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一)

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一)

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一)
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一)

记叙文阅读(一):记叙的容

一、精彩回放

1.本文共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011年《走远了再关门》)

参考答案:①Q里网友不说再见就下了;②去拜访一位前辈,在告别老人等我走远了再关门;

③我给儿子检查作业,不给任何解释的机会。

2.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感人的小故事。(2013年语文中考《最美的谎言》)

参考答案:让脑瘤的妻子能安心治疗,丈夫编织了美丽的谎言---用手机模具和家里沟通,从而出质朴真切、入骨入髓的爱。

二、设题举例

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容。

例2.文章第二自然段表现了冰灯的哪三个特点?请简要概述。

例3.依据对文本容的理解填空。

①念孩子们个人的名字,是为了提醒孩子们不要辜负

②念孩子们共同的名字,是为了提醒孩子们不要辜负

三、知识整理

1、设题角度:记叙的容常见的设题角度;

①简要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如[精彩回放]试题;

②一句话提炼关键句。如例1;

③围绕中心多角度多层面概括相关容。如例2.例3.

2、设题典型:

①整体简括提炼型②分层次概括型

四、典例引路

带着伤痕飞翔

⑴它出壳了。一身灰色的毛,还带着水,它顶破了蛋壳,从里面钻了出来。它抖抖毛,似乎想站起来,但是没有成功。

⑵它的父亲忧心忡忡地望着它,因为它的翅膀和脚根本不能维持平衡,这个样子,它也许就不能飞翔,也许……是注定无法活下去的。

⑶因为它们是鹰,高飞于天空的鹰,没有飞翔的能力就意味着死亡的命运。

⑷它整天守在窝中,抬头望着天空。似乎有什么东西从天空中一掠而过。那是它的同类。是它的兄弟姐妹。但是它不能飞,也就没有了捕获猎物的能力,也就没有了生存的保障。就这样一直靠父母捕获来的食物为生?它不愿意,它努力地站起来。艰难地展开双翼,走到窝边。天是蓝色的。它一振翅,跳出了窝。

⑸没有用,它就如一块石头一样坠落下去,掉在下面十米外的树丛中,溅起了几片树叶和羽毛。

⑹父母把它带回了窝。它的身上有好几处都被树枝挂破,也许这些伤永远也好不了。它用喙梳理着羽毛,忍住了疼痛。它一遍又一遍地回忆自己在空中的那一瞬间,虽然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它感到自己有了一种强烈的飞上天空的渴望。它再次抬头望着天空。

⑺它向往飞翔,向往着靠自己的能力骄傲地活下去。它不断尝试着,一次次

...从窝边跳下

去,体会着飞翔的感觉,一次次

...摔在树丛中被父母带回来。

⑻这是第几道伤痕了?它自己也不记得了。这天和以前一样,它又一次掉在了树丛中。但父亲对它说:你身上的每一道伤痕,都是一枚勋章,它见证了鹰的勇敢和坚强,见证了鹰的拼搏与努力。

⑼伤痕不仅留在它的肉体上,也留在它的精神上。除了身上的伤口,还有同伴的嘲笑声和蔑视的目光。它把伤口上的羽毛梳理好,不让树枝把它们弄乱。因为它要带着这些伤痕——这些勋章,学会在天空里飞翔。

⑽有一天,它发现自己能滑翔了。它顺着风,从高高的窝里跃下,在天空中扑打了几下翅膀,在天空中画出了一条弧线,然后缓缓地降落在了地面上,它第一次不是重重地摔在树丛间。它的泪水第一次流淌了下来。它又想起自己身上那些累累伤痕,那些见证了它所有梦想和一次次努力中失败的伤痕,此刻都化为了它飞翔的希望。它更理解了父亲所说的“勋章”的含义。它把这一天永远地珍藏在心里,连同那些肉体和精神上的伤痕。

⑾从此,它每天都要跃出窝去,逆风展开那双带着无数伤痕的翅膀。终于有一天,它发现自己能飞翔了。它能熟练地煽动翅膀,能控制自己飞行的姿势和速度,虽然它知道自己的飞翔还有一些缺陷,双翼和双脚还不能很好地配合,但是它的确开始用自己的方式飞起来。那一次一次的努力换来的伤痕,成了它振翅的动力,真正成了父亲所说的勋章。

⑿它把每一次练习当做自己飞翔的新开始,把每次成功的降落看成是自己飞翔的一次小结。它带着伤痕越飞越好,越飞越高。

⒀它成了一只虽不完美但却勇敢的真正的雄鹰……

1、本文记叙了小鹰学习飞翔的艰难历程。请结合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小鹰学习飞翔的其余两个阶段。(每处用8个字加以概括)

→扑打翅膀,画出弧线

2、文本第⑷、⑹段中反复刻画小鹰“抬头望着天空”这一神情,请结合上下文细读,说说你能从中读出它怎样的心思?(3分)

3、本文描写细腻感人,请结合语境品析第7段画线句中两个加点的“一次次”的表达效果。

4、第⑽段中写道:“它更理解了父亲所说的‘勋章’的含义”,你怎样理解这个“含义”?

5、请结合自己的成长体验,谈谈你从这只小鹰“带着伤痕飞翔”的历练中获得的感悟。

【答题指津】

应试锦囊:

记叙的容概括提炼,要想精准的答中要点,务必把握:

1.熟练找出段中关键词句,概括出文段的主要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字面表达的意思和命题者隐含在题目中的意思。明确题意后,找出通过读文章感知到的知识和试题间的连接点。

3.规答题模式。

总结中心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的模式来回答。

明确中心和所写事件的主题,通常用“记叙了......事,歌颂(批评)了......,表现了......”的模式来回答。

4.积极巧妙寻找勾连。如理解托物言志的记叙文的主旨一定要找到“物”与“志”之间的共性和联系。

技法导航

1.品词语从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个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2.理解上下文前呼后应、紧密相关的容。包括:词义照应,如就某个词找出与之对应的描述句子;结构照应,如对过渡句的理解,开头与结尾的呼应等。

3.理解关键句子要能体味句子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感情倾向。

4.规步骤、提高效率: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抓住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容;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带着伤痕飞翔》参考答案:

1.初振羽翼,坠落树丛扇动翅膀,翱翔

2.向往飞翔,向往着靠自己的能力骄傲地活下去。

3.连用两个“一次次”这个修饰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这只小鹰无数次带着累累伤痕苦练飞翔的艰难的情景,表现了它屡败屡战的坚强意志力,隐含着作者的赞美和感动之情。

4.指小鹰身上的一道道伤痕,这些伤痕都是小鹰为实现飞翔梦想拼搏与努力的见证,是它面对无数次失败决不气馁的勇敢与坚强的见证。

5.略。(结合文章容,加入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新题演练】

伤口周海亮

他坐在正午的里,面前的细铁架上绑一只白晃晃的口琴。①他的额头和脸颊上挂着亮晶晶的汗水,他微笑着,尽量用口琴吹出悦耳并且连贯的曲子。可是那曲子并不连贯,它断断续续,调子甚至跑出很远。他端坐着,脸上露出抱歉的表情,口琴声却并不停歇。他旁边放

一个红色的小塑料桶,偶尔有行人走上前来,往塑料桶里扔一零钞或者一枚硬币。他并不看行人,更不理会那个塑料桶。他只顾吹他的口琴。可是他的脸上分明写着感激,对好心人,对一零钞,或者一枚硬币。

和着曲子,他的脸上表情丰富。人们注意到他肘部以下的袖筒空空荡荡,那袖筒随着他身体的微小动作而轻轻摆动。

男人带儿子横穿了马路。他们站在不远处听他吹琴,男孩说那里有个人在“演奏”。男人说他是乞丐,他不过是在胡乱地吹口琴。男孩坚持说,不,不,他在认真地演奏。

然后,男孩跟父亲要十块钱。

什么?男人吃了一惊。

五块钱也行。男孩让了一步。

你要给那个乞丐五块钱?

是,我想给他五块钱。男孩认真地说,我们听了他的演奏,我们应该付钱……他那么认真,他没有胳膊……

男人想了想,掏出五块钱递给男孩。男人拉着男孩的手,径直走到他的面前。②恰逢一曲终了,他抬起头,舔一舔干燥的嘴唇,冲男人和男孩笑笑,然后将头深低下来,在肩膀上擦一擦汗水。男孩捏着五块钱,向前跨一步,试图将钱扔进他面前的红色塑料桶。

稍等,男人说。他将五块钱重新握到手中。

男孩不解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对他说。

他再一次抬头,再一次看面前的男人。他的脸呈现出紫黑的颜色,分不清是因了的照晒还是因了男人的话。他的嘴微,嘴唇轻轻抖动,然而,他没有说话。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重复说,你知道,现在骗子太多……我不想让我和儿子再一次受到欺骗。我绝对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想证明你是乞丐……请你原谅我……

可是我不是乞丐。他说。

你不是乞丐?

我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在大街上吹口琴的艺人。

男人不知是否应该把手里的五块钱扔进塑料桶。他迟疑着,愣怔不动。我还是想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坚持说,我真的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证明一下……

他低下头,久久不语,然后,将嘴唇重新凑近口琴,吹起另一首曲子。他似乎完全沉浸到自己的曲子里,对面前的父子二人视若不见。

男孩看着父亲。他感到不知所措。

最终男人还是将那五块钱扔进了塑料桶。他拉起男孩,转身,往回走。他们需要重新横穿马路。

身后的口琴声戛然而止。

稍等!他喊住父子二人。他努力低下头,用牙齿咬开胸前的两粒纽扣。一滴汗水恰在这时滑过额头,滴进他的眼睛。他用一种艰难并且笨拙的姿势脱下身上的T恤衫,男人和男孩同时看到他丑陋并且可怜的残肢———的确,他的两个肘部以下,空空如也。

男人和男孩,同时愣住。男人开始不安和尴尬。男人说,对不起。

他笑一笑,重新用笨拙并且艰难的姿势将T恤衫穿好。他再一次低下头,用牙齿仔细地系上胸前的两粒纽扣。他抬头看看男人,对男人说,请收回您的钱。

什么?男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请收回您的钱。他重复一遍,我想您还是把我当成了乞丐———只有把一个人当成乞丐,才会在意他是否伤残……但事实上,我并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我给您看我的胳膊,既非为了博取您的同情和怜悯,更不是为了得到您的五块钱……

他用光秃秃的肘部指指面前的小男孩,说,我把伤口展示出来,只是想让您的儿子相信,这世上,并非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是骗子;这世上,至少还有诚实……

他埋下头,再也不肯说话。稍顷,又一支曲子在正午白晃晃的里飘荡开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9年第17期)

1.标题解读——联系全文说说文章以“伤口”为题,有哪几层含义。

2.阐述原因——吹口琴者为什么拒收男人的五块钱?

3.感知人物——本文人物形象刻画细腻生动,其中吹口琴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请你简要概括一下他的形象。

4.词句品味——文章画横线处都写到了吹口琴者的“笑”,请揣摩三处“笑”有何不同之处。

5.手法欣赏——小说在表现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例谈谈这样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1.一是指吹口琴者伤残的肘部;二是指男人的不信任给吹口琴者所带来的尊严与心的伤害。

2.因为吹口琴者不是接受施舍的乞丐,而是靠自己的辛勤付出获得收入的艺人,男人的不信任和固执己见给吹口琴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伤害。

3.诚实、有骨气、自强不息,乐观地面对生活。

4.①体现了吹口琴者的真诚乐观;②对男人和男孩的好心的感激;③对男人道歉的宽容。

5.示例:男人的固执、疑虑与男孩的善良、纯真构成对比,这样能更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好地衬托出男人行为的极端性,从而更有力地体现出男人对吹口琴者的伤害。

男人的一意孤行与吹口琴者的忍让宽容构成对比.....

天外财富

北原/编译

雨,从天外飘来。

我打着一把伞,走在一条寂静的小街上。走着走着,发现路边站着个小姑娘,正淋着雨。

“快进来!”我扬了一下伞,向她喊道。

女孩飞快地跑到我的伞下。她大概有十一二岁,胖胖的,眼睛好像一大一小,但是很美丽。她用小手拉住我的胳膊,缓缓地与我同行。

“你是再往前走吗?”我问她。

“嗯,哪儿都行。”她随口而答。

“去做什么?”

“找一个人。不,不找了,已经找到了。”女孩的声音含着快慰。

“人在哪儿?”

“人在哪儿,就是你。”她扬头告诉我。

如果她加上10岁,我也许会心跳,可现在,我完全若无其事。

“找我干吗?”我笑笑。

“我得了一笔财富。”她说:“可我不想要,我要把这钱送给下雨天给我打伞的人。”

“看来,这个人就是我喽?”我试探地问。

“是的,所以我要把这笔财富送给你。”她把手伸进了口袋。

我不觉得欣喜,只觉得有意思,于是便信口问道:

“真是天外飞来的财富。你要给我多少?5毛钱还是7毛钱?”

“不,是10万。”

“10万?你带在身上?”

“对,带在身上。”

我不由得把手伸进口袋,似乎要摸到一把左轮枪,好保护这笔财富。女孩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摸出一花花绿绿的大钱,递到我手里。我从没见过10万元的大钱,在1秒钟里睁大了两只眼睛:天哪,是什么大钱,只是一涂满水彩的硬纸片,上面写道:100000。这是小姑娘自己做的“钞票”。

我大笑起来,“哈哈,真是天外财富。”

“什么叫天外财富?”

“不是钱,但是财富。你,我收下了。”我把“大钱”装进了口袋。

“你失望了吧?——可你没让我失望。”女孩的声音很清晰。

“为什么?”

“我读到一篇小说——一个女孩得到一笔财富,她要找一个在雨天让她共伞的人,把钱送给他。第二天,她就去了。”

“找到了吗?”

“第二天没下雨。”

“后来呢?”

“后来下雨了,但没人理她。她在树下站了一天,只有那棵树为她遮雨。后来,她哭着把钱塞进了树洞里。”

“这真悲惨。”

“可是我不信,我觉得不会这么坏。我非要自己试一试。”

“所以,你就试了?”我问。

“对,而且我没失望。”

……

雨还在下雨,从雨丝里透出清香的空气。

“你没想过会失望吗?”我问。

“想过,可我还是没失望。”

她的手更紧地挽住我的胳膊。我猛地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雨丝浸润着我的心,说不清的感觉扩散开去,像是在融化,又像是在凝结。

“只是我没有财富。”女孩抱歉地说。

“不,我们都得到了财富。”

来到一个车站,我把女孩送上了车。她透过缓缓移动的车窗,大声说道:“我懂,不是钱,是财富,对吗?”从她的语气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她心的感动。

我真希望,在这日益被柴米油盐所羁绊的日子里,在这日趋被钢筋水泥所包裹的城市中,能有更多这样的“财富”!

2.文章最后一段的“财富”比喻什么?结合文章,谈谈你的感悟。

参考答案:欣慰给“我”财富一个车站感动

“财富”比喻小女孩的善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信任;感悟:作为中学生,我门应该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并带领身边的人都拥有财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