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规制期末重点整理

政府规制期末重点整理

政府规制期末重点整理
政府规制期末重点整理

政府规制期末重点整理

一、了解的部分。

1、什么是政府规制政策(选择或名称解释)

政府规制政策,是对特定的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的政策。政府是规制政策主体,制定规制政策的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政府规制的对象是个人、企业、中介机构等特定的市场主体及行业。

2、什么是进入规制(选择或名称解释)

进入规制是指,政府根据产业的市场结构特点,对准备进入该行业的潜在的竞争者进行限制。

3、数量规制政策

数量规制政策,是在价格水平和质量标准确定的前提下,政府要求企业必须提供最低数量产品的政策。如果企业在执行规制价格时减少产品数量的供给,损害消费者利益,政府规制部门就要进行处罚。4、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是指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它是保障国家的行政活动依法进行的制度。具体而言,行政监督是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活动是否合法、合理和有效而实施的监督、督促、检查和纠正的行为。

5、什么是注册制

注册制,是企业必须具备法定的条件和文件,政府规制机构对这些条件和文件加以检验,记入注册簿,企业履行完注册登记手续并领到政

府经济规制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后,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6、影响行业进入壁垒的因素

(1)规模经济效益

(2)资本需要量

(3)控制重要资源

(4)政府创造的垄断

(5)广告、产品差异

(6)过剩生产能力

7、进入规制政策主要包括

(1)行政审批

(2)注册制

8、价格结构规制定价方式

(1)二部定价和复合二部定价

(2)三部定价

(3)高峰负荷定价

(4)按距离定价

(5)价格歧视定价

9、规制俘虏理论结论

规制俘虏理论的结论是:或者是立法者被受规制产业中的企业俘虏,规制的立法有利于这些产业中的企业;或者是政府规制机构被受规制产业中的企业俘虏,政府规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利于受规制产业中的企业;由于政府规制总是有利于受规制的企业,因而,政府应该放

松规制。

10、房地产行业规制主要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1、人民银行对金融业规制政策

(1)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调整人民币汇率(2)规定存款利率水平

(3)规定贷款利率水平及利率浮动幅度等。12、社会规制主要内容

(1)提供公共产品

(2)禁止非价值物品,倡导价值物品消费

(3)纠结外部性

(4)缓解信息不对称

13、社会规制主要制度

(1)禁止特定行为

(2)对营业活动的限制

(3)资格制度

(4)检查、鉴定制度

(5)信息公开制度

(6)收费补偿制度

(7)基准、认证制度

(8)激励性规则

14、目前国家强制执行标准

(1)药品标准

(2)食品卫生标准

(3)兽药标准

(4)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标准

(5)劳动安全、卫生标准

(6)运输安全标准

(7)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标准

(8)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标准

15、行政规制主体和客体

行政规则的主体,是政府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公众,以及与规制政策相关的市场主体等。

行政规制的客体,是拥有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决策权和执行权的规制机构及其规制者。(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采取独立规制机构模式,由专业化的规制机构独立负责制定和执行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政策。我国采用直属行政部门的模式,专业的规制机构直接隶属于政府有关部门,在部门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政策。)16、经济规制主体

经济规制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制定和执行经济规制政策。

17、政府采用激励性规制包括哪些

(1)特许投标竞争法

(2)区域间竞争法

(3)成本调整契约法

(4)直接竞争法

18、社会规制中的政府补贴政策包括哪些

赠款、软贷款、价格(或实物)补贴、税收减免等形式。

(政府一般对以下几种情况给予补贴:(1)对受外部性损害者给予补贴,例如对机场附近的居民给予补贴;(2)对产生外部经济的一些厂商或公共产品给予补贴,如博物馆、医院、考古队等;(3)对生产者给予补贴,例如政府对那些能够减少排污量的企业给予的补贴。)

二、记忆部分

1、什么是投资规制政策

投资规制政策,是政府规制部门对企业投资过程中的资金筹集、投资行为和信息披露等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政策。

2、什么是价格水平规制

价格水平规制,是对被规制企业产品价格水平进行规制的政策。政府对影响企业定价的因素进行详细地分析审查,根据企业总收入水平和利润,确定单位产品(包括单位商品和服务)收费标准,确定规制价格,通常被规制产品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或平均成本。

3、什么是行政规制

行政规制,又称行政性规制,是指为了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机构有效

地进行规制活动以及规制机构的规制者行为公正、公平、有效、透明,由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公众、受规制的客体、与规制政策相关的社会团体,根据法律法规对规制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所进行的监督和管理。

简言之,行政规制,是对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的规制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规制,即对规制者的规制。

4、什么是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即是为了维护一定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健康、社会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规制机构规定环境中各种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的允许含量。(环境质量标准是制定环境目标和规则的依据,也是评价环境是否收到污染和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

5、社会规制与经济规制区别与联系

(1)社会规制与经济规制的主要区别:

①规制的目的不同。经济规制服从于政府经济职能的实现,主要纠正垄断、信息不对称等引起的市场失灵,实现资源高效率配置和市场公平竞争的目标。而社会规制服从于政府社会职能的实现,主要纠正公共产品、非价值物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引起的市场失灵,实现维护社会利益和社会稳定的目标。

②规制的对象的差异。经济规制往往是针对特殊行业的行为,这些行业中的所有企业都要受到进入和价格的双重规制,是政府对行

业、产业的定向规制。而社会规制则表现为非定向、普遍性规制,任何一个企业的行为只要不利于改进社会或个人的健康、安全,损害生态环境,都要受到社会规制。

③规制的领域不同。经济规制的领域集中于经济活动,经济规制是政府控制企业利润、确定产品价格,决定市场准入或使用特殊资源的条件。社会规制的领域则集中于社会活动,如控制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规定生产和工作场所的健康和安全标准,保护消费者利益等。

④规制的手段不同。经济规制是以价格规制等经济手段为主,而社会规制则是以设立标准等技术和行政手段为主。

⑤规制的实施所依赖的政府机构不同。社会规制基本上依赖于政府行政机构和司法机关,而经济规制一般来说更多地依赖于政府的经济管理机构。

(2)社会规制与经济规制的联系:

①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二者在纠正市场失灵方面相辅相成,从不同侧面纠正市场失灵,提高市场效率,增进社会福利。

②二者都采用进入规制方法。例如,社会规制的批准认可权、资格制度以及标准、认证制度等都起着进入规制的作用。

③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存在着交叉。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是有区别的,但是,有时难以将二者截然分开,政府的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往往是同时进行的。政府对市场主体的规制,往往既有经济规制,也有社会规制。

6、政府规制与宏观调控的区别

政府规制和宏观调控有明显的差异性,两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1)两者调节经济社会的目标不同。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而政府规制的目标是: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市场价格合理化;个人收入均等化;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等。

(2)两者调节的对象和视角不同。宏观调控的对象是经济总量,它从总量角度调节市场经济运行,着重解决市场机制引起的宏观失灵和社会资源未充分利用问题。而微观规制的对象是经济个量,它从个量或行业的角度管理市场经济运营,着重解决市场机制引起的微观失灵和资源尚未最优利用问题。

(3)两者调节经济社会的手段不同。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和法律手段为辅,运用规划、财政和金融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政府规制以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运用价格、数量管制和质量控制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

(4)两者调节经济社会的特征不同。宏观调控具有易变性、相机抉择性和间接引导性,政府规制有相对稳定性、规则性和直接强制性。

7、规制绩效评估的基本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A、基本指标;

(1)经济指标。经济指标侧重成本(资金)的节约程度,强调的是

投入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目的是在获得特定水平的投入时,使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

(2)效率指标。效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即投入与产出之比,它关心的是我们如何在可供利用资源的条件下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仅适用于那些可以量化的或货币化的公共产品或服务。

(3)效果指标。效果指标关系的问题是“情况是否得到改善”。这样,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实现目标的程度,如福利状况的改变程度,使用者满意程度,政策目标的成就程度等。

(4)公平指标。公平作为衡量绩效的标准,它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于“接受服务的团体或个人是否都受到了公平的待遇?弱势群体是否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服务”。因此,公平标准强调的是规制机构和部门提供规制服务的平等性。

(5)责任指标。责任指标强调的是政府规制主体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对规制客体的要求做出积极的回应,而不是以追求满足政府规制主体需求为目的。

B、相互关系:

这五类标准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政府规制绩效评估的综合评价体系:

在经济标准内,考虑资源和成本;

在效率标准内,考虑资源与产出;

在效果指标内,考虑产出与结果;

在公平与责任标准内,考虑某种产出及相对应的结果是否增进了社会

公平,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反映了公众的意志。

在这样环环相扣的过程中,政府规制主体的整体绩效才能得以真正意义的实现。

8、政府规制的作用及目标

政府规制的作用是:修复市场机制,消除外部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经济效率,改善社会福利。

政府规制的目标是:

(1)纠正市场失灵。

(2)培育和发展竞争性市场。

(3)保护消费者。

(4)协调社会成员的利益。

(5)保护生态环境。

(6)提供公共产品。

(7)规范市场秩序。

(8)维护民族经济利益。

9、我国社会规制的目标(可能为论述题,建议适当拓展。)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

(1)保护消费者利益,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和卫生的规制;(2)保护劳动者利益,保障劳动者基本收入、生产安全和卫生的规制;

(3)防治公害,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制;

(4)预防产业灾害,保障生产、交通、通信等公共安全的规制;(5)促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以及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的规制。

10、我国完善社会规制的制度政策(可能为论述题,建议适当拓展。)

(1)增强社会规制机构的中立性、权威性

①社会规制机构公平、公正地对市场主体进行社会规制,必须保持社会规制机构的中立性和权威性。

②建立相对独立的社会规制机构。我国尚未具备发达国家独立规制机构在法律授权、机构设置、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所拥有的制度条件,然而,可以将分散在各政府部门的社会规制权力按职能进行归类,并在行政体系内建立相对独立的社会规制机构,该机构专门行使社会规制权力,以此实现政府行政部门职能与社会规制职能相对分化。

③为了维护社会规制法规的权威性,在一些重要的、技术性较强的社会规制领域,需要设立一些直属于全国人大的执法机构,在全国各地可设立垂直领导的执法机构,以增强社会规制机构的中立性和权威性,削弱地方政府对社会规制机构执法的干扰,提高社会规制的效率。

(2)健全社会规制政策体系

①健全社会规制政策体系,需要完善生产、消费、交易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卫生、环保、劳工权益、社会保障等社会规制领域的政策。

②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政策。一是加大监督力度,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推进诚信建设,加强行业自律。三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全面提升国家的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四是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检测能力和技术,为保障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③健全环保政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要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现有环境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科学确定环境基准。二要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科学评价发展和环境保护成果。三要完善环境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察、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

④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保障、广泛覆盖、多个层次、逐步统一的目标。

(3)完善社会规制法律体系

社会规则机构要全面清理现行社会规制法规中不合时宜的条款,及时予以修订完善,使之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

(4)在社会规制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化

在制定执行社会规制政策过程中,政府社会规制机构与市场主体要互动共进,建立和完善制定社会规制政策的公众参与机制。

(5)顺应WTO规则,应对社会规制国际化

面对社会规制国际化的现实,应该顺应WTO规则的要求,政府健全技术标准体系,企业应该实施标准化战略,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劳工条件,发展绿色产品,坚持“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跨越国际壁垒、全面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1、中国经济规制存在问题及成因(可能为论述题,建议适当拓展。)

(1)中国经济规制现存的问题

①垄断行业现存的问题

②市场准入存在歧视性

③价格规制政策不足

④企业运营规制缺失

⑤企业退市规制缺位

⑥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

⑦经济规制与宏观调控脱节

⑧经济规制缺乏国际视野,影响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中国经济规则存在问题的成因

①经济规制管理体制不健全,规制机构难以独立地行使规制职权

②经济规制领域缺乏科学划分和分类规制

③政府制定的规制价格缺乏科学性和透明度

④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了经济规制政策的效应

⑤经济规制的法律体系不完善

⑥政府经济规制缺乏监督机制

对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危机公关能力的思考

对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危机公关能力的思考 □华正岐1,黄凯2 (⒈白城市行政学院,吉林白城137000;⒉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地方政府危机公关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研究如何提高地方政府危机公关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政府公关;危机公关能力 中图分类号:D6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1)11-0025-03 收稿日期:2011-09-20 作者简介:华正岐(1963—),女,吉林白城人,白城市行政学院教务处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黄凯(1961—),男,天津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急管理、体验式教学。 一、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的重要作用 “公共关系”一词是由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 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是指组 织机构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政府危机公关是 政府在危机状态下,为了妥善处理危机事务,采取公共 关系的方式方法,在与社会各界交往过程中,开展化解 危机、渡过难关、重塑形象的各种公关活动。[1]“每一次 危机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又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 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 的精髓”。[2]因此,危机公关是发现、培育潜在成功机会 的重要途径,对地方政府应对危机具有重要作用。 ⒈降低危机危害。任何危机的发展过程均包括潜 伏期、爆发期、扩展期和衰退期四个时期。如果在危机 开始的潜伏期及时开展危机公关,就能够把危机遏制 在萌芽状态,治理危机的成本也会降低,效果也会比较 理想。在危机爆发期和扩展期,危机公关能降低和减少 危机的破坏作用,缩短危机应对的时间,提高危机治理 的成效。 ⒉获得各方支持。公共治理理念的核心是通过合 作、协商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在公共治理过程中, 政府不再是治理公共事务的唯一主体,各社会组织、私 人部门、国际组织及至公民个人都可以成为公共治理 的主体。在处理公共事务时,不同主体发挥其特有的作 用,以便达到处理效率的最大化、方式的最优化。[3]在 突发事件中,政府危机公关能够及时获得社会组织、私 人部门、国际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的理解与支持,形成应 急联动。 ⒊培养公众意识。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 定性、危害性及扩散性,可能会造成社会公众的健康、 生命和财产方面的重大损失,干扰、破坏社会正常运行 的秩序,甚至给政府的合法性带来威胁。有效的危机公 关能够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应急参与能力,规范其参与 行为,保证在危机情况下公众参与活动有序、有效的开 展。青海玉树地震,举国震动,灾难是对所有爱国者的 召集令,除为灾区踊跃捐款之外,许多民间志愿者从四 面八方涌向灾区。民政部、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地 震第一时间进行危机公关,发出倡议,建议、呼吁志愿 者不要盲目赴灾区,[4]及时规范了志愿者的参与行为, 提高了危机救援的质量。 ⒋塑造政府形象。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提高政府 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和谐度是政府危机公关的目标。政 府危机公关所涉及的政府形象包括三层:国家形象、城 市形象和公务员形象。随着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和公众 参与意识的提升,在处理危机事件中良好形象对于政 府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积极应对 能提升政府形象,消极应对则有损政府形象,即使不作 为也可能对政府形象带来负面影响。2011年6月,四川 省会理县发生了领导视察公路“悬浮照”事件。会理县 政府迅速承认错误,公开道歉,并说明悬浮照真相,其 积极应对措施使会理县迅速转危为“机”,塑造了良好 的政府形象。 二、我国地方政府危机公关面临的困境分析 ⒈危机公关意识欠缺。危机公关意识欠缺具体体 现在危机公关机构设置不统一和危机公关迟滞两个方 面。从我国的现状看,政府危机公关的机构设置比较分 散且无固定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应急管理办公室、综 合部门、新闻部门、信访部门、外事部门、安全生产部 门、监督检察部门、调研部门等除了承担沟通协调、信 息传播、教育引导等功能外还承担着危机公关功能。到 目前为止,除深圳市政府办公厅设立了公共关系处负 责政府常态公关外,其他各省、市政府机构设置中均没 有相对独立的公共关系部门。政府开展危机公关应在公共管理理论 25

《地方政府学》其中考试参考资料答案

地方政府学期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校区:姓名:学号: 1、省作为地方政府的建制单位,最早出现于( B )。 A、明朝 B、元朝 C、宋朝 D、清朝、 2、自然、经济、人文的地理条件制约着( C )。 A.地方政府的能力 B.地方政府职能发展的不同程度 C.地方政府职能的内容 D.地方地方政府的辖境 3、研究地方政府的根本目的在于( D )。 A、制约地方政府的过度发展 B、寻求地方政府活动的理论准则 C、考核地方政府的政绩D推进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建设 4、军人政府执政是独立后,______国家经常出现的特征。( B )。 A、北美洲 B、南美洲 C、非洲D东南亚 5、地方政府单位的基础是( B )。 A、地方政府体制 B、地方行政建制 C、地方政府结构 D、地方政府管理 6、影响一个国家地方政府层级的因素有(ABCD )。

A、地域大小、人口多少 B、历史传统和政治体制 C、现实的政治需要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7、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特性包括(ABCD )。 A.双重性 B.差异性 C.局部性 D.服务性 8、地方政府职能的规范性是指地方政府为居民提供的公共行政和公务服务必须(ACD )。 A.法制化 B.民主化 C.标准化 D.规范化 9、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达国家地方政府职能呈现的新特点包括(ABCD )。 A.加强区域规划和参与领土整治 B.重视环境保护 C.改善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 D.突出职业教育和培训 10、推动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原因有(ABCD )。 A.经济体制的转变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 B.生产力的发展 C. 公共行政的规范化和现代化D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型 1、民族乡因其规模太小,不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权利。(√) 2、地方政府层级多少是由国家行政效率的高低决定的。(×) 答:与国家行政效率高低并不构成直接关联。 3、我国的县、乡级政府由省级政府批准设立。( ×) 答:县政府是有中央政府批准设立的。 4、在一般情况下,一切国家活动都是通过完成社会管理,使社会处于统治阶级期望的秩序状态,从而维护和巩固国家的政治统治。(√) 5、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标准化强调地方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在承担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时,必须严格按法律规范的要求来进行。(×) 答:标准化改为法制化。

政府经济学整理

政府经济学syllabus 课程准备 (一)政府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二)政府经济学的体系脉络 几个概念 Public Finance Government Finance Public Economics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Economics of Government 几对关系 1 .政府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 2. 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3. 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4. 政府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的关系 5. 政府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的关系 6. 政府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的关系 第一章 1.政府经济学与财政学 政府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财政收支本身;而政府经济学不仅研究财政收支问题,而且还研究财政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公平问题。 相对于财政学而言,政府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的内容:一是关于政府公共选择和公共经济决策的内容;二是关于政府公共选择和公共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研究经济人行为的最优化实现问题以及相互作用条件下所达成的市场均衡状态。 研究了供求—价格模型、消费与生产调节及收入分配均衡等微观单位的直接经济行为。 政府经济学把政府本身看成是一个单个经济单位,对其经济行为是否实行最大化进行分析 在政府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如供求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均衡理论、边际效应理论等在政府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 3. 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在“看不见的手”无法实现经济稳定的时候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对经济的干预以实现经济增长、通胀、就业等的良性态势 在微观层次上,主要起作用的是价格,市场价格调节生产和消费,而政府调节作用有限;在宏观层面,价格调节相对有限,而政府调节十分重要。政府的功能与宏观经济学中提出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相一致。 4.政府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社会福利和个人分配最大化的经济学分支 福利经济学在理论上围绕以下三个命题构建:公 共利益问题(相互竞争的经济体系中,买卖双方 是否有公共利益?);公平分配问题;社会福利 问题 福利经济学判断政府经济政策合适性的标准主 要是公平与效率问题。 政府经济学除了研究社会福利外,还要关注经济 的稳定或者经济结构的改善,也就是说除了福利 经济学所要关注的,政府经济学还要关注宏观经 济学所关注的。另外,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 优原则已成为政府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政府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 政府首先是一个政治组织,因此多数政府决策的 出发点是政治性的,政府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 论、公共选择理论等就是为规范政府的经济行为 而引入的,它将政府的经济行为同投票联系在一 起考虑,由选民用选票决定生产什么公共产品、 生产多少公共产品、通过什么方式生产公共产 品,来选择合理者的政府的经济行为、合理的财 政收支、合理的公共企事业和经济政策等; 这一系列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政治 博弈过程,可能对政府经济行为作出约束和规 范; 在选择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伦理标准和社会结构 问题。 6. 政府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是政府经济学的前身,政府经济学 建立在公共经济学基础之上。公共经济学扩展了 财政学,与政治学开始交叉,为政府经济学的形 成做准备。如果说政府经济学发源于财政学,那 么可以认为公共经济学是财政学到政府经济学 之间的桥梁。” 杨龙:“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特色”,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第4卷第2期,第42页。 总结 政府经济学由财政学发展而来,它研究政府的财 政收支、财政收支对公共经济的影响和公共部门 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密切联系,它把政府 看成是一个单体经济单位,对公共部门的经济行 为是否实现最大化进行分析 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渊源更深,它把 政府职能归纳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节和经济 稳定 政府经济学从福利经济学中引入了帕累托最优 原则,用于对政府经济行为进行分析。 政府经济学进一步发展了公共经济学。 几个特点 一是学科的交叉性 从历史看,政府经济学吸收了财政学、宏微观经 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 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同时使用了政治 学和行政管理的共同研究对象,在对政府行为的 研究中纳入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框架。 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开始,政治和经济就开 始交织在一起,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更有了理论依据。 到了20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 胀”状态,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各家各派为其号 脉: 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认为“滞胀”源 于政府调控缺陷,公共政策失效和政府利益扩展 以及官僚寻租; 新制度主义侧重于制度因素的经济影响分析, 科斯利用产权理论阐述了政府对产权的安排对 经济发展的影响; 诺斯利用制度发展理论解释经济发展的内生变 量。 这些理论学说共同催生了政府经济学的诞生,使 政府经济学一出现就综合了多个学科的理论和 方法。 二是理论与实践并重 政府经济学的产生是现实的需要推动的,也是经 济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政府经济学要求建 立逻辑推衍的理论体系,但是又必须关注现实, 对经济现实变化做出回应或提出政策主张。 比较成熟的政府经济学体系是建立在政府经济 职能实践管理的经验基础上的,是参与和管理本 国经济的理论升华。 三是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方法与规范研 究方法的结合,实然与应然结合。 1. 一个对象——政府经济行为 2. 两条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产品理 论(外部性理论) 3. 三根支柱——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和收入再 分配 1. 一个对象——政府行为 廉价而又高效的政府 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府 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政府 2. 两条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公共选择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外部性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边界。 政府除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 与非市场 性社会生产活动和非市场性社会财富再分配(义 务教育、 环境保护、社会基础设施整治、收税、社会保障 等) 2. 三根支柱 公共收入:税收、行政性收费、罚款、借贷等 公共支出:政府采购、转移性收支 收入再分配:税制、社会保障体系 一、政府经济学的定义 (一)什么是政府? 政府是国家机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广义政府(Government):泛指一切国家机关;英 国《大众百科全书》定义“由政治单元在其管辖 的范围内制定规则和进行资源分配的机构”。政 府的功能是:立法;司法;执行、行政管理; 狭义政府(Administration)专指一个国家和地方 的行政机关; 美国定义:政府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代理机构。 我国宪法中“人民政府”指各级行政机关,即狭 义政府。 (一)什么是政府? 政治学:统治集团借以实现其统治意志的政治统 治机关; 行政学:根据官僚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国家行政机 关,即行政组织; 经济学:政府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特定主体。与 一般经济组织的区别是具有强制性和公共性。 1、政府组织的特征 公共性:政府的一般功能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共利 益,解决社会的公共问题; 普遍性:政府功能涉及社会的所有领域和所有个 体; 强制性:强制性是公共权力得以成立并运行的 基本保证;强制性是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的; 非营利性:政府在履行其社会职责时,并不能完 全只考虑直接成本和收益; 阶级性:国家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 政府履行国家职能表现阶级意志。 2、政府与企业组织比较 政府 权力自然完全垄断 组织目标:社会福利最大化 没有破产、被兼并 信息较多不对称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 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 鲜明特征: (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 观性) (2)革命性, 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 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地方政府学参考答案

1、我国当前中央与地方关系存在什么问题? 答:①这是一场很典型的"中国式"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案例。 案例中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以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政府。反映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中央政府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的关系。 ②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纵向上是上下级政府间的关系。传统计划经济下中央政府高度集权地方政府基本没有自主权。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开始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分权已成趋势,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分工和合作不断强化,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中央政府进行最宏观和最高层词的决策,主要致力于整体和全局。省级政府进行区域决策、高层管理与执行,主要致力于上下的平衡。 2、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①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放到改的框架中设计和安排,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政事分开,完善地方政府的组成和运行方式。 ②通过立法,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和权限,规范各自的行为,建立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纠纷的司法裁决制度。 1、从该案例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是什么? 案例中的地方政府属于混合体政府: 第一、属于混合体政府 第二、根据宪法规定: 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权力机关,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权力来源与本行政区域的全体居民。 2、该案例反映出当前我国地方政治制度存在什么问题? 我国是混合体地方政府: 混合体地方政府的优点: 政府的缺点: 1、西城区地方政府改革,体现了地方政府管理的哪些特点? 地方政府的管理分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 内部管理(实现管理目标的先决条件):相对封闭;管理科学;目的是系统工作效率 外部管理(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开放性;目标提供生活、社会环境;要求系统社会效益,法制化 2、西城区地方政府的改革,对于地方政府管理改革具有哪些借鉴意义? 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即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是“手段”,外部管理是“目的”。外部管理的成效和效率取决于内部管理的质量和水准。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地方政府自身是国家行政权力地方上的载体和执行者,只有机构设置合理,人员管理有效,组织运转有序,才能使其作为一个整体充分行使公共管理权限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第一章绪论 1、政府经济学:是对政府过程及其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研究政府公共经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2、财政学是政府经济学的起点,并且《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3、基本方法论: (1)“经济人”假设:(动机自利行为理性),政府也是经济人。 (2)政治市场论(交易政治论):政治过程实质是一种市场交换过程,将政治过程虚拟为市场。 (3)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以个人而不是集体为出发点进行市场选择,且个人理性选择。 (4)博弈论:政治的实质是各种利益间的博弈,利益与权力的分配(研究视角)。 4、政府经济学的中心线索是效率、公平和稳定问题,其核心问题则是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平衡,也即政府与市场如何合作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问题。 5、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政府规制)——政府失灵——重塑政府(合作治理)。 第二章政府与市场 1、政府是一个集体决策,人为设计,分层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因政府问题的经济性和阶级性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政府经济学学科而言,政府是有别于阶级国家或公共部门的。简单地说,所谓政府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经济实体。 2、政府的特征:(1)合法强制性(2)普遍同质性 3、市场是一个个人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的权利交换体系。 4、市场的特征: (1)信息完全和对称(2)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增(3)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没有任何外部经济效应(4)交易成本忽略不计(5)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 5、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具有交换、信息传递、调节、约束和技术促进等市场功能。 6、理性“经济人”:趋利避害的心理和规避风险的内在要求,即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想行为,以及市场经济自动建立起奖惩机制,促进经济人理性的外部因素。使得经济主体在有能力作出经济判断和选择下,表现为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7、帕累托改善(改进):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的同时,不使另一部分人处境变坏的资源配置。 8、帕累托最优(有效):在社会经济中,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当不能进一步变化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而同时也不会使其中任何一人处境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 9、混合经济:是指一种以社会目标、政府政策、政府调节补足个人目标、个人经济决策、市场调节的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国家与个人,政府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与互补合作实现公平、效率和经济稳定最大化的过程。 10、混合经济的特点: (1)目标满足上:个人生活的和社会公共需求。 (2)决策机制上:个人决策和公共选择。 (3)处理方式上:市场机制形式+政治制度形式。 (4)职能分工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分工合作。

地方政府学(整理版)

(三)填表题 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基础设施职能、社会事务职能都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但是,它们在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的职能机构中各自具有不同的地位。对中央政府来说,政治职能在各项基本职能中居于优先位置,经济职能是一项重要职能;但对地方政府来说,由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基础设施职能和社会事务职能在地方政府职能中居于优先位置。4.分税制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各自的税收范围 中央固定收入包括: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即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等集中缴纳的收入(包括营业额、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上交利润即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等。 地方固定收入包括: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交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农林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遗产和赠予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中央、地方共享收入包括: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 5.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与公共管理职能分类 地方政府内部管理的内容主要是组织机构管理(议行合一型、议行分立型、混合型)、人事管理(地方政府人事行政的更新机制、激励和保障机制、调控机制)和机关事务管理(公文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 社会事务管理:1、经济事务管理;2、公用性事务管理;3、公益性事务管理 6.地方政府有两项基本职能,即政治管理(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一)地方政府政治事务管理的内容,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三类:1、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运用地方政府的强力机构如警察局、国家安全局等,对企图分裂国家、叛国、里通外国的间谍分子和分裂主义活动依法实行专政制裁;2、维持辖区社会治安,对偷窃、抢劫、杀人、伤害、奸淫等危害社会秩序的人和事进行打击;3、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保障辖区的民主活动,如选举、地方全民公决和游行集会等政治活动正常进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合法使用。 (二)社会事务管理:1、经济事务管理;2、公用性事务管理;3、公益性事务管理。 (一)选择题 - _ D.分*_是国家设置*目的。 _A.财__一直是中*内容。 _A.中*_是决定地方*前提。 _B.外*_是地方政府*目的。 _ D. 权*是中央与地方*基础。 _A.地方议决*_是自治体*部分。 C 城镇型*满足_C.城*_的需要。 从行政*分为(A.一* B.特*) D 当代中国的基层*几种( # ) 地方财政收入的*包括(#) 地方选举制度的*包括(#). 地方议决机关通*包括(#) 地方议决机关一*_A.表*_做*。 地方政府单位的基础是(B)B.*行政* 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包括(ABC)A.自*B.各*C.运* 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环境包括(#) 地方政府活动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包括(ABD ) 地方政府内部管理的目的在于(C.*益) 地方政府权限涉及的法定范围包括(A.地*B.事*) 地方政府研究包括(# ) 地方政府研究必须以研究_A.*排_为核心。 地方政府在职责权限、管理*在于( B.*同) 地方政府职能的_C.双*,产生*重来源。 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特性包括 (#). 服务行政从观念上讲要求地方政府( A.以* ) G 国家权力的_A.有限性_属性要*的权限。 J 进入现代以后,随着*安排中,_A.自*_成为主流。 M 美国的市政府由_B.州议会_批准设立。 民族自治地方的地方政府除享*有(A.立* B.外*C.军*) 目前世界各国的预算主要采用(A增*). P 评判地方政府活动是*依据是(C )C.*的 S 省作为地方政府的建制单位,最早出现于(C.宋朝) T 推动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原因有(#) W 我国地方政府单位的组成包括地方执行机关和(B)*议决* X 西方发达国家*是,_A.服*_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 下列属于地方政府的是(BC)B.*所属* C.单* 行政体地方政府的权力形成方式主要是(A.由* ) 选举的实质是_B_的过程。 B.人* Y 英国的市议会是(C.既* ) 影响一个国家地方政府层级的因素有( # ) 影响中层地方政府设置的主要因素有(#) Z 在地方政府关系内容上,_D_最为突出。 D.权* 在中国开展地方政府原理研*以归结为( A.服*B.寻*C.提*) 在中世纪,__D.英国_的地方政府便具*方自治的特点。 中国的省长之名始于_B_时期。B.北* 中国地方选举制度包括( A.普*B.平*D.秘*) 中国确认当选有效的机构是(B.各*员会)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存在的差别表现在(A.管* B.履*C.与*) 自治体地方政府的权力形成主要是(B.通*) 自治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权力*是(A)A.选*人判断题 D 大陆法系模式国家的自治程度相对低一些,中央政府对于自治事务具有最终决定权。 地方分权的模式中,地方政府总要或多或少地受到来自中央政府的控制。 地方政府层级多少是由国家行政效率的高低决定的。(×) 与国家行政效率高低并不构成直接关联。 地方政府关系的性质与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 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标准化强调地方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在承担公共管理 和提供公共服务时,必须严格按法律规范的要求来进行。(×)法制化 H 混合体地方政府首长是由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当地居民选举 混合型地方政府地方议会的组成人员不能成为地方议会成员。(×) 地方议会常设机构的组成人员 J 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不存在专设的地方政府首长。 M 民族乡因其规模太小,不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权利。 T 通常情况下,层级越高的政府,其政府职能中的社会职能更为凸显。(×)政治同一国家地方议决机关的法定任期都是相同的。(×)可能相同,但不同层级、 同一层级不同地方政府单位的议决机关也可能是不同的。 W 我国的地区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都是地方政府。(×) 是一级地方政府(省、县、市辖区)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我国的县、乡级政府由省级政府批准设立。(×)县政府是有中央政府批准设立的。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间接选举产生的。(×) 县级、乡和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我国古代的选拔,也是由人民自下而上进行选择统治者的过程。(×) 是统治者自上而下选择代理人 X “相对议行合一”体制下,执行机关行使的权力并不来自于议决机关的授予, 执行机关并不从属于议决机关。×)相对议行分立体制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改革的重点在于完善地方政府内部体制与机制(×)同中央政府的关系Z 在联邦制国家,联邦成员政府属于地方政府。(×)联邦成员政府下设的地域性政府在一般情况下,一切国家活动都是通过完成社会管理,使社会处于统治阶级期 望的秩序状态,从而维护和巩固国家的政治统治。 在议行分立型地方政府中,地方政府对自己内设组织机构管理权限较大,具有较大自权× 需要依据相关法律严格执行,基本没有自由裁量权。 在中国,地方政权与地方政府的含义是相同的。(×)地方政权是指由同级地方国家机关 组成的整体,在县以上地方各级政权中,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地方政府则是指由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府组成的一个政府单位在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政府关系往往呈现出主动型模式。(×)被动型 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的地方自治就是由公民选举产生市议会和市行政首长。(×) 实际是地方精英或乡绅享有特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地方政府管理没有组织地方经济建设方面的任务。 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不纳入国家公务员行列,而另列为地方公务员系列 论述题 结合实际阐述选举对地方政府权力形成的意义p67 在自治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权力中,选举是地方政府权力形成的必要条件。首先,选民通过选举将自己治理本行政区域的权力委托、授予他所选择的人,由他或他们代表自己来行使。其次,全体选民通过法定的选举程序与规则,将分散在每个选民手中的权力,集中到经由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手中,转化为代表全体居民的一种地方性公共权力,即地方政府权力。 结合实际分析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地方政府职能在经历转型期的职能转变后,将迈入政府职能现代化的阶段。 在职能内容方面,定位日趋明确。 在职能实现模式方面将从管治型走向服务型。 在职能目标方面,将从追求效率、社会效益,进而发展为追求综合效益。 阐述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P241-243 首先,地方政府发展是外部环境和内部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共同推动的过程。 其次,地方政府发展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过程。 再次,地方政府发展是一个涉及内容广泛的系统性改革工程。 最后,地方政府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负复杂过程。 结合实际,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活动,要求地方政府在国内事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要求地方政府改变其活动内容与方式。 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律精神的增强,要求地方政府提高工作效益,维护人民的正当权益。 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要求地方政府行为与国际接轨。如何正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p134 第一,必须界定中央及地方政府在国家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必须坚持合理集中与适当分权有机结合的原则 第三,必须明确维护中央权威的前提 第四,在事权与财权划分,应坚持事权相对分散,财权与事权基本一致的原则。 第五,必须加强法制化建设。 地方政府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地方政府的政治作用 1、对国家政治统治的持续和稳定有重要的影响 2、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加强和发展 3、有利于中央政府完成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 (二)地方政府的社会作用 1、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2、有助于形成凝聚地方居民向心力的共同体,从而促进地方的社 会进步。 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地方自治制度通常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设有民选产生的地方政府自治机关 第二,中央与地方自治政府的权限划分,通常是通过《地方组织法》或《地方自治法》等法律加以确定和调整。 第三,各地方自治单位依据法律承担地域性、社会性、服务性的公共管理职能。 第四,地方自治单位内部的自治权力包括:组织权、财政权、公共执行权、地方立法权、制裁权 第五,中央政府通过立法、行政、财政方式监督控制地方自治单位的活动。 1

马原期末复习 重点整理

马原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单元: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意义:P2 2.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2.怎样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24-25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 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史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1.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 ●否定时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 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 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4.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P44-45 ●矛盾分析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

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 的。 ●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体现:a.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b.“两 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c.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d.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矛盾分析方法的核心要求是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矛盾具体分 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 问题意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认识和化解矛盾,尤其是优先解决主要矛盾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单元: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P61-6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感性认识与理想认识的关系:P68-69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论政府危机公关的有效策略

论政府危机公关的有效策略 【摘要】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其主要职能在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治理。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频发,政府能否有效应对和解决危机,维护公众利益,塑造政府良好形象,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危机公关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危机公关;政府形象;有效策略 一、引言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政府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经常会面临一系列诸如天灾人祸、社会公众失误及自身原因等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公关危机,面对危机,政府必须有效地开展危机公关,减少危机影响,维护公众利益、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如何在危机中有效运用公关策略、及时有效应对危机、与公众保持一种良好关系、塑造良好形象,已成为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公共危机的特点与政府危机公关的作用 1.公共危机的特点。公共危机除具备其他危机事件的特点外,还有其独特性。其一是公共性。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动态性,使危机事件在传播扩散中引起广泛社会关注。其二是突发性。危机事件大多表现为突然而至,有极大的偶然性,使人猝不及防。其三是危害性。在全球化时代,危机事件大都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其四是不确定性。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复杂的动因、表现形态、影响程度等。其五是可变性。危机会带来各种损失,但如果能做好危机预警、积极有效应对和处理,可以将危机转危为安。 2.政府危机公关的作用。与其他组织的公关活动不同,政府危机公关最终目标是维护公众利益。作用表现在:其一,增强政府的社会公信力和支持度,直接体现着政府的善治水平和执政能力。其二,促进社会的协调和整合、进步和发展。面对危机,如果政府有所作为,则危机的影响和压力往往会转化为变革的推动力和催化剂,对社会发展起着“安全阀”的作用。其三,优化和改进政府公共政策环境。公共危机的爆发可以提高政府对于公共问题的敏感性,促使政府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优化外部环境,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三、政府危机公关的困境分析 在公关危机事件中,政府的危机公关效果并不理想,公关困境表现在: 1.缺乏科学的信息管理、披露机制和信息网络系统。传统的信息传播机制中,公众与政府双向交流少,渠道不通容易影响信息传播,激发矛盾。目前没有形成规范、科学的信息管理程序和统一的信息网络系统对外公布相关信息,造成应急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地方政府学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地方政府学》 课程教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地方政府学》课程是人事部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共同建设的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本科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一般地方政府的产生和演变,了解地方政府管理体系,掌握地方政府管理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具有依据我国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理论解决管理过程中现实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地方政府学》是一门专业课程,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该专业的政治学、行政管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组织行为学、政府经济学等课程都是它的基础课程。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以《地方政府学》教材为基本内容,结合我国当前地方政府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管理经验,指导地方政府学课程的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专题分组座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公务员管理过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 1、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要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辅助。 2、选用《地方政府学》,由徐勇、高秉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教学和考试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网上答疑、课程讨论、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专题分组研讨、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公务员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 《地方政府学》课程结业考核实行全国人事系统电大教学点统一考试,考试水平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要求。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行政管理(人事系统)专业本科学生。考核教材使用徐勇、高秉雄主编的《地方政府学》。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了解与掌握的程度,考核分为:“一般了解”、“基本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的具体考核要求是:“一般了解”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全面和一般的认识;“基本掌握”是指在“一般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完整的理解;“重点掌握”是指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能够准确记忆,并针对考题做到灵活运用。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作业考核和期末结业考试想结合的方式,两者的比例分别是40%和60%。平时作业由人事部高培中心统一布置,共安排四次,每次均按百分制评阅,四次成绩平均分的40%计入课程总成绩。期末考试才用闭卷方式,未完成平时作业及平时作业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课程结业考试。期末试卷按百分制评阅,其成绩的60%计入课程总成绩。 期末考试的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各题型所占分数比例为10%、10%、20%、30%、30%。本课程期末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政府经济学考点

政府经济学考点: 一、市场失灵的类型: 1、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1)每个人都拥有完全的经济信息。(2)存在着一个充分竞 争的市场。(3)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4)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都不产生外部效应。 (5)交易成本很小。(6)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 2、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市场条件下达不到完全自由竞争的程度,因而市场 机制由于其内部机制的不健全和外部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发挥调节作用。 3、非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由于市场自身的不完善造成的市场条件对理想状 态严重偏离。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1、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失灵;(1)在交易中双方对于商品质量,性能等信息了解程度不 同而导致的失灵。(2)破坏市场机制运行的优胜劣汰的作用。(3)出现优汰劣胜的 资源配置。(4)出现违背道德规范的道德风险。 2、公共物品引起的失灵;公共物品不能向私人物品那样在市场上被自发而有效地生产 出来,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正的外部效应。 3、外部效应引起的失灵; 4、垄断引起的失灵; 5、分配不公引起的失灵;单纯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完全实现社会公正。 6、宏观经济失衡引起的失灵;主要表现在市场总供求的失衡,它以超额供给或需求为 特征。 三、政府失灵的表现: 1、公共政策失灵,主要有决策失灵和执行失灵。 2、公共物品供应的低效率 3、政府寻租问题,无意创租,有意创租,被动创租 4、行政扩张 四、政府失灵的原因: 1、有限信息 2、有限的控制能力 3、代理问题 4、政府决策程序的有限性 5、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6、政府部门的扩张冲动 7、政府腐败 五、政府失灵的矫正 1、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2、必须在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之间做出恰当选择 3、必须合理界定政府作用的有效性边界 4、必须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程度 5、必须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 6、必须以法律制度规范政府的行为 7、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政府体制 六、政府解决负的外部效应的政策 1、发现负的外部效应 2、直接的行政管制,经济处罚

比较政治制度、地方政府学重点

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中提到了“选举人团”制度和1787年制宪会议,请回答1787年美国的制宪会议上关于总统选举是怎么规定的?为什么会这样来规定?美国总统的大选一般要经过几个阶段?美国总统届、任、位如何进行区分? 2.材料二显示了2000年由选举人团制度和1787年制宪会议弊端引发的世纪诉讼的相关内容,为什么选举人团制度会备受质疑?最后在法制与民主的较量中是谁胜利了?如何理解这一特殊情况? 3.材料二中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才成为总统选举诉讼的最后判决,显示了联邦最高法院的权威,材料三体现了为后来的联邦最高法院地位提升的那个案件?约翰马歇尔的最后裁决是什么?该案的意义有哪些? 1、(1)1787年美国的制宪会议规定美国总统是由各州选民选举的选举人团对总统进行直接选举,而不是由选民进行直接选举,获得选票人数过半数的总统候选人当选。(2)这样规定有利于简化选举程序,客服直接选举的技术困难。(3)美国总统的大选一般要经过:预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竞选、总统大选四个阶段。(4)总统的每一次选举成为一届,担任总统一届为一任,同一位总统担任两届总统也称为一任。位是指从历史上第一位总统至今的总统个数。 2、(1)因为选举人团制度并不一定代表多数,它采用“胜者通吃”的原则,只要候选人在选区获胜就获得该选举的全部选票(2)法治胜利了(3)说明美国的法制问题,信奉法治至上,认为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法律解决,体现了美国的法治思想和完美的法律体系 3、(1)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2)约翰·马歇尔的最后裁决:①依据宪法规定,麦迪逊拒绝发出委任状是不对的②依据宪法规定,最高法院没有对此类案件的初审查权,法院只对涉及到一方为国外或州的案件中才有初审查权。马伯里既不是一个外国人,也不是一个州,故最高法院无权作出强制麦迪逊发出委任状的裁决③1779年司法法却赋予了最高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初审的权力,与宪法相抵触,故是无效的(3)里程碑的意义:①最高法院具有司法审查权,及对法律解释的权利。即包括国会在内的一切政府部门都要受法律裁决的约束,因为宪法在制定时没有规定谁对宪法有解释权,而该案件确定了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即最高法院具有宪法解释权。法院的裁决体现了宪法的最高意志,而宪法又是国家的最高大法,所以法院的裁决对一切政府部门都有约束力②该案件确立了法院特别是最高法院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法院与司法部门、政府部门鼎足而立。 简答题 1.现代民主制度的形式有哪些?直接民主制与间接民主制、代议民主制、行政集权民主制、共同参与民主制 2.主张一院制的原因有哪些?(1)两院无异于两个主权,若意见分歧,其中必有一院不能代表公共意志;如果两院意见一致,其中必有一院是多余的,故没有设立的必要(2)两院造成互相推诿,办事拖拉,浪费人力物力;一院则行动敏捷,建华机构等,可以曾强议员的责任感(3)两院制往往会引起议会内部的矛盾,使行政机关有机可乘,容易导致行政机关操纵议会,使代表公众意志的议会丧失能力,这是与人民主权的原则不相符合的。 3.英美两党制有哪些不同特征?(1)政治体制不同,使英美两大党对政府的影响力完全不一样(2)就政党的纲领来看,英国两党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分歧,而美国两党则没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分歧(3)英美两党制下的政党组织结构不一样,英国两党的组织体系较为严密,而美国两党则组织松散(4)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下,英美两国政党发挥作用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4.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发端于法国第五共和国的原因有哪些?(1)首先,国内经济状况的变动是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2)其次,国内政治矛盾的激化是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3)此外,法国政党体制的新变化是主要原因之一(4)再次,戴高乐政治哲学理念及其实践的深远影响(5)最后,法国人民要求建立一个稳定的、强有力的政府的意愿是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建立的又一个重要原因。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制政府制度的建立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是历史必然的产物。5、中西方代议制度的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