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41年苏德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1941年苏德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1941年苏德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1941年苏德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1941年苏德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基辅会战

1770 次点击

23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决心扎根上海于 2011/11/3 18:49:27 发布在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1941年苏德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基辅会战

1、战略上的抉择

在法国战败以后,德国一方面实施“海狮计划”,一方面筹备对苏联的进攻。但是在1940年夏到1940年冬长达半年的时间内,德国统帅部一直没有确定具体的作战计划。以冯.布劳希奇元帅、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部以及第3、第2装甲集群司令官霍特和古德里安等人为代表的陆军总司令部和前线部分将领认为,主攻方向只有一个:莫斯科。理由是:莫斯科是俄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布尔什维克的心脏,也是俄国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的联结点,从远东到东欧的铁路线经过莫斯科,然后向网一样散步开来。莫斯科是苏联共产主义的发源地,这里居住的人民是俄国人中最忠于布尔什维克的,他们与在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的人完全不同。攻陷了莫斯科这座布尔什维克的中心堡垒,就消灭了俄国共产主义,掐断了俄国亚欧部分的联系,把俄国人的脖子勒断。而以希特勒、凯特尔、约德尔为首的国防军统帅部及参谋部认为必须在进攻莫斯科的同时进攻乌克兰和列宁格勒。列宁格勒是俄国的文化中心与历史名城,也和莫斯科一样是布尔什维克的发源地,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南线有乌克兰的谷仓、顿涅茨的煤炭和铁矿、高加索的油井。如果占领这些地方,获得俄罗斯工农业赖以生存的原料,这样就给俄国人带来只攻下莫斯科已成更大的打击;同时如果不进攻基辅,留在那里的基辅特别军区和敖德萨军区的一百万苏军就会在德军进攻莫斯科是在侧翼发动袭击,将德军拦腰切断。所以德军计划:由南北两个方向(列宁格勒和高加索方向)包抄进攻,在获得那些经济性的战果之后,莫斯科就会象一个熟透了的桃子一样自动掉入德国人的手中。战略上的分歧说明了一个问题:德军统帅部在开始制定战略计划时就显得模棱两可,所以在6月22号进攻的时候各部队之间就是毫无次序、混乱的,以致后来德国最高统帅部一再更改主攻方向,基辅会战和斯大林格勒会战就是突出的表现。

1940年12月28日,德军统帅部最终确定方案。“巴巴罗萨”计划出台。“在被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分隔成的南、北两个战区中,应将主力用于北部。在这里计划投入两个集团军群。在这两个集团军群中,南部集团军群(即中央集团军群)——在整个战线的中央——的任务是,以“特别强大的装甲兵团和摩托化兵团,从华沙周围及其北部地区实施突击,粉碎白俄罗斯境内的敌军。从而创造条件,使快速部队的强大兵力转而向北,斜向从东普鲁士向列宁格勒总方向突击的北方集团军群,歼灭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敌军。只有在完成此项紧急任务并继而占领列宁格勒和喀琅施塔得之后,才可实施旨在攻占重要交通枢纽和军备工业中心莫斯科的进攻行动”。“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以南的集团军群,应将主力置于卢布林地区,以基辅为主要突击方向,以强大装甲兵和迅速突入苏军纵深翼侧和后方,继而沿第聂伯河一线将其聚歼。右翼的德-罗兵力集群的任务是,保卫罗马尼亚领土,并以此掩护整个作战行动的南翼”。显而易见,德军将主攻方向定为莫斯科。而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则是对付有可能对中央集团军群侧翼产生

威胁的苏联基辅特别军区和敖德萨军区的部队,辅助中央集团军群攻下莫斯科。

(2) 南线苏德军力对比(1941年6月22日)

苏军方面,“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官基尔波诺斯上将将其大部分部队部署在雅西与卢布林之间的地区。1941年春,由他指挥的部队有苏第5、6、9、12、26集团军,以及第4、5、9和15机械化军。6月初,上述部队被编两个大集群。第1集群由46个步兵师组成(每师辖3个坦克与机械化旅),在切尔诺夫斯基与基辅之间地域待机。第2集群沿布格河进行警戒,直到德涅斯特河。该集群拥有20个步兵师、3个坦克旅和7个机械化旅。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为:强大的第6集团军(冯.赖歇瑙元帅指挥,有22个师,分左右两个战斗集群)进入普热梅希尔与卢布林之间的地段(南线的最北段),其当前任务为突破苏军科韦利附近的边境阵地,为装甲部队开辟道路。友邻的第17集团军(冯.施蒂尔普纳格尔上将指挥)展开于普热梅希尔与托马舒之间,受领的任务是击溃沃尔夫附近之敌,夺取交尼察地区。第1

装甲集群(冯.克莱斯特大将指挥)在上述两个集团军内翼的后方做好进攻准备。以便在突破边境工事之后,向基辅和第聂伯河下游实施进攻。喀尔巴阡山脉地区最初由匈牙利军队负责警戒,这些旅晚些时候也要参战。在罗马尼亚,罗第3集团军在博托沙尼西(在今摩尔维亚一带,靠近敖德萨军区)部展开,第11集团军(里特尔.冯.朔贝特大将)在雅西两侧展开。该集团军司令部受命与罗军协同作战,在开始阶段由安东尼斯库元帅指挥(8月后由南方集团军群统一指挥,参加了基辅会战)。

2、战役条件的成熟

1941年6月22日,南方集团军群按照预定计划从卢布林—科尔巴阡山以下向苏军发动强大攻势,却意外发现,苏军的抵抗十分顽强。到这一天结束时,中央集团军群已向东突进达35公里左右,而南方集团军群向东突进了只有20公里。这是因为,在其他方向的苏军在遭受的军突如其来的强大攻势时,指挥混乱,大量后撤。而苏联西南方面军在遭受袭击后就发动了一系列的反突击,迟滞了德军的行动;加上1940年冬朱可夫负责西南方向战备时曾在乌克兰修建了大量的筑垒工事。这些共识对德军突击集团造成了相当大的障碍,但是由于苏军全线溃退,西南方面军成为突出部,为了避免被孤立和消灭,基尔波诺斯上将下令后撤至1939年以前的旧国境线以内。位于西南方向的苏联各集团军于7月初开始东撤,只有第5集团军还留在阵地中。德国陆军总司令部不得不从中央集团军群的地段内抽调部队,从北面向沼泽地区突击,以减轻(位于苏联第5集团军正面的)第6集团军的负担。由于苏联各集团军均以后撤,苏军第5、6、12集团军锲入德军纵深,成为孤军。位于德国第6集团军北线战斗集群和第17集团军之间。而位于德军整个战线最南段的第1坦克集群由于正面阻击较小,所以突进最远。统帅部命令第1坦克集群迂回到苏联第5、6、12集团军背后,实施战略包围。苏第5集团军迅速后撤,苏第6、12集团军成为孤军。7月21日,乌曼战役打响,一个星期后,苏联第6集团军全军覆没,德国最高统帅部宣布:歼灭苏军第6、12集团军以及第18集团军一部,共计23个步兵师、山地师和坦克师,俘虏10万3千余人,其中包括苏第6和第12集团军的司令官。缴获装甲战斗车辆317辆,火炮858门,反坦克炮和高射炮242门,载重汽车5250辆,铁路列车12列,以及无数其他作战

物资,敌人伤亡在20万人以上。

乌曼战役后,苏联西南方面均迅速后撤。南方集团军群推进迅速。大本营于7月底宣布南方集团军群的目标是基辅。这让南方集团军群感到为难,因为苏军虽遭到重大伤亡,但其主力还未遭毁灭性打击。基尔波诺斯上将仍有70-80万苏军部署在基辅附近第聂伯河东西两岸地带。发动攻击力量不足已占据绝对优势。这时好消息传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苏联境内突破达

500-600公里,到达斯摩棱斯克,同苏军对峙。最南面的第一坦克集群和第11集团军已攻占基辅以南的大都市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其主力进入苏联领土500多公里,与中央集团军群相距也是500多公里。相互间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而基尔波诺斯上将的西南方面军主力正好位于这个等边三角形以内。一个大包围的战略构想在希特勒脑中形成。

3、1941年最大规模的歼灭战---基辅战役。

为了迟滞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行动,斯大林将所有的战略预备队都调到了斯摩棱斯克一线和西方面军一道与德军对峙。中央集团军群只好在斯摩棱斯克与苏军展开争夺战,最高统帅部看到中央集团军群行动缓慢,便将第2坦克集群,以及第2集团军(冯.魏克斯男爵指挥)从斯摩棱斯克调往南方,其中第2坦克集群攻击苏联西南方面军后侧的卢布内、洛赫维察、亚什尼基一线,切断苏军的后路。南方集团军的第1坦克集群相北进攻,以达到亚什尼基,与第2坦克集群会师,彻底包围西南方面军。第11、17集团军从第涅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向北压;第六集团军由西向东压往第聂伯河左岸的基辅城;第2集团军由北向南进攻第聂伯河北岸(第聂伯河由第涅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向基辅是由东南向西北,过了基辅其支流杰斯纳河往北折向东北到切尔尼戈夫,这里指得是杰斯纳河)。南方战线由副战区变成了主战区。基尔波诺斯上将发现德军的战略企图,连忙报告负责西南战线战事的布琼尼元帅,布琼尼元帅表示赞同,但他们的撤退主张受到斯大林的猛烈抨击。斯大林做出了一项对德军取得基辅会战的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决定。8月底,他命令"西南方面军"立即停止撤退。部队要返回原地,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杰斯纳河、苏拉河(均是第聂伯河的支流)和第聂伯河防线。正在撤向东部地区的物资,要坚决运回西部地区。要动员城乡居民到前方去修工事。一批又一批的师从俄罗斯的遥远地区源源开来。它们将进入杰斯纳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大突出部地区,要塞城市基辅便位于该突出部的顶端。总之,斯大林否决了布琼尼元帅、基尔波诺斯上将等人的撤退决议,命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基辅。

9月1日,第2坦克集群向南进攻,基辅会战开始。西线第6、11、17集团军的推进不大,苏军在第聂伯河西岸组织了强大的工事,抵挡德军进攻。德军伤亡惨重,才逐渐占领基辅南北沿河一代的苏军工事,各距离基辅近20公里。但由于伤亡过重(有一个师阵亡1200人,伤4000人,当时德军步兵师为16000-20000左右),再也无法继续向基辅推进。在西岸呈胶着状态时,古德里安的第2坦克集群以党卫军“帝国”师为前导,向切尔尼戈夫发动进攻,“帝国”师和第3装甲师以惨重代价攻陷苏军这一重要堡垒,西南方面军与西方面军联系彻底中断。尔后,“帝国”师继续南进,突破杰斯纳河苏军防线,并掩护第2坦克集群主力过河,时间为9月6日。莫德尔中将指挥的第2坦克集群第24摩托化军迅速攻占罗姆内,苏联第聂伯河右岸的第5集团军发现德军出现在自己的背后,于是同第24摩托化军发生战斗。此时第3装甲师继续向南进发,并于9月15日攻占了洛赫维察,第1坦克集群的第9装甲师在攻占亚什尼基一线后,也于当天到达洛赫维察,与第3装甲师会师。基辅合围圈业已封闭!

德军3个集团军(第6、11、17集团军)和2个装甲集群(第1、2坦克集群)包围了苏军5个集团军。9月15-16日,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合围战打响了。9月15日以前,第6集团军司令部命令其北线战斗集团的第51和第17军从北面包围了基辅。第29军从西面和南面包围了基辅,第4和第44军在基辅与克列缅楚格之间的第聂伯河沿岸担任警戒。第17集团军的第11军和第48摩托化军已抵达从米尔戈罗德到苏拉河河口之间的苏拉河沿线。第14摩托化军在向米尔戈罗德以南的普肖河挺进。第55和第52军正在宽大正面上向东北波尔塔瓦方向缓慢推进。第2装甲集群的第46和第24摩托化军在最北面作战。由于第24摩托化军开始在罗姆内以东的宽大正面上向南推进,第46摩托化军不得不负责掩护东翼。第2集团军实际上并没有对正在升级的会战发挥作用。9月16日,第2集团军司令部奉命撤出该线战斗,并于以后3天里,重又回到中央集团军群的中央地段。9月17日,基尔波诺斯上将命令全军突围,方面军与基辅联系中断。9月19日,基辅被攻克。

基辅失守以后,在苏军内部掀起一阵恐慌,原先有计划的突围变成了无目的的乱窜。大量的苏军在突围过程中被俘,只有一小部分仍在坚持战斗。基尔波诺斯上将、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和他的军事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在突围中阵亡。大量苏军将领被俘。国防军统帅部9月27日发表的关于基辅会战的总结报告称:“正如专题报道所宣布的,基辅附近的大规模会战已经结束。在辽阔地区实施的两翼包围,成功地粉碎了第聂伯河防御,歼灭了苏联5个集团军,甚至连小股部队也未能逃出包围圈。陆军、空军密切协同作战,共俘敌66万5千人,缴获和摧毁敌装甲战斗车辆884辆,火炮3718门,以及无数其他作战物资。”

4、对基辅战役的争论 ;

战后,许多第三帝国的将领对基辅战役的实施颇有非议,包括古德里安本人。他们认为基辅战役的实施将第2坦克集群和第2集团军调往南方,分散了中央集团军群的战斗力,使它在同苏联西方面军的较量中损失了兵力(23万士兵)与时间(斯摩棱斯克战役历时2个月),将莫斯科战役拖到了11月,使得德军在莫斯科城下遭受失败。这是战略上的失误。当然事实并非如此,基辅战役消灭了66万以上苏军,为中央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解决了侧翼保障问题,也为他们在1941年秋到1942年秋南方战线上的绝对优势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基辅战役、乌曼战役歼敌总数达100万以上,消耗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使苏军在短期内无法同德军对抗。在莫斯科战役时莫斯科方面军苏军只有120万,对比中央集团军群180万的兵力处于绝对劣势。德军最高统帅部失误是听从了伯克等人的建议,继续进攻莫斯科,而不是等到第二年,这样,德军才最后倒在莫斯科的冰天雪地之中。

希特勒称之"最伟大的战役"

记得电影里有这么一端描写:朱可夫建议斯大林放弃基辅,斯大林骂朱可夫是胡说八道,朱可夫反驳说,如果你认为我这

个总参谋长只会胡说八道的话就请你解除我的职务,让我到前线去.于是斯大林解除了朱可夫的职务,让他到前线去指挥一个集团军.

一直有个疑问:这被俘的几十万人,并没有弹尽粮绝,也没有太多伤兵,而且应该还有集团军、军、师级完整的指挥体系,并没有到完全不能作战的程度,这么大规模的被俘事件是如何发生的?难道真如狼入羊群那样,羊群都吓傻了、失去了任何反抗能力,一声狼嚎就吓得他们跪地投降了?很难想象,很难理解。很希望有人说说当时具体是怎么回事。

这个事件跟后来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被俘是完全不同的。被围的三十万德军(据曼施坦因后来回忆说只有25万左右)那是经过浴血苦战、补给断绝、没吃没喝、缺医少药、大量伤兵只能等死的情况下才发生的投降事件,三十万人最后被俘者只有9万人。

后者可以理解、也可以想象当时是怎么回事。但对前者,实在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力。

关于苏德战争爆发的简析

关于苏德战争爆发的简析 通过本学期《二战简史》选修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二战的知识。俗话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了解更多的关于二战的历史,可以对认识当前世界形势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就以我对二战中苏德战争的了解分析一下德国在开战之初为什么会以非常之快 的速度侵入苏联达600多公里。当然苏联最后还是的打赢了“卫国战争”,但其在战争之初的反应还是很让人担心的。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160个整编师同时向苏联边境发起了猛烈进攻,然而苏联方面仅仅在三个小时之前才发布了战备命令。德国为了准备这场突袭从5月25日就开始从西线战场撤下500多万人运往苏联西部边境,然而苏联对这些动作似乎有点视而不见抑或根本没放在心上,这是为什么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根据我的一下看法做一下简要的分析。 分析两国之间的战争必然要分析一下交战国双方的各方面情况。 我们知道苏联在一战期间就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二战时期已经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国家结构和国内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军事和经济实力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就是基于这个原因斯大林对爆发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二战很不感兴趣,并且他自己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国家相互竞争的工具,作为社会主义的苏联不应该参与进去。早在德国闪击波兰的1939年8月23日斯大林就与希特勒就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当然斯大林也并没有糊涂到对德国的扩张不存一点戒心。斯大林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也在苏联西部边境囤积重兵以备万一。而且在德国突袭苏联之前,苏联情报部门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捕捉到了德国想要入侵苏联的意图,然而令人惊奇的是斯大林对这些情报似乎并没有在意。仔细分析一下,由于斯大林对苏联的绝对领导,而且斯大林个人脾气相当暴躁。导致其下属虽然得到了一些情报,但是都没有比较确凿的证据,递交报告的时候生怕被斯大林责难,所以言辞并不是那么确定,有时还会自己推翻自己找到的证据。当时最影响斯大林判断的就是1940年11月12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访问德国所带来的信息,斯大林据此判断德国在解决完英国之前不会入侵苏联,然而希特勒却在这次访问之后下定决心要入侵苏联。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斯大林个人的判断失误和其性格上的问题确实影响了本次战争的发展。 然而影响苏联战争布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特勒高超的战争欺诈术,在希特勒下定决心要入侵苏联之后就使用各种欺骗手段来蒙住苏联,干扰斯大林的判断。希特勒的情报部门甚至故意泄露消息说重兵东移就是对进攻英国的最大佯动。受到这种欺诈术的影响,在德国入侵的前一天苏联还通过火车向德国运送大量的战备物资,继续谨慎地履行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协议。 当然以上的分析仅仅建立在苏联对德国的入侵几乎毫无防备的基础上的。当苏德战争爆发之后的开始阶段,苏联军队战斗力也着实令人担忧。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仔细分析一下苏联在30年代爆发的大清洗运动,不难得出部分原因。由于斯大林的一些政治目的,残害了一大批高级军官,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加上苏联当时的国防工业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还有一些差距,所以在面对士气极盛的德国军队的时候显然有点力不从心。 分析战争的目的就是避免历史重演,也避免在以后的战争中犯下类似的错误,我们中国现在所面临的周边及国际环境相当复杂。虽然我们一直倡导和平发展,但并不是完全远离战争。我们不能犯下苏联时期过于乐观迁就敌人的错误。要时刻保持军队的高战斗力,不能因为和平的现实而放松警惕。对待日本这个曾经的侵略者,要保持200%的警惕特别是在现在其在极力的冲击着战后的和平体制。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抗日的主战场,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相互关系: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其目标都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可以说,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不会使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在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仍坚持对日作战,但战略地位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国共双方在战役或战斗中的配合日益减少,但两个战场仍保持着互为支持的战略配合关系。可以说,在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而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迅速到来。从1944年4月开始,正面战场又重新成为日军战略进攻的重点,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时,敌后战场展开了仍属游击性质的局部反攻。这时,两个战场的对立和各自的独立性更为突出,但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总之,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相互区别:(1)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而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2)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党政府的200万正规军;后者是中共领导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3)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区域划分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后者是在日军占领区内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4)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兵团大会战,打的是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是小规模伏击战,打的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5)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后者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两个战场的作用:在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致破裂,在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持久战。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时训练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课时训练题及答案 【基础练习】 1.这场战争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战争是( ) A.台儿庄战役B.淞沪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D.平型关大捷 2.它是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也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它”是( ) A.台儿庄B.上海C.长沙D.延安 3.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加强根据地政权建设 B.发动了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百团大战 C.调整根据地的土地政策 D.领导根据地军民掀起了发展生产的运动 4.抗日战争时期,在彭德怀的指挥下,中国军队对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D.平型关大捷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军队,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广泛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根据地。 (1)根据材料,指出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哪里建立。建立抗日根据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3)怎样正确认识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关系? 【能力提升】 1.蒋介石在1937年9月26日给朱德、彭德怀电报:“二十五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电报中的“一战”指的是( ) A.武汉会战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D.平型关大捷 2.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 ) A.红军长征胜利 B.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C.百团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D.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3.历史地图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面两幅战役地图,从中能提取到的这两场战役的相同点有( )

希特勒在苏德战争中犯下几次致命的战略错误

1. 希特勒在苏德战争中犯下几次致命的战略错误 苏德战争是二战的主战场,因为这个战场牵制住了轴心国中最厉害 的国家---法西斯德国的陆军的主力部队,苏德战争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整 个欧洲战场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成败,因此希特勒在这个战场上 的战略失误直接导致纳粹德国的灭亡和轴心国的战败。 1.1. 希特勒在入侵苏联时间安排上的战略失误 1941年巴尔干出现了错综复杂的事件,导致希特勒推迟了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六周的时间,从而对于日后对苏联的进攻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个不祥之兆,暗示着德国在苏联战场上被打败。 希特勒在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十八日下达了执行《巴巴罗萨》计划的最后命令。《巴巴罗萨》计划规定:“德国武装部队必须做好准备……通过一次快速进剿制服苏联”。进攻的时间确定在一九四一年五月。但是希特勒并没有能够遵守他所规定的进攻时间。因为,在此期间巴尔干出现了错综复杂的事件。三月间,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加入了三国(德—意—日)条约同盟。有了此种背景,希特勒决定去援助在希腊的墨索里尼。然而,就在条约签立后不久,贝尔格莱德的亲英派和英国签订了互相友好和互不侵犯的条约。因此,希特勒决定先打南斯拉夫,然后再去教训希腊。 四月六日,对南战争开始了。四月十七日,南斯拉夫军队缴械投降;四月二十一日,希腊军队步了南军的后尘。占领了希腊半岛和克里特岛之后,希特勒赢得了优越的战略地位,既可以从这里直取苏伊士运河,又可以从这里去进攻苏联。但是,另一方面他却因此而失掉了六周的时间,这对于日后对苏联的进剿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不是由于巴尔干出现了错综复杂的事件,使希特勒失掉了六周的时间去侵略苏联的话,这样德军就有四个多月的时间来消灭苏联了,这对于擅长使用闪电战突袭的德军来说,有四个月的时间,确切的说应该有20周的时间来收拾苏联已经足够了。 1.2. 希特勒在列宁格勒会战中的战略失误 希特勒想把列宁格勒从世界地图上抹掉,他下令将列宁格勒四面围困并以重炮向城内轰击,如果苏联人宣布投降,应该予以拒绝。在列宁格勒城前,德军的挺进也因受到顽强的抵抗而陷于停滞状态。希特勒下令将列宁格勒四面围困并以的。但是,苏联人成功地通过拉多加湖给城市提供了

山东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山东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沂南)简介 孟良崮是沂蒙七十二崮之一,地处沂南县与蒙阴县交界地域(大崮顶孟良崮战役纪念碑以西属蒙阴,以东属沂南)。其中沂南县所属的东孟良崮,面积达658.8公顷,占整个孟良崮山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包涵了主峰孟良崮(海拔536米)、最高峰大庵顶(海拔575.2米)以及大崮顶、雕窝、夹山等孟良崮山系的主要高峰,是闻名天下的孟良崮战役的主战场。早在1992年,沂南县孟良崮林场就被国家林业部正式命名为首批国家森林公园(林造字…1992?第152号)。 山东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内拥有8大类105处旅游资源,其自然生态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及红色资源结合的统一性,在现有旅游资源中是较为完美和独特的。 一是历史人文资源深厚。宋朝杨家奖英勇抗辽、精忠报国的故事妇孺皆知,孟良又是杨家将中一位忠诚、憨厚、勇猛的将领,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孟良崮就因孟良曾在此练兵习武、驻寨退敌而得名。在孟良崮旅游开发区孟良崮峰上,尚保存了3600余米古山寨寨墙,以及点将台、旗杆台、孟良读书洞、道观等大量珍贵遗迹。这必将吸引众多游客来此追寻先人的遗迹,遥想昔日山寨刀枪林立、旌旗招展、人欢马叫的胜况,徒发思古之

幽情。 二是红色资源弥足珍贵。1947年5月,陈毅、粟裕同志在这里指挥华东野战军打响了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经过3天3夜的浴血奋战,彻底消灭了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32000余人,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根据地的重点进攻,扭转了整个华东战场的战局。孟良崮作为一座经历了血与火洗浴的英雄山,从此名扬天下。2004年,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区被中办、国办下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列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这里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游大庵顶山腰乱石阵中“国民党军七十四师指挥部”遗迹,瞻仰大崮顶上的“孟良崮胜利纪念碑”,对这段革命历史必将有更深刻的认识,对革命烈士的英勇无畏必将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是自然景观资源得天独厚。孟良崮旅游区山险、石奇、洞幽、林翠,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宜人,2005年9月,被命名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园区(国土资发…2005?187号)。孟良崮有着典型的沂蒙七十二崮“平顶陡崖”式独特山体形态,崮上巨石成林布阵,上千吨的如龟、如鹰、如蜥蜴的怪石随处可见。石下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岩洞,现已发现开发的就有万蝠洞、九龙洞、情人洞、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导学案(有答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平型关大捷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及影响等;识记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2.掌握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 3.正确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自主预习 1. 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4.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三、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军事上失利后,必然要考虑部队退却方向和找一个落脚地点的问题。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以决断的语气说“目前敌强我弱的形势,需要我们退到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去。这件事,我会向湖南省委报告的。” 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每天都在关注局势发展,思考战略方针问题。他深知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和长期性,日军兵力占优势,武器精良,国民党军队以170万之众都难以抵挡其大局进攻,而当时陕北红军总共不到8万人,改编后能上前线的只有3个师4.5万人。在敌强我弱、统一战线又不巩固的形势下,这点力量如何在战场上发挥最大作用,有效打击敌人?如何积蓄力量,求得长期生存发展?如何坚持到最后,赢得胜利,将侵略者赶出中国?毛泽东冷静思考,反复琢磨,提出了创造抗日根据地的主张。他说,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钳制和相机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保存和扩大红军;争取民族革命战争领导权。为此,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的山地游击战,包括在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和在平原开展游击战争。(1)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敌人有何不同,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打击敌人创新了哪些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苏德战争爆发的时间、概况和影响

考点:苏德战争爆发的时间、概况和影响 时间:1941年6月。 概况:德军进攻苏联,不到几个月,德军便占领了苏联大片领土,直逼苏联首都莫斯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军民英勇抗击侵略者,使德军占领莫斯科的企图没能得逞。 影响:德国进攻苏联,二战规模扩大。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军民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二战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例题1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常“不宣而战”。在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对下列哪一国家“不宣而战”?() A.法国 B.英国 C.苏联 D.美国 答案:C 解析:题干中“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等是解题的关键信息,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然进攻苏联。故选C。 例题2莫斯科是个英雄城市,二战中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C.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 D.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答案:B 解析: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答案B。 1.苏德战争爆发后,领导苏联进行莫斯科保卫战并取得胜利的是() A.列宁 B.斯大林

C.罗斯福 D.丘吉尔 2.2015年召开了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这次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于() A.德国突袭波兰 B.德国东侵苏联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莫斯科保卫战 3.以下事件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的是() A.幕尼黑会议 B.德国进攻波兰 C.英法对德宣战 D.德国东侵苏联 4.随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了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据此回答:对苏德战争的初期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德军占领了苏联的大部分领土 B.德军占领了苏联的斯大林格勒 C.苏联军民坚决抗击,节节胜利 D.德军攻陷了苏联首都莫斯科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 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通电号召:“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9日,红军将领致电蒋介石请缨抗战。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由朱德、彭德怀分任正副总指挥,下辖第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全军共4.6万余人。12月25日,南方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叶挺、项英分任正副军长,下辖4个支队,全军共1万余人。1938年以后,共产党又先后在广东东江地区、珠江地区和海南岛地区建立了人民抗日武装。 根据抗日战争开始后变化了的外部条件,中共中央规定了我军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决定我军的作战任务是:在敌手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作战方针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等游击战争原则。这些战略思想和作战原则,对于指导八路军、新四军完成抗日作战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八路军、新四军完成改编后立即开赴抗日战场。最初,八路军主要是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在山西作战。9月25日平型关战役,八路军首战告捷,歼灭日军近千人。这是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有力地鼓舞了全国军民。至11月8日太原失陷,八路军共作战100余次,歼敌1.1万余人,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友军作战。 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八路军各部开始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着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1938年初,第一一五师开创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一二。师开创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第一二九师开创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在山东由中共地方党组织抗日起义,开辟了胶东、鲁中、鲁西南、鲁南等多处抗日游击区。至。1938年底,八路军共作战1 500余次,歼灭日军5.1万人,缴枪1.2万余支,收复了大片国土,八路军也壮大到15.6万余人,成为华北抗战的主力军。 在华中,新四军各部集中完毕后分头开赴大江南北抗日战场。至1938年底,新四军共作战280余次,歼敌3 800余人,初步建立了苏南、皖南和皖中等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华中敌后战场,新四军也发展到2.5万余人,成为华中抗日战场的重要力量。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在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下,日本被迫放弃“速战速决”的侵华战略,准备长期作战。此后,日军减缓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转而集中主要兵力保守占领区,“肃清”以共产党军队为主的敌后抗日力量。为了适应抗日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在9一11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是在战区和敌后,主要任务是放手发动游击战争,扩大人民武装,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行动方针是“巩固华北,发展华中”。此后,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很快进入高潮,八路军、新四军开始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集中105个团的兵力,在正太路和其他铁路沿线发动了大规模的交通破坏战,3个半月的时间里共消灭日军2万余人,攻克敌人据点近3000个,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 502公里,缴枪5 600余支、炮53门和大量军用物资。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鼓舞了中国人民胜利信心,受到国内外舆论的称赞。在战役中,八路军伤亡1.7万人。战役后,日军向华北增兵,开始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残酷“扫荡”。从1938年10月至1940年底,八路军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和巩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冀鲁豫五大块敌后抗日根据地,部队壮大到40万人,华北敌后战场已经成为中国抗日的主要战场。 在华中,抗日相持阶段到来后形势变得十分复杂,新四军在敌、伪、顽势力的包围中,处境异常困难。中共中央根据形势提出新四军的战略任务是“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并先后派出部分八路军南下协助新四军作战。华中敌后游击战争逐渐进入高潮。到1940年底,新四军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

陈毅元帅主要功绩介绍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8a13178749.html,)/总结报告/申报材料 陈毅元帅主要功绩介绍 主要战役 黄桥战役 1940年9月30日,国民党调集部队,对江苏省泰兴县黄桥地区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发动进攻。黄桥战役进行时,八路军第5纵队从淮阴地区南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部队东进至运河,在战略上起了策应作用。此役历时4天,共歼国民党军队1.1万余人,俘虏官兵4000余名,缴获军用品甚多。新四军伤亡900余名。这次战役,对反击国民党军队进攻的重要战役。为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新局面。 孟良崮战役 1947年4月,蒋介石在进攻延安的同时,调动40万人向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陈毅、粟裕等率领的华东人民解放军作战,歼灭国民党2万4千多人。5月上旬,国民党军复由临沂、泰安一线,分左、中、右三路向沂蒙山区进攻,压迫华东解放军退至胶东狭窄地区。华东解放军以部分兵力分别钳制国民

党的左右两翼,而以主要兵力实施中间突破,即选择了冒进突悬的中路敌人,实行猛烈的围攻,经过5月13-14日的浴血战斗,陈毅率军将国民党素有“王牌师”之称的整编74师全歼于孟良崮山区,此战共毙伤俘虏国民党3万2千多人,该师师长张灵甫亦被击毙,这就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也是后来小说《红日》的历史题材。解放军打退国民党对沂蒙山区的第二次进攻,扭转了山东战场的整个战局。7月,陈毅率军再次打退了国民党的第三次进攻,国民党被迫西撤。 淮海战役(1949年)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这时,中国共产党xx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解放军经过66天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6] 上海战役(1949年) 上海战役是陈毅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也是他指挥的最艰难的战役。国民党大部分军队退集到了上海,蒋介石要求指挥这三十万军队的汤恩伯坚守六个月,等待美国人出兵救援,陈毅指挥的第三野战军已经达到了上海。

【配套课时练】2019-2020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1《敌后战场的抗战》课时练习题 (三)

2019年秋部编本八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 《敌后战场的抗战》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9·北京中考模拟)在雄安一带的白洋淀上,活跃着一支抗日武装,他们利用有利地形,端岗楼,截击敌人军火船,切断敌人水上交通线,有力地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敌人。他们的行动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理论的实践。横线上应该填 A.游击战争 B.现代战争 C.速决战 D.持久战 2.(2019·湖北中考模拟)胡老师上历史活动课,准备了如下四幅图,由些可见,这节历史活动课的主题是 A.十四年抗战 B.八年抗战 C.正面战场 D.敌后战场 3.(2019·河南中考模拟)“使日本始终没有在中国占领区建立起巩固的殖民统治,严重破坏了日本‘以战养战’的罪恶图谋,使日

本的战争能力日渐衰落,以致1943年下半年以后,敌后战场的侵华日军无力再发动大规模进攻。”对此局面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B.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 C.美国的太平洋战场 D.苏德战场 4.(2019·安徽初三会考)下图是1938年梁白波发表的漫画,该漫画意在表明: A.十四年抗战拉开帷幕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民党军队积极抗日 D.敌后抗战给与敌人沉重打击 5.(2019·山东中考模拟)以下抗日战争时期进行的重要战役,属于中国军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取得了胜利的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豫湘桂战役 6.(2019·辽宁初二期末)《亮剑》中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八路军主动出

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A.卢沟桥抗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7.(2018·福建初二期末)1940年12月,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中共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时事新闻是() A.红军长征胜利结束B.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C.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D.平津战役开始8.(2019·贵州中考真题)抗战时期,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正面战场重大胜利的指挥官是 A.彭德怀 B.贺龙 C.李宗仁 D.张学良 9.(2019·山东初二期末)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下列属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采取的灵活战术有() ①地道战 ②地雷战 ③夜袭战 ④麻雀战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2018·湖北初三期末)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_敌后战场的抗战同步练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 1.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这样描述过中国抗战期间的一次战役:“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100团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这次战役是() A.台儿庄大捷B.百团大战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2. 哪一个战役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并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伏击战 C. 卢沟桥抗战 D. 雁门关伏击战 3.下图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军民采取的著名战法是( ) A.地道战 B.地雷战 C.破袭战 D.麻雀战 4.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枢纽是( ) A.重庆 B.西安 C.成都 D.延安 5.“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这首歌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B.采取了恰当的战略战术 C.海外侨胞大力支持 D.两大战场密切配合 6.土地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土地 B.打土豪,分田地 C.减租减息 D.耕者有其田7.毛泽东在1938 年5 月写成的《论持久战》中指出:“在他们(日本侵略者)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在作战上讲,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史实依据是() ①平型关大捷②西安事变③百团大战④台儿庄战役 A.②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④ 8. 利用表格简要记录历史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表格内容记录的是( )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百团大战 D. 豫湘桂战役 9.1940年日本天皇曾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 )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问答简述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

了卫国战争的胜利!为欧洲的解放&战胜法西斯作出了贡献$ !简述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影响最广泛和最深远的战争$它以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的彻底失败和美中苏英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是在苏德战场上进行的&苏联军民抗击和歼灭德国法西斯的战争$苏联人民以巨大的牺牲换来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苏联的伟大卫国战争在二战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挑起的!在这三个法西斯国家中!又以德国法西斯为最强大&凶恶和狡猾$#*&%年#,月#/日!希特勒批准了关于侵略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企图用闪电战击溃苏联!并规定对苏战争必须在'个星期到,个月内结束$在战争初期!苏联红军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年#,月'日!苏军在莫斯科转入了反攻!收复了莫斯科州&加里宁州&图拉州&梁赞州的全部以及斯摩棱斯克州&奥廖尔州局部!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重大胜利!粉碎了)德国陆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莫斯科保卫战是伟大卫国战争开始以来的第一次战略胜利$它不仅给苏联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坚定了夺取最后胜利的信心!还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扭转了苏军的战略态势!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为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德战场是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苏联红军是歼灭德国法西斯的主力军和决定性的力量$德军在莫斯科会战惨遭

失败之后!被迫放弃了对苏联的全面进攻!他们企图占据重要的 经济&军事和交通要道斯大林格勒$从# *&,年到#*&+年为期,%%天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粉碎了德军集团!标志着苏德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一个转折点!即苏军从战略防御开始转入了战略进攻$随后的库尔斯克会战彻底粉碎了德军的一切企图!苏军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所消灭的敌军士兵和武器的数量要比英美等其他国家所消灭的敌军总数还要多$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其他任何战场都没有像苏联战场那样紧张和残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是在苏联大地上发生的!是苏联红军帮助解放了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和领土!并一直打到了德国柏林$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本身是对法西斯的最大打击!苏联信守承诺!在胜利后+个月内对日宣战!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缩短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时间$实际上!苏联卫国战争不仅消灭了德国法西斯!而且还与抗日民族解放战争遥相呼应!彼此之间进行战略支援与配合!共同打败了野蛮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了哪几次会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美英三国首脑先后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举行三次首脑会晤!史称)三巨头会晤*"0519J $' U #534$ #!协商对德日作战问题以及战后问题$三次会晤确立了苏联在世界大国中的新地位$

孟良崮实践报告

中国近代史纲要 实践考察报告 题目:走进红色旅游区临沂 ------参观孟良崮有感

走进红色旅游区临沂 ------参观孟良崮有感 一、考察目的 红色革命圣地是让中华儿女重温历史,牢记历史的地方。只有不断重温历史,才能体会到当时的屈辱,才能激发中华儿女的上进心,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对孟良崮战役遗址的参观,重温红色道路,探寻沂蒙精神,对沂蒙老区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更透、更清晰的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期间经历过草地、爬雪山、突破敌军的围追堵截种种磨难,正是信念和意志,他们坚信革命会成功,正是这样的顽强的信念和意志让他们突破了一重又一重的困难。我们作为青年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难免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那么我也需要有自己的信念和意志,为了我们的梦想坚持下去,不要轻言放弃。 二、简介 孟良崮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沂蒙山区中的一座石质小山。位于蒙阴、沂南两县之间。“崮”是当地对于顶平坡陡的方山地形之俗称。孟良崮属低山,平均海拔400米左右,最高峰大顶子575米。孟良崮地处沂蒙山区南北交通要道上,形势险要,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宋朝杨家军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故名。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于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及援军一部,共32000余人,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孟良崮由此而名扬海内外。现经绿化,蚕果业发展迅速。尤以花椒著称。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和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孟良崮国家级森林公园占地800公顷。主峰上建有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山下建有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现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参观的主要景点 首先说下历史战役,孟良崮战役是陈毅、粟裕指挥的华野,在沂蒙山区的孟良崮地区进行的一场重大战役,此战全歼了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国民党王牌军74师,并击毙了该师师长张灵甫,扭转了华东战局,在全国解放战争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此,解放战争为我们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 我们的第一站是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它位于孟良崮烈士陵园内。在纪念馆大

中国抗日战争知识题(敌后战场)一

中国抗日战争知识题(敌后战场)一 1、1937年7月2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指示.》,指出卢沟桥事变在发展有两种可能的前途,我们的总任务是,,。并提出红军立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准备向华北出动,执行对日直接作战的任务。 答案:争取卢沟桥事变发展为积极的抗战;以致发展为全国的抗战;反对一切丧失任何中国领土主权的妥协。 2、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发表《反对日本进攻在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阐明了中国抗战存在着、和,指出:必须实行坚决抗战的方针,反对妥协退让的方针;实行全国军队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实行抗日的外交,改良人民生活,进行国防教育,执行抗日的财政经济政策,团结全国人民、政府、军队,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长城,反对与此相反的办法;争取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国自由解放的前途,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中国人民做牛马奴隶的前途。 答案:两种方针;两套办法;两个前途 3、1937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第二次宣言》严正表示:“立刻实行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实行大规模的民众 ,民众与民众,建立各种各样人 民的组织。 答案:发动;组织;武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1937年8月1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关于改编后党及政治机关的组织的决定》中规定:在师以上及独立行动的部队,组织军政委员会;在师、团两级及总部直属队,组织党的委员会,领导党的一切工作和部队政治工作;在连队建立党的支部,是党在部队中的基本组织;师以上设,团设,营设,连设,政治机关,其中心是,。 答案:政治部;政治处;政治教导员;政治指导员;进行党的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 5、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和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抗战路线,确定了战略总方针和人民军队的军事战略方针、任务,这对于坚持长期抗战、争取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的意义。 答案:全面的全民族的;全国抗战的持久战 6、1937年8月29日,为保证共产党对八路军的绝对领导,中共中央决定前方成立“党的军委分会”,书记,副书记,成员还有任弼时、张浩、林彪、聂荣臻、贺龙、刘伯承、关向应,共9人组成。 答案:朱德;彭德怀 7、1937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中国共产党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分析了全国抗战的形势,提出要反对阶级投降主义和民族投降主义,指出实现全面抗战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迫切任务,必须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统一战线中和原则。 答案:无产阶级领导权;独立自主 8、1938年1月28日,毛泽东、谭政电告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傅钟并转各师首长及政治部:为统一对外名义,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以名义出现,主任,副主任、。

浅谈二战的重大战役及其历史影响

浅谈二战的重大战役及其历史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反法西斯战争。战争从1939年9月开始,一直到1945年9月结束。全世界共有61个国家、80%以上的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在这场目前人类最大的战争之中,我们记住了战争狂人希特勒、墨里索尼、裕仁天皇,我们记住了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总书记斯大林,我们记住了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沙漠之狐”隆美尔,我们记住了写日记的犹太女孩安妮,我们记住了纽约时代广场上的胜利之吻,我们可能记住了那些令人感动的故事或者瞬间,但是我们是否已经忘记了二战中那些永载史册的重大战役,以及他们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呢?这是人类文明因为她们而改变了轨迹…… ——斯大林格勒会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役包括下述部分:1942年5月德军横扫苏联西南地区,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国空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巷战;苏联红军反击;最终合围全歼轴心国部队。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最终迎来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斯大林格勒大战给希特勒法西斯以致命的打击,德军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反攻了,他们一步步后退,开始走下坡路。苏联红军则开始大反攻,陆续收复了失地,并攻入德国本土。斯大林格勒大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 ——中途岛战役—— 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一个著名战例。其于1942年6月4日展开,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还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因此成为二战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 日本在珊瑚海海战之后的仅仅一个月就已经把中途岛拟定为下一个攻击目标。这不只能报美国空军空袭东京(DoolittleRaid)的一箭之仇,还能敞开夏威夷群岛的大门。防止美军从夏威夷方面出动并攻击日本。日本海军想借此机会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残余的军舰引到中途岛一举歼灭。为达到该目的,日本海军几乎倾巢而出,投入大半兵力,舰队规模甚至超越后来史上最大海战莱特湾海战时的联合舰队。是日本海军在二战中最大的战略进攻,然而由于珊瑚海海战的牵制,使联

2013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抗日的主战场,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相互关系: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其目标都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可以说,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不会使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在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仍坚持对日作战,但战略地位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国共双方在战役或战斗中的配合日益减少,但两个战场仍保持着互为支持的战略配合关系。可以说,在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而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迅速到来。从1944年4月开始,正面战场又重新成为日军战略进攻的重点,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时,敌后战场展开了仍属游击性质的局部反攻。这时,两个战场的对立和各自的独立性更为突出,但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总之,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相互区别:(1)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而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2)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党政府的200万正规军;后者是中共领导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3)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区域划分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后者是在日军占领区内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4)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兵团大会战,打的是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是小规模伏击战,打的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5)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后者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两个战场的作用:在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致破裂,在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持久战。 用心爱心专心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 副本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海技1151 王世伟201512924130 在抗日战争中有两大战场,即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敌后战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国民党领导的抗日正面战场是一个历史禁区,没有谁敢提及这个敏感的历史话题,但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有责任把历史真相告诉人民。 过去,之所以不能讨论这个话题,可以列举出众多的理由,但毛泽东主席在会见尼克松总统时,一语道破:他们称我们为“匪”,我们也称他们为“匪”(大意)。国共两党互相为“匪”,互相为敌的时候,抗战历史也就难以客观、公正、理性的表述。 当历史的桎梏被打破以后,一些人又从一个极端跑到了另一个极端。好象抗日战争全是国民党打下来的,和共产党没有关系,或者相反。特别是在网络上,两种观点尖锐对立,各自论证,互不相让。 历史并非可以随便戏说,它既要合乎历史存在的真实,又要合乎历史发展的逻辑。那么,怎样评价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用呢?我们只要简明地梳理一下那段历史,就不难从中得出接近历史真相的结论。我们可以粗略地把抗战划分为3个发展时期。 (1)1931年9月——1937年6月为一 个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9.18事变, 东三省沦陷。此时的国民政府并不愿意 向日本开战,采取的是外交调解的不抵 抗政策,特别是推行了“攘外必先安内” 的不得人心的政策。而中国共产党发出 了抗战的最强音,广泛的唤醒民众,倡 导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这时,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领也有坚决 抗战的,比如马占山、张治中、张自忠 所进行的江桥抗战、第一次淞沪抗战、 第一次长城抗战等,但这些战役就其本 质上说,多少带有爱国将领的“个人行 为”,并不完全是“政府行为”,所以, 他们的抗战都没有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 (2)1937年7月——1941年春为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7.7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对于粉碎日本法西斯“三个月灭亡中国”战略阴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经过淞沪会战、忻口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歼灭日军45万余,迫使日军停止了战略进攻,形成了抗战的相持阶段。 从7.7事变到1941年春,国名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进行重大战役22次,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