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山治理方案

矿山治理方案

矿山治理方案
矿山治理方案

一、概述

、任务的由来

袁花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下称“治理区”)位于原海宁市夹山石料有限公司建筑用石料(凝灰岩)矿山,矿山因资源量开采到量,于2013年9月关停,因前期矿山开采不规范,部分边坡坡度较陡、高差大,危岩、浮石残存;东南侧边坡坡面残存大量堆土,无任何安全稳定措施,有引发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且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裸露的坡面在国道可视范围内,严重影响了视觉景观。为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美化国道的视觉景观,浙江鸿翔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本次工作内容及完成的工作量

、本次工作内容

接受任务后,我队于2016年3月21日派出工作人员进驻现场,在充分收集该区资料的基础上,对治理区现状地质环境条件与生态环境条件进行调查,至2016年5月完成了该边坡治理方案编制工作。

具体的治理要求:

1、根据业主委托书提供的治理区范围。对治理区东侧、东南侧、南侧进行台阶式削坡,每个台阶坡面角控制在50°以内,对治理区西侧进行清坡,基本消除安全隐患,对+178m平台进行平整、清理。

2、工程治理施工工期为12个月(不含后期养护)。

3、复绿工程。对治理区西侧、东南侧、东侧局部开挖后裸露边坡和平台采用厚层基材喷播工艺进行复绿;对治理区东北侧采用撒播草籽木进行复绿。同时通过截排水系统设置使治理区水土保持。

二、治理区现状特点

、治理区地理位置、坐标及交通

治理区位于德清县武康镇178°方位,直距约的武康镇长春村北东、柏山寺南东山丘上。治理区中心地理坐标:119°57′57″,北纬 30°27’48″。距104国道仅,有简易公路与之相连;北距水运码头约为,交通十分便利(见详治理区交通位置图)。

图1 治理区交通位置图

、治理区规模与分区现状概况

、治理区规模与范围

治理区以原海宁市夹山石料有限公司矿区为基础,北侧范围缩小,东南侧和东侧外扩,整个治理区由15个拐点组成,水平投影总面积为114674m2(合亩)(详见图1)。原矿区范围内治理面积约84295㎡,原矿区面积约161714㎡,治理面积占原矿区面积%。原矿区范围外治理面积30379㎡(亩),其中已破坏山体面积26756㎡(亩),未破坏山体面积3623㎡(亩)。

治理区拐点坐标见表2-1。

治理区范围拐点坐标表2-1

、各分区现状概况

为叙述方便,本次治理设计依据现状边坡基本特征、坡面岩性特征、边坡稳定性以及边坡处理方法等特点,将整个待治理的边坡区分为三个小区(即Ⅰ区、Ⅱ区、Ⅲ区)和六个分区(具体分区见图2),宕底+178m平台分为Ⅳ区。

照片1:治理区Ⅲ区、Ⅳ区现状照片2:治理区Ⅰ区、Ⅱ-1区现状照片3:治理区Ⅱ-2区现状照片4:治理区北侧水塘

照片5:治理区全景图(由北向南拍摄)

、治理区地形、地貌特点

治理区属低山丘陵区,区内最高点海拔标高+244m左右,最低点为北西面县

级公路,海拔标高+10m左右,相对高差最大可达234m。地形自然坡度一般12°~38°。地表植被发育,以灌木矮丛、毛竹林、松杉幼林及杂草为主。

、治理区气候、水文条件

、气候

治理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潮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多集中在4~6月和8~9月份间的梅雨和台风季节,月最大降雨量,日最大降雨量。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西北风。无霜期246天。

、水文

治理区地表水体不发育。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雨季相对比较明显,干旱季节无明显裂隙水渗出。

三、治理区地质环境条件与施工环境条件

、基岩地质

、地层岩性

治理区内出露地层为早白垩系黄尖组和第四系。

1、早白垩系黄尖组(K

h):广泛分布于治理区,岩性为深灰色英安质晶屑凝

1

灰岩,晶屑凝灰结构,厚~巨厚层状构造,产状330°∠25°。

2、第四系(Q):分布于治理区周边部。主要分布在沟谷、山坡及山前地势

平缓区。其岩性为浅褐黄色、黄灰色砂土、腐植土等。

、治理区地质构造

区内构造较简单,断裂构造不发育,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节理。通过对治理区地表露头、边坡岩体的节理观察、统计,主要有北东向和北西两组节理:北西向节理产状75°∠80°,节理密度2~3条/m;北东向节理产状320°∠81°为主,往往形成密集节理带,节理密度5~8条/m。节理面较平直,多呈闭合状,一般无填充物或泥质充填。

、水文地质

治理区周围无河流,地表水体不发育。大气降水均以片流、沟流形式从表面汇入低洼处或治理区中部。宕底无地下水渗出。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治理区及周围的残坡积层中。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上覆残坡积层孔隙潜水的补给,明显受大气降水影响。治理区最低标高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治理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工程地质

治理区内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晶屑凝灰岩。新鲜岩石在饱和状态下属于坚硬性岩石,质地整体呈致密块状,在自然状态下,稳固性较好。岩石结构类型为厚~巨厚层状构造,属坚硬岩类。按照GB12719—91标准,治理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治理区周边环境

治理区东南面为矿区;治理区北侧为加工机组(正在拆除);治理区东侧为

石料加工场地(正在拆除),治理区东北侧为原矿山生产用房及办公用房,距治理区最近约157m,区内有运输公路与乡镇公路相接,距104国道,治理区西侧、南侧为自然山体。

治理区进行削坡和坡面清理工作,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四、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治理设计原则与治理目标

、治理设计原则

1、方案编制应首先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以经济、有效的治理方案实施边坡绿化;

2、按治理方案进行刷坡后应符合规定标高,刷坡后留下的坡面没有残留物,坡面平坦,不留安全隐患;

3、在确定方案时,必须遵循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

4、功能优先、因地制宜整治该区域。通过本方案的实施,首先保证边坡稳定、防止水土流失,使原有裸露的山体得到有效的防护;其次通过草灌结合、以灌为主的复绿原则使山体植被得到重建,防止雨水对坡面的冲刷,从而使山体的水土流失得到更好的控制,消除国道沿线裸露的视觉污染。

、治理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5、《浙江省露天开采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技术指南》;

6、《浙江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

7、《浙江省露天开采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管理办法》;、治理目标

1、通过对高陡边坡的削坡卸荷,减缓边坡坡角,使整体坡角降低到50°以内,消除边坡危石,从而保证陡倾边坡区的边坡稳定。

2、通过各种基础工程建设,保证治理区坡脚稳定、治理区排水通畅,防止治理区水土流失。

3、采用各种复绿手段,实现整个边坡区的生态恢复,使治理区生态环境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鉴于治理区宕面岩石的岩性、结构面特征以及边坡稳定性特点,本次治理设计及施工中拟采用:通过爆破刷坡、坡面清理修整,挡墙、排水工程建设的实施,保证边坡稳定,治理完成后边坡较为平坦,符合生态治理要求。

、边坡稳定性处理方案

根据现场勘测,整个治理区边坡分为四个小区:Ⅰ区、Ⅱ区、Ⅲ区、Ⅳ区,针对其边坡地形、地质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相应办法进行治理。

1、Ⅰ区

(1)位于治理区南东侧、东侧,顶部为表土及风化层,基岩为凝灰岩,岩石坚硬、坡角较陡。治理区东侧已有简易便道可至区内顶部,中间有支路至相应平台,设计削坡卸载采用中深孔爆破、水平台阶式自上而下逐层进行。

2、Ⅱ区

(1)Ⅱ-1区:位于治理区正东侧,主要为以前矿山开采堆积的表土,堆土厚30m左右,采用机械方式清理至基岩位置即可,清理的表土可回填至宕底(宕底表层,可为宕底土地复垦利用创造条件)。

(2)Ⅱ-2区:位于治理区东北侧,为风化层,采用机械方式按照一定坡度挖高填低进行平整清理。

3、Ⅲ区

(1)Ⅲ-1区:位于治理区西侧(界A-界B连线东侧),主要为表土及风化层,现状坡面坡度、高度能基本满足喷播要求。设计采用机械方式进行清坡。

(2)Ⅲ-2区:位于治理区西侧(界B正东侧),现状坡面坡度较缓,但边坡高度大于20m,设计采用机械方式降低边坡高度并清坡,使其最终高度小于20m。

(3)Ⅲ-2区:位于治理区西侧(界B-界C连线东侧),主要为表土及风化层,现状坡面坡度、高度能基本满足喷播要求。设计采用机械方式进行清坡即可。

Ⅰ区、Ⅱ区、Ⅲ-2区清坡总面积为25893㎡。

治理区坡面内部基岩整体性完好,通过以上因地制宜的治理,治理区坡面整体坡度降缓到50°以内,坡面上浮石、浮土等被有效清除,无明显松散堆积物,能诱发各个分区地质灾害发生的不稳定因素基本得到消除,治理区达到稳定性要求,也同时达到生态治理的要求。

、基础工程建设方案

1、挡墙建设:为防止最终坡脚产生松动,减少治理区内水土流失,设计在边坡最终坡脚外2m位置设置挡墙。挡墙采浆砌块石进行施工,挡墙设置时沿坡脚线进行开挖和砌筑。设计:挡墙长538m、上宽、下宽、净高。

2、排水沟建设:为保证治理区边坡及平缓地区域内地表水排泄通畅,设计在各挡墙外侧2m、平台上部边坡坡脚外1m设置横向排水沟。通过各排水沟相互间的连通,构成整个治理区的截排水系统,将治理区内部地表水汇集,整体排入西侧水塘或自然沟。设计:所有挡墙外侧的排水沟及平台排水沟均采用浆砌块石砌筑,平台排水沟规格为上宽、下宽、深、基底浇注,长946m。

3、施工道路:为便于机械作业,同时为满足物料运输及养护道路之需要,利用治理区东北侧已有的便道,在施工完成转入养护期前通过种植苗木等方式对施工便道进行复绿,防止水土流失并保证坡面与坡顶绿色自然相接。

、治理区复绿方案

1、Ⅰ区复绿方案

Ⅰ区以喷播复绿技术进行复绿。设计:喷播厚度12cm,种子选择以适应性强的灌木为主、草灌结合。喷播用土壤以富含本地植物种子的表层土或种植土为主。设计:总喷播面积25893m2。

2、Ⅱ区复绿方案

Ⅱ-1区、Ⅱ-2区为经过清理后,大致形成+192-+195m平台,对该区域种植灌木进行复绿,树种选择以小叶女贞、红叶石楠为主,种植规格2m*2m,错开种植,面积约16223㎡,共种植灌木4056株,回填种植土730m3。

3、Ⅲ区复绿方案

Ⅲ区清坡完成后采用喷播复绿技术进行复绿。设计:喷播厚度12cm,种子选择以适应性强的灌木为主、草灌结合。喷播用土壤以富含本地植物种子的表层土或种植土为主。边坡喷播面积已包含在Ⅰ区喷播工程量中。

4、挡墙内侧绿化

挡墙内侧1-2m宽左右为乔灌木栽植区以栽植景观乔灌木为主。挡墙内侧树种选择以香樟和杜英为主,分两排栽种,中间空隙部分种植灌木。外侧靠近挡墙边种植一排爬藤植物。设计挡墙内侧香樟和杜英种植规格2m*2m,。挡墙内侧设计回填种植土783m3,植被种植长度538m;栽种乔木(香樟、杜英)341株,灌木682株,爬藤植物1076株。

五、主要施工工艺

本治理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施工工艺包括:边坡削坡、清坡施工工艺、排水沟构筑施工工艺、挡墙砌筑施工工艺、厚层基材喷播施工工艺等几个方面:

、削坡及边坡修整清理施工工艺

根据上述工程治理方案的要求,本工程从岩石类型、山体高程、周边环境及土石方量等诸多因素考虑,采用机械或爆破开挖削坡为主、人工清理为辅的总体削坡及坡面修整清理方案。削坡施工由自上而下、从北向南、由西向东推进。

削方施工从上至下对坡面进行开挖,保证削坡边坡角不大于50°。削坡中注意对原有植被进行保护,彻底消除坡面中不稳定因素。

、边坡复绿喷播工艺

、施工工艺选择及操作流程

在充分进行矿区周边生态环境的调查后,依据矿区实际情况:设计陡倾角坡面主要采用厚层基材喷播复绿施工工艺进行植被重建,缓倾角坡面主要采用喷播复绿施工工艺进行植被重建,挡墙通过坑穴法种植苗木进行植被重建。植被类型短期以草本为主,以固土和抗冲刷;后期以灌木和野生植物为主,以逐步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厚层基材必须在刷坡、平整、保证边坡稳定的基础上才能实施;施工时,通过对削坡后形成的坡面进行表面平整、挂网、覆土、喷射含植物种子的混合基材、遮荫网覆盖、前期养护等工序实现边坡复绿。本设计在喷播施工阶段拟采用一次性混合喷播,具体如下:

1、一次性混合喷播方式确定

a、液力喷播因使用材料和喷播机械的不同,基材容易流失,会造成铁丝网和坡面的裸露,并且对植物后期生长不利,且液力喷播不能在高陡坡面进行施工;

b、先喷射混合土后喷射种子及营养液的两层喷播方式因两层所用材料的不同和施工时间的不同容易造成表层流失,另一方面基材中营养成分集中表层,植物根系不容易下扎,且一旦表层流失底层内基本无植物种子,容易形成斑秃现象;

c、一次性混合喷播施工种子均匀分布在基材的各个高度上,且基材均一,同期施工,不存在分层的现象,根系容易下扎,在局部基材表层有冲刷的情况下,内部的种子仍会继续出苗,不会出现斑秃等现象。适合在高陡边坡使用;

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最为常用的喷播施工工艺的优缺点,本设计采用一次性混合喷播。

、挡墙、截、排水沟建设工艺

、挡墙建设

挡土墙的施工,首先须按平面图的位置及标高进行放样确定基准线,依照基准线进行挡土墙施工的场地开挖与平整。

1、墙身在地面以上部分,每隔2—3m上下左右交错设置泻水孔,泻水孔尺寸为(高)、(宽)的矩形孔或米直径的圆孔。

2、墙身每隔15米左右设置宽2-3cm的伸缩缝亦为沉降缝一道。缝内沿墙顶、内、外三边填塞深度不小于的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等材料。

3、片石圬工所采用的石料为不易风化石块,且要求采用挤浆法方式,做到灰满缝严、砌筑坚实。

、截、排水沟建设

1、截、排水沟的施工,首先须按平面图的位置及标高进行放样确定基准线,依照基准线进行挡土墙施工的场地开挖与平整。

2、沟底必须整平压实,在充分稳定的基础上采用碎石混凝土浇注。其厚度8-12cm。

3、沟壁片石圬工所采用的石料为不易风化石块,且要求采用挤浆法方式,做到灰满缝严、砌筑坚实。沟面必须用水泥砂浆进行沟缝。

六、施工质量管理与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目标:优良。单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优良工程率80%以上。、施工质量管理方针

施工将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二”的质量方针,严格按照本工程设计的要求和《浙江省露天开采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技术要求》及《浙江省露天开采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管理办法》进行施工质量监控。

分项工程质量指标

削坡及坡面修整分项工程

削坡首先按平、剖面图对工作区进行放样,按最终削坡顶线位置开始,从上至下分步骤进行削坡。上部尽快开挖,并逐步往下过渡,使之形成较为合理的工作坡度。严禁由下而上进行施工,削坡时应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和破坏,人工清碴,放置治理区中部回填区。

削坡后需对整个边坡岩面进行清理、平整,消除整个岩面存在的松动岩块。施工中为避免坡面岩体因震动过大而造成岩体松动。局部边坡适宜采用风镐、撬棍等工具进行人工撬挖削坡、降坡及岩面清理。施工应由上而下进行开挖,彻底

消除松动岩块,同时尽可能找平岩面。确保山体边坡稳定,为边坡复绿的防护工程做好基础。

、挡墙工程

1、挡墙采用的石材应质地坚硬,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

2、墙背填碎石土,应分层压实,每层厚30cm。

3、砌筑砂浆用砂不得含有害物质,含泥量不超过3%。

4、挡墙每隔15m留一伸缩缝,内填沥青麻丝。

厚层基材喷播复绿工程

1、复绿前应该检查坡面情况,边坡坡度不陡于设计值,边坡平整度每平方米相对高差<16cm。边坡顺直度:前后坡面交错不超过20cm,坡面危石、松石、浮石必须清除干净。

2、锚钉和铁丝网材料规格及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植物种子在使用前必须经过发芽率实验,确定合适的种子用量。种子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4、配制植生基材的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喷播作业前必须做好植生基材送检工作,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始喷播施工。

苗木种植工程

1、所选苗木种类及生态习性根据当地土的特性、当地气候特点及治理区生态恢复的需要,苗木以乔、灌木为主。其中移植的乔木胸径、灌木冠径、高度都应满足设计要求。

2、运苗前应先验收苗木,对太小、干枯、根部腐烂根部土球太小等植株不得验收装运。苗木运至施工现场,应喷水管护。

3、所用回填土应是肥力高、保水保肥性好的土壤。尽可能就地取,如本地土不满足要求,须采用改良土回填。并用水湿润让坡面自然沉降至稳定。回填土是为了保证苗木成活率和提供根系生长的土壤空间。

4、树木栽植后,应搭支架固定,防止树木摇晃而影响成活率。必要时要搭架遮阴。种植后应进行必要的养护。

各个时期质量指标

1、根系发育:6个月内,植物尤其是草本根系应与铁丝网盘结紧凑,12个月后,有灌木根系扎入岩层裂隙;

2、植被生长:治理三个月后,边坡复绿直观效果好,先锋草种成坪,移栽的乔、灌木等成活,草本植物基本能覆盖坡面,零星点缀的野花相间其中;养护一年后灌木长势良好,并逐步占据优势,绿化景观效果突出,。

3、群落演替:两年养护期满后植物群落为乔、灌、花、草型,灌木占据绝对优势,草本开始退化,植被适应本地环境性强,并逐步在自然的条件下与周围的区域生态系统融为一体。

4、治理区苗木种植成活率应在80%以上,如发生缺失,应及时进行修补。、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在施工中项目经理、技术负责和质管员须对施工各工序全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健全和完善技术挡案,做好原始资料的记录和整理。施工前对各工序的技术要求进行交底,施工过程中对各工序分片检查,经业主委托的监理方验收合

格并签发合格通知后,才可转入下一工序。施工质量保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原材料质量管理

1、施工中需用的水泥、绿化基材、镀锌网及给水管材向能提供质量检验报告的供货商采购。

2、种植土的粒径应小于8mm,含水量不超过20%,筛分后的种植土应做好防雨工作,保证雨后有土可用。

3、植物种子应有供应商提交种子发芽率检验报告。

4、选用的苗木规格不低于设计的要求。

、基础工作质量管理

1、以设计的坡率为标准,测量放样确定控制线,根据控制线实施清坡与堆渣整理,作业时严格按照标定的桩位进行清理,必须保证每个坡面到设计的坡度。认真清理坡面浮石及不稳定的危岩。

2、挡土墙、排水沟应采用不易风化的片石砌筑,在保证牢固的前提下,做到整齐美观。

、喷播及苗木种植质量管理

a、喷播质量管理

1、喷播材料与种子的称量应准确,特别是种子的称量,应在室内根据每次料斗的基材混合物所能喷播的面积确定一个单位重量,事先称量装袋,以方便现场使用;

2、基材混合物应搅拌均匀,喷播时应严格控制其喷播厚度;

3、在雨天或可能降雨时,应尽量避免喷播施工。喷播后遇上降雨,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以防基材混合物的流失;

b、苗木种植质量管理

1、坑的规格严格按要求开挖及砌筑。

2、种植土必须经过土壤改良。

3、种植穴必须加入人工堆肥、保水剂等物质,以保证苗木后期生长的需要。

4、植物泥球必须满足移栽的需要,苗木保证随起随种,中间的耽搁时间尽量缩短到最短,以保证成活率。

5、苗木品种与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局部裸露处栽种的藤本植物应重点照顾,及时施肥并除去与其竞争的其他野草和灌木等植物,并不断的牵引它的枝条沿依附物不断伸长生长,以尽可能快的绿化裸露的岩面。

7、苗木种植后必须及时浇好定根水,并做好树堰,保证水分充足。

、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目标

施工安全目标:责任安全零事故。杜绝重大事故,减少一般性安全事故的发生。

边坡作业安全措施

在边坡施工中要严格按高陡边坡作业操作规程执行,边坡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设有专职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

1、索、缆、保险绳上部固定,与人身固定必须按规定结设牢固、使用畅通、安全牢固,并经现场管理人员检验后方可使用。不可用手握住保险绳走下坡面。

2、削坡时应按施工方案组织施工,重点注意划分作业块,要从上而下进行,循序渐进,不可大面积展开同时作业,以确保安全;

3、施工中作好工具及人员的保护,并有应急、应变方案和措施,遇有情况立即实施。

爆破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由于治理区基岩坚硬,需结合爆破工作进行施工,采用中深孔爆破,爆破警戒线为200m,治理区进行爆破前应严格履行下列安全措施:

1、施工项目需聘请有资质的专业爆破公司进行爆破方案设计及施工作业,爆破方案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2、项目应统一爆破时间,明确安全职责,定时定向爆破;

3、爆破危险区内设置避炮棚、爆破警报器,并向治理区附近村名告知爆破信号标志及有关避炮安全知识。

4、制定定时爆破制度,选择合适爆破时间集中爆破。爆破装药前,采场内有关设备应及时撤离,与爆破无关的人员应撤到安全地点。

5、爆破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爆破作业培训,严格遵守矿山安全规程,熟悉爆破器材性能,操作方法和有关规程、规定,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环境保护措施

1、治理中严格按照设计进行管理施工,尽量减少对周边自然山体植被的二次破坏。

2、开挖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对人的身体危害较大,同时会一定程度地影响乡村公路的视觉环境,为改善工人的作业条件,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在治理过程中必须要做好防治工作。

七、施工计划及工期安排

、总体实施计划与完成期限

2015年7月——2016年3月:边坡削坡、清坡、、堆土清理、边坡稳定性处理及平整。

2016年3月——2016年7月:基础工程建设、复绿工程施工。

2016年8月——2018年7月:后期养护。

、施工阶段安排

、治理区边坡稳定性处理阶段

2015年7月—2016年3月:以消除安全隐患,保证边坡稳定为原则,重点对治理区进行边坡削坡及边坡清理修整,堆土清理,彻底消除治理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确保治理区最终保留边坡的稳定,同时对治理区内宕底进行回填、平整。、基础建设及复绿阶段

2016年4月—2016年7月:重点对治理区内西、东、南东侧边坡面和平台进行喷播复绿;对东侧+192-195m平台进行撒播草籽复绿;挡墙内侧通过种植乔灌木进行复绿;同时开展基础工程建设。通过复绿施工改善矿区环境、防止水土

流失,达到使治理效果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目的。

、治理成果巩固阶段

2016年8月—2018年7月,为复绿养护阶段,其重点是保证植物顺利生长,使整个治理区达到较高的植被覆盖率、改善矿区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从而保证治理区整体稳定的目的。

、主要施工工序时间安排表

、主要施工工序

本工程施工中将各主要工序按先后次序基本划分为以下几种:

1、施工准备:组建项目部,人员、设备进场,解决“三通一平”

2、边坡削坡:用机械或者爆破削坡的方式对坡面进行台阶式削坡,然后进行坡面清理修整,并对堆土进行清除,消除治理区内地灾隐患。

3、场地平整:对回填区域进行清理平整,保证排水顺畅。

4、基础工程建设:构筑挡墙、排水沟。

5、复绿工程:对南侧可视范围内边坡面和平台进行喷播复绿;对南侧大平台采用种植灌木方式进行复绿,对北侧及西侧边坡进行爬藤复绿;挡墙内侧通过种植乔灌木进一步增强景观效果。

6、复绿前期、后期养护:使复绿效果显现并逐步增强,最后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为保证工期,施工中各工序之间安排虽分先后次序,但实施中必须依照实际情况统筹穿插进行。

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方案

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方案 为强化非煤矿山整治与生态修复,严厉打击违法采矿行为,防止非煤矿山突出环境问题反弹回潮,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严格贯彻执行《矿山安全法》、《XX省非煤矿山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非煤矿山开采设计执行、环保措施落实、安全隐患整治为重点,使开采设计得以全面执行,防尘收尘、废水、固废处理等环保措施落实到位,安全隐患得到全面整治,矿山安全事故进一步减少;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为重点,加快关闭矿山生态修复进度,推进在册矿山边生产边治理,使生态环境得到快速修复;以强化执法监管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采矿,及时查处非法采矿、乱采滥挖等违法案件。XX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各项整治任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平稳有序的良好发展局面。 二、工作重点 以问题为导向,监督矿山企业严格按照“一设计(含安全专篇)、一报告、两方案”要求进行矿山建设、开采、生产和修复,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一)规范矿山生产建设。监督非煤矿山企业依据《开采初步设计(含安全专篇)》进行建设和生产,加强非煤矿山建设工程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核准(备案)管理,强化非煤矿山建设施工与竣工管理,查处基建期内边基建边生产,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技术工艺、设备,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等违法行为。发现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拒不执行或者限期整改不到位的,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

(二)严格环保措施落实。以露天矿山未按环评要求配套建设环境保护设施、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及环保督察发现问题为重点,对矿山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企业未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相关环保措施的,责令其进行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依法立案查处。 (三)推进安全隐患整改。以露天矿山台阶、坡面角、工作平台等方面是否符合标准,地下矿山逃生、通风、排水等系统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为重点,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开采初步设计(含安全专篇)》。对拒不执行或整改的,暂扣直至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 (四)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以生态修复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水则水、宜留则留和以自然恢复为主,与工程修复相结合原则,编制矿山治理恢复工程设计,科学合理确定生态修复方向、方法和植被重建方式,加快关闭矿山生态修复进度,推进在册矿山边生产边治理,统筹协调快速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五)严厉打击违法采矿。重点打击无证非法采矿,兼顾越层越界采矿违法案件查处,做到勤巡查、快调查、速立案、严查处、快修复,并做好“三断一清一恢复”工作。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非法开采、涉黑涉恶等犯罪行为,及时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总体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XX年2月底前)。各区县政府要制定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综合实施方案,明确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期限,并按照一矿一策要求,制定整治方案,细化工作时序进度安排。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绿色矿山建设方案实施报告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章前言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1996年8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5、《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11〕184号); 6、《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10〕146号); 7、《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10]119号); 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土资厅函[2011]574号); 9、《绿色矿山公约》; 10、《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土资厅函[2012]423号);

第二章矿山现状 矿以保护环境、资源利用和社区和谐作为绿色矿山建设的工作核心,以绿色生态助推五沟矿发展的理念为引导,积极探索和践行绿色矿山建设之路,在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和企业文化等九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矿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建矿,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按照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较好地完成了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指标,2009年、2010年、2011年采区回采率分别为80.4%、82.3%和81.6%,均高于当年国土部门的核定值,并在国内同类地质条件下煤炭开采中处于先进水平。同时,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坚持探索,开展了含水层下矸石充填开采试验研究工作,可将主采煤层10煤层开采设计留设的60-91m的防水煤岩柱,缩短到18.5m以内,全矿井可盘活呆滞煤量3155万吨,可延长矿井服务年限40年,有效减少塌陷对耕地的破坏,避免矸石对地表生态环境的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每采出1万吨煤造成3至4亩的塌陷,沉陷有时甚至达8亩,矸石每万吨占地0.8亩,如果矿山全部采用充填开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 的指导意见 财建【2006】2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土资源厅(局)、环境保护局(厅): 为了加强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促使矿山企业合理负担其资源与环境成本,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根据《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中有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的有关规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的有关要求,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就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提出指导意见如下: 一、从2006年起要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选择煤炭等行业的矿山进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再全面推开。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先行在所有矿山企业普遍推开。 二、地方环境保护、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资质的机构对试点矿山逐个进行评估,按照基本恢复矿山环境和生态功能的原则,提出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目标及要求。地方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新建和已投产矿山企业根据上述要求,制订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并提出达到矿山环境治理及生态恢复目标的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地方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依据新矿山设计年限或已服役矿山的剩余寿命,以及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所需要的费用等因素,确定按矿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由矿山企业分年预提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并列入成本。 三、各地要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款专用”的原则,由企业在地方财政部门指定的银行开设保证金帐户,并按规定使用资金。地方财政部门会同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预提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进行监管。具体办法由各地根据本地区企业实际情况和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制定。 四、对本通知发布前的矿山环境治理问题,各级政府要制定矿区环境治理和

创建绿色矿山的实施方案

创建绿色矿山的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切实加强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X省X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X〕X号)等,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创建绿色矿山,以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矿地和谐为主要目标,通过政策激励,强化政策引导,落实企业责任,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绿色矿山创建活动。力争到X年完成一批示范试点矿山创建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新模式、新机制、新制度,基本形成全市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构建绿色矿山发展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要求,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保障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坚持规划统筹、政策激励、试点先行、整体推进,鼓励矿山

企业先试先行,走绿色矿山发展道路,努力构建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 坚持政府支持引导,营造有利于促进绿色矿山创建的政策、经济、社会等外部环境,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在矿山企业自愿申报基础上,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遴选出符合条件的矿山企业。 三、任务要求 (一)严格创建标准。申报绿色矿山的企业应当证照齐全,合法经营,按时、足额缴纳国家有关税费;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矿产资源规划最低开采规模要求和准入条件;有相关部门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土地复垦方案》和《矿山水土保持方案》,并按方案落实相关防治措施;近三年内未受到相关的行政处罚,未发生严重违法事件、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地质灾害,无因矿山企业主观原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纠纷。 (二)明确创建程序。拟创建绿色矿山的企业应提交申报材料,经县区国土部门初审、市国土局复审后,矿山企业应结合实际编制创建方案并开展创建工作。完成创建任务的矿山企业要及时向县区国土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由县区国土部门现场核查并加注意见后上报市国土局。市国土局负责组织有

2018年关于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

关于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 为现固提升矿山企业综合整治成果,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平,进一步改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促进我市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依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方案>的通知》(内政发[2017]111号),7月23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市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 《方案》明确,大力推进全市绿色矿山建设,到2020年,全市矿山基本达到绿色矿山建设基本要求,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矿区土地复垦水平全面提升,矿山企业与地方关系和谐发展,矿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全市基本形成绿色矿山格局。2018年底,新建矿山要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生产矿山要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加快改造升级,限期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积极争取构建自治区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启动创建一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2020年前,完成7个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建设,提高综合利用率,各类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形成绿色矿山新格局。到2025年全部达到国家或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不符合绿色矿山标准的矿山企业逐步退出市场。 采取四项措施,确保工作落实。 一是示范带动,促成绿色矿山新格局。将清水河县天赐源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矿山建成我市首批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引领带动全市绿色矿山建设。至“十三五”期末,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大中型矿山企业和主要水泥用灰岩(大理岩)、煤炭矿山企业达到绿色矿山企业建设要求,其他小型矿山和小矿企业按照绿色矿山条件严格规范管理。 二是科技引领,建成高效绿色矿山。以绿色矿山建设为契机,提高矿业领城的集中度和科技水平,促使矿山企业不断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和引进采、选、冶、加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持续降低矿山生产成本,提高可山生产效率。同时谋划初级矿产品的深加工,增强矿产品的附加值,促使矿山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实现绿色矿山的转型升级。 三是落实责任,推进生产矿山达标建设。2018年8月底前,各旗县区要完成矿山环

矿山修复治理方案

对于矿山的大规模开发,尤其是在没有规范的情况下进行开采,这样的情况会对山体造成很大的破坏,目前国家已经对国内违规开采的矿山叫停关闭。而废弃的矿山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因为矿山地区的生态破坏当地极容易出现自然灾害现象。所以矿山修复问题的解决是刻不容缓的。 矿山修复和一般的边坡修复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岩石松散体风化比较严重,稳定性差。大小不均的浮石较多,坡面表层较为松散,不利于坡面的稳定,给复绿带来了困难。 2.陡峭坡长,左右因为开矿需要对山坡进行爆破来找寻矿脉,而被爆破后的矿山边多为陡坡,客观条件造成坡面无法进行分级,或无法在中段增加施工便道,这样普通的客土喷播设备的喷射方式无法达到上部或顶层。 3.坡面养分匮乏,水分保持困难,有机质和其他养分含量都很低。植物生长缓慢,不利于采用自然修复的方式,群落的重塑困难,构建

过程漫长。 4.夏季雨水较多对于坡面的冲刷较为猛烈 5.由于岩石特性,待治理区域水分利用率很低,夏季蒸发量大、养护保持水分难度大 所以由于矿山边坡修复难度较大,对于坡面较陡且松散的边坡,保证边坡的稳定性是关键。 施工流程: 1、坡面的预处理:喷播前对表层进行检查,人工处理掉表层松动石块、浮石等其它杂物,防止浮石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雨水冲刷导致滑落,产生安全隐患等不利因素,保障施工安全和施工效果。 2、挂网:若遇反斜坡,先用植生袋填豁,用铆钉固定,先用植生袋填豁,用铆钉固定,选用?12*30-50cm螺纹钢,?1.8mm×50×50mm镀锌铁丝网,由钻机打出15-100cm深壁洞(按现场成孔条件决定深度,若表层无法成孔,需增加深度或更改方案),若遇边坡岩面破碎,可适当增加其深度,纵向横向间距一米一根,自上而下打入铆钉,下一步卷放铁丝网,相邻两卷镀锌铁丝网分别用铁丝绑扎连接固定,两网交接处要求有20cm重叠,植生棒固定于镀锌铁丝网内,植生棒上下间距40cm,挂完植生棒照上再挂一层CF网。

湖南省某矿绿色矿山建设方案提纲

湖南省XXX矿绿色矿山建设方案 (提纲,供参考) 第一章前言 1.1建设方案编制的背景和定位 1.2建设方案编制的依据 1.3建设方案实施期限 第二章矿山基本情况 2.1 矿山概况 矿山所处行政区位置、分布范围、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地形地貌等情况。 矿业权设置情况,包括采矿许可证拐点坐标、面积、发证机关及有效期。 矿山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各证照信息。相关责任事故及行政处罚情况,各类税费缴纳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提计、使用和管理等情况。 2.2 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 矿区地质简介:矿区地质概况,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及加工技术性能,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介绍矿业开采历史,矿业权变更、整合:矿山开采历史.

等情况,矿山剩余资源及储量等。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矿山现状,开采范围、层位、开采方式、采区布置、矿石加工、年生产能力、矿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矿山基础设施条件和生产经营状况,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 第三章绿色矿山建设现状 综述矿山开采对象、开采方式、采区布置、矿石加工、产品、年生产能力,剩余资源及储量,矿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已建设完成的绿色矿山相关工程设施投入、运行情况等。 3.1 矿容矿貌 功能区布局:矿山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和生态区等各功能区的管理及规划布局。 标示标牌:矿山操作提示牌、说明牌、线路示意图牌等标牌及陡坡、井口、矿坑、生产车间等区域标示设置情况。 矿区绿化:矿区可绿化区的绿化情况及绿化覆盖率。 矿区道路:矿区道路硬化情况,尘土治理情况。 防尘降噪:矿山粉尘、噪音污染现状及相关防治设施设备的使用运行情况。 其他:包含矿山基础配套设施、公共区域的卫生状况等相关内容。 对照相关绿色矿山标准,描述现状条件下矿存在问题: 山在矿容矿貌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宜具体化细化。

矿山环境治理方案

1、前言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政策法规,建立绿色矿山开发模式,治理矿山开采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XXXXXXXX国土资源局计划将XXXXXXXX县XXXXXXXX铁矿尾矿堆、选矿厂附近区域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工作区附近国道、县级公路发达,交通便利。(见图1工作区附近交通位置图) 该矿山1993年建矿,1995年投产,投资500万元,次年选矿厂建设完成,设计处理能力为15.0万吨/年。2006年9月XXXXXXXX县对该矿山进行了储量核查,考虑矿块开采过程中的损失和废石混入,按矿块采矿回收率85%,废石混入率15%计算,可获得采出矿石量23.96万吨,据此计算矿山尚有服务年限不足2年,预计2006年初闭坑。 矿山经过10多年的开采,选矿厂目前已经产生近40万L3的尾矿,全部堆积于矿体西南侧的XXXX沟,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尾矿堆,晴天风起处,粉尘飞扬,阴天雨过后,污水四溢,对工作区周围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严重污染了工作区周围的空气和水环境,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雨季形成泥石流,将直接威胁山脚下XXXXXX村的耕地和人员;废石的随意堆放,占用了耕地,破坏了植被,为此,对该矿山尾矿堆、废石的治理及周围生态环境的恢复已迫在眉睫。 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有关规定以及XXXXX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相关文件,XXXXXXXX国土资源局计划对XXXXXXXX铁矿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以达到消除地质灾害,改善附近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2、工作区环境条件 2.1自然地理条件 2.1.1气候条件 该矿所在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天气多变,时冷时热,时刮西北风或西南风,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经常因大雨或暴雨造成山洪暴发,秋季晴朗少云,昼暖夜冷,气温变化显著,冬季寒冷干燥,降雪稀少。多年平均气温10℃,最高气温38.7℃(1972.7.17),最低气温-29.2℃(1962.2.13)。区域内降水比较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700LL,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平均无霜期152~170天,季节性最大冻土深度为1.09L。 3.1.2地形地貌 工作区所处地貌单元为侵蚀构造低山区,区域上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面标高150~500L,地形总体坡度25~30°,地表出露多为变质岩,在河谷、沟谷有第四系残坡积和冲洪积物存在。工作区位于山脚处,西、南面为低山,向东、北面急倾,地面标高170~220L,坡度较陡,沟口处向东北存在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物。 2.1.3河流水系 工作区附近的水系主要有大狗河。大狗河发源于XXXX县东南边缘处低山区,自南向北流经XXXXXX,XXXXXXXX,汇入赵河,全长约40kL。该河从工作区南、东、北三面流过。河床标高170L,低于工作区标高最小处约15L。 另外,狗河、赵河是区域上较大的河流,距离工作区都较远,对其不会产生影响,这里不在详述。 2.2地质环境条件 2.2.1地层岩性 工作区所在区域除第四系坡积、冲洪积分布于沟谷及河漫滩外,地层大部分

恒源煤业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目录 1 总论 0 1.1任务的由来 0 1.2编制依据 0 1.2.1法律 0 1.2.2标准法规 0 1.2.3参考文件 (2) 1.3指导思想与遵循的原则 (3) 1.3.1指导思想 (3) 1.3.2遵循的原则 (3) 1.4方案涵盖范围 (4) 1.5方案执行时限 (4) 1.6方案制定的技术路线 (4) 2 区域概况 (6) 2.1区域自然条件 (6) 2.1.1企业位置 (6) 2.1.2井田范围 (6) 2.1.3气象及地震情况 (7) 2.1.4河流水系 (7) 2.1.5土壤 (8) 2.1.6植被 (8) 2.2区域环境地质条件 (8) 2.2.1地形、地貌 (8) 2.2.2水文地质条件 (8) 2.2.3工程地质条件 (10) 2.2.4地层 (12)

2.2.5含煤地层 (14) 2.2.6地质构造 (15) 2.3社会经济状况 (16) 2.3.1行政区域与人口分布 (16) 2.3.2国民经济概况 (16) 3 企业生产及工程概况 (17) 3.1矿山开采基本情况 (17) 3.1.1企业生产的历史沿革 (17) 3.1.2资源状况 (17) 3.1.3煤质 (18) 3.1.4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9) 3.1.5井田四邻关系 (19) 3.2项目基本组成 (21) 3.2.1生产系统 (21) 3.2.2辅助生产系统 (22) 3.2.3公用工程 (23) 3.3生产现状 (24) 3.3.1总体布置 (24) 3.3.2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 (24) 3.3.3开拓布置 (24) 4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及规划期生态破坏预测分析 (26) 4.1调查范围及方法 (26) 4.1.1调查范围 (26) 4.1.2调查内容 (26) 4.2调查方法 (26) 4.3生态破坏 (27) 4.3.1采空区、积水、积气情况 (27)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任务的由来 (1) 1.2编制依据 (2) 1.2.1任务依据 (2) 1.2.2相关法律法规 (3) 1.2.3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与环境保护发展规划 (4) 1.2.4 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4) 1.2.5投资估算依据 (4) 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5) 1.3.1指导思想 (5) 1.3.2基本原则 (5) 1.4方案范围与规划时限 (6) 1.5方案技术路线 (6) 第二章矿区概况 (8) 2.1区域自然条件 (8) 2.1.1地理位置与交通 (8) 2.1.2气象气候 (8) 2.1.3地表水 (9) 2.1.4地下水 (9) 2.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9) 2.2.1地形地貌 (9) 2.2.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0) 2.2.3矿区工程技术条件 (10) 2.2.4矿区地质构造 (10) 2.2.5区域地层 (12) 2.2.6矿带及矿床特征 (15) 2.3区域社会环境简况 (18)

2.3.1人口及行政区划 (18) 2.3.2社会经济概况 (18) 2.3.3风景文物保护区划 (18) 2.3.4环境功能区划 (19) 第三章企业生产及工程概况 (20) 3.1历史沿革 (20) 3.2项目组成 (20) 3.2.1主体工程及辅助工程 (20) 3.2.2环保工程 (20) 3.3生产现状 (22) 3.3.1井田境界 (22) 3.3.2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 (22) 3.3.3总平面布置 (23) 3.3.4生产工艺 (23) 3.3.5剥离废弃土石排放系统 (25) 3.3.6采场防、排水及供水系统 (26) 第四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调查及规划期生态破坏预测 (27) 4.1调查方法概述 (27) 4.1.1调查范围 (27) 4.1.2调查内容 (27) 4.1.3调查方法 (27) 4.2矿区生态破坏情况调查及评价 (28) 4.2.1矿区生态系统类型与植被分布 (28) 4.2.2矿区动物资源 (29) 4.2.3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现状及评价 (29) 4.2.4尾矿库、废石场对生态的破坏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1) 4.2.5临时性不稳定边坡 (32) 4.2.6铁矿生产造成的主要生态问题及需要优先解决的生态问题 (33)

煤矿智慧矿山实施具体方案

智慧矿山建设实施具体方案 一、智慧矿山建设背景 “智慧矿山”的主要内容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煤炭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活动中,充分发掘和利用企业信息资源,实现生产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决策支持等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建立智慧矿山既可以实现安全管理的数字化,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提供信息保障,也可以实现生产管理的精细化,为打造高产高效矿井提供决策手段。 我省高度重视智慧矿山建设,为了规范智慧矿山的概念和内容,加快智慧矿山的建设力度,山东省政府《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鲁政发〔2010〕114号)把智慧矿山建设列为物联网建设的重大示范工程之一,要求全面实施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包括基础网络平台、矿山数据仓库、工业自动化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可视化平台、安全保障系统、生产技术管理系统、矿山ERP系统和基于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生产人员互连的四维综合指挥调度系统数字矿山示范建设。 二、“智慧矿山”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有不少矿山企业都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为打造智慧矿山而努力,但矿山是一个以资源为开发对象的离散生产系统,主要作业处于地表深处,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恶劣,瓦斯、粉尘、水害、顶底板事故、火灾隐患难以探测和辨识,大型事故

时有发生。中国矿山在矿山勘察、规划、设计、生产、管理、全过程监控等信息化领域与发达采矿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中国矿山既没有把信息资源当作矿山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加以统筹开发和利用,更没有形成系统性能稳定、信息资源充足的矿山信息基础设施,智慧矿山建设任重道远。 鲁中集团拥有煤炭储量2亿多吨,精煤洗选能力80万吨,拥有总固定资产13亿元,企业员工5408人的现代化企业集团。2009年改制、2010年组建集团公司来,为促进矿山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新查庄公司相继建成了以矿区计算机局域网络为基础平台,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等为核心骨干系统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初步形成了企业内部信息网络。 目前,新查庄公司已经建成了覆盖全矿的网络体系,在安全生产方面,2008年已经建设应用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主要包括采掘工作及井下主要作业场所的瓦斯、粉尘、温度、CO等的监测和超限断电控制的报警)、综合自动化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无线通讯系统等。 在经营管理方面,应用建设了物资经营考核管理系统、设备租赁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全面预算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运销管理系统、安全闭环管控信息系统、协同办公系统、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系统、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职工医疗健康卫生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 (一)发展现状 1、监测监控系统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设计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设 计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北大学(朔州校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设计》 结课论文 专业:环境工程 学号: 姓名:

浅谈矿山环境问题 摘要 五十余年来,我国矿业开发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对矿山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矿山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矿山的开发,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生产效益,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矿产资源的开采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的破坏,为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我们要对矿山环境如何治理改善,以及如何综合防治提出新的方法。 关键词:矿山环境,防治措施,水污染,综合防治 矿山的开发,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生产效益,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它不仅产生大量三废,而且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矿山环境问题。根据我国环境监测站历年来对全国区域内的矿山企业监测数据显示,目前主要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主要有资源破坏、矿山灾害及环境污染三类。 (一)资源破坏矿山开采是以矿山地质条件为背景的,以矿产开发为诱发因素,受矿区构造特征及与之相关的区域地壳稳定性和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控制。矿山开采由于采矿回采率低、贫化率高和选矿回收率低;综合利用率低,许多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白白流失无回收;乱采乱挖现象严重存在,破坏矿产资源的埋藏条件,使许多矿山的开采寿命急剧缩短等原因,矿产资源流失现象相当严重,使许多矿山迅速贫化枯竭,导致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资源的流失。同时,矿山资源开采导致土壤结构以及地表植被的完全破坏,并且其造成的土壤环境破坏几乎不可恢复。由此而引发的水土流失加剧,淤塞污染水体,增加扬尘,导致植被破坏、地质遗迹破坏、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影响破坏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资源。 (二)矿山灾害无论是地下采矿还是露天开采,都要剥离覆盖岩层,开掘大量的井巷,将会产出大量的废石、排土和尾砂(露天开采一吨矿石通常削离5-10吨覆盖的岩土),堆存它们将需占用大量的地表面积。因此,矿山的长时间开采,累计开采厚度的增大,废石和尾矿的堆存不当和矿山开采不当极易造成崩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一、避免和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实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禁止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限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和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建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炼油、炼焦、炼硫。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多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地区采石、采砂、取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取土烧砖,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露天开采活动,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生态环境保护及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源、土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时,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二、加强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或者关闭。建立相对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和法制管理体系。开展全区矿山环境调查评价,建立国有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档案和矿山环境数据库系统。监督、引导、鼓励矿山企业在矿山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加大研究与开发、技术改造的投入,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对废弃矿山要积极利用多渠道资金,加快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三、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实施试点工程??? 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矿山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十五"期间选择石嘴山矿区、石炭井矿区、汝箕沟矿区、镇北堡矿区及灵武东山矿区等五个环境破坏较严重的矿区,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附表10,附图5),对矿山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矿山"三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对矿山开发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采空区及煤层自燃、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勘查与整治。通过示范工程,总结经验,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及矿区减灾防灾工作。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最新)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为持续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中省环保督查反馈我县矿山问题迅速整改到位,如期销号,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省环保督查整改要求,切实做好X 生态保护工作。 二、预期目标 通过治理确保中省环保督查反馈矿山问题按时销号,确保媒体和社会关注矿山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整改,确保全县矿山更加注重生态修复,自觉走绿色矿山的发展道路。 三、实施方案 (一)治理范围。 重点围绕中省环保督查、“绿盾行动”、环保卫星遥感监测反馈矿山问题,各类新闻媒体聚焦负面反映矿山破坏生态环境问题,X年排查出的其它矿山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 重点包括X矿破坏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及保护区退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全县范围内废弃矿洞封堵工作。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对其它矿山破坏生态环境的历史遗留问题“僵尸”矿山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开展集中整治。 (二)治理措施。 按照轻重缓急、分类施策、量力而行的原则办理。对于三类治理范围内的5个重点矿山统一由县国土局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技术单位针对矿山破坏生态环境具体问题做出工程设计,然后按照设计采取工程治理措施修复生态环境。鼓励激励企业投资自行治理,从市县财政补助资金中适当予以奖励。 对于类似X铁矿的“僵尸”企业,为了尽快完成环保督查销号,由县国土局直接采取工程措施治理,企业承担的资金可以采取欠账措施,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对于无主矿山破坏生态环境的历史遗留问题及全县范围内废弃矿洞封堵工作由县国土局组织采取工程措施治理,所需费用从市县财政补助的矿山治理资金中解决。 (三)资金来源。 本方案资金来源于市县两级X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共320万元。其中:市国土局下达市级财政补助150万元(分别以安国土资发〔X〕309号文件下达50万元,安国土资办发〔X〕48号文件下达100万元),县财政局下达X年市级X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补助20万元,县国土局报告政府拨付50万元,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2019

*****矿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提交单位:*****(公章) 编写单位:*****公司(公章) 提交日期:二○一九年五月

*****矿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提交单位: *****(公章) 总经理: 王** 项目负责人: 左** 编写单位: *****公司(公章) 项目经理: 王-- 总工程师: 王-- 项目负责人: 王- 编写人: 王-- 提交报告日期: 二○一九年五月

目录 前言 (2) 一、任务由来 (2) 二、方案编制依据 (2) 三、方案适用年限 (5) 四、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方法及工作量 (5) 五、上期《方案》编制情况与恢复治理情况 (6)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14) 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14) 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15)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17)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21) 一、自然地理 (21) 二、地形地貌 (23) 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24) 四、水文地质条件 (25) 五、工程地质条件 (28) 六、环境地质条件 (28) 七、矿体形态、规模及产状 (29) 八、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30)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30) 一、评估范围及级别 (30) 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32) 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38)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48) 一、治理恢复分区原则及方法 (48) 二、分区评述 (49)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目标和任务 (50)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 (50)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和任务 (52)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 (53)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54)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 (54) 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59) 第七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60) 一、经费估算 (60) 二、资金安排 (65) 三、进度安排 (65) 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66) 一、保障措施 (66) 二、效益分析 (68) 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69) 一、结论 (69)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目录 前言 1 第一节任务由来 1 第二节方案编制地依据 1 第三节方案编制地目地及义务 1 第四节方案地实用年限 1 第五节工作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1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1 第一节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1 第二节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1 第三节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1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 第一节自然地理 1 第二节地形地貌 1 第三节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1 第四节水文地质条件 1 第五节工程地质条件 1 第六节矿体(层)地质特征 1 第七节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1

第八节矿山已开展地地质环境工作及治理工程 1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1 第一节评估区范围和级别 1 第二节现状评估 1 第三节预测评估 1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1 第一节分区原则及方法 1 第二节分区评述 1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目标任务 1 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 1 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和任务 1 第三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项目工作部署 1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1 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设计参考地规范及标准 1 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1 第三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1 第七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1 第一节经费估算 1 第二节进度安排 1 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1

第一节保障措施 1 第二节效益分析 1 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1 第一节结论 1 第二节建议 1 附图: 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图(比例尺1:5000) 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比例尺1:5000)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部署图(比例尺1:5000)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提纲(试行)

市绿色矿山建设方案编制提纲(试行) 前言 一、编制的目的与任务 二、编制的指导思想 三、编制的依据 (一)法律法规依据 (二)相关技术文件及部门规章规文件 (三)执行的技术规、标准 (四)技术资料 四、方案适用围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及社会概况 一、矿山地理位置及交通 矿山所处行政区位置、分布围、地理坐标、交通情况。 二、自然地理情况 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土壤、植被、周边地质环境等 三、气象及地震情况 四、社会经济概况 地区经济、矿业经济等概况

第二节矿山基本条件 一、相关证照情况 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民爆物品使用许可证、土地占用和林地征(租)用手续等 二、审批情况 开采依据的地质报告、开采设计、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生态恢复等报告的编制与审查情况 三、诚信守法,依法经营 近三年是否发生过严重事件、越层越界、安全责任事故和重质灾害等情况。 四、税费缴纳情况 按法律法规及时缴纳矿山开采相关的各种税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缴纳情况,各种保险缴纳情况 五、相关检测评估情况 第三节矿山开采条件 一、水文地质 地表水、地下水,针对地下开采矿山应叙述矿井水,露天开采矿山叙述矿坑水 二、工程地质

矿层及围岩,露天矿山开采边坡、排土(渣)场的现状及稳定性评价 三、环境地质 矿山的三废排放现状、综合利用及环境治理情况,地质灾害等。 四、土地利用状况 矿山及周边围土地利用情况 第四节矿山现状 一、矿区围及生产规模 二、矿山开采历史概况 包括以往矿山设置历史。 三、矿区布置 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包括矿山剩余资源及储量,矿山现状开采围、层位、开采方式、采区布置、开采时间、总开采量、矿石加工、矿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矿山基础设施条件和生产经营状况,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等。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程、环保、水保设施投入、运行情况

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

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国函〔2006〕52号,以下简称《国务院批复》)及《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以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的观念,建立我省“不欠新账、渐还旧账”的煤炭开采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事先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置”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推进煤炭开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二)基本原则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 明确煤炭生产企业保护与恢复治理生态环境的义务与责任。按规定把保护与恢复治理费用列入企业成本,实现煤炭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本内在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综合治理 新、改、扩建和已投产各类煤炭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并作为发放

生产许可证的条件。通过开展矿山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年度审核,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季报、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环境评估和监理等工作。强化煤炭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管理。各相关单位按其职责,加快推进恢复治理工作和项目实施。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制订煤炭开采生态恢复治理规划及企业矿山生态环境保 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以典型示范和以点带面的方式,整体推进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目标 2010年建立和不断完善我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2010年以前重点推进汾河沿线6个市、27个县的区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确定大同、阳泉、临汾、太原等市为重点矿区区域治理地区,使矿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强力遏制,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015年建立完备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并使之制度化、法制化,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的环境效益开始显现,全省矿区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煤炭工业步入环境污染少、生态恢复快、经济效益好、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全省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型的社会发展。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任务的由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任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法律法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与环境保护发展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投资估算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案范围与规划时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案技术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矿区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区域自然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理位置与交通....................................................................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象气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表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下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形地貌................................................................................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矿区工程技术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矿区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区域地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矿带及矿床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区域社会环境简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