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原创教案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原创教案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原创教案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原创教案

29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次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29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通过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乞巧》讲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因为织女心灵手巧,人间的女子希望能在这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嫦娥》说的是后羿的妻子嫦娥因偷吃仙丹而在月宫孤苦几千年的故事。

二、设计理念

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中学段学习古诗,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借助注释和古诗背景理解古诗内容,能够在课堂中融入到古诗之中,读出诗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能够区分“宵”与“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懂得读故事的方法。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四、教学重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意蕴。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在冬日的火炉旁,在夏日的星空下,爷爷奶奶有没有给我们讲过

神话故事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几个神话故事,如果说不出来,老师适时引导)师:说得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老师讲故事)。这个美丽的故事被诗人林杰写在了诗中,就是今天我们来学习的 29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乞巧》。板书:乞巧。乞,乞求的意思。师:一起写“乞”,不要与“气”混淆。

(学生书空、练写,老师指导。)

(二)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师:请同学们认认真真的读这首诗,参照注音把诗读正确。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检查朗读效果。)

师:同学们读的非常正确,在诗的第一句中有两个字,音同字不同,能找到吗?

(学生找出“宵“与”霄)

师:它们一个是宝盖头,一个是雨字头。板书“宵”和“霄”。同学们能大胆地猜一猜这两个字的意思吗?老师讲解两个字的区别,(学生发言,老师引导,宵是夜晚的意思,霄是天空的意思。)

(三)二读古诗,有眼有板

师:我们再来读古诗,读古诗,要有节奏,按照老师标记的来读。(学生读古诗,指名读)

师:老师来读一遍。

(指名读古诗)

师:让我们带着故事,走进诗的字里行间,体味诗的意境。

师:在七夕节晴朗的夜空下,小河边的人们……山坡上的人们……小村庄里的人们……

(引导学生读古诗前两句)

师:就在天空中织女一家沉浸在幸福中的同时,凡间的姑娘们也在为他们祝福,向织女乞取智巧。(学生读后两句)。

师: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

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

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

是一家的姑娘吗?(不是)

是多少?(家家)

师:家家户户,每家每户的姑娘都在乞求什么?

(学生回答姑娘们在乞求什么?)

师:姑娘们在乞求有一双灵巧的手,我们想一下,小伙子们会乞求什么?老人们会乞求什么?同学们,你们会乞求什么?

(学生回答)

师:我们的愿望都是多么美好。下面我们来个比赛,看谁能最快的把缺少的古诗补充上。

(课件出示古诗的一部分,学生填空。)

(五)学习第二首古诗

师:这首故事讲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第二首诗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嫦娥》这首古诗,想刚才刚才我们读第一首诗的方法来读。

(学生自由读古诗,指名读,小组读。)

师:看,小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游戏,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课件出示)

师:嫦娥是多么后悔呀,这时,你想对嫦娥说些什么?

(六)总结古诗,布置作业

知识的海洋是无穷的,古诗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还有很多有关神话故事的古诗等着我们去学习,同学们课下可以多搜集一些来读。今天的作业是,把古诗中的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六、板书设计

29古诗两首

乞巧

宵:夜晚

霄:天空

古诗原文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宵,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三年级下册

29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乐陵市三间堂小学崔本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