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2)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2)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教学内容

§1.1 计算机概论

§1.2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与编码

§1.3 计算机的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1.4 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与配置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概念,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应用;

2.掌握计算机的主要特点,了解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3.清楚计算机与计算器的本质区别;

4.了解二进制数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掌握各种数制的表示及其相互转换;

5.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各部件的相互关系及其功能;

6.掌握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分类及应用;

7.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8.了解微型机的主要部件;

9.掌握微型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微机的配置。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 重点:

①计算机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③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④二进制数的表示及其转换;

⑤信息编码。

2. 难点:

⑥冯·诺依曼的三个思想,计算机硬件系统五大部分的相互关系,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⑦各种进位制数的相互转换;

⑧微型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⑨计算机中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

⑩信息编码。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演示讲解法,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演示相结合

五、实施教学

第一部分:新授课(80*2分钟)

第二部分:练习(5*2分钟)

第三部分:概括和总结(5*2分钟)

第四部分:布置作业(5*2分钟)

第五部分:熟悉教材(5*2分钟)

§1.1 计算机概论

一、计算机的产生

1. 根源:发明科学计算的机器

2. 经历了3个时代:算盘时代、机械时代、机电时代。

算法时代:经历时间最长,手动完成;

机械时代:由人来提供动力使各种机械装置自动传送数据。

机电时代:由电力来代替力使各种机械装置自动传送数据。

1946年ENIAC的研制标明了正式进入了计算机时代。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存储和执行人们预先设定的指令序列(程序),进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由于计算机能代替人脑部分工作,所以又被称为电脑。英文名为Computer。通常人们所说的PC机是指个人计算机,它是“Personal C omputer”的缩写。

二、计算机的发展

1.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数字积分和计算机)诞生于

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

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启动电力160千瓦,18800个电子管,70000多个电阻器,5000000个焊接点,内存容量16KB,字长12位,每秒5000次。

2. 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历四代。划分标准:计算机所采用的逻辑元件。P10 表1.1

(1)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5千~4万(次/秒)

其特点是体积庞大,运算速度慢,价格高昂,耗电量大。多用于国防军事方面。

(2)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几万~几十万(次/秒)

体积较第一代变小,耗电量降低,运算速度和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这一阶段,人们开始使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程序,其应用领域也扩展到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同时其用途也渐渐地由军用转向民用。

(3)第三代(1965~1970)集成电路几十万~几百万(次/秒)

所谓集成电路就是把几个、几十个,或更多的晶体管集成到一个几平方毫米,甚至更小的硅片上。现在的家电大多数都采用集成电路。

第三代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就采用了集成电路。第三代的计算机的体积更小,更省电,运算速度更高,稳定性更好,在软件方面出现了操作系统及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工业控制、数据、事务处理和实务控制等多方面。

(4)第四代(1971~)集成电路几百万~几亿(次/秒)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逻辑元件的集成度更高,每个芯片上都有超过10万个的元件,使得计算机进一步小型化、微机化。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同时由于采用了高清晰度的彩色显示器,外部设备更新、更好,在软件方面出现了WINDOWS和UNIX,同时形成了INTERNET(国际互联网)。

2.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智能计算机。

3.我国计算机的研制情况

(1)1958年,第一台计算机研制成功

(2)1964年,研制出晶体管计算机

(3)1970年,研制出集成电路计算机

(4)1983年,研制出“银河-I”号巨型计算机(每秒钟1亿次)

(5)1992年,“银河-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每秒10亿次)

(6)1997年,“银河-III”每秒百亿次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7)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8)2000年,“神威I”研制成功(每秒3480亿次),继美、日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9)2010年11月,在国际超级计算机TOP 500组织正式发布第3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中,中国在前十中占有2席,“天河一号”排名第一,“曙光星云”排名第三。

4. 计算机的特点

(1) 高速度: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通常是以每秒进行多少次加法运算来表示。 目前巨型机的速度可达每秒百亿次,微机也可达每秒几十万次。例如:“天气预报”需对收集到的有关温度、湿度、气压、空气密度等数据进行大量的复杂计算,如用人工计算需一个月,而用计算机需几分钟就可以了。 (2) 高精度:通常来说,计算机使用的有效位数越多,表示的量越精确。

算盘有几档就可使用几位有效数字,而计算机的有效数字位可以按人们的需要而定。例如:历史上有位数学家用15年时间才将圆周率的有效数字算到707位,若让计算机去算,几小时就可以算到10万位。 (3) 超强记忆能力:计算机中的存储器,能够存储大量的信息,而且正确无误,并在任何需要的时候调用它们。 例如让计算机存储一本字典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而对人类来讲,难度可想而知。 (4) 复杂的逻辑判断力:计算机能执行各种逻辑判断,并根据命题的正确与否作出相应的对策。 (5) 能自动执行程序:计算机可以按人们事先编好的程序自动、连续的进行工作。人们正是利用计算机的这一

特点去完成那些枯燥乏味的重复工作。 (6) 可靠性强:计算机可以在规定的电压、温度等工作环境下,无故障的连续工作几个月,乃至几年,可靠性

极强。

5. 计算机的分类 按照计算机的速度快慢,存储容量,功能强弱及占地面积等,可将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

型机和微型机。

巨型机一般运算速度快、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如我国的银河-Ⅱ计算机就属于巨型计算机(每秒运算10亿次)。

大型机、中型机计算速度、存储容量都比不上巨型机,在早期的计算机应用中较为广泛; 小型机功能差一些,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如V AX 机。

微型计算机又称个人计算机,简称微机、PC 机,以轻、小、价廉,易用而受到用户的青睐,我们目前使用的286、386、486、PENTIUM-Ⅱ,PENTIUM-Ⅲ,PENTIUM-Ⅳ都属于微机。

6.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 科学计算: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计算工作量是很大的,传统的计算工具难以完

成,只有求助于计算机进行复杂的计算。

(2) 信息处理:数据处理。指利用计算机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归纳、分类、整理、存储、统

计、加工等,从中获得有用信息为决策服务。

(3) 实时控制:过程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并加以分析,然后

根据分析结果,不失时机的控制生产过程,高速生产过程。

(4) 计算机辅助系统(CAD/CAM/CAI/CIMS ):利用计算机部分地替代人工进行各种设计,加

快设计过程,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巨型机:速度最快、处理能力最强,已达十几万亿次浮点运算, “银河 IV ” 达每秒1万亿次 大型机:大型、通用、较快、较强,作“客户机/服务器”的服务器,作“终端/主机”的主机 中型机: 小型机:规模小,结构简单,设计试制周期短,工艺先进、使用维护简单 微型机:小、巧、轻、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中央处理器:一个芯片 单片机:只由一片集成电路制成,其体积小,重量轻,结构十分简单

规 模 专用计算机:特殊配置,功能单一,解决特定问题,如银行系统、军事系统的某些专用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通用性强,综合能力强,解决各种问题

能 模拟计算机:主要用于处理模拟信息,如工业控制中的温度、压力等。运算速度极快,但精度不高 数字计算机:精度高,便于存储信息,是通用性很强的计算工具。(通常意义的计算机) 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既能进行高速运算,又便于存储信息,但造价昂贵。 处理

方式

服务器 工作站 工作

模式

(5) 人工智能: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结合仿生学,语言学等学科,旨在研究一种能思维的机器。

如机器人、专家系统、模式识别等。

(6) 家庭生活:购物,打游戏

§1.2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与编码

一、 基本概念

1. 什么是数据?

数据是表达现实世界中各种实体(事物)的一组可以记录、可以识别的记号或符号。 2. 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二者的区别:信息是有意义的,数据是无意义的。

3. 什么是进位计数制?

把一组数码从低位到高位排列起来,按照进位原则进行计数,称为进位计数制,简称进制。 (1)进位原则:“逢R 进一,借一当R ”(R 为进制)

(2)R 进制数用 r 个基本符号(例如0,1,2,…,r-1)表示数值

r 进制数N 可表示为:N=a n-1×r n-1+a n-2×r n-2+…+a 0×r 0+a -1×r -1+…+a -m ×r -m = a i 为数码;r 为基数,r i 为位权 基数:每个数位上允许使用的数码个数称为“基数”。例如:十进制数字每个数位上允许使用的数码为0~9,因此基数为10;二进制数字每个数位上允许使用的数码只有0和1,因此基数为2。

同一个数码在不同位置代表的数值不同。 位权:一个数码所表示的数值等于该数码乘以与数码所在位置有关的常数,我们把这个常数称为位权,简称“权”。 eg.678.34=6*102+7*101+8*100+3*10-1+4*10-2 4. 常用进制:

十进制(D) R=10,可使用0,1,2,3,4,5,6,7,8,9 二进制(B) R=2 ,可使用0,1

八进制(O) R=8 ,可使用0,1,2,3,4,5,6,7

十六进制(H) R=16 ,可使用0,……,9,A,B,C,D,E,F, 任一R 进制的数N ,记作:(N)

二、 进制的转换

1.R 进制转换为十进制(R 可以是2、8、16) 方法:数码乘以各自的权的累加

例如: (1101101.0101 )2 =1×26+1×25+0×24+1×23+1×22+0×21

i n m i i

r a ?=∑--=1

+1×20+0×2-1+1×2-2+ 0×2-3+1×2-4 =(109.3125)

10

例如: (3506.2)

8=3×83+5×82+0×81+6×80+2×8-1 =(1862.25)

10

例如: 0.2AH = 2×16-1+10×16-2 =0.1640625D

2.十进制转换为R进制(R可以是2、8、16)

方法:整数与小数两部分分别转换,然后再拼接起来。

整数部分:除R求余,直到商为零,先余为低位,后余为高位。

小数部分:乘R取整,直到小数位为零或达到精度要求,先整为高位,后整为低位。

3.二进制转换为八、十六进制

方法:以小数点为中心,

整数部分:从右向左按三(四)位进行分组不足左补零,转换成所对应的八进制(十六进制)数字;

小数部分:从左向右按三(四)位进行分组不足右补零,转换成所对应的八进制(十六进制)数字; 4.八、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

方法:将每个八(十六)进制数用三位(四位)二进制数代替。

三、信息的表示

1.信息的表示和存储形式:二进制

2.计算机为什么采用二进制:

信息复制的精确性

运算规则简单

电子线路制造计算机成为可能

3.二进制的优点:物理上容易实现,运算简单,可靠性、通用性强

4.信息单位:

(1)位(bit):二进制中一个数位,简称比特,可以是“0”或“1”。是度量数据的最小单位。

(2)字节(Byte,B):计算机中最基本的单位。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

1 B =8 Bit

1 KB =210 B =1024 B

1 MB =210 KB =1024 KB =220 B

1 GB =210 MB =220 KB =230 B

1 TB =210 GB =220 MB =230 KB =240 B

(3)字(word):计算机处理数据时一次可以运算的数据长度,字是计算机内CPU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

5.数据编码:

(1)西文字符编码—— ASCII码、BCD码

ASCII码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用7位二进制编码,共有27=128个编码值(从0到127),控制字符:0~32,127;普通字符:94个。每个字符占一个字节。

例如:“a”字符的编码为1100001,对应的十进制数是97;

空格 20H 32

‘0’~‘9’ 30H~39H 48~57

‘A’~‘Z’ 41H~5AH 65~90

‘a’~‘z’ 61H~7AH 97~122

(2)中文字符编码

计算机处理汉字比西文字符复杂得多,首先为了解决汉字的输入问题而采用输入码;其次为汉字在计算机内部进行存储、处理和传输而采用机内编码方案;最后还需要采用称为字型码的输出编码方案。

①汉字输入码:根据汉字的发音或字形结构等多种属性和汉语有关规则编制。

音码类:全拼、双拼、微软拼音、自然码和智能ABC等

形码类:五笔字型法、郑码输入法等。

②机内码:汉字在设备或信息处理系统内部进行存储、处理和传输而编制的代码。

当一个汉字输入计算机后就转换为内码,然后才能在机器内流动、处理。

③输出码:汉字字形码

点阵:汉字字形点阵的代码。 16×16、24×24、32×32、48×48。

特点:编码、存储方式简单、无需转换直接输出,放大后产生的效果差。 矢量:存储的是描述汉字字形的轮廓特征,矢量方式特点正好与点阵相反

④汉字信息交换码:用于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之间或者与通信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汉字代码,简称交换码,也称为国标码。

每个汉字占两个字节。一级汉字:3755个;二级汉字:3008个。

汉字两字节的机内码和国标码有一个对应关系:机内码 = 国标码 + 8080H

区位码:汉字分94区,每个区94个汉字。16-55区为一级汉字,56-87区为二级汉字 区位码与国标码之间的关系:国标码= 十六进制的区位码 + 2020H (3)各种汉字代码的关系

输入码向机内码转换时需要用到国标码;

首先采用输入码(五笔、全拼等输入法)将汉字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接收到输入码后,利用国标码将输入码转换为机内码进行存储,最后在输出时将机内码又转换为汉字字型码进行显示或打印。

汉字输出

§1.3 计算机的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一、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硬件是躯体,软件是灵魂,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硬件系统:计算机物理部件的集合。它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确实存在的有形实体。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一般可分为五大部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

1.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

(1)CPU的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

(2)CPU的功能

CPU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中心,它严格按照规定的脉冲频率工作。一般来说,工作频率越高,CPU工作速度越快,能够处理的数据量也就越大,功能也就越强。

运算器的任务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其中,算术逻辑单元来运算,累加器暂存操作数和运算结果,状态寄存器存放算术逻辑单元在工作中产生的状态信息,通用寄存器暂存操作数或数据地址。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按照计算机的工作节拍(主频)产生各种控制信号,以指挥整个计算机有条不紊地自动执行程序。

运算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其功能,运算结果由控制器指挥送到内存储器中。

(3)CPU的地位:CPU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芯片,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中心。计算机的“大脑”

(4)CPU的主要技术指标

主频(时钟频率):CPU在单位时间(秒)内所发出的脉冲数。单位:兆赫兹(MHz)L1和L2 Cache;内存总线速度;工作电压;制作工艺

(5)CPU的产品

Intel公司:Intel Core i3/i5/i7,Pentium

AMD公司:AMD Phenom II /Athlon II

2. 存储器:

(1)功能: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装置,负责存储程序和数据。

(2)组成:包括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储器又有RAM和ROM,外存储器又有SRAM和DRAM。

(3)特点:容量、访问速度、暂时性/永久性、价格

3. 内(主)存储器:Main Memory

(1)功能:负责存放计算机运行中的各种数据。

(2)组成:RAM可读写,断电后数据丢失。ROM不可写,预先存入数据,断电后数据不丢失。

(3)特点:容量小,短暂地保留数据,速度快,价格高。

(4)主要技术指标

存储容量(内存容量):内存单元的总数。

内存地址:RAM在实际存储的时候被分成为许多等长的存储单元,在微机中一般按照字节存储,即按字节来分存储单元。

比如,如果有内存1kB,则被分为1024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将被赋予一个编号即内存地址,数据的存取须通过该编号完成。

注意:区分内存地址和内存地址中的内容。

内存容量实质上指RAM的容量(因为ROM可存储容量为0 )。

(5)常见产品:DDR内存

4. 外(辅)存储器:Memory、Storage

(1)功能:长期保留数据,属外部设备。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主要用于和内存储器交换信息。

(2)特点:容量大,永久地保留数据,速度慢,价格低。

(3)主要技术指标:磁盘容量、速度

(4)常用产品:硬盘、光盘、移动硬盘、U盘、存储卡、记忆棒

硬盘:计算机中最主要的存储设备。

新的硬盘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三步:硬盘低级格式化、硬盘分区、硬盘高级格式化

硬盘特点:铝合金制造;容量大;读写速度快;数据传输率高,可达MB/S;稳定性好。

硬盘结构:

①磁道:为了能在盘面的指定区域上读写数据,必须将每个磁盘面划分为数目相等的同心圆,

称为磁道。

②扇区(Sector):每个磁道又等分为若干个弧段,称为扇区。

③柱面(Cylinder):磁道按径向从外向内,依次从0开始编号,盘片组中相同编号的磁道形

成了一个假想的圆柱,成为磁盘的柱面。

④磁盘的容量计算公式是:磁盘的容量 = 柱面数(C) ×磁头数(H) ×扇区数(S) × 512B

5. CPU、内存、外存三者的关系

内存和外存的区别:

①容量:外存比内存容量要大得多。

②访问速度:外存比内存的访问速度要慢得多。

③暂时性/永久性:外存是存放程序和数据的“仓库”,可以长时间的保存大量信息。

④价格:外存比内存的价格便宜得多。

⑤CPU能直接访问和处理内存的数据,而不能直接访问外存。

6. 输入设备

(1)功能:向计算机输入信息。其主要作用是把人们可读的信息转换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代码输入计算机,供计算机处理。

(2)常用设备:键盘、鼠标器、光笔、扫描仪、麦克风等

7. 输出设备

(1)功能:将计算机处理后的各种内部格式的信息转换为人们能识别的形式输送出来的设备。

(2)常用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和音箱

(二)软件系统

如果说计算机的硬件是计算机的躯体,那么软件就是计算机的思想。是运行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上的信息,看不见,摸不到。

※软件:是运行于计算机硬件环境之上的程序及相关文档。

※程序:是若干计算机指令的集合。

软件 = 程序 + 文档

1. 基本概念

(1)“裸机”:没有配置任何软件的计算机。

(2)软件:是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和扩大计算机功能的程序和文档的总称。

(3)软件系统:指计算机系统所使用的各种程序及其文档的集合。

2. 软件的分类

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系统软件:是为了管理、控制和维护计算机、给用户提供方便而设计的程序及有关资料。

①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软件系统中最底层的软件,直接运行于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之上,是

一般软件赖以运行的平台,并大大方便和简化用户对计算机的操作。并对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进行统一分配、统一调用、统一管理,是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唯一接口。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 、WINDOWS 95/98/me/XP 、UNIX 、LINUX 、UCDOS (汉字操作系统) ②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工具,是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进行程序

设计的武器。 a 机器语言: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中最底层的语言,由“1”和“0”两种二进制代码组成,不

易学习,但能被计算机所直接识别和执行。

b 汇编语言:用一些字母所构成的“助记符”,替代了二进制代码,比机器语言容易掌握和学习。

但不能为计算机所直接识别。计算机在执行由汇编语言所编写的程序前,要经过一个汇编的过

程。 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被统称为计算机低级语言。

c 高级语言:其内容很接近人类的自然语言(英语),故容易为普通用户所掌握和学习。但不能为计算机所直接识别。在执行由高级语言所编写的程序前,计算机要经过编译或解释的过程。另

外,高级语言种类繁多,各高级语言的功能强弱不一,侧重点不同,如BASIC 、C 、FORTRAN 、PASCAL,visual basic 。

d 数据库管理系统:常见的有FOXBASE 、FOXPRO 、Visual foxpro ,oracl

e ,Sybase ,informax

等等。 (2)应用软件:是为了解决计算机某方面的具体 应用,加强某方面的功能而专门编写的程序,一般要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其应用范围也不一样。

3. 软硬件的关系:裸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 二、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冯·诺依曼型计算机 1. 冯·诺依曼的三个思想:

(1) 采用二进制数的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2) 将指令和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

(3) 计算机硬件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存储程序”、“程序控制”

计算机利用“存储器”(内存)来存放所要执行的程序,而称之为CPU 的部件可以依次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中的每一条指令并加以分析和执行,直至完成全部指令任务为止。而且还能够根据指令执行的结果进行程序的灵活转移,使计算机具有类似于人脑的判断思维能力。

§1.4 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与配置

一、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

1.主板(Main Board)

显示器

C P U 主板 内存 硬

鼠标

键盘

? 主板是微机中重要的部件,主要功能是安装各种插件,传输各种电子信号,部分芯片也负责初步处理一些外围数据。

? 主要包含芯片、插槽、接口三部分。

2.输入设备

键盘(101键)——由4个部分组成(主键盘区、功能键区、光标控制键区、小键盘区)。

鼠标(Mouse):主要用于视窗界面的操作环境中,通过在桌面上移动鼠标器带动光标移动来实现各

种需要的操作。 鼠标器通过串行通讯接口与主机相连,有机械式和光电式两种。

操作名 操作目的

指向

对鼠标光标进行定位

点 击

左 键

选取操作对象,选用菜单,调用命令

双 击 打开文档,启动程序,执行对象的默认操作

拖 动 移动或复制文件,改变图形,窗口的位置 右 键

单 击 弹出当前对象的属性菜单

拖 动

拖动结束后会出现菜单,让用户选择本次操作的目

其他输入设备:扫描仪、数码相机 3.输出设备

显示器(Monitor):也称为监视器,用于微机或终端,可显示多种不同的信息。常用的显示

器有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简称CRT )和液晶显示器(简称LCD )。主要由显示监视器和显示适配器(显卡)两部分组成。显示器的大小常见的有14〞、15〞、17〞、21〞 显示器的主要特性:屏幕尺寸,点距,显示分辨率(最主要参数),刷新频率。 打印机(Printer)根据工作原理可分为三类:

I .针式打印机:不能打印彩色图形。噪音大,但耗材低,能对任何纸张进行打印。(蜡纸、复写纸、发票)

II .喷墨打印机:主要由墨盒、喷头、走纸装置构成。噪音低、价格低、耗材高。比较适合于家庭使用。

III .激光打印机:速度快、噪音低、效果好、价格高。 绘图仪

4.总线

总线(Bus )是微型计算机中用于连接CPU 、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部件的一组信号线和控制电路,是系统内各种部件之间共享的一组公共数据传输线路。总线由多条信号线路组成,每条信号线路可以传输二进制的0或1信号。

PCI PCI-E 扩软驱连

SA TA IDE

对外连

CPU 内存

①内部总新:用于运算器(ALU)、控制器和各种寄存器之间的相互连接及信息传送。采用单总

线结构。

②外部总新:微型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与数据交换的总线。采用单总线结构。

③系统总线:主板上连接微型计算机中各功能部件之间的总线,是微机系统中最重要的总线,

通常采用三总线结构。

数据总线:是传递数据信息的总线。

控制总线:是传送控制信息的总线。

地址总线:是传递地址信息的总线。

三总线结构:

二、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重点)

1.字长:计算机一次可并行处理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分32位、64位等几种字长)衡量计算机

性能的重要指标。字长越长,计算机能力越强,精度越高。

2.运算速度——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每秒钟执行的加法指令数目。

3.主频,即时钟频率:CPU在单位时间内所发出的脉冲数。频率越高,速度越快。

4.主(内)存贮器的容量:128MB/256MB/512MB/1GB等

5.存取周期:CPU从内存储器中存取数据所需的时间。周期越短,速度越快。

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配置

1.配置途径:品牌机、组装机

2.硬件配置:满足需要即可。

分为经济实惠型、多功能性和高性能型三类。

主流配置:CPU双核/四核:3GHz以上;内存容量:2GB以上;硬盘容量:500GB以上;显示器:液晶宽频19寸以上

3.软件配置: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软件

四、微机各部位的连接

1.对号入座原则

即根据要连接到主机的部件和设备的连接插头、插座的形状,在主机上找到对应的相同的形状。eg.连接键盘和鼠标时,一定要注意其方向性,即插头上的小舌头一定要对准插孔中的方形孔。

2.颜色识别原则

即根据要连接到主机的部件和设备的连接插头、插座的颜色,在主机上找到对应的颜色后,再插入即可完成连接。

eg.键盘的插头是蓝色的;鼠标的插头是绿色的,音响的插头是红色的,耳机的插头是黄色的,

3.显示器的插头

显示器的插头是15针的插头,只要将其对准主机箱背面板上的相同大小的15眼的梯形插座,并均匀地稍加用力就可顺利插好。

4.其它设备

注意颜色相对和方向即可。

电源的连接是所有连接操作中的最后一项工作。

五、微型计算机的使用和维护

保持环境干燥和整洁:10℃-55℃

图1-21 微机各部位的连接

第二部分:练习(5*2分钟)

1. 二十进制的相互转换;

2. 简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 微型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第三部分:概括和总结(5*2分钟)

1. 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史;

2. 计算机中数制的转换;

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连接;

4.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5.

微型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和配置;

第四部分:布置作业(5*2分钟) 实训与习题指导 第一章 第五部分:熟悉教材(5*2分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