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置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中药药剂学任务:

1继承和整理中医药学中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与经验,为发展中药药剂奠定基础。

2充分吸收和应用现代药剂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实现中药剂型现代化。

3积极寻找与开发药剂新辅料,以适应新制剂、新剂型,大品种二次开发的需要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制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粉碎的含义和目的:

含义:粉碎是指借机械力或其他方法将大块的固体物料碎成所需细度的颗粒或粉末操作的过程,或是利用其他方法将固体物料碎成微粉的操作。

药物粉碎的目的:1增加药物的表面积,有利于促进药物的溶解与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便于调剂和服用3加速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或溶出4为制备混悬液、散剂、片剂、丸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奠定基础

粉碎的方法:

1.干法粉碎:(每种粉碎的对象)①单独粉碎:贵重药材;毒性或刺激性强的药物;氧化性与还原性强的中药;质地坚硬不便与其他药物混合粉碎的中药。②混合粉碎:串料粉碎、串油粉碎、蒸罐粉碎。2。湿法粉碎:水飞法,加液研磨法3。低温粉碎4。超微粉碎

1柴田式粉碎机:适用于黏软、纤维性及坚硬中药的粉碎,但对油性过大的药料不适用

2万能磨粉:机使用于根、茎、皮类等中药,干燥的非组织性药物、结晶性药物及干浸膏等的粉碎。

3球磨机:适于粉碎结晶性药物、树胶、树脂及其他植物药材的浸提物,对具有刺激性的药物可防止粉尘飞扬,对具有很大吸湿性的浸膏可防止吸潮

超微粉碎设备:流能磨又叫气流式粉碎机,适用于脆性及坚硬的矿物药料,但药料须预粉碎,可得到5um以下的均匀粉体

微粉的密度:密度系指单位容积物质的质量。

真密度:系指除去微粒内和粒子间空隙占有的容积后求得物质的容积,并测定其质量,经计算求出的密度称为真密度。真密度为该物质的真实密度,通常采用气体置换法求得。

粒密度:系指除去粒子间的空隙,但不能排除粒子本身的细小孔隙,测定其容积而求出的密度称为粒密度。因为液体不能进入微粒内部的微孔,所以可用液体置换法求出粒密度。

堆密度:系指单位容积微粉的质量。堆密度所用的容积是指包括微粒本身的孔隙及微粒间空隙所占的总容积。

孔隙率:微粉中的孔隙包括微粒本身的孔隙及微粒之间的孔隙,孔隙率是指微粒中孔隙及微粒间所占容积与微粉容积之比。

散剂:系指饮片或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剂型。

十倍散:根据药物的稀释比例,稀释剂又常称为倍散,1份药物与9份稀释剂混匀制成的散剂称为十倍散(药物与稀释散的比例为1:9)。药物的稀释比例应根据用药剂量确定,剂量在0.01-0.1g者可制成十倍散,剂量在0.01g以下则多制成百倍散或千倍散

中药成分分为四类,即有效成分(包括有效部位)、辅助成分、无效成分和组织成分。

有效成分:是指起主要药效的物质。

辅助成分:系指本身无特殊疗效,但能增强或缓和有效成分作用的物质,或指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或增强制剂稳定性的物质。

无效成分:系指无生物活性,不起药效的物质,有的甚至会影响浸出效能、制剂的稳定性、外观和药效等。例如蛋白质、鞣质、脂肪、树脂、淀粉、黏液质、果胶等。

组织物质:系指一些构成中药细胞或其他的不溶性物质,如纤维素、栓皮、石细胞等。

浸提:是指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将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提取出来的操作。一般分为浸润、渗透、解吸、溶解、扩散等几个相联系的阶段(浸润与渗透阶段、解吸与溶解阶段、扩散阶段)。

影响浸提的因素:中药粒度、浸提温度、有效成分、浸提时间、浓度差、浸提压力、溶剂pH值、新技术。纯化是采用适当的方法和设备除去中药提取液中杂志的操作。常用纯化方法有:水提醇沉法(最常用)、醇提水沉法、超滤法、盐析法、酸碱法、澄清剂法、透析法、萃取法等。

常用的浸提方法与设备:

1煎煮法。设备为敞口倾斜式夹层锅,圆柱形不锈钢钢罐、多能提取罐。应用特点:经济、简单、易行,符合中医传统用药习惯。

2、浸渍法。又分为(1)冷渍提法(2)热浸渍法(3)重浸渍法。设备为圆柱形不锈钢钢罐、搪瓷罐。应用特点:适用于黏性药物、无组织结构中药、新鲜及易膨胀的中药、价格低廉的芳香性中药

3渗漉法。又分为(1)单渗漉法(2)重渗漉法(3)加压渗漉法(4)逆流渗漉法。设备为渗漉器。应用特点:属于动态浸出,溶剂的利用度高,有效成分浸出完全

4回流法。又分为回流热浸法和回流冷浸法。设备为浸出器。应用特点:需连续加热,浸提液在蒸发锅中受热时间较长,不适用于易被热破坏的中药成分的浸提5水蒸气蒸馏法。又分为(1)共水蒸馏法(2)通水蒸汽蒸馏法(3)水上蒸馏法。

6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快速高效,提取温度低,选择性的提取,工艺简单。

7其他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和微波提取法

水提醇沉法:是先以水为溶剂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再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沉淀去除提取液中杂质的方法。(浓缩液每毫升相当于原中药的1~2g)

基本原理:根据中药成分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性不同:通过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交替处理,可保留生物碱盐类、苷类、氨基酸、有机酸等有效成分;去除蛋白质、糊化淀粉、黏液质、油脂脂溶性色素、树脂、树胶、部分糖类等杂质。通常认为,料液中含乙醇量达到50%~60%时,可去除淀粉等杂质;当含醇量达75%以上,除鞣质、水溶性色素等少数无效成分不能被去除外,其余大部分杂质均可沉淀去除。

操作要点:①药液浓缩水提取液应经浓缩后再加乙醇处理,可减少乙醇的用量,使沉淀完全。浓缩程度应适宜,若药液浓度太大,醇处理后,滤过处理易致成分损失量大。②加醇的方式分次醇沉或以梯度递增方式逐步提高乙醇浓度的方法进行醇沉,有利于除去杂质。乙醇加入到浓缩液中时,应慢加快搅,避免局部醇浓度过高,迅速产生大量沉淀吸附有效成分而造成损失。③醇沉浓度的计算

C实=C测+(20+t)x0.4

④密闭冷藏与处理⑤洗涤沉淀。

结晶水:化学结合水,一般风化去除药剂学中不视为干燥过程。

结合水与非结合水:结合水系指存在于物料细小毛细管中和细胞中的水分。结合水难以从物料中完全除去。非结合水系指存在于物料表面的润湿水及物料孔隙中和粗大毛细管中的水分,易除去。

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物料与一定温度、湿度的空气相接触时,将会发生排除水分或吸收水分的过程,直至物料表面水分所产生的蒸汽压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相等,物料中的水分与空气中的水分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为止。此时物料中所含的水分称为该空气状态下物料的平衡水分。。

物料中所含的总水分等于自由水分与平衡水分之和。在干燥过程中可除去自由水(包括全部非结合水和部分结合水)

冷冻干燥:是将被干燥液体物料冷冻成固体,在低温减压条件下利用冰的升华性能,使物料低温脱水而达到干燥目的的一种方法,故又称升华干燥。

过程包括预冻、升华干燥、再干燥。

特点:物料在高真空和低温条件下干燥,成品多孔疏松,易溶解;含水量低,一般为1%~5%,有利于药品长期贮存;设备投资大,生产成本高。适于极不耐热的物料,如血浆、血清、抗生素等。

糖浆剂的优点:具有味甜量小,服用方便,吸收较快的特点,因含有糖和芳香性物质,口感较好,尤其适合于儿童用药

缺点:因含糖等营养物质,在制备和贮存过程中极易被微生物污染,制剂中需加入防腐剂;含糖量多,不适于糖尿病患者服用

炼糖(炼蜜)目的:除去杂质,杀灭微生物,减少水分,防止“返砂”(返砂:是指煎膏剂在贮藏过程中析出糖晶的现象)

炼糖的方法:假如糖量50%的水和0.1%酒石酸,保持微沸,炼至“滴水成珠,脆不黏牙,色泽金黄”,使糖的转换率达到40%-50%。

糖浆剂的分类:

1单糖浆。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其浓度为85.0%或64.71%不含任何药物,可用作矫味剂、助悬剂、黏合剂等

2芳香糖浆。含芳香性物质或果汁的浓蔗糖水溶液。不作药用,主要用作矫味剂。如橙皮糖浆。

3药用糖浆。含有饮片或中药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用于治疗。

糖浆剂的制法:

1热溶法。将蔗糖加入沸腾的蒸馏水中溶解、加入可溶性药物,搅拌溶解后,趁热滤过,自滤器上加蒸馏水至全量即得。

2冷溶法。将蔗糖在室温下溶解于蒸馏水或药物溶液中,滤过,即得

3混合法。将药物与计算量的单糖浆直接混合或溶解制备糖浆剂的方法。可根据性质分为。一、水溶性固体药物。二、药物为液体。三、饮片

流浸膏剂:系指饮片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调整浓度至每1ml相当于原饮片1g的制剂。

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全部溶剂,调整浓度至1g相当于原饮片2~5g的制剂。根据干燥程度的不同,浸膏剂又分为稠膏剂和干膏剂。稠膏剂为半固体状,含水量约为15%~20%。干膏剂为粉末状,含水量约为5%。

流浸膏剂制法:渗漉法。其他方法(用浸膏剂加规定溶剂稀释制成;也可用煎煮法或溶解法制备)

浸膏剂制法:渗漉法或煎煮法。其他方法(回流法或浸渍法)

液体药剂:系指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态剂型,可供内服或外用。(具有吸收快,作用较迅速)

液体药剂的分类:1.按分散系统:溶液型、胶体溶液型、混悬液型、乳状液型2.按给药途径分类:内服液体药剂;外用液体药剂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代表药为肥皂类,如有机胺皂;硫酸化物,如月桂醇硫酸钠

2、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除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外,都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因此主要用于杀菌和防腐。代表药为氯苄烷铵。

3、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代表药物为卵磷脂

4、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代表药为脂肪酸山梨坦类的司盘和聚山梨酯类的吐温表面活性剂开始形成胶束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其亲水亲油性的强弱取决于分子结构中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多少,用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表示。

增溶剂HLB适用范围为15~18以上;去污剂HLB为13~16;O/W乳化剂HLB为8~16;润湿剂和铺展剂HLB为7~9;W/O乳化剂HLB为3~8;大部分消泡剂HLB为0.8~3

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中的应用:

1、增溶剂:药物在水中因加入表面活性剂而溶解度增加的现象称为增溶,具有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

2、乳化剂

3、润湿剂:促进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或渗透的作用称为润湿,能起润湿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润湿剂

4、起泡剂和消泡剂

5、杀菌剂

6、去污剂

注射剂的含义:系指饮片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的特点: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2.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药物;3.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4.可使药物发挥定位定向的局部作用。

注射剂的给药途径:1皮内i.d. 2.皮下s.c.(1-2ml)3.肌内i.m.(5ml以下)4.静脉i.v.(必须等渗)5.脊椎腔注射(必须等渗)

热原:系指注射后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包括细菌性热原、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内源性低分子热原及化学热原等。药剂学里所指的“热原”,是指细菌性热原,是某些细菌的代谢产物、细菌尸体及内毒素。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

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内毒素是产生热原反应的最主要致热物质。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与固体膜之间,其中脂多糖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具有特别强的致热活性。不同菌种脂多糖的化学成分也有差异,一般脂多糖的分子量越大其致热作用也越强。(10ug/kg,40度以上休克死亡)

热原的基本性质:水溶性、不挥发性、耐热性、滤过性、被吸附性、其他性质。热原与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①热原检查法,亦称家兔法,属于体内检查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断供试品中所含热原限度是否符合规定。②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亦称鲎试法。系利用鲎试法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包括凝胶测定法和光度测定法。

除去注射剂原液中鞣质的方法:①改良明胶法(胶醇法)在水提浓缩液中加入明胶生成鞣酸蛋白沉淀后,不滤过,直接加乙醇处理,可减少明胶对某些有效成分的吸附。②醇溶液调pH值法利用鞣质可与碱成盐,在高浓度乙醇中难溶而沉淀除去③聚酰胺吸附法利用聚酰胺分子内的酰胺键,可与酚类、酸类、醌类、硝基化合物等形成氢键而有吸附作用的性质,以达到去除鞣质的目的。

根据实际情况,除去鞣质还可采用酸性水溶液沉淀法、超滤法、铅盐沉淀法等。

置换价(DV):系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

注射剂的附加剂:注射剂除主药和溶剂外还可适当加入其他物质以增加注射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这些物质统称为注射剂的附加剂。

附加剂分类:

1.增加主药溶解度的附加剂:聚山梨酯80(吐温-80、)甘油

2.帮助主药混悬或乳化的附加剂:明胶、聚维酮、羧甲基纤维素钠及甲基纤维素常用的乳化剂:聚山梨酯80、油酸山梨坦80(司盘-80)、普流罗尼克、卵磷脂、豆磷脂

3.防止主药氧化的附加剂:(1.)抗氧剂: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2.)惰性气体:氮气或二氧化碳(3.)金属络合物:乙二胺四乙酸(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常用量为0.03%-0.05%

4.调剂渗透压的附加剂:氧化钠、葡萄糖血浆冰点值为-0.52度

5.调节PH值的附加剂:盐酸、枸缘酸、氢氧化钾(钠)、枸缘酸钠及缓冲剂磷酸二氢钠和磷酸二氢钠

6.减轻疼痛的附加剂:苯甲醇、盐酸普鲁卡因、三氯叔丁醇、盐酸利多卡因

7.抑制微生物增值的附加剂:苯酚、甲酚、三氯叔丁醇

等张溶液:系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在等张溶液中既不发生红细胞体积改变,也不发生溶血

等渗溶液: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闷胶(瓦胶):使胶片内部的水分缓慢散发至胶片表面。

胶剂辅料的选择及目的:

1.冰糖:以色白洁净、无杂质者为佳。能起到矫味作用,并能增加胶剂的硬度和透明度,也可以用白糖代替。

②酒类,多用黄酒,以气味芳香的绍兴酒为佳,也可用白酒代替。主要为矫臭矫味。收胶时也利于包裹在胶中的气泡逸散,使成品无气泡、提高产品外观质量。

③油类,常用花生油、豆油、麻油。以纯净新制油为佳,酸败者禁用。目的是降低胶的黏性,便于下一步切胶,而且在收胶时也有消泡作用

④阿胶,某些胶剂在熬炼时,常掺入少量阿胶,目的是增加胶的黏度,使之易于凝固成型。也可起到协同发挥疗效的作用

⑤明矾,以色白洁净者为佳,主要是沉淀胶液中的泥土等杂质,以保证胶块成型,具有一定的透明度

⑥水,熬胶用水有一定选择。阿胶原出于山东“阿平郡”用阿井之水制胶而得名。现代生产胶剂,应选用纯化水。

软膏剂的基质:

一、油脂性基质。又分为油脂类和类脂类。常用(1)羊毛脂:又称无水羊毛脂,有良好的吸水性,可吸水150%、甘油140%及70%的乙醇40%。羊毛脂与皮脂组成接近,故有利于药物渗透;但过于黏稠而不宜单用,常与凡士林合用,以提高凡士林的吸水性和渗透性。(2)蜂蜡:主要成分为棕榈酸蜂蜡醇脂,并含有少量游离的高级脂肪醇,可作为W/O型辅助乳化剂,调节软膏的稠度。熔点为62——67摄氏度

二、乳剂型基质。可分为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两类。常用的有(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3)高级脂肪醇及其他弱W/O乳化剂

三、水溶性基质,常用的有聚乙二醇(PEG),其吸湿性强,可吸收分泌液,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长期使用可致皮肤脱水干燥

空心胶囊主要原料是明胶。还可添加适当辅料如增塑剂、增稠剂、着色剂、遮光剂(二氧化钛)、防腐剂、增光剂等。

胶囊剂:系指将饮片用适宜方法加工后,加入适宜辅料填充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剂型。

胶囊剂的特点:可掩盖药物不良气味,提高药物稳定性;药物生物利用度高;可定时定位释放药物;可弥补其他剂型的不足;整洁,美观,容易吞服,便于携带,囊壳上可着色或印字便于识别;

以下几种情况不宜制作胶囊剂:1.易溶性药物(碘化物、溴化物、氯化物)以及小剂量刺激性强的药物,会刺激胃黏膜;2.药物的水溶液或醇溶液,可使胶囊壁溶解;易风化药物,可使胶囊壁软化;吸湿性药物,可使胶囊壁过分干燥而变脆。丸剂:系指饮片细粉或(和)饮片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剂型,主要供内服。

水丸由泛制法制备。

蜜丸:系指饮片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通过塑制法制备

蜂蜜的炼制:系指将蜂蜜加热熬炼至规定程度的操作。目的是为了除去杂质、降低水分含量、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增加蜂蜜黏性等。

1.嫩蜜:含有较多油脂、黏液质、胶质、糖、淀粉、动物组织等黏性较强物料。

2.中蜜适用于:黏性中等的物料。

3.老蜜适用于:黏性差的矿物质或纤维质物料。

水蜜丸可采用塑制法(方法同蜜丸)和泛制法(方法同水丸)制备。

滴丸:指饮片提取物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混匀,滴入不同混溶的冷凝介质中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一般采用滴制法制备。

滴丸的质量评价和影响滴丸质量的因素

滴丸的质量评价目前多采用正交试验法或均匀设计法,以量化的丸中差异系数、丸型圆整度、溶散时限与滴制难易程度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分评定。

影响滴丸丸重的重要因素有(1)滴头大小(2)滴制温度(3)滴距(4)料液空气(5)滴速变化、储存液内因料液液位改变导致静压改变等

影响滴丸圆整度的重要因素有(1)滴丸的重力和浮力(2)冷凝液的冷凝方式(3)滴丸大小(4)滴丸处方和冷凝液

水溶性颗粒的制法:

1.饮片的提取

2.提取液的精制

3.辅料的选用

4.制颗粒(分为挤出制粒“手捏成团,轻按即散”;快速搅拌制粒;硫化喷雾制粒“一步制粒”或沸腾制粒)

泡腾颗粒:是由药物和泡腾崩解剂等辅料组成,遇水后迅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药物呈泡腾状态的颗粒剂。

泡腾颗粒的制法:将处方药料按提取、纯化得清膏或干膏,分为两份,一份中加入有机酸及其他适量辅料制成酸性颗粒,干燥备用;另一份加入弱碱及其他适量辅料制成碱性颗粒,干燥备用。两种颗粒混合均匀,整粒,包装既得。

泡腾崩解剂:枸缘酸、酒石酸沸腾片常用弱碱: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压片机:上冲下降是为了调节颗粒硬度

粉末直接压片法目的是改变压片药粉性能和改变压片机械性能。

肠溶衣的物料有:(1)纤维醋法酯(CAP)(2)丙烯酸树脂1号、2号、3号

膜剂的特点

(1)生产工艺简单,易于自动化和无菌生产

(2)药物含量准确、质量稳定

(3)使用方便,适于多种给药途径

(4)可制成不同释药速度的制剂

(5)多层膜剂可避免配伍禁忌和各成分间的相互干扰

(6)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运输和储存。但膜剂载药量小,不适用于药物剂量较大的制剂

成膜材料的要求

(1)生理惰性,无毒、无刺激,不与药物发生作用,能被机体排泄或代谢,外用应不妨碍组织的愈合过程,不过敏,长期使用应无致畸或致癌等不良反应。(2)无不适臭味,性能稳定,不降低主要药效,不干扰含量测定。(3)成膜、脱膜性能好,成膜后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柔韧性。(4)用于口服、腔道、眼用膜剂的成膜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能逐渐降解、吸收或排泄;外用膜剂应能按照设计要求完全释放药物。(5)价格低廉,来源丰富

片剂辅料:为片剂中除主药外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亦称赋形剂。按用途分为稀释剂、吸收剂、润湿剂、黏合剂、崩解剂及润滑剂。

片剂辅料种类:

1.稀释剂和吸收剂:统称为填充剂。常用的有淀粉、糊精、糖粉。

2.润湿剂与黏合剂:在制片中具有使固体粉末黏结成型的作用。

本身无黏性,但能润湿并诱发药粉黏性的辅料,称为润湿剂。

本身具有黏性,能增加药粉间的黏合作用,以利于制粒和压片的辅料,称为黏合剂。最常用的黏合剂是淀粉浆(糊),常用黏合剂糖浆,乙醇(亦可作润湿剂)

3.崩解剂:系指促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崩解成小粒子而更利于药物溶出的辅料。除含片、舌下片、长效片、咀嚼片等外,一般片剂均需加崩解剂。常用的崩解剂有干燥淀粉、羧甲淀粉钠(CMS-Na)、低取代羟丙纤维素(L-HPC)。

片剂的崩解机理:①毛细管作用②膨胀作用③产气作用④其他作用(可溶性原、辅料遇水溶解使片剂崩解或蚀解;表面活性剂因能改善颗粒的润湿性,而促进崩解;辅料中加用相应的酶,因酶解作用也有利于崩解。)

润滑剂作用:压片时为了能顺利加料和出片,并减少黏冲及降低颗粒与颗粒、药片与模孔壁之间的摩擦力,使片剂光滑美观,在压片前一般均需在颗粒中加入适宜的润滑剂。按作用不同,分为①主要用于增加颗粒流动性,改善颗粒的填充状态者,称为助流剂②主要用于减轻原料对冲模的黏附性者,称为扛黏着剂③主要用于降低颗粒间以及颗粒与冲头和模孔壁间的摩擦力,可改善力的传递和分布者,称为(狭义)润滑剂。一般将具有上述任何一种作用的辅料都称为润滑剂。

常用的有硬脂酸镁、滑石粉、聚乙二醇(PEG)(水溶性)、月桂醇硫酸镁(钠)(水溶性)。

气雾剂:系指提取物或饮片细粉与适宜抛射剂共同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喷出的剂型。

气雾剂的特点:速效和定位作用;制剂的稳定性高;给药方便,剂量准确;刺激性和副作用小

气雾剂的分类:1.按分散系统分: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气雾剂 2.按给药途径:呼吸道吸入用气雾剂、皮肤和肠道黏膜用气雾剂、空间消毒用气雾剂3.按相的组成:二相气雾剂(如溶液型气雾剂由药物和抛射剂组成)、三相气雾剂(如混悬型气雾剂,由抛射剂形成的液相,部分抛射剂挥发形成的气相,药物微粒形成的固相三相、乳化气雾剂)

气雾剂的组成:1.药物与附加剂2.抛射剂(常用:氢氟烷烃,二氧化碳和氮气优选氮气)3.耐压容器4.阀门系统

气雾剂附加剂:1.潜溶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2.乳化剂:聚山梨酯类、磷脂3.助悬剂:司盘类、月桂醇类4.抗氧剂:维生素E、亚硫酸钠5.防腐剂:尼泊金乙酯

抛射剂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适当的沸点,常温常压下蒸汽压大于大气压2.无毒、无致敏性和刺激性3.不易燃易爆4.理化性质稳定5.价廉易得

脂质体:指药物被类脂质双分子层包封形成的微小囊泡。

脂质体的结构:脂质体的组成与结构是以类脂质(卵磷脂、胆固醇)构成的双分子层为膜材料包合而成的微粒,磷脂类都含有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含氮的碱基(季铵盐),均为亲水基团,还有两个较长的烃链为亲油基团。

常用的包合材料是环糊精(简称CYD)

CYD系淀粉经酶解环合后得到的由6~12个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常见的CYD由6、7、8个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分别称为α-CYD、β-CYD、γ-CYD。(降解速度α<β<γ)

固体分散体:是指药物与适宜的载体材料混合,制成的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体。微囊:是指固态或液态药物被辅料包封成的微小胶囊,制备微囊的技术称为微型包囊技术,简称微囊化。

微球:是指药物溶解或分散在辅料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

影响脂质体载药量的因素

1.药物溶解度,

2.脂质体粒径大小

常见的微囊囊材和微球骨架材料有:①天然高分子材料,常用的有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盐、壳聚糖、蛋白质、淀粉等②半合成高分子材料,常用的有纤维素衍生物,如羧甲基纤维素、纤维醋法酯、甲基维生素、乙基维生素、羟丙甲纤维素、丁酸醋酸纤维素③合成高分子材料,常用的有聚氨基酸、聚乳酸一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微囊的制法按制备原理分为物理化学法、化学法、物理机械法。

单凝聚法:将囊心物分散于囊材的水溶液中,加入凝聚剂,如电解质(硫酸钠、硫酸铵等)或强亲水性非电解质(乙醇、丙醇等),使囊材凝聚并包封药物形成微囊。

复凝聚法:系指利用两种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囊材,将囊心物分散在囊材的水溶液中,在一定条件下,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互相交联后,溶解度降低,自溶液中凝聚析出成囊,这种凝聚也是可逆的。

半衰期:将药物含量降低50%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有效期:将药物含量降低10%所需的时间称为有效期

靶向制剂:药物的靶向按到达的部位分为三级:一级靶向制剂,系指进入靶部位的毛细血管床释药;二级靶向制剂,系指进入靶部位的特殊细胞(如肿瘤细胞)释药而不作用于正常细胞;三级靶向制剂,系指作用于细胞内的一定部位释药。缓释制剂: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应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依从性的制剂

控释制剂: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按恒速释放药物,与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减少一半或有所减慢,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依从性的制剂

以下药物不宜制成缓释制剂:1.半衰期很短(小于1h)或很长(大于24)2.单次服用剂量很大(大于1g)3.药效剧烈、溶解度小、吸收无规律或吸收易受影响的药物4.在肠道中需要在特定部位主动吸收的药物

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1.溶出原理 2.扩散原理3.溶蚀与扩散、溶出相结合4.渗透压原理5.离子交换作用。

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

(1)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调节PH值;降低温度;改变溶剂;制成干燥固体(2)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降低温度;避光;驱逐氧气;添加抗氧剂;控制微量金属离子;调节PH值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置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中药药剂学任务: 1继承和整理中医药学中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与经验,为发展中药药剂奠定基础。 2充分吸收和应用现代药剂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实现中药剂型现代化。3积极寻找与开发药剂新辅料,以适应新制剂、新剂型,大品种二次开发的需要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制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粉碎的含义和目的: 含义:粉碎是指借机械力或其他方法将大块的固体物料碎成所需细度的颗粒或粉末操作的过程,或是利用其他方法将固体物料碎成微粉的操作。 药物粉碎的目的:1增加药物的表面积,有利于促进药物的溶解与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便于调剂和服用3加速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或溶出4为制备混悬液、散剂、片剂、丸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奠定基础 粉碎的方法: 1.干法粉碎:(每种粉碎的对象)①单独粉碎:贵重药材;毒性或刺激性强的药物;氧化性与还原性强的中药;质地坚硬不便与其他药物混合粉碎的中药。②混合粉碎:串料粉碎、串油粉碎、蒸罐粉碎。 2。湿法粉碎:水飞法,加液研磨法 3。低温粉碎 4。超微粉碎 1柴田式粉碎机:适用于黏软、纤维性及坚硬中药的粉碎,但对油性过大的药料不适用 2万能磨粉:机使用于根、茎、皮类等中药,干燥的非组织性药物、结晶性药物及干浸膏等的粉碎。 3球磨机:适于粉碎结晶性药物、树胶、树脂及其他植物药材的浸提物,对具有刺激性的药物可防止粉尘飞扬,对具有很大吸湿性的浸膏可防止吸潮 超微粉碎设备:流能磨又叫气流式粉碎机,适用于脆性及坚硬的矿物药料,但药料须预粉碎,可得到5um以下的均匀粉体 微粉的密度:密度系指单位容积物质的质量。 真密度:系指除去微粒内和粒子间空隙占有的容积后求得物质的容积,并测定其质量,经计算求出的密度称为真密度。真密度为该物质的真实密度,通常采用气体置换法求得。 粒密度:系指除去粒子间的空隙,但不能排除粒子本身的细小孔隙,测定其容积而求出的密度称为粒密度。因为液体不能进入微粒内部的微孔,所以可用液体置换法求出粒密度。 堆密度:系指单位容积微粉的质量。堆密度所用的容积是指包括微粒本身的孔隙及微粒间空隙所占的总容积。 孔隙率:微粉中的孔隙包括微粒本身的孔隙及微粒之间的孔隙,孔隙率是指微粒中孔隙及微粒间所占容积与微粉容积之比。 散剂:系指饮片或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剂型。

中药药剂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返砂” 注射用水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软胶囊的制法有()和()。 2、狭义上的丹药是指用()和()在高温下烧炼而成的不同结晶形状 的化合物。 3、气雾剂的抛射剂作用有二,一是(),二是()。 4、缓释制剂动力学模型为()级,控释制剂动力学模型为()级。 5、水丸的制备关键是(),黑膏药的制备关键是()。 6、片剂润滑剂的作用有()、()、润滑。 7、除菌滤材及滤器常用的有()、()。 8、植物药材的浸提过程包括浸润、渗透,()和()三个阶段。 9、湿法粉碎包括()法和()法。 10、药剂学配伍变化包括()和()两方面。 三、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药浓缩液直接制成浸膏粉的方法是()。 A、减压干燥 B、喷雾干燥 C、沸腾干燥 D、吸湿干燥 2、毒剧药材制成酊剂应采用()。 A、煎煮法 B、浸渍法 C、渗漉法 D、蒸馏法 3、润湿、糜烂性的、有大量渗出液的皮损宜选用哪种基质()。 A、油溶性、 B、O/W型乳剂基质 C、W/O型乳剂基质 D、水溶性基质 4、注射剂精滤一般选用哪种滤材()。 A、0.6~0.8μm的微孔滤膜 B、0.22~0.3μm的微孔滤膜 C、2号砂滤棒 D、1号垂熔玻璃滤球 5、甘油在膜剂中的作用是()。 A、成膜材料 B、增塑剂 C、脱膜剂 D、填充剂 6、表面活性剂HLB值在多少可作增溶剂()。 A、7~9 B、3~8 C、8~16 D、15~18 7、脂质体在体内的吸收机理是()。 A、被动扩散 B、主动转运 C、吞噬 D、膜孔转运 8、适用于固体制剂灭菌的方法是()。 A、热压灭菌法 B、干热灭菌法 C、紫外线灭菌法 D、γ?射线灭菌法 9、β-环糊精,它连接的葡萄糖分子数是()。 A、5; B、6; C、7; D、8; 10、药物溶解于熔融的载体中,呈分子状态分散者称为()。 A、低共熔混合物 B、固态溶液 C、玻璃溶液 D、共沉淀物 四、多选(每小题2分,共12分) 1、休止角的测定方法有() 液体置换法②固定漏斗法③固定圆锥槽法④倾斜箱法⑤转动圆柱体法 2、微囊制备属于物理化学法的方法有()。 ①单凝聚法②复凝聚法③溶剂--非溶剂法④界面缩聚法⑤空气悬浮法 3、片剂包肠溶衣的物料有()。

《中药药剂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

《中药药剂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 从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更新、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等方面对《中药药剂学》理论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从强化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注重团队意识的塑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标签:中药药剂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对中药品种的开发、生产、评价等各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及创新型人才,在中药药剂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应本着以学生为本,应社会所需,适当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1《中药药剂学》理论教学改革思路 1.1教材内容的补充与更新 随着中药药剂学基础及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应及时地将中药药剂学领域的新进展乃至新的制药设备引入到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与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科研工作和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将科研成果与学生共享,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深入和提高。 1.2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 随着教学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但同时,多媒体教学在日常授课中产生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应做到善用、慎用多媒体,既要充分有效地发挥其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又应避免过于繁复,结合传统的板书进行理论授课,效果更为理想。 教学过程中,还应充分重视与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建立起有关中药药剂学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制作涵盖中药药剂方面有关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各种相关的视频、flash动画及软件等内容,使学生从感性上深刻了解各中药剂型的制备过程。在实验课教学上,学生通过视频可以了解剂型的详细制备过程,再通过实验课上教师对于关键问题的讲解,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化其对理论教学的理解。 1.3启发为主,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课堂授课时,教师应重视启发教学,问题的选择应充分发挥中药药剂学课程自身的特点,采用与学生日常生活中联系较为紧密的实例,而将整堂课程内容完

中药药剂学复习要点 (1)

中药药剂学复习要点 绪论 名词解释 1.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药物传递系统/DDS)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药典: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由国家组织药典委员会编纂,并由政府颁布实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中国的第一部药典是《唐本草》;新中国的第一部药典为195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知识要点 1.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及其选择原则 剂型是药物使用的基本形式。药物疗效主要决定于药物本身,但在一定条件下,剂型对药物疗效的发挥也可起到关键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药物的释放、吸收的影响。其选择原则为:①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 ②根据药物本身及其成分的性质选择剂型; ③根据原方不同剂型的生物药剂学和药动学特性选择剂型; ④根据生产条件和五方便(服用、携带、生产、运输、贮藏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粉碎、浸提、分离、精制、浓缩、干燥与浸出制剂 名词解释 1.浸渍法:浸渍法是用定量的溶剂,在一定的温度下,将药材浸泡一定的时间,以提取药材成分的一种方法。 2.渗漉法:渗漉法是将药材粗粉置渗漉器内,溶剂连续的从渗漉器的上部加入,渗漉液不断从其下部流出,从而浸出药材中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 3.汤剂:汤剂系指将药材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 4.酒剂:酒剂又称药酒,系指药材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 5.酊剂:酊剂系指药品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 6.糖浆剂: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知识要点 1.湿法粉碎 系指往药物中加入适量水或其他液体并与之一起研磨粉碎的方法(即加液研磨法)。通常选用药物遇湿不膨胀,两者不起变化,不妨碍药效的液体。湿法粉碎是因水或其他液体以小分子渗入药物颗粒的裂隙,减少其分子间的引力而利于粉碎;对某些有较强刺激性或毒性的药物,用此法可避免粉尘飞扬。 2.浸出制剂的分类与特点 浸出制剂具备以下特点:①浸出药剂能保留原药材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利于发挥药材的多效性;②作用温和持久,毒性较小;③减少服用量;④即可直接要用,又可作其他制剂的原料;⑤存在一些问题,变质、吸潮、结块;与西药比,作用不强,起效慢,服用量大。浸出药剂的种类有:水浸出剂型,含醇浸出剂型,含糖浸出剂型,无菌浸出剂型,其他浸出剂型。 3.影响浸出的因素

中药药剂学复习资料 快速记忆版

1.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 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 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3.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4.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5. 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 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 6.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7. D值:微生物减少90%所需的时间。 Z值:降低一个lgD所需升高的温度数(℃)。 F值: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Fo值:一定灭菌温度(T),Z值为10℃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 Z值10℃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也可认为是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时杀死容 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8. 串料: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含有大量糖分、树脂、树胶、粘液质的 中药陆续掺入,逐步粉碎成所需粒度。 9.串油: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含有大量油脂性成分的中药陆续掺入, 逐步粉碎成所需粒度,或将油脂类中药研成糊状再与其他药物粗粉混合粉碎成 所需粒度。 10.蒸罐: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用适当方法蒸制过的动物类或其他中药陆续掺 入,经干燥,再粉碎成所需粒度。 11. 休止角:粉体堆积层自由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2.打底套色法:所谓“打底”系指将量少的、质重的、色深的药物先放入研钵中(在混合之前 应先用其他量多的药粉饱和研钵内表面)作为基础;然后将量多的、质轻的、色 浅的药粉逐渐分次加入轻研混匀即是“套色”。 13. 等量递增法: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不易混合均匀时采用此法。其方法是:取量小的组分及 等量的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组分 混匀,如此倍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为止。 14.低共熔现象:两种或更多种药物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这现象称为低共熔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学院医药学系刘丽宁 一、前言 (一)课程定位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核心专业课。本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理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注重理实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做到: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中药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中药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中药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模块整合,主要有四大模块:基本知识模块、技能知识模块、拓展知识模块、技能训练模块。各模块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 — 1 —

独立。每一模块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二、课程总标准 表1:课程总标准 — 2 —

中药药剂学A卷(带答案)

《中药药剂学》模拟卷(A) 一、名词解释: 1.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 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剂。 3.浸出制剂: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从动植物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经适当精制与浓缩 得到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4.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尸体,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性物质。 5.胶剂:是指用动物皮、骨、甲、角等为原料,用水煎取胶质,浓缩成干胶状的内服制剂。 二、单项选择题: 1. 制备含有毒性药材的散剂,剂量为0.05g,一般应配成多少比例的散剂?A A、1:10 B、1:100 C、1:5 D、1:1000 2. 二相气雾剂为:A A、溶液型气雾剂 B、O/W乳剂型气雾剂 C、W/O乳剂型气雾剂 D、混悬型气雾剂 E、吸入粉雾剂 3. 不宜制成软胶囊的药物是B A、维生素E油液 B、维生素AD乳状液 C、牡荆油 D、复合维生素油混悬液 E、维生素A油液 4. 制备胶剂时,加入明矾的目的是:B A、沉淀胶液中的胶原蛋白 B、沉淀胶液中的泥沙等杂质 C、便于凝结 D、 增加黏度E、调节口味 5.红丹的主要成分为( A )。 A.Pb3O4 B. PbO C.KNO3 D.HgSO4 E. HgO 6. 单冲压片机增加片重的方法为:A A、调节下冲下降的位置 B、调节下冲上升的高度 C、调节上冲下降的位置 D、调节上冲上升的高度 E、调节饲粉器的位置 7. 下列关于栓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栓剂是由药物与基质混合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半固体制剂 B、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纳入人体腔道后,在体温条件下能迅速软化、熔融 或溶解于分泌液中 C、栓剂既可用于局部治疗,也可以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D、栓剂基质有油脂性和水溶性基质两种 E、肛门栓一般为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型,阴道栓一般为球形、卵形、鸭嘴 形。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 中药药剂学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中药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较好,很多临床治疗中都应用到了中药药剂学的理论。本文探讨的主要观点是我国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进展以及发展的思路。 标签: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发展思路;探讨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作为指导,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主要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的控制与运用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学科。目前,在我国的中药药剂学研究中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包括理论上以及技术上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需解决。 1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的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现状有以下几点。 1.1建立了中药药剂学的创新平台。创新是每一个领域都需要的科学精神,在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中也需要创新。在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批以国家工程为中心的重点实验室,并且发展前景相当的乐观。 1.2构建了中药特性的新技术体系,根据中药复方的作用特点以及成分的复杂性,构建了基于中药特性的新的释药技术,例如现在临床上使用的中药多组分缓释制剂技术,经皮给药技术等。把这种复方制剂的中药运用在临床上的现象很多,而且临床效果不错。 1.3中药制剂成型的关键技术,与传统的中药制成剂的技术相比,现代中药制成剂的水平大有提高,像中药注射剂、经皮和黏膜给药制剂等都是现代中药制成剂中的关键技术。中药成分本身就比较复杂,再制作成药剂的难度就更加困难,在生产的过程中要加大对生产的控制技术,包括对中药生产过程自动化的控制和在线监测的控制技术,对这些技术都要加大使用力度,提高制药工程的技术水平,提高中药制剂的产品质量和效果。 1.4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中成药的二次开发,针对临床上的一些慢性病和疑难杂症,已经重点开展在临床上效果不错的技术生产;加强现代中药的研发与产业化,开发一批疗效高、药效好的中药制剂[1]。 2 中药药剂学的学科发展成就 2.1中药药剂学的新理论首先是对中药粒子的设计研究成果。中药粒子的设计理念是”药辅合一”,是对特定工艺设计相关技术的总称。目前,在临床主要运用的是采用粒子的设计,制成了口腔溃疡散,这种药物与普通的制成剂相比,颜色更加的均匀,酸味降低,粒子表面的设计更加的人性化,减少了冰片的味道;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题库含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题库含答案 一、A型题 1.下列有关药典的叙述哪个不正确 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B.药典反映了我国药物生产、医疗和科技的水平。一般每隔几年需修订一次 C.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D.一般收载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 E.《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在共七版,每个版本均分为一、二两部 2.第一次提出“成药剂”概念、药剂专著《肘后备急方》的作者是 A.葛洪 B.李时珍 C.王寿 D.张仲景 E.钱乙 3.以下哪一项不是药典中记载的内容 A.质量标准 B.制备要求 C.鉴别 D.杂质检查

E.处方依据 4.我国现行药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哪一年版 A.2008年版 B.1990年版 C.1995年版 D.2010年版 E.2005年版 5.我国历史上由国家颁发的第一部制剂规范是 A.《普济本事方》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C.《金匮要略方论》 D.《圣惠选方》 E.《本草纲目》 6.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 A.制剂 B.成药 C.药材 D.药物 E.处方药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由下列哪一个部门颁布实施的 A.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卫生部

C.药典委员会 D.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E.最高法院 8.下列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内容为 A.植物油脂和提取物 B.生物制品 C.中药材 D.中药成方制剂及单味制剂 E.中药饮片 9.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是 A.《新修本草》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C.《汤液经》 D.《本草纲目》 E.《黄帝内经》 10.药典收载的药物不包括 A.中药材与成方制剂 B.抗生素与化学药品 C.动物用药 D.生化药品 E.放射性药品 11.乳浊液型药剂属于下列哪一种剂型分类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药药剂学 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编号:ZH21303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总学时72、理论课学时52、实验课学时20) 学分:4 适用对象:中药学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 课程简介: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中药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医疗密切相关,也是连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为今后从事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较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要保持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特点,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药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继承传统药剂与发展现代剂型相结合,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在新内容上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扩展,如超细粉碎,超临界流体提取,半仿生提取,超声提取,絮凝沉淀,大孔树脂吸附,超滤,高速离心,喷雾干燥,冷冻干燥,一步制粒,凝胶剂,巴布剂,灌肠剂,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等等。充分反映了中医药的新法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本门课程大致分为4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中药调剂”;第二部分以“药剂制备基础”为主,配合散剂、浸出药剂、液体药剂等剂型;第三部分为“中药剂型”,基本上按液体、半固体、固体、气体剂型顺序编排;第四部分为“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制剂与疗效”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打下初步基础。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1)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注射剂(附滴眼剂) 一、选择题 【A型题】 1.注射剂按下列给药途径,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 A.肌肉注射 B.皮内注射 C.皮下注射 D.穴位注射 E.静脉注射2.供脊椎腔注射的注射剂pH值应为 A.酸性 B.偏酸性C.中性 D.偏碱性 E.碱性 3.在下列有关热原检查法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法定检查方法为家兔致热试验和鲎试验法 B.鲎试验法比家兔试验法更灵敏 C.鲎试验法操作简单,结果迅速可靠 D.鲎试验法特别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热原控制 E.鲎试验法对一切内毒素均敏感,可代替家兔试验法 4.注射用油的精制方法应为 A.除臭→脱水→中和→脱色→灭菌 B.脱水→除臭→中和→脱色→灭菌 C.中和→除臭→脱水→脱色→灭菌 D.中和→脱色→脱水→除臭→灭菌 E.脱色→脱水→除臭→中和→灭菌 5.下列表面活性剂中,可用作注射剂增溶剂的是 A.吐温-80 B.月桂醇硫酸钠 C.硬脂酸钾 D.鲸蜡醇硫酸钠 E.硬脂醇硫酸钠 6.适用于注射剂偏碱性药液的抗氧剂应为 A.焦亚硫酸钠 B.亚硫酸氢钠 C.硫脲D.硫代硫酸钠 E.抗坏血酸7.为防止注射剂中药物氧化,除加入抗氧剂、金属络合剂外,可在灌封时向安瓿内通入 A.O2B.N2 C.Cl2 D.H2 E. O 2 CH2 8.在下列注射剂常用的抑菌剂中,既有抑菌作用又有止痛作用的应为

E.硝酸苯汞 9.用水醇法制备中药注射剂时,为除去中药注射用原液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应将含有醇量调整为 A.45% B.55% C.65%D.75% E.85% 10.当归注射剂的制备宜选用 A.渗漉法 B.蒸馏法C.双提法 D.水醇法 E.醇水法 11.注射剂最显著的优点为 A.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B.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C.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D.可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E.比较经济 12.注射用水从制备到使用不得超过 A.5h B.10h C.12h D.10h E.20h 13.在水中溶解度低或为了延长作用时间的药物可制成 A.粉针剂 B.注射用片剂 C.水溶性注射剂 D.乳浊型注射剂E.混悬型注射剂 14.溶液不稳定的药物可制成 A.粉针剂 B.注射用片剂 C.水溶性注射剂 D.乳浊型注射剂 E.混悬型注射剂 15.热原的主要成分是 A.胆固醇 B.生物激素 C.磷脂 D.脂多糖 E.蛋白质 16.药典规定制备注射用水的 A.澄清滤过法 B.电渗析法 C.反渗透法D.蒸馏法 E.离子交换 法 17.下列能彻底破坏热原的的是 A.60℃加热120min B.100℃加热60min C.150℃加热30min D.180℃ 加热30min E.250℃加热30min

中药药剂学试题 附答案

中药药剂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药物剂型符合的三性是指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 2.药厂生产车间一般根据洁净度不同,可分为控制区和洁净区。洁净区一般要求达到(1万或100级)级标准)。 3.散剂常用的混合方法有研磨、(搅拌)、(过筛 )混合法。 4.为防止煎膏剂出现“返砂”现象,蔗糖的转化率宜控制在(40~50%)。 5.浸出制剂中规定流浸膏浓度为(1g/ml),浸膏为(2~5g/g)。 6.亲水胶体的稳定性可因加入(电解质)或(脱水剂)物质而破坏。 7.凡士林经常作为(软膏)剂型的基质,并常与(羊毛脂)合并使用。 8.片剂制备中,淀粉可用作(填充剂(稀释剂或吸收剂))、(崩解剂)。 9.红升丹主要成分是(氧化汞),采用(升法)制备。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适用于空气灭菌的方法是( B) A微波灭菌 B紫外线灭菌 C γ射线灭菌Dβ射线灭菌 E 60Co辐射灭菌 2.药材浸提时(D )

A浸提温度越高越好 B浸提时间越长越好 C药材粉碎越细越好 D细胞内外浓度差越大越好 E浸提压力越高越好 3.《中国药典》规定,糖浆中含蔗糖量应不低于( B) A50%(g/ml) B60%(g/ml) C65%(g/ml) D40%(g/ml) E75%(g/ml) 4.增溶作用是表面活性剂( A)起的作用 A形成胶团 B分子极性基团 C多分子膜 D氢键 E分子非极性基团 5.我国药典规定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为(A ) A重蒸馏法 B离子交换树脂法 C电渗析法 D反渗透法 E凝胶滤过法 6.脂肪乳剂输液中含有甘油2.5%(g/ml),它的作用是( D) A保湿剂 B增粘剂 C溶媒 D等渗调节剂 E药物 7.下列基质释药、对皮肤穿透力最强的是(B ) A凡士林 B O/W型 C W/O型 D PEG E卡波谱尔 8.要使药物迅速吸收,成人用栓剂纳入直肠的部位应在( D) A距肛门口3cm处 B距肛门口4cm处 C距肛门口6cm处 D距肛门口肛门内1~2cm 处 E距肛门口肛门内5cm处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供高职中药制药专业使用) 前言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类中药制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为今后从事中药的生产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见习、实习及自学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图表、实物、图片、幻灯、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象化教学手段;技能训练中强调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坚持中医药特色、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反映中药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努力为中药事业的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门课程总学时数为13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72学时;实验60学时。

1 、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允许教师作适当增减,但不得破坏教材内容结构的完整性。 2 、大纲教学内容的顺序,允许教师根据各自的讲课习惯作适当调整,但不得损坏课程的系统性。 3 、大纲中规定的教学方法、实验,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大胆创新 注:中药制药专业另开设综合实验,可作为中药药剂学理论和实验内容的补充和考查,通过综合实验,对中药制剂生产各环节进一步加深印象,更加明确生产工艺过程,是学习、巩固中药药剂学的必要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含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与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及有关药品管理法规的性质、特点。 2、熟悉《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3、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史、研究进展与方向;中药剂型的分类方法;现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教学内容】 1、概述:详述中药药剂学的含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与任务;简介药剂学各分支学科;讲述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概念,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介绍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讲述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进展与方向。 3、药物剂型的分类:介绍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与特点,以及本教材编排的体例。 4、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详述《中国药典》的性质与作用;讲述药典外药品标准 (部颁药品标准、部颁药品卫生标准)的性质与作用,介绍其他国家的药典简况。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展示、介绍药典等各种法规性书籍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中药制剂生产区域的空气洁净技术 【目的要求】

中药药剂学考试归纳总结

中药药剂学考试归纳总结 论第一节概述一中药药剂学的性质与任务 (一)中药药剂学的性质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中药药剂学的任务归纳为:制备“安全、有效、稳定、均一”的制剂,符合:“三小、三效、三定、五方便”的原则。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剂量小。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定:定时、定位、定速(恒速)。五方便:服用、携带、生产、贮存、运输方便。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 1、药物与药品凡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药物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与药品。药品一般是指以原料药经过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剂型,直接应用的成品。 2、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称为制剂。制剂的生产一般在药厂或医院制剂室中进行,研究制剂的生产工艺和理论的学科,称为制剂学。

4、中成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5、处方药(简称PD)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在医师、药师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的药品,这类药品一般专用性强或副作用大。 6、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又称为柜台发售药品(简称OTC)。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 乙类更安全,消费者选择更有经验和把握的药品。非处方药有其专有标识,为椭圆形背景下的OTC三个英文字母,甲类非处方药专有标识为红色,乙类非处方药为绿色。 7、新药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8、处方是医疗和药剂配制的重要书面文件。包括:法定处方,协议处方,医师处方经方、古方、时方、单方、验方、秘方等。第二节中药药剂学的发展 一、药物制剂发展的四代产品 第一代制剂(普通制剂、常规制剂)特点是:给药次数多,血药浓度起伏很大,有“峰谷”现象。 第二代制剂(缓释制剂、长效制剂)特点是:作用时间长,减少了服药次数,血药浓度较平稳,克服了普通制剂“峰谷”现象。

(精)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中药药剂学:散剂(答案解析)

(精)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中药药剂学:散剂(答案解析) 一、最佳选择题 1、散剂制备工艺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A.质量检查 B.粉碎 C.过筛 D.分剂量 E.混合 2、散剂按药物组成可分为 A.吹散与内服散 B.内服散和外用散 C.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 D.单味药散剂与复方散剂 E.溶液散与煮散 3、除另有规定外,散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 A.11.0% B.12.0% C.8.0% D.9.0% E.10.0% 4、某药师欲制备含有毒剧药物的散剂,但药物的剂量仅为

0.0005g,故应先制成 A.500倍散 B.1000倍散 C.10倍散 D.50倍散 E.100倍散 5、一般配置眼用散剂的药物需过 A.五号筛 B.六号筛 C.七号筛 D.八号筛 E.九号筛 6、100倍散是指 A.1g药物加入99g赋形剂 B.临床上用时稀释100倍后使用 C.药物的习惯名称 D.药物以100g为包装剂量 E.作用强度是同类药物的100倍 7、有关制备含低共熔物散剂叙述不正确的是 A.薄荷脑和樟脑的混合易形成低共熔物 B.可采用先形成低共熔物,再与其他固体粉混合 C.混和时可弃去形成的低共熔物

D.可分别以固体粉末稀释低共熔组分,再混和均匀 E.低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 8、下列哪一项是散剂在混合操作中常用的方法 A.等量递增法 B.饱和乳钵 C.球磨机 D.套色 E.过筛法 9、中药散剂不具备以下哪个特点 A.制备简单,适于医院制剂 B.奏效较快 C.刺激性小 D.对创面有机械性保护作用 E.适于口腔科、外科给药 二、配伍选择题 1、A.无菌操作 B.制成倍散 C.制备低共熔组分 D.蒸发去除水分 E.套研 <1>、益元散制备时,朱砂与滑石粉应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3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姓名:符琼菁学号:201225821001 专业:中药学 实习时间:2014.9.21-2014.10.18 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 指导老师:吴晓杰 实习课目:《中药药剂学》 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 实验一乌贝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海螵蛸(去壳)86g,浙贝母15g,陈皮油0.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海螵蛸、浙贝母各粉碎成细粉。(3)将上述药材细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再逐渐加入陈皮油0.15g,混匀,即得。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

0.1g及0.1g以下0.1g以上至0.5g 0.5g以上至1.5g 1.5g以上至6g 6g以上±15% ±10% ±8% ±7% ±5% 5.装量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6.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照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B)检查,应符合规定。 7.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 1、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常见的共熔组分有樟脑与薄荷脑,薄荷脑与冰片等。 2、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实验二夏枯草膏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夏枯草100g 3.辅料:蔗糖30g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中药药剂学Z》作业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中药药剂学Z”黄色背景为正确答案!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在注射液中可作为止痛剂和抑菌剂的是: [1分] B.苯甲醇 2. 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不包括: [1分] B.采用GMP厂房生产 3. 为祛除注射剂中的氧气,常采用的措施除了: [1分] C.通入空气 4. 一般要进行乙醇含量检查的是: [1分] B.流浸膏剂 5. 属于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 [1分] C.卵磷脂 6. 白降丹的主要成分为: [1分] A.氯化汞

7. 加入冰糖、黄酒在胶剂制备中的操作过程为: [1分] E.浓缩收胶 8. 藿香正气水属于: [1分] B.酊剂 9. 一般多用作制备酊剂、合剂、糖浆剂等的中间体: [1分] B.流浸膏剂 10. 下列对等渗溶液论述错误的是: [1分] A.与红细胞张力相等的溶液 11. 常用于毒性及刺激性药物的丸剂为: [1分] A.糊丸 12. 采用冷压法制备的是: [1分] E.栓剂 13. 适于少量单纯提取低沸点挥发油而不收集水溶性成分的叶、花、全草: [1分] B.水上蒸馏法 14. 使用时,能够产生温热刺激性的是: [1分] D.熨剂

15. 水丸的制备方法为: [1分] B.泛制法 16. 含不饱和碳链的油脂、挥发油等易: [1分] A.氧化 17. 醇溶液调PH法可驱除: [1分] A.鞣质 18. 下列错误论述胶囊剂的是: [1分] A.胶囊剂只能用于口服 19. 下列属于动态浸出的是: [1分] B.渗滤法 20. 不能作为片剂糖衣物料的是: [1分] B.丙烯酸树脂IV号 21. 下列不属于肠溶衣材料的是: [1分] B.丙烯酸树脂Ⅳ号 22. 含有Nacl、K2SO4、Ca(HCO3)2的水经过阳树脂后,树脂上吸附的离子是: [1分]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第十章散剂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内服散剂应是 A.最细粉B.细粉 C.极细粉 D.中粉 E.细末 2.在倍散中加色素的目的是 A.帮助判断分散均匀性 B.美观 C.稀释 D.形成共熔物 E.便于 混合 3.通过六号筛的粉末重量,不少于95%的规定是指 A.单散 B.外用散剂 C.儿科用散剂D.内服散剂 E.倍散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毒性药物的散剂不应采用容量法分剂量 B.倍散用于制备剂量小的散剂 C.散剂含低共熔组分时,应先将其共熔后再与其他组分混合 D.散剂含少量液体组分时,可利用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吸收 E.液体组分量大时,不能制成散剂 5.外用散剂应该有重量为95%的粉末通过 A.5号筛 B.6号筛C.7号筛 D.8号筛 E.9号筛6.《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儿科和外用散剂应是 A.最细粉 B.细粉 C.极细粉 D.中粉 E.细末 7.散剂按水份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Ⅺ B)测定,除另有规定外,水份不得超过 A.5% B.6% C.7% D.8% E.9% 8.通常所说百倍散是是指1份重量毒性药物中,添加稀释剂的重量为 A.1000份 B.100份C.99份 D.10份 E.9份 9.单剂量包装的散剂,包装量在1.5g以上至6g的,装量差异限度为 A.±15% B.±10% C.±8%D.±7% E.±5%10.制备含毒性药物散剂,剂量在0.01g以下时,应该配成

A.5倍散 B.10倍散 C.20倍散 D.50倍散 E.100倍散 11.制备10倍散可采用 A.配研法 B.套研法 C.单研法 D.共研法 E.加液研磨法 12.下列不是散剂特点的是 A.比表面积大,容易分散 B.口腔和耳鼻喉科多用 C.对创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 D.分剂量准确,使用方便 E.易吸潮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 13.含毒性药物的散剂分剂量常用 A.容量法B.重量法 C.估分法 D.目测法 E.二分法 14.用酒渍或煎汤方式服用的散剂称为 A.倍散 B.单散 C.煮散 D.内服散 E.外用散15.散剂的制备工艺是 A.粉碎→混合→过筛→分剂量 B.粉碎→混合→过筛→分剂量→包装 C.粉碎→混合→过筛→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D.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 E.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16.散剂混合时常用 A.打底套色法B.等量递增法 C.单研法 D.共研法E.加液研磨法 17.下列关于散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挥发性药物也可制成散剂 B.适合于刺激性强的药物 C.由于没经过提取,所以分散速度慢 D.易吸潮、剂量大

中药药剂学实验[上]

WORD格式可编辑 实验一益元散、硫酸阿托品散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点。2.熟悉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与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题要 1.含义散剂系指一种或多种药物经粉碎、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剂型。根据用途可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按药物性质分可分为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液体成分散剂、含低共熔成分散剂。其外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且装量差异限度、水分及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规定。 2.制备工艺流程处方拟订一物料准备一粉碎一过筛一混合一分剂量—质检一包装。 3.细度要求对于不同的药物可采用不同的粉碎方法,且根据临床需要及药物性质不同,粉末细度应有所区别。一般内服散剂,应通过5—6号筛;用于消化道溃疡病的散剂,应通过7号筛;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眼用散剂则应通过9号筛。 4.制备要点混合操作是制备散剂的关键。目前常用的混合方法有研磨混合法、搅拌混合法和过筛混合法。若药物比例相差悬殊,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若各组分的密度相差悬殊,应将密度小的组分先加入研磨器内,再加入密度大的组分进行混合;若组分的色泽相差悬殊,一般先将色深的组分放入研磨器中,再加入色浅的组分进行混合。 5.其他若处方中含毒性成分,应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赋形剂制成稀释散(亦称倍散),或测定毒性成分的含量后再配成散剂。若含低共熔成分,一般先使之产生共熔,再用其他成分吸收混合制成散剂。 三、实验内容 (一)益元散 [处方] 滑石 30.0g 朱砂 1.5g 甘草 5.0g [制法] 朱砂水飞成极细粉,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过六号筛)。取少量滑石粉置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表面能,再将朱砂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与滑石粉混合均匀,倾出。取甘草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即得。 [功能与主治] 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喜饮,小便黄少。 [质量要求] 1.性状本品为浅红包粉末;味甜,手捻有润滑感。 2.定性鉴别显微鉴别,观察本品显微特征。薄层色谱鉴别本品中甘草次酸。3.检查 (1)水分: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ⅨH烘干法测定本品水分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