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学复习题

国际贸易学复习题

国际贸易学复习题
国际贸易学复习题

一、计算题

1. A国生产衣服所用布料需进口,自由贸易下做一件衣服的布料成本为80美元,成衣价格为100美元。假定A国对成衣的进口征收10%的名义关税,请计算A国对进口面料分别征收0%、10%、20%的名义关税时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并对计算结果加以说明。

(1) 0%: V=20 , V'=100X (1+10%)-80X (1+0%)=30, ERP=(V'-V)/V X 100%=50%。

(2) 10%: V=20, V'=100 X (1+10%)-80X (1+10%)=22, ERP=(V'-V)/V X 100%=10%。

(3) 20%: V=20, V'=100 X (1+10%)-80X (1+20%)=14, ERP=(V'-V)/V X 100%=-30%o

(4) 30%: V=20, V'=100 X (1+10%)-80X (1+30%)=6, ERP=(V'-V)/V X 100%=-70%。

在产成品税率不变时,有效保护率随着中间品税率的提高而下降,故属关税升级或结构关税。

2. 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Y需要4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需要2 小时,中国的福利函数为U=XY

(1) 求封闭经济条件下中国的福利水平。(3分)

(2) 假设开放后大米的相对价格为1,求开放后中国的福利总水平。(3分)

(3) 求开放的贸易所得。(1分)

.作图题

1.以大国为例,请从进口国的角度,绘图比较关税、进口配额的经济效益。

对本国影响:消费效应:消费者福利减少=a+b+c+d;

生产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a;税收效应:税收收入=c+e;

贸易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2a+b+c+d;贸易条件效应:e为贸易条件改善;净福利效应: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福利损失+政府税收收入=e-(b+d)

对贸易国影响:生产者剩余损失=f+g+h+j+i ;消费者剩余增加=i+j ;净福利效应损失=f+g+h ;世界福利净损失=b+d-e+f+h

再分配效应:减少的消费者剩余中a和c转化为生产者剩余和配额利润,

进口配额的综合效应二生产者剩余增加量+进口配额利润-消费者剩余减少量=-(b+d),为负数, b为生产损失,d为消费损失;贸易条件效应:取决于需求和垄断。

比较:对于给定的进口配额,当需求增加时,会比等效的进口关税导致更高的国内价格

和更多的国内生产量;而对于给定的进口关税,当需求增加时,会比等效的进口配额导致更高的消费量和进口量,但是对国内价格和国内生产量的影响较小。

配额制涉及到进口许可的发放,进口配额将进口限定到一个确定的水平,而进口关税的贸易效果则不确定。

2.假设下表是中国20英寸电视的供给和需求状况。世界市场价格是$500,如果政府决定促进本国电视机产业的生产并征求你的意见,以下两种政策你会推荐哪一种?为什么?(假定中国是电视机出口小国,且作图说明)

(1) 对每一台出口的电视机给予$100的补贴;

(2) 企业每生产一台电视机给予$100的补贴

价格($) 100200300400500600

需求14013012011010090

供给8090100110120130答:选第一种方案。对每台出口的计算机给予补贴。生产补贴与出口补贴最大的区别在于:政府提供出口补贴时,只对生产企业用于出口部分的产品给予补贴,而企业内销部分的产品是不能享受补贴的;但生产补贴,则是政府给整个生产企业予补贴,其产品无论是用于外销还是内销,均可享受政府所提供的补贴。

生产者剩余:增加丘+b+c 消费者剰余:

减少

政府补贴支出:b+c+d

总计:减少

二.案例分析

1. 案情介绍:

(1)全球咨询公司PAC集团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通用、丰田、福特等3家顶级汽车制造商的在华零配件采购额将比预期减少80亿美元,到2010年,将总共减少160

亿美元,本土零部件制造商赖以生存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正急速丧失,汽车零部件中国造遭遇边缘化危机。(2)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前三季度,超过2/3的企业低于全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只有0.61%,总亏损额接近100亿元,此归因于“中国大部分服装企业都是生产型企业,没有一个强大的品牌设计规划,这也就意味着在外贸产业链中,订单客户始终是把中国作为一个成本中心。”

试从适用理论、案情分析和案例启示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比较优势理论)

答:(1)适用理论: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间应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各国都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但须注意,比较优势具有动态性,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要素禀赋变化技术水平

提高等因素影响,一国本所具有的比较逐渐丧失,但亦会在某些新的产业化商品上创立比较。因此,各国必须动态化比较,以保持贸易、贸易利得和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4 分)

(2)案情分析:案例显示,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税收政策改变,劳动力成本上升、新《劳动法》出台,环保新规及石油价格上涨造成的物流成本上升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些中国产汽车零部件和纺织品的出口成本提高迅速,中国的制造成本不再低廉,特别是一些低附加值产品及对物料、人工等原材料消耗较大的产品,是竞争力丧失最为明显的两大类产品。此症说明,由于各种因素变化,中国汽车零部件和纺织品的比较优势正逐渐丧失。(4 分)(3)案例启示:在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一国应根据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决定其分工模式和贸易模式,即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如此可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贸易,节约社会劳动,增进社会福利。但在依据比较优势时,必须注意比较优势的动态性,而不能单纯地依赖现有的比较,进而陷入比较优势刚性陷阱,削弱甚至阻碍对外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而应通过自主创新、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干中学”、技术引进、利用FDI、品牌创建等不断树立新的比较优势,保证比较优势的动态化和可持续性。(4 分)

2. 案情介绍:2007年4月3日美国快递巨头UPS公布其中小企业调查2007年《UPS亚洲商业监察》,表明7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大陆的中小企业比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中小企业更具有竞争力;但同时该调查也发现,缺乏创新已成为阻碍中国大陆中小企业竞争力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有90%的本地受访者表示,对中小企业竞争力而言,创新是一项非常重要、但同时又是最为缺乏的因素。

试从适用理论、案情分析和案例启示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竞争优势理论)

答:(1)适用理论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是否能赢得国际竞争优势,而一国的

国际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

竞争四个关键要素,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在于是否拥有适宜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

(4 分)

(2)案情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等因素使得中国中

小企业在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以及竞争状态等四

个要素都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使得中国中小企业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相比更具有竞争力。

但由于中国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充分,加上经营行为的短视性,缺乏长远的发展目

标,特别是由于国家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支持政策的偏向性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薄弱性,使得中小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缺乏动力和能力,缺乏适宜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4 分)

(3)案例启示

中国在从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以及竞争状态四个

要素入手,提升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创造适宜的创新机制,培育中

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如加大知识保护力度,帮助中小企业融通资金,对技术研发实施财政

补贴税收减免,鼓励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研发,鼓励中小企业间进行研发合作,创设风险投资基金,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的风险投资等。(4 分)

四、判断题

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

2. 垂直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是当今主要的国际分

工形式。(错)

3. 总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

错)

4. 重商主义认为对外贸易是一国财富增加的源泉,所以它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