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IKE11模型在长江三峡水库预报调度中的应用

MIKE11模型在长江三峡水库预报调度中的应用

MIKE11模型在长江三峡水库预报调度中的应用
MIKE11模型在长江三峡水库预报调度中的应用

MIKE11模型在长江三峡水库预报调度中的应用

闵要武1 陈忠贤2

(1.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2.三峡梯级调度通信中心)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动力学模型在水文预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为解决传统水文方法难以解决的水文问题成为可能,三峡水库蓄水后,原有天然河道已演变为河道型水库,回水长度达600多km,三峡区间河段内水流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水库动库容影响巨大,原有的洪水预报方案、水库调洪演算方法存在较大局限性,难以满足预报调度需要,为此,2004年长江委水文局、三峡梯调中心、丹麦水力研究所合作采用MIKE11一维水动力学模型研制适应三峡水库的预报调度算法,为三峡水库的科学调度提供决策依据,经过2年多的应用检验,成果合理可靠,并投入生产作业运行。本文以该项目为背景,介绍MIKE11模型在三峡水库预报调度应用中的一些技术处理,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MIKE11 水动力学 水库 预报 调度 三峡

1概述

长江三峡水库于2003年6月蓄水至135m,蓄水后,库区的水文水力学特性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长江中游的江湖关系也面临不断调整,2006年6月,三峡大坝全面挡水,并开始承担荆江河段的防洪任务,2006年汛后,蓄水至156m, 2007年汛后将逐步蓄水至175m,并为中下游承担防洪任务,面对长江巨大洪水、洪量,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仍显不足,合理的确定水库的下泄过程和补偿错峰调度的时机,进行科学的防洪调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绝大多数水库的实时调度基本上基于静库容的水量平衡原理进行的,由于三峡动库容影响巨大,传统的水库调洪演算方法存在较大局限性,三峡水库开始防洪调度时,将凸现出许多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三峡库区的水力特性和相关水库的历史经验,开展三峡水库防洪调度技术研究,制定三峡水库的调度预案和研究实时调度方法,进行科学合理调度,为各级防汛机构提供决策依据,是非常必要的。

研究经验表明:以传统的水文学预报方法,解决类似三峡水库具有较明显动库容影响的预报调度问题,难度较大;而基于圣维南方程数值解的水动力学模型,能有效地解决复杂水流的计算问题,在水利规划、设计及分洪溃口演进等多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国内外类似的水动力学模型及模拟系统软件较多,但有关水库实时预报调度的完整、系统的水动力学应用软件则较少。

丹麦水力研究所(DHI)长期从事水动力学模型研究,开发完成了以MIKE 11系列为代表的商业化软件系统,在全球范围各个水利应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积累了大量应用经验。其MIKE 11-FF(水动力学洪水预报)模块,具有较强的动态实时校正功能,较好地解决了江河、水库实时洪水预报调度作业问题;其MIKE 11-SO(泄水建筑物运行)模块,是一个处理堰、管道、闸门等泄水建筑物出流计算的综合性软件包,较好解决水工建筑结构对水流的控制影响。MIKE11系列软件为商业化软件,功能强大,技术成熟,具备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根据实时预报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推出新的MIKE11软件版本,图形处理能力更强、可视化程度更高;具有大量各类应用的成功经验,可有效地解决三峡水库预报调度问题。

2建设方案

根据三峡水库预报和调度的实际情况,三峡水库预报调度模型系统采用MIKE FLOOD WATCH为系统支持软件。MIKE FLOOD WATCH 软件是一个完整的洪水预报决策支持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模型率定、情景分析、信息交换及成果输出管理;系统基于GIS技术,功能强大,界面友好。三峡预报调度模型系统由 MIKE 11-NAM、MIKE 11-HD、MIKE 11-SO、MIKE 11-FF 模型组成。MIKE 11-NAM 软件用以计算三峡区间流域(寸滩-枝城)区间入流;采用寸滩、武隆站流量为上边界,沙市水位/流量关系为下边界,以MIKE 11- HD模型进行三峡河道洪水演进计算;根据不同的调度预案(或情景),采用MIKE 11-SO模拟计算三峡发电机组、泄流孔、溢洪道等建筑物的水位/流量关系,作为水力学模拟系统的内边界节点,进行水流计算分析;基于实时预报运行环境,由MIKE 11- FF软件集成MIKE 11-NAM、MIKE 11-HD、MIKE 11-SO功能,实现联机实时作业预报及调度分析。各模块功能如下:

(1)MIKE 11-NAM: NAM模型是一个确定性的概念性集总模型,是由一系列用简单定量形式描述水文循环中各种陆相特征的连续模拟模型。共分四层结构分别模拟流域不同蓄水层(融雪层、地表水、壤中流、地下水)的水流过程。主要完成三峡区间分区流量预报计算。

(2)MIKE 11- HD: 是基于全解圣维南方程组的6点中心隐格式(Abbott Scheme)有限差分模型。进行完全水动力学模拟计算,完成寸滩、武隆—沙市河道水力学预报计算。

(3)MIKE 11-SO:处理水库模拟系统中堰、管道、闸门等水工建筑物水流计算的专用模型。模拟三峡/葛洲坝水电站发电机组、泄流孔、溢洪道等建筑物的水位/流量关系。

(4)MIKE 11-FF:模拟系统实时运行需要的预报系统。由实时管理系统,用以直接管理数据库及用户设计的数据键入系统;流域中子流域面平均雨量计算;水位流量关系转换;区间入流预报计算;HD河道水流演算;生成预见期内上下边界及其他边界时间序列过程;预见期内定量降雨的处理及边界入流计算;实时预报校正;预报结果表格生成、统计分析。

根据以上基本的水流计算模型,开发完善、合理数据流管理体系,集模型率定、检验、运用于一体的为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包括:数据预处理与导入;模型边界定义;模型参数率定与检验;模型运行环境建立;成果输入/输出等基本功能及其他配套功能。

3降雨径流计算

长江三峡坝址以上控制面积约100万km2,三峡区间泛指长江寸滩、乌江武隆~宜昌区间,区间面积55907km2(寸滩~坝址53087 km2),河道长658km(寸滩~坝址596km)。三峡区间呈东西向狭长带状分布,区间支流水系均较短。左岸支流依次有御临河、龙溪河、渠溪河、小江、汤溪河、梅溪河、大宁河、沿渡河、香溪;右岸有木洞河、乌江、龙河、磨刀溪、长滩河、大溪河、清港河等主要支流组成。两岸支流流程短、坡度大,汇流迅速,一般数小时洪峰便到达出口,注入长江。三峡建库之前,洪水从寸滩向宜昌推进的传播时间大约在54~60h左右,其中寸滩~清溪场传播时间9~12h,清溪场~万县18~24h,万县~奉节9~12h,奉节~三斗坪约为

9~12h。三峡区

间布置有水情遥测测站70多处,提供1小时或时段间隔更短的水位、雨量自动观测、传输、处理,三峡区间的水情站网分布见图1。

根据模型要求,建立NAM 降雨径流模型,模型流域内分区的流量过程,根据三峡区间的水系分布和水文测站的控制情况,将整个区间分为14个分区,其中有水文站控制,并可以率定的分区有8个,并根据8个可率定分区的参数率定情况,综合分析,移用到其他分区中。

4水动力学模型

MIKE11-HD上游边界为寸滩、武隆的入流过程,下边界为沙市的水位流量关系以及三口分流入湖控制站新江口、沙道观、弥沱寺的水位流量关系,并在三峡水库和葛洲坝设置水工建筑物等水力结构MIKE11-SO模拟水库的调度,其中三峡水库的水力结构包括泄洪表孔、泄洪深孔、排漂孔、排沙孔、船闸用水、发电机组等。由于三峡水库的水力特征主要有河道断面控制,断面控制的水库水体容积与水库的实际容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断面的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容积的平衡计算,具体做法为将断面计算得到的容积与水库设计容积进行比较(并分级考虑),将其差值按断面控制容积分

配建立相应断面的蓄水体(Storage Area),使得在相同的水库水位条件下,根据河道中的断面计

型基于模型预报开始时间前的模型误差。由于此参数估计是连续性更新的,因而使得误差预报模型

能够适应从一次预报到下一次预报中存在的模型误差结构性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水流流态转换而引

起的。

模型系统于2005年6月投入试运行,完成了模型的测试、检验、完善等工作,经过2005年汛期模拟运行,预报调度效果良好,2005年8月至11月的计算值与实际对照图见图2,最大误差为2997m3/s,最小误差为25m3/s,平均误差为924m3/s,达到了规定的各项技术应用指标。

图2 2005年8月至11月三峡坝址流量MIKE11模型计算与实测对照图

5预报调度应用

(1)入库流量计算

以恒定的水位过程作为三峡水库的下边界,计算三峡水库在当前水位情况下的入库流量过程(平滑),该流量过程不受水库调度的影响。典型计算成果见图3。

图3 2005年8至10月计算三峡入库流量与实测过坝流量对照

(2)区间来水过程

在入库流量过程(平滑)计算的基础上,不考虑寸滩至三峡坝址的区间流域的来水影响,计算仅仅考虑上游来水情况下的入库流量过程,与计算入库流量相减得到区间来水的过程并与实测分割的区间来水过程对照。典型计算成果见图4。

图4 2005年8月计算区间来水过程与实测分割流量过程对照

(3)采用水位控制调度水库

输入水位调度目标,未来三峡水库的库水位过程,计算得到水库需要下泄的流量过程和闸门的开启过程。典型计算成果见图5

图5 2005年8月以水位过程为期望目标计算的过坝流量与实测对照 (4)采用出库流量控制调度水库

输入流量调度目标,未来三峡水库的出库流量过程,计算得到水库水位过程,实现水库的

调洪演算。典型计算成果见图6

图6 2005年10月以出库流量为期望目标计算的坝上水位过程

5 结语

(1)MIKE11 模型是一个商业模型软件系统,有着独立界面系统,在本项目中,开发人员通过利用丹麦水力研究所提供的在再开发工具TSObject,将模型运算模块集成到用户的应用系统中,通过该开发工具,在用户自己的系统中为MIKE11模型的运行提供各种输入条件,如时间序列文件(dfs0)、运行总控文件(sim11)、控制运行模型(mike11.exe)、在从结果文件(res11)读取数据,将计算成果加入到用户的数据库中。通过该开发工具,通过用户编程语言(Visual Basic、.NET)等,可以将整个MIKE11模型的功能集成到用户的系统中,并可以使之在后台运行,为模型系统的集成提供很大的方便,大大方便的用户的使用。

(2)该系统中区间流域的入流采用NAM模型计算,并直接与HD相连,当区间入流计算误差较大时,往往通过水量累积(以流量控制时),导致水位误差较大。在水库预报调度中,需要将降雨径流计算(NAM)和水动力模型(HD)计算分开,由用户将降雨径流成果校正后,再加入到水动力模型HD,确保模型系统中入流边界的准确。

(推荐)高二地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考点搜索】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及巨大的综合效益,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原因,说明了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教材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分析了三峡水电站的发电效益。最后,教材用了一幅宜昌——重庆段航道剖面示意图和一组数据,形象而具体地阐明了三峡水库对改善川江航运的作用。 ◆知识纲要 自然原因 三洪灾成因 峡人为原因 工提高荆江河段防洪标准 程防洪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 建防洪效益减轻洞庭湖淤积 设大幅度减少分蓄洪造成的损失 的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 意发电变输煤为输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义水电代替火电,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和航运长江航运的重要地位:“黄金水道” 作三峡水库对川江航道的改善作用 用其它效益:供水和灌溉、南水北调、水产养殖、旅游 ◆重要图释 1、图5.3“长江中游防洪形势图” (1)读图后,说出长江中游的主要水文特征: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2)分析“千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措施: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形成“悬河”。一旦发生洪水,堤防漫溃直接威胁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的农田、企业、城市、交通要道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新中国成立后,治理荆江的措施主要有:修建荆江分洪工程,完成了几处裁弯取直工程,加固了荆江大堤。 (3)在图上找出主要分洪区。 2、图5.5“长江三峡图” (1)掌握长江三峡的组成、名称及其在图上的位置:

说明:①长江三峡的长度数据有多种,如192千米、193千米、204千米208千米等。 ②有的著作中把大宁河宽谷划入瞿塘峡,把香溪宽谷划入西陵峡。 (2)在图中找出三峡水利枢纽和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 【学习策略】 1、注重图文结合,要从长江流域的整体去看三峡工程的位置、洪水的成因及其防洪效益、三峡电站的输电范围、三峡工程对川江航道的改善等问题。 2、注意高、初中知识的联系,例如,对长江洪水的成因就要联系高、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 【教学内容】 一、长江三峡和长江三峡地区 1、长江三峡:指长江干流自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之间的200千米 左右的河段。江水在这里切开地貌上的三个背斜构造,自西向东形成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大峡谷,峡谷之间被向斜和构造盆地所隔开,形成较为开阔的宽谷。长江三峡即为这些峡谷和宽谷的总称。 2、长江三峡地区:指自宜昌到重庆的三峡工程淹没区(包括葛洲坝库区)及周围地区,称为三峡地区。它大致以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围移民安置范围为界线,从湖北宜昌到库区回水末端的重庆市,包括沿岸的20多个县(市、区),实际上就是三峡库区。 二、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和规模 1、位置: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距下游(是三峡工程的下游而不是长江 ............. 下游 ..)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千米。 2、规模:当今世界上在建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经典例题1] 下列位于重庆市和湖北省交界处的有()A.长江三峡B.长江三峡地区 C.葛洲坝工程坝址 D.三峡工程坝址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重要地理名称空间分布的题目。识记重要地理名称空间分布的方法基本、有效的方法是“地图法”。考生应经常运用地图熟悉地理事象地理空间分布及其结构和空间联系。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的末端,自上游干流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自西向东形成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大峡谷。三峡地区是指宜昌到重庆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围地区。葛洲坝位于湖北宜昌。三峡大坝位于湖北西陵峡三斗坪。

长江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是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西起巍巍巴山脚下的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其中峡谷段90公里。 三峡地貌奇特,风光旖旎,人文名胜驰名古今,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区。千万年来,长江三峡向世人展示着它那万古不朽的风姿。今天,由于地球上最大的水电站正在三峡中兴建,长江干流在三峡中被截流后,水位最大提高110米,达到海拔175米。三峡中的部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将被淹没,同时,也将产生一批新的景观。 瞿塘峡亦称夔峡,西起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其雄伟壮观著称。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的大宁河口起,到湖北省巴东县的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以幽深秀丽擅奇天下。巫峡分东西两段,西段由金盔银甲峡、箭穿峡组成,东段由铁棺峡、门扇峡组成。峡中多云雾,古人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唱。 西陵峡西自宜昌市秭归县的香溪口,东到宜昌城头的南津关,全长66公里。由庙南宽谷把它分割成东西两段峡谷,依次为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黄猫峡等,峡内多险滩急流。 长江三峡工程位于西陵峡内,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兴建。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方案。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每秒排沙流量为2,460立方米,排沙孔分散布置于混凝土重力坝段和电站底部。泄洪坝段每秒泄洪能力为11万立方米。水电站厂房位于泄洪坝段左、右两侧,共装机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容量1,82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47亿度。左岸的通航建筑物,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双线五级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的客货轮。工程竣工后,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都无法比拟的! 三峡的名胜古迹,源远流长。记载着多少动人的历史事迹。其中白帝城、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和三游洞等,好象把人带进一座灿烂的历史迷宫;三峡的传说故事,优美丰富,从神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初三(10)班何淑珺 长江三峡的建设有利有弊,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实施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宏大工程,其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查阅资料发现,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如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在堤防达标的前提下,三峡能减少分洪100—150亿立方米,荆江至武汉段仍需分洪350—400亿立方米。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御。 我查了一下,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装机(26+6)×70万(1820万+420万)千瓦,年发电846.8(1000)亿度。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 根据地理知识知道,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

业远景发展的需要。通航能力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水库区蓄水达18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于是至1996年起,国家按期发放保护资金,三峡工程库区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发掘开始进行。不可否认的是,虽经过大量的突击性的文物保护并抢救发掘,一批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来,但是不可能保证保住所有的的遗迹,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没入了淹没线以下,而且将很难再被发掘出来。 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坏境的影响,主要是以下几点: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洞庭湖的淤积等。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胡经国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指示 在2002年3月10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全面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继续做好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01年7月16~18日,国务院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了三峡工程移民暨对口支援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朱镕基明确指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三峡工程整体和全局、关系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子孙后代的大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要快调查、快规划、快立项、快审批、快实施。”“距2003年6月第一期蓄水只有19个月了,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刻不容缓哪!” 二、库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三峡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从2000年起,国土资源部组织进行了库区20个县(区、市)1∶5万地质调查工作。进一步查明了库区地质灾害,特别是崩塌、滑坡灾害的基本情况。到目前(2002年10月)为止,已经查出三峡库区两岸存在崩塌、滑坡2490处。此外,还有大小泥石流沟47条。 现已查明,在三峡库区5300多公里库岸线上,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库岸总长度约为440公里;需要实施工程防护的库岸总长度约为139公里。 1982年以来,库区两岸共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70余处。其中,规模较大的有40余处。 三峡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原因,主要有: 1、三峡库区地质条件复杂,环境容量有限。就地质灾害而言,三峡库区可以说是“先天不足”。 2、降水充沛,暴雨、洪水频繁,更加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基于Web的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的关键技术_程春田

基于Web 的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的关键技术 程春田,廖胜利,李 刚,李向阳 (大连理工大学水电与水信息研究所,辽宁省大连市116024) 摘要:在重大洪水预报、洪水调度决策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获取分布的遥远水库、水文站点的动态 水雨情信息,让相关利益部门和防洪专家积极主动地参与决策过程中的模型分析计算和重要决策过程讨论,迅速形成正确结论,实现科学、高效的防洪调度决策,是Web 环境下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系统需要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文中简要介绍了Web 应用环境下该系统的体系结构,重点阐述了支持多用户多方案的洪水预报模型、洪水调度模型抽象设计技术及数据库表设计方法,给出了多库联调交互方案生成设计的解决方案。上述思想已经体现在所开发的基于Web 的洪水预报调度系统中,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水库;洪水预报;洪水控制;洪水预报调度系统;Web 中图分类号:TV122;TV697.1 收稿日期:2006212208;修回日期:2007201225。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32114)。 0 引言 近10多年来,随着以互联网为主的通信技术在水库防洪调度系统工程中广泛深入的应用,以互联网为主的通信方式已经和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的防汛调度方式,给流域防洪调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全新的以宽带网络数字技术为特征的防汛系统工程网络,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利用分散在各个防汛部门的计算和信息资源,支持跨流域、多部门、异地防汛会商与决策,建立科学、高效、智能化的流域洪水调度系统,是我国各级防汛部门和水库调度管理人员非常关心的问题。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在重大洪水预报、洪水调度决策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获取分布在遥远地区的水库、水文站点的动态水雨情信息,让相关利益部门和防洪专家积极主动地参与决策过程中的模型分析计算和重要决策过程讨论,迅速形成正确的结论,实现科学、高效的防洪调度决策[122]。 传统的客户/服务器(C/S )或者C/S +浏览器/服务器(B/S )的洪水预报系统,不支持分布式洪水调度计算,计算过程在洪水发生地局域网完成,计算结果通过网上发布供上级主管和相关部门查询[223]。采用上述方法,上级主管和其他部门不能主动进行洪水过程分析的详细计算,信息只能单向、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分析,不能充分利用更多专家的经验、知识,难以做到有效的防汛会商决策。因此,研究和 开发能更多地利用和反映新技术特点的洪水预报调度系统,是非常有意义的[4]。 本文重点介绍分布式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的体系结构、支持多用户多方案的洪水预报模型的抽象设计、调度模型设计、库群洪水联合调度方案设计等关键技术,目的在于建立高效、可靠的群决策信息支持平台,为防汛系统会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1 分布式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结构 基于Web 的洪水预报系统主要包括遥测数据提取、水文模型参数率定、洪水预报、洪水调度、信息查询、数据维护等几大模块,其总体结构见图1 。 图1 基于Web 的洪水预报调度系统总体结构 该系统在实时库、预报库、历史库、系统库的支持下工作,Web 服务器由J SP ,Servlet 等生成动态交互式Web 页面,普通用户、授权用户、水文专家、管理员等通过交互式Web 页面向Web 服务器提交相关请求,Web 服务器接受浏览器端发送的请求,并将复杂的业务计算或数据库操作提交给业务逻辑层处理,最后将处理结果以图表或者文字的形式返 5 1第31卷 第2期 2007年4月20日 Vol.31 No.2 Apr.20,2007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 一.三峡工程概况 1.三峡工程简介及工期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正式开工。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6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 一期工程5年(1993――1997年),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等。 二期工程6年(1997―――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等。导流明渠截流是二期工程转向三期工程建设的重要标志。 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2.水利枢纽—世界之最 2.1.枢纽布置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之后。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大坝即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设有23个泄洪深孔,底高程90米,深孔尺寸为7×9米,其主要作用是泄洪。电站坝段位于大坝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枢纽最大泄洪能力可达102500立方米/秒。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共安装26台水轮发电机组,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 通航建筑物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2.2.枢纽工程量 工程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0283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794万立方米,钢筋制安46.30万吨,金属结构制安25.65万吨,水轮发电机组制安26台套。 2.3.水淹范围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重庆市、湖北省的20个县(市)。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含柑桔地)2.45万公顷;淹没公路824.25公里,水电站9.22万千瓦;淹没区房屋面积为3459.6万平方米,淹没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赵霞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案例分析为主,对三峡工程建设从利弊两方面进行评估,分析了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节教学内容着重分析了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和航运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效益:(1)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是本课教材内容的重点。教材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原因,说明了三峡工程在防洪上的关键性作用,即三峡水库作为长江干流的第一座调控水库,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库容,可以有效地调蓄控制长江上游的全部洪水来量,这对于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具有决定性作用;(2)长江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其发电效益一是社会经济效益,二是环境效益;(3)三峡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川江航道的航运条件,从而提高了长江航运的通航能力,降低了运输成本,使长江真正发挥“低成本、大通量”的黄金水道作用。 教学思路设计 1.通过阅读教材、图表,观看有关实物景观录像,使学生明确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主要设施,从而对三峡工程有形象直观的认识。 2.联系学生初中已学的有关知识及课前收集的资料,分析造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自然、人为原因,明确三峡工程在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破坏方面的作用。 3.分析教材中列举的材料,通过讨论,明确三峡工程的发电、航运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理解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方面是怎样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改造自然,但是改造的措施和结果应该能够促进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三峡工程利弊的评估,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方面的作用和效益。 教学难点 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原因,三峡工程在防洪方面的作用。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巨大综合效益的资料和图表。 【导入新课】

关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的报告

关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的报告 三峡水利枢纽的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市上游40公里处,由拦江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等三部分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水电站为坝后式,共装机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由升船机和双线五级船闸组成。 在发电方面,三峡水电站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其年发电量相当于目前全国总电量的 1/10,相当于 7座 240万千瓦的火电站和一个年产5 000万吨原煤的巨型煤矿及相应的铁路运煤能力。 在航运方面,可从根本上改善宜昌到重庆660公里川江航道的航运条件。工程建成后,险滩淹没,航深增大,航道加宽,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将从目前的1000万吨增加到5 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左右。 1992年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会议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决议同时要求,对已发现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妥善解决。 当中的影响要素是不行无视的,三峡工程的兴修,次要障碍的要素是文物奇迹的维护、生态维护以及大范围的移民。三峡一带曾经被证明,埋藏着数目十分宏大的文物,许多都是极端贵重并且是如今为止没有发明过的文物。但三峡工程开工以离开蓄水这段工夫,基本不行能有充足的工夫把这些贵重的文物发掘出来。据报道,真正发掘出来的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非常之一,也便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贵重文物被埋江底了。这是很令人酸心的事变。另有一些是在三峡沿江的胜景奇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吞没江水当中。这是对中国汗青文明方面的大毁坏。 三峡工程的建设给环境带来影响。①上游水位抬升,使得长江沿岸大面积陆地被淹,一些物种将不复存在;下游水位降低,水流量减少,使得下游气候也将出现变化。②工程建成后长江上游水流速度相对减缓,上游泥沙淤积及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泥沙对三峡大坝也形成了一定的威胁。③由于人为的对自然环境的改

水库优化调度

水库调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实施梯级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运行是统筹流域上下游各电站流量、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科学利用水能资源的重要手段,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流域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介绍水库调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工程实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水库;优化调度;研究形状;发展趋势 随着水电发展的规划推进落实,大型流域梯级水库群将逐步形成,其联合调度运行必将获得巨大的电力补偿效益和水文补偿效益,同时在实际工程中也会不断涌现新的现象和问题。在新形势下综合考虑梯级上下游电站之间复杂的水力、电力联系,开展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新的优化理论与方法应用研究,统筹协调梯级水库群上下游电站各部门的利益及用水需求,结合工程实际探索梯级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的多目标优化及决策方法,实现流域水能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流域梯级水库群的联合运行管理水平乃至达到流域梯级整体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对缓解能源短缺、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家“节能 减排”战略以及履行减排承诺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1]。 1 水库调度研究现状 水库调度研究,按其采用的基本理论性质划分,可分为常规调度(或传统方法)和优 化调度[2]。常规调度,一般指采用时历法和统计法进行水库调度;优化调度则是一种以 一定的最优准则为依据,以水库电站为中心建立目标函数,结合系统实际,考虑其应满足的各种约束条件,然后用最优化方法求解由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组成的系统方程组, 使目标函数取得极值的水库控制运用方式 [3]。 常规调度 常规调度主要是利用径流调节理论和水能计算方法来确定满足水库既定任务的蓄泄过程,制定调度图或调度规则,以指导水库运行。它以实测资料为依据,方法比较简单直观,可以汇入调度和决策人员的经验和判断能力等,所以是目前水库电站规划设计阶段以及中小水库运行调度中通常采用的方法。但常规方法只能从事先拟定的极其有限的方案中选择较好的方案,调度结果一般只是可行解,而不是最优解,且该方法难以处理多目标、多约束和复杂水利系统的调度问题。 优化调度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国内外从上世纪50年代起兴起了水库优化调度研究。其核心有两点:一是根据某种准则建立优化调度模型,二是寻找求解模型的优化方法。 1946年美国学者Masse最早引入优化概念解决水库调度问题。1955年美国人Little[4]采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计划及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计划及经费管理 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三峡库区移民计划及经费的管理,提高移民经费的使用效益,妥善安置好库区移民,根据《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国务院《关于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的通知》和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关于批准三峡工程水库移民补偿投资概算总额及切块包干方案的通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三峡工程库区移民经费是三峡工程总投资的组成部分,是专项用于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的补偿经费,全库区移民补偿投资概算总额为400亿元(1993年5月价格水平)不得突破,今后只考虑物价因素调整(具体调整办法另定)。 第三条按照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移民管理体制,移民计划及经费管理,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 (以下简称三峡工程移民局),按照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和移民经费,统筹安排全库区的移民计划和经费,川、鄂两省负责本省切块包干方案范围内的移民计划和经费安排,由库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分别组织实施。川、

鄂两省的计划要具体到项目和任务。列入计划的每一个项目、每一项任务均应按批准的移民规划标准和投资概算进行控制。 第四条为确保三峡工程移民任务的完成,库区各级人民政府及移民管理机构实行以阶段性任务为目标,以年度计划为基础的领导分级负责制。阶段性移民任务由省长负责,年度计划任务由县长负责。移民工程管理实行招标承包制、合同管理制和建设监理制。各个层次、各个环节都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第二章计划管理 第五条依据经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和“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移民进度与工程进度相衔接;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移民宜早不宜晚”的原则,以确保大江截流和坝前水位高程135米、156米、175米阶段蓄水要求为目标,来编制移民年度计划。 第六条移民年度计划按以下程序编报下达。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广告,是指通过网站、网页、互联网应用程序等互联网媒介,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或者其他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 每年九月底以前,由川、鄂两省移民管理机构分别提出

关于三峡工程的简介

关于三峡工程的简介

三峡工程简介 兴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从此,三峡工程由论证阶段走向实施阶段。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 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1.1 防洪 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其地理位置优越,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

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20世纪长江洪灾情况表 1.2 发电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1.3 航运 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得到较大的改善。 2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1 坝址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8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XX-年2月15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9号公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三峡工程建设移民工作,维护移民合法权益,保障三峡工程建设,促进三峡库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三峡工程建设移民,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三峡工程建设,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统筹使用移民资金,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妥善安置移民,使移民的生产、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

水平,为三峡库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第四条三峡工程建设移民工作应当与三峡库区建设、沿江地区对外开放、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第五条三峡工程建设移民,实行国家扶持、各方支援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生产扶持相结合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 三峡工程淹没区、移民安置区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和群众应当顾全大局,服从国家统筹安排,正确处理移民搬迁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六条三峡工程建设移民,实行移民任务和移民资金包干的原则。 第七条国家对三峡工程建设移民依法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由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管理机构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测算、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三峡工程建设移民工作实行

统一领导、分省(直辖市)负责、以县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是三峡工程建设移民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管理机构负责三峡工程建设移民工作。 湖北盛重庆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三峡工程建设移民工作,并设立三峡工程建设移民管理机构。 三峡工程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所在地的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三峡工程建设移民工作,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三峡工程建设移民管理机构。 第二章移民安置 第九条三峡工程建设移民安置,应当编制移民安置规划。 移民安置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会同湖北盛重庆市人民政府,负责编制《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大

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理论和应用研究

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理论和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提出了综合利用水库的多目标优化调度的理论 ,并将该理论应用在综合利用水库优化调度过程中,在此应用中用马尔可夫单链弹性相关理论处理径流,并在引入“有效雨量”的基础上,将供水量作为决策条件,以满足用水保证率条件下供水量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和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绘出了综合利用水库三维优化调度图,利用三维优化调度图进行综合调节计算,计算结果理想、效益显着,且大大增加了调度过程的灵活性。经沐浴水库等多个综合利用水库的实践证明,本方法是可靠有效的。 关键词:优化调度弹性相关径流动态规划 综合利用水库的优化调度受多因素影响,如径流,水库特性、用水特性以及电站的机电特性等,其中径流的影响较大。本文采用马尔可夫单链弹性相关理论处理径流,以供水流量为决策变量,在考虑有效雨量的基础上建立了动态规划数学模型,编制了结构简明,功能完善,便于操作使用的大型优化调度计算程序,自动绘制出三维优化调度图,利用优化调度图进行综合利用水库调节计算,在几乎不增加投资的条件下,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经实践证明,本方法准确可靠,适合于大、中、小型水库,也适合于平原水库、地下水库;更适合于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地区使用。 1 采用离散的马尔可夫随机过程描述径流 用马尔可夫过程描述径流 为了计算和应用的方便,将时间序列离散化(即分为若干时段:月),相邻时段存在着依赖关系,以水库来水的3个相邻时段t1、t2、t3间径流关系进行分析。用X1、X2、X3表示3个时段的径流,三者之间的相关情况可分为2种情况:(1)直接相关。即不管X2取值怎样(或不计X2取值的影响)的条件下,X1与X3相关,称为偏相关,其相关程度用相关系数表征,可用数量表示为γ13。(2)间接相关。即因存在着X1和X2、X2和X3之间的相邻时段相关关系,故X1的大小影响着X2的大小,从而又影响着X3的大小。这种相关是由中间量X2传递的,不是直接的,因此叫间接相关。 计算相应条件概率 当一年分成K个时段(月),每个时段的径流以平均值来表示,记作QK(K=1,2,3,……,K)。

长江三峡库区

长江三峡库区 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报告 宜昌市交通基本建设质量监督站

2006年12月29日 三峡库区长江三峡库区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报告 一、概述 1、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及完成投资 香溪河干流自北向南流经兴山县的高阳镇、峡口镇,于游家河处进入秭归县境内,经贾家店、官庄坪、向家店等集镇,在秭归香溪镇注入长江。干流长37公里,支流建阳河发源于空树坪,长52.6公里,自东向西在峡口镇汇入香溪河,其中建阳坪至峡口段长7公里。 为保证三峡工期蓄水达到135米后,能快速发挥效益,2001年11月8日,湖北省交通厅以鄂交计[2001]669号文下达《关于香溪河、沿渡河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02年7月24日,湖北省交通厅以鄂交基[2002]366号文下达《关于香溪河航道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同意香溪河航道工程设计建设河口至峡口20公里Ⅲ(3)级航道,通航1000吨级1顶4驳船队,航道尺度为2.5×90×500米(水深×航宽×弯曲半经);建设峡口至响滩17公里Ⅳ(3)级道,通航500吨级1顶2驳船队,航道尺度为2.0×50×330米;建设建阳河峡口二桥至建阳坪7公里Ⅳ级航道,通航500吨级机驳,航道尺度为2.5×40×150米。其设计高水位为175米,设计低水位为145米。 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上起响滩,下至香溪河口,全长37公里,其水位涨落受控于三峡大坝蓄水水位,工程主要措施是对局部弯曲半径小,航宽、航深不足的河段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同时辅助布设航行标志。建设重点是香溪河干流平邑口爆破工程、建阳河门坎石爆破工

程以及配套的码头、管理站房和航标工程。经调整后的概算投资1352.93万元,其中:交通部投资760万元,湖北省交通厅投资280万元,其余为地方自筹资金。 2、主要工程量 航道工程: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共完成石方爆破77471.47 m3,清碴工程量102776.2m3, 完成砼挂网喷浆护坡工程228.7 m3,以及配套的航道管理码头、站房、航标、航道维护艇和趸船等工程。其中:平邑口爆破工程位于香溪河干流平邑口航段,通过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按施工图设计完成爆破、清渣工程42422.7 m3,护坡挂网喷浆228.7 m3;后经设计变更,增加爆破工程18366.4 m3,清渣工程40184.5 m3,累计完成爆破工程60789.1m3、清渣工程82607.2m3,护坡挂网喷浆228.7 m3。 门坎石爆破工程位于建阳河门坎石航段,通过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按施工图设计完成石方爆破14750 m3,陆路清渣工程15586 m3,水运清渣4583 m3。 水工结构:航道专用码头1座。 生产生活辅助建筑:航道管理站房1185m2,香溪河河口至峡口段的航标工程20公里。 航道维护艇:1艘。 趸船:1艘。 3、建设及管理 2001年11月8日和2002年7月24日,湖北省交通厅分别以鄂交计[2001]669号文和鄂交基[2002]366号文,下达了《关于香溪河、沿渡河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和《关于香溪河航道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施工图设计由湖北省港路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完成,湖北省港航

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研究与开发

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研究与开发 【摘要】水库是我国防洪广泛采用的工程措施之一。在防洪区上游河道适当位置兴建能调蓄洪水的综合利用水库,利用水库库容拦蓄洪水,削减进入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达到减免洪水灾害的目的。水库洪水预报调度,则是依据预报的洪水过程,而不是设计给定或实测的洪水过程,实施防洪调度的方法。这一方法的明显优点在于增加了水库调洪的主动性,增大了水库预蓄或预泄的可能性,从而为实现汛限水位的动态控制、缓解水库防洪和兴利的矛盾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研究;开发 引言 洪水预报调度,作为一种能有效减轻洪灾的危害程度和降低洪灾所造成的损失的非工程措施,在近几年来的防洪减灾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横锦水库实时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对洪水预报参数率定,实时洪水预报软件开发,实时洪水作业预报精度提高,洪水调度等问题做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工作,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水库洪水预报调度提供了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 1 工程概述 横锦水库位于浙江省东阳市横锦村之东,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工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78平方公里,水库库容2.74亿立米,主流长50公里,水库流域以山区为主,流域分水岭平均高程646米,河道平均高程259米,3~6小时洪峰即可到达水库,为提高水库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的现代化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库的防洪效益,横锦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系统于2003年6月建成并投入运行,系统的使用,使横锦水库能够更好地发挥水库的拦洪减灾作用,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增加兴利效益。 2 系统功能模块 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系统采用客户/服务网络结构的模块化设计,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从数据库接到水文遥测数据开始,一直到洪水预报调度,主要由三个子系统来实现:数据库管理子系统、洪水预报子系统和洪水调度子系统。 2.1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数据库管理包括水库库码、水文站雨量站的站码管理,水雨情信息输入与输出管理及水文资料的信息的整编与处理等问题。业务管理是为水库日常的水文业务计算、运行业务、各种其他业务报表统计打印、汛情报表制订与上报等提供管理服务。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利与弊 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从构思到践行 在长江三峡建造大坝的设想最早可追溯至中华民国的开创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建国方略》一书中认为长江“自宜昌以上,入峡行”的这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按此设想,194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与美国垦务局签约,准备利用美国资金建设水电站。萨凡奇在三度实地考察三峡地区后,写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可行,但后因中国内战,此事无果而终。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口号,要兴建一批骨干工程以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三峡工程于是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1992年4月3日该议案获得通过,标志着三峡工程正式进入建设期。 工程的利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详细可分为以下三点: 一.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 二. 它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非常靠近华东、华南等电力负荷中心,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电网的广东省。 三. 到三峡工程建成后,该段长江将成为湖泊,水势平缓,万吨轮可从上海通达重庆。而且通过水库的放水,还可改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枯水季节的航运条件。 我们在看到其有利一面的同时,也必须慎重考虑其不利的一面。我们下一步应该做的,就是要做到未雨绸缪,冷静应对,科学决策,采取积极措施。 工程的弊 工程的弊端问题有很多个:移民、泥沙的淤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名胜和文物的影响等等,这些弊端甚至比工程的利益还要多。我就在下面详述这些弊端。 一.移民是三峡工程最大的难点,在工程总投资中,用于移民安置的经费便占到了45%。当三峡蓄水完成后,将会淹没129座城镇,其中包括万州、涪陵等两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会产生113万移民,在世界工程史

小浪底–西霞院梯级水库生态调度研究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水资源研究, 2014, 3, 404-411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4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8a10052684.html,/journal/jwrr https://www.doczj.com/doc/8a10052684.html,/10.12677/jwrr.2014.35049 Research on Ecological Operation of Xiaolangdi-Xixiayuan Cascade Reservoirs Xuejiao Meng, Jianxia Chang, Xuebin Wang, Tian Tian State Key Laboratory Base of Eco-Hydraulic Engineering in Arid Area,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Email: mengxuejiao@https://www.doczj.com/doc/8a10052684.html, Received: Oct. 1st, 2014; revised: Oct. 8th, 2014; accepted: Oct. 15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8a10052684.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cascade reservoir operation just considering power generation of the Lower Yellow River has caused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ecause it ignored the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Therefore, an ecological operation model of Xiaolangdi-Xixiayuan cascade reservoirs was devel-oped to explore trade-offs between hydropower generation and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ecological operation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case of reducing the power generation, which has vital significanc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restoration. Keywords Lower Yellow River, Reservoir Operation,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Power Generation 小浪底–西霞院梯级水库生态 调度研究 孟雪姣,畅建霞,王学斌,田甜 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安 Email: mengxuejiao@https://www.doczj.com/doc/8a10052684.html, 收稿日期:2014年10月1日;修回日期:2014年10月8日;录用日期:2014年10月15日 作者简介:孟雪姣(1988-),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库调度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