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全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2011年全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2011年全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2011年全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关于印发2010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统计数

据的通知

吉人社办字〔2011〕133号

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现将省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全省各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印发给你们,请抓紧做好2011年度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核定和基本养老金计发工作。如遇统计部门数据调整,以统计部门调整后的数据为准。

附件:2010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一览表

二○一一年五月六日

附件

2010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一览表

单位:元/年

注:1、如遇统计部门调整数据,以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

2、农垦企业平均工资依据吉林农垦综合统计年报数据。

全省历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一览表

全省历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一览表 年度平均工资 1996 367 1997 427 1998 467 1999 467 2000 482 2001 582 2002 659 2003 775 2004 881 2005 1077 2006 1278 2007 1496 2008 1848 寿县统计局 (2010年3月28日) 2009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双向融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9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长6.3%;第二产

业增加值30.4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增加值26.9亿元,增长10.7%。人均生产总值6850元(折合1003美元),比上年增加690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41:29.5:29.5调整为2009年的38.6:32.6:28.8。 从业人员收入平稳增加。年末全县从业人员76.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51.5万人;第二产业11.8万人;第三产业12.9万人。2009年末在岗职工2.7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242元,同比增长8.1%。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农业和农村经济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工业项目投资规模不大,高新企业和高附加值企业较少,主导产业竞争力有待加强;财政收入总量低,收支矛盾仍然突出。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计算及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计算及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 参加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实际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的,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 按照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可以得到养老金的如下计算方法: 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数据见表一)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能够正确反映“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Average Indexed Monthly Earnings)”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111 1212m m c c c x x x c c c S n ? +?++?= (1) 公式(1)中,12,,,m x x x 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m 年本人缴费工资额;12,,,m c c c 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m 年全国/省/地市“职工平均工资”或称“社会平均工资”;n 为企业和职工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月数合计(可以简单认为等于12m ,m 为企业和职工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i i x c 称为退休前第i 年的缴费指数,i =1,…,m. 参保人员i 年度的本人缴费工资i x 通过工资指数 1 i c c 得到指数化缴费工资1 i i c x c ? ,从而使各年度不可比的i x 换算为相当于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社会平均工资1c 水平的、可比的各年度指数化缴费工资1i i c x c ? ,各年度指数化缴费工资1i i c x c ?加总再除以参保人员实际缴费月数和n ,进而得到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S 。 由此,该指标能够反映参保人员在整个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平均水平。

历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历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92年~2008年) 历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92年~2008年)_樂樂_新浪博客 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与2007年相比,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加了4297元,增长17.2%,增幅回落1.5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0%。 2007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4932元,是1978年的40.5倍,年均增长13.6%。 2006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001元,比上年增长14.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7%; 2005年,全国城镇单位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364元,比上年增长14.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8%; 2004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024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 2003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040元,比上年增长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 2002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422元,比上年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5%; 2001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0870元,比上年增长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2%; 2000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9371元,比上年增长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 1999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8346元,比上年增长1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 1998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7479元,比上年增长6.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 1997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6470元,比上年增长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 1996年,全国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6210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

河北省统计局解读2010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

河北省统计局解读2010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 2011年4月25日 13:15:23 来源:省统计局统计信息 2010年全省职工工资水平是多少? 2010年,全省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继续提高,为32306元,比上年提高3923元,增长13.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7%。 分企业、事业、机关看,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快于事业和机关单位。2010年,全省城镇企业单位(不含私营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2968元,比上年提高4635元,增长16.4%;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1704元,提高3702元,增长13.2%;机关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0940元,比上年提高1492元,增长5.1%。企业单位平均工资增速分别比事业、机关单位快3.2和11.3个百分点。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其他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超过国有单位。2010年,全省城镇其他所有制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2916元,比上年提高5162元,增长18.6%;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2830元,提高3371元,增长11.4%;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2220元,提高3753元,增长20.3%。其他单位平均工资由上年低于国有单位1705元提高到高于国有单位 86元。 分国民经济行业门类看,19大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上年均有所提高。2010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行业有8个,其中超过4万元的行业有5个,分别是金融业54353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50671元,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0546元,采矿业49729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8848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行业有11个,其中低于2万元的是批发和零售业19965元,住宿和餐饮业17165元,农、林、牧、渔业12432元。最低与最高行业工资水平相差41921元,差距比上年扩大7426元。 分设区市看,8个设区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3万元以上。继唐山、秦皇岛、廊坊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09年达到3万元后,2010年全省共有8个设区市平均工资达到3万元以上,又新增加石家庄、邯郸、沧州、张家口和邢台5个市。唐山、廊坊、秦皇岛,沧州4市平均工资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达到37232元、37224元、35825元和33015元,廊坊平均工资首次超过秦皇岛跃居全省第二位。平均工资排在第五到第十一位的分别是邯郸32123元、石家庄31460元、张家口30592元、邢台30317元、承德29960元、保定28089元和衡水25699元。最低的衡水与最高的唐山相差11533元,差距比上年扩大965元。 2010年,全省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7914元,比上年提高2803元,增长18.5%。 职工平均工资是如何统计出来的? 全省城镇单位工资统计采用全面调查方法,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报表制度》,由国家、省、市、县各级统计局组织实施。调查对象包括城镇地区全部非私营法人单位,具体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以及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单位。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指在以上单位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统计部门根据城镇基层单位上报的劳动情况年报表汇总计算而来,用各个单位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相加除以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10年底共调查了全省6.2万个城镇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480.2万名在岗职工的工资情况。

全社会分行业在岗职工人均年平均工资收入

2017年山东省道路交通事故 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含各行业) 山东省统计局2016年度有关统计数字标准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 34012元(93.18元)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年) 21495元() 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 13954元(38.23元)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9519 元 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 63562 元(31781元) 4、全社会分行业在岗职工人均年平均工资收入78602元(39301元) 农、林、牧、渔业 59864元(164.01元) 采矿业 75499 元(206.85元) 制造业 63421 元(173.76元)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77950 元(213.56元) 建筑业 59807 元(16385元) 批发和零售业 58653 元(160.69元)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5271 元(206.22元) 住宿和餐饮业 47983 元(131.46元)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92103 元(252.34元) 金融业 107509元(294.55元) 房地产业 57820 元(158.41元)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4830 元(177.62元)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地质勘查业87092元(238.61元)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58970 元(161.56元)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62496 元(171.22元) 教育 84202 元(230.69元) 卫生和社会工作 83691 元(229.29元) 文艺、体育和娱乐业 85300 元(233.70元)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75697 元。

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元

201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2452元 国家统计局2012.05.29 15:00:03 一、201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8.5% 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与2010年的37147元相比,增加了5305元,同比名义增长14.3%,增幅提高0.8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8.5%。 二、中西部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四大区域看,201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分别为48493元、37923元、36558元和36000元;同比名义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中部15.7%、西部14.5%、东部13.3%和东北部12.9%。 表1:201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分地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地区2010年2011年名义增长率 合计37147 42452 14.3 东部42810 48493 13.3 中部31594 36558 15.7 西部33130 37923 14.5

东北31882 36000 12.9 三、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行业差距有所缩小 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业91364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5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7061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6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6523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4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2039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8%;住宿和餐饮业27847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075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2%。 分行业门类平均工资名义增长率看,增长率最高的三个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20.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9.2%;房地产业19.1%。增长率最低的三个行业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6.0%;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9.9%;教育10.8%。此外,平均工资前三位的行业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高工资行业高增长,低工资行业低增长的局面有所改变。 年平均工资最高行业(金融业)与最低行业(农、林、牧、渔业)之比为4.48:1,比2010年的4.66:1略有下降。占全部就业人数40.5%的制造业和建筑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制造业年平均工资为36494元,建筑业年平均工资为32657元。 表2:201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分行业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行业2010年2011年名义增长率 合计37147 42452 14.3 农、林、牧、渔业17345 20393 17.6 采矿业44496 52569 18.1 制造业30700 36494 18.9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8323 53723 11.2 建筑业28127 32657 16.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1536 47646 14.7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66598 70619 6.0 批发和零售业33520 40295 20.2 住宿和餐饮业23812 27847 16.9 金融业80772 91364 13.1 房地产业36392 43345 19.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8502 45900 19.2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57316 65238 13.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7229 30750 12.9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8665 33713 17.6 教育39624 43907 10.8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41132 47258 14.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2245 48711 15.3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39329 43214 9.9

2010年全国各省各行业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汇总(国家统计局2011年5月3日最新公布)

2010年全国各省各行业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汇总(国家统计局2011年5月3日最新公布) (2011-07-16 16:55:05) 标签: 2010年城 镇 在职职工 平均工资 2010年全国各省各行业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汇总(国家统计局2011年5月3日最新公布) 201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主要情况 国家统计局2011-05-03 11:00:04 201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统计数据汇总工作已经完成,现予以公布。 一、201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 201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7147元,与2009年的32736元相比,增加了4411元,同比增长13.5%,增幅提高1.5个百分点。 表1:2010年分地区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2009年2010年增长率 总计32736 37147 13.5 东部地区38002 42810 12.7 中部地区27478 31594 15.0 西部地区29120 33130 13.8

东北地区28383 31882 12.3 北京58140 65683 13.0 天津44992 52963 17.7 河北28383 32306 13.8 山西28469 33544 17.8 内蒙古30699 35507 15.7 辽宁31104 35057 12.7 吉林26230 29399 12.1 黑龙江26535 29603 11.6 上海63549 71874 13.1 江苏35890 40505 12.9 浙江37395 41505 11.0 安徽29658 34341 15.8 福建28666 32647 13.9 江西24696 29092 17.8 山东29688 33729 13.6 河南27357 30303 10.8 湖北27127 32588 20.1 湖南27284 30483 11.7 广东36355 40358 11.0 广西28302 31842 12.5 海南24934 31025 24.4 重庆30965 35326 14.1 四川28563 33112 15.9 贵州28245 31458 11.4 云南26992 30177 11.8 西藏48750 54397 11.6 陕西30185 34299 13.6 甘肃27177 29588 8.9 青海33561 37182 10.8 宁夏34082 39144 14.9 新疆27753 32361 16.6 表2:2010年分行业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如何计算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如何计算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如何计算 能够正确反映“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标政策业务意义的计算公式为: S=[X1×(C1/C1)+X2×(C1/C2)+...Xi×(C1/Ci)+...Xj×(C1/Cj) ]/n——公式1 公式1中,X1、X2...Xi...Xj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j年本人缴费工资额; C1、C2...Ci...Cj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j年全 国/省/地市“职工平均工资”或称“社会平均工资”; n为企业和职工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月数合计(等于12N,N 为企业和职工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特别的,公式1中,(C1/C1)、(C1/C2)...(C1/Ci)...(C1/Cj)为(基于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指数”,Indexingfactorsforeligibilityyear; X1×(C1/C1)、X2×(C1/C2)、...Xi×(C1/Ci)、...Xj×(C1/Cj)为(基于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的)“指数化缴费工资”,Indexedearnings。 应缴费月数和n,进而得到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S。由此,该指标能够反映参保人员在整个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平均水平。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还可以有2个正解公式: 令Yi=Xi×(C1/Ci),即Yi为“各年度指数化缴费工资”,则有 简单算数平均算法: S=(Y1+Y2+...+Yi+...+Yj)/n——公式2

令yi=Yi/ni,即yi为“各年度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则有以各年度应缴费月数ni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算法: S=(y1×n1+y2×n2+...+yi×ni+...+yj×nj)/(n1+n2+...+n i+.. .+nj)——公式3 其中:n=n1+n2+...+ni+...+nj 在不将“本人缴费工资指数”(Xi/Ci)作为独立的政策业务概念的前提下, S=C1×(X1/C1+X2/C2+……+Xj/Cj)/n(其中n=12N)——公式4 是可用的,显然,公式4只是公式1的简化形式。

社保计算方法(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缴费指数。 缴费指数=(a1/A1+a2/A2+a3/A3.....+n)/N a=缴费基数A=对应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N=缴费年限 举例:参保人XXX,2011年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缴费年限18年其中按100%为缴费基数的共5年、按80%为缴费基数的共6年、按60%为缴费基数的共7年,当地2010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3000元,则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计算如下: 缴费指数=(5*1+6*0.8+7*0.6)/18=0.7778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3000*0.7778=2333.4元。 追问 如按上面数据算,工龄31年,女性,55岁退休,他的养老金应该是多少? 回答 上面的数据是18年,31年的缴费指数不知道,算不出的。 追问 账户金额20000,按18年算的话,应该是多少? 回答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就按2333.4元算31年的养老金=(3000+2333.4)/2*31*1%+20000/170 自己算下。 个人账户累计存储额只有20000元?如果只有20000说明缴费基数较低,当地的社平工资也不高,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到不了2333.4元1995年12月之前的还要加“视同缴费年限”的过渡性养老金。公式: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视同缴费年限*1.3(有的地方1.2或1.4)/120. 养老金计算比较复杂,要有很多数据,自己很难算清。 追问 指数高低,对养老金影响大吗?0.7与1.7能差多少? 回答 指数高低,对养老金影响是比较大的。

缴费指数1.7的基础养老金大约比缴费指数0.7的基础养老金高60%左右。 假设退休时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00元,缴费年限30年,基础养老金按缴费指数0.7和1.7的分别计算如下: 缴费指数0.7的(3000+3000*0.7)/2*30*1%=765元 缴费指数1.7的(3000+3000*1.7)/2*30*1%=1215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按实际金额计算,缴1.7的当然比缴0.7的要高很多

各地区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及指数-1994年概要

Note: The average wage in and after 1998 referred to the average wage of staff and workers and the indices we 144.6143.5140.7148.6115.7 134136.2123.5104.3107.2 137.9138.5128.1141.5110.3 132.1133.9119123.1105.7 131.5131.5126.6112.2105.2 131.4132.7120.6146105.2

135.8134.5131.6130.8108.6 126.8128.7110.3127.9101.5 131.1130.4126.7136.5104.9 137.7141.1126.9131.4110.1 133.2130.8135.8139.4106.6 136.9135.2128.8234.4109.5 140.6142.8133.2130.4112.5 138.2139.9126.1136.6110.5 137.8139.4127.5131.5110.2 134134.7126130.4107.2 138.1138.5130.3134110.5 130.6132122.3115.9104.5 133.7136.7126.8127.7107 132.7134.1123.6125.2106.1 143146139.4118.6114.4 136.1138.2121.7134.3108.9 136.3137.9124.4131.7109 120.3143.796.3 175175.8112.8248.2140

吉林省2011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吉林省2011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发布时间:2013-1-10 10:47:00 阅读次数:266次作者:我要评论 关于印发2011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统计数据的通知 吉人社办字〔2012〕89号 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现将省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全省各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印发给你们。请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局抓紧做好2012年度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核定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等相关工作。 附件:2011年全省各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表 二○一二年五月十一日 2011年全省各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表 单位:元/年 地区平均工资 全省 34197 长春市 41473 双阳区 28064 农安县 21660 九台市 23967 榆树市 27436 德惠市 25802 吉林市 35088 永吉县 30192 蛟河市 26760 桦甸市 30255 舒兰市 25942 磐石市 27993 四平市 28012 梨树县 23974 伊通县 30310 公主岭市 25678 双辽市 27664 辽源市 27792 东丰县 27216 东辽县 27832

通化市 28404 通化县 26920 辉南县 24610 柳河县 24656 梅河口市 29519 集安市 24379 白山市 29996 江源区 26089 抚松县 28020 靖宇县 28164 长白县 28409 临江市 28505 松原市 33705 前郭县 30645 长岭县 27338 乾安县 28781 扶余县 25013 白城市 24339 镇赉县 22234 通榆县 22830 洮南市 22329 大安市 24890 延边州 27465 延吉市 31516 图们市 24135 敦化市 24935 珲春市 31622 龙井市 23953 和龙市 25180 汪清县 25052 安图县 21837 长白山管委会 28658 农垦企业 9400

社会平均工资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社会平均工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1什么叫社会平均工资? 职工平均工资 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货币工资总额。它表明一定时期内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社会平均工资的统计范围 报告期内社会劳动适龄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劳动适龄人员是指在工作岗位上的从业人员、15周岁及以上的无业人员。 按照现行国家统计制度规定,目前,统计部门公布的是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社会平均工资两者不同是统计范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统计范围是报告期内在工作岗位上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 职工平均工资是缴纳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的主要参考标准。 2/什么是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根据现行统计制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统计范围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以及联营经济、股份 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尚未包括城镇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而工资总额则是 指这些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 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不论是否计入成本,也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实 物形式支付,均包括在内。 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怎么算? 城镇单位职工人数统计的范围:按照现阶段我国劳动统计制度规定,无论是统计职工人数,还是工资总额,都是指在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我国现阶段对在岗职工的统计,也只是对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各级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这些单位。也就是说,对端“铁饭碗”、“银饭碗”、“金饭碗”者的统计。而没有把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劳动者、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在城镇工作的上亿计的农民工及社区灵活就业者共七类人员包括在职工统计之列,即没有包括许多低收入人员。 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

天津市历年社会平均工资

天津市历年社会平均工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 ) 社会平均工资在岗平均工资全国城镇居 年份发布文号 年月年月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9******** 199******** 1994津劳险 [1995]109号53644475364447 1995津劳险 [1996]号65015426504542 1996津劳险 [1997]155号76436377644637 1997津劳险 [1998]79号82806908280690 1998津劳险 [1999]35号90727569948829 1999津劳办 [2000]136号1005683811052921 2000津劳局 [2001]121号10992916124801040 2001津劳局 [2002]67号122371020143041192 2002津劳局 [2003]25号138521154162601355 2003津劳局 [2004]59号157061309186481554 2004津劳局 [2005]59号178101484217561813 2005津劳局 [2006]90号201961683252722106 2006津劳局 [2007]19号227401895284342370 2007津劳社局发 [2008]40号267002225338752823 2008津劳社局发 [2009]19号312002600415793465 2009津人社局发 [2010]8号335162793447733731 2010津人社局发 [2011]8号37540312851586429919109 2011津人社局发 [2012]14号42240352058032483621810 2012津人社局发 [2013]14号46464387224565 2013 2014 20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