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舌觉异常 (舌麻)10种病因

舌觉异常 (舌麻)10种病因

舌觉异常 (舌麻)10种病因
舌觉异常 (舌麻)10种病因

舌觉异常(舌麻)10种病因

《嵩崖尊生书》卷六:“血虚亦舌麻,火痰居多。”《证治汇补·麻木章》:“脾肾亏,湿痰风化乘间而入,均使舌本麻木。”治宜清热化痰、祛湿化痰、养血祛风、补肝肾等法。参见舌痹条。

临床诊断全身性疾病。如恶性贫血、B族维生素缺乏或铁质缺乏,也会引起舌痛。一些查不出原因的舌痛一般都是主观因素造成的。尤其以中年、老年患者为多。接近更年期或正在更年期的妇女常有舌痛的症状。有些患者想象自己舌部的小毛病是癌变,并且顿时觉得舌部的感觉异常。另外,有的心血管病患者也可有舌痛、舌麻现象,也切不可大意。[3] 舌头发麻多与血流缓慢、血黏度增高,微循环改变、局部供血不足或脑供血不足有关,可检查血脂、血糖、血压是否增高和血黏度是否增高。

舌头发麻还有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征兆,如果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除舌头发麻外,还会有舌痛、舌局部肿胀、活动不灵和伴随全身症状和肢体半侧麻木、语言不利、四肢活动无力、血压升高、头晕、头痛等。

另外,应用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也会引起舌头和嘴唇发麻。因此,如果有血脂、血糖、或血压增高、血黏度增高,都要积极治疗。

平时注意多饮水,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计量阿司匹林、丹参、维脑路通、银杏叶片等药,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1、B6、C等,有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作用,可消除发麻现象。

[4]

中医解读舌觉异常舌酸或是脾胃不和

舌头是我们感知味觉的器官,生活中我们的舌头会感到各种的味道,这就是中医上讲的舌觉,舌酸,舌甘,舌苦都是常见的舌觉异,这也是身体健康的一个体现,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舌觉异常所预示的健康含义。

1、舌酸

自觉舌上及口中时有酸味,但无酸水泛出,共诊治18例,均由血脂和b超确诊。多由脾运失常,食滞不化,或暴食伤脾,食积肠胃,肝脾不和,浊气上泛所致。《医学正传》说:“亦有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者”,肝胃不和,气滞湿阻,痰停血瘀,痹阻肝络,故见脘腹时痛,胁胀欲呕,嗳气嘈杂,大便不调或腹痛下利秽浊,舌厚腻或黄,脉弦滑或沉实。

治以攻积导滞、行气消痞,方选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化裁:大黄、枳实、神曲、麦芽、山楂、云苓、木香、槟榔、陈皮、黄芩、泽泻、黄连、莪术、三棱、砂仁、当归、草决明、荷叶、香附、郁金。

2、舌甘

自觉舌上有甜味,共治29例,均经血脂及b超确诊。临床多有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恶心,面色淡黄,或便溏不爽,身体困倦,舌白腻或厚,脉缓或濡,但亦有症状不明显,仅舌感甜味者。舌甘甜多为湿浊上泛,与脾关系密切。脾喜燥恶湿,湿易困脾,气机被阻,血脂失于正常运化,积于血中为痰为瘀,痹阻于肝,发为脂肪肝。

治当芳香化浊,方选三仁汤、茵陈蒿汤化裁:杏仁、苡仁、白蔻仁、厚朴、半夏、云苓、佩兰、茵陈、滑石、大黄、当归、草决明、郁金、赤芍、通草、豆卷、藿香。

3、舌苦

自觉舌有苦味,共诊36例,均为血脂偏高及b超证实为脂肪肝者。临床多有腹胀胁痛,眩晕耳鸣,或大便秘结,咽干口燥,舌白腻或黄腻,脉弦滑,但多数仅有口苦便秘,余症缺失。盖苦为胆味,与肝之疏泄有关;苦属火,火盛则口苦。《素问痿论》:“肝气热,

则胆泄口苦……”,《灵枢·胀论》:“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

治当清利肝胆、疏肝解郁,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当归、泽泻、黄芩、栀子、草决明、大黄、白芍、郁金、川楝子、公英、败酱草、山楂、莱菔子。

4、舌辛

自觉舌上有辣味,或麻辣或腥味,临床少见,诊治4例,均由血脂与b超确诊。以心胆不宁,无形气火夹痰浊为主,符合脂肪肝发病机理。《通俗伤寒论》:“口辛者,肺热入胃”,“肺热口辛,宜甘桔汤、泻白散”。临床见脘腹痞满,胸闷气短,或痰涎壅盛,不能平卧,甚则面目浮肿,大便不实,舌质暗苔薄腻,脉弦滑。

治当泻肺清热、疏肝和胃,方选泻白散、柴胡疏肝散加减:黄芩、半夏、桑白皮、地骨皮、陈皮、莱菔子、白芥子、香附、郁金、川楝子、草决明、泽泻、山楂。

5、舌咸

自觉舌上有咸味,甚则有咸味痰涎排出,共诊治23例。咸味入肾,一般说来舌咸多与肾虚或寒水上泛有关。如《通俗伤寒论》说:“口咸吐白沫者,肾水上泛”,《张氏医通》认为:“口咸,肾液上乘也”;口咸也与七情、五味太过有关:“夫口之多病……或见酸、苦、甘、辛、咸味,原其所因,未有不因七情烦扰、五味过伤所致”(《医学正传口病》)。脂肪肝发病多以中年和老年前期为多,此时往往处于生理性肾虚状态,或因劳神过度,生活无序,脏腑功能受损,久必及肾。肾精亏虚,阴阳失衡,水不涵木温土,血脂失于正常运化,形成高脂血症,痹阻于肝。常见腰膝酸软,失眠健忘,耳鸣耳聋,胁腹痞满。若肾阳虚者见畏寒肢冷,遗精早泄,性欲淡漠,或伴面目浮肿。

治当温阳补肾,方用右归丸加减:熟地、菟丝子、杜仲、肉桂、制附子、山药、枸杞子、山萸肉、制首乌、香附、枳实、山楂、荷叶、桑寄生、女贞子、鹿角胶。若肾阴虚见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或数,治当滋补肾阴,用左归丸化裁:熟地、丹皮、山萸肉、山药、泽泻、山楂、龟胶、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天冬、莱菔子、当归、枳实、荷叶。

6、舌淡

口中自觉无味,即味觉减退,或味觉迟钝不敏锐,多与脾胃失于健运有关。《灵枢脉度》:“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中医临证备要口唇症状》云:“口淡无味,饮食不香”。临床常见胁腹胀满,食欲不振,或吐或泻,四肢倦怠,嗳气时作,舌白或腻,脉缓或细弱,共诊31例,均经血脂及B超检查确诊。

治当健脾益气,方选参苓白术散、异功散加减:党参、茯苓、白术、陈皮、山药、扁豆、苡仁、砂仁、木香、当归、草决明、山楂、莱菔子、枳实、荷叶。

7、舌麻

指舌麻木而感觉减退,甚则刮、戳、搔其舌,麻感仍不解,共诊治7例。舌麻多血虚、肝风、痰阻等,《辨舌指南》说:“舌麻者,血虚也。麻木而伸不出者,内风挟痰也……皆宜柔润、养血、熄风。挟痰者,兼豁痰、宣痰”。若脂肪肝兼血虚,乃因心绪烦扰,忧思暴怒,阴血暗耗也,常见头晕目花,心悸健忘,盗汗虚热,面色暗黄,舌苔薄白,舌质淡或有齿痕,脉细缓或细数。治当养血通络,方选四物汤、二至丸加减:熟地、当地、白芍、川芎、女贞子、旱莲草、制首乌、草决明、枳实、泽泻、山萸肉、山楂。若夹痰者,倦怠乏力、脘腹痞满、呕恶少眠,舌苔薄腻,脉弦滑。

治当化痰解郁,方选逍遥散、温阳汤化裁:柴胡、当归、云苓、白术、郁金、半夏、竹茹、枳实、陈皮、黄芩、莱菔子、白芥子、山楂、大黄、香附、草决明、槟榔。

8、舌胀

自觉舌体肿胀,但未必见舌体增大,诊治9例。脂肪肝患者多有肝郁气滞,日久化火,木火上炎,故有舌胀之感。常伴失眠心悸,胸胁满闷,或心下痞硬,嗳气频作,舌淡苔薄,

脉弦有力。

治当疏肝理气、清泻热结,方用大柴胡汤、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黄芩、白芍、半夏、枳实、大黄、香附、郁金、川芎、陈皮、黄连、连翘、莱菔子、草决明、山楂。

9、舌涩

指舌上有食生柿子的感觉,多与舌燥同时出现,主要为燥热伤津所致,共诊治14例。脏腑阳热偏盛,气火上逆,或燥热伤津,致舌干涩。陈无择《三因方口病证治篇》说:“烦、燥则涩”;清代唐容川《血证论·口舌》中指出:“舌涩是风热,通圣散去芒硝、大黄治之”。脂肪肝见舌涩与肾虚失衡,主水及气化功能失调有关。此时水不涵木,脾失运化,津液不布,痰浊、血瘀痹阻血络。常见咽干口燥,胁胀而痛,午后潮热,或耳鸣耳聋,大便秘结,舌红少苔或中剥为地图舌,脉细或弦。

治当滋阴润燥、化痰解郁,方选增液汤、逍遥散化裁:玄参、生地、麦冬、石斛、北沙参、当归、白芍、柴胡、栀子、天冬、陈皮、香附、郁金、草决明、荷叶、竹叶。

10、舌灼热疼痛

舌上有火烧样疼痛感,诊治6例,多因火邪内盛所致。常与舌尖红赤、口舌生疮同时出现,酒精性脂肪肝多有此种舌觉。常伴胸脘闷热,呕恶少食,大便秘结,目赤头昏,舌红少苔或干燥缺津,脉弦细或洪大。

治当清热解毒、疏肝泻痞,方选白虎汤、凉膈散加减:生石膏、知母、生地、白芍、大黄、栀子、泽泻、赤芍、丹皮。

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作业1 选择题 1—5EDBCC 6—10DDEDC 11—15ACCBD 16—20BCCDB 简答题 1.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正常或是失常表现出何种生物学效应。 1)免疫防御:指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正常时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时如果防御功能过强出现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感染。2)免疫稳定:指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正常时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原性异物,对自身成分耐受和保护。功能紊乱时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失去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而对自身细胞发动攻击。3)免疫监视:指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功能正常时可防止肿瘤产生,功能失调时可导致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不能及时清除,造成病毒持续性感染。 2.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主要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骨髓的主要功能:1)是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2)骨髓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是再次免疫应答时产生抗体的主要场所。胸腺的主要功能:1)T细胞发育的主要场所。2)免疫调节作用。3)建立与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淋巴结的主要功能:1)T/B淋巴细胞居留的场所。2)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脏的主要功能:1)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2)对血液来源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3)合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4)过滤作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主要作用:1)通过黏膜局部发生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在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2)黏膜局部产生的分泌型IgA,3)参与口服抗原街道的免疫耐受。 3.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分类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多种细胞(主要是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可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等多种类型。 4.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由Ig的V区,特别是HVR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在体内表现为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学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2)激活补体:IgG(IgG1、IgG2和IgG3)、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IgG4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3)与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粘附、ADCC及超敏反应作用。(4)穿过胎盘: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知识点汇总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免疫: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识别自己、排除非己” 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如:皮肤、黏膜和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唾液、泪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 第二道防线:体内非特异性反应 包括:体液中的血浆蛋白和某些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分化成的巨噬细胞) 局部炎症反应:受损部位出现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现象,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作用。 脓液(死的白细胞、活的白细胞、死细菌、坏死的细胞)的出现表示正在克服感染。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构成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反应(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点:针对特定病原体。 2、抗原:指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非己物质。就 是任何一个能引发大量淋巴细胞的“非己”标志。(当病原体进入体内后,由于他们含有特异性化学物质,如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引起体内针对这些特异性化学物质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抗原特点: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2)举例:病毒、细菌、花粉、自身衰老或受损的组织、细胞以及癌细胞等 3、抗体: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 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 1 / 6学习交流文档

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抗体分子基本结构是Y型的(2臂上有同样的结合位点)。 (1)分布部位:血液、体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 (2)产生抗体的细胞 成熟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能合成但不分泌(称受体) 效应B细胞(浆细胞)能合成抗体并分泌到体液中 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四种。 (3)抗体特点:与特异抗原结合,每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4)作用方式: 使病毒一类的抗原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使一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 使一些抗原凝聚而被巨噬细胞吞噬。 举例:血液中的凝集素(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抗原)发生反应; 抗毒素(抗体)与外毒素(抗原)发生凝集反应。 4、淋巴细胞起源与分化 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一部分在(胸腺)发育成熟叫T淋巴细胞; 另一部分可能在(哺乳动物骨髓)中发育成熟叫B淋巴细胞。 5、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 (1)每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 淋巴细胞以此为依据实现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同一个体的所有细胞的MHC是相同的,这样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 2 / 6学习交流文档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教学设计 李耀军盂县第三中学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落实课程的四条基本理念,即提高生物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节课重点落实两个理念,即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免疫调节的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疫苗等知识,学生在生活中也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我们要调动学生兴趣,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和调查身边有关免疫的应用和例子;上课时合理分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比例,充分利用图片、视频、概念图等手段使得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生动化,并通过列表、设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对比和总结。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又一个调节机制,尤其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一节中重点是第三道防线的两种作用方式、三种免疫细胞协同作用机制,艾滋病的死因与免疫系统的受损关系。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正确看待强化麻疹疫苗接种问题,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中出示相关配套的图片,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采用图解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对比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和分析、概括、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逐步形成生命活动平衡协调的观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人体三道防线的具体内容,虽然知道一些诸如淋巴细胞、抗体、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但知识整体比较抽象,过程复杂,本节课在重温三

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解释艾滋病的死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2)概述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协同作用。 (3)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以全面“抗击麻疹病毒”为线索,通过阅读、梳理、比较、概括、表述等方法,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辨别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和关联性,理解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热点问题,强调疫苗接种和预防艾滋病问题,提升分析判断、防范疾病的意识。 (2)立足生活习惯的实际,设置增强免疫力的“头脑风暴”活动,提升自觉增强免疫力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2.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展示:麻疹患者的照片介绍:麻疹的症状、危害。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过敏反应的概念、类型及致敏原的概念、种类。 (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疾病的类型。 (3)艾滋病的全称、英文缩写及艾滋病病毒的名称、英文缩写。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致病原因。 (5)HIV病毒的生命周期。 2.能力方面: (1)通过组织学生问卷调查等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运用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增强了学生协作精神、团队精神。 (2)通过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触动学生善待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节教材着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健康生活的主题,且安排了调查活动,这样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前两节的抽象知识中激发和调动起来,使学生体会生物科学与现代人类的生存及发展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本章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内容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因此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章节内容的融会贯通,并更好地理解前面所学的知识。 2、教学重点: (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但过敏反应涉及到一些微观、抽象的知识,本案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总结的方法,客观地、科学地介绍这一过程,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实践、分析、综合等能力,及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进而落实本节课的能力、情感目标。 (2)艾滋病是本节课的重点。本案采用《生命是如此脆弱》的图片,使学生发生兴趣、激起疑惑,产生探究的欲望。再精心设疑,指导学生正论、反辩,多向交流,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形成主动、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难点分析: 艾滋病病毒(HIV)的生命周期。此过程涉及到微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本案以边播放动画边总结的形式,加强直观性,降低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情分析: 1、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特别是艾滋病,各媒体经常报导艾滋病的疫情情况、预防措施及最新科技动态,因此学生或多或少能了解一些基本常识。 2、初中的自然科学已学过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及预防措施。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容易地总结出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3、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在高中的生物中学到内环境的稳态、营养与健康、免疫机制等方面。 四、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免疫有关的问题越来越多,有些是学生较熟悉的,如过敏反应、艾滋病等,有些则感到陌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免疫治疗、器官移植等,教材中只是对相关内容作了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机体的免疫功能是由一个复杂的免疫系统实现的,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免疫系统的存在及其功能的正常化,是机体免疫功能稳定的基本保证。 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的作用,通过免疫应答反应来排斥非我的异物,以维护自身稳定性的生物学功能即为免疫。机体的免疫系统就是通过这种对自我和非我物质的识别和应答,承担着三方面的基本功能: 基本功能: ①防御功能,即抗感染或防止其他抗原异物的入侵。 ②自我稳定功能,即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 ③免疫监视功能,即消灭突变的异常细胞。 免疫器官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1、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根据它们的作用,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此外,粘膜免疫系统和皮肤免疫系统是重要的局部免疫组织。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 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骨髓中的前T细胞经血流进入胸腺,在胸腺分泌的胸腺激素和胸腺生成素的作用下成为成熟的T细胞。 骨髓是造血器官,也是各种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淋巴细液的发源地和分化成熟的场所。 周围免疫器官包括脾和淋巴结 淋巴结是淋巴细胞定居和增殖的场所,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基地,也是淋巴液过滤的部位以及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重要组成环节。 淋巴细胞一旦与相应抗原接触之后,在淋巴细胞或脾内开始发生免疫应答。 脾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脾内除含有大量的T细胞和细胞外,还含有浆细胞。脾具有与淋巴结相似的功能。 2、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及其前身,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和红细胞等。 人和哺乳动物的所有免疫细胞,都是从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来的。 3、免疫分子 免疫分子是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分子、补体分子、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等。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1) 过度反应、功能减退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1)过度反应、功能减退 一、教材分析 本节以过敏反应和爱滋病为例分别介绍了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和免疫缺乏疾病的特点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本小节学习的重点为爱滋病的相关知识---爱滋病对免疫系统的危害,爱滋病的传播与预防。 自身免疫病也是免疫系统异常的一种类型,在人群中具有一定的发病率,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不能展开介绍,以小资料的形式提供学生阅读以了解其特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了解有关免疫的基础知识,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还停留在一个表较初级的阶段,对此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再加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如学生已了解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理解了特异性反应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本节的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理解免疫功能异常的不同反应及对人体的影响。所以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分成若干小组,采取走访专家医生、探访病人、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收集更多的他们感兴趣的资料,在课堂上教师为他们创设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智力参与,使他们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知道免疫功能异常的不同反应。②知道过敏反应与功能减退对人体的健康影响。 2.情感目标:①通过了解各种免疫失调疾病及其发病机理,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现象的复杂性、物质性和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世界观。②通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引起学生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关注,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 3.能力目标:①通过组织学生课外访谈、查阅资料、课上汇报交流等自学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生物学知识解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②通过了解各种免疫失调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使学生形成分析、判断、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 四、重点难点 1.过敏反应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过敏反应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这种病例很多,了解它的患病机理,可以帮助学生本人及其周围的人减少病痛。这是生物课学习中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但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却相对复杂,涉及到一些微观、抽象的生化反应,教师要尽量科学地。简要地介绍这一过程,使学生容易理解。 2.功能减退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其中的艾滋病在全世界传播蔓延,且无特效药,已成为全球性疾病。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危害,懂得预防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五、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调查访谈、多媒体课件、图表模型 六、教学过程 1.激发兴起,导入新课 教师在上课之初,可以提问学生,谁愿意说一说自己有无曾经对某种物质过敏的现象?如果学生不愿意承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消顾虑,指出大多数过敏反应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也可以请学生说一说听过见过的别人的过敏反应,指出过敏反应虽然是一种常见病,却和人们谈虎色变的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癌症一样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了解这些病的发病机理,有效地防病治病是我们学习、研究免疫学的重要目的。

免疫系统主要功能及表现

1免疫系统主要功能及表现 免疫防御:生理:抗感染免疫作用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 病理: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 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包括肿瘤细胞)清除病毒感染细胞 发生肿瘤病毒持续性感染 免疫自稳: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对非己抗原产生适度免疫应答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 2补体三条激活的途径比较: 经典激活途径3:激活物:抗原-抗体(IgG1~3和IgM)复合物 参与的补体成分:C1,C4,C2,C3 ,C5~C9 所需离子:钙离子镁离子C3转化酶:C 4b2b C5转化酶:C 4b2b3b 起始分子:C19 生物学作用:协助抗体产生免疫效应,在感染中/晚期发挥作用 MBL途径2:激活物:病原体表面甘露糖,岩藻糖,N氨基半乳糖 参与的补体成分:MBL.MASP1,2,C4,C2,C3,C5~9 所需离子:镁离子 C3转化酶:C 4b2b C5转化酶:C 4b2b3b 起始分子:MASP 生物学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旁路激活途径1:激活物:G-菌,脂多糖,葡聚糖,酵母多糖,凝聚的IgA 参与的补体成分:C3,B因子,D因子,P因子,C5~C9 所需离子:镁离子 C3转化酶:C 3bBbP C5转化酶:C 3bBb3b 起始分子:C3 生物学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初期发挥作用 3抗原的种类: 根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细胞参与:?胸腺依赖性抗原: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抗原 产生的主要抗体:IgG 可引起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可产生免疫记忆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多糖类物质含多个重复排列的B细胞表位 IgM 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产生免疫记忆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异种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 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4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征和功能 IgG1.血清含量最高,分子量最小,半衰期23天。2.出生3个月开始合成,3-5岁达成人水平。3.可活化补体,介导调理吞噬和ADCC作用。4.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5.能与葡萄球菌蛋白A(SPA)结合,可纯化抗体,免疫诊断。 IgM1.血清中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B细胞表面为单体:mIgM,BCR 2.个体发育中产生最早。3.体液免疫应答中产生最早,早期诊断。4.激活补体能力强。5.天然血型抗体是IgM。 IgA1.分为两型:血清型(单体)存在于血清,免疫作用弱。分泌型(SIgA)存在于乳汁,唾液及分泌液中局部免疫防御(一防)激活补体免疫调理作用2.SIgA为二聚体,有J链和分泌片。3.SIgA为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 4.SIgA可通过初乳传递给婴儿。 IgD1.mIgD可作为B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2.血清中含量很少。 IgE 1.血清中含量最低。2.可介Ⅰ型超敏反应。3.寄生虫感染时升高。 5超敏特点: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快,消失快,可逆。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无严重组织细胞损伤,局部或者全身发生由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特异性IgE介导。 补体不参与。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Ⅱ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参与的抗体是IgG、IgM。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参与致病。靶细胞主要是血细胞和某些组织成分。Ⅲ型超敏反应特点:参与的抗体为IgG 或IgM 。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是致病的因素。补体及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溶酶体酶是引起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病变局部特征是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反应速度慢,消退亦慢。抗

免疫功能异常的疾病

人类一旦患上吞噬免疫功能地疾病,人体地麻烦可就多地去了,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感冒、肺炎、肺结核、肝炎、肾炎、脑炎、糜烂、溃疡、肿瘤、癌症等各种感染性疾病乘虚而入,不易治愈,称为危机并发症. 吞噬免疫功能地疾病,选择性地破坏细胞、吞噬细胞.使抗癌细胞地防御机能大大减弱,导致癌细胞活跃、聚集.患者平均要少活十多年,让人毛孔悚然. 这种要命地疾病都是突然爆发地,等到患者有感觉时,疾病就已经发作了,给治疗带来极大地挑战. 通常人们谈到艾滋病就吓地哆嗦,艾滋病就是免疫功能缺失症.只要告诉谁谁患上了艾滋病,这个谁,很快就见了阎王.因为人类无法治愈艾滋病,患上就会死去,只是早一天晚一天地事,胆子小地患者死地更快. 人类中还有一种免疫功能受损,叫沉默地杀手疾病,是一种血液中地葡萄糖堆积过多地疾病,称作“高血糖”,与高血压、高血脂一同称为“三高”.四十岁以上地中年人患病率较高,这种病主要是遗传因素,记忆父母地疾病,这种病本身不会致人死地,就怕并发症,一旦发生并发遍全身地疾病,神仙也难以治好. 患上沉默地杀手疾病,应严格控制血糖,处理各种心血管问题.用药时应注意有否影响糖、脂肪、钾、钙、钠等代谢. 人体自身地防御系统能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地任何异物;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地自身细胞,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

细胞. 任何事物都是两面地,是双刃剑.免疫力过高,人体也会出现异常情况,可能会对身体外部地物质反应过度,也就是通常所说地“过敏”. 所有物质都可成为变应原,比如尘埃、花粉、药物或食物,它们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不正常地免疫反应,从而引发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风疹块、变应性结膜炎、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等情况,严重地可能导致对身体内部自己地组织细胞产生反应,患上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甲状腺炎、青少年型糖尿病、慢性活动性肝炎、恶性贫血等疾病. 免疫力大多取决于遗传基因,环境地影响也很大,如饮食、睡眠、运动、压力等.其中饮食具有决定性地影响力,因为有些食物地成分能够协助刺激免疫系统,增强免疫能力.缺乏营养会严重影响身体地免疫系统机能. 睡眠与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良好地睡眠可使体内地两种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 睡眠时人体会产生一种称为胞壁酸地睡眠因子,此因子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细胞活跃,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地细菌和病毒消灭. 保持乐观情绪乐观地态度可以维持人体于一个最佳地状态,巨大地心理压力会导致对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地荷尔蒙成分增多,所以容易受到感冒或其它疾病地侵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