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4课 红军长征

第14课 红军长征

第14课  红军长征
第14课  红军长征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1、掌握红军长征开始的原因、遵义会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及意义

2、通过绘制红军长征简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动手能力。

3、通过对红军长征的了解使学生受“长征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红军长征的胜利

教学难点

红军长征体现了中国革命的曲折性

[个人设想]

加强历史与语文的学科课堂整合,用来丰富学生的课堂,密切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带领学生朗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略加解释。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

[提问]“他们还经过了哪些地方?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同时也顺利地引入到新课内容。(请同学们自学第一目“长征的开始”。

新授

一、长征的开始

[讲解]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在这时引导学生提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败?”先学生从课文中自己找,然后教师归纳: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开始。这里应该特别强调两个字“被迫”。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福建长汀出发,红军长征开始(同时请学生在课本地图上找到这两个地方,并找到四道封锁线,讲述红军本来是去湖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但蒋介石布置了陷阱,毛泽东估计到这点提议转战贵州)

[过渡]在贵州发生了一件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大事,是指的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请学生们自学第二目并回答问题。

二、遵义会议(1935年1月)

[师生归纳]地点:贵州遵义时间:1935.1

会议内容:批判了博古等人的军事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会议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革

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抽测].下例被称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建立B北伐战争顺利进军

C黄埔军校的建立D遵义会议的召开

[过渡]毛泽江是怎么指挥红军跳出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最后一目。

三、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阅读理解]学生全齐读如下内容“红军中渡赤水后巧渡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随后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血的夹金山,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1935年10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P71)然后回答如下问题

1、文中讲到红一方面军和中共中央红军先后经过了哪些地方?比较毛泽东的

《七律·长征》(然后绘制简单示意图)

2、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你从这些词语想到了什么?

3、红军长征中表现了哪些精神?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过渡]到这里是不是长征就已经结束呢?

[讲解]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只了解了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长征还包括红二军(湖北),红四军(四川)红二十五军(安徽大别山)的行军路线。(要求同学在教师讲述时,在地图上找到)1936年10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材料分析]

材料一、1936年10月红军三主力胜利会师时人数不足3万。

材料二、“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长征胜利的意义1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力量。2到处宣传革命思想,为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基础。)

[诗朗诵]再一次看毛泽东的《长征》这时学生不懂的地方都有进一步的了解,然后全班或个人朗诵。

[课堂小结]我们学习了《长征》这一课,回顾了当年红军长征的大概情况,领略了长征精神,望我们学习这种精神激励我们今天的学习与生活。

3

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经过:1935年9月,国民党军集中130多个团的兵力,采取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的方针,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川黔苏区)和红军发动了新的“围剿”。在国民党重兵的进攻下,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红军转到外线寻求新的机动,开辟新 苏区。11月19日,红2、红6军团共万余人,由湖南桑植地区出发,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红军经4个月转战,于1936年3月30日进到贵州西南的盘县、亦资 孔地区。这时,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电令红2、红6军团北渡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红2、红6军团遂于31日离开盘县地区,分两路向西急进。4月25~28日,分别从云南西北部的石鼓、巨甸地段渡过金沙江,向北前进,连续翻越了几座大雪山,于7月2日到达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5日,红2、红6军团和红32军奉中革军委电令,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 7月初,红二、红四方面军从甘孜、炉霍、绥靖出发,共同北进,广大指战员以惊人的革命毅力,克服重重困难,通过了茫茫数百里的草地,击溃了国民党军的拦截,于 9月初胜利进入甘南,控制了漳县、洮州、渭源、通渭、成县、徽县、两当、康县8 座县城及广大地区。这时,红一方面军主力由宁夏的豫旺堡附近地区南下,接应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10月9日和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 宁县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见彩图)。至此,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部胜利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转战14个省,冲破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经受了艰难险阻的考验,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战略 转移。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结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结束。

四川省富顺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红军长征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1、记住长征起止时间和遵义会议内容、意义。 2、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感悟长征精神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导学过程】 (一) 自主学习(预习导读,7分钟左右) 1. 填一填。 (1)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年 月 日的 起义。(2)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 。 (3)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创建的以 为中心的 革命根据地。 2.初读课文,完成填空。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执行 的方针和政策。 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 根据地,开始长征。 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 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结束。 组内进行检查 (二) 小组合作学习(18分钟左右) 1、1—4次反“围剿”的结果及原因 2、第5次反“围剿”的结果及原因 3、长征进程: (1)长征开始:出发时间: 出发地点: (2)初期的严峻形势: (损兵折将,进退两难) (3)生死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 内容:① ② ③ 意义:① ② ③ (4)胜利前进 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找出几个关键地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吴起镇

(5)重大意义:① ② ③ 4、感悟长征精神: (1)长征精神的内涵 (2)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 (3)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课堂学习整合(教师总结,8分钟左右) (四)课堂训练评价(6分钟左右) 1.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A.为了北上抗日 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2.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围剿计划的军事行动的是() A.攻占遵义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强度大渡河 3.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是() A.攻占遵义 B. 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强度大渡河 4.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是( ) A.遵义会使 B.大渡河会师 C.陕北会师 D.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 5.下列对遵义会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标志着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C.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D.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2010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4周年,小燕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的夏令营活动,下面是她对这次活动的总结,其中有错的是() A.我们从江西瑞金出发 B.在遵义我们参观了八七会议会址 C.雪山草地红军都走过去了,今天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D.终于到达会宁,红军三大主力再次会师,大家欢呼雀跃 (五)课外拓展练习 学生讨论学习完本课后的体会?你从中能领会到什么精神?

第26课红军长征教案

第26 红军长征教案 第26红军长征教案 [教学过程] .教师在导入新时,可以带领学生朗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略加解释。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2学习长征的开始时,学生可能会提出红军为什么要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的问题,教师可以联系前一学习的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四次“围剿”的内容,指出胜利的原因;而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应特别指出是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的。 3.要用好本和地图册上的红军长征示意图,有条的学校也可以制作多媒体。通过使用图,多媒体可以设计动态的长征路线,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万水千山,

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 4.本有几处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内容,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遵义会议召开时14年的时间里,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左”的或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从193年遵义会议到1949年也是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 .要充分挖掘内外程资源。如结合语文学过的《七根火柴》等文,选择、运用相关音像资料配合教学。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楷体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比较胜利和失利的原因。 2.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本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地名(地点),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 3.在分析重大历史事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

14.红军长征导学案.doc

渣渡中心学校“人本健智大课堂”八年级上期历史导学案编号14 备课组李诌曹婷王玲玲班级姓名 课题第14课:红军长征 审阅 ★学前抽测★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长征开始的原因、遵义会议、长征的过程以及红军三大主力顺利会师情况。 2、掌握长征的意义,学习领悟长征精神。 3、清楚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重点: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新知探究★ 思考: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长征途中经历了那些艰难险阻?在今天我们如何发扬长征精神? (一)长征的开始 用双色笔在书本上划出长征开始的原因,长征开始的时间、地点及长征的发展情况。 长征的原因→长征的开始→红军的长征 (二)遵义会议 用双色笔在书本上划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三)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用双色笔在书本上划出长征的进程、胜利会师情况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演练提升★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 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强力支持 C.蒋介石的50万人装备先进 D.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指挥错误 2.长征途中,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A.强渡乌江 B.遵义会议 C.四度赤水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3.2013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7周年,历史上宣告长征顺利结束的事件是() A.遵义会议 B.巧渡金沙江 C.陕北会师 D.会宁会师 4.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

列正确的是() 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 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 C.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 D.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 ★梳理巩固★ ★达标检测★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 2013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7周年。四川人民对长征怀有特殊的感情。历时两年的长征,有一年零八个月在四川境内活动,途径全川60%的县,历程达一万五千里。在四川,红军进行了数百次战役和战斗,已称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光辉篇章。红军长征在四川,全川各族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十多万四川儿女参加红军,数万英烈血洒征途、骨埋青山。 (1)材料一是谁为什么事件而写的?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该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2)中央红军长征在四川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不少于3个即可) (3)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红军的什么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红军长征备课资料 岳麓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第14课《红军长征》备课资料 〖自主梳理〗: 一、长征的开始 1.反“围剿”失利:____年秋,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___次“围剿”。_____等人命令红军全线出击,红军屡战不胜,根据地日益缩小,敌军逼近瑞金。 2.突围长征: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从_____、_____等地出发,突围长征。 二、遵义会议 1.时间、地点:___年1月,中共中央在___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2.会议内容: ⑴会议批评了______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______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⑵改组了_________,增选______为政治局常委。 3.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______代替博古负总责。接着成立由____、____、____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负责全军的_____。 4.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确定了以______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_______和_______上________的转折点。 三、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1.艰难过程: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______,巧渡______,跳出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强渡____、飞夺____,翻过_____,走过__________。 2.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______,与________根据地的红军会师。 3.长征胜利:________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__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胜利的意义: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_____________,使中国革命_____________,为开创中国革命的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点拨解惑〗: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P69) ①根本原因是博古等“左”倾思想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有严重错误。 ②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帝国主义对蒋介石的支持等也是其中的原因。 2、你认为红军长征体现了什么精神?(P72) ①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②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 ③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④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⑤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1936年10月,红军哪三大主力在什么地方胜利会师?请谈三大主力会师的重大意义?(P73) ①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②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4.想一想,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 湘江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

第12课 红军长征

第12课红军长征 目标呈现 1、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和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 2、理解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经历的艰难困苦。 3、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会议内容和意义。 预习热身 细读课文,将下列问题的数字序号和标题标注在课文相应的地方,并对下列问题的内容进行勾划,填空部分划双横线。 一、长征的开始 1、原因:由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和政策,红军 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时间: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二、遵义会议 1、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2、内容: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3、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三、长征的胜利 1、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四渡,南渡乌江,巧渡,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接着,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强渡,飞夺,翻越夹金山,进入四川西北部的草地。 2、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镇,同陕北红军会师。 3、三大主力会师:年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 1、P70页辅栏“想想”: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 2、P71页辅栏“议议”:为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P75页“学习测评”第3题:你认为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观察P74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找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地区和长征经过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地点以及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地点和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 达标检测 1、1935年10月,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中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诗中的“三军”指的是() A、陆、海、空军 B、红一、二、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 D、红二方面军 2、以下是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遵义会议②飞夺泸定桥③会宁会师④四渡赤水战役 A、①④②③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3、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反映出的重要问题是() A、中共仍没有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B、中共失去了苏区广大人民的支持 C、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D、党中央存在“左”倾的错误领导

历史八上练习题 第12课《红军长征》

第12课红军长征典型练习 夯实基础典型题 1、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围剿,主要针对的地区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陕甘宁边区D.左右江根据地 2、红军连续取得反抗国民党的“围剿”战争的胜利,主要是因为()A.红军力量强大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裂 C.红军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时间是在()A.1930年B.1931年C.1932年D.1933年 4、领导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指挥者有() ①毛泽东②朱德③周恩来④博古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的全力支持 C.蒋介石的50万人装备先进D.党中央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6、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是 A.1933年秋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 7、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A.遵义会议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D.会宁会师 8、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事实上被确立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的是()A.周恩来B.朱德C.邓小平D.毛泽东 9、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 () A.攻占遵义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 10、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强渡大渡河B.巧渡金沙江C.陕北吴起镇会师D.甘肃会宁会师11、长征宣告胜利结束是在()

A.1934年10月B.1935年10月C.1936年10月D.1938年10月 12、红军最后结束长征是以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为结束,这三大主力包括() ①红一方面军②红三方面军③红二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红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陕北吴起镇B.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C.江西瑞金D.贵州遵义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4、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北上抗日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15、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所映出的重要问题是() A.中共仍没有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B.中共失去了苏区广大人民的支持C.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D.党中央存在“左”倾的错误领导 16、下列事件中,使红军取得长征最终的胜利,有着重大关系的一件事是( ) A.四渡赤水B.急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遵义会议的召开 17、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理由是() A.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C.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D.毛泽东独立负责军事 18、下列哪一项是遵义会议的最大成果() A.红军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B.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路线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创新题 19、一个美国知名学才在谈到长征时说到:“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蒋介石的魔爪”具体是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红军长征教案岳麓版

第14 课红军长征 [ 教学过程] 1.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带领学生朗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略加解释。指出毛 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2. 学习长征的开始时,学生可能会提出红军为什么要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的问题,教师可以联系前一课学习的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四次“围剿” 的内容,指出胜利的原因; 而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应特别指出是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的。 3.要用好课本和地图册上的红军长征示意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使用图,多媒体课件可以设计动态的长征路线,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 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万水千山,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 4.本课有几处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内容,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遵义会议召开时14年的时间里,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左” 的或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从1935 年遵义会议 到1949 年也是14 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 5 .要充分挖掘课内外课程资源。如结合语文课学过的《七根火柴》等课文,选择、运用相关音像资料配合教学。 [ 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楷体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比较胜利和失利的原因。 2.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地名(地点),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红军长征小故事

1半碗青稞面 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红军战士只有可怜的一点青稞面做干粮。周恩来副主席和战士们一样,绝不多吃一点青稞面,还教育战士们,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别爱惜粮食。战士们听了他的话,都把仅有的青稞面装在粮袋里,拴在腰上。 青稞面越来越少了,战士们只能用一点青稞面掺在野菜里煮汤喝。战士吴开生的青稞面吃完了,已经饿了两天,周副主席知道后,就让警卫员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给吴开生两碗。 他看着吴开生蜡黄的脸,语重心长的说:“这是革命呀!”吴开生流着眼泪说:“我只要有一口气,就要跟你走出草地,革命到底!” 这天晚上又是狂风暴雨,用被单做成的帐篷自然挡不住风雨的袭击。战士们都淋成了落汤鸡。周副主席命令战士们都到他作为办公室的帐篷里去休息。大家怕影响他工作,都不肯去。他冒这大雨亲自来了,说:“你们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话像火烤暖了战士们的心。 这样走了几天,草原仍然无边无际。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军马也杀掉吃了。战士们只好烧皮带吃,甚至把随身带的纸张咽下去充饥,红军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周副主席命令把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给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么呢?”警卫员急了。周副主席两只大眼睛放出了严峻的光芒,清瘦的脸上肌肉抖动着,“有同志们活着,就有我。只要多留一个战士的生命,就给革命事业增加一份力量,拿出来分掉!” 这掺上一点青稞面的热水,分到战士们的手中。战士们流泪了,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 战士们又上路了,在茫茫的草地上。行进着摧不垮的钢铁红军。 2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3丰碑 .在寒冷的雪地里,一位军需管理者为了大家都能穿上棉衣,自己把自己的棉衣也给了他人,而自己却冻死了.僵硬的尸体靠在树上,成了一座永垂不朽的丰碑.人们会永远记住他。 4金色的鱼钩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

第14课红军长征 (3)

第14课红军长征 本节课,是我在一所学校听的比较好的一节课,现就本节课作一个简单的分析,分析如下: 一、教材内容分析 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及其他革命根据地接连发动大规模“围剿”,企图消灭红军的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开展了英勇的反“围剿”斗争。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的指挥和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了四次反“围剿”斗争的重大胜利。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和相邻的湘赣、闽浙赣等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面对强敌进攻,红军如果继续执行毛泽东的战略战术,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是完全可能的。但是,以博古为代理书记的中共临时中央,对形势作出了完全错误的估计,竟认为第五次反“围剿”是争取中国革命完全胜利的斗争,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1934年10月中旬,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红军被迫长征。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3.在地图上简单地找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自觉主动学习能力、读图能力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二、教学过程 1.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运用观察等方法,识读教材上的大量插图,加大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历史事物。 2..通过观察红军长征路线图,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3.运用图表形式例举红军五次反“围剿”敌我实力对比,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感悟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大量的插图和图表列举中的史料感召下,真实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来这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 1. 导入新课: 2006年5月1日,崔永元发起的中央新闻中心大型电视活动《我的长征》,由此导入新课。 2.授新: (一)长征的原因 首先讲述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情况。自从中国共产党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来,到1930年,全国已建立革命根据地15个,红军发展到10万多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从1930年10月——1934年,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五次大规模“围剿”,下面我们来了解这五次围剿的具体情况 3.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归纳红军长征的原因。 例举红军五次反“围剿”敌我实力对比表 次序实力对比领导人战略战术结果 第一次约2.5:1 毛 泽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 红军长征课后辅导练习第六十二篇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红军长征课后辅导练习第六十 二篇 第1题【单选题】 长征途中,使中央红军从此摆脱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掌握作战主动权的是( ) A、四渡赤水 B、飞夺泸定桥 C、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长征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是( ) A、巧渡金沙江 B、四渡赤水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长征途中,标志着红军跳出包围圈的是( ) A、攻占遵义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强渡大渡河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里的“伟大传奇”是指(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转战陕北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回顾党的历程,勇于认识并及时纠正错误是中共能够赢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下列属于中共在革命时期及时纠错的事件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红色经典影片都反映了长征的内容,其中体现了红军变被动为主动的首次军事行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红军的三大主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胜利会师,这三支部队是( ) ①红一方面军②红二方面军③红四方面军④红二、六军团⑤红十二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主要理由是( ) A、结束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他 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最高负责人 【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红军长征备课资料 岳麓版

第14课《红军长征》备课资料 〖自主梳理〗: 一、长征的开始 1.反“围剿”失利:____年秋,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___次“围剿”。_____等人命令红军全线出击,红军屡战不胜,根据地日益缩小,敌军逼近瑞金。 2.突围长征: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从_____、_____等地出发,突围长征。 二、遵义会议 1.时间、地点:___年1月,中共中央在___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2.会议内容: ⑴会议批评了______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______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⑵改组了_________,增选______为政治局常委。 3.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______代替博古负总责。接着成立由____、____、____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负责全军的_____。 4.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确定了以______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_______和_______上________的转折点。 三、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1.艰难过程: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______,巧渡______,跳出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强渡____、飞夺____,翻过_____,走过__________。 2.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______,与________根据地的红军会师。 3.长征胜利:________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__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胜利的意义: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_____________,使中国革命_____________,为开创中国革命的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点拨解惑〗: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P69) ①根本原因是博古等“左”倾思想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有严重错误。 ②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帝国主义对蒋介石的支持等也是其中的原因。 2、你认为红军长征体现了什么精神?(P72) ①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②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 ③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④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⑤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1936年10月,红军哪三大主力在什么地方胜利会师?请谈三大主力会师的重大意义?(P73) ①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②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4.想一想,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 湘江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 乌江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红军长征说课稿

《红军长征》说课稿 人和中学熊姗 教材分析 现代的初中生是缺乏磨难的一代,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出现畏难的情绪.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2课《红军长征》这一课主要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史实,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体会到红军不畏艰难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而能正确面对自己当前的困难。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同时,对红军长征的内容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的完整学习,缺乏对长征精神的感受与体验。 教学目标 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围绕本课的学习内容,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描述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设问——讨论——作答——归纳来理解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悟长征精神,学习中国红军坚强不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 将长征精神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教法学法 教法 1、情景导入法 2、探究式教学法 3、品味法、互评法 主要采用的是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以这两个方法为主,同时多法并施。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借助一定教学手段,模拟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得到历史体验并进行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各种学习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组织形式,通过自主独立的研究完成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题目。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较全面的自学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学法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合作等环境要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读图法:指导学生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本课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出重要地点,了解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红军长征练习1 川教版

红军长征 1、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围剿,主要针对的地区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陕甘宁边区D.左右江根据地 2、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的全力支持 C.蒋介石的50万人装备先进D.党中央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 3、“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摘自《长征组歌》。你认为“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A.准备北上抗日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红军一种战略战术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4、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 A.遵义会议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D.会宁会师 5、下列有关遵义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 C.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 () A.攻占遵义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 7、红军长征途中,渡过下列河流的先后顺序是() ①乌江②赤水③金沙江④大渡河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8、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强渡大渡河B.巧渡金沙江C.陕北吴起镇会师D.甘肃会宁会师 9、红军最后结束长征是以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为结束,这三大主力包括() ①红一方面军②红三方面军③红二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红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陕北吴起镇B.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C.江西瑞金D.贵州遵义 1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A.50周年 B.60周年C.79周年 D.85周年 12、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要实地考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该包括() ①井冈山②瑞金③遵义④南京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阅读下列材料 七十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生存和信念,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程,途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七十多年后,中央电视台制作大型电视行动“我的长征”,将有另一群人沿着这条道路再次

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要写入九年义务教育的教材中去、要年年讲、月月讲。 改革开放后的许多中高级执政官员,都没有深刻学习过中国工农红军的在长征路上受了多少苦、牺牲了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所以他们忘记了历史,在糖衣炮弹面前倒下了。 万里长征,每300米一具尸体…… 静静的看完,细细的体味!很感动,很震撼! 《我辈绝不可忘却的过去》,陈树湘当时28岁是红34师的师长,红34师是断后部队。红军长征路上遭遇了一场最惨烈的战役——湘江血战, 那一战红军差一点全军覆没。红34师本来已经到了江边,但为了掩护大部队过江,返身又扑进了敌人的包围圈,最后全军覆没,陈树湘也因为腹部被手榴弹炸伤而被俘。他被抬在担架上连夜送去报功,路上,抬担架的士兵突然觉得脚下一滑,旁边的人打着火把一看,在场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年仅28岁、黄埔二期毕业的陈树湘竟然用手把自己的肠子拽出而死。 董振堂如果活到解放,至少是开国元勋,因为他当时已经是军团长,和林彪、彭德怀平起平坐,可惜他在西路军的战役中壮烈牺牲。长征路上的一天,陈慧清突然要生孩子了。早不生晚不生,偏偏在一场激烈的突围战刚一打响时要生了,而且是难产。当时陈慧清疼得满地打滚,身边没有一个医护人员,只有几个红军小战士。仅仅1公里以外,董振堂正率领战士拼死作战,眼看着顶不住了,董振堂拎着枪冲回来问:到底还有多少时间能把孩子生下来?没人能够回答。

于是董振堂再次冲入阵地,大声喊道:“你们一定要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来!”结果战士们死守了几个小时,硬是等陈慧清把孩子生了下来。战斗结束后,一些战士经过产妇身边时都怒目而视,因为很多兄弟战死了,但董振堂却说了一句足以载入史册的话:“你们瞪什么瞪?我们流血和牺牲不就是为了这些孩子吗?”80年前,在那样的情形下,一个军人说出这句话,这样的情怀你能想象吗? 我在想:我们缺故事吗?我们不缺;我们缺英雄吗?我们不缺。只是没人给孩子们讲这些,我们的孩子们不知道这些故事,也不知道80年前这些军人曾经付出了什么。 朱德元帅,大家知道朱德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前是什么人吗?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有一张照片,早年的朱德穿着裘皮大衣、绫罗绸缎,留着大八字胡,他当时是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中将军衔,要枪有枪,要兵有兵,要钱有钱。但朱德抛弃了这些荣华富贵,就是要加入中国共产党,重新开始一番艰苦卓绝的事业。一开始,朱德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还碰了壁,陈独秀对他说:对不起,旧军人我们不要。朱德远赴千里之外,在德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朱德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最后起义部队在广东潮汕的汤坑被打散了,周恩来、叶挺、贺龙等人坐船离开了,朱德带着后卫部队去找主力,遇到一群残兵。当时有人主张各奔东西,但朱德把剩下的2000人拢在一起,带领大家继续革命,到最后只剩下800多人上了井冈山。在这800人中,就有后来立下赫赫战功的林彪、陈毅、粟裕等人。毫不夸张地说,这800人,就是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第14课 红军长征 2

第14课《红军长征》导学案 编制人:黄小安编制时间:2013年7月4日 姓名班级授课时间:月日 学习目标 1.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重点、难点 1.重点:①长征的原因、经过、胜利的标志及意义。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2.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基础知识(预习案)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一.长征的原因 由于失败,党中央被迫放弃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等地出发,突围长征。 二.长征的经过 1.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在召开重要会议。会上,毛泽东极力主张放弃去湘西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进军,得到周恩来等大多数人赞同。会后,红军立即转向贵州进军。这就是长征历史上著名的“”。 2.1935年1月,党中央在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了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 为政治局常委。 3.遵义会议确立了以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的转折点。 4.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人的指挥下,红军(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跳出了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圈),抢渡,飞夺,翻越雪山,走过草地,进入甘肃。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甘红军会师,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 5.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三.长征的意义 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和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案 探究:阅读《长征》这首诗,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何人?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 红军长征复习巩固第七十九篇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红军长征复习巩固第七十九 篇 第1题【单选题】 在新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它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的笔下,它是“前所未有”的大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它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它”是( ) A、北伐战争 B、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小明同学暑假期间将外出旅游,请你为他选择一处目的地,该地曾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上海 B、南昌 C、遵义 D、南京 【答案】: 【解析】: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奋斗历程。请你作为合作学习的伙伴,和他一起共同完成年代尺上与标号相对应的内容( ) A、①开天辟地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③澳门回归 B、①伟大转折②遵义会议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①开天辟地②长征开始③“十五大”召开 D、①开天辟地②遵义会议③香港回归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红军被迫开始长征的原因是( ) A、要以陕北为根据地 B、要锻炼红军战士的意志 C、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坚决主张 D、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答案】: 【解析】:

毛泽东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③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①②③④ D、④②①③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有关红军长征的意义表述不准确的是(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直接原因( ) A、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粹敌人的第五次“围剿”,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抗日战争爆发,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