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术中神经监测系统技术

术中神经监测系统技术

术中神经监测系统技术
术中神经监测系统技术

32通道术中神经监测系统技术参数

技术参数:

1.计算机系统:

中央处理器:≥四核3.0GHz处理器;内存:≥8G;硬盘:≥2T;光驱:DVD刻录;鼠标、键盘:USB接口;网卡:10/100/1000MB;显示器:≥22寸液晶,1280*1024。2.硬件参数要求

2.1 放大器:要求一体化32通道放大器,64个电极输入插孔,任意两个插孔均可定义为双极记录通道。

2.1.1延长头盒:放大器需配置4个以上的延长头盒,方便临床手术使用。

2.1.2隔离电源:配备专用医用隔离电源,防高压专用隔离,保护术中病人安全,同时保护设备安全。

2.1.3采样率:≥60KHz/通道(要求提供原厂技术白皮书证明,需要时须实机验证)。

2.1.4共模抑制比:>115dB

2.1.5噪声抑制:<0.1μV RMS(5—3000Hz)

2.1.6 输入阻抗:≥1000MΩ。

2.1.7 阻抗测量:所有输入的电极及地电极都可检测

2.1.8灵敏度:0.1μV/D~5mV/D。

2.1.9电极参考方式:所有电极输入只需要连接一个地线。

2.2 电刺激器:具备高电流刺激器、低电量刺激器和超高电量刺激器三种电刺激输出,要求三种刺激输出为内置高度集成一体化设计,不接受分离式刺激器

2.2.1 高电流刺激器:16对软件可调恒流高电流电刺激输出,最大电刺激输出100mA;

2.2.2 低电量双模式刺激器:2个独立的恒流/恒压低电流刺激输出,确保直接神经电刺激的安全性

2.2.3 超高电量双模式刺激器:至少4个专用软件可调经颅运动诱发恒压电刺激输出,最高电压1000V;最大电流1500mA

2.2.4 刺激脉冲宽度:50-1000uS, 可每50uS调节。

2.2.5 血氧饱和度采集:具有血氧饱和度采集功能。

2.2.6 自动高频电刀干扰检测功能:可自动哑音,并屏蔽高频电刀对自由肌电和平均叠加的诱发电位的干扰

2.3 听觉刺激器:疏松、密集和交替三种刺激方式

2.3.1 声音刺激强度:最高≥140dB

2.3.2 声音刺激频率:0.2~100Hz

2.4 视觉刺激器:LED闪光眼罩刺激和黑白图案逆转棋盘刺激

2.4.1 视觉刺激频率:0.1~100Hz

2.4.2闪光刺激时限:0.01~5ms

3.软件功能要求:

3.1 系统功能要求:

3.1.1 操作系统软件:Windows XP或Windows 7

3.1.2 回放软件共享:回放软件,便于教学,可安装在任何一台电脑上,进行数据回顾,数据分析

3.1.3 远程会诊功能:可远程监控手术录像,适合远程互联网络专家会诊;可以同屏同时观看8幅以上动态图像的监测窗口

3.1.4 数据自动保存功能:在断电或其它意外事件发生前,所有数据自动保存,无一丢失,

开机后只需再次点击该病人姓名,所有数据及监测方案均完整保留,并可继续进行监测。

3.1.5 抗手术器械干扰功能:能有效检测出外科手术中使用到的电子器械,如电刀;从而有效避免干扰。并可清除电刀或其他设备的干扰信号

3.1.6 视频功能:可将手术室的各种视频图像(如显微镜、摄像头、影像输出图像)导入到术中监护软件界面中,进行同步显示及存储

3.1.7 噪声分析滤除软件:可自动分析采集环境下的噪声频率,并可根据噪声频率自动匹配最佳的刺激参数,滤除噪声,并自动更新到检查项目中

3.1.8 全数据收录功能:要求可完全存储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等项目的所有原始数据,并可动态回放。

3.2 神经监测软件功能要求:

3.2.1 标准术中监护模版: 脊柱侧突矫正/腰间盘突出/脊髓肿瘤手/神经根松解手术程序/臂丛手术程序/马尾手术程序颅底手术/面神经监测/喉肌监测/喉返神经保护等程序。

3.2.2 神经监护软件配置: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自发肌电图及电刺激触发肌电图;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脊髓体感诱发电位;经颅运动诱发电位;脊髓运动诱发电位;脑电图及脑电频谱分析,包括CSA, DSA,频谱边界等。

3.2.3 体感诱发电位要求:上肢和下肢体感诱发可不同频率同时刺激

3.2.4 实时监测软件:显示病人肌肉松弛度;校验信号质量,实时显示干扰,利于操作及时调节。

3.2.5 自动多通道不同声音的肌电监测功能: 各个通道带有各自的声音,外科医生可以通过不同通道的声音来判断相应的神经分支的功能状况。

3.2.6 波形颜色标记:每一通道均可设定各自的颜色,以醒目表达记录的波形。

3.2.7 椎弓根钉自动安全测试程序:专用的椎弓根钉自动安全测试程序(PSF),有报警功能。

3.2.8 麻醉情况监测功能:通过脑电图的多种指标反馈大脑麻醉深度。

3.2.9 TOF肌松测试功能:四次成串刺激,根据四次电刺激得到EMG反应高度的大小及衰减情况判断神经肌肉阻滞性质与深度;TOF测试能直接得到每个波形衰减程度的数值,自动存储每次测试的波形及数据。

3.2.10 中央沟定位软件可有波形及电压图两种显示形式,方便识别中央沟的位置。

3.2.11 术中监护测试模版:多种测试同时进行,同屏显示,任意组合;多导肌电图同步监测软件可对患者肌肉进行多点监测。

3.2.12 通道独立控制功能:在监测界面直接停用某个不同的通道。

3.2.13 刺激器调节软件要求:独立的刺激器窗口,各种刺激的参数界面直接调整,在界面任意选择和控制各个刺激器的触发

3.2.14 多模式同步刺激:要求体感诱发电位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采用不同频率同时刺激

4.耗材配件要求

4.1 常规耗材:导电膏(1盒);磨砂膏(1支);银盘电极(12个);单极皮下针电极(10支);双绞皮下针电极(24对);一次性表面地电极(24包);一次性带导线表面电极(20包) 4.2 特殊配件:同心圆刺激探头(1个);双极刺激电极(1个);术中专用插入式耳机(1套)

中央监护系统操作手册

中央监护系统操作手册

目录 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 概述 (1) 1.1.1 预期用途 (2) 1.1.2 系统功能 (2) 1.1.3 屏幕布局说明 (2) 第2章监护功能 (4) 2.1 概述 (4) 2.1.1 监护窗格 (4) 2.2 床号 (5) 2.3 显示设置 (5) 2.4 波形配置 (5) 2.5 参数配置 (5) 2.6 冻结波形 (5) 2.7 报警背景 (6) 第3章单床观察 (7) 3.1 概述 (7) 3.2 单床观察界面 (7) 3.3 观察病人信息 (7) 3.4 病人接收 (8) 3.5 病人解除 (8) 3.6 病人转床 (8) 第4章报警 (10) 4.1 概述 (10) 4.2 报警级别 (10) 4.3 报警静音 (10) 4.4 报警提示与响应 (10) 4.5 报警音量与调节 (11) 第5章回顾 (12) 5.1 概述 (12) 5.2 趋势图回顾 (12) 5.3 趋势图回顾 (12) 5.4 报警回顾 (13) 5.4.1 报警记录回顾 (13) 5.5 72小时波形回顾 (14) 5.5.1 波形回顾 (15) 5.5.2 设置回顾波形 (15) 5.6 历史数据回顾 (16) 第6章设置 (18) 6.1 概述 (18) 6.1.1 监护设置 (18) 6.2 监护设置 (18)

第7章药物计算 (19) 7.1 概述 (19) 7.2 药物计算 (19) 7.3 药物计算公式 (19) 7.4 滴定表计算 (19) 第8章规格 (21) 8.1 中央监护系统规格 (21) 8.2 硬件规格 (21)

神经反射检查-全身体格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

神经反射检查-全身体格检查 1.浅反射刺激皮肤或黏膜引起的反应。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等。 腹壁反射:检查时嘱病人仰卧,两下肢稍屈以使腹壁放松,然后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在受刺激的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 上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7~8节病损,中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9~10节病损,下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11~12节病损。双侧上、中、下三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或急腹症患者。肥胖者、老年人及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2.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多系器质性病变,如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脑或脊髓的急性损伤;骨关节病和肌营养不良。 (1)肱二头肌反射(c5-6):被检查者屈肘,前臂稍内旋。检查者左手托起被检查者肘部, 以左手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检查者拇指。观察肱二头肌收缩引起前臂屈曲动作。 (2)肱三头肌反射(triceps)(颈6-7-8) copyright zhikaoy 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的肘部,嘱病人肘部屈曲,然后以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直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前臂稍伸展。

(3)桡反射(radial periosteal)(颈5-6) 医师以左手轻托患者的前臂于半旋前位,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然后以叩诊锤轻叩桡骨茎突,便发生前臂屈曲和旋后的运动。有时检查者可以左手握住患者两手各指,两前臂屈曲120度,然后叩击两侧的桡骨茎突。 (4)跟腱反射(s1-2):被检查者仰卧,下肢屈曲,大腿稍外展外旋,检查者用左手握住足趾使踝部稍背屈,叩击跟腱。观察腓肠肌收缩引起的足背屈。

医院监护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软件项目名称:医院病人监护系统 实验报告名称:需求规格说明书 专业班级(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学号:有什么问题联系:1983455103 姓名:王平 时间: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定义 (4) 1.4参考资料 (4) 2任务概述 (4) 2.1目标 (4) 2.2用户的特点 (5) 2.3假定和约束 (5) 3需求规定 (5) 3.1对功能的规定 (5) 3.1.1用例图 (5) 3.1.2活动图 (16) 3.1.3类图 (17) 3.1.4时序图 (18) 3.2对性能的规定 (19) 3.2.1精度 (19) 3.2.2时间特性要求 (19) 3.2.3灵活性 (19) 3.3输人输出要求 (19) 3.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20) 3.5故障处理要求 (20) 3.6其他专门要求 (20) 3.6.1经济上可行性 (20) 3.6.2技术上可行性 (20) 3.6.3操作上可行性 (21) 4运行环境规定 (21) 4.1设备 (21) 4.2支持软件 (21) 4.3接口 (22) 4.3.1用户接口 (22) 4.3.2内部接口 (22) 4.3.3外部接口 (22) 4.4控制 (22)

1引言 1.1编写目的 目的:本医院病房监护系统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医院病房监护系统的软件需求,让系统开发者能够基本了解本系统的开发目的,开发方法,以及目前的硬件、软件的情况,以便安排项目规划与进度,组织软件开发与测试,撰写本文档。 本文档供组长,系统分析员参考。 1.2 背景 开发软件名称:医院病房监控系统 功能: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医院的理念和服务将相应改变。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先进成果,改善传统人工叫喊医院病房监护系统势在必行,智能化的医院病房监护系统的实现使住院患者,尤其是重危病人的康复更加安全有效。医院可通过病房监护系统随时对病人进行监控和会诊,完善了医院病房的服务环境,加快了医院运作的现代化管理进程。 为了对危重病人进行实时监护,随时了解病人病情,及时进行处理,建立病房监护系统。 病症监视器安置在每个病床,通过网络将病人的病症信号(组合)实时传送到中央监护系统进行分析处理。 在中心值班室里,值班护士使用中央监护系统对病员的情况进行监控,监护系统实时地将病人的病症信号与标准的病诊信号进行比较分析,当病症出现异常时,系统会立即自动报警,并打印病情报告和更新病历。 系统根据医生的要求随时打印病人的病情报告,系统定期自动更新病历。

病理反射检查

指椎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1.Babinski征: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被检查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为内侧,正常反应为呈跖屈曲,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2.Chaddock征:由竹签在外踝下方足背外缘,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 3.Oppenhein征:医生用拇指及食指沿被检查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 4.Gordon征: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 5.Corda征:将手置于被检查者足外侧两趾背面,向跖面按压后突然放松。 2 特点 是生理性浅、深反射的反常形式,其中多数属于原始的脑干和脊髓反射。主要是锥体束受损时的表现,故称病理反射。出现病理反射肯定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但在1岁以下的婴儿则是正常的原始保护反射。以后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锥体束和锥体外系逐渐完善起来形成。以后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锥体束和锥体外逐渐完善起来形成髓鞘,使这些反射被锥体束所抑制。当锥体束受损,抑制作用解除,病理反射即出现。病理反射主要是巴彬斯基征及其有关的一组体征。巴彬斯基征的出现绝大多数情况下均表示锥体束有器质性病变。然而个别情况下,如低血糖昏迷或全身麻醉时,可有一过性病理反射阳性。此时如经静脉注射高渗糖或麻醉解除则此病理征迅速消失,这种情况似乎还不能表明锥体束已发生组织损伤。病理反射阳性出现的反应要由刺激下肢不同部位而产生、方法及名称较多、但巴彬斯基征常见,以有时巴彬斯基生虽为阴性,刺激其他部位引出阳性反应仍有临床价值。临床上主要的病理反射有以下几种:【病因和机理】 1.巴彬斯基征:传入神经为胫神经,中枢在骶髓1的后角细胞—腰髓4-5和骶髓1-2的前角细胞,传出神经为腓深神经。巴彬斯基征是锥体束损害相当可靠的指征,多见于锥体束损伤,亦可见于深睡、深度麻醉、药物或酒精中毒、脊髓病变、脑卒中、癫痫发作后的Todd氏麻痹时和低血糖休克等。疼痛过敏者、足刺划疼痛过重者,舞蹈症或手徐动症常有不随意运动。可出现Babinslci征,这是由于患者多动之故。 2.卡道克征:与巴彬斯基征相同。 3.高尔登征:与卡道克征相同。 4.欧笨海姆:与高尔登征相同。 【临床表现】 1.巴彬斯基征:患者仰卧位:用一钝尖刺激物刺划病人的足外侧缘,由足跟向前至小趾根部再转向内侧,引起拇趾背屈,其余四趾屈及扇形展开,称“开扇征”,是典型的巴彬斯基征阳性表现。第二种方法为刺激足底外侧缘时只出现拇趾背屈,其余四趾不牙合屈也不扇开。第三种方法是刺激足底外侧时,拇趾及其它四趾皆背屈,伴有四趾的扇形分开。临床上有足趾“开扇征”而无拇趾背屈,只能认为有锥体束损伤的可能性,不能肯定为巴彬斯基征阳性。 2.高尔登征:患者平卧,检查者用于挤捏腓肠肌,出现拇趾背屈为阳性。其临床意义同巴彬斯基征。 3.卡道克征:患者平卧位,双下肢伸直,用一钝尖物由后向前轻划足背外侧部皮肤出现足拇趾背屈,即为阳性。其敏感性与临床意义与巴彬斯基征相同。 4.欧笨海姆征:检查者用拇指和食指沿病人胫骨前自上而下加压推移,其反射和巴彬斯基征相同,其临床意义也相同。 【鉴别诊断】 (一)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早期一侧上肢运端肌肉萎缩,逐渐出现其它肢体肌萎缩,下肢及躯干偶可受累,最后面肌及舌肌受累才出现萎缩,1-2年才发展到全身肌萎缩。早期锥体束损害不明显,故早期诊断较困难,必须有明确的锥体束征才可确诊。约半数以上有Babinski征,无感觉障碍及大小便失禁,发生褥疮者罕见,早期有蚁行感、疼痛等。 (二)脑出血(cerebral haemorrhage)多有高血压病史,常在50~60岁发病,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发展迅速,早期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征象,意识障碍,伴有脑膜刺激征及偏瘫、失语等脑局部症状,病情加重可出现昏迷,四肢肌张力低,鼻声呼吸,反复呕吐,常有双侧瞳孔不等大,一般为出血侧瞳孔扩大,部分病例两眼向出血侧凝视,出血灶的对侧偏瘫,肌张力偏低,巴彬斯基征阳性。针刺瘫痪侧无反应。腰穿可呈血性脑脊液,CT显示高密度灶。MRI、T1W、T2W脑内高信号区。 (三)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伴有高血压病史及脑动脉硬化者和冠心病或糖尿病史,男性多于女性。常于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病,1-4天内达高峰、昏迷较轻,头痛、呕吐者少见,瞳孔无变化,眼底动脉硬化,病灶对侧肢体瘫痪,常出现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等。颈部有抵抗,肌张力低,病侧巴彬斯基征、卡道克征及高尔登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多正常,颅脑CT显示低密度区。MRI、T1M低信号区,T2M稍高信号区。 (四)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多在20-40岁之间发病,很少在10岁以下(3%)及50岁以上(5%)发病者,女性多于男性。多有缓解与复发病史,多有复视,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肢体的感觉异常,锥体束受损可出现痉挛性肢体瘫,可表现为截瘫、四肢瘫三肢瘫、偏瘫或单瘫,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 (五)良性流行性神经肌无力(benign epidmic neural myasthenia)初期可有低热或无发热,潜伏期约1周左右,伴

神经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与麻醉专家共识

神经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与麻醉专家共识(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王天龙王国林(负责人)王保国王海云石学银许幸孙 立李恩有陈绍辉孟令梅徐世元郭曲练黄焕森梁伟民韩如泉(执笔人)裴凌 目录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二、运动诱发电位 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四、肌电图 五、脑电图 六、附录 神经系统具有通过电化学活动传递信息的独特功能,意识状态改变时(例如昏迷、麻醉),可以通过监测电化学活动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然而,传统的生理监测(例如血压和血氧)仅能作为反映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间接参数。术中神经生理学监测虽然不能取代唤醒试验,但可以发现那些改变神经功能的手术操作或生理学内环境变化,监测处于

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了解神经传递过程中电生理信号的变化,从而帮助手术医师及时、全面的判断麻醉状态下患者神经功能的完整性,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术中决策力并最终降低手术致残率。除了手术因素,生理学管理和麻醉药物的选择也会影响神功能。我们应当重视所有团队成员(例如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和神经电生理监测医师)的努力。 目前,神经处外科手术中常见的电生理监测技术包括: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干听觉发电位(,),肌电图(,)和脑电图(,)等。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刺激外周神经引发的感觉冲动经脊髓上传至大脑,在整个传导路上的不同部位放置记录电极,所记录的神经传导信号经监测仪信号放大器放大后的波形就是。头皮记录电极的入置基于10-20国际脑电图电极放置系统进行定们(见附图7-1)。

(一)监测在神经外科术中的应用 术中监测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手术中: 1、脊柱融合术; 2、脊髓肿瘤切除术; 3、动静脉畸切除术; 4、胸腹部动脉瘤修补术;颅内肿瘤切除术; 5、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6、颅内动脉瘤夹毕术; 7、术中感觉皮层的定位。 (二)术中波形释义和监测预警 刺激特定外周神经时,特定记录组合记录到的特定波形以波幅(微伏)和潜伏期(毫秒)进行测量,并以电压(微伏)-时间(毫秒)曲线图表示。通常,不同波形来源于经通路上不同位点的突触,这些位点就被称为波形的生成元(见表7-1)。在正常成人中,波形的极性以“N”和“P”表示,“N”()表示向上的波形,”P”()表示向下的波形,波形之前的距离表示刺激后至波形产生的潜伏期。例如,皮层记录到的刺激正中神经后产生的特征波峰N20(负极波,向上,刺激后20可记录到),

病理反射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理反射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理反射诊断与鉴别诊断 指椎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1.Babinski征: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被检查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为内侧,正常反应为呈跖屈曲,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2.Chaddock征:由竹签在外踝下方足背外缘,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3.Oppenhein征:医生用拇指及食指沿被检查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 4.Gordon征: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 5.Corda征:将手置于被检查者足外侧两趾背面,向跖面按压后突然放松。 是生理性浅、深反射的反常形式,其中多数属于原始的脑干和脊髓反射。主要是锥体束受损时的表现,故称病理反射。出现病理反射肯定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但在1岁以下的婴儿则是正常的原始保护反射。以后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锥体束和锥体外系逐渐完善起来形成。以后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锥体束和锥体外逐渐完善起来形成髓鞘,使这些反射被锥体束所抑制。当锥体束受损,抑制作用解除,病理反射即出现。病理反射主要是巴彬斯基征及其有关的一组体征。巴彬斯基征的出现绝大多数情况下均表示锥体束有器质性病变。然而个别情况下,如低血糖昏迷或全身麻醉时,可有一过性病理反射阳性。此时如经静脉注射高渗糖或麻醉解除则此病理征迅速消失,这种情况似乎还不能表明锥体束已发生组织损伤。病理反射阳性出现的反应要由刺激下肢不同部位而产生、方法及名称较多、但巴彬斯基征常见,以有时巴彬斯基生虽为阴性,刺激其他部位引出阳性反应仍有临床价值。临床上主要的病理反射有以下几种: 一、巴彬斯基征高尔登征卡道克征欧笨海姆征 Babinski’s sign Gordonsign’s sign Chaddock’s sign Oppenheim’s sign 【病因和机理】 1.巴彬斯基征:传入神经为胫神经,中枢在骶髓1的后角细胞—腰髓4-5和骶髓1-2的前角细胞,传出神经为腓深神经。巴彬斯基征是锥体束损害相当可靠的指征,多见于锥体束损伤,亦可见于深睡、深度麻醉、药物或酒精中毒、脊髓病变、脑卒中、癫痫发作后的Todd 氏麻痹时和低血糖休克等。疼痛过敏者、足刺划疼痛过重者,舞蹈症或手徐动症常有不随意运动。可出现Babinslci征,这是由于患者多动之故。 2.卡道克征:与巴彬斯基征相同。 3.高尔登征:与卡道克征相同。 4.欧笨海姆:与高尔登征相同。 【临床表现】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应用及麻醉进展(最全版)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应用及麻醉进展(最全版)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neurophysiologic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IONM)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用于反映患者术中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神经外科医生、骨科医生、血管外科医生等通常依靠IONM来指导外科手术操作,并且在术中预防神经组织发生缺血或损伤。研究显示:IONM使行脊柱手术的患者术后截瘫的发生率降低了60%。IONM在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的基础上,还能及时地帮助术者全面了解并判断患者在麻醉状态下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引导手术操作,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因手术操作不当引起的神经损伤,降低医源性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在围术期术中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并可通过改变手术操作和麻醉管理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IONM与术中唤醒试验的比较 在IONM被广泛应用之前,外科手术中常通过短暂的术中唤醒试验来检测患者是否发生神经系统损伤。但术中唤醒试验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其只能评估单一时刻的神经系统功能,不能做到实时连续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且在术中唤醒试验之后发生的神经系统损伤通常要等到手术结束后才能被发现。

术中唤醒试验可能只揭示几个小时前发生的神经损伤,增加了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的可能性。此外,术中唤醒试验也与术中出现的许多不良事件相关,例如意外抽搐等。相反,应用IONM对神经系统功能进行评估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都较好,例如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波幅的下降达50%~80%时出现报警,提示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果在几分钟内迅速找到引起报警的原因并及时处理,则术后通过神经学检查所发现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 IONM人员、麻醉医生以及外科医生团队需要密切合作,尽最大努力使降低或消失的电生理波形恢复,这些衰退的波形是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的标志,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最常用的IONM模式,包括S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上述模式在保证患者术中安全的同时,也给麻醉医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制订特定的IONM模式和麻醉管理方案将有助于产生最佳的IONM数据,降低麻醉因素对IONM信号的干扰,及时反映患者术中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使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 2.常用的IONM监测模式 2.1SSEP

病理反射

病理反射 跟着主任,老师去病房查房时,他们询问病人现在的病情后,就开始做一些检查,除了常规的生命体征的检查外,老师们还会做一些特殊的检查,称为病理反射的检查。 一,那什么叫做病理反射呢? 病理反射是在正常情况下不出现,中枢神经有损害时才发生的异常反射,但在灵长类及1岁以下的婴儿则是正常的原始保护反射,以后随着动物进化或锥体束的发育成熟,这些反射被锥体束抑制,当锥体束受损,抑制作用解除,这类反射即又出现。 二,病理反射有那些呢? 1巴彬斯基征(Babinski征):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被检查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为内侧,正常反应为呈跖屈曲,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2.查多克征(Chaddock征):由竹签在外踝下方足背外缘,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 3.奥本海姆(Oppenheim征):医生用拇指及食指沿被检查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 4.戈登征(Gordon征):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 5.霍夫曼征:使病人腕部稍为背伸,手指微屈曲,检查者以右手食指及中指轻夹病人中指远侧指间关节,以拇指向下弹按其中指指甲,拇指屈曲内收,其它手指屈曲者为阳性反应。 三,病理反射的病因 1.巴彬斯基征:传入神经为胫神经,中枢在骶髓1的后角细胞-腰髓4-5和骶髓1-2的前角细胞,传出神经为腓深神经。巴彬斯基征是锥体束损害相当可靠的指征,多见于锥体束损伤,亦可见于深睡、深度麻醉、药物或酒精中毒、脊髓病变、脑卒中、癫痫发作后的Todd氏麻痹时和低血糖休克等。疼痛过敏者、足刺划疼痛过重者,舞蹈症或手徐动症常有不随意运动。可出现Babinslci征,这是由于患者多动之故。 2.查多克征:与巴彬斯基征相同。 3.霍夫曼征:上肢锥体束症(损伤或病变),常见于脑血管疾病等,也可见于颈椎病变。如双侧霍夫曼氏征阳性,而无神经系统体征则无定位意义。 四,这些病理反射都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神经反射检查-全身体格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

神经反射检查-全身体格检查 1. 浅反射刺激皮肤或黏膜引起的反应。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等。 腹壁反射:检查时嘱病人仰卧,两下肢稍屈以使腹壁放松,然后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在受刺激的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 上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7?8节病损,中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9?10节病损, 下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11?12节病损。双侧上、中、下三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或急腹症患者。肥胖者、老年人及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2. 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多系器质性病变,如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脑或脊髓的急性损伤;骨关节病和肌营养不良。 (1)肱二头肌反射(C5-6 ):被检查者屈肘,前臂稍内旋。检查者左手托起被检查者肘部, 以左手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检查者拇指。观察肱二头肌收缩引起前臂屈曲动作。 肱二头肌和肌腱 (2)肱三头肌反射(triceps )(颈6-7-8 ) copyright zhikaoy 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的肘部,嘱病人肘部屈曲,然后以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直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前臂稍伸展。

肱骨 、胧三头 肌肌腱 (3)桡反射(radial periosteal )(颈5-6) 医师以左手轻托患者的前臂于半旋前位,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然后以叩诊锤轻叩桡骨茎突,便发生前臂屈曲和旋后的运动。有时检查者可以左手握住患者两手各指,两 前臂屈曲120度,然后叩击两侧的桡骨茎突。 ?橈骨 尺骨 "二棧骨茎突 (4)跟腱反射(S1-2):被检查者仰卧,下肢屈曲, 大腿稍外展外旋,检查者用左手握住足趾使踝部稍背屈,叩击跟腱。观察腓肠肌收缩引起的足背屈。

无线产科中央监护系统招标要求

无线产科中央监护系统招标要求 一、数量: 中央监护站:2台,胎儿监护仪:18台,双胎配置胎儿监护仪(含双胎心探头):2台。 二、产科中央监护站技术要求: 1、采用无线联网模式,网络覆盖范围内床边机可随意移动。无线电发射装备符合国家无线电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提供相关文件证明)。 2、采用分布式结构,可实现多产网系统统一服务器管理,跨围产科室(产前门诊、产科病房、待产室和产房等多科室)管理,实现孕妇完整档案管理(提供相关文件证明)。 3、配备专家分析功能,支持国内主流KREBS、Fischer、改良Fischer和NST四种评分标准。 4、全产程、实时、多床位显示和记录胎儿监护仪的数字和曲线,自动判断有效监护数据进行智能提示和报警,显示胎儿监护仪工作状态、信号质量、监护信息等。 5、信号重合报警功能:母亲和胎儿心率重合报警,双胎信号重合报警。 6、智能走纸技术,自动记录有效数据,即使无人值守也可以完成监护过程。 7、可根据医院需求定制化管理操作按键,可增加、删除快捷操作、优先常用快捷操作功能。 8、符合国际标准的三级声光报警系统,母亲/胎儿参数报警,报警设置可调;报警信息置顶显示,方便医务人员快速定位报警床位和报警信息。 9、高质量、高速度的激光打印系统,支持选段打印;可打印多种报告,包括评分报告、三类图形评估报告和CTG报告等多种报告系统。 三、胎儿监护仪技术要求: 1、监护参数:胎心率,宫缩压力,自动胎动; 2、高清晰液晶彩屏≥10英寸,0-90度内多角度翻转; 3、具备双胎心率重合报警功能; 4、≥60小时CTG存储、回放,掉电数据存储;

5、单机专家评分系统,提供KREBS、Fischer、改良Fischer和NST四种评分方式; 6、胎心探头:多晶片防水探头,超声工作频率:1MHz,超声波束声强:lob≤3mW/c㎡,胎心率范围:30-240bpm;(提供相关文件证明) 7、宫缩压力探头:无凸点探头设计, 0-100相对单位; 8、可升级为无线探头,可根据需要实现无线探头和有线探头随意切换,提供包含无线探头的注册登记表复印件; 9、无线探头采用智能识别技术,可安放于任意卡槽; 10、无线探头工作距离≥100m,满足临床科室使用需求;(提供相关文件证明) 11、内置国际标准宽行(152mm)热敏打印机,兼容152mm/150mm打印纸,连续准确记录胎心率、宫缩压曲线及胎儿活动曲线和母亲参数。 12、内置通讯接口,与中央站组成无线网络系统; 四、技术服务: 1、免费安装、调试,现场培训使用人员至熟练操作; 2、保修2年,终身维护。

神经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与麻醉专家共识

神经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与麻醉专家共识王天龙,王国林(负责人),王保国,王海云,石学银,许幸,孙立,李恩有,陈绍辉,陈萍,孟令梅,徐世元,郭曲练,黄焕森,梁伟民,韩如泉(执笔人),裴凌 神经系统具有通过电化学活动传递信息的独特功能,意识状态改变时(例如昏迷、麻醉),可以通过监测电化学活动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然而,传统的生理监测(例如血压和血氧)仅能作为反映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间接参数。术中神经生理学监测虽然不能取代唤醒实验,但可以发现那些改变神经功能的手术操作或生理学内环境变化,监测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了解神经传递过程中电生理信号的变化,从而帮助手术医师及时、全面的判断麻醉状态下病人神经功能的完整性,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术中决策力并最终降低手术致残率。除了手术因素,生理学管理和麻醉药物的选择也会影响神经元功能。我们应当重视所有团队成员(例如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和神经电生理监测医师)的努力。 目前,神经外科手术中常见的电生理监测技术包括: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s),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等。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刺激外周神经引发的感觉冲动经脊髓上传至大脑,在整个传导通路上的不同部位放置记录电极,所记录的神经传导信号经监测仪信号放大器放大后的波形就是SSEP。SSEP头皮记录电极的放置基于10-20国际脑电图电极放置系统进行定位(见附图1)。 (一)SSEP监测在神经外科术中的应用 术中SSEP监测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手术中: 1. 脊柱融合术 2. 脊髓肿瘤切除术 3. 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4. 胸腹动脉瘤修补 5. 颅内肿瘤切除术 6.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7. 颅内动脉瘤夹毕术 8. 术中感觉皮层的定位 (二)术中SSEP波形释义和监测预警 刺激特定外周神经时,特定记录组合记录到的特定波形以波幅(微伏)和潜伏

神经中央监护系统

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申请论证报告 设备名称: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规格型号:SOLAR3000 生产厂家:北京太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产地:北京 一、设备概述及生产商简介 Solar3000N即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是专为神经科设计的监护系统。是卒中单元与NICU专用的监护系统。 它首次实现将高导联数脑电(8/16导)与常规生命体征高度集成,同步监测。是第一个内置完备的脑功能监测与分析功能的神经监护系统。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可以长程同步反映高级中枢系统生理指标和生命体征参数的变化状态及其相关性。主要针对脑功能状态监测与分析、重症监护及其它相关联应用。适合神经内、外科、癫痫中心、ICU病房和急诊等科室使用。 生产商北京太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具有二十一年神经电生理专业医疗仪器研制历史的高新技术企业;1999年全球首创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弥补了神经科缺少专业监护类设备的不足;同时推出神经外科手术监护仪;2004年太阳科技与国内知名医院的知名专家通力合作,开发出脑电用于神经科重症监护的专用分析软件,解决了困惑临床的最大难题。2007年7月,太阳科技神经中央监护系统获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2007年12月,太阳科技神经中央监护系统荣获国家四部委联合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作为医疗仪器的国内主要研发和供应商,产品已遍布国内4000多家用户,市场占有率第一,并出口至十几个国家。 二、临床背景 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采用中央机的形式,将生命体征监测与神经电生理监测高度整合。使神经电生理技术成功的应用于床旁,不受或很少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使得临床能够开展很多以往难以想象的工作。例如: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昏迷的病人,对其昏迷程度的评估,目前临床采用格拉斯格(GCS)评分,这属于行为学的范畴。存在着病人不配合、分类笼统、难以动态观察等客观缺陷。电生理监测引入临床后,对于昏迷病人的诊断、分型、趋势变化、过程判断、预后评估以及脑死亡的判定,就有了客观的实验室标准和依据。神经电生理监测(EEG等)多用于门诊和实验室常规检查,而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各类重症病人的电生理监测应用较少,随着设备的突破性发展,受设备条件本身限制这一瓶颈的打破,电生理长程检测已应用于神经科重症监护的各个层面。 对于卒中患者,尽早地在脑受损区域内,区别各种不同的缺血性损害类型,得出准确的诊断,是给予理想治疗的关键。任何在症状发生到开始治疗之间的延误对预后的影响都是非常严重的,即使神经病学专家,单独对患者功能状态的临床评价有时也显得非常困难和耗时。

神经电生理

第十章 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 范围包含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的检查,其方法包括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神经传导测定、特殊检查、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 ,EP)检查,还包括低频电诊断(low frequency electrodiagnosis):即直流-感应电诊断(Galvanic-Faradic electrodiagnosis)和强度-时间曲线(intensity-time curve)检查等。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诊断及评估神经和肌肉病变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 第一节 概述 从神经电生理的角度来看人体内各种信息传递都是通过动作电位传导来实现的。对于运动神经来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刺激了运动神经纤维,冲动又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到达肌肉,从而产生肌肉复合动作电位;对于感觉神经来说,电位是通过刺激感觉神经产生,并且沿着神经干传导;而肌电图分析的是静息状态或随意收缩时骨骼肌的电特征。 一、神经肌肉电生理特性 (一)静息跨膜电位 细胞膜将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隔离开,细胞内液钾离子浓度远远高于氯离子和钠离子浓度,胞内液较胞外液含有更多的负电荷,造成膜内外存在一定的电位差,而且细胞内相对细胞外更负,这种电位差即为静息跨膜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人类骨骼肌的静息跨膜电位是-90mV 。在正常情况下,离子流人和流出量基本相等,维持一种电平衡,而这种平衡的维持,需要有钠钾泵存在,所以静息电位,又称为钾离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二)动作电位 神经系统的各种信息,是通过动作电位传导。在静息期,钾离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钠离子则不能。当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就进行一次去极化,此时,钠离子通道打开,通透性明显提高,钠离子大量流入细胞内使细胞进一步去极化,当钠离子去极化达到临界水平即阈值时,就会产生一个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随后,钾离子通透性增加,而钠离子通透性则逐渐降低,使动作电位突然下降到静息水平,使膜超极化,随后再缓慢回到静息电位水平,完成一个复极化周期,这就形成了动作电位产生的生理基础。轴索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着轴索向两端扩散,在有髓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只在郎飞结之间跳跃式传播,而在无髓神经纤维上,则是持续缓慢向外扩散。 (三)容积传导 不论神经传导或针电极肌电图,其记录电极所记录到的电位都是细胞内电位经过细胞外体液和周围组织传导而来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容积传导(volume conduction),容积传导又根据其电位发生源和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远近分为近场电位(near-field potential)和远场电位(far-field potential),神经传导和肌电图记录的都是近场电位,诱发电位记录的是远场电位。在神经电生理检查中,凡是向上的波均被称为负相波;向下的波均被称为正相波。当容积传导的这种近场电位接近,通过并且离开记录电极下面时,就会产生一个典型的三相波(图10-1A),多数感觉神经或混合神经电位都具有这种典型三相波;当容积传导的这种近场电位位于记录电极下面时,就会出现一个典型的双相波,负相在先,正相在后,这也是常规运动神经传导中记录到的典型波形(图10-1B)。 二、仪器与设备 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仪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电极、放大器、显示器、扬声器、记录器、刺激器以及存储各种数据的部件。肌电图电极是收集电信号的部分,分为针电极和表面电极两类。 针电极是传统的常规电极,有同心圆针电极、双极同心圆针电极、单极针电极或单纤

GE中央监护系统操作规程

GE中央监护系统操作规程 一、使用方法: 1、开关机步骤 l)开机:接通电源,启动计算机。2)关机:按住计算机电源开关数秒后可关闭计算机。 2、进入退出方法 l)从中央监护界面退出到WINDOWS界面:点击START→SHUT DOWN→Close all programs and log on a different user,然后按住Shift键直到出现Log on, 输入用户名:administrator, 密码:没有。 2)重启计算机即可重新进入中央监护界面。 3)需进入维修菜单更改设置时,输入密码:mms_cic。 3、主要工作的操作方法 l)接通计算机与集线器的电源,启动计算机,系统将自动进入中央监护界面。 2)开启系统内需使用的床边监护仪,将心电导联、血压袖带、血氧探头与病人连接好。 3)监护仪进入监护状态:选取菜单更多(MORE MENU),再选取菜单进入监护(ADMIT MENU)后 选择进入监护(ADMITTED)。 4)根据病人实际状况设置心电波形幅度、无创血压测量的袖带尺寸及自动测量的间隔时间等参数, 设置各监护参数的报警上下限。 5)监护仪使用完后,要先退出监护状态,然后关机。 二、常见故障提示及处理: 1、在中央监护台上看不到已开启的床边监护仪。

1)监护仪没进入监护状态2)集线器没通电。3)网线接触不良。 2、测量不到心率。 有导联接触不良,看心电波形处有否LA/RA/LF/RF FAIL等错误提示,按提示重新接好相 应的导联。 3、测量不到无创血压。 1)检查血压袖带是否漏气。2)检查袖带尺寸设置是否正确(成人ADT/儿童PED/婴儿NEO)。

神经系统体征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体征体格检查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病理反射 -- 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一场反射。1岁半前儿童可出现,余为异常。 Babinski征: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射特征: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Oppenheim征: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反射特征: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Gordon征: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被检者腓肠肌中部。阳性反射特征: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Chaddock征:竹签在外踝下方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为止,阳性反射特征: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Schaffer征:用拇、示指捏压病人跟腱,出现拇趾背屈为阳性。 Hoffmann征:用左手托住病人一侧的腕部,并使腕关节略背屈,各手指轻度屈曲,医生以右手食、中两指夹住病人中指远侧指间关节,以拇指迅速向下弹刮病人中指甲,正常时无反应,如病人拇指内收,其余各指也呈屈曲动作即为阳性。 脑膜刺激征 --脑膜病变时脊髓膜受到刺激并影响到脊神经根,当牵拉刺激时引起相应肌群反射性痉挛的一种病理反射。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压增高等。 颈强直:患者仰卧,检查者以一受托起患者枕部,另一只手置于胸前作屈颈动作,如这一被动屈颈检查时感觉到抵抗力增强,即为颈部阻力增高活颈强直。 Kernig征:患者仰卧,一侧下肢髂、膝关节屈曲成直角,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高伸膝。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度以上,如伸膝受阻且伴疼痛与屈肌痉挛,则为阳性。 Brudzinski征: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当头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阳性。 生理反射:消失-,减弱 + ,正常 ++ ,亢进 +++ ,阵挛 ++++ 浅反射:皮肤、黏膜受刺激引起的反射

最新整理中央监护系统技术参数要求.doc

附件1(技术参数要求) 一、中央监护系统 * 1.1、可监测心电,ST段,心率,呼吸,血压,血氧,脉率,体温,双有创血压,呼末二氧化碳等参数。 1.2、中央监护仪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从床边病人监护仪中获取实时监护数 据,将其集中显示,并提供高级分析、打印、数据存储等功能。 1.3、可同屏监护多至16个床位,双屏可同时监护多至32个床位。 1.4、可设置患者重点监护界面。 1.5、有同屏同轴实时短趋势显示功能,让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 况。 1.6、中央监护仪的趋势回顾功能≥120小时。 1.7、中央监护仪的NIBP数据回顾功能≥1000组。 1.8、中央监护仪的报警信息回顾功能≥1000组。 1.9、中央监护仪的全息心电波形数据的存储回顾功能≥120小时。 1.10、中央监护仪应能提供药物浓度计算和滴定表显示功能。 1.11、中央监护仪可以对病人的NIBP数据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提供统计结果,并打印报告。 1.12、血压列表打印,报警统计分析表打印。 二、病人监护仪 2.1、* 显示屏:尺寸≥10.1” 2.2、* 标准配置:心电(ECG)、呼吸(RESP)、无创血压(NIBP)、血氧饱和度

(SpO2)、脉率(PR)、双体温(TEMP)、锂电池; 2.3、监护的病人类型包括:成人、小儿、新生儿。 2.4、低耗能,无风扇设计。 2.5、显示界面:提供常规界面与大字体、7导联同屏、他床观察、呼吸氧合图 等界面。 2.6、心电3/5导可选;具有监护、手术(滤波)和扩展(诊断)等3种以上 的滤波模式; 2.7、心电扫描速度扫描速度 6.25/12.5/25/50 mm/s。 2.8、具有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血压差报警功能。 2.9、血氧脉率范围30-300bpm。 2.10、常规使用阻抗法进行呼吸 (RESP) 监测。 2.11、呼吸导联选择模式:自动

神经反射检查 全身体格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

神经反射检查-全身体格检查 1、浅反射刺激皮肤或黏膜引起得反应。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与提睾反射等。 腹壁反射:检查时嘱病人仰卧,两下肢稍屈以使腹壁放松,然后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在受刺激得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 上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7~8节病损,中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9~10节病损,下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11~12节病损。双侧上、中、下三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或急腹症患者。肥胖者、老年人及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得减弱或消失。 2、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得反应。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多系器质性病变,如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脑或脊髓得急性损伤;骨关节病与肌营养不良。 (1)肱二头肌反射(c5-6):被检查者屈肘,前臂稍内旋。检查者左手托起被检查者肘部, 以左手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检查者拇指。观察肱二头肌收缩引起前臂屈曲动作。 (2)肱三头肌反射(triceps)(颈6-7-8) copyright zhikaoy 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得肘部,嘱病人肘部屈曲,然后以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直上方得肱三头肌肌腱,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前臂稍伸 展。.

(3)桡反射(radial periosteal)(颈5-6) 医师以左手轻托患者得前臂于半旋前位,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然后以叩诊锤轻叩桡骨茎突,便发生前臂屈曲与旋后得运动。有时检查者可以左手握住患者两手各指,两前臂屈曲120度,然后叩击两侧得桡骨茎突。 (4)跟腱反射(s1-2 ):被检查者仰卧,下肢屈曲,大腿稍外展外旋,检查者用左手握住足趾使踝部稍背屈,叩击跟腱。观察腓肠肌收缩引起得足背屈。.

中央监护系统软件安全描述文档模版

中央监护系统软件安全描述文档 XXXXXX中央监护系统软件 版本号:V1.00.101

1.基本信息 1.1类型 软件包含以下数据类型: 1.1.1健康数据:XX。 1.1.2设备数据:包含使用此设备XXX,设备地址,检测时间等数据。 1.1.3用户信息:XXXX等 1.2功能 1.2.1能XXXXX等。 1.2.2能XXXXX。 1.2.3能XXXXX。 1.2.4能XXXXX。 1.2.5可在打印机上打印测量数据。 1.2.6具有加密狗保护,必须插入加密狗方能启动软件,具有密码保护功能。 1.3用途 本软件主要功能是XXXXX。 1.4数据交换方式 1.4.1交换方式:XXXXX。 1.4.2传输协议:XXXXX 1.5安全软件 软件支持通用的安全软件(如360安全卫士、360杀毒、QQ电脑管家、金山杀毒等),安全软件应是能够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有效版本。 2.风险管理 医疗器械网络安全风险分析报告见《风险分析报告》 3.验证与确认 医疗器械产品的网络安全需求(如保密性、完整性、可得性等特性)均已得到满足。详见《网络安全测试报告》 4.维护计划 4.1维护流程 4.1.1由于软件的复杂性,一个看似很小的地方的修正可能对全局系统产生重大

影响。每当软件修正后,验证分析不仅要对此修正进行验证,还要确认此修正对整个软件系统的影响程度。同时涉及到该软件的修改、评审、验证和风险分析,软件修改前后的差别对比,新软件版本号,这些都将形成文字记录。 4.1.2公司制定《软件维护计划》对软件维护进行管理和控制,并按照《风险控制程序》对软件维护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以确保软件维护可能造成的风险可接受。 4.1.3软件网络安全更新维护流程如下: 4.2更新确认 4.2.1使用者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对已经产生的数据进行修改,提出维护申请。维护范围只包括错误数据修正。 4.2.2提出申请部门负责人需要对情况进行核实,并确认。 4.2.3维护工程师(一般由软件开发组专人负责)接收到确认后的维护请求,分析并提出修改方案,并对软件更新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必要时提出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