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

一、基础知识

绪论部分

1、三大学派各自研究方法(图表)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美国学派:平行研究

中国学派:跨文明研究P20

2、三大学派理论体系可比性的侧重点:法国(同源性)美国(类同性)中国(异质性)P20

3、比较文学跨越性研究范围:跨国研究、跨学科研究、跨文明研究

4、第一个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的理论代表——梵.第根;

最早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学者——歌德;最早给比较文学下定义的学者——波斯奈特;

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发起“挑战”的代表学者——韦勒克

第一章

5、流传学研究的是文学关系,特征是实证性,认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

6、焦点式影响、辐射式影响、交叉式影响、循环式影响69-73

7、从影响方式来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包括:对“印象”渊源进行的研究、对口传渊源的研究、对笔述渊源的研究。

8、媒介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媒介---文字资料媒介(1.个体媒介2.团体媒介3.文字资料媒介)

媒介学研究范畴:媒介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一国作品输入另一国之方式,作品流传的中介等。第二章

9、文化过滤的含义包括(1)接受者的文化构成。(2)接受过程中的主体性与选择性。(3)接受者对影响的反作用。

制约文学交流的因素:1)现实语境、传统文化因素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2)语言差异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3)接受者文化心理结构对外来文学的“文化过滤”。

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文化过滤

文学传播中最初始直接的文化过滤?

10、译介学研究翻译文本的最终目的:研究翻译的叛逆背后的文化因素

译介学研究范畴: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文本研究、翻译文学史研究

译介学与传统翻译学的根本区别?

翻译研究不仅积极肯定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更进而提出翻译对原文的“不忠”是绝对的、必然的,而且这种“叛逆”与“不忠”往往携带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因此,翻译研究不再将翻译的准确性作为自己要关注的问题,不再以忠实为标准对译本进行价值判断,不再将指导翻译实践、确立翻译规范作为自己的任务,不再沿袭“作者中心”与“原文中心”的传统思路,而是转向以译者、译文为中心,将翻译问题语境化,探讨充满误读、误译的翻

译如何影响目标文化,产生种种误译的社会历史、文化的机制。译介学的研究诉求并不在于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它将翻译的叛逆视为

必然而不是过错。

11、比较文学形象学中他者研究范围:像异国肖像、异国地理环境、异国人等,都可以纳入比较文学形象学他者的研究范围。

形象学的研究范围:注视者、他者、注视者和他者的关系。

注视者创建他者形象的基础:注视者在建构他者形象时会受到注视者与他者相遇时的先

见、身份、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注视者创建他者形象的基础。

12、文学他国化的情况是从传播者的角度出发而言的,错误影响、负影响P144

第三章

14、类型学研究范畴:内容题材的类型学相似、人物形象的类型学相似、表现手法的类型学相似、思潮流派的类型学相似。对文学类型学最为重视的学者:俄苏学者《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的对比》的作者:勒内·韦勒克。

14、美国主题学发展的里程碑是哈利·列文发表专论《主题学和文学批评》。

主题学产生于民俗学。主题学研究范畴:母题研究、情境研究、意象研究。

15、西方文学三分法:抒情类、叙事类、戏剧类。我国近现代四分法内容: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最早在理论上对文学进行分类的作者是柏拉图。

16、七科之学是文、理、法、商、医、农、工。

中国传统学术讲求的是什么?通人之学、天人合一。

文学与其他艺术学科的共同之处:以审美的方式来把握世界P205

第四章

17、世界文学的三层含义:1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学的总和。2超越民族、时代、广为流传的经典作品。3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对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所产生的成果。

18、研究异质性的的前提和基础?

最终目的在于达成不同文明和文学间的互补性,以求得不同文明系统的文学之间相互融会、整合和共同发展。

19、古添洪和陈慧桦《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提出并界定“阐发法”;王国维《论新学语的输入》与《人间词话》;钱锺书:综合阐发钱锺书的《诗可以怨》、《通感》;陈惇和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双向阐发”(理论阐释作品、理论阐释理论、跨学科阐释);曹顺庆将“阐发研究”归结为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五大研究方式之一、中国学派独树一帜的比较文学方法论。

20、文化文学传播中最初始直接的文化过滤最核心的部分。异质文明特征的根本显现之处是话语。跨文明阐发的定义:跨文明阐发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类型,其核心是跨越文明界限的文学理解。举例:运用西方的理论研究中国文学、运用中国理论观念研究西方或阿拉伯世界的文学。但是西方各国之间借用理论不属此列。

跨文明互补与融合研究途径:1)归类法2)附录法3)引证法4)混用法5)融合法

二、理解记忆

1、什么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指:在跨文化的文学比较研究中研究对象之间存在的一种具有同一性特征的联系或关系。

它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是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中最核心的,决定了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关键,也决定研究成果的价值。简单地说,就是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用来比较的对象之间的外在联系和内在关系的存在。它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是保证比较文学研究科学性的重要依据。1同源性2变异性、3类同性、4异质性和互补性

3、什么是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研究就是以文学为一端,以其他艺术门类、学科为另一端,在对其相互关系的梳理中,一方面揭示在人类文化体系中不同知识形态的同质和异质,另一方面彰显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特性。

4、什么是“套话”?套话是词汇的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它是一个由民族集体所创造的,在一个长时期内反复使用,用来指称和描述异国异族形象的约定俗成的个性词汇。一般来讲,套话都具有明显的生理特征,如欧洲人用来描述犹太人的“鹰勾鼻”,中国人用来描述西方人的“大鼻子”,“老毛子”,西方人指称非洲人的“黑鬼”,等等,都是如此。套话具有强烈的感

情色彩,凝聚了丰富的历史内容,成为了解异国异族形象的重要信息源。

5、什么是主题学?它和母题有何区别?主题学是对并无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作家对相同母题、情境、意象、题材的不同处理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文学发展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它归属于平行研究。主题学研究范畴主要定为母题研究、情境研究、意象研究。母体就是一片文学作品中较小的单位。主要差别是,母题是具体的,主题是抽象的;母题是客观的,主题是具主观性的;母题是基本叙事句,主题是复杂句式。(母题与形势(情形)有关,而主题与人物有关,是通过人物具体化的,母题是从形势(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属于问题或思想层面。)

6、什么是总体文学?在全球范围内,在不同文明、文学的平等对话中,努力寻求不同文化、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性,以此促进异质文明之间全面、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实现相互间的理解与沟通。

7、什么是跨文明阐发研究?跨文明阐发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类型,其核心是跨越文明界限的文学理解。举例:运用西方的理论研究中国文学、运用中国理论观念研究西方或阿拉伯世界的文学。但是西方各国之间借用理论不属此列。

8、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其特征表现为研究方法具有实证性,研究对象是文学关系。流传学研究的范围就是从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家、作品及文学思潮等对他国文学、文学创作者的影响。

研究范围:1)接受者对作为放送者的外国作者的认识、评价、介绍等。

2)接受者所受到放送者具体作品的影响及对放送者的评价。

3)接受者是否摹仿放送者,摹仿了那些方面。

4)接受者是直接还是间接接触作品,译本在影响中的作用。

5)文学界、出版界如何接受作品,他们的反映和情感如何。

6)作品的传播情况如何,哪些阶层受影响最广。7)影响的程度和时间。

8)是什么帮助人们接受影响并使影响成熟;是什么造成接受者对影响的选择。

9)是什么影响确立了放送者在接受者眼中的形象和地

10)是什么影响确立了放送者在接受者眼中的形象和地位。

9、试辨析接受学和接受理论的关系。比较文学接受学以接受理论为基础,二者都注重读者在阅读中的作用,都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的参与下建构起来的。二者的区别在于:接受理论强调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中心意识;而接受学更注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本身。另外,接受理论将读者视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它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异质的。比较文学的接受学则首先强调读者的跨国家、跨学科、跨文明/文化的要求,是在异质文化间进行的研究。

10、试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民族文学以民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它带有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同质性和原生性。国别文学是以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地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单一民族的国家(历史上曾存在,当今世界罕见)、国别文学就是民族文学。多民族的国家、国别文学大于民族文学。同一民族分属不同国家(蒙古族、朝鲜族、以色列)时,国别文学小于民族文学。

从性质上说,民族文学、国别文学、世界文学是文学创作的作品(文本)形态;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是文学研究,是理论形态。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以民族文学和国别文学为研究基础,以达成新的世界文学为目标。

11、举例分析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性。

中国元曲《赵氏孤儿》在欧洲的流传,就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的典范。它先是经历了在英法两国的流传与接受,约两个世纪以后它又“返销”中国,即1990年天津人艺又把作为西洋话剧的《中国孤儿》搬上舞台。于是作为起点的中国古代戏剧作品《赵氏孤儿》,经历了在法国、英的改编和再创造,最后又返回到它的故乡。《赵氏孤儿》在中、法、英三国的流传中就存在着两种方式:一是双向互动直线式交叉影响。英国人通过法国而认识中国文化。曾经有学者指出,英国剧作家谋飞的《中国孤儿》是根据伏尔泰的改编剧本创作的,在角色、场景和台词上不少地方与伏氏相同或相似,但谋氏之作在结构上更多的是直接取材中国的《赵氏孤儿》。可见,作为放送者的《赵氏孤儿》在英国人那里变

成了接收者,即它接受了法国的《中国孤儿》和中国的《赵氏孤儿》的影响,形成了它与法国、中国戏剧之间的互动,呈现出一种交叉影响和互动关系。二是双向互动的循环交流。

从中国的《赵氏孤儿》到伏尔泰的《中国孤儿》,直至再返回中国,这既是一种循环互动,也有交叉影响。如果说,伏尔泰的《中国孤儿》是“请中国人”给“法国人上道德课”,那么20世纪末《中国孤儿》回到“娘家”,就是“请法国人给中国人上艺术课”,-—《中国孤儿》不仅以全新的面貌再现舞台,而且“反转来影响着我国艺术家的戏剧意识和戏剧思维,即作为放送者的中国又变成了接收者。

12、注视者和他者的含义和相互关系是什么?

注视者是当代形象学研究的重心。注视者借助他者发现自我和认识自我。他者形象并不仅仅指涉人物形象,他存在于文学作品以及相关的游记、回忆录等各种文字材料中.像异国肖像、异国地理环境、异国人等,都可以纳入比较文学形象学他者的研究范围。

注视者在建构他者形象时会受到注视者与他者相遇时的先见、身份、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注视者创建他者形象的基础,决定着他者形象的生成方式和呈现形态。每一种他者形象的生成总是伴随着注视者自我形象的建构,二者相互发现、相互证明、相互补充。

具体而言,二者之间又大致构成狂热、憎恶和亲善三种特异的关系。

13、异质性在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中有什么意义?在当今时代,体认不同文明间文化差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异质性成为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不可规避的题域合情合理;

在跨文明的视野中进行异质性研究,是中国学者立足于国际文化的当下语境,审时度势而采取的一种文化策略;

在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中,异质性成为比较文学可比性的主要内容,但研究异质性的最终目的在于达成不同文明和文学间的互补性,以求得不同文明系统的文学之间相互融会、整合和共同发展。

14、试叙述主题学发展历程。(1)国外○1里程碑:1968年美国著名学者哈利·列文发表专论《主题学和文学批评》。○2.韦斯坦因在其专著《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中专门辟出“主题学”一章。○3.弗朗索瓦·约斯特在其专著《比较文学导论》中对主题学专门进行了深刻论述。(2)国内○1.发端:1924年,顾颉刚在《北京大学歌谣周刊》上发表《孟姜女故事的转变》文章。○2.发展:钟敬文的《中国印欧民间故事之相似》、赵景深的《中西童话之比较》等采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外民间故事进行研究。

15、试比较分析中西戏剧的特点。西戏以对白、写实、模仿为主;中戏以歌诗、虚空、意境为主。

16、试比较分析中西诗歌的特点。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

17、试比较分析中西小说的特点。西方小说以描写人物、个人和环境的关系及细节为主;中国小说以情节、故事、结构、叙述手法为主。

18、试比较分析中西散文的特点。西方随笔重知性理性、叙述夹叙夹议;中国小品文重情轻理、文风平淡闲静。

三、举例分析及评价

1、结合你所学的中外文学知识,试从平行研究角度对中外文学流派、作家或作品任选一相关对象进行个案论述与写作。

2、谈谈你对比较文学历史和现状的看法。

首先,我们谈谈比较文学的历史。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崛起可以追溯到1907年鲁迅发表的力作。《摩罗诗力说》之时,但是从那时起到80年代这段漫长的时期,比较文学一直处于“沉默”的状态。当然仍然有一些优秀的比较文学研究者长期以来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断引用比较的方法,如钱钟书、朱光潜、冯至、杨周翰等等。他们一方面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不断引进比较的方法,使其研究成果有了广泛的影响,另一方面以扎实的研究实绩为比较文学在80年代的全面复兴而默默耕坛。他们的研究为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正

作为一门学科的比较文学在中国乃至国际学术界的崛起是以三个重要事件为重要标志:一是走出国门,进入世界。1983年,中国学者首次出席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年会。

二是机构的建立。如1985年比较文学学会的成立。三是比较文学学科的成立。但是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成立后,也出现一些问题,如80年代后期人们所关注的“比较文学的危机”就是一例。中国比较文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处于停滞状态,因为当代的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得传统的以追踪资料见长的影响研究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解决这个办法的关键是变消极被动的影响研究为积极能动的接受研究,也要致力于对接受者在对原文本进行接受时的主体发挥和能动性阐释程度进行研究。这对我国的文学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平行研究应该加大理论阐释的力度和分析的科学性。因为目前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很多停留在表面的比附层面上,而缺少通过比较提出理论上的独特见解的思路。最后,超学科比较文学研究应在中国加以推广。因为,文学的多学科和超学科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文学界的一种普遍应用的方法,而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界所发表的一些论文和出版的专著,则又很多不甚理想之处。如果中国比较文学要与世界接轨的话,就必须在这方面加以填补。

3、谈谈中国学派及你对它的看法。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是美国学者李达三首先提出学术构想,在20世纪70年代末复苏的大陆比较文学研究,积极参与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

跨越中西方异质文化,正是中国学派的基本立足点,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区别于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特色所在。无论是法国或美国学派,都没有大规模地涉及这种跨越巨大文化差异的比较文学研究,而中国比较文学从诞生之日起,便面对着这种巨大文化差异的鸿沟。如何跨越这条文化差异的鸿沟,从一开始就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的焦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实践基础以及一系列方法论和学派特色的出发点。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才可能真正抓住“中国学派”的灵魂所在。

4、试论比较文学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并加以评价

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等研究。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科学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张双向阐发研究。

5、跨文明语境下的类型学研究遇到了哪些新问题、产生了哪些新变化?请举例说明。

随着比较文学研究发展进程中欧洲中心论的步步失势和瓦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意识到突破单一欧洲文化体系局限的重要性,在打通类型学相似的前提下强调研究对象的“异质性”——这是跨文明语境下类型学研究的新特色。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地认识并处理中西文学中的异质性问题,就很可能使异质性相互遮蔽,而最终导致其中一种异质性的失落。这种“异质性的失落”的危机在中国的东西比较文学类型学研究中大致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是一度颇为流行的被称为“X+Y式”的东西方文学的浅度比附,把西方文学思潮流派或文学理论中一些特定的类型学术语牵强生硬地套用来阐发中国文学——这是中国东西方比较文学研究中存在的另一个严重问题。以求同思维为中心的比较文学研究摸式,针对广义上同属单一文明范畴之内的西方文学时有很实际的应用性,然而,当我们将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投向不同的文明体系中的文学比较时,就会发现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学原则大致相同外,更多的是文学的不同,更多的是而对同一个文学对象而形成的不同的文学表达形式或观念的变异,跨文明语境下类型学研究的重心已由相似性转移到了差异性之上。

在《东西比较文学中“模子”的应用》一文中,叶维廉提出东西方各有自己的思维、语言和文学模子,文化模子的歧异以及由之而起的文学模子的歧异,我们必须先予正视,始可达成适当的了解,在进行跨文明研究时,必须放弃死守一个“模子”的偏执态度。

6、什么叫主题学研究的母题研究、情境研究、意象研究?略举例分别说明。

母题是文学研究中最具有特色的范畴。母题是一篇文学作品中较小的单位,文学作品的

主题常常通过若干母题的组合表现出来,母题具有客观性。倘若将母题与主题相比较的话,其主要差别就是:母题是具体的,主题是抽象的;母题具客观性,主题具主观性;母题是基本叙事句,主题是复杂句式。比如同样展示战争的两部电影文学作品《红日》与《珍珠港》,前者的主题是通过解放军打垮国民党王牌师的事件,宣扬了革命战争的正义性。后者的主题是通过日本军国主义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的事件,渲染了战争摧毁人性美好的东西。而前者后者的母题就是两个字:战争。这样分析电影文学《红日》与《珍珠港》各自的主题母题,其差别十分清楚了。这里所说的母题“战争”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该两部作品中小到不可能再分的组成部分。而“革命战争的正义性”及“摧毁人性美好的东西”就具有主观性、抽象性及复杂句式特征了。

情境有时译作形势、局面。在比较文学中,情境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常见的一种典型的格局。“文革”时期文学作品中都存在种种典型的格局。比如:正面人物大义凛然,气势上永远压倒反面人物。英雄人物的男性往往没有女人,他们只爱事业。英雄人物的女性往往是不爱男人爱武装。各个民族都一样,革命事业压倒一切。对这些情境进行研究,特别是着力探讨这些情境怎样从一个国家(民族)传入另一国家(民族),从一个作家笔下传到另一个作家的笔下,目的都是要揭示出这些情境中的具体变异及其过程,寻觅到这些情境的鲜明的时代色彩、民族特征和个人风格。

主题学中的意象,指某一民族、某一国家中具有的特定意义的文学形象或文化形象。它们在历代文学中都具有深层意义。主题学中的意象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可以是一种动植物,可以是一种想象中的事物,而这些自然现象动植物及想象的事物,在不同民族文化里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山,其文化意象在中国人心中有崇高的含义。形容一位伟人往往称之为巍巍的高山,视之有“高山仰止”的敬佩之意。然而,山在爱尔兰文学作品里却成了一个具有威胁性的形象。主题学中的意象研究就要着力于探讨同一意象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文化的内涵,比较其变化与差异,揭示出各民族作品中的深层意蕴。特别重要的是,要通过同一主题不同意象或同一意象不同主题的研究,去探讨各个作家的民族文化心理及各民族的审美情趣之差异,这是意象研究的目的所在。

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孙丹 第一章发展论 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 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在这种观念中,这种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完全相等(雷纳·韦勒克)。 3、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4、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能复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 5、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是种族上、文化上有差异的族群的独特品质,其观点的基础是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全球地方化:即所有全球范围的思想和产品都必须适应当地环境的方式,而那种洞悉全球与本土的辩证关系的思想遂被称作全球地方主义。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的渊源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 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晚期文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话)——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德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95法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流传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2.渊源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3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4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影响研究”。由于各民族的文学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往的联系,因此就出现了如下文学现象: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中,就运用了不少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就吸收了印度佛经中神猴哈奴曼会三十六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相传李白首先创作了《菩萨蛮》,但据考证,《菩萨蛮》是古代缅甸的乐调,经云南而传入中原;更早的《楚辞·离骚》,开头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这难以理解的“摄提”、“孟陬”等词,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它们是从国外传入的星座译名,极可能是希腊文,也可能是撒马里亚语等。这类研究,由于主要是寻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交往联系,研究其渊源、媒介、流传、翻译、接受等等的影响事实,所以就叫它为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 5平行研究对文类的各种问题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把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作为研究重点,经过推理分析,然后得出有益的、往往又是具有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是美国学派提倡的重要方法。) 6 渊源学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外来影响即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艺术技巧等的来源进行研究。按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 25、笔述渊源:见之于文字的渊源。 26、印象渊源:指风景、艺术品、音乐等在视觉和听觉中的印象,勾起了作家创作的情感和思想 28、集体渊源:指一个作家不是受一部外国作品或一国文学的影响,而是受到许多外国文学的影响

【精品】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 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孙丹 第一章发展论 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 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在这种观念中,这种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完全相等(雷纳·韦勒克)。

3、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4、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能复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 5、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是种族上、文化上有差异的族群的独特品质,其观点的基础是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全球地方化:即所有全球范围的思想和产品都必须适应当地环境的方式,而那种洞悉全球与本土的辩证关系的思想遂被称作全球地方主义。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的渊源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

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晚期文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话)——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德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95法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艺复兴以来法国文学对日耳曼文学的影响”等。 2、学科发展历程:早期,法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比较文学论》)、伽列,注重影响研究。 1954年“国际比较文学协会”(ICIA)诞生。 1955年第一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在威尼斯召开。 1958年第二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在美国教堂山召开。标志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 耶鲁大学教授雷纳·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指出未明确课题与方法。

(完整版)5003-比较文学概论a卷答案

试卷编号:5003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春季学期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比较文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6年7月 一、填空题(每个1分,共15分) 1.垮学科 2.比较文学评论 3.林纾 4.意象 5.原型 6.水平接受 7.新批评派 8. 双向诠释 9.希腊神话 10.抒情、动作 11.《摩罗诗力说》 12.文学理论 13.《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的界限》 14.超媒体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每个6分,共30分) 1. 比较文学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 错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是总体文学,不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跟总体文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正确。“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3.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正确。题旨是指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而题材又是在对素材剪裁的的基础上写入作品的部分,因此题旨与素材的关系密切。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一方面是作家通过作品提炼出来的,并把作品内容的各个方面组成成一个整体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显然主题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得更密切。 4.中西文论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功能。因此,中西诗学在这方面的认识,应该说取得了完全的一致。(╳)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尽管中西文论中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圣才出品】

第1章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 1.1 复习笔记 一、后现代理论与非文学化、泛文化化 (一)解构派理论对比较文学的消解 从根本上说,解构派理论对比较文学的消解来自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消解。 1.文学观念的发生和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长期以来,无论中外,文学的涵盖面都是非常宽泛的。 (2)文学这一相对独立的领域像别的领域一样,近几十年来受到后结构主义思潮的巨大冲击。一种情形是从对语言本身的怀疑导致对文学的否定。 (3)语言是有缺陷的,它不足以表达人类最精妙、最深沉的感情,甚至无法说明一朵花的神秘,因此,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也就是虚幻的。 (4)文学自身的失落,文学和非文学的界限丧失,导致文学研究也失去了存在的前提。于是种种“超批评”大量涌现。 2.文学的非文学化 (1)文学自身本质特征的丧失; (2)文学边界向文化领域无限延伸,文学研究被文化研究取代的倾向。 3.文学的“泛文化化” (1)文学的“泛文化化”的含义“文学边界向文化领域无限延伸,文学研究被文化研究取代的倾向。

(2)文学泛文化化的原因 ①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相关的符号学、叙事学把文学研究变成语言学研究 它们过分注重语言本身的问题,而往往忽视文学的审美特征,把文学文本等同于任何一种文本,这样,文学文本就有了文化文本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文学研究被语言学研究取代。 ②新历史主义对后结构主义等思潮非历史化倾向的反拨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历史主义是对后结构主义等思潮非历史化倾向的反拨,但在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上却不可避免地接受了后结构主义的影响。新历史主义不仅颠覆旧历史主义关于历史真实、确定性等观念,而且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整个人类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新历史主义的创造者是葛林伯雷。 ③女性主义是从女性角度出发的一种理论 女性主义早期阶段较多关注文学,但后期则逐渐转向文化的各个领域。新马克思主义继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其关注的焦点始终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因此二者对文学的巨大影响也必然导致文学研究向文化领域转移。 (二)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非文学化和泛文化化倾向 1.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非文学化和泛文化化倾向的原因 (1)比较文学本来就是一门跨民族文学、跨学科、跨文化的学问,其研究领域似乎比任何一门人文学科都要大。由于比较文学自身理论的不完善,加上解构大潮的冲击,它的研究近年来迅速向更大的领域扩展,研究的重心已经转移到文化的层面。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比较文学主要是影响研究,六七十年代的比较文学主要是平行研究,八九十年代的比较文学则主要是文化研究了。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

08春本科《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选修课) 通知1、本材料为作业参考答案,学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删减,不必完全照抄;没有作业册的科目学员自备16k横格本抄写作业,并写清你的姓名、学号、专业和年级等信息 2、交作业时间11月30日前; 3、辅导和交作业期间交学费,具体如下: ⑴08春汉文本科交第三年学费1500元⑶08秋小教交第二次学费及考试费1100元,订书者教书费300元。 ⑵09春汉文本科交第二次学费1500元、书费350元;09春汉文专科交第二次学费1000元、书费300元。 ★各年级学员欠学费请一并交上! 作业一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个5分,共20分) 1、意象 2、翻译 3、管锥篇 4、文化割据主义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简述比较文学的功能。 2、概述美国比较文学发展历史。 3、鲁迅、田汉、郭沫若在接受西方浪漫主义思潮方面分别表现出哪些不同特点。 4、“八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以孟姜女哭长城为例,谈谈比较文学中主题和题材的流变。 2、为什么说接受和影响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如何理解这一双向过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意象: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象征:是以外在的、少见的事物,暗示一种抽象的普遍性的意义。 2、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作品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创造性劳动。 3、管锥篇:作者钱钟书。写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之间,出版于1979.8全书七百八十一则,围绕《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等古籍十种,引用八百多位外国学者的一千几百种著作,结合中外作家三千多人,阐发自己读书心得体会。《管锥篇》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标志之一。 4、文化割据主义:是指有些人深恐受到外来影响,极力鼓吹“纯而又纯”的本土文化排斥一切外来文化,拒绝交往,拒绝改变甚至为此镇压内部改革求新的势力。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1)、互识;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 (2)、互证:就是要在互相参证中找到共同问题,证实其共同性,同时反证其不同性就,以达到进一步的沟通和理解。(3)、互补: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收营养,某求新的发展。 2、美国的比较文学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1871年,沙克福在康奈尔大学作了“总体文学还是比较文学”的学术报告,(第一位涉足比较文学)。 1877——1889年间,盖利曾在密执安大学开设以“文学批评的比较”为内容的专题讲座。(先驱) 1890——1891年间,哈佛大学开设比较文学讲座 1903年,美国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 1899年,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创立于歌伦比亚大学。 1910年,萧菲尔创办《哈佛比较文学研究》杂志 1942年,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克里斯蒂,倡导下产生了“比较文学委员会”,创办《比较文学通讯》 1952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问世 1953年,韦勒克发表《比较文学概念》 1962年,雷马克发表《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1969年,艾德礼发表《比较文学论文选集》提出“平行研究”的主张。 3、鲁迅极力突出的是浪漫主义中的革命与反抗精神,“忤万众不慑”的战斗勇气。 田汉更接近经典的浪漫派,热烈乐观,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浪漫人道主义的同情心,使命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拜,对爱的力量的膜拜,都闪耀着浪漫主义的光彩。 郭沫若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他有“天狗吞宇宙”式的自我肯定与夸张,有横溢的激情,乐于从历史和神话中吸取灵感并且创造新的神话和新的理想世界。 4、刘勰把文学中复杂多样的风格归纳简约为“八体”,即: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又可以分为相对的四组: (1)典雅和新奇。典雅指引经据典,风雅蕴藉;新奇指“槟古竞今”,标新立异。这是以继承传统和创新的程度为标准来划分的。 (2)壮丽和轻靡。壮丽指立论卓越,体制宏伟,文采辉煌;轻靡指“浮文弱植,飘渺附俗”,也就是文辞浮华,飘忽无根。这是从内容与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 (3)远奥和显附。远奥指文章深沉不露,内容玄思深奥;显附指情理浅显,易于接受。这也是从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的。 (4)繁缛和精约。繁缛指喻众辞多,文采华丽;精约指“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这一组着重于形式,但“博喻”“剖析”仍与内容有关。 三、论述题:(40分) 1、答案要点:主题和题材的流变既牵涉到“传统继承”也牵涉到“引进”,应是构成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项研究可以纵向地考察某一主题或题材的历史发展。也要以横向把考察某一主题和题材如何被他种文化体系引进,或如何接受了他种

文学概论笔记

文学史 文艺学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 1、文学史:是一门历史的、具体的,考察文学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状况、经验概念和规律的专门学科。 2、文学史三个含义:A:从文学实际出发,并按照一定的历史线索,树梳理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B:分析、比较、评价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 C:分析比较和评价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学现象,文学运动,文学思潮 3、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另一分支,他以文学鉴赏为基础,以一定的文学理论和相关的人 文科学理论为指导,是对各种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 科学认识活动 4、文学批评的三个含义:A:文学批评的指导思想是:文学理论、美学理论、哲学以及其他一切人文社会科学 B:文学批评的对象是:作家、作品为主的一切文学现象 C:文学批评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比较和评价具体作品的审美价值,总结作家创作的优劣长短,判断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引导并帮助读者欣赏,理解文学作品,培养读者健康的审美观5、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探讨文学的性质、特征、构成、功能、价值 和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发展等规律,从中发现并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 命题框架、和研究方法 6、文学理论的的含义:A:文学理论以整体的文学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B:是对文学理论的把握 C:文学理论是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理论 7、学习文学理论的三种境界: A:第一种境界:不仅仅限于一两种文学理论书籍的阅读,而是对文学理论史做了纵向扫描,对相关文学理论 史原著做了精细的研读。 B:第二种境界:不仅研究文学理论,你还把文学理论作为人类人文思想库的一部分来看待,同时关注哲学、 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等。通过文学理论试图达到的是整体性的理解人类精神生 活的丰富性和可解释性。 C:第三种境界:文学理论成就了你的世界观,,使之学会了为信仰、理想而活,为意义、价值而活。 第二章本质论 ◆本质论是从⑴文学的审美性,⑵文学和文学观念,⑶文学的艺术性三方面来谈的。 一、文学的审美性 1、“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三者关系的理解文学具有感性色彩 ⑴审美:是一个体验和飞鸟影美的现象共性的宽泛概念,是人的心里在感知社会的基础上达到的完善状态,他是意识的社 会心理。 ⑵意识形态:抽象化的思想是以各种理想的方式,无论虚假或真实,来表达支配性的物质关系。 ⑶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与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达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想的一 种艺术样式。 二、文学和文学观念 1、再现说: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和再现 文学亚里士多德——《诗学》 理论刘勰——《文心雕龙》 2、表现说: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作品是作家的自然流露。 A:文学本质上是作家的外化 B: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 C:作家也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 3、实用说:强调作品和读者的利用关系 中方:文以载道西方:寓教于乐 4、独立说: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 5、体验说: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和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的考研笔记 飞氘有话说:本笔记适用于所有以《比较文学概论(修订版)》(陈惇刘象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为比较文学考试部分指定参考书的考试,根据我的猜测,师大今年考试明显涉及此部分的内容应该还是以名词解释为主吧,这个笔记应该能满足所有的名词解释吧。 内容可靠,可以放心使用,免费发放,吐血推荐,不求真情回报,但求看贴回复……(BK) 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心在法国(梵.第根等人)。 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教堂山会议(06年名词解释):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会上,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受到批评,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跨民族意味着: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跨民族的根本意义在跨文化。二,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在比较文学范围之内。 各种文学关系: 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 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 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

比较文学通论笔记(孟昭毅版)

比较文学》复习笔记(仅供参考)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名与实:“比较文学”作为专用术语,并具有了现代的文学研究意义上的内涵,是1827年法国著名批评家魏尔曼在巴黎大学讲学时开始使用的。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英国著名文学教授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名言:任何规定都同时是否定一样,比较文学不可能因为定义的束缚而停止发展。 第一节:比较文学ABC 第二节:定义的多重建构 法国学者率先提出过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法。基亚提出“比较文学并非比较。比较文学实际只是一种被误称了的科学方法,正确的定义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卡雷大力倡导研究文学间的“事实联系”,他指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品之间的关联,它格外注重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事实联系。 梵。第根总结说: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起点,放送者:作家、著作、思想;到达点,接受者;经过的媒介者:传递者。 美国: 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称为“美国学派”。 奥尔德里奇:比较文学是从超越一国民族文学的角度或者从与其他一门或几门知识学科的相互关联中,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 俄苏:比较文学被称为历史——比较文艺学,代表维谢洛夫斯基。 日尔蒙斯基: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联系和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国:杨周翰:主张对文学的主题、文学类型、文学潮流、批评和审美标准或诗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相互影响;把文学与其他文艺领域进行比较,研究其关系;在相互比较中发现一些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钱钟书、季羡林、现任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当前中国学者较为认同的另一种定义为: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第三节:学科的一般性质 与比较文学相关的概念主要有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

(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

《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填(20分) 1、比较文学具有 ( 开放性 )、( 多方位 )、( 动态性 ) 的特点。 2、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 ( 认同 ) 和( 离异 )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3、过去常有人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简化为 ( 影响 )研究,把美国学派简化为( 平行 )研究。 4、标志着比较文学正式成为一门有条理、有系统的学科,是( 戴克斯特 )的学术活动。 5、被誉为法国比较文学喉舌的杂志是 ( 《比较文学评论》 ),创始人是(巴登斯贝格 ) 。 6、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1899年创立于( 哥伦比亚大学 )大学。 7、德国古典语文学家 ( 霍普特 )关于荷马史诗和尼伯龙根之歌的平行研究为德国比较文学开辟了道路。 8、东欧唯一译本自成体系的比较文学理论性著作是 (久里申 ) 的《比较文学研究》。 9、文化外求的三个方向是 ( 外求于他种文化;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外求于他种学科)。 10、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可以上朔到 ( 1897年 ) 年林纾翻译《茶花女》。 1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则是在 ( 20年代末30年代 )(时间)。 12、三四十年代显示我国比较文学实绩的是 ( 朱光潜 ) 的《文艺心理学》、《诗论》和钱钟书的(《谈艺录》)。 二、名词解释(20分) 1、文学批评: 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与评价。文学批评在一定的文学历史中来进行,它必然是某种文学流派、文艺思潮的反映,因此又必然和文学史相联系。 2、文化转型: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了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3、文化离异: 表现为批判和扬弃,即在一定时期内,对主流文化怀疑,甚至否定、打乱既成规范和界限,对被排斥和曾经被驱逐到边缘的加以兼容,把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因而形成对主流文化的批判,乃至颠覆。 4、题旨(母题): 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就是题旨,或称母题。题旨或母题是可以从题材中读出来的某种意义,它是一种可以在各种主题中多次出现的因素。 三、简答题(30分) 1、文学研究的两种不同层次划分是指什么?举例说明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文学研究的两个不同层次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和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这两个层次之间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例如文学理论不仅可以进行某一国的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可以进行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也可以对某一文艺理论问题,从世界的角度进行总体性的研究。无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都有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三方面的内容。 2、简述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一书的观点? 答:(1)比较文学是一种没有语言、种族和政治界限的文学研究;(2)对比较文学来说,比较历史上毫无关系的语言和风格方面的现象,同研究从阅读中可能发现的相互影响和平行现象一样有价值;(3)比较文学不能只用来研究文学史(渊源和影响),而且也要用来研究和评论和当代文学;(4)比较文学上从国际的角度来研究一切文学,它认为一切文学创作和经验都有统一的一面,因而存在从国际的角度来展望建立全球文学史和文学学术这一遥远的理想;(5)比较文学的性质和对象决定了它不可能只局限于运用单纯的比较方法,在比较文学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笔记及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译介论)【圣才出品】

第7章译介论 7.1 复习笔记 一、译介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内涵 (一)译介学的基本定义及内涵发展 1.定义 译介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异质文学翻译互动研究。 2.学理基础:“国别文学”与国际文学交流的存在 3.主要研究内容 (1)译家译作与国别文学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2)译作对输入国文学及其文学史的影响 (3)国别或国际翻译活动、翻译思潮及其对总体文学的影响。 (4)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来,将翻译作为世界文学及文化发展的主要建构力量进行研究。 4.内涵发展 译介学顾名思义兼有“媒介(中介)”和“翻译”两层意思: (1)作为“媒介(中介)”的译介学起源于法国学派。

(2)文学的交流“翻译是最重要的途径”,译介学自然要将翻译作为“比较文学所要研究的主要对象”。 5.译介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1)十分关注译介学的学科属性,注意译介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的内涵衔接; (2)十分关注文学交流中属于译入语文化的文学系统; (3)注意研究文学交流的全过程。 6.根据苏珊·巴斯奈特的观点,西方当代译介学研究迄今经历过的三个发展阶段 (1)20世纪70年代末由以色列学者佐哈依据结构主义理论所创立的“分层系统”理论阶段; (2)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学者提奥·赫曼斯初具后结构主义理论品质的“译者隐喻语言映射”理论阶段; (3)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后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所创立的“文学调控”理论阶段 ①翻译与民族文化及民族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 ②如何评价翻译之为文化和文学的主要建构力量? ③从文学史的角度考察,大规模的翻译活动与文学文本经典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④关于译作的文化与文学整合功能,译者心中的“印象”如何?该“印象”又如何以隐喻的方式得以曲折地表达? ⑤翻译文学在民族文学史中的地位如何界定? ⑥如何考察文学史特定发展阶段中翻译活动的运行模式?

0046《比较文学概论》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046《比较文学概论》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046《比较文学概论》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比较文学日益成为一门显学,在最近几十年获得了迅猛发展,而“比较文学概论”也已经成为高校中文院系的必修课,成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学科之一。它和外国文学也就是东西方文学以及中国古代、现代和当代文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等学校文科的学生,本课的教学力求通过系统的学习,向学生全面介绍比较文学这一学科,介绍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学生应该在学习之后,能够初步运用有关理论并结合具体作品作出具有比较性眼光的学术研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世界范围内有联系的文学现象,并对当前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有个大致的了解。 该课程的考试题由四种题型组成,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闭卷考试。 题型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总计10分

题型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4题,总计20分 题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题,总计30分 题型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题,总计40分 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201303学期6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 三、知识点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 1、掌握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比较文学中的“四跨”以及“各种文学关系”。 2、理解并掌握比较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3、重点掌握“比较文学”一词的产生,特别是在一些重要国家的出现和提出者;掌握比较

比较文学读书笔记

题目:比较文学形象学视野中的“长安形象”———以韩国汉诗为中心 作者刘志峰(西安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128) 期刊:中国比较文学2014 年第1 期 时间:2014年1月20日 论证思路: 一、“长安形象”考辨 比较文学形象学“形象”的基本特征(首先应是“异国形象”;其次要反映本国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再次要体现异国与本国的文化关系。)通过合新罗、高丽、朝鲜等韩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著名诗人作品中“长安”的指代来分析“长安形象”是否是异国形象。 经过诗人的诗句分析:新罗、高丽、朝鲜汉诗中出现的“长安”分别为:唐长安、高丽开京和朝鲜汉阳,进一步解释认为韩国汉诗中的长安是否属于形象学“异国形象”的研究范畴的原因:○1韩国汉诗“长安”的原型是异国城市,形象是外来的;○2虽然长安形象由唐代诗人原创,但韩国历代诗人继承了这些形象,同时结合高丽、朝鲜的实际情形,对原有长安形象进行了加工再创造;○3新罗、高丽、朝鲜的历代文官阶层有着很高的汉文学创作能力,他们已经成为了韩国长安形象的创作主体,反映出了比较文学形象学视野中的“长安形象”韩国历代文人根据长安形象含义和分析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观点:重新定义“长安形象”,即,在东亚文明圈范围内,以汉唐长安城为母体,衍生出的与长安等特定城市(如高丽开京、朝鲜汉阳)相关的景观、生活、风俗等一系列的文学形象,当中包含着深沉的人文情感。 二、唐诗、汉诗“长安形象”对比 1.外在可见形象 通过规模外观、自然景物、传统风俗三个方面中来来对比韩国与中国同时期的作品中的异同。其中有相似之处,又有在其中加入本土的特色,其中最典型的的是节日风俗,元日———换桃符和五彩衣,上元———踏桥,灯夕———观灯,端午——荡秋千。 2.内在情感形象 高丽、朝鲜汉诗中的长安形象主要体现出了受容性和偏离性两大特点,是通过忆长安、望长安的方面来感受韩国与中国在当时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及缘由的比较得来。 三、长安形象里的中韩文化关系 两个诗文中的现象进行分析:高丽中期开始,高丽文人明知长安是汉唐之都,还用其来指代开京的原因,在此之前,却很少见的原因。作者认为是北宋灭亡和高丽的发展关系的影响朝鲜时期的长安汉诗规模巨大的原因,,作者认为是受到明清文学批评的影响。 个人评价:本文通过“长安形象”考辨、唐诗、汉诗“长安形象”对比、“长安形象”中的中韩文化关系,考证了韩国历代汉诗中“长安”的含义,比较了中韩“长安形象”的承接与异同,揭示了“长安形象”背后的中韩文化交流关系进行层层分析与论证。但是对于唐宋文化对于高丽、朝鲜等国产生的影响分析过于单一。

比较文学经典笔记

下面的内容可以出单选题,也可以出填空题或判断题。必须熟记 1.比较文学作为专用术语,在法国最早使用的是魏尔曼。 2.某些作品在国外的影响超出在本国范围内的影响,这种现象是超越影响。 3.创作小说《变形记》的现代奥地利作家是卡夫卡。 4.比较文学最本质的特点是可比性。 5. 中国西藏被外国作品描绘成世外桃源,这在比较文学影响的类型中属于虚假影响。 6.法国著名结构主义代表人物是罗兰.巴特。 7.比较文学不是文学,而是一种文学研究。 8.法国学派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影响研究。 9.“打鬼借钟馗”的道理在比较文学影响的类型里属于反影响。 10.与跨学科研究有关的模糊数学,其创立者是查德。(模糊数学是美国应用数学家查德于1965年创立的。) 11.法国是举世公认的比较文学的发源地。 12.严复在《天寅论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的主张。(信:忠实于原文,达:表达通顺,雅:文辞典雅。) 13.西藏地区流传的著名民族史诗是《格萨尔王传》。 14.当前中国学者较为认同的一种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15.比较文学是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与总体文学之间的中介与桥梁。 16.在影响研究中重点研究放送者的是流传学。 17.精神分析学的创立者是奥地利学者弗洛伊德。 18.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是19世纪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 19.将比较文学称为历史--比较文艺学的是俄苏学者(前苏联)。 20.俄苏学派的特点主要是强调“类型学”,它实际上是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综合。 21.“中国学派”一词最早见诸文字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 22.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比较文学条目的学者是乐黛云。 23.开办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的法国学者是魏尔曼。(比较文学之父) 24.率先提出阐发法的是台湾学者古添洪。 25. 中国翻译史上最早的翻译家是东汉人安清(安世高)。 26.先进的文学与后进的文学之间正常、互益的影响是正影响。 27.受白居易的闲适诗影响最大的日本古典名著是《源氏物语》。 28.受《一千零一夜》中框架式结构影响的意大利名著是薄伽丘的《十日谈》。 29.总体文学又被称为一般文学。 30. 第一部英译的中国小说是《好逑传》。 31.第一部法译的中国剧本是《中国悲剧赵氏孤儿》。 32.意识流小说名著《尤利西斯》的中文翻译家是天津的金隄。 33.基亚认为比较文学正确的定义应该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34.在影响研究中重点研究接受者的是渊源学。 35.法国作家司汤达描写爱情与革命冲突的主题的小说是《法尼娜.法尼尼》。 36.西方翻译史上,第一位翻译家是安德罗尼科斯。 37.将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圣经》译成德文的宗教改革家是马丁.路德。(自他以后欧洲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翻译活动)。 38.高尔基称文学为“人学”,认为文学是表现人的。 39.日本现代表现“徒劳”主题的著名作家是川端康成。 40.受荷马史诗《奥德修纪》影响的意识流小说名著是《尤利西斯》。 41.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确定并使用英文“比较文学”一词的英国学者是波斯奈特。 42.率先提出“平行研究”的是美国学者。 43.外国来华的和尚想要翻译佛经,需借“外书”来附和“内学”,这种方法称为“格义”。(外书:中国道家,儒家学说中哲理上的名词术语。内学:佛教教义中类似或等同的概念。) 44.将中国元代李行道的杂剧《灰阑记》改编为《高加索灰阑记》的外国作家是德国的戏剧大师布莱希特。 45.在《比较文学论》一书中提出“总体文学”的学者是梵.第根。 46.最早提出“世界文学”一词的学者是歌德。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 第一章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 1、三个概念:(1)文学理论,(2)文学批评,(3)文学史。 2、什么是比较文学? 3、比较文学的起源是什么? 4、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寻求的是他种文化的应和。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哪些内容? 6、什么是总体文学? 7、什么是世界文学? 答:1、(1)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个别特征,同时又具有作为艺术作品的共同之点,正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个性,同时又有同民族、同职业的共同特征以至人类的通性一样。一件文学作品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既是个别的,又是一般的。任何“特殊”和“个别”,只要是文学的,就包含着文学的共同原则,就可以用这种原则来加以解释,这种原则就是文学理论。(2)文学批评指的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3)文学史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和心态的制约。 2、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这就是比较文学。 3、比较文学起源于了解他人的兴趣。人们的相互接触多了。就会产生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愿望。如果没有相互认识的兴趣就谈不上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这就是比较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互识”。 4、比较文学寻求他种文化的应和。举例来说,人们在文学方面遭遇的共同问题首先碰到的就是“什么是文学”。中国传统文学的主体最早是抒情诗,中国文论对文学的界定首先是强调人类内在的“志”和“情”,“志”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在与“他者”(指他种文化中的文学)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了自身的特点。其次,“互补”是指相互吸引,取长补短,但决不是把对方变得和自己一样,也不是把自己变得和对方一样。再次,“互补”还表现为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或误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因而获得对该文本全新的诠释和理解。最后,“互补”还包括一种文化的文本在进入另一种文化之后得到了新的生长和发展。 6、总体文学研究超越国家、民族、语言界限的那些文学运动、文学题材、文体和技巧,例如浪漫主义几乎在各民族文学中都有自己独特反映,总体文学着重研究其在多种文学中的传播、发展和流变。正如比较文学必须以国别文学为基础一样,总体文学也必然与国别文学、比较文学密切结合。 7、“世界文学”可以解释为世界各民族最优秀的,具有世界意义和世界水平的文学宝藏的总和。 第二章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1、从六个方面系统阐述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答:(1)我们所处的时代——文化转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剧的重组与更新。(2)文化转型与文化多元。(3)

2020年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考研精品资料

2020年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考研精品资料 说明:本套考研资料由本机构多位高分研究生潜心整理编写,2020年考研初试首选资料。 一、重点名校考研真题汇编 1.重点名校:比较文学相关2013-2018年考研真题汇编(暂无答案) 说明:本科目没有收集到历年考研真题,赠送重点名校考研真题汇编,因不同院校真题相似性极高,甚至部分考题完全相同,建议考生备考过程中认真研究其他院校的考研真题。 二、2020年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考研资料 2.郑克鲁《中外文学史》考研相关资料 郑克鲁《中外文学史》[笔记+课件+复习题+提纲] ①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郑克鲁《中外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习效率,基础强化阶段首选资料。 ②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郑克鲁《中外文学史》本科生课件。 说明:参考书配套授课PPT课件,条理清晰,内容详尽,版权归属制作教师,本项免费赠送。 ③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郑克鲁《中外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 说明:按照大纲、历年真题、指定参考书精心编写,结合考试侧重点和难度使该题库更具针对性和实战性。 ④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郑克鲁《中外文学史》复习提纲。 说明: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提纲,提炼出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习针对性。 郑克鲁《中外文学史》考研模拟题[仿真+强化+冲刺] ①2020年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中外文学史考研专业课六套仿真模拟题。 说明:严格按照本科目最新专业课真题题型和难度出题,共六套全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②2020年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中外文学史考研强化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专业课强化检测使用。共六套强化模拟题,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强化复习首选。 ③2020年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中外文学史考研冲刺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专业课冲刺检测使用。共六套冲刺预测试题,均有详细答案解析,最后冲刺首选资料。 3.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考研相关资料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课件+复习题+提纲] ①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考研复习笔记。 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习效率,基础强化阶段首选资料。 ②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本科生课件。 说明:参考书配套授课PPT课件,条理清晰,内容详尽,版权归属制作教师,本项免费赠送。 ③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 说明:按照大纲、历年真题、指定参考书精心编写,结合考试侧重点和难度使该题库更具针对性和实战性。 ④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复习提纲。 说明: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提纲,提炼出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习针对性。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考研模拟题[仿真+强化+冲刺] ①2020年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比较文学考研专业课六套仿真模拟题。 说明:严格按照本科目最新专业课真题题型和难度出题,共六套全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②2020年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比较文学考研强化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专业课强化检测使用。共六套强化模拟题,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强化复习首选。 ③2020年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比较文学考研冲刺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专业课冲刺检测使用。共六套冲刺预测试题,均有详细答案解析,最后冲刺首选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