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1.可爱的地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教学准备:

1.请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4.收集形形色色的环球旅行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

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3.看书上插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天地对话——“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4.提出疑问: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

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2.学生交流。

3.对比实验:模拟“海边看船”。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4.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学生发言后,简单介绍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5.地球表面真实的原貌是怎样的呢?

读加加林的描述,讨论。

6.小组比赛:在地球仪上找大洲大洋。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

活动:《科学畅想,遨游太空》

分若干小组,每小组模拟乘坐一架飞船,飞船名称由各组自定。要求将本课学习的只是进行串联,模拟宇宙飞行,说说看到的情况。必须反映的内容是:地球形状特点,宇宙中的星球。

第2课时

教学准备:

1.地球仪。

2.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大洋大洲

1.复习地球仪知识,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比例示意图,在地球仪上辨别世界的大洲大洋。2.大洋大洲概念比较。

通过读图,知道什么是大洋,什么是大洲。

3.出示东西半球图,指导学生从东西半球图,区分陆地和海洋,认识七大洲、四大洋。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同时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中的最大和最小。

各小组借助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找出各大洋大洲的位置。

4.读“七大洲名称的由来”,加深对大洲大洋知识的理解。

通过地图的判读,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不同角度了解世界各大洲大洋的分布,然后对东西半球间,南北半球间陆地面积大小进行比较,得出:东半球陆地面积大,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二、探究学习1——神奇的陆地与海洋

1.先出示一组不同的地形图片,了解世界上地形主要可以分为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五种。2.分小组讨论:

(1)说我所知道的平原、高原、盆地、山地和丘陵。

(2)说说我所知道的陆地动植物资源。

(3)说说我所知道的有关地形的世界之最,如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最高的山脉等。3.汇报:我家餐桌上的食物调查。

说说经常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食品,然后将这些食品进行划分。

4.说说对未来开发海洋的想法。

小结:海洋是人类当今和未来开发的重要领域,是人类开发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场所。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

美文欣赏——可爱的地球

说一说我们居住的“家”:从不同角度夸夸我们生活的地球,提出保护地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四.课外活动

1、搜集形形色色的环球旅行。

2、针对爱护地球行动,提一条倡议。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环境小卫士。

2.从世界看中国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了解中国国情概况的基础上,了解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丰富多样的特点。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正确理解区域差异大,人口众多对我国经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重点难点:

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

教学准备:

1.东西半球图、地球仪。

2.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地图挂图。

3.各地区风光的景观图。

一、导入

1.出示中国长城、故宫、兵马俑、云冈石窟等图片。

2.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迈克和袁小光,相互自我介绍,说明目的,各自介绍自己的国家所在的大洲位置。由迈克提出“中国在哪里”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

1.出示世界地图,找出瑞典和中国的地理位置。

小结:从南北半球看,中国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在东半球;从世界大洲大洋的位置看,中国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迈克提出新问题:中国与他的国家谁大?

指导看图:中国陆地面积与欧洲面积的比较图。

学习阅读方格统计图,分小组计算面积数,得出结论:中国的面积很大,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差无几。3.学生分小组朗读中国小档案。

以小组为单位,各自介绍“我所知道的中国档案资料”。

读图练习:

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的首都、主要岛屿台湾岛和海南岛,认识中国濒临的海洋。

4.介绍中国的行政区划。

三、小导游活动

根据中国地形图,设计几条迈克的旅游路线,选择其中一条。

1.将旅游路线按东北地区、海南岛、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顺序设计。

2.确定在各个地区想了解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1)播放《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学习东北地区内容。

了解:吉林雾凇、长白山天池、朝鲜族。

师讲解: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2)播放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转入海南岛的学习。

出示椰子林、橡胶林的图片,介绍海南岛特有的热带海洋风光。

(3)播放《黄河颂》,揭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介绍黄河流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讨论黄河的功过。

(4)播放《洪湖水,浪打浪》,介绍我国五大淡水湖。

展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商业、城市建设的图片。

欣赏古人对江南的赞誉——《忆江南》。

四、结束过程

播放《康定情歌》,指名朗诵“溜溜的跑马山”。夸夸我们自己的家乡。

第2课时

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准备:

1.中国行政区地图,地球仪。

2.收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的景观图片、民族服饰图片等。

3.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故事《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2.看中国行政区地图,找出日本的位置,导入新课。

1.中国的邻居有多少?中国的邻居可分哪几类?

(1)指导学生按顺序在地图上把14个邻国一一找出来。

(2)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海上邻国,并说说它们分别与我国相隔哪些海洋。

2.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向同学们介绍其中自己比较熟悉的邻国与它们的首都。

看世界地图,比一比,日本和美国距我国的距离哪个更远。

3.什么是比例尺?阅读“小百科”。

4.自古到今,人们交往的方式有何变化?

提出观点:有人说,世界变小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5.介绍中国的睦邻友好“三邻”政策和我国和平外交的五项基本原则。

6.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世界和平、世界人民大团结为主题的创作画

三、结束过程

个小组展示作品,并用一句话说明图画意境。

教师小结。

3.我们互通有无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引导学生了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通过对中国与世界经济互通有无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既不盲目“自大”又不盲目“崇洋”,对外来事物持包容的正确态度。

2、行为与习惯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对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主动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

3、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归纳总结、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养成以开放的国际视野来思考问题的习惯。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收集、讨论、专题调研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货走向世界的同时,进口货也走进国门,经济交流是双向的,初步培养学生经济全球化的意识。

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几件标有“中国制造”的物品和几件来自其他国家的物品。

2、请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或上网搜索等途径,查找一些关于我国出口商品信息的资料,获取如果某产品产量排列在世界第几位,占世界份额的百分比等信息。

3、请学生在家或超市、商场里找一些产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物品,记下产品名称和产地等相关信息。二.导入

师(老师出示标有“中国制造”的物品):同学们如果留心的话,会发现我们身边很多东西上标有“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字样,它表明了这件东西是在我们中国制造出来的,现在,在国外的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标有“MADE IN CHIIA”字样的产品,我国出口商品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三.课堂活动

教学互动一

2、台下同学做小记者,简要地记下相关数据。

3、教师讲解国表的有关知识,结合之前记录的数据,请学生试着画一个与我国出口商品状况有关的图表,横、纵坐标自拟。

教学互动二

1、阅读课本第17页《圣诞老人中国造》

2、讨论:“圣诞老人中国造”代表了怎样的现实?你对“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这一现实有什么看法?

教学互动三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第17页《我在美国逛超市》,其他同学注意听。

2、同桌之间交流,你对黄奇逛美国超市的经历有什么感想?

3、讨论:黄奇发现姨妈过去从国外回来时总是大包小包地往国内带东西,现在却是在国内买很多东西,大包小包地往美国带,你能帮他解释一下其中的奥秘吗?

(老师提示:小学生黄奇和姨妈的交往背景是我国经济近年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若干年前的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与现在有较大差别。姨妈给黄奇家带东西,反映的是当时国内居民收入低,市场物资匮乏的状况,姨妈从国内买东西带往国外,反映的是国内用品的质量和款式与美国市场相同或相近并且价格低廉。)

教学互动四

教师出示几件来自其他国家的物品。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品来自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比如美国的饮料、荷兰的奶酪、西欧的巧克力、加拿大的面粉、澳大利亚的羊毛衫、瑞士的手表、日本的家用电器等。

1、学生整理产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物品的调查结果,填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主要包括物品名称,品牌,产地,调查方式等。

2、前后座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调查报告。

四.结束过程

师:“中国制造”正在走向世界,我们为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而感到无比自豪。“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同时,世界其他地方的商品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寻找汉语中外来词汇的例子。

2、查找张骞、马可·波罗、郑和等人的历史故事。

二.导入

师:上节课同学们交流过了自主完成的调查报告,今天我们对调查报告进行研究,看看会有哪些发现。三.课堂活动

教学互动一

1、与别人的调查报告相比,总结一下你的调查在调查方式、调查的深度、广度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2、讨论:你在调查中有没有发现有些商品的不同组成部分产自不同的国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看看有哪些答案。

教师提示:有许多商品的生产不是局限在一个国家内进行,而是由多个国家合作完成的,例如飞机,电脑。教学互动二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除了调查报告里提到的进口商品之外,我们每天使用的汉语里,有些词语也是“进口”的。

1、阅读课本第19页《咖啡---汉语中的外来词》

2、归纳课文中提到的外来词语的几种来源。

来。

4、互相交流所找到的汉语中的外来词,比一比谁找的多。

5、结合日文中出现的诸多汉字等现象,讨论:汉语中有这么多的外来词语,汉语又渗透到一些别的国家和地区,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明确:中外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教学互动三

1、自主阅读课本第19页上有关“丝绸之路”的段落。

2、对照插图,说一说:“丝绸之路”连接起了哪些国家和地区?

3、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了解和看法。

教学互动四

1、分组朗读课本第20页《马可·波罗在中国》和课本第21页《郑和下西洋》,边读边在文中标出体现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词”。

2、故事会。请同学走上讲台,讲讲收集到的张骞、马可·波罗、郑和等人的历史故事,其他同学注意聆听。

3、讨论:马可·波罗和郑和的举动在他们那个时代里,对我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今天看来,又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你认为这种影响能够持续到今天的理由是什么?

四.结束过程

1、中国早在西汉就已经引进了外来词语,我国和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在很早就开始了。

2、布置收集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资料。

第三课时

一.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资料

2、请学生通过报纸、杂志和实地走访,调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家乡有哪些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做一份简要的调查记录。

二.导入

师:我国和外国自古就有往来了,张骞、马可·波罗、郑和等人为加强我国和外国的联系做出了重大贡献,1405年郑和首次下西洋,2005年距离郑和首次下西洋已有600年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之举,600年后的今天,海峡两岸的青年又开始重走郑和下西洋之路。

三.课堂活动

教学互动一

1、阅读课本第20页的新闻链接:《两岸青年重走郑和下西洋之路》

2、讨论:在交通便捷的今天,你赞成用郑和当年所采取的方式重走“郑和下西洋之路”吗?有机会你会不会去参加这样的活动,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台湾海峡两岸青年重走郑和下西洋之路,这反映了我国当代青年继承和发扬先人在对外交往中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互动二

师:2001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英文名称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日益密切了,面对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一些外商想方设法地在产品的规格、农产品化肥、农药残留量等问题上做文章,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

1、请同学朗读课本第22页《小华家的大蒜》,其他同学注意听。

2、讨论:小华家大蒜的遭遇说明什么问题,参与国际竞争要注意哪些事项,说说你的看法。

教学互动三

1、阅读课本第22页新闻链接《美国大蒜向中国大蒜低头》

明确:激烈的市场竞争遵循着优胜劣汰的法则。

教学互动四

1、阅读课本第23页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简介。

2、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资料。

3、根据你对世界贸易组织的了解,谈一谈你认为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意义何在。

4、讨论:我们国家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你认为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加入贸易组织有可能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5、教师总结并进一步发问:针对以上影响,你觉得我国在对外经济交流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互动五

1、请同学朗读课本第23页《家乡来了“洋专家”》

2、交流课前调查的结果,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你感到家乡的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四.结束过程

教师总结:中国和世界互通有无由来已久,我们要把前人在对外交往中的探索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加入WTO之后,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中外经济交流一定会出现“双赢”的局面,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各国会进一步增进交流,互通有无,共同迈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4.网络连接你我他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通过对网络相关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对利用网络收集信息、与人交流等方面的用途产生兴趣,并形成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产服务的态度。

2、行为与习惯

帮助学生了解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使学生在头脑中自觉筑起抵御不良思想的“防火墙”。引导学生在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不登录不良网站,不沉迷于网络,养成文明健康的上网心态和习惯。

3、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与交流,查找资料等方面的能力,从而让互联网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避免误入歧途,掉进网络“陷阱”。

4、过程与方法

通过上网亲身体验和交流网络上发生的一些故事,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当今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能带给我们种种便利,也隐含了很多陷阱,我们要学会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教师为自己取一个网名,在网上注册QQ号、电子邮箱等,并把自己在网络上的联系方式留给学生。

2建立自己班的网站(博客),把班上同学的集体照、班级活动等信息放在网上。

3、请学生准备一个网络上的故事。

4、教师准备雪村的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FLASH。

5、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一些网站的网址。

二.导入:

三.课堂互动

教学互动一

1、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谈一谈:和朝夕相处的教师与同学在网络上交流的感觉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2、请设想一下,若干年后,现在班上的同学各奔前程,分散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去了,如果再次登录到本班的网站上,会有什么感觉?你觉得这样的交流方式有哪些方面的优点呢?

教学互动二

1、自主阅读课本第24页上的内容。

2、你能体会到课文中的宋伯伯为了能和女儿在网上交流,突出学习电脑和上网时的心情吗,如果你在异地求学,通过网络和家人联系,你最想跟他们交流些什么呢?又会通过怎样的具体方式交流呢?

3、讨论:这样的交流方式与传统的写信和打电话等交流方式相比,有哪些好处?

教学互动三

1、师: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千里眼”、“顺风耳”早已成为现实。

2、找一找,你身边有哪些现代科技的发明与应用真正将人类带进“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崭新世界?教学互动四

1、阅读课本第25页《国际互联网》

2、结合你“落网”的经历,谈一谈,你感受到了网络时代的便利吗?

3、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网络时代的特点,你会首选哪个词呢,说说理由。

教学互动五

1、阅读课本第25页《我与网络一起成长》

2、网络故事会。你听说过网上有趣的故事吗?你和网络之间产生过故事么?如果有,和班上同学交流一下。

3、听了这些故事之后,谈谈你对故事中网络所起的作用的看法。

教学互动六

师播放《东北人都是活雷锋》FLASH。

1、这首歌本来不为人所熟悉,但它以FLASH的形式,借助网络传播之后,仿佛一夜之间就红遍了大江南北,人们在会心一笑的同时,记住了歌里唱到的东北人乐于助人的精神,也记住了这首歌的名字,这首歌的红火,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通过FLASH的形式,在网上得到广泛而迅速的传播,通过这首歌的流行,我们可以窥见网络的力量。

2、分组讨论。网络上边听边看FLASH比单纯地听歌给人的印象更深,而且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把它传送给更多朋友一起欣赏。请结合你上网的经历和关于网络的知识,谈一谈你觉得上网和打电话、看电视、看书有什么不同。分组进行。教学互动七

1、阅读课本第27页小故事《网上寻医》《网上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

2、网络的作用知多少,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把你能想到的网络的作用写下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看看网络的作用你们知道多少。

3、发挥你的想象力,试着预言一下,在不远的将来,网络还有可能在哪些方面得到应用,说说理由。

4、师: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搜集的有用的网站和网址,教师也可给出一些推荐网址供同学们参考。

5、你平时经常去的网站有哪些?它们哪些地方吸引你呢?请从这些网站中挑选出你特别喜爱的推荐给大家。

教学互动八

1、你利用网络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什么?讨论:假如突然离开了网络,你认为我们的生活会发生改变吗?如果会,你觉得那将会是哪些方面的改变?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会,把网络和给我们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变化填在课本第27页的表格中。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表格中所填内容。

的?

教学互动九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第28页《网络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带来了希望》,其他同学注意听。

2、你是怎样理解王民中学网络教室里写着的那段话的?

结束过程

阅读课本第29页《网上小幽默》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请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途径,每人找出至少一个网络“陷阱”。

二.导入

师:网络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许多便利,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中也有一些负面消极的东西。三.课堂互动

教学互动一

1、阅读课本第29页《我看“电脑热”》

2、思考:在网络上,你都爱做些什么?你玩网络游戏吗?如果玩的话,玩游戏大约占用了你多少时间?

3、请玩过电脑游戏的同学谈一谈,你经常玩的电脑游戏是什么?你喜欢电脑游戏吗?它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4、如果要客观地评价一下电脑游戏给你带的影响,你认为有哪些?这些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呢?

教学互动二

1、自主阅读课本第30页至31页上的内容。

2、找“陷阱”。结合课前准备的关于网络“陷阱”的内容,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网上的不良行为?全班同学将这些找到的“陷阱”进行汇总,每找到一个“陷阱”,就在本子上画一口井,将“陷阱”的名目写在井的旁边。

3、讨论:这些不良行为和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占有关系吗?这些不良行为的发生能不能全部归咎于网络呢?

4、我们有办法避免这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吗?

教学互动三

1、师:假如你在我们班校友录上看到陌生人自称是我们班的同学A以前的邻居,向大家索要A的具体联系方法,你会怎么做?

2、填陷阱。师:在网络上和在现实生活一样,也要懂得自我保护,网上有许多“陷阱”,也话不经意间你就会陷了进去,讨论:你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避免这些“陷阱”吗?针对之前找到的“陷阱”,找到对策的话,就把相应的“陷阱”涂黑,看看这些“陷阱”有多少能被填平。

3、请你在纸条上写下避免网络“陷阱”的办法,回家后,把纸条贴在电脑的旁边,提醒自己,上网的时候应当提高警惕。

教学互动四

1、师:你还记得我们四年级下册学过的“网络文明公约”吗?

2、讨论:为什么我国有关部门规定“国内游戏厅禁止中小学生进入”?

3、为了坚决执行这一规定,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请你献计献策。

4、全班同学合作,写一封遵守网络文明公约的倡议书。

5.将倡议书贴在班级的海报栏中,时刻提醒自己。

教学互动五:

表演短剧:

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孩子和家长的角色,扮演家长的学会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考虑,说出不支持孩子上网的

四.结束过程

争当“网络文明使者”的签名活动。

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

5.地球在“发低烧”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通过课文中事例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文化所起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关爱环境、关爱地球。

2、行为与习惯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重在行动,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节能、绿化等“小事”与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3、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认识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寻找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探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种途径。

4、过程与方法

通过气候问题的小调查、对地球继续变暖后果的合理想像、探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多种途径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从自己做起,为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护我们人类生存的惟一家园---地球的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这几天你们穿什么衣服?可现在还是三月份呀,怎么穿怎么少的衣服?

二.教学互动

教学互动一《北极熊的忧愁》

因为环境冷,北冰洋表面结了厚厚的冰。北极熊就生活在海冰上,海冰是它们捕捉栖息的海豹和海象的平台,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北极地区的冰川受热发生的变化一样,这样下云,北极熊将怎样活下去呢?

假设你是生活在冰上的北极熊,请以北极熊的口吻讲述在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的情况下的遭遇,可以参照课本,展开合理想像。

讨论:地球“发低烧”了,习惯了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生活的北极熊,在地球上还能找到自己的家吗?

教学互动二

1、阅读课本第34页《地球“发低烧”了》

2、联系自己生病发低烧时的感受,说说地球“发低烧”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3、同座位之间合作,拿起手中的笔,画一画你眼中“发低烧”的地球,可以配上解说性的文字。

教学互动三

1、集体朗读课本第34页《环境警报》,注意语调。

2、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自己还知道哪些全球气候变暖以来环境发出的警报。

3、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所知道的环境发出的警报,谈谈感想。

三.结束过程

1、师:地球“发低烧”了,随之而来的是这么多的环境警报,如果地球一直不退烧,发烧的温度越来越高,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呢?请同学们课后认真思考。

2、布置课本第34页小调查:询问长辈或者邻居中的老年人,他们小时候的气候与现在相比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一个人如果高烧不退,很可能会危及生命,地球如果一直不退烧的话,又会怎样呢?

二.教学互动

教学互动一

1、思考假如地球继续变暖,会带来哪些问题?可能导致怎样的严重后果?

2、同学间互相交流想法,把能找到的全球变暖所带来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如:干旱、土地沙漠化、海平面上升等。

教学互动二

1、阅读课本第35页上关于海平面上升的段落及环保志愿者书写的标语。

2、在全球变暖所带来的诸问题中挑选某一个问题,试着为它撰写一条环保警示语。

3、如果要你为所写的警示语配一幅图片,如干涸的土地、无边无际的沙漠等,你准备到哪里去拍摄?说说理由。

教学互动三

1、分角色朗读课本第36页《珠穆朗玛峰没了》

2、讨论:你觉得这位小作者的想象有道理吗?为什么?

3、发挥你的想象力,想想假如地球气候持续变暖,经过苦干年后,你眼中的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4、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心目中将来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看看大家对地球气候持续变暖后果的设想有哪些一致之处。

教学互动四

1、师:在天气突然变化时,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增减衣服的话,就很可能会发烧,那么,为什么地球会“发低烧”呢?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37页上“温室效应”原理的解说。

2、参考文中插图,同桌同学互相合作,试着画一幅“温室效应”加剧的示意图。

3、请学生走上讲台,对照手中的“温室效应”示意图,向全班同学讲解“温室效应”的原理。

4、讨论:了解了“温室效应”的原理,我们再思考一下,地球“发低烧”的根源是什么?是谁的责任?教师加以引导,最终明确:地球“发低烧”和人类的活动有关。

教学互动五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行为都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公碳的含量,我们人类的活动对地球“发低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让地球早日“退烧”,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本第37页《绿色的眼睛》

2、讨论:你见过任意砍伐和摧残树木的现象吗?当时你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

3、议一议。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怎样的?

教学互动六

1、分组探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哪些行为也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每组由一名同学负责记录。

2、各组分别推选一名代言人,将本组同学找到的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行为进行总结,向全班同学做个报告。

3、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较,看看哪些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行为是大家的共识,针对这些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行为进行讨论,有哪些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方法?

4、进一步探讨所提出的方法,哪些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教学互动七

师:全球变暖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为地球早日“退烧”而努力。

1、假如你是医生,请拿起手中的笔,为“发低烧”的地球开张处方。

处,对自己的处方进行修改与完善。

三.结束过程:

师:处方开出来了,还要落实到行动中去,才不会使处方成为一张废纸,让我们一起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为地球“退烧”出一份力吧。

推举出几位最有责任感的“医生”,在课后负责督促同学们将出开的处方付诸行动。

6.天有不测风云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通过了解一些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也有不抗拒的一面,自然灾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的危害不可忽视,灾害无情人有情,人们在危难中互相帮助,共渡难关,这种精神十分可贵,是我们要学习的。

2、行为与习惯

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遇到自然灾害,会自护与互助,当其他地区发生自然灾害时,力所能及地向受灾地区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

3、知识与技能

学习在常见的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培养相应的应变能力,灾害发生时能够不慌乱。依照所学的灾害防护知识,采取正确的措施开展自护与互助。

4、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专题调研、灾害自护演习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掌握一些遇到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请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了解有关自然灾害的概况,选取常见自然灾害中的一种,做较为深入的资料搜集。

2、教师准备有关地震灾害的纪录片或新闻报道等。

一.导入

老师播放有关地震灾害的纪录片的片段。

二.课堂互动

教学互动一

1、阅读课本第40页《地震孤儿的故事》

2讨论:地震是怎么回事,你听说过吗?

3、结合刚才看到的纪录片中的景象,思考: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对地震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印象?

4、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居住的地方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你对突发的灾害会有思想准备吗?你认为地震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危害?

教学互动二

1、师:其实,除了地震外,自然灾害还有很多种。

2、小活动:自然灾害知多少,请同学走上讲台,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某种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但不要说出这种灾害的名称,台下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试着说出这种自然灾害的名称。

3、每提及一种自然灾害,教师就在黑板上板书这种自然灾害的名称。

4、请同学用简短的话归纳出这种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教学互动三

归类。

2、学生试着为自然灾害分类。分类方法可参照课本第41页。

教学互动四

1、师:自然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2004年底,海底大地震引发的印度洋大海啸,顷刻之间夺去了约20万人的宝贵生命,我们也有同胞在海啸中遇难,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曾经直接或间接地和自然灾害打过交道。

2、搜索你的记忆,你听说过或者看到过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情景吗,如果听过或看过,请给大家描述一下吧。

3、其他同学注意听,听的同时,记下自然灾害的名称、灾害发生的时间、灾害带来的后果等信息。

教学互动五

1、分组朗读课本第42页《历史上的部分自然灾害记录》

2、请用笔在书上画出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注意能反映灾害严重程度的具体数据。

3、对以上内容和在“教学互动二”里记下的信息进行归纳,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三.结束过程

1、师:自然灾害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它带来的后果常常使人类文明遭到严重的破坏,大量宝贵生命的丧失,社会和许多家庭多年积蓄的财产损失殆尽,一言以蔽之,无论古今中外,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极大。

2、布置小调查: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向家长或其他长辈调查,了解家乡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什么,同时了解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些自然灾害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你平时喜欢通过看报纸、看新闻、上网等方式了解祖国和世界各地的新闻吗,在看新闻的时候,你是否留意到有关自然灾害的报道?

二.课堂互动

教学互动一

1、近几年来,全球发生了不少自然灾害,请选择你所知道的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向全班同学做一个介绍。

2、做介绍的同学介绍完毕后,对同一次自然灾害同样给予关注的同学,可在前面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教学互动二

1、阅读课本第43页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信息。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课前准备的小调查,家乡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些自然灾害的?

3、讨论:从引起自然灾害的原因上考察,你认为“自然灾害”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然”造成的呢?

教师总结:多数自然灾害是大自然自身运动演化所造成的,但是,也有些自然灾害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有些自然灾害则因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而加剧,有人把人类对环境破坏赞成的自然灾害,形象地称为“人祸”。

教学互动三

1、阅读课本第44页《是天灾还是人祸》

2、讨论:有哪些人类的行为诱发或加剧了自然灾害?

3、将这些引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人类行为记在本子上,并为这些行为编上序号。看看能找到多少种引发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人类行为。

教学互动四

1、在你家乡有没有发生过因“人祸”而加剧的自然的灾害,如果有,把它写出来。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看看同学们写的是否一致。

说明了因“人祸”而加剧的自然灾害种类很多,人类的这些不当行为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教学互动五

师: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在中国的大地上肆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

1、观察课本第44页右下角的图案的构成。

2、说一说,你觉得设计者设计这个图案的意图是什么?

3、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课本第45页《一封未能发出的信》

4、讨论:有人说,灾难可以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得到锤炼升华,结合阅读《一封未能发出的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教学互动六

1、阅读课本第46页“手拉手,心连心”中的内容

2、请几位同学扮演赴灾区慰问的记者,其余同学扮演灾区的小朋友,合理想像当时的情景,展开对话。

3、你曾经为灾区的小朋友献过爱心吗?除了捐款,你还能为灾区小朋友做些什么呢?如果有机会,请付诸行动。

教学互动七

1、阅读“小辞典”:《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2、在书上画出国际减灾日的具体日期,并且记住它。

3、请同学朗读课本第47页《海滩小天使》。其余同学注意听。

4、从这个真实的故事中,你感觉到了掌握必要的遇险应变知识的重要性了吗?

教学互动八

1、仔细阅读课本第48页《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应变》

2、在最短的时间内,试着将具体应变措施牢牢记住。

3、地震演习,教师:地震了!学生迅速做出反应,看地震发生时谁的具体应变措施掌握得好,能在短时间里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教学互动九

1、请一组同学接龙式朗读课本第48页《面对洪水》漫画配的文字,其余同学对照漫画,注意听。

2、总结一下,遇到洪水应该怎么办?格式可以依照《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应变》

3、讨论:为了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结束过程

师:天灾无情人有情,灾害发生时,我们大家要团结一心、自护与互助,积极应对。

7.许多物种消失了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通过对人类的朋友——可爱的动植物的外观、本领等方面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生物的爱心,使学生认识到其他生物与人类是平等的,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2、行为与习惯

从许多物种正在或已经消失的现状中,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文明给其他物种带来的灾难,初步学会反省人类文明,增强学生保护动植物的意识,并让学生把保护动植物的意识切实融入日常生活中去,在校外生活中能够主动当好保护动植物的小宣传员。

3、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和其他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待其他物种所应持有的态度。培养学生从全局看问题的意识。

们一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可是人类的活动已经对许多物种构成威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保护其他物种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组织常常生收集某一种他们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的文字资料和相关图片或音像资料。

一.导入

师:我们人类和许多生物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这些动植物种类繁多,它们有着千奇的外观、特殊的本领,有的还会“助人为乐”,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生存的家园才会这么生机勃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结识我们身边的朋友,课前布置大家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动物或植物的文字资料和相关图片,大家准备好了吗?

二.教学互动

教学互动一:多么可爱的朋友

1、“猜猜它是谁”

介绍准备好的某种动植物的相貌、习性、本领等,可以展示有关资料;台下学生猜。

2、当小科学家。归类。

3、结识新朋友。自主阅读课文,谈谈“你喜欢它的理由”。

教学互动二:我们的朋友在减少

1、接龙式朗读肯本第52页上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简洁。

2、以濒临灭绝的动植物中的一种,说一句“遗言”

3、学生分三组,扮演课本第53页所提到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动植物。用动作表示发生的变化。

4、写出一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动植物。

5、4、朗读P53“世界灭绝动物”上墓志铭,讨论“没有了动植物,人类将何去何从?

三.结束过程。

1、再次朗读“世界灭绝动物墓志铭”

2、布置P54上的小调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播放影片《可可西里》片段

二、课堂互动

教学互动一谁是杀手

1、阅读P55上介绍藏羚羊的独生女落和P66上《谁是它们的敌人》,结合影片讲述它们的遭遇。

2、阅读《放虎归山,山林在哪里》

3、讨论“谁是杀手“?明确: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是导致藏羚羊和东北虎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教学互动二小型记者招待会

扮演课本公益广告和漫画的作者,召开小型记者招待会。

教学互动三救救青蛙

1、有感情地朗读P56上的《救救青蛙》。

2、讨论;如果你看到这种场面,你会怎么做?

教学互动四表演短剧《鸟》

1、朗读P57上白居易的《鸟》,并表演短剧《鸟》

2、撰写《保护————倡议书》,配上宣传画。

1、请学生朗读〈仙鹤姑娘〉

2、张贴互动四中的倡议书和宣传画。

8.可怕的物种入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奇怪现象的剖析,激发学生探究物种入侵的兴趣,知道什么叫外来物种,懂得外来物种与外来有害物种的区别,初步了解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初步感知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及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

教学准备

1、故事《谁是水中恶魔》

2、西红柿、马铃薯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话题一从吃龙虾说起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龙虾吗?(交流喜欢吃龙虾的原因)

2、我国原来并没有龙虾这个物种,你们知道龙虾是从哪里来的吗?

3、简介龙虾的来历。

龙虾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后引入日本,在20世纪30到40年代,我国商从日本引进,我们把这种从国外引进的物种叫做外来物种。

4、讨论:龙虾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5、了解龙虾的危害。

师:是的,龙虾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在江苏省盱眙县等地方每年还要隆重举行龙虾节,龙虾成为地方的一种特色小吃,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知道吗?如果你在我国的湖南吃了龙虾,那可是为维护洞庭湖地区的生态系统做了巨大贡献呢!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看一段资料。

教师出示资料:小龙虾已经成了洞庭湖地区最大的灾害性外来物种,由于小龙虾的繁殖,对当地的鱼类、甲壳类、水土植物构成威胁,破坏了食物链,小龙虾食取水稻等水生、半水生作物的根系,破坏天然植被,而它们在堤坝挖洞筑穴,严重影响到湖区的防洪堤坝设施。

6、听了上面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师:是啊,想不到小小的龙虾竟有这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把龙虾这种外来物种称为外来有害物种。

话题二你还知道哪些外来物种?

1、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还有哪些是外来物种?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教师从动物、植物等方面对学生予以提示)

2、①外来物种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大家看(出示紫茎洋兰图片),这种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②阅读课本中材料:《霸王草--紫茎洋兰》

③交流讨论,人们为什么把紫茎洋兰叫做霸王草。

3、①物种入侵现象不仅我国存在,国外许多国家也存在这样的现象,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

②听故事《谁是水路恶魔》

③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了解食人鱼的危害。

话题三外来物种都是有害的吗?

1、师:刚才同学们听了很多有关外来物种入侵的事例,那么,外来物种都是有害的吗?

(组织学生深入思考、交流,如果发现对人们有益的外来物种的事例,教师可以加以引导)

3、阅读课本第61页“词语链接”,了解什么是外来有害生物。

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外来物种,什么是外来有害物种,知道了入侵物种中既有动物,也有植物,不仅我国存在物种入侵现象,其他国家也存在物种入侵现象,初步了解了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那么,我国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怎样?外来物种入侵给世界各国造成了什么危害呢?希望同学们课后通过上网搜索,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向家长请教等多种去寻求问题的答案,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外来有害物种疯长、蔓延的科学道理,知道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原来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使学生认识到物种入侵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2、知道有害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了解我国和其他国家加强对外来有害物种防范和管理的措施,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引导学生采取积极行动,从身边做起,防御有害物种入侵。

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学生搜集材料的情况。

2、把教材中其他国家遭受的损失制成卡片资料。

3、食物链图表。

教学过程

话题一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的危害

1、教师导入:辽阔的疆域,多样的生态系统和复杂多样的气候环境,使得我国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我国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已经发现入侵物种,同学们上节课后已通过多种方式查阅了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2、由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比较多,下面我们分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我国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资料。

4、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

①阅读《水上绿魔闷死昆明池》了解水葫芦的危害。

②阅读《水葫芦的自述》后讨论,为什么水葫芦会造成危害?

(此处讨论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理解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给入侵物种以可乘之机,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防止物种入侵的。)

5、教师小结:通过交流讨论,我们了解到我国遭受物种入侵的范围是多么大,那么,我国遭受外来物种的损失到底有多大呢?

(出示教材中图表,请学生谈谈,看了数据有什么感受)

话题二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外来物种入侵对其他国家也造成了巨大损失,你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2、交流搜集的资料。

3、出示图表资料:《外来物种入侵给有关国家造成的损害》。

4、小结设疑:看来,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那么这些外来物种为什么会疯长、蔓延呢?

话题三“地头蛇”为什么斗不过“强龙”

1、讲故事:《欧洲家兔吃掉澳洲大陆》

2、欧洲家兔为什么会吃掉澳洲大陆,借助《生态平衡》中“食物链”图来阐述其中道理。

3、阅读教材“小资料”:《为什么“地头蛇”斗不过“强龙”》

话题四我国的对策

1、师: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入侵,我国是怎么做的?

2、阅读课本第65页“新闻链接”材料,思考讨论。

①有人认为食人鱼是一种动物,在我国剿杀食人鱼是不爱护动物的行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②学生各自阐述自己的看法,如果意见对立,可分组进行辩论。

③专家观点:出示教学资源提示中“专业人士访谈”内容。

④教师小结:食人鱼会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产生严重危害,所以,剿杀食我鱼势在必行。

3、阅读课本第63页“新闻链接”:《中国加强对外来有害物种的防范和管理》。

4、教师小结:防御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各国纷纷制定法律法规,并且建立了防治和控制外来物种的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目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实施了一项“全球外来入侵物种规划”,由很多国家的科学家参与,对如何防治和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做出规划,并提供行动指南,并确定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化日。

话题五我们的行动

1、直击现场

情境:张丽嘉小朋友跟妈妈出国探亲,回国前,好朋友珍妮送给她一小包花种做纪念,她小心地把花种收进了旅行箱,到了机场,填写《出人境健康检疫申请卡》时,好看到了“是否携带动物、植物种子”一栏,她想起了那包寄托她和珍妮友谊的花种……

①初步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

②阅读教材中的得到的相关法律法规,再次交流,她该怎么办?

2、制定我们的防御方案。

①阅读课本第63页“小资料”:《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

②根据有害生物入侵的方式,制定出我们的防御方案。

个人思考:分小组交流归纳: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

外来物种入侵是全世界人们共同面临的一个环境问题,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防御外来有害物种入侵。

9、自然资料取之不尽吗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通过对自然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的了解,知道全球多种自然资源正面临的短缺,在频频告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合理使用和节约自然资源。

2、行为与习惯

帮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自觉地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并向周围人宣传善待资源。

3、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自然资源应有的态度,了解和掌握在生活中节约自然资源的途径,合理使用和节约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讨论、小调查、小品表演、设计“绿色记事本”、“环保收支簿”、办绿色环保小报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破坏和浪费自然资源的行为,为了把善待资源的要求落在实处,我们每一个都要行动起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查找世界环境日的具体日期和今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2、布置小调查:家乡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属于可以循环再生或者可以不断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属于越用越少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几月几日吗?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齐声作答。

二.课堂互动

教学互动一

1、师:随着世界环境日的临近,杨柳青小学六(2)班开展了以“保护自然资源,共建绿色环保社会”为主题的系列环保活动。

2、阅读课本第67页杨柳青小学六(2)班同学对全球及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状况进行调查的结果。

3、对照课本第67页下方的插图,说一说你认为矿石、风力、土地这些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什么?

教学互动二

1、将小调查的调查结果填写在课本第68页的相应的地方。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将答案补充完善。

3、谈一谈你在小调查之后的感受。

教学互动三

1、请几位同学扮演杨柳青小学六(2)班的张春蕾、范绍刚、李玉霞同学,朗读课文相关段落,其余同学注意听。

2、展开合理想像:如果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继续加剧,那么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呢?请向大家描述一下。教学互动四

1、阅读课本第69页《节水新概念》。

2、以“假如世界没有了水”为题,创编一个戏剧小品,表现世界没有了水之后,不同人的反应,并深度分角色演出。

教师提示:可以扮演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如:老人回忆若干年前水资源丰富时候的情景,追悔当时没有保护好水资源,小孩没有水喝,渴得难受,不停地哭闹着,农民望着干涸的土地和枯死的庄稼,无奈地落泪,学生后悔没有学好“节水”这一课……

3、讨论:有人说,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结合之前的小品,请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互动五

1、分组朗读课本第69页《自然资源“紧急求救”》中森林资源告急,矿石资源告急的段落,注意尽量把自己想像成在紧急求救的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读出感情来。

2、仿写。请用同样的口吻和语气,写下土地资源告急的相关文字。

3、将写好的“土地资源告急”读给你的同桌听。

三.结束过程

1、阅读《令人担忧的数据》,在课文中把具体的令人担忧的数据用着重号画出来。

2、布置学生了解我国保护自然资源的相关法规。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围绕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各地举行了哪些活动。

2、了解我国保护自然资源的相关法规。

3、向家人了解,自己家每月用电、用水量大约各是多少?

4、依照文中的“绿色记事本”,教师自己设计一本,并在本子上记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与节约资源、减

一.导入

师:人类无节制地开采利用自然资源,影响到资源的永利用,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二.课堂互动

教学互动一

1、阅读《复活节岛衰落的秘密》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复活节岛衰落的秘密是什么?

3、复活节岛衰落的秘密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呢?

教学互动二

1、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第71页上许强、黄春雨、任丽的话。

3、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教学互动三

1、阅读《世界上最早的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2、在这部最早的资源与环境保护法中,提到了一些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具体措施,你觉得这些措施的提出,体现了我们祖先怎样的观念?

3、这些措施在今天还有用吗?如果今天再次制定《田律》,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条例?

教学互动四

1、每年的世界环境日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你知道围绕今年环境日的主题,各地举行了哪些活动吗?

2、基于当前世界范围内自然资源的现状,如你要你为明年的世界环境日选取一个主题,你会选择什么主题呢?谈谈理由。

教学互动五

1、请同学朗读课本第72页王大同同学的话。

2、你还知道哪些我国保护自然资源的相关法规呢,说出来与同学进行交流。

3、如果家乡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你知道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保护它们吗?

4、假设你是当地的人大代表,请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的具体情况,关注需要保护的自然资源,全班同学共同拟一份建议,呼吁大家对保护自然资源这一问题予以关注。

5、讨论:就保护自然资源这一问题,应该达成怎样的共识呢?自由发言,将得到的共识写在建议结尾处作为总结。

6、请学生在提交的建议后面签名,表示对此建议的支持。

教学互动六为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阅读课本第72页《“绿色记事本”》。

2、说一说这本“绿色记事本”的特点和用途。

3、看了赵小路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你是否也想设计一个自己的“绿色记事本”,并记下你在生活中节约资源的一些高招和想法呢?

教学互动七

1、请同学朗读课本第73页《环保收支簿》。

2、你家里使用自来水吗?如果使用,你会看水表吗?如果不会的话,课后请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会看水表。

3、讨论:你家每月用电、用水量大约各是多少?这些电和水用在哪些地方呢?

4、结合你家用电、用水的情况,谈谈你觉得你家用电用水还有节约的空间吗?

5、师:回家之后,请和你的家人一起设计一项家庭节水计划,实施节水计划后,将“家庭节水情况报告”填在书上。

教学互动八

1、阅读课本第74页“绿色信息”。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绿色信息,你从什么渠道获取这些绿色信息的,请说出来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三.结束过程: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周次计划进度课时备注 1 我在成长 1 2 悄悄发生的变化人生之旅 2 3 踏上健康之路生物的遗传现象 2 3;8妇女节 4 生物的变异现象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 密 2 5 单元总结课消失了的恐龙 2 6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达尔文与他的“进 化论” 2 7 单元总结课寻找生物的家园 2 4;4清明节 8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有趣的食物链 2 9 有趣的食物链生态平衡 2 10 生态平衡 1 11 各种各样的能量 1 5;1劳动节 12 能量的转换能源 2 期中检测 13 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单元总结课 2 14 拓展 1 15 应用 1 5;30端午节;6;1 儿童节 16 期末复习 2 17 期末复习 2 18 期末复习 2 19 期末复习 2 20 期末复习 2 21 期末检测

课题1;1 我在成长内容P2~4页课型事实 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自己成长的证据;知道人在成长中身高和体重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2.能够使用简单方法较准确的测量自己的身高; 3.能根据体检卡是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4.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5.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重点交流成长的证据;绘 制身高曲线图;分析 其变化的规律。 难点 学生能正确的发现身 高变化规律。 关键 要求学生认真仔 细的制作身高曲 线图。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 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测量自己的身高。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 4'游戏导 入:猜猜 我是谁 1.谈话: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2.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 10'讨论与交 流:成长 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 它们排排序吗?为什么这样排? 4.学生分组交流;进行排序。 5.汇报:《说出顺序;说理由。》 6.讨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身体都有哪些方面变化比较明显? 7.小结:我们身体在身高;体重上有显著的变化;人的心理变化也较明显。 10'绘制身高 曲线图 1.谈话:人成长的证据有很多;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证据;《出示体检档案 盒》;你猜猜这里是什么证据? 2.学生猜测;之后教师将体检卡发给学生; 学生仔细的看看各项数据。 3.学生将体检卡是的身高;体重两项数据按照年龄时间整理在记录本上。 4.提问: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 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小学六年级劳技教案

全册备课 对课标的理解:根据劳动技术课程的性质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编 写从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积极的劳动 观念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在学习载体上注重将中国传统的艺术表 现形式与现代工艺相结合。 根据劳动技术课程的性质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编写从有利于“激 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正确的劳 动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在学习载体上注重将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现代工 艺相结合。 认识若干易加工材料,初步知道它们的特性和用途。初步学会使用常见的手工工具,初步学会按照简单的图样,选用制作材料和工具。初步学会根据制作过程的情况,对原来的设想提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了解需求、设想、制作、评价等劳动技术实践活动,初步形成对劳动技术活动的兴趣,知道需求、质量、效益、合作、环保和安全等的意义,珍惜劳动成果和爱护工具。 教学内容: 1、家庭烹饪 2、缎带绣 3、小金工 4、小木工。 重点是前三个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家庭烹饪常用的原料和相关的指示,学习使用常用的烹饪工具,掌 握烹饪的基本制作过程方法,体验劳动的可贵及生活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缎带绣的起源与发展。使学生掌握缎带绣的技法与窍门。提 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了解认识金工工具,学习使用常用的金工工具。 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家庭烹饪 教学目标:1 认识锅的种类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保养。 2 学会几种简单的家庭饮食。 3 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亲自动手做几样饭菜。 教学难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锅的使用方法和保养 教学目标:1、认识锅的种类和用途。 2、了解锅的保养方法。 教学重、难点:锅的保养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生活中我们常用的都有哪些锅? 二、你知道这些锅的用途吗? 三、完成书第三页 四、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用铁锅炒菜吗?你知道铁锅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方法吗?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完成书4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计划及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十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设计

1 家庭种植DIY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花卉品种,学习搜集资料信息,并进行交流,培养爱美情操。 2.开展家庭种植DIY项目,学习简单的土培和水培方法。在多样的评价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提高种植技能。 3.安全使用劳动工具,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花卉和种植工具 教学难点:学会土培吊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常见花卉图片和常见花卉种植工具。 土培吊兰准备材料:瓦片、煤渣可粗土粒、细土、沙、剪刀、水壶、小铲子和花盆。 准备吊兰幼苗:剪取花茎上带根的吊兰小苗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收集关于花卉的知识信息 学生准备: 收集关于花卉的知识信息 教学过程: 一、录像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每年暑假,老师就会到不少同学家去家访,让我们跟着老师的录像一起来参观两位同学的家。 2.播放录像 3.虽然两位同学家的布置不同,但是他们都用各种花卉装饰着家庭,使家庭环境充满了生机。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庭种植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家庭种植DIY。 二、探究学习,认识常见的花卉 1.在刚才的录像里,你看到哪些花卉?指名交流。

2.你还认识哪些常见花卉呢?让我们一起到校园走一走、看一看,了解更多常见的花卉。 3.组织校园参观,分小组介绍校园花卉。 4.活动小结,组织评价各小组搜集花卉信息的情况。 三、探究学习,认识常见种植工具和花盆 1.创设情景,分小组比一比哪个小组认识的种植工具多? 2.认识常见的花盆,说说各类花盆的特点和用途。 四、探究学习,学习土培吊兰 1.出示种植好的一盆吊兰。你认识这种花卉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土培吊兰。 3.组织学生自学、思考:土培吊兰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土培吊兰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4.学生自学 5.检查自学。展示土培吊兰的材料和工具,交流操作步骤。 6.巧思考:在学习中,你产生了哪些问题?指名交流。 7.教师演示关键操作步骤 五、实践操作,分工合作 1.各小组进行种植吊兰 2.教师巡视指导 六、成果展示,交流评议 1.学生展示土培吊兰 2.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 3.教师参与评价,了解土培吊兰活动中学生的真实体验,成功经验以及不足之处。 七、拓展思维,总结课文 1.通过实践,我们学习了土培吊兰的方法,生活中还有许多植物都是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种植的。 2.课后了解,除了这种土培栽种的访求,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栽种? 3.作业:利用课余时间,用土培吊兰的方法种植其他植物,写好观察记录,参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32课时)

根据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共32课时 学校: 姓名: 日期: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 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课前准备: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 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 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 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 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 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 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反思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课教案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课教案 第一单元家庭烹饪 教学目标:1. 认识锅的种类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保养。 2.学会几种简单的家庭饮食。 3. 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亲自动手做几样饭菜。 教学难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锅的使用方法和保养 教学目标:1、认识锅的种类和用途。 2、了解锅的保养方法。 教学重、难点:锅的保养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生活中我们常用的都有哪些锅? 二、你知道这些锅的用途吗? 三、完成书第三页 四、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用铁锅炒菜吗?你知道铁锅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方法吗?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完成书4页

五、电饭煲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方法 六、我来教你一招(新锅除锈、除味小技法) 第二课时:鸡蛋的几种吃法和焖米饭 教学目标: 1、了解鸡蛋的营养价值及其几种吃法。 2、学会焖米饭的方法并能动手实践。 教学重点:亲自动手焖米饭 教学难点:焖米饭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一、你喜欢吃鸡蛋吗?你知道鸡蛋有哪些营养成分吗? 二、你知道鸡蛋都可以怎么样吃吗?(困) 三、既然鸡蛋有这么多种吃饭,你会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煮鸡蛋和煎鸡蛋 1、同学说一说煮鸡蛋应该怎么做? 2、煎鸡蛋应该怎么做? 3、你知道怎么样判断鸡蛋是否熟了呢? 四、小窍门 1、煮熟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下,剥皮更容易 2、煮鸡蛋是放少许盐,鸡蛋壳不容易煮裂

五、你知道香喷喷的米饭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米饭的做法 1、淘米 2、焖饭 六、回家动手做一做焖米饭,让爸爸妈妈给你评价一下 七、思考与实践:你是怎么做到安全用火、安全用电的? 第三课时焖米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米饭的营养价值,学会用电饭锅焖米饭。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家长操作或参照课本及资料提示,掌握焖米饭的基本方法,并利用一些小窍门使焖出的米饭更加营养可口。5PCzVD7HxA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尝试焖米饭,使学生体验干家务活的快乐,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家长的小帮手。 教学重点:掌握焖米饭的基本步骤,学会一些做米饭的小窍门。 教学难点:1.掌握焖米饭加水的比例。 2.如果用燃气灶做米饭火候及时间的掌握。 教学方法:资料交流,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有关焖米饭的资料。 教学过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005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城关小学邓永亮 第一课时 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学重难点: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完整版)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一课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知识 ·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1)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2)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 (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

集结果。 课前,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必要时可以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收集。 二、探索和调查 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 (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 (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 (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 (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 (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2.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教师讲解教材上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注:也可在课前讲清楚测量方法后布置学生测量,上课时把测得的身高、体重数据带来) (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最好是将教材第4页的数据表利用起来,绘制出从出生到现在的标准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和自己的数据比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出生后第一年生长迅速,又发现从10岁左右开始长得较快。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标准;体重是否超标,等等。(注:会出现有的人稍微提前一点,有的人稍微滞后一点的情况,向学生讲明这些都是正常的)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六年级劳技课教案

六年级劳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选择柔韧性较强的绉纸,学习绉纸折花的方法; 2、掌握圆形卷、椭圆纸花剪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折绉技术; 3、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他人,并对他人作品的特点进行评价。 二、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纸花的造型;了解纸材料的特性。 2、老师制作一个纸花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出示纸花课件: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花。它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 2、提出学习任务:你想做哪个纸花造型? (二)设计引导: 请学生在底板纸上设计(画)好自己要做的纸花的造型 (三)技术学习 1、请学生看书上的“金点子”栏目,了解绉纸的用法。 2、学生自己尝试卷、折。 3、技术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卷”的质量。提出改进方法。 (四)了解制作的材料、工具: 1、学生讨论:做各种纸花用什么纸材比较好。(绉纸) 2、需要哪些工具? (五)合作操作: 学生个人或小组分工合作操作。(老师巡视) 老师巡视关注点: ●学生技术要点的掌握情况。 ●学生技术创新的情况:卷、粘 ●学生合作的效果。

(六)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做好的作品。 2、师生互相评价作品的优点,提出改进的意见 (七)拓展学习: 1、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使作品更精致。 2、尝试制作其他的动物。 3、把作品作为礼物送人或义卖 教学小记:学生制作时,一节课时间虽然学生合作,但还是来不及,制作的卷、粘技能学生都能掌握。而且兴趣很大,部分学生制作的作品效果很好。 别致的小包 ●教学目标:了解包的特征,能设计出合理的包,按要求进行设计盘贴,并能进行装饰。

6 漂亮的花瓶 ●教学目标:了解包的相关知识,知道包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自行设计制作一只工艺背包。 课后记:学生能自主设计出合理的鞋,并按要求进行设计盘贴,还能进行装饰。很有创意。在展示过程中学生能从她人的作品中吸取经验,总结自己的不足,从而改善自己的作品,效果很好! 注意事项: 1、纸花的制作一定要平整、紧密、色彩尽量丰富。 2、课前要求学生备好纸绳,平面粘贴以单色为主,立体制作可自行安排,每次要求准备3米以上。 3、在制作中应鼓励学生合作与创新,教师也可以自行调整教学内容,不求统一。 1、注重优秀作品的收集与整理。 种蚕豆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秋播经济作物蚕豆。 2、体验植物播种繁殖技术,初步学会用穴播法播种蚕豆。 3、通过播种劳动,养成爱惜劳动成果、爱护庄稼的良好习惯。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注:所有的教案集都是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洋路学校陈建秋老师(科学课教师)召集各地老师编写并整理出来的,让我们在参考这些教案时心存感激! 编写人员: 第一单元:浙江宁波奉化市居敬小学张素珊 第二单元:江苏徐州铜山茅村实验小学王芳 第三单元: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新兴学校董茂娉 第四单元: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曾小红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站前学校方靓

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1、放大镜 (1)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2)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 4、怎样放得更大 (5)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7)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8)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9) 8、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 (11)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2) 1、我们身边的物质 (12)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3)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5)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6) 5、铁生锈了 (17)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8)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9) 8、物质变化与我们 (20) 第三单元宇宙 (21) 1、地球的卫星——月球 (21) 2、月相变化 (23) 3、我们来造“环形山” (25) 4、日食和月食 (26) 5、太阳系 (29) 6、在星空中(一) (31) 7、在星空中(二) (32) 8、探索宇宙 (34)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36) 1、一天的垃圾 (36) 2、垃圾的处理 (37)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38) 4、分类和回收利用 (40) 5、一天的生活用水 (42)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46)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48)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4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