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方程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方程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方程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方程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同时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_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同时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整理与练习(1)

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与整理,引导学生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进一步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理清解题思路。。

整理与练习(2)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方程和应用方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启发学生寻找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整理与练习(3)

教学目标:1、在探究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能力。

2、使引导学生围绕评价指标客观评价自己。找出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足。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查字典数学网为你整理了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的相关内容。 1、毫米、分米的认识: (1)会用厘米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并在实际测量中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毫米和1分米大约有多长,会用毫米和分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估计。 (3)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会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4)能完成有关的计算和应用,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千米的认识: (1)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大约有多长,并初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吨的认识: (1)了解吨是比千克大很多的质量单位,知道1吨大约有多重,了解质量单位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

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能估计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标本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1)

国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第4、11题各4分,其余每题2分,共26分) 1、根据口诀“二九十八”写出一道加法、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 ()、()、()、() 2、一个乘数是6,另一个乘数比它多2,积是(), 除数是9,被除数是54,商是()。 3、秒针指着数字12,20秒种后秒针指着数字()。 4、在括号里填上“米”、“厘米”、“时”、“分”或“秒”。 一支铅笔长18()学校旗杆高15() 教室门高2()橡皮长5() 做完广播操要5()我们上午在学校3() 完成一次课堂作业要10()跑50米要10() 5、在括号里填上“一定”、“可能”或“不可能”。 妈妈买了10张福利彩票,她()中奖。 潜水艇()在天空中飞行。 6、6个7比5个7多(),比7个7少()。 7、24是4的()倍,5的3倍是()。 8、1米长的电线,用去了30厘米后还剩下()厘米 9、 图中有()条线段,()三角形,() 个四边形,()个五边形,()个六边形。 10、在○里填上“>”、“<”或“=”。 1米 100厘米 80分钟 1小时 24÷6 36÷9 3×7 36+12 二、计算。(28分) 1、直接写得数。(16分) 25÷5= 40-18= 8×7= 32+58= 27÷9= 9×5= 7+33= 67-8= 54÷9÷2= 42÷6×8= 4×6+13= 8×8-11= 2、竖式计算。(12分)

93-24= 48+37= 48 ÷ 8= 9×4= 81-39= 56+23= 80-6= 7+33= 三、在正确的答案下面打“√”。(每题2分,共10分) 1、分针从1走到7走了多少分? 2、把12朵小红花分给小红、小军 3、68本练习本至少拿走几本后 和小敏,小红( )分到4朵。 可以平均分给8名学生? 4、要使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球不可 5、小明从一本书的第1页看起,每能是红 球,口袋里应该放哪些 天看7页,到了第4天他应该从 球?第几页看起?

小学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小学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一、填空题 1. ()里最大能填几? 8×()<55()×6<47 2. ()里最大能填几? 9×()<65()×5<36 3. ()里最大能填几? ()×9<603×()<25 4. ()里最大能填几? ()×7<624×()<33 5. ()里最大能填几? 7×()<34 8×()<30 6. ()里最大能填几? 3×()<17()×5<21 7. 二、计算题 39÷4= 45÷7= 49÷6= 三、文字叙述题 1. 70除以9,商几?余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除数是8,被除数是55,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被除数是48,除数是7,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应用题 1. 有18本书,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几本?还剩几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37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要装几袋?还剩几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同学们看望革命老战士,买了50个苹果,每8个放一盘,需要放几盘?还剩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李老师买来70本故事书,每班分8本,可以分给几个班?还剩多少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有37个乒乓球,装在7个袋子里,平均每袋装几个?还剩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妈妈买来26米花布,每3米做一件连衣裙,可以做几件?还剩几米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

2021年春季学期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2021年春季学期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2021年春季学期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来源xx课件 xxxx年春季学期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 计划 xxxx.2 本册教材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 方程的意义和思想 ;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联系统计活动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能对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培养符号意识,感受方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本特征,加深对自然数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强数感。(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学会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5)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6)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不同平面图形的相互关联,发展空间观念。 (7)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解决问题方面 (1)联系分数的意义、方程的特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等数学知识和方法,尝试从数量的多少及其关系、物体的形状及其变化等角度,提出和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国标本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8)

国标本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 1、在○里填上>、<或= 3+3+3○3×3×3 54÷6÷9○9×1 72÷8×3○7×3 67-29○40 8÷2○8-2 4米○4厘米20厘米○25厘米 45分○1时1分○70秒60秒○1时99厘米○1米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条黄瓜长20()教室长约8()一支铅笔长约18()一本书厚约3()一节课长40()王叔叔一天工作8()小明跑50米要11()小明早晨6()起床 3、下图中共有()条线段 4、7的8倍是(),24是3的()倍 56比24多(),比45多17的数是() 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 □8 □□ 4 □6 +□6 -□5 +3 □-1 □ 7 7 4 0 6 3 4 9 6、钟面上共有()小格,每两个数字之间是()小格。 7、鼎鼎从一楼到二楼用了8秒,照这样的速度,从一楼走到六楼,一共要用()秒。 8、7个9的和比70少(),比6个9多()。 9、地图上是按上()、下()、左()、右()绘图的。 10、10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份;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份。 二、判断 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2、1小时=100分。() 3、56÷7=8和7×8=56在口算时用一句口诀。() 4、秒针从钟面上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秒。() 5、小林跑100米要用7秒。() 6、八十几减六十几可能等于20。() 7、小明和小东一起到袋子里摸球,小明摸了一个绿球,那么小东摸到的 一定也是绿球。() 8、面对南面,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三、作图 1、在长方形中连接A、B两点就得到一条线段AB,请仿照例子,也画一条线段,使所画的线段比AB长。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人们进行除法计算,或是没有余数,或者有余数。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练习一。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一些概念知识,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有余数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求商又是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仍然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计算,学生已经具有的除法概念在有余数除法里会继续应用并得到加强。由于除法概念并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所以教材把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不另外编排例题。但是,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在实际问题里表示不同的意思,使用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构成了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是余数概念的本质特征,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1. 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平均分东西,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有剩余不够再分的问题。 例1着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两步帮助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首先安排分铅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东西,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产生对余数的感性认识。然后把平均分铅笔的事情数学化,用除法算式表示分法及其结果,联系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教学余数的知识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例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2支,可以分给几人?每人分3支或4支、5支,各可以分给几人?这是已经教学过的,“按每份是多少”进行的平均分。学生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并自主进入“操作求解”的状态。上面的平均分中,有些全部分完,有些没有全部分完。教材要求学生把分的结果填入提供的表格里,观察表格反思上面的分铅笔活动,体验平均分10支铅笔,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继续分了,从而获得分东西可能会“有剩余”的感性认识。 例题教学的基础知识是:把有剩余的平均分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学生已经知道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已经会写出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的商表示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多少或分成了几份。现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学试卷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二年级数学科单元检测卷(一) (内容:至练习二完)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0分) 1、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当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作单位,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作单位。 2、笔算两位数加法,首先要()对齐,从()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就向()位进1。 3、15厘米+8厘米=()厘米 400厘米=()米 4、看一看,填一填。 这支回形针长( )厘米这支铅笔长( )厘米。 5、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①一本书厚1()②手掌的宽约8() ③操场长约60()④课桌的高65() ⑤哥哥的身高1()28() 6、在直尺上从0刻度到8刻度是()厘米。 5、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条()条()条()条二、在○里填上“>”“<”或“=”。(12分) 15厘米+12厘米○27米 15-5○15-10 48○30+18 1米○50厘米 18+12○12+18 23+32○23+40 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8分) 1、1米的木棒和100厘米的铁丝一样长。……………………( ) 2、长度单位米可以用“cm”来表示。…………………………………………( ) 3、小明每天上学大约要走30厘米。……………………………………( ) 2、小红的爸爸身高是170米。…………………………………………( )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下面三条线中,( )是线段。 【①②③】 2、你的椅子大约高( )。 【①45厘米②45米③100米】 3、一棵树的高度大约是3( )。 【①厘米②米】 四、量一量。(4分) 1、先量出下面每条线段的长度填在右边的括号里,再回答问题。 第一条 ( )厘米 第二条 ( )厘米 ①两条一共有( )厘米。②第二条比第一条长( )厘米。 五、画一画。(6分)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 姓名得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16分) 6×3= 25+6= 30-9= 36÷6= 12÷2= 5×6= 6÷1= 3÷3= 16÷4= 20÷5= 3×4+1= 18÷6= 30-6= 4×1-4= 24÷4= 5×3-5= 二、想想填填(41分) 1、 ?个 ?个 加法算式: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乘法算式 2、 乘加算式 乘减算式 ( )个() 3.把口诀写完整,再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9% 三四() 二六() 四()二十 4、4% (1)每串有4个珠子,()串一共有()个珠子。 (2)有()个珠子,每()个珠子一串,可以串成()串。 (3)有()个珠子,平均分成()串,每串()个珠子。 5、在○里填上+、-或×。 6% 4○4=8 6○1=5 2○3=6 6○6=12 5○4=20 3○1=3 8、改写成乘法算式或者乘加(减)算式:8% 2+2+2+2+2 6+6+6+6 4+4+4+4+4+3 或 9、按要求列式:4% (1)写出4道积是12的乘法算式: (2)写出4道除数是5的除法算式: 三、慎思妙断:(对的打“√”,错的打“×”)(6分) 1、2×5读作2乘5,6÷2读作6除以2。() 2、2+2可以写成2×2,3+3可以写成3×3。() 3、6×6表示2个6相加。() 4、3个7相加可以写成3+7。() 6、6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一定有2个。() 四、画一画。(7分) (1)把下面的图形分成几个三角形。3% (2)在下面的钉子板上画一个五边形和一个六边形。4% ●●●●●●●●●●●●●●●●●●●●●● ●●●●●●●●●●●●●●●●●●●●●● ●●●●●●●●●●●●●●●●●●●●●●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

五年级数学备课 教学计划 一、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11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和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三部分式与方程,是第一单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找规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2、“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十单元的“圆”;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第二单元的“确定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的“统计”。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四次。“数字与信息”、“球的反弹高度”、“奇妙的图形密铺”、“画出美丽的图案” 二、基本要求 数与代数 1、揭示分数的意义,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能及时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中,发展迁移能力。 3、教学简单图形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能逐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4、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用倒推(还原)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策略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空间与图形 认识圆及其特征,知道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统计与概率 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 实践与综合应用 1、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 2、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 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 学期备课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测试情况,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但也有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将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编排了9个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一、有余数的除法,结合表内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也为学习笔算除法打好基础。二、时、分、秒。三、认识方向,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间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四、认识万以内的数。五、分米和毫米,测量方面:认识分米和毫米。这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初步形成了长度的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六、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实际问题等等。七、角的认识,图形的认识方面:认识角和直角。这是在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学习图形特征的基础。八、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习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九、期末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理解三位数的意义,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应用数概念和口算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会对加、减计算进行验算。 (4)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已经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继续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线路图。 (5)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辨认锐角与钝角。 (6)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测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4单元综合测试试卷

国标版第十册数学综合练习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32% 1、判断下面的式子是不是方程。 ①6+X=19 ②X-3﹥9 ③36-22=14 ④0.5X=12 ⑤60-a=55+b ⑥6A-22M 其中是方程。(写序号) 2、如果X+1.5=5.5,那么2X= 3、有3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M,中间一个数可以表示成,最大的一个是。 4、王明的位置在(5,5),坐在他正前面的同学的位置应是,王明同桌的位置是。 5、12和42的公因数有,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6、自然数A=B-1,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8、自然数a=5b,a、b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9、王师傅4天上一次夜班,李师傅6天上一次夜班。3月10号他们两人同时上夜班,下一次两人同时上夜班是月号。 10、育红小学五年级(1)班学生人数在45~60之间。参加植树活动时,如果每6人一组或8人一组都刚好分完而无剩余。这个班有人。 11、用边长分米、分米、分米的正方形瓷砖都能正好铺满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长方形。 12、有两根长度分别是24厘米、32厘米的彩带,把它们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至少可以剪成段。 13、一节课的时间是2 3 小时,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 一节课相当于这样的份。 14、25 9 的分数单位是,它里面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15、在直线上填写对应的分数:

1 4、 1 1 3 、 5 2 、 12 4 16、把7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人,2块月饼是月饼总数的() () ,每个人分 得的月饼是月饼的总数的() () ,每人分得 () () 块。 二、判断。5% 1、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2、数对中(2,3)既可以表示第2行第3列,也可以表示第2列第3行。 () 3、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是他们的公倍数。() 4、44-X=12,方程的两边可以同时加X,方程的解不变。() 5、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三、选择题。5% 1、小明把6X-8错写成6(X-8),结果比原来() A、多8 B、少8 C、少40 D、多32 2、A、B、C是大于0的自然数,A<B<C,那么A B ( ) A C 。 A、< B、= C、> 3、9 X 是假分数,X有()种可能。 A、8 B、9 C、无数 4、要使B 7 是真分数, B 6 是假分数,B应是()。 A、8 B、7 C、6 5、把5克盐溶解在50克的水中,水占盐水的()。 A、 5 50 B、 5 55 C、 50 55 四、计算。24% 1、将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填入后面的括号内。 15和16() 45和60() 12和72() 7和9

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南庄小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有余数的除法 1.遇到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就商几。 2.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如果除数是3,被除数每增加3,商就增加1;余数总是0、1、2、0、1、2地重复出现。 如果除数是5,被除数每增加5,商就增加1;余数总是0、1、2、3、4、0、1、2、3、4地重复出现。(书第7页第12题) 二、时、分、秒 1.钟面上的最短的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最长的针是秒针。 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如:分针指着12,分针指着9,就是9时(9:00) 3.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4.时针有1大格是1小时。时针有几大格是几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几小格是几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几小格是几秒。 5.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也就是60分,所以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秒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是60秒,所以1分=60秒 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如:时针在5和6之间,走过了5,表示5时多。 8时过了5分,就是8时零5分。 7. 判断钟面时间:先看时针,判断是几时多,再看分针,5分5分地数,判断是多少分。 三、认识方向 1.太阳每天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 2.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

面是南。 傍晚面对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面对北极星方向,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3.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 4.指南针指针总是一端指向南,另一端指向北。树的年轮较疏的一面向着南面,较密的向着北面。朝着北极星的方向是北面。 5.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 1.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里面有10个一) 10个十是1个百。(1个百里面有10个十) 10个一百是1个千。(1个千里面有10个一百) 10个一千是1个万。(1个万里面有10个一千) 2.从右边起,数位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读数时,要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4.写数时,要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5.比较数的大小: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要大。位数相同时,要比较千位上的数,千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千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百位上的数;如果百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 6.用算盘记数时,要拨珠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7.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五、分米和毫米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2019年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在小学阶段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大家以后的学习大有帮助。以下就是为大家分享的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平移与平行知识点: 1、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平行。(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线的画法。 (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沿一条直角边在画出另一条直线。 3、能够借助实物,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寻找出图中的平行线。 补充知识点: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如:AB∥CD。 相交与垂直知识点: 1、相交与垂直的概念。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垂直:就是直线OA垂直于直线OB,直线OB垂直于直线OA)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说明了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必须相交,相交还要成直角。)

2、画垂线: (1)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要让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给定的点重合。 (2)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画图时一般左手持三角尺,右手画线。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必须通过给定的这个点。 补充知识点: 1、会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系。如:OA⊥OB。 2、明确点到直线之间垂线段最短。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3、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略)。

苏教版小学第十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第十册数学全册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课时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 上课时间:4/26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指名读题,并要求根据题意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启发学生解释自己列式的思考过程)指出:这是一道分数加法算式。因为相加两个数的分母不同,所以把它叫做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板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2、提出问题: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法,那么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该怎样计算呢? 指导分小组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1/2和1/4,再看看1/2和1/4相加的和是多少。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您能根据操作的情况说出1/2和1/4的得数是多少吗? 追问:你是怎样看出1/2和1/4的得数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作3/4时,原来的1/2被看作了几分之几?想一想,计算1/2+1/4时,先要做什么? 明确:计算1/2+1/4时,先要把1/2和1/4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要求:按刚才讨论的方法,完成例题中的填空。 3、交流学生填空、计算的情况 讨论:把1/2和1/4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应用了什么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地说,这个过程就是把这两个分数怎样?(通分) 二、教学“试一试” 、提出要求,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2、学生完成计算后,组织讨论: (1)例题学习的是异分母分数的加法,5/6-1/3是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减法)(在已经板书的“异分母分数的

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就商几。横式也要写余数。 2.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反过来说,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3.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二、时、分、秒 1.钟面上的最短的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最长的针是秒针。 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如:分针指着12,分针指着9,就是9时(9:00) 3.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4.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时针有几大格是几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几小格是几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几小格是几秒。 时针看大格,分针秒针看小格。 5.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也就是60分,所以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秒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是60秒,所以1分=60秒 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如:时针在5和6之间,走过了5,表示5时多。 8时过了5分,就是8时零5分。 7. 判断钟面时间:先看时针,判断是几时多,再看分针,5分5分地数,判断是多少分。 三、认识方向 1.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2.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 3.指南针指针总是一端指向南,另一端指向北。树的年轮较疏的一面向着南面,较密的向着北面。朝着北极星的方向是北面。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 1.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里面有10个一) 10个十是1个百。(1个百里面有10个十)10个一百是1个千。(1个千里面有10个一百) 10个一千是1个万。(1个万里面有10个一千) 2.从右边起,数位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读数时,要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4.写数时,要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

(一)复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期初复习第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计算的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并验算,并能比较熟练的积和商的近似值,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重点:小数的四则计算,小数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学期我们首先复习小数的有关概念和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的四则计算,更加明确求积和商的近似值的计算和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加深认识小数概念的有关知识,增加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复习小数四则计算 1.口算。 小黑板出示第1题。 指名学生口算。结合开始的几小题,让学生说一说各是怎样想的,明确不同计算的法则。 2.笔算。 (1)根据刚才的口算,谁来说一说:小数四则运算各是怎样算的? (2)做期初复习第2题。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各是怎样算的,小数点是怎样处理的;怎样验算的,还有怎样的验算方法。 指出;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小数乘法,因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验算小数计算的方法,和整数计算的验算方法是一样的。 (3)做期初复习第4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取得数的近似值的。 提问:求积和商的近似值,要看哪一位?用什么方法? 说明:求得数的近似值,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积的近似值先求出得数,再取近似值;商的近似值,只要除到比要保留的位数多一位,再取近似值。 三、复习小数的有关概念 1、复习主要概念。 (1)小数的有关概念 提问: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不表示?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7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0份,7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 说出下列小数表示的意义。 0.16 0.038 0.415 0.0024 (2)小数的性质。 提问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下列哪些小数时相等的?为什么? 3.6 3.06 3.60 3.0600 3.600 (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提问: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口算。 7.2×10 0.3×100 5.04×1000 0.4÷10 34.5÷100 6.7÷1000 (4)提问 谁能说一说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是什么? 2、做期初复习第5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让学生说明判断的理由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案 第一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2至5页:数一数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四、教材说明: 1、教科书第2至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意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 2、教科书第4至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事都是从美丽的校

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学生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 五、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出示图之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的任务,分散他们的兴趣,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带着任务去观察。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如果有的学生有困难,可以给适当的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

2017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智能情况分析: 二、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 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