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教案)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教案)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教案)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金溪一中:甘俊杰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教学目标

1.通过典型事例使学生懂得人口迁移在客观上具有促进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等积极作用。

2.使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迁移在原因、形式以及流向上的不同特点。

3.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概况与特点、原因及作用。

教学重点

造成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意义。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作用。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

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示意图。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与我国人口增长与分布大势以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等内容,但是人口是随着社

会的经济条件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而移动的,不是静止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和我国人口的迁移问题。

【引导阅读】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成六个小组阅读课本国际人口迁移的有关内容以及“19世纪以前人口迁移示意图”,思考以下问题 1.人口迁移与人口增长和分布有哪些关系? 2.人口迁移有哪些作用?3.什么叫人口迁移?并根据要求填写下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人口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

迁移原因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

的开辟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劳动力供求关系上的地区差异

迁移人口的流向从欧洲迁往美洲欧洲由人口迁出变为

迁入

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

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

地区变为迁出地区

中国、日本、印度移

民开发东南亚和美洲

北美洲和大洋洲仍为

迁入地区

迁移的特点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

向发达国家

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外籍工人)大量增加

外籍工人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西亚、南美、南非

迁移的意义促进了迁入国和地区

的经济发展一个国家人口的移出,对于缓和所在国人口过多的压力,有一定的好处,但也往往造成人才外流

减轻了迁出国的人口压力为移入国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迁入国的经济发展

表中的楷体字为学生填写。

【引导归纳】请同学们思考:国际人口迁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以后,具有哪些

不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前面大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根据同学们的讨论,小结如下:

国际人口迁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以后人口迁移的不同点是:

其一是主要流向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迁移主要流向是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即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而战后,则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其二,迁出、迁入的地区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迁出地区是欧洲,主要迁入地区是南、北美洲,中国、印度、日本等国的劳工迁出,以及非洲黑人的贩卖。而战后,除去北美洲、大洋洲仍为迁入地区外,欧洲则由原来的迁出变为迁入,拉丁美洲则由原来的迁入变为迁出。

其三,移民的性质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的迁移,主要以定居为主,短期流动工人、外籍工人较少。战后则短期流动工人、外籍工人大量增加,定居移民减少。

其四,迁移的原因不同: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迁出的地区,主要是一些欧洲国家,他们为了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的积累,掠夺迁入地区的资源。而其他地区人口的迁移则是被威逼诱骗,甚至作为奴隶被贩卖,还有一部分是为谋求生计而背井离乡,踏入异国他乡。

作为迁入地区,

主要是有进一步开发的地区,那里地多人少,需求劳动力。战后,国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西欧、北美各国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但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需求从事累活脏活的廉价劳动力,而迁入地区发达的经济又为移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和较高的待遇。一些石油生产国经济发展很快,也吸引了不少移民。而作为人口迁出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因为经济发展缓慢,加之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的现象,需要缓解人口过多产生的人口压力。近年来由于地区战争的蔓延,南北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灾荒、贫穷、犯罪、逃难所引起的人口迁移,也给国际社会造成了不安定因素。有些国家采取了限制移民入境的政策,还有的国家出现了排外倾向。

【板书】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一、国际人口迁移(流向、原因、意义)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人口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

【转承】我们了解了国际人口的迁移的原因、流向、意义等内容,那么国内人口的迁移又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阅读】让我们来看课本提供的资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国内人口迁移”与“我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请同学

们思考主要有哪些情况?原苏联和美国的国内人口是如何移动的?日本、英国、德国的国内人口又是如何迁移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参考课本“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我国工业分布地区的变化图”、“我国人口的分布图”、“建国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示意图”,参照世界工业布局的新趋向、我国的调整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带)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民工潮其原因是什么?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有一名同学发言。全班进行评议。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我现在给大家一个表,请同学们加以对照,看看是否相同。

迁移的原因迁移的方向

原苏联工业从欧洲部分的

老工业区向乌拉尔

山以东的西西伯利

亚扩展从欧洲组织移民开发西伯利亚

美国工业由东北部老工

业区向南部、西部

扩展,在阳光充足、

环境污染较少的新

区建立石油化工、促使国内人口从处于饱和状态的老工业区迁往能够容纳大量人口的新工业区

电子、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发展旅游业等

日本工业从太平洋沿岸

的老工业区向国土

南北两端扩展人口向国土南北两端发展

英国在苏格兰地区建立

新兴的电子工业

人口由南向北迁移

德国工业从鲁尔区向南

部的慕尼黑、法兰

克福等地扩展

人口由北向南迁移

中国我国西部、北部的

黑龙江、内蒙古、

甘肃、宁夏、青海、

新疆等省区荒地的

开垦:

为了改变旧中国工

业集中分布的东部

沿海地区的不合理

状况,我国在辽阔

的内地、边疆和少

数民族地区发展了国家有组织地从东部地区的城市迁出人口,支援西部内地与边疆的建设:一些农民自发地从东部人口稠密的省区,移向地广人稀的东北、酉北各省区以及西部内地和边疆;

农村大量的剩余劳

一些新的工业基地,如大庆、金昌、贵阳等地区。我国人口过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广大西部、北部人口稀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部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的经济飞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吸引内地的农村过剩的劳动力涌向东部沿海地区动外出打工,主要是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镇,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其中70%以上流入各大中城市。四川、江西、安徽、贵州等农业人口多的省区是民工主要输出地区;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

从以上的表格中可以看到国内人口的迁移一方面是由于战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土的开发所引发的。伴随着人口的迁移,交流了人才,传播了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推动了迁入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文化建设,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巩固了国防。促进了迁入地区的

荒地的开垦、矿业的开发,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调整

我国人口的分布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些国家由开发国土而引起的移民,与国内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近年来工业由集中趋向分散密切相关。许多新工业区的出现,吸引了大量的国内移民。许多发展中国家,开拓建设原来经济落后的内地或边疆边远地区,或在原料、燃料产地发展民族工业,或开垦荒地发展农业,或改革开放经济、城市的发展等,也吸引了国内的人口迁移。因此,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布局的变化,是促使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而国内人口的迁移,反过来也促进了国内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工业布局的变化。

【板书】二、国内人口的迁移(世界和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流向、原因、意义)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有关内容,其中造成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请同学们在课下利用空白的世界和我国的政区图,画出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路线,并说明原因和意义。

巩固练习

基础·巩固

1.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了一些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

C.

D.北美洲由迁入区

解析:欧洲人口迁移的变化是由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拉丁美洲人口迁移是由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所以选项B也是错误的。

答案:C

2.历史上,我国发生过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迁移路线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的总体趋势是由黄河流域向长

答案:A

3.目前国内人口迁移中,城乡人口迁移的现象更为普遍,主要分布在(

A.发展中国家

B.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

D.工业发达国家解析:20世纪初城乡人口迁移,这种国内人口迁移形式仅局限在工业发达国家,目前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为

答案:A

4.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政治因素的有()

①巴以战争使许多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

②历史上我国实行移民戍边改革

③由于民族歧视而大规模迁往他处求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

解析:政治因素包括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因此判断①②属于政治因素,而③④属于社会文

答案:A

5.新中国成立后,大批技术人员、干部、知识青年迁移的原因是(

A.

B.

C.

D.

解析:人口自由迁移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个时期人们大规模地由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闯关东、走西口,是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开发内地和边疆,将大批技术人员、大中专学生、退伍军人、干部、知识青年等有组织地迁移到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支援那里的工农业建设。所以选项D

答案:D

6.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有(

①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东南部地区劳动力不足

③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各大中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城市的建筑、环保、商业、饮食、仓储、维修、服务等行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来承担其中较脏较累的工作;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农村中大批潜在的剩余劳动力成为显性的剩余劳动力,他们迫切要求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这为出现

答案:C

7.有关我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战争

②历史上,每当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战乱或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迁

③从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减少

④从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

解析: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有三,即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历史上,每当北方地区发生一次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迁。从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许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因此我国当时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尤

答案:B

8.三峡工程因水库淹没地区人口密度大,工程需移民达百万之多。对三峡移民迁移以外省市形成阻力的现象是()

①移民不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故乡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低,就近安置困难大③拨给移民的安置费用太少④移民对迁入地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条件不太适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解析:推力是表示一个地区排斥人口的因素。三峡移民不愿意离开生活的故乡,是由于故乡难离。再加上移民对迁入地生活习惯、生产条件不太适应,使库区迁移受到很大阻力。

答案:D

9.图1-2-2是“有关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2-2

(1)如果A、B、C分别表示一个国家内的三个不同地区,则C1→A2、A1→B1表示国内人口迁移;如果A、B、C分别表示三个相邻的国家,则由C1→A2、A1→B1表示__________人口迁

(2)同一地区A或C内,人口由C1→C2、A1→A2是不是属于

人口迁移?判断依据是什么?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3)人口的迁移对迁出地C和迁入地B分别产生的影响是:对迁出地而言,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缓解迁出地的__________,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但也可能导致迁出地__________的外流。对迁入地而言,人口对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有组织、有计划的人口迁移可使迁入地综合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但盲目的人口迁移可增加迁入地的环境和人口压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分类、影响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根据A、B、C的边缘界定来判断人口迁移的类型。引发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抓住人口迁移的几个必要条件进行判断是否为

答案:(1

(2)不是。人口的迁移至少要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自

(3)人口压力

综合·应用

10.图1-2-3为“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

图1-2-3

(1)从图中看出,人口迁移数量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吸引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

解析: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是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人口

迁移的类型以农村到城市为主,而且往往是自发的。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够达到更高的生活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的经济迅速发展,生活

水平提高,自然条件也比较优越,于是便存在一系列吸引农村人口迁入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所以从20世纪80

答案:(1)京津唐沪宁杭

(2

(3)缓解人地矛盾压力,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

(4)流动人口

11.图1-2-4为“经济发展阶段与人口迁移量关系图”,读图

图1-2-4

(1)阶段③处于(

A.原始社会

B.

C.工业化阶段

D.

(2)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

C.社会经济

D.

解析:读图不难发现,在历史早期,人口迁移主要是受自然

环境的影响;现代则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口的迁移存在密切的关系,一般随社会经济发展水

答案:(1)B (2)C

12.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便有一些农村劳动力(民工)到城市中就业,但是人数很少;到了90年代初,农村劳动力(主要是青年)开始大规模外出打工。到了1994、1995年的春天,交通部门首先感到大量农村青年涌入城市的压力,由此,“民工潮”一词出现,并逐渐受到政府、媒体和

(1)目前我国为何有大量的民工流动?

(2)民工流动的特点是什么?

(3)我国普遍存在的人口迁移是由乡村到城市,这种迁移对城乡的发展各有何利弊?

解析:这些年来,农民进城务工的积极作用正日益清晰地凸显出来,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成为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加速城镇化、推动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成为目前欠发达地区解决最为头痛的“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形成我国低成本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

“民工潮”反映的是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这也正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中国不可能带着七八亿之多的农民迈

入现代化。中央强调,全面小康建设重点是农村和农民,而富裕农民唯一的途径就是减少农民,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农

答案:(1)①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收入低;②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大;③农村劳动艰辛,文化落后;④农村体制改革;

(2)①流动依据经济定向: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

②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

(3)利:民工的大量流动,特别是各地有组织、有秩序的流动,有效地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民工到城市承担了建筑、环卫、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工作,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起了积极作用;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弊:民工盲目无序的流动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加重了城市和交通的负荷,影响社会治安和稳定等。最为突出的是城镇民工的违法犯罪率有所上升,对社会治安和当地居民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他社会问题还有违反计划生育、城市人口急剧增多、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增加城市就

业压力、损害环境等。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一、国际人口迁移(流向、原因、意义)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人口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

二、国内人口的迁移(世界和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流向、原因、意义)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案中图版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②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③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 的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数字资料和图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 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 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地理挂图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启发性问题直接引入新课,在学生思考讨论中形成活跃的教学气氛。 二、传授新课: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读图:读p44B图。了解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读p44.C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 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从而说明我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对中国人口最多的印象。 2、绘图:让学生结合课本p45.D表;绘“我国人口的增长(公元初~2000年)”图,引导 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578年后和1949年后两个人口增长高峰,特别是1949年后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 3、分析:进一步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 分析,补充说明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4、讨论:让学生阅读p45阅读材料后,提出人过多,过少好不好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 生明确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环境与资源相协调的人口观。 5、读图:让学生看p46E图,再由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所带来 的突出的人口问题。 6、补充:联系正文的“话题”,引出1970年我国人口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 000多万,超过澳 大利亚的总人口数1 875万);我国1999年的人口每年新增人口1 200万(接近荷兰的总人口数1 570万,超过南斯拉夫、希腊、比利时、捷克、匈牙利、白俄罗斯、葡萄牙这些人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节人口的迁移练习题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练习题 一、单选题 读下面两则人口资料,回答下列下列各题。 1.影响李华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运输B.政治文化C.自然环境D.社会经济2.影响克瑞斯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务输出B.气候优越C.资源开发D.水源丰沛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3.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最不明显的城市是 A.a B.b C.c D.d 4.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 城市的养老服务应该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B.b 城市的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C.c 城市劳动力不足,容易出现“用工荒” D.d 城市要注意发展一些需女工较多的轻工业,以平衡男女比例

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 6.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下图为甲、乙两国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下列人口事件中,与图中b箭头所示人口迁移相符的是() 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B.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C.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口移居东南亚 D.湖南某旅行团到广东旅游 8.若甲国为中国,a箭头表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其含义正确的是()A.从东、西部流向中部B.从沿海流向内地 C.从城市流向农村D.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闯关东”是17世纪至20世纪中国内地向关东(东北)地区移民运动的一种俗称,当时大量的山东、河北等省的破产农民,前往东北地区谋生。近年来大批东北籍退休老人前往海南三亚养老,形成数量庞大的三亚居住半年型人群,又称“候鸟”人群。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山东、河北等省破产农民“闯关东”的基本动因是 A.发展旅游B.戍守边疆C.寻找水源D.获得土地10.近年来,海南三亚吸引大批东北籍退休老人前往养老的主要原因是 A.风景优美,交通便利B.冬季温暖,适宜居住 C.经济发达,就业率高D.房价低廉,便于落户 人口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重。人口红利期指的是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的一段时期。下图是某省人口年龄结构图(含预测),下表是2013年该省流动人口年龄构成(%)表。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1.据图判断,该省人口红利期结束于 A.2010—2020年B.2020—2030年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人口》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人口》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3、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计算举例来探究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形成技能,培养正确人口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关注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 合作探究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互动一:读第11页《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特别是20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师生交流。 教师: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互动二:分小组讨论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然后小组间交流。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 互动三:结合活动一,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 1_2 众多的人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课时安排】1~2课时。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引入新课 (1)由启发性问题引入新课:关于我国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生对这一“话题”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各种各样的看法。由启发性问题直接引入新课,一方面可通过学生发表意见,在学生思考讨论中形成活跃的教学气氛,另一方面也是引入人口观点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2)由与世界面积和人口大国的对比中引入新课:可联系以前学过的世界地理的知

识,提问世界人口总数,世界前十位人口大国和前五位面积大国,再与我国人口和面积数值进行计算和对比。例如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中国在世界上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中的排位,中国与印度在人口国情方面的异同点,从而说明我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对中国人口最多的印象。 2.转折深入 (1)结合课本“我国人口的增长(公元初~2000年)”图,说明人口增长折线图的绘法,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578年后和1949年后两个人口增长高峰,特别是1949年后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 (2)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可进一步分析: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补充说明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随后,联系正文的“话题”,引出197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特别是1960~1970年,某些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以上,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 000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数1 875万);我国1999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8%,每年新增人口1 200万(接近荷兰的总人口数1 570万,超过南斯拉夫、希腊、比利时、捷克、匈牙利、白俄罗斯、葡萄牙这些人口总数为1 000万左右的欧洲国家),近30年少生2.5亿人(接近美国总人口数2.78亿),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开支约3万多亿元。说明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的事实,并分析由于人口基数这个人口“分母”太大了,每年净增人口数很大的事实,突出“人均”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自觉地执行与宣传我国人口国策。 (3)提出人多好不好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明确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

第三节 人口迁移(二) 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 高一地理学案 使用时间:2013年xx 月xx 日 编辑人:钱建军 【学习目标】 (1)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认识不同时期影响因素的变化。 【学习重点】 (1)人口迁移的原因。 (2)人口迁移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学习难点】 (1)人口迁移的原因分析。 【学习内容】 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 ,因而, 和 的地域差异,常常会引起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 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 较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 和成功机遇,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改变了人口迁移的 ;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 的发展? (3)政治因素:由政策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往往具有比较强的 ; 常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4)社会文化因素: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也会引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二) 共2课时

起人口迁移?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探究突破】 【达标检测】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2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②③B.③④C.④⑤D.②⑤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现阶段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 C.自然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4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

《众多的人口》教案设计一

《众多的人口》教案设计一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记住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了解中国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记住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2)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我国人口国情的基础上,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控制人口的必要性,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快乐点击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户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的31.6%,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关于中国的人口的基本国情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基数大 中国现有人口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比重的21.6%,它比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尼西亚、巴西几个人口大国之和的人口总数还要多。 (2)人口增长迅速 1949年我国大陆人口为5.4亿人,1981年突破10亿,1988年突破11亿,1995年突破12亿。 (3)总人口中年轻人较多,意味着未来结婚有生育能力的人越多。1982年普查0~14岁的女性人口约为1.6亿,她们在20世纪前后进人婚育期,使我国面临着一个新的生育高峰。同时,有些城市的人口开始进人老龄化。 (4)农村人口比重大。总的来说,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不高。2000年全国市镇人口占36%,农村人口占64%。农村人口多,生育率又高于城市,所以农村的人口问题比城市更加严重。 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要满足这么多新增人口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必须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这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不注意控制人口,人口的增长超过了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必然会导致生活水平降低,而且还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 2.人口东多西少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倍多。 从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大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和云南腾冲县一线为分界线。东西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特别是沿海的省区人口密度更大,西部内陆的几个省区人口密度很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特点呢?东南部地区:地形

2019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人口分布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01北纬20°~60°地带最为集中。 (1)纬度分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 02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2)垂直分布: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03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海陆分布: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 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3.地区分布 111213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非洲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 的85%。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1415俄罗斯、日本、墨西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

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度、□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判断正误。1. (1)平原地区人口都稠密。(×) (2)世界人口主要居住在亚欧大陆。(√) 2.世界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多位于( ) A.赤道附近的雨林地区 B.高纬度的两极地区 C.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D.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 答案 C 解析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充足,人口稠密。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内陆地区一般人口稀疏。 3.亚洲地理分区中,哪些分区人口稠密?哪些分区人口稀疏? 提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西亚、中亚和北亚人口稀疏。—————————————————————————————————.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0102干旱的地区和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因气候条件恶劣,不适宜(1)寒冷、□气候:过于□0304低纬度地区。中、□人类居住。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05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2)地形:平原地区地形平坦,□060708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3)供水方便,具有□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交通、□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密集。 2.人文因素 0910城镇聚(1)农业发达地区,工业社会人口向□社会生产方式:农业社会人口主要分布在□11城市带。集,在工业发达地区,形成了人口密集的□12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1314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3)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15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1.判断正误。 (4)其他因素:政治、军事、□(1)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主要是因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逐步减弱。(√) 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B.开发历史早 .资源丰富C.气候条件优越 DB 答案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开发历史早,人口稠密。解析.在热带,平原地区人口稀少,高原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原因是什么?3在热带,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热带雨林广布;高原地区,气候相对凉爽,提示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 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通过报刊、上网查询、调查采访等途径找出相关资料,初步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和处理信息,进行辩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方法 比较法、小组讨论辩论等。 教具准备:中国人口密度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其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一、人口数量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行,请大家齐读这一行。 (板书)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承转)大家还记得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大约是多少吗? (活动)挂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算一算: 1、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 2、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本别是多少? (可以请几个同学上黑板上分别计算) (归纳讲述):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三国人口总和的2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国人口的4.7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

2021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演练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doc

第二节人口迁移 【基础巩固】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⑥⑦ 2.图中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根据图中的国界线判断人口迁移的类型,跨越国界线的为国际人口迁移,没有跨越国界线的为国内人口迁移。 答案:1.B 2.A 在战争频发的国家,常常有大量难民迁出并移入别的国家。据此回答3~4题。 3.大量难民移入他国是寻求( ) A.更高的经济收入 B.躲避自然灾害 C.更好的自然环境 D.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4.大量难民移入他国居住,属于( ) A.国内人口迁移 B.国际人口迁移 C.国际劳务输出 D.国内民工潮 解析:第3题,难民移入他国是为了躲避战争,是想寻求更安全的生活环境。第4题,难民移入他国居住,跨越了国界,改变了定居地,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答案:3.D 4.B 2015年,重庆市人口净流入23.6万。读2015年重庆市省级行政区间迁移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图。回答5~6题。

5.影响2015年重庆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鼓励 B.经济发展 C.交通改善 D.工程建设 6.2015年重庆市人口流动对重庆市的影响是( ) A.减缓人口老龄化趋势 B.促进人口向城郊集聚 C.减缓乡村人口流出趋势 D.减轻城市公共服务压力 解析:第5题,图中2015年重庆市迁出、迁入人口年龄结构以劳动力人口为主,说明主要目的是务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第6题,2015年重庆市人口流动为人口净流入23.6万,且迁入人口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例大,对重庆市的影响是减缓人口老龄化趋势。 答案:5.B 6.A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图是济南市历城区郭店镇(现为郭店街道办事处)李家庄的村史(明初洪武年间直隶位于现在北京附近)。 材料二2013年年初,李家庄的李先生和四个儿子到枣强“寻根祭祖”,对当年黄河水泛滥损害的祖籍地区,进行查找和祭拜。 (1)材料中李家庄的祖上“李公仲德”从“直隶”迁到“济南市历城区”,属于,李先生到枣强“寻根祭祖”属于。 (2)造成碑文中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 (3)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如何区分?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教案1人教版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记住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了解中国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记住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2)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我国人口国情的基础上,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控制人口的必要性,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快乐点击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户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的31.6%,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关于中国的人口的基本国情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基数大 中国现有人口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比重的21.6%,它比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尼西亚、巴西几个人口大国之和的人口总数还要多。 (2)人口增长迅速 1949年我国大陆人口为 5.4亿人,1981年突破10亿,1988年突破11亿,1995年突破12亿。 (3)总人口中年轻人较多,意味着未来结婚有生育能力的人越多。1982年普查0~14岁的女性人口约为1.6亿,她们在20世纪前后进人婚育期,使我国面临着一个新的生育高峰。同时,有些城市的人口开始进人老龄化。 (4)农村人口比重大。总的来说,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不高。2000年全国市镇人口占36%,农村人口占64%。农村人口多,生育率又高于城市,所以农村的人口问题比城市更加严重。 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要满足这么多新增人口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必须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这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不注意控制人口,人口的增长超过了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必然会导致生活水平降低,而且还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 2.人口东多西少 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倍多。 从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大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和云南腾冲县一线为分界线。东西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特别是沿海的省区人口密度更大,西部内陆的几个省区人口密度很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特点呢?东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比较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农业生产条件好,

1 .1众多的人口 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②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③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 策的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数字资料和图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 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 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地理挂图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启发性问题直接引入新课,在学生思考讨论中形成活跃的教学气氛。 二、传授新课: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读图:读p44B图。了解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读p44.C算一算中国的人口 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从而说明我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对中国人口最多的印象。 2、绘图:让学生结合课本p45.D表;绘“我国人口的增长(公元初~2000年)”图,引 导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578年后和1949年后两个人口增长高峰,特别是1949年后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 3、分析:进一步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 分析,补充说明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来源: https://www.doczj.com/doc/8a3904988.html,] 4、讨论:让学生阅读p45阅读材料后,提出人过多,过少好不好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发 学生明确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环境与资源相协调的人口观。 5、读图:让学生看p46E图,再由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所带来 的突出的人口问题。 6、补充:联系正文的“话题”,引出1970年我国人口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 000多万,超过澳 大利亚的总人口数1 875万);我国1999年的人口每年新增人口1 200万(接近荷兰的总人口数1 570万,超过南斯拉夫、希腊、比利时、捷克、匈牙利、白俄罗斯、葡萄牙这些人口总数为1 000万左右的欧洲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给我国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压力,我国以不足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 7、讨论:如何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来源:学|科|网] 8、师生共同归纳,引出我国人口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 9、讲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近30年来少生2.5亿人(接近美国总人口数2.78亿),仅抚养费 一项就为社会节约开支约3万多亿元。说明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这个人口“分母”太大了,每年净增人口数很大,我们要明确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自觉地执行与宣传我国人口国策。 10、读表讨论:读p48G表讨论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是不是控制人口数量就够了。 11、师生共同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素质正在逐步提高,但我国文盲、半文盲仍占 较大的比重,各省区文化素质有较大的地区差异,说明我国控制人口数量之外,还要提高人口素质。 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建设祖国打好基础。 (二)人口东多西少

众多的人口教案

众多的人口教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和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方法 比较法、小组讨论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其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一、人口数量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行,请大家齐读这一行。 (板书)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承转)大家还记得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大约是多少吗? (活动)大屏幕展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 1.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 2.算一算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 (可以请几个同学上黑板上分别计算) 核对计算结果后归纳讲述: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加、美三国人口总和的两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国人口的4.7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的河北、山东、河南等九省的人口就超过5000万,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就能环绕地球赤道50圈。 (承转)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不无关系。 (板书)二、人口的增长 (活动)阅读P11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 1.从公元初到1860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 2.从公元初到2000年,我国人口有几次人口增长高峰哪一次增长的更快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自中华大地有人类以来到1858年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大家读图可知,这个时间段这条增长曲线的坡度很小。但到1858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就是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次高峰。到1949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到2000年达12.95亿,这就是我国人口的第二次增长高峰。 为什么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我们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造成的。解放后,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百年战乱结束,人民得解放进入了安定祥和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这一时期,祖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2019)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资料,了解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情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会分析人口迁移所带来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通过学习,认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并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人与环境协调的一种体现。 地理实践力:了解自己家乡人口迁移的情况,并分析迁移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重难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师:(播放“人口普查”视频)“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近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正如视频中所说,每位公民都有责任与义务积极参与全国人口普查。视频中也提到了人口普查的内容,即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人口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而于11月1日正式开始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更是意义非凡,不仅能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更能为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今天,深圳市的人口普查工作人员来到了经纬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信息登记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了经纬一家的‘人口迁移之旅’。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对‘人口迁移’的学习”。首先请同学们齐读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综合思维,开始。” (学生齐读) 师:“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经纬讲述的家族故事。” (展示PPT,请学生朗读) 师:“看完后请同学们思考,材料中展示的人口流动活动中,那些属于人口迁移?” 师:“要想做出正确判断,必须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经过课前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在课本中划出来了。” (PPT展示,请学生朗读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含义及属性) 师:“明确概念后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易去分开这两个概念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随堂检测,请同学来判断一下。” (请学生做题,并解析,老师给予评价) 师:“由此我们可以做出判断,经纬家的到贵州工作、结婚到贵州、出国留学、在深圳工作都属于人口迁移行为。但又是哪些因素驱使他们不断进行人口迁移、改变定居地呢?” 生:“经济、政策、婚姻......” 师:“同学们给出了很多答案,让我们一起通过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学习,进一步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答案。” (PPT展示人口推拉理论) 师:“加好代表拉力,减号代表推力,哪位同学能起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点名,请学生回答,并点评,展示定义)师:“2分钟时间大家小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案1

《第二节人口》 教学目标: 1.运用有关数据和资料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2.运用我国的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单分析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分析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人口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特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②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折线图,并结合历史和社会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会阅读人口分布图(等人口密度线图),并由此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造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请同学们看一个资料,这是世界人口前十位的大国及其人口数量:中国(1,339,724,852)、印度(1,210,193,422)、美国(312,566,000)、印尼(237,641,326)、巴西(190,755,799)、巴基斯坦(177,743,000)、尼日利亚(162,471,000)、俄罗斯(142,914,136)、孟加拉国(142,319,000)、日本(127,720,000)。 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显而易见中国位居第一位.另外再请同学们把其中的世界面积大国标出来,看一看有哪几个?再计算一下中国人口数是他们的多少倍? 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八位,中国人口数量是俄罗斯的近9.4倍;面积第四

大国美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人口数量是美国的近4.3倍。而面积第二大国加拿大不在其列,我们的人口相当于加拿大的40多倍。 承转过渡:以上这些分析都说明什么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21%,中国人手拉手站在一起,可以绕地球赤道50多圈,这些都说明我国人口在数量上具有基数大的特点。 资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如下: 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601938035人 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月30日:723070269人 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12月27日:1031882511人 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10月30日:1160017381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 1295330000人 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 1370536875人 请同学们观察各次普查的数字之间有何变化规律?哪一次开始我国人口超过10亿?人口数量几乎翻一番用了多长时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国人口超过了10亿;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在1953年,数字是601938035人,比这个数字几乎翻一番的是第四次人口普查,即1990年,数字为1160017381人,时隔不到40年。 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在数量上还有何特点?增长快。 承转过渡:除了看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外,我们再来看看历史上的情况。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众多的人口》教案精选练习题

中图版初中地理 重点知识精选 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风景风俗各不相同,大家一起来学习地理知识吧! 中图版初中地理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人口增长与分布特点。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方法 比较法、小组讨论辩论等。 教具准备 中国人口的分布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其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着众多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人口。 (板书)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讲授新课 (一)人口基数大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看课本第41页第二段文字。 (板书)13.71亿(2010年),占世界20%,最多(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活动)挂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算一算: 1.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 2.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本别是多少?(可以请几个同学上黑板上分别计算) (归纳讲述):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三国人口总和的2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国人口的4.7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 (承转)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不无关系。 (板书)(二)人口增长 为什么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我们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造成的。祖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医疗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的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 (活动)根据表C“中国人口数据表”,绘出1691-2010年我国人口增长的折线图。 1.从1850年到2010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 (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自1850年到1950年这一百年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较慢的,大家读图可知,这个时间段这条增长曲线的坡度很小。但到1950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即是我国人口增长的高峰,到2010年我国人口达13.40亿。 我们常说:“人多力量大”,人口数量越多越好吗?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中国人口多好还是少好? 活动过程: ①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确定自己的观点,分为正反两个小组,即“多而强”和“少而精”组。 ②小组内交流各自搜集的观点。 ③正反方各选出4人小组代表,并确定主辩手、副辩手、三辩手和四辩手。 ④双方展开辩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_第二节_人口_第2课时_人口东多西少

第2课时人口东多西少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东多西少。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难点 读图总结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一、导入新课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13.40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那么我国人口分布均匀吗?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人口的分布。 二、讲授新课 教师:还记得学习世界人口分布时,是怎样计算人口密度的吗? 学生:人口密度等于总人口数除以总面积数。一个国家的人口密度等于该国的总人口数除以该国的总面积数。 算一算:请大家结合我国的人口数和面积数计算,我国平均人口密度约为多少人/平方千米? 学生:我国陆地领土的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人口数为13.7亿(香港709.76万+澳门55.23万+台湾2316.2万),计算得出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 教师: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千米2,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千米2)的3倍多,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活动:观察教材第13页图1.13“中国人口的分布”,提出探究问题: (1)读图,对照图例中的人口密度数值,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均匀吗?人口分布以哪条线为界? (2)找出两个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再找出两个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说明各地的人口密度各为多少人/平方千米。 (3)讨论分析:造成我国东西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有哪些?人口稠密地区和人口稀疏地区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案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 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 策。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和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方法比较法、小组讨论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其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一、人口数量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看课本第11 页第一行,请大家齐读这一行。 (板书)12.95亿(2000 年),占世界1/5 ,最多。 (承转)大家还记得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大约是多少吗? (活动)大屏幕展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 1 ?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 2.算一算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 (可以请几个同学上黑板上分别计算) 核对计算结果后归纳讲述: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加、美三国人口总和的两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