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大纲

生理大纲

生理大纲
生理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口腔、影像学、检验、麻醉、康复等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生理学

英文名称:Physiology

课程性质:医学基础课

总学时:81学时(理论学时:81学时)

学分:4.5学分

适用专业:口腔、影像学、检验、麻醉、康复等专业本科生

预修课程(编号):

建议教材:生理学第八版

课程简介: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在医学教学中,生理学作为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理论课和临床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习生理学课程之前,学生应首先掌握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等形态学知识。形态为功能的基础,功能建立于形态的基础之上。生理学的学习又为后续课程,如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内、外科等临床课程的学习打基础的。医学中关于疾病的理论研究是以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的;反过来,通过医学实践又可以检验生理学基本理论是否正确,并不断丰富生理学理论和推动生理学发展。生理学的教学目的应该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教学中应强调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术,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以及从事医疗、卫

生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基础学科和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和向宏观的整体水平加快扩展。在教学中,也要向学生介绍生理学重大的新成就,使学生对生理学的世界先进水平有所了解。

本教学大纲与朱大年教授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生理学》第八版配套使用,适用于我校预防医学、麻醉、口腔和影像学等专业本科生的教学。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都要求学生学习,除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外,还可通过自学、讨论、读书指导、计算机多媒体等多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文中划线部分为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五年制非临床专业本科生生理学教学理论课81学时,各章学时数分配见下文。生理学实验课程目前已与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实验课程合并,总共为80学时,其中生理学实验学时数约占3/5。

理论课教学安排表

章节内

容学时数

一绪

2

二细胞的基本功

能 8

三血

液 4

四血液循

环 16

五呼

吸 6

六消化和吸

收 6

七能量代谢和体

温 4

八尿的生成和排

出 7

九感觉器官的功

能 6

十神经系统的功

能 14

十一内分

泌4

十二生

殖 2

81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要求:

了解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非自动控制系统;掌握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反馈控制系统;熟悉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和前馈控制系统。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内环境、稳态、反射、自身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

2、主要教学内容:生理学的概念、任务、研究方法和研究水平。体液的组成;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稳态的意义和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和正反馈)和前馈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目的要求:

了解细胞膜的结构,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横纹肌细胞的微细结构,平滑肌的结构和收缩机制;掌握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的概念、产生机制及特点,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横纹肌兴奋-收缩耦联;熟悉膜的被动电学特性和电紧张电位,可兴奋细胞及其兴奋性,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和收缩效能影响因素。

重点:物质的跨膜转运,细胞的电活动(难点),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横纹肌兴奋-收缩耦联。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1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钠泵、继发性主动转运、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阈电位、局部电位、兴奋性、刺激、阈强度、阈刺激、兴奋-收缩耦联、前负荷和后负荷。

2、主要教学内容: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化学组成;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通道介导和载体介导),主动转运(原发性和继发性),入胞和出胞作用;三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

膜的被动电学特性和电紧张电位;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局部电位及其特点;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横纹肌细胞的微细结构;横纹肌的收缩机制;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横纹肌收缩的形式: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和总和效应对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影响。

第三章血液

(一)目的要求: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血量,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白细胞的生理;掌握红细胞的生理,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的溶解,血型和输血原则;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和血量,血小板生理,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血细胞比容、血量、等渗溶液、等张溶液、红细胞沉降率、生理性止血、出血时间、血液凝固和血型。

2、主要教学内容: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血量;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比重、粘度、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和血浆pH值。

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红细胞生理:红细胞数量和形态、生理特性与功能、生成调节和破坏;白细胞生理: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血小板生理: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生理特性、生成调节和破坏。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血液凝固:凝血因子,凝血的过程(内、外源性凝血途径),血液凝固的控制;纤维蛋白的溶解。

血型与红细胞凝集;红细胞血型:ABO血型系统(ABO血型分型、抗原、抗体、遗传和鉴定)和Rh血型(Rh血型发现和分布、抗原与分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输血原则。

第四章血液循环

(一)目的要求:

了解心脏的做功量,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和血流阻力,动脉脉搏,淋巴的生成和回流,肺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掌握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心脏的输出量,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的生理特性,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熟悉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血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局部血流调节,动作血压的长期调节,冠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重点:心脏的泵血过程,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难点),心肌的生理特性,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1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心动周期、搏出量、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指数、异长调节、等长调节、有效不应期、期前收缩、代偿间歇、自律性、窦性节律、房室延搁、心电图、动脉血压、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肌肉泵和压力感受性反射。

2、主要教学内容: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的泵血过程;心动周期中房内压的变化;心音的产生。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心脏的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每分心输出量和心指数)和心脏做功量。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搏出量贮备和心率储备。

心肌细胞的类型。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影响兴奋性的因素;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自动节律性(心脏的起搏点;影响自律性的因素);传导性(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影响传导性的因素);收缩性(心肌收缩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正常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流阻力和血压。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和影响因素。动脉脉搏。静脉血压;重力对静脉血压的影响;静脉对血流的阻力;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组成;毛细血管壁的结构特点;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式(扩散、胞饮、滤过和重吸收)。组织液的生成和影响因素。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淋巴的生理功能。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肽能神经元);血管的神经支配(缩血管神经纤维、舒血管神经纤维、脊髓背根舒血管神经纤维、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动脉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和中枢联系,反射效应,生

理意义);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其他反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心房钠尿肽;前列腺素;阿片肽;组胺。局部血流调节: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冠脉循环:冠脉循环解剖特点、生理特点和血流量的调节。肺循环:肺循环生理特点和血流量调节。脑循环:脑循环特点和调节;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第五章呼吸

(一)目的要求:

了解呼吸的概念及其三个环节;熟悉O

2和CO

2

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呼吸中

枢,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掌握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基本肺容积、肺容量和肺通气量,肺换气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氧容量,氧含量,氧饱和度的概念,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重点: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肺换气的影响因素,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呼吸、肺通气、呼吸运动、肺通气阻力、胸膜腔内压、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顺应性、肺泡通气量、通气/血流比值、氧饱和度、氧离曲线、化学感受性反射、肺牵张反射

2、主要教学内容:

肺通气:

肺通气的结构基础:呼吸道、肺泡、呼吸膜,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其生理作用;胸廓:胸廓的构成,胸膜腔,呼吸肌和呼吸运动。平静呼吸和加强呼吸时胸廓运动的特点。肺通气的原理,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时肺内压的变化;胸内负压的形成及其变化。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顺应性;非弹性阻力,气道阻

力;呼吸时气道阻力的变化。呼吸功。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和深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机能余气量,余气量,肺总容量。肺通气量:每分肺通气量,无效腔与肺泡通气量,气体更新率的概念。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气体的扩散气体分压和溶解气体张力的概念。肺泡、血液和组织中气体的分压值。肺部气体交换和组织部位气体交换的过程,影响肺气体交换的因素,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形式及其关系。氧的运输:血红蛋白与氧的可逆结合,血氧饱和度。还原血红蛋白与紫绀。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二氧化碳的运输:碳酸氢盐形式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的运输。二氧化碳解离曲线,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对二氧化碳运输的影响。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中枢的概念。各级呼吸中枢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和地位。延髓基本呼吸中枢,脑桥呼吸调整中枢和长吸中枢。呼吸基本节律的形成。大脑皮质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肺牵张反射的概念、过程及意义: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及其意义、防御反射,化学感受器。动脉血液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影响途径及意义。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一)目的要求:

了解消化腺细胞分泌的机制,吞咽及其过程,食道的蠕动,食管下括约肌的作用,呕吐反射,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大肠液的分泌,大肠内的细菌作用,大肠运动形式,排便反射;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胃肠神经支配及其作用,胃肠激素及其作用,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调节,胃的运动形式和作用,胃的排空及其控制,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小肠运动的形式和作用,吸收的机制;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胃液、胰液的

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胰液、胆汁的分泌及其调节,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重点: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胃液、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胰液、胆汁的分泌及其调节,小肠的吸收功能。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消化、吸收、慢波、胃肠激素、脑-肠肽、吞咽、唾液、消化期胃液分泌、胃液蠕动、胃的容受性舒张、胃排空、胰液、胆汁、小肠液、分节运动

2、主要教学内容:

(一)概述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道的神经支配,胃肠激素,胃肠血流的一般特点

(二)口腔内消化

唾液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咀嚼和吞咽。

(三)胃内消化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运动,胃的排空,呕吐。

(四)小肠内消化

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胆汁性质、成分和作用。胆汁分泌的调节。小肠液的分泌。小肠的运动,回盲瓣的功能。

(五)大肠内消化

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六)吸收

吸收的部位,吸收的途径与机制。小肠的吸收功能。大肠的吸收功能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一)目的要求:

了解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方法;熟悉汗腺的神经支配;掌握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体温调节机制。

重点: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能量代谢、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呼吸商、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基础代谢率、体温、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下丘脑

2、主要教学内容:

(一)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的概念。食物的能量转化。能量代谢测定: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的概念,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直接和间接测热法,氧耗量和CO2产生量的闭合式和开放式测定法)。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环境温度。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基础状态和测定方法,生理变动、正常值范围及其临床用途。

(二)体温及其调节:

体温: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主要产热器官、产热形式和产热活动的调节;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汗液与汗腺活动的调节,循环系统在散热反应中的作用及其调节。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学说。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一)目的要求:

了解尿的生成和排出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意义,排尿反射;熟悉肾血液循环的特征及肾血流量的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利用清除率的概念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以及推测肾小管的功能;掌握尿生成(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尿生成的调节,清除率的概念。

重点:尿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尿生成的调节。

难点: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7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排泄、肾血流量自身调节、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分数、有效滤过压、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分泌、肾糖阈、渗透性利尿、球-管平衡、水利尿、血浆清除率、排尿反射

2、主要教学内容:

(一)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肾的功能解剖:肾单位的构成,球旁器,滤过膜的构成,肾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肾血流量及其调节: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肌源性机制;管-球反馈;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有效滤过压;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血浆流量,滤过系数。

(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肾小管与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近端小管、髓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HCO

3

-的重

吸收和H+的分泌,NH

3的分泌与H+、HCO

3

-的转运,K+的重吸收和分泌,钙的重

吸收和排泄,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

液的浓缩和稀释:

尿液的稀释,尿液的浓缩,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髄质高渗中的作用。

(五)尿生成的调节

肾交感神经的作用;血管升压素:体液渗透压,血容量,其他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组成成分,血管紧张素Ⅱ的功能,醛固酮的功能,肾素分泌的调节;心房钠尿肽: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对集合管的影响,对其他激素的影响;其他激素。

(六)清除率

清除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测定清除率的意义:测定肾小球滤过率,菊粉清除率,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肾血流量,推测肾小管的功能。

(七)尿的排放: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反射,排尿异常。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一)目的要求:

了解各主要感觉器官的功能,视锥细胞和颜色视觉,色觉学说,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前庭反应;熟悉人耳的听阈和听域,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微结构和光-电转换感受器电位的产生机理,行波学说,基底膜的震动和内耳的换能作用,微音器电位与听神经动作电位。掌握感受器的一

般生理特性、眼的调节,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近点与远点的概念,眼的折光能力异常,瞳孔对光反射,暗适应和明

适应,视敏度、视野,眼震颤。

重点:视觉功能和听觉功能的产生原理。

难点:视锥系统的换能与颜色视觉;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6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感受器、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前庭器官

2、主要教学内容:

①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的定义、分类和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的阈值和适宜刺激、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和编码作用、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②躯体感觉:

本体感觉、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③眼的视觉功能:

眼的折光成象特点,简化眼的主要光学参数,视敏度,眼的调节反应,近点概念,瞳孔对光反射,眼的折光能力异常;视网膜两种感光换能系统结构和功能特点,视紫红质的光化学特性,视杆细胞外段的微细结构和光-电转换机制,视锥细胞和颜色视觉,三种视锥细胞和色觉学说,色盲;视觉信息在视网膜内的传导和处理;明适应和暗适应,视野,双眼视觉和对称点的概念。

④耳的听觉功能:

听阈与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鼓膜和听骨链的作用,咽鼓管的功能,声音传向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功能,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科蒂器毛细胞的换能作用,耳蜗的生物电现象和微音器电位;听觉器官对声波频率和强度的分析。

⑤前庭器官的功能:

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前庭反应与眼震颤。

⑥嗅觉和味觉:

嗅觉和味觉感受器、适宜刺激;皮肤感受器,皮肤感觉的分类和感受器的分布。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一)目的要求:

了解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皮层诱发电位和脑电图,觉醒与睡眠的机制,脑的高级功能,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熟悉神经纤维的分类,轴浆运输,神经递质的鉴定,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电突触,中枢神经元联系方式,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经典的突触传递,神经递质和受体基本概念及周围神经系统中的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递质受体系统。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神经系统对姿势、躯体运动、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睡眠的时相。

重点:突触传递原理和过程;神经递质和受体;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感觉和内脏活动的调节作用。

难点:突触传递原理和突触后电位;中枢抑制。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1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神经冲动、突触传递、神经递质、受体、反射、中枢延搁、中枢抑制、牵张反射、去大脑僵直、觉醒、睡眠、学习、记忆

2、主要教学内容:

①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神经元基本结构与功能,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传导速度、分类,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胶质细胞的基本功能。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经典的突触传递:突触分类,基本结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抑制、交互抑制和回返抑制、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易化,突触传递特征,突触可塑性;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电突触传递;神经递质和受体:

递质与调质的概念、分类、递质的共存、递质的代谢,受体、配体、激动剂、拮抗剂、受体亚型、突触前受体、受体作用机制、受体脱敏现象;主要递质、受体系统:胆碱能纤维概念与分布、胆碱能神经元、胆碱能受体种类、分布、效应、拮抗剂,肾上腺素能纤维概念与分布、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肾上腺素能受体种类、分布、效应、拮抗剂,多巴胺递质、受体系统分布,5羟色胺及其受体,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肽类递质及其受体,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组胺、NO、CO递质。反射概念、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反射弧、反射基本过程;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

②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感觉传导通路:脊髓感觉传导的特征,丘脑核团,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经典的感觉传导系统,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动系统;大脑皮质感觉代表区:体表感觉、肌肉本体感觉、内脏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代表区,感觉皮层的可塑性。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触压觉,肌肉本体感觉,温度觉,快痛、慢痛、内脏痛特征、牵涉痛。

③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运动调节的基本机制:脊髓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牵张反射、腱反射和肌紧张。肌梭和腱器官的功能,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运动调节系统的功能:皮质运动区、运动传导通路;姿势调节系统的功能:脊髓的整和功能,脊休克现象、机制,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去大脑僵直,网状结构的易化区及抑制区,姿势反射,状态反射和翻正反射;基底神经节功能障碍时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中枢递质功能变化;前庭小脑、脊髓小脑、皮层小脑对运动的调节。

④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下丘脑对内脏功能的调节,边缘系统的概念、功能;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神经调节。

⑤脑电活动及觉醒和睡眠:

皮层诱发电位、脑电图波形分类、脑电波形成机制;觉醒状态的维持、行为觉醒和脑电觉醒,睡眠时相: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睡眠机制。

⑥脑的高级功能:

学习与记忆;大脑皮质的语言中枢,左右半球的功能特征。

第十一章内分泌

(一)目的要求:

了解激素的分类与作用机制。熟悉激素的作用方式、作用的一般特征;甲状腺激素合成与碘代谢;甲状旁腺的内分泌功能与调节。掌握神经分泌、激素的概念,下丘脑,腺垂体,神经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和胰岛的内分泌功能及其调节。

重点:下丘脑,腺垂体,神经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和胰岛分泌的激素及作用;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

难点:激素的作用机制。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激素、下丘脑调节肽、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糖皮质激素、应激

2、主要教学内容:

①内分泌与激素:

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方式,激素的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作用的机制,激素分泌的调节。

②下丘脑-垂体和松果体内分泌:

下丘脑调节肽的概念。腺垂体激素:生长激素,催乳素。神经垂体激素:血管升压素,催产素。

③甲状腺内分泌: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④甲状旁腺、甲状腺C细胞内分泌与维生素D3:

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1,25-二羟维生素D3。

⑤胰岛内分泌:

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

⑥肾上腺内分泌:

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盐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合成与代谢,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⑦组织激素和功能器官内分泌:

前列腺素,瘦素的作用。

第十二章生殖

(一)目的要求:

了解睾丸的生精作用;妊娠过程。掌握睾丸的内分泌作用及睾丸功能的调节;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卵巢周期和子宫周期的激素调节。

重点:睾丸、卵巢的功能及其调节。

难点:雌激素合成的双重细胞学说。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生殖、卵巢周期、子宫周期

2、主要教学内容:

①男性生殖功能与调节:

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睾酮的生理作用,睾丸功能的调节。

②女性生殖功能与调节:

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周期性活动的调节。受精,着床,妊娠的维持及激素调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生长素,孕激素和雌激素)。

三、作业

第一章绪论

1.何谓内环境及其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2.试述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3.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在机体功能活动中有何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试述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及机制。

2.试述钠泵及其生理意义。

3.试述静息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4.试述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5.简述局部电位及其特点。

6.试述阈刺激、阈电位、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关系。

7.试述组织细胞在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8.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如何传导的?

9.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10.细胞间兴奋传递的方式有几种?它们是怎样传递兴奋的?

11.试以滑行学说解释肌肉收缩的过程。

12.试述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形式及其形成因素。

13.在生理实验中,人工地轻度增加细胞外液K+浓度时,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何改变?为什么?

第三章血液

1.简述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作用中的重要性。

2.试述血浆渗透压及其生理意义。

3.试述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其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

4.何谓生理性止血?简述生理性止血机制。

5.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各有何特点?

6.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为何不凝?

7.临床输血的原则是什么?为何同型输血前还要进行交叉配血?

8.红细胞在等渗的尿素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第四章血液循环

1.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力、容积、心瓣膜及血流的变化如何?

2. 试分析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3. 在正常情况下,调节血压相对稳定的最重要反射是什么?简述该反射的主要过程。

4.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哪几期?各期是如何形成的?

5. 试述自律细胞电活动的特点及自动起搏的离子机制。

6. 心肌细胞一次兴奋时兴奋性有何变化?其兴奋性的特点有何生理意义?

7. 为什么窦房结细胞成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8.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压、心率有何变化?为什么?

9. 与骨骼肌比较,心肌的收缩活动有何特点?

10. 正常典型的心电图各波、段和间期各有何生理意义?

11. 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2.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临床上测定中心静脉压的主要意义何在?

13. 简述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14. 简述微循环血流的调节。

15.简述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16. 支配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有哪些?各通过何种递质和受体引起效应?第五章呼吸

1.胸内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哪些生理作用?

3.何谓肺换气?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试述为何深而慢的呼吸气体交换效率高于浅而快的呼吸。

5.为什么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或减小都会使肺换气效率降低?

6.试述氧离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7.吸入气CO

2浓度轻度增加对呼吸运动有何影响?说明其作用机制。

8.轻、中度缺O

2对呼吸运动有何影响?并分析其机制。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1.消化道平滑肌有那些一般特性?

2.简述基本电节律的概念、产生机制和生理学意义。

3.胃肠道有那些运动形式?其生理意义如何?

4.简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5.有那些主要的内源性因素可以引起胃酸分泌?

6.何谓消化期胃液分泌?试述其过程及机制。

7.胃肠道内有哪些因素可以抑制胃液分泌,为什么?

8.试述胃排空的调控机制。

9.为什么说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

10.简述胰液分泌的调控因素及特点。

11.简述胆汁的主要成分和生理作用。

12.小肠有哪些主要运动形式?它们有何生理意义?

13.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14.简述糖、脂肪、蛋白质吸收的形式和途径。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1.试述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2.试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3.测定基础代谢率应注意哪些条件?

4.试述在寒冷和炎热的环境中体温保持恒定的机制。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1.简述肾脏泌尿机能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2.肾脏的血液循环有何特点及其意义?

3.简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4.试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5.请简述HCO3-的重吸收和H+分泌的过程和生理意义。

6.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糖尿和多尿?

7.大量饮清水、大量静注生理盐水及大量出汗后尿量分别有何变化?简述其机制。

8.循环血量明显变化时对抗利尿激素及尿液生成有何影响?

9.简述抗利尿激素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的调节机制。

10.简述醛固酮对尿生成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11.简述肾小管H+的分泌与NH3的分泌、K+的分泌的关系。

12. 大量失血后尿量有何变化?试述其机制。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1.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人眼看清近物是如何进行调节的?

3.眼的屈光不正有哪几种,各如何纠正?

4.何谓明适应和暗适应?其产生机制如何?

5.试述声波传入内耳的主要途径及其换能作用。

第十章神经系统

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突触传递有何不同?

2. 试述中枢神经元信息传递的方式有哪些?

3. 简述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过程

4. 简述抑制性突触传递的过程和类型及其意义

5.试述突触前抑制产生机制及生理学意义。

6. 何谓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是什么?

7. 试述牵张反射的类型及其机制

8. 何谓去大脑僵直?其产生机理如何?

9.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和易化区对肌紧张的调节。

10. 正常脑电图各波的特点及其意义如何?

11. 为什么膝反射过程中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

12. 高位脊髓横断损伤后肌张力及排尿反射各有何变化?为什么?第十一章内分泌与生殖

1.简述催乳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2.简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3.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通过何种途径联系?释放何种激素?

4.试述催产素的生物学作用和分泌的调节。

5.简述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与其分泌的调节?

6.简述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与其分泌的调节?

7.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为何不可骤然停药?

8.简要比较说明甲状旁腺素与降钙素对骨的作用。

9.简述胰岛素的作用及分泌调节。

10.简述雄、雌、孕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生理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学时】72学时 【课程学分】 【开课专业】护理专业 【开课学期】2012-2013学年下学期 【选用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彭波李茂松) 【参考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朱大年) 【课程性质与目的】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生命活动规律货功能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 【课程基本要求】 本大纲是根据我校护理专业大专生《生理学》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计划,以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第二轮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第2轮修订版为基准制定的。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分列如下: 【各章节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2、了解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难点: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三、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1、生理学的任务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生殖 第三节机体与环境 1、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2、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2、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熟悉肌纤维的收缩功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纤维的收缩功能。难点:肌纤维的收缩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 课程类型: 必选课 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36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现象及机体组成部分正常功能的科学。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的科学,研究机体多种系统在正常条件下的功能以及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等问题 通过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基本理论,了解生命科学发展方向,为以后其它相关学科和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分三个层次:掌握、熟悉、了解。考核内容对应三个相应的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占80%,熟悉的内容占15%,了解的内容占5%。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绪论 重点: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难点: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 重点:1.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2.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能; 3.掌握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 4.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 难点: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 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重点: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3.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难点:1.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第五章血液 重点:血液凝固、体内抗凝血作用、体外延缓或促进凝血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难点:血液凝固、体内抗凝血作用、体外延缓或促进凝血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第六章循环系统生理

石河子大学817植物生理学考试大纲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植物生理学) 一、考查目标 1.了解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认识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念知识和主要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2.能够运用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判断、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植物生理学 1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论述题: 1小题,每小题 20分,共20分 三、考查范围 一、植物水分生理 (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1. 植物含水量及水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2.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理作用 (二)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 1. 水势的基本概念 2. 植物细胞的水势 3. 植物细胞的吸水 (三)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1. 土壤的水分状态 2. 根系吸水的部位与途径 3. 影响根系吸收水分的土壤因素

(四)植物蒸腾作用 1. 蒸腾作用的概念与方式 2. 气孔蒸腾 气孔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气孔运动的调节机制,影响气孔运动的外界因素。 3. 蒸腾作用的指标及测定方法 4. 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因素 (五)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1. 水分运输途径及运输速度 2. 水分运输的机制 (六)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二、植物的矿质营养 (一)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1. 植物必需元素及确定方法 2. 植物必需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缺素症 (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 1.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2. 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3. 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4. 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5. 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三)植物对氮、磷、硫的同化 (四)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叶绿体及光合色素 1. 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2. 叶绿体的化学组成与光合色素 3. 影响叶绿素代谢的因素 (三)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机制 1. 光能吸收与传递 2. 光合电子传递链 3. 光合磷酸化 (四)光合碳同化 1. C 3途径、C 4 途径和CAM途径 2. 光呼吸 3. 光合作用的产物

生理学考试大纲

《生理学》考试大纲 一、绪言 1、知识范围 (1)了解人体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 (2)熟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负反馈、正反馈的概念。 2、考试要求 (1)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急性实验法:在体实验法和离体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3)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细胞、组织、器官的自身调节。 (4)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原理。负反馈、正反馈的概念。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知识范围 (1)了解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2)熟悉兴奋性的概念;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原理;肌细胞收缩的原理。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3)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原理。 2、考试要求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离子泵,协同转运。胞纳和胞吐。 (2)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兴奋性的概念,刺激引起反应的形式,兴奋和抑制的概念;可兴奋细胞。 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和特点;膜通透性改变的实质和离子通道的特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原理。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阈值和阈电位、局部反应和总和;细胞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3)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三、血液生理 1、知识范围 (1)了解血浆酸碱度;各种血细胞的生成、破坏;抗凝与纤溶;Rh血型 系统;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脆性、血沉和交叉配血试验等方法。 (2)熟悉血液的组成;各种血细胞的生理特性;ABO血型特性。 (3)掌握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概念;血浆渗透压;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 及生理功能;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2、考试要求 (1)血液与内环境。体液。内环境及其稳态。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血浆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血液的理化特性:比重;粘滞性;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血浆酸碱度。 (2)血细胞。红细胞的形态与数量。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渗透脆性;悬浮稳定性。血沉。红细胞的生理功能。骨髓的造血过程。红细胞生成必需的物质。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的破坏。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计数。白细胞的功能与生成调节。白细胞的寿命。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血小板的生理特性。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3)血液凝固。凝血因子。血液凝固的过程和原理: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抗凝血物质。纤溶的基本过程。纤溶系统。

植物生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至第十二章)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一、汉译英并解释名词 渗透作用:osmosis,即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想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蒸腾比率:TR,即植物蒸腾丢失水分和光和作用产生的干物质的比值。 水分利用率:WUE,即蒸腾系数,指植物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克数。WUE是TR的倒数。 内聚力学说:cohesion theory,即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有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也称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 水分临界期:critical period of water,作物对水分最敏感时期,即水分过多或缺乏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各种作物的水分临界期不同,但基本都处于营养生长即将进入生殖生长时期。 二、问答题 1、蒸腾作用有何生理学意义,测定蒸腾作用的指标有哪些? 答: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作用的生理学意义有下列3点: (1)、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2)、蒸腾作用有助于植物对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吸收。 (3)、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 测定蒸腾作用的指标有下列3种: (1)、蒸腾速率,即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一般用每小时每平方米叶面积蒸腾水量的克数表示(g/㎡/h)。 (2)、蒸腾比率:TR,即植物蒸腾丢失水分和光合作用产生的干物质的比值。一般用g/㎏表示,即植物消耗1kg水所形成干物质的克数。 (3)、水分利用率:WUE,即蒸腾系数,指植物制造1g干物质所消化的水分克数,WUE是TR的倒数。 2、根系吸水的三个途径是什么? 答:根系吸水的途径有3种: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和共质体途径等。质外体途径是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不越膜,阻力小,速度快。跨膜途径是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共质体途径是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共质体途径和跨膜途径统称为细胞途径。 3、水势的计算 答:水势等于渗透势加压力势加重力势加衬质势:Ψw =Ψs+Ψp+Ψg+Ψm. 重力势和衬质势通常忽略不 计,所以Ψw =Ψs+Ψp,本公式适用于有液泡的细胞或细胞群。 渗透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渗透势一般为负值。 压力势是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压力势往往是正值。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一、汉译英并解释名词 胞饮作用:pinocytosis,即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离子通道:ion channel,即细胞膜中由通道蛋白构成的孔道,控制离子通过细胞膜。 离子泵:ion pump,存在于植物细胞膜上,其实质是ATP酶,当少量的K﹢、Na﹢等阳离子进入质膜时,活化ATP酶,促进ATP水解,释放能量,将离子逆着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五版

四年制医学工程专业生理学教学大纲 (第七版) 说明: 1.本大纲根据《生理学》统编教材(第七版)内容改编。适用于四年制医学工程专业的教 学需要,其它年制临床医学和非临床医学专业可作参考。 2.本专业生理课总学时105,其中理论课教学时数为90 学时,实验课教学时数15 学时。 授课章节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和生殖等章节。 3.本大纲所列内容与三级分类要求,是教师组织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自学、复习考试的指导和依据。课程内容虽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学习内容应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内容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学生应该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第一章绪论(2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内环境 稳态 正、负反馈的定义和意义 熟悉要求: 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和特点 反射和反射弧

旁分泌、神经分泌 体液的组成 生理学研究的三种水平 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0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细胞膜的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功能: 钠泵的生理意义; 第二信使的概念和几种常见第二信使; 静息电位的定义、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的定义、特点、神经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 1 动作电位传播的机制; 阈电位的概念; 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 刺激和兴奋的关系,及组织兴奋性的变化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和过程 熟悉要求:

细胞膜的组成; 出胞和入胞式物质转运; 离子通道型受体、G 蛋白耦联受体和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系统的基本过程局部电位的特点;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了解要求: 横纹肌收缩的基本过程和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平滑肌的收缩机制和神经支配。 第三章血液(5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熟悉要求: 血型和输血原则 了解要求: 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溶解 第四章血液循环(15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生理考研大纲

一、生理学 (一)绪论 1. 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 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 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耦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5.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7.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偶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 1.血液的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 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4.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体内抗凝系统、纤维蛋白的溶解。 5.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四)血液循环 1. 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 2.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3.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4.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5. 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6. 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7. 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功能。 8.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 9.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10. 局部血流调节(自身调节)。 11. 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12. 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五)呼吸 1. 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 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 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气体扩散速率,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 4.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和运输,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5. 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二氧化碳、H﹢和低氧对呼吸的调节。肺牵张反射。 (六)消化和吸收 1.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 2. 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调节。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的概念。 3.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的排空及其调节。 4. 胰液和胆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和排出的调节。小肠的分节运动 5. 大肠液的分泌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排便反射。

植物生理学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是运用物理、化学、数学和生物方法揭示和调控植物生命活动的科学,是现代合理农业的理论基础。作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考察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重要植物生理指标的基本测定方法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四部分: (1)细胞结构与功能,它是各种生理活动与代谢过程的组织基础; (2)功能与代谢生理,主要包括光合、呼吸、水分、矿质、运输和细胞信号转导等各种功能、机理与环境条件的影响; (3)生长发育,它是各种功能与代谢活动的综合反应,包括生长、分化、发育与成熟、休眠、衰老(包括器官脱落)及其调控; (4)逆境生理,包括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抗逆性等。 这四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植物生理学的整体。 绪论 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对象、内容、产生和发展及对农业做出的贡献、发展趋势。植物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关系。 第1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了解植物细胞(生物膜、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基本概念 1. 粘性(viscosity) 2. 弹性(elasticity)。 3. 液晶态(liquid crystalline state) 4. 伸展蛋白(extensin)。 5. 胞间连丝(plasmodesma) 6.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2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主要了解植物对水分吸收、运输及蒸腾的基本原理,维持植物水分平衡的重要性。 (一)基本内容 1.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理作用

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3.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过程及其动力 4.植物水分平衡 (二)重点 1.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 2.水分吸收和散失的动力及调控(气孔运动的机理) 3.植物水分平衡 (三)基本概念 1.水势(water potential)2.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 3.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4.水分代谢(water metabolism)与水分平衡(water balance)5.自由水(free water)与束缚水(bound water) 6.共质体(symplast)与质外体(apoplast) 7.主动吸水(active absorption of water)与被动吸水(passive absorption of water)8.水孔蛋白(aquaporin)9.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 10.蒸腾效率(transpiratton ratio)与蒸腾系数(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 11.水分临界期(critical period of water) 12.永久萎蔫系数(permanent wilting coefficient)13.根压(root pressure) 14.小孔律(law of small pores)15.SPAC(Soil-plant-atmosphere-continuum) 第3章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 主要了解植物生命活动中必需矿质元素的重要生理功能及缺素诊断,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利用特点及吸收机理。 (一)基本内容 1.植物生命活动中的必需元素及其研究方法 2.必需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典型缺素症诊断 3.根系吸收矿质的特点及运输 4.细胞吸收矿质的机理 5.合理施肥的理论依据 (二)重点 1. N、P、K、Ca及Fe、B、Zn的重要生理功能及典型缺素症 2. 根系吸收矿质的特点 3.细胞吸收矿质的机理 (四)基本概念 1. 灰分(ash)和矿质元素(mineral element) 2. 必需元素(essential element) 3. 主动吸收(active absorption) 4. 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5. 膜转运蛋白(fransport protein) 6. 载体(carrier) 9. ATPase (ATP phosphorhydrolase) 10. 致电泵(eletrogenic pump)。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60 学分: 适应对象:继教院实验班 先修课程:普通动物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学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杨秀平主编.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6. 姚泰等.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w. j. germann, c.l. stanfield, principles of human physiology, pearson benjamin cummings, second edition. 2005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动物生理学是动物医学卓越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专业核心课程。动物生理学是数学、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数、理、化、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科学原理,来研究健康家畜在正常条件下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活动及其规律。动物生理学的理论来源于科学实际和生产实践,它的任务,一方面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畜牧业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它的最终任务是为发展畜牧业生产服务。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动物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各器官系统的基本生理活动及其规律必须认真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牢记,以达到基本概念清楚、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要求。同时动物生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实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知识,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日后畜牧生产实践及兽医临床实践中能够加以运用。 三、学时与学分 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学时 1 绪论 6 2 化学信使与内分泌 8 3 神经系统 10 4

最新生理学复习提纲

Chapter 1 绪论 名词解释 1.生理学2.兴奋性3.刺激4.可兴奋组织5.内环境6.稳态7.反射8.神经调节8.体液调节9.自身调节13.反馈信息14.负反馈15.前馈 问答题 1.人体生理学从哪些水平进行人体功能的研究?试说明各水平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2.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如何维持的?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3.在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中,神经调节是如何进行的?有何特点? 4.体液调节主要调节人体的哪些生理功能?举例说明体液调节的过程和特点。 chapter2 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兴奋5.阈强度6.绝对不应期7.相对不应期8.静息电位9.动作电位10.阈电位11.极化12.去极化13.超极化14.超射15.后电位20.“全或无”现象21.电压门控通道22.化学门控通道23.局部兴奋24 电紧张性扩布25.时间总和26.空间总和27.量子式释放28.终极电位29.三联管结构30.兴奋一收缩耦联31.前负荷32.后负荷33.等长收缩34.等张收缩35.最适初长度6.单收缩37.不完全强直收缩38.完全强直收缩 问答题 1.简述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2.试比较以“载体”为中介和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 3 .细胞膜上钠泵的活动有何生理意义? 4.试述细胞在兴奋及恢复过程中兴奋性变化的特点及产生的基本原理。 5.论述细胞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6.动作电位是如何产生的?在产生过程中Na+、K+通透性有什么变化? 7.试述细胞膜的离子通道有哪些功能状态?它们与膜的通透住有什么关系? 8.局部兴奋有哪些特点?它是如何转变成为锋电位的? 9.论述兴奋在同一细胞传导的机制和特点。 10.试用肌丝滑行理论来解释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过程. 11.论述骨骼肌兴奋一收缩耦联的具体过程。 12.改变后负荷对肌肉收缩有何影响? 13.何谓肌肉的最适初长度?为什么说在最适初长度时肌肉的收缩效果最好? Chpter 3 血液 名词解释 1.内环境2.红细胞比容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4.红细胞沉降率5.血浆胶体渗透压6.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7.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8.生理止血9.出血时间10.血液凝固11.凝血因子12.抗凝系统13.纤维蛋白溶解14.人血小板粘附与聚集15.促红细胞生成素16.凝集、凝集原、凝集素17.ABO血型系统18.Rh因子 问答题 1.何谓内环境?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有哪些作用? 2.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品作渗透压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的?它们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植物生理学考试提纲

第一章水分的代谢 1植物体内水分存在形式 束缚水、自由水 比例决定植物的抗性(束缚水/自由水高,抗性强) 2水势的概念:同温同压下物系中的水与纯水间每偏摩尔体积的化学势差。(压力势、渗透势、衬质势、重力势) 不同植物不同情况水势组成不一样 典型细胞水势组成由:压力势、渗透势、衬质势 成熟细胞中间有大液泡:有渗透势和压力势 干燥细胞:衬质势 细胞之间水分流动(从高水势流到低水势) 3渗透作用 细胞吸水的三种方式:渗透吸水、吸胀吸水、代谢吸水 渗透吸水动力:渗透势 吸胀吸水动力:衬质势 代谢吸水动力:ATP呼吸供能 4根系吸水的部位、方式、途径、动力 部位:根毛区 方式:主动吸水、被动吸水 途径: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 动力:根压(主动吸水)、蒸腾拉力(被动吸水) 5蒸腾作用的概念、指标

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向外界扩散的生理过程。 指标:蒸腾速率、蒸腾系数 6 7气孔运动的三个学说 (1)淀粉-糖互变学说 (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 (3)苹果酸生成学说 8解释木质部水分上升动力的学说 内聚力学说(蒸腾拉力-张力-内聚力学说) 9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因素 内界因素:界面层阻力,气孔阻力,角质层阻力 外界因素:光、大气湿度、大气温度、风 第二章矿物质营养 1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标准、种类(17种)大量营养元素9种、微量元素8种 概念(等于标准):a完成植物整个生长周期不可缺少的b在植物体内的功能是不能被其他元素所代替的c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 种类:碳、氢、氧、氮、(不是灰分元素)磷、硫、钾、钙、镁、铁、锰、硼、锌、铜、钼、氯、镍

大量营养元素: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 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铜、钼、氯、镍 2主要元素氮、硫、锌缺少以后的症状 表现在老叶嫩叶上: 缺氮老叶上(叶子缺绿、色淡、发红) 缺硫嫩叶上(叶子缺绿) 缺锌小叶症 3溶质跨植物细胞膜转运的4种方式(途径) 离子通道、胞饮、载体蛋白、离子泵 主动的:离子泵、载体蛋白 被动的:离子通道和一部分载体(不消耗能量的) 扩散:简单扩散(小分子)、易化扩散(离子通道和一部分载体)4细胞膜与离子转移有关的蛋白质 离子通道、离子载体、离子泵 5根系吸收矿物元素的部位和途径 部位:根毛区 途径: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 6影响植物吸收矿物质元素的内外因素 内因:根的表面积,根毛可以增大表面积;根部的代谢活动(主动吸收)。 外因:土温、土壤通气状况、介质的pH值 7

《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模板】

《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动物生理学是全国高等院校生物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报考动物学类学科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考试科目。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XX大学动物学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生理学的发展史 第二章神经肌肉组织生理的一般原理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神经肌肉细胞的电位变化、细胞电信号传递的功能基础、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过程、肌肉收缩的生理基础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机能的控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 第四章感觉器官 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与味觉器官 第五章血液与血液循环 血液的生理机能与组成特性、体液免疫系统、心脏的生理活动、血管的生理活动、血液循环的调节 第六章呼吸生理

呼吸道的结构与呼吸运动、气体的交换与运输、呼吸调节、肺的非呼吸功能第七章消化系统 消化道的运动与消化腺的分泌、消化吸收的调节、消化道各部位的功能与调节、摄食的调节 第八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能量代谢及影响因素、体温调节 第九章排泄系统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的生成过程、肾泌尿功能的调节、渗透调节的其他器官、排尿活动的调节 第十章内分泌调节 激素的分类与作用机制、下丘脑的内分泌调节机能、脑垂体的生理机能、甲状腺的功能、肾上腺的功能、其他内分泌腺与激素 第十一章生殖系统 雄性动物的生殖机能、雌性动物的生殖机能、受精、妊娠与生殖控制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各章节内容的有机联系;从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角度认识结构与机能相统一的生命活动规律及机理;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医学和应用动物学领域的一般生产实践问题。 四、试卷结构 (一) 基本概念:占总分 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植物生理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植物生理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植物生理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植物生理 学 植物生理学是运用物理、化学、数学和生物方法揭示和调控植物生命活动的科学,是现代合理农业的理论基础。作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考察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重要植物生理指标的基本测定方法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四部分: (1)细胞结构与功能,它是各种生理活动与代谢过程的组织基础; (2)功能与代谢生理,主要包括光合、呼吸、水分、矿质、运输和细胞信号转导等各种功 能、机理与环境条件的影响; (3)生长发育,它是各种功能与代谢活动的综合反应,包括生长、分化、发育与成熟、休 眠、衰老(包括器官脱落)及其调控; (4)逆境生理,包括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抗逆性等。 这四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植物生理学的整体。 绪论 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对象、内容、产生和发展及对农业做出的贡献、发展趋势。植物生理学与 分子生物学的关系。?? 第1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了解植物细胞(生物膜、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基本概念 1. 粘性(viscosity) 2. 弹性(elasticity)。 3. 液晶态(liquid crystalline state) 4. 伸展蛋白(extensin)。 5. 胞间连丝(plasmodesma) 6.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2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主要了解植物对水分吸收、运输及蒸腾的基本原理,维持植物水分平衡的重要性。 (一)基本内容 1.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理作用 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3.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过程及其动力 4.植物水分平衡 (二)重点 1.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 2.水分吸收和散失的动力及调控(气孔运动的机理) 3.植物水分平衡 (三)基本概念 1.水势(water potential)2.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 3.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4.水分代谢(water metabolism)与水分平衡(water balance)5.自由水(free water)与束缚水(bound water) 6.共质体(symplast)与质外体(apoplast) 7.主动吸水(active absorption of water)与被动吸水(passive absorption of water) 8.水孔蛋白(aquaporin)9.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 10.蒸腾效率(transpiratton ratio)与蒸腾系数(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

生理学 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physiology) 学分:理论5+实验1.5 总学时:130 理论学时:80 实验学时:50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麻醉医学、口腔医学、精神卫生 参考教材: 1.朱大年,王庭槐主编. 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姚泰主编. 生理学(长学制规划教材),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罗自强等主编. 机能实验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4.Kim E. Barrett. Ganong's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24th Ed,Lange Medical Publications,2012 5.John E. Hall. 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2th Ed,W. B. Saunders Company, 2010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理解和掌握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所以生理学为后继医学学科及以后的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因而,生理学的目标应该使学生

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由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和向宏观的整体水平加快扩展。在教学中,也要及时向学生介绍生理学的重大进展,使学生对生理学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习医学的需要,参照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和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着重强调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模式、科学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从心理、社会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此外,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理学英语专业名词,以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 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掌握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熟悉机体内的控制系统。 (2)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肌肉收缩的原理。熟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了解细胞膜的结构,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3)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和血量正常值。掌握内环境的概念、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人类血型及输血原则。掌握红细胞的生理,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抗凝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熟悉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了解血液的组成,造血过程的调节。 (4)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调节,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机制,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 2、内环境 3、钠泵 4、阈电位 5、红细胞比容 6、红细胞渗透脆性 7、心动周期 8、心输出量 9、窦性心律 10、房室延搁 11、肺泡通气量 12、通气/血流比值 13、肺牵张反射 14、容受性舒张 15、能量代谢 16、基础代谢率 17、排泄 18、水利尿 19、渗透性利尿 20、近点 21、视敏度(视力) 22、暗适应 23、明适应 24、易化 25、脊休克 26、第一、第二信号系统 27、一侧优势和优势半球 28、应激29、第一信使与第二信使 30、月经周期 31、顶体反应 二、判断题: 1、通过对单细胞生物以至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研究,发现生命现象至少包括新陈代谢、兴奋和抑制三种基本特征。(×) 2、内外环境因素(条件)的变化就是刺激。(√) 3、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五个环节组成。因此,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成的。(×) 4、在静息状态下,Na+较容易通过细胞膜。(×) 5、正常细胞膜内的K+浓度约为膜外K+浓度的10倍。(×) 6、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钾的平衡电位。(√) 7、阈下刺激不能引起锋电位,但在刺激达到阈值后,锋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 8、与无髓神经纤维相比,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单位长度内每传导一次兴奋所涉及的跨膜离子的总数要少,而能量消耗较多。(×) 9、男人体液所占体重的百分比小于同年龄同体重的女人。(×) 10、血浆和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主要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移动。(√) 11、若将血沉快的病人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的血浆中,则形成叠连的程度和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加快。(×) 12、制造红细胞所需要的铁95%直接来自食物。(×) 13、如某人的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其血型一定是A型。(×) 14、窦房结自律细胞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化,都是由于钠通道大量开放,Na+迅速内流形成的。(×) 15、心动周期中,心房的血液充盈主要依赖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心室的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护理、口腔专业本科学生用) 一、前言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通过学习生理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生理学共128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56学时。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2.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3.了解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生理学的研究的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机体内环境与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学时:2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细胞膜的跨膜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机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构成;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 细胞膜的结构概述,物质的跨膜转运。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学时:8 第三章血液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性止血。 2.掌握血细胞生理。 3.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 教学内容: 血液与内环境的演化。血液与内环境稳态。血量。血液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白细胞生理。血小板生理。血细胞的破坏。血液凝固。抗凝系统的作用。纤维蛋白溶解。表面激活与血液的其他防御功能。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学时:4 第四章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

《生理学》考试大纲(临床专科)

《生理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211032421 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3.学分: 4.5 4.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科专业 二、课程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学的任务、研究方法和水平 (1)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 (2)了解: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2.生命的基本特征 (1)掌握:兴奋性及其衡量指标,阈值概念。 (2)熟悉:生命的基本特征;刺激的三要素;反应的形式;可兴奋组织。(3)了解:刺激的种类。 3.人体与环境 (1)掌握: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 (2)了解:人体与外环境的关系。 4.人体功能的调节 (1)掌握: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2)掌握:反射及反射弧、反馈、正反馈、负反馈的概念及其意义。(3)了解:人体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钠泵活动及意义。 (2)了解: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1)熟悉: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了解: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掌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阈电位的概念及与细胞兴奋性的关系。 (2)熟悉:动作电位与局部电位的比较;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反极化的概念;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3)了解:骨骼肌的的微细结构;骨骼肌的收缩与舒张过程;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4.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1)掌握: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及特点;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 (2)熟悉:肌丝的蛋白质组成及横桥的作用;肌丝滑行学说;兴奋-收缩耦联的基本过程及Ca2+所起的作用;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第三章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了解:血液的主要功能、组成。

植物生理学考研 各章重点难点范围

植物生理学考研各章重点难点范围 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基本内容 1.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2. 叶绿体色素的光学性质与生物合成 3. 光合作用的机理 4. 植物光合作用碳同化的途径及其特点 5.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6.植物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 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呼吸作用及其多条路线的生理意义,环境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为 作物栽培和农产品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基础。 (一)基本内容 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呼吸作用的多样性及其意义 3.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其与农林业生产的关系 (二)重点和难点 1. EMP、TCAC、PPP途径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其生理意义

2. 抗氰呼吸及其意义 3.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其与作物采后贮藏的关系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分配及细胞信号转导 (一)基本内容 1.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方向、速度、形式和机理 2.有机物质的分配方向和规律 3.影响有机物质运输分配的环境因素 4.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二)重点 1.实验证明有机物质运输途径和方向 2.有机物质运输的压力流动学说内容及其评价 3.源库理论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4.植物把环境刺激信号转导为胞内反应的途径 5. Ca2+在细胞中的分布特点、钙信使作用标准及分子基础 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物质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五大植物激素在高等植物中的分布、运输、生物合成、主要生理功能和作用机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要作用,为利用生长调节剂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以提高

作物产量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一)基本内容 1.植物激素的发现 2.植物激素的代谢(生物合成、降解、钝化) 3.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布 4.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5.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 6.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二)重点 1.五大植物激素主要的生理作用(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五大激素的作用机理 3.五大激素合成途径(不记过程)及前体物质,乙烯生物合成的调节 4.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的主要应用 植物的生长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植物生长规律及细胞生长生理特点,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及植 物生长相关性,为分析植物生长现象和调控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理论基础。 (一)基本内容 1、植物生长的生长和分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