壤为黑麻土。耕作层全氮1.81g/kg ,全磷1.22g/kg ,全钾25.79g/kg ,有机质 25.9g/kg ,pH 值7.78,碱解氮168mg/kg ,有效磷 48.33mg/kg 。前茬作物为马铃薯。 1.2试验材料试验材料由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所提供,选取 10个马铃薯新品种资源,分别为庄薯3号、青薯9号、陇薯6号、陇薯7号、陇薯9号、陇薯10号、陇薯 11号、陇薯12号、陇薯13号、陇薯14号。 1.3试验设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有10个处理。小区面积20m 2(6.67m ×3m ),3次重复,行距60cm ,株高寒阴湿区马铃薯干物质 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基金项目: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专项“精品菜用抗晚疫马铃薯新品种陇薯10号示范推广”(GNCX-2013-46);甘肃省科技厅农转项目“抗旱精品菜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10号示范推广”(1305NCNA131);科技部农转项目“系列马铃薯新品种示范推广与产业化”(2014GB2G100146);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10-P05)资助。作者简介:常伟(1988-),男,甘肃兰州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作物栽培与耕作。通讯作者:陆立银,男,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常伟1陆立银1,2罗爱花2文国宏2谢奎忠2胡新元 2(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兰州730070;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兰州730070)摘要:在甘肃高寒阴湿雨养农业区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育期内10个参试马铃薯品种全株干物质积累变化呈“S ”型曲线变化,青薯9号全株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其他品种,青薯9号全株干物质积累量高出陇薯12号53.37%。10个参试品种茎秆、叶片干物质的积累量先快速增加,之后增加速度有所减缓,达到生长高峰期后出现下降趋势。青薯9号、陇薯9号、庄薯3号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在生育期内最高值出现时间比陇薯6号、陇薯7号、陇薯10号、陇薯11号、陇薯12号、陇薯13号、陇薯14号晚20d 。各品种茎秆干物质积累量与叶片干物质积累相似,9月1日青薯9号茎秆干物质积累达到生育期最高值,且高于其他品种,达到75.37g 。块茎形成后各品种块茎干物质积累持续增加,庄薯3号块茎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其他品种。10个参试品种干物质在器官的分配量的多少为块茎>叶片>茎秆。关键词: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 84--

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我部修订了《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规定》,现予公布,自2016年10月18日起施行。农业部2011年9月6日发布的《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规定》(农业部第1643号公告)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 农业部 2016年9月18日 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由企业所在地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审核,农业部核发。 第三条申请领取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办公场所200平方米以上,检验室150平方米以上,加工厂房500平方米以上,仓库500平方米以上; (二)具有转基因棉花自育品种或作为第一选育人的品种1个以上,或者合作选育的品种2个以上,或者受让品种权的品种3个以上;生产经营的品种应当通过审定并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经营授权品种种子的,应当征得品种权人的书面

同意; (三)具有净度分析台、电子秤、样品粉碎机、烘箱、生物显微镜、电子天平、扦样器、分样器、发芽箱、PCR扩增仪及产物检测配套设备、酸度计、高压灭菌锅、磁力搅拌器、恒温水浴锅、高速冷冻离心机、成套移液器等仪器设备,能够开展种子水分、净度、纯度、发芽率四项指标检测及品种分子鉴定; (四)具有种子加工成套设备,成套设备总加工能力1吨/小时以上,配备棉籽化学脱绒设备; (五)具有种子生产、加工贮藏和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各3名以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人员2名以上; (六)种子生产地点、经营区域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的区域内; (七)符合棉花种子生产规程以及转基因棉花种子安全生产要求的隔离和生产条件,生产地点无检疫性有害生物; (八)有相应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九)农业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条申请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应当向审核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一)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申请表(式样见附件1); (二)单位性质、股权结构等基本情况,公司章程、营业执照复印件,设立分支机构、委托生产种子、委托代销种子以及以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一、复试科目 作物栽培学。 二、考查目标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报考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为测试考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本课程以大学本科同等学历农学专业的业务要求,对考生进行作物栽培学理论基础知识的测试。考生应掌握作物栽培学概论及主要作物(小麦、棉花、玉米、水稻等)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作物栽培学课程属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要求考生能解决主要作物生产中的一般栽培技术问题,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作物栽培学概论 要求考生较好理解作物栽培学的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方法,了解作物分类及其栽培的历史、起源,掌握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以及产量形成规律,了解作物增产的光能潜力。 (二)小麦 了解小麦生产的概况,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小麦生产的土、肥、水条件,掌握冬、春小麦的栽培技术及其高产栽培的关键问题。 (三)水稻 一般了解水稻生产概况,了解水稻品种的多种类型及光温反应特性,理解水稻生长发育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种植水稻的土、肥、水条件,掌握直播水稻的栽培技术及其田间管理,了解育秧移栽技术和杂交稻的栽培优势等。 (四)玉米 了解玉米生产概况及高产栽培新技术,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高产玉米的光合生产潜力,掌握玉米栽培技术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了解复播、套种玉米的栽培技术和特用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等。 (五)棉花 了解全国棉花生产形势及棉花高产栽培型技术、新疆棉花生产的资源优势,掌握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棉花生长发育及其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其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了解长绒棉生产的栽培技术。 (六)甜菜 一般了解甜菜的生产意义,理解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甜菜两年生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掌握甜菜原料根栽培技术及其收藏,了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母根采种株栽培技术等。 (七)油料作物 一般了解油料作物的生产意义,重点掌握油菜、向日葵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它们的栽培技术。 (八)其他作物 一般了解大豆、薯类(马铃薯、甘薯)和杂粮(高粱等)等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和栽培技术要点。

棉花干物质生产与积累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棉花干物质生产与积累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摘要:以4个棉花品种EK288F1?鄂杂棉10号F1?C111F1?鄂棉2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质育苗模式下棉花干物质生产?积累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育苗模式下3个杂交棉品种的F1单株营养器官干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明显,尤其是进入开花期后明显快于对照品种鄂棉23,在盛铃期达到高峰;杂交棉品种F1的株高?果枝数?幼铃数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但成铃数和总果节数明显高于对照,显示杂交棉果节分化速度快于对照;3个杂交棉品种F1伏前桃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但伏桃和秋桃比对照多,说明杂交棉中后期生长比对照具有明显优势;对照品种鄂棉23的脱落率高于3个杂交棉品种F1? 关键词:棉花;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生长发育;影响 Effects of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on Cotton Growth Abstract: Cotton of EK288 F1, E-zamian No.10 F1, C111 F1 and E-mian 23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e effects of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otton in substrate-nursery pattern were studied in this tr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the three F1 of hybrid cottons EK288, E-zamian No.10 and C111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common varieties E-mian 23) especially in the blooming stage and got the highest amount in the blooming stage when planted in nursery substrates patter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lant height, number of fruit branches and young bolls,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boll number and total fruit-node numbers between the three hybrid cultivars and the common cotton,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fruit branch of hybrid cotton was much faster than the control.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pre-hot summer boll between hybrid cotton and common cotton, however, the numbers of hot summer boll and autumn boll of the three hybrid cotton cultivars were more than that of the common cotton, which indicated that hybrid cotton had some growth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common cotton in the latter period. Besides, the shedding rate of the common cott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hree hybrid cottons. Key words: cotton;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effects 棉花干物重是棉花经济产量形成的基础,棉花各个生育阶段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的数量都直接影响到棉花的生长发育?干物质生产与积累对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器官影响的规律不同?研究以4个棉花品种EK288F1?鄂杂棉10号F1?C111F1?鄂棉23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基质育苗模式下棉花干物质生产?积累对其生长发育

棉花栽培技术要点

棉花栽培技术要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棉花栽培技术要点 棉花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 (一)生育期棉花从出苗到吐絮所需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生育期长短,因品种、气候及栽培条件的不同而异,一般中熟陆地棉品种约130一140天。在优越的生产条件下,可促使棉花生长加快,发育提前。因此,创造适宜条件,满足棉花生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就能促进棉花早发,延长有效结铃期,从而达到早熟、优质、高产的目的。 (二)生育时期在棉花整个生育过程中,共经历五个生育时期, 1.播种出苗期:播种一出苗,约需10一15天; 2.苗期:出苗一现蕾,约需40—45天; 3.蕾期:现蕾一开花,约需25—30天; 4.花铃期:开花一吐絮,约需50—60天; 5.吐絮期:吐絮一收花结束,30—70天不等。 二、棉花的生长发育 (一)种子的发芽和出苗 1.棉子发芽出苗过程棉花种子内部贮藏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棉子发芽一般需要经历三个过程:一是吸水膨胀过程;二是贮藏物质分解分化过程;三是胚细胞生长、分化过程。种子吸水膨胀后,酶的活性逐渐加强,使子叶内的贮藏物质分解转化为可溶性的、较简单的物质,供胚吸收利用。胚吸收养分后,即开始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形成幼苗的不同器官。当胚根突破珠孔向外伸长达种子长度一半时,叫做发芽。发芽后,条件适宜,胚轴伸长为幼茎。幼茎起初弯曲呈弓背状,待顶破士后便很快伸直,并将子叶带出土面,当子叶平展时,叫做出苗。

2.棉子发芽出苗需要的条件温度棉花是喜温作物,棉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 0.5一12℃,适宜温度为28—30℃,最高温度为40—45℃。在临界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芽越快。在昼夜平均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变温比恒温更有利于发芽。棉子出苗时对温度的要求比发芽高。试验表明,一般陆地棉品种出苗需要l60C以上,在16—32℃之间,随温度的升高出苗速度加快。水分棉子种皮厚而坚硬,种子内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棉子发芽需要吸收较多的水分,陆地棉为种子风干重的 61.6%。因此,棉子在播种前需要浸种,吸足水分,利于发芽出苗。棉子发芽出苗与土壤水分状况关系密切。一般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时,发芽率高,出苗快;若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4 5%时,则发芽率低,出苗慢。盐碱地棉田,在含盐量不超过0.25%一0.3%的范围内,土壤含盐量越高,棉子发芽出苗所需的土壤水分也越高。主要是降低盐分溶液浓度,有利于棉子吸水,发芽出苗。氧气棉子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要有充足的氧气,才能增强呼吸作用和酶的活动,将不可溶性物质转化为可溶性物质,供发芽出苗需要。因此,要做好整地保墒工作,掌握适宜的播种深度,播后松土,以满足棉子发芽出苗对氧气的需要。 (二)根及其生长棉花的根系为直根系,由主根、侧根、支根和根毛组成。棉花是深根作物,主根人土深,侧根分布广。主根入士深度可达2米以上。侧根主要分布在地表以下10—30厘米土层内,上层侧根扩展较长,一般可达60一100厘米,往下渐短,形成一个倒圆锥形的强大根系网。棉花主根生长速度是前期快,后期慢。现蕾前主根比茎生长快,主根长度约为茎高的4—5倍。现蕾后,棉株地上部分生长加快,侧根迅速增加,主根生长速度相对减慢。开花后,由于棉株地上部分生长旺盛,进入大量开花结铃期,主根生长速度缓慢。适宜棉花根系生长的条件是:土壤温度18—25℃,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 0%一70%,土壤酸碱度(pH值)6.5— 8.5,土层深厚,土壤质地疏松,土壤养分含量丰富。 (三)茎、枝及其生长棉花的主茎由节和节间组成,着生叶片的地方叫做节,节与节之间叫节间。节间的长短是衡量棉株生长是否稳健的一个重要指标,生长稳健的棉株,节间较短,徒长的棉株节间较长。茎的颜色生长前期呈绿色,以后随着茎秆逐渐生长、成熟,由下向上逐渐变为红色。主茎颜色经常作为田间诊断的指标。另外,主茎上着生茸毛,具有保护作用。还有油腺,油腺内有棉酚,有抵抗害虫作用。棉花主茎的生长速度,一般苗期生长缓慢,现蕾后逐渐加快,初花期生长最快,盛花期后又逐渐减慢。主茎生长快慢,受温度、水分、养分、光照等条件的影响。棉花的茎上有分枝。分校有果校和叶枝两种。果核能直接长出花蕾,开花结铃。时枝间接长出花蕾,开花结铃。棉花的茎枝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0℃,温度低于19℃时,果枝发育受抑制。温度高,水肥不当时,茎枝徒长。一般现蕾后,温度在25℃左右时,主茎每长一

作物栽培学-完整版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 1.性质: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2.任务: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栽培技术措施。 二、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 1.作物的起源: 起源地:(1)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的低地是“第一个最大的独立的 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地”(2)中南美洲地区 2.作物的分类: (一)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喜温(10°C):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花生、烟草;耐寒(1~3°C):小麦、大麦、黑麦、 燕麦、马铃薯、豌豆、油菜。 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长日照作物(在日照变长时开花的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短日照作物(在日照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稻、玉米、大豆、棉花、烟草;中性作物(对日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的作物):荞麦;定日照作物:甘蔗的某些品种只能在 12.75h的日照长度下才开花。 根据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特点分为三碳(C3)作物和四碳(C4)作物。 C3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高):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烟草 C4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低):玉米、高粱、谷子、甘蔗(二)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 粮食作物: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稻、玉米、谷子、高粱等) 豆类作物(大豆、豌豆、绿豆、蚕豆、豇豆、菜豆等) 薯芋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芋等)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大麻、亚麻、洋麻、黄麻、龙舌兰、蕉麻等)

氮肥运筹对棉花干物质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氮肥运筹对棉花干物质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为了寻找最佳氮肥施用时期和比例,提高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在氮肥施用总量固定为225 kg/hm2的情况下,调整施肥时期和比例,研究氮肥运筹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底肥主要影响营养器官干物重,而对生殖器官干物重没有明显影响,适量的底肥有利于在蕾期和初花期获得较高的生物量;②固定底肥用量为30%时,剩余氮肥全部用于初花期与分两次施用于初花期和盛花期最终获得的生物量和产量相当;③合理的氮肥施用策略有利于提高快速累积期的平均速率、最大速率和快速累积期积累的干物质,最终有利于获得较高的棉花产量。 关键词: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氮肥;施用时期;施用比例;干物质;产量 氮肥是影响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因此氮肥的合理运筹与棉花干物质累积及产量关系密切[1]。较高的生物量是作物高产的前提,而物质的累积又是以养分的吸收为基础[2-5]。氮肥用量对棉花干物质的累积影响显著,氮肥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棉花前期干物质累积,氮肥施用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塑造合理的株型;氮肥用量还可以调节干物质快速累积期的进入早晚和持续时间,也可以改变干物质的累积速率[6]。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棉花干物质和氮素的累积总量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最大累积速率增加,但快速增长期推迟至初花期至盛铃期,持续时间40 d左右[7]。氮素水平对棉花生殖器官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吸收的影响大于营养器官,施氮量的增加还显著提高了棉花氮素吸收速率[8]。 棉花生长后期需要大量氮素和磷素营养,当营养供应不足时会减弱后期同化产物的累积,从而降低产量。在棉花生长后期追施氮肥有利于促进有机质的累积,所以后期追施一定量的速效肥,并结合灌水和打顶是获得棉花高产的关键[9]。研究表明,后期追施氮肥效果与地力有很大关系,一般在地力较肥沃的棉田氮肥增产效果低,但在中等地力棉田后期追施氮肥增产效果明显。早施氮肥能加速棉铃形成及促进早熟,后期追施氮肥量不应超过棉田总施氮量的35%,否则霜后花和青铃比例增大,影响纤维品质[10]。在气候条件适宜、沙壤土条件下,中熟品种棉花氮肥施用比例大致以基肥占30%、接力肥占10%、花铃肥占35%、盖项肥占25%为宜[11]。 本试验通过在氮肥总量固定的情况下,调整施肥次数和比例,以期寻找到一种最佳施肥策略,达到提高棉花氮肥利用率、降低因氮肥流失而引起的环境污染、简化施肥方式的目的,为棉花简化栽培(施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条件 试验于2011—2012年在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农场进行。大田试验前茬作物为

棉花的基本知识(精)

名字 拉丁语学名:Gossypium spp. 英语名字:cott on pla nt 科属 界:植物界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锦葵目 Malvales 科:锦葵科Malvaceae 属:棉属 Gossypium 历史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共同时代之前,棉纺织品 的使用传到了地中海地区。公元一世纪,阿拉伯商人将精美的细棉布带到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大约9世纪的时候,摩尔人将棉花种植方法传到了西班牙。15世纪,棉花传入英国,然后 传入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 而其实中美洲原住民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纺织衣服和毯子。16世纪西班牙人进入墨西哥 南部和尤卡坦半岛,发现当地植棉业已很发达,岛民将彩色棉纺成土布,做成当地人的服装。现在占世界棉花总产 90 %以上的棉种都原产于墨西哥的陆地棉。 中世纪棉花是欧州北部重要的进口物资,那里人自古以来习惯从羊身上获取羊毛,所以当听说棉花是种植出来的,还以为棉花来自一种特别的羊,这种羊是从树上长出来的,所以德语里面的棉花一词直译是树羊毛”。 简述 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植物的种籽纤维,绝大多数亚热带国家都有生产。在热带地区可长到 6公尺(20呎)高,一般为1~2公尺(4~6呎)。花朵乳白色,开花後不久转成深红色後凋谢,留下绿色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白色带黄的,长约2~4公分(0.75~1.5吋), 含纤维素约87~90 %,水5~8 %,其他物质4~6 %。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以前,我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末元初。关于棉花传入我国的记载是这么说的:宋元之间始传其种 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从此可以了解,棉花的传入有海陆两路。泉州的棉花是从海路传入的,并很快在南方推广开来,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根据纤维的长度和外观,棉花可分成3大类:第一类纤维细 长(长度在2.5~6.5公分〔1~2.5吋〕范围内)、有光泽、包括品质极佳的海岛棉、埃及棉和比马棉等。长绒棉产量低,费工多,价格昂贵,主要用於高级纱布和针织品。第二类包括一般的中等长度的棉花,例如美国陆地棉,长度约 1.3~3.3公分(0.5~1.3吋)。第三类为纤维 粗短的棉花,长度约 1~2.5公分(0.375~1吋),用来制造棉毯和价格低廉的织物,或与其他纤维混纺。 棉花在棉铃裂开後采摘。若用机器摘棉,通常先用化学方法去掉叶子,并促使棉铃同时 开裂。轧棉机将纤维从棉籽上剥下,经过清棉和梳棉工序纤维集结成松软绳状,在牵伸作用下

作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作物: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狭义的作物则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又称大田作物,农作物等,俗称庄稼。 耐寒作物: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较低,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蚕豆等。 喜温作物: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如稻谷、玉米、高粱、棉花 短日照作物:凡在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轮作复种、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本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生长:指作物器官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的量变过程。 发育:指作物体内新器官(性器官)的分化、形成的质变过程。 临界日照长度:指诱导长日作物花芽分化所需的最短光周期,以及诱导短日作物花芽分化所需的最长光周期。 作物的生长中心:指作物生育过程中生长势较强、生长绝对量或相对量较大的器官 种子:农业生产上凡是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播种材料都统称为种子。农业生产上的种子包括 分蘖节(tillering node):节间不伸长,腋芽萌发形成分蘖。 伸长节:腋芽通常休眠。节间伸长呈向顶式,波浪状。 拔节:作物生产上,当基部第一节间伸长达1-2cm时。 穗:圆锥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 受精: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进入子房,之后释放精细胞与胚囊中的卵细胞和极核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和初生胚乳核细胞过程。 生物产量:作物一生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产品收获量。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作物产品品质:指作物产品的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作物群体:是指该种作物的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作物群体结构:主要是指群体的组成、大小、分布、长相、动态变化及整齐度等。作物群体组成:是指构成群体的作物种类以及主茎与分枝(蘖)比例和分布情况。群体大小:指作物群体的密度、干物质积累量、茎蘖(枝)数、叶面积指数、穗(铃、角、荚)数、根系发达程度等情况。 群体分布:指群体内个体以及个体各器官在群体中的时空分布和配置。 水稻:幼苗期、分蘖期、长穗期和结实期 小麦幼穗分化形成进程:生长锥伸长期单棱期二棱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分化期四分体形成期 玉米的生育时期:苗期穗期花粒期 大豆:萌发发苗期、苗期、花芽分化期、开花结荚期、谷粒期、成熟期 棉花:萌发发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成熟期(吐絮期) 油菜:萌发发苗期、苗期、蕾薹期、开花期、荚果成熟期 甘薯:发根还苗、分枝结薯期,茎叶盛长、块根膨大,块根盛长,茎叶渐衰 水稻产量: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 小麦的经济产量:由每公顷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 大豆:单位面积柱数、每柱荚数、每荚粒数、粒重 棉花:单位面积铃数、单铃重、衣分 油菜:单位面积角果数、每果粒数、每荚粒数、粒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