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

1来源
编辑

笛卡尔的哲学命题(法:Je pense, donc je suis. 拉丁:Cogito ergo sum. 英:I think, therefore I am. 西:Pienso, luego existo.),直译为“我思考,所以我存在。”
2含义
编辑

笛卡尔
笛卡尔
意思是:“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因为当我怀疑其他时,我无法同时怀疑我本身的思想”。比较权威的解释是:“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因为我在思考在怀疑的时候,肯定有一个执行“思考”的“思考者”,这个作为主体的“我”是不容怀疑的,这个我并非广延的肉体的“我”,而是思维者的我。所以,否认自己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这个命题是怎么成立的呢?笛卡尔指出:这既不是一个演绎推理也不是归纳的结果,而是一个“直观”的命题。
3原文
编辑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谈谈方法》的第四部分提到:“我想,所以我是”[1] 的旧译。
4理论历史
编辑

争论

在笃信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人们眼里,笛卡尔却有一个致命的把柄被人抓在手里,那就是他那句回荡了几个世纪的名言:“我思故我在”。这句被笛卡尔当作自己的哲学体系的出发点的名言,在东欧和中国学界都被认为是极端主观唯心主义的总代表,而遭到严厉的批判。很多人甚至以“存在必先于意识”、“没有肉体便不能有思想”等为论据,认为Descartes是“本末倒置”、“荒唐可笑”。
绝对的怀疑

笛卡尔的哲学历程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历程。他的哲学追求的起点是对人类认知能力最根本、最彻底的怀疑。笛卡尔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思维历程的开端:“一切迄今我以为最接近于‘真实’的东西都来自感觉和对感觉的传达。但是,我发现,这些东西常常欺骗我们。因此,唯一明智的是:再也不完全信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外部世界对我们的认知的帮助是这样的不可信赖,那么,我们的主动感知活动(在辩证唯物主义那里叫做“实践”)和思维是怎样的呢?这些活动也常常出现在梦境之中,使得我们无法确切地区分“梦”与“醒”。因此,我不得不怀疑,整个的世界是否仅仅是一个梦幻(我们记得庄子与蝴蝶的故事)。
从这些简单、初步的“疑点”出发,笛卡尔把他的怀疑推到极致:“我愿意假定,一切真理的源泉不是仁慈的上帝,而是一个同样狡猾、同样有法力的恶魔,施尽全身的解数,要将我引上歧途。我愿假定,天空、空气、土地、形状、色彩、声音和一切外在事物都不过是那欺人的梦境的呈现,而那个恶魔就是要利用这些来换取我的轻信。我要这样来观察自己:好像我既没有双手,也没有双眼,也

没有肉体,也没有血液,也没有一切的器官,而仅仅是糊涂地相信这些的存在。”(《Discours de la Methode》)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笛卡尔的怀疑不是对某些具体事物、具体原理的怀疑,而是对人类、对世界、对上帝的绝对的怀疑。从这个绝对的怀疑,笛卡尔要引导出不容置疑的哲学的原则。
5理论确定过程
编辑

描述

Descartes一开始想象自己不存在肉体,只有心灵,他做到了,但之后他假想自己没有心灵,却做不到。于是Descartes接着说:“正当我企图相信这一切都是虚假的同时,我发现:有些东西(对于我的怀疑)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那个正在思维的我’!由于‘我思,故我在’这个事实超越了一切怀疑论者的怀疑,我将把它作为我所追求的哲学第一条原理。” 《Discours de la Methode》
确立

通过Descartes对自己哲学历程的细腻描述,我们可以明白地知道,这句名言的含义不是:由于我思考,所以我存在。而是:通过思考而意识到了(我的)存在,由“思”而知“在”。
“我思,故我在”的中文的表述是很含糊、不确切的,我们的同胞对哲学大师Descartes的误解基本上是这个中文表述所导致的。不过,在这件事上,我们中国人并不是哲学世界中唯一的迷途羔羊,几百年来,欧洲哲学界也是这样看待他的。造成这个误解的根源是Descartes的法文名著《Discours de la Methode》的拉丁文翻译。在这本书的拉丁译文中赫然可见:cogito ergo sum!由于当时的哲学著作绝大部分使用拉丁文,而法文只是一种地方语言,从此,这句拉丁文不胫而走,成了Descartes哲学的代名词,而那法文的原文je pense, donc je suis反而淹没不张了。Descartes的初衷是建立一个不容置疑的学术方法体系,而他哲学原则的出发点首先就遭到了广泛的误解,历史就是这样的不公平。
6笛卡尔
编辑

简介

勒奈·笛卡尔(René Descartes,另译笛卡儿,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土伦省莱耳市-1650年2月11日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创立了“欧陆理性主义”(Continental Rationalism)哲学。
笛卡尔出身于一个地位较低的贵族家庭,父亲是布列塔尼议会的议员。在他8岁时笛卡尔就进入拉夫赖士(La Fleche)的耶稣会学校接受教育,受到良好的古典学以及数学训练。1613年到巴黎学习法律,1616年毕业于普瓦捷大学(Université de Poitiers)。毕业后笛卡尔决心游历欧洲各地,专心寻求“世界这本大书”中的智慧。

因此他于1618年在荷兰入伍,随军远游。1621年笛卡尔退伍,并在1628年移居荷兰,在那里住了20多年。在此期间,笛卡尔专心致力于哲学研究,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他在荷兰发表了多部重要的文集,包括了《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沉思》和《哲学原理》等。1649年笛卡尔受瑞典女王之邀来到斯德哥尔摩,但不幸在这片“熊、冰雪与岩石的土地”上得了肺炎,并在1650年2月去世。
1663年他的著作在罗马和巴黎被列入禁书之列。1740年,巴黎才解除了禁令,那是为了对当时在法国流行起来的牛顿世界体系提供一个替代的东西。
说Rene Descartes(笛卡尔)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大概也不过分。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家Heidegger(海德格尔)曾说:“自从Leibniz(莱布尼兹)以来,德国思想界所达到的,Descartes的基础理论的(各种)主要发展(变化),丝毫没能超越这个基础理论,而恰恰展开了它形而上学的广度,而为十九世纪创造了前提。”
哲学思想

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哲学上,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者。笛卡尔认为,人类应该可以使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理性――来进行哲学思考。他相信,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他举出了一个例子:在我们做梦时,我们以为自己身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然而其实这只是一种幻觉而已)。他从逻辑学、几何学和代数学中发现了4条规则:
1.除了清楚明白的观念外,绝不接受其他任何东西;
2.必须将每个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来处理;
3.思想必须从简单到复杂;
4.我们应该时常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东西。
笛卡尔将这种方法不仅运用在哲学思考上,还运用于几何学,并创立了解析几何。
由此,笛卡尔第一步就主张对每一件事情都进行怀疑,而不能信任我们的感官。从这里他悟出一个道理:他必须承认的一件事就是他自己在怀疑。而当人在怀疑时,他必定在思考,由此他推出了著名的基本公式――“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笛卡尔将此作为形而上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笛卡尔还试图从该出发点证明出上帝的存在。笛卡尔认为,我们都具有对完美实体的概念,由于我们不可能从不完美的实体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此有一个完美实体――即上帝――必定存在。从所得到的两点出发,笛卡尔再次证明,现实世界中有诸多可以用理性来察觉的特性,即它们的数学特性(如长、宽、高等),当我们的理智能够清楚地认知一件事物时,那

么该事物一定不会是虚幻的,必定是如同我们所认知的那样。
虽然笛卡尔证明了真实世界的存在,他认为宇宙中共有2个不同的实体,即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灵魂”和“扩延”),两者本体都来自于上帝,而上帝是独立存在的。他认为,只有人才有灵魂,人是一种二元的存在物,既会思考,也会占空间。而动物只属于物质世界。
笛卡尔强调思想是不可怀疑的这个出发点,对此后的欧洲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它的基础,“我思故我在”被后人证明是并不十分可靠的,因为该公式其实是建基于承认思想是一个自我意识这一隐蔽着的假设上的,如果摈弃了自我意识,那么笛卡尔的论证就失败了。而笛卡尔证明上帝存在的论点,也下得很匆忙。
对科学的贡献

数学
笛卡尔对数学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解析几何。笛卡尔成功地将当时完全分开的代数和几何学联系到了一起。在他的著作《几何》中,笛卡尔向世人证明,几何问题可以归结成代数问题,也可以通过代数转换来发现、证明几何性质。笛卡尔引入了坐标系以及线段的运算概念。笛卡尔在数学上的成就为后人在微积分上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后者又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基石。
物理
在物理学方面,笛卡尔也有所建树。他在《屈光学》中首次对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论论证。他还解释了人的视力失常的原因,并设计了矫正视力的透镜。力学上笛卡儿则发展了伽利略运动相对性的理论,强调了惯性运动的直线性。笛卡尔发现了动量守恒原理。他还发展了宇宙演化论、漩涡说等理论学说,虽然具体理论有许多缺陷,但依然对以后的自然科学家产生了影响。
参考资料














【作文1】

“不要以为死去的人死了/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这是梵高为他的作品《盛开的桃花》题写的诗句。梵高相信一个人的行为、容貌会永存在那些爱过他的人的心中,他的精神将永存。是的,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个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椅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些纸包的烟草,他似乎向我们唱出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他一生始终以一种坚持不懈的行为——不停地挥动画笔,向庸俗的艺术观提出挑战。今天,当他的《向日葵》在卖出天价时,正是他的思考造就;当时无人问津的作品受到现在无数人的追捧与赞扬,正是他坚持不懈地对美术的思考,使得他的艺术观超出了当时,在现在成为了佳作。这就是梵高的价值,他的人生意义。

拂去岁月积下的尘埃,在历史动人的容颜里,我们总能依稀辨出那些依然鲜活的形象:孔子与老子,一个一心入仕——“沽

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是孔仲尼急切要建功立业的生动写照;一个寄情于自然——“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聃感悟自然的体问。孔子一心向仕,周游列国而不得任用,然而他的学说却最终一统天下。老子寄情山水,默默无闻,后世门生面对令尹之职也不动心,终南捷径的典故至今暧昧的出现在典籍之间。司马迁与班固,一个少年立志然而时运不济,忍辱负重写下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一个文采飞扬,震惊朝野,一只妙笔著下煜煜《汉书》亦让人惊叹。

是的,他们都是“我思考,所以我存在”的很直接的表现。通过自己对自然、人生的思考,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的思想与文化没有被历史磨灭,,流传至今。而对于我们来说,有何尚不应该这样呢?

人生就像一场短暂的散步。迈步走过春的清风暖阳;快步跑过夏的雨帘荷香;小步漫游秋的落叶归雁;轻轻踩过冬的皑皑白雪,人生便已结束。所以,我们90后绝不应该只是给别人讲我们是多么的特别,而应该用自己的思考留下自己思考的足迹,留下独属于自己的空间,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有贡献。在历史长河中不被磨灭,留下自己思考后的脚印。

的确,我思考,所以我存在。

不同的思考,不同的选择,但却都是我们存在的价值,我们绚烂的人生。





【作文2】

看着忙碌的人们,为了生存拖着疲惫的身躯匆忙的行走在这一方小小的地域;读着带着宝宝的年轻妈妈,脸上洋溢着的或淡或浓的各种情绪。心有所触!

晚间,听着忧伤的歌曲,品着小资清愁的小词,饮一杯冰纯,我还是习惯于给自己留一点可以让心灵放纵的空间。在空灵的境界里体味个体的孤独,以及在孤独中寻求解脱的畅快.点一支香烟,吐出嘴的烟圈不断上升淡化,慢慢抽象成动态的图案,再缓缓的消散在斗室中,直到无形。

已经夜深了,我那敏感的心更加柔似水,音乐像轻柔的羽毛划过我的心尖,记忆像流水般汹涌而来,夜归的灵魂带着温暖的甜美让我沉醉皈依。心在夜的轮回中愈渐淡然而沉静。

总是有那么迷醉的时刻,时光透体而过,留下的只有无奈的叹息与无尽的伤感。

在夜的静谧中享受着生的痛楚,而后,放歌,怜阮籍,无奈猖狂,放浪形骸于竹林之中;痛清照,老来无依,哭吟于“满地黄花堆积”;叹岳飞,赤诚抗金,精忠报国,十二金令终无情,使人怅恨于“莫须有”。命运如是,奈若何?我即无为?学庄子,超然于物外,神游于天地,归于沉寂的自然,入定于万物玄虚。终不愿!

冰纯的涩味氤氲在味蕾,缭绕的

烟雾使我的眼睛迷蒙,它隐射着繁华尽落后的伤感,让处于游动悬崖的我心有所触,却无计消愁!真难为了尼采,在那个偶像失落的黄昏年代,他竟能呼喊出“我是太阳!”。

人脱离母体,啼哭不止,即已知晓自己将要面临各色的苦难。苦难就像蚌壳里的沙子,与我们的身体如影随形,时刻在提醒着我们他的存在。他在彰显自己存在感的时候, 却常常忽视我们的承受能力。然而,面对他的挑衅,我们要学蚌,不断将沙子打磨光滑,从而将苦难变成我们人生的财富——一颗璀璨而圆润的珍珠!

即使在人生路上遇到的是无边的荆棘,感受到得是无尽的痛楚,痛哭过后,我们还是该在擦掉眼泪后,去积极寻找通往幸福的出路。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然会为你开一扇窗.无奈过后,伤心过后,让我们走出阴霾,拥抱属于我们的那片蓝天吧!在命运的股掌中,我愿倾尽全力去演绎人定胜天的神话!





【作文3】

“我思故我在”和“象由心生、象随心灭”“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等不谋而合;都是对于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论说,是与佛学、哲学、美学相关的命题。
“我思故我在”曾经受沉重的“革命洗礼”。有人质问:难道你不想到我,不看见我,不听见我,我就不存了吗?难道你不想到世界、听见世界、看到世界,世界就不存在了吗?乍听,质问非常有理。
哪有人如此睁眼说瞎话,明明站在身边却偏偏说没有他就没有别人,世界就在他周围,却偏偏说没有他就没有世界。完全是站在庸俗社会学立场的假设命题,不是“我思故我在”的原意,是强词夺理者的推论才成为“我不看见你,你就不存在”。
还有“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宇宙是吾心,吾心即宇宙”“存在是观念的集合”“存在是被感知”等等,那个年代都被“上纲上线”成了唯心主义的“没有我就没有世界”的谬误。
“我思故我在”不是说了我想到了我,我才存在,我想到别人,别人才存在,我想到了世界,世界才存在,不是。它是说“没有我就没有我的世界”。
没有我哪有“我的世界”呢,哪有我眼睛里观念里的世界,我审美中的世界呢,完全对,怎就成了唯心主义的“没有我就没有世界”呢?简直是“栽赃”。
有句俗话“情人眼里出西施”?没有你这个“情人”的存在,你眼睛里的那个“西施”当然就不存在,别人不一定会看成“西施”的。
“我思故我在”,包括“心外无物,心外无事”都是指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并不是指主客体本身,意思是说,没有我的“心”就没有我心里的世界。
“我思故我在”主

张你信你的、我信我的,我就是我,我自己听、自己想、自己看。主张你相信你自己,你是你,听你的、想你的、看你的、信你的。主张我和你各自独立存在。主张我和你没有什么相干、你和他没有什么相干,主张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世界,主张不干涉个人的信仰和见解。“我思故我在”是修身、修心、修性之道。且借用一段俏皮对话:
:阿弥陀佛!买碗素面。
:对不起,没有素面。
:没有算了,阿弥陀佛!
:那你不是要饿肚子了吗?我想想办法。
:不用,阿弥托佛。吃了就是没有吃,没吃就是吃了。
:不吃岂不饿着?
:饿就是不饿,不饿就是饿。阿弥托佛!
:真是对不起。
:不必。对不起就是没有对不起,没有对不起就是对不起。阿弥陀佛!
:长老真是修炼到了忘我的境界呵,敬仰。
:阿米托佛。到了忘我的境界就是还没到忘我的境界,没到忘我的境界就是到了忘我的境界,忘我就是不忘我,不忘我就是忘我,敬仰就是不敬仰,不敬仰就是敬仰。阿米托佛。
这话听起来荒唐,然而有人就应该是这样的。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信念、自己的信仰。即便把他们集中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改造、同洗脑、同如厕,也是改变不了的,改造了照样还是自己的世界,人的眼里不可能有两个相同的世界。
一颗心一个世界,一个脑袋一个世界,一对连体人也各有自己的世界。人人对客体的接受都要经过自我过滤。从前年代曾经叫做“戴上有色眼镜”,人人都有自己的“有色眼镜”。
一女孩看中一男孩,全家人反对,要另为她“物色”。女孩坚决反对,那男孩是她最理想的。于是各种各样的猜想推测,可是各种各样理由也动摇不了女孩的信念,没用,她有自己的一颗心、一个脑子。
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有的人都会为花溅泪因鸟惊心吗?不。一个得意洋洋、悠哉乐哉的人,一个不“感”无“恨”的人,是不会因花“溅泪”,为鸟“惊心”的。
相面先生说的“相由心生”则是另个一概念,然而同理。可分三层意思:人的面貌从“心”而起,因“心”而变,“心”在面貌中显现。相面先生靠观察面相而察其色、察其心、察其人。
有个故事:一屠夫找不到妻子,女孩看见他觉得有股杀气。屠夫求相面之人。相面之人告诉“相由心生”的道理:天长日久宰杀生命会从面相中透出残忍之心、残忍之性、残忍之色,建议他改职业。
又一更久远的故事:一画妖魔鬼怪的画师长年累月捉摸妖魔鬼怪的形象后,天天夜里有妖魔鬼怪缠身,而且自己面相渐渐变得丑陋。一禅师建议他改画了佛像和仕女,妖魔鬼怪就

再没有缠他,环境使他得了幻想症。
“相由心生”本是佛家语。意思是眼里的一切都与“心”有关系,脸相与人的心情、品德有关系,叫做“自我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人心境愉悦时心里的什么都美好,阴雨绵绵比阳光灿烂更阳光灿烂,心情不好时蓝天白云比彤云密布时还要彤云密布。为什么,就因为心情不同,心的深深处在阳光灿烂或者在彤云密布中。
心情好时处处可爱,看人,人漂亮,看物,物美丽,看事,事顺心。心情不好时美变丑了,可爱变得不可爱了。而且,善良的人令人觉得美丽可爱,心地不善不良的人漂亮也不再可爱,一个刽子手即便是个美女也一定不美。
知道“相由心生”会有好处,能帮助自己在困境中置之度外。那位和尚就是如此,吃与没吃,饿与不饿,对不起与没有对不起,他全都不放在自己的心上,于是困境得到淡化与缓解。
“我思故我在”的理念还能够帮助人修心养性、冶炼情操、修养道德。
据说苏东坡年轻时有个方丈挚友,常一同谈书论画、喝酒品茶。一次苏问方丈,他打坐时像什么,方丈回答像一尊佛。方丈随口问苏东坡,他像什么。苏有意打趣,说他像一堆粪。
苏东坡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得意的告诉苏小妹,小妹笑他说∶相由心生、象随心灭;方丈已经修炼到了佛的境界,所以口中出佛,哥哥口中出的却是粪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