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大学20年7月考试《公路勘测与设计原理》考核作业(标准答案)

东北大学20年7月考试《公路勘测与设计原理》考核作业(标准答案)

东北大学20年7月考试《公路勘测与设计原理》考核作业(标准答案)
东北大学20年7月考试《公路勘测与设计原理》考核作业(标准答案)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公路勘测与设计原理试卷(作业考核线上2) A 卷(共 3 页)

1四车道高速公路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辆

A 45000—80000;

B 25000—55000;

C 15000—30000;

D 5000—15000

2设计交通量是指()

A 起算年年平均日交通量;

B 设计年限内的各年年平均日交通量的平均值;

C 设计年限末年平均日交通量;

D 设计年年平均日交通量。

3滚动阻力的计算与下列那项无关()

A 轮胎变形;

B 轮胎负荷;

C 道路坡度;

D 路面种类。

4 同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为()

A 6V;

B 2V;

C 3V; D4V。

5设计速度为100km/h,最大超高为8%,则当园曲线半径取1300m时,其超高横坡宜为()

A 6%;

B 5%;

C 4%;

D 3%

6新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设计标高是指()

A 路中线标高;

B 行车道边缘标高;

C 路基边缘标高;

D 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

7设计速度为80km/h,纵坡为5%,则最大坡长为()

A 700吗;

B 900m;

C 600m;

D 800m。

8桩号分别为K40+和K40+的两相邻横断面的填挖高度分别为、0,填挖面积分别为

和,则两桩号间的土石方填挖数量分别为()

A ;

B ;

C不能确定; D

9 二级双车道公路弯道处,已知超高横坡度为5%,采用绕路面内边线旋转方式,路拱横坡度为%,超高缓和段长度为100m,加宽值为,采用比例加宽,则该超高缓和段的为

()

A 50m;

B ;

C 28m;

D 30m。

10 会车视距约为停车视距的()倍

A ;

B 2;

C 3;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同一公路等级可分段选用不同的()。

A 行车视距; B路基边坡坡度;

C设计速度; D路基宽度。

2我国公路设计中常用的交通量是()

A 设计交通量; B设计小时交通量;

C 观测交通量; D累计交通量。

3 施工图设计的主要任务是:()

A最终确定各项工程数量和尺寸; B编制施工图预算;

C 选定设计方案; D编制设计概算。

4公路勘测设计的内业设计包括()。

A 路线设计; B概算编制;

C 路线视察; D踏勘测量。

5从汽车动力特性图上,可以获取()

A 临界速度; B设计速度;

C最高速度; D最小稳定速度。

6公路的平面线形中的直线具有()的特点。

A 路线短捷; B视距良好;

C线形呆板; D易与地形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7回旋线的几何要素是()

A 内移值; B回旋参数;

C切线角; D曲率半径。

8 缓和曲线的作用是()

A曲率逐渐变化,便于驾驶操作;

B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避免离心力突变,乘客感到舒适;

C与竖曲线配合,纵面线形更美观;

D为设置超高和加宽提供过度段。

9 停车视距由()构成。

A 最小超车视距; B司机反应时间所行驶距离;

C制动距离; D安全距离。

10最大纵坡的确定考虑了()因素。

A汽车的动力特性; B工程经济;

C平曲线半径; D行驶车辆型号。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二级公路在困难地段应每隔500m设置一个错车道。

2在挖方路段的弯道处,若有加宽值,则其最大横净距应等于所计算的值加上加宽值。

3垭口的选择是沿河(溪)线主要应解决的问题之一。

4公路工程的设计一般多采用两阶段设计。

5在动力特性图上,附着系数越低,则可使用的档位越多。

6干线公路采用二级公路标准时,应采取增大平面交叉间距,以减少横向干扰。

7当车辆重心过高时,可能会发生倾覆先于倒溜。

8采用第30高峰小时交通量(或第20~40高峰小时)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是因为在30高峰小时处(或第20~40高峰小时)全年小时交通量排列顺序曲线有明显的拐点。

9二、三、四级公路,在工程特别困难或受其它条件限制地段,可以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

采取分道行驶措施。

10缓和曲线回旋参数A越小,则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越大。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10分)

1 行车视距

2 缓和曲线的作用

五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设计速度为60km/h的山岭区二级公路,相邻四个变坡点桩号分别为K12+、K12+、K12+和K12+,该路段纵坡分别为+、-、+,变坡点 K12+和K12+的高程分别为、。(“+”表示上坡)

(1)若K12+处的竖曲线半径为,则K12+处的半径应为多少合适

(2)在(1)题确定的的基础上,计算桩号为K12+、K12+处的设计标高。

东北大学大学物理2010

一、 填空题 1.已知某简谐运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 则此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 2. 一声源以20m/s 的速率向静止的观察者运动, 观察者接收到声波的频率是1063Hz,则该声源的 振动频率为 Hz .(声速为:340m/s) 3. 在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节之间各质点的振动相位_____ 。 4.一束光强为I 0的自然光依次通过三个偏振片P 1、P 2、P 3,其中P 1与P 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P 2与P 3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0,则通过三个偏振片后透射光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容器内储有氧气(视为理想气体),其压强为1.01×10 5 Pa ,温度为27 0C ,则氧气系统的分子数密度为__3 m - ;氧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____J 。 6.1mol 理想气体由平衡态1(P 1,V 1,T )经一热力学过程变化到平衡态2(P 2,V 2,T ),始末状态温度相同,此过程中的系统熵变△S = S 2-S 1 = 。 7.在描述原子内电子状态的量子数l m l n ,,中,当4=l 时,n 的最小可能取值为_________。 8.在康普顿效应实验中,波长为0λ的入射光子与静止的自由电子碰撞后反向弹回,而散射光子的波长为λ,反冲电子获得的动能为 ______ 。 9.激光与普通光源所发出的光相比具有方向性好、单色性好、 和能量集中的特性。 二、 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到右面的【 】中) 1.当质点以频率ν作简谐运动时,它的动能变化频率为 【 】 (A )2/ν (B )ν (C )ν2 2.处于平衡态的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均可视为理想气体)的分子数密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也相同,则它们 【 】 (A )温度,压强均不相同 (B )温度相同但压强不同 (C )温度,压强都相同

2011东北大学大学物理期末考题及答案

东北大学大学物理期末 一、 填空题 1. 已知两分振动的振动方程分别为:t x ωcos 1= 和 )2 cos( 32π ω+=t x , (其中 x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则合振动的振幅为A = ____2___m 。 2. 在驻波中,设波长为λ,则相邻波节和波腹之间的距离为_____ 4 λ ____ 。 3.火车A 行驶的速率为20m/s ,火车A 汽笛发出的声波频率为640Hz ;迎面开来另一列 行驶速率为25m/s 的火车B ,则火车B 的司机听到火车A 汽笛声的频率为 730 Hz . (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m/s) 4.在空气中,用波长为λ= 50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一平面透射光栅上,第二级缺级 光栅常数 d =2.3×10 -3 mm ,则在观察屏上出现的全部主极大条纹条数为__5 _条。 5.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____横波______。 6.一体积为V 的容器内储有氧气(视为理想气体,氧气分子视为刚性分子),其压强为P ,温度为T ,已知玻耳兹曼常数为k 、普适气体常数(摩尔气体常数)为R , 则此氧气系统的分子数密度为__ kT p ___ 、此氧气系统的内能为___pV 2 5 ____。 7.处于平衡态A 的理想气体系统,若经准静态等容过程变到平衡态B ,将从外界吸热416 J ; 若经准静态等压过程变到与平衡态B 有相同温度的平衡态C 时,将从外界吸热582 J , 则从平衡态A 变到平衡态C 的准静态等压过程中,系统对外界所作的功为 166 J 。 8.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电子从静止开始通过电势差为U=300V 的静电场加速后, 其德布罗意波长为___0.07__nm 。 (电子静止质量:kg 101.931 -?=e m ;电子电量:C 10 6.119 -?=e ; 普朗克常量:s J 10 63.634 ??=-h ) 9.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函数ψ(r , t )须满足的条件是 单值 、连续、有限、归一。

江苏开放大学-建筑结构形成性考核作业第三次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110020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评阅教师许兰兰 第 3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第三次形考作业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 1.砌体结构的主要优点是取材方便、施工简单、造价低廉、性能优良。( √ ) 2.烧结普通砖的规格是240mm×120mm×60mm。 ( × ) 3.板中的分布钢筋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下面。(×) 4. 适筋破坏的特征是破坏始自于受拉钢筋的屈服,然后混凝土受压 破坏。(√) 5.正常使用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梁处于梁工作的第三阶段。(×) 6.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对砌体的强度无较大影响。 ( × ) 7.细长构件的承载力随着高厚比的加大而减小。 ( √ ) 8. 在浇灌混凝土之前张拉钢筋的方法称为先张法。(√) 9.高厚比β的增大将会使砌体受压承载力提高。(×) 10.砌体在局部受压情况下的强度大于砌体本身的抗压强度。(√)11.钢筋混凝土过梁端部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240mm。 ( √ ) 12.钢筋砖过梁的跨度不应超过2.0m。 ( × ) 13.雨篷板的受力钢筋配置在板的下部。 ( × ) 14.当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设置圈梁一道。 ( √ ) 15.设置在基础顶面和檐口部位的圈梁最为有效。 ( × )

16.为了便于检查构造柱施工质量,构造柱宜有一面外露,施工时应先浇柱后砌墙。 ( × ) 17.圈梁的高度不应小于120mm,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Φ10。 ( √ ) 18.墙柱高厚比越大,其稳定性就越好。 ( × ) 19.减小洞口宽度可减小墙、柱高厚比。 ( × ) 20.提高砌筑砂浆等级能增大高厚比。 (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砌墙砖常用的种类有(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 2.常用的砌筑砂浆有(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和(石灰砂浆) 3.工程中常说的两砖半墙的厚度是( 620 )mm。 4.在各层楼盖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和(构造柱)形成“弱框架”。 5.砌体水平灰缝的饱满度不得小于( 80% )。 6.钢材标号Q235B中的235表示材料的(屈服强度)为235N/mm2。 7.(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 8.钢筋的力学性能指标包括(屈服强度、抗性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其中(伸长率、冷弯性能)是检验钢筋塑性性能的两个指标。 9.墙体的承重体系有(横墙承重体系)、(纵墙承重体系)、(纵

东北大学自控原理期末试题(2009A)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试题(A )卷答案 一.概念题(10分) (1)简述自动控制的定义。 (2)简述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定义。 解: (1)所谓自动控制是在没有人的直接干预下,利用物理装置对生产设备或工艺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使被控制的物理量保持恒定,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5分) (2)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5分) 二.(10分)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s W c 为补偿校正装置,试求该系统闭环传递函数)()(s X s X r c ,并从理论上确定如何设计补偿校正装置)(s W c 可以使系统补偿后的给定误差为零。 图1 控制系统结构图 解: []) ()(1) ()()()()()(2121s W s W s W s W s W s X s X s W c r c B ++= = (5分) 由此得到给定误差的拉氏变换为 )() ()(1) ()(1)(212s X s W s W s W s W s E r c +-= 如果补偿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 (1 )(2s W s W c = (5分) 即补偿环节的传递函数为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的倒数,则系统补偿后的误差 0)(=s E 三.(10分)已知某三阶单位负反馈系统具有一个有限零点为-1.5、三个极点分别为6.12.1j ±-和-1.49、且系统传递函数根的形式放大系数为4。试求系统在单位阶跃函数作用下,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超调量 %σ、调整时间s t 和峰值时间m t 。 解: 49.13-=s 与5.11-=z 构成偶极子可相消,故系统可以用主导极点2,1s 构成的低阶系统近似(1分) :

【免费下载】东北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 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实验二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陶瓷环。压电陶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变电场,材料会发生机械形变,这被称为逆压电效应。声速测量仪中换能器S1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压电陶瓷环片在交变电压作用下,发生纵向机械振动,在空气中激发超声波,把电信号转变成了声信号。换能器S2作为声波的接收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空气的振动使压电陶瓷环片发生机械形变,从而产生电场,把声信号转变成了电信号。

[东北大学]18秋学期《管理文秘》在线作业2

[东北大学]18秋学期《管理文秘》在线作业2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东北大学]18秋学期《管理文秘》在线作业2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东北,大学,学期,管理文秘,在线,作业,谋学, 【奥鹏】[东北大学]18秋学期《管理文秘》在线作业2试卷总分:100得分:100 第1题,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抄送()A、直接上级机关b、其他下级机关c、同级机关D、业务主管机关 第2题,对伪造国库券的,依法()刑事责任A、追究b、追查c、判处D、判决 第3题,国务院法制局在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修正案(草案)》。 A、制订b、草拟c、拟订D、修订 第4题,展销会广告和会场布置等费用共计约需40万元,()县政府拨款解决。A、恳请b、谨请c、拟请D、恭请 第5题,所拨款项应()节约的原则,合理使用,努力少花钱.多办事。 A、坚持b、遵循c、本着D、坚守 谋学网

第6题,.既可用于上行文.下行文.又可用于平行文的文种是()A、请示b、批复c、通知D、函 第7题,文件的成文日期,指()。A、文件印制的日期b、文件的拟稿日期c、文件发出日期D、领导人签署的日期 第8题,公文标题中,只有()名称可以加()。A、法规.规章,书名号b、引用材料标题,书名号c、法规.规章,引号D、引用材料标题,引号 第9题,下面属于行政公文的是:()A、通知.决定.报告.会议纪要b、通知.决定.调查报告.会议纪要c、通告.通报.起诉书.会议纪要D、通知.决定.报告.会议记录 第10题,在\请示\的行文中,应当()A、只写一个主送机关b、同时抄送给下级机关 c、同时出现两个以上主送机关D、直接主送领导人个人 第11题,抄送机关指()A、收文机关 b、办理或答复收文的机关 谋学网 c、需要了解收文内容的机关D、必须送达的机关 第12题,《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的通知》是()A、发布性通知b、转发性通知c、指示性通知D、批转性通知

钢结构形成性考核作业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B 5、A 6、B 7、B 8、C 9、A 10、D11、C12、A13、B14、B15、B16、A17、A 18、C19、C20、C 二、判断题 1、V 2、× 3、× 4、V 5、V 6、V 7、× 8、V 9、× 10、× 三、简答题 1、钢结构和其他材料的结构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答:(1)建筑钢材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 (2)钢结构的重量轻; (3)材质均匀,与力学计算的假定比较符合; (4)钢结构制作简便,施工工期短; (5)钢结构密闭性好; (6)钢结构耐腐蚀性差; (7)钢材耐热不耐火; (8)钢结构可能发生脆性断裂。 2.钢材“耐热不耐火”的含义是什么?规范对其有何规定? 答:钢材受热,当温度在200℃以内时,其主要力学性能,如屈服点和弹性模量降低不多。温度超过200℃后,材质发生较大变化,不仅强度逐步降低,还会发生蓝脆和徐变现象。温度达

600℃时,钢材进入塑性状态不能继续承载。因此,《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钢材表面温度超过150℃后即需加以隔热防护,对需防火的结构,应按相关的规范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3、钢结构设计必须满足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1)应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包括荷载和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作用等; (2)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结构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在正常维护下结构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4)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 4、时效硬化和人工时效各指什么? 答:时效硬化:在高温时熔化于铁中的少量碳和氮,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从纯铁中析出,形成自由碳化合物和氮化物,对纯铁体的塑性变形起遏制作用,从而使钢材的强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时效硬化,俗称老化。 人工时效:时效硬化的过程一般很长,在材料塑性变形后加热,可以使时效硬化发展特别迅速,这种方法称为人工时效。 5、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对钢材性能有何影响? 答:在钢结构的构件中可能存在孔洞、槽口、凹角、截面突然改变以及钢材内部缺陷等,使构件中的应力分布将不再保持均匀,而是在某些区域产生局部高峰应力,在另外一些区域则应力降低,形成所谓应力集中现象。 应力集中会使钢材变脆的趋势。

东北大学物理期末复习资料

一、教材:选择填空题 1~5;计算题:13,14,18 二、附加题 (一)、选择题 1、一沿x 轴作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振幅为A ,周期为T ,振动方程用余弦函数表示, 如果该振子的初相为π3 4 ,则t =0时,质点的位置在: (A )过A x 21=处,向负方向运动; (B) 过A x 21 =处,向正方向运动; (C) 过A x 21- =处,向负方向运动; (D) 过A x 2 1 -=处,向正方向运动。 2、一物体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x =A cos(ωt +π/4 ) 在t=T/4(T 为周期)时刻,物体的加速度为: (A) 222ωA -. (B) 222ωA . (C) 232ωA -. (D) 232ωA . (二)、计算题 1、一物体沿x 轴做简谐运动,振幅A = 0.12m ,周期T = 2s .当t = 0时, 物体的位移x 0= 0.06m ,且向x 轴正向运动.求: (1)此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 (2)t = T /4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2、一物体沿x 轴做简谐运动,振幅A = 10.0cm ,周期T = 2.0s .当t = 0时, 物体的位移x 0= -5cm ,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求: (1)简谐运动方程; (2)t = 0.5s 时,物体的位移; (3)何时物体第一次运动到x = 5cm 处? (4)再经过多少时间物体第二次运动到x = 5cm 处? 3、若简谐振动方程为m ]4/20cos[1.0ππ+=t x ,求: (1)振幅、频率、角频率、周期和初相; (2)t =2s 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4、一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求振动方程. 5、一物体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幅为0.06m ,周期为2.0s ,当t =0时位移为0.03m ,且向轴正方向运动,求: (1)t =0.5s 时,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物体从m 03.0-x =处向x 轴负方向运动开始,到达平衡位置,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题图4

钢结构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一 三、简答题 1 、钢结构和其他材料的结构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答:( 1 )建筑钢材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 ( 2)钢结构的重量轻; (3) 材质均匀,与力学计算的假定比较符合; (4) 钢结构制作简便,施工工期短; (5) 钢结构密闭性好; (6) 钢结构耐腐蚀性差; ( 7)钢材耐热不耐火; (8)钢结构可能发生脆性断裂。 2. 钢材“耐热不耐火”的含义是什么?规范对其有何规定? 答:钢材受热,当温度在 200r 以内时,其主要力学性能,如屈服点和弹性 模量降低不多。温度超过2oo r 后,材质发生较大变化,不仅强度逐步降低,还 会发生蓝脆和徐变现象。温度达 600C 时,钢材进入塑性状态不能继续承载。因 此,《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钢材表面温度超过 150C 后即需加以隔热防护,对 需防火的结构,应按相关的规范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3、钢结构设计必须满足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1)应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包括荷载和温 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作用等; (2)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结构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 在正常维护下结构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4) 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 4、 时效硬化和人工时效各指什么? 答:时效硬化: 在高温时熔化于铁中的少量碳和氮, 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从 纯铁中析出, 形成自由碳化合物和氮化物, 对纯铁体的塑性变形起遏制作用, 从 而使钢材的强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时效硬化,俗称老化。 人工时效:时效硬化的过程一般很长,在材料塑性变形后加热,可以使时 效硬 化发展特别迅速,这种方法称为人工时效。 5、 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对钢材性能有何影响? 答:在钢结构的构件中可能存在孔洞、槽口、凹角、截面突然改变以及钢材 内 部缺陷等, 使构件中的应力分布将不再保持均匀, 而是在某些区域产生局部高 峰应力,在另外一些区域则应力降低,形成所谓应力集中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 11、C 12、 A 13、B B 5、 A 6、B 7、B 14、 B 15、B 16、A 8、C 9、 A 10、D 17、A 18、C 19、 C 20、C 二、判断题 1、 V 2、X 3、X 4、V 5、V 6、V 7、X 8、V 9、X 10、X

东北大学16春《物理化学》在线作业123(标准答案)

东北大学16春《物理化学》在线作业123(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 1.反应 2NO(g) + O2(g) == 2NO2(g) 是放热的, 当反应在某温度、压力下达平衡时,若使平衡向右移动。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力; B. 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力; C. 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力; D. 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力。 2.影响任意一个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值的因素为( )。 A. 催化剂; B. 温度; C. 压力; D. 惰性组分 3.设有理想气体反应A(g)+B(g)==C(g),在温度T,体积V的容器中,三个组分的分压分别为pA、pB、pC时达到平衡,如果在T、V恒定时,注入物质的量为nD的惰性组分,则平衡将( )。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移动; D. 不能确定 4.气体被固体吸附的过程其DS、DH的变化 ( )。 A. DS<0 DH>0; B. DS<0 DH<0; C. DS>0 DH<0; D. DS>0 DH>0 5.已知反应(1)和(2)具有相同的指前因子,测得在相同的温度下升高20K 时,反应(1)和(2)的反应速率分别提高2倍和3倍,说明反应(1)的活化能Ea,1( )反应(2)的活化能Ea,2。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以上都不正确 6.已知某反应的反应物无论初始浓度cA,0为多少,反应掉cA,0的1/2时所需时间均相同,该反应为( )。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 以上都不正确 7.温度升高时,固体氧化物的分解压力(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 A. 降低; B. 增大; C. 恒定; D. 无法确定。 8.固体六氟化铀的蒸气压p与T的关系为lg(p/Pa)=10.65-2560/(T/K),则其平均升华热为( )kJ·mol-1。 A. 2.128; B. 49.02; C. 9.242; D. 10.33 9.人工降雨是将AgI微细晶粒喷撒在积雨云层中,目的是为降雨提供( )。 A. 冷量; B. 湿度; C. 晶核; D. 温度 10.在下列电池中,其电池的电动势与氯离子的活度a(Cl?)无关的是( )。 A. Zn(s) | ZnCl2(aq) | Cl2(p) | Pt; B. Zn(s) | ZnCl2(aq)( ) KCl(aq) | AgCl(s) | Ag(s); C. Pt | H2(p1) | HCl(aq) | Cl2(p2) | Pt; D. Ag(s) | AgCl(s) | KCl(aq) | Cl2(p) | Pt 三、判断题: 1.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可以用ΔrGmq?来判断反应的方向。 A. 错误 B. 正确

2020国开钢结构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钢结构》(本)作业1 姓名 : 学号 : 得分 : 教师签 名: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目前的钢结构设计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全部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B.采用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C.除疲劳计算按容许应力幅、应力按弹性状态计算外,其他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D.部分采用弹性方法,部分采用塑性方法2.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钢结构时,应考虑( C ) A.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B.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C.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必要时尚应考虑荷载效应的偶然组合 D.荷载效应的频遇组合 3.在结构设计中,失效概率P f 与可靠指标的关系为(B ) A.P f 越大,越大,结构可靠性越差B .P f 越大,越小,结构可靠性越差 C.P f 越大,越小,结构越可靠 D .P f 越大, 越大,结构越可靠 4.下列钢结构计算所取荷载设计值和标准值,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的一组是(B )A.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B.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C.计算疲劳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D.计算疲劳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5.塔架和桅杆的结构形式属于( A ) A.高耸钢结构 B .板壳结构 C .轻型钢结构D .大跨结构

6.相同跨度的结构承受相同的荷载,普通钢屋架的重量为钢筋混凝土屋架的( A .1/3~1/2 B .1/4 ~1/3 C . 1/20 ~1/10 D .1/30 ~1/20 7.在构件发生断裂破坏前,具有明显先兆的情况是( B ) A .脆性破坏 B . 塑性破坏 C .强度破坏 D .失稳破坏 8.钢材的设计强度是根据( C )确定的 A .比例极限 B . 弹性极限 C .屈服点 D . 抗拉强度 9.钢材的三项主要力学性能为( A ) A .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 B .抗拉强度、屈服点、冷弯性能 C .抗拉强度、冷弯性能、伸长率 D .冷弯性能、屈服点、伸长率 10.钢材的伸长率 是反映材料( D )的性能指标。 A .承载能力 B .抵抗冲击荷载能力 C .弹性变形能力 D . 塑性变形能力 11.钢结构对动力荷载适应性较强,是由于钢材具有( C ) A .良好的工艺性 B .良好的冷弯性能 C .良好的韧性 D .良好的可焊性 A .16mm B . 20mm C .25mm D . 30mm 13.钢中硫和氧的含量超过限量时,会使钢材( B ) A .变软 B .热脆 C .冷脆 D . 变硬 14.以下关于应力集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应力集中降低了钢材的屈服点 B .应力集中产生同号应力场,使塑性变形受到限制 C .应力集中产生异号应力场,使钢材变脆 D .应力集中可以提高构件的疲劳强度 15.钢材在低温下,冲击韧性( B ) A .提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16.钢材经历了应变硬化(应变强化)之后( A ) A .强度提高 B .塑性提高 C .冷弯性能提高 17.下列因素与钢构件发生脆性破坏无直接关系的是( A .钢材屈服点的大小 B .钢材的含碳量 C 18.钢材的疲劳破坏属于( C ) A .弹性破坏 B .塑性破坏 C .脆性破坏 D 19.对钢材的疲劳强度影响不显著的是( C ) 12.四种厚度不等的 16Mn 钢钢板,其中( A )钢板设计强度最高 D .可焊性提高 A ) .负温环境 D .应力集中 .低周高应变破坏

东北大学20122013 第二学期 大学物理(上) 作业

2012 ~2013学年第二学期大学物理(上)作业题第1章质点运动学作业 一、教材:选择填空题1 ~ 4; 计算题:9,13,14,17 二、附加题 (一)、选择题 1、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式中的为大于零的常量.当时,初速为,则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是[] A、; B、; C、; D、 2、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程为,则该质点作[] A、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轴正方向 B、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轴负方向 C、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轴正方向 D、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轴负方向 3、一质点在时刻从原点出发,以速度沿轴运动,其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为,为正常数。这个质点的速度与所经路程的关系是[] A、; B、; C、;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4、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

示式为 (其中、为常量), 则该质点作[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变速直线运动 C 、抛物线运动 D 、一般曲线运动 (二)、计算题 1、已知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和坐标的关系为 a = 2+6x 2 (SI),且质点在 x = 0 处的速率为10m/s , 求该质点的速度v 与坐标x 的关系。 2、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其路程S 随时 间t 变化的规律为221ct bt S -=(SI) 式中,b c 为大于零 的常量, 求在t 时刻,质点的切向加速度t a 和法向加速度n a 各为多少? 3、在x 轴上作变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已知其初 速度为0v ,初始位置为0x ,加速度2a ct =(其中C 为 常量),求:1)质点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质点的运动学方程。 4、一质点沿半径为0.10 m 的圆周运动,其角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SI)求:1) 当时,切向加速度?2) 当的大小恰为总加速度大小的一半时,?

形成性考核册钢结构作业

成绩: 钢结构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钢结构形考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目前的钢结构设计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全部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B .采用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C .除疲劳计算按容许应力幅、应力按弹性状态计算外,其他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D .部分采用弹性方法,部分采用塑性方法 2.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钢结构时,应考虑( C ) A .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B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C .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必要时尚应考虑荷载效应的偶然组合 D .荷载效应的频遇组合 3.在结构设计中,失效概率f P 与可靠指标β的关系为(B ) A .f P 越大,β越大, 结构可靠性越差 B . f P 越大,β越小,结构可靠性越差 C .f P 越大,β越小,结构越可靠 D . f P 越大, β越大,结构越可靠 4.下列钢结构计算所取荷载设计值和标准值,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的一组是 ( B ) A .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B .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C .计算疲劳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D .计算疲劳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5.塔架和桅杆的结构形式属于( A ) A .高耸钢结构 B .板壳结构 C .轻型钢结构 D .大跨结构 6.相同跨度的结构承受相同的荷载,普通钢屋架的重量为钢筋混凝土屋架的( B ) A .1/3~1/2 B .1/4~1/3 C .1/20~1/10 D .1/30~1/20 7.在构件发生断裂破坏前,具有明显先兆的情况是( B ) A .脆性破坏 B . 塑性破坏 C .强度破坏 D .失稳破坏 8.钢材的设计强度是根据( C )确定的

东北大学大学物理附加题9章10章作业答案

第9章 振动 作 业 一、教材:选择填空题 1~5;计算题:13,14,18 二、附加题 (一)、选择题 1、一沿x 轴作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振幅为A ,周期为T ,振动方程用余弦函数表示,如果该振子的初相为π3 4,则t=0时,质点的位置在:D (A)过A x 2 1=处,向负方向运动; (B) 过A x 2 1=处,向正方向运动; (C )过A x 2 1-=处,向负方向运动; (D)过A x 2 1-=处,向正方向运动。 2、一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x=A cos(ωt +φ )在t=T/2(T 为周期)时刻,质点的速度为:B (A ) sin A ω?-. (B ) sin A ω?. (C) cos A ω?-. (D) cos A ω?. 3、一质点沿x 轴做简谐运动,振动方程为:21 410cos(2)3 x t ππ-=?+。从t = 0时刻起,到x =-2c m处,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的最短时间间隔为:C (A) 1 s 8 . (B) 1s 4. (C) 1s 2. (D) 1s 3. (E) 1s 6 . (二)、计算题 1、一物体沿x 轴做简谐运动,振幅A = 0.12m ,周期T = 2s.当t = 0时,物体的位移x 0= 0.06m,且向x 轴正向运动.求:(1)此简谐

运动的运动方程;(2)t = T /4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解:(1)0.12cos 3x t ππ??=- ?? ? m (2)0.12sin 3v t πππ??=-- ?? ? m /s 20.12cos 3a t πππ??=-- ? ? ? m /s2 t = T/4时 0.12cos 0.106 x π==≈m 0.12sin 0.060.196v π ππ=-=-≈-m/s 20.12cos 0.06 1.026 a πππ=-=-≈-m /s 2 2、一物体沿x 轴做简谐运动,振幅A = 10.0cm,周期T = 2.0s.当t = 0时,物体的位移x 0= -5cm ,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求:(1)简谐运动方程;(2)t = 0.5s时,物体的位移;(3)何时物体第一次运动到x = 5cm 处?(4)再经过多少时间物体第二次运动到x = 5cm 处? 解:(1)20.1cos 3x t ππ??=+ ?? ? m (2)t = 0.5s时,270.1cos 0.1cos 0.0872 36 x πππ??=+=≈- ? ?? m (3)利用旋转矢量法,第一次运动到x =5cm 处,相位是1523 3 t πππ=+ 所以11t =s (3)利用旋转矢量法,第二次运动到x =5cm 处,相位是2723 3 t πππ=+ 所以253 t =s 2152 10.6733t t t s ?=-=-== 3、若简谐振动方程为m ]4/20cos[1.0ππ+=t x ,求:(1)振幅、频率、角频率、周期和初相;(2)t =2s 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解:(1)可用比较法求解.

建筑材料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最新题目加答案

2015年《建筑材料》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 建筑材料作业1 【教材1-4章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一般建筑工程的材料费用要占到总投资的【 C 】。 A.10%~20% B.20%~30% C.50%~60% D.80%~90% 2、材料的孔隙状态应属于材料的【 A 】。 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力学性质 D.耐久性 3、下列各种材料的构造属于纤维状的是【 D 】。 A.玻璃 B.钢材 B.混凝土 D.木材 4、孔隙按其连通性可以分为【 A 】。 A.连通孔、封闭孔、半连通孔 B.粗大孔、毛细孔、极细微孔 C.连通孔、粗大孔、毛细孔 D.连通孔、毛细孔、封闭孔 5、材料的密实体积V、自然体积V0及堆积体积V1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C 】。 A.V0≥V1≥V B.V≥V1≥V0 C.V1≥V0≥V D.V≥V0≥V1 6、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称为【 B 】。 A.孔隙率 B.空隙率 C.填充率 D.密实度 7、粉状、颗粒状或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 A.密度 B.表观密度 C.堆积密度 D.密实度 8、质量为M的湿砂,吸水率为W,其中水的质量为【 C 】。 A. B. C. D. 9、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抵抗多次冻融循环,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

性质指的是【 C 】。 A.吸水性 B.抗渗性 C.抗冻性 D.耐水性 10、材料受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 C 】。 A.导热性 B.耐燃性 C.热容 D.耐火性 11、在冲击、震动荷载作用下,材料可吸收较大的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的性质称为【 D 】。 A.耐麿性 B.强度 C.硬度 D.韧性 12、材料的厚度加大则材料的导热系数【 C 】。 A.加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13、按岩石的成因分类,自然界的岩石可以分为【 B 】。 A.岩浆岩、大理岩、石灰岩 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C.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 D.石灰岩、沉积岩、花岗岩 14、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A.长石 B.石英 C.白云母 D.方解石 15、下列各组胶凝材料均是气硬性胶凝材料的是【 A 】。 A.石灰、石膏、水玻璃 B.石灰、水泥、水玻璃 C.石膏、水泥、水玻璃 D.石灰、水泥、石膏 16、石灰浆的硬化包括干燥硬化、结晶硬化、碳酸化硬化,其中,对硬度增长起主导作用的是【 B 】。 A.干燥硬化 B.结晶硬化 C.碳酸化硬化 D.以上都不是 17、建筑石膏的主要成份是【 B 】。 A.碳酸钙 B.硫酸钙 C.碳酸钠 D.硫酸钠

东北大学物理作业答案热学

第12章 气体动理论 作 业 一、教材:选择填空题 1,2,4 计算题:14,16,20,21 二、附加题 (一)、选择题 1、某种理想气体,体积为V ,压强为p ,绝对温度为T ,每个分子的质量为m ,R 为普通气体常数,N 0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则该气体的分子数密度n 为 A (A) pN 0/(RT ). (B) pN 0/(RTV ). (C) pmN 0/(RT ). (D) mN 0/(RTV ). 2、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 ,压强为p ,温度为T ,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 ,k 为玻耳兹曼常量,R 为摩尔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B (A) pV/m . (B) pV / (kT ) . (C) pV /(RT ) . (D) pV /(mT ) . 3、两瓶质量密度相等的氮气和氧气(氮气和氧气视为理想气体),若它们的方均根速率也相等,则有:C (A) 它们的压强p 和温度T 都相等. (B) 它们的压强p 和温度T 都都不等. (C) 压强p 相等,氧气的温度比氮气的高. (D) 温度T 相等, 氧气的压强比氮气的高. (二)、计算题 1、 将 1 mol 温度为 T 的水蒸气分解为同温度的氢气和氧气, 求氢气和氧气的内能之和比水蒸气的内能增加了多少?(所有气体分子均视为刚性分子) 解: 1mol H 2O 的内能 32 i E R T R T == 分解成 1mol H 2 522 i E RT RT == 0.5mol O 2 50.524 i E RT RT == 5533244 E RT RT RT RT ?=+-= 2、一瓶氢气和一瓶氧气温度相同.若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6.21×10-21J ,求: (1) 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方均根速率; (2) 氧气的温度 解:(1)()()21223 6.21102 k k o H kT J εε-===? 因为 r m s v = 和 ()232 k o kT ε=

国家开放大学《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形成性考核2参考答案

说明:本次作业对应第二、三章的内容,请于八周之前完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分()方式。 A.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B.公开招标和议标 C.邀请招标和议标 D.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 2.根据《招标投标法》,下列评标成员人数正确的是()。 A.3 B.4 C.5 D.6 3.建设工程施工招标应该具备的条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招标人已经依法成立 B.初步设计及概算应当履行审批手续的,已经批准 C.资金尚未落实 D.有招标所需的设计图纸及技术资料 4.按索赔的目的分类,索赔主要有()。 A. 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 B. 合同内的索赔和合同外的索赔 C. 单项索赔和综合索赔 D. 工程范围变更索赔和工期延期索赔 5.如果施工过程中发生工程变更,合同中只有类似变更工程价格,则()确定变更价款。 A.由工程师与承包人协商确认后 B.可以参照类似价格 C.由工程师提出价格,承包人确认后 D.由承包人提出价格,工程师确认后 6.下列关于工程价款主要结算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段结算的工程,可按月预支工程款 B.按月结算的工程,不需进行竣工结算 C.按月结算是在施工过程中按月结算工程款,不需支付预付款 D.只有工程承包合同价在100万元以下的才可实行竣工后一次结算

7.某大跨度体育场项目钢结构施工的成本管理措施中,属于技术措施的有()。 A.确定项目管理班子的任务和职能分工 B.分析钢结构吊装作业的成本目标 C.修订钢结构吊装施工合同条款 D.提出多个钢结构吊装方案 8.首先把项目总施工成本分解到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中,再进一步分解为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该种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方式属于()编制的施工成本计划。 A.按施工成本组成 B.按项目组成 C.按工程进度 D.按项目实施的先后 9.某土方工程,某月计划开挖160000m3,合同单价85元/m3,到月底实际完成土方量为180000m3,实际单价72元/m3,则该工程的以工作量表示的进度偏差(SV)为()万元。 A.214 B.-214 C.170 D.-170 10.施工成本控制的步骤主要包括:①分析、②比较、③预测、④纠偏、⑤检查。其正确的顺序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①② D.②①③⑤④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合同订立是指当事人双方就合同的主要内容达成合意(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订立合同应遵循以下原则( )。 A.合同自由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合法原则 D.平等、公平原则 E.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违背社会公德 2.根据建设工程种类的不同,施工合同可以分为( )。 A.单价合同 B.土木工程施工合同 C.设备安装施工合同 D.成本加酬金合同 E.房屋修缮施工合同 3.对于招标文件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投标人() A.在施工合同为单价合同时,需要复核工程量

2020国开钢结构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钢结构》(本)作业1 姓 名: 学 号: 得 分: 教师签名: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目前的钢结构设计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全部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B .采用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C .除疲劳计算按容许应力幅、应力按弹性状态计算外,其他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近 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D .部分采用弹性方法,部分采用塑性方法 2.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钢结构时,应考虑( C ) A .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B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C .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必要时尚应考虑荷载效应的偶然组合 D .荷载效应的频遇组合 3.在结构设计中,失效概率f P 与可靠指标β的关系为( B ) A .f P 越大,β越大, 结构可靠性越差 B . f P 越大,β越小,结构可靠性越差 C .f P 越大,β越小,结构越可靠 D . f P 越大, β越大,结构越可靠 4.下列钢结构计算所取荷载设计值和标准值,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的一组是 ( B ) A .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B .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C .计算疲劳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D .计算疲劳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5.塔架和桅杆的结构形式属于( A ) A .高耸钢结构 B .板壳结构 C .轻型钢结构 D .大跨结构

6.相同跨度的结构承受相同的荷载,普通钢屋架的重量为钢筋混凝土屋架的( B )A.1/3~1/2 B.1/4~1/3 C.1/20~1/10 D.1/30~1/20 7.在构件发生断裂破坏前,具有明显先兆的情况是( B ) A.脆性破坏 B.塑性破坏 C.强度破坏 D.失稳破坏 8.钢材的设计强度是根据( C )确定的 A.比例极限 B.弹性极限 C.屈服点 D.抗拉强度 9.钢材的三项主要力学性能为( A ) A.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 B.抗拉强度、屈服点、冷弯性能 C.抗拉强度、冷弯性能、伸长率 D.冷弯性能、屈服点、伸长率 10.钢材的伸长率 是反映材料( D )的性能指标。 A.承载能力 B.抵抗冲击荷载能力 C.弹性变形能力 D.塑性变形能力 11.钢结构对动力荷载适应性较强,是由于钢材具有(C ) A.良好的工艺性 B.良好的冷弯性能 C.良好的韧性 D.良好的可焊性12.四种厚度不等的16Mn钢钢板,其中( A )钢板设计强度最高 A.16mm B.20mm C.25mm D. 30mm 13.钢中硫和氧的含量超过限量时,会使钢材( B ) A.变软 B.热脆 C.冷脆 D.变硬 14.以下关于应力集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应力集中降低了钢材的屈服点 B.应力集中产生同号应力场,使塑性变形受到限制 C.应力集中产生异号应力场,使钢材变脆 D.应力集中可以提高构件的疲劳强度 15.钢材在低温下,冲击韧性( B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能确定 16.钢材经历了应变硬化(应变强化)之后( A ) A.强度提高 B.塑性提高 C.冷弯性能提高 D.可焊性提高 17.下列因素与钢构件发生脆性破坏无直接关系的是( A ) A.钢材屈服点的大小 B.钢材的含碳量 C.负温环境 D.应力集中18.钢材的疲劳破坏属于( C ) A.弹性破坏 B.塑性破坏 C.脆性破坏 D.低周高应变破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