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监测1

环境监测1

环境监测1
环境监测1

1、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依据。

2、环境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经行的监测。

3、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之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 ,

如挥发、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

4、混合水样: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的混合后的水样。

5、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

6、凯式氮:以基耶达法测得的含氮量。

7、化学需氧量:一定条件下,氧化1L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氧的 mg/L

表示。

8、高锰酸盐指数: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以氧mg/L 表示。

9、生物需氧量: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

10、总需氧量: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

的氧量,结果以 O2 的 mg/L 表示。

11、平均比例混合水样:按照平均比例混合在一起的样品的水样。

12、酸度:水体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13、碱度:水中所含有的能与强酸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14、悬浮物:水样通过 0.45um 滤膜后,截留在滤膜上并于103° C— 105° C 烘至恒重后的

固体物质。

15、地下水:储存在土壤和岩石空隙(孔隙、裂隙、溶隙)中的水的统称。

16、共沉淀:溶液中一种难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淀(载体)过程中,将共存的某些痕量组分一起载带沉淀出

来的现象。

17、真色:去除悬浮物后的水的颜色。

18、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

19、污泥体积指数( SVI ):曝气池污泥混合液经 30min 沉降后, 1g 干污泥所占的体积(以 mL 计)。

20、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的污染物。

21、可吸入颗粒物(IP):粒径小于10um的颗粒物(PM10 )可长期飘浮于空气中。

22、富集(浓缩)采样法:使大量的样气通过吸收液或固体吸收剂得到吸收或阻留,使原来浓度较小

的污染物质得到浓缩,以利于分析测定。

23、采样效率:在规定的采样条件(如采样流量、污染物浓缩范围、采样时间下)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

其总量的百分数。

24、硫酸盐化速率: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SO2、 H2S、 H2SO4 蒸气等含硫污染物,经过一系列氧

化演变和反应,最终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演变过程的速率

25、固体废物: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26、城市垃圾: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治

规规定规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27、渗沥水(液):从生活垃圾接触中渗出来的水溶液,它提取或溶出了垃圾组成中的物质。

28、反应性:通常情况下不稳定,极易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即可发生爆

炸反应,在加热时或有引流时可爆炸,对热或机械冲击有不稳定性的性质。

29、高热值:单位质量有机垃圾完全燃烧后,垃圾产物中水份冷却至0° C 液态水,

而其他产物恢复反应初始 T 时所放热量。

30、腐蚀性:对接触部位作用时,使细胞组织、皮肤有可见性破坏或不可治愈的变化使接触物质发生质变,

使容器泄漏的性质。

31、危险废物: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

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32、浸出毒性:按规定的浸出方法进行浸取,当浸出液中有一种或者一种以上有毒有害成份的浓度超过标

准的物质。

33、土壤背景值: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份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

量。

34、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所产生的反应和影响来阐明环境状况的监

测手段。

35、等效连续声级: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 A 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的大

小。

36、 L NP(噪声污染级):适合评价航空或道路的交通噪声。L NP=L eq+K (T

37、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制定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监测指数及

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应的分析监测分析。

38、准确度:用一种特定的分析程序所获得的分析结果与假定或公认的真值之间符合程度。

39、灵敏度: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程度。

40、空白实验:又称空白测定,是指用蒸馏水代替试样的测定。

41、协作实验: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和按照预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合作研究活动。

42、标准物质: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地确定了的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

给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

43、环境计量:是定量地描述环境中有害物质或物理量在不同介质中的分布及浓度(或强度)

的一种计量系统。

44、基体效应:由于基体组成不同,因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而给实际测定带来的误差。

45、环境监测管理:以环境监测质量效率为中心对环境监测系统整体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46、环境质量图:用不同的符号、线条或颜色来表示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或各种环境单元的综合质量的

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图。

47、系统误差:测量值的总体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别。

48、随机误差:是由测定过程中各种随机因素共同造成的误差。

49、离群数据:与正常数据不是来自同一分布总体,明显歪曲试验结果的测量数据。

50、极差(R): —组测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表示误差的范围。

51、遥感监测:用仪器对一段距离以外的目标物或现象进行观测,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目标或现象而能收

集信息,对其进行识别、分析、判断的更高自动化程度的监测手段。

52、采样频率:在一个时间内的采样次数。

53、光化学氧化剂:除去氮氧化物以外的能氧化碘化钾的物质

1按监测目的可将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

2、环境监测的特点有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3、环境标准按管理的层次可分国际级、国家级、地方级三个层次,并遵循地方标准—

优先的原则。

4、监测分析方法有三个层次,它们是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统一分析方法和等效方法。

5、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时必须考虑对流量进行测量,同时建立实时在线监测系统。

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镉、铜、铅、锌等金属时,一般火焰类型用空气一乙炔氧化型,使

用的空心阴极灯是相对应的镉、铜、铅、锌等灯。

7、重铬酸钾法测 COD中,做氧化剂的是 K2CrO7,做催化剂的是银盐。

8、水质污染分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生物型污染三种。

9、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分离的操作程序如下:交换柱的制备、交换、洗脱。

10、测定水的色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铂钴比色法,一种是稀释倍数法。

11、水样富集与分离常用的方法有挥发、蒸发、蒸馏、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共沉淀、吸附等。

12、水质监测一般在现场测定指标有温度、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pH等。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

定金属元素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极谱法及反极谱法、容量法等_____________

但常用方法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4、测量浊度的常用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目视比浊法、浊度计测定法。

15、透明度的测定方法有:铅字法、塞氏盘法、十字法。

16、国家标准规定,总汞的测定采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17、地下水监测时,通常设两种类型的监测点(井),即背景值监测点(井)和污染控制监测点(井)。

18、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单独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和拮抗作用四种情况。

19、污染源污水监测中,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第二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排污单位的总排放口。

20、测定悬浮物的操作中,称重至“恒重”,对滤膜是指两次称量不超过 0.0002g,对载有悬

浮物的滤膜是指两次称量不超过0.0004g。

21、大气监测布点常用方法有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等。

22、一般大气采样器包括三个部分,它们是收集器、流量计和采样动力。

23、采集颗粒物效率的评价方法有采集颗粒数效率和质量采样效率两种。

24、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方法常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

25、含湿量的测定方法有:重量法、冷凝法、干湿球法等。

26、利用原料气配制低浓度标准气体的方法有静态配气法和动态配气法两大类。

27、大气污染物主要的状态为气态、蒸汽态和气溶胶态。大部分二次大气污染物是气溶胶态的。

28、采集PM10时,采样前应将滤膜在干燥器内放置24 h,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重后,放回

干燥器1 h再称重,两次质量之差不大于0.4 mg为恒重。

29、我国把固体废物的有害特性定义为急性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浸出毒性。

30、按染毒方式不同,毒性试验可分为吸入染毒、皮肤染毒、经口投毒及注入投毒等。

31、医疗废物的处理主要包括收集、贮存、运输及最终处理。

32、土壤样品加工处理的程序是:风干、磨细、过筛、混合、分装,制成满足分析要求的土壤样品。

33、土壤样品分解常用方法有:酸分解法、碱熔分解法、高压釜分解法、微波炉分解法等。

34、一般了解土壤污染情况时,采样深度只需取15cm左右耕层土壤和耕层以下的15-30cm

的土样。如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则应按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

35、常用的噪声测量仪器有:声级计、声级频谱仪、录音机、记录仪、实时分析仪。

36、夜间频繁出现的噪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0dB(A),夜间偶尔出现的噪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 15dB(A)o

37、噪声的来源有交通噪声、工矿企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四种。

38、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就是保证测定结果具有准确性、精密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o

39、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包括_实验室内部控制和实验室外部控制两大部分。

40、误差按其性质和产生原因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差 _。

41、准确度分析的方法有分析标准物质、“加标回收”法等。

42、 _稳定性_是使标准物质具有时间一致性的前提,而_均匀性_是保证标准物质具有空间一致性的前提。

43、环境监测管理需遵循的原则是实用原则和经济—原则。

44、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可归纳为—监测技术管理、—监测计划管理、监测网络管理和环境

监督管理。

45、用不同的—符号、—线条_和_颜色—来表示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和各种环境单元的

综合质量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图,称为环境质量图。

46、相关系数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性质和密切程度的指标。

47、环境监测管理是以环境监测质量、效率为中心对环境监测系统整体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48、目前对环境污染进行遥感监测的主要方法有摄影、红外扫描、相关光谱和激光、雷达探测等。

49、环境监测中常用的简易分析技术有环炉技术、检气管法、溶液快速法和试纸比色法。

1、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为哪几类?

主要内容:1对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2对物理(或能量)因子热、声、光、电、磁

辐射、振动及放射性强度、能量和状态测试的物理监测。3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发出

的各种反映和信息测试的生物监测。4对区域群落、种落的迁移变化进行观测的生态监测等。

特点:1综合性2连续性(时间、空间)3追踪性

分类:1监视性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 3研究性监测

2、我国目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哪几类?

(1)化学分析一一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3)生物分析

(2)仪器分析: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流动注射分析法、放射性分析法

3、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订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差别较大,因此不少省市制定了地方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

应符合以下两点:1)国家标准中所没有规定的项目;2)地方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以起

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4、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是什么?

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的分布性;(2)空间的分布性;(3 )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环境监测的特点: (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3) 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5、简述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被动监测(环境分析)——主动监测(环境监测)——自动监测(污染物防治)

6、水样在分析测定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因为环境水样所含组分复杂,并且多

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前,汪汪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得到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和消除共存组分干扰的试样体系。

预处理内容包括:水样消解、富集与分离

7、何谓真色和表色?水的色度通常指什么?怎样根据水质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测定颜色的

方法?为什么?

(1) 真色——除去悬浮物的颜色。表色——未去除悬浮物的颜色。

(2) 水的色度通常指真色。

(3) 测定颜色的方法有:铂钴标准比色法,适用于清洁的,带黄色色调的天然水和饮用水的色度测定。

稀释倍数法,适用于受工业废水污染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颜色的测定。

8、怎样采集测定溶解氧的水样?说明电极法和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怎样消除干扰?

(1) 溶解氧水样的采集:1用溶解氧瓶采样;2加固定试剂:MnS04碱性KI ; 3冷暗保存,

注意水温与大气压。

(2) 电极法原理:电极腔内充入氯化钾溶液,聚四氟乙烯薄膜将内电解液和被测水样隔开,溶液氧通

过薄膜渗透扩散。当电极间加 0.5~0.8v 固定极化电压时,则水样中溶液氧扩散通过薄膜,并在阴极上还原,产生与氧浓度成正比的扩散电流,故只要测还原电流就可求出水样中溶解氧浓度。消除干扰:用无氧水样校正零点,用化学法校准仪器刻度值及时更换薄膜。碘量法原理: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的溶解氧将二阶锰氧化成四价锰,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加酸后,沉淀溶解,四价锰又可氧化成碘离子而释放出与溶解氧相当的游离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即可计算溶解氧量。

(3) 消除干扰: 1)水样中含有亚硝酸盐会干扰碘量法测定溶解氧,可用叠氮化物将亚硝

酸盐分解后再用碘量法测定。 2)用高锰酸钾氧化亚铁离子消除干扰,过量的高锰酸钾

用草酸钠溶液除去,生产高价铁离子用氯化钾掩蔽。

9、简述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选择原则:灵敏度和准确度能满足测定要求;方法成熟;抗干扰能力好;操

作简便;试剂无毒无害或毒害小。

10、直接采样法和富集采样法有什么区别?各适用于什么情况?怎样提高溶液洗收法的富集效率?

区别在于:直接采样法是直接采集少量气体;而富集法则是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浓缩采集,它的时间较长而且测定的结果代表采样时间段的平均浓度,更能有效的反应空气污染

的真实情况。直接采样法适用于1)被测组分浓度较高 2)监测方法灵敏度高。

富集法适用于 1)污染物浓度较低( 10-6~10-9) 2)分析方法灵敏度不高。

溶液吸收法的吸收效率主要决定于吸收速率和样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即提高吸收效率的方法为1)根据被吸收污染物的性质选择能效好的吸收液来提高吸收速率。2)增大被

采气体与吸收液接触面积的有效措施是选用结构适宜的吸收管。

11 、简述甲醛缓冲溶液(或四氯汞盐)吸收一盐酸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S02 的

原理?

空气中的 S02 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该络合物再

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色络合物,其颜色深浅与S02含量成正比。

12、简述溶液吸收法中吸收液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1)与被采集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

2)污染物质被吸收液吸收后,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测定所需时间的要求。

3)污染物质被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

4)吸收毒液性小,价格低,易于购买,且尽可能回收利用。

13、怎样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为了提高准确度,应注意控制哪些因素?用抽气动力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 TSP 的浓度。滤膜经处理后,可进行化学组分分析。采样器在试用期间,每月应将标准孔口流量校准器串接在采样器前,模拟采样状态下,进行不同采样流量值的检验。依据孔口校准器的标准流量曲线值标定采样器的流量曲线,以便由采样器的压差值直接得知采气流量。

14、大气监测布点必须依据监测项目并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及污染物特性,通常布点应遵循哪

些原则?

1)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2)在污染源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置少量点作为对照。

3)工业较集中的城区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大及污染物超标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城市郊区和农村,人口密度小及污染物浓度较低的地区,可酌情少设采样点。

4)采样点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

5)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6)采样高度视监测目的而定。

15、简述生活垃圾的处置方式,及其监测重点?生活垃圾的处置方式有焚烧(包括热解、气化)、卫生填

埋和堆肥。一般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理,其中医院垃圾和建筑垃圾予以单独处理。

监测重点:1)垃圾的粒度分级2)淀粉的测定3)生物降解度测定4)热值测定5)渗沥水分析6)垃圾堆场蝇类滋生密度测定。

16、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的概念如何?各有何作用?急性毒性试验:一次(或

几次)投给实验动物较大剂量的化合物,观察在短期内(一般

24h 到二周以内)中毒反应。作用:由于变化因子少,时间短,经济以及容易试验,所以被广泛采用,来确定毒性与剂量的关系。

亚急性毒性试验:一般用半致死剂量的1/5—— 1/20,每天投毒,连续半个月到三个月

左右。作用:了解该毒性是否有积蓄作用和耐受性。

慢性毒性试验:用较低剂量进行三个月到一年的投毒,观察病理、生理、生化反应。作用:寻找中毒诊断指标,并为制定最大允许浓度提供科学依据。

17、什么是危险废物?危险特性包括哪几个方面?危险废物是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危险特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包括口服毒性、吸入毒性和皮肤吸收毒性)以及其他毒性(包括蓄积性、刺激或过敏性、遗传变异性、水生生物毒性和传染性等)。18、如何制备土壤样品?制备过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样品的制备处理程序是:风干、磨细、过筛、混合、

分装、制成满足分析要求的土壤样品。制备过程应在向阳(勿使阳光直射土壤),通风、整洁、无扬尘、无挥发性化学物质的房间内进行。

19、土壤样品采集时,常用的布点方法有哪些?各自适用范围如何?

(1)、对角线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污水灌溉或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 (2)、梅花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的地块。

(3) 、蛇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田块。

(4) 、放射性布点法——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

(5) 、网络布点法——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

(6) 、棋盘式布点法——适用于地形中等,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但土壤较不均匀的田

块。

20、实验室中化学试剂分哪几个等级,各自适用什么情况?一级品(保证试剂、优级纯)用于精密的分析工

作,在环境分析中适用于配置标溶液。二级品(分析试剂、分析纯)用于配制定量分析中的普通试剂。三级品(化学纯)用于配制半定量,定性分析中试液和清洁液等

21、简述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的目的

实验室内控制目的:监测常规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控制分析数据在一定的精密度范围内,保证常规分析数据的质量。

实验室间质控的目的:检查各实验室是否存在系统误差,找出误差来源,提高监测水平。

22、简要说明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功能?

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由一个中心站,若干个子站和信息传输系统组成。

功能:中心站——向各子站发送各种工作指令,管理子站的工作;定时收集各子站的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检验;打印各种报表,绘制污染分布图;将各种监测数据贮存到磁盘或光盘上,建立数据库,以便随时检索和调用;当发现污染指数超标时,向有关污染源行政管理部门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子站——在环境微机的控制下,连续或间歇监测预定污染因子,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和处理监测数据,并将其打印和短期贮存;通过信息传输系统接收中心站的工作指令,并按中心站要求向其传送监测数据。

信息传送系统——传递信息。

23、为什么在环境监测中必须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并严格按规范操作?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监

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环境监测对象成分复杂,时间、空间量级上分布广泛,且随机多变,不易准确测量。特别是在区域性,国际间大规模的环境调查中,常需要在同一时间内,由许多实验室同时参加,同步测定。这就要求各个实验室从采样到结果所提供的数据有规定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以便作出正确的结论。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程序,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仪器差异,难免出现调查资料相互矛盾,数据不能利用的现象,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所以在环境监测中必须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并严格按规范操作。

24、如何制订水污染监测方案?以河宽小于50m 的河流为例,说明如何布监测断面和采样

点?

制定监测方案时须首先明确监测目的,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监测目的,布设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选定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提出监测报告要求,制定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及实施计划。因为评价完整河流水系,所以监测断面需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控制断面设在排污区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削减断面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 1500m 以外的河段上。采样点的布设:因河宽小于50m,所以只设一条中泓重线,在垂线上,水深小于等于

5m时,只在水下0.5m

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小于1m,在1/2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 10m,在水面下0.5m

及河宽上0.5m设;水深大于10m,在水面下0.5m,水深1/2处及河底上0点处设采样点。

25、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分为几类?每类各举三例,并说明各类在何处采样?

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法分为二类: (1)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

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取样,如总汞、总a放射性、总铬、总砷、总铅

(2)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如SS,COD,BOD 5,石油类,挥发酚

26、在环境监测中,标准气体有何作用?静态配气法和动态配气法的原理是什么?各有什么优缺点?

标准气体作用:检验检测方法、评价采样效率、绘制标准曲线、校准分析仪器及进行监测质量控制的依据。

静态配气法: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气态的原料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体,混匀制得。优点: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缺点:有些气体化学性质较活泼,长时间与容器壁接触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容器壁也有吸附作用,故会造成配制气体浓度不准确或其浓度随放置时间而变化,特别是配制低浓度标准气,常引起较大的误差。

动态配气法:将已知浓度的原料气与稀释气按恒定比例连续不断地进入混合器混合,从而可以连续不断地配制并供给一定浓度的标准气,两股气流的流量比即稀释倍数,根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标准气的浓度。优点:不但能提供大量标准气,而且可通过调节原料气和稀释气的流量比获得所需浓度的标准气,尤其适用于配制低浓度的标准气。缺点:设备仪器较复杂,不适合配制高浓度的标准气。

27、简述盐酸奈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NO X 的原理,分析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因素。

原理:用冰乙酸、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胺配成吸收样液,空气中的NO2 被吸收

转变成亚硝酸和硝酸。在冰乙酸存在的条件下,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然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其颜色深浅与气样中NO 2浓度成正比,

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28、什么是生物监测?与物理和化学监测法相比,生物监测有哪些特点?29、何谓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连续自动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较定时采集瞬时试样监测有何优点?

30、简述环境监测的过程

环境监测重点精选文档

环境监测重点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1.环境监测定义:(旧书)是指运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及公共卫生学等方法,间断或连续的测定代表环境质量的指标数据,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监视环境质量变化的过程。(新书)是指监视和测定环境质量各项指标的过程,通过对环境质量指标的监测,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特别是通过对污染物的监测,确定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影响。 ——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 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①提供代表环境质量现状的数据,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②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③收集本底数据,累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④为制定环境法规,标准,环境规划,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全面监视环境管理的效果。⑤揭示新的污染问题,探明污染原因,确定新的污染物质,研究新的监测分析方法,为环境科研提供方向。) 3环境监测分类(按监测目的):监督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工程性监测。 4环境监测原则:遵循优先监测原则,即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5优先污染物:指难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累积性毒性较大的化学品(经过优先监测原则选择的污染物,具有较强毒害性)。 6环境监测特点:综合性,追踪性,持续性,生产性,执法性。 对环境监测数据的要求: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准确性,精密性。 7环境保护标准的两个级别:国家级标准,地方级标准。 8环境保护标准分类(根据性质和功能分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核心内容),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只有国家标准),环境保护的其他标准。 9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10国家级环境保护标准的标准级别代号:GB(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T(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荐性国家标准)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HJ(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环境保护行业推荐标准).11地方及环境保护标准包括:环境地方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12地方级标准与国家级标准的关系:地方级标准是国家标准的补充,严于国家标准,法律效力高于国家标准。 12水污染监测的基本程序:①制定监测方案②现场测定和样品采集③水样的运输和保存。④水样的预处理和项目测定⑤数据处理和填写报表。 13水质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①监测对象和目的②主要监测项目③采样点设置④采样的时间和频率。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14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选择顺序:①首先选用强制性标准中引用的方法②当项目有多个A类方法时,按照监测方法选择原则进行选择③当无A类方法时选B 类方法④当监测项目无A B类方法时,可用C类分析法,若用于执法监测,则需上级批准。

(完整版)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要 本综合管控云平台是一套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综合管控云服务平台。平台可适配于各种物联网应用系统,实时监控管理接入设备的状态与运行情况,并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通过云平台对接物联网设备做到精确感知、精准操作、精细管理,提供稳定、可靠、低成本维护的一站式云端物联网平台。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对现场温度、湿度、光照、风向、风速、PM2.5、气压等参数的数据采集,将参数数据远传至物联网云平台,实现现场各个设备的数据实时监测,用户可以通过电脑网页或是手机app实时查看,可以自由设置各个参数的标准值上下限,如果数据超限可以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发送短信或是微信报警提醒,做到提前预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现在远程就能值守现场设备。 二、拓扑图 现场传感器数据通过物联网中继器上传云平台,客户通过电脑网页或是手机app可以实时监控现场设备数据。

三、系统构成 3.1系统登陆 ①PC端登陆: 本系统采用B/S架构,PC端用户只需打开浏览器通过IP地址进入管理系统,凭管理员分配的用户名密码进行登陆管理。(登陆界面可定制企业logo及信息)如下图: ②手机端登陆: 用户可在任何有本地局域网信号的地方,通过IOS或Android版本APP登陆系统,登陆账号与PC端账号相同。IOS 版本APP请在Apple Store搜索“易云系统”进行下载,安卓版本请在“易云物联网系统”公众号或PC端系统中扫描二维码进行下载。 3.2数据监控 能够便捷监控实时数据,并且可通过数据变化自动启停其他设备,各项数据可用数值、图片、文字分别展示,并通过短信等功能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另外,可设定不同的监控点,更直观的监测每个测温点实时情况,模拟真实的设备位置分布。如下图:

环境监测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水和废水的监测 1环境分析:对于通常处于痕量级、基体复杂、流动性变异性大的环境污染物,进行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分辨率和快速度的分析,得出一系列环境监测数据的过程(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不是环境化学和分析化学的简单结合)。 2综和效应的毒理学观点: 3生活污水:含洗涤剂和粪便。前者降解后形成磷酸盐和有机物,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后者含多种病菌,引起疾病蔓延。 4水质监测方法选择原则:灵敏度能满足定量要求;方法成熟准确;操作简便,易于普及;抗干扰能力好。 5采样容器的洗涤:水质监测,尤其是痕量组分的测定,仪器的污染常会造成误差。为减少器壁溶出物对水样的污染和器壁的吸附现象,须注意容器的洗涤方法。测铬时,容器不能用铬酸洗液; 测汞时,仪器洗净后尚需用1+3硝酸浸泡数小时。 6流量的测量方法:容量法、浮标法、测速仪法(水深大于0.3米,流速不小于0.05米/秒的河流)、三角堰法(不规则的水渠和污染源排放口) 7工业废水采样常用的三种采样方法:瞬时个别水样、平均水样、综合水样(比例组合水样) 8采样时间和频率原则:采集的水样必须有代表性,要能反映出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9水样的预处理包括:水样的消化、富集和分离(目的:消除干扰,提高测定方法的灵敏度。) 10水样的消化目的: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物,将各种形态(价态)氧化成单一高价态,以便测定。 消化液的表现物性:清澈、透明、无沉淀 消化的方法:硝酸—硫酸;硝酸—磷酸—硫酸;硝酸—高氯酸;硫酸—高锰酸钾等 11富集和分离常用方法:挥发、蒸发、蒸馏(利用共存组分的挥发性不同(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活性炭富集;共沉淀;共结晶;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吸附、脱吸);冷冻浓缩 12共沉淀法:利用溶液中的一种沉淀(载体,称共沉淀剂)析出时,将共存于溶液中的某些痕量组分一起沉淀出来。原理:由于沉淀的表面吸附作用,形成混晶,生成化合物,吸留和包藏等原因而引起的。 常用的两种:利用共沉淀剂表面吸附现象进行共沉淀;利用混晶进行共沉淀 13常用萃取剂:APDC—MIBK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甲基异丁基甲酮;二硫代氨基甲酸盐:HDDC NaDDC 14阳离子交换顺序:不同价态:价态越高,交换能力越强。 相同价态:原子序数越高(或水合离子半径越小),交换能力越强。 15物理性质的测定:温度、颜色、臭(p66)、电导率、残渣、浊度 监测水的颜色常用以下四种方法:铂钴比色法、颜色描述法、稀释倍数法、分光光度法Array残渣的分类:总残渣(总蒸发残渣):没经过滤水样蒸干后的残留物。 过滤性残渣(溶解性蒸发残渣):滤液蒸干残留物。非过滤性残渣(悬浮物):过滤物。 电导率:把电极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两极间距离为1厘米的电导池插入水样中,所测电阻取倒数即为电导率。浊度测定方法:比浊法、分光光度计法、浊度计法 16重金属毒性机理:重金属(如汞、铬、镉、铅、铜、锌、镍、钡、钒等)侵入人体,与某些酶的活性中心的巯基(—SH)有着特别强的亲和力,金属极易取代巯基上的氢离子,使酶失去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影响重金属毒性的因素:金属离子浓度、金属化学形态、金属价态、致癌作用 常用的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原子发射光谱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容量法 17酸度:水中含有能与强碱(NaOH,KOH)作用的所有物质含量,即用标准碱滴定水样至一定pH值时所消耗的碱量。甲基橙酸度: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所测酸度(终点pH = 4.5) 酚酞(总)酸度:以酚酞为指示剂所测酸度(终点pH = 8.3) 碱度:中能与强酸作用的所有物质的总含量,即用标准酸滴定水样至一定pH值时所消耗的酸的量。(水碱度:水中吸收质子的能力,即质子碱含量。) 酚酞碱度:以酚酞为指示剂所测碱度(终点pH=8.3) 甲基橙碱度〈又称总碱度〉: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所测碱度(终点pH=4.5)

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a17680153.html, 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贾延波 来源:《科技传播》2012年第24期 摘要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深深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环境监测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现阶段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的应用成就、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措施,以便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监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1-0097-01 0引言 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而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1],指的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是环保局下设置的一个支柱性部门,并且是环境管理和规划等其他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几乎每个省市县(区)都有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是环境保护。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推广和应用的显著成效,促使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我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技术平台,主要体现在管理、利用、发布环保数据,不仅提高了环保工作效率,而且为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成就 环境监测可谓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千里眼”,很多时候要依托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出谋划策。为了用好这个“千里眼”,环保局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现代化水平,环境监测现代化的体现之一就是信息技术运用于环境监测。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应用中成就显著,主要表现在:1)目前环保局下设的各个环境监测都开发了相应的信息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指导下的业务系统,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环境信息管理体系,并且软、硬件设备都得到更好的配置,为环境监测奠定了良好的工作环境;2)将多种信息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提供给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实现了数据共享,促进了业务交流和沟通;3)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的提高工作效率,自动化连续采样、大型仪器自动分析、远程监控、电子报表等信息技术都运用到环境监测,促进了环保政务和业务工作的开展;4)环境监测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国家提供政策标准,培养了一支专业专门的信息人才队伍,保障了环境信息化的良性循环发展;5)我国在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给予制度上的支持。国家环保总局信息中心已经持续发布了《环境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环境信息管理办法》(暂行)、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 1.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2、空间分布性。3、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2.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 3.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五毒有害元素: , , , , . 4.现场监测五参数:①水温②值③电导率④浊度⑤溶解氧 5.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国家标准分为综合标准和行业标准。 执行原则:地方环境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国家综合标准。 6.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 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一律在车间排放口和具体安装设施排放口。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工厂的总排放口采样。 7.臭阈值:用无臭水稀释水样,当稀释到刚能闻出臭味时的稀释倍数。臭阈值()=(水样体积+无臭水体积)/水样体积 8.色度:取一定量水样,用蒸馏水稀释至刚好看不到颜色,以稀释倍数表示该水样的色度。 7.水样的保存方法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8.水样中加入硝酸可以防止金属离子沉淀。 9.水样的预处理方法分为:水样的消解,分离和富集。

①消解的目的:破坏有机物,消除对测定的干扰,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物。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②分离与富集的目的:对样品进行浓缩,使其浓度增大。 10.水样中金属离子,无机非金属离子,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消解、蒸馏、萃取。(或消解、萃取、蒸馏)。 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 地表水水域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等。Ⅲ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等渔业水域与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与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分为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 特定工业区。 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性质与控制方式分为两类:

《环境监测》第四版_考试所有重点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 (一)化学需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表示。 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标准方法是重铬酸钾法 (1)重铬酸钾法(K2Cr2O7法)(GB)CODCr (2)恒电流库仑滴定法 (3)KMnO4法(高锰酸钾指数)CODMn。 在强酸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在有催化剂(Ag2SO4)存在条件下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红棕色即为终点,记录标准溶液消耗量;再以蒸馏水作空白溶液,按同法测定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根据水样实际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计算化学需氧量。 重铬酸钾氧化性很强,可将大部分有机物氧化,但吡啶不被氧化,芳香族有机物不易被氧化,挥发性直链脂肪族化合物、苯等存在于蒸气相,不能与氧化剂液体接触,氧化不明显。氯离子干扰可加入适量硫酸汞络合。 (二)高锰酸盐指数(I Mn)CODMn 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定的化学需氧量,称为高锰酸盐指数,以氧的质量浓度(单位为mg/L)表示。其中碱性高锰酸钾法用于测定氯离子浓度较高的水样,酸性高锰酸钾法适用于氯离子质量浓度不超过300mg/L的水样。 (三)生化需氧量(BOD)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好氧分解氛围含碳物质氧化阶段和硝化阶段。硝化阶段在5~7d,甚至10d以后才显著进行,一般水质检验所测BOD只包括含碳物质的耗氧量和无机还原性物质的耗氧量,因此五日培养法能减少硝化阶段对耗氧量的影响。 (四)总有机碳(TOC) (1)测定意义

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

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 文章出处:北京安恒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作者:万众华 引言 水环境是对应于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地质环境而言的陆地水域环境,是河流、湖泊、水库、河口湾和天然地下水体的总称,水资源是水环境的主体,管理、配置和保护水资源,必须放眼于宏观水环境。 我国目前面临的水环境恶化的情形十分严重,甚至已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河流枯萎、河口淤积、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海水入侵等等水环境问题,大多是人类违反自然水循环规律的活动,长期处于失控状态而造成的。 水利部门作为国家水行政的主管部门,一方面要继续执行传统的水利任务:防汛、抗旱、水利水电建设与运行、河道整治、水资源配置等与自然水旱灾害作斗争,兴水利,避水害;另一方面,更要勇于进取、与时俱进,研究、关注、解决人为因素造成的诸多水环境问题,这是国家赋予水利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的职能。 为依法行政、监督、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预防水旱灾害,水利水文部门必须执行统一规范、质量控制、计量认证等程序在严格的技术质量管理条件下收集、掌握水资源基本信息,主要包括: 1.水量:水位、流速、流量 2.降水:降雨量、蒸发量 3.泥沙:底质、悬浮质、输沙量 4.水质:地表水、地下水、降水水质,沉降物、水生物、主要排污口的水质、入河口的水质 在诸多的水环境状况的要素中,首先就要客观、科学、公正地监测、评价水资源质量这个首要表征,同时做到水质水量同步监测、资料配套,水文部门要为国家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快速、准确地提供水质动态信息,提出保护和改善的建设意见,其次,根据社会需要,采用多样方式面向社会展开全方位服务。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水文部门作为国家水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的主管机构,制定了全国水质监测规划、完成了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国家计量认证、监测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监测手段优先提高水质监测系统的机动、快速反应和自动测报能力,在站网布局上加强了省界水体、入河排污口、大型引水工程、重要供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基本形成了历史长久、样本代表性典型、系统完整、水量水质配套、数据准确可靠、资料可比的水环境监测信息体系,为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实施监督管理、做好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目前,水利部门已经建立了以251个水环境监测中心为核心、3240个水质站为基础、覆盖全国江、河、湖、库的水环境水质监测网络体系:(见附表1) 如何将现有条件下的水环境水质监测系统得到的实时、巨量的监测数据及时、有效地采集、存储、分析、报告、预测、公布,真正使之成为为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决策的考量、执法的依据、管理的标准,这就成为了水文部门的当务之急。

环境监测1

Optimizing Sampling of Airborne Particle Counts

Why do we care about Particle Counts? 我们为什么关注尘埃粒子计数? ?Particles as “contamination” negatively affect a process or product 颗粒作为”污染物”,对工艺流程或产品会起负作用 ?Change chemical composition 改变化学成分 ?Affect stability 影响稳定性 ?Affect purity 影响纯度 ?Affect safety 影响安全 ?Affect reliability 影响可靠性 ?Contamination affects the “yield” of a process 污染将影响整个工艺流程的“投资收益” ?Increases cost to produce 增加生产成本 ?Increases cost to maintain or service 增加维护或维修成本 ?Increases “cost of ownership” [COO] 增加投资成本 ?Decreases ROI of capital equipment purchase 降低了重要设备的投资回报率

Why do we care about Particle Counts? 我们为什么关注尘埃粒子计数? 制药、、生物工程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 制药 –Particles in injection could cause occlusion of blood vessels 注射液中的颗粒会导致血管堵塞 ?Red Blood cells are about 5 μm 红细胞约5 μm ?Capillary (5 to 10 μm) 毛细血管(5 to 10 μm) ?Large veins (10 to 50 μm) 静脉(10 to 50 μm) –Viables in injection can trigger infection 活性颗粒能导致传染病 –Possibility of reaction to foreign substances (RES/allergic reaction) 对外来物质产生反应(过敏反应) ?Medical Devices 医疗设备 –Poor adhesion of medicated coating in stent creates embolisms 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Medical and photographic films 医学影像 –Contamination prevents complete image recovery 污染会影像医学影像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XX县作为本项目监测点,鉴于本次监测任务顺利进行,特绘制XX 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XX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 1监测内容 XX县地表水水质、县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重点污染源(水、气)、城区及交通干线噪声质量等监测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1地表水水质监测 严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 监测区域现场勘查及资料收 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 象气候、土壤利用等) 编制监测方案 确定监测项目 及类别 确定确定监测点 布置及采样时间 和方法 电话预约 现场样品采集 检测室样品分析 检测 数据处理及结 果分析上报 出具监测报告 接受委托 后期服务

1.1.1 监测断面 哈尔腾河红崖子断面。 1.1.2 监测指标及方法依据(见表1-1)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3项指标。具体监测项目见下表: 表1-1 地表水监测因子及检测方法依据 监测指标技术要求方法依据 水温,℃ pH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COD)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 氨氮(NH3-N) 总磷(以P计) 总氮(湖、库,以N计) 铜 锌 氟化物(以F-计) 硒 砷 汞 镉 铬(六价) 铅

氰化物 挥发酚 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化物 此外还可根据XX当地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污染物监测。 1.1.3 监测网点布置(见表1-2) 表1-2 地表水监测网点布置 组号监测点名称监测点位置设点依据 1.1.4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见表1-3) 表1-3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 样品名称采样方法采集设备 地表水 1.1.4监测时间及频次(见表1-4) 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全面至少监测4次,且需在各监测月份的上旬(1-10日)完成水质监测的采样及实验室分析。具体监测时段按下表执行(特殊情况除外)

家庭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复习进程

家庭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传感器设计实验论文 题目:家庭环境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 学号: 班级: 13级电信二班 指导教师:陆清茹 2016年10月 25日

目录 一、绪论 (5) 1.1前言 (5) 1.2 选题背景 (5) 1.3 国内外发展状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粉尘测量方法 (5) 1.3.2 粉尘检测仪的性能与优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 研究的意义 (6) 1.4 本文主要工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PM2.5粉尘浓度测试仪系统设计方案 (8) 2.1 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指标 (8) 2.2 工作原理 (8) 2.2.1 粉尘检测原理 (8) 2.2.2 系统工作原理 (12) 2.3程序框图和流程图 (12) 2.3.1 程序框图设计 (12) 2.3.2 粉尘检测仪程序主流程图设计 (13) 三 PM2.5粉尘测试仪系统硬件设计 (15) 3.1单片机部分 (15) 3.1.1 系统CPU 器件选择 (15) 3.2 信号采集电路 (18) 3.3 LED1602液晶显示设计电路 (19) 3.4 声光报警提示电路及LED灯电路 (20) 3.5换风系统电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按键电路 (20) 四 PM2.5粉尘测试仪系统软件设计 (22) 4.1系统程序流程 (22) 4.2 浓度参考值的键盘设定程序设计 (23) 4.2.1 键盘扫描的设计 (23) 4.3 信号采集部分的程序设计 (24)

环境监测知识点概括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常用的方法:空白试验;校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密码样品分析;编制质量控制图。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分析标准样品以进行实验室之间的评价和分析测量系统的现场评价等。 由以上可知,误差和偏差具有不同的含义:

误差以真值为标准,而偏差以多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标准。但在实际分析中,真值所以,并不强调误差和偏差的严格区别,而往往将两者一般地称为“误差。 一个工业区布置9个空气采样点,某天测得各点上TSP 日平均浓度为:1.85,1.86, 1.93, 2.01,2.03,2.05,2.07,2.12,2.15mg/m3。当α=0.01时,求该区那天TSP 浓度变化的置信区间(设已知该地TSP 浓度呈正态分布)。 解:

自由度 f = n-1 = 8 显著性水平 α = 0.01 = 1% 查表得 t0.01,(8)= 3.36 将数据代入公式,得置信区间为 [1.89,2.31] 则 1.89≤μ ≤ 2.31 也即,有99%的把握推断该地区那天的 TSP 浓度变化范围在1.89至2.13之间。 某种方法经过改进,其精密度是否有变化; 相同试样由不同的分析人员或不同分析方法所测得均数是否有差异; 对标准样的实际测定均值与其保证值之间的差异,到底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还是确实存在本质的差别; 以上问题,均可用“t 检验”,即“显著性检验”来加以检验。 [例] 某含铁标准物质,已知铁的保证值为1.05%,对其10次测定的平均值为1.054%,标准偏差为0.009。检验测定结果与保证值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 解] [ (1) =-2.11 (2)给定 α =0.05, =9, 查得 = 2.26 1-=n f ) 9(05.0t

小议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小议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信息技术为当今社会各个 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工具,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信息技 术已经成为了环境监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并对环境监测的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环境检测工作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提升环 境监测质量,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的掌握环境现状以及污染未来的发展趋势,因 此对于及时采取有有效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这种 情况下,积极加强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入手,对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应 用的改进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监测;应用现状;改进措施 1、环境监测的意义 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是完成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它对环境保护和人群健 康意义非凡。将现在的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来对环境质量的 情况进行评价。在测定污染物时,污染源查找可根据污染物的分布情况进行判断,在进行监督时要与相关部门合作,科学性的控制污染;如对某一地区的环境监测 数据资料进行累积分析,可为测定环境容量,进行总量控制,制定出管理目标, 为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保护环境是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自然资源的配置要合理,制定环境保护的标准与法律法规,确保人类生存环境的状态良好,在社会效应上,若有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环境监测部门可进行应急监测,将污染物的走向及 其危害程度了解清楚,將动态监测数据及时的提供到污染控制工作中,为生产经 营单位,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的工作环境提供服务性监测。另外,还可以通过环境 监测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验收环境污染的质量工作并将其应用到科学研究中。 2、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过程中,全面展开了土壤治理工作,这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发展空间,然而,在展开环境监测的过程中,我 国环保部门明确感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2015年11月8日,相关部门还积极向 人民群众征求了《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和《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试行)》相关意见。并在落实《环境保护法》的过程中,重点指出,新时期, 我国必须及时加强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为防止污染灾害奠定良好 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土壤环境同农产品的安全行和人类生活环境的安全性是分不 开的。加大环境监测力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在陆地的生态 系统中,离不开陆地这一基础。提升土壤环境监测力度,有助于人类在进行环境 保护的过程中,提升针对性,并加深对土壤污染含量的了解,最终为土壤环境污 染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然而,现阶段,我国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以下 缺陷: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给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提供了更 加优质的条件,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国 内外环境监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收效,通过计算机,环境监测单 位可以熟练应用数据库技术和遥测遥控技术,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对环境实际情 况的掌握程度更加深刻,同时通过信息技术,还可以对调查、分析的资料进行有 效的储存,工作人员要想对某一方面的环境问题进行充分掌握,只需要搜索对应

解析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解析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摘要】大气环境监测是预防大气污染、进行大气保护的前提,大气环境对人类生活的质量甚至安全有着直接影响,大气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有选择监测项目、选择监测布点、试样采集、项目分析、处理监测数据,文章重点分析了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大气保护;布点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对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定时定点观测,观测不同种类污染物的分布规律,进而进行环境评估、预报和研究。通过大气环境监测,对大气环境进行判断,评估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对外预报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大气污染发展的趋势,为环境质量状况研究提供依据。大气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是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分子状污染物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总悬浮颗粒物、细颗粒物等颗粒状污染物。在我国的监测历史并不太长,从学科角度来看,大气环境监测属于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对环境科学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1.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实施以来,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城市的大气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已经影响到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对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人的意义。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大城市的大气环境在无形中对人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影响,恶劣的大气环境甚至威胁人的生命,因此,对大气环境进行日常监测是保证人的生存权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对动植物的意义。动植物动过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来存活,在这个过程中与空气进行融合;空气中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如土壤、水等的不良影响也会导致动植物受害,甚至导致动物大批死亡,植物大量枯萎。第三,对社会环境的意义。大气污染物通过对人、动植物的影响,最终会导致活动的承受体——社会环境不断恶化,大气监测最后是通过对社会环境的监测观察来实现,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不同时空、不同种类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监测,最后有利于对污染浓度进行有效控制,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 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污染物浓度、环境人口的密集度、工业发展水平、重要动植物分布、河流水源地的重要程度、监测地形、监测地气候环境等等进行监测布点分析和选择。 2.1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点位选取的原则

物联网智能环境监测系统

《传感器与物联网技 术》 综合报告 题目:智能环境与物联网技术 专业: 学号: 姓名: 提交日期:二О一六年六月

摘要 环境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而物联网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始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本文主要针对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智能环境利用各种传感器技术,移动计算,信息融合等技术对空气环境,海洋环境,河,湖水质,生态环境,城市环境质量进行全面有效地监控,通过构建全国各地环境质量的检测实现对全国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和综合分析,建立全国性的污染源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和污染预警提供更客观,有效的依据。 关键字:智能环境物联网技术传感器

目录 1引言 (4) 1.1 物联网简介 (4) 1.2智能环境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4) 2需求分析 (4) 2.1智能环境功能需求分析 (5) 2.2各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1大气污染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2海洋污染监测子需求分析 (5) 2.2.3水质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4生态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5城市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3其他非功能需求分析 (6) 2.3.1可靠性需求 (6) 2.3.2开放性需求 (6) 2.3.3可扩展性需求 (6) 2.3.4安全性需求 (6) 2.3.5应用环境需求 (6) 3详细设计 (6) 3.1各环境监测子系统解决方案 (6) 3.2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结构图 (5) 3.2.1各子系统环境监测拓扑结构图 (6) 4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家用电器远程控制与室内环境监测系统

摘要 本课题主要完成以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家用电器远程控制与室内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主要功能包括检测室内温度,湿度,天然气浓度等环境信息交给单片机并将信息通过互联网发送给远程的服务器。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上的浏览器查看室内的环境信息并可以操作控制空调、加湿器、电饭煲等家用电器。主要设计内容包括温度,湿度等传感器电路的设计;空调,电饭煲等电器控制电路的设计;Wi-Fi接口电路设计;服务器端web后台程序的设计。 关键词:远程控制,单片机,环境监测

Abstract This topic mainly complete 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s control core of household appliances remote control and monitoring system of the indoor environment design, the main functions include testing indoor temperature, humidity, gas concentration, such as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o the microcontroller and the information sent to the remote server via the Internet.At the same time users can also through the mobile phone browser view of indo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nd can control air conditioning operation, humidifier, electric cooker etc. Household appliances.Main design content including temperature, humidity sensor circuit design;Air conditioners, rice cookers and other electrical control circuit design;Wi-Fi interface circuit design;The design of the web server daemon. Key word:Remote control,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第1章引言 1.1背景意义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种电信新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提高,促进家庭实现生活现代化,居住环境舒适化、安全化。这些高科技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家居智能化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通信、设备自动控制、安全监控三个方面。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可以定义为一个过程或者一个系统。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提供舒适安全、高品位且宜人的家庭生活空间。还将原来的被动静止结构转变为具有能动智慧的工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换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可以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室内外环境监控、窗帘自控、防盗报警

环境监测1

1、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 变化依据。 2、环境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经行的监测。 3、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之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和生物转化,如挥发、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 4、混合水样: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的混合后的水样。 5、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 6、凯式氮:以基耶达法测得的含氮量。 7、化学需氧量: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氧的mg/L 表示。 8、高锰酸盐指数: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以氧mg/L表示。 9、生物需氧量: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 中所消耗的氧量。 10、总需氧量: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 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11、平均比例混合水样:按照平均比例混合在一起的样品的水样。 12、酸度:水体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13、碱度:水中所含有的能与强酸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14、悬浮物:水样通过0.45um滤膜后,截留在滤膜上并于103°C—105°C烘至恒重后的 固体物质。 15、地下水:储存在土壤和岩石空隙(孔隙、裂隙、溶隙)中的水的统称。 16、共沉淀:溶液中一种难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淀(载体)过程中,将共存的某些痕量组分一 起载带沉淀出来的现象。 17、真色:去除悬浮物后的水的颜色。 18、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 19、污泥体积指数(SVI):曝气池污泥混合液经30min沉降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以 mL计)。 20、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 的新的污染物。 21、可吸入颗粒物(IP):粒径小于10um的颗粒物(PM10)可长期飘浮于空气中。 22、富集(浓缩)采样法:使大量的样气通过吸收液或固体吸收剂得到吸收或阻留, 使原来浓度较小的污染物质得到浓缩,以利于分析测定。 23、采样效率:在规定的采样条件(如采样流量、污染物浓缩范围、采样时间下)所 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其总量的百分数。 24、硫酸盐化速率: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SO2、H2S、H2SO4蒸气等含硫污染物,经 过一系列氧化演变和反应,最终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演变过程的速率 25、固体废物: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 废弃物质。 26、城市垃圾: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 物以及法律、行政治规规定规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27、渗沥水(液):从生活垃圾接触中渗出来的水溶液,它提取或溶出了垃圾组成中 的物质。 28、反应性:通常情况下不稳定,极易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即可发生爆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存在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建设规划、标准规范与信息发布不统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影响了监测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政府公信力,必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明晰事权、落实责任。依法明确各方生态环境监测事权,推进部门分工合作,强化监测质量监管,落实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和权利。 健全制度、统筹规划。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统一规划布局监测网络。 科学监测、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加强监测科研和综合分析,强化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先进装备与系统的应用,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综合集成、测管协同。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和共享,开展监测大数据分析,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有效联动。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二、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四)建立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国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客观、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