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作为政治主体的利益集团——当代西方政治学中的利益集团理论

论作为政治主体的利益集团——当代西方政治学中的利益集团理论

论作为政治主体的利益集团——当代西方政治学中的利益集团理论
论作为政治主体的利益集团——当代西方政治学中的利益集团理论

第26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11月 Vol. 26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4

──────────

收稿日期:2004-03-24

作者简介:黄新华(1968-),男,福建三明人,厦门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 39 -

?政治经济研究?

论作为政治主体的利益集团

——当代西方政治学中的利益集团理论

黄新华

(厦门大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系,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当代西方政治学探讨了利益集团的产生与内涵,利益集团与政党和政府的关系,利益集团与西方多元民主社会的关系,并深入分析了利益集团的社会功能、活动策略和影响力以及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可以说,研究利益集团及其对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的影响,是当代西方政治学的主题之一。

关键词:西方政治学;利益集团;政党;政府

中图分类号:D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4)06-0039-06

在高度组织化的现代社会中,利益集团是政治主体或政治共同体的一个重要因素。“就算是国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都实行中央计划体制的情况下,也存在利益集团”。[1](P194)美国政治学家戴维·格林斯通说,利益集团理论在政治学中至关重要,“它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试图解决其领域内两个古老的问题,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在什么程度上形成政治系统的规范、机构、冲突和决策?反过来,经济和社会生活在什么程度上受这些政治形态特

点的影响”。

[2]

当代西方政治学探讨了利益集团的产生与内涵,利益集团与政党和政府的关系,利益集团与西方多元民主社会的关系,分析了利益集团的社会功能、活动策略和影响力,评析了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一、利益集团的产生与内涵

西方政治学认为,作为政治主体的利益集团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产物,最早出现于18世纪末的北美13州。其后,美国、法国也相继出现了利益集团。19世纪中叶,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政府职能的扩大,政府政策的制定涉及到社会上不同人的利益,由此引起人们对政府行为的普遍关注,各种利益集团迅速发展起来。进入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复杂化,使利益集团在西方各国大量涌现。据统计,在美国,非营利的利益集团,1980年为14 726个,

1989年猛增至4万多个。在日本,1986年,各种利益集团的数量不少于33 668个,从事集团工作的人数达178 541人。[3]可以预见,随着政府对社会政治、经济事务干预的进一步增强,试图通过福利和其他手段重新配置资源和国家财富,利益集团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地卷入到公共政策之中,因为“建立在法律和权威基础之上具有合法性的政府行为”,公共政策“可能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成为对一部分人的奖赏或剥夺”。[4](P31-32)出于维护或谋求个人利益的动机,具有共同利益基础的人们便可能结合成团体向政府施加压力。

作为当代政治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益集团的存在引起了西方政治学者的广泛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人们对它的内涵并没有一致的理解,有代表性的观点有:(1)利益集团是“一个社团,其目的仅为促成某特定公共政策的采纳与执行,不提名候选人参与最高职位的竞争,不从事竞选活动,也不奢望取得全面控制政府的权力”。(2)利益集团是“任一团体基于一个以上的共同态度,它向社会上其他团体要求承让、维持及加强由那些共同态度所表示出来的行为模式”。(3)利益集团是“指因兴趣或利益而联系在一起,并意识到这些共同利益的人的组合”。(4)利益集团是“指针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而开展活动的、具有特定的共同利益的人们的结合体”。(5)利益集团“可以定

第26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 - 40 -

义为一群因共同的事业而走到一起,或因相同的利益组成一个明确单位的人”。(6)利益集团“指的就是为了影响公共政策,具有相似观点和目标的人们的组合体”。[5]

综合西方学者的看法,可以把利益集团定义为: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中,具有相似观点或利益要求的人们组成的,通过参与政治过程,影响公共政策实现或维护自身利益的社会团体。“形成一个利益集团必须有三个要素:必须是有某种共同利益的一群人;他们组织在一起;试图籍此向政治机构和决策者提出要求来满足他们的利益”。[6](P342)

二、利益集团与政党和政府的关系

当代西方各国的利益集团五花八门,但每一种利益集团都有其特定的组织目标。根据其组织目标指向与受益的对象,西方政治学通常把利益集团划分为非正规性利益集团、非社团性利益集团、机构性利益集团和社团性利益集团,[7]并分析了利益集团和政党与政府的关系。

1.利益集团和政党的关系。当代西方政治学指出:“看起来,利益集团和政党相似,但是,利益集团的领导人不是大众选举出来的,而且他们的决策也不用对人民负责。”[1](P195)因此,利益集团和政党有不同的目标和策略。“政党尽力使他们的领导人出任政府官职,利益集团则耗费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来影响已在位的政府官员”。[6](P350)政党的兴衰存亡取决于民众的支持,而利益集团则试图影响政党候选人,但是候选人总是在政党的大旗下而不是在利益集团的旗帜下进行活动。具体地说,利益集团和政党的区别体现在:(1)目标不同。政党的目标是通过选举获得权力。而利益集团通常与特殊的项目和事件相关,很少由政府的正式机构来代表。“利益集团与其说试图亲自制定某些政策,不如说是推动政党及其领导人往预定的方向前进,因此利益集团一般是企图获得所有政党的青睐”。[1](P195)(2)成员性质不同。大多数政党为了赢得选举的胜利,寻求最大可能的支持,会把利益不同的人都拉入自己的队伍,因此政党的成员比利益集团的成员更加丰富多彩。而因具体事件或问题而形成的利益集团,其成员更富选择性,更多地进行过滤。(3)数量不同。政党的数目通常是有限制的,即便是在多党制的政治体系中,政党的数量通常也不超过10个。但是利益集团的数量则几乎是无限制的,“而且有些国家还为利益集团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像美国长期以来就是如此”。[1](P196)

2.利益集团和政府的关系。对于利益集团来

说,成功意味着对政府施加影响力,而拥有这种影响力则意味着掌握了权力,西方政治学讨论了利益集团和政府的关系:(1)利益集团和政府的存在紧密相关。利益集团首先假定有一个值得去影响的政府的存在。实际上,政府往往带来了许多利益集团。因为这些利益集团与政府的项目密切相关。正是因为政府农业项目的存在,才产生了农场主游说团;正是因为政府教育项目的存在,所以形成了教育方面的利益集团。因此,可以说,当政府决定一个项目时,就有可能创造一个利益集团,而利益集团又会反过来作用于政府,这正是政府项目一旦开始便难以结束的原因。当政府变得更大,赞助更多的项目时,利益集团将会随之增长。(2)利益集团参与政府的立法和执法过程。例如在瑞典,利益集团势力强大,瑞典的“皇家委员会”操纵了大多数的政府立法,因为这一委员会是由政府官员、立法者和利益集团的代表组成的。当一项计划草案拟好后,会传给各个相关的利益集团评论,听取他们的意见。一些西方学者把这种情况叫做“组合主义”,意思是利益集团具有政府的某些功能。[8](3)政府官僚机构是最有势力的利益集团。“政府和利益集团的关联还有另外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只不过经常为人们所忽视:官僚体系成了最大和最有力量的利益集团之一”。[1](P198)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并不是被动的法律执行者,他们在制定和执行法规的过程中也有许多自己的意见,也有需要表达的利益需求。因此许多立法起源于特殊的政府机构,并且摆在立法者面前的数据和材料,常常也都来自于政府行政部门和代理机构。而且由于政府官员拥有大量的专业知识(信息),而知识就是一种力量,凭借这种力量,作为利益集团的官僚体系常常能够实现自身利益。

三、利益集团与西方多元民主社会

作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产物,利益集团的存在是西方多元化社会的反映,并被认为是公民参政的一个渠道。早在1908年,美国政治科学之父阿瑟·本特利就指出,利益集团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甚至把国家的政治过程直接等同于利益集团的互动过程。他明确指出从广义上说,政府就是“一系列利益集团的调节过程”。从狭义上说,政府就是“一个或一系列有差别的、具有代表性的集团(一个或一系列机关)”。[9]当代许多西方政治学家也持这种观点,例如纳尔逊·波尔斯比也认为美国社会“已经分裂成为上千万个很小的特殊利益集团了”。[10]

一般而言,利益集团通常是由经济上的共同利

黄新华:论作为政治主体的利益集团

- 41 -

益而结合起来的。但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是密不可分的,在当代西方国家,任何利益集团要想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必须想方设法参与政治活动,影响政府决策,以使国家的政策于已有利,为此,各利益集团竭尽其所能或是引诱(如贿赂)或是逼迫(如罢工)政府的决策者作出有利于已的决策。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经济的利益集团,也就是政治的利益集团。

利益的多元化要求政治的多元化。一方面,利益不相同的各集团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增加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都希望自己所在的集团尽量少受政府的约束,而拥有最大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因为各利益集团是从其所在的阶级、阶层或团体的局部利益出发去影响政府决策的,而政府则是从社会的总体利益去规约各利益集团的行为的。所以,政府与各利益集团之间存在着既一致又矛盾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国家政治过程中表现为双方的互动或相互影响。而这两个方面都要求通过多党政治、代议民主、区域和职业分权等政治机制而推行多元政治。

多元政治的推行导致了西方多元的民主社会。在这一社会中,“没有一个集团在每个问题上永远能够为所欲为”。[11]任何社会团体只能在某些特定的领域中才有决定权,一旦超越这一领域,其权力就失去了意义。政府也不例外,政府的权力并非无所不及。不仅如此,在多元民主的社会中,政治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利益集团之间及利益集团与政府之间的相互作用,政府的决策往往是与一些重要的利益集团协商的结果,名义上由政府作出的政策,实际上是在利益集团的压力下不得不作出的,每一项重大的政府决策或多或少都带有各种利益集团的痕迹。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多元民主社会中,政府不再垄断决策权,国家权力亦趋向多元化。罗伯特·达尔曾详细论证过多元民主社会特征,其论证的要点如下:“在‘民主多元论’或‘多元主义民主’的说法中,‘多元论’和‘多元论者’这两个术语都指组织的多元论,也就是指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许多相对自治的(独立的)组织(子系统)的存在。在所有民主国家中,一些重要的组织是相对自治的。如果(a )一个国家是多头政治意义上的民主,(b )重要的组织是相对自治的,那么这个国家就是多元主义的民主政体。因此,所有民主国家都是多元主义的民主政体。”[12]

四、利益集团的社会功能、活动策略和影响力 为维护或促进自身的经济利益,利益集团积极

活跃于政治舞台,成为政治进程中重要的因素。这也使得经济性的利益集团具有社会性功能。当代西方政治学讨论了利益集团的社会功能:(1)经济性功能。利益集团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建立、发展起来的,利益集团的宗旨就是通过组织的力量来维护成员的经济利益。因此,在每个国家,各种利益集团在相当程度上都会为集团成员争取经济利益。(2)工具性功能。这是指利益集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的目标,如美国反战集团被人用来结束美国的越南战争,生命权利集团被人用来禁止堕胎等。工具性功能是利益集团必备的社会功能之一,因为利益集团的本质就是为了维护和促进特定社会成员的特定利益要求。(3)情报性功能。这是指利益集团为其成员、政府官员或议员提供各种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这一功能对利益集团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利益集团要动员本集团成员,要使议员或政府官员等决策者信服其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所提供的情报资料的数量和质量。(4)意识形态功能。这是指利益集团能够反映其成员的意识形态性质的信仰。如消费者协会反映了“消费者主权”或者“消费者至上”的信念。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功能表明了利益集团的这种需要,即利益集团为了促进自身利益或实现某种主张,必须形成自己的理由。(5)政治社会化功能。利益集团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集团成员通过参加集团的社会政治活动,可以了解政治生活的规则和技能,而利益集团也以其特定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规范影响其成员,从而构造着不同的政治人格。

利益集团要实现这些功能,必然要影响政治过程,因此,利益集团的目标就是向公共权力机构施加影响。当一个集团确定了自己的要求后,必须把这种要求传达到决策中心,使其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产生影响。当代西方政治学探讨了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的活动方式:

1.接近立法者。利益集团能够在诸多层次上接近立法者。当一个利益集团建立起与国会议员或立法机构稳定的和可接受的方式时,意味着它可以享用“结构性的通道”。[13]一般而言,接近立法者后,利益集团维护或获取自身利益的主要途径是游说,在立法机构有独立立法权的国家,游说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手段。通过说服议会议员,可以使他们投票赞成或是反对某项议案或公共政策。游说的目的在于说服,而说服分为两类,理性说服和操纵性说服。理性说服就是“A用真实的信息成功地使B对真实情况有所了解”,从而“影响B的决定”;

第26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 - 42 -

说服也可以是故意欺骗,“A不是向B传播真实信息而提供对选择的正确理解,而是企图操纵B的理解来说服B行动”。“当A在影响B时,在传播中故意歪曲、窜改或隐瞒A所知事实的某些方面,而如果B知道这些方面就会大大影响B的决定。这时就存在着操纵性的说服”。[14]为实现其特定目的,大多数利益集团的说服属于操纵性的说服。在《游说者的角色》中,塞缪尔·帕特森分析了三种类型的游说者:联络人、信息人和监督人。联络人的任务是与立法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使立法者能够基于这种个人关系为该利益集团的问题说话。信息人的说服工作是向立法听证会作支持自己集团议题的见证,在大众中散发代表本集团利益的印刷材料。监督人的工作是跟踪立法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当时机成熟时,提醒自己的集团采取行动。

2.接近政府。政府行政机构也是利益集团试图接近的目标,因为要想维护和获取集团利益,就离不开行政机构的支持。但是,一般来说,利益集团愿意接近政府的一个部门而不是总统(或首相)本人。因为尽管总统(或首相)也会注意到利益集团形成的压力,而且还会间接地参与决定如何应对的工作,但从总体上看,利益集团及其游说者并不容易接近总统(或首相)。利益集团倾向于关注那些特殊部门,即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负责部门。农业利益集团与农业部打交道,公共服务公司与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部门往来,如此等等。“作为一个惯例,政府的各个部门也特别留心自己领域内的利益集团的要求和争论。事实上,有时,许多政府官僚被强有力的压力集团所俘虏和统治,因为这些集团在各自的领域里是权威”。[1](P199)在接近政府的过程中,利益集团的措施与他们对立法者的方法是相同的,包括与政府官员建立私人关系、提供研究报告和实际材料、开展公共关系和宣传运动以及社交娱乐活动等。然而有的措施,比如发表公开信,对官僚机构的效力没有对立法机构的效力大,因为官僚通常是任命的而不是选举产生的,他们享有任职期限的保障。此外,利益集团还有一个可以对官僚产生影响的特殊场合,这就是当官僚们寻求获得高级政府官职任命的时候(包括内阁成员的位置),利益集团觉得一个候选人可以有所作为时,就会影响提名的选择过程,使其支持的候选人获得提名。

3.接近司法机关。利益集团还会寻求通过司法过程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例如在美国,每年联邦和州的法院都会接到由利益集团支持或提出的大量诉讼案,这些利益集团包括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塞

拉俱乐部和全国有色人种协会等。“在所有的州的法律都规定在公立学校中实行种族隔离的情况下,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会的法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通过他们的首席律师瑟古德·马歇尔向这项制度的合宪性提出挑战,并获得了成功”。[1](P206)在通过司法过程维护自身利益时,利益集团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自己所代表的群体或阶级的利益,利益集团直接提出诉讼案。二是当一个人向法院提出的诉讼所寻求的目标正好是利益集团也致力于此的,那么利益集团作为“法院的朋友”(协助法庭解决问题的人)会为这个人提供辩护。

4.其他策略。接近立法者、行政机构和司法机关并非是利益集团活动的全部策略,有组织的利益集团还可能通过和平或并不那么和平的其他方法,将自己的观点、问题和利益诉求提供给大众。这些其他策略包括:(1)公开运动。通过投书电台、报社、公开演讲、张贴标语和举行记者招待会等公开运动形式,利益集团可以制造公共舆论:他们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反对意见获得广泛的同情,政府不作出让步是没有道理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公共舆论确定了公共政策的基本范围和方向”。[15](P95)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所形成的社会舆论,不能不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因此,利益集团可以利用公共舆论鼓动民众支持自己的主张,从而以“民意”影响政府决策。(2)和平示威。在一个和平稳定的社会里,采取暴力的手段迫使政府改变公共政策,不仅得不到公众的支持和响应,反而会遭受热爱和平的人民的谴责。因此,利益集团一般不采用暴力手段而是利用和平示威的方式向政府请愿。当一个利益集团(如工会)人数众多,支持者众,影响极广时,大范围的和平示威往往能形成压力,促使政府作出妥协和让步。(3)停止合作。通过停止提供政府所需要的合作,或者只是暗示可能打算停止提供合作向政府施加压力,利益集团就可以影响某一领域的公共政策。如各国的警官协会、公务员工会、电力公司协会等。这种手段起到类似于罢工的作用,会使政府在某一方面的职能陷入困境或是瘫痪状态,因而往往十分见效。(4)影响选举。利益集团并不推举自己的政府公职候选人,但是在选举活动中,它们会通过组织政治行动委员会,募集捐款,筹措资金,积极为自己支持的政党候选人进行活动。从支援经费到动员集团成员投票及作义务宣传都是不余遗力的,力争使代表自己利益的候选人入选,使之在制定公共政策时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5)恐怖活动。这通常是那

黄新华:论作为政治主体的利益集团

- 43 -

些知道不能指望合法途径对政府的公共政策产生影响,从而谋求暴力迫使政府让步的利益集团所采取的极端手段。恐怖活动包括绑架、纵火、放置炸弹、暗杀等。由于恐怖活动不得人心,所以一般不为绝大多数的利益集团所用。(6)行贿。利益集团直接收买有决策权的政府官员或议会议员,通过他们提出政策方案,或是反对某一政策议案,从而直接左右公共政策。在一个盛行金钱政治的社会里,通过行贿的手段影响公共政策的可能性极大,造成的后果也相当严重。

当代西方政治学指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尽管每一个利益集团都可以利用上述方式来实现影响公共政策的目的,但是,各个利益集团既没有也不可能对政治过程施加同等的影响。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制约了利益集团的影响力呢?大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是不容忽视的。(1)集团的人数。假如其他条件相等,一个人数多的团体比一个人数少的团体的活动更为有效。因为人数多的团体掌握的选票多于人数少的团体,其财力也可能比较雄厚,因而对选举的捐款、对政府官员的游说、对大众宣传都能大规模地展开。(2)成员的社会地位。有些团体,人数虽不多,但由于成员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其影响力也未必低于人数较多的团体,如医生与律师组成的集团,尤其是律师协会,由于政界人物往往出身于律师,从而增加了其运用影响力的机会。(3)成员的团结性。有些团体人数虽少,但因其成员具有较强的团结力,影响力大增。而有些团体人数虽多,但因组织松散,派系纷争,其影响力往往不能与人数成正比。由于团结性如此重要,不少团体都强调重视教育,增加团体成员对团体目标的认同感和积极贡献的决心。(4)领导的才能与技巧。如果一个集团的领导人能使其成员感到公正、负责,其能力足以信托,则内部团结较能维系。而且,倘若集团的领导人能使社会大众获得良好印象,认为其品格高尚,不致为追求团体私利而不顾社会公益与规范,则团体的目标较易实现。(5)游说或其他活动的技术。就游说而言,游说者必须首先获得影响的途径(access ),倘若得不到途径,则根本无法游说,遑论有效与否了。而获得途径,一方面固然必须依靠团体本身的实力与声望,另一方面则要凭借游说者的技术,一个技术高明的游说者若能获得影响大批政治人物的途径,其活动就较有效。(6)团体的立场与社会主流思想的符合程度。团体的基本立场符合社会的主流思想或至少不违背此种思想,也是决定利益集团影响力的条件之一。此外,

利益集团影响力的大小还取决于若干因素:集团拥有的资金和其他资源,是否存在与之相竞争的集团等。上述众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使某一利益集团在某一公共政策领域内,可能有很强的甚至是支配性的影响。

五、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西方政治学指出,利益集团的多元化和活动能力的增长,必然会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而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公共政策造成的后果,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正如詹姆斯·安德森在《公共决策》一书中指出的那样,虽然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利益集团组成的方式和合法化上有所不同,但在所有的国家,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中都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都履行着利益表达的功能,即它们表达了对政策行动的要求和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它们就政策意见的性质和可能出现的后果,尤其是技术方面的事务,向政府决策者提供了众多的信息。当它们从事上述活动时,它们有助于公共政策的合理化。[15](P52)换言之,利益集团的存在为公共政策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它们履行着特定的政策制定功能,澄清和明确表达了部分公民的需求。利益集团的同时存在和相互制衡,事实上起到了有效的纠偏作用。

然而,利益集团的影响也可能给公共政策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共同利益服从局部利益,公共利益服从特殊利益。某一利益集团,关心的是影响与某一具体问题有关的政策。不同的利益集团有着不同的价值倾向和利益需求,它们所要求的公共政策,必然是尽可能维护或至少是不损害本集团的利益,符合它们的价值标准,因而它们要实现的目标,以及认为需要制定政策加以解决的问题,必然也彼此不同。特别是一些基本政策更是如此。而政府作为社会的代表,理应维护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尽可能使制定的公共政策有益于全社会。因此,利益集团通过游说、行贿等手段促成的公共政策,对于集团而言是一项公共物品,有利于集团内的所有成员;对于社会而言,则是一项私人物品,只有利于利益集团。而这种只有益于某一集团而不利于全社会的公共政策,极有可能以损害公共利益为代价而满足少数人不合理的欲求。与此同时,利益集团的活动离不开金钱,越是有钱的利益集团,就越能在公共政策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和压力,达到自己的目的。利益集团总是可能伴随着或明或暗的贪污受贿和官场腐败现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公共政策出现不正常的倾斜和不科学。如果金钱对政治

第26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 - 44 -

侵蚀程度加深,公共政策就可能被一批特大的利益集团所操纵,“以至于政府官员会发现,在政策过程中,他们愈来愈不能行使处置权。公共政策愈来愈反映最有势力的利益集团的影响”。[4](P29)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以遏制利益集团的不法活动和促进其合法活动的展开。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罗金斯,等.政治科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 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75. [3] 中丰.利益集团[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16.

[4] E ·R ·克鲁斯克,B ·M ·杰克逊.公共政策辞典[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5] 陈振明.政治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43. [6] 艾伦·艾萨克.政治学概论[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3. [7] 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02-207.

[8] See Suzanne D. Berger. Organizing Interests in Western Europe [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9] Arthur F.Bentley. The Process of Government [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260. [10] Nelson W.Polsby. Community Power and Political Theory [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63.118. [11] 查尔斯·林德布洛姆.决策过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81. [12] 罗伯特·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5.

[13] See Joseph LaPalombara. Interest Group in Italian Politics [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3. [14] 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58-59. [15] 詹姆斯·安德森.公共决策[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On Benefit Groups of Political Principal Bodies

——The Theories of Benefit Groups in Current Western Politics

HUANG Xin-hua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Xiamen University, Fujian Xiamen 361005, China)

Abstract: The theory of benefit group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eories of western politics. The current western politics probes into the creation and connotation of benefit groups, the relations between benefit groups and the 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 government,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benefit groups and western multi-democracy society, and analyzes deeply the social functions, act strategies and influences of benefit groups and their influences upon public policies. Researches on benefit groups and their influences upon social polit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s is a main subject in modern western politics.

Key words: western politics; benefit groups; political party; government

责任编辑、校对:王秀兰

(上接第32页)

How to Interpret “Xu”

WANG Xue-qi

(Chinese Department,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Hebei Shijiazhuang 050014, China)

Abstract: Ever since the ancient times, the Chinese character, “xu”, has many interpretations, some of which can’t be exegetically studied exactly. Even in large-scale reference books, some written proofs have not been traced back to the sources. That’s why the writer has written this paper.

Key words: “xu”; interpretations; written proofs

责任编辑、校对:于生存

政治学原理作业

政治学原理作业(1) [案例分析]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买车风波结合本案例,你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哪个会更好?如何制约政治权力?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题思路: 1、说明什么是政府官员腐败; 2、分析为什么要制约权力; 3、结合案例分析比较分析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 4、结合案例分析如何制约权力。 5、字数在1000字左右,(至少800字以上) 答案:一、我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都很重要,权力制约是外力作用,道德制约主要是靠掌握权力的主体自身的反省,联系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买车风波这一案例,我认为权力制约更 好,道德制约也应起辅助作用。 二、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政治权力强调的是权力的政治特征,是权力现象在政治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社会公共权力。根据有关权力的一般理论,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政治权力在政治生活中还更多的表现为国家权力,反映了国家权力机构实现公 共利益的行为能力。 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 (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 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 (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 (课程代码264001)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权利 2、国家 3、政治权力 4、政党 5、政治文化 6、两党制 7、政治统治 8、联邦制 9、政治管理 二、简答 1、简述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关系。 2、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3、什么是政治学?试简要对比中西方政治学历史演变。 4、什么是政党?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政党类型。 5、简述政治统治的基础与方式。 6、简述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特性。 7、简述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三、辨析 1、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其余民主党派的实质身份就是西方政党制度中 的在野党。 2、苏联和中国都实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所以二者采取了完全相同的政党制度。 3、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以后,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成为复合制 国家 4、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一样都只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四、论述 1、试结合现实,评述我国各类政治社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当前政治生活的影响。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有哪些特点?并据此说明在中国为什 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

一、名词解释 1、所谓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得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 2、国家的起源: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产物,是最高社会公共权力的体现。原始社会并未形成国家,但已在孕育之中。(血亲复仇、近亲不能结婚和氏族议事大会)形成国家的要素:领土、人口、语言、主权。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3、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最高形式是特定的国家权力。 4、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的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情感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6、两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两党制起源于英国,后推行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7、政治统治就是阶级统治,它是经济上最强大的、占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全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力支配与控制。 8、联邦制国家:由若干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或行政区域通过政治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联邦制国家的具体特点如下: (1)国家具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且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的范围内,各联邦成员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在对外关系中,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一定的对外交往独立性。 当前世界上主要的联邦制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巴西、

政治学原理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政治学原理》第1 章至第4 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是() A、《共产党宣言》 B、《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C、《资本论》 D、《国家与革命》 2、中国古代法家的治国思想主要之点是() A、霸道 B、王道 C、兼爱 D、无为而治 3、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 A、政治革命 B、社会革命 C、自行崩溃 D、外部入侵 4、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是() A、原始群 B、氏族 C、胞族 D、部落 5、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核心是() A、民主 B、自由 C、平等 D、权利 6、阶级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剩余产品的产生 C、私有制的出现 D、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 7、列宁给阶级下了一个完整的、经典性定义的着作是() A、《论国家》 B、《国家与革命》 C、《伟大的创举》 D、《论无产阶级文化》 8、政治权力制约的前提是() A、权力的腐败 B、权力的异化 C、权力异化的趋势 D、权力的异化和权力异化的趋势 9、政治权力的首要基础是() A、武力 B、财富 C、技能 D、知识 10、政治腐败最大的特点是() A、国家权力的滥用 B、社会权力的滥用 C、权钱交易 D、寻租现象 11、恩格斯在《国家、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中揭示国家产生的最典型形式是() A、德意志国家的产生形式 B、罗马国家的产生形式

如何学好政治学原理

如何学好政治学原理课程 学好这门课程,首先应该把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本课程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1、课程的逻辑主线清晰:课程内容和分析论述是建立在对于政治的社会本质——利益和利益关系基础上的,所以利益和利益关系分析方法贯穿了全部课程的内容,因此,也可以认为,这门政治学是从利益和利益关系的角度出发展开对于政治和政治现象分析的,因此,利益和利益关系的分析是全部理论内容的起点和主线,因此,学生应该牢牢把握这一主线,来理解课程的其他内容。 2、课程的逻辑关系严密:基于以上的课程逻辑主线,教材内容的逻辑构成是:首先我们解析了政治的基本含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我们把政治理解为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然后,我们介绍了中西方政治研究的发展历程。在第三章中,我们展开了对于利益和利益关系的含义和基本状态的分析,由此说明了利益关系的基本内容是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一章的分析构成了全部政治学原理的基石。从这一章的分析中,我们沿着由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两个方面引出的两条逻辑主线,从不同的层次和方面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展开了层层分析。在政治关系本质内容层面上,我们分析了政治权力和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政治权力可以看作是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的首要体现,而公民的政治权利则基本上是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与公共利益以及相互利益矛盾的法律和政治要求的体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第三章的内容。第四章、第五章是从组织和制度的层面上对于政治权力和公民政治权利进行的分析,其中国家是典型的政治权力的组织和制度体现,而政治团体则是公民政治权利的典型体现。政党则根据情况不同而不同,其中执政党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和制度体现,而非执政党则是公民权利的体现。第六章、第七章的内容是从行为的层面上对于政治权力和公民政治权利展开的分析,其中治理是政治权力的典型行为,而政治参与则是公民政治权利的典型行为。第八章对于政治的文化层次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任何政治都是在发展变化的,第九章主要论述了政治发展问题。第十章对于民主的分析,是政治的基本价值要求,由于民主涉及到政治生活的各方面,因此,这一章也可以看作是政治学的总结。 3、课程内容具有基础理论性。围绕着社会政治的基本现象,课程展开的分析和论述具有基础理论的特点,所谓基础理论性,是表示:(1)所分析的政治现象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基本的现象;(2)课程进行的分析和论述,是从一般性和普遍性意义上展开和进行的,因此,课程是对于所有同类政治现象的一般概括和论述,关注的是政治的一般性规律和特性;(3)课程按照理论逻辑进行的,而不是对于政治现象的简单描述,这就是说,课程的重点在于是什么和为什么。 4、课程各章的基本内容是按照如下方面构成的:(1)特定政治现象的基本含义。通过辩析不同的概念,阐明有关的论述,形成有关政治现象的定义;(2)分析和说明这种政治现象的基本特点或者特性;(3)说明这种政治现象的基本类型;(4)论述这种政治现象的社会政治作用和功能。 (二)具体的学习方法 按照以上所说的课程的特点,来把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线索,从而在总体上把握课程的内容。除此之外,我们建议同学注意以下八个方面,或者从这八个方面来把握学习方法: 1、要学会综合利用多种教学媒体。 网络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学原理》网络课程挂在电大在线,该网络课程根据本课程自身的内容体系和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了分析、调整、充实,整合成为具有交互式、多媒体、开放性、随时更新、适合成人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的教学媒体。该网络课程既可以进行系统学习,也可以用作考试复习,因而,它是同学们必须要重视的教学资源。

政治学原理主要概念

政治学原理主要概念 1、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对这一概念做如下解释: ①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②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③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政治博弈 ?政治学 2、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的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对此概念应作如下解释: ①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能构成政治关系。政治关系的要素 是权力主体、权力客体及政治作用。 a.权力的主体只占有或行使权力的个人或团体。权力主体主要指国家, 即作为统治阶级工具的政府。 b.权力客体是指接受权力作用的群体或个人。权力客体与权力主体的关 系是相对的。 c.政治作用是权力主体所拥有的政治力量,主要是强制力。 ②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 ③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综上所述,政治权力的主要因素有权力主体、权力客体、目的性、强制力、权力作用的方式等。 ?政治权力的类型:①强制性权力②功利性权力 ?③操纵性权力④人格型权力 ?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政治权力的基础:①武力②财富③技能④动机⑤知识⑥制度基础 ?政治权力的分配 3、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历史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理解政治文化有一下几方面: ①政治文化主要指社会成员针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②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 ③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④政治文化具有结构性。 ?政治文化的内容:①政治认知性成分②政治情感性成分 ?③政治评价性成分 ?政治文化的类型:①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 ②狭隘型文化、顺从性文化和参与型文化 ?社会资本是新型的政治文化 4、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任和规范,简单地说,社会资本是在社会或其特定的群体中,成员之间的普及信任的程度。社会资本理论(美·普特南)是针对集体行动的困境提出来的。 ?政治文化的功能: ①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 ②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

2016《政治学原理》试题答案

《政治学原理》历届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20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行政管理专业 政治学原理试题(2007年1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容。 2、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3、政治()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5、古典观以()为蓝本,把视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提倡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6、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根据政治学的一般分析原理,非政府政治体系由()组成。 A.个体公民 B.社团 C.政党 D.市民社会 2、一般来讲,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 A.舆论监督 B.公民监督 C.政党监督 D.社会团体监督 3、()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A.密尔 C.卢梭 B.孟德斯鸠 D.托克维尔 4、()是政府的灵魂。 A.权威性 B.有机组织性 C.阶级性 D.公共性 5、英国政府一直在()的轮流执掌之下。 A.保守党 B.党 C.党 D.工党 6、的限度包括()。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人“私人领域”为限度 7、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 C.二元君主制 D.寡头制 8、()是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A.弹劾权 B.选举权 C.罢免权 D.质询权 9、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B.组织政府的手段 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政治学原理试题14

政治学原理试题12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7分) 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①国家②权力③政策④法律 2、集欧洲中世纪神权思想之大成的人是………………………………………………………………………………………() ①奥古斯丁②斯宾诺莎③托马斯·阿奎那④格老秀斯 3、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是………………………………………………………………………………………() ①雅典国家②罗马国家③德意志国家④印度国家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具体表现为的矛盾…………………………………………………………………()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③和产关系与生产力④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5、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性质属于………………………………………………………………………………………………() ①民族矛盾②敌我矛盾③阶级矛盾④人民内部矛盾 6、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说的“半国家”是指……………………………………………………………………………() ①资本主义国家②社会主义国家③帝国主义国家④福利国家 7、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实质是来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 ①民族大融合的观点②民族自决权原则③资产阶级利益为核心④民族同化的原则 8、从13世纪末起,欧洲大部分国家先后实行过等级君主制,其中以最为典型。…………………………………………() ①德国②西班牙③法国④葡萄牙 9、在政治体系内部,处个机构、组织的活动都要围绕进行。………………………………………………………………() ①国家机构②政党③领袖人物④利益集团 10、我国国家元首职权由国家主席和共同行使………………………………………………………………………………() ①国务院②全国人大常委会③全国政协④中央政治局 11、美国参议院议员是由………………………………………………………………………………………………………() ①总统任命②行政官员兼任③选民间接选举产生④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12、党的领导的核心是……………………………………………………………………………………………………

关于《政治学原理》教学方法改进的分析

关于《政治学原理》教学方法改进的分析 摘要:《政治学原理》课程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对课程的概念和理论在理解上的困难,依据教学创新的实践与对学生的评价的调查,对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可采用多元互动课堂、引导式讨论、多层次案例库、经典原著导读和设立本科生导师等方式,并按照教学资源将其合理组合运用。 关键词:本科教学;政治学原理;教学改进方法 《政治学原理》作为政治学类和行政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性必修课,具有为该专业的本科生培育政治学兴趣、奠定政治学理论基础和认知框架的目的与重要功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要求的知识传导和学生对所授内容的接受感知间的差异往往让这些目的难以达到,甚至产生使学生远离政治学的负面影响。 一、《政治学原理》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理解上的困难 《政治学原理》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会涉及到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但因该课程大都开设在大一学年,这些概念和理论相对于大一的本科生来讲,显得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例如,主权、政治、国家、权力等概念均是对人类政治社会中某些共同特征的归纳,在现实中几乎很难找到完全符合的对应物,学生在接受相关知识时就容易感到空洞,兴趣寥寥[1]。政治学中的基础理论,例如民主理论、国家理论等所要解决的问题距离学生所亲身感知的现实又过于遥远,这就会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二)政治学经典原著在阅读上的困难 阅读经典是学科入门非常重要的方法,在《政治学原理》课程中如果适当鼓励学生阅读原著将会让学生更快走入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但政治学中的经典原著大都苦涩难懂,例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或是《政治生活中的系统分析》都不是大一学生能够轻松读懂的著作,让学生阅读原著经典,可能不会有助于对课程的学习,反而使学生远离该学科。 (三)进行讨论式授课上的困难 如果在授课中学生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引入讨论,让学生在相互辩驳中加深理解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采用讨论课的一个前提是学生已对所讨论的问题和所涉及的知识有所掌握,若不具备这些条件,学生一方面不知道该讨论什么内容,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讨论失去控制。《政治学原理》中的一些用于进行辩论的题目都较为宏大,例如,民主国家还是权威国家更助于推进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专业基础,对于刚接触该学科的学生而言,贸然进行讨论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四)进行案例教学的困难 案例可以加强对概念或理论的直观理解,在围绕案例的互动中可以提升授课的效果。而政治学中的案例,例如国际间的冲突和战争、宗教对于政治行为的影响等相对而言距离学生的日常实践较远,学生对其难以形成直接有效的认知。甚至,有些概念或理论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完全吻合的例子,比如“自然状态”、“社会契约”等,本就是学者为了阐述理论所假想的状态。在案例选用上必须要考虑到这些情况,否则会导致学生的错误理解。 在《政治学原理》教学中存在着课程内容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概括性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之间的差距,为了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弥

政治学主要理论

政治学主要理论 第一课 1.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我国的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职能既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又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2.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A.为什么:○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民主政治的核心。○3民主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才能达到完善的程度。我国的民主还有不够成熟的地方,民主制度尚不够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在某些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B.怎么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的进行。 4.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载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5.我国的对内对外国家职能: 对内:○1政治职能。○2经济职能,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3文化职能○3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对外:第一,抵御外部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二,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第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6.人大、全国人大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地位、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关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都不能超越它。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7.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怎么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2人民代表大会有如下优越性:第一,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第二,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第三,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总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一国两制的地位、含义、内容、意义(怎样对待台湾问题) 地位:“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自考真题】最新政治学概论真题含答案

最新政治学概论真题 一、 本大JK共20小題,毎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列出的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題干】“权威性价值分配说”是以下哪位政治家的观点?()。 【选项】 A.亚里士多德 B. 31尔逊 C.戴维?伊斯顿 D.马基雅维里 【答案】C 【解析】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o戴维?伊斯顿的“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考点】政治的含义 2.【题干】无为而治是下列哪一学派的主要思想?()。 【选项】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B 【解析】道家,老子和庄子主张采用消极无为的手段来进行政治统治。所谓的“无为而治” .就是要求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实现其“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3.【題干】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他的代表作是()。 【选项】 A.《共和六论》B,《君主论》C.《社会契约论》D,《政治学》 【答案】D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亚里士多德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4.【題干】原始社会三次社会大分工中,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分工是()。 【选项】 A.手工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B.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 C.商人阶级的产生 D.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答案】C 【解析】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人阶级的出现。恩格斯称其为“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分工”。【考点】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的区别 5.【题干】神权论认为国家起源于()。 【选项】 A.神的意志 B.阶级矛盾C,暴力D.人们相互订立契约 【答案】A 【解析】神权论一神权论亦称君权神授论。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 【考点】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6.【题干】封建社会的四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在中国占支配地位的是()。 【选项】 A.领主占有制 B.地主占有制 C.白耕农占有制 D.国家占有制 【答案】B 【解析】中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地主制经济允许土地买卖:西方封建社会,领主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考点】封建制国家 7.【題干】从国家结构方面看,西方封建社会实行的是()o 【选项】 A.中央集权制 B.官僚等级制 C.地产权利等级制 D.分封割据制 【答案】D 【解析】在国家结构方面,中国是中央集权制,西方是分封割据制:在权力结构方面,中国是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政治学(中国政治)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大政治学(中国政治)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53所开设政治学类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复旦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中国人民大学。 作为北京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政府管理学院的政治学(中国政治)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一。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北京大学政治学(中国政治)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 政治学以国家及其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范围涉及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和国际政治等领域国内高校的法学院一般都设有政治学系或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系。年轻人刚进入大学,从什么地方了解政治?通过系统专业的学习,政治学系的学生会对政治发展脉络有个大致的了解,形成个人的见解,所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专业备注:本专业拟招收推荐免试直博生0-2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政治学(中国政治)在博士招生方面,不区分研究方向:030222 政治学(中国政治) 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 1、初审 学院收到考生报名材料后对考生进行基本条件审核,材料齐全且符合相关要求者视为报名合格。 各学科点招生专家组对报名合格的申请人材料进行初审,并按学科点计划内拟招生名额不超过5倍的人数确定参加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示。 2、考核 考核时间为3月上旬,具体安排请关注政府管理学院网站发布的公告。 考核方式可以采取面试,也可以采取“笔试+面试”,具体由各二级学科自行决定;若有笔试的,由二级学科自行负责出题和评分。 面试专家组由不少于五位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副教授(含)以上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所有参与专家独立对该申请人的评分,最终得分为去除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 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10、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1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1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1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1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1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16、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1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1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19、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2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理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21、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22、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2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24、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

【良心出品】2019政治理论试题

一.新发展理念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1.新发展理念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先导和行动指南创新是发展的核心与灵魂 2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的科学运用和生动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以往发展观的科学总结和有针对性的理论发展,深刻揭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内在要求、必由之路、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为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当代中国新的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回应人民群众需求,体现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属总的价值目标,是对中国经验和中国实践的高度概括,是中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理念和价值理念的完美统一,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五大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应把五大发展理念放到“四个全面”战略的总布局中思考和实践,以充分体现其科学指南和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三.我国当前对外开放面临的新格局? 经过20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很大进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全方位: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不仅对发达国家,而且也对发展中国家。 多层次: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对外开放格局。 宽领域:就是向世界市场开放,包括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等。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强化创新能力建设,以创新引领中国时代发展的新潮流,将会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新动力。理念创新,深耕“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能力创新,提升国家软硬实力经营创新,培养国际化经营新企业 四.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 改革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避免和同行企业做价格竞争。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改革的措施,更侧重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更侧重增强企业长期发展的活力,更注重经济长期持续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第一个就是在减产能方面应该切实加大力度 第二就是要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

大学生关于政治学的学习分析

大学生关于政治学的学习分析

关于大学生政治学习情况的调查 教育科学与传媒工程学院 07级教育技术学韩丹丹.刘静调查课题: 关于大学生政治学习情况的调查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网上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顺利成长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大学生的顺利成长中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十分迫切的。 调查过程:调查过程:本次问卷主要选取了几个方面的问题,着重的是大学生的看法,比较人性化。本次问卷完成之后主要的参与人员参与了讨论,认为问题比较合理,结果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调查开始时间:2009-10-10 调查结束时间:2009-10-22 样本总数:35 份 调查题目与数据: 第1题您的性别:[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男1851.43% 女1748.57% 第2题你所在的年级是?()[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大一00.00% 大二1 2.86% 大三3497.14%

大四00.00% 第3题对于政治课,你的出勤率是?()[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全勤925.71% 偶尔缺勤1851.43% 基本不去822.86% 第4题你对政治这门课感兴趣么?[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很感兴趣38.57% 一般,说不上很喜欢2880.00% 一点也不喜欢411.43% 第5题你学习政治的目的是?()[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考试及格1748.57% 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对国 1131.43% 家国际实事的了解 考研514.29% 其它2 5.71% 第6题对于大学开设的政治课,你觉得有必

政治学理论真题汇编(1)

2007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真题 政治学原理 名词解释: 1、宪政 2、民主化 3、多元主义 4、公共政策 5、消极自由 二、简答 1、运用政党理论分析中国共产党的“转型” 2、“公民社会”概念成为近些年的学术热点,试述其学术价值意义 3、论述阶级分析方法与阶层分析方法的区别和比较 三、论述 1、简述近期学术界支持政府干预的主要观点,试反驳或论证 2、社会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论述社会公正实现的关键是什么? 综合 简答 1、当今宪法中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有哪些? 2、当代中国主流政治文化内容和特征 3、以日本为例,简述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二元君主立宪制区别 4、简述美国国会与总统的权力制约机制 5、论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及实践(以瓦窑堡会议为例) 6、解放战争期间的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行动纲领(1947年12月中央会议为例) 论述 1、论述当代中国社团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政府对社团的管理模式和转变这种模式应采取的措施 2、论述普选原则的发展与变化对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作用 3、结合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过程和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对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谈谈你对毛和毛思的看法 07复旦政治学原理 一.名解 1.行为主义政治学2.现代国家建设3.政治不服从4.法团主义5.民粹主义6.历史制度主义7.社会动员8.权威政体9.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10.寡头政治铁律 二.材料分析 材料取自于阿尔蒙德和维巴关于政治文化的一段材料 1.什么是政治文化?2.政治文化对政治民主的作用.3.材料体现的哪种政治文化?

三.请举例论证"现代政党产生与议会,最终发展到社会根植与民众."的根本原因和促成因素. 四.有限政府"有限"的内涵和原因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北京大学政治学试题 2005年 一名词解释(7*5) 1、全球化 2、大政府 3、政治沟通 4、依附理论 5、社群主义 二简答(15*3) 1、政府类型划分的方法和理论 2、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主要分歧 3、政治社会化等同于社会政治化吗?(说明理由) 三论述(15*2) 1、论证或反驳“宪政=限政” 2、近年来,社会信用的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试用政府角色理论,说明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对于社会信用体建设的重要性。 2004年 一名词解释(5*6) 1、政治合法性 2、行为主义 3、有限政府 4、威权主义 5、消极自由 二简答(4*15) 1、运用经济学方法进行政治分析的可行性,局限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 3、政治科学化的意义和影响 4、民主作为政治制度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作用 三论述(2*30) 1、依据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实践,论述现代政府的执政原则。 2、论述我国政治权力与政治监督改革的必要性/结合政治学理论,分析对公共权力限制的必要性。 2003年 一名词解释 1、政治冲突 2、政治过程 3、政府租金 4、政治稳定 5、政治文化 二简答 1、经济分析方法对政治生活的适用性 2、现代政治选举制度的原则有哪些 3、政治发展与政治变迁的关系

政治学原理整理分析

政治学原理整理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 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理论,为人类认识政治现象作出革命性贡献。 2,如何从系统论的角度认识政治 政治系统论(Systems Approach)的代表人物是戴维·伊斯顿。在.“什么是政治”部分,我们已涉及过系统理论。任何系统都有一些要素,政治系统的要素是输入、输出及反馈,这些也是政治系统理论的主要概念。从输入――输出来分析政治系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宏观的政治思维方法。系统论主要关心的是系统内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但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处理?这是结构一功能分析所关心的问题。 政治系统论运用了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一般原理,不注重实用国家这种模糊的概念,而以政

治系统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对象,从宏观角度对政治过程,特别是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价值分配进行研究。它首先把政治看成是一个既有层次分工而又有完整系统地有机整体,即政治系统,政治现象是这个系统整体的组成部分,政治系统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以及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由此,政治系统论把政治的互动行为当作政治分析的基本要素,主张以政治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为目标,着重分析系统的平衡和自我维持。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戴维·伊斯顿、莫顿·卡普兰等。 3,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 政治哲学:指对政治现实进行价值的判断、评价和说明所形成的思想体系,其研究重点在于力图阐明政治的价值、政治的实质和政治分析的概念和逻辑,其方法主要是思辨式。 政治科学:政治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属于社会人文科学,有广义、狭义两种不同的内涵。广义政治科学即政治学,它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活动、政治关系及其一般发展规

政治学原理补专期末复习指导年(附答

请同学们注意:本次考试计算机自动组卷,选择题答案的序号可能会做变更,请填正确答案。 《政治学原理》(补)期末复习提要 2013.10 本课程考试说明: 注意:本课程考试覆盖全书每个章节,请根据每章内容和网上课堂每章练习题的内容进行复习。 考试形式:机考(半开卷) 题型: 1、单项选择题(10道,共20分) 2、多项选择题(10道,共30分) 3、判断题(10道,共20分) 4、论述题(2道,共30分) (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请根据网上课堂每章练习题或综合练习题所有内容进行复习) 判断题: 导论: 1、政治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无可避免的事实,每个人都在某一时期以某种方式卷入某种政治体系。(对) 2、政治是人类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人们组织安排集体生活的核心机制。(对) 3、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专门著有《政治学》,他认为政治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因为它研究的是个人之善的问题。(错) 4、从理论上讲,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必须是一个合理划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界限的社会。(对) 第一章 判断题 1、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者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学主要研究君主如何获得和运用、保持权力。(对) 2、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开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对) 3、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对) 4、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制度主义的兴起,制度被认为是政治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基本原因和内在变量,因此成为在西方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角度。(对) 第二章 判断题 1、道家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思想核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错) 2、墨子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中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错) 3、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开始使得儒家的政治学说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对) 4、从学科的发展角度来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治学在中国古代社会就已经形成。(错)5、亚里士多德创立了“理念论”,并由此出发,阐述了社会各等级各安其位、各守其序、各司其职的“理想国”和实现智慧、理性相统一的“哲学王”统治理论。(错) 6、使神学与政治理论分家的是托马斯·阿奎那,他被视为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错)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篇一: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一) 1.十八届四中全会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3)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4)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5)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2.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 (1)2014年,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2)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破解的难题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 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 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