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 第十七章 细胞的社会联系

17 第十七章 细胞的社会联系

细胞学作业第十七章--细胞的社会联系

一、细胞通过哪些方式产生社会联系?细胞社会联系有何生物学意 义? 细胞黏着、细胞连接、细胞通讯以及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细胞社会。细胞社会联系在胚胎发育、组织构建等过程中尤为重要。细胞的社会联系体现在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胞外环境甚至机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在胚胎发育中,胚胎细胞通过细胞社会的联系彼此交流信息,以决定细胞的行为和命运,包括结构和功能分化、位置以及生死抉择等。细胞社会联系是组织建成、维持及修复的最主要保障。神经细胞、免疫细胞以及内分泌细胞通过社会性联系,共同参与并维持机体的稳态平衡。 二、细胞连接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功能? 动物细胞有三种类型的连接∶紧密连接,粘着连接,间隙连接,每一种连接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封闭(紧密连接)、粘着(斑形成连接)和通讯(间隙连接)。这三种类型的细胞连接中,粘着连接最为复杂,并且易同细胞粘着相混淆。根据粘着连接在连接中所涉及的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骨架的关系又分为四种类型:桥粒、半桥粒、粘着带和粘着斑。 三、细胞黏着分子与胞外基质成分有哪些,分别有什么功能? 细胞黏着分子可大致分为五类:钙粘素、选择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合素及透明质酸粘素。钙粘素,选择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合素,透明质酸粘素 钙粘素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介导细胞连接,在成年脊椎动物,E-钙粘素是保持上皮细胞相互粘合的主要CAM,是粘合带的主要构成成分。桥粒中的钙粘素就是desmoglein及desmocollin。 2.参与细胞分化,钙粘素对于胚胎细胞的早期分化及成体组织(尤其是上皮及神经组织)的构筑有重要作用。在发育过程中通过调控钙粘素表达的种类与数量可决定胚胎细胞间

细胞生物学第十三至十七章作业答案

第十三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1 什么是细胞周期?简述细胞周期各时相及其主要事件。 答:细胞周期: 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开始生长到下次有丝分裂终止所经历的全过程。 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生化事件: ①G1期:DNA合成启动相关,开始合成细胞生长所需要的多种蛋白质、RNA、碳水化合物、脂等,但不合成DNA; ②S期: 开始合成DNA和组蛋白;在真核细胞中新和成的DNA立即与组蛋白结合,组成核小体串珠结构; ③G2期:主要大量合成ATP、RNA和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和成熟促进因子等; ④M期: 为细胞分裂期,一般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4个时期。 2 细胞通过什么机制将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有何生物学意义? 答:细胞将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的机制可以归纳为牵拉假说和外推假说。 ①牵拉假说:染色体向赤道面方向运动,是由于动粒微管牵拉的结果。动力微管越长,拉力越大,当来自两级的动粒微管拉力相等时,即着丝粒微管形成的张力处于动态平衡时,染色体即被稳定在赤道面上; ②外推假说:染色体向赤道方向移动,是由于星体的排斥力将染色体外推的结果。染色体距离中心体越近,星体对染色体的外推力越强,当来自两极的推力达到平衡时,推力驱动染色体移到并稳定在赤道板上。 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后,Mad2和Bub1消失,才能启动细胞分裂后期,并为染色体成功分开并且平均分配向两极移动做准备。 3 细胞周期有哪些主要检验点?各起何作用? 答:细胞周期有以下主要检验点: ①G1/S期检验点:检验DNA是否损伤、能否启动DNA的复制,作用是仿制DNA损伤或是突变的细胞进入S期; ②S期检验点:检验DNA复制是否完毕,DNA复制完毕才能进入G2期; ③G2/M期检验点:DNA是否损伤、能否开始分裂、细胞是否长到合适大小、环境是否利于细胞分裂,作用是使得细胞有充足的时间将损伤的DNA得以修复; ④中-后期检验点:纺锤体组装的检验,作用是抑制着丝点没有正确连接到纺锤体上的染色体,确保纺锤体正确组装。 4、细胞周期时间是如何测定的? 答:测定细胞周期的方法很多,有同位素标记法、细胞计数法等,其中标记有丝分裂百分率法是常用的一种测定方法。 标记有丝分裂百分率法的原理是对测定细胞进行脉冲标记、定时取材、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显示标记细胞,通过统计标记有丝分裂百分数的办法来测定细胞周期。 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是BrdU渗入测定细胞周期的方法。BrdU(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加入培养基后,可做为细胞DNA复制的原料,经过两个细胞周期后,细胞中两条单链均含BrdU 的DNA将占l/2,反映在染色体上应表现为一条单体浅染。如经历了三个周期,则染色体中约一半为两条单体均浅染,另一半为一深一浅。细胞如果仅经历了一个周期,则两条单体均深染。计算分裂相中各期比例,可算出细胞周期的值。 5、细胞周期同步化有哪些方法? 比较其优缺点? 答:①自然同步化:自然界存在的细胞周期同步化过程。 ②人工同步化包括人工选择同步化和人工诱导同步化两种方法,比较如下:

细胞外基质与心血管病

细胞外基质与心血管病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由成纤维细胞、间质细胞、上皮细胞等体内各种组织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类大分子物质。主要分为胶元、非胶元糖蛋白、蛋白聚糖和弹性蛋白等四大类,主要分布和聚集在细胞表面和细胞间质,多成复杂网络结构,故称细胞外基质(间质)。它们是细胞和组织赖以生存、活动和调节的外环境:一方面为细胞和组织提供支持、联结、固定、保水、缓冲等物理性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又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信息传递和汇集的中介。它可通过各种信号传递系统,调节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分化、粘附、代谢、损伤修复、组织重构等各种生理功能。被称为是人体细胞和组织内稳态的主要调节者(The Central Regulator of Cell and Tissue Homeostasis)。 细胞外基质的成分十分复杂,除了各型胶元以外,还有各种粘连蛋白(FN)、层连蛋白(LN)、氨基聚糖(GAG)、蛋白聚糖(PG)、弹性蛋白(Elastin)、内动素(Cytotatin)、血栓结合素(Thrombospondin)、整合素(Integrin)、玻连蛋白(Vitronetin VN)、连结蛋白(Connexins)、钙粘素(Cadherins)、选择素(Selectin)、粘附素(细胞粘合素)、细胞粘合素(Cytotatin)等几十个类别。每一种类别又有几种至十几种亚型。细胞不同产生和分泌的基质成分亦不同;组织不同所含的细胞外基质的成分和比例亦不同;即使同一种细胞,同一种组织,在不同的生理、病理和反应条件下,细胞外基质的成分、结构和构型亦不同;结构和构型不同,细胞外基质的功能和作用亦不同;同一类型的细胞外基质,它还可分解成不同的降解片段,也有不同的生理功能。随着基因和蛋白质组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新的细胞外基质分子还在不断诞生,其类型、构型、构像还有更多发现,其功能亦在不断的扩展,构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细胞外基质的网络家族和体系。 细胞外基质虽然来源、成分、分型和功能不同,各司其责,但在结构和功能上,它们又排列有序、疏密相间、相互联结、彼此协同,在细胞间质、组织间隙和器官内,形成各种复杂的相对固定的形式和分层网状结构,形成许多不同的功能结构区域,如在血管,可以形成内膜表面的粘附保护层、内膜下层、基底膜层、内弹力层、外弹力层、血管中层和外层系膜结缔组织等等。每一个结构区域都具有其复杂的成分、结构和各自的功能,形成多重通道、支架、隔栅、巢穴或屏障,保护和调节着血管的完整的功能。细胞外基质来源于器官和组织内的不同细胞。细胞不同,产生和分泌的基质亦不同,如在心脏,肌肉细胞可以产生胶元IV、

第十七章 生物氧化-习题

第十七章生物氧化 一、选择题 ⒈关于生物氧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氧化与体外燃烧的化学本质相同; B、厌氧生物不具有生物氧化功能; C、生物氧化不一定同 磷酸化偶联;D、在细胞外也能进行生物氧化;E、生物氧化最本质的特征是有电子的得失 ⒉关于电子传递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DPH中的氢也可以进入呼吸链氧化; B、1分子铁硫中心(2Fe-2S)每次传递2个电子; C、NADH 脱氢酶是一种黄素蛋白;D、各种细胞色素的吸收光谱均不同;E、在某些情况下电子传递不一顶与磷酸化偶联 ⒊关于氧化磷酸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子传递复合物II不与磷酸化偶联; B、动力势是H+回到膜内的动力; C、解偶联剂不能阻抑电 子传递;D、F1-ATP酶有合成及水解ATP双功能;E、氧化是放能过程,磷酸化是吸能过程 ⒋关于线粒体穿梭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内膜上有两种NADH脱氢酶分别以FMN和FAD为辅基; B、每对氢经过磷酸甘油酸或苹果酸 穿梭系统进入呼吸炼均能产生3个ATP;C、苹果酸进入线粒体内必须有膜上交换体协助;D、ATP 或ADP穿越线粒体内膜需由腺苷酸转位酶催化;E、Pi离子可与OH-交换进入线粒体 ⒌ F1F0-ATPase的活性中心位于() A、α亚基; B、β亚基; C、γ亚基; D、δ亚基; E、ε亚基; ⒍下列哪一种物质最不可能通过线粒体内膜?() A、Pi; B、苹果酸; C、柠檬酸; D、丙酮酸; E、NADH ⒎可作为线粒体内膜标志酶的是() A、苹果酸脱氢酶; B、柠檬酸合成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单胺氧化酶; E、顺乌头酸酶 ⒏将离体的线粒体放在无氧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内膜上的呼吸链的成分将会完全以还原 形式存在,这时如果忽然通入氧气,试问最先被氧化的将是内膜上的哪一种复合体?() A、复合体I; B、复合体Ⅱ; C、复合体Ⅲ; D、复合体Ⅳ; E、复合体Ⅴ ⒐如果质子不经过F1F0-ATP合成酶回到线粒体基质,则会发生() A、氧化; B、还原; C、解偶联; D、紧密偶联; E、主动运输 ⒑在离体的完整的线粒体中,在有可氧化的底物的存在下,加入哪一种物质可提高电子传递和氧气摄入量?() A、NADH; B、更多的TCA循环的酶; C、ADP; D、FADH2; E、氰化物 ⒒下列化合物中,除了哪一种以外都含有高能磷酸键?() A、NAD+; B、ADP; C、NADPH; D、FMN;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⒓下列反应中,哪一步伴随着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反应() A、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 B、甘油-1,3-二磷酸→甘油-3-二磷酸; C、柠檬酸→α酮戊二酸; D、琥珀酸→延胡索酸; E、苹果酸→草酰乙酸 ⒔乙酰CoA彻底氧化过程中的P/O值是() A、2.0; B、2.5; C、3.0; D、3.5; E、4.0; ⒕肌肉组织中肌肉收缩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以哪种形式贮存?() 1

细胞间质和细胞外基质的联系与区别

细胞间质和细胞外基质的联系与区别 细胞间质是由细胞产生的不具有细胞形态和结构的物质,它包括纤维、基质和流体物质(组织液、淋巴液、血浆等)。细胞间质对细胞起着支持、保护、连结和营养作用,参与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也就是说细胞间质是细胞的生活环境。 细胞外基质不只具有连接、支持、保水、抗压及保护等物理学作用,而且对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发挥全方位的生物学作用。 1.影响细胞的存活、生长与死亡 正常真核细胞,除成熟血细胞外,大多须粘附于特定的细胞外基质上才能抑制凋亡而存活,称为定着依赖性。例如,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一旦脱离了细胞外基质则会发生程序性死亡。此现象称为凋亡。 不同的细胞外基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例如,成纤维细胞在纤粘连蛋白基质上增殖加快,在层粘连蛋白基质上增殖减慢;而上皮细胞对纤粘连蛋白及层粘连蛋白的增殖反应则相反。肿瘤细胞的增殖丧失了定着依赖性,可在半悬浮状态增殖。 2.决定细胞的形状 体外实验证明,各种细胞脱离了细胞外基质呈单个游离状态时多呈球形。同一种细胞在不同的细胞外基质上粘附时可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形状。上皮细胞粘附于基膜上才能显现出其极性。细胞外基质决定细胞的形状这一作用是通过其受体影响细胞骨架的组装而实现的。不同细胞具有不同的细胞外基质,介导的细胞骨架组装的状况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形状。3.控制细胞的分化 细胞通过与特定的细胞外基质成分作用而发生分化。例如,成肌细胞在纤粘连蛋白上增殖并保持未分化的表型;而在层粘连蛋白上则停止增殖,进行分化,融合为肌管。 4.参与细胞的迁移 细胞外基质可以控制细胞迁移的速度与方向,并为细胞迁移提供“脚手架”。例如,纤粘连蛋白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及角膜上皮细胞的迁移;层粘连蛋白可促进多种肿瘤细胞的迁移。细胞的趋化性与趋触性迁移皆依赖于细胞外基质。这在胚胎发育及创伤愈合中具有重要意义。细胞的迁移依赖于细胞的粘附与细胞骨架的组装。细胞粘附于一定的细胞外基质时诱导粘着斑的形成,粘着斑是联系细胞外基质与细胞骨架“铆钉”。 由于细胞外基质对细胞的形状、结构、功能、存活、增殖、分化、迁移等一切生命现象具有全面的影响,因而无论在胚胎发育的形态发生、器官形成过程中,或在维持成体结构与功能完善(包括免疫应答及创伤修复等)的一切生理活动中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两者一个是生存环境,一个则是对生命活动有更深的影响。

17-细胞的社会联系

第17章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通过多种途径与机体的其他细胞建立起结构、物质及信息的社会联系。除了细胞通讯使信号细胞与靶细胞产生社会联系外,细胞间或细胞与胞外基质间通过细胞识别与黏着,形成细胞连接,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相邻细胞或细胞与胞外基质间在形态建成、组织构建等方面产生社会联系。细胞的社会性对细胞的存活、发育、迁移、增殖、形态以及基因的差异表达,对组织形成、个体构建发挥了重要的结构与信号作用。 在多细胞机体中,细胞之间的连接主要有3种类型:以紧密连接为代表的封闭连接可形成渗透屏障,阻止溶液中的分子沿细胞间隙进入体内,同时还起到隔离膜蛋白和膜脂分子及维持上皮细胞极性作用;锚定连接是中间丝(桥粒、半桥粒)或微丝(黏合带和黏合斑)将相邻的细胞或细胞与胞外基质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坚韧有序的细胞群体、组织与器官;通讯连接(包括间隙连接和化学突触)则在细胞之间的代谢偶联、信号转导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来进行物质交换与相互联系。 细胞识别与黏着由位于细胞表面的黏着分子介导,这些分子包括钙黏蛋白、选择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以及整联蛋白家族。钙黏蛋白对胚胎发育中的细胞识别、迁移和组织分化以及成体组织器官构成具有主要作用。选择素主要参与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识别与黏着,帮助白细胞从血液进入炎症部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大多介导淋巴细胞和免疫应答所需要的细胞之间的黏着。整联蛋白主要介导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黏着,参与信号传递,调节细胞增殖、生长、生存、凋亡等重要生命活动。 胞外基质的基本成分是由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组成的蛋白纤维和由糖胺聚糖与蛋白聚糖形成的水合胶体构成的复杂的结构体系。胞外基质不仅赋予组织以抗压和抗张力的机械性能,而且还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重要生命活动有关。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胞外基质,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伸展蛋白等。细胞壁不仅起支持与保护作用,而且其中的某些寡糖具有信号分子的作用。

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是由成纤维细胞、间质细胞、上皮细胞等体内各种组织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类分布和聚集在细胞表面和细 胞间质的大分子物质所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故称细胞外基质(间质),是细胞和组织赖以生存、活动和调节的外环境。 主要作用:一方面为细胞和组织提供支持、联结、固定、保水、缓冲等物理性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又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信息传递和汇集的中介。它可通过各种信号传递系统,调节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分化、粘附、代谢、损伤修复、组织重构等各种生理功能。被称为是人体细胞和组织内稳态的主要调节者(The Central Regulator of Cell and Tissue Homeostasis)。 细胞外基质的成分十分复杂,除了各型胶原以外,还有各种粘连蛋白(FN)、层连蛋白(LN)、氨基聚糖(GAG)、蛋白聚糖(PG)、弹性蛋白(Elastin)、内动素(Cytotatin)、血栓结合素(Thrombospondin)、整合素(Integrin)、玻连蛋白(Vitronetin VN)、连结蛋白(Connexins)、钙粘素(Cadherins)、选择素(Selectin)、粘附素(细胞粘合素)、细胞粘合素(Cytotatin)等几十个类别。每一种类别又有几种至十几种亚型。 细胞不同产生和分泌的细胞外基质成分亦不同;组织不同所含的细胞外基质的成分和比例亦不同;即使同一种细胞,同一种组织,在不同的生理、病理和反应条件下,细胞外基质的成分、结构和构型亦不同;结构和构型不同,细胞外基质的功能和作用亦不同。随着基因和蛋白质组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新的细胞外基质分子还在不断诞生,其类型、构型、构像还有更多发现,其功能亦在不断的扩展,构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细胞外基质的网络家族和体系。 细胞外基质虽然来源、成分、分型和功能不同,各司其责,但在结构和功能上,它们又排列有序、疏密相间、相互联结、彼此协同,在细胞间质、组织间隙和器官内,形成各种复杂的相对固定的形式和分层网状结构,形成许多不同的功能结构区域,如在血管,可以形成内膜表面的粘附保护层、内膜下层、基底膜层、内弹力层、外弹力层、血管中层和外层系膜结缔组织等等。每一个结构区域都具

10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答案

第六章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细胞连接:多细胞生物题的细胞已经丧失了某些独立性,而作为一个紧密连接的整体进行生命活动,为达到各细胞的统一和促进细胞间所必需的联系,相邻细胞密切接触的区域特化形成一定的连接结构。 2、tight junction:紧密连接位于上皮细胞顶部侧壁,是由一系列跨膜蛋白和外周蛋白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蛋白体系,多呈带状分布,具有维持细胞极性和通透性屏障作用。 3、锚定连接:是由一个细胞的骨架系统成分与相邻细胞的骨架成分或细胞外基质相连接而成的结构。根据起参与连接的细胞骨架成分,将锚定连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肌动蛋白丝相连的,包括黏合带、黏合斑及隔状连接。另一类是与中间丝相连的,包括桥粒和半桥粒。 4、桥粒:是细胞内中间丝的锚定位点,它在细胞间形成钮扣式结构,将相邻细胞铆接在一起。桥粒连接处相邻细胞膜间的间隙约30nm,质膜的胞质侧有一致密斑,其成分为细胞内附着蛋白。桥粒斑上有中间纤维相连。通过桥粒,相邻细胞内的中间纤维连成了一个广泛的细胞骨架网络。 5、gap junction:间隙连接的基本单位为连接子。每个连接子是由6个连接蛋白环绕而成,中央形成直径约为1.5nm的亲水性低电阻通道。相邻细胞膜上的连接子对接便形成胞间连接,间隙连接常呈斑块状,一个间隙连接斑块内可含有几个甚至成千上万对连接子。 6、extracellular matrix:细胞外基质是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空间的分泌蛋白和多糖类物质构成的精密有序的网络结构。细胞通过细胞外基质行使多种功能,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使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膜之间紧密联系,构成了各种组织与器官,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二、选择题 【A1型题】 1、C 2、B 3、E 4、B 5、C 6、B 7、E 8、E 9、B10、B 11、A 12、C 13、C14、D 15、B 16、A 17、B 18、B 【A2型题】 1、A 2、E 3、E 4、C 5、C 【B型题】 1、B 2、A 3、D 4、C 5、E 6、A 7、E 8、E 9、A10、A11、C12、C13、B14、D15、D 【C型题】 1、C 2、D 3、A 4、B 【X型题】 1、ADE 2、ABCE 3、ACD 4、ABCDE 三、填空题 1、封闭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 2、中间纤维肌动蛋白 3、间隙连接胞间连丝化学突触 4、桥粒半桥粒黏着带黏着斑 5、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层黏连蛋白和纤黏连蛋白 6、氨基己糖糖醛酸 7、细胞骨架细胞骨架细胞外基质 8、连接子6个连接蛋白环绕 9、氨基聚糖核心蛋白 四、判断题

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由大分子构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为细胞的生存及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并通过信号转导系统影响细胞的形状、代谢、功能、迁移、增殖和分化。 细胞外基质的成分 构成细胞外基质的大分子种类繁多,可大致归纳为四大类:胶原、非胶原糖蛋白、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以及弹性蛋白(图10-1,2)。 上皮组织、肌组织及脑与脊髓中的ECM含量较少,而结缔组织中ECM含量较高。细胞外基质的组分及组装形式由所产生的细胞决定,并与组织的特殊功能需要相适应。例如,角膜的细胞外基质为透明柔软的片层,肌腱的则坚韧如绳索。细胞外基质不仅静态的发挥支持、连接、保水、保护等物理作用,而且动态的对细胞产生全方位影响。 图10-1 细胞外基质的成分 图10-2 上皮组织的细胞外基质

一、胶原(collagen) 胶原是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约占人体蛋白质总量的30%以上。它遍布于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是细胞外基质中的框架结构,可由成纤维细胞(图10-3)、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某些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 图10-3 成纤维细胞周围的胶原纤维 目前已发现的胶原至少有19种(表10-1),由不同的结构基因编码,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及免疫学特性。Ⅰ、Ⅱ、Ⅲ、Ⅴ及Ⅺ型胶原为有横纹的纤维形胶原。 各型胶原都是由三条相同或不同的肽链形成三股螺旋,含有三种结构:螺旋区,非螺旋区及球形结构域。其中Ⅰ型胶原的结构最为典型。 表10-1 胶原的类型

图10-4 胶原的结构(左模式图,右电镜照片) Ⅰ型胶原的原纤维平行排列成较粗大的束,成为光镜下可见的胶原纤维,抗张强度超过钢筋。其三股螺旋由二条α1(Ⅰ)链及一条α2(Ⅰ)链构成。每条α链约含1050个氨基酸残基,由重复的Gly-X-Y序列构成。X常为Pro(脯氨酸),Y常为羟脯氨酸或羟赖氨酸残基。重复的Gly-X-Y序列使α链卷曲为左手螺旋,每圈含3个氨基酸残基。三股这样的螺旋再相互盘绕成右手超螺旋,即原胶原。 原胶原分子间通过侧向共价交联,相互呈阶梯式有序排列聚合成直径50~200nm、长150nm至数微米的原纤维,在电镜下可见间隔67nm的横纹。胶原原纤维中的交联键是由侧向相邻的赖氨酸或羟赖氨酸残基氧化后所产生的两个醛基间进行缩合而形成的。 原胶原共价交联后成为具有抗张强度的不溶性胶原。胚胎及新生儿的胶原因缺乏分子间的交联而易于抽提。随年龄增长,交联日益增多,皮肤、血管及各种组织变得僵硬,成为老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人α1(Ⅰ)链的基因含51个外显子,因而基因转录后的拼接十分复杂。翻译出的肽链称为前α链,其两端各具有一段不含Gly-X-Y序列的前肽。三条前α链的C端前肽借二硫键形成链间交联,使三条前α链“对齐”排列。然后从C端向N端形成三股螺旋结构。前肽部分则呈非螺旋卷曲。带有前肽的三股螺旋胶原分子称为前胶原(procollagen)。胶原变性后不能自然复性重新形成三股螺旋结构,原因是成熟胶原分子的肽链不含前肽,故而不能再进行“对齐”排列。 前α链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并在形成三股螺旋之前于脯氨酸及赖氨酸残基上进行羟基化修饰,脯氨酸残基的羟化反应是在与膜结合的脯氨酰-4羟化酶及脯氨酰-3羟化酶的催化下进行的。维生素C是这两种酶所必需的辅助因子。维生素C缺乏导致胶原的羟化反应不能充分进行,不能形成正常的胶原原纤维,结果非羟化的前α链在细胞内被降解。因而,膳食中缺乏维生素C可导致血管、肌腱、皮肤变脆,易出血,称为坏血病。 二、纤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 FN是一种大型的糖蛋白,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分子含糖4.5-9.5%,糖链结构依组织细胞来源及分化状态而异。FN可将细胞连接到细胞外基质上(图10-5)。

2021细胞生物学-细胞社会的联系(精选试题)

细胞生物学-细胞社会的联系 1、cellsurface(细胞表面) 2、cellcoat(细胞被) 3、cellulose(纤维素) 4、hemicellulose(半纤维素) 5、pectin(果胶) 6、lignin(木质素) 7、extracellularmatrix,ECM(细胞外基质) 8、groundsubstance(基质) 9、collagen(胶原) 10、elastin(弹性蛋白)

11、fibronectin,FN(纤维粘连蛋白) 12、laminin,LN(层粘连蛋白) 13、basallamina,basementmembrane(基膜) 14、integrin(整联蛋白) 15、cellrecognition(细胞识别) 16、neuralcelladhesionmolecule,N-CAM(神经细胞粘着分子) 17、cadherin(钙粘着蛋白) 18、lectin(凝集素) 19、celladhesion(细胞粘着) 20、celladhesionmolecule,CAM(细胞粘着分子) 21、selectins(选择蛋白)

22、immunoglobulinssuperfamily,IgSF(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23、celljunction(细胞连接) 24、tightjunction(紧密连接) 25、锚定连接(anchoringjunction) 26、adherensjunctions,zonulaadherens(粘着连接) 27、adhesionbelt(粘着带) 28、adhesionplaque,focaladhesion(粘着斑) 29、desmosomes(桥粒) 30、desmosome(完全桥粒) 31、hemidesmosomes(半桥粒) 32、communicatingjunction(通讯连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