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导言

网络新闻传播,就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而开展的新闻传播活动。

广义上,互联网在传播新闻和信息方面具有媒体的性质和功能,可以较笼统的称为“网络媒体”。严格来说,网络媒体是指由报刊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传统新闻机构创办的媒体网站和从事新闻传播的商业网站,以及其他发布新闻信息的各种网站。

新闻传播学一般划分为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历史新闻传播学。

第一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历程

1969年,美国国防部资助一个有关广域网络的项目,开发出一个运用包交换技术的网络,称为ARPANET

互联网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

略具雏形的ARPANET(1969-1986)

在科研教育中发展的NSFNET(1986-1992)

在商业化运做中飞跃的互联网阶段(1992-)

多媒体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两大领域。这种技术可以集文字、图像、录像、动画、音响等多种媒体于一身,给用户以视、声、光、画并存的全新的视听感受。

超文本是包含与其他资料相链接的资料,它既能处理文本,也能处理图形和声音。

分组交换指将资料分成不同的部分分别传输,这些被分为相同大小

的“块”的数据上都有标记,并在网络中一站一站地传递,每一站都有记录,直至到达目的地。

交互性指人们在信息交流系统中发送、传播和接受信息时表现为实时交互的操作方式。

世界上第一家报纸网络版: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

中国第一家网络电子日报:《中国贸易报》

网络新闻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新近变动和正在变动的事实的报道和评论。网络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新闻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一切新闻性信息及其评说,狭义的网络新闻是指网络媒体所传播的新闻报道及其评论。

上网媒体指的是先以原子形态出现的传统媒体所设立的网站。

网上媒体是指以比特为原生态形式出现的网站。

第二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性

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容:海量性、多样性

新闻事件的报道数量巨大

新闻报道的相关资料保存容量巨大

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容十分广泛

网络新闻传播的历史资料十分巨大

网络新闻传播的形式:多媒体、超文本

据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传统大众传媒与网络媒体传输信息的形式有很大的差别,多媒体技术使网络媒体具备了传统大众传媒的优势。 超文本技术改变了信息组合方式,实现了新闻内容“跳转”,体现读者的主体地位,符合自由联想的思维规律。

网络新闻的传播主体:多元化

概述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主体与网络新闻传播主体的区别

网络新闻传播主体有:

传统媒体网站

商业网站

网络原生媒体

个人网站或网页

网络新闻的接受主体:个人化、主动化

个人主动控制信息的接受行为

个人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来选择信息

“我”成为真正的“我”,即传媒把“我”当作真正的有个性的一个人,而不是某个群体中的一分子。

网络新闻的传、受速度:快捷性

网络新闻在传、受速度上优于传统新闻:

网络新闻拆除传统新闻的地域藩篱

网络新闻在采、写、编、发布等,时间快

网络新闻不受制作周期和截稿时间的限制,可以随到随发

网络新闻传播的快捷性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的即时上网、网上新闻的及时刷新

网络新闻的传、受关系:交互性

交互性的四个层次:观看、浏览、使用和控制

互联网体现互动功能的主要有:E-mail、线上聊天室、讨论区、网站调查、个别文章评述、订阅服务、数据库搜寻、多媒体、超链接等。 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交互性具体表现:

受者-传者的纵向意见反馈

受者-受者的横向意见反馈

传、受双方的多元动态交流

网络新闻的传、受范围:全球化

因特网创造了一种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形式的信息交流方式。

网络新闻的特点:新闻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新闻的选择和发布更加个性化

网络新闻传播全球化特征带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第三章 网络新闻价值的取向

新闻价值的定义:新闻满足受众认知客观现实变动情况的需要的属性。新闻价值的要素及各要素的含义:

时新性-----指新闻在时间上的新鲜性质

重要性-----指新闻对人们的切身利益、对社会生活有较大影响的性质接近性-----指新闻与受众在空间距离或心理距离上的接近程度。

显著性-----指新闻中的人物、地点、事件的知名度或突出度

趣味性-----指新闻所具备的新异奇特、富有趣味和人情味的性质。

宣传价值:新闻满足媒体宣传自己的思想观点、政治主张、权利要求等需要的属性。

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

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把“及时性”发展为“实时性”。

实时性的定义

网络新闻对软新闻更加重视和突出,在价值取向的侧重点上表现为对趣味性的侧重。

网络新闻中,实用性成为新的价值标准或者

价值要素。

网络新闻价值判断的新标准是:实时性、重

要性、趣味性、实用性。

第四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准则

新闻的真实性,就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报道过程中如实的描述、解释、分析新近变动的事实、使新闻报道与其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合、相一致、不可有些许的误差和歪曲。

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必须确有其事

 对事实的描述必须真实

 对事实的分析必须符合实际

影响网络新闻真实性的因素:

网络新闻采访(电子邮件)影响新闻真实性

通过互联网搜集新闻素材不能保证新闻真实性

网络黑客对信息篡改影响新闻真实性

不规范的网络新闻传播威胁新闻真实性

坚持网络新闻真实性的意义:

坚持网络新闻真实性是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体现

网络新闻真实性是满足网络受众新闻需求的重要保证

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是网络媒体在竞争中获胜的根本保障

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就是指新闻记者本着客观的态度并运用客观的报道的手法来报道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不因为主观偏见而歪曲事实。客观性原则的具体内涵:

对事实的高度重视

将事实与言论分开

公正的报道立场

客观的报道方法

网络环境下凸显出来的新闻主观性或倾向性

(一)不可避免的新闻主观性或倾向性

主观性受制的因素:社会控制(政府、金融财团、公众舆论)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主观意识

掌握:新闻倾向性的含义及新闻倾向性的表现方式

(二)交互式的网络新闻传播有利于人们对主观意见的表达。

(三)对复杂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使一定程

度的主观性信息在传播中表露

坚持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大力强化新闻客观性的根基作用——只有建立在客观性基础上的倾向性,才是有说服力的。

善于在客观报道中表达自己的倾向性。

充分发挥新闻倾向性的主导作用。

总之,客观性与倾向性是辨证统一关系,客观性是基础,倾向性是主导。倾向性在总体上制约着

客观性,客观性又在微观上支撑着倾向性

网络新闻应坚持雅正性,避免煽情化

网络新闻工作者要发挥“把关人”的职能,把握好网络新闻价值选择的标准。

处理好网络新闻中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关系:把握好网络新闻中硬新闻和软新闻的比例;要灵活处理硬新闻和软新闻的报道风格。

网络新闻可运用高质量的深度报道来增

强雅正性。

第五章 网络新闻采访

记者使用互联网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信息获取型、人际联络型、信息获取与人际联络结合型

信息获取型包括:浏览万维网、使用网络检索工具、查阅网上数据库 人际联络方式包括:收发电子邮件和使用网络寻呼工具

信息获取与人际联络结合型包括使用各种电子论坛、聊天室及新闻组、邮件列表等。

网络记者指为网络媒体采集新闻、报道新闻的职业新闻工作者。

网络记者的分类:

网络媒体自身工作人员,持有记者证

网络媒体自身工作人员,不持有记者证,平时主要担负编辑工作

在传统媒体工作的记者,为网络媒体采写稿件

第六章 网络新闻写作

一、消息写作的可能

掌握:网络媒体最主要的新闻样式是消息,最主要的报道方式是深度报道。

(一)网络重大新闻报道的写作方式

网络新闻写作方式的特点:报道量大、消息来源多、消息篇幅短小 (二)网络单篇新闻的写作方式

时政性新闻网络消息的标题:主题集中,表达清楚,通俗,口语化;软新闻的标题:刺激。

可见,单篇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与传统最大的不同是:网络新闻标题需要很多的信息量、刺激度。

网络消息主体之后的链接能使消息的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设置链接时要注意:均衡。

(三)flash新闻

网络新闻中典型的多媒体新闻就是flash新闻,它极大软化了新闻,使新闻具备动漫的性质,表现更生动、有趣,更具可看性。

深度报道方式的变革

过去的深度报道是记者对整个事件的阐释,而网上的深度报道不是一篇报道的微观系统,而是多篇报道的有机组合,最终形成一个动态的认知构架。网络深度报道多以新闻专题的方式展现,涉及更多层次的网页。

第七章 网络新闻编辑

编辑通常有两种含义:编辑工作、编辑职业(即专业人员)

网络新闻编辑是指基于网络媒体这一传播媒介充分运用网络传播手

段,对网络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组织的编辑工作。

在网络媒体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人员。

把关人含义:1947年,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认为大众传媒的决策者、编辑、记者充当着传播把关人的职能,他们居于信息网的中心,高高在上,决定着信息的采编、汇总、过滤和流向,形成了配置信息资源、控制信息传播的特权。

网络新闻编辑要重建信息权威,做好把关人:网络新闻编辑应成为信息提供者,信息引路人,信息规范者和监督者。

网络新闻传播中怎么样做好舆论导向呢?

(一)利用各种适合网络特点的编辑手段引导舆论。运用时间和空间手段来评价新闻事件;运用稿件集合的合力指向表达编辑意图;运用多媒体形式凸显编辑意图;在网页中以特殊手段形成“强势”

(二)利用言论功能来引导舆论,即网络新闻编辑可以通过撰写评论、配置评论来进行“直接发言”。

(三)利用交互式手段来引导舆论,即网络媒体要通过网络论坛更好地观察自己所要引导的舆论方向与现实民意见是否存在差异,进一步判断自己的舆论导向是否合理,需要做哪些调整,如何进行调整。

新闻资源整合,即通过分析媒体、组织及个人提供的新闻资源,运用筛选、集成、配置和深度加工等编辑方法,编辑出符合网络特点的新闻,进而增加其新闻价值。

新闻资源整合的具体操作:

1,新闻的筛选

(标准是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全面性与平衡性)

2,新闻的梳理

新闻的梳理是对选定的新闻进行净化和优化处理,主要包括新闻的纠错与综合两个方面

新闻的梳理必须对网络信息进行事实性差错,政治性差错,知识性差错,文字性差错进行纠正。

新闻综合包括对同类事件的综合,对某一时段新闻的综合,对同一事件的综合,新闻综合还要在吃透新闻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创新。

3,标题的制作

掌握标题的制作的5点要求:新闻标题应简洁明了,言简意赅;标题必须是一行实题;标题要求新求活,富有内涵;当日最重要的新闻标题应被特殊处理;网页内标题应比主页标题标出更多更完整的信息。

新闻报道策划的含义:不是指策划新闻事件,而是指策划新闻传播活动,主要是指策划新闻报道,是编采人员对具体新闻事实的报道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效益。

新闻报道策划的类型:

阶段性报道策划,即对一个时期的报道做总体上的部署与安排。

专题性报道策划,是围绕某一个主题或事件所作 的系统报道。

即时性报道策划,是对突发事件报道的策划。

新闻报道策划的要求:

创新性

动态程序和稳定性

适应性与反馈性

第八章 网络新闻专题

新闻专题,指对一个关注程度较高的或者持续时间较长的新闻事件进行集合式的报道。

网络新闻专题的特性

多媒体性:网络编辑可以根据新闻专题的实际需要,该用哪种媒体就用哪种媒体,使网络新闻专题具有鲜明的多媒体性

链接性:网络新闻专题利用超链接,把有关标题、关键词、重要术语、作者以及相关音频、视频等信息,用指针标记起来,指向有关网络地址和文件,使人们可以方便获取所需的信息。

变动性:新闻专题是以页面方式出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主题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它会相应地处于演化和调整中。

互动性:真正的新闻工作应是共同参与的过程。网络新闻专题中,传者受者及时沟通,双方共同完成新闻专题的传播过程。

第九章 网络新闻论坛

新闻评论:是对新近报道的新闻或者还没有发表但具有新闻意义的事实加以评析论说的文章,具有显著的新闻时效性、现实针对性、政治方向性和群众教育性。

网络新闻评论:指在网络媒体上就某一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迅速、及时进行评述,阐明道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见。

设立网络新闻论坛的意义

为网民提供一个公共舆论空间

反映社情民意

促进政府决策的透明化、公开化

论坛策划的程序:论坛的定位,编制论坛的选题、主题、交流方式,整体形象设计等。

(一)网络新闻论坛的定位

网络新闻论坛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党的宣传政策。

对象的调查与定位

新闻论坛的细分

个性化精品栏目的建设

(二)新闻论坛内容的策划

论坛选题的策划(好的选题条件是:现实性,有新意;有全局观念;见微知著)

讨论主题的策划(确定主题的三种方法:借助新闻事实确定;根据时局发展确定;根据节日确定)

交流方式的策划

整体形象的策划(包括论坛的内容安排和网页的内容设计安排)(三)新闻论坛策划的调整与改进

网民会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不同目的、不同兴趣,有选择地使用论坛,因此,论坛开设后,要定期作一番调查,询问网民意见。

根据网民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论坛的各个环节,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为网民提供最佳的服务,不仅能增强论坛的亲和力,而且还能促进论坛的进步。

网络新闻论坛的管理

网络新闻论坛的管理出现的矛盾:

办与不办(了解:国内新闻论坛的开设者为了降低交流信息内容的风险,所采用的5种做法:1,要求用户做出承诺,保证不在论坛中进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法规的活动,用户对本人的网络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自负责任,与ISP及论坛管理者无关,2,论坛管理者对论坛内容进行检查,有权删除任何内容,尤其对反动或色情的帖子格杀勿论,3,不设立任何涉及敏感话题的讨论,4,对论坛用户进行注册,5,在必要时永久或暂时关闭论坛)

删与不删(要妥善解决该问题,既要有版主对论坛规律及政策的把握,又要有网友加强自身素质并在论坛发表意见时有所自律。)

管制与不管制(我国政府借鉴了各国的成功经验,采取大量措施,这些措施对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起到很好的作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第九条的“任何人不得在电子公告服务系统中发布含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信息”,包括内容如下: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版主的业务要求与职责

论坛管理的分层:放任自流、宽松管理、严格管理

论坛管理原则及方法(了解:《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规定》

和《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在论坛管理原则及方法方面的相关规定)

管理者的修养(熟悉计算机和网络运作,不断学习,善于交流并拥有宽阔的胸怀,果断处理言论的能力,善于引导,创新能力)

第十章 网络新闻工作者

网络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一、网络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

必须具备马列主义的理论水平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备政治敏感和全局意识

二、网络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理论修养熟练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正确比较中西方的新闻理念

三、网络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养

善于运用各种网络新闻采集和报道的方式

具有基本的新闻采访、写作的技能

熟练掌握多媒体操作技能

具备超文本写作和构思的能力

具有辨别、过滤信息的能力,养成检验信息的习惯

具备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外语水平

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

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拒绝报道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

尊重知识产权,加强版权意识

树立团队合作的业务精神

加强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自律

重点复习范围一:举一个你所做过的网络问卷调查的例子,请谈谈你做问卷调查的得失,并谈谈其对网络新闻传播的意义。

重点复习范围二:请介绍,对比,分析,评论一个中文网站以及与之相类似的英文网站,谈谈中英文各自网站的优点,缺点,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一个栏目入手,或者一个频道入手,也可以从整个网站入手,角度任选。

网络传播概论-最终版本

网络传播概论 名词解释: 1、信息图表:将信息数据等可视化的一种方式。(含图表、图解、图形、表格、地图、列 表)。(新闻信息图表:它是那些具有新闻价值或者可以传达、解释新闻信息的图表,其特点是形象性与直观性。) 2、网络新闻专题: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 续报道的形式。 3、社会化媒体营销:是指运用各种社会媒体平台和手段开展的品牌营销、产品销售、客户 服务、企业公关等活动。 4、网络论坛:通常是指以各种话题讨论为主的BBS。它是利用网络手段所开展的一种多对多的交流方式,是网民意见表达的主要渠道,也是网民评论的主要栖息地。 5、语义网:就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也可以说,语义网是一种能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它不但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而且还可以使人与电脑之间的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轻松。 6、微博:也称为微博客,它是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在微博平台上发表简短的消息,这些消息可以即时地传送给关注自己的那些对象。尽管它常常被拿来与博客相比,但微博不是博客的一种简单延伸,它把即时通信、SNS和博客等的特点结合起来,从而在人际交流与公共信息传播方面形成了综合优势。 7、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源于社会组织,社会变化以及由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所构成的一个技术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百度)从微观来看,该“网络社会”是从原现实社会中分化出来的比特世界与原子世界分离与统一的新的现实社会。从宏观视之,它是由人们的交往实践主体与主体通过网络这一中介客体构成的一个相互交错或平行的交往大系统,是现代世界交往、互动联系的媒介,是交往实践全球化的共在结构。 8、网络营销: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9、媒介素养: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 问答: 一、网络新闻报道单元 是对日常稿件进行整合的一种手段,常常是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由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信息和手段等共同组成一个小的集合,通过他们的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达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与新闻专题相比它的规模要小得多,且针对的是各种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日常报道,而不一定是重大报道题材。 作用:(1)克服新闻碎片化现象;(2)体现网络媒体竞争力; 特点:(1)以某一稿件为主干,其他稿件为其服务、报道线索明确;

网络广告投放存在的十大问题

网络广告投放存在的十大问题 很多PPC广告客户抱怨ROI不高,但往往是因为自己做法不得当才招致这样的结果。总结列出了以下PPC 广告活动中浪费预算的十种做法,天拓智投认为在网络广告投放中常出现的十大问题,以供大家自我比对,自我反省,修正“罪行”之后提高PPC广告ROI。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忽略着陆页面 很多市场营销人员觉得制作专门的着陆页面会耗费大量工作时间,所以选择把所有PPC流量音像网站首页。这样会极大挫伤通过具体的关键词搜索到网站的访客,如果想要获得所找寻的详细信息必须在网站进行再次搜索。但其实很多访客并不愿意这么做,他们只会马上关闭页面离开网站。每个推广计划都应该有特定的着陆页面,否则转化率就只能是空谈。 忽略匹配类型选择 如果你购买了长尾关键词,没有配置任何匹配类型,那么你的广告自动沿袭之前的“广泛匹配”,这就意味着该长尾关键词里包含的任意关键词被搜索到时,你的广告都会展示出来。这样要么会给网站带去低质量的流量,要么就会降低点击率(CTR),从而使得每次点击出价(CPC)上涨。百害无一利。 购买太少的关键词 这条罪状听起来有点不合逻辑,但如果你没有在关键词上付出足够多,你会发现你的广告最好也只是展示在最下面(这样的结果会让人很失望,因为大多数人都懒的去滚动屏幕查看下面的内容),更糟糕的是可能会展示到了第二页或是结果的第二十个。这不过是降低CTR,从而提高CPC的另一桩蠢事而已。 设置完就忘记 这可以说是最让我闹心的一种客户。成功管理PPC推广计划不是一项一次性的工作。高效能的市场营销人员是需要对此常常保持关注的,要定期进行分析和调整,不断改善提高帐户表现。如果说你的推广计划是处于静止状态的,那无疑只是把大把的钱烧在了不起作用的关键词和广告上,或是没有进行优化提高ROI,而花了很多冤枉钱。 没有设置转化实现的追踪代码 我很惊讶居然有那么多的公司没有在“感谢页面”添加转化追踪代码。没有这一信息,你几乎可以百分百肯定你在PPC上有大部分钱是肉包子打了狗了。可以使用专业的第三方网络广告监测系统—TopBox(智投分析)对所有广告进行监测,转化目标设定。

网络营销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docx

网络营销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传统出版物网络营销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每家企业都会把互联网当作自己产品营销的一个主阵地。图书虽作为一种公益性与公共性较强的特殊商品,是否也该利用网络这个有着无限前景的渠道做做营销呢?图书网络营销又是否切实可行?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中心报告显示,网民职业主要由自由职业者/公务员/企业/公司员工/个体户和学生构成,他们是网购人数的中坚力量。这也意味着,上亿级的网民是网络的重点使用用户,有着稳定的上网时间,并且对互联网信息十分敏感。这些数据给我们的信息是: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庞大并且日益增多的网购人群是企业积极应用网络营销这种新型方式进行产品营销的主要推动力。而传统的出版业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它的图书网络营销的现状如何呢?随着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的人们在电子设备上的阅读时间更长,而传统的纸质书籍则逐渐被人们所冷落,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的阅读有所减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出版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为了应对出版市场激烈的竞争,各个出版社每年都会推出很多新书籍,以来吸引广大读者的兴趣,各类图书也是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由于出版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出台相关的行业规则,导致市场上图书出版同质化现象严重,出现了很多售价低廉的盗版书籍。这些盗版书往往会大量复制市面上销量很好的书籍,这严重打击了创

作者的创作积极性,长此以往,图书市场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为了能够在众多图书中脱颖而出,打开图书销路,各个出版社也是绞尽脑汁地为自己的图书做好宣传工作,做各种各样的策划与推广。开展读书节活动、举办名人讲座、开展文化沙龙等已是屡见不鲜。和传统图书营销方式比较,这些图书营销方式还是有一定的进步和创新之处的,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宣传方式始终是一种小范围的宣传,缺乏明确的读者定位,达不到出版企业想要的营销效果。随着互联网的强势崛起,数字出版向传统出版业发起了挑战。出版企业不管是面对数字出版还是传统出版,图书营销向网络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当然,图书网络营销也没有那么大的魔力,能够力挽狂澜,拯救图书营销市场。实行图书网络营销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传统的营销方式,而是对传统营销方式的重要补充。图书营销网络化是在互联网经济大行其道的当下一种主流营销方式,相信图书网络营销很快会成为出版企业热衷并且追捧的一种营销方式,它成本低,覆盖面广,能取得不错的效果。现在出版企业所要做的就是摈弃传统的营销方式,跟上时代的节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重视图书营销网络化,多在网络上进行图书营销尝试。借助互联网高效传播效率,让更多的人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自己出版社的图书信息,并且凭借精美的版式和内容牢牢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最后让读者主动购买自己出版社的图书。 2.网络书店与营销理念的改变 虽然我国的出版行业单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书籍等传统出版物的营销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符合我国市场环境的营销传播方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1 信息焦虑:当人们不理解信息时,不知道到哪里查找信息时或者知道到哪里找却不能对其访问时都会产生焦虑,这就是信息焦虑。 2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3 网络媒体:借助于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移动电话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 广义:借助于互联网发布信息和进行信息服务的站点。 狭义:我们认为只有在互联网上主要从事新闻信息的选择,编辑,登载,和链接等信息服务的专业网站才能被认为是网络媒体。 5 公民新闻:又称参与式新闻,指大众传媒以组织者、行动者的身份参与社区事物,倾听市民心声,寻找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发起的讨论,以各种形式吸引公众广泛参与,同时进行高强度,大规模地报道,争取对社会各界产生最大程度的影响,以实现某个良好愿望或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的媒体行为。 6网络广告:从广义上讲,一切基于网络技术的传播信息方法与过程都是网络广告。从狭义上讲,网络广告是基于计算机操作,通过国际互联网发布的电子广告。 7虚拟社区:又称网络社区,指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求的人组成,成员可以分布于各地,以知趣认同的形式作在线聚合的网络共同体。(核心功能:公告栏,群组讨论,社区通讯等)8博客: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的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V)撰写博客文章的行为,其他人可以感受到博客门的行为价值。 (N)具有博客行为的人群,他们将其生活与网络相结合,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生活,并通过网络社区实现其价值。 9、网络隐私:是指自然人在网上享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活动领域与个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也包括第三人不得随意转载、下载、传播所知晓他人的隐私,恶意诽谤他人等。 10、网络伦理: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人类社会所显示出得新型道德关系,表现为社会意识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对人和多种组织提出的新型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 13、中国网络媒体:依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并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授权和认定,在

网络传播中的几个问题

1什么是网络传播,其优势和劣势有哪些 在回答什么是网络传播之前,首先需要研讨什么是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那么何谓网络传播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认为,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因此,其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 还有人认为,“网络传播”是近年来广泛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国际互联网络信息革命 我们认为,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的读者人数巨大,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 网络传播的优势: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全球化和跨文化性的传播检索便捷多媒体超文本交互性 1.信息多元化:网络信息中运用了flash、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这些技术不像网络上单一的flash、视频、音频等形式那样,而是通过组合的应用配以精彩的内容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感观刺激和互动参与的欲望,这是单一的技术表现形式所不能比拟的,也是网络信息对读者的吸引力所在。而正是基于此,网络聚集了庞大的用户群体,让用户在阅读内容、感受网络的感观刺激。网络信息涉及到了游戏、时尚、服饰、汽车、音乐、体育、影视等多个行业,给受众带来强烈的冲击。网上不仅可以平等地发布信息,还可以平等地开展讨论与争论。报纸可以通过座谈的形式开展讨论,电视也有了话题节目供观众现场摆擂台,但这些讨论一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二不是随时可以参加,三不时所有话题都可以讨论,四还不能完全给参与者以“言者无罪”的保证。然而,关于这个世界的所有话题,用户都可以在电子论坛里找到,并随时参与发表意见。如新闻组作为因特网上个人向新闻服务器投递电子函件的集合,可以随时把网民的文章或贴子向世界范围公布。在电子公告板上,用户则可以就不同的主题下贴帖子,参加讨论。更关键的,这种参与是匿名性质的,即没有任何人知道用户的身份和个人资料,成为网上论坛极其活跃和可以畅所欲言的根本原因。至于可以进行实时讨论的聊天室的功能,就更是传统传媒所望尘莫及的了。聊天室的性质也是匿名的。在聊天室里,每人都可以有一个化名,一群人就象入坐酒巴一样,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性,在中国是不可以公开讨论的,但通过Usenet,你不难发现许多谈性而不用色变的场所 2.表现形式立体化:网络新闻以互联网为基础,借助先进的传输技术,在新闻传播内容、形式、结构及便于阅读等方面,都很好地发挥了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收到了较强的立体化的新闻传播效果。 与传统新闻传播相比,网络新闻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新闻信息量及阅读空间,它一方面通过内容安排、结构选择等方式,使新闻报道达到了"最佳状态",便于读者获得立体认识,更清晰更深刻地了解新闻;另一方面,读者的意见或态度可及时反馈给传播者,读者与传播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从而使新闻的立体传播效果,在网络传播的环境下,得到了更为深刻的演绎 网络新闻顺应信息时代读者获取信息的心理,改变了传统媒体多年不变的新闻传播方式,把新闻展示方式变得更加立体化和层次化。这的确是新闻传播媒体的一个伟大进步。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速度的不断加快,作为其直接产物的网络新闻,将以其立体化传播模式的独特的魅力,给广大读者提供更为方便、更加快捷的信息服务,吸引越来越多的网上读者 3.传播互动化: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是网络传播的本质特征和社会意义的集中所在。报纸、广播、电视作为本世纪内的主体传媒,恰恰在这方面相形见绌。双向互动式传播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信息的传者不再享有信息特权,与受众一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伙伴;网络用户不仅可以平等地发布信息,还可以平等地开展讨论与争论;舆论监督功能在网络振荡中不断放大,具有无比的威慑力量。互动式传播内含着天然的民主亲和力与自由召唤力,从而构成了对现有传媒的致命冲击,构成了对传统意识的日趋迫切的反叛与否定 劣势: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 名词解释: 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对OSI模型的简化。它是一套协议的结合,用于定义设备接入互联网,以及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的标准。通俗的说,TCP负责传输层面的问题,保证数据安全、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而IP负责给互联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搜索引擎:为满足大众信息检索需求的搜索技术,分为网络蜘蛛型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和基于人工分类目录的搜索引擎(分类目录)。谷歌、百度是前者的代表,雅虎是后者的代表。 社会化搜索:通过整合用户力量,来补充及其搜索的不足。人肉搜索也可以被看作一种社会化搜索。社会化搜索引擎主要指基于人们的社交网络、针对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生产的内容进行搜索的技术。 Web2.0:指允许用户广泛参与网站内容建设和交互的技术,网络不仅是“可读”的,也变得“可写”,整体指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的互联网应用模式。相比Web1.0,Web2.0具有强烈的交互性、个性化等特征。与此相关的技术有RSS、博客、维基、SNS、微博、微信等。Web2.0是一种用户参与的架构,这既指网站内容建设,也指网站的整体“生态系统”的建设。Web2.0的指向试图将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Web2.0的应用还是一种社会纽带,是个体吸纳与整合社会能量的接收器,也是个体能量放大为社会能量的转换器。 自媒体:在网络技术特别是Web2.0技术环境下,不从属于专业媒体的个体或组织通过各种网络手段进行自主的信息传播的新形式。 UGC(UCC):用户生成内容,不仅可以使信息生产的成本转移到用户,从而减轻网站的负担,而且用户生产的内容更具个性化,更能满足常委需求。同时它也有助于用户人际关系的形成,因此更容易产生黏着力。 社会化媒体: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平台。主要特征有内容生产与社会相结合;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社会化媒体常常能产生大众传播的效果,“社会化”意味着依赖于人们关系的集成,要在人们的社会互动基础上产生较大规模的社会聚合。社会化媒体不仅为普通人提供了社交的平台,带来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它也在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社会化媒体也促进了公民新闻和自媒体的繁荣,对专业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与传播格局带来了重大打击。

网络传播概论重点概念

网络传播概论 主要概念: 1、计算机网络:若干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且固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网络上的每台计算机被称为一个节点。 2、www:伯纳斯李在1989检提出的技术构想。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第二次飞跃。互联网中的一种应用方式,主要功能是利用互联网传送超文本信息,即包括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在内的多媒体信息,同时利用超链接将网络中的信息相互连接起来 3、物联网:1999年提出,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测、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也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4、P2P技术:也称对等网络技术,是一种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客户端/服务器结构,整个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心节点,每一个节点大都同时具有信息消费者、信息提供者、信息通信等三面功能。其中每一个节点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 5、云计算:将庞大的计算粗粒任务自动分拆成多个较小的子任务,然后把这些任务分配给多部网络服务器所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利用此技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极为复杂的信息处理,实现和超级计算机同

样效能强大的网络服务。

6、社会化媒体: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社交平台以及内容生产与交换的平台。主要两个特征:一是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社会关系与内容生产两者间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社会关系的需求促进了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生产,反过来这些平台上的内容也成为连接人们彼此关系的纽带。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传播机制可以很快从无数信息碎片中将有公共价值的内容筛选出来。二是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7、公民新闻:非专业新闻工作者从事的新闻信息和评论的发布、传播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从总体来看,人们对公民新闻的两点共识是,一是强调公众在新闻报道活动中的参与,二是强调新技术对于公民新闻发展的作用。对于公民新闻活动的认识应该把公民的各种新闻信息生产行为综合在一起进行考察,包括新闻采集、发布、整合、传播以及相关的评论和其他活动。 8、媒介融合: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浦尔教授提出。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媒体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带来的最终结构就是各种媒体之间界限模糊、功能交叉与产品的融合。既是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一种走向,也是其他媒体发展的共同趋向。 9、流媒体技术:流式传输,将声音、影像或动画经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进行接续、不间断的传送,用户不必等到整合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是只需经过几秒或者十几秒的启动延时即可进行观看。用户在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还会通过服务器继续下载。流式传输技术两种:一是顺序流式传输,另一种是实时流式传输。

网络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拓宽了信息的传播渠道,并且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世界文化报告》中曾对网络媒介做出了概念界定: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改变。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计算机,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并且让人类的时间、空间以及相关的表达方式都具有较大的改变,所以对媒体技术概括起来就是:信息化和数字化。 一、网络媒体的兴起及发展 在传播的形式上总共经历了4次的变革,即:口头、文字、印刷术以及互联网传播,这些传播方式都在改变着人类的传播方式。并且受众的群体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在广播在四十年里,让受众者达到了5000万人次,在这个数据中,电视机的传播模式只用了15年,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计算机用了三年不到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这个数额。当时间来到21世纪,全球的网络使用者已经达到了3.2亿人次。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的变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方面额发展中,更加重要的是在不断的影响着人民的逻辑思维。 二、网络的发展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网络媒介的优势与不足 网络介质在在信息的传播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具备很多优势,并且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传播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得出:网络的出现,是传播技术变得更加的优化和多样化。专家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得出一个结论,以后的媒体媒介会是由电视、报纸、广播为一体的媒体时代。因此传统媒体也受到了技术性的冲击,并且其具有诸多的优势。主要如下: 一是多媒体性。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而言,互联网在传播方面具有多种符号统一,并不是单一性的,它能够将视频、动画、图片、文字、影像等融合在一起进行传播形成多媒体性的特征。 二是远程化。新闻媒体的主要特征是在于时效性,并且要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碍,传统的媒体在信息的收集和发布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阻碍因素,很难及时的发布相关的新闻和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全球都能接受到相关的信息,并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并且让媒体发挥着积极的传播作用,实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容量大。容量问题决定其所能承载的内容多与少,互联网在信息的存储容量较大,并且有无限性,所以在信息的传播中具有容量大的优势,不受空间限制。 四是双向交互性。相互的融合使网络传播具有更多传播点和受众者,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变成了多种相互融合的传播方式。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1.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数4.04亿,互联网 普及率28.9%,手机上网网民2.33亿,使用宽带上网的网民为3.46亿,农村网民数10681万。 2.如何理解中国农村网民的增长: a. 农村网民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09年12月底,已经达到10681万人,但其增长速率放缓。.在导致农村互联网增速放缓的因素中,“农村地区网络基础知识匮乏,对互联网的认知存在偏差”“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农村上网成本相对于农民收入水平仍较高”是最重要的三大原因。 b. 农村网民结构偏向年轻化、低学历. c. 广大农民通过网络了解天下大事,交流、沟通信息,使网络发挥了很好的桥梁作用,优化了农村地区的信息结构,缩短了城市与农村的思想差距。但与此同时,由于网络本身的“双刃剑”特征以及农村上网环境、上网群体的特殊性,相对于城市“网吧”目前的集中式管理以及日趋严格、完备的制度,农村地区目前上网呈自由、管理呈空白状态,随之而来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3、互联网新技术关键词 核心技术:是服务器+客户端,基本思想是网络信息共享 IPv6:它是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目前的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IPv6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它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目前被广泛使用的IPv4。每个人将拥有更多IP地址。P2P:P2P是英文Peer-to-Peer(对等)的简称,又被称为“点对点”。“对等”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P2P还是英文Point to Point (点对点)的简称。它是下载术语,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载的同时,自己的电脑还要继续做主机上传,这种下载方式,人越多速度越快但缺点是对硬盘损伤比较大(在写的同时还要读),还有对内存占用较多,影响整机速度。 语义网:语义网是Semantic Web的中文名称。语义网就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 Web2.0: 定义:是一种技术,是一种应用,是一种平台,是一种趋势。一般来说We 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 的主 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 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特征:1、多人参与2、人是中心3、可读可写互联网4、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当前网络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

当前网络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司法与网络舆论的判断基准不同 从不同的立场出发考虑判断统一问题,经常会因为各自偏重不同产生不同的思路和结论。同样的,司法与网络舆论的判断基准就不同,司法裁判按照法律和 案件事实进行评判,网络舆论依据道标准和网络信息进行评判③。司法裁判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通过证明已发生的客观“事实”,达到“确实”“充分” 的标准,形成证据链并依据法律作出判决。网络舆论根据道德规范进行评判,每个公民对于同一事实纠纷难免产生不同的声音。同时一些带有欺骗性消息的不良媒体从中引导,民众在信息的筛选中很容易先入为主产生认知偏差,依据所谓的“正规消息”,这使得网络舆论评判带有个人情感色彩。 (二)网络舆论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网络平台的注册登陆尚未实行实名全覆盖,虽然为防止有心人士“钻空子”很多网络平台对于发表不实言论的账户设有举报、屏蔽、销号等功能, 但违法成本过低不足以对当事人产生威慑力。例如,在网络平台发表的不实信息、有害信息虽然可以通过举报方式进行投诉,但效率低下成功率较低,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维护权益;对于发表不实言论的人来说,被举报销号的账户不过是众多账号中的一个,这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隔靴搔痒,并不能根治本源。目前我国的立法在网络舆论方面仍存在空白且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对时间的把控性差 当前司法信息的公开发布时效性无法满足公民对信息的心理需要。例如,在事件被爆出后网上对当事人及相关信息有诸多真假难辨的爆料传出,公权力机关为核实相关情况需要大量时间,而民众的好奇心已然被激起,此时没有官方的表态很容易听信网络中的不实信息,先入为主产生认知偏差,为事件后续权威信息发布的民众接受度低埋下隐患。此外在多方利益的驱动下,当事人通过网络恶意炒作联动营销投放宣传虚假消息,以所谓的小道消息模糊视线,给司法等公权力施加舆论压力;不良媒体为博取关注度和点击量,罔顾职业操守,肆意发表虚假信息并通过暗示性词汇挑拨网络舆论与司法公正间的关系。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目录 第一章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2)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 (2) 第二节连接的演进 (3) 第三节自进化:网络媒体的演变 (5) 第四节大变局:网络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 (7) 第五节重定向互联网的未来走向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9)

第一章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1)硬件A. 若干台计算机; B. 相关的通信设备; C. 有线或无线通信线路。 (2)软件 A. 网络通信系统实现节点间的数据通信,是网络技术的核心和基础。 B. 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用户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系统。 C. 网络应用系统根据应用要求而开发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种应用。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广域网和局域网 A. 局域网通信范围在几公里以内,传输速率相对较高。主要用来构造单位的内部网。 B. 广域网通信范围在几十公里以上,甚至可达到几万公里。传输速率相对局域网来说较低。主要是公用数据通信网。 (2)有线网路和无线网络 A. 有线网络各个计算机之间必须用一定的介质来连接。 B. 无线网络采用视线介质(无线介质)进行数据传输。 3.网络协议 (1)协议(Protocol)是计算机网络中为实现实体(各种应用程序、文件传送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及终端等之间的通信所制定的规则的集合。 (2)现在所用的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一套协议的集合,用于定义设备连入互联网,以及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的标准。通俗地说,TCP负责传输层面的问题,保证数据安全、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而IP负责给互联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3)IP地址分为两类: A. 一类是静态地址,即电脑的IP地址是固定不变的,在网上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一定要采用静态地址; B. 一类是动态地址,就是每一次登录后的地址都可能不一样,例如我们家庭中电脑上网,通常都是被分配动态地址。 4.网络互联技术 (1)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 (2)从信息传输的角度看,衡量网络接入技术的一种重要指标就是带宽,即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

网络广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广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互联网已成为电视、报纸、杂志、广播四大传统媒体之外的另一个重量级的广告媒体。所谓网络广告,是指在互联网的站点上发布的以数字代码为载体的各种经营性广告,网络广告既不同于平面媒体广告,也不是电子媒体广告的另一种形式,其职能决不仅仅是“告知”更主要的是销售,是达成网上交易。告知作用与达成购买的行为是一次性的,而衡量网络广告的标准也不是“广”,而是“效果”。由此可见,网络广告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广告,而是把传统的广告、促销等一系列市场推广行为整合在一起的营销活动。 网络广告具有以下特征: 1、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和表示。 2、可链接性,只需被链接的主页被网络使用者点击,就必然看到广告,这是任何传统广告无法比拟的。 3、强制性,只要你的电子信箱地址被广告发布者知晓,大量的电子邮件就会塞满。 4、互动性,互联网不像传统媒体,它是一对一的互动沟通。 5、及时反馈性,第三方的服务器不仅可以对网络广告的效果进行监测,还可以根据不同上网民的兴趣,爱好来改变网络广告的投放。 一、网络广告存在的问题 但是网络广告独有特征,使网络广告在实际运作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是《广告法》所难以解决的。例如,有些网站发布虚假广告,欺骗了消费者;有的网站发布了法律、法规禁止或限制发布的商品或服务的广告;有些特殊商品广告发布未经有关部门审查,内容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些网站在广告经营中存在着不正当竞争行为等等。这些都制约着互联岗广告这一新生事物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这就为广告的法律调整与规范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网络广告经营者的问题 《广告法》目前对广告经营者是进行分类管理,其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乾的定位是以传统的平面媒体广告和电子媒体广告为基础,三者之间的

网络传播概论新编

1、中国的网民人数超过了亿,居世界第一 2、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将互联网确定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3、“信息爆炸”是信息社会的特征之一 4、1883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莫尔斯电码,采用点和划的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创造了一种把复杂的信息转化为点、划两种信 号的信技术 5、1948年,美国数学家克莱特香农发表了著名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这篇论文被认为的信息论诞生的标志 6、信息是对客观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应;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现;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或认知后的再现 7、信息的主要特性: ①客观性;②可处理性;③可识别性;④可存储性;⑤可传输性;⑥时效性;⑦共享性 8、①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的形成;②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文章符号的产生和运用;③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④第四次信 息传播革命是电磁波的利用;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这是计算机革命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9、“信息社会”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学者首先提出来的。日本著名学者梅田中夫在《朝日放送》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情报产业论》。第 二年,《朝日放送》杂志又刊登了日本立教大学教授上岛的论文《论情报社会的社会学》,第一次使用了“情报社会”这一概念 10、早在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奥地利的一次学术会议上首先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 . 11、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互相联系的不同阶段 12、1956年,美国的“白领人员”的人数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两大具有上几节历史意义的时间,标志着信息社会的开端 13、从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来看,信息社会已经并且正在表现出以下特征 ①信息和知识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主要力量 ②知识型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产业主体 ③信息产业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 ④人们的生活方式面临巨大改变 14、信息技术又是信息社会的核心技术和基本力量 15、现代通信的手段包括:①微波通信;②卫星通信;③光纤通信;④移动通信 16、根据美国政府的NII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要点为: ①铺设覆盖美国的光纤网络 ' ②用光纤网络联结所有的通信系统、数据库和电信消费设施 ③让光纤网络能够传输视频、声频、数字、图像等多种媒体 17、第一个将这一设想付诸实施的是德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威廉斯卡德,1623年他制造了第一台计算器,并称之为“计算器” 18、目前公认的第一条使用计算器是由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布雷斯帕斯卡与1623年制造的 19、巴贝奇的设计已经于现代计算机十分接近了,因而她被后人尊为“使计算机之父” 第一个采用电子遇见自造计算机的是德国工程师康拉德朱西 2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造的Mark-I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机电式计算机。其主要设计者霍华德艾肯。在日本广岛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的 计算,就是由Mark-I完成的 21、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过了四代 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8——1958);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③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④第四代大规 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 22、计算机信息网络由包括通信设施、计算机、数据资料和人这些个体组成 23、任何一个网络必须有以下三个部分组成:①至少两台分离的计算机,在它们之间有一些需要共享的东西;②一种能保持计算机之间进行接触的 通道;③一些保证计算机相互通信的规则 : 24、OSL模型分为两组共七层,即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其中一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为应用组,

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1.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严峻 (一)网络安全包括四个层次 1、国家安全:保护国家机密不受网络黑客的袭击而泄密,及保持国家机构不受黑客袭 击而正常运作; 2、商业安全:保护商业机密、企业资料不被窃取; 3、个人安全:保护个人隐私(包括邮箱密码、个人背景资料、信用卡号码、健康状况 等)不被非法利用; 4、自身安全:保证接入到互联网的电脑不受电脑病毒的侵袭而瘫痪。 (二)维护网络安全的途径 1、技术保护:通过网络主机或在服务器上加装安全软件,对来访信息检查过滤; 2、立法保护:制订和完善法律法规,对网络传播行为进行约束。 (三)网络传播的危险还来自于 1、“沉默杀手”——黑客; 2、“数字恶魔”——计算机病毒。 2.侵犯网络知识产权 (一)什么是知识产权 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标记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的总称,包括著作权和工业产权。这里的工业产权指商标权和专利权。 (二)目前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的形式主要有 1、对于版权即著作权的侵犯; 2、商标侵权; 3、域名纠纷。 (三)关于网络知识产权有争议的问题 1、超链接是否构成侵权; 2、数据库的特殊权利保护。 3.网络信息泛滥 (一)什么是“信息爆炸” 网络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布、传播失去控制,产生了大量虚假信息、无用信息,造成信息环境的污染和“信息”垃圾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可成为全球范围的信息制造者,从而增加了人们利用信息的困难。该现象即“信息爆炸”(Information Explosion)。 (二)网络信息泛滥的主要表现 1、垃圾邮件; 2、虚假信息; 3、信息超载。 (三)网络上单位信息价值降低的原因 1、信息数量急剧增加本身降低了单位信息的价值; 2、模糊、无效和虚假低质量信息降低了单位信息价值; 3、信息的“趋同”降低了单位信息的价值。 4.网络色情犯罪 (一)什么是网络色情(cyber porn) 凡是网络上以性或人体裸露为主要诉求的讯息,其目的在于挑逗引发使用者的性欲,表现方

网络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网络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网络的诞生和飞速发展,导致形形色色的信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而促进了网络媒体的形成和发展。网络新闻是依靠网络上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和各类专业性网站所发布的具有传播价值的新闻信息。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以传播的经济性、时效性、便捷性、交互性、全球性、有效性等优势锐不可当地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网络媒体的发展优势 自网络媒体出现之日起,便紧跟着网络飞速发展的步伐迅速崛起。它区别于那些传播文字信息的报刊、传播声音信息的广播、传播动画信息的电视,它传播的主要是以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所反映出来的综合信息。近几年来,网络传媒作为新兴大众传媒异军突起,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迅速扩张。网络媒体的发展无形中促进了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就目前形势来说,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相对传统的新闻媒体有很大的优势,也正是这些优势促使网络新闻媒体的飞速发展。 传播信息的经济性、时效性、便捷性。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闻传播是低成本的运行。传统的新闻播发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邮递员上门投递或受众自己购买,这种方式主要以各种报纸杂志为代表;二是通过专门的发送和接收装置获取新闻信息,而这种方式主要以广播、

电视为代表。况且传统媒体的制作环节相对来说比较繁琐,资金投入也大,如报纸的制作就具有复杂的分色胶片和印刷的程序,广播、电视的运作又需要专门的发送和接收装置。假如报纸想要扩版、电视台想开设一个新的频道、广播站想要扩大功率等,都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有效投入。相比之下,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新闻媒体在扩大信息量、增设新的传播功能方面所需要的资金要比传统媒体少得多。[1]网络新闻媒体的建立和运作不需要太多的成本有效投入,而且在新闻信息的搜集和发布方面投入的资金也相对较少。 在信息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十分迅捷,已经超越了时间、时空的有效限制。各个时间、各个地区所发生的事情可以第一时间在网上进行传播,网络信息涉及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而且,网络无孔不入的特性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和真实度。这些是传统的新闻媒体所无法做到的。 传统的新闻媒体的内容、形式的选择和传播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网络新闻传播可以同时传送文字、图像和声音,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的立体传播效果。同时,网络上的新闻内容可以不限时、不限量地进行储存。在各种信息数据库中,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进行检索和使用。而且,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和评论也很容易进行对比,可以了解它所涉及的广度和深度,让读者对一个事件能够进行全面而清晰的剖析。 传播信息的交互性、全球性、有效性。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的一大优势就是它具有即时交互性的特征。也就是说,此时的传播者与受

网络传播概论(业务)

网络传播概论 绪论,总述。 第一单元(1-3章),基础知识。介绍互联网的历史、传播原理、传播方式。 第二单元(4-7章),传播学原理。网络传播的特征、信息使用方法、受众心理、网络传播的革新意义。 第三单元(8-11章),意识形态。分析网络传播的政治、伦理、法律内涵。 第四单元(12-16章),应用。网络新闻、出版、广告、文娱、社区发展等。 绪论 第一节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 也称后工业时代、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是一种社会环境,以创造信息和享受信息为主要特征。在这种环境下信息是核心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信息时代的基础是网络。信息网络技术的发生与发展,涉及光导纤维、电脑技术、电脑网络、多媒体、数字化技术、因特网等。网络在整合一系列信息传播新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崛起,成为信息时代最重要、最具潜力、国际化的信息传播系统。并迅速向第一、第二产业渗透。 ●互联网 英文Internet,在我国也称因特网、国际互联网、网际网路等。 从互联网发展过程和信息传播的角度看,Internet是媒介。如相对传统媒介它是新媒介(new media);具有数字化传播特点称为数字媒介(digital media);因具有广义的媒介平台效应被称为泛媒介(pan media);因诞生晚于报广电三大大众传媒,被称为第四媒介。 1995美国联邦网络委员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定义:Internet是全球信息系统。1是全球性的,网上每台主机都需要唯一的地址。2主机按共同规则连接,可以进行通讯。3在前述技术基础上,Internet可以为公众和私人提供信息服务。 ●WWW ·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简称web,是Internet的主干网。WWW将窗口技术、超文本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起来,通过统一的图形界面为用户提供文本、影像、声音等信息。 是网络信息服务中使用最广、功能最强的信息系统。 ·本质上WWW仅是Internet的一个系统。Internet的功能包括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服务、远程登录服务、万维网服务。核心是万维网服务。但由于WWW最受欢迎、使用最广、功能最强,往往被认为是Internet的同义词。 ·WWW起源可追溯到1940年。有人提出使用线索(trails)提供相应链接,以共享信息的构想。 1965特德.纳尔逊(ted Nelson)提出超文本(hypertext)概念。1989提姆.本纳斯.李(tim burners-lee)提出WWW计划,推出世界首个所见即所得的超文本浏览器。1993美国伊利诺大学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NCSA发明WWW浏览器Mosaic。这是第一个能够支持图形、超文本等的浏览器,标志着WWW浏览器发展的新阶段。之后网景公司推出navigator;微软推出Internet explorer 等。 ·WWW随着Internet的普及,WWW迅速被应用于广阔的传播领域;同时WWW所赋予传播者、受众的信息查询和互动沟通的功能也促进了网络传播的发展。

网络传播的特点

网络传播的特点 当前,关于网络传播的特点主要从技术层面加以描述,这一观察角度是否妥贴,本文对此提出质疑,以待商榷。传播的目的在于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从传播的本质出发,本文就传播的异质性特点在网络传播中的地位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传播;网络传播;互联网; 一、网络传播特点描述现状综述及其评价 当前,关于网络传播特点的描述,择其大端约可归为以下几个方面,即,(1)信息的海量性和开放性;(2)空前的强时效性;(3)多媒体功能;(4)高度的交互性与易检性;(5)传播环境的个性化。从传播的本质观察,这一观点似乎不无值得商榷之处。 ▲特点概述: (1)信息的海量性和开放性: 每一个网民,当其步入网络领域的起始,就被置于一个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里。具有超大储存能力的计算机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把人们带进了“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技术使人人都可成为发布信息的信息源,无数的信息源就像涓涓细流汇集成信息的海洋。在网上什么样的信息,从圣诞老人的住处到核武器的制作,可以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如199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就曾以此来驳斥美国指责中国窃取美国核技术的《考克斯报告》。赵启正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近年来,在国际互联网上随时可以看到美国从早期的MK-1到最新装备的核弹头W88的性能数据。他让工作人员接通互联网进行现场演示,中外记者看到,美国煞有介事地污蔑中国“窃取”的“绝密”情报,原来可以从国际互联网上信手拈来。网络传播内容的海量性还取决于计算机提供的强大的搜索功能,如你可以在单位或在家里,轻松地检索到包括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等世界上600多个国家图书馆和400多个专业机构的馆藏目录,以及各种专业数据库和商业数据库的数据资料、各种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社会政治信息等。网络传播这种海量性和开放性的完美结合,大大拓展了人们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内容和范围,真正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各种信息和不同文化通过互联网交流、沟通、对话、碰撞、互相融合和取长补短,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多元整合和人类的文明进步。 (2)空前的强时效性: 任何传播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时效性是网络传播最突出的特点。在互联网出现以前,传统媒体在传播的时效性方面虽然做了很多的改进,如尽可能缩短报纸的采写、编辑、印刷和发行的时间,电视上开办24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频道等等,但传统媒体作为专业的传播机构,必须由专业人士来运作,采集、制作和发布信息的成本较高,且有一套较为复杂的流程,因此要做到随时随地对新闻事件进行实时报道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基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网络传播具有方便快捷,时效性强的特点,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发生的事件,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和一条电话线,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将“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出去,实现“我见即你见”。互联网的运用,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人们能够更加迅速地了解周围世界发生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帮助人们消除对事物认识的种种不确定性。它不但极大减少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而且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3)多媒体功能: 互联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多媒体的综合性的信息平台。所谓多媒体,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声音、静态图像、视频动态图像和动画等多种媒介形态综合一体化,使之成为逻辑连接,并能对其压缩、编码、编辑、加工处理、存储和展示的信息产品。换句形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