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和方法探索

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和方法探索

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和方法探索
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和方法探索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和方法探索

作者:童敏, Tong Min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社会学系,福建厦门,361005

刊名: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05,21(2)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16条)

1.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 Ministry of Civic Affairs,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and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2002, The Future Plan of Chinese Mental Health Work (2001-2010)

2.Phillips M R1993 'Strategies used by Chinese families in coping with 1995

3.Wang Q;Gong Y;Niu K The Yantai model of community care for rural psychiatric patients 1994

4.Zhang M;Yan H;Phillips M. R Community-based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in Shanghai: facilities, services, outcome and cultural: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1994

5.Pearson V Families in China:An undervalued resource for mental health 1993

6.Phillips M R;Pearson V Editor introduction to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in urban communities 1994

7.Xiong W;Phillips M R;Hu X Family based intervention for schizophrenic patients in China: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1994

8.Zhang M Y;Yang H Q Effectiveness of psychoeducation of relatives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1993

9.Bear J H;Propst R N;Malamud T. J The fountain house model of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1982

https://www.doczj.com/doc/8e12262049.html,mb H R Treating the long-term mentally ill 1982

11.Anthony W A;Howell J;Danley K The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the psychiatrically disabled 1984

12.Liberman R P;DeRisi W J;Mueser K.T Social skills training for psychiatric patients 1989

13.Anthony W A;Liberman R P Handbook of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1992

14.Hawkins M J;Raber M‘Mental health care reform: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work' Hospital 1993

15.Wang S B‘ Indigenization of Chinese social work' a speech delivered in Lecture by Distinguished Scholar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97

16.Wang S B Work report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1998

本文读者也读过(2条)

1.李玉华.姚新伟.张明园上海市精神病人社区康复机构现状调研与对策建议[期刊论文]-上海精神医学

2005,17(z1)

2.童敏.TONG Min社会工作的机遇与挑战: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的社会服务介入[期刊论文]-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

引证文献(2条)

1.董云芳社区融纳型精神康复服务模式探析[期刊论文]-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4)

2.于文红精神疾病健康宣教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2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e12262049.html,/Periodical_bjkjdxxb-shkxb200502009.aspx

社会工作介入信访领域的探索与思考

社会工作介入信访领域的探索与思考 朱眉华 2013-2-6 11:12:58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京)2012年4上期【英文标题】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of Social Work's Intervention into the Letters-and-Vistors System 【作者简介】朱眉华,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 信访制度作为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民主机制,具有政治参与、民主监督和权利救济等重要功能。回顾其发展变迁的历程,可见其在沟通政府与百姓、反映民情民意、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但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社会问题纷呈,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加剧,同样给信访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学界对信访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主要聚焦于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本文将从社会工作视角,基于近年来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开展的上访家庭服务项目的实践探索(注:该项目为P区妇联委托的家庭服务项目的子项目,为期两年,服务对象是因动迁安置引发的群访女性及其家庭,共96户。社工采用个案辅导、小组工作和社区活动等方式介入,服务达2286人次,1/3家庭情况有明显改善),探讨社会工作在信访领域中可以发挥的作用、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介入方法,以期抛砖引玉,更深入地研究社会力量参与信访工作的新机制。 一、在信访领域开展社会工作实践探索的意义 社会工作实践的根本目标在于帮助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进行社会功能方面的调适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

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无论在价值观、思维模式还是生活方式上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有些人无法跟上社会快速变迁的步伐,种种不适应状况必然显现出来。社会工作者的职责正在于帮助有需要的人士共同去处理好自我(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纷)以及个人与环境之间的调适(工作单位、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以修复其社会功能,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正如中组部、民政部等18部门颁发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对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及其作用所作的清晰阐述: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对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 信访工作,也是一个矛盾调解、问题解决、风险预警的重要领域。信访工作体系中,一直强调的是政府部门间的合作,较少关注到社会力量参与协同的成效。而社会工作介入信访领域的探索,正是期望通过第三方的参与、专业介入方法的运用,以形成合力来一起解决社会难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此,重点探讨以下两点积极意义: 1.呼应社会发展需要,分担社会责任 回顾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与社会宏观背景息息相关的发展脉络,正是不断顺应社会发展及服务对象需求的变化,及时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的社会服务,这个职业才得以迅速发展并赢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实务领域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大多数服务聚焦于青少年、老人、家庭、戒毒、社区矫正、医院、学校等领域,而信访领域确实是一个崭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域,没有国内外的相关项目经验可以借鉴。开拓这样一个新的领域,正是为

社会工作技巧篇

社会工作技巧篇 一倾听及提升动机技巧 (一).专注 (二).复述 (三).查证 (四).鼓励及支持 (五).邀请 二、引领技巧 (一).澄清 (二).聚焦 (三).摘要 (四).提供资料 三、反映技巧 (一).内容反映 (二).感受反映 (三).经验反映 四、影响技巧 (一).建议 (二).教育 (三).自我坦白 (四).演绎 (五).对质 一、倾听及提升动机技巧 定义 这组技巧在专业关系建立初期经常被使用,是一组最基本的技巧。运用这类技巧是基于对受助者独特性的尊重,以及对受助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信心。通过肢体及口头语言,令受助者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从而诱发其动机,维持工作关系,投入互动的过程。这些基本技巧包括专注、邀请、复述、鼓励及支持和查证等。 目的 1与受助者展开话题,尝试建立并发展初步的工作关系。 2让受助者感到工作者的关心及接纳。 3让受助者感觉工作者对他的话题有兴趣;工作者应掌握其话题的重点。 4让受助者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表达他的感受及想法。 5让受助者了解工作者支持并鼓励他参与辅助过程。 6在小组中,可以通过这些技巧来建立能够促进小组相互信任、相互分享的规范,营造良好气氛。 运用

工作者运用这类技巧时的基本方法: 7保持身体姿势的舒展和开放,传达开放、接纳的肢体语言。 8在谈话中,能专注于受助者的谈话内容及情绪反应。 9讨论的话题、重点及分享的深浅程度都尽量由受助者来作主导,以表达对他的尊重。 10除了语言方面的跟进,还要做到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的一致,表达支持及鼓励,使受助者能尽情表达。 11对受助者的表达进行回应时要尽量简短、精炼,应考虑到受助者是否能明白,使用受助者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以减轻受助者的抗拒心理。 12如发现受助者表达出来的思想混乱不清,谈话的主线飘忽不定,工作者除了肯定受助者的努力外,还要用“复述”及“查证”的技巧协助受助者找到他的关注所在。 工作者运用时需要留意: 13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开头语,如:“我明白……”、“我听到……”、“似乎你想说……”。 14要积极倾听受助者欲传达的信息后,再予以回应。 15为了让受助者思考问题,体会内心的感受,工作者可提供独立空间供其思考,或者是沉默片刻,让受助者细心体会自己的感受。 16做回应时切忌过于积极主动,以免常常打断受助者的思路,干扰其话题。 17在专业关系建立初期和辅助工作过程中,受助者对于工作关系的建立常常会表现出怀疑的态度,这种现象称作“既投入又退缩的现象”(approach and avoidance)。这时,工作者的接纳、支持及对其感受的认同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专注 定义 “专注”指工作者对受助者的言语内容及非语言内容(包括音量、音调、身体、语言等)的专注观察;同时工作者也要用言语及非语言方式,把这种对他的专注传达给受助者,使他能感受到工作者的尊重和接纳。 目的 1鼓励受助者去表达。 2让受助者感到被接纳,使其心态处于放松状态。 3要让受助者感到自己是沟通过程中的主角,从而促进受助者的自我探索。 运用 在运用时,工作者的基本方法如下: 4工作者用眼神接触受助者,建立初步的关注(eye contact)。 5工作者与受助者保持适当的距离(distance),此距离以受助者感到安全为标准。 6工作者保持开放及放松的坐姿(posture)。 7工作者保持自然的神情,讲情理的姿态(gesture)。 8展开话题时,工作者应采用跟进式的说话方式,不宜主动跳跃到新话题,以免打乱受助者的思维,激起受助者的防卫心理。 在运用时,工作者需要留意: 9“专注”不仅仅是表达对受助者的身体姿势的专注,还要表达出心理上的专注倾向,即在说话时也应呈现出对受助者的专注心态。 10工作者除了“专注”外,也可运用“选择性的不专注(selective inattention)”去阻止受助者发言,以达到控制谈话重点的目的。 11在小组中,工作者除了专注于个别组员外,在同一时间内他还需要注视其他组员。 其中一种专注的方法是用“眼睛扫描(scanning)”。“眼睛扫描”是用眼睛去扫视组员的面

社工介入的方案设计

社工介入的方案设计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的突出优势就是专业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社工介入的方案设计! 社工介入的方案设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但是在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中它们并不是单一存在的,一个完整性的公益项目或者一个系列性专业服务大都融入了其中两种及以上的服务方法,甚至引入其他专业服务方法。因此,在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中更加注重和强调综融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 从具体实践来看,社会工作服务农民工注重不同直接服务方法的多方位介入,这也说明了问题和需求的复杂性需要不同方面的手法介入,以达至更好的服务成效。以上海复源社工事务所XX~XX年“流动儿童社会适应项目”为例,根据该机构《流动儿童社会适应项目终期报告》显示,该项目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方法在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如下:开展4个系列专业小组和42次一般小组活动,基本活动内容为自我成长、兴趣培养、潜能挖掘、团队协作等;开展社区工作活动28次,基本活动内容以社区融入和节日主题性活动为主;开展25项个案工作与辅导,基本活动内容以亲子关系和环境适应调适为主。 这些数据能够显现出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方法介入农民

工服务的基本特点,即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方法综合运用为主,辅以其他服务方法,同时在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中以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为主要方法。 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活动设计和实践中经常综合性应用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以及其他专业手法,这就是综融社会工作方法。它是对不同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方法的有机融合,既有针对农民工及其家庭个别化需求的个案工作,也有内容丰富的小组活动,还有依托社区、学校等开展的社区活动。 以上海复源社工事务所“流动儿童社会适应项目”为例,在项目后期,社会工作者发现项目对象中的六年级学生面临着回老家就学与留在上海就学的两难选择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个实际需求,社会工作者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情绪疏导和家庭辅导等专业手法相结合,引导流动儿童、家庭正确面对自身的成长发展以及对未来学习生活的规划。 基于农民工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还应尝试性地整合其他专业方法,使用扩展性服务方法,比如文艺表达法、影像传播法等,从实践效果来看,这些方法比较适合农民工的群体特点和实际需求。同时,也应注重在社会工作服务农民工的具体过程中将专门性服务方法和综合性方法相结合,形成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一方面专门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公共服务的路径与机制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公共服务的路径与机制 摘要: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当前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认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在社区公共服务中的介入应从体制内“嵌入”和体制外“培育”两方面着手,体制内的嵌入要强调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如设置专业机构和岗位、对既有人员进行能力培训和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而体制外的培育应强调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工作站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同时要吸引研究机构和高校社会工作者的参与,以推动社会工作在社区层面的本土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公共服务;体制内;体制外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社区建设的重视和投入,我国城市社区基本上已经建立起社区公共服务的载体——社区服务中心或社区公共服务站,一些农村社区也开始借鉴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做法,建立了“一门式”或“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如浙江省提出到2012年底,全省3万多个行政村要建立1.5万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而山东省到2010年底,已有50%的行政村实现了社区建设全覆盖。可以说,我国社区建设中的公共服务体系,尤其是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上已经建立起来了,但这只是社区建设的第一步,它主要解决了社区建设的制度框架及其人、财、物的配套问题,而随着社会管理的提出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社区建设,尤其是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将由基础设施和制度框架等“硬”的方面转向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模式及其制度实施等“软”的方面中来,而在这一阶段,社会工作的介入将大有可为。 尽管在社区建设的第一阶段,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已有部分介入,如政府开始强调社会工作对社区建设及社区服务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建立社会工作委员会,一些地方甚至开辟了社会工作岗位,并要求社区工作者报考社会工作师,同时鼓励社区工作者用社会工作的方式、方法来解决社区问题,但是总体来说,社会工作介入的理念、力度和方式还停留在较低层面,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还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这突出地表现在社区公共服务方面,如行政化色彩过浓,社区公共服务的管理和做法往往沿袭政府的行政管理套路,以命令、强制等方式来强调工作的统一性、一致性;公共服务的机制和手段不够灵活与多元,对居民的服务需求回应能力不强,导致公共服务形式大于内容。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因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公共服务有其独特的优势,如社会工作的理念本身与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着很好的契合,能够在社区困难群体救助、权益维护、心理咨询、社区矫正、各种福利服务等社区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优势(孙莹,1997;杨贵华,2011);社会工作组织的非营利性还有助于改善社区公共服务的管理方式;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更是能够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等等。为此,在社区建设的第二阶段,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非常必要。但是如何介入,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和机制介入,需要很好地进行思考。 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路径的文献综述 在国外和港台地区,谈及社会工作对社区建设的介入,研究者们更喜欢用“社区社会工作”这一概念,因为这一概念既是社会工作的一种方法,也把社区与社会工作很好地契合起来。不过他们普遍认为国内大陆的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并不是能够天然整合在一起的,因为社会工作意义上的社区社会工作“并不是国家治理的延伸”,它有“民主、参与、互助和自力的价值观(黄洪,2006),还有的学

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 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 一、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单个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 (一)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为了保证个案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开展个案工作过程中需要运用个案工作中相关的服务模式。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既是用来指导社会工作者针对某个服务对象开展专业服务的理论依据,也是帮助社会工作者决定个案工作的程序和服务方法的重要依据。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有很多,而且差别很大,这里将着重介绍四种常用的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行为治疗模式和人本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①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②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压力有关。③人际沟通交流的状况是保证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④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可以运用的技巧比较多,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两大类。 所谓直接治疗技巧,顾名思义,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交流状况,以及反映服务对象内在想法和感受的状况分为非反思性(non-reflective )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reflective )直接治疗技巧。 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技巧。间接治疗技巧的运用对象很广,包括服务对象的父母、朋友、同事、亲属、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等,把个案工作服务介入的焦点从服务对象个人扩展到服务对象周围的其他社会成员。

社会工作专业技巧

社会工作专业技巧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一.小组工作的专业技巧——领导 1.有效的小组领导者的特质 (1)自我觉察和自我了解。 (2)自我接纳、自爱自信。 (3)真诚、愿意对质自己。 (4)敏感与及时的回应。 (5)温暖、关怀与尊重他人的能力。 (6)对小组过程与功能的信任。 (7)放松与幽默。 (8)勇气和个人的力量。 2.带领小组的基本技巧 (1)积极倾听。 ①倾听谈话者,用点头、共情式的回应等方式让谈话者了解你在倾听。 ②用眼睛扫视全体成员,倾听和观察他们的语言和非语言的姿态,特别是面部表情和身体移动。 ③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将你听到和观察到的内容挖掘出来,适度地表达出来,让全体成员知道。 (2)反映。 反映是同感的传达过程,主要是通过复述成员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和结识背后的情感来实现。反映是建立在积极倾听的基础上的工作。 (3)澄清。 澄清是指使用某些方法使组员陈述的内容和感受更加清楚和条理化的过程。 ①运用开放式的提问,获得更多的信息。 ②可以采用重述的方法,将组员混杂在一起的信息重新排列。 ③请其他的组员帮助澄清 (4)总结。 总结是将散落在交谈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归类,以精辟和简洁的语言对那些重要的观点和内容予以陈述。 (5)微型演讲和提供信息。 这个演讲要求做到: ①有趣。 ②与小组有关,是小组此时此地所需要的。 ③信息准确、新颖和客观,并且考虑到了小组成员的文化和性别情况。 ④简洁明了。 ⑤令人振奋。 (6)鼓励和支持。

在成长或治疗性的小组,成员们有时害怕透露一些事情会让自己以后觉得后悔。领导者需要用温暖的话语和愉快的面部表情以及“开放”、放松的姿态来传达对成员的支持,用及时的回应传达对成员的鼓励。 (7)基调的设定。 小组领导者在设计和带领一个小组之前,应该根据主题和对象,对小组的基调有所考虑,如,是严肃性的,还是松弛社交性的;是对抗性的,还是支持性的;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是针对任务性的,还是针对人的关系性的。(8)自我流露。 自我流露是指领导者在成员们交流思想和情感时,将个人的感受、资料真实地呈现在小组中的情况。 (9)眼睛的应用。 眼睛可以帮助领导者收集有价值的信息,鼓励成员们发言,也可以阻止成员的发言。 ①关注小组中的非语言的线索。 ②引导成员看其他成员。 ③引导成员透露其内心世界。 ④打断成员的发言。 (10)识别同盟者。 在小组中,如果领导者能够正确地识别那些可以依赖和合作以及能够帮助自己完成某个任务的成员,将会对领导工作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在和同盟者合作的时候,要尽量避免给其他小组成员造成领导偏爱某个或某些成员的印象。 3.小组促进和干预的技巧 (1)引导互动。 ①联结——将组员之间的共同点提炼出来。 领导者有意识地强调组员之间的相似性而非差异性,并将组员尽可能地联结在一起,其目的是减少领导者和组员之间的沟通,增加组员和组员之间的沟通。不过,当组员有不同看法时,使用联结的技巧也可以指出次级的小组。 ②阻止——一种干预技术,也是保护成员免受伤害的一种方法。 避免小组或某些成员做出不好的、不合乎伦理的、或者不适当和不利于小组发展的行为,包括侵犯和攻击,讲很长的故事,回避或一直穷追不舍地向别人问问题等。 ③设限——设定好界限,让小组的互动有所架构,不可逾越或偏离目标。 在使用阻止、设限的方法时,领导者敏锐、温和但是坚定和直接是很重要的。领导者需要综合考虑个别成员的反应、小组整体的反应以及领导者自己的意图。 (2)融合。 ①综合——将成员口语的或者非口语的沟通内容,即他说的和做的事情进行横向或纵向的联结,借以指出他们的某些重复的行为,让他们看到一个成员谈到的四个或五个他自己觉得并不相干的事情之间却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 ②摘要——在小组会面即将结束时十分必要,这种方法可以将不同的线索串在一起。也可以用在聚会的中间阶段。也可以在每一次小组的开始阶段,对上一次聚会讨论的主要内容进行摘要。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第六章——评估,对工作成效的检验第二节评估的方法与技巧一、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 1.定义基线测量方法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成的程度。 2.应用范围基线测量方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 3.操作程序(1)建立基线第一,确定介入的目标,例如,服务对象行为、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指标;第二,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及量表;中华考试论坛第三,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或者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情况。这个过程建立的是基线数据,此过程也称为基线期。(2)进入介入期测量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基线调查中所测量的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以为数据比较之用。这个过程称为介入期。(3)分析和比较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按测量时间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连接,呈现数据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并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两个数据不同,一般可以认为是介入本身作用的过程。(二)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方法与技巧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对象的目标是被分解成许多具体的行动和任务的,通过探究服务对象和工作者完成哪些既定的介入任务也能确定介入的影响。方法:运用5个等级尺度来测量任务的完成程度。(0)没有进展(1)很少实现(2)部分实现(3)大体上实现(4)全部实现将每项任务的最后得分加到一起,然后除以可能获得的最高分数,就能确定完成或者介入行动成功的百分比。例如,如果有三个任务要去完成,而可能获得的最高分数是12(4×3),用得到的总分除去12,再乘100%就是完成任务的百分比。(三)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1.目标核对表在有些情况下,社会工作的目标行为比较难以清楚界定,此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可以共同协商选择一些目标来指示介入的方向,并将它们罗列出来。在工作介入过程中和介入结束时都用一些等级尺度来衡量介入后的行为,并记录下它们,将介入后的行为与介入前所没有的、介入后才出现的,并讨论这些行为对服务对象的意义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发现介入前后服务对象的行为变化。 2.个人目标尺度测量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千差万别,因此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可以制定非常个人化的测量尺度来评估他们的改变情况。方法:按照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轻重缓急,制定出几个目标,然后使用一个大家认可的等级尺度,例如5级制,来测量和计算出服务对象实现个人化目标的情况。(四)介入影响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1.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做法是由服务对象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包括填写问卷来表达到介入的看法。这是一种评估介入影响的方法,特点是操作简单叠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资源。但这种方法的局限在于,测量比较粗糙,有进服务对象会倾向于对介入给予积极的评价,因此评估有可能不准确。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研究 国老龄办《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我国老龄化趋势和DS街老年人需求现状 我国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据推测,直到21世纪末我国老年人的比例都将始终维持在30%左右。我国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家庭成员虽然仍是老人最主要的照顾资源,但家庭的照顾功能正逐渐弱化,所以居家照顾必须配以适当的社区照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既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满足老年人不想脱离原有熟悉环境的意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过渡养老形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广州市政府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十分重视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通过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形式在全市每个街道建立起由专业社工组合成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尝试以专业的社会服务方式,将专业社工引进居民社区。其中D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属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一条街道之中的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DS街总面积13.10平方千米,辖内共设4个社区居委会。户籍总人口18331人,流动人口45490人。D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由广州市广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并运作,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特别举办的社会福利性服务项目,是广州市推进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创新中产生的惠民工程。中心内设有多功能大厅、青少年活动室、婚姻家庭活动室、长者活动室、就业辅导室、个案工作室、心理咨询室、电子阅览室,偶到服务区等区域。针对当地社区居民的需求开设了家庭、长者、青少年、残障人士、就业辅导、志愿者培训与服务、文娱康乐七大服务平台。其中长者部的设立是针对DS街辖区内的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 辖内60岁以上常住户口的老年人约2200多人,常住人口18600多人,即约占辖内常住人口的11%,常住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较高。其中60-69岁的中低龄老年人的比例高,占了总数的56%;70-79岁的占了总数的28%;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了总数的16%。中心运行一年之中主要着重于辖内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的摸底以及中心的宣传工作,长者部通过调查、探访、外展活动等方式对辖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进行了总结。 1、长者有健康维护的需求 目前DS街绝大部分老人都是居家养老。长者服务的重心是老年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服务成为社区老年服务的核心需求。在大部分的调查对象看来,他们的健康状况良好,而有慢性疾病或重病大部分的老人希望得到更好的生活照料和医疗保障。 2、自我价值体现的需求 退休对长者来说是新的开始,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长者希望通过丰富的文娱活动继续展现自我价值。由于许多长者过去忙于事业无暇做自己喜欢的事,现在难得闲下来,因此他们希望能够好好享受生活,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外出旅游等成为他们新的生活安排。 3、社会参与的需要 长者有表达意愿、维护利益、发挥作用的需要。从探访中发现,辖区内长者在退休后自文体运动,包括:太极拳、腰鼓、柔力球等,并参加到各种公益性的演出当中,这也说明了长者的社会参与程度比较高。 4、社区照顾的需要

社会工作如何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社会工作如何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我国早在2000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行列,近年来更是呈现出老年人口庞大、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快的特点。《中国老龄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由亿增长到亿,比重将增加到16%,增幅高达%。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养老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弥补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资源缺乏等不足,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总则第五条也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也符合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意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是整合各种养老资源、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现代化养老服务模式,并深受欢迎。 目前,我国内地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式以日托服务和上门服务为主。在服务开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从服务对象看,因宣传不到位,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认识不足,导致其自主参与度低下;从服务环节与服务内容看,服务前评估不完善,简单的菜单式组合及资源短缺导致无法满足服务对象不同层次的需求;从服务人员看,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职业认同度低下,社会地位和待遇偏低,造成人员流动性大,专业人员缺乏;从社会氛围看,社会及公众认识不到位,难以链接、整合有效资源。 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的助人学科,老年社会工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的社会工作者便已投身到社区照顾当中。历史和现实经验均揭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解决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将有效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现有的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分为四类:一是社会工作组织直接对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或项目进行托管;二是由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直接招聘专业社工参与服务;三是依托街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由原先的社区工作人员经过培训或学习取得助理社工师、社工师等相关资质,介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四是兼职社工长期或短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项目和活动。 在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时,社工往往会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职能。例如,在日托服务中,社工主要运用个案、小组工作方法,组织小组活动、兴趣活动,为老年人处理心理问题,以及对日托所进行管理工作。在上门服务方面,社工多从事间接服务,如对助老员进行培训,并调解、处理冲突与矛盾。但目前,社工对某地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统筹、设计的职能尚未体现出来。 在我国,虽然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已有十多年时间,但这种介入实践并不广泛。一方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没有全面强调社会工作的介入;另一方面,由于项目性质、项目资金情况和社工经验等条件限制,社会工作并未介入社区居家养老项目的整体运营。因此,将来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完善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停留在提供直接服务的层面,宏观层面的介入尤其薄弱,无法体现出社会工作的政策建议和倡导功能。完善的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微观层面即对需要照顾的老人及其家属提供直接服务,注重对服务对象评估、服务方案制订、资源协调和服务输出等方面,以实现对老年人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和医疗康复的功能。同时,注重对老人家属的关怀,以缓解其压力、增强其技能、化解矛盾。中观层面,即从组织层面来说,主要可分为组织管理与资源链接、志愿者管理、工作人员督导、自我评

社会工作的过程与方法

幻灯片1 社会工作的过程与方法 幻灯片2 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 ●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帮助社会系统与个人提升社会功能,解决或预防问题的产生,这都 需要一个结构化的操作过程。 ●首先,社会工作助人关系的建立是一个过程。 ●其次,案主的改变是一种过程。 ●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也是一个过程 幻灯片3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系统 ●改变媒介系统——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机构、组织、社区中的专业社会工作者。 ●案主系统——即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者,可以是个人、家庭、小组、团体,也可 以是社区、组织。 ●目标系统——指为了达到改变案主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 ●行动系统——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工作进行改变努力的系统。 幻灯片4 通才观 ●所谓通才社会工作者就是运用一套有组织的、系统化的工作理论和方法,以及可以与 个人、团体和社区一起处理问题的技巧,以回应案主的实际需要的工作者。 ●这些技巧可以由一位工作员独自交换运用,并不是每一个案主都需要使用所有的方法。 ●重要的是,当案主需要所有的服务时,通才的社会工作者能够提供这些服务,从而能 够给案主以最好的、最周全的协助。 幻灯片5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英国学者贝克尔将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分为八种:评估、计划、集中调适、记录、再评 估、观察、倾听、互动。 ●这些任务为社会工作者的全部角色所共有,只是社会工作者在扮演特定角色时的特殊 任务有所不同。而且,这种任务划分并没有先后的次序,实务工作中很少面对单独的任务,这些任务经常以组合的方式出现。 ●贝克尔将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划分为三类:直接服务、间接服务和合并服务角色,并指 出这种分类是概念上的界定,在实务工作中并没有严格的角色差异。 幻灯片6 直接服务角色 ●社会工作者面对面的接触处在情境中的案主,提供直接服务,以帮助案主解决困难和 问题的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在直接服务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有: ●支持者 ●指导者 ●治疗者或辅导者 ●照顾者

城市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者介入的必要性(万静)

城市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者介入的必要性 [内容摘要]:去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这一讲话为基层社区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基层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为了能够加快城市社区建设的步伐,同时能够取得理想的成果,社会工作的介入在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城市建设与社会工作介入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对于目前的城市社区工作有着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建设社会工作介入 引言 “社区”的概念最先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提出来的。大意是指那些存在于前工业社会的、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共同体。同时有一定归属和群体责任感的人群通常被称为社区。 一、城市社区的现状及问题 (一)基层民主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社区居委会工作行政色彩突出,而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色彩偏弱。政府、街道越位倾向明显,该下放的权力没有下放,该剥离的事务没有剥离。围绕新一届社区居委会换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明显不足。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主动意识还较淡漠。许多的居民仍然是把社区的管理的工作完全看成是街道以及居委会的事,同时没有把自己视为是社区管理的主要的参与者,对社区的管理工作表现出来不关心甚至是不配合,对社区内的社会活动、经济的活动、文化的活动以及政治的活动参以及兴致表现很低,对居委会的选举更加的不关心,致使社区管理工作更是全面以及深入展开的困难非常的大。并且这个情况下以来的外来的务工人员基本是主要的社区的居民

社会工作专业技巧

.小组工作的专业技巧——领导 1. 有效的小组领导者的特质 (1)自我觉察和自我了解。 (2)自我接纳、自爱自信。 (3)真诚、愿意对质自己。 (4)敏感与及时的回应。 (5)温暖、关怀与尊重他人的能力。 (6)对小组过程与功能的信任。 (7)放松与幽默。 (8)勇气和个人的力量。 2. 带领小组的基本技巧 (1)积极倾听。 ①倾听谈话者,用点头、共情式的回应等方式让谈话者了解你在倾听。 ②用眼睛扫视全体成员,倾听和观察他们的语言和非语言的姿态,特别是面部表情和身体移动。 ③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将你听到和观察到的内容挖掘出来,适度地表达出来,让全体成员知道。 (2)反映。反映是同感的传达过程,主要是通过复述成员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和结识背后的情感来实现。反映是建立在积极倾听的基础上的工作。 (3)澄清。澄清是指使用某些方法使组员陈述的内容和感受更加清楚和条理化的过程。 ①运用开放式的提问,获得更多的信息。 ②可以采用重述的方法,将组员混杂在一起的信息重新排列。 ③请其他的组员帮助澄清 (4)总结。 总结是将散落在交谈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归类,以精辟和简洁的语言对那些重要的观点和内容予以陈述。 (5)微型演讲和提供信息。 这个演讲要求做到: ①有趣。 ②与小组有关,是小组此时此地所需要的。 ③信息准确、新颖和客观,并且考虑到了小组成员的文化和性别情况。 ④简洁明了。 ⑤令人振奋。 6)鼓励和支持在成长或治疗性的小组,成员们有时害怕透露一些事情会让自己以后觉得后悔。领导者需要用温暖的话语和愉快的面部表情以及“开放” 、放松的姿态来传达对成员的支持,用及时的回应传达对成员的鼓励。 (7)基调的设定。小组领导者在设计和带领一个小组之前,应该根据主题和对象,对小组的基调有所考虑,如,是严肃性的,还是松弛社交性的;是对抗性的,还是支持性的;是正式的,还

大学生人际交往及社工介入研究

大学生人际交往及社工介入研究 摘要: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朝气蓬勃、不断熟悉社会的时期,也是从学生过渡到成人、校园过渡到社会、幼稚过渡到成熟的重要阶段。许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令人堪忧。本文从朋友来源和数量、人际交往心理、主动性和重要性等方面了解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大学生更愿意与自己兴趣爱好相近或是为人处世好的人做朋友,很多大学生都意识到人际关系对自己很重要,但在与人交往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并表现得不是很主动。从社工介入角度分析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运用社工专业方法和技巧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社工介入 1 引言 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人们进行想法、心理、意见交换而形成的一种关系。人际关系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因为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程度,还关系着个人的事业发展和生活质量。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包括了和亲人进行交往、和朋友同学进行交往、和

老师进行交往以及和其他社会上的陌生人进行交往等。然而,如今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们天天朝夕相处的不再是父母亲戚,而是同学和老师,所以学生最常接触到并经常发生人际交往的就是他们。据了解,当代大学生在学校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上课外,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人际交往。因此,大学生在大学里的任务不光包括学习课堂知识,还包括与亲人之间的联系、同学之间的相处以及和其他人群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但往往在校园中,在校大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人际交往问题,有时会令他们感到苦恼和困惑,有时不敢主动去与人进行交往,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和面对。因此,让当代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树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克服在人际中遇到的困难,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大学校园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也对大学生自己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 相关概念界定 (一)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社会上每个成员能更好地生存和成长过程中相当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也最常用的交流和沟通,是人和人之间表达情感和相互了解的一个过程,也是人和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一个过程,是人们最基本和普通的交流活动。1 (二)人际关系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服务中的“三社联动”模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e12262049.html,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服务中的“三社联动”模式研究 作者:张源 来源:《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年第09期 摘; 要:农村社区服务的“三社联动”模式中三个主体在需求评估、服务设计、资源整合、组织培育等四个方面的进行了联动,“三社联动”中还存在缺乏长效“三社联动”运作机制、项目运行受资金制约较大、社工机构等问题。应从完善“三社联动”机制、拓宽资金渠道、促进社工机构发展等方面来推动“三社联动”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社区服务;三社联动 在各地方政府全面推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情况下,“三社联动”的社会工作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工作发展潮流。纵观国内“三社联动”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大多是从城市社区的角度来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对于农村社区“三社联动”的实务探索和理论研究基本上是缺乏的。在这种情况下,探索农村社区服务的“三社联动”模式对农村地区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S村原有社区服务基本情况 S村位于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被纳入湖南省第二批“三区计划”试点地区。S村距县城10公里,耕地面积1800亩,辖1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378户,总人口1328人。村落空间距离较大,居住分散。 (一)居民人口结构失衡,精神文化生活单调 S村现有农户378户,其中留守老人占50%,儿童青少年占了四分之一,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由于居住分散,人际交往呈现松散状态。村民文化生活相对单调,主要是看电视,打牌,打麻将等。儿童除了作业也便是电视为伴。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村乡土文化自我供给不足,传统文化活动很少开展。另一方面是外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缺失,在传统文化衰落时新的现代文化活动尚未建立。 (二)非正式社区组织发育不成熟 S村只有一个自娱自乐的村民文艺队,该队参与本村农家喜事演出;但与此同时队伍当中有众多矛盾与争执,文艺队的资源动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服务社区能力等都还有待提高。 (三)现有服务设施没有充分利用

社会工作中级实务介入策略

儿童介入: 1、儿童辅导,帮助儿童了解自己,学会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通过游戏治疗模式(相像互动游戏治疗),学习沟通方式,学习方法 3、亲职教育小组,家长提供沟通,孩子教育、家庭环境改善,改善亲子关系 受虐儿童,一,优先考虑儿童安全,二、家庭、学校、医院、司法公安、保护机构或社会资源密切配合,积极介入。警察逮捕,老师及时发现。医院提供诊断,三对儿童隐私予以特别保护 1.这类儿童的需要 a)生存的需要:基本的吃、穿 b)爱的需要:与父母沟通少 c)学习的需要:老人没有辅导功课的能力 d)游戏的需要:与其他儿童一同玩耍 e)社会化的需要:学习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 f)被保护的需要:自我保护能力弱,需要特别保护 2.方案设计 a)方案名称:儿童群益代代亲 b)方案目标 i.为因隔代教养而严重影响生活的儿童及家庭提供辅导; ii.增强隔代教养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提倡父母每天与孩子的沟通不少于2个小时; iii.拓宽儿童的社交与活动范围,使儿童每周至少有1次机会与社区中的其他儿童一起游戏; iv.为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儿童提供集中的课业辅导,每周两次。 c)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i.儿童个人:爱的需要、游戏的需要、学习的需要 ii.隔代教养家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iii.同辈群体:儿童之间的社会交往、游戏 iv.社区:儿童在社区中交往与学习的空间 d)介入策略 i.儿童辅导:可运用想象互动游戏治疗,为因隔代教养而严重影响生活的儿童及家庭 提供辅导 ii.小组工作:亲职教育服务,为隔代教养家庭中的父母及祖父母提供亲职教育的小

组工作,倡导父母增加与孩子的沟通,每天不少于2小时 iii.充分利用社区学校资源,每周开展1次或更多儿童联谊、游戏活动 iv.招募社区志愿者队伍,比如大学生,为社区儿童提供学业辅导,每周两次 e)协同工作的合作者 i.家长 ii.社区中的学校 iii.社区志愿者队伍 f)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 i.社会工作者 ●服务提供者:提供儿童辅导、小组工作等 ●资源联络人:联络社区学校资源、社区志愿者队伍等 ii.服务对象 ●合作者: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合作 ●信息提供者:提供必要的儿童及家庭信息 g)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 青少年工作 思想道德辅导 1、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法,掌握科学方法论 2、通过多种形式提高青少年对道德理论和知识的了解和理解,如弟子规 3、促使青少年学会梳理情绪的发生规律,并使其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 4、协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并掌握面临诱惑而不迷失的自我控制能力 心理及认知辅导 1、辅导青少年了解和认识生理与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基本的心理发展知识 2、辅导青少年掌握平衡心理发展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

社会工作的目标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主要领域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获得发展的职业性服务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分类: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的特点:(1)专业助人活动;(2)注重专业价值;(3)强调专业方法;(4)注重实践;(5)互动合作;(6)多方协同。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社会工作的目标: (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1.解救危难;2.缓解困难;3、激发潜能;4.促进发展。(提供物质帮助、给予心理支持和促进能力发展) (二)社会层面的目标:1.解决社会问题;2.促进社会公正3.推动社会进步。 (三)文化层面的目标:1.弘扬人道主义;2.促进社会团结。 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对服务对象的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2.恢复弱化的功能;3.促进人的发展;4.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二)对社会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2.建构社会资本;3.促进社会和谐;4.推动社会进步。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要素 (一)社会工作的对象: 基本对象:(1)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2)精神病患者;(3)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现今,社会工作对象已经不断扩大。 (二)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1)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治疗者、服务对象积极改变的支持者、关系协调者、积极行为的倡导者);(2)间接服务角色(社会工作过程(项目)管理者、服务资源的筹集者、社会政策影响者);(3)合并角色 (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利他主义。 (四)专业助人方法(专业助人方法是现代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 (五)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一)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二)促进和使能的能力;(三)评估和计划的能力;(四)提供服务和干预能力;(五)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1)儿童及青少年;(2)老年;(3)妇女;(4)残疾人;(5)矫正;(6)优抚安置;(7)社会救助;(8)家庭;(9)学校;(10)社区;(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