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射与神经定位

反射与神经定位

反射与神经定位
反射与神经定位

反射与神经定位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反射与神经定位

肱二头肌反射:反射中枢为C5,6

肱三头肌反射:反射中枢为C7,8

桡骨膜反射:?? 反射中枢为C5,6

膝跳反射:反射中枢为L2~4(股四头肌)

踝反射(跟腱反射)(足跖屈与屈趾肌):反射中枢为S1,2

Babinski及Chaddock征等病理反射反映椎体束病变,则要将椎管内病变考虑到颈胸椎部位的椎体束征象,多为脊髓损害性病变所致。Hoffmann征:颈髓病变。

精选-神经反射检查

神经反射检查 一、浅反射(是刺激皮肤、黏膜、角膜引起的反射) 1、角膜反射 嘱患者睁眼向内侧注视,以捻成细束的棉絮从患者视野外接近并轻触外侧角膜,避免触及睫毛,正常反应为被刺激侧迅速闭眼和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前者成为直接角膜反射,后者成为间接角膜反射。直接和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见于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 2、腹壁反射 检查时,患者平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后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胸髓7-8节)、脐平(胸髓9-10节)及腹股沟上(胸髓11-12节)的方向,由外向内轻划两侧皮肤,分别称为上、中、下腹壁反射。正常反应是上、中或下部局部腹肌收缩。反射消失分别见于上述不同平面的胸髓病损,双侧上、中、下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一侧上、中、下腹壁反射均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肥胖、老年及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应予以注意。 3、提睾反射 竹签由下而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双侧反射消失为腰髓1-2节病损。一侧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局部病变如腹股沟疝、阴囊水肿也可影响提睾反射。 4、跖反射 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手持患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足跟向前至近小指跖关节转向拇趾侧,正常反应为足跖屈曲(即Babinski征阴性)。反射消失为骶髓1-2节病损。 5、肛门反射 用大头针轻划肛门周围皮肤,可引起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反射障碍为骶髓4-5节或肛尾神经病损。 二、深反射 反射强度分级: 0:反射消失 1+:肌肉收缩存在,但五相应关节活动,为反射减弱 2+:肌肉收缩并导致关节活动,为正常反射 3+:反射增强,可为正常或病理状况 4+:反射亢进并伴有阵挛,为病理状况 1、肱二头肌反射 患者前臂屈曲,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患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击左拇指,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 2、肱三头肌反射 患者外展前臂,半屈肘关节,检查者用左手托住前臂,右手用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腱,可使肱三头肌收缩,引起前臂伸展。反射中枢为颈髓6-7节。 3、桡骨膜反射 被检查者前臂置于半屈半旋前位,检查者左右托住其前臂,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随即以叩诊锤叩桡骨茎突,可引起肱桡肌收缩,发生屈肘和前臂旋前动作。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4、膝反射 坐位检查时,患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与大腿成直角,卧位检查时患者仰卧,检查这以左

迷走神经反射的诱因

迷走神经反射的诱因,临床表现及处理 一、临床表现 血压迅速下降(<90/60mmHg)、心率进行性减慢(<50次/min)、面色苍白、出汗、皮肤湿冷、恶心及呕吐、呼吸减慢、躁动等,可伴有胸闷、气短,严重可出现神志模糊、意识丧失等。 二、诱因 1、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是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原因。过度紧张,焦虑等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通过刺激β受体导致周围血管收缩、心肌收缩增强,刺激左室内及颈动脉的压力感受器,这一代偿机制矛盾触发抑制反射,使迷走神经张力升高,反射性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和心率减慢。 2、血容量不足:术前食欲降低,限制饮食饮水量、补液过少,术中出汗过多或失血过多,同时造影剂的渗透性利尿及脱水药物的应用等均可引起低血容量。血容量不足引起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血管加压素,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管对牵拉刺激敏感,易引起迷走神经反射。 3、疼痛刺激:局部麻醉不充分、拔出鞘管方法不当或压迫止血用力过大、加压包扎过紧等均可增加患者疼痛,通过外周感受器传入中枢神经部位(髓质),血管迷走神经兴奋性反射性增强,使血管扩张和心动过缓即血压下降,导致临床症状的发生。 4、空腔脏器的扩张刺激:术后多需制动12~24h,部分患者不习惯于床上排便,易引起尿潴留;术后进食增加,可致胃肠道突然剧烈扩张,压力感受器兴奋,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三、处理 1、一旦迷走神经反射,立即通知医生,备好抢救药品,配合医生做好抢救; 2、适量减轻按压或绷带加压力量; 3、吸氧,改善循环灌注不足引起的机体缺氧状态; 4、遵医嘱予扩容,升压,升高心率的药物; 5、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生命体征; 6、安慰患者,减轻其紧张,焦虑心理,去除诱因。

神经反射检查-全身体格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

神经反射检查-全身体格检查 1.浅反射刺激皮肤或黏膜引起的反应。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等。 腹壁反射:检查时嘱病人仰卧,两下肢稍屈以使腹壁放松,然后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在受刺激的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 上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7~8节病损,中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9~10节病损,下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11~12节病损。双侧上、中、下三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或急腹症患者。肥胖者、老年人及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2.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多系器质性病变,如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脑或脊髓的急性损伤;骨关节病和肌营养不良。 (1)肱二头肌反射(c5-6):被检查者屈肘,前臂稍内旋。检查者左手托起被检查者肘部, 以左手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检查者拇指。观察肱二头肌收缩引起前臂屈曲动作。 (2)肱三头肌反射(triceps)(颈6-7-8) copyright zhikaoy 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的肘部,嘱病人肘部屈曲,然后以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直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前臂稍伸展。

(3)桡反射(radial periosteal)(颈5-6) 医师以左手轻托患者的前臂于半旋前位,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然后以叩诊锤轻叩桡骨茎突,便发生前臂屈曲和旋后的运动。有时检查者可以左手握住患者两手各指,两前臂屈曲120度,然后叩击两侧的桡骨茎突。 (4)跟腱反射(s1-2):被检查者仰卧,下肢屈曲,大腿稍外展外旋,检查者用左手握住足趾使踝部稍背屈,叩击跟腱。观察腓肠肌收缩引起的足背屈。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3-03-21T16:32:19.7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张仕欣[导读] 介入治疗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治心脏病的技术。 张仕欣 (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CCU 550002) 【摘要】目的:总结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近几年来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病因及处理方法。结果:19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的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经采取积极干预治疗措施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是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预防措施。【关键词】心脏介入术迷走神经反射病因分析临床护理处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249-03 近年来,心脏介入手术作为心脏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在介入治疗术中发生的迷走神经反射(VVR)是一种少见且危险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迷走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及血管内皮系统。各种刺激因素作用于皮层中枢和下丘脑,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引起内脏及肌肉内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湿冷、头晕、恶心、呕吐、血压下降(低于90/60mmHg),心率缓慢(低于60次/min),头晕或神志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愈后。我通过10多年的介入术后临床护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总结出一套临床护理的对策,进而减少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1 临床背景资料 1.1 基本资料筛选近年来我科室开展的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脉支架植入术(PCI)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射频消融术(RF)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等各种心脏介入治疗病例,其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19例。针对这些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患者进行分析,男患者8例,女患者11例,年龄40~75岁。术中发生10例,术后8例,术后延迟发生1例。 1.2 观察指标观察心率、血压变化,是否有胸闷、大汗淋漓、四肢湿冷、头晕、面色苍白、烦躁、恶心、呕吐和甚至休克等一系列临床反应和表现。当心率<60次/分、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超过20mmHg(1mmHg=0.133KPa),伴或不伴上述症状者,均可以认为发生了迷走神经反射(VVR)。 对上述19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进行病因分类汇总,具体详见表1: 2 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病因分析 诱发迷走神经反射主要由疼痛和精神紧张引起的,还取决于个体差异、穿刺部位情况差异及局部麻醉程度差异等因素。疼痛阈值较低者、精神紧张者、穿刺部位肿胀明显的或伴有血肿者、局部浸润麻醉不够充分者、输液量不足及缓慢心率者均易发生迷走神经反射。 2.1 精神紧张由于患者术前对介入术缺乏了解,对介入室环境感到陌生,致使对手术有恐惧感,存在焦虑情绪。特别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易出现心理反应。患者术前焦虑状态还与年龄、文化程度及病程有关。以年龄在40~60岁、文化程度低、患病5~10年者的焦虑程度最高。患者精神过度紧张,导致睡眠差、心率快,从而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前列腺素或缓激肽释放,这些物质刺激心肺感受器,从而导致迷走神经反射。但大多数患者随手术成功而消失。 2.2 拔管综合症迷走神经反射一般发生在术中、术后拔管或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术后保留鞘管时。手术过程中导管尖端刺激动脉内膜或心室腔,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兴奋,窦性心动过缓,血管扩张,血容量不足。拔鞘管时局部麻醉不佳引起明显疼痛,患者难以忍耐。拔管时术者操作不熟练、动作过猛或按压过重,使血管腔内压力突然下降,按压止血时超过了患者的忍耐力。术后患者排尿,尤其是女性患者在坐便器时有可能造成制动肢体弯曲,使动脉留置鞘管触及动脉,容易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右室右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时,量大或速度过快时刺激下壁心肌,通过迷走神经将冲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抑制了交感神经,激活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导致心动过缓和血管扩张。 2.3 血容量相对不足血容量不足可引起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血管加压素,致血管平滑肌收缩,引发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由于术前紧张,食欲下降,担心增加心脏负荷,术前、术后补液不足,且术中出汗较多,加上造影剂致高渗性利尿,使血容量相对不足,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导致迷走神经反射。 2.4 药物使用不当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常用血管扩张剂、钙通道阻止剂或极化液,如果这些药物浓度偏高或滴速过快,则会扩张血管导致外周阻力减少,血管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也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造成低血压,引发迷走神经反射。 2.5 尿潴留由于造影剂具有高渗性利尿作用,术后要求患者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都使尿量增加。术后患者需卧床时间长,并限制术侧肢体活动,进而要求患者进行床上排尿,患者不适应床上排尿而造成尿潴留,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刺激压力感受器兴奋,引发迷走神经反射。

神经反射的检查

神经反射的检查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神经反射检查-全身体格检查 1.浅反射刺激皮肤或黏膜引起的反应。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等。 腹壁反射:检查时嘱病人仰卧,两下肢稍屈以使腹壁放松,然后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在受刺激的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 上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7~8节病损,中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9~10节病损,下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11~12节病损。双侧上、中、下三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或急腹症患者。肥胖者、老年人及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2.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多系器质性病变,如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脑或脊髓的急性损伤;骨关节病和肌营养不良。 (1)肱二头肌反射(c5-6):被检查者屈肘,前臂稍内旋。检查者左手托起被检查者肘部, 以左手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检查者拇指。观察肱二头肌收缩引起前臂屈曲动作。

(2)肱三头肌反射(triceps)(颈6-7-8) copyright zhikaoy 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的肘部,嘱病人肘部屈曲,然后以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直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前臂稍伸展。 (3)桡反射(radial periosteal)(颈5-6) 医师以左手轻托患者的前臂于半旋前位,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然后以叩诊锤轻叩桡骨茎突,便发生前臂屈曲和旋后的运动。有时检查者可以左手握住患者两手各指,两前臂屈曲120度,然后叩击两侧的桡骨茎突。 (4)跟腱反射(s1-2):被检查者仰卧,下肢屈曲,大腿稍外展外旋,检查者用左手握住足趾使踝部稍背屈,叩击跟腱。观察腓肠肌收缩引起的足背屈。 (5)膝反射(l2-4):膝关节自然弯曲,用叩诊锤叩击髌骨和胫骨粗隆之间的股四头肌腱附着点。观察股四头肌收缩引起膝关节背伸。

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有哪些

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有哪些 对于迷走神经反射相信许多人都不太了解,迷走神经反射发生会很突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所以系统的掌握迷走神经发射的原因有助于人们更好的了解这一疾病,也有助于人们更够尽量避免自身发生迷走神经反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一说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有哪些。 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 1.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是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原因。患者对治疗过程不了解,精神紧张、焦虑和恐惧等可以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通过刺激β受体导致周围血管收缩、心肌收缩增强,刺激左室内及颈动脉的压力感受器,这一代偿机制矛盾触发抑制反射,使迷走神经张力升高,反射性增强迷走神经活性,

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和心率减慢。 2.血容量不足:术前食欲降低,限制饮食饮水量、补液过少,术中出汗过多或失血过多,同时造影剂的渗透性利尿及脱水药物的应用等均可引起低血容量。血容量不足引起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血管加压素,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管对牵拉刺激敏感,易引起迷走神经反射。 3.疼痛刺激:局部麻醉不充分、拔出鞘管方法不当或压迫止血用力过大、加压包扎过紧等均可增加患者疼痛,通过外周感受器传入中枢神经部位(髓质),血管迷走神经兴奋性反射性增强,使血管扩张和心动过缓即血压下降,导致临床症状的发生。 4.空腔脏器的扩张刺激:术后多需制动12~24h,部分患者不习惯于床上排便,易引起尿潴留;术后进食增加,可致胃肠道突然剧烈扩张,压力感受器兴奋,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以上就是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保持乐观平和的心境,在术后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进食一定要节制,不能暴饮暴食,一定要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迷走神经发生在自己身上,恢复身体的健康。

神经反射之深反射检查测试题

神经反射——深反射检查(肱二头肌、膝腱、跟腱反射) (1)肱二头肌反射(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前臂屈曲90度,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被检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左拇指指甲,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引出屈肘动作。(4分) ②考生说出此反射中枢区域: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2分) (2)膝腱反射(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坐位检查时,被检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仰卧位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度),右手持叩诊锤叩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引出小腿伸展。(4分) ②考生说出此反射中枢区域:反射中枢为腰髓2-4节。(2分) (3)跟腱腱(踝反射)(4分) 被检查者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左手将被检者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4分)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什么叫上运动神经元?什么叫下运动神经元?(1分) 答:上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体运动区的锥体细胞。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随意运动麻痹,伴有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深反射亢进;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减弱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它们的突分别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时,由于肌失去神经支配,肌张力降低,呈弛缓性瘫痪;肌因营养障碍而萎缩;因为所有反射弧都中断,浅、深反射均消失;无病理反射。损伤后特点:瘫痪肌肉张力降低(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有萎缩,无病理反射,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和失神经支配电位。 ②一侧大脑中动脉出血时,对侧肢体会怎样?为什么?(1分) 答: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征),若在优势半球,还有失语。主要是大脑半球皮层运动中枢受损的缘故。从人的大脑半球分工来讲,右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中枢管理着左侧肢体运动;左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神经管理着右侧肢体运动。

迷走神经反射

输尿管肿瘤 迷走神经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并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的形式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在各种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刺激下,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所支配的各脏器发生反应,这些反应在临床上被称为迷走神经反射。 在一定程度的刺激下,迷走神经反射常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脏停搏等,患者常感觉突然发生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适,而这些刺激在各种手术中尤为突出,上述状况若不及时处理,将很容易导致悲剧的发生。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医生与麻醉医生必须密切配合,严密监测。及时正确的处理,方能使患者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期。常见的迷走神经反射有:眼心反射、胆心反射、胃肠道、膀胱及宫颈等内脏器官的牵拉反射等。 胃肠道手术中,若术者动作粗暴,牵拉胃肠过于激烈,导致网膜及肠系膜等处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症状,另外,在盆腔内操作的手术,尤其涉及到宫颈等处,亦会引起迷走神经刺激症状,导致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 现代医学,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基本理念,为了将手术与麻醉风险将到最低,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时采取应急诊疗方案程中。为了防止迷走神经反射带来的不良后果,应从如下几方面人 1.术前选用足量的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以抑制迷走神经张力过高 和对抗术中的牵拉反射所致的心动过缓和心雒失常。 2.术中术者操作应轻柔,减轻牵拉反射刺激.应用局麻药物行手术部位的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以阻断迷走神经反射。 3.当术中发生严重的迷走神经反射,使心率下降、血流动力学改变,此 时应立即通知术者停止手术.并应用阿托品、麻黄碱、多巴胺等维持生命体 征平稳,并同时加深麻醉,对抗迷走神经反射。 4.当手术中发生恶心、呕吐时,应立即置病人于头低足高位,头偏向一 侧。并停止手术操作,避免刺激引发和加重迷走神经反射,并按吸人性肺处理。 5.若出现心脏骤停,则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总之,迷走神经反射是各科手术中经常遇到的突发事件,或轻或重,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降低手术与麻醉风险。

迷走神经兴奋

迷走神经兴奋 文章目录*一、迷走神经兴奋的概述*二、迷走神经兴奋的原因及发病机制*三、迷走神经兴奋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四、迷走神经兴奋的危害*五、迷走神经兴奋的防治方法 迷走神经兴奋的概述 1、定义迷走神经为第10对脑神经,是脑神经中最长,分布最广的一对,含有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迷走神经支配呼吸、消化两个系统的绝大部分器官,如心脏等器官的感觉、运动以及腺体的分泌。因此,迷走神经损伤可引起循环、消化和呼吸系统功能失调。 2、症状部位脑神经 3、症状科室神经内科 4、常见病因胰岛的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兴奋的原因及发病机制胰岛受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支配。刺激迷起神经,可通过乙酰胆碱作用于M受体,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迷走神经还可通过刺激胃肠激素的释放,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则通过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

α2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发怒时交感神经兴奋,心悸气促,全身颤抖,发怒后,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全身无力,饥饿感,这是胰岛分泌胰岛素过多所致。 迷走神经兴奋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迷走神经兴奋的检查方法表现为头痛,头晕,眼裂增大, 视物模糊,瞳孔散大,心跳加速甚至心律不齐,肢体发凉怕冷,发 汗障碍等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交感神 经兴奋能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搏加强和加速、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或头昏眼花,眼 睑下垂,流泪,鼻塞,心动过缓等。可以根据以上临床表现诊断。 2、迷走神经兴奋的诊断鉴别方法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主要见于情绪不稳定的人,中年女性多见。精神刺激、焦虑、恐惧常诱发。 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时,可使餐后血糖升高,从而反应性的引 起胰岛素分泌过多,而出现低血糖症状。 如能除外功能性低血糖,则多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迷走神经兴奋的危害迷走神经损伤可引起循环、消化和呼吸系统功能失调。

4、胆囊、胆道手术麻醉与迷走神经反射 方才

4、胆囊、胆道手术xx与迷走神经反射 安徽省立医院xx (230001)方才xx 一、手术xx前准备 (一)一般准备 重点检查心、肝、肺、肾功能、同时对并存疾病特别是肺部感染、肝功能损害、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应给予全面的内科治疗。 (二)特殊准备 1、抗感染胆囊、胆道疾病往往伴有感染、胆道梗阻(阻塞性黄疸)及肝功能损害,麻醉前应给予消炎、利胆和保肝治疗。 2、纠正凝血功能阻塞性黄疸可导致胆盐、胆固醇代谢异常和Vit K吸收障碍,致使VitK参与合成的凝血因子减少,出/凝血异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麻醉前应给予VitK治疗,使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 3、降低黄疸程度黄疸指数超过100u者术后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术前应先行经皮胆囊穿刺引流,使黄疸指数降至50u以下再行手术。 4、稳定植物神经功能阻塞性黄疸病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动过缓。麻醉手术时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和低血压,麻醉前应常规给予阿托品。 5、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营养不良、贫血: 术前均应作全面纠正。麻醉方法选择及管理胆囊、胆道疾病患者往往有水、电解质、低蛋白血症等继发性病理生理改变,麻醉前均应作全面纠正。 二、xx方法选择及管理 (一)xx方法

1、方法选择胆囊、胆道手术病人病情与体质差异极大,伴肥胖体型者逐年增多,麻醉选择与处理的难度也各异。通常情况下,手术可在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T8~10,阻滞平面T4~12)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进行。 2、应注意的问题胆囊、胆道部位迷走神经分布密集,且有膈神经分支参与,在游离胆囊床、胆囊颈和探察胆总管时,可发生迷走-迷走神经反射(胆-心反射)。病人不仅出现牵拉痛(硬膜外麻醉)、心动过缓,且可因反射性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和/或血压下降。应采取预防措施,如胆囊、胆管周围局部神经封闭,应用哌替啶、阿托品、麻黄素、氟哌啶-芬太尼/哌替啶合剂等。 (二)xx药物 1、阿片类药物: 吗啡、芬太尼可引起胆总管括约肌和十二指肠乳头部痉挛,促使胆道内压上升(≥300cmH 2O)15~30分钟,且不能被阿托品解除,麻醉前应禁用。小剂量哌替啶-1 (≤1.0mg.kg)具有类似阿托品的抑制胆碱能受体兴奋作用,能减慢Oddi’s 括约肌收缩频率,抑制肝外胆道收缩性和降低胆囊张力,结果胆囊/胆道压力下降,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减少。 2、抗胆碱药: xx可使胆囊、胆总管括约肌松弛。 3、吸入xx: 阻塞性黄疸患者常伴有肝损害,应禁用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如氟烷、甲氧氟烷、大剂量吗啡等。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也有一过性肝损害的报道。 4、促凝血药: 胆道手术可促使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增强,纤维蛋白溶解而发生异常出血。

神经系统病理反射图片详解

1.神经反射检查: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和脑膜刺激征 2.浅反射有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和跖反射 3.深反射有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和跟腱反射 4.病理反射系指当锥体束受损时失去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释放出的踝及趾背伸反射。有巴彬斯基征(Babinski)、奥本海姆征(Oppenheim)、戈登征(Gordon) 、查多克征(Chaddock)、霍夫曼征((Hoffmann)及阵挛(Clonus):1.踝阵挛 2.髌阵挛 一岁半内的婴儿锥体束尚未发育完善,可出现上述反射,不属于病理性。但成人出现上述反射时则为病理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巴彬斯基征:传入神经为胫神经,中枢在骶髓1的后角细胞—腰髓4-5和骶髓1-2的前角细胞,传出神经为腓深神经。巴彬斯基征是锥体束损害相当可靠的指征,多见于锥体束损伤,亦可见于深睡、深度麻醉、药物或酒精中毒、脊髓病变、脑卒中、癫痫发作后的Todd 氏麻痹时和低血糖休克等 2.查多克征:与巴彬斯基征相同。 3.戈登征:与卡道克征相同。 4.奥本海姆:与高尔登征相同。 5.霍夫曼:上肢锥体束症(损伤或病变),常见于脑血管疾病等,也可见于颈椎病变。如双侧霍夫曼氏征阳性,而无神经系统体征则无定位意义。 巴彬斯基征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伸直。评估者手持被评估者踝部,用钝头竹签沿足底外侧划至小趾跟部足掌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缓慢背伸,其余四趾呈扇形展开。 奥本海姆征评估者以拇指和示指沿被评估者胫前自上而下加压移动,阳性表现同巴彬斯基征。 戈登征评估者用手挤压腓肠肌,阳性表现同巴彬斯基征。 以上几种体征临床意义相同,均为锥体束病变,其中巴彬斯基征意义最大,也最容易在锥体束损害时出现。 脑膜刺激征是脑膜病变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刺激脊神经根,使相应肌群发生痉挛,当牵扯这些肌肉时出现防御反应的现象。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等。 巴彬斯基征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伸直。 评估者手持被评估者踝部,用钝头竹签沿 足底外侧划至小趾跟部足掌时转向内侧, 阳性反应为拇趾缓慢背伸,其余四趾呈扇形展开。 查多克征评估者用竹签从外踝下方 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阳性表现同 巴彬斯基征。 霍夫曼征:评估者以左手持被评估者腕关节上 方,右手中指与示指扶持被评估者中指,被评估者腕轻度过伸而其余各指自然弯曲,然后用拇指迅速弹刮中指指甲,由于中指深屈肌受牵拉而引起其余四指轻微掌屈,称霍夫曼征阳性。此为上肢锥体束征,但一般多见于颈髓病变。

儿童神经系统检查与反射检查

儿童神经系统反射检查 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首先出现的是原始反射,随着中脑神经的发育,原始反射逐渐消失,出现中脑水平的立直反射(矫正反应),神经系统逐渐完善出现大脑皮质水平的平衡反射 原始反射---反射中枢在脊髓、延髓、脑桥 立直反射---反射中枢在中脑、间脑 平衡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质 1原始反射 原始反射是人类的先天反射,又称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这些不受意识控制的反应是人类一生下来就具有的。这些反射在应该出现是不出现或应该消失时不消失均属异常,有临床意义。 01吸吮反射 0-3月 检查方法:用手指轻触婴儿口唇与口角,或者将手指或母亲乳头插入口内。 反应:像得到食物一样主动闭口,有节律地吸吮、咽下。 意义:减弱或缺失多见于早产儿,生后窒息、外伤等脑干机能损伤,饱食后不出现,饥饿时呈亢进状态。持续存在(6-8月后)或消失后重新出现,提示脑损伤。 02觅食反射0-3个月,一般1月左右消失。 检查方法:用手指轻触婴儿口角或上下唇。 反应:婴儿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3-4月后婴儿会学习、认知到肚子饿时,会用哭声来表达需求,觅食反射就慢慢消失了。 意义:同吸吮反射。生后3月仍然存在为不正常,会导致易张口,舌肌后缩,颈立直差,1岁以上存在提示摄食障碍。 03拥抱反射(Moro反射) 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应。肌张力低下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难以引出,早产、低钙、核黄疸、脑瘫等患儿此反射可亢进或延迟,偏瘫患儿左右不对称。拥抱型为0-3个月,伸展型为3-6个月。 检查方法:共五种 ①落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手放在小儿后头部,将头抬起离床面30度,然后将手下落10-15度(手不离开头部); ②拉手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拉小儿两手上提,当小儿肩部离开床面是(头不离开床面)然后突然松开。 ③托法: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下倾斜15°; ④弹足法:用手指轻弹小儿足底; ⑤声法:小儿仰卧于床上,用力敲打床边附近发出声音; 反应:分两型 ①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拇指、示指末节指间关节屈曲,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肩、前臂收拢呈拥抱状态,小儿有惊吓的表情或哭闹不安,亢进时下肢也出现与上肢相似的反应。 ②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型,检查时可见小儿上肢突然伸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小儿稍有不快感觉,多见于3个月以上的幼儿。 意义: ①反射减弱或缺失:说明脑干机能低下。多见于处于休克期的新生儿或窒息、产伤婴儿。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4-06-30T14:56:42.1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5期供稿作者:阿曼古丽?卡德尔阿利亚?恰瓦尔[导读] 患者出现以上VVR述症状或体征后,立即告知医生采取相关救治、去枕平卧位。 阿曼古丽?卡德尔阿利亚?恰瓦尔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 8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08例进行分析研究,手术均成功,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生命体征情况,针对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此组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有6例,经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迷走神经神经发生的并发症应采取预防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的降低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冠状动脉迷走神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233-02 近几年,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心血管医学与影像学技术也随之提高,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现已经是心内科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1]。临床中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心包填塞、血管狭窄以及支架脱落等,临床中已有充分的认识,并总结出相关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措施,但由于迷走神经反射(VVR)症状因容易判断与处理,并且术后多数不留后遗症,因此常被临床工作忽视。将我院2013年中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08例进行统计,其中发生VVR的患者有6例。通过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发现,VVR的发生主要是在预防,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术后做好警惕工作,密切细致的护理,可以明显降低VVR的发生率,笔者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108例进行分析,术后发生VVR的患者有6例,其中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2例,均发生于鞘管拔除时,发生率为5.6%。 1.2临床表现:此组患者发生VVR均在术后4h鞘管拔除后3~30min,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面色苍白、恶心、全身湿冷、痛苦表情、血压急剧下降、心率迅速减慢,其中有一例患者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和大小便失禁现象。 1.3处理方法:患者出现以上VVR述症状或体征后,立即告知医生采取相关救治、去枕平卧位,开放气道,给予高流量吸氧,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遵医嘱正确药物治疗,如多巴胺20mg静推,阿托品0.5~1.0mg静推,必要时遵医嘱重复给药。注意准确给入药物的浓度和量。为降患者的低机体反应能力,可以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推注。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心电图的变化,及时查找诱因,并做好相关的对症处理。 1.4结果:此组患者均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抢救治疗和相关处理及时,症状均在10~30min内得到缓解,1h后患者病情趋于正常,意识丧失的一例患者在3min内恢复意识,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头晕、周身无力、情绪紧张,经休息及心理护理后,于第二天下床活动,不适症状均消失。 2 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目的,减轻心理压力,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床上排尿的习惯。术前晚适当给予镇静剂,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以保持体力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手术顺利成功。2.1.2常规护理完善各种检查,了解心功情况。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脏的动态变化,严重的心律紊乱是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持续心电监护对预防早期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2]。 2.1.3训练床上排尿:预防术后患者排尿困难,发生尿潴留、水、电解质紊乱现象,术前训练患者床上排尿的习惯。 2.2术中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并且密切的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随时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术毕采取正确包扎,安全运送。 2.3术后护理 2.3.1病情观察及监护:持续心电监护可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术后患者应进入ICU观察24h.监测患者的神志、体温、心率、血压;进行心电图监测和记录。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72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穿刺部位出血。 2.3.2一般护理术后即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但避免过饱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补充血容量,一般术后4小时内摄入水量在1000~2000ml,必要时通过静脉补液来保证有效的入液量。加强生活护理,协助日常生活的各种需要。 2.3.3避免脏器的刺激:对术后排尿困难的患者,可以给予诱导方法,无效者遵医嘱给予导尿术,注意一次放尿量少于800ml,以防止发生膀胱过度回缩[3]。 2.3.4配合拔管:在鞘管拔除时,一定要医生和经验丰富的护士共同在场,备齐相关急救药品及用物做存分的准备。拔管前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可降低患者的疼痛,降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拔管后以拇指按压股动脉,注意力度适宜,按压力度以能触及动脉搏动,且出血为宜。力度禁止过大、过猛,更禁止使用多层纱布覆盖穿刺点进行按压,按压的面积且越大,手感消失,会导致出血、造成皮肤青紫现象。 3 讨论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指外周大动脉受到刺激后反射至迷走神经将冲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使交感神经和(或)兴奋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受到抑制,出现血管扩张和心率减慢症状,引起血压急剧下降。其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心理紧张;拔除鞘管时刺激;按压力度过大出现疼痛;血容量较低,因此加强有效的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能够明显的预防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参考文献 [1]李睿.心脏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及处理[J]中国急救医学,2011,l(22):59. [2] 徐慧颖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 2010 3(9)4. [3]朱秀勤心脏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1l,6(23):82.

神经系统检查操作步骤及要求

神经系统检查操作步骤及要求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十二对颅神经检查、意识障碍检查、感觉功能检查、运动功能检查、神经反射检查及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等。 【一】一般检查 (一)意识状态:嗜睡、昏睡、昏迷(轻、中、重度)。伴有精神异常的意识障碍:谵妄状态;意识模糊。特殊意识障碍、去皮层状态;无动性缄默。 (二)精神状态: “知”“情”“意”:“知”是环境和自身的感知;“情”是对感知产生的情感反应;“意”行为表达。根据这三者判断精神反应是躁狂为主或淡漠为主等。计算力:“100-7=93-7=86-7…… ”一直减下去。(根据病人的知识程度) 理解判断力:“一斤棉花一斤铁哪一个重?“过河拆桥”的寓意(根据病人的知识程度) 记忆力:瞬间记忆:先让病人看三样东西,如笔、手表、钥匙,10分钟后再让病人回忆刚才所看过的东西。 近记忆:让病人回忆昨天所做的事情,如吃饭内容等。 远记忆:回忆从前的事情,如生日、工作时间等。 (三)脑膜刺激征及神经根刺激征: 颈抵抗:去枕被动屈曲病人的颈部,出现抵抗为阳性。一般用“骸胸三或四指”等表示。 Kernig’s征:病人仰卧,先一侧屈髋屈膝90度,再伸直膝关节,出现疼痛,伸直受限<135度两种变化为(+)。 Laseague’s征(直腿抬高试验):病人仰卧,抬高一侧下肢,出现大腿背侧的疼痛为阳性。 【二】颅神经检查: (一)Ⅰ嗅神经:患者闭目,用手指将患者一侧鼻孔压闭,用有气味但无刺激性溶液的小瓶,(如松节油、香水等)或香皂、茶叶、香烟等分别置于患者的另一侧鼻孔试之。一侧测定后,再测另一侧。 (二)Ⅱ视神经: 1.视力:可应用远或近视力表。小于1.0即为视力减退。 视力减退到0.1以下不能用视力表检查时,可嘱患者在一定距离辨认检查的手指(数指、手动),记录其距离以表示视力。如:右眼前 20cm数指,左眼前 10cm 指动。视力减退更严重时,可用电筒检查患者有无光感,则完全失明。 2.视野:精确要用视野计检查 粗试方法: (1)是指患者正视前方,在眼球不动的情况下能看到的范围。一般用手试法:让患者背光与检查者面对面坐,相距约60cm,试左眼时,患者用右手遮其右眼,注视检查者的右眼,检查者则用左手遮住左眼,用右眼注视患者左眼,检查者用示指或白色物体在两人中间分别从上内向下外移动,让患者说出示指移动范围。用同法再试患者右眼。 (2)嘱患者遮住右眼,左眼注视检查者的正前方目标(手指等),检查者的另一手可从周围视野以外的区域进人视野区,让患者说出是否发现指动。检查者要注

神经反射检查全身体格检查

神经反射检查-全身体格检查 1、浅反射刺激皮肤或黏膜引起的反应。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与提睾反射等。 腹壁反射:检查时嘱病人仰卧,两下肢稍屈以使腹壁放松,然后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在受刺激的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 上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7~8节病损,中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9~10节病损,下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11~12节病损。双侧上、中、下三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或急腹症患者。肥胖者、老年人及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2、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多系器质性病变,如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脑或脊髓的急性损伤;骨关节病与肌营养不良。 (1)肱二头肌反射(c5-6):被检查者屈肘,前臂稍内旋。检查者左手托起被检查者肘部, 以左手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检查者拇指。观察肱二头肌收缩引起前臂屈曲动作。 (2)肱三头肌反射(triceps)(颈6-7-8) copyright zhikaoy 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的肘部,嘱病人肘部屈曲,然后以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直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前臂稍伸展。

(3)桡反射(radial periosteal)(颈5-6) 医师以左手轻托患者的前臂于半旋前位,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然后以叩诊锤轻叩桡骨茎突,便发生前臂屈曲与旋后的运动。有时检查者可以左手握住患者两手各指,两前臂屈曲120度,然后叩击两侧的桡骨茎突。 (4)跟腱反射(s1-2):被检查者仰卧,下肢屈曲,大腿稍外展外旋,检查者用左手握住足趾使踝部稍背屈,叩击跟腱。观察腓肠肌收缩引起的足背屈。

神经反射反射发育的评定

反射及反射发育的评定 基础知识 ??反射的定义:反射式是神经活动的表现,是机体感受刺激引起的不随意 运动的定型反应。反射通过反射弧完成。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其中任何一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出现异常。 反射的分类 ??1、按生理功能分类:防御反射摄食反射姿势反射 ??2、按感受器分类:外感受性反射内感受器反射 ??3、按反射的发育分类:脊髓水平反射脑干水平皮质水平 一、概述 ??1、反射的定义:正常情况下,胎儿在母亲妊娠的后期、婴儿在出生时 或出生后的一段时间的里会陆续出现一些脊髓、脑干以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该类反射与人体的运动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故又将此类发射称为发育性反射。 反射与反应的分类 ??根据反射发育的水平,将发射分为脊髓水平的反射、脑干水平的反射、 中脑水平及大脑皮层水平的反射。 ??1、脊髓水平的反射:一般在妊娠28周~出生后2个月内出现并存在, 包括屈肌收缩反射、伸肌伸张反射、交叉性伸展、莫勒反射、抓握反射等;

??2、脑干水平的反射:大部分在出生时出现并维持到出生后4个月能够, 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阳性支持反射、阴性支持反射等; ??3、中脑水平的反射:大部分在出生时或出生后4~6个月出现并维持终 生,包括各种调整反应; ??4、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在出生后4个月~21个月出现并终生存在。 包括保护性伸展反应和各种平衡反应。 评定目的 ??1、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 反射发育异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成熟迟滞。 ??2、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状况; 成年人在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原始的反射形式又复出现,如脑卒中后患者出现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及联合反应等。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出现发育“倒退”,上述原始反射由于导致脱抑制而被释放出来。 ??3、为制订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评定的方法 A、脊髓水平的反射:是运动反射 1、屈肌收缩反射(flexor withdrawal): ??检查体位:仰卧位,头中立位,双下肢伸展。 ??检查方法:刺激一侧足底 ??反应:受到刺激的下肢出现失去控制的屈曲反射,足趾伸展,踝关节背 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