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反思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P56~57例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P58练习十第一、二、三题等。

二、课时安排: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的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有所不同,教学时可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为后面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所以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例1

第二课时练习十及相关内容

三、教材分析:

1、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

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生活中因为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而由于传统数学教学造成的缺陷,使得“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其实计算教学目标的确定,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计算,而要着眼于让学生体会计算学习的需要,真正发挥计算教学的育人价值,从而使学生在获得计算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和谐发展。基于以上这些认识,我认为在教学中必须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让计算教学的例题在一种现实背景中产生,或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材设计正是本着这样的思想,设计了运送鲜花情境的资源,把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能从数量上进行观察与思考,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掌握算法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讨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学生进入情境后,从中发现红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还有多少盆紫花?这样的计算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并进行交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思考和交流中了解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多种方法。为了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解决新的计算问题。而教师只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与空间就能实现脱离直观手段,直接算出得数的目的。

3、组织练习,培养计算能力

讲究层次突出算理—对比练习明晰算理—计算熟练性及准确性的练习

讲究形式游戏性新颖性

用数学层层深入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认知基础:

一10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初步认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20以内加减法;

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

其实学生对新知并非毫无经验,很多学生已能独立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但能清晰表述算理的学生不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可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新知。

五、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六、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七、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八、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计数器(两个)、问题卡、练习题卡、彩笔学具:小棒

九、教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道北西街小学安海鸿

首先,我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在这次活动的过程中,从专业知识到专业技能,我都受益颇丰。

一、教学设计方面

本节课,我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大胆地摆脱“教材”的束缚。设计时抓住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用一个故事贯穿课的始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机械重复”的计算置于有事物情景,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同时也注重了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整节课,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以解决问题为探索主线,注重让学生自己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方式,亲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促进问题意识的养成,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泉。

本课的教学设计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讨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1、激情导课环节

抓准了本课知识的切入口,自然地引入对于“整十数”概念的理解,同时引入课题。

2、民主导学环节

(1)问题的发现: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相信学生一定能“行”,留些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材料的提供者,亦不失为明智的举措。

(2)问题的解决: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在“试一试”中进行算法的有效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3)本课的练习设计注意到了这样几点:

a.讲究练习的形式;

b.多进行口头练习;

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练习设计生动有趣,充分激活学生参与的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应用情境中。教师组织学生对算法进行探讨交流,观察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感悟,促进了学生不断地进行算法优化。学生在不断感悟、体验的基础上,锻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形成了优化意识。

我自己备课的时候,在练习的形式上是这样设计的,把书上的练习题配合课件,学生做一做,说一说,基本上是按步就班。在练习的形式上没有多大变化。之后我们就练习的设计进行了讨论交流,总结了各位老师的想法,我在练习的形式上做了修改,如“闯三关”后,我抛掉了配套的课件,改用手工纸做好萝卜,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对学生口算的正确与速度都提高了要求。尤其是最后一题的开放练习,更是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组织形式,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的气氛一下推到了高潮。一些没有上黑板的小朋友跃跃欲试,这时接着又采取了个人检测,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比赛,同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例如练习中的“第二关”我先出示:

3+2= 6-4=

30+20= 60-40=

学生口算汇报,看一看每组算式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紧接着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用计数器分别拨出这两个算式,并解说。从而让学生通过比较,具体而更深刻地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通过我们教研组对课堂练习形式的多样性的研究,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练习的形式,方法的指导,都应好好设计,练习是为了巩固新知的,精心的练习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练习的设计,我会更好的吃透练习的目的,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习中来,在欢乐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3、课中操:

(老师动作示范引领)

我是个位,

说一是一;

我是十位,

拿一当十!

这个是我自己创思出来的,不仅在课中调节了学生的精力,而且与课堂的知识衔接很紧密,学生的反应很好。

二、教材处理方面

在处理教材的时候,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例题引入的问题改变成学生自己根据收集的信息提出的问题。这样不仅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使得问题的解决自然地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虽然对于一部分的学生来说,“比多少(求相差数)”的问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解决,在理解上还有一定难度,但是“要用减法解决”学生已经有了感性认识,因为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跳过去,留到单元末的时候再解决。

三、教后自评

虽然经历了几次试讲和研讨,但每次课后仍有许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

1、素质的提高是我永远的行动。

提高自身的素质是一名教师毕生的追求,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虽然在教学中勤奋好学,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但却缺乏一定的心理素质,而对大型的教学活动,常常有一种胆怯,以致于在课堂中无法做到应付自如,泰然处之。要想在教坛上有一丝成就,我想我必须找机会多加锻炼。

2、计算教学中应提倡算法多样化和最优化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主张: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象,鼓励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一理念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但由于我低估了孩子们的能力,不敢大胆放手,没能实现算法优化的最终目的,这一点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

当然,我应该反思的地方还很多,在改革的大潮中,作为教学一线教师,应该时刻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时刻向高级教师、优秀教师学习实践经验,在反思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