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201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2013-201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2013-201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题型注释)

1.从哲学基本派别的角度对下列观点进行分类,正确的是

①万物皆备于我②天地合而万物生

③理生万物,理主动静④要命令自然就得服从自然.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庄子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气”。这是

A.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3.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对

应关系能分别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①理在事先-断章取义②形存神存—心外无物

③掩耳盗铃—削足适履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①万物皆备于我②存在就是被感知③物是观念的集合④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理

在事先

⑤上帝创造世界⑥绝对精神决定万物的发展⑦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⑧生

死有命,富贵在天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

C.①②④

D.②③⑥⑧

5.有人认为,现实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下列各项与这一观点属于同一哲

学派别的是

A.子不语怪力乱神

B.美是绝对理念的显现

C.未有此物,先有此理

D.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6.孔子提出“畏天命”的观点,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下列与这句话所蕴涵的

根本观点不一致的是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存在即被感知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7.五行学说不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还以五

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制约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

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与平衡。这种观点

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实质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以“相生相克”解释世界,包含有联系的观点

④不以意识、鬼神说明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中国式过马路,是指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

和红绿灯无关。有人表示:“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与此观点相通

的是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④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

A.②④

B.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9.“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下列观点中蕴含的哲理与此不同的是

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C.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10.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

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

①理在事先一一断章取义②形存神存一一心外无物

③掩耳盗铃一一削足适履④沧海桑田一一刻舟求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

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中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

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

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12.古希腊的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的《管子》书中的

《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上述观点

A. 是唯物主义观点,但存在不足之处

B. 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

C. 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D. 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13.“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即被感知”。上述

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实在,当成是第一性的东西

②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③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④认为意识不能离开物质而孤立存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观点一:美学中的“移情”说法——人们高兴的时候,就仿佛觉得太阳在笑,青

第1页共14页◎第2页共14页

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观点二:“你未看此花,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两种观点

①同属唯心主义观点②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③同属唯物主义观点④都无法回避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1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17.从哲学的角度,下列说法与漫画《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寓意一致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若在理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18.《庄子·外篇·秋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溱(hao)梁之上。庄子日:“儵(shu)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B.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19.漫画《还得烧》中的老太太的观点属于

A.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B.主张人的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20.201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50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与下列观点中构成哲学上的“对子”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气者,理之依也”

D.“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21.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说:“人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下列观点与此相同的是

A.理生万物,理主动静B.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C.万物之理,不外吾心D.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2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十五章。下列选项中与老子的观点属于同一阵营的是:

①死生,命也。有其旦暮之常,天也

②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先王先臣民而后致力于神

③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④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4.“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下列选项中与以上说法一致的是A.上帝造人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气者,理之依也 D.万物运动皆为心动

25.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

第3页共14页◎第4页共14页

A.是否承认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B.是否承认意识(思维)与物质(存在)的同一性

C.是否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D.是否承认为意识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6.2013年9月24日,《新京报》报道,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该计划以PM2.5为主要防治目标,是根据目前北京地区环境污染情况制

定的措施。这说明

①存在决定思维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思维决定存在④存在具有不可知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27.我们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是哲学家的事,是因为

A.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B.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哲学不是世界观的简单相加

C.哲学是具体生活的体现

D.只有哲学家才能有科学的方法论

2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问题B.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C.意识是否能够认识物质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9.“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两个成语的内涵是对立的,在哲学上表现为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联系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30.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 “沧海桑田”与“断章取义”

B. “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

C. “形谢神灭”与“理生万物”

D. “削足适履”与“指鹿为马”

第II卷(非选择题)

31.甲认为,“气者,理之依也”;乙认为,“存在即被感知”。(10分)

(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哲学阵营?其根本分歧是什么?

(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两种形态?基本观点各是什么?32.材料一:贝克莱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6分)(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6分)

参考答案

第5页共14页◎第6页共14页

1.D

【解析】

试题分析:①万物皆备于我,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天地合而万物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③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④要命令自然就得服从自然,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故②④属于唯物主义哲学派别,分类正确。该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2.C

【解析】

试题分析:把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物质形态当做世界本原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庄子认为,气是生命的源头,气是世界的本原,故庄子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观点及其基本派别。

3.D

【解析】

试题分析:①理在事先,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断章取义,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是同一对子;②形存神存,是唯物主义观点;心外无物,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正确;③掩耳盗铃,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削足适履,是形而上学观点,不是同一对子;④沧海桑田,是辩证法观点;刻舟求剑,是形而上学观点。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子。该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4.A

【解析】

试题分析:万物皆备于我是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即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物是观念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故入选。④⑤⑥⑧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理在事先是客观唯心主义,上帝创造世界是客观唯心主义,绝对精神决定万物的发展是客观唯心主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客观唯心主义,故排除。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知识。

5.D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观点认为,现实世界是由人所创造的,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神”、B“绝对理念”、C“理”它们是世界的本原,决定一切,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D人的心灵是世界的主宰,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目观点一致,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6.A

【解析】

试题分析: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是唯心主义观点,题目要求是与蕴含的根本观点不一致的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是唯物主义观点,故A入选。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即被感知,理生万物,理主动静,都是唯心主义,与题中孔子的观点相一致,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解答本题要注意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同。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

7.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联系观等知识点,题干中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它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制约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与平衡,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故①③符合题意,②观点错误,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实质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④观点错误,不以意识、鬼神说明世界,是唯物的,但并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还有很多的局限性,所以不能说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故答案应选B。

考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联系观

8.D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题干说“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①②观点均强烈了人的主观因素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与题干的观点是是相通的,故符合题意,③④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D。

考点:主观唯心主义

9.D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题干“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说的是气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D观点与题干的观点不一致,故符合题意, ABC观点均属于唯物主义,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D。

考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0.D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理在事先、断章取义分别是客观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观点,掩耳盗铃、削足适履分别体现的主观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观点,故①③与题意不符,②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D。

考点: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11.A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题干说的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A符合题意,B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C观点与题意无关,D观点错误,哲学源于实践,故答案应选A。

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12.A

第7页共14页◎第8页共14页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题干中的观点均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本质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方向,但是存在不足之处,没有科学根据,只是猜测,而且把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了,故A符合题意,BD观点与题意不符,C观点错误,它有自己的局限性,故答案应选A。

考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3.A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即被感知”均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精神,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实在,当成是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故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①②观点符合题意,③指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A。

考点:主观唯心主义

14.D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美学中的“移情”说法看到了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但仍然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了唯物主义,你未看此花,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无法回避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观点错误,故答案应选D。

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15.C

【解析】

试题分析: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意识的,先有意识后有物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气者,理之依也”是唯物主义,“理生万物”是唯心主义,C正确;A 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B是运动与静止的关系;D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1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较简单,考查课本记忆知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案B正确;注意CD是哲学基本问题包含的两方面内容,而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17.B

【解析】

试题分析:漫画中的文字是“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龙便五龙”是唯心主义观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属于唯物主义观点;选项B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选项C体现的是由于立场不同,人们的认识也不同;选项D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了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的知识。

18.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对话,可以知道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人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知识,选项C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知识。

19.D

【解析】

试题分析:漫画中“还得给你那死去的爹烧台发电机”的文字可以发现,老太太的观点存在着鬼神观念,把鬼神看成世界的本源,因此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项D 符合漫画的主旨;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了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的知识。

20.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体现的是辩证法的观点,而与此形成哲学上的对子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的是唯物主义观点,故排除A;选项B也是唯物主义观点,故排除;选项C是唯心主义观点;D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21.C

【解析】

试题分析:“人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万物之理,不外吾心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的观点,D是坚持真理的客观性的观点。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知识。

22.D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题干中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即道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①死生,命也,有其旦暮之常,天也,是一种天命说,认为命运是上天注定的,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④说然理终为主,也是客观唯心主义,②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③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故答案应选D。

考点:客观唯心主义

23.C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前已经出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在马哲创立之前已经存在,故排除。D选项观点同样与题意不符,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间的对立在马哲创立之前已经存在,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相符,马哲创立之

第9页共14页◎第10页共14页

后才出现了唯物史观,然后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故入选。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4.D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选项观点唯物主义,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气者,理之依也,是唯物主义,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相符,题干中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万物运动皆为心动,也是主观唯心主义,故入选。本题的重点区分点在于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考点: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

25.A

【解析】

试题分析: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即是否承认物质或存在是世界的本原,故A入选。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而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故排除。C选项观点错误,辩证法有可能与唯物主义结合,也有可能与唯心主义结合,故排除。D选项观点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26.A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根据目前北京地区环境污染情况制定措施,体现存在决定思维,同时还体现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故入选。③④选项观点错误,存在决定思维,而不是思维决定存在,存在具有可知性,故排除。本题较为简单,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基本判断和概括,认真审题,把握关键词,不难筛选正确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27.A

【解析】

试题分析: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哲学,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A正确;B是关于世界观的说法,与题意不符;CD 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指导作用。

28.D

【解析】

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故D正确;ABC 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9.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而质变又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防微杜渐”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而“微不足道”否认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事物的质变都是从量变开始的,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A、B、D 不符合这两个成语的寓意。

考点:本题考查辩证法与形而学的区别。

30.C

【解析】

试题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C符合题意,应选;A、B、D不符题意,不选,故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31.(1)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4分)

(2)①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感觉、意志、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③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6分)

【解析】

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一问要准确判断甲和乙各属于哪一哲学派别,并回答根本分歧,是课本基本内容的理解和识记。第二问要在第一问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回答,只有第一问准确判断乙是唯心主义,才能回答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和各自的观点。是课本基本内容的识记回答,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一般。

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即根本分歧、唯心主义的形态及基本观点

点评:该题材料是课本上选取的内容,很容易理解,学生只需按照问题进行回答即可。要求学生要准确判断和回答,根据问题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原理进行回答,要准确无误。这两问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必须要保证第一问的准确回答才能有利于第二题的得分。难度适中。

32.

(1)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解析】

试题分析:

(1)问:考查唯心主义的类型,唯心主义主要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二

第11页共14页◎第12页共14页

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2)问: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生根据材料“气”是万物之源,由此

可以判断出它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的局限性: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

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考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第13页共14页◎第14页共14页

本卷由【在线组卷网https://www.doczj.com/doc/8213080110.html,】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1页,总1页

《创造学思想录》导学案及同步练习.docx

《创造学思想录》导学案及同步练习 第19课《创造学思想录》导学案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俨y#402;n然:形容很像。卓著:突出地好。一筹ch#381 ;u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灵性:人所具有的聪明才智,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焙b#710;i烧:把物料加热而不使熔化,以改变其化学组成或物理性质。开拓:开辟;拓展。优雅:优美雅致。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罗吉尔#8226;冯#8226;奥赫,美国学者,作家。2、相关知识: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它贵在创新,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着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无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阔天空地发挥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具有艺术性和非拟

化的特点,它的对象多属“自在之物”,而不是“为我之物”,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存在着两种可能性。创造性思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再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作者认为培养创造思想,必须得具有自己的思考规则,必须具有逆向思维能力,必须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必须以不同于别人的方式思考问题,必须善于改变自己原来的思维定势,思维必须具有超前性、预见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二、文章脉络全文8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解决重大问题,不仅需要严肃的态度,更需要灵活的头脑。第二部分(2 —8),培养灵活头脑的途径和方法。第19课《创造学思想录》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O a、态度严肃声誉卓著俨然b、与众不同拦腰截断离奇c、优雅自然一愁莫展铁轨d、设计优美思维疆界地域2、选出下列叙述中没有创造性思维的一项 ()a、亚历山大用刀劈开高尔丁死结。b. 1866年一个依荷 华州的农民看到铁路后,认为铁路不过是火车和铁轨。C、建 筑师依据人们踩出的小道铺设人行道。d、经常问离奇的问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知识点整合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知识点整合 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得两个方面。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例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例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二课《我能行》教案

我能行 一、所在单元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一框 二、授课学时1学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自信与自负和自卑的区别。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能够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负,不自卑。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树立正确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形成自信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信的含义 难点:自负、自卑、自信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尼克?胡哲的几组照片。 播放尼克的简短视频,让学生对他的人生经历有一个了解。 教师提问:尼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对视频做出一个感受的分享,总结出他所具有的品质的核心就是自信,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有一个震撼人心的视频,不仅可以引出本课的课题,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自信者初步有一个崇拜感,内心想要成为一个自信者,为新课教学做出铺垫。 (二)新课教学 1、自信一族 活动一:视频观后感 用尼克的事例具体说明他的自信体现在哪些方面。 归纳知识点:自信的含义就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相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自信的表现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在行为上表现“我能行”,在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案例中的故事,感受自信的含义和表现,从而可以把概念化的知识点融入内心,把知识活化了。 活动二:说说自己的“我能行” 组织学生同桌两人讨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自信的事情,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我能行”。 设计意图:从他人案例到学生自身事情,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

际生活,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激发学生做一个自信的人。 2、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活动一:小故事,大道理 请学生代表讲解教材中青蛙因为自负吹破肚子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自负这种现象的思考,自负就是夸大自己,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 自负者在课堂上的表现,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自卑者,自卑就是低估自己,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不敢尝试。 设计意图:用故事讲述自负的表现,更加形象生动,用学生上课的实况来讲述自卑,能够让学生感受更加深刻,同时能更好让学生明白自负、自卑与自信的区别。 活动二:情景剧场——表演自信者、自卑者、自负者 深刻感受,情感体验,自信者、自卑者、自负者在面对同一场景时不同的表现。三者都考了95分,学生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同学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区分自负、自卑与自信的区别,同时深化情感,鼓励学生做一个自信者,培养自信的生活态度。 (三)巩固提高暨板书设计 总结本课知识点 (四)小结 带着自信的口吻,一起朗诵诗歌《欣赏自己》。 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可你却只是一颗星星; 也许你想成为大树,可你却只是一棵小草; 做不了太阳,就做星星,在自己的星座发热发光; 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以自己的绿色装点大地; 做不了伟人,就做实在的自我,平凡并不可悲,关键是必须做最好的自己。 不必总是欣赏别人,也欣赏一下自己吧! 你会发现,你的天空一样高远,你的大地一样广阔,自己可以有不一样的活法。

创造学思想录导学案

《创造学思想录》导学案 上津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李卫运审核: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认识创造性思维的意义、特点。(重点) 2、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运用创造性思维。(难点) 课前积累: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一、自主学习: 1、相关知识·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是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 2、字词:声誉(yù)焙烧(bèi)俨然(yǎn)一chóu()莫展 3整体感知:思考:文中讲了有关思维的哪些问题? 二、合作交流: 1、分析《放松》“放松”这部分文字主要讲什么? 2、分析《造就你自己的规则》文章用了对比的手法,你能说出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析《多问几个假若》根据你平时的积累,说说假设常见的几种方法。 4、分析《使用你的想象力》试根据课文内容,将“使用你的想象力”这个小标题修改得更加切题。 三、巩固训练: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创造性思维对思维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创造性思维与思维者的天赋有一定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创造性思维的天赋就是一种高度的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他就像卓越的探矿者,善于发现并开掘深深地掩埋在地下的矿藏。再者,思维者对他所思维的对象应有波厚的兴趣,一个研究者对他研究的对象缺乏兴趣,它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是不可能的。当然不管一个人有多么高的天赋,也不管他对自己思维的对象怀有多么强烈的兴趣,要是他是浮躁的、缺乏意志力的,他就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力长久地锲而不舍地集中在自己的思维对象上,要做出创造性思维也是很困难的。 答:四、拓展提升两块钱的“敲门砖” 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应聘财务会计工作,面试时即遭到拒绝,因为她太年轻,公司需要的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女大学生却没有气馁,一再坚持,她对主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完笔试。”主考官拗不过她,答应她的请求。结果,她通过了笔试,由人事经理亲自复试。 人事经理对这位女大学生颇有好感,因她的笔试成绩最好,不过,女孩的话让经理有些失望,她说自己没工作过,惟一的经验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找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做财务会计不是他们的预期,经理决定收兵:“今天就到这里,如有消息我会通知你。”女孩从座位上站起来,向经理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理:“不管是否录取,请都给我打个电话。”经理从未见过这种情况,竟一下子呆住了,问:“你怎么知道我不给没有录用的人打电话?”“你刚才说有消息就打,那言下之意就是没录取就不打了。” 经理对这个年轻女孩产生了浓厚兴趣,问:“如果你没被录用,我打电话,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告诉我,在什么地方不能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在哪方面不够好,我好改进。”“那两块钱……”女孩微笑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电话费,请你一定打。”经理也微笑道:“请你把两块钱收回,我现在就通知你,你被录取了。” 就这样,女孩用两块钱敲开了机遇大门。细想起来,其实道理很清楚:一开始便被拒绝,女孩仍要求参加笔试,说明她有坚毅的品格,财务是十分繁杂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她能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显示了一种诚信,这对搞财务工作尤为重要。即使不可能把每项工作都做得十分完美,我们可以接受失误,却不能接受员工自满不前。女孩自掏电话费,反映出她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这更是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 两块钱折射出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人品。而人品和素质有时比资历和经验更为重要。 1、文章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观点? 答: 2、公司经理起初为什么拒绝了女大学生的求聘要求? 答: 3、经理对女孩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是什么? 答: 4、女孩靠什么获得了岗位? 答: 5、文题中“敲门砖”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 总结反思:

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B. 世界是物质的 C.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 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2. 从下图漫画可以看出( ) 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甲的观点是唯物 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 点是唯心主义的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 ) ①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②各种哲学的发展方向③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④哲学的产生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 (2013·海珠模拟)2012年6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中,三次下潜深度超过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达到了预定的试验目标,取得了圆满成功。这说明了( ) A. 规律是可以创造的 B.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 C.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 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5.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观点属于( ) A.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科学的物质观 6. 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A. 心外无物 B.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 理在气先 D. 存在就是被感知 7.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 ) A.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B.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C. 否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D.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8. 下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 A. 理在事先 B. 我在故我思 C. 存在就是被感知 D. 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 9. (2013·肇庆一模)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这是( ) A.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0. 从哲学上看,“心想事成”与“天命难违”的区别在于( ) A. 前者是积极的观点,后者是消极的观点 B. 心想不一定事成,天命却是不可违抗的 C. 前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D. 两者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导学案第一课珍惜新起点 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 班级____姓名____日期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班级、同学和老师 2、初步知道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 3、对新的学校和班级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和主人公意识。 4、调整自己的心态,对初中生活充满兴趣,满怀信心地迎接初中生活。 学案: 一、初中生活新体验 校名:__________________ 校训:__________________ 校风: __________________ 学风: __________________ 开设课程: ________________ 多少班级:________________ 最喜欢的校园一角:________________ 校园里的新鲜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珍视新友谊 活动:我的名片 姓名:____________ 性格: ___________ 特长:____________ 爱好: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 生日:____________ 最喜欢的运动:___________ 最喜欢的人:____________ 最喜欢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 我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与新朋友结伴成长 1、找一找,与同学友好相处的金钥匙。 与同学相处,应该做到: 2、论一论,友谊有什么重要意义?练习巩固: 一、明辨是非——判断正误: 1.成长中的友谊将使宝贵的初中生活更加精彩,青春的生命充满阳光。() 二、最佳选择: 1、进入初中对同学们来说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这里“新起点”主要指() A、新同学 B、新老师 C、初中生活学生自身成长的新起点 D、新环境 2.在新集体里,我们会有许多不认识的新同学。面对新面孔,我应该() A、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结交更多的新朋友 B、只要学习好,别人就会主动和我交朋友 C、只和小学同学交往,这样才能建立起长久的友谊 D、万事不求人,有没有朋友无所谓 3.我们踏入一个新的班级,将认识更多的新同学结识更多的新朋友,并一起在学习生活中分享成长的快乐,所以我们要: A.共同度过三年时间 B.珍视新友谊 C.忘记过去的友谊 D.不要结识太多朋友 三、简答题 4.阅读歌词《水远是朋友》:千里来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以诚相见,心诚则灵,让我们从此是朋友……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多少新朋友变成老朋友,天高地也厚,山高水长流,愿我们到处都有好朋友……。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我能记住的新同学,新朋友的名字。 ②摘录三条与“友谊(朋友)”相关的格言警句。(自己试着编写一条)

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二课中国的声音知识要点归纳

第二课中国的声音 1.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 中国以怎样的声音响彻全球?(P19)。为什么中国的声音很响亮: (1)中国以其充满自信和富有原则性的独特声音,向世人彰显着现今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以及原则立场。(综合国力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取得巨大成就,大国地位日益提升。(2)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国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响应和支持。 2、为什么中国的声音会在全球引起极大反响:中国的声音代表着13亿爱好和平、渴望发展的中国人的心声。中国综合国力强大,国际地位提高。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不论是国际组织,还是主权国家和地区,甚至是想遏制中国发展的一些国家,对中国正义和富有建设意义的声音,都不得不认真聆听。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国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响应和支持。(中国发出的声音是富有正义和建设意义的,是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根本目标的,体现了一个讲原则、负责任、守承诺、爱和平的的大国风范,所以中国发出的声音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3、为了使中国的声音更加响亮,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应该怎样做?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挑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4、世界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性 5、为什么说“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说中国最大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变化巨大的发展中国家 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是因为:第一,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面临着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不高,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等国情,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人口总量还在继续增加,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4.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成绩有哪些?(P21)。 (1)中国在二十多年间创造的巨大财富,不仅使13亿中国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而且为中国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 (2)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借鉴。 6、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1)形象: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同时,中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等。(2)地位和作用:中国不仅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发言权,而且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任。 8、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对世界产生了哪些的影响: 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一方面,中国制造的各种产品出口国外;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又吸引着众多外国商品和企业进入中国;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贸易的发展对整个世界经济,尤其是周边国家来说是个福音,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国在二十多年间创造的巨大财富,使13亿中国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作用:为中国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借鉴。 11、中国的发展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西部开发、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抗灾能力增强。 12、我国发展的不足之处: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水平总体上还比较落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人口问题还在继续增加,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13、新中国成立了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答:综合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神舟”号系列飞船发射成功;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等。 14、取得成就的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等等。 15、请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简述我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做到“风景这边独好”的原因:(1)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地区性大国。(4)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5)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17、中国的大国地位的表现:(1)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3)是贸易大国。(4)是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二单元(供参考)

一、和朋友在一起 1.我的朋友圈(进入初中,我们的朋友圈发生了什么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要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2.友谊的力量(朋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①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会关注;朋友觉得有趣的事情,我们会去尝试。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 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活得更加自在;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了一份对自己的欣赏;因为朋友,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 ③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二、深深浅浅话友谊 1.友谊的特质(如何正确认识友谊?)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每个人对友谊的理解和需要不尽相同,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和朋友在一起,这种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2.友谊的澄清 (1)友谊是一成不变的吗? 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己变了,对方变了,或者环境变了……在这些改变中,有些友谊得到保持,而有些友谊则逐渐淡出。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竞争会伤害友谊吗? 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就不会沉溺于失利的痛苦。在竞争中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3)朋友相处需要原则吗? 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讲义气”、“够朋友”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其实,当朋友误人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一、让友谊之树常青 (1)如何建立友谊? ①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建立友谊的过程中,会有惊喜,也会有意外,还有一点儿 冒险。无论怎样,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

八年级思想品德学科第二课导学案

第二课公民的责任第一框我们的义务 【导入新课】一个作家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份权利,也有他应尽的义务。如果每个人不仅知道自己的权利,而且知道自己的义务,这将有利于全人类的幸福。”【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难点预设】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自主学习反馈交流】 1.这些义务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个方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__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2.为什么要履行法定义务? ①.我们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_____________。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_______,又是履行义务的________; ③.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___________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3.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体包括:维护________和全国_________;保守_________;爱护公共财务,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____ _、______和______;依法__________和参加民兵组织;__________;等等。 4.所谓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根据社会___________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_______责任。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_________ _,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___________、团结友善、勤俭自强、_____________”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履行方方面面的道德义务。(八荣八耻)【小组合作展示提升】、 活动一教材第16页“小珊到底该不该纳税?” 活动二教材第17页“小龚的行为体现了什么美德? 活动三教材第17页“单先生的行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称赞?” 活动四公民为什么要履行义务? 【教师点拨】完成本节课思维导图 【达标检测】单选1、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之间具有一致性,因此每个公民应该:() A.行使权利不超过合法权利的范围 B.要依法维护自己的一切权益 C.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D.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做 2、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不仅享有广泛的权利, 还要积极履行法定义务。下列属于公民法定义务的是( ) A.在网络上聊天时必须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 B.王经理年薪达到20 万, 他自觉去税局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C.公共汽车上人多拥挤初中生小明主动将座位让给老人 D.丹丹拿出自己的压岁钱, 买来书本和文具寄给灾区的小朋友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第2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漫画《愚公难移之“山”》说明()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B.教育、医疗、住房是社会高度关注但又无法解决的民生问题 C.解决教育、医疗、住房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口增长 D.我国地大物博,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开发难度非常大 2.党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是() A.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基本状况 B.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 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D.我国的基本国情 3、200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十年来,“一国 两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澳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繁荣稳定。这表明 ()A、澳门也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 B、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C.“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澳门的 4.2009年1月25日,教育部发布《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纲要(试行)》,要求全国中小学 要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并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保证相应的学时。作为中 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就要()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②尊 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③与各民族同胞平等相处④严厉制裁民族分裂分子 A.①④ B.②③C.②④D.①③ 5.去冬今春,我国西南五省市遭受了60年一遇罕见的严重旱灾。仅云南一省近3000多万 亩秋冬播农作物受灾,全省夏粮将因灾减产一半以上,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西南 大旱警示我们()①要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② 要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③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④保护资源, 节能降耗迫在眉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6.2009年6月金砖四国峰会首次在俄罗斯举行,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此次峰会备受各 方关注。“金砖四国之父”、高盛公司全球经济研究部主管、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 尔表示,除了每年的GDP增长率之外,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53个来自金砖四国,其中 29个来自中国(包括中国香港),10个来自印度,9个来自巴西,6个来自俄罗斯。由此可 见() ①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 不断增强③中国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④我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 唯一力量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 出,要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政 策措施。这体现的基本国策是() A.节能减排 B.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C.依法治国 D.可持续发展 8.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30多个城市积极参与“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全球有6000 多个城市10多亿人共同参与。这说明 ( ) ①我国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关键是靠科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 创造学思想录(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哲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2、品味文章语言,了解文章灵活多样的写法。 二、重点难点 1、了解文章灵活多样的写法。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哲理 三、自主学习 读课文,讨论, 1、用一句话概括作者表达的观点。 2、读一读自己摘录的文中隽永的语句,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仔细品味语言 (1)本课的语言特色:生动形象,隽永含蓄,发人深省。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请联系课文语句分别举例说一说: ①运用比喻。 ②运用小故事来说明。 ③典型生动的生活实例 ④引用名人名言。 ⑤多用设问句。 2、写法探究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课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 五、达标巩固 阅读《两块钱的“敲门砖”》,回答问题。 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应聘财务会计工作,面试时即遭到拒绝,因为她太年轻,公司需要的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女大学生却没有气馁,一再坚持,她对主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完笔试。”主考官拗不过她,答应她的请求。结果,她通过了笔试,由人事经理亲自复试。 人事经理对这位女大学生颇有好感,因她的笔试成绩最好,不过,女孩的话让经理有些失望,她说自己没工作过,惟一的经验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找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做财务会计不是他们的预期,经理决定收兵:“今天就到这里,如有消息我会通知你。”女

孩从座位上站起来,向经理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理:“不管是否录取,请都给我打个电话。”经理从未见过这种情况,竟一下子呆住了,问:“你怎么知道我不给没有录用的人打电话?”“你刚才说有消息就打,那言下之意就是没录取就不打了。” 经理对这个年轻女孩产生了浓厚兴趣,问:“如果你没被录用,我打电话,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告诉我,在什么地方不能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在哪方面不够好,我好改进。”“那两块钱……”女孩微笑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电话费,请你一定打。”经理也微笑道:“请你把两块钱收回,我现在就通知你,你被录取了。” 2、公司经理起初为什么拒绝了女大学生的求聘要求? 3、经理对女孩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是什么? 4、女孩靠什么获得了岗位? 5、文题中“敲门砖”具体含义是什么? 6、文章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观点?

学问与智慧

《学问和智慧》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3、品味作者智慧典雅、丰富多彩的语言。 4、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重点难点】 1、明确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弄清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了解课文采用的多种论证方法,体会其作用。 3、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 大家知道“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来历吗?谁来给大家讲讲? 1、学生或老师讲这个成语的来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自以为天下无敌。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进犯,赵军在长平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计谋,

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2、赵括对于如何用兵打仗的学问应该是很高的,可为什么最后大败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研读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罗家伦的《学问和智慧》,共同寻找答案吧。 3、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一)自学提纲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陶冶()寸积铢()累大窾()浮光掠( )影 矻矻()穷年探骊()得珠犀()锐鞭辟()入里 远zhān()物jìng()天择读书得间() 2、解释下列词语:矻矻:勤劳不懈的样子。 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无关宏旨: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鞭辟入里: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切中要害。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 融会贯通: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知识归纳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知识归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二.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围绕着分歧他们分别提出了的认识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依据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四.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合理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局限性)。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合理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以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性)。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用)。 五.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及其表现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提示: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提示: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把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教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 (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2)从古今中外着名思想家的着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3)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 (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比较、分析的能力 (3)抽象思维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重点、难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三、【整体感知】: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通过对古今中外着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四、【方法点津】: (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着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2)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结合事例说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4)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否坚持了唯物主义。 (5)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五、【课文导语】: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教案设计 【课题】学习新天地享受学习 【设计理念】 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之后,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本教案设计着眼于学生这些活生生的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自身的价值,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走向成熟。《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所以,教师在教案方式上要讲究艺术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去感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意义,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进而明白学习中的快乐,学会享受学习,领悟和珍惜拥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用自己所学知识积极探索世界奥秘。 【教材分析】 “学习新天地”、“享受学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的两大主题。本主题从学习的新特点开始,其主题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怎样采取高效的学习方式来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即通过体会初中学习的一些新特点,然后这对这些新的特点,提出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策略的建议,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管理者”。进而,让学生明白学习中的苦乐,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进而学到更多科学文化知识以探索世界的奥秘。课时安排:3课时。 【学生分析】 学习本身就是学生主导的生活,而作为初一的学生,所面对的学习任务特点和小学相比,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面对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也有可能产生畏难情绪。学生能否在这个转折点上把握好自己的学习生活,这对他们的学习信心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教案,帮助学生,给予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建议,让学生“学会学习”,为适应这个学习化的社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