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

1

节音乐与人生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

。这个时代的

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

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

学会聆听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

《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

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三、聆听《草原放牧》

,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 I7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相互认识

1

、教师告诉自己姓名

2

、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

3

、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不能在课桌上写画。

4

、鼓励学生多参与。

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导入

谈话导入

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

(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1

、集体读导言

2

、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

“兴于诗”

,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

“立于礼”

自立从学礼仪开始;

“成于乐”

,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

、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

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

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

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激发学习鉴赏

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

(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1

、学生阅读教材第

8

页第一、第二自然段。

2

、师生回忆所学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常用

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

的艺术手段。

3

、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

(所用示例见教材第八页)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

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为今后学习鉴赏音乐奠定知识基础

四、鉴赏《草原牧歌》

(三)第一次聆听《草原牧歌》

(完整聆听)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提问:

1

、有哪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讨论后小结出:节奏……)

2

、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讲“琵琶协奏曲”

3

、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

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4

、节奏等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

(四)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

1

、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

师:给节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乐音,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就为我们塑造了

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

. 2

、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3

、介绍几个蒙古舞蹈动作(或观看蒙古族舞蹈)

1

)掌形和提、压腕。

2

)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

做提、压腕动作。

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调式等要素的艺术功效。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五、拓展(五)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

1

2

5

题和第

3

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

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

通过作题,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进步,

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

一、

《第六(悲怆)交响曲》

二、

《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

,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

用。

[教学难点]

: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

回顾第一课内容,转入本课教学

1

、课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

2

、上课后提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乐曲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回答。

3

、提问法复习音乐的形式要素。

通过

“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新课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

、用“讲授法”简介作者、背景。

2

、用“视唱法”熟记主部主题。

3

、完整地欣赏作品

1

)提出问题:

A

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B

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2

)欣赏音乐,并将音响与解说有机结合。

1

、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

、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3

、欣赏中依据教材分析,做适当提示,促使完成音乐语言在内心的释读。

对比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

、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

(音乐片段)

,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

2

、唱《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画出旋律线,与《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进行比较,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

《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线上节课已一画过。

3

、标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二主题的节奏,拍击节奏,与《草原放牧》的节奏进行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

特点。

4

、复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第一、二主题。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

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

《长江之歌》

1

、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介绍。

2

、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3

、作品欣赏

1

)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2

)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3

)复听歌曲

听前提出问题:

A

、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

、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鼓励学生跟录音一起唱

一、

1

2

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二、

3

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乐曲,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拓展

思考、完成拓展与探究的

1

3

5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

1

3

两题,让学生自己把课上分析、讨论的结果填入书上相应的表格里。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采用提问的形

式完成。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做适当的补充。

拓展与探究的第一、第三,旨在引导学生完整地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本身。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旨在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些欣赏音乐的方法,并且从理论上知道一些欣赏音乐的基本常识。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二、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

“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三、

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

“鱼咬尾”

“起、承、转、合”等。

教学重点

一、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

审美评价。

二、了解民歌体裁

“花儿”与“信天游”

教学难点

一、

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材分析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民歌

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

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起源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

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它与人类一切生活实践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那些反映生产和生活的民歌却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

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

不同的唱词,可以随兴所至地发挥,有所创新,有所变化。

1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

声誉极高。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

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

2

《刨洋芋》这首歌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在表现主题时用叙事的口吻,先叙述刨洋芋

的过程,最后再抒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整首歌曲在写实的基础上含蓄地表露了劳动者——也是歌唱者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借景抒情

的一首佳作。

3

《脚夫调》又名《拉骆驼》

,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

、米脂一带。

“信天游”是陕

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

愁”的说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播放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学生在音乐

声中入座

营造民歌氛围

一、导入

师生唱西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片段。

1

、刚才听到的歌曲曲名是什吗?(

《山丹丹花开红艳

艳》

2

、会唱的同学跟老师一起领唱,合唱部分在老师的指挥下全体合唱。

〔会唱的多唱,不会唱的也能唱。

3

、导入新课。

1

、从熟悉

的民歌入手,冗余度高,提高学习兴趣。

2

、心情愉悦的情感交流,用歌声活跃课堂,让学生感受激情和爱。

“先声夺人”活跃课堂气

氛。

3

、全体参与,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到歌唱基础好的学生,师生平等、人人平等。营造轻松、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

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1

、以测试的方式在教材的“拓展与探究”的第

4

题的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地理位置。

欣赏青海民歌《上

去高山望平川》欣赏山西民歌《刨洋芋》欣赏陕西民歌《脚夫调》

引导学生总结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1

、学生找五省位置,并用“晋、

陕、宁、甘、青”等简称填写在相应位置。

2

、用谈话法、讨论法回答:西北的自然风貌、生产方式,以及西北人的语言、性格特征。

1

、集体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借景抒情〕

2

、感知音乐的表现手法,聆听歌曲:

⑴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旋

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大)

了什么演唱方法?(假声)⑶节奏怎样?(节奏自由,句末最为明显。

《上去高

师:

《上去高山

望平川》是声誉极高、流传甚广的“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属山歌的一种。

1

、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

、第一次聆

听歌曲:

歌曲有几句?(四句)

3

跟唱歌曲两遍:

(用方言)

找出句与句之间相同的地方。

(第一第二句:头相同,尾不同;第

二第四句:尾同头不同)

1

“脚夫”

“婆姨”是什么意思?(

“脚夫”又称“赶脚的”或“脚户哥”

。脚夫是以为他人运送生活用品为

生的劳动阶层。

2

、边听边思考:

⑴有几句?〔上下两句〕

⑵音乐情绪怎样?(第一句上行,第二句下行)

师:

《脚夫调》又名

《拉骆驼》

,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

、米脂一带。

“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

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出示测试题:

1

、西

北地区的民歌旋律、节奏怎样?〔高亢悠长,起伏大;节奏自由、舒展。

2

、表现了西北人民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粗犷豪放的性格

特征。

3

、歌曲内容大都表现什么阶层的生活?〔平民生活。

4

、师:民歌中对家园的赞颂、对生活的热爱,感情质朴,自然真切,

反映大众情感,平民色彩浓厚。

1

、运用知识复现法,通过做题,让学生明白,地理环境影响人的性格、生产方式、语言,这一切都与

民歌的风格形成有关。

2

、渗透民族文化意识,为下一步做铺垫。

1

、通过朗诵引导发现:原生性民歌衬词用得多。

2

、感受方言语调

在歌曲中的作用。

3

、通过聆听和思考发现:旋律高亢、节奏自由等特点。

4

、引导学生探究“花儿”的风格特征。感受民间歌手演唱

时,运用的方言、衬词衬腔、发声方法认识这首歌,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认识“花儿”这种山歌体裁。

(关于“民歌体裁”这一知

识点,放在本单元结束总结时再精讲。

1

、感受收获后的喜悦心情和幽默、风趣的情绪。

2

、探究民歌创作手法“换头合尾

|

“合头

换尾”

“鱼咬尾”等。

3

、感受和理解四句旋律“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感。

1

探究“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了

“脚夫”

常年赶者牲口行走在黄土高原的沟壑,

在寂寞无助中,

借景抒情,

消愁解闷的心情。

3

理解第一句旋律上扬的原因是唱

“景”

第二句下行是因为唱得是郁闷的“心情”

“情”与“景”

“上行”与“下行”形成对比。

1

、运用口头检查法和直观检查法,根据测试

题检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2

让学生明白,

民歌的美就在于她的:

“原生性”

人们情绪的宣泄和抒发都包含在高亢的歌声中,

体现和渗透着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文化与情感之中,易接近,贴近民众。

三、拓展与升华

民歌的发展与继续学习。

1

、举例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西北民歌?〔教师和学生都说自己知道的民歌。教师唱出所说的所有民歌片段——好似赛歌。

2

、听王宏伟的《西部放歌》

、彭丽媛的《刮春风》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课堂时间,作为机动内容〕

3

同教材上的民歌有何关系?〔现代民歌的创作手法和演唱方法艺术性、时代性更强,教材上的民歌更质朴、纯真,靠口传心授繁衍至今;

民歌素材是创作的源泉。

1

、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民歌的愿望,进一步感悟民歌的真谛。

2

、引导学生用动态的、发

展的审美意识鉴赏民歌,使我们的学生能受到开放的、最佳的音乐教育生态气候的滋润。为终生喜爱和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

特征。

2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

“囊玛”

“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

3

、过程和方法: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代表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各组对自己收集到的本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

进行分析,进而对民族音乐产生、发展做适当的探究。

【教学重点】聆听《辽阔的草原》

《宗巴朗松》

《牡丹汗》三首民歌,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大屏幕视频导入。展示三个民族的服装并看舞蹈动作,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三个民

族的风格。

(二)学生作业展示:三组各选派一名代表介绍三个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等。

1

、介绍蒙古族:每年

7

月、

8

月间,草原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源于古代“祭敖包”的仪式,现已成为欢庆丰收的

娱乐节日。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除摔跤之外,

“那达慕”上还举行射箭、赛马、马术、赛骆驼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和歌舞表演。

蒙古族能歌善舞。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表达了草原儿女独有的深

情。长调流行于牧区,而短调则流行于半农半牧区。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欢快,动作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和马步最有特色,表现了蒙

古族人民淳朴、热情、粗犷的气质。

2

、介绍藏族:西藏有高原、雪山,有喇嘛,转法轮,有许多的庙宇,有大大的佛像,有青颗酒,有洁白的哈达,有闹分裂的达赖喇嘛,

有金瓶签定的转世灵童。

3

、教师:下面有请阿凡提大叔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

阿凡提: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

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新疆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羊肉串;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大叔的大八字胡、穿

五彩斑斓的衣衫、戴各种做工精细的首饰和绣花帽;节日还举行赛马和叼羊比赛。旅游胜地有:火焰山、天池等地。

(三)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教师提问

1

这首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2

、这是属于“长调”歌曲还是“短调”歌曲?

(四)欣赏藏族民歌《宗巴朗松》

1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欣赏西藏民歌,请看大屏幕,音乐响起才旦卓玛演唱的《宗巴朗松》。

2

、听后提问:你们对西藏歌曲了解多少?给你们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

、教师:西藏被称为歌舞之乡,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宗巴朗松》

属于民间音乐的歌舞音乐。教师介绍囊玛音调特点。

4

请同学列举知道的藏族歌曲:

《唱支山歌给党听》

《洗衣歌》

《北京的金山上》

比较流行的有

《高原红》

《神奇的九寨》

《青藏高原》

(五)欣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学生边欣赏边思考问题:

1

、该曲是一首描写

爱情

的歌曲;主要的演奏乐器是

冬不拉

手鼓

歌曲的旋律

明朗、奔放、感情充沛

,歌词

寓意深刻

2

、播放一首具有新疆典型节奏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见课件完成选择题

1

)新疆民歌的节奏特点是(

do

do

明快

re

缓慢

mi

自由

2

)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是(

mi

do

悠长高亢

re

婉转抒情

mi

生动活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