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题实施方案

—新桥中心小学马学凤

一、课题的提出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

或倾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蓄的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习习惯是指经过有意识的训练和潜移默化陶冶所形成的具有相对

稳定性、自动重复的学习行为、心理倾向。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不良的学习习惯甚至可以造成学生的终身遗憾。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故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和培养。调动非智力因素,重组教材,在直观性、趣味性、科学性的气氛中,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所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学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其实这也是一种条件反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不良的学习习惯甚至可以造成学生的终身遗憾。我们之所以选择本主题作为研究课题,目的就是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验,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步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到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终大的意义。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方面有明显提高,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形式有所创新,逐步成为我校教改的带头人,进而促进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实现课题研究目标,因此研究对象为我中心小学范围内的农村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2、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研究。

3、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

4、学生操作习惯的培养研究。

5、学生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6、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7、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研究。

其中,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作业习惯的培养研究、倾听习惯的培养为本课题研究重点;倾听学习习惯的培养、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准备通过专家讲座、查阅文献、交流探讨、跟踪调查和个案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解决该难点。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途径

1、在研究的准备阶段,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设计好课题,对学生学习习惯现状作出调查统计,作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2、在研究的实施阶段,运用调查研究法,对学生、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习惯培养及学生习惯养成方面的现状,寻找优化对策;同时各班根据各自培养的目标、内容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方案,创设情景,运用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研究、个案及案例研究等,进行途径和策略的探索;对课题实施过程中找到的有关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与策略作有

效检验与反思,并进行理论上的提升。

3、在研究总结阶段,要加强整理实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编写教育个案,撰写论文、总结报告等。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研究前期: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

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并辅以现状观察、个别谈话等方法。

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和反思研究法。

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个案研究法、调查法。

1、行动研究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2、个案研究法。

(1)对于值得注意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

(2)对于一堂典型的研究实验课,进行个案分析。

(3)对于一个典型的实验班,进行个案分析。

(4)边研究边总结,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3、教育调查法。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课题实施中和实施后的学习习惯等内容可采取座谈、问卷等手段进行调查。在启动课题研究前和结题前各调查一次,以作对比分析。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07年6月—2008年1月)主要工作是:健全机构,成立课题组,制订和修改研究方案,资料收集,学习理论。

本阶段初步形成的成果:形成课题研究计划;初步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8年3月—2009年1月)主要工作是:进行理论辅导,实施研究方案,推出教学模式和优秀课例,同时收集与研究有关的材料,及时写出阶段性的专题小结等。

本阶段初步形成的成果:1、对实施方案进行修定和调整,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2、根据方案分阶段、有针对、有重点地进行课题研究,形成课题研究的成果(文字、实物、影象等)。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09年3月—2009年7月)主要工作是:汇总材料,找问题,找规律,写科研论文和总结材料。

本阶段初步形成的成果:1、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录相)、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2、形成课题研究的研究报告。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的研究是科学的、必要的、注重时代性。时代呼唤学习型人才,小学数学改革的方向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条件。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教改背景下,我们提出本课题是科学而必要的。

2、本课题具有可操作性和注重实践性。课题符合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与生活中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适合农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3、本课题注重合作性,强调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课题组成员都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并且都是多年带小学低年级的教师,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已有初步的实践经验,通过今后进一步的培训、学习,我们是有信心能完成这项研究的该课题申请书所填内容全部属实。

4、本课题负责人和所有参与者平时都能严以律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且都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和开展研究的能力,都能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课题组成员中既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学校领导,又有精力充沛的青年骨干教师。以中青年为主,年龄均在40岁以下,精力充沛,积极进取,都能挤出时间学习探索、实施研究和撰写论文。。

5、为了确保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将确保课题人员参加研究的时间,并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及满足其它的有关条件。

八、课题实验组成员

七里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模式实验概况

我借鉴其以“读书、识字为主线”的低年级语文教学模式,结合本校实际,着手探索“抓学生最佳发展期、以识字为主”的实验教学。从2007年9月开始在一年级实施该课程改革教学实验,经过一年的实践证明,该课题确有独到之处,能充分凸显学生识字能力,并拓展其阅读、表达、理解、运用的能力,很值得推广。

课题实验的意义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长期以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目标,正是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出发,抓住低年级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期—他们对识字有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蕴含着超乎寻常的潜力。但是,传统的识字教学以教师读字音、讲笔画、析结构、讲字义、组词语的机械灌输,让学生长期机械地、枯燥地抄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识字与阅读相割裂,使其失去识记、理解、运用的“土壤”,致使识字教学事倍功半,收效不大。而以“抓学生最佳发展期,以识字为主”的教学实验,力求摈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和程式化的字、词、句训练,让学生多识字、多阅读、多积累、以识字促阅读、以阅读促识字,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识字能力并拓展阅读、理解、运用的能力。

课题实验的评估

通过一整学年的“抓学生最佳发展期,以识字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从识字入手,在大幅度增加识字量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识记、表达、运用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得到收获、成长,

这是该课题实验的最成功之处。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初步评价:

一、识字能力

1、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加减部首、归类比较、编故事、编字谜、编儿歌、编口诀、玩游戏、粉喻法、一字开花以及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展开联想,把单调、枯燥的识字教学变成兴趣盎然的活动,使学生在欢娱的心情下掌握识字方法。

2、识字量:参加实验的一个班共计16人,其中5人识字量达800个左右(其中400个字为学生自己拓展自学);3人识字量达700个(教师教授的字)5人识字量达600个以上;还有3人识字量在450字左右。一年级教材要求识字量为442个.

二、阅读能力

实验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尽量淡化“写”,而强化“认”(读),靠大量阅读来强化、巩固识字。一年级拓展读物共有课文60篇,是传统教材的六、七倍,一般由童话、寓言、故事、儿歌、诗歌等组成,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乐趣,在增加识字量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理解能力

由于识字量大,阅读量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理解能力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1、读儿歌、短文、不用老师多讲,学生能理解文意;2、学数学课以及参加数学竞赛时,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较好,比以往一年级学生的理解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四、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识字方法的训练和对话、复述课文内容等,以及教师通过自己标准、规范的语言示范,使学生会用准确、流利的语言表达思想、情感。95%的学生能把一件事表达清楚;5%的学生存在一定的难度。

五、在知识面拓展方面,知识面较广并能养成良好习惯。

主要表现在:

1、读书习惯。由于教师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拼音和已认识的字来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2、喜欢教材。由于实验教材比较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学生喜欢读,从而掌握了不少知识。

3、动手习惯。通过自己动手制生字卡片,达到识字的目的。

4、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养成。平时,在阅读过程中通常以小组读、自己读、自己提问、小组讨论解决等形式进行,所以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经常会向老师提出很多问题。

六、存在问题

1、学生个体差异大,老师难以全面兼顾。

2、虽然学生阅读量大,知识面较广,但在语言运用方面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口头表达上,受方言影响较大。

3、识字方面,联想仍然不是很丰富,大多停留在加减部首识字上,联想、想象识字仍感不足。

4、有四个学生未能通过实验检测。

康永梅

2008年7月

题提出

知识与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学会学习将成为不被时代发展淘汰必备能力之一。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传统的教师往往是把知识“喂”给学生,而今新课程的实施关键是要求教师指点方向,开阔思路,化解难点,提供典范。

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传递思想、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师生认知活动的桥梁。问题能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能及时地将学生的情教师。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主动参与,能否成为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完整的学习过程,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着新课程的实施,需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数学,在情景中体验数学,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探求的理念,培养学生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是一项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课题研究的界定与依据

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面对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低年级:本课题针对小学的起始年级一年级展开研究。

问题意识: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并形成探索的理念的能力,在教师引导、帮助、促进其找到的方法,并形成学会学习的一种方法。

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规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理论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马赫穆托夫认为:问题教学是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在这种教学中,学的独立探索活动同他们学习现成的科学结论结合在一起。学生由教师经常引入寻求有根据地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问题的办法的过程,就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原先学过的东西和掌握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经验。

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他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已作用;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倡发现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引组教材,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原则。在本究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深入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题的研究目的旨在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与思维能力,克服思维定的消极作用,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上做到“自主、探究、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不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力。但没有发现就没有创造,没有发现就没有学习的自主性。我们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学习

目的。他应当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教师讲解,接受教师抛来的问题,顺着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行走的被动的我们的教学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题重在探索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目前有不少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而有越学越不想学的题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学习现状,以“问题”为切入口,改革陈旧的教学方式,以开放式的数学教学观,生发多种形式的数学教学方法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研究内容

题的研究内容由三部分构成: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初步理论研究、教学方式研究、训练方法的研究。第一方面的主要是学习、收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材料与信息,寻找数学教学与问题教育理论的最佳结合点以及问题教学的丰富内涵及在数学教学表现。第二方面的研究工作是对以往的几种教学方式从教学目标、内容和操作程序、师生交往、反馈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问题意方法及规律,努力构建新的教学结构方式。第三方面重在探索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敏感性等方面的训练方式和方法生主动积极地思维。

课题研究的对象及阶段、方法

究对象:马集镇中心小学一年级全体学生

究阶段

备阶段(2006年2月~2006年5月初)

相关文献,初步调查我校一年级学生数学教学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为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作好充分准备,设计研究方案,力争使研范化、科学化。

施阶段(2006年5月~2004年10月)

题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科学方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

析总结阶段(2006年11月~2006年12月)

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与反思,写出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

究方法

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等。

、学习相关文献,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行动研究,实验探索一定在教学的第一线,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尝试,课后进行深入地分析与反思。

个案研究,确立个案,针对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前后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课题研究条件

校教科研的氛围较好,本人在教科室工作,平时喜欢学习,喜欢参加教科研工作。

校领导和区、校教研室领导大力支持。同我也会集中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帮助自己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篇课题研究报告

篇个案研究论文

04

处理结果

未获奖最后处理人: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https://www.doczj.com/doc/8711816369.html,

联系我们:master@https://www.doczj.com/doc/8711816369.html,

Copyright (c) 2006-2007 https://www.doczj.com/doc/8711816369.html,. All Rights Reserved.

谈谈你对数学教育学学科的特点及其研究内容的认识

1、谈谈你对数学教育学学科的特点及其研究内容的认识。 答:数学教育学虽是一门年轻学科,但其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数学教育学的含义:研究数学 教育现象,揭示数学教育规律“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怎样学”;“教得怎样,学得怎样”以及相关的理论。 1、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高质量的数学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数学师资队伍,需要 数学教师专业化。高师院校数学专业肩负数学教师培养的任务,数学教育学是其中一门非常 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2、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的学习发展。怎样让学生学好数学是数学教师的核心任务。通过学 习数学教育学,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自觉而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 3、有利于数学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理念的贯彻和课程的有效 实施。通过数学教育学的学习可以提高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程的目的意义、内容结构、实施方法、评价标准及其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的逻辑判断能力和调和能力。 4、使学生了解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掌握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及学习该学科的意义。 5、了解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研究方法,理解学习数学教育学的意义。数学教育 学的结构及其相关学科数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数学学习论、数学课程论、数学教学论:虽然三论是互相关联的,研究其中的一论必然会影响另外两论。但是,这三论中,学习论是基础,它提供给课程论与教学论必要的心理学根据,教学论是学习论与课程论的直接体现者。 数学教育学及其相关学科大致分为三部分: 1、基础部分其中包括哲学、数学、数学思想史、中学数学近代基础、数学方法论、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思维科学、计算机科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数学,除了包括解析几何、 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的旧三基外,还要包括拓扑学、抽象代数、泛函分析的新三基,除此之 外,还应有概率统计、离散数学、模糊数学、几何基础、集合论以及一些传统的初等数学。 总之,数学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数学,应该是广而博,并在一个分支上有较深入的了解。 数学思想史,着重研究一个数学概念或数学分支如何由孕育、成熟到发展,如何由粗糙到精确,其间的思想是如何发展,从而对研究数学教育得到必要的启示。中学数学近代基础,是 用高观点研究初等数学的一门课程。换句话说,是把初等数学置于现代的,统一的观点下来研究,从而对初等数学有更深刻的认识。数学方法论,它是从方法论的角度研究和讨论数学 发展规律,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中的发现、发明与创造等。教育学,包括教育论与教学论部分,属于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心理学,这里指普通心理学,它主要研究认识过程、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逻辑学,包括数理逻辑和形式逻辑两部分,并以形式逻辑为其重点。计算机科学,包括计算机原理,几种常用的程序语言以及编程的方法与技巧。 计算机辅助教学,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作用、教学原则以及课件的编制等。以上是研究数学教育学的必要的基础,数学教育学主要是研究下面的核心部分。 2、核心部分其中包括数学课程论、数学学习论、数学教学论。 3、拓广部分其中包括数学教育评价、数学教育史、数学教育心理学、比较数学教育学。数 学教育评价,包括一般的评价概念、数学课程的评价、数学教学的评价、数学学习的评价,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评价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通过评价选择适合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数学教育史,包括中、外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特 别是对一些代表人物的数学教育思想的研究,从而对当今的数学教育有所启示,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数学教育心理学,它是以数学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交互行为为对象,研究教育情境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分析被教育者身心发展对教育条件的依存关系,探讨学生在教育条件下,知识、技能、能力、态度、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特点。比较数学 教育学,它是研究当今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数学教育;在研究其各自的经济、政 治、哲学和民族传统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点,发展规律以及其总的趋势,进行科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总结.doc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开始培养,那么对于小学生,教师应该怎样对他们进行数学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呢?对于上一个阶段的习惯培养工作,教师会作何总结呢?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篇一 本学期,在校领导的关心下,我校在二三四下午第四节课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各方面有了全面发展,语数英学科有所提高,我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明确了数学二课堂的目标,制订了培优补差的计划,现总结如下: 一、二课堂中主要措施: 1、在课堂上,给学困生创造机会,在他们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及时了解他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2、采用激励表扬的方法,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表扬且表扬要及时。并鼓励其继续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课堂情境创设要生动,通过各种活动方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机会。不仅仅给学困生回答问题的机会,而且也要尝试运用优等生的思维方法即学生的思考方法。不要将我的思维强加于学生,给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 4、采用一优生帮一学困生的帮带行动。 5、对学困生实施训练基础习题,而对优等生则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发

散思维方面的训练。 6、多于孩子接触交流,采用谈话法,观察法等方法,了解每位孩子的基本情况。 7、充分了解学困生的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及规范做题步骤,明确做题方法,制定学习目标。 8、向家长了解孩子的以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通过对比,发现孩子的进步与不足之处。 二、配合本学科教学组织的教学活动 1、口算; 2、笔算; 对学困生花的功夫需要很多,虽然对学困生辅导之后收效不大,但我始终坚信:每一位孩子都是优秀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要继续做好培优补差的工作,对优等生不仅仅培养他们的"高分",更重要的是"高能",使他们真正的成为"领头者"。对因学习习惯不好,方法不得当,目标不明确,学习基础不好的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学困生,我会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最后,我会继续关爱每位孩子,使他们学有所长,劳有所得,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二 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

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_数学论文文章欣赏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已成为新形势下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下面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几点肤浅看法。 一、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一个专心听别人说话的人,才能听明白别人说话的内容,抓住话语中的重点,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首先:从礼仪的角度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他人说话是文明礼貌的表现。我们平时可以采用交换角色听他人讲话的方法,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注意力集中听他人说话的好处以及讲话者的心理反应。其次,从教学的结果帮学生分析,使他们认识到只有一节课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话,下来才能很快完成当天的作业,反之,则要花费很多时间。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亲自感受,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要我们老师讲课时注意亲和力和随时调节课堂的应变力,只有适应学生的话题他们才感兴趣,才会使学生长久地集中注意力和认真地倾听。 二、注意培养学生勇于“说”的习惯 在一节课中,只有学生不断地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说明学生在思考,在学习,为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说的习惯。首先,我们在课堂中,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引导,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数学具有严密性和逻辑性,为此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说准确的话,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内容。例如解答一道应用题,必须让学生说明已知什么,由此推出什么,说说他们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计算过程;又如说算式的含义,算式4×8,学生可能会说,他表示

8个4的和或者是4个8的和;还有的说,他是求4的8倍是多少或者是8的4倍是多少;还有同学可能根据这个算式编一道题,把这些数字置于一个环境中。不论怎样只有学生大胆地说,说明学生在思考,同时经过老师的指正学生就会明白其中的含义。最后,要我们教师善于挖掘学生潜在的优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练习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三、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读”的习惯 数学课,要培养学生读的习惯,那么读什么呢? 第一,培养学生自觉读教材的习惯。读教材,就是读教材的主题图,看获得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再读例题,看怎样解答数学问题,是否明白为什么这样解答;最后读算法,看是否学到了新的计算方法。这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怎样预习的习惯。 第二:培养学生多读题的习惯。数学题一定要学生多读,才能抓住重点字词,明白题目要求,理解试题含义,弄清条件之间的联系,才能根据要求正确操作。 第三认真读数的习惯。小学认数、读数、写数,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步骤,因此一定要学生牢固掌握各个数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分清他们的结构特点,弄清数位顺序,正确读数。 第四,多读基本的概念,常识性的要牢记终生的知识,如读乘法口诀,读加减乘除的含义,除和除以的区别,绘制地图时,一般对方向的规定等等,只有在反复读中,才能记住,才能熟练,才能运用。 第五,我觉得还要学生多读暂时不能理解的东西,例如一年纪学生认识时间,他们似乎很难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这时还是让学生多读,机械记忆,随着学生

小学生传统文化

《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总结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吸收与传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放眼时代背景——社会发展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聚焦教育现状——课程设臵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支离破碎、一知半解~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简单化、机械化~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严重缺失~促使我们提出了《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该课题研究以培养“融汇东方智慧的现代中国人”为宗旨~立足于“用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以培养少年儿童社会美德和高尚品质~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创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为目标~通过选择符合时代要求和小学生特点的传统文化内容和活动方式~使小学生在文学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质、人格锻造等方面得到提高。该课题自06年申报省“十一五”研究课题至今~已进入中期研究阶段~初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操作性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对前阶段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一、前期主要工作 我们深知~要搞好课题研究首先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07年3月开题会后~学校组建了三级课题组~校长任课题组长~主要承担课题研究的指导、组织、实施等工作~保证课题研究人员的稳定性~以及课题实施的计划性。下设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和评价三个子课题~方法途径组又设教育活动、教学实践和环境建设等三级课题。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确保了课题实验的高效运行。 ,一,筛选了适合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首先~通过教师培训和学习研讨~使实验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增强了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感和

小学生如何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生如何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短,而且很容易受 到外界条件的干扰。所以,我们建议学生使用笔袋,如果没有笔袋,在上课前应该准备好 铅笔、直尺、橡皮擦等上课必须的学习用品,固定位置有序放置,这样可以避免上课因拿 铅笔或其他学习用品弄出的声音而影响听课或耽误时间。 针对这一习惯的培养,我们主要采用奖励“小苹果”的形式进行操作:第一个月,每 天准备好,每天奖励;第二个月开始,每周准备好,每周奖励。另外,还举行每月一次的“好习惯奖”评选活动,进行本子奖励,尽管奖品很普通,可是学生看到本子上的那个“奖”字,心里还是很喜欢的,并积极地参与到此活动中来。 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育学生学会“倾听”,不仅仅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小朋友们的 发言,并能边听边思考,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低年级的学生很善于表现自己,对别人 的发言不理不睬,只管讲自己的意见。因此,教师一定要适时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培 养其“倾听”的能力。①在听老师讲课时要边想边记忆,还要抓住要点。②当老师提出问 题时,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不要急于回答,等思考成熟了再作回答。③在别的小朋友回 答问题时做到:不插嘴,不跟其他小朋友交流、讨论;仔细倾听,并想想他说得有没有道理;等小朋友回答完毕,自己再举手要求补充回答。 针对这一习惯的培养,我们主要是采用激励性语言的表扬方式和每月一次的“倾听大 王“评选活动每次评出的“倾听大王”在班级“每周一星”栏目中进行表彰。特别是在目 前普遍大班额的情况下,学生的课堂纪律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影响到一堂课的效果。课堂上就要结合儿童爱受表扬的心理特点,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小组之间、同桌之间 比一比谁表现好;利用答问的时机奖励表现好的孩子;适时利用小奖品加以激励等等这些措施,尽量让活跃无序的课堂变得活而不乱,动中有序。当然老师不能吝啬表扬,但表扬要 有理,褒奖要有度。在加强正面引导的同时也不少了客观批评,但不能随便批评,要批评 有方,疏而不堵。在这种纪律约束过程中,还能营造一种良好的交流环境,让每个学生逐 步养成积极参与倾听和评价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独立思考和检查的习惯。 从一年级起就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 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认真思考、沉着冷静的良好习惯,而不能形 成一种人云亦云的惰性心理。在平时的小练习,就有别人的把对的改成错的,作业会做, 不会做都看别人的,长期下去不动脑筋,与其他同学的距离就越来越大。在课堂上,我总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案例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案例 一、案例的教育背景情况简介 学生个人背景: 1.教育对象是我校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们又刚刚由五年级升入六年级,对班级生活既充满好奇、渴望,同时又存在很多担心和疑虑。 2.他们在五年级的时候由于受到不同的教育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差异。 教学背景: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目的,通过教师的数学教学活动,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育,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 二、案例的过程叙述 最初,我先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听讲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首要途径。我注意培养学生专心听老师讲解、演示;认真观看板书和老师表情、动作的习惯,纠正思想开小差的不良习惯。 然后,我又开始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不懂就问的习惯。求异思维和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对我们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将来进一步学习都很重要。纠正懒于思考,依赖老师、同学或单纯记忆、模仿等习惯。 我还培养学生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数学来不得半点马虎。这就要求我们应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积极改错。同时,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是提高计算准确的前提,要坚决纠正字迹潦草,作业马虎不认真的习惯。 最后,我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独立思考、解题可能有时会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

是正常的,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也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习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诉别人,这样别人有了好的方法也会告诉你。在学习方面要有几个好朋友。 三、案例反思 反思: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时时关注。那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能在上课时自我控制的学生,想要一步到位,让他们马上融入班级,融入勤奋学习的行列是很难的。这就需要教师用十二分的耐心、恒心帮助、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这些习惯成为学生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及其培养

养成良好习惯铸就美好未来 小学教育是学习习惯养贯养成的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减轻老师、家长的负担。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具体策略包括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细心审题、善于思考、自觉阅读、独立作业的方法。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学习习惯是学习方法经常性的行为表现,标志着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最终形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养成的学习习惯是何等重要。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意义 ㈠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 如果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上课前找出新课的重点在何处,难点在哪里,上课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听课,提高听课的主动性和效率。养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学生就会勤于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争论,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养成了良好的制定计划习惯,学生就会在家长、教师指导下制定清单式的生活、读书、实践活动计划,制定切合个人实际的每周、每月、每学期学习

目标、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完成一项计划就打一个“√”。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会边读边思考,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懂的地方及时向他人请教或查工具书解决。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就会做作业时要专心,不边玩边写,不边吃边写,书写时先想好再下笔。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养成了良好的交流习惯,学生就会善于将学习生活中的新发现、新感受向家长、教师、同伴、邻居交流。 ㈡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减轻老师、家长的负担 一个学生如果建立了检查订正作业的习惯,那么不需老师家长提醒,也能把作业正正规规的做完。养成了良好的记忆习惯,就会对当天学习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需要记忆的字词句段篇、概念、公式以及单词、语句、名人名言等理解深刻,记忆准确。养成了总结反思习惯,就会每天睡觉前都要反思:“今天,我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怎样学的?还有什么问题?”。及时记录生活感悟,养成至少写2分钟日记的习惯。每学期结束,写出总结反思材料,分析学习中的得与失,确定今后努力方向。 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学习行为习惯与人的性格命运的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习惯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从而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自主学习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具体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在中小学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措施

在中小学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措施 一、目前中小学生的道德现状 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长期以来,中学阶段教育在应试教育指导下了,在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家长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在学习生活中,多注重智育教育,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的教育;多注重成绩单分数,忽视了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多注重灌输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而导致许多中学生道德缺失,存在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有所滋长,缺乏基本爱心,集体主义淡漠,责任感不强,没有正视困难、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协作精神差等不良表现,有的学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美好前程毁于一旦。常言道: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1]。中学生道德缺失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全面分析新时期中学生道德现状,了解问题形成因素,寻求适合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对中学生道德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1、中小学生道德现状及表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时期中学生的成长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总的来看,他们有着乐观向上的生存观、市场经济的头脑、法制观念以及民主意识等特点,勇于抛弃旧意识、旧观念,渴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他们勤奋好学,争取成才,善于分辨真假、善恶和美丑,这些都是中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良好表现。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

当前部分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 (1)基本道德情感缺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日益表现出来,令一些中学生产生了对诚信意识的背离,撒谎、作弊、违纪等现象在部分学生中相当普遍。一些学生不愿刻苦学习,却又想表现自己,于是用弄虚作假的手段骗取成绩欺骗老师和家长,以获取名利,不守诚信的现象严重影响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能确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评判标准,从而缺失正义,对于不平、不公之事不是据理力争,而是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社会责任意识弱。 (2)日常行为规范缺失 当前,在校的中学生绝大部分社会公德意识是比较好的,认为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但在社会公德的实践中却令人担忧,乱划课桌、粗言秽语、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知而不行,有的知而不完全行,有的知却要求他人行,这是典型的知行偏离。还有部分学生虚荣心强、攀比成风,分强调自身的物质基础,穿名牌、用名牌、赶新潮、赶时髦、比阔气,甚至为了显阔,不惜欺骗家长和老师来达到自己炫富的目的。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2]。(3)自我中心过于突出 当代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成为了家庭的“中心”,久而久之,将这种“家中我为王”的观念,带进了学校,带进了社会。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强调个人意志,以至于宁可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也要达到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更为关键。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步。学生听讲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他接受信息的多少。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就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喜欢被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些。 由于一年级学生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充分利用教学挂图、教具或实物透影仪,尽量采用多种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在上“认识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常用的几种图形,先让他们同桌之间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名称,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图形,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刚开始时,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 (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 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又比如我在进行10几减9的减法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11-9=2、12-9=3……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圆的学生,而那些没有上过幼儿圆的学生则一无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

中国传统数学

论中国传统数学 向婷毅 摘要:中国传统数学对古代人民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传统数学体系可以称为筹算制度;主要用于社会实践中,从而实用化了,同算法化了;古代中国数学与其它古代民族的数学相比较是很值得骄傲的;现代数古代学家们从古代数学思想中汲取灵感创造新的方法。 关键词:中国古代数学;数学的成就;数学的特点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数学的持续繁荣时期最为长久,作为古代科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中,能够称得上独立而系统的“文化”,恐怕没有中国传统数学更具有代表性了。深入思考中国传统数学,对于促进当今中国数学甚至整个科学技术良性发展不无裨益。对以后我们在教育界得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传统数学很有重要。 1什么是中国传统数学 从远古到明代,在中国独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数学知识体系,称为中国传统数学。它以筹算为基础,以算法为主,寓理于算,广泛应用。它大致经历了初创(秦汉及以前,约公元前 2700 年到公元前200 年)、理论体系的形成( 三国两晋) 、缓慢发展与数学普及时期( 隋唐前后) 、理论的充实与发展(宋元) 、衰退与转型( 明及以后) 五个阶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中国传统数学初以算筹为主要算具,从计算方法、研究方法到基本理论独具一格、自成体系,因此也简称中国传统数学为“中算”。不过,现今“中算”一词还包括用中国传统数学的手段来处理从外国引见的数学新知识和新理论。这样,“中算”包括的范围要比中国传统数学广而大,明清时期的许多数学家所做的工作大多属于这样情况。因此,中算不等于中国传统数学, 中算家也不一定是中国传统数学家。 2中国传统数学的特点 中国传统数学重应用与计算,其成果往往以算法的形式表达,思维方式是构造性和机械化的,这正好切合计算机出现以后的时代要还求。中国古算的传统特点与其思想体系,对未来数学的发展应起巨大的指导与推动作用。另外,中国自战国时期起使用筹算,宋元时代发明珠算以后,以珠算代替筹算,笔算是 17世纪初从外国传进来的,所以要了解中国传统数学应该了解中国的筹算和珠算。中国古代数学与天文、历法紧密相联,不少数学家也是天文学家。综合中国传统数学具有明显的算法化、模型化、程序化、机械化等特征以及如下特点: (1)属于应用数学。中国数学具有浓郁应用色彩,赵爽证明勾股定理后,便用来取某些与历法相关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跟;祖冲之之所以偏爱用约率和密率来表示圆周率,目的是为了准确地计算闰年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孟家庄小学贾帆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而且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我校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 1.部分学生的书写潦草、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等马虎现象也常有发生。 2.对于作图题,部分学生不用铅笔,而直接用钢笔或圆珠笔,如造成错误不好直接修改,影响卷面整洁。 3.对于连线和竖式计算学生往往不用直尺,而用笔直接画,随意性太大。 4.有些学生计算比较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及时检查验算。 5.有部分高年级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针对以上现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学生的学习习惯: 1.加强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 加强了学生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硬笔书法天天练”为依托,强化了学生在书写方面的能力。而且定期对学生的书写给予等级评定,大大的促进了学生的书写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与此同时,在考试中,学生的书写也将纳入班级考核,给予卷面和书写3分的考评。同年级评出一、二、三等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老师的责任感。 2.课堂上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发现: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人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只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打造书香校园,巩固提高我市素质教育成果,接到自治区关于开展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的通知后,局领导非常重视,立即进行了调研、并总结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推进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举措及经验启示。现把调研结果简要总结分析如下:一、调研工作目标 让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的人格,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内容: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读本为学习内容体系,各中小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学习。 各年级课程设置如下:幼儿园学习《弟子规》,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千字文》,三年级学习《孝经》,四年级学习《大学》,五年级学习《中庸》,六年级学习《论语》,七年级学习《孟子》(上),八年级学习《孟子》(下),九年级学习《道德经》,高一和中职一年级学习《寿康宝鉴》,高二和中职二年级学习《礼记》,高三学习《周易》等。

(二)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确保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市中小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同时学校还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2.主题活动。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比赛、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传统文化专题晚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3.社会实践。各地各学校结合教学工作,并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有利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了解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二、主要举措 (一)营造教育氛围 营造浓厚氛围。开辟传统文化走廊、学习园地、专栏、专刊、网站、网页等阵地。在学校墙壁、走廊、教室、橱窗、寝室等地精心合理布置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在学校进出口墙面、走廊等醒目位置张贴悬挂传统典故成语、格言警句等。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习惯的培养 内容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切好的开始,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 习惯的培养势在必行,数学教学重心应放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从小养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就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关键词:数学习惯;低年级学生;操作。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切好的开始。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就在小学阶段。小学低段又是启蒙年级,应该把数学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思维的培养上。叶圣陶先生曾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特殊意义,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工作也有着长远的影响。在教学中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比学习新的知识还重要,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一切好的开端。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一切创新的起步。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想当然地只要求学生上课坐端正,会举手会发言等外在的表象,而是要逐渐地带引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勇于提升,认真倾听其他人的意见,乐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等优良品质。 回想这几年的教书生涯,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习惯决定成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我认为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点操作: 一、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听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在课堂中,学生既要集中注意力,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听明白老师的课。又要把自己思绪快速地跟上老师的课,开动大脑,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特别要从中学习数学思考的方法。要想使低年级孩子主动听课、积极地动脑、学会自己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把耳朵、眼睛、大脑、嘴巴、双手都用起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1、会听。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往下面几点去操作:首先,老师在讲时要认真听,尤其是自己似懂非懂的地方,要注意领悟。其次,别的同学讲的时候或回答问题也要认真听,即使是错了也要保持安静,等他说好了再举手说。要让孩子知道这是对同学最起码的尊重。为了训练孩子听的能力,可以试试以下方法:由老师口述口算题,学生说得数;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写算式。低年级的孩子对课堂还不太适应,容易疲惫,有意识注意的时间太短,老师可选取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可以把一些小动物请进我们的课堂,会让数学课添色几分。 2、会看。主要让低年级孩子养成观察的能力和观察的习惯。只要学生自己看,自己想就能知道的知识,老师可以不说或适当引导,在观察中给学生创造充足的观察材料。观察

简述中国数学发展史

中国数学发展史 【摘要】数学发展史就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人们的思想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数学中的很多思想也是人类不断发展的体现。该论文就围绕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论述。介绍了从古至今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讲述了中国数学思想的特点及中国数学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中外数学文化的交流影响,总结了从数学发展史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数学;数学发展史;数学思想 一、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 1.1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据《易·系辞》记载:“伏羲作结绳”,“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这是位值制的最早使用。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这种方法称为筹算。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 在几何学方面《史记·夏本记》中说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并早已发现“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西方称勾股定理﹞的特例。在公元前2500年,我国已有圆、方、平、直的概念。对几何工具也有深刻认识。 算术四则运算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乘法运算已广为流行。“九九表”一直流行了约1600年。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一些学派还总结和概括出与数学有关的许多抽象概念。著名的有《墨经》中关于某些几何名词的定义和命题。《庄子》中则强调抽象的数学思想。其中几何概念的定义、极限思想和其它数学命题是相当可贵的数学思想。此外,讲述阴阳八卦,预言吉凶的《易经》已有了组合数学的萌芽,并反映出二进制的思想。 1.2 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 这一时期包括从秦汉、魏晋、南北朝,共400年间的数学发展历史。秦汉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数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数学方面的专书陆续出现。 现传中国历史最早的数学专著是1984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成书于西汉初的汉简《算数书》。 西汉末年﹝公元前一世纪﹞编纂的《周髀算经》,尽管是谈论盖天说宇宙论的天文学著作,但包含许多数学内容,在数学方面主要有两项成就:(1)分数、等差数列、勾股定理于测量术;(2)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为后来重差术(勾股测量法)的先驱。此外,还有比例知识。 《九章算术》是一部经几代人整理、删减补充和修订而成的古代数学经典著作,约成书于东汉初年。全书编排方法是:先举出例子,然后给出答案,通过对一类问题解法的考察和研究,最后给出“术”。它的成书标志着我国传统数学理论体系——初等数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比欧洲早了1400多年。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生学习数学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是数学学习的习惯,三是数学学习的能力。有了较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不代表就能够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就,在较好的数学兴趣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形成与表现出来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定势。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其积极的态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低年级段侧重培养学生课前做好上课准备,课上端坐、静听、举手发言,认真书写,细心计算,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数学课本等良好习惯。注意纠正听课时的不良姿势和随便发言,不完成作业,不爱护书本等不良习惯。 (一)、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知识抽象、逻辑严密的学科,小学生年龄较小,让其在短时间内明白一个道理,单靠老师的硬灌,会感到乏味,甚至望而却步。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还必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力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接受系统性学习的初级阶段,培养兴趣尤其显得重要,因此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用成语、熟语、谚语、谜语、歇后语、故事等多种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诱发兴趣;引导动手操作,激发兴趣;精心设疑,诱发兴趣;通过游戏,激发兴趣和延伸拓宽,增强兴趣。总之,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生的知识与思维之间架起桥梁,让他们感到学习充满乐趣,让他们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需要。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知识面越来越广,人也越来越聪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寓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于教学的始终,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二)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我们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2、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③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从三方面入手:①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仅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了让学生做到课前准备充分,我们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经常检查、督促、讲评。我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训练中,采用多表扬、多奖励的措施。例如:上课铃声停止前,哪一个小组将课本、练习本及必需的文具和学具准备好,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就会给该组表扬并每人奖一颗小星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使学生逐渐“习惯成自然”,养成了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二、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主要包括看、听、想、做四个方面。所谓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听:就是注意听老师的讲课和同学的回答;想:就是想老师所讲的内容,提出的问题以及同学发表的意见;做:就是动手操作和做练习;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

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老师的要求认真的操作学具,做好练习。良好的听讲习惯要着力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培养:(一)、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使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要选好思考的内容。思考内容一般在知识的关键处,通过设计提问的形式出现。例如,教学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时,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式解决时,32+29=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的?这样通过一个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探索计算方法,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内容的同时,还必须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当老师提出问题后,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很快应答,这时为了照顾到中、差生,应该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等待有大部分学生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学生回答,让他们说说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应尽量照顾到全员参与,并且还要注意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二)、善于质疑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创新的基础,善于质疑的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教师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