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地理冰川融化笔记 Melting glaciers and ice sheets

自然地理冰川融化笔记 Melting glaciers and ice sheets

自然地理冰川融化笔记 Melting glaciers and ice sheets
自然地理冰川融化笔记 Melting glaciers and ice sheets

Definition:

Process:

1.Both surface melting and under water melting

2.Accumulation: the build-up of the glacier due to snow being added to the glacier, in

winter/colder period.

3.Ablation: the melting of ice, in summer/warmer period.

4.Moulins (Cryoconite): due to increasing surface deposition of airborne particles of

mineral cryoconite which mainly come from Central Asian desert, the ice is becoming darker, decreased the albedo or the reflectivity of the ice, which increases the abortion of heat and in turn increase the rate of the melting, and creates moulins, result in the ice sheets to melt from its base.

5.Albedo-reflectivity of sun radiation (causes a positive feedback loop, melt ice, less ice,

more dark ice, lower albedo)

Key definition:

1.Glacier: A body of ice formed on land and in motion, confined by terrain, most

commonly in valleys.

2.Ice sheets: Vast masses of ice not confined to valleys. Have large tracks of land

beneath them. Greenland and Antarctica are the two most significant.

3.Mass balance: The difference in volume of ice between accumulation and ablation in

a single year, can be positive or negative.

4.Glacier retreating: wherever melting exceeds accumulation. Most alpine glaciers have

been retreating since about 1850.

Characteristics of place facing melting glaciers and ice sheets (human and natural)

Natural

1.Ice sheets typically form in high-latitude regions that are very cold and subject to

long harsh winters, short summers and very little intense solar radiation.

2.Region with ice must be sufficiently cold all year round.

3.Snow is generally deposited in cold/humid periods and does not melt entirely in

warm/dry periods.

https://www.doczj.com/doc/8a10494535.html,mon in high latitudes, which is above 60°N and 60°S of the equator, and high

altitude.

5.Strong spatial association with two poles

Human

Ice sheets and glaciers are generally existing in area with almost no human activities.

Global distribution (Unevenly distributed)

Every continent on earth contains glaciers except Australia. 198000 glaciers covering approximately 726800 km2 of varies sizes in mountain regions of North America, South America, Europe, Asia, Africa and Antarctica.

Two major ice sheets are found in polar region at the opposite of the earth. The Antarctica is

the largest, it covers most of the Antarctica of an area of 13 million km2, which is 9% on the earth’s surface. The Greenland is the second largest, it covers 85% of the island of an area of 2 million km2, which is 1% of the earth’s surface.

Causes (human and natural)

Natural:

1.Variation in solar energy. The solar energy received by earth is not constant. This is

due to the elliptical orbit of the earth is subject to three independence cycles of change that alter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earth and the sun every 26000, 41000, 100000 years thereby producing our planet’s periodic natural climatic cycles of global glaciation and warming. This process is called Milankovitch cycle.

2.Volcanic activity. Volcanic activity can cause significant amounts of the dust and

gasses to be injected into the atmosphere. This leads to mainly cooling events for the climate, reduces average global temperature, slow down the rate of melting glaciers and ice sheets For example, in 1963, the volcanic eruption in Bali produced enormous quantities of air-borne ash thereby blocking out sufficient incoming solar radiation to reduce earth average temperature 0.5°C in the next two years.

Human:

1.Alteration of the composition of gases in the atmosphere. I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greatest cause of global warming. Industrialisation has meant the increased injec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such as carbon dioxide,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s into the atmosphere. Carbon dioxide has increased form 288ppm befor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391ppm, and methane has increased from 848ppb to 1800 ppb nowadays.

Increase in greenhouse gases causes earth traps more heat in the atmosphere, increase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hence cause more ice to melt.

2.Cryoconite, due to increasing surface deposition of airborne particles of mineral

cryoconite which mainly come from Central Asian desert, the ice is becoming darker, decreased the albedo or the reflectivity of the ice, which increases the abortion of heat and in turn increase the rate of the melting, and creates moulins, result in the ice sheets to melt from its base. In 2019, glaciers and ice sheets are already being darkened by dust, the albedo would further reduced, accelerate ice melting.

Global impact

1.Melting glaciers and ice sheets have large impact on rising sea-levels, compare to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18000-21000 years ago, sea level has risen 100 m, scientists estimate that melting ice sheets and glaciers contribute 52% of the total global sea-level rising. Nowadays, see level is increasing at a rate of 3mm/year, and by the end of this century, sea level could rise a further 1m. The rising sea level can cause great threat to the low-lying cities and countries, including many mega cities like Tokyo and Shanghai, and high density cities, like Male. Increase in sea level would bring higher flooding and stronger storm, and potentially result the world to lose millions of dollar, tens and thousands of people will become homeless. Maldivians government even formed a ‘sovereign wealth fund’, to make sure if the country is

overturned by flooding, residents can use money to migrate to India, or countries have similar culture to them.

2.Antarctica’s melt is also increasing, it lost 252 billion tons of ice in 2019.

Global response: Paris Agreement (ESTABLISHED IN 2015)

Aim: To keep a global temperature rise this century well below 1.5°C-2°C above the pre-industrial levels, hence to slow down the speed of ice melting. It is a goal of UNFCCC.

Overview: This agreement is established in 2015, it requires all countries to put forward their best efforts through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s) and to strengthen these efforts in the year ahead. NDCs will be revised at least every 5 years to representing progress beyond the last NDCs.

Importance

Advantage

1.185 countries ratified, many of the countries use this opportunity to contribute their

effort for reduce temperature rising and set high NDCs. For example, China’s target is to peak emission by 2030 and to the carbon to lower the carbon intensity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by 60%-65% below 2005 level by 2030. Europe Union (EU) pledged target of 40% below 1990 levels by 2030.

2.Encourage countrie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global warming, sea-level rising and

melting glaciers and ice sheets.

3.Try to link all countries together to reduces sea-level rising, For example, the

agreement suggests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hould provide USD 100 billion/year to 2025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help them meet the goal they set, and ask developed countries must report their support provided twice a year.

Limitation:

1.There is no enforcement for counties to set NDCs nor how much money must commit

for this agreement. Means country can potentially contribute nothing and withdraw or only contribute very little and still will not be punished although it signed the agreement. For example, US left the agreement in 2017, although it has the highest CO2 emission/ capita.

2.It is not a ‘safe belt’ for low-lying countries like Fiji, because the overall contribution

by each country is still not enough, 2

of the Himalayan glaciers is very likely to melt

3

by 2100. Huge quantity of water from Himalaya will cause stronger flooding and storm to threat low-lying countries.

3.Even though the most ambitious goal of Paris Agreement of keep temperature rise

1.5℃above the pre-industrial level, 1

of the glaciers would lose.

3

Ways for evaluation: The agreement achieve its aim or not.

Case Study: Greenland

Country overview:

Greenland is the world’s largest island located between the Arctic Ocean and Atlantic Ocean. Found between 60°and 83°latitude North of the equator, above 60°North means high latitudes and colder. Consider to be part of the North America continent. Greenland has just over 56000 residents making its population density the lowest in the world. Residents are Inuit, who rely on fishing, fish products and some sheep farming to make a living. There are few roads in Greenland and most travel between settlements by boat, helicopter or dogsled. 80% of the island covered by ice, and these ice reflects much of the sun’s energy back into the space, and moderates temperature, it is known as the “albedo effect”. Could link to environmental impact.

Rate of melting glaciers and ice sheets:

Over the last 30 years, there has been an escalating trend in the rate of ice melting at the margins of the ice sheet near the Greenland coast. Between 1993-1998, the ice was melting at a rate of 7.3 km3/year, at 2002, the ice was melting at a rate of 44km3/year, at 2006, the ice was melting at a rate of 249km3, at 2019, the ice was melting at a rate of 375km3, the fastest rate in the past 350 years.

New Data:

1.On August 1, 2019, 1

2.5 billion tons of ice, more than any day since researchers

started recording ice loss in 1950.

2.The scale of melting in Greenland this year was extraordinary. From July 30 to

August 3, melting occurring across 90% of the continent’s surface, dumping 55 billion tons.

Factors contribute for melting ice sheets and glaciers:

Overall, melting ice sheets and glaciers in Greenland is mainly caused by global warming. For example, in 2016, increasing air pressure brought drier and wetter conditions along the western coast, raising its temperatures up to 2℃higher than average for the summer, caused the region increase in warmer period and shorter colder period, accelerating the ice sheet melting.

Key statistics:

1857-2010 human 25% natural 75%;

1990-2010 human 69% natural 31%

Last glacial maximum of ice coverage of Greenland 100%

Recent ice coverage of Greenland: 81%

Global temperature have increase 0.75℃since industrial revolution

Human factor:

Natural factor:

Impacts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sitive:

Social condition:

1.Construction industry expected to get a boost due to mining and ice sheets melting,

more roads and streets and increase in public transport could increase the accessibility for the residents live in the Greenland, they no longer need to heavily rely on helicopter or dogsled, they can travel faster and more convenient.

2.Increase opportunity for farming, farmers nowadays can grow can grow tomatoes

and cabbage in the island.

3.Increase the employment rate, as mining and associate services require a lot of local

workers, for example Greenland Minerals and Energy promise to provide 400-600 local jobs when it starts mining. when people start working, many social problems like drinking beers, going around like zombies with noting to do can effectively being reduced.

Economic activity:

1.When more ice melted, rocky surfaces exposed to the surface, and Greenland

contains 50% of the total world’s rare earth, meanwhile allowed people to access to

48 billion barrels of oil reserves off the coast and 10.5 million tonnes of rare earth

metals, this resources worth several billion US dollars, sold these resources can help insignificantly in crease country’s GDP, and less rely on Danish government.

2.The mining project would bring a lot of foreign rich skilled worker to Greenland, for

example London Mining brought invest $US 2.35 billion to bring thousands of Chinese workers to build the mine in the next 5 years. These workers can drive the economy by purchasing worth millions of goods and services.

3.In 2019, through more ice melts, sand mining is possible, and the price of sand market

is increase. The sand delivered to Greenland’s coast each year has a value of more than half of Greenland gross domestic product, worth $2.22 billion, and this valued expected to double within the next 25 years if the global sand prices continue to increase.

Environmental:

1.Clear the land for mining???

Negative:

Social condition:

1.Greenland ice

Economic activity:

Environmental:

National response: Oceans Melting Greenland (OMG)

Aim: To clarify how Greenland itself contributes to sea level rising, but also apply the knowledge to the study of much larger region of Antarctica.

Overview: Oceans Melting Greenland started it 5-year mission in 2016. The main reason is higher seas are already creating more dangerous storm surges, IPCC said costa erosion from US to China. Some low-lying island nations, such as Fiji, have moved coastal communities to higher ground. Meanwhile, melting ice is currently contributing 1mm each year to the global se a level rising, according to NASA, that’s enough to fill 115 million Olympic-sized swimming pools. Hence it is essential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lting ice sheets and rising sea-level.

Ocean survey-summer, 250 AXCTD probs, measure the temperature and saltiness of water around Greenland.

Ice survey-spring, GLINSTIN-A radar, deployed to NASA’s G-III plane, the plane flies 80 lines over Greenland’s more than 200 glaciers to measure the heights of the glaciers.

Importance:

Advantage

1.The speed of melting in Greenland is more than any other region, OMG can help to

gather a lot of primary and unique data, and also to create high resolution maps of the coast and continental shelf.

2.Provide stakeholders up-to-date data, as it is the only project that investigate 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ea level rising and melting ice sheets in Greenland currently.

These data can be useful for decision makers to manage climate change and sea level rising.

Limitation:

1.The final aim is to apply the knowledge of Greenland ice melting to investigate

Antarctica. However, Greenland ice is mostly above sea level, whereas Antarctica’s ice sheets are mainly below the sea level. These different distributions of ice may result the data collect in OMG become useless for Antarctica.

2.OMG is very expensive, as this project used a lot of disposable advanced technology,

such as about 250 AXCTD probs in summer, for measuring sea temperature each year.

3.The project is very dangerous, for collecting data, aircraft for measuring need to travel

like at a speed of 460 miles/hour on a two-line highway.

4.There was no similar project in the past, OMG involves a lot of uncertainty, the science

behind the project is also not too clear, which means there is a chance that these data eventually can become meaningless.

Ways for evaluation: The project achieve its aim or not

Local response:Mining Narsaq

Aim:

Overview:

Importance:

Positive impacts

Social condition:

1.The employment rate would increase and the general well-being of the Narsaq

residents can be improved. In recent years, many local fishing industries closed, the population of Narsaq also decreased 10% between 2009-2014 (according to BBC) mainly due to lack of job opportunity in Narsaq. The people who left over and did not have a job were generally heavily drinking and gambling all the time, However, currently, Greenland Minerals and Energy promises to provide 400-600 local jobs, which is around 40% of the population in Narsaq (1500 people village),

2.Improve general well-being. Nar saq’s economy has historically been dependent on

fishing, but due to global prices for cod, the local processing factory shut down in 2010, eliminating 100 jobs and Narsaq already facing high rates of suicide and economic difficulty. Between 2009-2014, Narsaq’s population decreased 10%, people who left behind and did not have job were generally heavily drinking and gambling all the time. However, currently, Greenland Minerals and Energy promises to provide 400-600 local jobs, which is around 40% of the population in Narsaq (1500 people village), which would significantly raise the employment rate, and very likely to reduces many of the metal problems brought by poor economic and unemployment.

3.Bring world’s focus back again to Narsaq, as it pos sibly contains 50% of the rare earth

minerals, make the local people feel a sense of pride, and less rely on Danish government.

Economic activity:

1.Mining can bring a lot of foreign workers to the town, and hence boost the average

purchasing power in Narsaq, promote the local economic growth. For example Greenland Minerals and Energy is an Australian company, it brought many wealthy Australian engineers to Narsaq, these people could potentially spent money in Narsaq.

In the new future, more and more foreign investments will come into Narsaq, it is expected more money would spend in Narsaq.

2.Narsaq contains significant amount of minerals, worth $1.59 billions of dollars in 2018,

once these minerals being excavated, it could help Narsaq become one of the richest regions in Greenland.

Environmental:

1.The mining process is environmental friendly. Large company such as Greenland

Minerals and Energy have spent much time to assure local residents that mining is safe, it also promised that it can take best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like Canada and France where also have uranium mining.

Negative impacts

Social condition:

1.Mining would cause huge “mental pollution”, currently Narsaq residents are heavily

rely on traditional way of living, such as travel by dogsled, subsistence fishing, and hunting deer. When mining started, local average temperature would increase, the rate of ice melting will increase, deer will be dying out and fish will travel further towards the heart of the Greenland, then local people would lose their traditional way of life, and force to find alternative way of living.

Economic activity:

1.Resources in Narsaq is finite, with mining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mon on Narsaq

in the past 5 years, it is likely that the scale of the mining will increase significantly in the near future. This could deplete Narsaq of resources by the end of the century, and if by the time Narsaq can not find alternative more sustainable method to create wealth, the local economy will break up quickly.

Environmental:

1.Mining degrades the landscape. Pollutants from the mining industry are resulting in

a decline of biodiversity, including fish which is significant because fishing accounts

for 40% of Greenland’s exports. Greenland is also home to the world’s largest national park (North East Greenland National Park) and their pollutants for mining in Narsaq can degrade the landscape of the national park,

Ways for evaluation: Sustainability-not sustainable

Use of spatial technology

GLISTIN-A radar and AXCTD probes are all spatial technologies using in Greenland to record spatial data by NASA. NASA uses these technologies to measure sea temperature, saltiness, and height of glaciers by deploys probs into the sea, and uses radar to scan glaciers. Hence help to produce high resolution maps of the coast and continental shelf and could use them to analysis how Greenland itself contributes to sea level rising. In the future, NASA may also use these data to investigate melting glaciers and ice sheets in Antarctica.

全球冰川加速融化现状、因果及其对策(上)

全球冰川加速融化的现状、因果及其对策(上) 刘行华 (2016、8、28 北京) 随着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加速、加强、加快了地球上全球冰川、冰盖和冰架的融化过程,使得大量的冰川、冰架逐渐消融。 全球冰川融化的结果是,大量的淡水资源白白地浪费,从而引发全球干旱、洪涝、低温和冰雪灾害,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数十亿计的人口、牲畜、生产和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大量的沿海城市将不同程度地发生海水倒灌,甚至下沉。 更有甚者,南北极冰雪加速甚至全部消融的恶果可能引发磁极变化和跳跃,从而引起大洪水、大型火山爆发和超强地震,使无辜的人类惨遭灭顶之灾,人类文明将再次遭受毁灭! 据权威专家预测,根据三元六气及皇极惊世录,大量冰川消融必须是在燥阳炎火期,即离卦离元等重火叠加期,那时,将是高温干燥最盛的20-60年,地球地表上的冰川冰雪将几乎全部融化......... 一、南极冰川融化现状 1、南极冰川局部融化速度加快,东部略有增加【32】 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 科学家们认为,冰川 融化的直接原因是空气和 海洋海水的温度上升。海 水比冰颜色暗,所以吸收 了更多的阳光,而这又加 剧了全球气候变暖。南极 西部大冰原所有冰川因融 冰量远大于降雪量,每年 整体减重1030亿吨,是导 致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因 素。其中,最大冰川派恩 艾兰冰川移动速度比上世 纪70年代快40%,史密斯 冰川移动速度2014年比 1992年快83%。这些冰川 融冰入洋速度加快,原因在于通常阻止它们的厚达200米至300米冰架正在消融。 澳大利亚南极冰川研究项目负责人伊恩·艾利森说,经由过程分析冰盖深层冰芯和海冰的数据,他们发明以前30年,南极大陆东部的冰层面积在持续增加,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 考试性质与试题命制的原则 一、考试性质 《自然地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或相邻专业(环境类、农林生态类、化学化工类)本科插班生专业课考试科目,是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目的是:准确、简明地考核考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要素、分析方法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命制的原则 、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命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插班生《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系数。 、考试主要参考书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版),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版。 n.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满分为分。 、试卷能力层次结构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理解占,应用占。 、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为,易约占,较易约占,较难约占,难约占。 、试卷的题型结构:名词解释()、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等五种题型。(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题型示例) 皿.考核内容和要求 下面分章节列出《自然地理学》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其考试目标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类:识记是要求记住有关基本知识;理解是要求能够领会知识要点,掌握其内在联系;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有关知

冰山在融化案例分析【VIP专享】

领导者如何重塑组织文化 --对《冰上在融化》的八步骤分析 执笔者:阿 卢 沙 布 经管1310 13241235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自然地理学

1. 气候变暖将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全球气温长高使海水温度随之增加,这将使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长高;由于极地增暖剧烈,造成极地冰川融化而融化的水量会造成海平面抬升; 气温升高使高纬度降水增加而中纬度则因变暖后副热带干旱带北移而变干旱,副热带地区降水有所增加,低纬度因变暖而对流加强,因此降水增加; 就生态系统而言由于高纬度冰冻的苔原部分解冻,磊大北界会更向极地方向发展,中纬度将由于变干,某些喜湿润温暖的森林和生物群落将逐渐被目前在副热带所见的生物群落所代替。 全球沙漠化将扩大3%,林区将减少11%,草地扩大11%,全球的热带病将增多。 2.人类活动对气候有何影响? 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导致空气污染;产生酸雨; 人为地往大气中排放氟里昂,使空气中的臭氧层曹受破坏。 3.为什么海水获热升温慢,失去热量后,降温也慢,而陆地获热升温快,失去热后,降温也快? 1)因为海水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吸收的太阳辐射比陆地多; (2)水体对太阳辐射基本上是透明的,此外水体的流动性,有利于表面与下层水体间的热量传输,使太阳辐射分散到较厚的水层中,而陆地只集中在陆地表面上; (3)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岩石的大; 4. 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地球自转的存在,形成三圈环流; 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使得,带状的气压带分隔成一个个孤立的高低气压中心;暖、寒洋流的作用使得气候更加复杂。 5.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2)地球自转的存在;(3) 地球下垫面的不均。 6.地面和大气之间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热量交换? 地面和大气之间通过下列方式进行热量交换:传导;辐射;对流;湍流;蒸发(升华)和凝结(凝华) 7.简述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和特征上有何差异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成因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既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又受东南信风转向成西南季 风的影响 特征 由于温度梯度及气压梯度都很大,故无论是冬季风还是夏季风,势力都比较强盛。冬季由于北部有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冬季风比较弱,而夏季由于叠加了转向的西南季风,故风的势力很强 8.研究水量平衡有何重要性? (1) 通过水量平衡研究,可以对研究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做出评价。 (2) 水量平衡分析是水资源研究的基础。 (3) 水量平衡法是现代水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之一。 (4) 水量平衡法是揭示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的方法之一。 9、简述三角洲形成条件 (1)河流动力减弱; (2) 泥沙来源丰富; (3) 海洋动力较弱; (4) 口外海滨区水浅。 10.崩塌的防治有那几种?

【免费】南北两极冰川融化带来的后果

在大多数人看来南北两极冰川融化只会带来海平面上升(Sea level rise)的问题,海平面的上升可淹没一些低洼的沿海地区,加强了的海洋动力因素向海滩推进,侵蚀海岸,从而变“桑田”为“沧海”;这不是完全对的,这只是造成所以原因的其中之一!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读南北两极冰川融化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1)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10~20厘米,并且未来还要加速上升。但世界某一地区的实际海平面变化,还受到当地陆地垂直运动—缓慢的地壳升降和局部地面沉降的影响,全球海平面上升加上当地陆地升降值之和,即为该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因而,研究某一地区的海平面上升,只有研究其相对海平面上升才有意义。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等有着重大影响。

首先地球不是个完整的圆,是一个赤道微微隆起的椭圆形,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赤道附近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和赤道上下的压力下会微微隆起。试想一下,如果大量冰川融化后融入海洋会这样?结果会是地球重力失衡离心力增大,赤道上下地区的压力增大,从而直接导致地球自转加快,每一天的时间被缩短。

科学家测算称现在地球每一天的时间缩短了1.26微秒,大家不要小看了这1.26微秒,它产生的力是相当大的,因为地球质量很大!如果冰川再继续融化下去会带来更大的危害。比如:地轴倾斜,板块漂移,地震,火山爆发,海啸,最严重就是导致地球移极!

上次移极前的地球猛犸象生活在热带太阳从现在的内蒙古升起

今天的地球猛犸象死在了西伯利亚并迅速被冰冻太阳从东海升起

将来的地球新的南北极将会在现在的赤道上出现,现在的南北两极将转为热带气候,地球发生翻转并带来极具破坏力的强对流气候!太阳从今天的南海升起 地球将来移极的情况我来给大家讲讲。根据考古学的研究发现,地球在过去的确出现过很多次移极而不是现在讲的转极(南北互换)并且导致大量的生物灭绝,就像现在的气侯一样,温室气体导致气温上升引发地球移极,火山爆发后大量火山灰和气体充实整个地球遮住阳光导致冰河期,地球降温,随着火山灰和气体的散去地球开始复苏,然后又由于生物的活动

835 自然地理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本《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地理学及相关分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自然地理各分支部门的研究内容,对自然地理研究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地球与地质基础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地球的运转 4.地理坐标 5.地球的圈层构造 6.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7.地壳的物质组成 8.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9.大地构造学说 10.火山与地震 11.地壳的演变 (二)大气与气候 1.大气的组成与热能; 2.大气水分和降水 3.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4.气候形成因子分析 5.气候变化 6.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 (三)海洋与陆地水 1.地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2.海洋起源与海水物理化学性质 3.海水的运动 4.海平面变化

5.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 6.河流,包括河流 7.湖泊与沼泽 8.地下水 9.冰川 (四)地貌 1.地貌的成因与类型 2.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3.流水地貌 4.喀斯特地貌 5.冰川与冰缘地貌 6.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7.海岸与海底地貌 (五)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 1.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 2.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3.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4.土壤类型特征 5.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六)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地球上的生物界 2.生物与环境 3.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 4.生态系统 5.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6.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7.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七)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1.自然地理的整体性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3.自然区划 4.土地类型研究 5.人地关系研究 二、考试要求 (一)地球与地质基础 1.宇宙和天体;太阳和太阳系;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自然地理学电子版

自然地理学 绪论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一)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 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理坐标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宇宙和天体 1.宇宙和天体 宇宙宇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物质世界,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天体和极其广阔的空间。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 天体根据天体各自的特点可将其归纳为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 2.宇宙中的天体系统及其层次 天体始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层次。 星系以上的四级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目前已经观测到,在银河系以外,和银河系同一级别的恒星系统约达10亿个。因为它

们都处于银河系以外所以统称为河外星系或河外星云。 银河系:银河系是比太阳系更高层次的庞大的天体系统。其中恒星是最主要的成员,数目在1500亿颗以上。除了恒星之外,还有各种类型的星云以及星际气体与尘埃。 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 地月系: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月球有规律地绕地球运行,构成地月系。 二、太阳和太阳系 1.太阳系的范围和主要成员 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 太阳是一颗普通的恒星,但从日地关系的角度看,太阳又是一颗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恒星。 太阳的大小、质量、温度等物理性质。 3.太阳系的九大行星 1)九大行星的分类 以地球为界,分为地内行星和地外行星; 以小行星带为界,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 根据物理性质分为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 2)九大行星的绕日公转运动 行星绕日公转的几个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开普勒三大运动定律。 4.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 彗星、小行星 三、地月系 月球概况月球的大小、质量,月地距离 月球外部没有大气层,这一特点造成了(1)月空永远黑暗;(2)月面温度变化幅度大;(3)缺乏大气层保护的情况下月面经常遭受陨石撞击。

北京大学考试科目综合自然地理学与中国自然地理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综合自然地理学"与"中国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单双题各任选5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自然综合体2变性极地大陆气团3综合剖面图4第一河源带 5景观的"省性" 6台湾暖流7土地评价8活跃生长期 9地域系统研究法10海洋空间资源11 垂直地带性12紫色盆地 二、简答(1-3任选2题,4-6任选2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 例释土地分异的主导因素. 2. 自然区划工作的生产实践应用(举例说明). 3. 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的差别与联系. 4. 青藏高原土壤植被的复合式分布规律. 5. 第四纪我国境内自然环境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6. 举例说明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三、综合题(1-2任选1题,3-4任选1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 以1998年我国洪水灾害为例,论述"可持续发展论"的地理学原理. 2. 以1998年我国洪水灾害为例,试论"人-地关系"之我见. 3. 试析1998年长江流域重大洪水灾害的成因及今后的减灾对策. 4. 试析我国风景地貌的旅游价值(举例说明). 北京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基础 一、概念解释(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1地球表层2沉积物的主要类型3热量带 4水位与流量5土壤氧化还原作用6生态因素、生境与处境 二、简述题(选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 2. 新构造运动的地貌表现 3. 三角洲的类型及其特征 4. 降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5. 土壤的基本特点、功能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自然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大势及其对农业分布的意义 3.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三重性”: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地理学研究、区域地理学研究 “表层”的别称:“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 部门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宇宙天体:恒星、行星、卫星、陨石、小行星、彗星、星云、等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被规定为矮行星) 地球的三个切片:赤道面(与地轴垂直所截出最大截面所在面)、黄道面(地球轨道所在面)、白道面(月球轨道所在面) 科里奥利力方向:南左北右 地球圈层内三圈:地核、(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壳 地球圈层外三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地理学六圈层: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 陆地水: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矿物水 海陆两半球:海半球(新西兰东南)、陆半球(法国南特附近) 大洲分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欧非)直布罗陀海峡;(亚美)白令海峡;(美洲)苏伊士运河; 岛屿: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 造岩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氢、磷、碳、锰…… 造岩物质:硅酸盐类、含氧盐类、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卤化物、单质 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橄榄石 岩石种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按矿物分):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岩浆岩(按形成分):喷出岩、侵入岩 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类(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炭质页岩)、生物化学岩类(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超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特性: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 构造运动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作用 沉积建造: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过渡型建造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水平构造:桌状地台、平顶山、方山 倾斜构造:单面山、猪背岭 褶皱构造:向斜山、背斜谷、背斜山、向斜谷 断裂构造:一线天、试剑石、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悬谷、错断山脊

自然地理学重要名词解释汇总

自然地理学重要名词解释汇总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三种地理环境在地域上和结构上相互重叠、相互联系,从而构成统一整体的地理环境。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中的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分为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物质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特征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机理。根据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对其研究的领域分化,目前,自然地理学主要有以下分科:部门自然地理学(Sectional Physical Geography):分别研究组成地球表层物质系统的各种自然要素与过程本身,强调以某个要素为核心的分析与综合,包括的学科主要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动(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区域自然地理学(Regional Physical Geography):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的某个地域组合的自然特征与过程,强调具体区域的个体性。综合自然地理学(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的形成历史、现代过程、类型特征、地理分异和发展演变,它是自然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部分,强调综合性。 自然地理环境: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能量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 的各种动态需同。其基本特征有:地区外能和内能作用显著;三相物质并存;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人类聚居的场所。 第一章地球 地球自转偏向: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使在地球上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的力。它使所有在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赤道上水平运动物体无偏向。物体运动速度决定偏转力的大小。 恒星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需的时间为365日6 时9 分9.5 秒,称为一个恒星年。 回归年: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为365 日5时48 分46 秒,称为一个回归年。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某地的太阳高度角有日变化,正午12 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并且正午太阳太阳高度角在一年内也会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的来回移动而变化。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 = 90 -地理纬度-直射点纬度 纬度与经度:纬度是某地铅垂线对赤道面的夹角。经度是某地所在经线与本初经线之间的角距。本初子午线:所有通过地轴的平面,都和地球表面相交而成为圆,这就是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包含两条相差180度的经线,一条经线则是一个半圆弧。最初经线的起始线并不统一,1884年经过国际协议,确定以穿过伦敦当时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经线,或称本初子午线。180度经线:从本初子午线(经度的零度线)向东和向西各分180度,称为东经和西经,东经和西经180 度线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叫做180 度经线。由于,在同一时刻,180 度经线以东是前一日的结束,以西却是次一日的开始,经国际协议被定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地球的内部构造:根据对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的差异和变化,地球固体地表以内的构造

冰山在融化读后感

每月一本书:读《冰川在融化》感 可能大家第一眼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会觉得这是讲自然有关的书籍,但是这是一部相当著名的管理学著作。本书是以一个关于帝企鹅在冰川上发生的一个简单易懂的寓言小故事,从中蕴含了大量的管理学的道理,从CEO到高中生,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益。(以下是一些名人关于本书的评价): 本书极好,它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可以帮助各行各业的认,他覆盖了如何在变化的情况中取得成功的各个步骤;发现实质性的问题,寻找有潜力的合作者,制定解决方案;争取最广泛的支持,与墨守成规的认周旋等等”——克里斯·汉德(花旗全球客户管理总裁)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这样的管理书籍,对于那些从事管理的人来说,此书必读——查理得·科辛斯基(雅虎发展部总裁) …… 当时代习惯在这个冰川上生活的企鹅来说,发现他们的家园正在渐渐的消亡是一件不可能,不可以的事情。 一、发现问题 只有那个看似一直默默无闻并且细心观察,记录,总结的无名小企鹅才发现了冰川正在融化。可能是生产线的老化、教育与现实的脱节、服务质量的下降、策略的不合宜……只是利益既得者不愿发现的,当你提出这个问题时,如何让其他认接受?必要的证据,总结模拟事件还有找到个真正有力的突破口或者关键且能有的人物。利用高层的弱点,直接而委婉的攻击,使其相信。 二、组建团队 一个真正有效率的团队应该有哪些人,怎样的人?故事里有个很简单的事件:“教授叫team成员闭上眼睛,手指向任意个方向,结果各个方向的都有,甚至还有指向上的……” 一个有效率的团队需要一个冷静有领导能力的企鹅王;一个踏实能干的务实者“爱丽丝”;一个知识丰富的“教授”;有个充满好奇,善于思考解决问题,标新立异的“弗雷德”;当然还有个傻乎乎但听话的“巴迪”…… 三、传达信息,消除分歧 作为企鹅王如何把这个信息准确的传达给企鹅公众,让他们了解现状并发动他们力量去解决,或引起公众的恐慌搞得一团糟?这就需要的是艺术了:“告诉我你们是不是相互尊重企鹅的没得”,“我们是不是有纪律的企鹅”,“我们是不是很有责任心?”,“我们是不是应该保护我们的下一代?”企鹅王呼喊。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们的冰川正在融化…… 消除少部分企鹅的不安和分歧,用事实让他们面对事实,用我们做出的努力和成绩让他们相信我们有办法能办到。以及其他被视为偏激不可取但能取得积极效果的手段。 四、充分准备,制定策略 1、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并不能相处真正的有效的办法,“或许闭门应该出去坐坐看看了解冰川……” 2、善于学习和借鉴至关重要,一只海鸥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寻找着什么,它只是个“侦查”的,是为了寻 找海鸥接下来需要迁徙的地方。那为什么企鹅不能迁徙呢?或许这就是企鹅冒雪迁徙的原因吧!(我亦不知道)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敢于创新才是关键。海鸥和企鹅不一样,生活习性,环境,方式都不一样。只有 在此基础上创新才能发挥作用。 五、实施方案 挑选精壮的先遣部队,寻找他们的新冰川。第二次冲击,收集具体数据和相关信息。适时给予多样化的奖励和鼓励。团队精神。 当然,我写的很简单,理解也很有限,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去看看这本书,很好一本!!!!

全球冰川加速融化现状、因果及其对策(上)

全球冰川加速融化的现状、因果及其对策 (上) 随着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加速、加强、加快了地球上全球冰川、冰盖和冰架的融化过程,使得大量的冰川、冰架逐渐消融。 全球冰川融化的结果是,大量的淡水资源白白地浪费,从而引发全球干旱、洪涝、低温和冰雪灾害,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数十亿计的人口、牲畜、生产和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大量的沿海城市将不同程度地发生海水倒灌,甚至下沉。 更有甚者,南北极冰雪加速甚至全部消融的恶果可能引发磁极变化和跳跃,从而引起大洪水、大型火山爆发和超强地震,使无辜的人类惨遭灭顶之灾,人类文明将再次遭受毁灭! 据权威专家预测,根据三元六气及皇极惊世录,大量冰川消融必须是在燥阳炎火期,即离卦离元等重火叠加期,那时,将是高温干燥最盛的20-60年,地球地表上的冰川冰雪将几乎全部融化......... 一、南极冰川融化现状 1、南极冰川局部融化速度加快,东部略有增加【32】 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 科学家们认为,冰川融化 的直接原因是空气和海洋海 水的温度上升。海水比冰颜色 暗,所以吸收了更多的阳光, 而这又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 南极西部大冰原所有冰川因 融冰量远大于降雪量,每年整 体减重1030亿吨,是导致海 平面上升的重要因素。其中, 最大冰川派恩艾兰冰川移动 速度比上世纪70年代快40%, 史密斯冰川移动速度2014年 比1992年快83%。这些冰川 融冰入洋速度加快,原因在于 通常阻止它们的厚达200米 至300米冰架正在消融。 澳大利亚南极冰川研究项目负责人伊恩·艾利森说,经由过程分析冰盖深层冰芯和海冰的数据,他们发明以前30年,南极大陆东部的冰层面积在持续增加,所增加的面积跨越了西部冰层融化的面积。艾利森认为,南极冰层的整体情况比较稳定。【3】

自然地理学

绪论 一、基本概念 地理学 二、填空 1、地理环境可分为、、。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和自然地理环境。 三、思考题 1、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当代地球科学关注那些前沿 领域? 2、试述现代地理学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 3、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事件和过程可以区分为哪几种事件尺度?为什么自然地理学注重研究中间尺度的事件和过程? 4、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它有哪些主要的分科? 5、自然地理学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什么?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所要回答的问题。 第一章地球 一、基本概念 天体太阳视运动黄道岁差章动极移纬度经度恒星年回归年 二、填空 1、1光年=km,1天文单位=km。 2、彗星由、、、组成。 3、地球的赤道半径为km,极半径为km,总面积为km2,总体积为km3,总质量为kg。 4、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偏。 5、地球的圈层分化的主要因素是。 三、思考题 1.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 2、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 3、地球的轨道是什么形状?什么是近日点?什么是远日点?它们是在哪一天?在近日点和远日点时,日地间的距离各为多少?这种距离上的差异对季节有什么影响? 4、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 5、试描述和解释傅科摆实验。这一实验证明什么?你能否根据傅科摆来测定你所在的纬度?为什么? 6、试描述地轴与地球轨道相倾斜的情况。什么是倾角?这种角度全年中是否有变化? 7、地球内圈分为哪几层?简述各层在结构、物理性质、化学和矿物组成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中国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考研)

中国地理名词解释 中国矿藏资源 大冶式铁矿:内生铁矿的一种,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接触交代——热液铁矿床。 大红山铁矿(白云鄂博铁矿):内生铁矿的一种,与中性钠质或偏钠质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 攀枝花式铁矿:内生铁矿的一种,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晚期铁矿床。 宁乡式铁矿:外生铁矿的一种,属浅海沉积铁矿,以赤铁矿、菱铁矿为主,北方以宣龙式铁矿为代表,南方以宁乡式铁矿为代表。 綦江式铁矿:外生铁矿的一种,属海陆交互相和湖相沉积铁矿,以菱铁矿为主。 鞍山式铁矿:外生铁矿的一种,属前寒武纪沉积变质铁矿,以鞍山铁矿为代表。 石碌式铁矿: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富铁矿类型。 中国地貌与地质构造 红层地貌:是指中生代白垩纪—早第三纪,在几乎遍及全国的大小不同、数量众多的中、新生代陷落盆地中所堆积的一套陆相为主的红色岩系所构成的一种地貌类型。 马兰黄土:中国第四纪黄土分期名称之一(华北晚更新世黄土,典型的风力堆积物),标准剖面地点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川北山坡上,因附近清水河右岸有马兰阶地而命名。 雅丹地貌: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 丹霞地貌:暴露地表的为岩性较硬的砾岩、砂砾岩时,受断裂、垂直节理及流水切割等作用,形成峭壁悬崖、石峰林立的丹霞地貌(粤北仁化盆地的丹霞山最为发育,故有此称)。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黄土地貌:发育在黄土地层(包括黄土状土)中的地形,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陆相淡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风沙地貌:风力作用于地表,风力与沙质地表相互作用的产物。大尺度的形态有沙丘沙堆,平沙地。小尺度的形态有沙波纹,沙垄等。 中国近海 平原海岸:在沿海冲积平原和潟(xi)湖平原地区发育的海岸。 台湾暖流:黑潮暖流在台湾东北海域分出的一个分支,沿台湾岛向北流向东海北部。 黑潮:北太平洋亚热带总环流系统中的西部边界流,即日本暖流。由北赤道海流在菲律宾海域北转,主流沿台湾东岸、琉球群岛西侧流向日本东岸,在40°N附近再折向东去成为北太平洋暖流。 三角洲平原海岸: 淤泥质平原海岸: 生物海岸:由生物作用形成的海岸。如湿地沼泽海岸,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 红树林海岸:热带、亚热带沿海由红树林群落与沼泽湿地相伴而形成的海岸,是热带、亚热带一种特殊类型的沿海湿地和生物繁殖、栖息地。 珊瑚礁海岸:热带、亚热带海洋中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礁石海岸。 大陆岛:是大陆地块延伸至海中并出露水面的岛屿,其地质特征与相邻的大陆基本相似。 冲积岛:主要是由大陆河流和沿岸流所搬运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质堆积而成的岛,主要分布在台湾的四周。 珊瑚岛:由造礁珊瑚虫的骨骸所构成的生物碳酸盐岛屿。 东海沿岸流:沿浙江和福建东岸流动的沿岸流。 黄海暖流:在东海东北部,济州岛以南,有一支沿西北方向进入南黄海的流动,海洋学上统称黄海暖流,是黑潮的一个分支。 中国气候 季风: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称为季风。 蒙古高压:出现在蒙古—西伯利亚的半永久性冷高压,是极地高压带的一部分,在海陆热力差异作用下形成,是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第四章

第四章xx和陆地水 1、水的作用? 1)灌溉 2)运输 3)医疗 4)工业中广泛用于能量转化和力的传递介质,例如热电厂、水压机和各种冷却装置。 5)其中含有大量动植物,可提取重要的矿物和元素 2、水的存在形式?地球上除了存在于各种矿物质中的化合水、结合水以及岩石圈深部封存的水分外,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大气水分和冰雪共同构成地球的水圈。 3、地球上的水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通过运动和相变从一个地圈转向另一个地圈,或从一种空间转向另一种空间,这种现象称为水循环。 4、全球水量平衡特点? 全球降水量等于全球蒸发量;大洋年降水量加入海径流量等于大洋年蒸发量1)海陆降水量之和等于海陆蒸发量之和,说明全球水量保持平衡,基本上长期不变 2)海洋蒸发量提供了海洋降水量的85%和陆地降水量的89%,海洋是大气水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3)陆地降水量中只有11%来自于陆地蒸发,说明大陆气团对陆地降水的作用远不及海洋气团的作用。 4)海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陆地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海洋和陆地最后通过径流达到平衡

5、洋的主体指远离大陆,面积广阔,深度大,较少受大陆影响,具有独立的洋流系统和潮汐系统,物理和化学性质也比较稳定的水域。 6、大洋的边缘因为接近或伸入陆地而或多或少与大洋主体相分离的部分称为海。 内海(地中海),四周几乎完全被陆地包围,只有一个或多个海峡与洋或临海相通。 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或临海相分割,但直接受外海洋流或潮汐的影响。外海,位于大陆边缘,但与洋有广阔联系的海。 7、海水的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质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氯离子大约在海水的溶解固体中占55%,每千克海水中所含氯的克数,称海水的氯度。 8、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称为潮汐。 地球中心所受太阳和月球的引力是这两种引力的平均值,而地球上任何地点所受到的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同这一平均值比较,大小有差别,方向也不同。正是这一引力差使海面发生升降,所以称为引潮力。 9、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还发生周期性的流动,这就是潮流。 10、海洋中的波浪是指海水质点以其原有平衡位置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做周期性圆周运动的现象。因地震或风暴而引起的波浪称为海啸。 11、海水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水平流动就是洋流。 12、洋流的成因和分类? 按照成因,洋流可分为摩擦流(主要为风海流)、重力-气压梯度流(倾斜流、密度流、补充流)、潮流 根据海水温度的高低,洋流可分为暖流和寒流。

防止冰川继续融化的小建议

防止冰川继续融化的小建议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可是人类的大肆破环使我们昔日美丽的家园变得十分难看,原本清澈的流水变得发臭,鸟儿生存的家园也遭受到了人类的破坏,现在连冰川也开始融化,据英国《卫报》报道,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地球上的冰川和冰架目前正在不断消融,而且速度还在进一步的加快。仅在本世纪的前9年间,许多冰川、冰盖甚至冰架都相继消失了。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库,全球70%的淡水被储存在冰川中。冰川融化和退缩的速度不断加快,这意味着数以百万的人口将面临着洪水、干旱以及饮用水减少的威胁。而且南极西部大冰原所有冰川因融冰量远大于降雪量,每年整体减重1030亿吨,是导致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因素。其中,最大冰川派恩艾兰冰川移动速度比上世纪70年代快40%,史密斯冰川移动速度比1992年快83%。这些冰川融冰入洋速度加快,原因在于通常阻止它们的厚达200米至300米冰架正在消融。 为了防止冰川持续快速的融化下去,这是我想对人类提的一些小建议:一、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据说倘若此案能够实现,对于2050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根据估计可以发挥3%左右的抑制效果。 二、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 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类的肆意砍伐。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据报道目前由于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在1~2gt.碳量左右。如果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计划,到了2050年,可能会使整个生物圈每年吸收相当于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具结果得以降低7%左右的温室效应。 三、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油藏丰富,对于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于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估计到了2050年,可使温室效应降低5%左右。 七、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由于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预计将对2050年为止的温暖化,分担2%左右的抑制效果。 …… 其实防止冰川融化的方案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恢复以前鸟语花香、绿草如茵的生活。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自然地理学大纲(伍光和)[1]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 绪论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一)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 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理坐标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教学重点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活动 实习与实验:在野外或者实验室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表面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地球运动规律。 检索分析: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地球运动”、“地球圈层结构”,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了解该领域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 1. Arthur N Strahler, Pysical Geography, John Wiley & Sons, 4th. Ed 1975. 2. 王维.地球的形状——人类对它认识的历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3. J.H.塔齐. 地球的构造圈.北京:地质出版社,198 4. 4. 弗兰克.普内斯等.地球.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宇宙和天体 二、太阳和太阳系 9大行星、50个卫星、50万个小行星、少数彗星 三、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旋转椭球体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中国海洋大学自然地理学考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大气环流: 是指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运行的总称。 是形成各种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素。 由于纬度高低、海陆分布及地表状态所受太阳热量不均和地球转动的不同影响,形成各种类型的环流。 大型的有行星风系、季风等;小型的有海陆风、山谷风等。 2.季风: 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而且方向的变化至少在120°以上。 3.局地环流: 行星风系、季风风系都是在大范围气压场控制下的大气环流。 由于局部环境影响,如地形起伏、地表受热不均等等引起的小范围气流,称局地环流。局地环流虽然不能改变大范围气流的总趋势,但对小范围的气候却有很大的影响。 4.大气湿度: 表示大气湿润程度的物理量,称大气湿度。 水汽压e: 水汽是大气的组成部分,具有压力,称为水汽压。 当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时,水汽压也相应增大;反之,水汽压减小。 因此,水汽压可以用来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绝对湿度: 单位容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通常以g/m3 表示),称为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f: 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数,即实际水汽压e 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E 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饱和差d: 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的差值,称为饱和差(或湿度差)。 单位为毫米或毫巴。 d=E-e 饱和差愈大,说明空气中水汽含量愈少,空气愈干燥;饱和差愈小,空气中水汽含量愈多,空气愈潮湿。 露点温度td: 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气温下降到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所以露点温度经常低于气温。 5.对流雨: 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造成不稳定的对流运动,气块强烈上升,气温急剧下降,水汽迅速达到饱和而产生对流雨。 这类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并伴随雷电现象,所以又称热雷雨。 其形成的条件是:空气湿度很高,热力对流运动强烈。 从全球范围来说,赤道带全年以对流雨为主。 我国西南季风控制的地区,也以热雷雨为主,通常只见于夏季。 地形雨: 暖湿气流在前进中,遇到较高的山地阻碍被迫抬升,因高度上升,绝热冷却,在达到凝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