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万吨芳构化操作规程

十万吨芳构化操作规程

十万吨芳构化操作规程
十万吨芳构化操作规程

目录

十万吨操作规程 (2)

1 概述 (2)

1.1原料规格 (2)

1.2催化剂组分及性质 (2)

1.3反应条件及反应结果 (2)

2 分析项目及方法 (2)

3正常开工和停工 (3)

3.1.工艺过程描述及操作条件 (3)

3.2开工方案及步骤 (4)

3.3长时间停工步骤 (6)

3.4短暂停工步骤 (7)

4 事故处理 (7)

4.1事故处理原则 (7)

4.2紧急停工 (7)

4.3反应器温度迅速上升、出现飞温现象 (8)

4.4停循环水 (8)

4.5短暂(晃电)停电 (8)

4.6停净化风 (9)

4.7燃气不足或燃气中断 (9)

5附:工艺流程图 (9)

十万吨操作规程

1 概述

本次开工是用装有南通扬子催化剂有限公司催化剂的大反应器进行轻油芳构化,进料量最大10t/h轻油及3t/h液化气。

1.1原料规格

山东仕通芳构化原料为外购轻油跟内部油,内部油先切除轻、重组分,保留C6~C9馏程段组分作为芳构化原料。外采轻油指标如下表

表1-1 原料要求

备注:建议采购饱和烃含量高的轻油。

1.2催化剂组分及性质

表1-2 催化剂物化性质

1.3反应条件及反应结果

1.3.1反应条件

表1-3 反应条件表

2 分析项目及方法

表2-1 分析项目及频次

3正常开工和停工

3.1.工艺过程描述及操作条件

3.1.1工艺过程描述

本装置由反应系统、稳定系统和分馏系统组成。

原料轻油通过原料罐,由泵送出,经换热器E601A/B、E602、E603 A/B、E611(导热油预热)、E604换热后去加热炉F601加热至所需的反应温度,然后送入反应器R602顶部进料。

由R602出来的反应产物温度较高,先送到分馏塔作为塔底再沸器E608热源,跨过E606再去E604作为原料的最后一段换热,从E604出来的反应产物经E603A/B进一步换热后,经稳定塔进料水冷换热器E610去稳定塔T-601作为该塔进料。稳定塔顶产物为液化气和少量不凝气,经换热器E601A/B与原料液化气换热,再进入冷却器E605A/B、E612A/B冷凝冷却,然后进入V601进行气液分离,液化气经P-602泵一部分作为T-601回流,另一部分作为产品液化气出装置进入罐区。V601罐顶不凝气排入干气高压斯管网。

稳定塔T-601底物料进入分馏塔T602作为该塔进料。分馏塔顶产物为混合芳烃。经换热器E602与原料液化气换热后再经冷却器E607A/B冷凝冷却后进入V602进行气液分离后混合芳烃经P-603泵一部分作为T602回流,另一部分作为产品出装置进入罐区。

分馏塔T602底物料为柴油馏分,经E609冷却器冷却后由P-604泵送出装置进入罐区。

3.1.2主要操作条件

表3-1 主要操作条件

3.2开工方案及步骤

因长时间未开工,本次开工前催化剂需先活化。活化升温曲线如下:

备注:升温曲线按照十万吨大反应器进行,上图是5万吨轻油芳构化反应器升温曲线。

3.2.1正常进料反应操作

a正式开工前确保以下工作完成:

认真检查机泵、阀门、仪表等设施是否正常;检查反应系统流程是否正常,是否按盲板表加好了盲板(见盲板表3-2),各压力表温度计等是否安装好;仪表风、循环水、氮气、天然气等各公用工程正常投用;F601燃气引至炉前,随时可点火升温;消防设施齐全好用。

b两塔(稳定塔、分馏塔)通过五万吨的产品轻油进行开工垫油,垫油塔釜液位约为40%-50%,然后将T601导热油系统引入装置(初次开工)。

c加热炉点火升温,装置初期只进轻油;若V602无液位,T601先通导热油续液位;

d当达到轻油反应温度(320℃)条件后,逐渐提高轻油进料量,反应一天后轻油加工量可提到10t/h;根据反应器床层温度调节液化气进料量,随着催化剂活性下降,反应器入口温度视情况每次按1.5~2℃/d速度提温,最高可以按3~5℃/d速度提温,反映末期控制反应器入口温度450±5℃。

e及时调整T-601,T-602塔顶、塔底温度及塔压,及时排放不凝气,以保证塔压及反应器压力的稳定,各塔回流罐液位到30%-40%之后及时起回流泵,建立好循环,使液化气产品及混和芳烃干点合格,即进入正常生产阶段。

f随着反应进入中期阶段,催化剂活性适当减弱,液化气量可以适当增加,根据床层的温升来适当调节液化气与轻油的量。

g反应后期,随着反应的进行,催化剂因积碳而逐渐失活,为维持一定转化率,反应温度亦需逐渐提高,以弥补催化剂的活性损失,温度升高将使反应平衡有利于裂解反应,故运行后期可能会有较多的干气产生。在加热炉出口温度达到450℃,转化率降低,继续运行已不经济。故需对反应失活催化剂进行烧焦再生。

表3-2 反应系统盲板表(生产车间补充完善)

3.2.2催化剂烧焦再生操作

反应器中的催化剂经过一段时间周期的操作,其活性降低,可根据其性能情况,采取器内烧焦再生方法而使其活性得到恢复。正式烧焦前确保以下工作完成:认真检查机泵、阀门、仪表等设施是否正常;检查再生系统流程是否正常,是否按盲板表加好了盲板(见盲板表3-3),各压力表温度计等是否安装好;仪表风、循环水、氮气、天然气等各公用工程正常投用;F103燃气引至炉前,随时可点火升温;消防设施齐全好用。

表3-3 再生系统盲板表(生产车间补充完善)

a当反应器R602反应温度降至300±10℃即可对再生反应器进行退油,并氮气置换;

b导通催化剂再生流程,对再生系统氮气置换两次,再生系统再次补氮气至0.15MPaG,启氮压机进行氮气循环(氮气循环量4000-6000m3/h),此过程氮气耗量控制在50m3以内;

c点F103火嘴,给反应器床层升温,升温速度控制在40-60℃/h;

d当炉出口温度升至350℃,反应器床层前几点温度升至310-330℃,打开补风线开始补风,当反应器任意一点温度超过炉出口温度则认为点火成功;

e再生初期阶段,F103只为点火作用,反应器点着火之后,F103出口温度控制在350-380℃即可,反应器其他床温依靠着火点的床温带起,补风量持续≥360Nm3/h(保持最大补风量);

f待后面床层点火成功后,导通四、五、六层侧补风流程;当某点床层温度超温时,如果该床层温升不剧烈,只需将该层的补风线关闭,未出现床层飞温情况时,严禁将所有补风线关闭;

g首次点火再生后期出现温升点明显减少、温升明显下降情况后,再提高F103炉出口温度进行二次点火,升温点火过程中风量不变,点火成功后补风量持续≥360Nm3/h;

h根据床层温升情况,逐步提高烧焦温度和空气补入量,烧焦过程中,严格控制空气补入量,确保床层温升≤50℃,床层最高温度≤480℃;

i当反应器第一床层温度达到450℃,保持最大补风量,反应器各点无温升,烧焦结束。

3.2.3再生操作中控制指标:

a、再生前系统中氧气含量<1.O%;油气含量<0.2%

b、炉出口温度≤480℃;

c、床层温度<480℃;严禁床层某点温度长时间停留480℃以上,高温点连续持续时间<30min

d、氮气循环量4000-6000m3/h;视燃气情况可适当降低循环量,最低循环量≥3500m3/h;

e、再生系统压力<0.45MpaG;

f、烟道挡板温度严禁超过750℃;

g、再生结束,反应器循环降温至350℃以内,停氮压机。

3.3长时间停工步骤

(1)停工前的准备工作。

a、检查区域内的泄漏点,做好记录,待停工以后处理。

b、联系好车间,做好退油扫线的准备和氮气供应的准备。

c、准备好盲板(见盲板表3-4)。

表3-4 停工盲板表(生产车间补充完善)

(2)停工

a、在接到长时间停工通知时,开始通知储运停进料泵,产品液化气循环给床层降温;

b、随着反应系统不断降量、降温、应逐渐调低T601、T602釜温度,并及时通知动力降低导热油温度;

c、将V601、V602、T601、T602的液面尽量送低;

d、待反应床层最高温度降至320℃以下时,停P602停液化气循环;

e、关闭相关界区阀门,视情况,停止循环水,系统备用。

3.4短暂停工步骤

a、在接到短暂停工通知时,先停烯烃液化气进料,再降低轻油进料量直至停进料,F601的出口温度亦适量下调;

b、各塔及回流罐保持适当液位,方便下次开工,停各泵。

4 事故处理

装置在开工运行过程中,公用工程、仪表等都可能出现意外情况。如遇停水、停电、停原料、停仪表风以及危害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应及时通知生产部及当天值班经理,并作出迅速果断的处理。

4.1事故处理原则

a对装置出现的事故要及时、全面的了解,冷静分析,判断准确,及时汇报; b处理果断,迅速、恰当;在问题处理的关键时刻更要胆大心细,当机立断;

c装置事故处理,要实行“三保”,即确保人身安全,保护好有关设备,保护好催化剂。事故处理完后,要将装置尽快恢复到正常操作状态或过渡到正常停工状态;防止超温超压;避免损坏设备;

d事故处理中做到不跑(油、气),不冒、不串(串油、串压)、不超(超温、超压),控制好压力的升降速度,尤其要避免催化剂的超温烧焦和中毒。

e不准随便放油和排放可燃气体,严防发生着火,爆炸事故。

f根据事故性质,尽量避免停工,必须停工时,尽可能采用正常停工,不得已时才采取紧急停工;避免造成事故扩大。

4.2紧急停工

本装置或相关装置发生较大事故时,危及正常生产情况下。关键设备或管线严重漏油,无法正常生产。加热炉炉管破裂或造成火灾,不能维持生产。停电短时间无法恢复。系统严重超温超压无法判断原因的情况下,紧急停工步骤如下:a加热炉立即熄火,防止反应器超温结焦

b通知储运停进料泵

c关闭塔釜导热油供热

d关闭反应器入口阀,反应器保温保压。

4.3反应器温度迅速上升、出现飞温现象

飞温现象:芳构化反应的飞温主要是由于反应器内短链烃发生齐聚反应放热

导致,(特别区别反应器在烧焦过程中的由氧气参与的燃烧飞温现象)一般情况,当反应器达到反应温度后,反应器内任一点温度上升速度超过1℃/min,且持续上升超过20℃,即可认为出现飞温现象。

处理方案:

a降低F601炉出口温度(直至关闭)。

b降低烯烃液化气进料,注意反应器不得超压;

c开工初期若反应器温度任一点超过480℃,启动紧急停工应急程序,停炉、停进料,视情况氮气吹扫反应器。

4.4停循环水

处理方案:

a如果泵出现问题,及时通知动力切换至备用泵,并上报生产运行部及时维修;

b降低塔釜温度,保证塔压不超压,若调整不及立即泄压,利用放空压缩机抽压;

c调节、平稳操作,防止温度、压力、液面出现大的波动;

d及时巡检各泵,防止有水套的泵体烧坏

e若长时间停水,协调各岗位按紧急停工处理。

4.5短暂(晃电)停电

处理方案:

a及时与生产运行部联系询问停电原因,立即要求恢复供电,同时汇报车间值班、领导;

b关闭各泵出口,并通知储运关闭进料泵出口及产品罐进口阀门

c密切关注各部位的温度、压力、液位等情况,及时适当地进行调节操作,防止超温超压。若有超压则立即向高压瓦斯泄压

d外操加强巡检,做好来电开工的准备.

e来电后及时启P602、P603泵打回流,进料点F601,稳步投产。

4.6停净化风

处理方案:

a、立即联系生产运行部等有关单位,查明原因,迅速恢复供风;

b、通知异丁烯车间重新启动空压机;如果暂时不能开启,在条件允许情况启动本车间空压机使用非净化风;

c、立刻组织人员加强现场巡检,在仪表风压力低的情况下及时检查各调节阀的动作情况.

d、检查各压力容器压力,超出正常压力的及时导入高压瓦斯系统;检查高压瓦斯系统压力,防止高压瓦斯系统压力过高;

e、将加热炉燃料控制仪表改为手动位置,防止来风后,控制跟不上调节引起波动;调节阀不动作的使用副线调节,保持燃气流量,防止炉出口温度大幅度波动;尽量维持各塔、容器的压力和液位、流量稳定。

f、如果长时间停风,装置无法维持正常生产,按紧急停工处理。

注:现场所有气关阀

十万吨调节阀气关阀:R602冷进料(6个),T601转料,E608三通,V601热旁路,V602热旁路, T601(新)回流,T601(新)进料;

4.7燃气不足或燃气中断

处理方案:

a、立即联系生产运行部、储运、动力等有关单位,尽快恢复供燃气;

b、如果是燃料气管线调节阀失灵或阻火器堵塞,将燃料气改走调节阀副线,清洗阻火器,手动控制时注意阀门开度;

c、适当的降低进料,维持生产。

d、导通液化气经汽化器去燃气系统,使用液化气做燃气。

e、长时间停气,根据调度指令是否停工。

5附:工艺流程图

免疫组化技术全程原理

免疫组化技术全程原理 一、概念和常用方法介绍 1、定义 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对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含量进行组织和细胞原位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这种技术称为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技术。 2、原理 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和化学显色原理,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的抗原先和一抗结合,再利用一抗与标记生物素、荧光素等的二抗进行反应,前者再用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KP)等的抗生物素(如链霉亲和素等)结合,最后通过呈色反应或荧光来显示细胞或组织中化学成分,在光学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下可清晰看见细胞内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产物,从而能够在细胞爬片或组织切片上原位确定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含量。 3、分类 1)按标记物质的种类,如荧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酶(主要有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铁蛋白、胶体金等,可分为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免疫酶标法和免疫金银法等。 2)按染色步骤可分为直接法(又称一步法)和间接法(二步、三步或多步法)。与直接法相比,间接法的灵敏度提高了许多。 3)按结合方式可分为抗原-抗体结合,如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亲和连接,如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等,其中SP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聚合物链接,如即用型二步法,此方法尤其适合于内源性生物素含量高的组织抗原检测。 4、目前几种常用免疫组化方法简单介绍 1)免疫荧光方法 是最早建立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它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先将已知抗体标上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后即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确定组织中某种抗原的定位,进而还可进行定量分析。由于免疫荧光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所以在临床病理诊断、检验中应用较广。 2)免疫酶标方法

石脑油芳构化操作规程

芳构化操作规程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本装置生产任务及特点 随着我国淘汰70#汽油、2000年全面实现汽油无铅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加工流程简单的炼油厂,如何解决低辛烷值汽油组份的深加工问题必将成为技术改造的重点。 轻烃芳构化技术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石油化工工艺技术,其特点是利用非贵金属改性的沸石催化剂将低分子烃类直接转化为苯、甲苯、二甲苯等轻质芳烃。与目前炼油厂采用的催化重整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以下几种特征:(1)使用的沸石催化剂具有一定的抗硫、抗氮能力,原料不需要深度精制。(2)其芳烃准备产率不受到原料芳烃潜含量限制。(3)低压、非临氢操作,其操作费用低,基本建设投资少,因而,芳构化技术的开发应用即将成为继催化重整技术以后的又一项生产石油芳烃或高辛烷值汽油组份的新工艺。 多年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洛阳石化工程公司炼制研究所在轻烃芳构化生产芳烃或高辛烷值汽油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形成了自己的专有技术,并拥有两项发明专利(ZL93102129.4)。由洛阳石化工程公司炼制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究开发的劣质汽油芳构化改质技术已于1998年1月通过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原中国石化总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该技术利用专有催化剂,将诸如焦化汽油、直馏汽油、油田凝析油、重整拔头油、重整抽余油、裂解汽油等轻烃转化为芳烃,用于生产芳烃或高辛烷值汽油。 1998年8月,以直馏汽油为原料的1.0×104t/a芳构化改质工业示范装置在沈阳新民蜡化学品实验厂投入运行。该装置的运转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即液化石油气+汽油≥90%(wt);汽油ROM≥90),证实芳构化改质技术的可靠和可行性,具备了工业应用的条件。

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是正确判断染色结果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存在很多步骤或环节,每一个步骤或环节都可能影响到染色的最终结果,因此,要做好一张高质量的免疫组化切片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需要病理技术员和病理医生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做出合格的免疫组化切片。虽然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从染色的结果看,一般可分为两类:无色片(即无阳性信号)和“杂音”染色片(有阳性信号)。 一、无色片 染色结束后,切片中见不到任何阳性信号。这是常规工作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1、真阴性结果:整个染色过程没有出现问题,组织或细胞确实不表达与抗体相关的抗原。2、假阴性结果:即此阴性结果不是真实的反映。假阴性结果又可分为两种情况:(1)、切片中根本就不包含所预期检查的组织或细胞。出现这种情况,要麽是病理医生选择错了切片或抗体选错了,要麽是技术员选错了蜡块。获得正确的切片进行染色是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由此表明:制作出合格的免疫组化切片不仅仅是技术员的事,病理医生也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2)、染色过程中的某一或某些环节出了问题。比如,组织未进行抗原修复,有的组织必须经过抗原修复才能检测抗原表达;或选用了只能用于冰冻组织而不能用于石蜡包埋组织的抗体;或一抗失效,虽然抗体失效在理论上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但偶尔也遇到突然失效的情况,抗体长期不用和/或已超过有效期是主要的原因。也可见于染色过程中漏掉了某一环节,如忘记加二抗或三抗,或用了两次二抗而缺少了三抗,或配制DAB时少了过氧化氢。为了避免这种简单的错误,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在三抗孵育结束时,将切片上的三抗甩在一张白纸上,在将配制好的DAB滴一滴在白纸的三抗上,观察是否出现棕色。如果出现了,证明三抗和DAB的配制过程没有错误。如果这种DAB再滴到切片上没有出现任何阳性信号,问题一定是出在三抗以前。如果纸上不出现棕色反应,问题肯定在三抗DAB或DAB的配制过程。这种简单方法能迅速的帮助我们查找出现问题可能的原因。 解决阴性染色的问题非常简单,就是设立“阳性对照”。如果阳性对照有了表达,说明染色的全过程和所有试剂都没有问题。如果此时测试片仍为阴性,便是真实的阴性,说明组织或细胞没有相应的抗原表达。反之,如果阳性对照没有着色,表明染色过程中某个或某些步骤出了问题或试剂出了问题。应一一寻找原因。阳性对照包括两种,一种称为“自身对照”或“内部对照”,这是指在测试的切片中本身就存在已知的抗原,如正常淋巴结中存在T和B细胞抗原,CD20或CD3都应该有表达。自身对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对照,对照和测试组织或细胞都在同一张切片中,都处于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结果更可靠也更具有可比性。在选择自身对照片时最好选择既有病变组织同时又有正常组织的部分,这样有利于对比。另一种称为“外部对照”,有时在测试的切片中不存在已知的抗原,如在胃的标本中怀疑是恶性黑色素瘤,需要用HMB45或Mart-1来检测,在正常的胃组织中本身不存在相关的抗原,如果病变出现阳性反应结果,尚能提示是恶黑,但是如果出现阴性结果,就无法确定是本身组织中不含黑色素瘤抗原,还是技术问题。因此,应另外设立一个已知的阳性对照。这种在测试组织之外的阳性对照称为“外部对照”。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设立外部对照的情况很多,如果每一种抗体都要选不同的阳性对照,工作量会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国内外有单位将多种不同组织集成在一起,制成多组织切片、“腊肠”“春卷”切片、组织芯片等,其连续切片储备待用,需要时取出一张便可作为阳性对照。另外,比较简单的方法,是采用阑尾作为阳性对照,因为与人体其它组织器官比较阑尾包含的组织种类较多,如有上皮、淋巴组织、平滑肌、间质、神经、血管、间皮等。一张阑尾切片可以检测大多数常用的抗体。 设立阳性对照是病理医生的任务或责任,而不是技术员的责任。病理医生观察了HE切片,了解切片中是否有自身对照,如果没有,就应告诉技术员采用阳性对照。因此,病理医生在免疫组化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抗体未覆盖上测试组织:当多块散开的小组织染色时,可能漏掉某块组织染色。 二、“杂音”染色片 免疫组化除正常的真实的阳性信号外常常会遇到不正常的背景着色,这些非正常的着色称为“杂音”染色。“杂音”染色种类繁多,产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为了便于说明,笔者将其归纳为下面几种 1、全片着色

免疫组化染色操作步骤

免疫组化染色操作步骤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理和操作步骤一、免疫组织化学原理 免疫组织化学(IHC)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应用带有可见标记的特异性抗体作为探针,检测组织和细胞中抗原性物质的一种技术。免疫组化技术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以标记的一抗孵育标本以检测其中的抗原成分;间接法则先后加入一抗和二抗,形成抗原—一抗—二抗复合体以达到检测该抗原的目的,该法因二抗的放大作用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间接法常用的有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ABC)法和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SP)法。 PAP法一抗和二抗均不标记,避免了标记过程对抗体活性的影响,但需要制备过氧化物酶的抗体,与适量过氧化物酶混合形成PAP复合物(含3个酶分子和 2个抗体分子),染色时依次加入一抗、二抗、PAP复合物孵育标本,最后用H 2O 2 和二氨基联苯(DAB)为底物显示过氧化物酶,即可检测标本中的抗原成分。 生物素为含硫的杂环单羧酸,可通过其羧基与蛋白质中的氨基结合,从而标记抗体和酶。亲合素又称抗生物素蛋白,与生物素有很高的亲合力,1分子亲合素可结合4分子生物素,ABC法即在此基础上建立。ABC法与PAP法相似,一抗不标记,二抗用生物素标记,染色前按一定比例将亲和素与生物素标记的过氧化物酶混合,制成ABC复合物,并使亲合素分子上至少空出一个生物素结合位点。在标本孵育过一抗和二抗后,再加入ABC复合物使其结合到二抗的生物素上,最后加入DAB进行显色。ABC法的敏感性较PAP法更高。 图1. 免疫组织化学基本原理示意图(引自八年制《组织学与胚胎学》)

免疫组化基本步骤

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步骤 1.细胞爬片,取出后,PBS洗三遍,每次3分钟。4℃冷丙酮固定10分钟,(或用4%多聚甲醛固定30分钟),干燥30分钟。 2. 用PBS洗三次,每次5分钟,加3%过氧化氢30μl,室温孵育10分钟,(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蒸馏水冲洗,PBS洗三次,每次5分钟。 3.加1%的Triton X-100 30μl,室温孵育10分钟,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蒸馏水冲洗,PBS洗三次,每次5分钟。 4.滴加正常山羊血清30μl,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以消除非特异性染色,室温孵育30分钟,倾去勿洗。 5.滴加适当稀释度的一抗,空白对照组以PBS代替一抗,4℃湿盒孵育过夜。PBS洗三次,每次5分钟。 6.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工作液30μl,室温孵育30分钟。PBS洗三次,每次5分钟。 7.滴加辣根酶标记链酶卵白素30μl,室温孵育30分钟。PBS洗三次,每次5分钟。 8.滴加DAB显色剂30μl,显微镜下观察显色,自来水冲洗。 9. 将处理好的玻片细胞核衬染:浸入苏木精染液染色2min,自来水洗,迅速过盐酸酒精溶液,自来水洗,过氨水溶液,自来水洗。 10.梯度酒精脱水,过70%酒精1次,95%酒精2次,无水乙醇3次,每次1min 11.二甲苯透明,过二甲苯溶液3次,每次1min。 12.中性树胶封片将有细胞的一面向下,用中性树脂封片。 稀盐酸酒精溶液:用75%酒精配制1%盐酸。 淡氨水溶液:在400ml自来水中滴2滴浓氨水(使细胞核蓝化) 另外:需1%TritonX-100增加细胞膜通透性。苏木素复染时间和盐酸酒精脱色时间需自己摸索,我是染5-6秒脱色1-2秒。盐酸酒精还可用70%乙醇配制1%盐酸。我没用淡氨水溶液。若为悬浮细胞则需涂片,20μl即可。

安全试生产方案

10万吨/年石脑油芳构化项目 安 全 试 生 产 方 案

河南龙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六月 项目名称:10万吨/年石脑油芳构化、12万吨/年MTBE(一期)建设单位: 河南龙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济南石油化工设计院 安装单位: 河南中亿化工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濮阳市中原石化工程监理公司 编制: 董学坤陈锋吴玉华张强 审核:董学坤 批准:刘冰

一、方案编制目的 为了组织协调生产线各装置之间包括上下游装置之间,主要生产装置和公用工程装置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验证工艺设计的可行性,设备的可靠性,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安全顺利而又最经济的本项目的生产设施,制定本试生产方案。 二、项目概况 河南龙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以生产销售高辛烷值汽油、柴油、燃料油、苯、甲苯、二甲苯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位于濮阳工业园区许信路、铁路顺西路交叉口,占地103余亩,注册资金3000万元,现有员工126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才22人。备案建设项目总投资亿,一期规划10万吨/年石脑油芳构化装置一套,配套8万吨/年芳烃分离装置;二期12万吨/年MTBE 生产装置一套。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0万元、年创利税5800万元,并可安置社会劳动力260余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建设项目选址在濮阳工业园区许信路、铁路顺西路交叉口,项目已经濮阳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局审核备案,取得了濮阳市城建局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项目建设符合城镇规划要求。 三.工程进展 1、总平及项目规划设计:委托济南石油化工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 2、委托河南兴荣行安全服务有限公司进行项目安全预评价。 3、土建工程由河南振兴建筑有限公司施工。 4、设备和管线由河南中亿化工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进行安装,并经濮阳市质量技术检测中心检验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使用许可证,并经我公司验收合格。 5、消防设施经濮阳市消防支队验收合格。 6、防雷防静电设施经濮阳市气象局检验合格。 7、项目由濮阳中原石化工程监理公司全过程监理并出具监理报告。 8、根据工程设计,该项目共分为公用工程、10万吨/年石脑油芳构化及芳烃分离装置区、储存罐区、装卸区、办公区等。 目前已完成所有土建工程、设备管道及电气仪表安装、管道试压吹扫、防腐保温工作,并进行了单机和联动调试。 该项目安全设施,已根据安全评价和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要求,从工艺设备、建筑施工、电气仪表、危险化学品仓储、消防管网、消防道路等方面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环保设施按环评要求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 项目建设竣工资料已齐全并通过竣工验收,具备试生产条件。 四、生产准备 1.人员组织准备。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对工程筹建到工程全部交工验收的全过程负责。设立生产机构,负责抓好各项生产准备工作,按设计定员和岗位技术标准组织有管理经验的干部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工人为骨干。工程技术部负责项目设计审查、施工监督和生产准备工作。操作工、维修工、主要岗位的操作、维修人员,聘用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工人。

加油站安全标准化岗位操作规程完整.doc

岗位操作规程目录 1.加油安全操作规程 2.卸油安全操作规程 3.计量操作规程 4.配电设备运行操作规程 5.发电机操作规程 6.视频监控操作规程 7.燃煤锅炉操作规程

加油安全操作规程 1.站立迎候 加油员应站在加油岛靠近入口一侧面向车辆进入方向迎接顾客。 1.1站姿: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男员工双手交叉叠于身后,女员工双手交叉叠于身前。 1.2站立要求:挺胸、直腰、收腹,不倚靠物体。 2.引导车辆 加油高峰期,应设立引导员,引导员由入口处加油员兼任,引导员必须佩带绶带。 2.1当车辆驶向站内时,加油员应迅速判断车辆的油箱位置和应加油品品种,主动引导车辆到加油位停泊。 动作要领: 第一步:从身体侧,由下至上,抬起左臂(右臂),五指并拢,掌心向外,与身体侧面成180度,右臂(左臂)与身体侧面成90度。 第二步:左手臂(右手臂)平举,右手(左手)小臂弯曲,手心向内,引导车辆行进。 第三步:面对来车,右手臂(左手臂)翻转与身体成135度,手掌翘直,五指并拢,提示减速、停靠;未示意停车的手背自然下垂,中指贴于裤缝。 2.2示意停车手势,待车辆停稳后或车辆经过站立位置后方可放下。 2.3车辆停稳5秒种内,迅速小跑从车尾绕行到车前驾驶员一侧,做到车到人到。严禁从车头绕行到驾驶员位置。 3.开启车门 车停稳后,加油员应主动为司机开启车门。开启车门前应征得顾客的同意。 动作要领: 身体稍向前倾,伸出左手,轻提车门把,轻轻拉开车门,右手自然后背,手心向外提于腰际。 4.微笑招呼

4.1加油员面带微笑,礼貌地向顾客打招呼。 4.2规范用语:“您好,欢迎光临!”或“欢迎光临!”;如为熟悉的客户,可以直呼其称呼(如林老板、陈经理、张先生、王师傅等);遇周末、节假日应说:“周末愉快”、“节日愉快”;根据不同时段可用“早上好”、“晚上好”等问候语。 4.3安全提示:提醒司机熄火加油,并提醒顾客加油站内不能使用手机,禁止吸烟。 规范用语:“××先生(女士),请熄灭发动机;××先生(女士),为了您的安全,加油站内不能使用手机,禁止吸烟。” 5.热情询问 5.1热情地询问顾客所需油品品种及加油数量。 规范用语:“请问您加什么油?加满吗?”待顾客回答后,立即复述“好的,××油品,加××升或××元,请稍等!”,有限量、断档的应耐心向顾客解释。 6.开启油箱 6.1加油员工应主动开启油箱盖。轿车油箱应将油箱旋塞挂在油箱外盖处,货车油箱盖放置于油箱上,严禁将油箱盖放于地面或车辆其它部位。 6.2如司机自行开启,加油员应表示谢意。 规范用语:“谢谢!” 7.归零预置 将加油机数码回零,并根据顾客需要的加油数量或金额在加油机上预置,预置后应加以确认。 7.1提示回零动作要领:预置后,五指并拢,手臂抬起与身体成135度,手心向上,指尖指向加油机显示屏下角,指尖与显示屏间距为10cm,禁止将加油枪对准顾客。 7.2规范用语:“您请看,加油机数码已回零。” 7.3声音要求:以对方能听清楚为标准。 8.提枪加油 确认油品无误后,提起加油枪,将加油枪插入车辆油箱口,打开加油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免疫组化操作流程 试剂准备 1. PBS缓冲液(~): NaCl 137mmol/L,KCl L,Na2HPO4 L, KH2PO4 L。 2. L柠檬酸盐缓冲液(CB,,1000ml):柠檬酸三钠 3g,柠檬酸。即抗原修复液 : PBS+吐温-20(1000:1)洗液可全部运用PBST 4. 3% 甲醇-H2O2溶液:用30%H2O2和80%甲醇溶液配制。 5. 封片剂:中性树脂+二甲苯。 操作流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P法: 1. 脱蜡、水化: 脱蜡前,应将切片在60℃恒温箱中烘烤60~120分钟,观察石蜡应溶解。 从烤箱拿出切片后尽快置于二甲苯中浸泡30分钟,更换二甲苯后再浸泡30分钟; 无水乙醇中浸泡3分钟; 95%乙醇中浸泡3分钟; 70%乙醇中浸泡3分钟(我用80%); 50%乙醇中浸泡3分钟; 自来水中浸泡3分钟;

梯度脱蜡 2. 抗原修复:(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 高压热修复高压锅里放少许水,用一量杯或容器(大小能容纳玻片架为宜)装抗原修复液放入高压锅里一起煮沸,再放入玻片架,盖上不锈钢高压锅的盖子,将排气阀门套上,待听到阀门冒气时,即可倒计时2min,之后将玻片杯一起放入凉水中,静置15min,平衡至室温。电磁炉1000W 2min。 3.丢弃抗原修复液,将玻片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时间不限)可省略 4.用组织笔沿组织边缘画线(可与组织边缘留适当间隙),画完立即放入PBST溶液中浸泡3遍X3min(三个容器,每个容器3min,时间不限制)。 5. 3%H2O2滴加在切片上,室温静置15分钟(3%的H2O2用30%的 H2O2加双蒸水稀释10倍,现配现用。目的为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6. PBST洗3次各3分钟(过三缸) 7. 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闭液,室温30分钟。用与一抗不同源的血清即可,本人用Western-blotting的含胎牛血清封闭液。 8. 甩去封闭液(注:不要冲洗),滴加一抗50ul(至少50ul否则易干片),4℃孵育过夜。4℃过夜后需在37℃复温45分钟(未验证:室温静置1小时或者4℃过夜或者37℃1小时。)。 9. PBST洗3次各3分钟;

免疫组化常用方法介绍及个人经验总结

免疫组化常用方法介绍及个人经验总结 1 、定义 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对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含量进行组织和细胞原位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这种技术称为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技术。 2 、原理 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和化学显色原理,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的抗原先和一抗结合,再利用一抗与标记生物素、荧光素等的二抗进行反应,前者再用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KP)等的抗生物素(如链霉亲和素等)结合,最后通过呈色反应或荧光来显示细胞或组织中化学成分,在光学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下可清晰看见细胞内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产物,从而能够在细胞爬片或组织切片上原位确定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含量。 3 、分类 1)按标记物质的种类,如荧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酶(主要有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铁蛋白、胶体金等,可分为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免疫酶标法和免疫金银法等。2)按染色步骤可分为直接法(又称一步法)和间接法(二步、三步或多步法)。与直接法相比,间接法的灵敏度提高了许多。 3)按结合方式可分为抗原-抗体结合,如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亲和连接,如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等,其中SP 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聚合物链接,如即用型二步法,此方法尤其适合于内源性生物素含量高的组织抗原检测。 4 、目前几种常用免疫组化方法简单介绍 1)免疫荧光方法 是最早建立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它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先将已知抗体标上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后即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确定组织中某种抗原的定位,进而还可进行定量分析。由于免疫荧光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所以在临床病理诊断、检验中应用较广。 2)免疫酶标方法 免疫酶标方法是继免疫荧光后,于60 年代发展起来的技术。基本原理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的各种抗原成分进行定位研究。免疫酶标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技术。 本方法与免疫荧光技术相比的主要优点是:定位准确,对比度好,染色标本可长期保存,适合于光、电镜研究等。 免疫酶标方法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衍生出了多种标记方法,且随着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都在不断提高,使用也越来越方便。目前在病理诊断中广为使用的有ABC 法、SP 三步法、即用型二步法检测系统等。

16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管,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依据《安全生产法》、《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评审标准》(以下简称评审标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以下简称通用规范)制定本制度。 2、范围 公司生产活动中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 3、职责 3.1安全生产委员会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负全面领导责任。 3.2安环部负责根据《评审标准》、《通用规范》的要求,确定公司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明确各级责任人并建立台帐。 3.3 各车间建立本车间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台帐,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3.4各承包责任人负责定点承包的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督、指导、应急演练等。 3.5安环部负责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定点承包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4、名词解释: 4.1关键装置:包括在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高温、高压、真空、深冷、临氢、烃氧化等条件下进行工艺操作的生产装置。 本公司关键装置有芳构化装置、MTBE装置、异构化装置。 4.2重点部位: (1)制造、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场所,以及可能形成爆炸、火灾场所的罐区、装卸台、油库、仓库等。 (2)对关键装置安全生产起关键作用的公用工程系统等。 本公司重点部位有液态烃罐区、芳烃灌区、装卸区。 5、内容 5.1、根据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确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各级主管担当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联系人。 5.2、联系人对所负责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负有安全监督与指导责任,包括: (1)指导安全联系点实现安全生产; (2)监督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3)定期检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督促隐患项目治理; (5)监督事故处理原则的落实; (6)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等。 5.3、联系人应每月至少到联系点进行一次安全活动,活动形式包括参

动物病理组织免疫组化制片操作规程

动物病理组织免疫组化制片操作规程 1、取材选材部位以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的组织标本为好,取材要完整,要尽可能注意到整个器官的结构特点。大小一般是1cm×1 cm×0.5 cm为宜。 在夹取组织时不要用力压、挤、揉等以免损坏组织。 2、固定以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液的量应为组织块的10-20倍)固定时间24-36小时。组织长时间固定,固定液中的福尔马林含有的杂质会产生一种酸,影响核的染色,整个组织显得非常陈旧。 3、全自动脱水机:包括脱水、透明、浸蜡等步骤 3.1、脱水组织经固定后,内含大量水分,须除尽水分才利于透明、浸蜡。常用酒精为脱水剂,逐级提高酒精浓度,以防组织过度收缩、变脆或脱水不完全而影响制片效果。脱水一般在室温下进行,由60%酒精、70%酒精、80%酒精、90%酒精、95%酒精、100%酒精I、100%酒精II组成。组织块在酒精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组织块容易变硬。 如切片后的蜡块中央呈灰白粗糙而不透亮,放置一段时间后蜡块中央出现一陷窝,此即表明组织脱水不够彻底,组织面暴露后水分蒸发,蜡块中央收缩形成陷窝,严重时难以切出完整切片。注意定时更换新的脱水剂,一般在使用到1500个脱水盒(含组织块)后即可考虑更换脱水液。 3.2、透明在室温下,组织块采用二甲苯或TO透明剂中进行透明。一般透明剂分为I、II两个试剂缸。组织在二甲苯或TO透明剂中贮留时间必须严格掌握,时间稍长,则组织脆硬易碎;时间过短,石蜡不易渗透进去,使浸蜡不完全。3.3、浸蜡恒温杯内温度应调至58-60℃为宜,使石蜡熔化完全。石蜡分为I、II两个缸。尽量控制组织块在石蜡中的浸泡时间,时间过长组织易碎;时间过短,石蜡未渗透进去,组织不能切片。

免疫组化步骤

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 1)将石蜡切片置于烤片机烘烤2-3h,{因为做石蜡切片时要高温烤片,可能会破坏组织的抗原性,所以应烤片2-3h,除非组织的抗原性较稳定,则时间可长一点}后可把烤好的组织切片,放在60℃烤箱中过夜,最佳时间控制在14-18h{乳腺病理处省略此步骤}。取组织切片于切片架,用吹风机吹至产生蜡液,不可靠太近,以免使组织切片局部温度过高,破坏组织切片。 2)常规脱蜡 ({二甲苯脱蜡,在夏天,室温较高,脱蜡试剂也新鲜,则脱蜡时间不需很多,3-5分钟就已足够。如果在冬天,室温较低,脱蜡试剂也较陈旧,则脱蜡时间需要延长,10-20分钟或更长}二甲苯I 20min →二甲苯II 20min→二甲苯Ⅲ20min →无水乙醇10min(清洗二甲苯)→无水乙醇10min→95%乙醇5min→80%乙醇5min) {梯度酒精用无水酒精与蒸馏水配置} 目的:把水渗入组织切片中,给细胞创造一个水溶性环境 <以下步骤是为细胞染色做准备> 3)捞出,放入铁缸内,用凉清水冲洗3次{如果组织容易脱片,就尽量泡一下,这样脱片可以减少很多}; 4)将配好的柠檬酸盐抗原修复液(抗原修复液的量为稍高于横向放倒的切片架的高度){EDTA配制方法:EDTA修复液使用比例:EDTA:蒸馏水=1:49,每次最好配制1000ml。EDTA修复液重复使用最好不要超过5次,并且3次之后要测PH值,测PH是否为9.0,如偏离太大则弃用。枸橼酸修复液只能用一次。修复的原因:因为常规的石蜡切片标本均用甲醛固定,结果使得抗原性物质形成醛键,羧甲键而被封闭了部分抗原决定簇。另外,蛋白之间发生交联而使抗原决定簇隐蔽。在染色时,要先进行抗原修复或暴露,即将固定时分子之间所形成的交联破坏,而恢复抗原的原有空间形态}{用EDTA修复比柠檬酸容易脱片,但是你要用到EDTA的时候也可,因其抗原修复效果比柠檬酸盐的好,可从另外的问题上着手}灌入高压锅中,不旋紧,盖上即可,210℃烧至沸腾后,把切片架放入横向放倒,旋紧锅盖,待喷气时,开始计时2min-2min30s,如果组织不易染色,可延长修复时间,但一般不超过3min,否则容易掉片。 5)到时间后,把高压锅放入水池中用凉水冲至气体放出完,旋下锅盖,自然冷却至室温,大于30min。 6)冷却后取出切片架用凉清水冲洗3次,放入3% H2O2 罐中10min,目的:封闭过氧化物酶。【每天用前新放入10ml H2O2 】【配制方法:1000ml 3%的过氧化氢=100ml 30%过氧化氢+900ml蒸馏水,(H2O2保存需避光)】 7)捞出后用凉清水冲洗多次,应注意H2O2 有腐蚀性,最后一次用PBS(磷酸盐缓冲液),PBS

安全试生产方案教学提纲

安全试生产方案

10万吨/年石脑油芳构化项目 安 全 试 生 产 方

案 河南龙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六月 项目名称:10万吨/年石脑油芳构化、12万吨/年MTBE(一期)建设单位: 河南龙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济南石油化工设计院 安装单位: 河南中亿化工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濮阳市中原石化工程监理公司

编制: 董学坤陈锋吴玉华张强 审核:董学坤 批准:刘冰 一、方案编制目的 为了组织协调生产线各装置之间包括上下游装置之间,主要生产装置和公用工程装置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验证工艺设计的可行性,设备的可靠性,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安全顺利而又最经济的本项目的生产设施,制定本试生产方案。 二、项目概况 河南龙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以生产销售高辛烷值汽油、柴油、燃料油、苯、甲苯、二甲苯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位于濮阳工

业园区许信路、铁路顺西路交叉口,占地103余亩,注册资金3000万元,现有员工126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才22人。备案建设项目总投资4.2亿,一期规划10万吨/年石脑油芳构化装置一套,配套8万吨/年芳烃分离装置;二期12万吨/年MTBE生产装置一套。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0万元、年创利税5800万元,并可安置社会劳动力260余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建设项目选址在濮阳工业园区许信路、铁路顺西路交叉口,项目已经濮阳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局审核备案,取得了濮阳市城建局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项目建设符合城镇规划要求。 三.工程进展 1、总平及项目规划设计:委托济南石油化工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 2、委托河南兴荣行安全服务有限公司进行项目安全预评价。 3、土建工程由河南振兴建筑有限公司施工。 4、设备和管线由河南中亿化工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进行安装,并经濮阳市质量技术检测中心检验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使用许可证,并经我公司验收合格。 5、消防设施经濮阳市消防支队验收合格。 6、防雷防静电设施经濮阳市气象局检验合格。 7、项目由濮阳中原石化工程监理公司全过程监理并出具监理报告。 8、根据工程设计,该项目共分为公用工程、10万吨/年石脑油芳构化及芳烃分离装置区、储存罐区、装卸区、办公区等。 目前已完成所有土建工程、设备管道及电气仪表安装、管道试压吹扫、防腐保温工作,并进行了单机和联动调试。

脱硫岗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正式版

管理制度编号:LX-FS-A95150 脱硫岗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正式版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脱硫岗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正式版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搬运气瓶以前,操作人员必须了解瓶内气体的名称、性质和安全搬运注事事项,并备齐相应工器具和防护用品,如介质为有害、有毒、腐蚀、放射性和自燃气体时,应在组织管理、技术措施、个人防护、卫生保健等方面制定相应措施。 二、圆心凹底气瓶在车间、仓库、工地、装卸场地内搬运时,可用徒手滚动,即用一手托住瓶帽,使瓶身倾斜,另一手推动瓶身沿地面旋转、用瓶底边走边滚,也可用两手各握一只气瓶瓶帽,使两只气瓶在在胸前交叉滚动,这要根据搬运距离远近和搬者熟练程度而定,但不准拖曳,随地平滚,顺坡竖滑或用脚

免疫组化原理

免疫组织化学的概念: 免疫组化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 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实验中常用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实验所用的组织和细胞标本有哪些? 实验所用主要为组织标本和细胞标本两大类,前者包括石蜡切片(病理大片和组织芯片)和冰冻切片,后者包括组织印片、细胞爬片和细胞涂片。 其中石蜡切片是制作组织标本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对于组织形态保存好,且能作连续切片,有利于各种染色对照观察;还能长期存档,供回顾性研究;石蜡切片制作过程对组织内抗原暴露有一定的影响,但可进行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中首选的组织标本制作方法。 石蜡切片为什么要做抗原修复?有哪些方法? 石蜡切片标本均用甲醛固定,使得细胞内抗原形成醛键、羧甲键而被封闭了部分抗原决定簇,同时蛋白之间发生交联而使抗原决定簇隐蔽。所以要求在进行IHC染色时,需要先进行抗原修复或暴露,即将固定时分子之间所形成的交联破坏,而恢复抗原的原有空间形态。 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有微波修复法,高压加热法,酶消化法,水煮加热法等,常用的修复液是pH6.0的0.01 mol/L的柠檬酸盐缓冲液。 免疫组化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哪些? 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标法,亲和组织化学法,后者是以一种物质对某种组织成分具有高度亲合力为基础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敏感性更高,有利于微量抗原(抗体)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的定位,其中生物素——抗生物素染色法最常用。 抗体的保存: 抗体储存容器应由不吸附蛋白质的材料制成,常用的有聚丙烯,聚碳酸酯和硼硅酸玻璃。如储存的抗体中蛋白浓度很低(10-100mg/L),就应另加隔离蛋白以减少容器对抗体蛋白的吸附,隔离蛋白常用0.1%-1.0%的牛血清白蛋白。绝大多数已稀释的抗体应存在4℃-8℃条件下,以免冻融对抗体蛋白产生有害效应。抗体原液和已分离的免疫球蛋白组分应保存于-20℃条件下,并避免反复冻融。冷冻的抗体溶液应置于室温中缓慢地解冻,应绝对避免用高温快速解冻。被细菌污染的抗体常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应将污染的抗体溶液及其他试剂弃之。为防止细菌污染,可于抗体溶液中加入0.01%叠氮钠。抗体经真空冷冻干燥后置-20℃以下可保存3-5年。保存稀释后的单抗应加入0.1%叠氮钠浓度。大多数稀释抗体可进行冷冻保存,少数抗体可能会丢失抗原活性。大多数单抗,只要蛋白浓度适当,可在4℃下保存数月。 多聚赖氨酸溶液(Poly-L-Lysine Solution) Cat.No.: SGP8920 Size: 10ml Conc.: 0.1% w/v, in water Storage: 18-26℃ Thimerosal, 0.01%, added as preservative 多聚赖氨酸溶液是广泛应用的组织切片与玻片黏合剂,该多聚阳离子分子与组织切片上的阴离子相互作用会产生较强的黏合力。 适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冰冻切片,细胞涂片,原位杂交等使用的玻片的防脱片处理,以防实验操作过程中组织掉片。也可用于细胞培养,增加细胞贴壁能力。 [使用说明] 免疫学 操作步骤(可直接在玻片上涂布) 1.灭菌的ddH2O 1:10稀释该多聚赖氨酸溶液。

免疫组化操作方法原理步骤以及常见问题处理大总结

免疫组化操作方法、原理、步骤以及常见问题处理大总结 1、方法操作不难,最大的难处是出现异常结果时如何解决?这就需要掌握免疫组化实验原理,每一步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你才敢大胆地改革先前的不对的方法步骤。如抗体孵育条件主要是抗体浓度、温度、时间,这三者一般是相互成反比的(相对),其中浓度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温度决定反应的速度、时间决定反应的量。就拿温度来说,可以有4度、室温、37度,我推荐4度最佳,反应最温和,背景较浅;而37度反应速度较快,时间较短;室温我不太提倡,除非你每次都把环境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否则,尽量选择前两者。 2、免疫组化最大的优势是定位和定性。相比于其他蛋白检测方法,免疫组化具有定性灵敏度高、定位较直接准确,是定位检测分析首选方法。尤其对于有些因子的转位研究十分有用。 3、免疫组化结果定量分析的前提是高质量的染色切片。免疫组化结果也能定量分析,但必须是背景染色浅而特异性染色较深的情况下,分析最为准确,这种原则可能也是我们日常审稿时判定研究结果的必备条件。 4、免疫组化实验一定要设置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一般是用肯定表达这种抗原的切片来做;阴性对照一般是用PBS或非一抗替代一抗来进行反应,其余步骤均一致。前者是排除方法和实验系统有无问题;后者是排除有无一抗外的非特异性染色。 5、免疫组化的应用广泛,是当前实验研究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如今发SCI论文时,明显感觉仅靠量化的数据来发文章很难,加一些形态学数据或图片,老外十分欢迎,可能是怕你学术造假吧。当然也不能做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6、免疫组化技术掌握与否的鉴定标准是同一切片或不同切片中不同抗原均从摸索浓度或条件而做出优良的染色切片。我在平时带教中就发现许多研究生把我已经摸索很成熟的反应条件、浓度、方法步骤,重复运用于同一性质的切片和同一种抗体,做出来后就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免疫组化方法,更换一种抗体后,居然连二抗的种属来源都拿错了。失败往往促进你去思考试验原理和过程,成功有时也加快你自傲。 7、实验方法需要动手+动脑。如今我还不敢说我在免疫组化什么都知道。我只所以今天敢在这里说这说那,这是因为我经过了反复的动手+动脑,把理论原理运用于实践,在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带到理论知识中去解决,最终把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 一、概念和常用方法介绍 1、定义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对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含量进行组织和细胞原位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这种技术称为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技术。 2、原理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和化学显色原理,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的抗原先和一抗结合,再利用一抗与标记生物素、荧光素等的二抗进行反应,前者再用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KP)等的抗生物素(如链霉亲和素等)结合,最后通过呈色反应或荧光来显示细胞或组织中化学成分,在光学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下可清晰看见细胞内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产物,从而能够在细胞爬片或组织切片上原位确定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含量。 3、分类 1)按标记物质的种类,如荧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酶(主要有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铁蛋白、胶体金等,可分为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免疫酶标法和免疫金银法等。2)按染色步骤可分为直接法(又称一步法)和间接法(二步、三步或多步法)。与直接法相比,间接法的灵敏度提高了许多。3)按结合方式可分为抗原-抗体结合,如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亲和连接,如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等,其中SP法是比较

免疫组化组织细胞地取材、固定、切片操作方法及要点

从大体标本上切除适量的组织材料进行研究就是取材。取材不仅在免疫组化而且在常规病理检查中也十分重要。用于免疫组化的组织一般取材大小为1.OcmXl.OcmX0.2cra。取材时应剔除脂肪和钙化,否则会影响切片,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组织标本包括动物标本、手术活检标本、尸体解剖标本及细胞标本等,有关各种标本的取材方法分述如下。 一、动物的致死法及取材 (一)致死法 (1)空气栓塞法向动物静脉注入一定量的空气,使动物很快死亡。一般适用大动物,例如兔、犬、猫等动物。 (2)麻醉法可将浸有乙醚或氯仿(三氯甲烷)的棉球连同动物一起放人密闭容器进行麻醉,也可用4%戊巴比妥作静脉注射,或用20%氨基甲酸乙酯做腹腔注射。适用于鼠等小动物。 (3)断头法用剪刀剪去动物的头部,待血液流出后立即取材。适用于小动物。 (4)去头法用重物猛击头后部或将动物头后部猛撞桌沿。 (5)股动脉放血法动物麻醉后,切开股动脉放血致死。 (二)取材注意事项 (1)最好在动物心脏还在跳动时立即取材,并迅速投入环保组织固定液。脏器的上皮组织易变质,争取在死后半小时取材完毕,否则免疫组化染色时会产生背景染色。 (2)切取组织使用的刀、剪要求锋利,避免来回挫动组织。因动物组织质脆,因此夹取组织时切勿用力过重,以免挤压损伤组织。 二、尸体解剖的取材 尸体解剖的取材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一般取材部位和数量如下。 (1)心和大血管右心室一块,左心室一块,主动脉一块,取材部位可在距主动脉瓣5cm处。 (2)肺右下叶一块,切成正方形;左下叶一块,可切成长方形。 (3)肝右叶一块,切成正方形;左叶一块,切成长方形。 (3)脾一块。 (4)胰一块。 (6)肾两肾各一块,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右肾一块切成正方形,左肾一块切成长 (7)膀胱一块。 (8)肾上腺左、右各取一块。 (9)消化道食管一块,胃窦部一块,小肠一块,淋巴结一块,直肠一块。 (10)骨脊椎骨一块。 (11)胸腺一块。 (12)子宫宫颈和宫体数块。 (13)睾丸或卵巢各一块。 (14)脑左侧运动区一块,左侧豆状核一块,小脑一块。 (15)脑下垂体一块,前叶或包括前后叶。 如有较严重或复杂病变时应适当增加取材数量,以便彻底检查而作出正确诊断。 三、活检标本的取材 (一)常规活检标本的取材 应注意病变的部位、形状、大小、颜色以及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有无完整的包膜。取材时应取病变部位、病变的切缘、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以及远离病灶的正常组织。取材用的刀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