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及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5
[键入文字]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及答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咬文嚼字(jué) 令人神往(wǎng)
熟能生巧(shú) 一蹴而就(còu)
B.数见不鲜(shù) 锱铢必较(jiào)
举不胜举(shèng) 一言难尽(jìn)
C.咄咄逼人(duō)轻鸢剪掠(yuān)
清沁肺腑(qìng) 醍醐灌顶(tí)
D.遥思远怅(chàng) 窸窣飘零(xī)
眉眼颦蹙(pín) 临渊羡鱼(yuān)
1。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三)(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今时代,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和功利化的问题,人们心理上的和谐与健康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精神上的需求得不到完全满足,有的甚至处于空虚状态。
为此,树立健康合理的人生观就成为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这方面,儒家的人生哲学无疑是一剂良药。
就理想志向而言,儒家关于人生理想和志向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总是要有一定的理想和志向,成为不少志士仁人共同的生活信条。
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理想和志向,与孔子所讲的“立志”,在具体内容上是根本不同的。
我们所说的有理想,既包括社会理想、事业理想,又包括生活理想。
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的政治理想。
它包括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期望与设想,也包含着对未来社会基本面貌的预见。
事业理想或职业理想主要是指人们依据社会分工和个人条件等状况,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专业的选择,以及事业目标及其追求。
生活理想主要是指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道路,怎样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矛盾,以及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人生,等等。
社会理想、事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我们今天所说的有理想,就是既要有远大的社会理想,又要有正确的事业理想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理想。
就进取精神来说,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不是一时的冲动,而应当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一种长期的一贯的生活方式。
朱熹说:“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
其止莫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
”特别是在艰难困苦的处境中,更应该经受磨难和考验。
自强自勉、积极向上,切不可自暴自弃、半途而废。
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发展史上,那些伟大的创造和成就,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伴随着挫折和磨难,那些为人们所敬仰的创业者和对人类作出贡献的人,都是一些不甘现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人。
必修五单元三测试☆本单元难点、考点、要点1.理清思路,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2.学会对文本语言作简要分析。
☆本单元高效解题要诀1.学习分析文章结构,理清写作思路,把握文章蕴涵的主旨。
2.丰富对生活的艺术感受,学会准确、客观、全面、深刻地分析事物。
☆本单元快速解题要诀1.反复诵读,增强语感。
2.着重体悟重点语句的含义。
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咬文嚼.字(júe) 神往.(wǎng) 熟.能生巧(shú) 一蹴.而就(còu)B.数.见不鲜(shù) 较.量(jiào) 举不胜.举(shēng) 一言难尽.(jìn)C.一字之差.(chā) 槛.车(kǎn) 轻鸢.剪掠(yuān) 清沁.肺腑(qìng)D.眉眼颦.蹙(pín) 惆怅.(chàng) 窸窣.(sū) 临渊.羡鱼(yu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涵义蕴藉注消酩酊大醉B.含糊烂调疏朗遥思远怅C.因缘圆晕干躁回肠荡气D.啰嗦默契飘零得鱼忘筌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通常不好。
(2)你如果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感情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3)敏感而有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A.涵义随意教养B.含义随便教养C.涵义随便修养D.含义随意修养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作家不关心社会,不深人生活,而一味地闭门造车....,想写出惊世之作,这无异于缘木求鱼,最终的结果是不难推测的。
B.一位出色的管理人员,他既要有远大的目光,综观全局,又要明察秋毫....,尽可能不出现丝毫闪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咬文嚼.字(jué)令人神往.(wǎng)熟.能生巧(shú)一蹴.而就(còu)B.数.见不鲜(shù)锱铢必较.(jiào)举不胜.举(shèng) 一言难尽.(jìn)C.咄.咄逼人(duō)轻鸢.剪掠(yuān)清沁.肺腑(qìng)醍.醐灌顶(tí)D.遥思远怅.(c hàng) 窸.窣飘零(xī)眉眼颦.蹙(pín)临渊.羡鱼(yuān)解析:选D。
A项,“嚼"应读jiáo,“蹴”应读cù;B项,“数”应读shuò;C项,“沁”应读qìn。
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洗练皎洁协调斩钉接铁自鸣得意B.摹本流弊词藻叫嚣呐喊包罗万象C.尺牍纠葛疏郎回肠荡气真知卓见D.篇辐绵密筹划臭名昭著曲指可数解析:选B.A项,“接"应为“截”;C项,“郎”应为“朗”,“卓”应为“灼”;D项,“辐”应为“幅",“曲”应为“屈”.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________通常不很好。
②你如果________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③敏感而有________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A.涵义随意教养B.含意随便教养C.涵义随便修养D.含意随意修养解析:选C。
涵义:(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暗示。
含意:(诗文、说话等)含有的意思.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随便:任凭,无论;不加限制,没有明确的目的。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歌传统中,和谐世界是诗人们从来追求的境界,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诗歌创作中重要的题村,同时,又是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支柱。
在我们中华文化的思想宝库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诗人从事诗歌创作重要的理论源头。
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万物具体形态的原始物质是“气”,万物都是禀赋了“道”而成了自然本性“德”,又禀赋了“气”而成了形态和形体之“形”。
《老子·二十五章》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种以自然为法的精神影响了历代的中国诗人,而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所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则在许多优秀诗人的笔下,成为他们表现人生和世界最高的境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这种境界的追求和创作实践,在中华优秀的诗歌长河中,形成了山水诗、边塞诗和田园诗的流派和传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范成大的“信步随芳草,迷途问小童”、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这些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歌佳句,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的基因,渗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变成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人文理想和生命追求。
这种创作实绩经过历代诗歌理论家和美学家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中国诗歌传统的重要理论主流。
唐代王昌齡首提“意境”一词,并称“理入景体”“景物兼意入兴”;宋代范希文提出“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明代谢榛提出“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到了晚清王国维则在《人间词话》中完成了意境之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有名句”“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也”“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15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中国茶道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橘皮、桂圆、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太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太和之元气以利万物。
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
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
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单元综合检测一、基础与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累.(léi)赘上涨.(zhǎnɡ)徇.(xùn)私舞弊忧心忡.忡(chōnɡ)B.赝.(yàn)品偏袒.(tǎn)正当.(dānɡ)防卫强.(qiǎnɡ) 词夺理C.证券.(quàn) 租赁.(lìn)恣.(sì)意妄为咄.(duō)咄怪事D.逶.(wēi)迤对峙.(zhì)芸.(yún)芸众生退避三舍.(shě)解析:选A。
B项,“正当”中的“当”应读“dànɡ”;C项,“恣意妄为”中的“恣”应读“zì”;D项,“退避三舍”中的“舍”应读“shè”。
2.(2012·北京四中调研)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研究者认为,家族教育传统的渊远流长,吴越一带地方文化的兴盛,是孕育大师不可缺少的因素。
B.有些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上,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这显然是另一种抱残守缺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
C.倍受关注的PM2.5标准征求意见目前结束,期间收到了1500多条反馈意见,普遍赞成将PM2.5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空气质量标准。
D.在一个精神遭到空前贬值的时代,倘若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精神贵族”,我相信他必定不是为了虚荣,而是真正出于精神上的高贵和诚实。
解析:选D。
A.源远流长;B.惟古是尚;C.备受关注。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香烟中究竟添加了什么成分,这些成分凭什么要添加,添加了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近来成为了控烟人士质疑的焦点。
B.农业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应大力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应用,这是我国科教兴农的重要战略举措;他同时表示,中国在转基因管理方面“是非常严格的”。
C.与其他养殖业相比,养蜂业具有独特优势:无需占用耕地,无需大量劳动力,无需灌溉及消耗饲料,因此深受群众欢迎。
单元综合检测(三)(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语言运用(3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咬文嚼.字(jué)令人神往.(wǎng)熟.能生巧(shú)一蹴.而就(còu)B.数.见不鲜(shù)锱铢必较.(jiào)举不胜.举(shèng)一言难尽.(jìn)C.咄.咄逼人(duō)轻鸢.剪掠(yuān)清沁.肺腑(qìng)醍.醐灌顶(tí)D.遥思远怅.(chàng) 窸.窣飘零(xī)眉眼颦.蹙(pín)临渊.羡鱼(yuān)解析:选D.A项,“嚼”应读jiáo,“蹴”应读cù;B项,“数”应读shuò;C项,“沁”应读qìn。
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洗练皎洁协调斩钉接铁自鸣得意B.摹本流弊辞藻叫嚣呐喊包罗万象C.尺牍纠葛疏郎回肠荡气真知卓见D.篇辐绵密筹划臭名昭著曲指可数解析:选B。
A项,“接"应为“截";C项,“郎”应为“朗”,“卓”应为“灼";D 项,“辐”应为“幅”,“曲"应为“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冬天随着一场寒凉的朔风隐遁无形,________的便是期待许久的春,渴望在一个漫漫长夜后的清晨,能有一树树________的春花降临人间,遮蔽大地的荒芜与突兀.但随着冬日渐远,花开的惊喜依旧未能________,而我对春花的期待________,就像等待一位从天堂出走的仙子,挥袂之间为广袤的人间降临一场褔祉,唯美而又持久。
春天本就是一个安谧静美的词语,镶嵌在季节的轮回里,而春花便是这轮回里的精灵,缀饰着春之明媚.花开的时候,();黛赭色的山峦瞬间被春花覆盖,辽阔的褴褛倏忽消隐在旷野深处.那些高举着手臂的杨树,将枝干遥遥指向广袤苍穹,引领着春天旗帜一般不断前行。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近人梁启超曾评一位诗人“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这位诗人是谁呢?()A. 屈原B. 杜甫C. 岳飞D. 陆游【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诗歌的标题是《读陆放翁集》本诗热烈赞赏了陆游诗歌中渴望建功立业、为国驱驰之志至老不衰的高昂格调高度评价了陆游千古难遇的奇男子气概从“胡尘”二字可知此诗所评价的诗人其生活的朝代受到了少数民族侵略故而排除A、B 两项从“胸中十万兵”可知此人未曾领兵打仗排除C项故选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扶贫攻坚活动深入人心基本彻底解决了贫困家庭日常生活、子女教育、疾病就医、文化娱乐等一系列问题B. 近年来溺水、火灾、交通、意外伤害等儿童安全事故急剧增多这与我国在对未成年人的安全宣传教育上有很大关系C. 此次中美经济贸易战之所以有望得到妥善解决的原因是我们强大的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决定的D. 今天衡量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答案】D【解析】A项不合逻辑“基本”与“彻底”矛盾B项并列不当“溺水、火灾、交通”包含在“意外伤害”之内C项句式杂糅将“之所以”或“的原因”二者删去其一故选D3.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②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③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④初春的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畅谈着自己的理想……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⑤小张被提拔为部门领导三个月以来凡事身体力行消瘦了不少⑥我家的花虽多但与公园里的花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A. ①②⑤B. ①③⑤C. ②⑤⑥D. ①③④【答案】C【解析】①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与语境中“一位文弱的”互相矛盾使用错误②妙手偶得指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根据语境使用正确③不可开交形容没法解开或无法摆脱一般用于“吵、闹、打”等方面此处用于形容兄弟之间感情好使用错误④春意阑珊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此处用于形容初春的篝火晚会上的氛围使用错误⑤身体力行一般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根据语境使用正确⑥九牛一毛比喻渺小、轻微或很大数量中的极少数根据语境使用正确故选C4.下列画线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流涎(xián)笑靥(yè)精髓(suí)焚膏继晷B. 媲美(pì)桅杆(wéi)拔擢(zhuó)酩酊大醉C. 付梓(zǐ)门槛(kǎn)帷幕(wéi)凤毛鳞角D. 辍学(chuò)愧怍(zuò)毗邻(bǐ)自怨自艾【答案】B【解析】A项“精髓”的“髓”应读作“suǐ”C项“凤毛鳞角”应写作“凤毛麟角”D项“毗邻”的“毗”应读作“pí”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5.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叫“浸月亭” 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元和十年至十三年(公元815﹣818年)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其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答 ________【答案】建在“周瑜点将台”故址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常在此饮酒、赋诗、会友其诗《琵琶行》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 故此亭名为“浸月亭”【解析】第二句“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 交代亭子是建在“周瑜点将台”故址三、四句解释亭子得名的原因被贬到此地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对要素进行压缩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6.(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6.(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6.(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信息茧房”现象的一项是()6.(4)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信息茧房”对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的破坏的具体表现6.(5)请简要梳理材料的行文脉络A.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信息的剧增社群内的交流更加高效社群之间的沟通也会比信息匮乏的时代来得顺畅和有效B. 按照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的说法“新新媒介”所有信息都由受众自产自销它的产生使得多元化和个性化逐渐成为互联网信息的大势C. 在“推荐时代”互联网能够深入分析用户标签之间的联系跟踪挖掘用户的喜好和习惯满足了用户个性化、动态化的需求促进了公共领域的建构D. 网民的话语权是不平等的进入公众视野中的往往只是少数网络精英的信息因此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也难以得到保证【答案】B【解析】A.“社群之间的沟通也会比信息匮乏的时代来得顺畅和有效”与原文第一段的表述“社群之间的沟通并不见得一定会比信息匮乏的时代来得顺畅和有效”相悖C.“促进了人们公共领域的建构”无中生有原文第五段说“互联网能够深入分析用户标签之间的联系跟踪挖掘用户对标签的使用频率、稳定性、习惯以及访问次数的排序从而更加顺应用户的喜好和个性化需求” D.“因此”错前后无因果关系【答案】D【解析】D.“必然使人产生盲目自信、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 表述绝对【答案】A【解析】A.“家长微信群”不是依据自己的喜好习惯组合在一起的群体【答案】①“意见自由表达”受阻②隐性的言论自由剥夺③群体极化造成公众理性批判的缺失④社会黏性削弱破坏共同体维系【解析】根据“‘意见自由表达’受阻”“网络的信息流动造成了隐性的言论自由剥夺”“这种舆论压力缺乏理性精神的指引”“公众在网络传播内容上也存在着‘非理性因素’”“社会黏性便会减少”可组织答案【答案】①首先简述“信息茧房”的基本概念②接着分析形成“信息茧房”的两个基础③最后指出“信息茧房”对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的极大破坏【解析】文章第一段简述“信息茧房”的基本概念二至六段分析了形成“信息茧房”的两个基础七至十一段指出“信息茧房”对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的极大破坏7.(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将“故宫的美”抹在脸上等消费新方式掀起了一场关于经典和流行的“头脑风暴”B. 在让“报纸的墨”秀在身上等跨界融合的消费新潮流里能发现老字号的新面孔C. 充满创意的商品与品牌因契合当下年轻人的消费观而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之路D. 海纳百川的中国市场使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货比三家” 收获最佳的性价比【答案】C【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8.(1)下列关于文中画线的破折号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8.(2)文中提到中国历史的几个时代据文意概念对应有误的一项是()8.(3)对文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 (4)“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 请解释“前面的道路”指的是怎样的道路8. (5)结合《阿Q正传》《药》从《呐喊》中选出至少三个人物简要分析他们处在鲁迅所说的哪个时代并说明为什么A. 表示承接B. 表示解释说明C. 表示转折D. 表示插说【答案】C【解析】(1)“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 可见“不敢”的语意与前文有转折关系不是承接也不是解释说明更不是插说故选C【答案】B【解析】(2)B项“发祥时代”指开端“发达时代”指繁盛“中兴时代”指经过短暂的衰落而后又兴起这三者不能划等号【答案】C【解析】(3)C项“作者的回答非常明确就是要走向暂时做稳奴隶的时代”错误原文作者说“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可见作者提倡的是走向从未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即不做奴隶、人人平等、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答案】(4)“前面的道路”指开创新时代的道路这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因而充满困难必须唤醒麻木愚昧民众打破封建束缚才能开创一条走向人人平等的全新道路【解析】(4)“前面的道路”根据后文“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可见是指要创造出一个既不需要“做稳了奴隶” 百姓受奴役丧失人格尊严又不必“想做奴隶而不得” 即人人平等自由的太平时代概括为新时代这是一条需要“现在的青年”来创造的道路他们需要面对种种困难如旧势力的束缚如麻木愚昧的民众他们需要唤醒民众打破规则让每一个人都走上这条光明的道路【答案】(5)示例阿Q处于两个时代交替之间他原本是“做稳了奴隶” 但“革命”风潮一起他想迫切加入“革命”满足个人私欲却根本无路而入反而被诬陷为抢劫主谋被杀变得“想做奴隶而不得” 老栓处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尽管当时有革命党但对老栓这样的人并未造成任何影响他们依然受着封建迷信的束缚甘心接受刽子手的剥削压迫稳稳地做着旧社会的奴隶《风波》中的七斤处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他被剪了辫子希望能有一个新的“奴隶规则” 而传言“皇帝坐龙庭”的旧奴隶规则的回来让他经历了一场“风波” 规则变化让他想做奴隶而不得【解析】(5)题干要求找三个人物可见要分析他们分别处于“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或在两个时代夹缝之中生存《呐喊》中的单四嫂子、华老栓等人都处于“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他们没有经历时代的巨大变迁或时代的巨大变迁对他们的影响不大其规则变化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做奴隶”的命运而孔乙己、七斤、闰土等人则处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因为他们都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自己原来认同的“奴隶规则”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变化阿Q比较特殊他经历了“革命”的影响从原来“做稳奴隶” 一个“好短工”成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人想参加革命却被“革命人物”排斥在外既而被以抢劫罪定罪枪毙他想在新的奴隶规则里再做一个驯服的奴隶新的奴隶规则却根本不给予他这个机会学生对其他人物有深刻感受也可举例说明对时代的理解和人物的命运结合合理即可9.(1)下列对文中画线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正确的一项是()9.(2)请在材料一的横线处拟两个小标题每条不超过10个字9.(3)下列关于整体置换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9.(4)下列各项表述中不属于三元桥换梁工程为实现精准测控所采取的措施的是()9.(5)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来看下列表述中不属于三元桥换梁工程和港珠澳大桥工程共同特点的一项是()9.(6)下列对材料三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9.(7)下列各项中如果材料三的副标题是“今日中国桥梁发展综述” 那么最适合作为主标题的一项是()9.(8)结合上述三个材料请简要概括当代“中国桥”建设发展产生的国际影响A. 伶仃“仃”读作“tīng”B. 应运而生“应”读作“yīng”C. 涵盖“涵”意思是“包含”D. 赞誉“誉”意思是“名声”【答案】C【解析】(1)A项“伶仃”中“仃”读“dīng”B项“应运而生”中“应”读“yìng”D项“赞誉”的“誉”意思是称赞故选C【答案】(2)巨大的施工难题开创性的工程管理理念【解析】(2)本题要拟的两个小标题可以根据第二个标题的刷新纪录的“中国标准”来概括再结合“要尽可能减少对通航的影响同时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和进度是港珠澳大桥工程面临的重要难题”“在120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下工程管理理念也必随之做出突破”这两句可概括出【答案】D【解析】(3)D项“将新梁入位速度降到最低需要调整原桥下路面的坡度”强加因果【答案】D【解析】(4)D项“保证新桥梁入位误差在9毫米之内”在文中并没有表述文章只是说“最后在新桥梁进入预定位置后经初步测量误差控制在9毫米之内” 文中强调的是三元桥换梁工程“整体置换”的结果并不是三元桥换梁工程为实现精准测控所采取的措施【答案】B【解析】(5)B项此项为三元桥换梁工程的速度而港珠澳大桥工程没有提到而其他三项解释清楚明白【答案】C【解析】(6)A项偷换概念原文说“从一座桥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当地工商业和工艺水平”B项说法太绝对原文是“由于中国正处在有史以来最高速的建设中未来很长时间我们都要盯着中国了”D项扩大范围“都成为当地地标性建筑”错原文是“‘中国智造’的中国桥也大踏步迈向世界它们之中有些已经成为当地地标性建筑”故选C【答案】B【解析】(7)B项好的新闻标题具有鲜明性的特点“誓将天堑变通途”很好地概括了其他三项的内容语言上有文学性、吸引读者【答案】(8)①诸多施工工艺及标准均达国际领先水平“中国标准”走向世界②以新的技术范例创造了新的建桥速度领先世界③一些特大桥梁设计建设为国际首例④“中国智造”的中国桥走向世界连通世界成为响亮的“中国名片”【解析】(8)题干中“简要概括当代‘中国桥’建设发展产生的国际影响”可知答题区间在三则材料中而且基本上在每则材料的最后都会涉及一定要摘取关键词整合相应内容从“诸多施工工艺及标准均达国际领先水平‘港珠澳大桥标准’正在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标准’”“‘中国智造’的中国桥也大踏步迈向世界它们之中有些已经成为当地地标性建筑仅最近几年就有很多中国建造的桥投入使用世界桥梁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身影’”“如今‘中国造’桥梁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中国建桥人奋战在世界各地‘中国造’桥梁跨越天堑连通世界正在成为一张响亮的‘中国名片’”等句子可以具体把握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0.阅读《滕王阁序》第2、3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答案】这两段中作者带着读者趋名楼登高阁览观楼台的壮丽山川的旷远市井的繁华舟楫的众多点缀以渔歌、雁声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图画【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相关文段分析“潦水尽而寒潭清” 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考生据此分析即可。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3分共计18分)1.把下面这句话还原到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句子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耻刘备韬光蓄锐天下三分文段①对寂寞“耐得”和“不甘” 是人生的清醒之为积极之为有为之为②好些事存“耐得” 正是因为“不甘” 由于环境、能力、机遇等的限制耐得住才有时机和可能不甘心才有进取和提高③天下之事相反相成当沉淀积蓄时则沉淀积蓄当卓越爆发时则卓越爆发④入世中有淡定淡定中有追求A. ①句后B. ②句后C. ③句后D. ④句后【答案】B【解析】“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耻刘备韬光蓄锐天下三分”是对②句中“好些事”的详细说明所以放在②句后故选B2.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为得体的一组是()【情境①】有一位老师到异地学校去参加优质课赛课走进课堂首先要跟新同学交流一下就说了一段开场白【情境②】李红因家庭困难同意学校保送她上贵阳清华中学招生面试时老师问她“有些优秀学生不愿被推荐你是怕中考落榜呢还是碍于面子不好推辞呢还是……”李红诚实而又得体地进行了回答A. ①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希望我们合作愉快同时合作成功谢谢大家!②都不是是因为我家庭经济困难反复权衡我觉得还是读贵阳清华中学更合适些B. ①同学们你们好!同大家相遇真是缘分啊!正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今天牵了明天牵”②都不是是因为我家庭经济困难反复权衡我觉得还是读贵阳清华中学更合适些C. ①同学们你们好!同大家相遇真是缘分啊!正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今天牵了明天牵”②关于保送我上贵阳清华中学的事学校征求过我的意见我是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同意的D. ①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希望我们合作愉快同时合作成功谢谢大家!②关于保送我上贵阳清华中学的事学校征求过我的意见我是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同意的【答案】A【解析】老师面对学生用“千里姻缘一线牵今天牵了明天牵”不合身份和场景排除BC 回答面试老师一连串的问题“学校征求过我意见我是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同意的”不得体排除D故选A3.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画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 _____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载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A. ⑤①④③②B. ⑤②④③①C. ⑤①②④③D. ②⑤①④③【答案】C【解析】文段解说“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⑤句是解释“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的应放在最前面①句是重新提出问题②③④句对①句的解释②的“形式技巧”紧承① ④的“这种价值观”指代②的内容③又与空后的“古体与律体之辨”连接紧密三者顺序为②④③故正确排序为⑤①②④③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王澍的建筑计好在哪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中国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相融方式王澍在当代中国建筑界里提出了完全基于个人思考的回答他所运用的思考方式和所设计的建筑作品展现了令建筑界无法回避的个人风格与逻辑如果你不进入他的逻辑你无法理解他无法理解的事物是无法有效批判的 ________因此王澍的建筑设计是不能用一般意义上的好和坏来评价的无论你喜欢他还是讨厌他实际上目前他所占据的位置的确无人能敌A. 因为他有完整的逻辑体系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无法有效批判他B. 自成一体的逻辑是严密而完整的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无法全面批评他C. 而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许能理解他但因其体系的完整和自成一体你依然无法有效批判他D. 而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那么你无法批评他因其体系的完整和自成一体导致很难理解【答案】C【解析】A、B两项语序与原文上句不协调原文上句先说“不进入他的逻辑”这个前提再说“无法理解”这个结果然后进一步说“无法理解的事情是无法有效批判的”这个更深层的结果D项“体系的完整和自成一体导致很难理解”的理解不合语境“无法有效批评”也不合语境故选C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B. 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C. 《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近日 2020年“三节”群众文化活动——“迎新春·诵经典”大学生专场诵读会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诗歌中拉开了序幕D. 读完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读者就会为这诗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答案】C【解析】C【分析】A项“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 B项语序不当“从现在起到年底”是做状语修饰“承办”的应该放到“国家大剧院宣布”之后 D项最后一个分句的主语应是“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与前面主语不一致属于中途易辙可删掉“使读者” 仍然让“读者”做主语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木直undersetcdot中绳中合乎B. 六艺经传皆undersetcdot通习之通通过C. 君子不undersetcdot齿齿并列、排列D. 赴长城之undersetcdot限限界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通过“错误修饰“习” 译为普遍句意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故选B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1)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7.(2)母狼闭上了眼睛为什么嘴角“似有一丝浅浅的笑意”?文章对公狼的叫声作了多次描写请找出并作分析可重点分析其中的一次也可综合多次进行分析7.(3)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用有情有义的狼对比无情无义的人深刻但也有人质疑赞美狼何必作践人人捕杀狼无情狼捕杀羊就有情?还有人质疑文章开头结尾都说到自然生态生态平衡是情感问题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A. 狼的本性是嗜血贪婪的母狼小狼掉进陷阱公狼还是冲上去咬断羊的脖子继续完成捕食任务B. 文章塑造了有情有义的狼的群象小狼幼稚母狼充满母爱公狼不愿独自逃生救护不成只好悲壮死去C. 看见尖锐的竹镖穿过狼的身体猎手说“可惜了两张好狼皮” 表达了对公狼的死的惋惜与同情D. 文章向读者展示了保护生态平衡的主题强调随意的猎捕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要注意做好草原狼群的保护工作【答案】B【解析】A.公狼咬羊并非完成捕食任务而是担心羊叫会引来人B.正确C.猎手没有同情狼的意思可惜的是狼皮不能卖出好价钱D.文章主题并非保护生态平衡而是通过描写兽类的情感来表达对人类骄傲自大不顾生态环境的短视行为的谴责故选 B【答案】此处是用拟人的方式渲染了狼之间的情感虽然身陷绝境可母狼体味到了在危难时刻丈夫真挚而不离不弃的爱同时笑意似乎也包含母狼满意自己想到自尽而让公狼快快离去的办法“他停下脚步放下口中的猎物凝视着家的方向沉没地回应着母狼”﹣﹣此处公狼的叫声平缓深沉仿佛告诉伴侣自己平安让它们放心【解析】这是将动物赋予人的情感为拟人的修辞结合上文公狼即使听见人的声音也始终对她不离不弃这笑体现出狼夫妻只见的情谊还可结合下文的行动来考虑“母狼突然从刺穿身体的竹镖上奋力地挣脱了出来……井底直立的竹镖顷刻间穿透了她的胸膛” 可见她这笑是为想出让公狼不必再留在此处等她的办法而欣慰对公狼的叫声可找出它发出叫声的信息再根据前后文分析它所体现的情感【答案】示例我认同“文章用有情有义的狼对比无情无义的人”的说法文中进行了多次这样的对比第一次在人们听了叫声围拢起来对狼大声喊叫而狼却仍在用流血的爪子挖土试图拯救妻儿第二次是公狼在母狼死去后撕心裂肺地悲嗥“人们被这声震裂了积雪的狼嗥惊吓得向后退去” 不能理解公狼的感情第三次是公狼与母狼殉情人们却只说“可惜了两张好狼皮” 在狼的深情中体现出人的自私、功利无情无义【解析】本题开放式作答先确定自己的观点如赞成用狼对比人可结合文中对狼之间舐犊情深、夫妻情深的描写和人面对狼的感人场面只感叹“可惜了两张好狼皮”的功利进行分析如赞成“赞美狼不必作践人” 可分析人与狼都是为生存而各自使用手段不必说狼有情人无情狼与狼之间有情人与人之间也有情然而双方利益冲突才会导致矛盾人对狼无情狼对人也未必有情如赞成生态平衡不是情感问题也可根据现实对生态平衡的治理合理论证答案(1)B (2)此处是用拟人的方式渲染了狼之间的情感虽然身陷绝境可母狼体味到了在危难时刻丈夫真挚而不离不弃的爱同时笑意似乎也包含母狼满意自己想到自尽而让公狼快快离去的办法“他停下脚步放下口中的猎物凝视着家的方向沉没地回应着母狼”﹣﹣此处公狼的叫声平缓深沉仿佛告诉伴侣自己平安让它们放心(3)示例我认同“文章用有情有义的狼对比无情无义的人”的说法文中进行了多次这样的对比第一次在人们听了叫声围拢起来对狼大声喊叫而狼却仍在用流血的爪子挖土试图拯救妻儿第二次是公狼在母狼死去后撕心裂肺地悲嗥“人们被这声震裂了积雪的狼嗥惊吓得向后退去” 不能理解公狼的感情第三次是公狼与母狼殉情人们却只说“可惜了两张好狼皮” 在狼的深情中体现出人的自私、功利无情无义8.(1)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3)作品第五段引用了“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一句请分析其作用8.(4)作品标题“大敦煌”中的“大”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解说A. 美不胜收指从兰州到敦煌一路上的异域风光让人觉得目不暇接B. 心醉神迷指月牙泉地区的满目苍凉带给人内心一种强烈的不适应C. 皓首穷经指无数学者穷尽自己的一生潜心研究敦煌的文献文物D. 义无反顾指中国学者克服重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保护敦煌文化【答案】B【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承接上文对鸣沙山的描写为下文讲述月牙泉作铺垫、月牙泉的传奇色彩【解析】【答案】①“敦煌”这个名字本身大气磅礴②敦煌在汉唐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③敦煌古迹遍布文化魅力与日俱增④敦煌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⑤敦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文物诞生出敦煌学这一新的学科⑥中国的敦煌保护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解析】三、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公共汽车行驶路线方向如下图当汽车在①(接近但尚未停靠A站点)②(A站点与B站点之间)③(B站点停靠)时如果有不熟悉站点的乘客分别问“C点到了没有” 乘务员应该怎么回答才能让乘客得到准确信息?(每处不超过15字)【答案】①再往前走第三个站点才是C站(还要经过A站和B站才到C站)(往前走 B站的下一站才到C站)②再往前走第二个站点才是C站(往前走 B站的下一站是C站)③下个站点就是C站了【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看清站点的顺序并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注意行走方向和顺序词的使用如①在“接近但尚未停靠A站点” 这里与C点之间有两个站点因此可填“再往前走第三个站点才是C站” ②在A站点与B站点之间这里与C点之间还有一个站点因此可填“再往前走第二个站点才是C站” ③在B站点停靠下一个站点就是C站了因此可填“下一个站点就是C站了”10.(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10.(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10.(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考究盛极一时雍容华贵纯朴B. 讲究风靡一时金碧辉煌淳朴C. 讲究风靡一时雍容华贵纯朴D. 考究盛极一时金碧辉煌淳朴【答案】A【解析】(1)“考究”是指通过严谨的考证或者查询表现出来的重视与讲究一般用在工艺、用料等方面“讲究”是指注重力求完美一般用在日常生活中适用范围比较广根据语境选“考究”“盛极一时”强调“盛” 也就是“兴盛” 跟“织造”搭配合适“风靡一时”强调“风靡” 像风吹倒草木一样形容事物流行得快可以跟云锦搭配不可以跟织造搭配“雍容华贵”形容人仪态高雅从容庄重大方也形容服饰华丽锦绣“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不能形容服饰“纯朴”重点强调单纯、纯洁没有杂质、杂念“淳朴”重点强调为人朴素厚道语境强调民风单纯故用“纯朴”故选A【答案】D【解析】(2)B、C项“取得”与“水平”搭配不当 A、B项“最高工艺水平”语序不当另外“云锦在这一时期”不如“这一时期的云锦”与上文衔接更自然故选D【答案】C【解析】(3)解答本题主要考虑与后边“以示君临天下唯我独尊”的衔接“以示君临天下唯我独尊”是目的必须紧跟在所使用的手段后面而“自命‘真龙天子’”不是手段排除A、B两项下文是士大夫儒生们如何如何为了上下文呼应此处应该是“历代帝王”在前面排除D项故选C。
宿松中学必修5第三单元质量检测(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蹊.跷(qī)褒.贬(báo)下乘.(chénɡ) 咬文嚼.字(jiáo)B.尺牍.(dú) 遴.选(lín)付梓.(zǐ) 中石没.镞(mò)C.岑.寂(cén) 哺.育(bǔ)腼腆.(diǎn) 清沁.肺腑(qìn)D.携.带(xié) 迸.发(bìnɡ)倒涎.(xián) 锱.铢必较(z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纠葛皎洁协调斩钉接铁自鸣得意B.昏厥流弊词藻叫嚣呐喊包罗万象C.剥啄罗嗦疏朗端木遗风吞言咽理D.玩索筹划篇辐臭名昭著屈指可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尽管当前德国经济仍未摆脱衰退困扰,但德国政府未雨绸缪,从长计议....,制定了新的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战略。
B.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
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那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C.大别山地区奇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前来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和寻古探秘的学者不绝如缕....。
D.也许,乔布斯的传奇人生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土企业家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见证属于我们自己的“苹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连日暴风雨,使荷兰海岸出现大批流离失所的海豹孤儿。
它们如果继续暴露在外,几乎难逃死亡的命运。
幸好当地的志愿者们建立起了海豹孤儿院。
B.过去氢化植物油被广泛用作植脂末的原料,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氢化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无益,只会增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C.活性炭组成成分主要是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配置而成,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工序加工制造而成。
D.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提出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校车优先通行权利,加强校车监管,保障校车安全。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内心里拥有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
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②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③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⑤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⑥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A.④①③②⑥⑤B.③②①⑥⑤④C.③①②④⑤⑥D.④③②①⑤⑥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12分)《诗经》与《伊利亚特》战争审美倾向之比较倪乐雄把《诗经》中的战争题材诗篇同《伊利亚特》作一比较,明显会感到东西方两大民族对战争审美的旨趣迥然相异。
战争审美倾向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一方面联系着历史文化背景,并由这种背景所决定,另一方面联系着艺术领域里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并给以直接的影响。
多少年来,北方各部落一波一波不断地涌向希腊半岛,人口与生存空间的冲突显示出尖锐性,使地区保持着一股强大而持续的对外扩张力,直到亚历山大远征东方,这股力量才得以彻底释放。
这种环境遵循的是“弱肉强食”的法则,各民族、部落的关系完全由暴力来决定,即使是平等的关系,也是力量的平衡所致。
战争暴力既是获得生存权利的第一工具,又是保持独立地位的唯一手段。
汉民族因生存空间的幅员辽阔,虽偶有扩张性战争之举,然而极其有限。
农耕社会追求安宁和谐的生活境界,这种生活秩序又被道德伦理所肯定。
战争掠夺从根本上与农耕生活的秩序相悖。
因此,从社会控制角度而论,战争是维护农耕社会秩序的最高手段,并在伦理道德的层面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决不可能产生以对暴力的崇拜为核心的极端的尚武精神。
只能产生以“禁暴除乱”为目的、包含生活与伦理的合理性在内的一种有节制的尚武精神。
所以,古希腊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力”;汉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德”。
一个民族的尚武精神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必然转化为一种战争审美意识。
古希腊民族尚“力”导致了对战争作无理性节制的纯粹审美观照,把战争审美推向极端。
汉民族尚“德”导致了具有道德节制的战争审美意识,对战争进行有限的审美观照。
首先表现在艺术家们对战争题材的选择上。
《伊利亚特》所渲染的故事取材于一次征服性质的战争:特洛伊战争。
历代诗人们对这次战争倍加颂扬和夸张,并将其神化,层累地堆聚成一部史诗,世代传颂。
《诗经》大都选择保家卫国性质的战争作为题材。
那些为数极少的征服性战争也仅仅为维护中原地区正统地位的等级秩序。
因为这种等级秩序在当时看来是维护中原农耕生活秩序所必需的。
在军人形象的塑造方面,区别更明显。
由于古希腊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力”,战争审美的本质便是对力量的赞美,所以勇武有力成为塑造典型的最高原则。
而汉民族在军人典型的塑造上,着重于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所讴歌的人物大都是勇武和仁厚的结合。
因此,《诗经》反映了一个特征:汉民族的伟大军人形象既是有德的君子,又是杰出的战士。
“荷马史诗”中的伟大英雄却个个强悍残忍、好狠斗勇、野性十足,丝毫感受不到“东方式”的仁厚德性。
在战争场面描述上,由于把战争审美推向极端,《伊利亚特》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血腥的战争场面作精雕细琢,对残酷的厮杀场景给予尽情渲染。
反观汉民族,所持的是一种有节制的战争审美意识,故而《诗经》对残酷的血腥场面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战争情景的展示大都侧重军威气势的威武雄壮。
在对战争双方关系性质的构成和情感态度方面,也有显著的差异。
《诗经》里战争双方一律构成一种“不对等”关系,即东方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善”与“恶”的对抗(或者说“东方式”的正义与非正义的对抗)。
《伊利亚特》则不然,冲突双方构成一种“对等性”关系,诗人们对战争的双方一视同仁,一样地歌颂赞美,一样地同情怜悯。
6.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3分)()A.汉民族与古希腊民族具有不同的尚武精神。
B.古希腊所崇尚的平等与现代人崇尚的自由是相同的。
C.《伊利亚特》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血腥的战争场面作精雕细琢,《诗经》则没有战争残酷场面的描写。
D.在军人形象塑造方面,汉民族比古希腊民族成功。
7.对首段画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同的战争题材作品往往反映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B.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决定着不同的战争审美倾向。
C.一个民族的战争审美倾向对其战争题材的作品有影响。
D.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受到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
8.在作者看来,东西方古代两大民族的战争审美旨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11分)[2013年湖南课标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9.“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句。
(1分)10.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11.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
三、语言表达(11分)12.把下面一首诗中画横线的诗句扩展成一段话,扩展后不超过70字。
(6分)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黑洞”下定义。
(5分)①黑洞是一种暗天体②它的前身是质量比太阳大40倍以上的恒星③这种恒星在超新星爆炸中留下了一个致密的恒星核④黑洞就是这个致密恒星核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坍缩而形成的四、写作训练(50分)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钱钟书夫妇将几百万元的稿费全部捐赠清华大学,建立基金会,而且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有人问:为何?答曰:“好读书。
”杨绛先生在百岁寿辰时不搞庆祝活动,拒绝所有采访,她说:“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人们发现,他们从未参与过“中华脊梁奖”等奖项的评选,但他们恰恰才是真正的中华脊梁。
请以“脊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