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研究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研究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研究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研究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研究

摘要: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反映出满族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文章浅析了满族剪纸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特征。根据满族人的生活习俗而选择的剪纸创作题材丰富多彩,以及多样的创作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剪纸艺术研究

满族民间剪纸是广泛流传于满族地区的一种特定艺术形式,它产生于满族先民生活的需要,来源于对美的追求。满族民间剪纸艺术依附于满族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以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满足了满族人民的心理需要,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和对幸福的企盼。

第一章绪论

剪纸,又叫“刻纸”,是以纸为主要加工材料,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一种民间造型艺术。满族剪纸艺术以满族人原始的自然神崇拜、始祖神崇拜、生殖繁衍崇拜以及满族风俗为主要表现内容。满族人的原始崇拜活动中往往要制造图腾形象,或用树皮、兽皮剪刻诸神形象,或用木材雕刻神偶的形象等。

满族是一个善骑射、喜渔猎、勤劳勇敢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沿革中,满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满族民间剪纸艺术是留于民间的民族遗产,虽然没有留下具体的文字资料,但这种植根于白山黑水间,通过口传心授,缘物寄情,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代代相传。

第二章满族民间剪纸流源

满族民间剪纸起源于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其基本观念是信鬼神的存在,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满族先民在白山黑水间骑射渔猎,在林海雪原中繁衍生息,绿野山川孕育了勇悍旷达的天赋,抑制了忧愁悲哀,然而,因为他们对大自然的天地山河,风雨雷电难以理解,加之大自然对他们的无情威胁,便产生了超自然的神奇幻想和“万物皆神”的“原始拜物教”,这就是“萨满教”。他们把一切有益于人类的物体现象都看作是神,反之,则把一切对人类有害的东西都看成是人间的“胡图”(鬼)或“巴拉尊”(妖)。

满族的萨满教有崇奉神灵的习俗,如天神、地神、祖先神、动物神等170多个,其中160多个是嬷嬷神,意即老太太。这些嬷嬷神各有分工,有管子孙繁衍的,管儿女婚姻的,管进山不迷路等。满族的剪纸就是从这种对嬷嬷神的崇敬开始的,将神的形象加以突出、强化、形象化;需要将祭祀仪式装点得肃穆、庄重;萨满也需要造成舆论以扩大影响,正是这种种需要产生了为萨满巫术服务的民间剪纸艺术。

满族有自己的审美意识,在色彩上认为白色吉祥,红色凶恶,和汉俗迥异。这就是满族的“色尚白”。这一色彩观的形成与满族的习俗是有关的:满族是以狩猎为生的民族,生活在丛林峻岭中,这里冬季漫长,到处是皑皑白雪。出猎时,白色是最好掩护,狩猎时身上有红色,就容易被野兽发现而招来祸害。天长日久,产生了对白色的崇尚。

满族民间剪纸的创作是满人发挥才智、表达感情、美化生活的重要手段,在精神生活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臵。满族姑娘出嫁时,新媳妇必须剪些纸花粘帖在居室或窗户上,作为洞房点缀之用。谁家的媳

妇或闺女窗花剪得巧,不但能在村前村后博得夸赞,同时也能受到婆家的宠爱。

第三章满族民间剪纸与民俗

民俗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由特定的人群在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中所形成的行为和思想的习惯性事象。任何一个民俗文化元素,一旦被民俗主体的人所认定、接纳并取得共识,就会成为约定俗成。当这个民俗文化元素被民俗主体的人们广泛运用到物质与精神的重要层次时,就会渗透到民俗领域并产生有效的文化功能。满族民间剪纸艺术与民俗文化密切相连,剪纸作为民俗文化的物象载体,它与民俗相辅相承,彼此促进。民俗为剪纸的提供了存在的土壤环境,民俗事项是剪纸艺术创作的源泉;剪纸具有依附性,既伴随着满族民间的民俗文化活动,又成为民俗发展的动力,丰富了民俗的内容。满族民间剪纸活动是一种民俗文化,是满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展示了民俗的内容。满族民间剪纸具有巨大的民俗文化价值,它不仅再现了满族民间的文化意蕴和社会图景,而且影射出满族民间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素质。满族民间剪纸服务于南传上座佛教,伴随佛教贯穿于满族民间人民民俗生活的各个方面,相生相依。

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举凡岁时节令、居住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如剪纸作品《东北三大怪》就是例证。

第四章满族剪纸的艺术特征

满族民间剪纸作品古朴、粗犷、浑厚、是千百年来文化历史积淀的产物,集中全面的体现了我国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审美观念和

哲学观念,释放着特有艺术魅力,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在扎根乡土的发展中,它形成了自己若干独有的艺术特点。

1、结构万剪不断。剪纸作品由于是在纸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须采取镂空的办法,由于镂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由此就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这是满族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2、简洁生动。满族民间剪纸产生和流传大部分在农村、由于受到制作工具、制作材料和本身条件的限制,只能采取最简单的方式刻画物象、从而形成了简洁概括的艺术特点。

简洁概括表现民间剪纸讲究神似,不追求形似,注重求简舍繁,概括提炼出最能体现本质和情感的特定的外在形态,通过剪刻外轮廓的办法,对物象进行神似地刻画。剪制作品时,往往从抓特征入手,无关的东西尽可去掉,需要强调的就尽力表现。他们剪人像,有时只剪出人的两只夸大了的眼睛;有时又只剪出人的一张美满全脸的大嘴。这样做,是因为作者要在不同的作品中强调不同的东西。

优秀的剪纸作品都充分地体现了概括与简洁的特点。满族剪纸大都剪技粗犷,形象简洁,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他们剪制的《娃娃拉手》和《卖花格格》是一幅高度概括,高度简洁的好作品。在这幅作品中,作者没作任何的局部描绘,只选择了娃娃拉手的典型形体动作,运用对折只剪外轮廓的手法,就极其生动地塑造娃娃和格格拉手时可爱形象。

3、形象优美。剪纸的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特殊美术品种,造型与构成方式不受物象的影响,按照作者主观意象去进行作品形象与构成的设计。在构成上,满族民间剪纸喜欢表现的物象一个不漏的平铺

在画面上,并让其互不遮挡。构图时,作者不受任何物象间真实存在关系地约束,自由随意的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象进行安排。剪纸作品《东北三大怪》。可以把媳妇和小孩同时剪出来,还可以把窗的每一个面都平铺于画上,甚至可以把四合院上下左右的房子都正面平面的摆出来,以二度空间代替自然视觉的三度空间,不考虑什么物象在自然形态下的透视关系,大胆采取主观意象的多点透视,表现自己所要表现的一切。

4、豪放粗犷。满族民间剪纸在视觉上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它的剪技独特,明显区别中原民间剪纸,其剪痕粗拙、简约、豁达,红白对比强烈,这在整体上能给人豪放、粗犷的视觉美感。这些剪技特点的形成并非偶然,它与这块黑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自然造就了生命及生命的性格,那么白山黑水不仅养育了这个民族(满族)的生命,也铸就了他们豪放、粗犷的性格。这种性格主要表现在他们不惧怕见风霜雨雪、酷暑严寒,自由吞吐自然界给它们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致使他们的各种行为与些性格相吻合。正因为如此,满族劳动人民才给我们创造出剪技独特繁纷的民间剪纸的作品。比如《嬷嬷人》、《龟与蛙》、《三仙姑》、《双双鱼》等这些鲜活的剪纸作品,无论其内容繁复还是简约,在剪技方面都能给人以粗拙、豁达的视觉感受。就是《嬷嬷人》的剪纸作品而言,剪技就十分独特,作者运用极为概括、粗拙的剪技,形象地剪出了嬷嬷人象征与特征。嬷嬷人形象原本起源于满族巫术信仰中的保护人们可以子孙平安,驱邪免灾的“老太太神”,剪纸即人化的嬷嬷神带着满族母系社会习俗的印记,嬷嬷人的形象都是正面站立,两手下垂,五官为阴刻,具有鲜明的满族特色。作者能够以心去感悟生活,感悟人性的本真状态,并将自己感悟凝练出独特的剪技语言,以不变为可变,将不能成为可能。充分

地表现出人们的愿望与祈盼。作品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在心灵上,都给观者以极大的视觉美感享受与心灵满足。

5、夸张变形。满族民间剪纸的夸张与变形是大胆而随意的,但又是夸张之有理,变之有据的,并且有较强的承传规范性。作者依照表现对象的特征和使用意图,凭借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一辈一辈传下来的表现手法,对表现物进行从形体结构到存在方式的异变处理,创造非自然真实的充满浪漫色彩的艺术形象。形变中,作者一般只追求传神,不刻意强调逼真,物象的形变方式视需要而定。需要大就剪成大,不需要就剪成小的,需要圆的就剪成圆的,需要方的就剪成方的,一切不受物象自然形态的影响。如满族剪纸作品《祭天》、《乌鸦救驾》就是例证。

6、博采众长。满族入主中原,因特殊的历史原因,满族风俗习惯受汉族的影响较其他民族要深得多,因此,满族的各种礼仪习俗的剪纸中,表现的内容和采取的形式,也自然有很多与汉族相似的,这是文化融合的痕迹,我们还可以以满族祭俗中的花盆式“供花”,婚俗中以“龙凤呈祥”“喜鹊登梅”为内容的喜花,丧俗中的“金楼银阁”纹样等中寻找到。但融合并没有同化,满族古老的文化烙印深深地刻在每张作品中。如剪纸作品《满汉娶亲》就是一例证。

第五章、满族剪纸的题材选择

剪纸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作者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由于他(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的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

象为基础,因此形成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反映了大众百姓的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题材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生活题材。因为剪纸的作者大多来自农村,所以她们的作品题材大部是取材自己的劳动生活,有的直接表现自己饲养的家禽家畜,也有的表现生活中常常见到的植物瓜果、蔬菜等。这些都来源于生活的题材,使满族剪纸作品表现出十分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满族剪纸中,很多以马、牛、羊、鸡、犬、豕等十二生肖动物家畜为题材的,但民间最普遍和最常见的还是以花卉、瓜果、花鸟为多数,并在剪纸中具体生动的反映出来。具有代表性的四季花卉与生活中常见的瓜果、花鸟在形象上是美观富有表现性的,色彩上也是丰富多变的,并且赋予了深刻的寓意和内涵。如较普遍以鱼、莲为主形象的剪纸作品,就是“鱼戏莲”、“鱼吻莲”、等,其目的不只是为自然界花草虫的写照,而是以鱼代表男、莲代表女、莲代表生来歌颂人类生命繁衍的重大主题。

2、传说故事题材。从题材方面说,不仅其中的熊、虎、鹿、及山花、参果、樵夫、牧人与林海雪原的生活密不可分,而且那些旗装马靴的“嬷嬷人”,正是满族祭奉祖先的古俗之物。“嬷嬷人”以对称的正面造型,展开四肢,显露着人的完善,替代着人的躯体去完成捍卫生命、娱乐神明的使命。“嬷嬷人”是可站立、可摆放的立体型剪纸,民间巧手运用折叠与剪镂结合的纸的语言特征,使薄片的材料具有一种体积感又有刀剪意味的造型样式。

这些内容表现的多是满族人民所熟悉的或是喜闻乐见的,有的是悲剧,有的是喜剧,表现的主题爱憎忠奸是非常鲜明的,如有“巴鲁舍身斩妖龙”、“劈山救母”、“鸭绿江鲤鱼”等民间传说;有《红楼梦》、《水浒》、《松漠记闻》等历史戏剧人物;也有“公鸡斗架”、“石榴生子”、“摘桃”、“耕种”、“收获”“五谷丰登”、“六

畜兴旺”等对家禽的喜爱和丰收喜悦的心情,以及反映喜庆吉祥的“孔雀戏牡丹”、“二龙戏珠”、“鸳鸯戏莲”等内容。

3、祈求吉祥题材。长期以来满人饱受阶级压迫,再加战乱、饥荒,使他们生活贫困、饱受饥苦,所以在劳动和休息之余,有着强烈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因此在剪纸中有许多反映幸福安乐、美满吉祥的图案,这些内容构思非常巧妙,很多是用吉语的语句谐音,或是用吉祥的寓意和隐喻,这种比喻谐音的手法,主是民间的一种艺术语言,如果在语言句中,不用比喻,而是平铺直叙,就会感到平淡无味、不胜其烦。所以采取托物寄意或赋予吉语的手法,用自然事物中那些能够唤起人们感情上健康的共鸣,和美好形象来诱发人们的美好情感和联想,便人感到生动、形象。如满族剪纸作品《五福(蝠)捧寿》、《年年有余(鱼)》等等。

4、传统节日题材。满族民间剪纸是民间习俗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剪纸艺术在四季节令、婚丧寿宴、宗教礼仪、生男育女、居家劳动中显得格外突出。

每逢除夕,除了室内贴各种窗花、挂春幡外,还一定式要剪一幅“观音娘娘坐鳌鱼”,以避灾难。正月十五闹花灯,贴灯花,显出一派人丁(灯)兴旺的景象。正月二十三,第一天是立春日,要剪春幡、衬上黑穗、挂在门上象征春回大地、风调雨顺。三月清明节,祭祀扫墓在供品摆衬剪纸,以思故人情。五月端午,北方很多地方有在门首上贴葫芦形剪纸的习惯。传说是仙人收妖捉怪、盛仙丹妙药的工具,英雄好汉的酒具,百姓盛粮、淘水的工具,传说五月初一药王下凡,见到人间毒虫横行、瘟病四起,他就将自己的神药葫芦挂在一家门口,灭虫收瘟、普救众生。以后,剪纸艺人剪一纸形葫芦贴在门口,葫芦内剪有扫帚、剪、锥和被消灭的“五毒”,也有壁虎吃五毒的剪纸,

反映了人们灭虫除害、消除灾疫的美好愿望。七月七日鹊桥相会,也是姑娘们乞巧的日子,巧姑娘们聚坐在一起赛智慧、剪花样、剪花瓜、剪牛郎织女,互相观摩取巧,馈赠传抄。八月十五中秋节,剪嫦娥、兔儿爷,很多象征团圆,丰收、祥瑞的故事出现在刀剪之中。九月九是重阳,剪重阳旗寓意步步登高。腊月初八,剪连年有余寓意生活丰衣足食。

第六章、满族剪纸的创作手法

一、满族剪纸的技法特点

满族民间剪纸以单纯、粗犷、浑厚豪放的风格为主,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土生土长、土色土香,融入日常生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入探讨和挖掘民间剪纸的技法特点,对我们传承和发展满族剪纸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1、镂空剪纸技法。由于剪纸只能在有限的平面空间塑造形象,丰富剪纸的表现手段,成为众多艺人的追求。经过数代的努力,人们创造了利用剪空作品有关点、线、面的办法来表现结构形体,塑造形象的剪纸镂空技法。运用这种技法,可以有效的进行作品局部的仔细刻画,打破了原始剪纸基本是靠外轮廓塑造形象的限制,增强了剪纸艺术的表现力。

镂空技术的出现,实现了满族民间剪纸的粗放向精细的过渡,促进了满情剪纸艺术新的造型观、审美观的诞生,作者采用线造型的手法,利用镂空技术,表现象形体结构、衣纹和法物的线条,刻去了画面上所有的其余部分,使剪纸作品产生了近似国画白描的艺术效果。通过流畅多变的线条成功的刻画不同物体的形象动态。如满族剪纸作品《葫芦娃》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

剪纸是以剪、刀并用为主,巧妙地运用阴阳相间、疏密等来点缀线条连接的自然与流畅,在形与形之间相连的随心随意的创作产生了具有装饰效果的造型。这种对表面形式的淡化与掏剪的特殊表现,将满族民间剪纸的平面镂空趣味和稚拙的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2、剪纸刀法技巧。剪纸讲究刀路和刀法,刀路分里外,有的从外到里顺剪或有的从里到外的顺剪。有的将纸对折后剪成左右对称图案的对剪,也有的将纸自由折叠后剪成均齐反复的图案的折剪等。刀法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锯齿”和“月牙儿”两种。

“月牙儿”也是剪刻时自然产生的各种弧形装饰,它以阴刻为主,主要表现人物的衣纹,或破坏大块黑的面积,根据个同物象的特征,形状,可长可短,可宽可窄,可曲可直,能变化出各种不同的类型。

“锯齿”是在剪刻过程中,由于纸和刀的切割移动而自然产生的。它利用锯齿的长短、疏密、曲直和刚柔等变化,结合不同物象的特征,表现出它的质感、景感和结构等。如树叶、动物鬓毛、禽鸟羽毛、人物胡须等。各种不同形式的事物,到了剪纸艺人的手中,都能被表现得活灵活现,美轮美奂,更是意味深长。

“锯齿”和“月牙儿”这两种形式也往往在同一张剪纸中交错运用,能使画面中的层次分明和富有变化效果,如果运用得恰当,就能将剪纸中独具的刀味与质感表现出来。

3、多种技法融合。满族民间剪纸的剪技是随着剪纸的发展而得演进的。从单一以剪子剪发展到期后来用香火烧、用刀刻、用手撕等剪法,而且一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往往由多种剪法构成。由于剪法的多变性和随意性,满族民间剪纸作品以线造型具有独特的美感。比如,满族民间手撕艺术可谓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一枝独秀,它是以手

代剪,在“剪”痕上波荡起伏,变化无穷,这更能凸显满族民间剪纸的粗犷感和民族性格。

满族民间剪纸的作品,比如《嬷嬷人》、《龟与蛙》、《三仙姑》、《双双鱼》等这些鲜活的剪纸作品,无论其内容繁复还是简约,在剪技方面都能给人以粗拙、豁达的视觉感受。就是《嬷嬷人》的剪纸作品而言,剪技就十分独特,作者运用极为概括、粗拙的剪技,形象地剪出了嬷嬷人象征与特征。嬷嬷人形象原本起源于满族巫术信仰中的保护人们可以子孙平安,驱邪免灾的“老太太神”,剪纸即人化的嬷嬷神带着满族母系社会习俗的印记,“嬷嬷人”的形象都是正面站立,两手下垂,五官为阴刻,具有鲜明的满族特色。作者能够以心去感悟生活,感悟人性的本真状态,并将自己感悟凝练出独特的剪技语言,以不变为可变,将不能成为可能。充分地表现出人们的愿望与祈盼。作品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在心灵上,都给观者以极大的视觉美感享受与心灵满足。

二、满族剪纸的构图特点

满族民间剪纸寄托了民间艺术家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民族信仰的表述。所以剪纸的构图大部分采取对称、平列、互相揖让、互不遮拦的满布局方法,它们在布局上不善于表现多层次空间和繁杂的场面,画面几乎不留大处空白。比如,满族民间剪纸中常用的以少胜多的对折剪法,可以将一个形象在同一画面中剪成完全相同的、对称的一个个或多个图像,并且图像可以上、下、左、右对称排列,致使画面形成强烈的对称性和装饰性美感。比如剪纸作品《年年有余》,由于作品采取满构图和对折的剪法处理画面,画面左右完全对称,活泼可爱的双对鲤鱼充满整个画面,画面没有没在大处空白,整个作品和谐统一,并洋溢着吉祥与喜庆。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对称性和装饰

性美感。再如剪纸作品《喜雀登枝》,作品为了表述对春天的美好祝福,完全采取满构图和对折的剪法来营造画面的主题。作品上、下、左、右完全对称,体现了满族民间剪纸以少用多的剪法特色,整个画面稳定的对称性和满构图的布局手法,致使两面在视觉上给人以祥和安稳的感觉。另外,满族剪纸在布局上多数采取互相揖让、互不遮拦的满构图方法来处理画面形象的排布,画面所形成的装饰感觉更为强烈。比如剪纸作品《挖参》,从题材内容上看,该幅作品的生活气息极为浓厚,实属现实生活题材的创作;从党规的表现上讲,形象之间应该俄足够的空间和层次,如此处理画面容易给人以现实的生活感,但该作品在布局和空间的表现上却一反常规,采取了“互相揖让、互不遮拦”的满构图方法,画面中的人物与背景处理,仅有形象面积大小的变化,基本是平面排列的方法构成画面。然而作品无论在主题表现上,还是在布局的处理上都给我们留下美好的遐思。

满族民间剪纸作品很多都是随意的、不规则的、抽象的粗线条连接,这样就构成了画面在布局上的饱满美,同时也给作品增添了抽象和神秘的视觉美感。有人讲:神秘的气息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倘若失掉这种灵魂,作品必将变成一目了然的图。然而满族民间剪纸并非如此,它不仅存在这种说不清,理不明的神秘气息,而且通过种气息能够表达艺术家无尽的遐想。比如,剪纸作品《“蘑菇老人”和他的女儿》和《三只神箭》中就运用粗细不均、抽象的粗线条,使得艺术作品不仅充分地表现了神秘的传说故事内容,同时在视觉上给我们留下了说不明道不白的抽象美感。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和感动。

三、满族剪纸的造型特点

任何种类的艺术作品都有自己特定的形式和表现手段。从造型语言上讲、满族民间剪纸的主要造型手段是线条,即剪痕。线条是构成

画面形式与内容的主要元素。这种线条在剪纸作品中有粗细、长短、刚柔、方圆等不同品格,也有疏密、聚散的纵使变化,在无穷的变化中彰显出线条的品格和变化中的属性美感。满族民间剪纸在线条运用上是自由、稚拙的,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寓意性美感。提及满族民间剪纸,人们首先会想起它们色彩鲜亮、造型稚拙有趣、随机性强等特点。可以说满族民间剪纸是抽象的艺术,它的形态比模仿再现性艺术更加自由、抽象、鲜活,它更加大众的审美,更富有趣味和寓意,这一点可能满族民间剪纸艺人自身都不曾认知的问题。其原因是满族民间剪纸作品多出自普通劳动者,特别是劳动妇女之手。她们并不通晓艺术专业的审美与造型规律,也无须通晓专业审美与造型法则。她们的审美多源于本民族历史传统的审美观,尽管这种审美观单纯、质朴、肤浅,却能引起民间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幻想、渴望以及对宗教信仰。

满族民间剪纸图案并不单是根据客观自然形态来造型的,而是以寓意、联想的形式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种寓意、联想的形式或通过吉语谐意,或通过指物会意,或通过感情等手法,使图案富于理想的幻觉,表达美好的愿望,以求奇幻想、愿望、趣味于图案,唤起民俗感情上的共鸣。

满满族及先人在宗教信仰、万物有灵、生活向往的审美理念支配下,创造了相应的民间造型艺术语言,形成了鲜明的、灿烂的、乡土的民间美术样式,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灿烂的视觉美感。如剪纸作品《锄地》。黑白对比强烈,表现满族的风土人情,虚实疏密,线条挺拔有富于变化,具有质朴的艺术风格。

满族民间剪纸作品一般都无具体入细的客观再现,而是以简约、概括、鲜明、明了艺术表现方法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和信仰,求得多数观众的认同。

如剪纸作品《挖参》取材于满族风情和人参传说,人参是长白山人的重要经济财源,因此被称为宝物,作品中挖参人的显得格外兴奋,作者还不经意地在人参上剪出五官,使人联想到“人参娃娃”的神话故事,更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画面语言简约而富有情趣。

四、满族剪纸的色彩特点

满族民间剪纸从外观上看,色彩似乎十分单调,几乎没有什么色彩而言。其实不然,满族民间剪纸不仅有单纯的色彩表现,而且有丰富的色彩寓意。不同民族对色彩都有自己的审美的色习俗,满族也不例外。由于他们终年在冰雪中生活及狩猎,在视觉上长期接触白色,因此他们对白色有着特殊的情感,认为白色吉祥,即“色尚白”的色彩审美习俗。大量运用的另一个色就是红色,与白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红色在满族过大年和节日中运用的较多。这种审美习俗在剪纸作品中的应用是崇高无上的。比如,满族在祭祀祖先活动中所剪的“佛头”和挂签,其中也有白色的。这些纯白色的剪纸作品在满族剪纸作品中虽不多见,但它在视觉上都能给人以独特庄重、肃然起敬的美感。而每每过大年,艳丽、浓烈的主观意象色彩红色,则给人喜庆与祥和的感觉。

满族民间剪纸在色彩的运用上,不仅有民族的色彩喜好,同时也十分注重对不同颜色材质的选用。比如用桦树皮剪出的嬷嬷人、各种小动物等形象,桦树皮本身在色彩上就十分朴素漂亮。还有的用黑豆做成的“黑豆人”。这种色彩是人工无法调制的,是纯粹的自然色彩,更具有生命力和朴素、和谐的视觉亲和力。

第七章满族剪纸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满族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内容丰富,以它独特的艺术风格、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地域色彩而文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

值和艺术价值,在我国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性。保护和利用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满族民间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满族民间集体无意识的传承很多民间手工艺品,时至今日还保持着很多原始风貌,其中的满族民间剪纸延续着千百年来手工制作和手工技艺传承的古老方式,顽强地保留着它独有的地域性特征,象“活化石”般的展示着。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极其珍贵、存在状态濒危,瓦解,崩溃。同时也是最具魅力的瑰宝之一。由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同,各自文化环境之异,各民族传统文化又有各自特色。但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的,任何价值观念都需要寻找自己的合理性,每个时代对传统都能发现新的意义和新的解释。如何去破解去对应,是对我们现代人的一种考验和挑战。

满族民间剪纸有着它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自然,和社会还有人生的美好追求,也是多年来满文化的积累和大众智慧的总汇。对于我们是一座文化宝库,我们在保护它的同时更应该去继承发展,使其得到创新。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关注和了解民间文化知识,培养民族的民间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乡土文化和乡土艺术的鉴赏能力,培植传承民间文化的民族情感。使学生热爱我们身边的民间文化和乡土艺术,进而理解、支持和投身到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的伟大事业中来。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广为人知,创新发展,传承久远。

参考文献:

[1]陈伟萍著.试论中国民间剪纸造型[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

[2]许之敏著.民间剪纸[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年

[3]杨峰主编.满族风情中国少数民族风情书系

[4]冯骥才主编.民间剪纸中国结从书

[5]《美术大观》

浅谈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

浅谈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 发表时间:2012-05-16T10:59:26.0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7月总第103期供稿作者:曾华容[导读] 人们按照自己的生活习俗以及审美观点进行创作,并融入自己的信念与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曾华容四川省彭山县文化馆620800 一、剪纸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国民间剪纸包含着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它客观地反映了中国文化多彩多姿的特色,体现了民间剪纸创作者对美的艺术想象和创造精神,其文化价值远远超过了剪纸本身。 古老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其中民间剪纸艺术是这个宝库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自始至终根植于基层、根植于生活,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民众性。从广义上看,民间剪纸艺术的内涵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的美术范畴。剪纸艺术由特定的功能、形态、性质所形成的品种、类别和规格等,都远远超出了文人美术和宫廷美术的范围,极具现实生活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地域与民族民俗风格,呈现出风格迥异、五光十色的审美视觉。民间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最深层的本源和根基,而剪纸艺术则是民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丰富了传统文化,并在其繁衍过程中不断地给予滋补,使最基层、最现实、最生活化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国文化这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上,同时,民间剪纸艺术也从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中不断地吸允着养分和精髓,不断地丰富着自身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 剪纸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为流传。人们按照自己的生活习俗以及审美观点进行创作,并融入自己的信念与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人们通过剪纸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共同的心理需求上逐渐形成的,它是基于对人的视觉经验、心理经验以及行为活动等深层意义的感知和理解而进行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联络信息、沟通情感和意识的文化媒介。 二、民间剪纸的哲学与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其早期的产生和应用过程中,民间剪纸承载着无数下层社会人们的憧憬,他们把美好的憧憬用具象或意象的表现形式寄情于剪纸之上。用自然界中现有的形象来表达自身的愿望和憧憬,作者将这些表现对象纳入到作品结构中时,只是作为一种特定观念意义上的符号将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投射其中诉诸表现的形式。他们在使用这些感性形象的时候又要将自己主体自身的认识和现实的感受贯注其中,追求一种较为朦胧的自然物象与人相结合的韵味,充满着物我合一的本源哲学意味。 剪纸艺术中的题材、图案、色彩成为特定内涵的替代物而具有象征性寓意的“符号”在民间最为普遍。如:在剪纸中,婚俗里面寓意子孙繁衍后代阴阳相交的“阴阳鱼”、“鱼咬莲”,寓意幸福美满的“福(蝙蝠)在眼前”等,就是用自然界中相关联的物象予以解释说明,表达自身的愿望。它们是民众求生、趣利、向往、追求、歌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是寓意吉祥、幸福美满的真实写照。它们用具有象征性的自然界中的物象寓意反映了人们质朴、真诚、坦率的心理。作品既通俗又含有某种寓意,这是人们最初创作冲动的本源,是一种中国本源哲学文化观“物我合一”的体现。 在民间剪纸中,艺术创作不受特定视觉空间和特定时间的限制,这就是剪纸艺术的超时空造型观念。它们可以把有生命的花草、动物以及自然万物来代替线条、黑白、明暗变化等没有生命的装饰;也可以用不同时间状态下的物象进行缝合,创作出具有超时间的艺术作品。它们所表现的是一个超时空的宇宙世界,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作品中装饰天地万物,强调它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现象的剪纸艺术,沉淀着先人们朦胧、纯朴的文化内涵,近年来,民间剪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被社会作更深的艺术挖掘,现代美术创作氛围增添了来自民间清新、质朴、粗狂的新鲜气息,也使得现代文化观念趋向多元化发展。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俗与美术相结合的文化,其中蕴含着的文化价值,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日益受到人们的特殊关注和重视。 三、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民间剪纸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艺术形式,即使是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可供它施展魅力的领域也是很广泛的。它作为岁时民俗事项、美术造型创作、审美及美育需求,会在广阔的领域内长期延续下去,这是剪纸艺术沿着它旧有的渠道的一种自然流淌式的发展。民俗是民族文化的延续和沉淀,一旦沿着民俗形成亦即具有了顽固的心理凝聚力而不易改变。由于剪纸已经渗入到许多民俗的审美活动中并成为其组成部分,如春节的门笺、结婚的双喜字等等,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民间基层广大群众喜爱的美术创作项目,剪纸的普及性和大众化是其它画种乃至其它艺术种类难以企及的。剪纸无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还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从其发展看,需要有大批艺术家的介入,以艺术家与传统的剪纸相结合来充分发掘和汲取传统剪纸的精华,同时不断提高剪纸艺术的思想性和时代性,让传统的剪纸焕发出新的旺盛的生命力,使传统的剪纸艺术得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入,我们在注重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同时,更应珍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沟通,同时也是本民族多元文化的整合和文化产业的开发。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真正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保持住自己的特色,能够立足于现代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林,并把剪纸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去开拓和发展,的确任重道远,而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定会在新时代绽放异彩,其前途必然是灿烂辉煌的。

浅谈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认识

对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认识和看法 ——剪纸艺术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是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剪纸“美化生活,娱乐身心,启迪智慧,激发创造” ,颇有益处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 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为普及、最为广泛流传的品类之一,而且风格多样,极具地方特色。剪纸艺术的传达方式,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大量使用组合的手法,在造型上合理地夸张变形,从而表现出图案形式的艺术美感。其中对称、平衡、重复、发射是剪纸图案形式中最常用的方式,在这些方式中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平面构成的要素。剪纸就是从传统艺术中提取元素,以现代创造意识和表现技巧进行再创造。 现实生活中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寻找设计元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行有意味的、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创造,可以将无形的抽象的某种理念和心理状态转化为一种具体形象,引发出抽象意念延伸和连接。剪纸艺术,不管艺术风格如何,其传达方式最显著的特点都是平面结构,也就是以纯粹的平面点、线、面的方式,构成形形色色的艺术作品,是完全意义上的二维空间艺术。剪纸艺术的传达方式,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大量使用组合的手法,在造型上合理地夸

浅谈中国民间艺术.doc论文.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 内容简介: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想要学好设计做出好的设计,就该都了解具有民族代表的文化,下来我会向大家介绍关于中国民间艺术相关知识。大概内容分为这样几大块,先大概谈谈民间美术,接着再聊聊民间美术的特点、民间美术的几类,最后着重介绍一下剪纸艺术。 民间美术是我国原始艺术的延续,在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中,民间美术是非常重要的,它继承了原始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实质。民间美术是通过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以及对历史传统遣型的重新建构,实现了创作语言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注重造型,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带有浓郁的民间气息,是人类劳动生活里最质朴的艺术体现。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民间美术是艺术与生活的最直接的触点,它以最粗糙,最原始,最朴素的方式从生活中诞生的。就它的现实功能来说,它是用以理解民族审美理解和普通群众的喜好的引导。 民间美术是千百年来集体意识和劳动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的结晶,民间美术是劳动群众和民间艺人,其中决大多数是在劳动之余创作的,主要为劳动者因此表现了他们的愿望、心理、信仰和生活观念。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自己欣赏、使用。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民间美术是在生活中发生、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文化表现形式,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始终无法摆脱创造者的群体意识、情感气质和习俗心理,它是为生活而创造的艺术。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这不是取法自然的真实形象去表达作者的某种观念,而是用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民间美术是最自由、最有生命的艺术,是没有雕琢、不做作,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古老的民族风俗的艺术。 正是民间美术是普通群众劳动结晶,所以民间美术就有大众性的特点,民间大众性,是指它的产生、消费和传播形式的外部特征。当然民间美术群众性特征也不排斥个人的因素,优秀的民间美术家及其代表会在民间美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的差异,文化的发展也就随着而千差万别,呈现出多类型、多

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和分类

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和分类 ?剪纸,又叫刻纸,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剪纸的历史 ?。战国(公元前476一前221年) ? ①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 弧形装饰物。 ? ②湖南长沙黄泥圹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 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在新疆高昌故城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两张团花剪纸,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剪纸作品,该剪纸材料为麻料纸,呈折叠状,供祭祀所用,其艺术表现已相当成熟。 ?北朝团花剪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剪纸作品。 ?西汉时,人们开始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前156—前87)的宠妃李氏去世后,汉武帝思念不已,于是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像为其招魂。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唐(公元618一907年)时期,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 ?唐代已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它工艺方面: ?①1963年一1965年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人胜”剪纸。 ?②1973年西安出土的皮革帽子,图案是镂空花样。 ?④现藏于日本正仓院唐代的“人胜”刻金箔。 ?⑤1951年湖南省长沙出土的汉代金箔刻花图样。 ?宋代(公元960一1279年)宋代关于剪纸的记载就很多了。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与品种的丰富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还有灯彩、茶盏的装饰。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有的贴在窗上,有的装饰灯彩,还有的剪成所谓“龙虎”之类。 ?。 ?蓝印花布工艺制作中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而得的;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也采用了剪纸的技法,有阴刻、阳刻之分。 ?宋代周密(1232—约1298)撰写的《志雅堂杂钞》中,记载了一位叫俞敬之的剪纸艺人,他是中国剪纸发展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艺人。 明、清时期剪纸艺术走向成熟,并进入鼎盛时期。民间剪纸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

[剪纸艺术,插画,民间]浅谈民间剪纸艺术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民间剪纸艺术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 0引言 美术艺术不仅是世界艺术中的瑰宝,在我国艺术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除了阳春白雪的国画、雕塑美术艺术等,我国还存有着大量来自民间,继承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慧和质朴品质的美术艺术,民间剪纸艺术就是其中的代表。 1民间剪纸艺术 1. 1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 民间剪纸艺术是民俗文化的产物,采用剪刀和纸张,使用纸张的实和被减掉的部分的虚,以自然的生活实物作为背景,来体现剪纸美术的画面感。我国不同地区的剪纸艺术是不一样的,其中,黄土高原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最为著名,已经成为我国民俗艺术研究中的一大派别。 1.2民间剪纸艺术的艺术价值 民间剪纸艺术发源于古代普通劳动群众的日常生活,是人们将对生活的渴望、希望,对美好未来的想象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纪念,通过最常见的家常事务表达出来的形式。因此,民间剪纸艺术具有浓厚的生活艺术价值,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理解。通过剪纸艺术中的内容变化,我们也很容易能观察到不同时代的平民文化的变化。 2民间剪纸艺术在插画中的应用 2. 1在特殊节日中的应用 民间剪纸艺术中最常用的纸张颜色是红色,这种颜色自有的热烈、喜庆的含义,加上剪纸作品所展现的具体形象,使剪纸艺术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形式。如今,很多针对传统节日所设计的插画作品,大量地应用民间剪纸艺术,以剪纸艺术团作为插画的背景,来凸显传统节日的民族气息。例如在春节的时候,插画中经常出现贴窗花的画面,这实际上就是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应用;在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时候,大量插画都以红灯笼剪纸作为背景来烘托节日气氛等。 2. 2在突出插画风格方面的应用 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固有的传统艺术,无论是西方,还是日本和韩国这些流行插画的国家,都没有这样历史悠久的剪纸艺术。许多插画都以中国风为基调,但在形象设计、技法应用方面却流露出日韩风格,受到欣赏者的质疑,但是,一旦在插画中应用剪纸艺术元素,无疑就标示了插画的中国风风格,欣赏者对插画作品的认同度会大大提升。 2. 3在插画细节诠释方面的应用

丰宁满族剪纸

丰宁满族剪纸 简介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地处塞北,民间流传的丰宁满族剪纸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与民族特色的新异风格,它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批毛纤长,剪工精细。清末民初丰宁满族剪纸进入鼎盛时期,1949年后在形式和内容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更为贴近现实生产与生活。1960年以后,剪纸艺术创作堕入低谷。1982年,丰宁民间剪纸队伍重新建立,其作品随着各种展览和出国表演在海内外造成广泛的影响。1993年,丰宁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剪纸形式 从表现形式上看,丰宁剪纸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这与同为河北省代表性剪纸的蔚县剪纸相比,阴阳手法正好相反。其表现常常运用人物、动物、植物、器物的形象和吉祥文字,以民谚、古俚语、传说故事为题材,通过直接、借喻、谐音、夸张、联想等手法,借以表达自己的祈望。丰宁剪纸的制作分为设计图案、画墨稿、钉彩纸、雕刻等几个步骤。其用纸多为宣纸,因为宣纸纤维柔软,纸张薄,有拉力,有韧性,也便于染色。丰宁剪纸包括单色剪纸、点染剪纸、填色剪纸、复色组合剪纸等。单色剪纸就是用单色宣纸剪成的剪纸;点染剪纸是用白色宣纸剪成,然后用不含胶的品色上色。品色的调制很有讲究,先用水泡开,再加酒,以增加颜色的渗透性,然后在一沓剪纸的反正两面同时上色;填色剪纸一般多用深色,要先将图案剪好,然后将其轮廓勾勒在白色底版纸上,在需要着色的部位上色,最后再将剪纸扣在上面而成;复色组合剪纸的制作工艺更为复杂,它是按照图案中不同部分的用色需要,用不同颜色的宣纸分别剪出后拼贴而成的。丰宁满族剪纸从内容上可分为吉祥剪纸,花鸟鱼虫剪纸,山水风光剪纸,人物、盆篮碟盘瓶、瓜果、动物、花字剪纸等类。根据具体用途,又可分为窗花、祭神祖吊签(挂签)、阴天扫天婆、节令剪纸、礼花(结婚的喜庆剪纸、葬丧的素色剪纸等)、日常室内装饰用顶棚花、风斗花、炕围剪纸等。在我国众多民间剪纸之中,丰宁满族剪纸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占有一席之地。 丰宁剪纸的历史 丰宁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流传的丰宁剪纸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起初它是用来加固窗户纸的纸条,后来发展成五颜六色的窗花和以红色为主的剪纸,到乾隆年间形成了独特风格。清末民初,丰宁剪纸进入繁盛期。新中国成立后在形式和内容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1960年后陷入创作低谷。1982年,丰宁民

走出民间·走进课堂·走向发展——满族剪纸、撕纸“写生”教学研究

走出民间·走进课堂·走向发展——满族剪纸、撕纸“写生”教学研究 第28卷第9期 2007年9月 通化师范学院 JOURNALOFTONGHUATEACHERSCOLLEGE V o1.28№9 Sep.2007 走出民间?走进课堂?走向发展 —— 满族剪纸,撕纸"写生"教学研究 王纯信 (通化师范学院中国满族民间美术研究中心,吉林通化134~2) 摘要:发祥于长白山区的满族民间剪纸,撕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很好地加以传承与保护. 将民间剪纸引进写生理念,是对传统民间剪纸技法的突破,丰富其新传统,新观念,为现代知识青少年一代所接受,将使民间剪纸 走出民间,走向发展. 关键词:剪纸,撕纸写生;走出民间;走进课堂;走向发展 中豳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974(2007)09--0001--03 收稿日期:2O0r7一o4—05 作者简介:王纯信,1939年生,吉林通化县人,通化师范学院中国满族民间美术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为满族民间美术. 民间剪纸是包括剪,刻,撕,烧等多种镂空手段, 在纸等薄片材料上创造的图案艺术,是在民间一代 代,一辈辈传承延续的民间美术,是靠母女,姑嫂,师 徒等途径口传教授的文化模式,是靠目识心记,烟熏

墨拓,传摹移写等方法延续,教习的艺术形式. 民间剪纸在内容上追求喜庆,吉祥,以表现大众 的信仰,崇尚,希冀和祝愿等.在表现理念上不追求形似,不表现空间,虚实等现代美术造型手法,形成了民间美术的独特体系.当今,在民间剪纸的发展, 延续,探讨,研究中,在弘扬民间艺术使之后继有人的摸索,实践中,人们已经认识到民间剪纸的继承人已不再是目不识丁,没走出过大山的老太太,小媳妇,而是文化层次越来越高的受到多种门类不同层次艺术教育的年青一代,更多的是作为民间剪纸传承对象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很显然,仍延用传统的教习方式是不够的,面对新的传承对象,如何运用新的传承方式,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 ,关于剪纸,撕纸 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商周时期 即出现了以金,铜,玉等薄片材料镂空的工艺制品, 这是剪纸艺术的先河.至汉代纸张的出现促进了剪纸的广泛应用,普及到民间,_直延续到今天.发祥 于长白山区的满族民间剪纸,起源于女真时期,是为萨满祭祀服务的,多用桦树皮,柞树叶,包米窝等植物薄片作为剪纸的载体材料,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撕纸是以手代剪的剪纸,是一直与剪纸并行发 展的一种艺术形式,经实践研究,撕纸有自己的许多特性,构成了它的长处:一是以手代剪,可训练手指的灵活性,使手指肌肉群得到全面锻炼,特别是少年儿童,手指的训练,锻炼对以后写字,作画,使用各种工具都是十分重要的;二是以手代剪,不使用剪刀, 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增加了安全性,可防止刀,剪对孩

浅谈中国剪纸艺术

浅谈中国剪纸艺术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中国剪纸艺术是中国民族艺术家的抒情诗, 是中国民间艺人浪漫情怀的艺术表述方式; 同时, 剪纸艺术渗透了广大劳动人民对大自然、对生命、对人间理想的无比深沉的感情。剪纸艺术作为一门既现代又传统的艺术表现载体, 以其独有的艺术品质、文化魅力, 让世人赏心悦目、神游于美的天国。这种民族文化艺术的深厚文化积淀, 是广大设计者学习和研究现代图形设计艺术, 进行现代艺术创作的重要艺术文化源点。因此, 潜心于中国剪纸艺术创作的海洋, 作一些崭新、鲜活的艺术尝试, 是获得视觉艺术新发现、新灵感的重要途径。 一、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 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 年到1100 年。“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利用薄片材料剪刻镂花,在有纸以前就已经不乏,如汉代的金银箔刻花。但确切意义上的剪纸,是在有纸以后。利用纸便于剪刻镂空的性能符合民俗所需的剪纸艺术,随之在民众之中产生。然而,目前发现最早的剪纸物,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581 年)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与今天的民间团花剪纸极其相似。唐代以后的剪纸实物已属罕见。有皮革刻花冠饰和漏版印花图案可作佐证。宋代出现了行业性质的剪纸和用于工艺装饰的剪纸,其较为多见的例子是吉州窑宋代瓷器上的剪纸纹样。

“五福临门”团花剪纸瓷器上的剪纸图样 二、民间剪纸艺术的精神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艺术形式美方面, 强调物象的典型化特征、大气的动态美表现; 其艺术格调呈现出满而不乱、多而不散、静中求动、动静相间、平易而质朴的艺术特征,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视觉艺术的装饰美。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 无不体现出这种精神品质, 大气神采、装饰韵味、象征意义等让中国剪纸艺术光彩四射。讲究一种空灵之美,丰富之美,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美, 注重一种理想化了的神似之特征这种艺术精神品质, 是现代艺术设计特别需要追寻的潜在东西, 是当今时尚化设计艺术精神之所在, 也是现代图形艺术美所要去积极把握的精神内涵。唐代时期艺术趋向丰满、繁华、博大壮美之格调, 宋代时期艺术趋向清新、洒脱、淡雅、生活情趣化之格调, 两者相济相生, 相得益彰, 使中国剪纸艺术中情与理之交融发挥着潜在的内聚力, 为中国剪纸艺术走向成熟, 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民间剪纸与民俗文化的渊源 剪纸扎根于民众,与人民生活密切相联,它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民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 阅读答案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就是一种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民俗文化之一。因此,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从艺术的角度看民间剪纸艺术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出来,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的一种文化模式。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政治功利,但有生活方面的功利意识潜入在其中。他们在创造时,往往让人(包括创造者自己)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是由于它们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所以,自中国民间产生剪纸以来,人们一直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性装饰物,尽管历代在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发生更新和变化,可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特定的深层寓意内涵,却一直不变地流传至今。因此,可以说民间剪纸是一种大众艺术。从客观上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它不仅有它的造型形式的传承,而且还有着它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从中国民间剪纸的纹饰寓意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反映出来的中国民间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传承,以及当地民众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它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例如蛙这一形象在民间剪纸中屡见不鲜,民间常将它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看作是生活中最可靠的保护神,并将蛙这一自然中丑陋的动物形态,运用民间美术中的互渗造型手法,将其变为神圣、稚拙、亲切、动人、给人美感的剪纸花样,缝绣在孩童的枕头、围涎、肚兜、香包等衣物上,以希望孩子在蛙的保护下,茁壮成长,美满幸福。需要指出的是,蛙这一图腾物产生以来,因为囿于民间文化而没有上升到中国的上层文化之中,所以也就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是,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蛙这一形象虽然在中国上层文化中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却在民俗文化中得以流传,并保持了它的原始崇拜敬仰之地位。就这一文化现象看,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世界各地的许多民间艺术一样,都是原始文化的嫡传物。它作为民俗文化中的元素,紧紧地依附于当地的民俗活动之中。在它的意象符号中,不仅赋予了原始艺术符号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追求美的质朴情感,而且有着强烈的生命繁荣旺盛的审美理想。这个审美理想来自民族、人类群体的基本追求,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着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家庭和睦多子、丰收安乐。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中国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意象符号,如凤穿牡丹莲花多子鸳鸯戏荷福寿双全瓜瓞绵绵如意似锦葫芦五毒等等花色纹样的剪纸,并将这些民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事象活动中,来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类的生存,充实人类的生活。6.下列关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植根于我们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它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C.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大众艺术,从其产生就是象征性的装饰物,作者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功利目的。D.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模式,能反映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从艺术角度看,它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作时,往往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种情趣的获得是因为剪纸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物就是民间剪纸这一载体,承载着艺术上造型形式的传承和其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C.蛙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虽然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在民俗文化中保持着原始崇拜敬仰的地位。D.蛙因其丑陋的形态常被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也被认为是最可靠的保护神,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题材,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民间剪纸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

浅谈中国民间剪纸的造型特点

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艺术美学(A 卷)课程编码: 004020 考试形式:开卷(开/闭卷)考试时间:分钟适用年级:一年级学年学期: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考生学号: M10050404031 考生姓名:邹杰考生专业:设计艺术学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页,试卷如有缺页或破损,请立即举手报告以便更换。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 浅谈中国民间剪纸的造型美 【摘要】:具有平面化取物和组合式的构图方法、夸张变形、意象化写实的 造型手段、造型的吉祥观念三方面的特点,平面化取物是由于剪纸的工具及 其点、线、面的基本要素决定的,为满足民居的窗户形制的要求出现了多幅 剪纸组合式的构图方法,在对形象进行表现时由于其特殊的构图方法,所以 要对被表现对象进行夸张、变形甚至臆造出一些现实中没有的物象,在民间 剪纸中几乎所有的造型都具有吉祥的寓意。从中我们感受到的造型美,本文 主要分析中国民间剪纸的构图美、造型美以及人们的美好愿望及吉祥寓意。 【关键词】:民间剪纸,构图、造型、吉祥寓意 前言 民间文化不同于其他的文化形式,有着特殊的产生土壤和发展条件,我国民间剪纸是植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的一种平面镂空艺术,在一定审美观念指导下剪或刻成图案。剪纸的制作工具非常简单,材料低廉但其内容与题材却非常地丰 富。民间剪纸作品在对人们的生活进行美化的同时,又反映了民间的风俗和淳朴的愿望,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与审美价值,可以说是我国民间传统信仰习俗 与原始人伦道德的一个缩影。剪纸艺术往往通过特定的语言符号,强调和突出其 造型的某些特点,突出被表现对象的美感。“剪纸艺术家通过事物的不同角度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形成了‘以形表意,以意造型’的造型意识。”1并通过特定的动植物形象的谐音等手法表达美好的生活愿望。 一、民间剪纸的构图美 1张继东《从民间剪纸看中国民间美术图式的意象性》,《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2月,第25卷第1期。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特点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特点

优美、粗犷有力、流畅生动、拙朴古雅等不同的特点。如张永寿创作的“百菊图”,许多地方都是运用刀法的技巧:刻一种“罗汉须”的菊花,由于它初开时是直瓣,盛开时就卷曲,形成螺丝圈,剪这种菊 花,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殊异,风味别致的菊花。刻一种叫“鹭鸶羽”的菊花,由于它开花时一瓣套着一瓣,一瓣勾着一瓣,剪这种菊,要运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连,瓣瓣相随,花瓣之间的粗细,大小才能参差有致,变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鹭鸶的羽毛一样丰满而美丽。 当同时刻制数量比较多的剪纸时,民间艺术家们在刀法的运用上,要切不要划,切出来的剪纸比划出来的剪纸要显得厚实。用刀时必须要像手拿钢锯一样,上下来回切动,用力要刚劲、均匀,否则,刀在手里就会失去灵活性。注意不要左右来回摆动,握刀上下必须垂直,刻出的剪纸才会准确。在刻纸时,下刀和起刀必须做到准,特别是在刀与刀们连接的地方,说下就下,说起就起,否则,线条就容易被刀刻断或者刻不断而把剪纸撕坏。剪纸造型的许多特点和风格都由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产生。用剪流畅,自然通顺,变化多端,走剪或方或圆,或实或虚,阴去阳留,这些都需要艺人对纸性的把握,对剪的运作恰到好处,这样就能形成剪纸艺术独具的“刀味纸感”。 三、线条与装饰剪纸很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扬州著名剪纸老艺人张永寿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剪纸所用的材料,性娇柔,

易起皱,易断损,剪完后要“提得起,贴得上”,所以就形成了阳纹剪纸线线相连,阴纹剪纸线线相断的特点,由此就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剪纸艺术的目的决定了它的装饰性。一幅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应该强调装饰味,应构图平视对称,画面均衡大方,线条粗细相宜,色彩鲜明柔和。另外由于工具和材料的关系,剪纸作品中一些特有的技法如“月牙”,“锯齿纹”等也是必不可少的。高明的民间艺人很懂得这一特性。剪人物,很留意衣纹的花饰;剪黄牛,很留意牛毛的旋涡纹;剪一只小兔子,可以替·lO8·它加上一朵桃花;也可在鹿角间配一朵梅花等等。装饰的方法可谓千变万化。 四、写意与寓意剪纸的写形方式是想象的,不是直接的模拟客观对象,而是凭印象中对表现对象的理解,强调动势情态的整体表现。所以剪纸造型趋于传情而不在写形,重于写意而不在写实。远近人物可以等大,人与鸟可以同高,一只眼可以装饰整张脸,甚至人物鸟兽都可以摆脱原本形态,而只抽象为一帧帧点、线、面的组合结构。现实的客观对象完全服从于艺人手中的剪刀和那一方小纸片。 民间剪纸的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然而它们却能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的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龙凤吉祥》、《凤凰戏牡丹》象征婚姻的美满和神圣。《柿子和如意》表示四时如意、平安幸福。《喜鹊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肥猪身上的装饰花纹,用一群小猪组成,象征“多子”。《老鼠嫁女》寓意人丁兴旺,多子多孙等等。在剪纸艺术天地里,民间的能工巧手尽可以凭借她们的想象描绘出理想的一切,以形传神,表达出巧意、新意、美意。有人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有其道理的。

浅谈民间剪纸艺术的民俗文化

论文关键词:民俗文化剪纸艺术 论文摘要: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剪纸艺术的兴盛源自民间老百姓对美的追求,源于生活的需要。论述剪纸的民俗文化及其产生和根植于爱的审美活动,阐明剪纸的应用、造型观念和美学内涵,详尽分析剪纸艺术的符号及其作品的文化内涵。 剪纸艺术是中国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态,大多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表意创造。剪纸存在于劳动人民生活、生产中,从而体现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虽然它的材料——纸的发明只有两千年的历史,但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却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长达六七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的价值也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剪纸艺术本身,不仅美化生活、装点人生,在一年四季的各种节庆及人生礼仪中,负载着百姓对蓬勃生命的热烈寄托,已积淀成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 一、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民间剪纸是附和民间习俗必不可少的一项艺术活动,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礼记·月令》中就有记载入冬以后要祭祖宗,还要祭祀门、户、溜、灶、行五位家神,这些灵位的装饰更新,正是后来门神、窗花、挂笺、顶棚花及灶台花的最早雏形。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东方朔传·岁时节》中说: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阴则灾。八日之中,尤以人日为重,又称“人胜节”,是民间人际交往互相问候的节日,“人日”剪赠“华胜”,表示亲朋好友之间的祝福。据传,汉武帝对死去的李夫人思念不已,求方士招魂。等到晚上,汉武帝坐于床榻,方士制作出李夫人的剪影,并摇晃灯光,隔帐观之,尤如李夫人,这种剪纸招魂的习俗历久不衰,其意义已经扩展有了更多的含义。民俗内涵大致包括吉庆纳福,驱邪避灾,追求繁衍等意义。 (一)生命与繁衍的主题 生命与繁衍是宇宙万物一切生物的本能,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也是人类的基本文化意识。实际上繁衍意识也是生命意识,繁衍是生命的无限延续,要达到人类的永生,只有繁衍,即子孙延续,万世不殆。由原始社会文化到民间剪纸中,植物的观物取象表现在以多子的瓜果蔬菜象征繁衍人类万物的宇宙母体上,最早出现的葫芦、南瓜、葡萄、梨、白菜都是母体多子的繁衍符号。 阴阳相合是人类表现的繁衍造型观,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原哲学宇宙观。婚俗中寓意子孙繁衍的阴阳相交的“阴阳鱼”“鱼咬莲”“莲里生子”剪纸。鱼是多子象征的神祗动物,以鱼喻多子,以双鱼喻阴阳相交子孙繁衍。 “喜娃娃”被贴在陕北结婚洞房窑窗中心,抓髻娃娃双手抱双鱼的大幅红、绿圆形团花,陕北叫“转花”,喻环天旋转生生不息,窑窗下部中央是三十六个格窗,中央四格贴上一个大幅的图腾动物剪纸或虎或羊或鹿,四角四格是角花,其他每个方格贴上“扣碗、对鱼、鱼戏莲、鱼唆莲、莲里生娃、老鼠吃南瓜、松鼠吃葡萄、猴石桃、兔吃白菜、金鸡探莲花等五颜六色的窗花剪纸,组成斗方形态的”三十六格窗云子,在这里以老鼠、松鼠、兔儿、金鸡喻男性;以莲花、南瓜、葡萄、白菜、桃喻女子;以动物与植物的合一,喻男女相交多子。 (二)自然物象、神灵的崇拜 在宗教领域中发生了自然崇拜和关于人格化的神圣以及关于人主宰的模糊概念。因此我们一方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原始人类中包含着大量的愚昧观念和迷信行为;另一方面,要明

走进满族剪纸实施方案

走进满族剪纸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丰宁满族剪纸》实施方案 丰宁第一小学李辉 一、活动背景: 1、我国剪纸的历史 剪纸作为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蔡伦发明纸以前,人们就运用 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1967年我国考古学 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为我国的剪纸艺术的形成 提供了实物佐证。 2、丰宁满族自治县剪纸情况 丰宁满族自治县满族剪纸,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表现形式赋予变化, 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细腻婉约,亦情亦景、具有浓郁的满族特色。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 离不开剪纸作品,1993年,丰宁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2019年5月,丰宁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2019年经文化部确定,张冬阁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10月,丰宁剪纸与蔚县点彩剪纸、陕西剪 纸等捆绑为《中国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学校剪纸情况,2019年我校自主研发了校本教材《丰宁满族剪纸》一书,从三年 级开始开设剪纸课,学生对身边的剪纸艺术十分感兴趣。以满族剪纸为切入点,引导学生 热爱剪纸艺术,激发学生做满族剪纸艺术接班人的热情。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满族剪纸的来历,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受到 美的熏陶和传统文化的教育。 (2)了解和体验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资料搜集、信息归纳的方法,掌握报告、汇报、讨论等学习方法。 (3)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沟通表达、协作分工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借助网络和图书馆查找学习资源的良好习惯,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积极 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锻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觉养成注意安全的意识,卫生意识,创新意识。

浅谈中国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浅谈中国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谈到中国的民间艺术,用博大精深一言以蔽之绝不为过。无论是书法、绘画、陶瓷或是皮影戏等等无一不独具中国特色,而在民间手艺人精湛的技艺后面,也都是蕴含着深邃悠远的历史文化。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相郊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然而,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 剪纸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它用手工刻制,再点染以明快鲜丽的色彩而成。劳动人民把它作为年节的装饰,贴在纸窗上,所以又叫做“窗花”。传统的窗花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戏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详谐音的物象,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深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中国民间剪纸集中而全面的体现了民间美术的造型意识、造型规律、审美情趣,释放着特有的艺术魅力。剪纸艺术中的图形、色彩都是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进行感悟、升华而形成 的民间艺术语言,它是用在形式宣泄内在情感的某种艺术行为。 剪纸图形种类繁多,寓意丰富。它从劳动人民生活中来,并广泛运用到生活中去。丰富的图形有用意地组合,无不反映出民间劳动者多彩的情感生活。表达出他们对生命的崇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剪纸艺术中总是主张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所以图形的组合运用总是要有积极向上的含义。无论是作者与观者都能从中体会出一种文化意蕴,这是人们在长期生存过程中所达成的思想共识。例如“春”字,基本用于春节之际,意在新春来临,又是崭新的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因此,这是个令人振奋愉悦的时节,因而,在选择剪纸的颜色时,多用红色或者绿色,表现这种喜庆或者春意盎然之意,而在设计春字的形状时,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设计的或圆润或棱角清晰。又例如在设计“喜”时,方案更是层出不穷。“喜”是民间剪纸中常见的图案,而由于多用于结婚这类喜事,因而常常是双喜,预示着双喜临门,这包含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对幸福的强烈期盼。除此之外,民间剪纸也充分顾及到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具有良好的室内装饰效果。形形色色的剪纸本着美善相兼的原则既体现了良好的实用性,又注意形式渲染的装饰效果,以美丽的图案体现直观的美和装饰效果。构成了中国民间剪纸丰富的视觉文化景观和深隧的民俗文化内涵。 因而如何做好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是十分重要的。在21世纪,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可能有三种生存方式。一种是整体的传承。除了少数自然生存的品种外,还要从文化生态学的高度人为地保护最优秀的品种和大师级人物,使之不失传。一种是传统的技艺和现代风格的结合,即用现代审美意识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再创造,使之与现代生活环境相适应,如现代陶艺,它在造型、釉色、彩绘和肌理方面的变化都与现代派以及现代派之后的艺术有千丝万楼的联系。一种是将风格从技艺中分离出来,使之与现代材料和工艺结合。只有风格的移植,没有技艺的传

《中国民间剪纸》阅读答案

《中国民间剪纸》阅读答案 《中国民间剪纸》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就是一种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为一体,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 生活习俗之中,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 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民俗文化之一。因此,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从艺术 的角度看民间剪纸艺术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出来,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的一种文化模式。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政治功利,但有生活方面的功利意识潜入在其中。他们在创造时,往往让人(包括创造者自己)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是由于它们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 美感。所以,自中国民间产生剪纸以来,人们一直将其作 为一种象征性装饰物,尽管历代在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发生更新和变化,可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特定的深层寓意内涵,却一直不变地流传至今。因此,可以说民间剪纸是一种大众艺术。 从客观上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它

不仅有它的造型形式的传承,而且还有着它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从中国民间剪纸的纹饰寓意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反映出来的中国民间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传承,以及当地民众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它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例如“蛙”这一形象在民间剪纸中屡见不鲜,民间常将它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看作是生活中最可靠的保护神,并将“蛙”这一自然中丑陋的动物形态,运用民间美术中的互渗造型手法,将其变为神圣、稚拙、亲切、动人、给人美感的剪纸花样,缝绣在孩童的枕头、围涎、肚兜、香包等衣物上,以希望孩子在“蛙”的保护下,茁壮成长,美满幸福。需要指出的是,“蛙”这一图腾物产生以来,因为囿于民间文化而没有上升到中国的上层文化之中,所以也就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是,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蛙”这一形象虽然在中国上层文化中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却在民俗文化中得以流传,并保持了它的原始崇拜敬仰之地位。就这一文化现象看,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世界各地的许多民间艺术一样,都是原始文化的嫡传物。它作为民俗文化中的元素,紧紧地依附于当地的民俗活动之中。在它的意象符号中,不仅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研究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研究 摘要: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反映出满族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文章浅析了满族剪纸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特征。根据满族人的生活习俗而选择的剪纸创作题材丰富多彩,以及多样的创作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剪纸艺术研究 满族民间剪纸是广泛流传于满族地区的一种特定艺术形式,它产生于满族先民生活的需要,来源于对美的追求。满族民间剪纸艺术依附于满族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以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满足了满族人民的心理需要,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和对幸福的企盼。 第一章绪论 剪纸,又叫“刻纸”,是以纸为主要加工材料,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一种民间造型艺术。满族剪纸艺术以满族人原始的自然神崇拜、始祖神崇拜、生殖繁衍崇拜以及满族风俗为主要表现内容。满族人的原始崇拜活动中往往要制造图腾形象,或用树皮、兽皮剪刻诸神形象,或用木材雕刻神偶的形象等。 满族是一个善骑射、喜渔猎、勤劳勇敢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沿革中,满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满族民间剪纸艺术是留于民间的民族遗产,虽然没有留下具体的文字资料,但这种植根于白山黑水间,通过口传心授,缘物寄情,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代代相传。

第二章满族民间剪纸流源 满族民间剪纸起源于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其基本观念是信鬼神的存在,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满族先民在白山黑水间骑射渔猎,在林海雪原中繁衍生息,绿野山川孕育了勇悍旷达的天赋,抑制了忧愁悲哀,然而,因为他们对大自然的天地山河,风雨雷电难以理解,加之大自然对他们的无情威胁,便产生了超自然的神奇幻想和“万物皆神”的“原始拜物教”,这就是“萨满教”。他们把一切有益于人类的物体现象都看作是神,反之,则把一切对人类有害的东西都看成是人间的“胡图”(鬼)或“巴拉尊”(妖)。 满族的萨满教有崇奉神灵的习俗,如天神、地神、祖先神、动物神等170多个,其中160多个是嬷嬷神,意即老太太。这些嬷嬷神各有分工,有管子孙繁衍的,管儿女婚姻的,管进山不迷路等。满族的剪纸就是从这种对嬷嬷神的崇敬开始的,将神的形象加以突出、强化、形象化;需要将祭祀仪式装点得肃穆、庄重;萨满也需要造成舆论以扩大影响,正是这种种需要产生了为萨满巫术服务的民间剪纸艺术。 满族有自己的审美意识,在色彩上认为白色吉祥,红色凶恶,和汉俗迥异。这就是满族的“色尚白”。这一色彩观的形成与满族的习俗是有关的:满族是以狩猎为生的民族,生活在丛林峻岭中,这里冬季漫长,到处是皑皑白雪。出猎时,白色是最好掩护,狩猎时身上有红色,就容易被野兽发现而招来祸害。天长日久,产生了对白色的崇尚。 满族民间剪纸的创作是满人发挥才智、表达感情、美化生活的重要手段,在精神生活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臵。满族姑娘出嫁时,新媳妇必须剪些纸花粘帖在居室或窗户上,作为洞房点缀之用。谁家的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