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期末测试题

2016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a:40 C:12 N:14

一、选择题(2*20=40分)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2.近年来,严重的雾霾天气使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城市遭受了严重污染.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CO2 B.SO2 C.PM2.5 D.NO2

3.下列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天然气,氧气,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氮

D.臭氧,氧气,二氧化硫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医用酒精 B.液态氧 C.碘盐 D.洁净的空气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光亮的铜丝插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将人体呼出的气体导人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红色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6.关于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含义,正确的是

①3H;②Fe3+;③;④SO3

A.①中数字“3”表示三个氢原子

B.②中数字“3”表示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

C.③中数字“3”表示铝原子有三个电子层

D.④表示一个SO3分子中含有一个O3分子

7.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增大

B.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的体积变大

D.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8.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在固态时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D.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变小

9.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O2) B.水(H2O) C.乙醇(C2H6O) D.氯化钴(CoCl2)10.化学实验中常常表现出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

...实验事实的是

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C.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D.在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瓶中产生大量白雾

D.细铁丝伸入氧气瓶火星四射

12.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石蕊变红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生成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气中燃烧,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3.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生铁 C.石灰水 D.空气

14.环保部门每天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中,有时会出现污染指数超标的情况,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之一是 ( )

A.人类的呼吸作用 B.汽车排放的尾气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D.植物的光合作用

15.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泄漏出放射性元素碘﹣131,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则核外电子数为()

A.131 B.78 C.53 D.87

16.2.4克铝和镁的混合物,与 50 克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盐酸的质量分数可能是A.12% B.15% C.18% D.20%

17.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

B.生成H2的质量M<N

C.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D.产生H2的反应速率是N>M

18.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下列生活常见的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A.煤气燃烧 B.冰雪融化 C.西瓜腐烂 D.铁管生锈

19.下列变化中,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潮湿的衣服变干

C.水果榨汁 D.火药爆炸

20.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动物呼吸 C.燃放烟花 D.铜像生锈

二、填空题

21.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5分)

(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主要作用是。

(2)生活中常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的化学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

22.请用化学符号填空:(10分)

(1)5个铜原子;

(2)2个氮分子;

(3)3个铁离子;

(4)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

(5)碳酸钠.

23.(8分)(1)如图是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硫的原子序数是,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填“得”或“失”),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

(2)已知某钾盐可发生如下反应,4K2Cr2O7═4K2CrO4+2X+3O2↑,则生产物X的化学式是.

24.用化学用语

....填空:(6分)

(1)磷的元素符号为;

(2)两个锌离子;

(3)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

25.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8分)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2)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三、推断题(12分)

26.将一种无色液体A和一种黑色固体B混合能得到另一种无色液体C和无色气体D,黑色固体E在D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

①写出以上物质的名称:A B E F

②写出A、B得到C、D的化学方程式:;其中B起作用。

四、计算题(11分)

27.活性碳酸钙(CaCO3)和炭黑(C)常用作橡胶的填充料,用来改良橡胶性能.在不同的橡胶制品中,对活性碳酸钙和炭黑的投料比有不同的要求.现有一份由活性碳酸钙和炭黑组成的橡胶填充料样品,为测定其中活性碳酸钙的含量,小科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取样品4.0g,置于甲中的硬质玻璃管内,乙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通入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后,电子称的示数稳定在150.0g;

④继续保持氧气通入,点燃酒精喷灯,加强热;

⑤充分反应后(C被完全氧化,CaCO3被完全分解),最终电子称的示数稳定在152.2g;

⑥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计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的氧气可以在实验室中利用分解得到.

(2)步骤③中先通入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3)计算样品中活性CaCO3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滴管在使用时不能接触试管内壁,要悬空滴加,加入固体药品时,要将试管横放。故选A.

考点:实验操作

2.A

【解析】A、CO2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B、SO2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NO2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空气的污染问题,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但排放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3.B

【解析】

试题分析: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故选B.

考点:环境保护

4.B

【解析】A、医用酒精中含有水和酒精,属于混合物;

B、液态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C、碘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B.

5.C

【解析】

试题分析:将光亮的铜丝插入稀盐酸中,没有气泡产生,因为铜不能和酸反应;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将人体呼出的气体导人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红色,因为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C.

考点: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

6.A

【解析】

试题解析∶A.①中数字“3”表示三个氢原子,故A正确。B.②中数字“3”表示每个铁元离子带3各单位正电荷,故B错误。C.③中数字“3”表示铝原子最外电子层是有3个电子,故C错误。D.④表示一个SO3分子中含有3个硫原子,故D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中数字的意义。

7.C

【解析】

试题分析:水变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不变,改变的只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所以分子的质量、体积都不变。

考点:物理变化的实质

8.C

【解析】

试题分析:水在固态时分子运动更慢,A错误;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B错误;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C正确;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不变,D错误。故选C。

考点:分子的性质

9.B

【解析】

试题分析:氧化物为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A选项为单质;B选项为氧化物;C选项为含氧化合物;D选项中不含有氧元素;故答案选择B

考点:氧化物的定义

10.B

【解析】

试题分析: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故选B.

考点:变化的现象

11.B

【解析】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瓶中,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2.C

【解析】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石蕊变红,因为生成碳酸;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生成一种气体,不能明确产生的物质名称;硫在氧气中燃烧,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C.

考点:实验现象

13.A

【解析】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A、冰水混合物只有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符合纯净物的定义,所以正确.

B、生铁是在铁中加热熔合进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的,符合混合物的定义,为混合物,所以错误.

C、石灰水中含有碳酸钙和杂质等物质,符合混合物的定义,为混合物,所以错误.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符合混合物的定义,为混合物,所以错误.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类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之一,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特别要指出的是:混合物与纯净物间的本质区别是其组成物质的种类,不是元素的种类.

14.B

【解析】

试题分析: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多种有害成分,其中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很重要的污染气体。故选B.

考点:环境保护

15.C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所以质子数是53时核外的电子数也是53;故选C。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16.BC

【解析】

试题分析:设2.4g全是镁,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Mg+2HCl==MgCl2+H2↑

24 73

2.4g x

24/73=2.4g/x x=7.3g

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7.3g/50g×100%=14.6%

如果全是铝,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2Al+6HCl==2AlCl3+3H2↑

54 219

2.4g y

54/219=2.4g/y,y=9.7g

则该盐酸的质量分数为:9.7g/50g×100%=19.5%

所以盐酸质量分数在14.6%和19.5%之间。故选BC。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7.A

【解析】A、设M、N的质量都是z,相对原子质量为x、y,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n,

M+2HCl═MCl2+H2↑,N+2HCl═NCl2+H2↑,

x 2 y 2

z m z n

x=,y=,

因为m>n,所以x<y,即N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M的相对原子质量,故A正确;

B、由图中信息可知,M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故B错误;

C、由图中信息可知,M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说明M比N活泼,故C错误;

D、由图中信息可知,M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快于N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需要的时间越短,说明反应速率越快,反应需要的时间越长,说明反应速率越慢,要注意理解.

18.B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由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煤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西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铁管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选择B

考点:物质的变化的分类

19.D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0.A

【解析】A、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动物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燃放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铜像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1.(1)吸附;(2)肥皂水;(3)2H2O2H2↑+O2↑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1:2【解析】

试题分析: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主要作用是吸附性。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

分硬水和软水。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的化学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1:2 。

考点:水的净化和电解

22.(1)5Cu;(2)2N2;(3)3Fe3+;(4)2O3;(5)Na2CO3

【解析】(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铜原子表示为:5Cu.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铁离子可表示为:3Fe3+.

(4)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可表示为:2O3.

(5)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3.(1)16;得;6;(2)Cr2O3

【解析】(1)由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知硫的原子序数是16;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16=2+8+x,解得x=6;由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可知,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2)根据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在反应前后不变可以判断:生成物X中有2个Cr原子、3个氧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是Cr2O3;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来解答问题,学生应学会获取直接信息,明确一个小

格中的元素符号、名称及不同位置的数字来解答接即可,同时考查了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要抓住要点:五个一定不变,一个一定变.

24.(1) P (2)2Zn2+(3)

【解析】

试题分析:(1)磷的元素符号为P;(2)两个锌离子表示为2Zn2+;(3)二氧化硫中硫元素

显+4价表示为。

考点:化学符号的书写

25.(1)水分子(2)氢原子和氧原子(3)分子在不断运动(4)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解析】

试题分析:(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2)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考点:微粒的特征

26.①A双氧水(过氧化氢)B二氧化锰E木炭(碳)F 二氧化碳

②过氧化氢→水+氧气(条件催化剂)催化作用

【解析】

试题分析:无色液体A和一种黑色固体B混合能得到另一种无色液体C和无色气体D,那么该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A为过氧化氢,B为二氧化锰,C 为水,D为氧气;黑色固体E在D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那么该反应为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E为碳,F为二氧化碳。①由推测可得以上物质的名称:A双氧水(过氧化氢)B二氧化锰E木炭(碳) F 二氧化碳;②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其中B-二氧化锰为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考点: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27.(1)过氧化氢(或氯酸钾、高锰酸钾);(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造成干扰;(3)样品中活性CaCO3的质量分数为96.6%.

【解析】

试题分析:(1)实验中所用的氧气可以在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或氯酸钾、高锰酸钾)分解得到.

(2)通入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能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造成干扰.

(3)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52.2g-150.0g=2.2g,

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aCO3CaO+CO2↑ C+O2CO2

100 44 12 44

x y 4g﹣x 2.2g﹣y

解得:x=g

样品中活性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96.6%.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气体的干燥(除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