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园林建筑装饰艺术的探讨

苏州园林建筑装饰艺术的探讨

苏州园林建筑装饰艺术的探讨
苏州园林建筑装饰艺术的探讨

苏州园林建筑装饰艺术的探讨

简介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公元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而其中的拙政园和留园更是属于中国四大名园。苏州园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1]

社会背景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建筑特点

建筑特点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图画苏州有许多名园,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是其中最

突出者,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如何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大非易事。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游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从不同中找出同来。中国园林艺术和诗、画艺术相通,中国园林一向被誉为如诗如画,因此,作者的这种作为游览者的感受是精当的、恰切的,这也表明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另外,对于“图画”,我们也应该深究一下,才能更好领会苏州园林的特点。一般说来,图画中描绘的景致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画家将自然天成的景色进行抽取、提炼、集中,然后创作出既不悖于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画图来。据此,我们可以领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眼前总是”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作者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

(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和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

室内家具

1.匾额、对联

匾额,是挂在厅堂或亭榭上的题字横牌,亦单称匾,或称额;聊聊数字,点景精辟。对联,也称楹联、楹帖,是中华民族特有,源流远长的一种中国古代文学流传形式,熔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于一炉,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苏州园林匾对,不少出自名家之手,题对典雅,书法精妙,本身就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并与庭院佳构相辉映,使厅、堂、亭、榭,以及整座园林增添诗意,同时也为研究园林布局、历史变迁、造园艺术的发展变化,提供丰富素材。

十年浩劫,园林匾对俱毁,近年来,以请名家书写、集古人字体、据原照片放大等途径和方法,逐步恢复,青彩倩影,再现旧观。除门楼、门框、窗格、窗板用以隔绝内外,多用木板浮雕,其余均雕得剔透嵌空,对视线隔而不断,构图讲究对称,均衡。如狮子林真趣亭六扇花鸟屏风长窗;拙政园留听阁一堂“岁寒三友”双面明刻飞罩;耦园山水间的松、竹、梅落地罩等,均以风雅秀丽取胜。同时,用紫檀木、黄杨木、香红木等制作的工艺品,继承传统,造型简练,整体典雅,既实用,又供欣赏,至今仍绵延不绝,为国内外所注重。室内布置所用俅具,种类和式样很多。

(1)几案:几案有天然几、茶几、花几、供桌、琴桌之分。天然几,长七八尺,宽尺余,高过桌面五六寸,两端飞角起翘,下面两足作片状装饰花纹有如意、雷纹等。

茶几,分方几、矩形几两种。由于放在靠椅之间成套使用,因此它的形式、装饰、几面镶嵌,以及所用材料和色彩都随靠椅而定。

花几,供搁置花盆之用,常置于纱桶前天然儿的两侧,或置室隅,高五尺或五尺以上,雕饰简单。

供桌和琴柬,前者和天然几相似,但端部无飞翘,下设四脚,与方桌等高,置于天然几前。

琴桌与供桌类似,但较低矮狭小,多依墙而设,又作陈设之用,其雕饰

(2)桌:桌有方圆之分,形式多种,其中大圆桌六足,小圆桌五足,桌面常用不同材料镶嵌,可四季更换,石、木面板,可互相交替。此外,还有拼拆的长方桌和半圆桌,式样变化颇多。

(3)椅:椅有太帅椅、靠背椅和官帽椅。太师椅,在封建社会是最隆重的坐具椅背形式,中高侧低,如凸字形。椅背上常嵌圆形或方形大理石,配以葫

芦、贝叶等图案,常置于正厅中两侧位置。统背式椅,俗称靠背椅,椅有靠背而无扶手,形体比较简单,多榉木制作,常以两椅夹一几,置放两侧山墙处,或其他偏侧地位。官帽椅,在一统背式椅的左右两侧加扶手而成,其式样和装饰有简单,也有复杂,常和茶几配合成套,以四椅二几置于厅堂明间两侧,作对称式陈列。

(4)凳:凳的式样较多,凳面尺寸也大小互殊。

方凳,一般用于厅堂,与方桌配套或单独设置。

圆凳,有海棠、桃、梅花、扇形等式,常与圆桌搭配使用,凳面也有用花梨木或大理石镶嵌。圆形凳中,另有外形如鼓,也叫墩,有木制、瓷制两种;墩面直径一尺左右,旧时常在墩上罩以锦绣,故名绣墩,多置于亭、榭、书房和卧室。另有机,又名满机,属凳的一种,亦有方、圆之分,然机面较凳面宽大,一般以两尺见方,四脚垂直于地,并向外斜出。

另外,榻也是常片]陈设俅具,形如大床,三面有靠屏,置于客厅明问后部,在旧社会足园主接待尊贵宾客的家具。榻上中央设矮几,分榻为左右两部分,几上置茶具等物。由于下榻比较高大,其下设踏登两个,形如矮长小几。

从家具制作形式,以朝代分明式、清式两类。用材有红木、楠木、花梨木、紫檀木、黄杨木和榉木,这些木材质地坚硬,小纹细致,表面光滑,适于精雕细琢,做精密的卯榫。明代家具特点是:造型简洁大方,用料细巧,构件断面多作圆形;装饰少而集中,线条简洁,色彩素净,卯榫精密讲究。清代家具,从雍正年开始,用料粗重,装饰雕刻加多加密,有的嵌以繁密的螺钿;色彩有褐、枣、乌黑等,虽制作华丽细致,而造型繁琐,与明代家具风格迥然有别。

室内陈设,也用金砖,作临时放置用具杂物。也有琴砖,砖作空心,下承以琴桌,可在其上奏琴,产生共鸣,但常作装饰。另外,作为装饰点缀品,可单独设置的有插屏、大立镜、自鸣钟、香炉等。有些是摆在几桌上,如瓷器、铜器、玉器、供石,只作装饰之用。也有悬挂在墙壁、梁柱上的匾、对、字、画,其书法、雕刻和色彩,也发挥着装饰的作用。

2.书条石、碑碣

苏州园林以建筑结构见长,通常用长廊连络贯穿,廊间除设置各式漏窗,还留很多粉墙素壁,易受风吹雨打,不适宜张挂字画。因此,“书条石”便成为美化壁面的建筑方式。

书条石,旨在介绍书法,其内容都是园主收藏的历代名人法帖的拓本。园记、名人卷册、书札真迹,以及当时游园名流唱和的诗词。由著名书法家书写,巧匠

高手摹刻,被称为“双绝”。在建筑艺术上占有一定位置,是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也是研究园史变革的重要文字资料。以留园、怡园、狮子林最为丰富。

“书条石”不包括汉魏六朝(碑学),只限于王羲之、王献之系统(帖学)。各园中,晋代二王、唐、宋、元、明诸家流派作品,应有尽有,篆、隶、楷、行、草竞相纷呈,章法新奇,韵味雅致。有的用笔丰润,而筋骨劲健;有的墨气鲜活,而飘逸宕突;有的气势开张,而从容不迫;有的任性姿情,而险夷相生。如王羲之的鹅群帖(嵌留园“闻木樨香”北面游廊,7l块),兰亭序(嵌留园“古木交柯”,9块),宋贤五十六种(嵌留园“还我读书处”,95块);怡园法贴(怡园“玉延亭”西北廊壁,嵌王羲之、怀素、米芾等书法石刻95块);颜真卿的访张长史请笔自述帖(嵌狮子林“真趣亭”西廊,3块),都是十分珍稀的墨宝。从中可以看到历代书法家继承与发展的概况,书法艺术从达意到抒情的过程。

厅、廊、亭、榭,常作挂饰的灯具,种类也很多,有宫灯、花篮灯、什景灯等。宫灯易于插烛,故应用范围也广。花篮灯、什景灯之类,仅作亭、榭、廊、轩的点缀与装饰。

苏州园林的门窗隔断

漏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一种建筑艺术处理工艺;为园林装饰小品,是我国独特的建筑形式,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又称漏花窗、花窗。 而在漏窗中,又以苏州园林漏窗最具代表性。苏州园林是窗的艺术博物馆,仅漏窗就有近千。这些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属工艺美术的上品,制作精细而不庸俗,有的看似简朴其实别具匠心。 1. 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两得。 漏窗,苏州园林的点睛之笔。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山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入目,移步观景,画面则更加变化多端,目不暇接。如沧浪亭漏窗有一百零八,图案花纹构作精巧、变换多端、无一雷同,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成为日后造园的蓝本。留园长廊就有三十多种漏窗。而最具意义当推狮子林的“四雅”漏窗,即琴、棋、书、画四漏窗。四个不同形状的漏窗中,依次塑有古琴、围棋棋盘、函装线书、画卷,这些富于鲜明文化特色的图案内容,为园林增添了不少的雅气…… 漏窗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非现,光影迷离斑驳,可望而不可即,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平直的墙面有了它,便增添了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幻感。 漏窗很少使用在外围墙上,以避免泄景。如果为增强围墙的局部

观赏功能,则常在围墙的一侧做成漏窗模样,实际上并不透空,另一侧仍然是普通墙面。 2.漏窗的技术传承以前都由师傅口传身教,或借助简单的示意图,佳作固多,失传的也不少。 漏窗图案变化多端,千姿百态,漏窗本身和由它构成的框景,如一幅幅立体图画,小中见大,引人入胜。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在同一园林中,不会有雷同的漏窗出现。 漏窗花样繁多,最简易的漏窗是按民居原型,用瓦片叠置成鱼鳞、叠锭、连钱或用条砖叠置。根据制作漏窗的材料不同,可以把漏窗分成砖瓦搭砌漏窗、砖细漏窗、堆塑漏窗、钢网水泥砂浆筑粉漏窗,烧制漏窗等。其中砖瓦木搭砌漏窗为传统做法,一般用砖作为边框,窗芯选用板瓦、筒瓦、木片、竹筋(或铁片、铁条)等,各构件之间的以麻丝纸筋灰浆粘结,使之成一体,其顶部设置过梁;砖细漏窗则由砖细构件构成,其节点传统上以油灰为粘结材料,必要时或有可能适当以竹梢、钢丝等粘结各构件。堆塑漏窗是以纸筋灰浆为主材塑成的漏窗,边框与搭设砌窗相似,中间的图案以铁丝等构成骨架,再以纸筋灰浆多层粉成,仅在特别显要的地方使用,现存极少;钢网水泥砂浆筑粉漏窗是当前常用的,以钢丝网、钢筋、水泥做主要骨架,然后对面层粉刷修饰,其外框砼质为多,具有材料来源方便,图案变化不受材料制约,制成后比较牢固等优点;细石砖浇捣花窗的不足是图案单一,且芯的宽度不易掌握,在造园工程上不很适宜;烧制花窗用琉璃材料制作,是近代工艺,图案色彩都很单调,也不适宜于古典园林,仅在狮子林西侧山上的走廊上有少数几处。 漏窗中部的窗芯弯曲变化繁多,形成了不同的图案,姿态繁复,不下数百种,从大处区分,可以把图案分成硬景和软景二类。所谓硬景是指其窗芯线条都为直线,把整宕花窗分成若干块有角的几何图形;而软景是指窗芯呈弯曲状,由此组成的图形无明显的转角。两者相比较,前者线条棱角分明,顺直挺拔;后者线条曲折迂回,体现了不同的观赏效果。构图可分为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两类,但也往往混合运用。几何图案多由直线、弧线、圆形等组成。全用直线的有定胜、六角景、菱花、书条、套方、冰裂等等;全用弧线的有鱼鳞、钱纹、球纹、秋叶、海棠、葵花、如意、波纹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线条构成的有寿字、万字海棠、六角穿梅等。自然形体取材范围较广,图案题材多取象征吉祥或风雅的动植物,属于花卉题材的有松、柏、牡丹、梅、竹、兰、菊、芭蕉、荷花等,属鸟兽的有狮、虎、云龙、凤凰、喜鹊、蝙蝠,以及松鹤图、柏鹿图等,物品题材有花瓶、聚宝盆、文房四宝和博古等,还有表现戏剧人物和故事、象形文字的图案。堆塑漏窗以软景为主,图案一般以吉祥物为主题。砖细漏窗硬景较多,有的以直线条形成的,也有的以大块砖细件雕刻而成。 苏州古典园林中出色的漏窗景观不胜枚举,沧浪亭、拙政园、怡园都有长长的复廊,廊间以一个个的漏窗沟通,空灵异常。尤其是沧浪亭沿河墙上,一字排开,连绵不断,透过水光云影,让人感到园

外的沧浪之水仿佛是园中之物,“借景”效果特别显著。总之,苏州园林每一个漏窗几乎都能表现一种场景,叙述一个故事,展现一种寓意。真是妙哉!妙哉!

社会文化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很早以前,我们从小学的课本上就知道了苏州园林,可能读书时候还不太明白,觉得比自己家的旧房子豪华很多,但是总结起来就是大,有回廊、小桥、亭子等,然后还有花园,这是苏州园林在最开始给我留下的印象。 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 苏州园林之所以这么多年都还存在,无一处不体现她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和匠师们的精心设计,可以说她是建筑中的上乘瑰宝。并且,因为其经历的不同时代的修建和改造,使其将各种不同的建筑式样和文化相结合,并最终融入其中,形成了其独有的艺术风格。 苏州本来就地处水乡,各种河道水道密布,对于园林的引水入园来说非常方便;并且,附近地区盛产太湖石,非常适合园林中假山的建造;苏州地区富庶,富商云集,人们追求的就是比较舒适精致的宅院,并且也有这个能力去修建,以致建宅之风盛行;另外,苏中本是诗书艺术鼎盛之地,文人墨客、能工巧匠众多,也给苏州园林独具匠心的设计提供了基础。 以拙政园为典型,来谈一下苏州园林的特点。 1、苏州园林在古代相对来说占地面积算比较小的,所以她的重点在于场景变换,一遮一掩之间显示出变化无穷。因为空间有限,为了符合中国山水的情趣和意境,就不得不采用假山和树木等进行巧妙的隔离和环绕,显出曲径通幽之感,间或点缀一两点小桥和亭阁,从

一扇窗或一扇门中小间大,形成空间上的变化无穷。 2、从审美情趣上来说,苏州园林通过自然的草木、山水加上各种楼阁营造宅院中的自然环境,再结合古朴的带有文化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来表达古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追求,从而形成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 3、苏州园林中大量与文学艺术相关联的书画、雕刻等等,都充满了文人的知识和智慧,显示出古代文化的底蕴和氛围,并最终形成既能住,又能游玩的独特艺术生活。 如果对看到这里,那么就计划着去看一看苏州园林吧,因为只有你去了,你才能真正感受到那无处不精致的美,那一窗一角都成景的独特艺术,远远不是能通过描述所尽言的。

苏州园林装饰图案集锦(DOC)

苏州园林装饰图案集锦:漏窗 苏州的园林特色是小巧,精致,在不大的面积内布置了丰富的景观。通过围墙、树木、竹林、假山、房社、长廊把这些景观隔断,使你不能一眼看透;有时这些隔断又不是密闭的,在隔墙上开出一扇漏窗,通过漏窗,让你看到另一景色的消息。如果说,园林内的道路,小径是把各个景观用实线顺序地连接起来,漏窗就是把各个景观用虚线跳跃地连接起来,并且增加了观景的视角。 我这次再游苏州园林,留意了一下所见到的漏窗 苏州园林漏窗赏析 漏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又称漏花窗、花窗。苏州园林是窗的艺术博物馆,仅漏窗就有近千。这些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属工艺美术的上品,制作精细而不庸俗,看似简朴其实别具匠心。 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两得。 漏窗,苏州园林的点睛之笔。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山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入目,移步观景,画面则更加变化多端,目不暇接。如沧浪亭漏窗有一百零八,图案花纹构作精巧、变换多端、无一雷同,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成为日后造园的蓝本。留园长廊就有三十多种漏窗。而最具意义当推狮子林的“四雅”漏窗,即琴、棋、书、画四漏窗。

漏窗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非现,光影迷离斑驳,可望而不可即,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平直的墙面有了它,便增添了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幻感。 漏窗很少使用在外围墙上,以避免泄景。如果为增强围墙的局部观赏功能,则常在围墙的一侧做成漏窗模样,实际上并不透空,另一侧仍然是普通墙面。 漏窗中部的窗芯弯曲变化繁多,形成了不同的图案,姿态繁复,不下数百种,从大处区分,可以把图案分成硬景和软景二类。 所谓硬景是指其窗芯线条都为直线,把整宕花窗分成若干块有角的几何图形;而软景是指窗芯呈弯曲状,由此组成的图形无明显的转角。两者相比较,前者线条棱角分明,顺直挺拔;后者线条曲折迂回,体现了不同的观赏效果。构图可分为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两类,但也往往混合运用。几何图案多由直线、弧线、圆形等组成。全用直线的有定胜、六角景、菱花、书条、套方、冰裂等等;全用弧线的有鱼鳞、钱纹、球纹、秋叶、海棠、葵花、如意、波纹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线条构成的有寿字、万字海棠、六角穿梅等。自然形体取材范围较广,图案题材多取象征吉祥或风雅的动植物,属于花卉题材的有松、柏、牡丹、梅、竹、兰、菊、芭蕉、荷花等,属鸟兽的有狮、虎、云龙、凤凰、喜鹊、蝙蝠,以及松鹤图、柏鹿图等,物品题材有花瓶、聚宝盆、文房四宝和博古等,还有表现戏剧人物和故事、象形文字的图案。堆塑漏窗以软景为主,图案一般以吉祥物为主题。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论文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 ——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所谓的园林意境,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本质就是意和境的契合。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不论是描写山水还是乡村田园,都要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符合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构成

苏州园林的特点

苏州园林的特点(2008-12-20 13:31:20) 标签:苏州园林杂谈分类:珠玑妙语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作者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 (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和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 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 苏州园林是中国十大名胜之一。早在春秋时, 吴国始建姑苏台、馆娃宫等为苏州园林建筑的开始; 东晋时顾辟疆所筑辟疆园是江南最早的私家园林。五代时,钱元轩在苏州”好治园林“,南园(已废)及现在的沧浪亭即始建于此时。北宋末年,宋徽宗好奇花异石,在苏州广为采运。在长期封建社会中,苏州园林迭有兴废,清末,有记载可查的大小园林有270多处,至今保存尚好的仍有六十九处。苏州园林的真正含义远非苏州的园林,她已成为

苏州园林句子赏析

苏州园林句子赏析 一篇《苏州园林》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建筑风貌,那么同学们要如何做这篇文章的句子赏析呢?整理了《苏州园林》文章句子赏析,希望对你学习《苏州园林》有所帮助。 《苏州园林》文章句子赏析1、“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 多么富有画意的句子。“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珠光宝气”,显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画面,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2、“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中“标本”一词有典范、代表的意思。它形象地表明苏州园林继承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 3、如何理解“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大多”表示很多、大部分。“无所依傍”指不依靠在其他建筑物上,目的是增加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真的把景致分开。因为花墙和廊子的设置是为了避免一览无余。使整个园林时

而幽曲,时而开朗,有分有合,互相穿插,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增加观赏者的兴致,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无限的意境。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允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用肯定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为了强调园林特征的共同点,又从反面表明设计者追求目标的坚定态度。 5、“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此句精练而形象,写出了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错落有致的层次感,而这种“错落有致”是符合自然美的原则的。 6、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这个特征。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方面,具体说明了这个特征。在这之后,文章还附带谈到苏州园林的一些次要特色:角落、门和窗、色彩。 7、“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写出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每一个极小的局部都是一幅美的画。 《苏州园林》原文赏析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

《苏州园林》word【一等奖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总分总的说明顺序。 ②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③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④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通过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从而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 方法,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②通过个人独学、对学、互学、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分总的说明顺序。 ②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①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②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查阅资料,了解本文作者。 2、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①初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②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③三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3、 3、分析文章第一段; 4、分析文章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州园林》,我将以导游的身份,引领大家一起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 (1894~1989),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ní)焕之》,童话集《稻草人》,散文集《脚步集》,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他的作品构思缜密,结构严谨,风格朴实,语

苏州园林艺术的欣赏

苏州园林艺术的欣赏 江苏省泰兴中学徐晶秀曼妙的江南景致,孕育了柔媚多情的江南文化,也缔造了风姿绰约的江南园林艺术。各具特色的园林建筑、“宛自天开”的建园理念、移步换景、曲径通幽、从有限的空间变出无限美景,这些“匠心”都值得每一个人细细的体会、品味。 儒家、道家学说影响中华传统深远,其中道家崇尚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无论松、柏、柳、梅、竹、樟、槐等都按它们自己生长之姿态植之;几乎不加修饰把树木自然而然的散植于园中,表现着大自然之林木状态,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处”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所以欣赏苏州园林艺术至少要从两个方面:①、感受自然之美(山石、树木、湖水的美); ②、感受古人创造自然的智慧(文学之美与造园的手法)。 一、自然之美。 1、树木花草之美:娇美、苍劲、袅娜、秀雅…… 树木花草本身各具姿态,或妩媚、或苍劲、或婉约、或婀娜,在欣赏树木花卉形态美的同时,中国古人往往借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即借物抒情。也是说,在品味花草之美的同时,一定要与隐寓联系,才能更好的体会中国文化,品味其中意韵。 比如欣赏荷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荷花袅娜、羞涩的美,荷叶如舞女的裙,以及随风起舞时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只是荷花“外表”的美,由此延伸的清白、高洁的高贵品格,“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是荷花“内在”的美。在欣赏时,我们不但要欣赏“外表”美,更不能放过“内在”美。 再如梅花,娇嫩透明的花瓣与花蕊,“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浪漫,远远敌不过它的优秀品质。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象征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松,古朴苍劲。千百年来,饱经风霜,顽强斗争,才具有这种姿态,所谓参差虺结,屈曲蟠龙,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如果从美学的比兴法则来说,这也是一种与命运斗争之美,或者悲剧之美。有人说,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与具有坚强生命力之感的松树有同样的审美意境。 2、山石之美:雄、秀、险、奇…… “山不在高,贵有意境”。同样是山,却千姿百态。“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庐山天下秀”、“黄山天下奇”,假山也同样分这些审美特征不同,造山者须选一种审美倾向,然后刻意追求之。 艺术中的层次之美,在于掩映,在于含蓄。堆山要堆出层次感,最关键的是峰恋要有立体布局。产生前后掩映,表现出“崇山峻岭”之感。后面的被前面的遮住一部分,含蓄之美自生。假山仿真山,仿得是气质,不是做真山的模型。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真山之美,一在巍峨雄健,二在险峻挺拔。假山虽小,但其姿态气质不亚于真山之雄伟和奇险。要做到险峻之势,有一个办法是其下部宜小不宜大,宜空透不宜闭实。堆山不好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山的下部太肥太闷,缺乏险峻之感。特别是立峰、单石、更须重视险峻之美。 假山是一种艺术,其意境应当是山,而不要去做似龙、似虎之类。做成这种具象,不免俗气。 3、湖水之美:静止、含蓄……。

18苏州园林解读

《苏州园林》语言积累与运用 1.重要词语: 嶙峋(lín xún):一般形容山势峻峭、重叠、突兀的样子,也指人或动物消瘦露骨,如瘦骨嶙峋。 雕镂(diāo lòu):雕刻。 斟酌(zhēn zhuó):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己心意的创造和裁断。 重峦叠嶂:连绵的山。山峰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 俯仰生姿,意思是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 2.重要句子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解析】“绝大部分”的意思是大多数的,一般情况下的,在这里是说我国的建筑大多数都是对称的,很少有不对称的,使表达更加的形象、准确。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解析】“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⑶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解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⑷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解析】园林建筑色彩的谐和,文章则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的页1 第 建筑颜色与北京园林建筑的颜色进行比较,说明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大多漆广漆(天然漆的一种),这种颜色与周围颜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使人有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到了花开的季节,相映成趣。 ⑸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解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对称的建筑比作图画,园林比作美术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在讲究亭台轩榭布局的特点。给读者鲜明的印象,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考点精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装饰艺术

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装饰艺术 ——以园内建筑装饰图案为例 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装饰艺术——以园内建筑装饰图案为例

摘要:园林中的建筑装饰主要呈现出的是一种图案美,是对欣赏者产生的视觉 吸引,而苏州园林中的建筑装饰图案是营造其“精妙绝伦”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主体,而其中的建筑装饰图案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字:苏州古典园林建筑装饰造型、图案 1、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的主要装饰元素及发展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主体,大多数苏州园林属于私家园林,这是相对于皇家园林而言的,它细腻玲珑的古典气质是独具匠心的,素雅恬静、精巧细致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当时园主人造园时主要把自己的情趣意向倾注于园林中的山水、泉石、花鸟、鱼木,做辅助的是小桥、流水、回廊、曲径、匾额、对联,这些构成了绝妙的园林景观,使得园林意境深邃悠远。本文涉及的苏州园林建筑装饰有亭台楼阁的木质门格窗棂、洞门的造型装饰和取景手法以及庭园回廊中的漏窗装饰。 苏州古典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兴盛于盛唐,在明清时期发展至成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苏州古典园林随着其所属的吴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它的园林文化给这一地区带来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并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多元的艺术形式、深厚的文化涵养而著称。 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有了砖瓦的烧制,秦有花砖,汉画像砖石、瓦当图文并茂,还出现了带龙首兽头的栏杆,魏晋建筑装饰兼容了佛教艺术内容,刚劲富丽的隋唐装饰更为夺人风采。宋代装饰与建筑有机结合,明清建筑装饰风格沉雄深远,清代中叶以后西洋建材应用偏多,但装饰思想大多向传统皈依,纹饰趋向繁荣琐碎,但更细腻。 2、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的木质门窗种类及其装饰图案 苏州园林景观是由植物、建筑、假山、水源、文化等许多有形无形的元素所组成。其中园林建筑,若无各种类型和形态多变的花窗作连接的话,其景观将大打折扣。苏州园林花窗不仅是一种景观,也是苏州文人园林文化的反映。苏州园林的花窗可谓江南园林之窗典范,只要来苏州园林走一回细加品赏,每一个园林就是一座花窗的微型博物馆。 空窗,又称“月洞”,即在空白墙上做成满月形状。其特点:外部景观如画一般镶嵌“画框”之中。观赏的角度不同,画框中的画与人也不同。随着时代的变迁,“月洞”也不拘泥于满轮圆月这种形式了,也有“弦月”“梅花”“桂叶”“花瓶”“双菱”“六角”等形状。一般空窗既有用水磨清砖作边框的,也有用砖砌成一定形状再用纸筋石灰抹涂。如下图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比较著名的一所园林,素以“清秀、玲珑、古朴、典雅”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构成山无止境,水无止意,山容水色,绵延不绝的美丽暮色。园中亭台楼阁比比皆是。点缀花木山池,极具艺术魅力,是不可多得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甲天下,而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一、参差自然,曲径通幽 品赏苏州园林,首先就应欣赏其参差自然的美,品赏如其如何着意避免轴线,破坏规则的艺术技巧,或者说,品赏其不整齐、不平衡、不规则、不整齐一律的空间布局。 拙政园中部,是以四面厅远香堂为布局中心的。这个南北向的主体建筑,南面正对着作为园门的腰门,这就开始形成了轴线感了。但是,聪明的造园家在门内特设了一黄石假山,突兀耸立,这样,到远香堂就没有符合中轴线的笔直通道可走。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爬山向右经过曲折的小路而下,再拐弯直远香堂;一条是向左由山侧平地小路或由左折再右拐的走廊经平曲桥而至远香堂。更秒的是,架在池上的曲桥,并不居中,也就是不在园门至远香堂的轴线上,而是在偏在西面,而且既曲又斜,这类布局,就完全打破了轴线感,而赢得参差不齐的之美了。还值得品赏的是它的对称手法。试看远香堂的两侧,它向西有曲廊,北通临水的倚玉轩;或曲折向西,则为一泓清流,上架“小飞鸿”廊桥,其男则为“小

沧浪”水苑;再看远香堂东侧,它不是水而是山。山巅有绣绮亭,山南则由云墙隔成著名的旱园“枇杷园”。居中远香堂,不但消除了中轴线,而且完全消除了均衡对称的格局。其两侧是如此不同;西面是溪水,东南是假山;西面是轩廊,东面是亭馆;西面是水院,东面是旱园;西面建筑较为密集,东面空间较为空旷。 二、藏露互补,遮隔景深 藏与露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古代的山水画最讲究藏与露的辩证结合。而拙政园作为立体的山水画,其艺术意境的生成,也离不开藏与露相反相成的巧妙的艺术处理。 (一)对尘俗喧扰的园外来说,应力求以最巧妙的手法做到“善藏”,或者说,尽可能做到藏而不露或少露。 在拙政园,如果把中部原来经过一段小巷而到的腰门仍作为园门,那么这一入口的空间也颇多审美意味。人们一进门,迎面就是一座错落而自然的黄石假山挡住视线和去路。这是又一种“遮景”和“抑景”,但它不能阻挡尘嚣,而且能藏住园内清净美景不让外露。文学创作有“开门见山”之法,是需要给人看的一下子亮出来,毫不躲闪,让人一目了然。拙政园的入口则反其道而行,有“入门见山”之法,它把需要给人看的用山石阻挡遮藏起来,不让人一下子看到,这种曲曲折折的躲闪,遮遮掩掩的含蓄,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美,它通过“抑景”,让人渐入佳境,细细咀嚼,慢慢欣赏,感到妙趣无穷。 (二)对园林内部来说,则应做到有藏有露,藏露互补。

初步了解梳理《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即可。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难点探究,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今天,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多媒体显示有关苏州园林的音像资料。 设计(二)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

苏州园林建筑

园林概述: 苏州园林(Suzhou Gardens)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 苏州园林景观(20张) ,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 苏州园林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学校:甘肃农业大学 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科目:旅游资源与小憩 学号:2012114059 姓名:朱成林

苏州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摘要:江南园林不仅在风格上与北方园林不同,在使用要求上也有些区别。江南园林以扬州、无锡、苏州、湖州、上海、常熟、南京等城市为主,其中又以苏州、扬州最为著称,也最具有代表性,而私家园林则又以苏州为最多。为此,苏州又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苏州向来以园林美景载誉天下,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艺术的不同风格,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关键词:拙政园,留园,古典园林,民俗艺术,建筑美。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苏州和天堂联系起来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苏州那数目庞大的封建古典园林的存在。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那里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艺术之悠久,数量之庞大,造园艺术之高超都在全国首屈一指,据考证已有1500多年的治园历史,至今保持完好的有69处之多。现在,苏州园林的含义已不仅仅是位于苏州的园林,更是作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代称。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些园林

大致分为三类,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这些园林多为一些文人雅士,官宦富商所建,精致优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大规模,多角度的集中展现。苏州的著名园林有:拙政园,留园,退思园,耦园,网师园,怡园,艺园以及环秀山庄。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是人类文化艺术水平的良好传承,它包含了人文艺术,建筑艺术,诗词画作,以及中国古典哲学思维。从平面来看,苏州园林就是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从立体来看,虽非迷幻莫测的空中楼阁,却倒也有一番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在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自然博物馆。 在此,依据苏州园林的造园特点和根据我所了解的资料,重点介绍苏州园林艺术中的两朵奇葩——拙政园和留园。拙政园和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园林。起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所,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的退隐居所,他修补残缺,植树种草,取“拙者之为政”之意命名该园。曾也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园分为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样式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已辟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平快明朗,以平岗远山和松林、草坪、竹屋和池水为主。主要景点有:雪堂、兰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等。中部乃拙政园精华所在,以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怡园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关键词:园林苏州怡园藕香榭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开始于商周时代的帝王苑囿,秦汉时已初具模仿自然的造园风格,魏晋南北朝时寄情山水的园林大盛,唐宋时又将诗、书、画等艺术引入园林的造景中。经过长期的造园实践,到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最辉煌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可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可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又可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为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以及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我生活在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苏州,说起苏州,苏州园林又是一大亮点。苏州园林以它秀丽,幽雅,做工精巧而闻名于世。下面我就谈谈苏州园林——怡园。 怡园为苏州著名园林之一。怡园建于清代晚期同治、光绪年间。原为顾文彬私家花园,是由花园、住宅、义庄、祠堂组合而成的完整的、典型的江南绅宦私人宅园。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两建成,取《论语》“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园。怡园在苏州各园林中建造时间最晚,它吸收了苏州诸园的优点,形成了集锦式园林的艺术特色。 怡园总平面东西狭长,面积约0.6公倾。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

苏州园林的建筑建筑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苏州园林简介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官宦、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 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 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 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 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 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 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 清四大园林。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 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 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 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 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而得名。狮子林既有苏州古 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

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 美誉。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 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光。全园建 筑布局结构严谨,尤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亦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网师园:全园占地约八亩余,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 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怡园:在苏州园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采诸园之长,形成 其集锦式的特点,由于其布局紧凑,手法得宜,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全园面积约九亩,东西狭长。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及建筑。中部水面聚集,东西两端狭长,并建

苏州园林艺术及其赏析

苏州园林艺术及其赏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园林艺术与鉴赏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中外园林艺术与鉴赏 论文名称:苏州园林艺术及其赏析 作者名称:韩碧秋 指导老师:周武忠 学号: 04010410 2011 年 11 月 27 日 苏州园林的艺术与鉴赏 学号 04010410 姓名韩碧秋 (信息工程与科学学院江苏东南大学) 摘要: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刻的影响力。“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都使其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据着高位。而其中,苏州园林,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更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着力分析苏州园林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以一些特点明显的景点为例,阐述蕴含在看似自然的景色背后的匠心。并单独分析苏州园林所具有的最大特点,即符合中国古典文化的缠绵含蓄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 苏州园林,艺术手法,意境 前言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苏州园林的自然美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苏州以园林见长,让人感叹园艺

的巧夺天工与自然精致。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摘自百度百科) 1 苏州园林中构景方法的运用 抑景中国传统艺术比较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采取这种抑景的办法,就会使园林看上去有艺术魅力。苏州园林入口处有的时候在门口放上假山,又叫做山抑。 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两边景色互相观看的 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 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 2 苏州园林经典景点赏析(拙政园:虚实相生) 长窗中的虚景 直接观赏景物多了,难免会感到乏味和缺乏新意。在恰当的地方放置长窗就会带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美丽的景色在窗中重重叠叠,更组合出了不同的风景。其中远香堂就是一例。远香堂坐落在山水之间,厅堂四周都装上了美丽的玻璃长窗。坐在厅堂之中,就可以随意浏览周围景色。它的背面透过宽阔的平台和水面,可遥望对岸秀丽的景色。在厅内向四周看,每个窗都有每个窗的惊喜与奇异。由虚窗看实景,感受自然比毫无阻碍的看风景要有感觉的多。 镜面中的虚景 我们知道,从占地面积上来讲,苏州园林是不算大的,而拙政园就更小了。但我觉得,在游览起来确并没有这样的局限感,可以说与苏州园林中时不时地穿插的水面有关。在地面上观察的景物再真实,再明丽,总是缺乏了一种影影绰绰的美感。镜面就刚好弥补了这个遗憾,可以说和上面的长窗虚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微风吹过,湖面泛起的涟漪,又让镜面中的虚景带了点颤抖的惹人怜爱的柔美。不仅如此,湖水的镜面又相当于一个增加了的空间,各处的湖水镜面互相映衬,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制造出一种无穷无尽的感觉。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园林中不觉得拥挤和狭小。

园林景观鉴赏论文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园林景观鉴赏论文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浅析园林艺术设计的标准 摘要: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被其修饰的可能,步入当代社会,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以往单一设计视角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笔者以一个更为宽泛的和多样化的视角去探讨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探讨的范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空间的秩序性、尺度的适宜性、视觉的艺术性、环境的生态性和场所的包容性。 关键词:园林设计;空间;环境艺术 园林景观不同于其他的景观类型,它更在意景观所创造的意境,所以轴线的形式有时是笔直的,有时可能是曲折的,但界定轴线的目的就是为了确立空间组织的逻辑顺序,以此契合于景观的功能需求,创造景观的场所氛围。苏州私家园林景观的曲折轴线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景观空间的无穷变化,感知了景观空间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每一个目的就是一种需求,每一种需求就意味着一种行为,每一种行为就必然决定着一种空间模式。梳理空间的内涵就是基于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原则。只有明晰景观涵盖的内容,我们的空间组织才会有的放矢。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将景观所要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进而根据各种内容赋予其最为适宜的空间模式。由此我们必须理清各种景观需求,明确它们之间的轻重关系,即明确景观空间的等级。这一原则的目的就是使我们在园林景观创造中正确地对诸多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取舍。明确空间等级的逻辑关系之后,我们才会清晰地利用场地,合理地进行空间的组织,甚至在必要时牺牲某一需求,从而保全景观系统总体的逻辑关系。在确定了空间的等级之后,

还要明确空间的模式,将它们合理地归纳为一个个集合单元,然后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经过缜密的推敲,从而论证其是否有交集、并集或是相离的关系。 确定空间序列的原则是当我们明确了空间等级之后,通过景观序列的组织,给景观空间以节奏变化、韵律美感和弹性体验。确定空间的序列是空间秩序性原则的最后环节,其目的是深化空间的秩序,同时在正确的秩序基础上赋予景观空间形式上的美感,甚至使人们通过对空间的感知引发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景观空间不仅仅需要高潮性的景观轴线与丰富的景观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空间序列的处理将子系统景观空间合理地进行布局,就像优秀电影中高超而又巧妙的剪辑过程,使人们体会到景观的时间变化、强度更迭以及情景交织的过程,从而获得心智愉悦的体验。我们对于论述尺度适宜性的原则也是依据这样的逻辑,从大的园林景观尺度到人的个体尺度。如何协调园林与人的关系,是创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实践中,避让与弱化是我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回应。这种方式也是尊重既有的自然环境,尊重发展的有机秩序。针对过大尺度的压力,我们采用谦逊的态度和顺从、弱化的景观营造手法。同时必须明确空间与尺度的关系:尺度是数量的度,而空间是需要感知的,更多是基于人的经验。由此可以说,景观中的空间既需要数量尺度的纬度又需要空间感知的经验。基于尺度与空间的关系,在这里引出了景观中的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景观中的恒定尺度是指遵从于硬性功用景观的要求而产生固定尺度,而协调性尺度则是起到过渡与调和的作用,遵从于景观的功能是针对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是恒定尺度景观之间的连接媒介。 在设计实践中一定要慎重地处理景观竖向界面及景观构筑物,尤其要注意它们自身的高度、体量以及对园林环境的影响。同时要注意景观空间的节奏组

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doc

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 苏州园林的简介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美誉。苏州园林源远流长,明清全盛时200多处园林遍布古城内外,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数十处,分别代表了中国宋、元、明、清江南园林风格。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是苏州独有的旅游资源。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批准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 首先,自由灵活的建筑布局。中国传统建筑很早以规整的四合院为基本形式,形成封闭性较强的空间。这种布局显然不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