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邱东版《国民经济统计学》

邱东版《国民经济统计学》

邱东版《国民经济统计学》
邱东版《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一、研究范围

以国民经济为研究范围

国民经济运行: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

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

二、研究对象

1.与国民经济工作的对象不同。“方法论”,不仅是“统计规律”

2.不同于统计学原理的研究方法

3.宏观经济统计方法论,非微观

三、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哲学

第二节国民经济统计学科性质和地位

一、独立的社会科学

二、与其他各统计学科的关系

学科设置问题:1992、11月统计学(一级)—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

1.与统原的关系

统原:什么是相对数

经统:出口换汇成本是什么怎么计算、怎么用

2.与其他部门统计关系

企业统计、农业、金融统计

3.与综合平衡统计的关系

4.与国民经济核算

框架指导方法分析

三、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三节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

一、指标

用来反映社会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的规模、水平、程度、结构、速度等的数值的概念

二、指标体系:相互独立有相互联系统计指标群

1.国民经济是多层次多系统现象组成的总体

分三个层次明细(1)反映国民经济总体状况数量方面

(2)每一种社会再生产系统活动状况

(3)反映各统计内部活动状况的指标

如预警人口人口出生率

2.原则

(1)马列、邓小平指导

(2)体现全面性、系统性(联系和协调)和层次性(宏观)

(3)可操作性和动态性

第四节国民经济活动分类

一、国民经济分类的意义和原则

(一)意义

统计分组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应用

(二)原则

马克思理论、从实际出发、系统性(标志选择)、国际对比原则、动态化原则(如IT)

(三)不同目的的分类标志: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基本生产和基本结构的划分、

三次产业的划分、

机构部门的划分、

重要经济类型的划分

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一)分类标志和原则

劳动的社会分工为基本划分标志

具体:1.按劳动的产出性质和社会功能的同一性

2.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同一性

3.该经济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即行业规模大小)(二)分类的基本单位

应该是各种经济活动的成果*

通用的方法:

基层单位:位于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其主要生产活动的增加值占绝大部分的一个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

1一定场所2一种或一种以上次要活动3一个点如联合企业多个单独的基层单位

(二)联合用ISIC

1948 1958、68、89三次修订

把所有市场通过与交换的收入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类

确定小类:按经济形式的性质

中大:按基层活动的特性

17个主要门类60个大类173个中类306小类

例:D-22-2-1制造业、出版物印刷品大类、印刷品和服务中类、印刷品小类

(三)我国:1984 划分标志

普查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于1996年组织实施。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996年12月31日。普查的对象和范围[注一]为我国除农户和个体户以外的所有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注二]。1997年7月底,汇总

1、法人单位(INSTITUTIONAL UNIT):指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单位。

2、产业活动单位(ESTABLISHMENT):指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

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相对独立组织生产或业务活动;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资料的单位。

三、“基本生产”与基础结构

1.分类标志:各种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功能

2.基本生产:为提供物质资料,满足物质需求

基础结构:为发展生产和保障全体居民生活创造条件,提供

1为生产服务2为生活服务

3.二者之间的关系情况:基础结构超前型、同步型、落后型

四、三次产业划分

1.标志:产业发生的时序及其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1930年A。fisher提出,50年代后普遍接受,

2.意义: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时序一致

3.注意:各国不一样(生产与消费统计一否、生产者离消费者远近、是否有形)

4.我国:

(1)我国的划分

(2)第三产业的发展

(3)第四产业

五、国民经济的社会经济类型划分

标志:社会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

六、机构部门分类

1.标志:从掌握和分析资金流量和存量的角度进行的分类

2.机构单位:P29

主要是指能以自己权力拥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能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可以编制出一整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会计帐户。

有两类:住户,法律和社会认可的独立于拥有或控制它们的个人或实体这样的法律或社会实体。

与基层单位的关系:

3.六大机构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住户部门、政府部门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国外部门(只非常住与常住单位之间的经济联系)

常住单位:

联合国规定、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单位有五类

1. 机构单位:重述一遍

一类是个人或是住户;一类是公司或政府

2. 活动类型单位:按照经济活动性质对单位进行分类,主要指从事一

种生产活动,或其从事的主要活动的增加值占绝大部分比重的单位。

3. 地方单位:是按照地点对单位进行的分类,指在某一地点从事生产

活动的单位。

4. 基层单位:同时兼顾经济活动性质和地点两个方面对单位进行分

类,指位于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虽从事几种活动,但

其主要活动的增加值占绝大部分比重的单位。

5. 同质生产单位:只从事单一生产活动的单位,是在基层单位的基础

上进一步分解而生成的单位,主要用于投入产出分析。

第五节统计平衡表方法

一、统计平衡法与平衡表表式

1.平衡:对立统一中发展,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相对统一

2.统计基本平衡关系:

时期性指标间:总供给=总需求

国内生产+进口=生产消费+非生产消费+储蓄+出口

时点性指标间:期末=期初+期内增减额(如库存)

3.平衡表:运用平衡法的形式

表内统计指标包括两个相对应方面的平衡统计指标体系。

分类:(1)按平衡方式分,单式和复式

(2)按表式结构分:收付式、并列式、账户式和矩阵式

二、单式平衡表

1.特点:灵活、易编制、简单

2.收付式平衡表

左右排

上下排

3.并列式平衡表

多个收付式的组合

三、账户式平衡表

(一)账户式的特点:

复式、以多个T字表形成的体系来表现平衡关系(总体性的平衡核算)(二)与会计账户不同:

(1)从登记立场看,会计是以企业,以各T字表方为主体

(2)从类型划分上看,会计分类资产账户和负债账户,收支在哪方要依账户类型而定

(3)从账户是否结清来看,会计有未结清账户和结清账户,账户式平衡表都是结清的

(4)从所登记的项目看,会计没有固定的项目,只登记发生额,账户式平衡表内容固定,还可以登记差额

所以只是账户式平衡表,不是账户

(三)账户平衡表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1。联系:完全连接性。

2.相互验证:表间连接,表内平衡。收支必相等

3.灵活设置

缺点:过多,繁杂;两次登记,工作量大。

四、矩阵式平衡表

1.概念:是账户式平衡表综合体

2.特点:(1)横收列支(货币)

(2)每一个数字两重含义

(3)第一项交易性质由其位置决定“4”

(4)第一个数字一个子阵,可合并和分解

(5)主对角线上空白有意义

3.优点:

综合一体、可合并和分解、矩阵便于计算机处理

4.缺点:难掌握

第二章国民经济资源统计

第一节人力资源统计

一、劳动力与职业人口

1.劳动力资源

(1)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并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正在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总和。

基本依据和最主要的标志:人的自然年龄(男16-59岁,女16-54岁)适龄劳动人口

(2)公式

劳动力资源总数=劳动年龄内人口数+不足和超龄的参加社会劳动人口-(现役军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服刑人员+提前退休、退职人口)

2.数量变动统计

(1)进入和退出适龄劳动人口的人数:

长成和迁入(+)死亡、超龄和迁出(-)

(2)进入和退出劳动年龄中实际可利用的劳动力资源数的人数

(3)进入和退出社会劳动力资源总数的人数

进入:不足龄+超龄社会劳动的人

退出:不足龄+超龄不参加社会劳动的人

3.职业和就业人口

A.职业人口:

从业人口+非从业人口(失业人口)

非职业人口:过于年轻和年老的人

B.就业人口=从业人口

非就业人口=非从业人口+非职业人口

4.劳动力资源和职业人口关系

见表

二、就业的度量

1.就业的含义:凡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或收入的人

国际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以上的人,具有三种情况之一者

(1)正在工作中

(2)有职业但临时没有工作的人,如由于疾病、事故、争议、休假等临时停工的人

(3)雇主和自营人员,或在协助家庭企业或农场而不领报酬的人,

在规定时期内从事正常工作时间的1/3以上者

2.指标:

就业率=就业人数/劳动力资源总数

或就业率=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3.劳动力流转统计

(1)流转:是指劳动者对工作岗位的进入与退出

就职(新雇佣+重新雇佣)和去职(自愿去职+被解雇+从军去职+其他去职)

(2)公式:

劳动力流转率=一定时期内流转人数/平均在册人数

就职率=(雇佣人数+重新雇佣人数)/平均在册人数

自愿离职率=自愿离职人数/平均在册人数

解雇率=被雇佣人数/平均在册人数

4.职位(有人打两份工)

(1)定义:SNA93中,一个人和一个机构单位之间关于在规定的期限内或在另行通知以前进行有酬工作的明示或默示的合同

指标:年均职位数

(2)从职位对劳动投入来度量

总工时数=正常工作期内实际工作工时数+除正常工作期以外的附加工时数+其他

扣除:付酬但不工作;吃饭耗工时-离家上班或下班回家耗时数

全日制等值就业:全日制职位数=总工时数/全日制职位的年均工时数非全日制的按全日职一半算

5.就业成本

(1)定义P47每个就业人员平均小时工作补偿

(2)就业成本指数:某种职业类别或某分支工业部门和标准工业部类小时劳动补偿的变动率

6.充分就业

三、就业结构统计分析

(一)就业结构

1.含义:一是指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结构(如年龄、性别等)

二是劳动力资源在社会经济中的应用(如不同部门、产业、生产单位类型等)

2.研究的作用: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就业结构合理化是改善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内容。

(二)影响就业结构的因素

1.基本经济状况。三次产业的就业情况就是体现。

2.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3.经济类型

4.经济发展目标

(三)就业结构的演变

四、失业类型与成因

(一)失业的定义:1没有工作或几乎没有工作;2具有劳动能力和愿意参加工作;3正在寻找工作

(二)分类(从成因上)

1.摩擦性失业

2.技术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5.周期性失业

五、失业的度量

(一)失业人口数的界定

非自愿失业,扣除劳动者自身原因引起的失业(一小段时间内失业不算)(二)指标:

1.绝对指标:失业人数=非从业人口

Ls-Ld = U-V

平均失业持续期:失业者处于失业状态的持续时间,以周计。

2.相对指标:失业率

年失业率=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占比*平均失业持续期(周)/52周

六、隐性失业统计

从失业的表现形式的角度来划分的:隐性失业和显性失业

1.定义:指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构成失衡,劳动力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由技术条件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对劳动力的需要量而出现的部分劳动闲置现象。

2.界定标准

克里希纳:时间标准;收入标准;意愿标准;生产力标准(边际成本大于边际生产率的)

我国的标准:P59

3.我国的实际情况:

(1)城镇隐性失业:下岗;部分下岗;被迫提前退休且退休金不在社会统筹之列

(2)农村隐性失业:测算方法三种(国际对比法,抽样调查估计法,公式法)

第二节自然资源

一、一般问题

1.概念:有形非生产资产

2.分类

按内容分,有环境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可再生和不可再生(土地)按用途分,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按其探明和利用程度分,一(完全探明储量确定用途的)、二(已相当精确地探明储量,用途需进一步研究)、三级资源

3.估价:市场法;收益还原法;成本费用法;净价法

第三节资产负债核算

一、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概念

(一)国民经济流量与存量

存量:在该核算期末这一特定时点的历史累积状况。

==>存量核算:对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资产和财富,以及所承担的债务的历史积累总额进行的核算

流量:某一核算其内的经济行为和所产生的效果。

==>流量核算:一定时期内的经济交易累计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净额)公式:期初存量+期内流量变化=期末存量

要求:1分类一致2时间一致3一致估价标准

(二)资产和负债

1.资产负债表:反映一个部门或整个经济在某个时点上所持有的资产和负债的存量

2.资产(经济资产):机构单位对它拥有所有权,所有都通过对它的使用、持有和处置,可以获得经济利益的实体。

负债就是“负资产”

(1)条件:所有权原则;收益原则

(2)资产分类:

按机构部门分类

按资产性质分类

3.国民财富

(1)概念:一国在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一切财富的总和。

含义:1物质+精神财富2已开发+在大自然中的3实物资产+金融资产(国

外净值)

(2)国民财产和自然资源

(3)国民财富的计算

(4)衡量财富的扩展方法:1995年《世界银行制定新的国家财富的计算法》从四个方面来统计,自然资本;创造的资产,人力资源;社会资本(未独立统计)

二、经济存量核算历史发展与演变

三、资产负债核算的意义和作用

1.意义:(1)流量核算的起点和最后结果

(2)存量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完整部分。

(3)与生产核算、收入分配和使用核算、积累核算、国外核算并列,相互衔接。

2.作用:(1)进行资产负债总量规模的核算

(2)进行资产负债项目构成状况的核算。设有五大项目(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与负债、国外金融资产与负债、储备资产、资产负债差额)(3)进行资产负债分机构部门核算。

四、基本原理

从国民经济整体来考察,经济存量是过去时期有关经济流量沉淀或积累的结果;从国民经济各部门考察,部门的可支配收入-消费+资本转移净额(来源)

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其他非金融资产购买(使用)期初资产存量(负债)+核算期内发生交易中获得的资产总价值-处置的资产总价值+持有资产物量的其他正数或负数变化的价值(资产物量其他变化)

1有形资源资产的增加与减少

2由非经济因素、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等引起的资产负债物量变化

3由于机构单位、机构部门和资产分类的变化引起的调整

4统计上的误差

+由于资产价格变化而产生的正数或负数的名义持有收益的价值(重估价)

市场价格的变动、市场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等=期末资产存量(负债)

五、资产负债估价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1.应与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估价原则一致。采用市场价格估价。

2.采用同一估价。交易双方记录的一致

3.重估价:(1)现行市价法:市场测定价值法;参照法;市场折余法

(2)物价指数法:以购建年度的资产价格为基价,计算一定时期该

类资产价格变动的指数,用指数对资产价值重新计算。

(3)重置成本法

(4)未来收益现值法:预期收益然后按折现率估算现值。

(5)外币资产汇率调整法:按汇率指数来调整估价

(6)永续盘存法:从固定资产形成总额的流量数据出发,结合有关

的物价指数,用逐年推算的方法得出固定资产折旧后重置成本的数

字。

*条件:必须具备过去各年的按原始价值估价的各类固定资产价值额的统计资料。

举例计算

六、资产负债账户

期初资产负债账户

资产负债变化表===>对应积累账户

举期末资产负债账户

七、国民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机构单位的资产负债表:

一定时点上的机构单位经营资金的来源与运用的财务状况表。

平衡式:资产=负债+权益

2.机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

一个部门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以及负债的总量及结构状况。

是在机构单位的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部门归类,再将所有的机构单位的资产负债表的各项指标加以合并调整而得。

平衡式:净值=资产总计-负债总计

3.国民资产负债表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点上的资产和负债的总量规模、分布和国民财富及总体经济实力的状况和水平。

在部门核算的基础上,通过“简单加总”的方法得到的就是国民资产负债表;在部门的基础上,通过“合并法”得到的就是国民财富表。

合并法就是将各单位或各部门间的金融债权和债务相互抵消,只保留系统与外部的金融联系。

*国民资产负债表的一般表式:

各机构部门的使用项和=合计栏中“使用”项

各机构部门的来源项和=合计栏中“来源”项

金融总资产=金融总负债

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净值

合计栏非金融资产=合计栏资产负债总差额

4.国民财富表

合并法得来的就是国民财富表,反映的是一国财富的积累程度和对外拥有的金融净债权。

八、国民资产负债的一般分析

1.总量分析

2.结构分析:

生产资产/全部资产

固定资产/存货

对国外金融资产与负债的比率,结合资金流量表,分析金融资产与负债的走向。

国外金融资产与负债的比率

流动资产与全部资产的比率

负债比率=负债/资产总值(净值)

3.国民资产负债部门结构分析

4.经济效益分析

国民财产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

国内资金使用效益:国民财产/国内金融资产总额

贷款利税率=利税总额/国内贷款总额

国外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三章国民经济总量统计

第一节国民经济总量统计的一般问题

一、国民经济总量统计的范围

(一)限制性生产观

只强调物质,排斥非物质

货物、服务+营利性服务生产

(二)综合性生产观:创造效用并取得收入的活动

二、总量的计量单位

(一)物量总量

(二)价值总量

同度量因素

三、总产出统计的理论与方法

(一)总产出的概念和作用

Gross output:以货币单位计算的全社会产品总量,是本国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即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劳务部门的总产出。

不等于社会总产品

缺点:(1)重复计算,有转移价值,不是新增加的经济总量

(2)受社会分工程度的影响大,生产的中间环节越多,越增大总产出

(二)计算方法

1.产品法:(各部门总产出-各部门的中间消耗)

**中间产品与中间消耗不同**

中间消耗: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核算中间消耗要注意几点:

(1)内容构成与总产出一致

(2)货物和服务均可作为中间消耗

原材料差旅费

(3)只能是生产性的消耗:职工文化生活和公共福利、基本建设支出不算(4)要考虑到生产及使用的整体性

多大规模生产,就要相应计算多大规模的使用

有产出就有投入,如金融机构的净利息收入,是对金融机构服务的购买,算是金融产出的使用,所以应计入中间消耗

(5)区分中间消耗与固定资本消耗:是否是一次性转移价值

A小型工具:看价值

B固定资产的保养与修理:普通保养大修理、改造更新

C研究与开发:如果能用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确定折旧率,就算固定资产形成

***非营利机构增加值的处理

非营利机构分成政府服务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

3.收入法/分配法:GDP是常住单位所得原始收入之和

四大要素:劳动、资本、政府服务及管理

GDP=雇员报酬+固定资本消耗+生产和进口税净额+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

雇员报酬:权责发生制,完成工作就有权取得收入,可以是现金或实物既包括应付工资和薪金,又包括雇主应付的社会缴款在测算实物工作时,注意区分实物性收入与中间消耗:

如果改善生活计入实物性收入;

如果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则算作中间投入,如:工作服

固定资本消耗:在核算期内,由于自然退化、正常淘汰或正常事故损坏导致生产者拥有和使用的固定资产存量现期价值的下降

生产和进口税净额:生产和进口税(利前税,增加值一部分)-生产及进口补贴

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

营业盈余=税前纯收入-{已收利息-已付利息}-已收入其他财产收入-财产的持有资产损益

混合收入:自我雇用的情况

4.支出法/使用法: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最终消费:分成政府和住户的最终消费

公共消费服务住户自身支出得到的消费;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的支出;

政府的实物社会转移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和珍贵物品的获得减处置

总额而不是净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处置、转入和为自用而生产的各种固定资产的总价值。

存货增加:被动投资

珍贵物品的获得减处置:为价值贮藏而获得和持有的资产,非生产目的

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理论

一、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基本问题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内涵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final)货物(goods)和服务(service)的总价值。

对GDP的概念需要说明几点:

1.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总量。

2.国内生产总值是对最终产品的统计。

3.国内生产总值的核心指标作用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原则

1.支配性原则

2.准市场原则

3.时间性原则

4.存在性原则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主体

1.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单位

(1)基层单位

(2)机构单位

2.国内生产总值基本统计单位的常住性

统计单位只有具备了常住性,才是国内单位,才能成为GDP的统计单位。

经济领土(economic territory)

经济利益中心(center of economic interest)

(四)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价格问题

1.估价问题

基本价格

生产者价格

购买者价格

2.国内生产总值缩减因子(GDP deflator)

GDP deflator=现价GDP/不变价GDP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思路——三方等价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习题及答案解析

精心整理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65)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1 2 3 答。 4 卡” 1.总体中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的比率称为 A.结构相对指标B.比值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 2.将总体中各个个体按照某种特征值的顺序排队,然后按固定的顺序和间隔在总体中抽 取若干个个体组成样本的抽样方式是

A.等距抽样B.分层抽样C.整群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 3.下列选项中,属于离散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是 A.指数分布B.二项分布C.正态分布D.均匀分布 4.已知某班级8名学生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分别为64、65、72、75、79、84、86、95, 则这8名学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的极差为 A. 5 A.0 6 7 A 8 A C 9 A 10 A.长期趋势B.季节变动C.循环变动D.不规则波动 11.物流业属于 A.制造业B.第一产业C.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 12.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损耗总值称为 A.总产值B.营业盈余C.生产税净额D.国内生产净值 13.下列选项中,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是

A.相关系数B.回归系数C.基尼系数D.恩格尔系数 14.债券和商业票据属于 A.股权B.贷款C.债务性证券D.存款 15.设P为商品价格,g为销售量,则帕氏物量指数的公式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倦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 16 A C E 17 A 18 A 19 A 20.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所涉及到的项目有 A.出口总额B.营业盈余 C.生产税净额D.劳动者报酬 E.固定资产折旧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1.如何正确理解统计的三种涵义? 答:统计是指对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的活动,使人们对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分析和推断 的一种计量活动。“统计”一词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即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 ⑴.统计活动:即统计工作,是指从事统计业务活动的单位,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数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活动。 ⑵.统计资料:即统计所提供的数字和分析资料,是指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计数字资料。 ⑶.统计科学:即统计学,是指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统计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 的科学认识。 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统计活动与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即:统计活动是取得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而统计资料则是统计活动的成果。 统计活动与统计科学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统计活动是形成统计科学的实践过程,统计科学是人们长期统计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 和理论概括。 2.为什么要了解统计学的发展过程?

答:统计学产生于17 世纪中叶,其发展过程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条是以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 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一条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 计。回顾、了解统计科学的渊源及其发展过程,对于我们了解统计学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关系,学习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我们的统 计实践和理论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与哲学的关系、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和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上。 ⑴.与哲学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它所阐述的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关于实践是人类 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质和量的辩证关系、事物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观点等,对统计发挥认 识工具的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⑵.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实质性科学的内容和任务在于揭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以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去改 造世界,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运用不能脱离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这是因为:其一,这类科学对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论述和 剖析,为统计核算和分析如何入手,如何抓住主要方面描述其数量特征,如何就事物内部及其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进行数

国民经济统计八大产业的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学号20120515416 姓名:覃玉山农业,工业,服务业等8个行业的总产值的核算方法 一、现价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就是按行业计算增加值,汇总各行业增加值,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在行业增加值的计算中,可以把生产法和收入法结合起来使用,即部分行业采用生产法,部分行业采用收入法。我国目前国内生产总值核算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1、农业(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其增加值按生产法计算,即先计算总产出,再计算中间投入,增加值等于两者的差额。总产出按产品法计算,即按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产品价格计算。例如,谷物种植业产出等于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各种主产品产量和秸杆、麦衣等各种副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价格计算;中间投入等于农林牧渔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种子、饲料、肥料、燃料、农药等材料价值与支付的运输费、邮电费、广告费、科技咨询费、防疫费等服务费之和。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投入的资料来源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表,农业现价增加值及四项构成均取自《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表。但要注意:不能直接用总数,要剔除农林牧渔服务业。 2、工业 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其增加值按生产法计算。 工业总产出等于工业总产值加销项税。工业总产值是按“工厂法”计算的。所谓工厂法,就是把一个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的生产成果相加。例如,一个汽车制造厂,既生产成品汽车,又制造汽车零部件,但这个厂的工业总产值只计算成品汽车的价值和对外提供的汽车零部件的价值,不计算该厂制造并用于生产成品汽车所使用的零部件的价值。工业总产值包括当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初期末差额价值。中间投入包括货物投入和服务投入,货物投入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价值,服务投入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运输、邮电、广告、咨询等服务的费用。 工业分为规模以上(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和规模以下两部分。规模以上部分总产出和增加值取自工业年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SB301表),总产出为总产值加销项税。规模以下部分根据企调队抽样调查资料,结合核算实际情况推算确定。销项税占工业总产值比例取9%。增加值参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但不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进行推算。

成都到武隆旅游攻略

成都到武隆自助游玩 主要景点包括: 芙蓉洞、天生三桥、仙女山、天坑、地缝 都是5A级景区 1、成都到重庆动车,班次很多,前一天订票就行。票件97元,时间2.5小时。 2、到达重庆北之后,不用出来,直接乘坐地铁3号到四公里乘坐到武隆的大巴。票价4元, 时间30分钟。 3、坐大巴:四公里到武隆县城:班次滚动发车,乘坐的人还行等的时间不会太长。票件60 元,时间2.5小时。 4、公交路线 武隆县城到接待中心 武隆县城(汽车站)→(公交汽车)→仙女镇游客接待中心----------8元,车时0.5小时 武隆县城到仙女山 武隆县城(汽车站)→(公交汽车)→仙女山---------------------16元,车时1小时 武隆县城到芙蓉洞 武隆县城(汽车站)→(公交汽车)→芙蓉洞---------------------8元,车时0.5小时,需要在江口镇换一下车。 下午到的时间比较早的,可以先去芙蓉洞玩,因为仙女山、仙女镇游客接待中心在一个方向,晚上住宿在江口镇,房价很便宜,50~80元左右的标间。可以找一个江边的,享受一

武隆县城到天生三硚、龙水峡地缝乘车线路:先在武隆县城的汽车站乘坐小巴到仙女镇游客接待中心(此费用大约8元/人),再凭景区门票在游客接待中心乘车喀斯特公司提供的中转环保车(此费用包含在景区门票内)。 如果要打出租车到仙女镇游客接待中心费用在60元左右。 从游客接待中心回到武隆县城:游客接待中心对面马上边乘坐到武隆县城的小巴车。 吃:在天生三硚出口有一些卖小吃的店,如果要就餐推荐在仙女镇上,也可自备一些小零食。 武隆——仙女山:早上8:00开班,下午16:30收班; 仙女山——武隆:早上8:00开班,下午17:00收班。 景区内游览时间 天生三硚、龙水峡地缝、芙蓉洞、芙蓉江大致都是2个小时,仙女山较为灵活。 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行程时间 天生三硚→龙水峡地缝:20分钟; 武隆县城→仙女镇游客接待中心:40分钟, 游客接待中心→仙女山:20分钟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统计学的性质及分类 一、统计学的性质 统计学的概念:以搜集、整理、分析或推断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对所研究对象做出判断或决策的方法科学论。 二、统计学的分类 理论统计学研究如何对客观现象的数量进行计量、观测、概括和表述,是统计学的基础 和统计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内容包括统计指标及其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图 表、集中趋势测度、离散程度测试、统计指数和时间序列常规分析等理论方法。 推断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它以概率论为理论依据,利用部分数据对总体数 据的某些性质或数量特征进推断和检验。 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的关系:理论统计学所提出的科学的数量方法为应用统计学研

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条件,而应用统计学的发展又可进一步改进、完善和发展理论统计学所提出的数量方法。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和个体 总体:构成统计活动研究对象的全部事物的整体为总体(有限总体、无限总体) 个体:总体中每个个体事物。 总体容量:总体中全部个体事物的数量称为总体的容量。 统计总体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来确定。 二、样本 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作为其代表的那一部分个全所组成的子集。 样本的特点:每个个体必须取自于总体的内部,从一个总体可以抽取许多个不同的样本,样本是总体的代表,样本的随机性。 三、变量 变量:客观现象的特征取值或类别在一个以上者均为变量 四、指标及其测度

用来测度研究对象某种特征数量的概念称为统计指标,简称指标。 第三节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设计 一、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 反映总体及其所含个体的各个方面特征数量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体系,称为统计指标体系。 二、统计指标体系中指标的分类 三、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 1、设置框架 2、确定内涵和外延 3、确定计量单位 4、确定计算方法 四、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目的性、科学性、可行性、联系性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章节练习题.doc

第一章总论 1 .如何正确理解统计的三种涵义? 答:统计是指对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的活动,使人们对现象的数 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分析和推断 的一种计量活动。〃统计〃一词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即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 计科学。 ⑴.统计活动:即统计工作,是指从事统计业务活动的单位,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数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活动。 (2).统计资料:即统计所提供的数字和分析资料,是指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计数字资料。 ⑶.统计科学:即统计学,是指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 是探索统计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 的科学认识。 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统计活动与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艮"统计活动是取得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而统计资料则是统计活动的成果。 统计活动与统计科学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统计活动是形成统计科学的实践 过程,统计科学是人们长期统计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 和理论概括。 2.为什么要了解统计学的发展过程?

答:统计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其发展过程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条是以 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 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一条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 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 计。同顾、了解统计科学的渊源及其发展过程,对于我们了解统计学与社会经济 统计学的关系,学习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我们的统 计实践和理论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与哲学的关系、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和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上。 ⑴.与哲学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它所阐述的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关于实践是人类 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质和量的辩证 关系、事物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观点等,对统计发挥认 识工具的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实质性科学的内容和任务在于揭示客观事物 发展变化的规律,以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去改 造世界,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运用不能脱离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这是因为:其一,这类科学对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论述和 剖析,为统计核算和分析如何入手,如何抓住主要方面描述其数量特征,如何就事物

成都到西双版纳自驾游计划书

西双版纳自驾游计划书 一、时间安排 1、29号成都出发,晚宿昆明 2、30号昆明出发前往版纳,宿版纳州府景洪 3、1、2号游玩版纳,宿景洪 4、3号返程宿昆明 5、4号昆明前往贵阳,中途游黄果树,宿贵阳 6、5号从贵阳返成都,全程结束。 二、行车路线 1、去程路线:成都——内江——宜宾——水富—135Km—大关麻柳湾(全程高速KM);麻柳湾—95Km—昭通( 95公里,二级路面,不过还可以,跑的 起来);昭通——会泽县待补镇(昭待高速,2007年12月18日通车,昭通至会泽段长110.77公里,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按远期扩建为高速公路标准规划预留设计;会泽至终点待补段长38.04公里,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待补镇——嵩明县(嵩待高速);嵩明县——昆明(昆曲高速);昆明——玉溪(昆玉高速);玉溪——元江(玉元高速);元江——墨江——黄庄(元墨高速);黄庄——宁洱——普洱(G213);普洱——勐养(思小高速);勐养——景洪(G213)2、返程路线一:景洪——昆明(原路返回);昆明——石林(昆石高速);石林——陆良县——师宗县——罗平县——兴义县——顶效镇(G324);顶效镇——兴仁县(县道);兴仁县——关岭(关兴高速);关岭——黄果树(G320);黄果树——贵阳(贵黄高速);贵阳——遵义——重庆——成都(贵阳到黄果树130公里左右,限速120公里,随便那个速度开,大概1个

小时多点;黄果树到关岭是山路,40公里左右可能近一个小时;关岭到兴仁是封闭公路了,我开的时候平均速度90,没有遭警察捉到,大概130公里;兴仁到兴义大概50公里,比关岭到兴仁路差点,不过可以上60,但是我去的时候遭一个警察带路,速度压倒40走的,郁闷;兴义到罗平就好走了,前边45公里贵州境内是路况很好的山路,不过出罗平的10公里装了非常多的低减速带,像搓衣板路,平均可以跑50-60公里/时;云南境内40公里是封闭的双向四车道,不过偶过村庄的时候不是封闭的,很好走;罗平过去不晓得了、好像路也非常好) 3、返程路线二:景洪——昆明(原路返回);昆明—157—曲靖(昆曲高速);曲靖—75—富源胜景关(曲胜高速);富源胜景关——盘县——110——晴隆(镇(宁)胜(胜境关)高速公路,公路几乎都是用桥架在空中,一路可俯瞰沿途风景);晴隆—46—永宁(320国道,由于镇胜高速此段还差一座桥未完工,只能走老路,路况较差、弯道多,还要翻山(中途有个国家级化石地质遗迹公园));永宁—14—关岭(镇胜高速公路);关岭—25—黄果树(320国道,路况还好);黄果树—140—贵阳(贵黄高速);贵阳——遵义——重庆——成都 三、西双版纳自助二日游线路设计: 第1天:上午从景洪出发到勐仑,沿途游览澜沧江风光,游览著名的"孔雀尾翎 "橄榄坝,欣赏热带风光和傣家村寨,同时可以品尝购买各种热带水果。游览后 再去勐仑植物园,观赏各种热带植物以及罗梭江风光。在植物园午餐。下午14: 00从勐仑返回参观傣族园参加波水活动,傍晚返回景洪,到傣曼听公园参加篝 火晚会,观赏民族歌舞以及品尝风味餐。宿景洪。 第2天:上午从景洪出发到基诺山,了解中国最后一个确认的少数民族。然后 乘车前去野象谷公园游览,观赏大象表演、参观大象博物馆,然后乘车回景洪市内游览花卉园,夜风味街晚餐。宿景洪。

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_计算题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1.组距=上限-下限 2.组中值=(上限+下限)÷2 或下限+(上限-下限)÷2 3.计算开口组组中值(即有上限无下限)=上限-相邻组的组距÷2=下限+相邻组组距÷2 第三章综合指标 1.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总量指标数值÷总体总量指标数值×1 2.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指标数值 3.比较相对数=总体中某项指标数值÷另一总体的该项指标数值 4.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 5.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 6.计划完成程度指标数值=实际完成指标数值÷计划指标数值 7.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实际提高(降低)百分比}÷{1±计划提高(降低)百分比} 8.算术平均数=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总体单位数 9.简单算术平均法P64 10.加权算数平均法P65 11.简单调和平均法P68 12.加权调和平均法P68 13.简单几何平均数P71 14.加权几何平均数P71 15.组距数列确定众数P72 16.中位数计算P73 17.全距P78 18.平均差简单平均法P80 19.平均差加权平均法P81 20.标准差简单平均法P82 21.标准差加权平均法P83 22.交替标志的标准差P84 成数交替标志的平均数交替标志的标准差 23.标志变异系数P86 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 24.组内方差平均数P89 25.组间方差P89 第四章时间数列 1.时期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P100 2.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P101 3.相对指标和平均发展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P104 4.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助其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固定期水平 5.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1) 6.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7.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 8.水平发展速度P111 9.水平增长速度P114=平均发展速度-1 10.常用的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方程式法P120 第九章人口与劳动统计 1.期末人口总数=期初人口数+(本期内出生人数-本期内死亡人数)+(本期内迁入人数-本期内迁出人数) 2.年平均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2 P246 3.城市(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乡村)÷总人口×1 4.城乡人口比例=城市人口÷乡村人口×1 5.人口密度=某地区人口数(人)÷该地区土地面积数(平方公里)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答案[1]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 1、社会再生产核算五张表的中心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五张基本核算表的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表。 2、国民财富按来源分为国民财产和自然资源 3、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的差额称为逆差 4、当现金收支比例系数小于1时说明收入大于支出 5、政府消费的受益对象是全社会 6、社会劳动生产率是用来反映什么的?(宏观经济效益是评价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主要分析指标有:①最终产品率②社会劳动生产率③资金产出弹性系数。|是每一从业人员在一年内所创造的价值,数值越高,说明宏观经济效益越好。) 7、计算建筑工程产值采用的是什么价格?(预算价格计算)(建筑工程产值=报告期已完施工产值+期末期初未完施工产值差额) 8、性比率若低于100,表明女性人口多问题 9、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 10、研究某厂所生产的一批机床的质量,则该批机床为总体表现 11、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存储五分之四的几个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是典型调查方式 12、数量指标是指表现为数量上不同的标志 13、区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依据是根据选择分组的标志的多少及复杂程度的不同 14、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等于1 15、在某一变量数列中,某变量值为零,则不宜计算的平均指标有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16、用水平法检查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适用于规定计划期初、期末、期内某一期,还是五年累计应达到的水平适用于规定计划期初、期末、期内某一期 17、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时期数列 18、某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4%,产量增加4%,产品总成本变化为总成本=单位成本×产量Y=a(1-4%)b(1+4%)=(a-4%a)(b+4%b)=ab+4%ab-4%ab-0.16%ab=ab-0.16%ab 19、按总量指标反映内容不同,可分为按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分为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按表现形态不同,分为实物量指标与价值量指标。 20、序时平均数计算中,“首末折半法”适用于计算不连续时点数列资料 21、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反应时间顺序变化的数列;反应各个指标值变化的数列 22、统计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23、某商品本年同上年比较,商品销售额没有变化,而各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了8%,则商品销售量平均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为多少?(44%)y=a*b=a(1+8%)*b=ab+8%ab = =ab+8%ab -8%ab 24、简单随机样本具有广泛性 25、用来表示动态数列中的发展水平的是水平指标 26、某连续变量数列,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组中值为520 27、统计一般是指统计活动 28、编制综合指数数量指标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基期29、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区间 估计 30、相关系数为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示相关系数越弱 31、相关系数的数值越接近1,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关系表明关系 越强 32、反映国内机构在核算期内通过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是国 民经济账户的生产账户 33、人口总体更新的自然因素是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即出生和死 亡) 34、广义上的国民财富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一切财 富的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情国力及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 35、按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应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还有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为 劳动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 36、一定时期内居民在零售市场用以购买商品的货币支付额称为 居民消费支出总额 37、财政活动属于社会再生产的国家财政收支环节 38、反映一个时期居民消费水平的指标是消费率) 39、某班三个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9分和95 分,这三个数字是指标志值 40、每次试验只有两种可能结果,一是成功的结果,另一是失败 的结果,两次结果互相对立,这种概率分布属于成数 41、有甲、乙两个数列,若甲的极差比乙的极差大,那么甲与乙 的极差与标准差之间存在什么关系?(p86) 42、在固定资产投资一定的条件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投 资效果系数的关系怎样?(p318) 43、统一是从社会经济现象的量的方面去研究质的方面,对吗? (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入手认识现象的工具。) 44、在变量数列中,若标志值较小的组权数较大时,计算出来的 算术平均数会出现次数多的标志值队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大些,使平均数 向其靠拢。) 45、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越接近于0 相 关关系的数值范围在-1和+1之间,相关关系越强,系数值越接近1,相 关系数越弱,系数值越接近) 46、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国民经济账户的计帐形式是国民经济 账户的计账原则:四式计账 47、反映人口疏密程度的是人口密度指标 48、在社会产品生产统计中,社会产品包括⑴按表现形态的不同分 为: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⑵按完工情况不同分为:成品、半成品和在 产品三类。 49、“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称为土地垦殖率或垦殖指数 50、按消费主题划分,最终消费分为按消费对象划分,由货物产 品消费和服务产品消费两部分组成。 51、土地是一种自然资源 52、要对不同马力、种类的拖拉机计算总量,最好采用标准实物 量单位 53、全面调查具体包括调查有普查、统计报表 54、若要观察现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变动的基本趋势,需测定现 象的时期指标 55、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采用哪种方法搜集资料的报告 56、相关系数r=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关系怎样?(p212) 57、对总体仅按一个标志分组的统计表是简单分组 58、假如销售量上升5%,销售价格下降5%,则销售额如何变化? (销售额=销售量×销售价格) 59、若某一变量数列中,有变量值为0,则不宜计算的平均指标 有哪些?) 60、经济普查属于经常性的非全面调查?对吗?× 61、标志变异指标用以说明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相对水 平,对吗?× 62、属于时点指标的的指标包括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63、恩格尔系数越高,相应的说明居民生活水平怎样?(生活水 品越低p422 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生活绝对贫困,50%~60% 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20%~40% 为生活富裕,20%以下为 很富裕。(生活水平越高,恩格尔系数越低。)) 64、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时,如有几个方差的历史资料,则我们选 一个最大的方差,对吗?(p174) 65、农业总产值的计算原则上采用方法?农业总产出的计算原 则:农业总产出是按产品法计算的。产品法是以产品为主体来计算产值 的一种方法,又称总周转额法 66、反映平均每个就业人员抚养的人口数的指标是就业人口负 担系数 67、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民经济分配 68、在外币折算时,单位本币折算成外币的方法是外国货币与本 国货币的折算有两种方法:⑴直接标价法⑵间接标价法 69、人口的自然构成包括性别与年龄 70、已知某企业2003年6月份商品流转次数为5次,则该企业该 月的商品流转天数为几天?( 6 天商品周转天数 = 平均每天商品销售额 平均商品库存额 核算期天数 商品销售额 平均商品库存额 商品周转次数 核算期天数 = ? =) 71、土地总面积包括地面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主权范围 内的全部土地面积的总和。按性质划分,土地总面积可分为耕地面积、 森林面积、内陆水域面积、草地面积及其他面积;⑵按利用情况划分, 可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 72、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产量指数、销售量指数、职工人数指 数 73、强度相对指标包括正指标和逆指标 74、按数量标志分组包括如职工年龄、工资、工龄等数量标志 是指表现为数量上不同的标志 75、时期指标包括产品的产量、商品销售额、国民生产总值 76、哪种情况下,平均数要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在计算生产过程 中三道工序的平均合格率时 77、在次数分布数列中,频数和频率的含义和关系是各组的单位 数既为次数分布称频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的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称频 率。 78、影响劳动力资源实际利用率的因素有主要受失业人数变动的 影响以及间接收16岁以上在校学生和家务劳动者多少的影响。 79、因素分析法德依据是平均指标 80、资产负债表的主栏项目有包括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与负债、 资产负债差额、资产负债差额与差额总计。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国民经济核算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 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 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二、核算价格主要有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三种价格。 基本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其应付产品税+加上其应收补贴。基本价格是一种理想的核算价格,而不是现实存在的价格。 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DP): 1、生产法: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2、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按购买价计算的实际消费+虚拟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有形无形资产购入+存货购入-有形无形资产和存货处置支出)+净出口(货物、服务的出口——进口后的离岸价格) 四、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NP)=国民总收入(GNI)计算公式: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包括投资收益和职工报酬。其中,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他投资收益(利息)。职工报酬指我国个人在国外工作(一年以下)而得到并汇回的收入以及我国支付在华外籍员工(一年以下)的工资福利。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简答题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简答题 1、简述常用的相对指标的种类。 2、简述统计指标的分类。 3、简述各类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 4、简述相关关系的种类。 5、简述指数的种类。 6、简述等距抽样的特点。 7、简述国民财产的主要分类。 8、简述基本核算表的内容。 9、简述衡量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指标。 10、简述商品流通的基本分类。 11、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因素分析中常用的指数体系。 12、简述国民经济效益统计指标体系中的内容。 13、简述利用移动平均法求时间数列长期趋势的注意事项。 14、简述类型抽样及其分类。 15、简述资金流量统计具有的特点。 16、简述计算和应用平均速度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17、简述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 18、简述劳动资源的特点。 19、简述社会消费品零售统计的意义。20、简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基本结构。 21、简述森林资源统计的内容。 22、简述统计的涵义。 23、简述从不同层面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过程的总量指标。 24、简述如何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5、简述统计调查的意义。 26、简述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 27、简述对信贷收支差额的收支方法。 28、简述主导产业判定分析的四个指标。 29、简述固定资产投资的内容。 30、简述商品流通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 1、相对指标按其作用和计算方法不同可分为许多种。常用的相对指标包括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2、统计指标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2)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3)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1. 现有人口=常住人口-常住人口中临时外出的人口+外来临时寄居的人口 2. 常住人口=现有人口+常住人口中临时外出的人口-外来临时寄居的人口 3. 期末人口总数=期初人口总数+期内增加人口数-期内减少人口数 其中:期内增加人口数=期内出生人口数+期内迁入人口数 4. 期内减少人口数=期内死亡人口数+期内迁出人口数 5. 平均人口数是指某一时期内的各个时点人口的平均数。 6已知年初和年末人口数时 . 7. 已知年初和各季末人口数时 8. 城乡人口百分比的计算公式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时点间隔不等时点间隔相等∑?+++?++?+=++++=-f f a a f a a f a a a n a a a a a n n n o n 22222 122111210 )()(平方公里该地区土地面积人某地区人口数人口密度= %100)(?=全部人口数或女性人数男性人数性别构成%100?=总人口城市(乡村)人口人口百分比城市(乡村)人口占总%100?=乡村人口城市人口城乡人口比例100?=女性人数男性人数性别比例总人口数岁以下人口数少儿人口系数14=总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老年人口系数65=岁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岁以下人口数总负担系数64156514- +=岁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负担老年人口系数岁人口数岁以下人口数负担少年人口系数641565641514-=-=∑?=?==-=-=受该学制教育人数 受该学制教育人数某种学制年限人均受教育程度总人口数 大学在学人数大学教育普及程度指标岁及以上的人口数很少的人数岁及以上不识字与识字文盲率岁人口数中学在学人数中等教育就学率岁人口数小学在学人数初等教育就学率10000015151914136

成都到九寨沟旅游攻略

九寨游攻略 来到四川,不去九寨相当于白来了。去九寨有两种方式,要么报团、要么自由行,而我选择了后者(九寨——黄龙旺季纯玩旅行社报价大约在1000至1400左右)。 到了成都,可以从成都的新南门旅游客运中心坐大巴前往九寨,成都到九寨沟约460km,大约10小时车程,在新南门坐车是直达沟口的,最好提前一天去买票,因为发车时间很早,确认时间,以免错过。我是2012年八月去的,当时的票价是148RMB一人。要在成都中转的话可以住在成都老蜀人客栈,离新南门不远,最主要的是他们可以代买去九寨的汽车票,对游客来说非常好!也可以住在锦江区滨江东路188号的九星九酒店公寓,虽然不大,但是挺干净舒适的,最主要是价格公道,118到158不等的价格,离春熙街只要十分钟的时间,离新南门只要五分钟的时间,非常方便,电话是028*******。 去九寨的路程十分遥远,沿途会经过映秀——汶川——茂县等地震遗址。一路上都会有几个停车点,让乘客下车方便和购物,并非强制性,建议游客不必购买,因为这些东西九寨都有,而且价格更便宜。中午十二点左右到达叠溪海子用午餐,二十五元一人,都是素菜居多,类似于茄子、白萝卜之类的,用餐条件有限,如果觉得价格昂贵可以花十元购买一桶方便面,那里热水是收费的,如果你在餐馆里买方便面则免费泡面,否则收两元一次的开水钱。餐馆外有农户自己种的水果,价格还算公道,几元钱不等一斤,值得注意的事,那边的称都弄过手脚,一般会给你少称几两,但旅游区纯属正常现象,九寨沟口处

更是猖狂,自己心知肚明便是。一路上的厕所都是收费的,一元一人,卫生条件还算可以。 如果你是早上八点前的车,一般下午五点或者六点钟到(不堵车的情况下)。到站后马上去购买车票,在客车站里就能轻松买到去黄龙或者回成都的车票,十分方便。九寨沟沟口有许多的酒店或者旅社可供你选择,你可以提前在网上订好旅馆,如果事前没有订旅馆也不用担心,有一些青年旅行社还是蛮便宜的,不太需要担心住宿,实在找不到了可以打车到龙康村之类的当地藏族村里住在那里的家庭旅社。(在九寨沟打的无论远近和乘坐人数都是五元一次)注意:你刚下长途客运车时会有很多的人拿着名片问你是否要住宿之类的,尽量不要跟她们走,不要相信她们,大多都是骗子。特别是有个叫央佐的,她们提供的住宿条件十分差,入住前你是上帝,付钱后电话都不接的那种,所以要小心。不要让她们代购车票,他们会从中收取费用,买票是相当方便的,自己到车站买就行。 安顿好住的地方后,如果酒店提供晚餐就用餐后沿着河道散步,空气非常好,风景也很美,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微凉的晚风吹拂裙摆和长发,让你感受与繁华都市不同的生活节奏。如果还未用餐则可步行至附近的边边街,那边有许多的超市、餐馆以及小吃,价格比平常普通消费高个一两块钱。顺着河道,有许多的烧烤店以及烤鱼店,价格都还行。烤鱼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冷水鱼,另一种则是草鱼。冷水鱼120一斤,大部分都是假的,自己分辨。草鱼38元一斤,如果不称则按88元一条算,味道还是相当不错的,依着河道的栏杆,听着流水声,凉风袭来,一边吃着烤鱼一边喝点小酒,三五好友,聊着旅途的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全(最新整理)

WORD 格式 可编辑 专业技术 知识共享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第一章 总论 一、名词解释 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 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 它有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之分。 3、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 4、统计指标:是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统计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可见,统计工作是基础,若没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就无从谈起,统计学也就不能形成和发展。 2、简述统计的作用。 答:因为统计具有认识事物数量性的特点,并且能够从大量的现象中发现其存在的规律性,所以, 统计不论是从宏观管理上还是微观分析决策上,都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来看,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宏观上看,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第二,从微观上看,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第三,日常生活中,统计可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第四,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简述统计总体的特点。 答: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它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确定的;第二,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第三,统计总体中的所有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同一性质。 4、简述统计指标的分类。 答:统计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土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两类;第二,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类;第三,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类;第四,指标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主要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5、简述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 答:为了对统计指标体系有进一步和全面的了解,有必要按指标体系包括的范围、内容及作用不同加以分类:第一,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两类;第二,按指标体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及科学技术指标体系三类;第三,按指标体系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指标体系和专题指标体系两类。 三、论述题 1、简述流量与存量的概念及其联系。 答: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二者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有些经济现象,流量和存量是相对应而并存的,有流量必有存量;第二,有些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相对应的存量;第三,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二者是相互影响的;第四,两个存量或两个流量之比,或一个存量与一个流量之比,其结果既不是存量,也不是流量。 2、如何区别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答: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区别,其一是其 所反映的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工作总量和水平;而质量指标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工作质量等。其二是数值表现不同, 数量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而质量指标则一般用平均数、相对数表示。 第二章 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一、名词解释 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 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2、统计报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指标、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等)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国家利用它定期地取得全社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国家取得调查资料的方法之一。 3、空间遥感统计调查法:也是一种观察调查法。也称卫星遥感统汁调查,它是现代高科技用于统计调查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它是依靠现代测量手段,以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再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加载不同的卫星遥感信息,最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图形及调查数据的一种调查方法。 4、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社会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5、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6、频率和变量分布: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 与单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称为频率,也称比重。按顺序列出各组标志变量(或用各组组中值代表)和相应的频率,即成为变量分布,也称统计分布。 7、统计标准化:是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 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二、简答题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历年计算题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历年计算题答案34.某企业职工月工资水平分组如下: 月工资水平(元)职工人数(人) 1000以下 1000—2000 2000—3000 3000以上 150 250 400 200 合计1000 要求计算:该企业职工月工资水平的中位数。(2004年10月) 月份 4 5 6 销售额(万元) 月末库存(万元) 270 200 352 240 322 220 且该商业企业2003年3月末的库存额为160万元。由此计算:该企业第二季度各月的商品流转次数和第二季度的平均商品流转次数。(2004年10月)

(2)分别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该企业2003年比2000年工人总的月平均工资变动的原因。(2004年10月) 37.某省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生活消费支出的情况,从该省高校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 要求:(1)对全省在校大学生人均月生活费支出进行点估计; (2)在95%的置信概率下,对全省在校大学生人均月生活费支出额进行区间估计(t=1.96)。(2004年10月)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 (1)当年形成的居民购买力; (2)当年已实现的居民购买力; (3)当年未实现的居民购买力; (4)当年全部居民购买力。(2005年1月) 36.

请计算:销售量总指数,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额总指数,并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对该市场销售额的变化进行指数因素分析。(2005年1月) 件;乙组工人日 37.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组,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 (2)比较甲、乙两组平均日产量的代表性。(2005年1月) 34.某地区某年购买力与商品供应量资料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