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论论文——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论论文——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论论文——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论论文——教学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邓萍112062010006

摘要:从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几个角度对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可能与一定》进行分析。最后对这堂进行了综

合平析。

关键词: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综合分析

一、从教学主体看课堂

教学主体是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教学活动过于重视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成为了重复加工产品的工人,而学生已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成为学习的机器。

新课程则强调,教学不是孤立的活动,更不是枯燥的课本内容的机械传递。因而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和谐成为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

这是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老师在教学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游戏、小组互动等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给予了学生从分的时间让他们玩一玩,画一画,记一记,想一想,并让学生们充分的进行展示和交流,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另一方面,学习的活动又是在老师悉心指导下进行的,在关键时刻给予点拨,并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归纳,有效地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结合在一起。

二、从教学目标角度看课堂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向导、监控、激励、评价的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及时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教学目标引导着教学的进行,同时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这堂“可能与一定”的小学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有:1、通过各种生活情境和适当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或确定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可能与一定的问题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普遍现象,并初步培养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这些教学目标的设定切合新课程的标准,体现了教学目标知识维度(把握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或确定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技能维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培养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三维目标的和谐。同时体现了教学目标设计的整体性(注意到了“知识”、“感受”、“应用”等不同层次的目标,涵盖齐全。)、灵活性、科学性原则。

教学三维目标的和谐不仅体现在教案设计中,还体现在学实践活动中。这堂课中,老师设定了游戏、活动、小组交流等活泼且符合教学对象年龄特点的教学形式。学生在自己参与的活动中不仅获取了知

识,而且体会到了数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在有趣的活动中发展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有效地将三维目标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三、从教学内容角度看课堂

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共同作用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行为习惯的总和。教学内容中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思想、观点、信念、行为习惯也不容忽视。

这堂“可能与一定”的小学数学课从学生的生活空间选取了教学

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取了从生动有趣的故事出发,引发学生对生、死可能性的思考等内容的选取既满足了教学内容选取的基础性要求,同时也关照了教育对象的特点,选取“手心手背”等游戏内容有十分贴近生活,其一,它是与学生的认知经验、认知能力一致的,他能被学生所认识,所理解,而不是让学生茫然不知为何物。其二,教师对他的选用不是随意的“信手拈来”,而是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来,但又不囿于生活经验,而是把学生置于一个实际的随机环境中亲自体验问题的随机性,经历研究随机性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从对可能与一定的表面认识,上升到对可能与一定隐含的科学性的探索上,从对故事、游戏的兴趣,上升到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上。因此,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教育意义,是活化教学材料。他不仅能引发学生认知的共鸣,而且能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传统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和内化,而新课程则关注教

师的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更多的鼓励教师更具自身知识和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灵活使用教科书。

四、从教学方法角度看课堂

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向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还受到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

这堂“可能与一定”的小学数学课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谈话法、游戏法。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谈话法较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广泛应用。这堂“可能与一定”的小学数学课,老师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师,谈话时,提出的每个问题都能切合教材和教学目标,难度适宜,适合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如在“手心手背”游戏环节时,老师设问“在玩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什么情况下‘一样’?什么时候‘不一样’?”这些问题的设置都切和教学的主题,问题联系紧密,启发性强。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这堂“可能与一定”的小学数学课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游戏活

动的教学方法,以游戏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可能与一定”的教学思维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较为抽象。因此,选择了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数学思维。老师把整节课的知识点都巧妙的蕴涵在“手心手背”、“石头、剪刀、布”以及“摸笔”的游戏中。在游戏的进展中,

老师能激励学生在“玩”中“学”,主动从事数学活动,进行有效数学学习和有效数学思考。学生在游戏中亲自体验实际问题的随机性,经历研究随机性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对“可能”与“一定”的表面认识,上升到对数学问题的兴趣,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得新知。这些服务与学生的游戏,优化了课堂教学,给本课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在“摸笔”游戏中,当学生的猜测结果出现分歧时,教师又适时的给予科学试验方法的指导,例如“我们大胆猜测是好的,但光靠才不可靠。还有什么好办法来确定?”。“我们只实验了8次,次数很有限。在科学的问题上,实验80次、800次都不叫多,可是我们这节课没有这么多时间,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回家以后自己试一试,就能得到更准确的结果了。”

五、综合评价

整体看来,该堂课的几大亮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综观这节课,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突出体现了现实性、思考性、有效性。

首先是现实性创设情境要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不能脱离学生认知水平。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有趣、好玩、新奇”的食物。因此,教学

中创设游戏情境(如“手心手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环节)和实践环节(摸笔游戏)。这些直观的教学设计能符合低年级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具有现实性特征。

其次是思考性。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在于通过情境联系生活同时激发有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很好的把握数学,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因此,创设教学情境的关键在于刺激和引起学生主动发生反应,以培养独立的数学思维。

再次是有效性。数学教学情境多种多样。如这堂“可能与一定”的小学数学课运用的游戏情境(如“手心手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环节)和启发性的实践情境。此外,数学教学情境还有很多,如比赛情境、猜谜情境等。对于教学情境的选择关键在于考虑教学的有效性。选择互动性强,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切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更能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

(二)课堂因快乐精彩,学生因快乐而聪灵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因其抽象、复杂,加之教材内容枯燥,脱离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学习无兴趣,课堂沉闷。现今,愉快的课堂气氛受到广大教师群体的关注。数学新课标也指出:“教学只能够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训练,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轻松愉快的,要改变教学中呆板、严肃的形式,让学生学得快乐。”

这堂“可能与一定”的小学数学课,课堂气氛欢乐融洽,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舞台。体现在:

首先,教学游戏贯穿教学全程,创造了欢快的学习气氛。做游戏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做游戏”。

其次,教师的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活跃了教学气氛。教师合理适度的鼓励褒扬促进了学生的参与、互动。

(三)多维互动、小组合作中学习知识

首先,知识是在互动对话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的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新课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

本堂课采用谈话的教学方法本省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师生、生生、师组等多维的互动贯穿整堂课。

其次,小组合作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合作团队精神。总体看来,这是一堂较好体现新课程思想的课。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点。

课堂教学案例

师:这节数学课,我们研究“可能与一定”。刘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古老王国的监狱里关着一位犯人,这个犯人即将被执行

死刑,但这个国家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规定:在每个犯人被执行死刑之前

给他一次机会抽签,盒子里有两张纸条,一张写着“生”,一张写着“死”,

小朋友们猜猜有可能摸到哪一张?

生:摸到“生”。

生:摸到“死”。

师:对!犯人摸到“生”就释放,摸到“死”就杀头,两种可能性都有。但是很可惜,这个犯人有一个仇人,这个仇人希望他一定死掉,于是偷偷把“生”

这张纸条换成“死”,两张纸条都写着“死”,犯人不管摸到哪一张,

他的死是“可能”?还是“一定”?

生:一定。

师:这个犯人是不幸的,但他又是万幸的。犯人从好朋友的口中知道了这件事。

他想了一夜,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临刑前,法官让他抽签,犯人抽出

一张,你们猜他抽到的一定是什么?

生:一定是“死”。

师:于是他没有把纸条打开,而是一下子吞到肚子里。因为剩下的那张纸条上写着“死”,所以大家推断犯人吃下的纸条一定是“生”。犯人当场释放。

师:下面我们两人一组,玩一个“手心手背”的游戏。

师:在玩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可能两人出的一样,有可能两人出的不一样。

教师板书:一样不一样

师:再玩一下试试。

学生继续玩游戏。

师:停!通过两次玩游戏我们知道出手心手背时,有可能出的一样,也有可能出的不一样,这个研究成果非常重要。下面我们要深入研究“一样”

的时候有几种可能。两个人为单位,研究一下。

生:两个都是手心。

生:还有可能两个都是手背。

心、心

教师板书:{背、背

师:用刚才我们研究的方法继续研究“不一样”会有几种可能。

学生继续讨论。

生:有可能是一个手心、一个手背。

生:还有可能是一个手背、一个手心。

心、背

教师板书:{背、心

师:总结我们玩手心手背游戏时,初步研究的两种可能,一种是一样,一种是不一样,后来深入研究,发现这里面有四种可能,心心、背背、心背、

背心。谁能闭着眼睛背一遍?

师:下面我们换一种游戏继续研究,这个游戏叫做“石头、剪子、布”。请同学们跟刘老师一起玩。

师:我出的是剪刀,出什么的赢了?

生:出石头的赢了。

师:什么输了?

生:出布的输了。

师:出剪刀的算平。(教师投影展示石头、剪刀、布)

师:这三样哪样最厉害?

生:石头。

生:一样。

生:一样厉害。布可以赢石头,石头可以赢剪刀,剪刀可以赢布,不分上下。师:说得好!下面我们开始玩这个游戏,每个小组都有十次机会与刘老师玩这个游戏,每次是赢、输、还是平,请你做好10次记录。(老师给每人发

一张记录纸,上面有个小孩头,学生用不同的表情表示赢、输、平,然

后进行统计。)

学生汇报自己的输赢平的情况。

生:我赢1次,平5次,输4次。

师:老师非常欣赏这位同学,虽然赢的次数很少,但他很诚实,或者说,他有一种科学的态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赢就是赢,输就是输,赢和输不

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这种严肃和科学的精神。还想汇报吗?

生:我赢6,平3,输1。

师:你很幸运。

师:下面,我们要做这样一件事:盒子里放入3支笔,3支都是黄色的,摇一摇,闭着眼睛摸一支,什么颜色?

生:黄色。

师:可能是黄色还是一定是黄色?

生:一定是黄色。

师:换一换,拿出一支黄的,放进1支红的,2支黄,1支红,放进盒子里,摇一摇,抽一支,什么颜色?

生:有可能是黄的,有可能是红的。

师:能说得更清楚吗?

生:有可能是2支黄,有可能是1支黄,1支红。

师:是1黄1红的可能性大,还是2黄的可能性大?

生:两黄。

生:1黄1红。

师:这个同学真不错,这么多同学都说两黄,可他还难坚持自己的意见。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因为黄色比红色多,所以可能性最大的就是两黄。

师:我们能大胆猜测是重要的,但光靠猜有时候不可靠。还有什么好办法?生:摸一摸试试。

师:对不起,我们班有四十多位同学,我们只能请8位同学做代表。

老师请8位同学做代表排队做实验,结果摸出两黄3次,一红一黄5次。

师:刚才8位同学摸笔的结果是5比3,摸出红黄的可能性大。明明里面有两支黄色,一支红色,为什么是1支红色摸出的可能性这么多呢?这里边很

有学问。我们只实验了8次,次数很有限。在科学的问题上,实验80

次、800次都不叫多,可是我们这节课没有这么多时间,所以我希望同

学们回家以后自己试一试,就能得到更准确的结果了。

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

第三模块学习/专题一学习理论的新进展/学习活动 第六节新近的学习理论 案例分析 考试题:Internet课程后的应用水平 考试目的:考查学生学习Internet课程后的应用水平。 试题样例: (考生电子邮件帐号、收件人1、收件人2的邮件地址均由监考老师给出。) 你是一个刚从某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学生,听说新华通讯社(中国)正在招聘新记者,新华社正是你理想的工作单位。请你通过INTERNET完成下列工作: 一、通过适当方式,在因特网上查找到新华社的网站,并通过其导航系统找到新华社总编的介绍网页,将总编的照片保存到自己文件夹下,文件名为网1.jpg(扩展名与原图片文件相同);再以纯文本的形式保存总编的简介,文件名为网2.txt。(本小题19分) 二、通过FTP从https://www.doczj.com/doc/899335051.html,的某一个文件夹下下载一个名为coolthings.arj的文件到自己的文件夹下,此文件为《应聘注意事项》,请你用适当的方式将其解压,解压后的文件存放在考生文件夹下。(本小题16分) 三、通过自己的电子邮件信箱,向新华社总编室(收件人1)及人事处(收件人2)同时发出一封应聘意向信。要求如下:(本小题31分) 1、设置自己的收发邮件的帐号; 2、邮件主题为:你的准考证号-姓名(如考生李菲,本次准考证号为110503241008,则邮件的主题为:110503241001-李菲); 3、正文说明你的基本情况,并表明你愿意应聘驻外记者一职,不少于80字; 4、选用一种信纸; 5、信尾有你的签名及写信日期; 6、将素材文件夹下的相片.jpg作为邮件附件同时发送。 四、制作一组宣传自己形象及证明自己能力的网页,为节省时间,我们已经将你的有关材料存放在素材文件夹下,请你选用。(本小题34分)

英语教学案例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小学阶段口语表达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然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形成了一种即使会也不敢说的心理状态。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特别碰到没有遇到的题目就畏缩不前,自己不愿去积极主动地思考,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开口说英语总有一种惧怕心理,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这种恐惧心理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焦虑紧张,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表达,成为口语训练中的最大障碍。现在的英语课堂英语语言环境匮乏,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有限,他们的语言学习的主要环境只有课堂。加上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水平并不高,学生好象是会很多单词,可就是不知道怎么运用,一到生活中甚至连最简单的表达都不会了.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到,学生在英语课上不敢说或不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听懂了对方的话,但自己的表达欠佳,不能陈述自己的观点,为 能流畅的说. 2. 某些学生爱面子,不肯说,是不愿张口说. 3.没听懂对方的话,又准备不足,所以无法交流.这是不知说什么 4. 怕出错,有畏惧心理,因而不敢放心地说。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建立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造亲情气氛,使学生"愿意说". 贴近生活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的前提,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

因此,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为学生口语交际提供具体生动的情境,使他们感到语言环境是真实的,激发学习语言、体验语言的兴趣,变枯燥为生动,变乏味为有趣,实现语言知识和技能与学生的情感同步发展,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用英语、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乐园。如,在圣诞节前后,我事先让学生准备彩色纸等手工工具,教孩子们动手制作圣诞树,圣诞节贺卡,写圣诞祝语,唱圣诞歌等,并互赠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孩子们在真实的语境中不仅完成了英语学习,而且提高了语言口语交际能力。 二、加强听、说、唱的练习,培养语感,促进口语交际水平的提 高。 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鼓励孩子们多听,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太持久,因此,必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即要求学生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眼到,即学生的眼睛盯着老师的唇形;耳到,即仔细分辨老师的发音;口到,即做到开口大声模仿;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教学时,我非常注重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并且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听的习惯。听录音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更是一种手段。它可以让学生听到纯正、地道、流利的外国人的语音、语调,为今后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说说、唱唱,努力克服害羞心理。 有的孩子害怕说,怕说错,但喜欢唱歌。为了让这些孩子克服害羞心理,我就经常让孩子们看少儿英语儿歌或童谣,一边看,一边唱,一边和他们做动作表演,使他们树立了自信心,更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样孩子们声情并茂的说唱表演,是课堂生动起来,是课堂充满乐趣和张力,鼓励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模仿是说的第一步。例如,在上新课之前,先让学生仔细听录音,

(完整)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普罗米修斯》教学案例分析 周显容 四年级二班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喷射、火焰、驱寒取暖、驱赶、领袖、气急败坏、惩罚、敬佩、造福、违抗、狠心、双膝、啄食、肝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体会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学难点 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中国神话中是讲女娲创造了人类。你知道,在希腊神话中,是说谁创造了人类的吗? (生:齐读课题)

【分析:本课以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为题目。因此上课伊始,结合学生以前所学的中国神话形象女娲为切入点,在相关内容的联系和积累中,引出课题,导入课文。这样的导入,既贴近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发学生对中外神话故事的联系,还能激发学生对普罗米修斯的崇敬之情。】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师:在这一课中,有一些词很有特点(出示:驱赶)先来看这个词,谁来读一读? 师:在字典中,“驱”就是“赶”的意思。看,这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呢!像这样的词呀,我们就可以借助其中的一个熟悉的字来推想整个词的意思。那你说,“驱赶”是什么意思? 师:像这类词语,课文中还有不少呢,你能不能在这组词语中把这类词找出来。(出示:饶恕惩罚悲惨狠心违 抗遭受双膝) 生:是“饶恕惩罚悲惨违抗遭受”。 师:“惩罚”这个词,你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说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 师:对,“惩罚”就是“罚、处罚”的意思。 师:像这样的词语,在我们学过的词语中还有很多,你能不能说出一个来呢? 【分析:这一环节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做到读准生字新词的发音,更重要的是结合着字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汉语言中一类词语构词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1.15三年级数学课与四年级数学课所提供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属于泰勒模式中学习经验的(A) a纵向组织 b连续组织 c横向组织 d序列组织 1.25 杜威用来消解传统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但硬对立的是其实用主义认识论的B a经验概念 b连续性原则 c主动作业方法 d课程教学概念 1.35 下列不属于泰勒提出的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的是(B) a连续性 b实践性 c序列性

d整合性 1.45 “全美课程传播网络”所采用的“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体现的是课程实施的A a忠实取向 b实践取向 c创生取向 d相互适应取向 1.55 教学设计是课程专家、教师、学生两两之间交互作用、协同进行的规划教学的活动,这一观点属于B a忠实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 b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 c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 d实践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 1.15 目标游离评价是下面哪位学者提出来的(A) a斯克里文 b泰勒

c布卢姆 d古巴 1.35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回应模式是下列哪位学者首先提出的(C) a斯克里文 b斯腾豪斯 c斯太克 d泰勒 1.45 第四代评价在本质上认为评价是(D) a测量 b描述 c判断 d协商 1.55 把课程称为“符号表征”,课程研究的目的是“理解”课程“符号”所负载的价值观,这一观点属于(B) a课程开发研究 b课程理解研究

c课程评价研究 d课程实践研究 1.65 “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这句话中体现的是哪位教育家的何种策略A a卢梭,消极教育 b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 c杜威,问题解决教学 d布鲁纳,发现教学 1.75 下列不属于课程变革过程的环节的是B a课程计划 b课程选择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1.85 下列哪种课程不属于学科本位综合课程D a相关课程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范文一: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已经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对现有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深入、完善、科学的改革。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展开,初中数学教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的教学模式颇受成效。但是在看到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意识到,由于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当前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下面,笔者将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理论,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阐述,并分析其成因。 (一)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新课改中着重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了强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以探究式教学代替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从而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但是大多数教师由于固有思维的影响,仍然只是单纯的重视知识的灌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数学这门科目由于其逻辑性,所以本质上较为枯燥,而教师照本宣科的教育会使得学生无法产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无法取得应有的成就,更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课外学习活动单一

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生活、劳动还是学习,都无法离开数学作为工具。可以说,数学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对初中数学教学而言,除了课堂上单纯的“填鸭”式知识灌输以外,学生在课堂外练习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唯一渠道就是习题,甚至许多教师将“题海战术”作为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唯一手段。不仅如此,如今所选用的多数数学习题仍然以生搬硬套为主,根本无法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中的许多练习题也只是单纯的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练习,根本无法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思考和探索,这种现状不仅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也造成了极大阻碍。 (三)教学评价方法生硬 新课改对以往单纯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极大地改革,要求建立多元化目标、多样化方法的评价体系,并且应当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全面的了解,最终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在现实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升学这种现实需求的压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甚至是学生自身,仍然是将数学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不顾学生数学基础和学习背景的客观差异,单纯的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或者“差”的标准。这种评价方法不仅极不科学,而且会导致对自身成绩欠佳的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仅不利于其学习和进步,甚至会使其产生“破罐子破摔”这种极为错误的心理,不仅不会帮助其成绩的上升,而且对学生未来的成长造成极为消极的影响。

教学案例分析(议论文)

教学案例分析 ——浅谈议论文的论点和论证结构 初中语体文教学,议论文无疑是一个重点和难点。说它是重点,有两个理由:一是课程标准和中考考纲均将议论文列为初中语文教学和中考复习考试范围,二是为学生升入高中进一步学好议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说它是难点也有两个理由:一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教材选入的议论文实在太少,学生学习的量明显不足,二是初中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尚在形成当中,还不会客观辩证地去看待生活中的现象并理性地去分析与论说。 在实际教学中,因为缺乏统一的权威的范本,我们老师在讲解分析议论文的时候,也是莫衷一是,特别是在概括议论文论点和分辨议论文的结构与议论文的论证结构的时候,各执一词、各行其是,给教学造成不小的混乱,有必要在此做一个澄清。 一、议论文的论点 1.论点出现的位置 这一点老师们都很明确,议论文的论点往往出现在题目、开头、结尾。从议论文的题目类型看,有三种:包含论点(如例文一、三、四);包含论题(如例文二);仅为题目,什么也不包含(如《读报有感》等,但很少见,可以忽略不计)。 从论点出现的频率看,少的出现一次,多的出现三次(题目、开头、结尾)甚至更多。 2.论点如何表述 论点表述的总原则是:准确、简洁。无论是从原文中直接摘录还是学生自己概括,都要遵循“三要三不要”的具体要求:要用句子不要用词或词组表述论点;要用陈述句、肯定的判断句不要用疑问句、否定句表述;要用通俗、直白的语言不要用比喻等修饰性语句表述。 例文一,论点表述为:我们要敬畏生命。 例文二,论点表述为: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例文三,论点表述为:崇拜书,常读书,会读书,有高尚的情操,是一个读书人必须拥有的读书境界。 例文四,论点表述为:人人在精神上都能得到满足(或“人人都能获得精神享受”) 3.分论点的确认与表述 在议论文中,分论点往往就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一般处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的位置(当然也可以在段落中间,但不多见),如例文一、例文二。但其表述,与论点(或曰中心论点)一样,要求“准确、简洁”,并做到“三要三不要”。 以例文二《小议“慎独”》为例,我们不赞成直接摘录第三、四、五三段的中心句作为分论点,应将三个中心句改造为这样的句子,使之成为三个分论点:“慎独”可以促进自我完善;“慎独”可以检验道德品质;“慎独”可以净化社会生活。 这有难度,但我们老师应该这样指导和示范。 二、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1.文章的一般结构 这里的“文章”,指三种流行的语体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也指把文学作品划分为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的四种文体。 我们可以这样说,一般文章的结构都是总分式(含有总分、分总和总分总三种具体方式),一篇文章,总有个开头,然后是中间部分,最后才是结尾,举例从略。所以古人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这是对文章开头、中间和结尾的理想化的要求。作为议论文,当然不能例外,也是这样的三部分。 2.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课程与教学论-实例报告

《课程与教学论》实例分析题及答案 盐井镇水田小学姚富斌 一、实例分析题 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对数表”一课时,先问学生“一张纸厚度是0.0 83毫米,现在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30次,请同学估计一下厚度”?学生:"30毫米”"60毫米”?!教师:“我经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的叠起来的高度”。学生惊讶不已,甚至有人认为老师搞错了。教师列出式子:0.0 83X 230,对学生说:“230很难计算,不如查对数表。”试用学过的教学理论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策略。 答:这位教师运用了巧妙的导课艺术,通过设疑留下悬念,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教学也是如此,一堂好课如果没有成功的开端,教师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也很难进人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就很难进行。因此,良好的导课艺术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导课艺术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导课艺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课艺术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导课艺术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这节课教师运用的是设疑导课,思维起于疑难,这种疑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启发剂”,它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转人活跃,处于积极探究状态。教师在导课时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增长智力的目的。教师在运用设疑导课应该注意的是,问题应有针对性,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设疑。其次要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处于思考状态。在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抓住了学生的认识起点,即对于对数意义的认识,而且通过巧妙的手段形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而不仅仅是遵循讲公式、背公式、练公式的老路子,使学生在疑惑、体验、思考中进人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例分析题 下面是一则关于上海某中学的报道: 上海某中学推出了“个性课程”体系,高中开设了选修课23门,活动课34门,初中活动课35门。除了必修课之外,将原来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分化为5个层次的“个性课程”,即“讲座型”、“发展型”、“课题型”、“竞赛型”和“补缺型”。每周按文、理科及综合科开设4至5个讲座,以社会热点和传播新信息为主,聘请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学生可自由选择。对学有余力和有特长的学生,通过组织发展兴趣小组、导师带研究生、强化训练等各种方式,施以个性化教育。而对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业再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高中的学习任务。试用学过的课程理论分析这所学校的课程。 答: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全国实行统一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使用一套统编教材,课程结构和教学要求也比较单一。学科课程为主,缺少活动课、综合课。新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课程结构的调整,强调课程结构的1、综合性原则2、均衡性原则3、选择性原则。 事实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一种新的课程变革模式,一种新的课程管理模式,作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为学校特色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1、完善课程体系2、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5、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上海市这所中学的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校课程体系范例。这所中学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学校课程体系,把学科课程与活

教学案例论文评比

(The Second Period) Teaching Procedures:

Ⅰ.Greetingsand Revisions. 1.Greet the whole class. 2.Revision: T: Excuse me, have you had breakfast yet? S: Yes, I have./No, I haven’t. T: 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 yet? S: Yes, I have. Ⅱ. Lead-in: What chores do you usually do?

Ⅶ. Summary: Sum up the new words and the target languages. (On the screen) Ⅷ. Homework 1.Search some materials about traveling from Internet, newspaper or other books. (PPt) 2.All of you must recite the new words phrases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Ⅸ. Blackboard Design:

教案反思: 本单元主要是运用现在完成时来谈论最近已发生的事情。本节课是一篇读写课。为避免讲解枯燥无味,我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辅助教案,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能有效的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从而最终提高学习的听课效益;创设紧贴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突破教案中的重难点。本节课我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案任务,如让学生运用现在完成时,来小结近一个星期里已经完成和还未完成的事情。 例如:今年是初三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考上理想的高中,自己已经做了哪些事情,还有哪些没有做到,今后还应该怎样做。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我对他们进行抽查。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科学的目标语言,同时,通过交流和谈论,学生们反省了近期来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取得更大的进步打下基础。 总之,在语境中学习语法,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大大提高学生英语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1098】 答题要求: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2题做答,每题50分。(答题要求:每题字数不少于600字;要密切联系教学实例或教学实录进行阐述;答案要以小标题形式分条阐述,切忌含混笼统)。 一、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论述黄厚江老师是如何实现其“本色”阅读教学。(50分) 答: 黄厚江老师是“本色”语文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黄老师执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很好地体现了“本色”语文的教学主张。这堂课采用浅文深教、浅文趣教的设计思路,最大限度地开发文本自身的教学资源,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很好地体现了黄厚江老师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基本定位——“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积累,在阅读中提高综合素养”,也体现了黄老师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阅读教学应该以文本为基础,以问题探讨为引导,以语言活动为主要形式”。 面对文本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内容上黄老师主要抓了三个方面:文本内涵,即男子汉精神;小标题的结构特点;语言品味和语句揣摩。这也暗合了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阅读教学理念,突破了一般阅读教学“线性”教学思路,而是提取文本中有效的教学资源,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可谓简洁,实用,好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大面积课堂教学中步骤杂乱、思路不清的问题。 教学过程则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方式,力求思路清晰、逻辑严谨。 一、关于品味语言和语句揣摩。具体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品读词语——标题中的“我们”;第二层次是揣摩开头部分“这是一个男孩子,这是一个男人”和结尾部分“这是比任何文学还要文学,比任何艺术还要艺术”等句子的含义;第三层次是分析小标题和各部分内容的关系。品读语言从词语到句子,最后到文章整体,由浅入深,打破了才传统课堂只分析个别语句的局限。而且每层分析都以文本为基础,让学生在品读词句中学会阅读品析。 二、关于小标题在文章中作用的理解。具体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生先说说小标题的一般作用,然后找一找本文是否有小标题和有关内容不相符的情况,由初步感知到深层挖掘;第二层次是归纳小标题在文中的作用,由具体分析到抽象归结;第三层次是引导学生用人物语言改换小标题,这是语言的具体学用;第四层次是比较两种小标题的不同效果,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比较阅读。 三、关于文本内涵的把握。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归纳我们家的男子汉身上的主要品质;第二层次是加工文中的话或用自己的话,描述心目中的男子汉;第三层次是全班完成小诗《小小男子汉宣言》。这种对文本内涵或主题的分析归纳,打破了传统课堂临近结束时空洞归结主题的方式,而是结合具体文本分层逐步挖掘出作品的主题或内涵,充分体现了黄厚江老师“本色”语文的阅读教学主张。 四、关于语言活动。具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引导学生用人物语言改换小标题;第二层次是加工文中的话或用自己的话,描述心目中的男子汉;第三层次是全班合作完成小诗。语言活动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本色”语文的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在教学的具体形式上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切块融合。“切块”教学和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阅读教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力求教学思路清晰、学生活动充分。这堂课更多体现是教学内容的完美融合:将文本内容理解和语言品味及结构特点、写人方法融合;将阅读中的语言活动、问题探讨和文本理解融合;将阅读中的语言活动和写作中的语言实践融合。这个教学活动既是线性的,又是多维的;既是平面的,又是立体的。 二、任选一篇小说,尝试设计一例阅读教学的“切入口”教学片段。(50分) 答:从矛盾处切入。执教《我的叔叔于勒》,我让学生仔细研究于勒叔叔的来信,发现这封信的破绽;执教《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让学生找出诗中的人称代词,提出疑问:“诗人的主体并没有变,那人称就应该是一致的,为什么这首诗中人称却在不断的变化呢”;执教《湖心亭看雪》,我跟学生说,既然是“独往湖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样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样例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填空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正在兴起和建设中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科,它是以 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 2.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 、 。 3.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 、 、 和 系统。 4.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成力的要素是 、 、 、 。 5.《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 ,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中,“三主”是指 、 、 。 7.作文能力一般由 能力和 能力构成。 二、名词解释 1.语文课程目标 2.阅读教学技能 3.情景作文训练 4.课文复述 三、判断 1.从占居优势的倾向来说,语文课是属于抽象型学科。( ) 2.听说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训练听说能力,而且包括训练听说的态度。( ) 3.“讲授”的方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 4.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 5.单元教学过程包括以下阶段:起领,教读,自读,总结和测试。( ) 6.提问的方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 7.光学媒体的特点是能同时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两方面的信息。( ) 8.作文评改应一分为二,以鼓励为主,要少就多改。( ) 装 订 线

9.根据考试的目的和用途,考试可以分为学业考试、水平考试、个别考试。 10.备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备教材,二是备教法。( ) 四、选择 (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多选或少选答案均不得分) 1.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是( ) A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B 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C 社会需要。 D 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 ) A 引入 B 介入 C 展开 D 结束 3.考试的主要功能是( ) A 促进学习 B 选择 C 排名次 D 反馈 4.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分为( ) A 语法修辞知识 B 文学知识 C 文体知识 D 读写听说知识 5.《义务大纲》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 ) A2500个 B3500个 C4500 D5500 6.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 ) A 典型讲评 B 综合讲评 C 专题讲评 D 重点讲评 7.教师的语文专业修养是( ) A 现代汉语修养 B 古代汉语修养 C 文章和文学修养 D 语文教育史修养 8.语文课外活的特点是( ) A 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B 容易组织和管理 C 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互相配合 D 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 9.《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作文每学期的最少次数是( ) A6次 B8次 C10次 D12次 五、简答 1.阅读教学的导入有哪些类型? 2.魏书生课堂“六步教学法” 3.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方式方法。 装 订 线 装 订 线

教师教学论文撰写格式要求及优秀论文范例

教师教学论文撰写格式要求及论文范例一、教师教学论文格式要求 (1)完整的论文一般应包括:正文(题目、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内容、参考文献)。 (2)正文格式要求 1)文章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为1或2行居中打印; 2)题目下空一行输内容提要,采用小四号楷体字; 3)内容提要下输入关键词:采用小四号楷体字; 4)关键词下空一行输入正文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 5)文章中小标题用黑体、四号字; 6)参考文献的字体采用小四号楷体。 (3)页面设置: 1)页边距:上:3.0cm ,?? 下:2.0cm,?? 左:3.8 cm??? 右:2.2 cm.?? 2)行间距: 22磅(操作:格式→段落→行距→固定值→设置值22磅) 3)字间距: 加宽1磅(操作:格式→字体→间距→加宽→磅值1磅) (4)标题层次表述(正文中所有内容换行时请空两格) 一、?????? (一) 1.?? (1) (5)文章最后空一行,写作者简介,字体采用小四号楷体。 (6)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表中通常仅列出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建议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引用文献出现先后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将序号加方括号标注在文献之前。正文所引用的文献的主要来源有:专着或书;连续出版物或期刊杂志;会议文献或会议记录、资料汇编;报告;专利等。参考文献着录格式如下: 1)专着、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1】刘国,陈绍业,王风翥.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期刊文章

【5】成升魁,沈镭.青藏高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互动关系探讨[J] .自然资源学报,2000,15(4):297~304. 3)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1998-12-25(10). 4)电子文献 1998-08-16/1998-10-16/2001-04-01. 二:论文范本 授之以渔,方能“不用扬鞭自奋蹄” ——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淮安市袁集乡中心小学朱丽芳 (本文荣获“师陶杯”教师论文评选市级一等奖)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要改变学生习方式,即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预习自学能力导读默读读书方法 张田若先生说:“学习是学生的一项脑力劳动,通过脑力劳动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任何人的任何学习都要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也就是自学。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获得,所以,阅读教学要以学生自学为主。”鉴于以上认识,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教给预习方法,掌握自学规律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一篇课文,并不是从老师讲课开始的,而是从学生预习开始的。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要上一、两节预习指导课,着重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一)查找与本课有关的教资料。(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通过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要求边读、边想、边记,力求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正确地、经常性地利用工具书,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关键的作用,要特别重视学生对工具书的运用。凡是在课堂上不能

九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九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激发创造火花,展示创新魅力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案例分析背景介绍: 传统教学习惯于教师传授,学生接受,这就使学生养成了不爱动脑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成了定势,对于文本不会质疑,即使老师在启发引导,他们也往往会猜老师的思路,猜老师的答案,考虑自己的回答是不是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 思维的空间本来是无限广阔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可我们老师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强加给他们以标准的答案,这样做限制了多少才子的思维,把学生变成了一批僵化而不会灵活变通的“机器”。 值得欣慰的是,这种状况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读书求知单元的第一篇议论文。本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生1、同一篇课文可以有多种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生2、同一题可以有多种解法——条条大道通罗马。 生3、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认识——横看成岭侧成峰。 …… 听到学生们的精彩发言,我不禁为他们的深刻认识、精辟的见解叫好。可是以前的做法又如何? 教学片断一: 在组织学生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时,当我将“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堪,为岩”中的“为”照本译为“成为”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一语惊满堂。 学生:老师,我认为你说的不对。 我一时脸红脖子粗,尴尬片刻强作镇定地问:有什么不对呢? 学生:这个“为”不能理解成“成为”。 老师:这可是课下的注解,可是绝对的权威呀! 学生:课本上的注解就不能出错?你不是教育我们要有怀疑精神,不能迷信于课本吗? 老师:那你是如何怀疑书中的错误呢? 学生:小潭既然小,潭里卷起来的石头又怎能成为高地和岛屿呢?地理常识也告诉我们小潭中根本容纳不下岛屿吗!老师,你还认为“为”是成为吗? 老师:…… 学生纷纷发言随声附和,呈现出混乱局面,老师只好以师道尊严来压制。 反思: 本节课闪烁着学生创造的火花,遗憾的是我用固定的模式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这些可贵的独立思维的火花就被我以“异端”轻易地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好奇、质疑是学生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不会提问就意味着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越是能大胆质疑,怀着好奇心去积极思考、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越多,探究能力才会越来越高,才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我以后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对他们异乎寻常的见解要鼓励,让他们大胆说,放开说,不要怕错,怕受人嘲

课程与教学论

期末作业考核 《课程与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斯坦豪斯不否认行为目标的价值,但却认为生成性目标更为根本。 答:错。斯坦豪斯认为课程是一种手段,通过这一手段人们将教育计划付诸实施,它既包括内容也包括方法。过程模式课程是根据过程原则详细说明教师将做什么,学生将做什么,但不预先规定教学目标,因为许多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预先能够详细规定的。课程的影响力和可能性并不包括在目标中,而是建立在必须探究的知识基础上,教师不是扮演专家的角色,扮演的是一种高级学习者的角色,他要向共同学习的低级学习者提供有用的东西。在过程模式中,评价不是以目标的实现为依据的,而是以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知识形式,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过程原则为依据的。因此不仅要重视课程教学的累积性结果,而且更应重视课程教学过程的形成性结果。过程模式的教学目的是发展理解力,这一目的有两层含义:其一,发展学生和教师的理解力,其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扮演学习者的角色;其二,把理解力作为目的是因为它是不能获得的,只能不断深入下去。 2、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要加强学生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抛弃传统教学大纲中以知识技能为主的教学。 答:错。新课程理念中,强调情意因素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凸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三者同时构成了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师教育如果放弃自己的传统优势,就会失去自己的根基,成为失去“家园”的弃儿,“走出城墙但不应放弃城里的家”,教师教育全面拓展必须是建立在自己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师范教育”的“城墙”曾经割断了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但也起到了遮风蔽雨的“保护伞”作用,今天可以走出城墙的代价是失去保护伞,“师范”的城墙不应成为今天教师教育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羁绊。教师教育院校的核心战略应当是巩固传统优势,积极拓展生存空间,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答: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所具备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定向功能(2)激励功能(3)评价功能(4)聚合功能。 2、课程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1)以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为标准形成的课程结构。在不同的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

一等奖语文论文:《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

从骨感到丰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分析 瓯海区景山小学李爱茹 【案例背景】 2007年,本人参加了区教坛新秀的评比活动,现场上课的课题是《威尼斯的小艇》。经过两个小时的备课,呈现的课堂得到了比较肯定的分数。后来,在教研员的帮助下,又修改了几个版本,展示了几次。虽然每次听课的老师都反映这堂课很干净、自然、扎实,但我总觉得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直觉自己的课少了什么,但又看不出所以然。 2010年,我有幸挂职赴杭学习,并拜特级教师费蔚、邹鄂生为导师。按计划,亲身聆听了导师的课和讲座一段时间后,我们要确定一个内容进行磨课。我果断地选择了《威尼斯的小艇》,并向导师说明了萦绕自己三年的困惑。 导师们非常欣赏我的想法,并全心全意地引领我深入文本,解读语言,分析学生。在一次次的课堂实践中,我们不断丰润着思考,调整着预设。历经五次打磨后的《威尼斯小艇》在挂职汇报观摩活动中受到了一致的好评。身边的同事由衷地祝福我的成长,我更欣喜的是执教后自己的内心终于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满足感。 细读前后版本,我发现其实课的骨架并未改变,导师们只是在我原来削瘦的骨架上增添了一些细节。正是这一点点的改变,一丝丝地迁移,课堂丰满了,学生滋润了。 【丰满情景一】对象认知从单一到多元 《威尼斯的小艇》导入环节是“图片引导,感知异域风情”,通过课件中精美的图片,配以教师讲解和音乐辅助,引领孩子快速走入文本,初步感受异国旅游胜地独特风情。我的两次设计环节相似,手法相似,只是在导师的建议下,改变了呈现的图片内容。 原设计:同学们听过威尼斯吗?(板书:威尼斯)指名反馈后课件出示城市单幅图片,教师介绍: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周围被海洋环绕,有“水上城市”之称,是驰名全球的旅游胜地。全城有117条纵横交错的河道,靠四百多座桥梁连接。城内很少有汽车和自行车,也不见红绿灯,人们的交通工具就是小艇。(板书:小艇,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全】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 第一部分:三本教材的比较 三本教材: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 2000年 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 2004年 3、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 2008年

小结: 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基本包含了张华的《课程与教学论》中的所有知识点,并在他的基础上新增了课程与教学政策,更加详细的阐述了课程实施的取向、模式和影响因素,对于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这一块钟启泉在书中对当代中外的改革分开进行了详细阐述。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与其他两个作者还有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书每章的开头该章内容的结构图,便于读者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和框架;书中每一小结后都有一个相关的案例,供读者阅读和参考。 王本陆的《课程与教学论》结构清晰,第一章是概论,第二、三、四章是课程论的内容,第五至十三章都是教学论的内容。与张华和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相比较,他的书新增内容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管理。王本陆的《课程与教学论》最大的特点是每一章都是由一个问题情境来引出该章的主题,每一章的开头也都会列出本章学习目标,每一章的结尾都有小结、阅读导航和扩展学习三个部分,其书后还附有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条目式教案示例、卡片式教案示例、表格式教案示例。

第二部分:《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 (选用教材: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2000年版)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要练习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 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 截至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建立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们的课程因而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 (二)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 1. 教育的本质: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教育即生产。 2. 课程的本质: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 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三)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 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极其相似,他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这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是,“工作分析”主要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范围更宽泛,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四)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他们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并将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水平提升到时代所允许的程度。他们提出了课程开发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是课程研究的基本问题。 局限:对儿童价值的忽视、背离教育本质而盲目运用“泰罗主义”管理模式。 二、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拉尔夫·泰勒的贡献 1949年,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一) “泰勒原理”的思想渊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技巧 阅读 先将文章和问题快速浏览一遍,再度两边文章,找出中心思想和要表达的意思,在做题,做完以后在浏览一遍文章,看一遍问题和答案。就OK啦!不过速度一定要快,不然可以把检查放最后。!这个对于任何人都可以适用! 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主语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 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执策而临之,策,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