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被类型综合分析

植被类型综合分析

植被类型综合分析
植被类型综合分析

植被

类型

气候特征土壤特征群落特征类型及分布

热带热带

雨林

全年高温多雨气

候,无明显季节差

异,雨量充沛且分

布均匀。

砖红壤;

有些地区形成酸性富

铝风化壳;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

pH值4.4-5.5;

生物大小循环活跃,营

养物质周转快;

腐殖质含量低。

种类成分最丰富;单位面积上树木种类密度特高;雨林内通常没

有优势种。

热带雨林的成层现象比其他植被类型复杂,可分为5~8层。雨林

垂直结构与光照条件关系密切。

雨林乔木:常绿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巨高位芽和大高位芽占比例

很大。茎花现象(直接在无叶的木质茎上开花和结果)、板状根

增加稳定性、叶具滴水尖加速排水。藤本植物在数量和群落作用

上均不显著。附生植物数量多,绞杀植物、寄生植物较多。

没有明显的季相,不存在季节变化,也没有休眠期。

净生产量每年每公顷约10—30t。

类型:

热带低地雨林

热带山地雨林

热带沼泽雨林;

分布:

美洲热带雨林区;

非洲热带雨林区;

亚洲热带雨林区。

季雨

热带季风气候:

有表现明显的旱

季、降雨量少和温

差大。

同热带雨林;

砖红壤。

旱季部分落叶或全部落叶,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其种类成

分、结构、高度等均不及雨林发达。

生活型以木本高位芽植物为主,落叶乔木所占的比重变化很大。

植物的开花结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净生产量约6~35t。

受干燥季风影响的地方就有热带季雨林

分布。不连续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

热带地区。

半落叶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石灰岩季雨

林;常绿季雨林;

稀疏

草原

热带夏雨型气候;

年降水量差别悬

殊,集中在夏季,

干季显著。

分布于砖红壤或红棕

壤以及砖红壤性红壤

的地区。

各类稀树草原都发育有较发达的草本植物层,但均由C4型植物组

成。

乔灌木通常根系庞大,树皮很厚,地上部分受火烧或旱害后萌生

力很强,树干多分枝,常具刺,有的树冠扁平如伞状,种子有厚

皮保护。

稀树草原群落的分布随具体生境条件变化。

非洲面积最大,且多种多样。澳大利亚的

稀树草原有多种常绿的桉树为优势种。南

美巴西高原上分布着萨王纳疏林。亚洲稀

树草原分布在印度半岛以南,斯里兰卡北

部,巴基斯坦、中南半岛以及东南亚地区。红树

分布于热带海滩,

受气温和水温的影

响大。

多见于风浪平静和淤

泥深厚的海滩,海湾内

或河口地区。土壤为滨

海盐土,土壤含盐量

3.5%左右,较高。土壤

质地、含盐量的浓度以

及潮水淹浸时间的长

短,影响着红树林在海

滩上的带状分布。

组成以红树科为主;

“胎生现象”进行繁殖;

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不仅支持着植物本身,也保护了海岸免受

风浪的侵蚀;

呼吸根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盐生植物,具有肉质叶和低渗透势,发育可排除盐分的腺体。

红树林在热带海岸最为发达,大致分布在

南、北回归线的范围内。

我国的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福

建的沿海,在广西和台湾亦有分布。

亚热带常绿

阔叶

亚热带湿润气候,

雨热同期,夏季炎

热而潮湿、冬季稍

为干寒,春秋温和。

酸性至微酸性:PH 4.2

—6;

富铝化作用明显;次生

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

主,质地粘重。

种类相当丰富,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

群落外貌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林相整齐。季相更替不显著;

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三个基本层次。层间植物有常绿

和落叶两类,但常绿植物占优势。

净生产量为10t/hm^2

亚热带地区的大陆东侧,它在南、北美洲、

大洋洲、非洲以及亚洲均有分布。

典型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瓦尔

迪维亚暖温带常绿雨林;亚热带森林;亚

热带雨林;

常绿阔

叶-落

叶阔叶

混交林

昼夜温差大,年平

均气温10~14℃,但

雨量颇丰。

土壤微碱性,地表干旱落叶阔叶树繁生。树种多且落叶成分多,有很多温带科属。我国亚热带石灰岩低山地区;

我国中亚热带中山;

我国北亚热带。

硬叶

常绿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湿润,夏

季炎热干燥。

土壤浅薄,含水量季节

性变化强烈,土壤总蓄

水量在旱季强光高温

条件下远不能满足植

物需求。

群落结构比较简单,树种相对贫乏。

植物组成大多是旱生阳生植物。硬叶林下草本层生长稀疏。植物

体具刺。

净生产量8t/hm^2。

地中海地区;

加利福尼亚地区;

其他地区:智利、非洲南部、澳大利亚、

中国西南亚热带山地。

荒漠极端干燥的大陆性

气候,降水稀少。

日照强,蒸发量大

大超过降水量,

年温差和日温差都

比较显著。

土壤组成与母质近似,

腐殖质含量少。地表多

砾石,龟裂土壤表层为

孔状结皮。普遍含有石

膏和较多的易溶性盐,

土壤反映呈碱性,pH

高于8。

受水分条件限制,深根植物普遍。植物生长稀疏。极端干旱区,

荒漠群落的结构发生变化,植物全部集中到侵蚀干沟或低地生长,

形成紧缩型植被。

净胜产量7t/hmm

热带、亚热带荒漠:撒哈拉-阿拉伯区热

带亚热带荒漠;南非亚热带荒漠;.美洲

荒漠;澳大利亚荒漠。

温带荒漠:亚洲温带荒漠(半乔木荒漠、

灌木荒漠、半灌木、小半灌木荒漠、短生

植物荒漠、叶状体荒漠);阿根廷巴塔哥

尼亚荒漠。

温带夏绿

阔叶

温带湿润半湿润气

候,温暖季节降雨。

受季风影响,气候

夏热冬寒比较显

著,雨水多半集中

在夏季。

棕壤和褐土。

淋溶和粘化过程明显,

有粘化层(褐土有钙化

过程和钙积层)。

土壤呈微酸性到微碱

性。

群落外貌上有明显的有规律季相更替。

夏绿阔叶林的生活型谱,表现为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占优势;

高位芽植物占一定比例。森林的结构是乔木可分二个层,一个灌

木层,草本可分二到三个层和一个地被层。层间植物在群落中不

起显著作用,藤本植物以草质或半木质为主。

夏绿阔叶林的总生产量虽不高,但由于消耗较小,因而净生产量

较高。10t

西欧和中欧、东欧部分温带海洋性气候地

区。

北美洲分布在五大湖以南,密西西比河流

域以及向东的大西洋沿岸的低地,也分布

于纵贯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下部。

南美洲智利南部。

亚洲分布于东部沿海的区域,包括我国东

北、华北,以及朝鲜和日本北部。俄罗斯

仅在萨哈林岛的南部有小片分布。

寒温

性针

夏季温和湿润,冬

季十分严寒。寒冷

海洋气候和寒冷大

陆气候均有分布。

灰化土,有机质分解程

度低,表层有滞水,土

壤终年处于湿润状态;

土壤呈强酸性,pH值达

北方针叶林是由松柏类植物,如云杉、冷杉、松、落叶松等形成。

针叶树木的叶缩小成针状,并具各种抗寒抗旱的结构。北方针叶

林往往是单一树种构成的纯林。各种针叶林的外貌,由于优势种

的不同而各具特征。

亚欧大陆:德国云杉和欧洲赤松在欧洲的

针叶林内是基本的建群种。寒温性针叶林

分布在我国最寒冷地区。阿尔泰山山地分

布着西伯利亚云杉和西伯利亚冷杉林。寒

叶林 3.9-5.0。生长季短促使北方针叶林单位面积净生产量低于其他森林类型,

平均为8t/hm^2,但是面积大。温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日本北海道。北美洲针叶树种远较欧洲复杂和丰富。

针阔叶混交林温带季风气候。雨

热同期。

暗棕壤,较贫瘠的土

壤,砂质或硬质土。

在夏绿阔叶林带和北方针叶林带之间的过渡区域,那里有时是纯

针叶林和纯阔叶林镶嵌地相互交错分布,有的则形成针叶树和阔

叶树混交的。

分布于我国小兴安岭、长白山一带,日本

的北部以及俄罗斯和朝鲜的部分地区。

在东欧,欧洲赤松与栎树等形成混交林。

在北美广泛分布。

草原温带大陆性干旱气

候;

草原地区的气候干

燥,雨量少而变化

大,并多集中在温

暖夏季。冬季寒长,

无霜期约在120—

200d。淋溶弱,盐基丰富,有

明显钙积层;

呈中性或碱性;

土壤有机质自表层向

下逐渐减少。

以多年生低温和中温旱生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

草原上的群落呈暗绿色,高度不大,植物体具有抵抗夏季干旱的

某些适应,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包括丛生禾草)为主。地下芽

植物、一年生植物(包括短生植物)、小灌木及风滚草等。

草原植物中旱生结构普遍存在,如叶面积缩小,叶片内卷,气孔下

陷,机械组织和保护组织发达。此外,植物的地下部分也强烈发

育,根系分布较浅。

草原植物的发育节律与草原气候呈明显的适应。

具有明显的季相更替。

欧亚大陆:主要类型有草甸草原、典型草

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

北美洲:群落的演替:从东至西随着干燥

度的增加,高草普列利—混合普列利—矮

草普列利。

南美洲:草甸草原(草原群落中最湿润的

类型,建群种是中旱生植物为主)、典型

草原(草原中的典型类型,建群种是由典

型旱生或广旱生植物组成)、荒漠草原(草

原中最旱生的类型,建群种由旱生强度较

高的丛生禾草组成)、高寒草原(适应高

海拔地区寒冷半干旱气候的一种特殊类

型)

寒带苔原夏季短促而寒冷,

越向北温度越低。

年降水量为200—

300mm,大约60%是

在夏季降落。但蒸

发量极小,气候仍

是非常湿润的。

苔原多处于极圈内

的极地东风带内,

风速极大。

具有深达150—200cm

的永冻层,上部水不能

下渗,引起了沼泽化。

苔原植物通常为多年生植物,极少是一年生的。

多种繁殖适应方式(营养繁殖、非周期种)。

水势较低,匐匍伏地型和垫状植物十分典型。

苔原植物常具有大型的花和花序。属于长日照植物,同时营养期

短。植物种类组成贫乏,苔藓和地衣也很典型。

欧亚大陆:西部苔原带最狭窄,西西伯利

亚、中西伯利亚和东欧—向南移;

亚洲东部主要发育着山地苔原。俄罗斯内

面积最大,从南向北分为灌木苔原、藓类

-地衣苔原、北极苔原。我国无平地苔原,

在长白山分布着小灌木、藓类高山苔原。

北美苔原:北美大陆的北部及其邻近的岛

屿,苔原界线南达51°N的哈得孙湾和

58°N的拉布拉多半岛。美洲大陆西部的

阿拉斯加苔原分布在较高纬度。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植被类型及分布(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 植被类型及分布 一、选择题 如图为一摄影爱好者在公园拍摄的景观照片,图中常绿灌木外围采用了防寒措施,周围的景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 A.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 2、常绿灌木采用此种防寒措施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 ) A.防寒成本 B.观赏需求 C.采光、风向 D.昼夜温差 3、根据图示景观,可推断该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时间是( ) A.春季上午 B.春季下午 C.秋季上午 D.秋季下午 解析第1题,“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此地树木落叶,为落叶阔叶林,因此D项正确。第2题,图中的防寒措施采用了一面封闭一面敞开固定的做法,封闭是为了挡风,敞开是为了采光,C项正确。第3题,根据防寒棚应在树木北侧,开敞面朝南的特点定出图中方向,再根据图示影子朝向西北可知此时太阳在东南方向,应为上午,

再根据新叶发芽可以判定此时为春季,因此A项正确。 答案 1.D 2.C 3.A 读自然景观与温度、湿度的关系模式图,完成4~5题。 4.模式图中沿乙方向体现的变化主要是( )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纬度 5.图中甲植被最有可能是( ) A.温带草原 B.热带稀树草原 C.亚寒带针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第4题,该模式图反映的是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乙方向东西更替,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体现的为水分变化,选择B。第5题,图中甲与雨林在同一纬度,属于热带地区,介于雨林与荒漠之间应该是草原,所以说最有可能是热带稀树草原,选择B。 答案 4.B 5.B 下图为横断山区三江并流地形剖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2。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3。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东南方向扩展,直达欧亚草原区的最南界,而且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偏向干旱性。(2)由于冬半年寒潮向南侵入低纬地区,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成分,同时热

带植被也向南退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沿岸一线。(3)滇南和藏南的东喜马拉雅山地的热带山地植被向北挺进可达北纬29”,其原因是青藏高原隆起后,夏季强大湿热的西南季风受东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阻挡,产生大量降雨,为热带雨林发育创造条件。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寒潮不能到达藏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4)我国亚热带地区面积广阔,南北延伸纬度达12。。夏季在强盛的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下,炎热多雨,发育着广阔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在欧亚大陆的其它同纬度地区则为亚热带荒漠和稀树草原,或夏千冬湿的地中海硬叶常绿林和灌丛。(二)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性1、我国湿润区的山地植被带谱结构和特征(1)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系列特点决定于山地所处的纬度,带谱的结构从北向南趋于复杂,层次增多。(2)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各个垂直带的海拔高度位置随纬度带由北向南而相应升高。(3)每一个纬度地带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中,都具有本地带特有的山地植被类型,反映了水平气候地带的特征。(4)在旱季显著的山地,同一垂直带谱内阴坡与阳坡的森林植被类型有较大差别;而在较湿润和旱季不明显的山地,阴阳坡的森林类型差别不大。2、我国干旱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结构和待征(1)从东到西,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强,山地植被的基带由:草甸草原荒漠草原—温带荒漠。(2)从东到西,山地森林带的位置由基带上升到中山带,这是与山地湿润带在干旱地区的上移相关的植被地理分布现象。(3)草原带位置也由东向西升高,在草原地区,它们是基带;到了荒漠地区的!妇

植被类型综合分析

植被类型 气候特征 土壤特征 群落特征 类型及分布 热带 热带雨林 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无明显季节差异,雨量充沛且分布均匀。 砖红壤; 有些地区形成酸性富铝风化壳;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pH值4.4-5.5; 生物大小循环活跃,营养物质周转快; 腐殖质含量低。 种类成分最丰富;单位面积上树木种类密度特高;雨林内通常没有优势种。 热带雨林的成层现象比其他植被类型复杂,可分为5~8层。雨林垂直结构与光照条件关系密切。 雨林乔木:常绿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巨高位芽和大高位芽占比例很大。茎花现象(直接在无叶的木质茎上开花和结果)、板状根增加稳定性、叶具滴水尖加速排水。藤本植物在数量和群落作用上均不显著。附生植物数量多,绞杀植物、寄生植物较多。 没有明显的季相,不存在季节变化,也没有休眠期。 净生产量每年每公顷约10—30t。 类型: 热带低地雨林 热带山地雨林 热带沼泽雨林; 分布: 美洲热带雨林区; 非洲热带雨林区; 亚洲热带雨林区。

季雨林 热带季风气候: 有表现明显的旱季、降雨量少和温差大。 同热带雨林; 砖红壤。 旱季部分落叶或全部落叶,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其种类成分、结构、高度等均不及雨林发达。 生活型以木本高位芽植物为主,落叶乔木所占的比重变化很大。 植物的开花结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净生产量约6~35t。 受干燥季风影响的地方就有热带季雨林分布。不连续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半落叶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石灰岩季雨林;常绿季雨林; 稀疏草原 热带夏雨型气候; 年降水量差别悬殊,集中在夏季,干季显著。 分布于砖红壤或红棕壤以及砖红壤性红壤的地区。 各类稀树草原都发育有较发达的草本植物层,但均由C4型植物组成。 乔灌木通常根系庞大,树皮很厚,地上部分受火烧或旱害后萌生力很强,树干多分枝,常具刺,有的树冠扁平如伞状,种子有厚皮保护。 稀树草原群落的分布随具体生境条件变化。 非洲面积最大,且多种多样。澳大利亚的稀树草原有多种常绿的桉树为优势种。南美巴西高原上分布着萨王纳疏林。亚洲稀树草原分布在印度半岛以南,斯里兰卡北部,巴基斯坦、中南半岛以及东南亚地区。 红树林 分布于热带海滩,受气温和水温的影响大。 多见于风浪平静和淤泥深厚的海滩,海湾内或河口地区。土壤为滨海盐土,土壤含盐量3.5%

不同植被类型生态效应的研究

不同植被类型生态效应的研究 园林0901 姜文娟090480111 摘要:通过对城市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类型对生态效应有不同的影响。一般认为乔灌草相结合的三元复合结构绿地,其生态效应明显优于单一结构绿地。在特定的人工环境条件下,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有效发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不仅取决于绿色植物的植被类型,而且与其空间结构等各方面密切相关[1]。由于乔、灌、草结合建造的复层结构的绿地生态效应明显大于双层或单层结构的绿地,因此通过改善绿地种植结构和配置方式,可提高单位绿地的生态效应。在城市用地紧张,扩大绿地规模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因地制宜,植物种植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和草坪,以增加复层种植的垂直高度和单位绿地上的叶面积,可有效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应[2]。本研究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邯郸市不同植被类型对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地表温度的影响,并对城市绿地系统植被类型的规划和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植被类型、生态效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地表温度 前言:随着城市不断地发展,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哪种植被类型更能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应,从而应用到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中去,这个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的选择及植被现状 邯郸市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为摄氏13度,最低温度在1月,极限约为摄氏20度,最高温度在7月,可达摄氏38度。年降雨量627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无霜期为235天。春季多干旱,夏季多雨。春秋季节较短,夏季较长,并且气温较高。邯郸境内自然植被类型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草甸、沼泽植被、水生植被六种类型。邯郸市的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草丛植被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区的沟谷和荒坡,草甸植被则遍布全境;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主要分布在东部滞水洼地。亚热带树种漆树在西部山区有着广泛分布。 本实验在邯郸市丛台公园内进行。丛台公园位于邯郸市内中华大街中段西侧,占地360亩,是以武灵丛台为中心建成的一座大型园林,为邯郸人民休息娱乐的重要场所。公园内茂林修竹,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植被分布的空间类型多样。结合邯郸市丛台公园的绿地现状选择植被类型处理一、处理二、处理三、处理四、处理五,处理一代表乔灌草结构,处理二代表乔灌结构,处理三代表乔木结构,处理四代表灌草结构,处理五代表裸地。各种结构所选树种及林分状况如下。 表1 典型植被结构配置模式及林分状况 植被类型植物种类树高/m 胸径/cm 冠幅/m 面积/m2 乔灌草 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 榆叶梅(Prunus triloba) 黄杨球(Euonymus japonicus) 混合草坪 25 2.5 1.2 43 -- -- 10 3 1.3 135 48 34 乔灌垂柳(Salix babylonica) 黄杨球 6 1 20 4 1.2 56 24

第十章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第十章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陆地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如在潮湿热带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更替出现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寒温带暗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 我国的植被分区 原则:是分地理地带性和植被地带性,尤其是水平地带性作为基础,并结合考虑非地带性规律。 ①寒温带针叶林区域:大兴安岭北部山地、用材基地。 ②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垂直分布带较明显,木材重要基地。 ③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植被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4左右。 ⑤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是我国森林类型中植被种类最为丰富的类型。广东分布于湛江、化 州、高州和阳江一线以南。 ⑥温带草原区域:是欧亚草原区域的一部分。 ⑦温带荒漠区域:本区内有一系列巨大山系,如天山、昆仑山等。 ⑧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发育着以山地森林垂直带为代表的植被。 第二节自然植被的群落类型 一、植物群落分类 分类方法: ①按外貌分类:以优势植物的生活型(生长型)作为分类基础。 森林、矮疏林、密灌丛、草地、稀树干草原、灌木稀树干草原、树丛、稀树草地、草甸、干草原、草甸性草原、真草原、灌木干草原、草本沼泽、木本沼泽、荒原 缺点:把生态学关系差异很大的群落混淆在一起。 ②按结构分类:忽视生态特征,没注意群落与环境的统一 ③按植物区系分类:注意植物生态、生活型和地理型 ④按优势度分类:以优势树种的生态学特征作为基础 ⑤按生态分类:主要以植物群落分布的生态条件或环境状况作为分类基础. ⑥按外貌——生态分类:以群落主要层优势种的外貌(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特征(生活型) 和生态学指标(生态环境)为划分原则。 ⑦按演替分类:强调演替在植物群落分类上的重要性。 (二)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 1.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 主要分类单位分三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其系统如下: 植被型组:如草地

微专题三 植被类型及分布

微专题三植被类型及分布 [核心知识必备 ] 1.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要素影响 气候气候对植被 ①热量:决定了植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热 量条件的不同使得自然植被呈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 域分异。 ②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 一侧生长好。 ③降水: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到内陆减少,植被呈 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同一地点,降水 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植被对气候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茂密的地区,空气湿 度大,气温日较差小

地貌地貌对植被 ①山地阳坡和阴坡植被不同,马尾松生长在阳坡,而 冷杉生长在阴坡。 ②海拔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因此山区植被呈现垂直 分异特征。 ③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如安第斯 山脉南部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岸为温带荒 漠和草原;天山北坡有森林,南坡则没有 植被对地貌 一方面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 面又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水文水文对生物 水文条件影响生物(动物和植物)的数量、种类(如水域 中渔业资源的种类) 植被对水文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影响水循环,减小河 流含沙量,降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 土壤土壤对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茶树 耐酸怯碱,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亚 热带气候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 加,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2.将“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归纳整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法 [实例应用提升] 1.如图为一摄影爱好者在公园拍摄的景观照片,图中常绿灌木外围采用了防寒措

城市垂直绿化的主要类型

城市垂直绿化的主要类型 (一)棚架绿化是园林中应用最早也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垂直绿化形式。一类是以经济效益为主、以美化和生态效益为辅的棚架绿化,在城市居民的庭院之中应用广泛,深受居民喜爱,主要是选用经济价值高的藤本植物攀附在棚架上,如葡萄、猕猴桃、五味子、金银花等。既可遮荫纳凉、美化环境,同时也兼顾了经济利益。另一类是以美化环境为主、以园林构筑物形式出现的廊架绿化,形式极为丰富,有花架、花廊、亭架、墙架、门廊、廊架组合体等,其中以廊架形式为主要对象之一。利用观赏价值较高的垂直绿化植物在廊架上形成的绿色空间,或枝繁叶茂,或花果艳丽,或芳香宜人,既为游人提供了遮荫纳凉的场所,又为城市园林中独特的景点。常用于廊架绿化的藤木主要有紫藤、木香、金银花、藤本月季、凌霄、铁线莲、叶子花等。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实际的空间环境,以及廊架的体量、造型合宜来选择适宜的藤本植物相配植,并注意二者之间在体量、质地和色彩上取得对比和谐的景观,如杆、绳结构的小型花架,宜配置蔓茎较细、体量较轻的种类;对于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中型花架,则宜选用寿命长、体量大的藤木种类;对只需夏季遮荫或临时性花架,则宜选用生长快,一年生草本或冬季落叶的类型。应用卷须类、吸附类垂直绿化植物,棚架上要多设些间隔,便于攀缘;对于缠绕类、悬垂类垂直绿化植物,则应考虑适宜的缠绕支撑结构,并可在初期对植物加以人工的辅助和牵引。 紫藤

(二)墙面绿化各类建筑物墙面表面的垂直绿化。可极大地丰富墙面景观,增加墙面的自然气息,对建筑外表具有良好的装饰作用。在炎热的夏季,墙体垂直绿化,更可有效阻止太阳辐射、降低居室内的空气温度,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用吸附类的攀缘植物直接攀附墙面,是常见、经济、实用的墙面绿化方式,在城市垂直绿化面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不同植物的吸附能力有很大的差异,选择时要根据各种墙面的质地来确定,越粗糙的墙面对植物攀附越有利。在水泥沙浆、清水墙、马赛克、水刷石、块石、条石等墙面,多数吸附类攀缘植物均能攀附,如凌霄、美国凌霄、爬山虎、美国爬山虎、扶芳藤、络石、薜荔、常春藤、洋常春藤等。但对于石灰粉墙墙面的垂直绿化,由于石灰的附着力弱,在超出承栽能力范围后,常会造成整个墙面垂直绿化植物的坍塌,故只宜选择爬山虎、络石等自重轻的植物种类,或可在石灰墙的墙面上安装网状或者条状支架。 墙面绿化除了采用直接吸附的形式外,也可在墙面安装条状或网状支架,使卷须类、悬垂类、缠绕类的垂直绿化植物借支架绿化墙面。支架安装可采用在墙面钻孔后用膨胀螺旋栓固定,或者预埋于墙内,或者用凿砖打、木楔,钉钉、拉铅丝等方式进行。支架形式要考虑有利于植物的攀缘、人工缚扎牵引和养护管理。用钩钉、骑马钉等人工辅助方式也可使无吸附能力的植物茎蔓,甚至是乔、灌木枝条直接附壁,但此方式只适用于小面积的垂直绿化,用于局部墙面的植物装饰。 墙面绿化还可以在墙体的顶部设花槽、花斗,栽植枝蔓细长的悬垂类植物或攀缘植物(但并不利用其攀缘性)悬垂而下,如常春藤、洋常春藤、金银花、红花忍冬、木香、迎夏、迎春、云南黄馨、叶子花等,尤其是开花、彩叶类型装饰效果更好。 女儿墙、檐口和雨蓬边缘墙外管道还可选用适宜攀缘的常春藤、凌霄、爬山虎等进行垂直绿化。也可以选择一些悬垂类植物如云南黄馨、十姐妹等盆栽,置于屋顶,长长的藤蔓形成如绿色锦面。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 下列有关我国植被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 B.我国主要植被类型不包括沼泽 C.我国植被中,草原占据了主体 D.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趋势 2.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①我国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少林国家②我国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但人均森林面积少 ③我国土地沙漠化的面积每年都在扩大④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 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 A.森林面积多,利用不够合理 B.过度放牧已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 C.我国人均面积已接近或超过世界人均水平的1/3 D.我国植被保护面临的形式已十分乐观 4. 下列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①我国的荒漠面积太大②我国草原退化、沙化严重③我国森林覆盖率低,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④我国种树太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 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 A.3月12日 B.3月15日 C.5月1日 D.6月1日 6. 下列关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积极参加“植物节”、“爱鸟周”等活动 B.不能乱砍滥伐森林,乱捕杀动物 C.把野生的动植物全部集中到动、植物园中 D.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7. 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植物种类很少 B.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 C.我国长期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D.我国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8.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①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 4 ②土地沙漠化③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和沙化④乱砍滥伐,伐优留劣。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 大面积砍伐森林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A.后续资源缺乏 B.水土流失严重 C.绿化面积减少 D.ABC都是 10. 关于我国植被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草原沙漠化严重 B.人均森林面积少 C.我国植被中,草原占据了主体 D.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 11. 下列行为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A.退耕还林,植树造林 B.捕杀青蛙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12. 下列不是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是() A.我国森林资源利用不够合理,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衰退的趋势 B.我国草原的草场退化,沙化比较严重 C.我国森林覆盖率较低,人均森林面积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D.我国气候恶劣,不适于植物生长 13. 2010年我国大西南曾遭受大旱灾,同学们都参与“一瓶水”活动,避免旱灾再次发生() A.大力兴建水库 B.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 C.大量植树造林 D.节约用水 14. 关于我国植被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草原沙漠化严重 B.我国植被中,草原占据了主体 C.人均森林面积少 D.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 15. 森林地区常常形成独特的“小气候”。降雨量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A.呼吸作用旺盛 B.光合作用旺盛 C.蒸腾作用旺盛 D.吸收作用旺盛 16.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植被地理分布主要决定于热量和降水量,水热结合导致植被沿纬度地带性分布。从沿海向内陆随着降水量变化而使植被沿经度地带性更替。海拔的离度变化形成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这三方面的结合决定了一个地区植被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 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2。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 (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 (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 (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 3。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 (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

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东南方向扩展,直达欧亚草原区的最南界,而且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偏向干旱性。 (2)由于冬半年寒潮向南侵入低纬地区,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成分,同时热带植被也向南退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沿岸一线。 (3)滇南和藏南的东喜马拉雅山地的热带山地植被向北挺进可达北纬29”,其原因是青藏高原隆起后,夏季强大湿热的西南季风受东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阻挡,产生大量降雨,为热带雨林发育创造条件。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寒潮不能到达藏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4)我国亚热带地区面积广阔,南北延伸纬度达12。。夏季在强盛的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下,炎热多雨,发育着广阔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在欧亚大陆的其它同纬度地区则为亚热带荒漠和稀树草原,或夏千冬湿的地中海硬叶常绿林和灌丛。 (二)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性 1.我国湿润区的山地植被带谱结构和特征 (1)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系列特点决定于山地所处的纬度,带谱的结构从北向南趋于复杂,层次增多。 (2)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各个垂直带的海拔高度位置随纬度带由北向南而相应升高。 (3)每一个纬度地带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中,都具有本地带特有的山地植被类型,反映了水平气候地带的特征。 (4)在旱季显著的山地,同一垂直带谱内阴坡与阳坡的森林植被类型有较大差别;而在较湿润和旱季不明显的山地,阴阳坡的森林类型差别不大。 2.我国干旱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结构和待征 (1)从东到西,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强,山地植被的基带由: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温带荒漠。 (2)从东到西,山地森林带的位置由基带上升到中山带,这是与山地湿润带在干旱地区的上移相关的植被地理分布现象。 (3)草原带位置也由东向西升高,在草原地区,它们是基带;到了荒漠地区的!妇地则成为第二垂直寸告。 (4)在干旱地区,气候愈干旱,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结构愈趋于简化。 (5)干旱地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坡向性十分显著,而在湿润区由于湿度条件较一致,不同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 叶林 2、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第一章人的由来 1 2进化论的建立者是19世纪的达尔文 3、演变大致过程:环境变化→下地生活→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制造工具→大 脑发达→产生语言 3 输精管---输送精子 4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5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征,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6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1 种为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能提供能量。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奶、蛋、鱼、肉 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肥肉、大豆、花生 含脂肪较多的食物葡萄糖、蔗糖、淀粉 无机盐:钙——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牛奶 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铁——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动物肝脏、菠菜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海带、紫菜、碘盐 锌——生长发育不良、味沉发生障碍 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鱼肝油、动物肝脏 维生素B ——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1

维生素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牙龈出血 桔子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牛奶等 2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收器官) 消化腺:唾液腺——唾液淀粉酶 肝脏——胆汁(化成脂肪微粒) 胃腺——胃蛋白酶 胰腺、肠腺——含有消化糖类、 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4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胃、小肠) (胆汁)

高三地理植被分布及类型专题(定)

高三地理植被分布及类型专题 【模拟赏析】(2019·广东深圳文综调研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面积约3 625 km2。半岛90%以上为低缓的岩石台地,最高点海拔为100米,沿海是倾斜的海滩和悬崖。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半岛海湾内繁殖着大量的海狮、海象、海豹、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是闻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直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但近年来日益受到各国游客的重视。下图示意瓦尔德斯半岛地理位置及大型海洋动物分布。 (1)分析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原因。(8分) (2)分析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多种大型海洋动物乐园的原因。(6分) (3)海狮以鱼类为食且食量大,主要天敌是虎鲸和鲨鱼。20世纪50年代以前,当地大量捕 杀海狮以获取毛皮和油脂,1960年后被立法禁止。近年来当地海狮数量逐年增加,有人主张开放商业捕猎海狮。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8分) 【必备知识】

一、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降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 土壤土壤对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茶树耐酸怯碱, 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亚热带气候 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利于喀斯特地 貌的形成 【典型例题】 例1、如图为一摄影爱好者在公园拍摄的景观照片,图中常绿灌木外围采用了防寒措施,周围的景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 (2)常绿灌木采用此种防寒措施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 A.防寒成本 B.观赏需求 C.采光、风向 D.昼夜温差 (3)根据图示景观,可推断该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时间是() A.春季上午 B.春季下午 C.秋季上午 D.秋季下午 二、将“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归纳整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法 防护棚影子

中国植被的分布与气候地形的关系

从气候的角度论述我国植被分布规律 摘要:中国地域广阔、山体众多,是世界上植被类型最丰富的国家。在大尺度的宏观范围内,中国的植被的分布规律遵循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规律,还受到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本综述结合气候,地形等因素,论述我国植被的分布特点。 关键词:植被分布,气候,地形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季风气候区,幅员辽阔,地形结构特别复杂,具有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湿润到极端干旱的不同气候带(区)。同时,我国西北位于世界最大的陆地——欧亚大陆的腹地,东南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南有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这样的地理配置使我国气候类型多样,气候与环境的显著特点呈现出高度的不稳定性,而由此导致的我国植被分布既有水平地带性分布,又有垂直地带性分布,还受到气候等因素的很大的影响[1]。 从广东湛江北上至黑龙江省最北端的漠河,从南到北,沿着纬度方向有规律地更替的是纬向地带性植被分布。因为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会降低,平均纬度每增加1度,温度会下降0.5℃~0.6℃。由于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逐渐下降就使南方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种类因无法适应低温而不能分布到纬度较高的区域,这样就在从南到北的方向,由于温度的不同,便形成了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暖温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温带气候。在不同的气候带下就发育着不同的植被类型。 但是从上海到达新疆的乌鲁木齐,却穿越了东部的森林区、中西部的草原区和西部的荒漠区。也就是说,从东部至西部你经历了中国的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干旱区3个气候类型。 1 中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1.1 中国植被经向地带性分布 我国东南部和东部濒临太平洋,而西北部则处于欧亚大陆的腹地,像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东到太平洋3500多千米,西离大西洋6900多千米,北距北冰洋3400多千米,南至印度洋约2500千米。再加上四周被高山包围;北有阿尔泰山、西有准噶尔界山、南有昆仑山、东有北山等,使上空大气环流中的水汽又很难到达新疆上空,因此形成了东西地区水分巨大的不同。导致水分从我国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深入的过程中,降水越来越少,夏季温度越来越高,大陆性气候越来越强,从而使植被发生了变化。这种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向内陆发生更替的分布格式称为植被的经向地带性。 1.2 中国植被水平地带性分布 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在我国表现得十分明显。地带性植被是指能够最充分地反映一个地区气候特点的植被。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广阔的欧亚大陆东南部的太平洋西岸,西北部深入大陆腹地。冬季盛行着大陆来的极地气团或北冰洋气团,常形成寒潮由北向南运行。侵入我国的寒流大致有三条主要路线;第一条是由西伯利亚西北部出发,向南由新疆或蒙古侵入河西走廊进入我国内地;贯穿中国大陆;第二条是由西伯利亚东部向南经过我国东北、内蒙古到达华北平原,遇到泰山阻挡后分为两支,其中一支由山东半岛北部入渤海,另一支在大陆南进时又受大别山和桐柏山的阻碍,再次分为二股气流危害我国南方地区;第三条是由西伯利

(新课标)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微专题突破练六植被类型及分布资料

微专题突破练六植被类型及分布 1.影响植被的最重要因素——气候: (1)热量:决定了植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热量条件的不同使得自然植被呈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光照:影响着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3)降水: ①同一纬度,从沿海到内陆降水减少,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2.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1)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着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植被出现了垂直地域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2)水分条件相近情况下,纬度越低、山体越高、坡度越缓、相对高度越大,植被种类越多,垂直分异越明显。 (3)受坡向的影响,同一植被在阳坡分布的海拔要高于阴坡,但由于阳坡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土壤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的生长状况有可能不如阴坡。 (4)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这体现非地带性分布,如南美洲南端大陆东西岸,天山南北坡。 3.从整体性角度看植被破坏给干旱、半干旱地区带来的影响: 植被减少→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降水变少,极端天气多现)→风化、风力作用增强→沙尘暴多发,加剧土地沙漠化→地表多沙质堆积物,土壤变得贫瘠甚

至欠发育→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 下图为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图(数字为面积占全国比重)。读图完成1~3题。 1.该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草地 B.落叶林 C.荒漠 D.阔叶林 2.该植被的类型和产量取决于( ) A.气温高低 B.降水多少 C.地表形态 D.人类活动 3.我国该植被分布区所存在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次生盐碱化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锐减 【解析】1选A,2选B,3选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排除落叶林和阔叶林。荒漠面积最大的省应为新疆,而该植被分布最广的省为西藏,故为草地。第2题,降水量的多少决定了草场的类型,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草场的产量,如我国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的变化。第3题,我国主要草原分布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荒漠化严重。 下图为某山脉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

第十章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 第一节 自然植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世界上不同的地带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它们的分布,决定于群落所在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原因,但是气候常在其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大多数类型的植物群落在分布上是有地带性的。以下将分别叙述世界植物群落的基本类型和他们的分布。 一、常雨林和红雨林 这两类群落都出现在潮湿的地带。 常雨林又称为潮湿热带雨林,分布在终年湿润多雨的热带(年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分配均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常雨林分布在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赤道非洲的西部,其他如中美的东部,印度西南沿海,中印半岛的西部,我国的台湾南部、海南岛,以及许多热带岛屿上,也都有出现。常雨林分布在雨量最充沛、热量最丰富,热、水与光的常年分配最均匀的地带;相应地,常雨林就成为陆地上最茂盛的植物群落。在常雨林里,植物种类很多,每公顷的地面上可以出现二、三百种以上的树种(也有种类较少的情况)。树木的分枝少, 树 冠小,树身高挺,有些树种在树干下部 产生许多板状跟、像护墙一样围绕着高 大的树身。由于乔木的高度不等,因此 常雨林的树冠常参差不齐。成层结构很 发达,乔木层多至4~5层,下面还有灌 木层和草本层。藤本植物纠缠交错,如 棕榈科的省藤属(Calamus )缠绕茎长可 达300米,附生真蕨类和附生的兰科植 物最为常见(图10-1)。这些附生植物 大量出现,种类也很多。除附生的藻类 和藓类外,还经常出现附生的蕨类和有 花植物,尤其是附生植物不但生在枝干 上,还生在叶上,似乎形成特殊的空中 花园。常雨林中所有植物都是常绿的, 终年生长,轮流开花。很多树木,例如 可可属(Theobroma )、木波罗属 (Artocarpus )、榕属(Ficus )以及柿属 (Diospyros )等的许多种,能在树干和 老茎上直接开花结实(图10-2)。常雨林中所有植物的芽都没有牙鳞。林内湿度很高,林下植物具有大而柔软的叶, 显示出湿性植物的特征;但上层乔木的 叶由于有时接触到晴朗炎热的天气,所以通常革质、坚硬、具光泽,带有旱生特征。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植被地理分布主要决定于热量和降水量,水热结合导致植被沿纬度地带性分布。从沿海向内陆随着降水量变化而使植被沿经度地带性更替。海拔的离度变化形成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这三方面的结合决定了一个地区植被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 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2。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 (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 (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 (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 3。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 (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东南方向扩展,直达欧亚草原区的最南界,而且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偏向干旱性。 (2)由于冬半年寒潮向南侵入低纬地区,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成分,同时热带植被也向南退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沿岸一线。 (3)滇南和藏南的东喜马拉雅山地的热带山地植被向北挺进可达北纬29”,其原因是青藏高原隆起后,夏季强大湿热的西南季风受东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阻挡,产生大量降雨,为热带雨林发育创造条件。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寒潮不能到达藏南也是重要原因之

城市垂直绿化的主要类型

城市垂直绿化的主要类型 (一)棚架绿化 棚架绿化是园林中应用最早也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垂直绿化形式。一类是以经济效益为主、以美化和生态效益为辅的棚架绿化,在城市居民的庭院之中应用广泛,深受居民喜爱,主要是选用经济价值高的藤本植物攀附在棚架上,如葡萄、猕猴桃、五味子、金银花等。既可遮荫纳凉、美化环境,同时也兼顾了经济利益。另一类是以美化环境为主、以园林构筑物形式出现的廊架绿化,形式极为丰富,有花架、花廊、亭架、墙架、门廊、廊架组合体等,其中以廊架形式为主要对象之一。利用观赏价值较高的垂直绿化植物在廊架上形成的绿色空间,或枝繁叶茂,或花果艳丽,或芳香宜人,既为游人提供了遮荫纳凉的场所,又为城市园林中独特的景点。 常用于廊架绿化的藤木主要有紫藤、木香、金银花、藤本月季、凌霄、铁线莲、叶子花等。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实际的空间环境,以及廊架的体量、造型合宜来选择适宜的藤本植物相配植,并注意二者之间在体量、质地和色彩上取得对比和谐的景观,如杆、绳结构的小型花架,宜配置蔓茎较细、体量较轻的种类;对于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中型花架,则宜选用寿命长、体量大的藤木种类;对只需夏季遮荫或临时性花架,则宜选用生长快,一年生草本或冬季落叶的类型。应用卷须类、吸附类垂直绿化植物,棚架上要多设些间隔,便于攀缘;对于缠绕类、悬垂类垂直绿化植物,则应考虑适宜的缠绕支撑结构,并可在初期对植物加以人工的辅助和牵引。 (二)墙面绿化各类建筑物墙面表面的垂直绿化。可极大地丰富墙面景观,增加墙面的自然气息,对建筑外表具有良好的装饰作用。在炎热的夏季,墙体垂直绿化,更可有效阻止太阳辐射、降低居室内的空气温度,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气候对中国植被分布规律的影响

气候对xx植被分布规律的影响 [摘要]: 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中国气候复杂多样,会对植被分布产生影响。一定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称作植被,植物群落是构成植被的基本单位。地球上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基本上决定于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以及其它有关的自然要素。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一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一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关键词]: xx植被自然要素气候条件分布规律 一、xx气候的特征 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 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二.xx植被的主要类型 我国几乎包括世界上除了极地冻原以外所有主要植被类型,并有高原高寒植被。全国自然植被包括29植被型、52亚型和600多个主要群系。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首先在气候上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因此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一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一中

城市规划中植物的功能及运用

城市规划中植物的功能及运用 作者:陈奇 (陕西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073班,陕西汉中723001) 指导老师:蒲波 [摘要]: 植物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植物也因其独特的生命活力而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审美和气候环境的迫切需求,城市规划越来越重视植物景观的营造。论文以城市规划为研究对象对城市规划中植物的分类、功能、形态、色彩及配置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论述了灵活运用植物配景,既可以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效果,又能改善局部气候环境,给城市空间注入活力。 [关键词]:植物、城市规划、表现力、视觉效果 城市植物规划就是对城市绿化应用的植物种类(乔木、灌木、藤木及草本植物)作一全面的规划,根据各城市的性质、环境条件,在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按比例选择一批能适应市区、郊区、山地等不同环境条件,能较好地发挥城市绿化多种功能的植物种类。 一、植物在城市规划中的功能 植物在城市景观中有诸多作用,可以分为视觉方面的功能和非视觉方面的功能。视觉功能指的是植物的审美功能,即有植物来美化环境,取悦于人们的心理功能;非视觉功能指的是植物具有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改善气候,保持生态平衡。具体的讲,植物的功能可表现为: 1、审美功能: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造型、色彩、枝叶及生长周期。一些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本身就可构成城市中的景点和视觉中心,起到美化视觉环境的作用,植物的质地、色彩差别等特点还可以形成片景,提高了城市景观的可识别性。 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可随时间的变化展现生长不息的特点,这种周期性季节变化增加了城市景观的丰富程度,是空间划分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趣味,提供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的愉悦性。 植物还具有统一其他景观元素的作用,植物可充当一种恒定的因素把各种散乱的元素从视觉上连接起来,提高整个空间的质量。 植物能遮拦不佳的景色,为了完全封闭视线,使用枝叶稠密的灌木和小乔木分层遮拦,突出重点,把人的视线集中到城市精彩部位。 最后,植物还具有柔化空间的作用,柔化空间就是用植物的形态缓冲人工形态的僵硬感,调节人的视觉疲劳。 2、空间功能:植物作为设计元素,除了形态美化环境外,还有其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空间造型功能。通过植物把空间进行直线界定,利用植物把空间进行流线型界定,丰富空间形态。这种空间造型功能灵活多变,可以形成密实的限定界面,也可以形成松散界面,可以是整齐排列,或者是随意组合。 3、生态功能:植物在城市规划中有减弱噪声、调节温度、改善环境气侯、减少粉尘和气体污染的功能。 二、植物在城市规划中的分类和选用 1、植物的分类 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按其形态、生长习性及周期的不同,可分为: (1)乔木: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