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运输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我国运输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我国运输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我国运输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2017年公路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资料

2017-2022年中国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97751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公路运输行业研究报告(2017年公路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公路运输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公路运输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公路运输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公路运输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899964876.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公路运输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7-2022年中国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97751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6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Email:kf@https://www.doczj.com/doc/899964876.html, 网上阅读:https://www.doczj.com/doc/899964876.html,/2/51/GongLuYunShuWeiLaiFaZhanQuShiYuC.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公路运输是构成陆上运输的两种基本运输方式之一。它是对外贸易运输和国内货物流程的主要方式之一,既是独立的运输体系,也是车站、港口和机场物资集散的重要手段。中国公路运输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公路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显著增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但是也存在许多突出问题。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由于公路运输网一般比铁路、水路网的密度要大十几倍,分布面也广,因此公路运输车辆可以“无处不到、无时不有”。公路运输在时间方面的机动性也比较大,车辆可随时调度、装运,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时间较短。尤其是公路运输对客、货运量的多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汽车的载重吨位有小(0.25t~1t左右)有大(200t-300t 左右),既可以单个车辆独立运输,也可以由若干车辆组成车队同时运输,这一点对抢险、救灾工作和军事运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016年全国公路累计完成客运量156.2 5亿人,同比下降3.5%。2016年全国公路累计完成货运量336.34亿吨,同比增长6.8%。 近20多年来,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公路运输能力大大提高,在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相比,公路运输仍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公路运输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公路货运中大宗货物、初级产品所占的份额呈下降趋势,对运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 《2017-2022年中国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对公路运输市场的分析由大入小,从宏观到微观,以数据为基础,深入的分析了公路运输行业在市

未来十年我国运输结构的可能演变及趋势

未来十年我国运输结构的可能演变及趋势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运输结构的含义,分析影响运输结构变化的诸如需求、供给和制度等方面因素,并在分析其演变趋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运输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及其趋势。 关键词:运输结构需求供给制度趋势 一、运输结构的含义 运输结构是指运输部门内外部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有机比例和构成,大体上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的运输结构是从国民经济整体考察运输业的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的适应程度,以及为了建立适应性运输业而应有的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和运输业产出比例。中观层次的运输结构是从运输行业内部考察各种运输方式的构成,以及为了实现合理分工协作所需的比例关系,微观层次的运输结构,是从每种运输方式内部的各个环节考察其构成比例。 二、影响运输结构变化的因素 (一)需求因素 人们具有对高效率的运输服务的需求,包括生活和生产的运输需求,这种需求促进了运输的产生和发展,不同运输方式的客运和货运带给人们不同的效用。这种效用评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并引起了运输需求和运输结构的变动。在生产上,物流的出现就反映了运输需求向高级化发展的趋势。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系统化不断加深,产品产前、产中、产后过程的一体化趋势增强,上下游产业链及相关产业之间在商品、信息、资金上流动的协调性要求提高,从而对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提高速度、提高通达性和灵活性、提高组织化程度等。道路运输尤其是高速公路以其方便灵活、通达性强、节省时间、货损货差小的优势在世界各国普遍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经历过长期发展的铁路运输所占市场份额逐步减少。 (二)供给因素 供给因素也是运输结构函数的自变量之一。一方面表现在新技术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的促进的不均衡上,从而促使不同运输方式的性能对比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投资结构出现变化,并最终引起综合运输体系中不同运输方式构成比例的变化。另一方面,新的运输方式的出现则会因为在某一方面的优势而吸引需求者并在运输体系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打破原来的格局。航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使航空运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高速铁路的出现则有望夺回被高速公路和航空夺走的一部分市场份额。因此,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发展对运输结构的演进至关重要。

集装箱船运输市场发展现状及其分析

集装箱船运输市场发展现状及其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同时也推动了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也不断加强,这就促使了我国集装箱船运输市场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对集装箱船的分析及我国集装箱船运输市场的现状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环境,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的势头,提出解决集装箱船发展中遇见的问题。 关键词:集装箱船现状发展解决问题 一、集装箱船运输概念及其优点 集装箱船可分为全集装箱船和半集装箱船两种,它的结构和形状跟常规货船有明显不同。集装箱船装卸速度高,停港时间短,大多采用高航速,通常为每小时20—23海里。近年来为了节能,一般采用经济航速,每小时18海里左右。在沿海短途航行的集装箱船,航速每小时仅10海里左右。近年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国进出口的杂货约有70%--90%使用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船有以下优点: 首先,可以节约装卸劳动力,减少运输费用。一般货船采用单件或小型组合件形式装运,费力又费时。集装箱船采用国际统一规格的集装箱运输货物,打破了一捆、一包单件装卸的传统形式,大大减轻装卸工人劳动强度,加快了装卸速度,减少人工装卸费用。 第二,利用集装箱船运输,可以减少货物的损耗和损失,保证运输质量。这是因为货物在生产工厂里就装进一只只集装箱,中途经公路、铁路、水上运输,均不开箱,可把货物直接运到用户手中。这样,可减少货物在运输途中损耗和遗失,还可节约包装费用。 第三,集装箱船装卸效率高。一艘集装箱船的货物装卸速度大约是相同吨位的普通货船三倍左右,而大型高速集装箱船的装卸速度差不多是同吨位普通货船的4—5倍。这样,可减少船舶停靠码头时间,加快船舶周转,提高船舶、车辆及其它交通工具的利用率。 由于集装箱船进行集装箱运输具有上述优点,所以,集装箱船和集装箱运输得到迅速发展。同时,集装箱船的出现,对港口、码头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出现了传送带、货架搬运车、铲车及各种形式装卸机,还出现专门停靠集装箱船的码头。集装箱船码头又长又宽,可停靠各种类型的集装箱船,码头上还有相当宽大的堆放集装箱的场地 二、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 现代集装箱船正向着大型化、高速化,多用途方向发展。我国集装箱船研制虽然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却很快。我国在包括集装箱、集装箱装卸机械、集装箱船舶的制造和出口,到大吨位集装箱码头的建造,集装箱远洋船队的建立以及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标志着我国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随着亚洲国家“世界制造中心”地位的确立,工业制成品数量将大幅增长,加上亚洲至欧洲、北美洲的远距离运输需求的增加,今后我国航运市场对集装箱船运力的需求仍将保持兴旺态势。大型集装箱船因载箱量加大,减少了航次,能源消耗和劳务投入相对减少,同时适应了全球海运物流量不断扩大的客观需求,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趋势势在必得。 因此,随着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我国国际贸易秩序和经营环境的改善,外贸运输需求将持续稳定增长,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国际国内集装箱运力投入将加快步伐,总体运力运量供求形势将趋于平衡。 三、我国集装箱船运输业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集装箱港口的发展和海上集装箱运输规模的快速增长, 给世界和中国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降低了全球贸易成本, 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改善了经济和产业结构, 提高了世界经济发展质量; 有力地支持了全球航运业的发展, 支持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目前, 我国集装箱运输业发展形势喜人, 但并非高枕无忧, 还

我国运输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运输市场现状分析 一运输市场发展现状 (一)总体规模 2011年底我国运输市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据统计2011年,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3696961万吨和159324亿吨公里,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04%和12.33%;累计完成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3526319万人和30984亿人公里,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85%和11.07%。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吞吐量616292万吨,增长12.39%;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6400万标准箱,增长13.10%。 (二)各种运输方式情况 1铁路运输 2011年铁路旅客发送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0.6%,旅客周转量比上年同期增长8.8%。货物发送量(不含行包)比上年同期增长7.9%,行包比上年同期增长5.9%。主要品类运输情况,2011年煤炭运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3.4%,石油运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2%,粮食比上年同期下降1.6%。 2011年铁路客货运量保持平稳增长,生产运行情况良好。全年增速“前高后低”,货运量比客运量增速趋缓幅度更为明显,其中货运量同比增幅有所波动。 (1)铁路的客运量与旅客周转量从总量上看稳步增加,但增幅放缓。相比之下,公路和航空的客运量与旅客周转量正在快速扩张。铁路客运量与旅客周转量占总交通运量的比例正在逐年降低,而公路和航空的客运量与旅客周转量占比逐年增加。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经济发展、社会节奏加快、人民收入提高,客观上增加了对公路和民航这样灵活、高效的交通工具的需求。铁路客运的客运高峰一般集中在节假日(特别是春节时期)。 (2) 货运量与货物周转量,目前我国铁路货运还停留在对大宗散货等低运价、低回报率的运输上,运输结构的层次比较低,结构调整比较缓慢。现代运输市场上对冷藏运输、罐装运输、集装箱运输等需求日益增加,而铁路运输无法满足这些需求,铁路客运量与旅客周转量占总交通运量的比例正在逐年降低。 2公路运输 2011年上半年公路货运保持平稳增长,下半年受下调公路收费和成品油价格变动等因素作用,公路货运稳中有升。2011年,全国营业性客车完成公路客运量328.62亿人,旅客周转量16760.25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7.6%和11.6%。全国营业性货运车辆完成货运量282.01亿吨,货物周转量5137.74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5.2%和18.4%,平均运距182.17公里,比上年提高2.8%。城市客运方面 2011年全国拥有公交专用车道4425.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699.6公里,公交停车面积4375.0万平方千米增长18.6%,轨道交通车站1147个,增加170个。全国拥有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45.37万辆,拥有轨道交通运营车辆9945辆,24330标台。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引言 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规格和强度的专为周转使用的大型货箱。在我国某些地区,如香港和台湾等地其又被称为“货柜”。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运输方式,是运输领域的重要变革,是世界杂货运输的发展方向。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各国都把集装箱运输的普及和发展看作本国货物运输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实力增强的重要标志。 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我国集装箱化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么多年发展以来,我国集装箱船队发展迅速,航线不断增加;集装箱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内陆技术运系统明显改善;依靠科技进步,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我国对于集装箱运输的研究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集装箱运输量、运输船队及船舶的发展研究;二、集装箱码头、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三、国内外集装箱运输市场、各集装箱码头竞争力评估研究;四、国内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等。 二、主题 自集装箱运输产生以来,由于其具有运输私密性好、包装不易破损、运输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装载密度高、码垛规范等特点,在进入七十年代后逐渐成为航运业发展的主流。 Aidas Vasilis Vasiliauskas 和Jurgita Barysiene(2008)讨论了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集装箱的发明和应用给交通系统带来的变化、世界集装箱船队的发展以及世界港口集装箱运输量的发展趋势,指出世界集装箱运输的增长是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政策性因素等长期作用的结果。对于本国影响方面,Andres Tolli和Juri Laving(2007)指出,中国集装箱运输在今后的十年里将以其占据的市场份额主导世界集装箱的运输,他希望能良好地利用爱沙尼亚的有利地理位置,在中国港口广泛的开展集装箱中转运输,以集装箱码头运作和航线的共同联盟来增加该国的集装箱运输量。而对于未来发展方面,Jakov Karmelic, B. Sc.(2009)通过数据分析了世界十大港口的吞吐量、全球集装箱船船队以及这些船队能力的排名,指出对于目前以及未来的状况,认为很有必要详细分析前几个周期的态势及其对航运市场的影响,以防止更多危机产生。继于此,Gokhan

交通运输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现状与问题探讨教学文稿

交通运输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现状与问题 探讨

摘要:物流业作为二十一世纪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我国的经济竞争实力具有积极意义。交通运输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实现交通运输业的有效竞争和规模经营之间的平衡。因此,本文从我国交通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现状入手,对交通运输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对策进行了重点分析,以期为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物流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市场准入制度;现状;问题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使我国交通运输业物流市场发展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时期。交通运输市场准入,主要指的是对进入交通运输市场并成为交通运输市场主体的条件和资格以及相关范围确立的法律制度。因此,交通运输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法律问题。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个领域流动日益频繁,因此,市场准入涉及的社会关系也更加复杂。 二、我国交通运输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现状 交通运输作为整个物流服务流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了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运以及管道运输等方式(如下图1所示)。 公路运输相关的市场准入制度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经2004年4月14日国务院第48次常务会议通过,2004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6号公布)以及《道路货物运输以及站场管理规定》(2005年6月16日由交通部发布)等[2]。相关法律规范的出台对公路运输的市场准入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驾驶人员要求、车辆合格要求以及线路运输要求等。但是,这些规定并没有对管理人员以及公路运输资本和技术进行明确地说明。根据前瞻数据中心监测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的公路运输货运量达到将近28亿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约13.5%。1月份至7月份,公路运输货运量累积达到178亿吨,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0% 水路运输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涉及《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2012年9月26日国务院第21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服务业管理规定》(1996年6月18日交通部首次制定发布,1998年7月30日第一次修正,2009年4月20日第二次修正。)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对水路运输企业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例如水路运输企业需要有固定货源和足够流动资金以及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等。但是,这些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还有待提高。 铁路运输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中,《铁路法》是铁路行业政府管理的基本依据。因此,铁路运输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政府部门将铁路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有效方式,对铁路实行干预。 总的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在逐渐地完善,并且相继制定了有利于促进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制度。 三、我国交通运输业物流市场准入制度问题分析

公路建设运输行业的分析现状

摘要 一、公路建设与运输行业和国民经济发展 2007年是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年,为了抑制经济由偏热到过热,防止通胀从结构性转向全面,调控当局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发行了130期央票,发行了15239 亿的特别国债,并辅以上调印花税和信贷窗口指导等措施。但是,2007年我国社会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发展,居民交通出行更加活跃,现代物流业在政府重视下实现跳跃式发展,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这些都对公路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形成了公路行业发展的积极动力。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1998—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及交通运输业对GDP的贡献率 公路运输现已成为5 种主要运输方式中完成运输量最多,实现营业收入最高的一种运输方式。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58.37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2。67万公里。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显著提高。公路密度继续提高,通达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国公路密度为37。33公里/百平方公里,比上年末提高1.32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8.96%,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88。24%,分别比上年末提高0.69个和1。84个百分点.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到313.44万公里。全国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是历史上建成里程最多的一年.各地区公路里程持续增长,公路技术状况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完成公路客运量205。07亿人、旅客周转量11506。77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13.6%;全社

会完成公路货运量163.94亿吨、货物周转量11354。69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1.8%和16。4%.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92。0%和53。2%,分别比上年提高0。1个和0。4个百分点;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72。3%和11.4%,分别比上年提高0.3个和0.4个百分点。公路建设投资额平稳增长.全社会完成公路投资6489。91亿元,比上年增加258.86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回落9.4个百分点。 二、公路建设与运输行业总体供需状况 (一)2007年整体供需情况 行业需求方面,公路的需求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中的人员和物资的流动,需求的强度与国家的经济活跃程度紧密相关,具体由旅客和货物周转量来衡量。过去10年,除“2003年非典”的特殊年份外,公路的客、货运输周转量增速在6%到14%之间波动,其它年份与GDP 增速的差距不超过4%,而且变化的趋势与GDP增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资料来源:交通部历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1998—2007年我国公路客运量及公路货运量增长率 行业供给方面,由于我国公路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和地方自筹资金。然而,银行贷款是需要偿还的,而地方筹措的资金都是需要回报的.在公路供给不足的情况已经大为改善的大背景下,新建收费公路的交通量增速都会较以前慢,而公路建设的土地成本和财务成本却在不断上升,目前公路的通行费率又难以上调,总总因素使得新建公路的投资回收期越来越长,回报率越来越低,资金投入的动力越来越弱.近几年公路投资缺口的不断增大就是证明. (二)未来几年供需状况预测 近年来,由于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激升和居民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未来的公

我国道路运输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道路运输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我国道路运输发展历程回顾 (一)公路运输业的初步建立和发展时期(1947年—1977年)。1949年—1957年,恢复与初步发展期,1958—1977年公路运输业动荡发展时期 (二)公路运输业的转变和蓬勃发展时期。1978—1991,年公路运输市场化发展时期,1992年—1997年公路运输业的全面发展期(三)1998年至今,公路运输业的跨越式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的公路运输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速公路的里程从1998年的8733公里增至目前的7.5万公里(截至09年6月),位居世界第二位(美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为8万公里)。2、公路运输市场的快速发展,交通主管部门开始全面开放公路客货运输市场,取消货运运力额度的控制,培育和建立运输市场体系。全面清理整顿道路运输市场,打击非法违规经营,规范经营者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初步实现了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3、公路运输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促进现代物流业和ITS(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路运输业主开始把高新科技手段引入运输管理中,GPS、GIS、EDI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信息平台等逐步成为运输业的重要配备。 二、现阶段发展状况及问题 (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公路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路网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得到长足发展,路网的通达深度及通过能力显著提高。但公路网等级结构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1、公路网总里程中高等级公路里程比重偏低。2、就总体而言,在目前我国公路网的规模还很小和技术水平还较低的情况下,高速公路在公路网所占比重达到0.86%,相对来讲偏高(90年代发达国家该比重在0.2~1.6%的水平:美国为1.1%,

当前我国公路运输领域应用货运APP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公路运输领域应用货运APP现状分析 一、货运APP在公路运输应用的商业机会分析 1.卡车市场巨大,卡车司机总量大 在我国,公路货物运输占交通运输总量80%以上。据物流行业媒体统计不完全数据,我国每年公路运输费用4万亿元左右,物流公司和货主的数量远超百万,司机人数约3000万人,其中重卡车司机500万人以上。从CFLP(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维持在18%附近。这比美国、德国和日本高9.5%左右,且比全球平均水平高6.5%左右。 2.智能手机在卡车司机中推广 移动互联网无时无刻不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各种各样的手机APP充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在物流行业也不例外。货运App是2021年年末开始走向大家视野,相信必在2021年疯狂玩转物流行业。因此,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飞速发展,给了货运APP登场强大支持。目前移动互联网技术正不断广泛普及应用于卡车司机。业内有关企业曾对200万卡车司机统计抽样调查,他们当中目前智能手机的使用率已经达80%以上,即从数据的侧面可推断,我国卡车司机呈年轻化趋势,80后、90后卡车司机将成为主流。这一发现为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的物流格局带来重大的商业机会。 3.货运资源信息共享的急切性 货运行业最原始的信息化依靠一个个小小黑板。最初,全国各地的货车停车场和物流园区都设有许多小黑板,寄件人先将货物信息和联系方式展示在小黑板上,然后司机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围上来看,选择自己最感兴趣和最符合的信息,立刻主动联系货主,以此实现揽活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仅仅局限于司机本人在小黑板前面,并且只能清楚此地的货物运输信息,没办法知悉返程是否会有货物运输,所以通常货车司机会担忧回程空载而提高运输费用,甚至有时根本不揽货,

中俄两国之间的货物运输状况分析 论文

中俄两国之间的货物 运输状况分析 第三小组 小组成员:蒋婷婷、金孟德、 李洁、李欣瑶、 李碧莲、梁永刚、 蔺亚男

目录 摘要 (1) 一、中俄两国贸易现状 (1) 二、中俄两国的主要运输方式 (2) 三、中俄边境口岸在中俄经贸合作中的作用 (6) 四、中俄边境口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五、对俄边境口岸发展对策 (8) 六、总结 (10) 文献来源 (11)

【摘要】中俄两国作为相邻大国,已经建立起比较稳固和比较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合作关系,这标志着中俄两国的政治关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稳步推进以及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双边经贸合作快速稳定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俄已互为重要的经济技术合作伙伴。 【关键词】中俄、边境口岸、海运、公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 【正文】 一、中俄两国贸易现状 俄罗斯国土辽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雄厚,与我国的经济状况形成互补性的格局。中国是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我国对俄贸易发展极为中俄贸易正处于一个较好的时期,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在俄贸易市场的研究,发展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这对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俄两国的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提供了 良好的国际环境。两国的地缘优势得天独厚,在四千三百多公里相接壤的边界地区,银行结算、法律仲裁、质量监控和通关等多方面的制度与法规还不够健全,在缺少行业协调情况下,经营秩序混乱,这种混乱的贸易秩序又延伸到对方市场,导致两国贸易条件恶化,将会制约两国的经济贸易发展;进出口商品结构方面的问题,我国自俄进口

全国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国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5/08/19 --------------------------------------------------------------------------------------------------------------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拉动了对运输生产的需求。交通运输部门加强运输组织,积极挖潜扩能,确保重点物资运输,努力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使运输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增长态势。 一、当前我国运输生产的主要特点 上半年运输生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铁路货运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前6个月, 铁路日均装车10.39万车,同比增加6345车,增长6.5%。货物运输完成11.3亿吨,同比增加7748万吨,增长7.3%。二是重点物资运输得到保证。铁路完成煤炭运量5.2亿吨,增长9.3%。煤炭新增运量占铁路新增运量的58%。煤炭港口发运1.85亿吨,增长11.7%。其中内贸煤炭发运增长23.7%,外贸出口同比减少19.8%。另外,石油、化肥农药分别增长7.1%和14.3%。港口共接卸外贸进口原油和海洋原油分别增长9.6%和11.2%。三是公路运输稳步增长。由于治超和降低大吨位车辆路桥通行费和高速公路网的延伸,各种大吨位车辆快速增加,全社会完成货物运输63.1亿吨,增长7.9%。四是水上运输增幅较大。中海、中远、长航三大航运集团水运量完成

3.5亿吨,增长15%;江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3.9亿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6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8%和18.1%;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122.4万箱,同比增长25.3%,增幅高出外贸货物吞吐量7.2个百分点。 二、当前运输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 今年上半年,尽管运输生产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突出表现在运输能力与需求的矛盾得到缓解,运输需求有所下降。 (一)全社会运量增幅下降。上半年全社会不同运输方式运量尽管增长8.9%,但是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同比下降了5.9个百分点。从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看,除铁路仅增长0.2个百分点外,公路、水运、民航则分别下降7.4、4.4和28.6个百分点。 (二)铁路运输增幅减缓,部分省市增速回落较多。上半年铁路货物运输完成11.3亿吨,同比增长7.3%,增速同比减缓1.7个百分点。据广东、江西、福建、湖南、浙江等铁路运输比较紧张的省市反映,今年春运以来,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逐月缓解,尤其是进入二季度后,运输出现了负增长。上半年广东、江西两省铁路货运量同比分别下降4.6%和1.5%,增速同比回落24.2和23.7个百分点;湖南、浙江和福

中远集团运输现状分析

中远集团运输现状分析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简称中远集团,是中国政府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中央企业之一。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成立于1961年4月27日,成立之初是一个仅有4艘船舶、2.26万载重吨的小型船运公司。1978年起开始从事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 20多年来,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其国际集装箱运输规模从1艘船218箱位发展到现在拥有包括6艘5446箱位的第五代集装箱船在内的109艘船共20.5万箱位,位列世界第6位。发展至2012年,中远集团已经成为以航运、物流码头、修造船为主业的跨国企业集团,已经确立起在国际航运、物流码头和修、造船领域的领先地位,2012年稳居《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384位,但是由于近年受全球经济、贸易格局变化和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近年来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严重滑坡以及因为经营不善使得在干散货运输业务出现巨亏,使中远集团面临了极其严峻的考验。 中远集团的集装箱运输可以追溯到1978年,它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苦创业过程。从1978年起第一艘218标准箱位的集装箱船发展到现在的5446标准箱位的第五代集装箱船;再到从1艘船218箱位发展到现在的109艘船20.5万箱位,从开辟1条澳大利亚航线发展到现在遍布全球的20多条主干航线;中远集团共用了20多年时间走过了航运发达国家约30年才走完的路。经过我们小组的总结分析,得出中远集装箱运输事业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94年):分散式外延规模扩张阶段。其背景是计划经济,卖方市场,企业以生产为导向,集团所属上海、广州、天津远洋运输公司各自发展集装箱运输,规模迅速扩大,但没有形成整体规模。 第二阶段(1994年至1998年):集中经营、分散管理阶段。其背景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揽货成为必须,企业形成销售导向经营模式。为了适应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增强中远集装箱运输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993年中远集团首先统一箱管业务,接着于1994年1月1日在北京成立了中远集装箱运输总部,对集团所属各公司的集装箱船实行集中经营、分散管理,初步形成了规模,并在初期就取得了较明显的经济效益。 第三阶段(1998年至今):统一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阶段。其背景是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竞争日趋激烈,处于市场发育成熟期的外国船公司以其先进的营销观念、手段、策略打入中国航运市场,集中经营、分散管理和传统的以完成货运量和揽货量为目标的经营思想和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与要求,企业经营必须以市场营销为导向。1997年7月中远集团决定实行中远集装箱运输经营管理一体化和全球市场营销一体化改革。通过对中远集装箱运输总部和上海远洋运输公司的合并及对集团所属各公司船舶资产的重组,中远集团在国家主管部门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1998年初在上海浦东注册组建了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实现了集团集装箱运输经营管理的一体化改革目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 摘要:文章基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综合运用各种数据处理方法,从交通运输需求分析,交通运输供给分析,未来交通运输规模与结构分析,发展战略与实施策略分析这几个方面,结合国内外先进的交通理论,研究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规划。 关键词:需求;供给;规模 1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与现状 1.1 运输线路不断延伸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加深,国家运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1998年末,我国各种运输线路总长度已达297.5 万km,比1949年增长15.4倍。其中,铁路营业里程5.76万km,内河通航里程11万km ,公路里程127.85万km,民用航空航线里程150.6万km,管道运输从无到有,目前输油输气管道已达2.31万km,90%的原油已通过管道输送。 1.2 交通运输网布局大为改观 随着成渝、宝成、成昆、湘黔、襄渝、天兰、兰青、南昆等10多条铁路干线相继建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已基本形成。目前,西南、西北地区的铁路里程已占全国的24.0%;公路里程已占全国的30.0%,不仅实现了县县通公路,而且98.7%的乡镇和87.7%的行政村也已通公路。民航运输也逐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连结全国138个城市的国内民用航空网。 1.3 交通运输网质量显著提高 在运输线路不断延伸的同时,线路质量也得到改善。铁路朝向重型化发展,在正式营业的线路上铺设50 kg以上重型钢轨的线路里程比重已由1949年的8.5%提高到1998年的91.1%。无缝钢轨线路里程达25 979 km,占铁路线路总里程的32.9%。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充分体现出我国铁路建设业的高层次、高水平。同时,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高等级公路的水准得到了质的提升。 此外,我国交通运输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装备、新技术在交通产业得到了充分运用,提升了我国交通系统的层次水平,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有效保证了交通设施运行的效率和安全。 2 交通运输需求分析 为了定量地研究运输需求量受各影响因素影响的弹性大小,需引入运输需求函数的概念。运输需求函数是用函数形式表示运输需求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记为: Q=f(P,G,H,Y,A,Z,…) 式中:Q为运输需求量;P为运输服务价格;G为工农业生产的规模和速度;H为产品运输系数;Y为国民经济的产业和产品结构;A为生产和运输布局;Z 为人口增长及其构成;“…”表示其他因素。 我们以客运需求为例,对其进行函数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表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则显示了居民的消费水平。而运输服务价格等数据难以获取,经济体制,服务质量等因素难以量化。为简化计算过程,了解客运需求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及其一般规律。我们选取人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这三个指标,计算其与旅客周转量之间的关系,即Z为人口,I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G为国内生产总值,Q为旅客周转量。假设旅客的需求均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9787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899964876.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97871←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810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ongHangYeXianZhuangYuFaZhanQianJing.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已从探索进入到实际开发和应用阶段,且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态势。2012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包含智能公交、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卡口、交通视频监控、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城市客运枢纽信息化、G PS与警用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和交通指挥类平台等10个细分行业的项目数量达到4527项;市场规模达到163.3亿元,同比增长21.68%。2013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为192.9亿元,同比增长20.6%。预计,2014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230.98亿元,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488.21亿元左右。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智能交通建设,市场持续增长,从目前智能交通行业整体发展来看,预计到2015年,我国智能交通领域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左右,智能交通市场正在不断扩容,为各类相关智能交通软硬件提供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商机。 从发展趋势来看,物联网和智能交通的结合将是必然的选择,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将成为未来智能交通发展的核心技术。从行业的投资机会来看,由于智能交通项目往往地域性较强,因此在投资时可关注区域内领先的企业以及拥有有效核心技术的企业。其中,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一线城市的智能交通市场竞争相对更加激烈,而未来二三线城市的智能交通也将获得更快的发展。同时,从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细分市场来看,预计智能交通前端的视频监控设备厂商、整体解决方案厂商以及城市智能交通运营商将获得更多的关注。 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几年,ITS主要应用于我国的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这两个领域。随着公路、铁路、城轨、水路、航空建设的进一步加快,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必将加快其步伐,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以超过25%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目前在全国2300个县级以上城市中,近半数以上的城市不同程度地安装了现代化的交通管理技术系统,“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200个以上的大中型城市建立城市交

分析我国客货运输结构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

运输经济学作业二 分析我国客货运输结构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 客运结构演变: 建国之初,我国客运结构比较单一,铁路占主导地位,公路、水运、航空只起辅助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客运虽还是旅客周转量,铁路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公路和民航稳步上升。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客运以铁路为主,1970年完成旅客周转量仍占69.60%,公路占23.30%,航空很少。进入20世纪80年代,客运结构更发生了明显变化,铁路比重继续下降,公路和航空在客运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到1995年,铁路客运量仅占8.76%,旅客周转量占39.39%,而公路客运量达到88.76%,虽然公路客运运距较短,但旅客周转量比重也达到51.13%,航空客运量虽低,但周转量比重占到7.57%,说明航空在长途客运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六五”和“七五”期间,铁路和公路旅客运输结构的变化幅度比前几个五年计划时期要小得多。“九五”和“十五”期间,航空客运的比例逐渐增大,旅客周转量比重达到了11.71%,公路运输占据了主导地位,客运量达到90%以上,旅客周转量也保持50%以上。2010年11月累计客货运输统计数据显示:公路客运仍是旅客运输主要方式,占客运总量93.28%,与此同时,民航旅客运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逐渐成为旅客运输重要新生力量。 客运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1)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是决定客运结构的首要条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决定着人们的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而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又决定着人们对各种运输方式的选择偏好与客运结构。当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的时候,人们对运输方式的选择更注重经济性;整个社会还不太富裕的时候,劳动时间的价值也不太高,人们旅行的时候并不过分注重旅行的速度。只有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才注重旅行的舒适性和个性;只有当人们的劳动时间有相当高的价值时,人们才更重视旅行的速度。 (2)当价格因素不成为人们自由选择运输方式的制约因素时,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行速度方面的差别是推动客运结构演变的主要原因。劳动时间价值的不同会导致人们选择运行速度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而,各种运输方式的服务质量、安全性、灵活性和舒适度等也会和速度一起成为影响旅客运输结构演变的共同因素。

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邯郸市主城区道路网结构呈方格网加环形的道路网络布局。各级道路总长度达到302.91km,道路面积为10.59k㎡,道路面积率9.62%,其中快速路4条,主干道24条,次干道24条,支路117条。主城区现状主干道中:中华大街、光明大街、滏西大街、滏东大街、人民路、丛台路的断面形式为三块板,浴新大街、学院北路、渚河路、农林路、陵园路、联纺路部分路段道路断面形式为三块板,其余主干道多为一块板。主干道路面宽为15-30m,主干道间距为800-1200m。次干道断面形式为一块板,路面宽度为8-15m,主次干道间距为400-600m。支路路面宽度为8m及以下,断面形式为一块板。道路交叉口以平面十字交叉形式为主,T形交叉为辅。主干道相交叉的路口有47个,其中34个为交通信号灯控制路口,10个为立交桥,经过渠化改善的路口有14个。目前,行人过街还是以人行道为主,主城区只有一处过街天桥和地下道路设施位于火车站东侧浴新大街上,其余无行人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设施。 依据资料数据显示,2008年邯郸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06.3万辆,是2000年46.97万辆的2.26倍,并且逐年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 率高达10.75%,2012年邯郸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32.5万辆。在2008年机动车比例构成中,摩托车以56.74%居于榜首,可见摩托 车出行是主城区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2008年公交车数量为1213两,是2000年367辆的3.3倍,公交车保持逐年增长趋势,年平均递增16.9%。目前,主城区范围内停车场共计312处,停车位 8658个,其中核心城区内停车场数量为275处,停车位7593个, 占总停车位数的87.7%。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机动车出行高峰可分为三个时段:早 上7点至9点;中午11点45至12点30分;下午5点30分至7 点30分,车速保持在30-40km/h。早高峰小时流量最大为中华北大街与人民路口南由南向北方向达到2899辆/小时,晚高峰小时流量 最大中华南大街与陵园路口南由北向南方向达到2992辆/小时,自

我国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1我国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交通运输行业是国务院节能减排重点行业,道路运输业又是交通运输行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关键。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客货运输需求旺盛,交通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道路运输汽、柴油消耗量在我国石油能源消费量中的比重逐年增加。近几年,交通运输行业的石油消费总量约占全社会石油消费总量的1/3,其中道路运输石油消费量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比例超过50%。截至2009年,全国道路运输车辆的保有量达到1087.4万辆,占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的5.8%,道路运输业所消耗的成品油占全国成品油消耗总量的30%左右。当前,我国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明显偏低,我国机动车油耗水平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25%,货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 1.1道路旅客运输 2009年,全社会完成道路客运量277.9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3511.4亿人公里[1]。2005—2009年我国道路客运量及旅客周转量完成情况及同比增速见图2-1和图2-2。 图2-1 2005—2009年我国道路客运量及同比增速

图2-2 2005—2009年我国道路旅客周转量及同比增速 1.1.1企业总体规模状况 2009年,我国共有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的业户约22.5万户,其中企业业户1.9万户,个体运输户20.5万户。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业户中,班车客运经营业户6.1万户、出租客运经营业户13.8万户、旅游客运经营业户0.2万户[1]。2009年我国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业户构成情况见表2-1。 表2-1 2009年我国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业户构成(户) 类型合计客运企业个体运输户 班车客运61036843152605 出租客运1382556984131271 旅游客运20761958118 2008—2009年我国客运企业车辆规模构成情况见图2-3。 图2-3 2008—2009年我国客运企业车辆规模构成 班车、出租和旅游客运企业中,分别有38.4%班车客运企业、26.4%的出租客运企业、49.5%的旅游客运企业的车辆数在10~49辆/户之间[1]。2009年我国各类客运企业车辆规模构成情况见图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