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详解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详解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详解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详解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

文重点详解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复习题

1、《鲧禹治水》选自神话故事《山海经》,鲧治水的方法是偷取息壤,借助神力;禹治水的方法是挖渠开山,疏通河道。为了治水,大禹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被人们推举为治理天下的君王。课文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美好愿望。

2、以色列男孩大卫是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人,女娲是一位勤奋聪慧、神通广大的女神。

3、《夸父逐日》是一篇文言文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寄托古人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逐日”(夸父追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4、《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让朝廷树立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为新法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商鞅是一个赏罚分明、严格执法、信守承诺的人。

5、唐朝有一位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政治家,他就是一代名相狄仁杰。课文主要以犯颜直谏、引以为戒、明察善断三件事来阐述。他病故后,武则天悲声叹息,宣布废朝三日,以示哀悼。课文讴歌了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崇高精神。

6、“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这句话的理解是:

黑大哥拾金不昧,坚守公德,严守校规,他用自己的行为让作者明白了公德的重要,校规的严格。

7、课题“美丽的规则”的含义是:既指“失衡”的图景美,又指人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道德美。

8、《两小儿辩日》一文选自《列子·汤问》,两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第一个小孩的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第二个小孩的理由是:“日初出苍苍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文中体现两个小孩:敢于思考、大胆质疑,说话有理有据。同时也体现孔子: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态度。

9、《飞天梦圆》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飞天梦”指的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圆”指的是实现。 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的努力下,“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产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一号”卫星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10、《种瓜得豆》讲的是转基因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应用在农业和医学上。

11、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永远不要放弃你对“已知”的好奇心,也许新的发现就在“已知”的“未知”之中

答:我们不能对事物失去“好奇心”,它是我们探索的动力,只有拥有这种动力,才能在已有的知识中有新的发现。

12、“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答:科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曾遭大火烧身,伽利略提出“天体运动规律”而坐牢,九岁的作者就发现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受到惩罚没有什么奇怪。

13、《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是写送别朋友元二的诗。当时从长安往西去时多在阳关(地名)送别,表达了送别朋友时,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是作者送别老朋友孟浩然去广陵(即扬州)的情景,表达了朋友之间情谊深厚,依依惜别。《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中被人们誉为千古名句的诗句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4、《穷人》一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我们还学过他的课文《七颗钻石》。《穷人》主要讲渔夫和妻子桑娜在自己生活极度艰难的情况下,毅然决然收养邻居孤儿的故事,赞扬了他们纯朴善良、关心他人、具有同情心宁可自己多吃苦的美好品质。

15、鲁迅原名周树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周晔回顾了鲁迅生前的四件事,分别是:谈《水浒》;说“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告诉我们鲁迅生前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1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的句子理解:

(1)、“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答:表面上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上是在委婉而又风趣的教育作者读书要认真,不能囫囵吞枣。

(2)、“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答:“黑洞洞”指黑暗的社会现实,“碰壁”指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遭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先生的迫害。

(3)、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答:鲁迅严肃的表情,无言的动作,表现了他内心的不平静,他同情广大劳动人民,憎恨黑暗社会。

16、为什么用“永生的眼睛”做课题,这是因为:作者的家人都无私的捐赠了眼角膜,他们崇高的精神将永存。

17、你是如何理解“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答:温迪虽然已经不再,但她以帮助别人为骄傲的精神却永存,我为有这样的女儿而骄傲。

18、《船长》一文的作者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课文中的船长哈尔威是一位果敢镇定、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忠于职守、无私无畏的人。

19《故宫》是一篇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空间转移顺序。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打比方。故宫坐落在北京的市中心,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当时叫紫禁城,现在人们也叫它故宫博物院。故宫最主要的建筑有:保和殿、太和殿、中和殿、坤宁宫、交泰殿、乾清宫,作者详细介绍的是前三殿(保和殿、太和殿、中和殿)。

20、你是如何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答:修复和复制的青花都是昨天的青花,是先辈的青花,只有在继承前人手艺的基础上创新的青花,才是最珍贵的青花。

21、陆羽被后人尊称为“茶圣”,这是因为:他花了毕生的精力撰写茶经,推广茶艺,为茶艺文化作出重大贡献。

22、《窃读记》作者是林海音,她窃读的滋味是:很快乐,也很惧怕。

从她窃读的故事中我们体会到小时候的她是一个:酷爱读书、渴求知识、不怕辛苦的小女孩。

你是如何理解“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答:书中的世界吸引着“我”,使“我”沉迷,书外的世界又使“我”担忧、紧张,这种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是多么难以言表的复杂感受,这就是“窃读的滋味”。

23、你是如何理解“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答:粮食哺育了我们的身体,书籍哺育了我们的心灵,只有身体、心灵都将健康成长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

24、“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只理想的风筝。”

理解:刘老师的言行对学生影响至深,在学生心中埋下理想的种子,培育了一个个有理想的学生。

25、《理想的风筝》是着名作家苏叔阳,以“风筝”为线索贯穿全文。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笑谈腿残、讲历史课、放风筝三件事。从中可以看出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和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人。是一个忠厚、乐观,意志坚强热爱教育事业,并给学生以深刻影响的好老师。

26、《校园交响诗》中,把教室比作蜂巢,求知的学生比作采蜜的小蜜蜂;把校园比作鸟岛,把学生比作快乐的小鸟;把学生的来信比作花瓣;把老师比作树根,把学生比作桃花李花,比作丰硕的果实。

27、“落花会变成大地的营养,果核也会变成大树的根!”理解:这是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希望长大后的学生成为社会栋梁。

28、“我们上路了”的含义:我们告别童年时代,迈向人生新的起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